开题报告具体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1-25 04:25:26

开题报告具体工作计划

开题报告具体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项目管理;工作阶段;管理过程;出版流程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02

任何项目都是由实现过程和管理过程构成的。整个项目管理工作是包含各项目阶段的计划、实施、控制等具体管理活动的工作过程。针对出版项目管理,笔者根据出版业的行业特性,以及出版项目实现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边界条件,将一个完整的出版项目划分成若干个便于管理的项目阶段,并将这些不同项目阶段的管理活动进一步划分成一系列的具体管理过程[1]。

出版项目管理的目标是要在生成项目产出物——出版物的实现过程中,通过出版项目的管理过程去保障出版项目目标的实现。

一、出版项目的工作阶段划分

分属于不同行业的具体的项目都是根据项目所属专业领域的特殊性和项目的工作内容等因素来划分成各种不同的项目工作阶段的。对于出版项目,可将其划分为四个主要的工作阶段。

(1)选题与决策阶段

在这一工作阶段中,编辑(或其他项目提出者)通过详细分析相关信息(市场信息、作者信息、专业信息等),提出一个选题(出版项目)的提案,继而对选题进行必要的效益分析、需求分析和识别,然后提出具体的出版项目建议书。在出版项目建议书或选题获得选题审批机构(编辑室、社委会、主管政府机关)批准以后,进一步对出版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草拟出版项目的各种备选方案,分析、权衡和评价这些备选方案的风险情况和损益,最终做出出版项目方案的抉择和出版项目的决策。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提出选题,定义出版项目和做出出版项目决策。

(2)出版项目计划和设计阶段

在这一工作阶段中,主要工作是对出版项目工作做出全面的设计和规定。选题已经获得审批,项目负责人需要编制各种各样的计划(针对整个出版项目的成本计划、时间进度计划、质量计划、资源计划和集成计划等等)。在编制这些计划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开展必要的出版项目设计工作,全面界定和设计整个出版项目、出版项目各阶段需要开展的工作、有关出版项目产出物的全面要求和规定(包括质量方面的、技术方面的、数量方面、效益方面的等)[2]。

(3)出版项目实施与控制阶段

完成出版项目计划和设计阶段的工作以后,项目团队就可以开始出版项目实施工作,如遴选作者、市场预热、催稿、审读加工、印刷……在出版项目实施的同时还要注意控制工作的实施,确保出版项目实施的结果与出版项目设计与计划的要求与目标相吻合。出版项目实施工作要细化为一系列的具体实施阶段,出版项目控制工作也要进一步划分成出版项目工期、成本、质量等不同的管理控制工作。

(4)出版项目完工与交付阶段

出版项目实施阶段工作的完成并不意味着整个出版项目工作的结束,出版项目还需要日常的维护,包括改错、修订、再版、宣传等。出版项目完工与交付阶段中,首先需要对出版项目进行评估,要对照出版项目选题与决策阶段提出的选题目标,和出版项目计划与设计阶段所提出和制定的标准等,全面检验出版项目工作和出版项目产出物(出版物),看是否与原计划有偏差或者是不符合之处;然后由出版项目的业主(出版项目产出物的所有者——出版社社委会或董事会)进行验收,直至出版项目的业主最终接受出版项目的整个工作和工作结果(出版项目产出物),出版项目才算最终结束。

二、项目选题与决策阶段的工作

项目选题与决策阶段所要做的工作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1)识别出版项目的机遇与需求

首先要找出为满足什么样的读者需求而要开展一个出版项目。在发现读者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该需求并找出满足需求的办法,即提出出版项目的基本设想。在发现需求和提出解决方案的基础上,还需要分析和识别是否存在满足需求,实现设想,从而使出版单位获得发展的机遇和条件。如果该出版项目能够为出版单位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且具备何时得外部环境和机遇,就可着手提出项目提案或项目建议书了。

(2)给出选题报告(项目策划书)

项目定义与决策阶段的第二项任务是给出选题报告。选题报告包括以下内容:选题名称;提出选题的原因、依据及目的;选题价值;选题形成的过程;选题的内容及形式设想;读者对象;拟请的作者;与同类出版物的比较;时间安排;效益预测;市场营销建议;其他方面情况(注意法规、版权等情况的说明)。需要规定和描述对于出版项目工作和出版物的具体要求。这包括具体地给出度量项目工作的任务、绩效、质量、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指标(如工期、成本),度量项目产出物的数量、质量、科技水平、经济技术效果等方面的具体指标(如印数、质量等)[3]。选题报告中有关出版工作和出版物的具体标准和规定应该是切实可行和能够度量的,这些标准和规定最终也会是检验出版工作和出版物的基准。

(3)开展出版项目可行性研究并做出决策

项目管理要求对任何项目都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只是不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所要求的研究深度和复杂程度不同而已。出版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工作如下:分析和研究选题报告中所提出的出版项目的必要性、合理性、风险性和可行性,以及分析和评价选题报告中所得出的各种结论,从而做出选题是否立项的初始决策。

选题报告一般是由项目提出者、项目业主或项目负责人完成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与研究者必须对研究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负责。同时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报告还必须经过选题论证委员会的审批,对于重大选题还必须报送主管部门审批。选题报告审批的过程是一个项目最终决策的过程。选题报告一旦获得审批,那么这一文件就成为今后出版项目投资决策、流程设计、资金筹措、资源配置、实施计划等的依据,同时也是出版项目实施完成后所做的后评估的依据[4]。

三、出版项目计划与设计阶段的工作

出版项目计划与设计阶段所要做的工作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1)制定出版项目集成计划

集成计划的制定是对出版项目总体工作的一种计划安排,是对于各种专项计划的一种集成。出版项目集成计划制定工作的结果是得到一份指导整个项目实施和控制、协调统一的计划文件,以指导整个项目的实施和控制、协调各专项计划与工作、协调和促进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界定项目的工作内容、范围和时间、提供绩效度量和项目控制的标准与基线等等。

(2)制定出版项目专项计划

出版项目专项计划的制定是对出版项目各方面具体工作的一种计划安排,是根据出版项目各种不同的目标而制定的各种专业工作或者专项工作的计划。出版项目专项计划制定工作的结果是得到一系列指导项目各专业和专项任务实施、控制与协调的计划文件,以指导出版项目某个专业或专项工作的实施与控制,协调专业工作或专项工作各个方面的利益和沟通,明确和界定出版项目的专业或专项工作的内容、范围和时间,提供度量专业或专项工作绩效和项目控制的标准和基准等等。

(3)出版物的设计和规定

出版物的设计和规定工作不仅仅是对出版物的物理描述,还包括对于出版物的技术设计,实施方案设计、技术规范要求设计等方面的工作。这些工作对出版物从技术、质量、数量、效益等做出了全面的要求和规定。

(4)出版项目工作的对外发包与合同订立

出版项目的工作需要外包商和供应商的写作,如在初审、校对、排版、印刷等阶段,通常会涉及到工作的外包,另外,还有与作者签订合同。这些工作都属于计划安排的范畴,所以它被划分在这一阶段。

四、出版项目实施与控制阶段的工作

该阶段主要的工作是出版物的生产,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管理与控制工作,主要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1)制定出版项目控制标准

出版项目实施与控制阶段的首要任务是出版项目控制标准的制定,这是整个出版项目实施与控制阶段所需各种管理依据和基准的制定工作,包括出版项目质量、进度、成本、资源、人员等项目成功关键要素控制标准的制定。

(2)出版项目实施工作

出版项目实施与控制阶段最主要的工作包括:选择合适的作者撰稿、初审、复审、终审、编辑加工、排版、退修、校对、通读、版式设计、装帧设计、质量检查、印刷、宣传推广等出版生产实施环节[5]。

(3)指挥、调度与协调

出版项目实施中的指挥、调度和协调工作包括以下内容:项目实施任务的指挥调度;项目团队关系的协调;项目工作相关者的协调、项目资源的调配。出版项目的实施是在出版单位各部门、各合作单位(如图文公司、印刷厂、中间商等)的协调下进行的,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意义重大。

(4)出版项目实施工作的绩效评估与报告

出版项目实施绩效评估是指将实施工作的实际结果与项目控制标准进行对照和比较的工作,项目实施绩效评估报告工作是对照项目控制标准,统计、对比、分析和报告项目实施实际情况的工作。出版项目实施工作的绩效评估与报告工作找出了项目实施情况与项目标准之间的偏差,探究造成偏差的原因,并指出纠偏的各种措施,以便项目团队整改[6]。

(5)出版项目实施中的纠偏行动

出版项目实施与控制工作中最重要的管理工作之一是根据出版项目实施工作的绩效评估与报告,采取各种纠偏行动整改偏差,使项目实施工作,保持有序和正确的方向。

五、出版项目的完工与交付阶段

整个出版项目工作最后一个阶段是项目的完工与交付阶段。包括以下内容:

(1)出版项目的完工工作

出版项目的完工工作主要包括各项工作的完结和项目涉及的各种分包合同的终结工作。要按照选题报告也就是项目计划书中的要点对各项工作进行核实和评估,同时完结与校对公司、图文公司等各种分包公司的合作合同,按照合同进行完工和验收工作[7]。

(2)出版项目的交付工作

根据项目管理理论,项目的交付工作包括两个方面:项目产出物的实物验收与交付工作;项目产出物的产权或所有权交付工作。

六、结语

通过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的工作阶段和管理过程划分,可以将出版工作的运营管理纳入项目管理的轨道,能够提高出版工作的效率和效益,是传统粗放式出版管理向现代精细化管理转变的基础性工作。对传统出版流程进行重新划分和重组,才能更好地展开项目管理,并为后续的组织结构调整和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杜林致.图书编辑宜行项目负责制[J].编辑之友,1998(06):31-32.

[2]周小立.关于策划编辑制、项目负责人制和工作室制的思考[J].中国出版,1999(02):22-24.

[3]周奇.“项目责任人”——西方出版社编辑职责的新概念[J].出版发行研究,1999(02):25.

[4]胡永旭.图书项目管理及其应用(一)[J].出版发行研究,2000(10):15-16.

[5]胡永旭.图书项目经理——图书项目管理及其应用(二)[J].出版发行研究,2000(11):15-19.

[6]胡永旭.图书项目经理部——图书项目管理及其应用(三)[J].出版发行研究,2000(12):30-32.

开题报告具体工作计划篇2

一、写开题报告的方法

开题报告是教育科研管理部门掌握课题研究进度、对课题进行有效管理的依据,在一定程度上能促使研究者合理安排研究时间和进度、对如期完成科研任务,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写开题报告的过程也是学习科研理论,全面把握课题研究领域理论的过程。

二、开题报告的基本结构:

1、开题报告课题名称。

2、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

4、课题研究工作的时间安排、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共四个部分组成:

1、课题名称即课题的选题、申报和批准情况。包括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批准文号、课题负责人及所在单位。课题开题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及开题的形式等。

2、课题研究的意义和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这部分主要阐述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社会价值,以及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现状。

课题研究的意义,就是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你研究的课题有什么实际价值?这个课题研究有什么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通过研究要解决什么问题。

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要点和目标。这一部分主要阐述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确定研究的视角,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要点和目标。指出研究的出发点和已经过的途径。

4、研究工作的安排,组成研究队伍。这部分阐述研究阶段、步骤时间及分工。阐述研究进度、子课题设置及人员分工,每个阶段要取得什么形式的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所需的经费及承担单位。分工是将课题研究组负责人、成员名单及分工情况写出,目的是为了增强课题研究组成员的责任感,以利于计划的落实。研究工作的安排,是研究实施步骤、时间规划,就是研究的每一步骤、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每个阶段需要的工作时间,不仅要胸中有数,还要落实到书面计划中。这样,就可以严格按步骤和时间要求进行研究,自己督促自己,自我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按时保质完成。

以上四部分是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开题的重点是拿出该课题的实施方案,把研究的任务落到实处。使课题研究有一个良好的开局,为完成课题夯实基础。这四部分内容在课题申报书中都有阐述,但从申报到开题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通过进一步的理论学习和调研,课题组会有一些新的认识,在开题的时候可以提出来,对课题进行再论证。另外,申报书中的计划安排可能比较粗略,开题报告中应该更具体,更便于操作和检查。特别是近阶段的计划要详细。

开题报告具体工作计划篇3

职业教育在德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向来是德国民族引以为豪的教育财富,每年所有青年人中约有三分之二的在就业前接受过正规的职业培训,以学校和企业双向结合的培训造就了德国出色的技术水平,使德国的工业及工艺技术一直处于世界经济发展前沿。就是在如此良好社会背景及发展水平之上形成的体制,由于在本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其地位发生了动摇,出现了职业教育与培训位置间的危机,具体表现为需要培训人员的增加与企业提供培训位置的减少。这种矛盾的出现是由于当时企业的经济结构与劳动组织的相应调整与变化,使得一直以和谐发展的职业培训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危机,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出现矛盾与不协调。当时德国尚缺少对培训位置的数据统计,国家在职业教育发展问题上缺乏足够的规划与预测。对此,德国的教育科学部部长HelmutROHDE认为,职业教育政策的最重要任务就是提供良好的培训,为我们的青年一代能够在职业培训市场上找到一个合适的、高质量的培训位置。如何解决此问题,德国政府将目光对准了职业教育的研究,希望通过对职业培训市场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对所存在的问题与矛盾能够防患于未然,实现对职业教育的科学规划与管理。事实证明,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可行之路。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法律的健全与完善,保证了此报告的顺利实施与完成。1976年,鉴于对培训位置供求数据的统计与对培训位置的规划和预测的需要,《培训岗位促进法》生效。其中第一次明确联邦政府将职业教育报告作为每年对职业教育现状和发展的综述性报告,包含关于职业教育的统计数据和职业教育计划的制定。1977年,形成了第一本职业教育报告。其后,1981年颁布的《职业教育促进法》又将职业教育的研究与职业教育的管理与规划相联系,明确了职业教育研究在国家职教政策制定中的作用及任务,并就为完成报告所应有的研究组织与机构、相应承担的责任及义务作了明确的法律规定。

二、德国《职业教育报告》的地位及作用

1.《职业教育报告》是联邦教育与科学部每年出版的职教政策性报告它是联邦政府在制定职业教育政策时所依据的纲领性文件。是所有职业教育政策制定、规划和实施人员制定工作计划的基础,称之为德国政府职业教育发展政策白皮书。

2.《职业教育报告》由联邦教育与科学部联邦职教所研究、起草它对整个联邦职业培训的质和量统计基础数据进行研究以及对各地区、各行业的培训情况进行总结。完成此报告的宗旨是将全社会的职业教育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协助联邦政府解决职业教育事业发展上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问题。

3.《职业教育报告》自1977年开始研究,已有20余年了它对教育政策及社会产生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一是此报告所形成的历年对培训市场供需关系的分析与研究,一直是德国政府职业教育政策制定的依据;二是它对社会、企业培训岗位的设立,家庭、个人职业岗位的选择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三、德国《职业教育报告》的结构与内容

德国职业教育报告内容大致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职业教育发展政策报告。以1997年内容为例,主要有以下方面:对过去职业教育发展形势的总结与评价;现实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挑战与要求;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政府对出现的问题采取的政策与措施及前景展望。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体现出了德国政府对过去职业教育发展所持的态度与意见,国家对整个职业教育发展的宏观性的预测,代表了国家的教育意志与思想;但同时不排除社会各界不同的看法,也反映工业界、社会少数派代表的意见。

第二部分为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状况及数据统计。以1997年为例,主要有:职业培训的量的发展;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职业教育的内容形式及其结构问题;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职业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的国际比较等。

两部分的内容特点:

第二部分侧重于研究方面,通过对大量的统计数据的分析及前沿性的课题研究,体现出教育决策所具有的科学性及可行性”。同时,对职业教育发展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也进行了论述。其中包含有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与个人发展、职业教育与企业发展、职业教育的内部发展、职业教育师资、职业咨询与指导、促进与支持妇女及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新的职业及对职业教育的改革要求、不同领域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差异及教育政策诸方面的内容,其全面与详实是任何一类研究报告所不能比拟和涵盖的。

四、德国《职业教育报告》的内容特点分析

德国职业教育年度报告,之所以能在德国教育界与经济界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报告将职业教育研究与国家的教育及就业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在《职业教育促进法》中指出,职业教育规划是协调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通过教育规划使职业教育的发展尽可能符合技术、经济和社会的需要,这种职业教育规划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职业培训单位提供的从性质、数量、规模和地域的培训名额的统计与分析,预测并提供职业培训位置。因此,要求联邦主部门对职业培训名额在地域和行业方面的供求发展进行经常的观察,具体的内容即为年度报告,报告中须说明下一个年度可能提供的职业培训名额的情况,若应提供的培训名额不能得到保证,则必须在报告中提出克服困难的建议。

鉴于此,对职业培训位置的分析与预测构成了整个报告的主体,是整个报告的主要任务之一。这种研究内容与时展需要相结合的思路,使职业教育研究一开始就纳入紧密联系实际开展综合研究,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轨道。通过以分析职业培训市场供求关系入手,实现了职业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的统一,这也从某种方面体现出了德国民族务实、求真的民族个性。

这种对职业培训位置的分析预测,所具有的深远意义还在于,明确了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政策。通过系统的对职业教育数据的定量分析,为企业界、行业组织、工会团体、公开的社会组织开展培训提供了广泛的信息,从而实现了研究为社会服务的目的;同时,一个最有意义的特征是,这份报告为广大青年及适合培训者所利用,成为其选择培训位置,确定将来的就业机会与可能的重要工具。

2.国家对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视,将教育决策、规划与管理紧密与教育研究相连突出的特征就是联邦职教所的建立,同时赋予它的法律地位及任务。根据《职业教育促进法》,联邦职教所是一个法人团体,主要任务有:①协助准备国家的培训条例和其他法则、职业教育报告及进行职业教育统计;②促进模式试验;③就职业教育问题向联邦政府提供咨询,进行并促进职业教育研究;④编制获承认的培训职业目录;⑤审核、批准并赞助职业培训函授课程。联邦职教所属于联邦教育科学部的一个重要的研究与决策机构,同时,在法律基础上建立了主管委员会、专业委员会,监督保证了各项研究工作的完成及研究内容的专业水平。

3.职业报告除大量的统计数据外,还反映出大量的研究课题、典型试验,代表着较高的专业和学术水平,其观点与内容在德国职教界具有广泛的影响作为国家最高的职业教育研究机构,联邦职教所除完成历年的政府报告外,还承担有大量的研究与试验任务,至今进行了约125个专项典型试验课题,它以不同的时间周期来运作,在每年的报告中将不同的研究成果反映于其中。目前包含在此报告中的研究共有以下四类,即重点研究课题、一般性研究课题、超前研究课题及国际资金资助课题。其中超前研究课题具有特别的意义,这是自1995年起为适应职业教育出现的新形势与新情况而设立的,迄今为止进行了三方面内容的专项研究,即职业资格和能力与职业的升迁;新的职业与新的就业领域;通过教育改革体现职业教育课程的个性化与差异性。

典型试验及其成果反映出德国职教研究的特色及价值取向。1978年以来,联邦职教所利用联邦教育与科学部的资金资助校外职业教育典型实验,以开发和实验职教实践的新举措。这类试验内容与问题来自于职业教育实践,具有较强的应用性,试验的结果同时也能够在相应的领域推广与应用,从而实现了研究的社会价值。如“学习岛”的研究,新职业与就业领域的研究。这种兼顾了职业教育制度与就业制度双重需要的研究,在德国职教界具有广泛的影响,研究的内容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将来的职业教育发展;同时,所形成的职业教育思想与职业教育概念丰富了职业教育理论。

4.研究数据的全面与可靠,保证了报告内容的科学性与教育决策服务的价值根据《职业教育促进法》的规定,报告所涉及的数据主要有两部分组成:①上一年度截止到9月30日登记入册的培训合同签订数及由联邦劳动局介绍但未被利用的培训位置数和在联邦劳动局登记寻找培训位置的人数;②预测该年度的寻找培训位置的人数和可提供的培训位置数额。历年报告就上一年职业教育形势与培训位置的供给进行总结与评价,尽可能对劳动力市场的供需进行客观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供需进行有针对性的预测与展望。

为了保障此数据统计的收集与整理,相应制定了一系列数据统计归口及管理制度。其中联邦统计局主要管理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基本统计数据,保证此数据的共同利用价值;具体有关职业教育数据内容的调查设计、数据的登记整理及培训合同签订数由联邦职教所管理进行。此数据与各级地方劳动部门登记的需培训人数构成培训位置分析与预测的基本数据。各州统计局负责本州职业学校的有关数据的管理;劳动就业人口数和参加职业咨询与职业指导数则来自联邦劳动部。

5.报告中反映出研究者的科学的务实精神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贯穿此报告体现出的是研究计划的周密性,准备工作的充分性、研究人员的高水平、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研究内容的实用性。每年的4~5月份将下一年的报告在研讨的基础上进行人员及内容分工,这种分工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作为年度报告的任务承担者,必须在所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所要求的内容。从事此报告的研究及工作人员约有80余人,相当于全所人员的五分之一,从而保证了此报告的质量与水平;此外,这种分工表现为内容的细化与具体,作为研究人员能够深入了解此方面的内容,达到报告内容的准确与实用。

五、中国职业教育报告情况及其发展思考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教育研究领域为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一直将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本国的具体研究需求相结合作为努力方向,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

但是,目前我们的研究报告,还仅仅停留在作为一份数据汇总与资料整理基础上的研究报告,与德国职业教育报告相比,存在着几个不够明确的问题。第一,报告的属性问题,即此报告属于研究性的课题还是同时具有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服务的功能,这决定着报告的写作方向与具体内容的制定,正因为对此问题界定不够明确,不可避免地出现对此报告内容与结构问题的反复争论。第二,报告的特色问题,即什么是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报告。从内容上讲,我们的报告在目前不可能对劳动力培训市场进行调查与预测的前提下,其主要内容仅仅停留在对历年职业教育发展基本状况的数据统计,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但由于对构成中国职教报告的基本框架、具体内容、形式诸方面的认识与理解存在着不一致,从而使报告成了年复一年的统计资料,长此以往,将逐渐失去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第三,报告的结构问题,即在对我国职业教育进行全面描述的基础上,就数据分析与宏观决策研究的结合,整体描述与地方特色的兼顾问题。根据我国国情及因地制宜的发展原则,在报告中如何体现此类问题也是一个难点。第四,对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及教育教学改革的宣传与推广问题,作为报告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应加以考虑。

德国职业教育报告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与完善,为我们的报告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范例,在总结我们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具体研究情况,为完成我们的报告,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完成报告所应有的组织、管理制度建设如果历年的职教报告是我们今后的一项常规工作,且作为政府决策的参考与咨询工具,而我国现行的法律还没有对教育科研做出具体化的规定时,我们的报告迫切需要进行管理部门的参与支持。对完成研究所应有的组织机构、管理职责、人员经费、时间进度等方面,应做出一系列的规定,通过制度化的管理完成报告的任务。

2.对现行报告进行认真研究,确定其基本框架及主要内容,就其形式、结构、篇幅等具体事项做出原则规定,使报告的完成具有可操作性特别是就报告所涉及的数据统计、文献资料,应建立一套稳定、可靠的信息源。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及我国的地域差距大的特点,作为一份政策性的参考资料,发挥地方研究部门的积极性,扩大地方的研究内容,充分利用地方的研究特色,使报告成为各地经验利用与推广的工具,将是一个发展方向。

3.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提高了报告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特别是报告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决定了它是以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导,除需要对现实的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外,就问题本身需要进行大量的分析与研究,并能够提出可操作的具体措施。为此提高从事研究报告人员的科研水平,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德国及巴伐利亚州职业教育法规选编》(一).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杭州大学德汉和信息中心选译.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

开题报告具体工作计划篇4

1铁路建设项目现状

1.1铁路建设项目分类分级管理现状

铁路建设项目的管理权限主要依据资金来源和项目性质来划分,其中资金来源分为政府性资金、铁道部资金和铁道部所属企事业单位自筹资金三类。政府性资金指中央国债资金、铁路建设基金、中央统借统还国外贷款等;铁道部资金指铁道部更新改造资金、铁道部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和铁道部统借统还银行贷款。目前,铁路建设项目投资审核分类分级中(表1),对由国家审批、核准的项目划分比较清楚,而对由铁道部审批的项目分类还在不断调整中。铁道部负责审核项目的项目类型、投资规模、用地数量十分复杂,而且项目数量庞大,特别是更新改造项目,更是点多面广,类型划分较为困难。根据对铁路建设项目类型、资金规模、用地量的分析,每年铁道部批复涉及用地的更新改造项目多达几百项,这类项目用地量大小不一,通常只有几亩,甚至不足一亩;即使用地量较大,也十分分散,单块用地量也很小。

1.2项目审查程序与内容分析

实行审批制的投资项目,一般包括四个报批程序:(1)对拟建项目进行预可行性研究,编制项目建议书;(2)开展初测,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3)进行初步设计(初步设计概算静态投资超出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静态投资10%的,需要重新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4)组织工程招投标、落实征地拆迁、编制开工报告。实行核准制的投资项目,项目申报单位仅需向铁道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不再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和开工报告。项目申请报告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申报单位情况;拟建项目情况;建设用地与相关规划;资源利用和能源耗用分析;环境影响分析;经济和社会效果分析;项目用地预审意见等文件。一般情况下,项目前期工作由铁道部负责,委托设计单位开展相关工作,建设单位要在可研批复或核准后才能确定,初测、预可研、可研阶段建设单位都无法开展实质性的工作。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中规定需审批的建设项目在可研阶段、需核准的建设项目在核准前,由建设单位提出用地预审申请,并负责相关工作。因此,按照铁路部门现行工作程序,必然会出现用地预审阶段预审申报主体不明确,相关工作不能顺利开展的问题。

1.3铁路建设项目用地特点分析

铁路建设项目大部分为线形工程,横跨数个地市乃至数个省市,用地总量大,分布范围广。新建项目除车站、基地等为块状外,一般为条状;技改项目用地一般为铁路沿线点状、零星分布。如京沪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上海段长约600公里,总用地约800亩,涉及安徽、江苏、上海三省(市)的12个地市,其中包括变电所15处,每所用地15亩左右,供电段用地数目数百个,每处用地几亩不等。按照《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的规定,由国土资源部预审的项目需先到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初审,部分初审单位又要求先由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逐级上报,一项铁路建设项目要经过大量的协调工作才能最终完成用地预审工作,预审周期长、难度大,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1.4项目立项与设计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分析

铁路建设项目具有点多线长的特点,从几十公里至上千公里,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建设内容涉及线路、桥梁、站场及各类相关设施的建设和改造;项目的建设从规划到实施长达数年,甚至十几年,建设周期长。因此,铁路建设项目与其他行业相比,不确定性因素更多、影响更大。(1)铁路建设项目立项的不确定性。由于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调整、政策的变化(例如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地区、西部开发战略、泛珠三角经济区的提出等),铁路的建设项目也要进行及时的调整。一些建设项目的用地没有在规划之列,在办理用地预审过程中存在规划修编的问题,程序较繁琐。(2)预可研至可研阶段不确定性。从预可研至可研,项目多方案不断比选、调整和优化,不确定性因素最多,其中对用地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有:①方案的优化。项目方案的确定需要经过多次反复的多方案比选,不断调整和完善,这直接关系到项目的用地量和性质;②标准的变化。项目方案的确定与技术标准密切相关,标准变化后,方案将会有较大的变化,项目用地也会发生很大变化。(3)可研至初设阶段不确定性分析。从可研上报至初设阶段,项目方案会进行局部调整,依然存在不确定因素。如在可研中提出的走向,由于在初步设计的实地勘测中出现的各种原因(地方政府、用地性质、地质条件、文物保护等)不得不局部调整走向,一般是几公里左右的调整。这一特点决定了铁路建设项目“红线”图只有在可研报告批复后,即在初步设计的实地勘测阶段才能最终确定,因此在项目的可研报告批复前,是无法准确描绘“红线”图的。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预审申请主体介入项目前期工作晚,工作被动

根据铁路建设项目投资管理特点,建设单位往往在可研批复后才开展实质性工作,如这时才组织用地预审,可能产生如下问题:(1)可研批复后,项目选址、用地规模、经费测算已基本确定,用地预审时再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审核用地规模等,工作滞后、协调难度大;(2)项目一旦确定,建设工期也随之确定,建设单位面临时间紧、前期工作不熟悉等问题,预审的效率和质量难以保证;(3)建设单位需大量重复前期设计部门已开展过的用地协调工作,造成巨大的浪费;(4)按照《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规定在可研批复前进行预审,面临着预审申请主体不明确的问题,用地预审应该由谁提出、由谁来办理需要进一步研究。

2.2分类分级不明确

铁路建设项目投资审核分类分级模式还没定型,目前主要按照资金来源和项目规模来划分项目审核权限,对由国家审批、核准的项目划分比较清楚,而对由铁道部审核的项目无论从项目类型、投资规模还是用地数量上来看都十分复杂,而且项目数量庞大,不容易清楚的划分出清晰的类型来。根据对铁路建设项目类型、资金规模、用地量的分析,每年铁道部批复的涉及用地的更新改造项目多达几百项,而项目用地量大小不一,通常只有几亩,甚至不足一亩;即使用地量较大,也较为分散,单块用地量也很小,如全部到国土资源部进行预审,势必对预审工作造成不必要的困难,影响预审的质量和效率。

2.3各地预审程序、报件内容不统一

尽管《预审管理办法》对预审程序、报件组成、提供单位都有明确规定,但有的地方要求建设单位逐级开展预审工作,部分地区预审要求材料远超规定的范围,如云南省所要求的材料中需包含用地权属证明等11项内容,这些要求给建设单位前期工作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对于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标注项目位置问题,《办法》中要求初审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供标注项目位置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但是对于由谁来标注、图件收费等问题都没有明确规定。如果按照铁路设计部门提出的由设计部门标注该图,又面临着在收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等方面存在的诸多困难,而如果让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标注该图,部分地方还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

2.4铁路建设项目不确定性与用地预审相关问题

铁路建设项目在设立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容易与土地利用规划产生冲突,按照《用地预审办法》的要求,对于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但符合法律规定修改规划的项目,需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组织规划修改听证会和论证会、编制规划修改环境评价报告。由于铁路建设项目涉及范围广,如要进行铁路沿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将延长铁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周期,增加工作量。除项目在设立过程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外,项目在设计过程中同样面临大量的不确定因素,随着建设方案优化、标准变化,项目建设内容也在不断调整。根据铁路建设项目投资审核管理,初步设计概算静态投资超出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静态投资10%的,需要重新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重新报批可研报告是否需要重新进行用地预审,以及在预审文件有效期内未开工或项目建设内容发生变化等情况下如何应对也是用地预审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3关于铁路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建议

3.1提前开展规划衔接,尽量避免修改土地利用规划

由于铁路建设不确定因素较多,在铁路建设用地预审时,项目建设与土地利用规划矛盾较多,这些问题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解决较为困难。因此,一方面铁路部门要加强铁路建设的预见性,科学编制铁路建设规划,并积极与国土部门沟通协调,参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尽早将铁路建设规划提供给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以便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统筹考虑;另一方面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充分考虑铁路建设的实际需要,在总体规划修编中合理安排铁路建设项目用地。

3.2预审申请主体尽早参与项目前期工作

为了解决用地预审申请主体工作被动的问题,应成立专门机构或由铁路投资主管部门委托设计单位专门负责用地预审工作[9]。由既熟悉铁路规划设计又熟悉土地管理的机构,在项目前期开展用地预审相关工作,有利于提高铁路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在铁路设计时将土地利用问题充分考虑,降低与土地利用规划部门协调的难度。

3.3根据铁路建设项目性质合理设置预审权限

根据预审管理办法要求,原则上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铁道部负责投资审核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由国土资源部负责,铁路局负责投资审核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由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对于由铁道部审核的更新改造项目授权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进行预审。

3.4加强用地预审的统一协调

鉴于各地方用地预审程序、报件要求不统一的问题,建议以现行预审管理办法为基础,对预审程序、报件内容与编制方法等进行细化。对于铁路等线形工程,由于涉及范围广,可明确要求项目所在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统一协调用地预审相关工作。

3.5细化预审程序

由国土资源部预审的建设项目分列入规划和未列入规划但符合法定修改条件两类:(1)已列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向国土资源部提出预审申请—由项目所在地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受理并出具初审意见—由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与建设单位将预审材料和初审意见转报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部组织预审并出具预审意见。(2)未列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符合法定修改规划条件(《土地管理法》)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向国土资源部提出预审申请—由项目所在地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受理,并出具初审意见—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论证规划修改方案;编制建设项目对规划实施影响评估报告;召开修改规划听证会—由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与建设单位将预审材料和初审意见转报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部组织预审出具预审意见。(由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预审的建设项目,以国土资源部《建设用地预审管理办法》为基础,根据各省具体规定进行预审,本文不做详细讨论。)

3.6关于预审效力与变更

预审意见是建设项目批准、核准的必备文件,预审意见提出的用地标准和总规模等方面的要求在项目初步设计阶段应当充分考虑,并在依法申请使用土地时出具落实预审意见的书面材料。预审文件有效期两年。已经预审的项目,如在预审有效期内未开工或项目建设内容发生变化建议按如下方式处理:(1)如需对土地用途、项目选址等进行重大调整,涉及重新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项目申报单位应及时以书面形式向原预审部门报告。土地部门根据项目内容调整的具体情况,出具书面意见或要求其重新办理预审手续;(2)项目在有效期内未开工建设的,项目申报单位应在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原预审单位申请延期,预审单位在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期的决定。项目在有效期内未开工建设也未申请延期的,原项目预审文件自动失效。

4结语

综上所述,铁路建设项目建设用地预审作为保证我国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一环,预审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针对此,有关部门应该根据当地土地资源特征和利用现状,积极找寻铁路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工作有效措施,并不断加强用地预审问题研究,提高铁路建设项目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确保铁路项目用地能够满足土地总体规划目标要求,符合国家有关集约节约用地有关规定,不断提高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戴淼 崔天宇 单位:陕西地建土地勘测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詹长根.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1.

[2]李坚,李琪,赵湃.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在国家宏观调控中的作用[J].国土资源,2007(11):38-41.

[3]黄将.靖西.严格用地预审落实耕地占补平衡[J].南方国土资源,2016(8):61-61.

[4]顾圣亮,朱明均.加强项目用地预审的六点建议[J].中国土地,2005(6):39-39.

[5]苏娜.浅析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工作[J].经营管理者,2016(10).

[6]谢显军.加强和规范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工作的思考[J].低碳世界,2016(12):126-127.

[7]牛传军,牛全兴,冯军莲.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在铁路用地预审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15):221-222.

[8]杨勇.如何做好铁路资格预审文件的编制工作[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4:165-165.

开题报告具体工作计划篇5

本文是作者参照有关规程规范,在实际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和归纳出信息化项目可研报告的若干原则和要点,希望在水利信息化项目可研报告编制规范出台以前供报告编制单位参考,为水利信息化建设标准化工作尽绵薄之力。

1.水利信息化项目的主要特点和涵盖范围

1.1主要特点

水利信息化工程与传统的有形水利工程不同,它至少具备四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复合,项目建设是水利专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复合;二是集成,是各种高新技术包括远程自动化监控技术、通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3S(GIS、GPS、RS)技术、数学模型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的相互融合集成;三是共享,项目建设必须实现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的最大程度共享;四是创新,主要是指水利信息化的建设模式尚在探讨阶段,需要建设者在实践中进行技术创新。

1.2涵盖范围

水利信息化项目的涵盖范围,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按技术特性归类,应包括一系列与水利政务、业务管理及工程设计、建设和管理等方面有关信息的采集、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以及业务应用系统软件的开发集成。水利信息化项目的涵盖范围,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按技术特性归类,应包括一系列与水利政务、业务管理及工程设计、建设和管理等方面有关信息的采集、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以及业务应用系统软件的开发集成。

2.可研报告的编制原则和规程规范

2.1原则

可研报告的编制应贯彻执行我国信息化建设的“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连互通、资源共享”的指导原则,在对工程项目的建设条件和需求进行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系统的规模、结构和功能、设备主要技术指标以及配套工程等进行方案比较,提出初选意见和可行性评价。

2.2规程规范

可研报告的编制应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以下简称《水电工程可研报告编制规程》)、《广东省水利信息系统工程建设设计指导书(试行)》(以下简称《指导书》)及相关的技术规程规范进行。

2.3重点环节

计算机网络IP地址是计算机的重要标志,是网络能否互联、信息资源能否共享的首要问题。由于国家和水利行业的信息化标准体系目前尚未正式刊布,现行的计算机网络IP地址分配通常都是由地区或行业根据实际需要临时作出的,技术标准的级别较低,执行起来有一定困难。

《指导书》中的IP地址分配及其域名设计、是依据水利部下发的原则性设计指导书,在已完成的《广东省三防指挥系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基础上统一设计的,既考虑了目前广东省水利信息网的连网需要,也为下一步全省信息化标准体系正式刊布后的修改或转换留下余地。因此,严格按照《指导书》的规定做好自己区域或部门的计算机IP地址和域名分配的规划管理和分配,是执行有关技术规范规程的重点环节之一。

政府系统专网平台建设走在前面的个别地区,可按当地政府统一分配的IP地址方案设计,将设计方案报省水利厅备案,便于做好相互之间的转换处理安排。

3、可研报告的主要内容及深度要求

根据水利信息化工程项目的特点,可研报告的主要内容及深度除了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以下简称《水电工程可研报告编制规程》)所规定的,包括最基本的综合说明、工程背景、建设内容和规模、建设方案、建设管理、经济评价等主要内容外,还应针对信息系统工程的特点,补充对工程的可扩充性、共享性、安全性和前瞻性等方面的论证内容,具体可大致按以下九个部分组成来展开编写:

(1)综合说明。包含工程背景、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工程建设任务和实现目标等方面的论述;把握论证理由充分、实现目标明确的原则。

(2)系统的总体结构与功能。包括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系统内部界面划分、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层次结构等,并绘出系统的拓扑图或物理结构模型图(见附图参考式样)。

(3)设备主要技术指标、数量以及配套工程量。包括各分支子系统或模块的面向任务、结构、功能、设备类别、数量和技术指标,以及相应的附属设施和配套工程种类分项(形式、工程量等)汇总表。

(4)系统的可靠性、实用性和安全性。主要是对系统的总体方案、设备选型和技术性能指标能否符合有关规范规程及工程的实际需要进行论述,重点是系统的安全性。

(5)工程实施计划。列出工程建设计划时间,各分支系统或部分的进度及相应的资金安排计划。此外,还应根据广东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和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核准固定投资项目招标投标方式和范围有关事项的通知》(粤计资[20xx]652号)的要求,提出项目的发包初步方案。

(6)工程管理设计。主要拟定项目建设和运行的管理机构,并根据(参照)有关标准作出运行费用估算及资金来源说明等。

(7)论证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的评价。仅在工程包含大功率的电磁波辐射,或配套工程涉及对周边环境、景观有可能产生破坏或者影响的开挖和建筑项目的前提下才需要进行论证。

(8)工程建设投资估(概)算。由于现有的设计定额很少包括信息系统工程的设备和软件费的标准,应由相应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市场调查、将设备和软件的购臵价提交概预算编制人员,按规定的估(概)算编制规程作出工程建设投资估(概)算。

(9)经济评价。包括工程效益、工程经济合理性和财务可行性分析。应依据《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国家计委和建设部1993年颁发)以及《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总院1994年颁发)进行编制。

4、其它

4.1与外部系统的衔接安排及之间的边界划分

由于水利信息系统与外部系统的关联密切、共享要求高的特点,任何一个信息系统工程,只要不是在孤立的环境条件下建设的,都应该在可研报告中对新与旧(若有的话)、点与面以及内与外三者之间的衔接及边界作出合理的安排和划分。否则,就没有回答工程是否存在重复建设以及能否最大程度地实现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共享的问题。

4.2多媒体演示汇报稿制作

完成可研报告的编写后,便进入专家评审和计划部门审批程序。可研报告编制单位不可避免地要在评审会上,以计算机多媒体演示的形式,向与会专家以及来自上级主管部门和计划部门等单位的领导作汇报。通过高水平制作的多媒体演示汇报,能够使与会的专家、领导和代表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架构和要点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他们对可研报告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因此,如何将大篇幅的可研报告浓缩为提纲式的讲稿,充分利用计算机Powerpoint的功能,制作出简明、清晰、图文和音像并茂的多媒体演示汇报稿,也是可研报告编制单位的重要任务之一。

5、结语

水利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涉及多学科的系统工程,其建设项目可研报告应由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相关技术人员编制。在编制单位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条件下,为保证可研报告的质量,应委托具备条件的单位负责或通过与其它单位合作的形式进行。

主要参考资料:

1、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2、广东省三防指挥系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开题报告具体工作计划篇6

我是被安排为生产部经理,起初我以为这个工作岗位不会有很多的工作要做的,但是在第二天公司进入了正式营运后我的这个幻想就被破灭了,原来生产部才是那个最多工作要做的部门,那时候我才知道一间公司的生产部是要跟公司的每个部门打交道的,而且他们会经常来问你这问你那,很多决策都要生产部首先下了决策他们才能下决策,有的时候甚至觉得生产部比ceo还要繁忙。有些事情ceo都不能直接下决定,还要问我们生产部的意见,要我们自己下决策。

二、工作内容

我在每年都要写出生产年度工作计划及执行情况分析报告、生产设备投资决策分析报告、生产作业计划与分析总结、投资预算与可行性分析报告、生产部年度总结和产品成本分析报告等一系列的报告。有的时候真的觉得写报告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因为实在是有很多报告要写,而且这些报告会牵涉到很多东西要考虑。

就产能计划来说吧。什么是产能计划呢?产能计划是提供一种方法来确定由资本密集型资源——设备、工具、设施和总体劳动力规模等,综合形成的总体生产能力的大小,从而为实现企业的长期竞争战略政策提供有力的支持。一年的产能计划属于中期计划。这里雇员人数的变化(招聘或解雇),新工具的增加、小型设备的购买以及转包合同的签订等情况发生时,中期计划可能需要调整。一般来说,企业进行产能计划时,都必须遵循以下几个步骤:1、估计未来的能力需求;2、计算需求与现有能力之间的差;3、制定候选方案;4、评价每个方案。

写出了初步的产能计划后,还要根据现有的材料及报告,再按实际操作进行调整,再总结出现在本部门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与本部门的其他人讨论是否还需要修改以及还有什么其他问题需要提出来与ceo讨论的,提前把问题找出来,解决了就方便日后的实际运行。经过了与各个部门的讨论,我们需要就公司近期的发展状况完善自己的计划,因为各个部门的计划都在变动,因此我们的计划也一改再改,但也在不断完善。

三、年度工作总结

在第八年我们生产部基本上都能够按照原定的生产计划进行生产,准时向客户供货。而且紧紧围绕公司年初所制定的总目标,同心同德,开拓进取,以饱满的热情,努力工作,取得了较令人满意的成绩。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1、研究开发p2产品

在这一年中我们因为要研发p2产品,所以我们对自己的原有生产设备进行了改进。首先我们卖掉了一条手工生产线和一条半自动生产线(只剩下一年使用期限的那条),然后我们再租回了一条全自动生产线和一条全自动装配线。

在人员上我们也有了一些变动。如培训、解聘、招聘了一部分人员具体如下:

(1)工人技术水平:

a、1级技术工人培训到3级技术工人(需时6个月):120人

b、2级技术工人培训到4级技术工人(需时5个月):80人

c、引进5级技术工人:30人

(2)管理人员平均职称级别:

a、辞退无职称人员:14人

b、引进初级职称人员:8人

c、引进中级职称人员:10人

d、引进高级职称人员:2人

经过了一年的努力,我们研究开发了p2产品,且取得了iso9001认证,在第八年我们的主打产品是p1,而我们第九年的主打产品将会变为p2。

2、预算与执行情况

开题报告具体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项目进度计划;编制检测调整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2

一、项目进度管理含义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是指对工程项目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持续时间和衔接关系编制进度计划,并将该计划付诸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经常检查实际进度是否按计划要求进行,对出现的偏差分析原因,通过采取补救措施或调整、修改原计划,直至工程竣工、交付使用。进度控制的最终目的是确保项目进度总目标的实现,即工程项目的工期能按计划完成。

二、设计工作结构分解

工作结构分解是计划编制的基础。在项目策划阶段,设计经理组织设计组(或专业负责人),配合控制组(或计划工程师)进行设计工作结构(WBS)分解,确定工作活动清单。WBS分解的基本顺序是:项目、装置、分区(包括主项和系统)、分专业、分工作包、分工作项,即逐级向下分解为第一级至第六级。WBS第一级代码要按照公司综合计划和业主的要求,先确定整个项目的划分。WBS第二级代码,即装置码。WBS第三级代码,即分区码。WBS第四级代码,即专业分解,要按照公司现有的专业设置进行分解。WBS五级代码,即工作包码。WBS第六级代码,即工作项代码,要明确设备布置图、管道布置图等过程性任务,细到某一张图纸。WBS代码应按照项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设计项目的WBS代码最多只到六级。(附:图1 典型项目的WBS划分层级)

三、各专业人力分布计划与分析

项目开始阶段,计划工程师协助项目经理组织各专业进行各专业文件目录及文件数量估算,然后按人工时估算方法与定额估算出人工时数。根据进度计划,各专业负责人对每项活动使用人力情况按月分解(对一般活动如专业负责人未分解,计划工程师暂按均匀分布工时处理),最后汇总得出人力使用计划。在项目进展过程中,计划工程师可根据每个专业人员的填报工时汇总得出项目实耗工时,计算项目赢得工时,进行人工时使用情况的分析。

四、项目进度编制

1.编制原则。在设计开始阶段,计划工程师协助项目经理(设计经理)编制项目一级计划。在设计经理的指导下,编制项目二级计划。计划工程师协助项目内部各部门按照项目二级计划的要求,编制项目三级计划;计划工程师配合专业负责人编制项目四级计划。计划工程师要全面统筹安排各工作包或工作项,确立关键线路。尽量不要违反各专业的一般工作逻辑,确保计划的协调性。首先要确保设计、采购、施工和开车计划时间点的互相承接,其次要确保分级计划体系中四个层次计划的上下一致性,形成计划内容由上而下、由浅入深计划分层结构。随着项目的发展,项目进度计划要不断实现由粗到细的完善过程。项目计划工作的编制要体现各项工作的标准计划模式,即尽可能地使用各专业的典型计划模板,不要随意编制各种应急性计划。在使用典型计划模板的同时,要及时反应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完善公司标准计划库,实现计划工作的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

2.项目第一级计划。一级计划是项目级,是供决策层和管理层使用的计划,它以进度研究为目标,不进行经济性分析,其主要目的在于建立项目的总体时间框架。根据业主要求和总体统筹,一般包含如下时间点:a.合同生效;b.工艺包开始/完成;c.基础工程设计完成;d.详细设计开始;e.长周期设备询价订货;f.施工;g.开车。

3.项目第二级计划。二级计划是以装置、分区或分单元为对象的综合计划,是承上启下的中间计划,一方面是对项目一级计划的补充,另一方面又对项目三级计划的编制具有指导作用。

4.项目第三级计划。三级计划分为专业或单项详细级,包含的内容是最丰富的,达到工作包深度,一般有各分区下的各专业互提条件进度计划、订货资料提交时间、主要文件/图纸出版进度计划、制造厂资料返回等主要主控点。项目第三级计划要满足进度检测的需要,并能从项目第四级计划中的具体检测数据中进行直接汇总。

如XX项目的基础设计阶段项目三级计划如下:

图2 XX项目的基础设计阶段项目三级计划

详细设计阶段项目三级计划如下:

图3 XX项目的详细设计阶段项目三级计划

5.项目第四级计划。四级计划是作业层使用的计划,深度达到作业项内容,该层计划表示出各专业每周甚至每天应该完成的工作内容,同时还包括进展记录。

五、项目进度检测

1.检测基准。设计开始阶段设计组专业负责人提供分项文件数量估算和估计的图纸目录等资料,以便控制组建立进度检测基准。计划工程师根据各层级、各工作项的权重分配,建立整个项目的检测系统,形成进展检测表。

2.检测报告。专业负责人每月应对完成或正在进行的活动,例如专业互提设计条件的交付及设计图纸的完成情况,按照检测表中规定的状态检测点进行评价,确定进展百分比并填于检测表中。最后由计划工程师汇总,综合得出各装置以及项目总体的进展百分比,形成进度检测报告。设计组专业负责任人对不能开展工作的窝工时间或本专业人力投入不足等问题,及时通报控制组或设计经理进行协调解决;控制组负责各专业互提条件、请购单、询价文件和制造厂资料等设计条件的跟踪和检测,及时发现并协调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引起计划偏差或设计窝工的相关问题。

例如XX项目的专业级进展检测表如下:

图4 XX项目的进展检测表

六、项目进度调整

1.进度分析和预测。在进度控制工作中,计划工程师配合设计组分析整个项目的执行情况,预测项目中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即分析项目实际进展情况与目标计划的差异,预测项目发展的趋势。没有分析和预测的进度控制,只能是实际情况的统计。通过分析和预测,避免不可控制情况的发生,全面推动各种工作朝目标计划方向发展。

2.进度调整的原则。设计计划的主要控制点一般是不可变更的,计划工程师协助设计经理定期检查主要控制点的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于不能按期完成的设计主要控制点,由计划工程师组织查明原因,作出书面报告,必要时申请调整设计计划,由项目经理批准。目标计划的调整和修改,要经过业主的批准后方可执行。如果进展偏差值为正数,说明实际进度比计划进度超前;如果进展偏差值为0,说明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完全一致;如果进展偏差值为负数,并且小于或等于-5%,一般定义为进度略有滞后;进展偏差值在-5%~-10%,定义为进度滞后;进展偏差值大于或等于-10%,定义为进度严重滞后。

七、项目进展报告

1.进展报告的种类。从时间上分为年报、季报、月报、周报;从内容上分为项目内部报告、报给业主的报告、报给上级的报告。

2.进展报告的编制。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在项目的一个报告周期内,设计组专业负责人将本专业的主要完成情况和下步预计进行的工作以及存在问题以报告形式提交控制组。计划工程师通过汇总、分析,并提出有关进度问题的处理意见,形成项目进展报告,报项目经理。经项目经理签字后,项目控制报告有关进度部分要在项目管理信息平台上。对于报告中提出的一般进度问题,计划工程师需找专业负责人分别落实解决;对于重大进度问题,控制经理或项目经理亲自协调解决,并报公司职能管理部门。

八、综述

最后,关于进度管理的一些探讨:

1.人力配合。进度计划的落实与保证,是全体项目人员的职责。在进度计划的制定时,充分听取、采纳每个方面的建议;在项目进展过程中,每个项目人员都应该有清晰的项目进度意识,主动关注进度目标、积极协作,从而保证项目目标实现。

2.工作标准化。为了工程项目计划和进度控制的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和管理基础等方面达到标准化、系统化和数量化的目标,项目组各个成员应力求做到工作主动、动态纠偏和定量管理,不断完善工作程序,不断积累基础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整体水平。

3.项目的不可控因素。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影响进度的因素很多。诸如:业主详勘/试桩报告是否按时提供及质量如何、制造厂资料的是否按时提供以及质量如何、设计变更的影响等等,导致经常出现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不一致的现象。若进度拖延的偏差过大,且对总工期及后续工作带来影响,则需调整进度计划。另外,在公司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较大项目进展到同一设计阶段时,可能会出现多个项目间对某专业人力资源的争抢,这时需要专业部门主管协调其专业人力,如果项目人力资源不到位的话,由于各设计专业之间存在工作项的逻辑关系,往往一个专业的进度调整会影响到其他专业的工作进展,项目进度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单个项目的进度控制不仅受其内部各个阶段进展的影响,同时也受工程公司其他项目的影响,即公司对项目优先排序的影响。那么要实现控制目标就需要在广义上实现资源平衡,以取得各项目标的综合达标。

开题报告具体工作计划篇8

责,根据这些职责对应做了哪些重要的工作,从而对这些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汇报。由于年终总结报告存在一套相对固定的格式,因此还需要对总结报告的格式进行了解和掌握。在年终总结报告相对固定的格式基础上,结合培训主管的主要工作职责,就培训主管一年来的核心工作进行总结概括,再加一些撰写方面的技能技巧就可以完成一份重点突出,简洁有效的培训主管年终总结报告了。培训主管的主要工作职责一般来说,企业培训主管的主要工作职责包括:在人力资源部经理的领导下,负责公司人力资源培训与教育工作;负责编写公司人力资源培训教育发展规划,拟订年度工作和预算计划,在领导批准后组织实施;指导各部门和下属企业制定多层次的培训教育计划,并协助其实施;负责组织

公司内的新员工岗位培训、各类知识班、研讨班、讲座等活动,对参加人员进行考核;负责合理安排培训资源,对公司培训师进行合理分工,并适时聘用外部培训讲师。检查讲师培训质量和教学效果;组织收集、筛选、编写、翻译、审校各类培训教材和资料;负责教育仪器设备的保养、维修,以及审查新器材的选型、采购;安排和管理外派培训员工,审核公司员工业余学习费用报销申请;负责收集国内外企业培训信息资

料,追踪其动态,分析总结现有培训政策效果,提出改进咨询意见;完成人事部长临时交办的其他任务。明确了培训主管的主要工作职责后,还需要了解和掌握年终总结报告的撰写格式。那么,年终总结报告的一般格式是什么呢?培训主管如何撰写年终总结报告年终总结报告的格式年终总结报告,是组织或个人对过去一年发生的情况或问题进行概括和分析后撰写的文书。常见年终总结报告格式一般包括标题、引言、正文、结尾四部分:1、标题年终总结的标题有单行标题和双行标题两种。典型的标题由对象名称、时限、主题、文种四部分组成。2、引言引言,也叫前言或开头。引言一般都很简单,主要目的是引出正文。有时甚至可以不要引言。3、正文总结正文占全文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典型的年终总结正文有以下几个部分:(1)一年中主要工作基本情况这部分要求全面、简要的说明过去一年中所做的各项工作,可以分项逐条表述。但不能“记流水账”,应该着眼于大事,并要清楚反映出工作的开展过程。(2)取得的成绩这部分要对应基本情况,有重点的概括介绍工作中取得的主要成绩或经验。这部分充分体现总结的评价性,主观评价与客观真实的材料结合起来。(3)存在的问题总结工作中的问题与总结成绩一样

,也应有重点、有主次。一般而言,成绩总是主流,但提到成绩与问题时,仍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具体问

题具体分析,一是一,二是二。(4)今后的打算总结和回顾过去的工作,是为了把下一段的工作做的更好。总结中谈到今后的打算时,既要与常规工作、中心工作和长远计划相结合,又要与本阶段存在的问题相对应。但总结毕竟不是计划,在谈今后打算时宜粗不宜细,宜简不宜繁,宜大不宜小。4、结尾总结的结尾通常用简短篇幅做出结论或说明努力的方向、今后的打算等。如果这些内容很重要,需要详写,可纳入正文中。结尾不是年终总结报告结构的必须部分。培训主管如何撰写年终总结报告结合培训主管的主要岗位职责和年终总结报告格式,根据一定的撰写方法就可以撰写出一份规范的年终总结报告。一般来说,培训主管年终总结报告撰写方法是:1、收集材料撰写年终总结,培训主管首先要掌握一年来所负责的培训资料和数据,包括培训规划、组织培训课程、参训人员、师资、教学教务情况、培训预算使用、培训效果评估、员工培训满意度、员工培训生产率等等。2、整理分类材料对收集的大量有关培训管理的材料需要分类整理。整理分类标准可以按照培训管理流程来进行。培训管理的流程包括培训规

上一篇:居民健康档案年度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国土所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