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安全知识教育范文

时间:2023-10-15 20:56:24

儿童安全知识教育

儿童安全知识教育篇1

(一)校园活动安全教育

中小学作为实施义务教育的场所,经常会组织儿童参加校内校外的各种活动。无论是活动的组织者还是场地的管理者,均必须严格遵守有关儿童安全卫生方面的法规要求,防止事故的发生。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儿童食品、玩具、游乐设施和用具,不得有害于儿童的安全和健康。学校和幼儿园安排儿童参加文化娱乐、集会、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面对儿童活泼好动的特性,学校一定要加强儿童的安全教育,加强对课内与课外活动的管理,保证各种教学设施的安全。

(二)消防安全教育

消防安全是儿童安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需要全社会在改善整个消防安全环境的同时,加强对儿童的消防安全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和消防安全监管保护。校园的消防安全工作,不仅关系到校园正常的教学教育秩序,也关系到儿童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小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因此,做好校园的消防安全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全球儿童安全网络曾有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每年有将近1100名14岁以下的儿童死于火灾,因为儿童玩火引发的火灾事故也呈上升趋势,达到平均每年1万多起。[3]目前,这种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学校一定要强化消防安全教育,向学生全面讲解和宣传科学知识,教育他们远离炉火、煤气等易燃易爆物品,以防意外事故之发生。带领儿童学习消防知识,看演习,请消防队员讲解火灾形成的原因,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让儿童切实掌握简单的基本自救技能。

(三)网络安全教育

我们生活在网络的时代。不可否认,网络越来越早的进入到儿童的生活中。当前,形形的网吧遍布于城乡的每个角落,其中存在不少没有合法运营牌照的“黑网吧”,这些黑网吧的主要市场就是学龄儿童。面对网络游戏的诱惑,有些儿童失去了抵抗力,深陷其中,整日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里,荒废了学业,身体健康也由此受到严重影响。针对这些问题,学校要加强对儿童的网络健康教育,提高儿童网络安全意识,争做网络文明的好学生,科学用网,维护网络安全。

(四)食品安全教育

众所周知,儿童食品安全是攸关儿童健康的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甚至是整个国民的健康水平,因而成为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当下,儿童普遍存在食品消费心理急切、食品安全辨别能力弱的现象,因此,通过对儿童及家长进行食品安全和健康生活的教育,引导和鼓励儿童形成科学饮食、均衡营养的良好习惯,提高儿童的生活技能和食品安全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家长正确选择食品、合理搭配食品的能力。在学校里,教师要特别注意儿童的食品安全教育,例如: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乱吃零食、不吃不洁净的食物等。

(五)防触电、溺水、踩踏等各类生活安全教育

触电是日常生中比较常见的意外伤害,少年儿童因触电而死亡人数占儿童意外死亡总人数的10.6%。[4]小学要经常对儿童进行防触电教育告诫儿童不能随便玩电器,不用剪刀剪电线,不用小刀刻或划电线,不将铁丝等插到电源插座里等。溺水多发生在幼儿园高年级和小学生之间,他们常常背着家长去非开放水域嬉水,因各种意外而发生溺水的现象并不少见。在儿童中间进行防溺水教育,一定要告诉他们不能私自到水库等危险水域嬉水,外出游泳须有成年人监护。此外,告诫儿童防止踩踏事故的发生也是儿童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据报道,2014年9月26日,昆明市北京路明通小学发生踩踏事故,酿成6人死亡的悲剧;2011年11月,新疆阿克苏市第五小学发生踩踏事故,酿成6人重伤、34人轻伤的严重恶果;2009年12月,湖南湘乡市一所私立学校发生学童踩踏事故,造成8人死亡、26人受伤的人间惨剧。这些事件无不反映出加强儿童安全教育的必要性与急迫性,学校要对儿童实施防触电、溺水、踩踏等各类生活安全的教育。

二、小学教育中实施儿童安全教育的教学方法

(一)运用案例教学,避免空洞说教

同样的教育内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最后的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在小学教育阶段,教育的方式和手段是影响小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小学生之所以对儿童安全教育的学习兴趣不高,主要是教育者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简单落后。据笔者调查,我县绝大多数小学进行安全教育主要是通过说教,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而现场模拟教学却很少引入。比如,我们可以邀请消防、交通等部门的工作人员来校开展安全教育演练。有数据表明,小学生普遍喜欢的教育形式包括:观看相关电影,教师举例讲解以及观摩演习等。可见,容易为学生所接受的还主要是那些与生活能紧密结合的,有详细案例或者能够亲身体验到的教育模式。[5]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不仅仅在于让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及创造的能力。案例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应当充分运用到小学儿童安全教育中,增进儿童对安全知识的理解,避免空洞的概念描述以及宏大叙事式般的理论说教,真正增进教学的实效性。教师讲解的安全知识只有同生动的实际案例相结合,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达到让学生真正掌握安全知识与技能的目的。

(二)利用情景教学,亲身体验生命安全的价值存在?

情景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它没有学科偏见,不受学科范畴的局限。成功的情景教学好比汤羹中的调味剂,能够使课堂教学远离枯燥,通过情景布置,使学生真正置身于其中,把平时不理解的知识以可以观察到的形式表现出来,在与客观事实进行比对后会引起强烈的认知冲突并进一步加以反思,最终彻底地理解客观事实。笔者认为,将情景教学引入到小学儿童安全教育中来,学校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对象、规模等,提供适合的安全材料,布置各种安全场景。还可以组织各年龄段的儿童进行安全模拟演习,比如,模拟地震时的逃生场景,学生面对地震来临如何自保;模拟火灾场景,学会利用湿毛巾捂住鼻口匍匐逃生;带领儿童观察公路车辆运行情况,让儿童亲身体验“红灯停、绿灯行”等交通安全常识,让儿童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习安全知识,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生命安全的价值。

(三)充分考虑儿童接受能力,使儿童明白珍惜生命安全的意义

儿童心理学表明,儿童的注意力不易集中,容易分散,而目前学校关于安全教育问题的教学仍以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为主,老师主动而学生则往往比较被动。针对这一情况,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注意课堂语言的把握与运用。教师课堂语言的运用是教师教学所必备的基本功,语言的表达将直接影响到儿童教学和教育的效果。小学阶段的学龄儿童由于心智等因素影响,了解和认识的事物较少,见识也短。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平平淡淡或者枯燥无味,很难引起儿童的注意力;如果语言过于专业,又会使得学生难于理解,望而生畏。相反,如果语言生动形象,或者使用贴切的儿童语言,往往能够激发儿童发挥充分的想象力,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和记忆。在儿童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只有充分考虑到儿童的接受能力,才能使儿童真正明白珍惜生命安全的价值。

儿童安全知识教育篇2

1 意外跌落伤害发生的相关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儿童年龄或发育水平与意外伤害的类型和发生率有一定的关系,一般认为男童是意外伤害的危险人群,美国的调查,男女性别比为1.53∶1[2],我国的调查男女性别比为2.05~3.34∶1[3]。此外,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楼房逐年增多,其阳台、楼梯以及门窗常缺乏有效的保护装置,儿童意外跌落伤害的发生有增多趋势,但跌落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与儿童的心理-生理行为特点有关。较小的婴儿由于平衡能力差,多是从床上、台阶、楼梯、光滑地板跌落或滑倒,也有家长怀抱孩子时不慎跌倒、摔倒所致;>3岁儿童一般都上幼儿园,集体活动增加,小儿之间的交往增多,而此阶段的小儿好奇心强,喜欢爬高,爱动,喜欢追逐打斗,但自我控制及应急反应能力差,这些都是造成意外跌落伤害的因素。多动儿童更易发生意外伤害[4];家庭环境及教育方式对儿童心理的发展、性格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间接增加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危险性。

2 儿童及青少年意外跌落伤害的发生特点

研究表明:跌(坠)落高度是跌(坠)落伤的决定因素,不同高度其损伤类型差别较大。我国相关研究结果提示儿童的意外坠落多发生在2~8 m,头部伤多见,其次为四肢伤。跌伤地点为家里、学校和途中,受伤形式主要为自伤、骑车、绊倒等。

3 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在儿童意外事故干预研究中,经常性健康教育是一项最基本的措施,对于干预计划的效果起着决定作用。

3.1对儿童的健康教育

3.1.1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健康教育 婴幼儿平衡能力差,应教育家长要严加看护,不要把孩子独自放在童车上,床上,椅子等高处。小儿使用学步车时家长要一定要在旁看护,防止发生意外,让小儿在婴儿时期就练习翻、爬等动作,以减少小儿跌落伤发生。

学龄前儿童自我控制及应急反应能力差,要从小培养识别危险的能力。教育孩子不要从高处往下跳,不要与小朋友打闹,跳蹦床时,不要与小朋友靠的太近,同时要有家长看护,并到安全性好的娱乐场所。意外伤害常发生在散居的儿童中,加强儿童的看管和照顾,提高儿童入托率十分必要的。

要教育学龄期儿童与青少年在广泛地参与娱乐活动时选择安全性能好的场所去锻炼,滑冰、滑板、骑自行车时一定要佩戴防护品,同时儿童要在家长和老师的监护下进行娱乐和运动。

在校期间,不宜在教室打闹,因为课桌椅的棱角易造成损伤。操场上的健身器材有很多轴节,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以免造成损伤[5]。

3.1.2加强对男童及多动儿童的健康教育 对于男童要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包括周围环境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对于多动儿童要进行认知行为教育,教育其上课时注意听讲,加强组织观念,遵守纪律。同时要加强社交技能的训练,对其控制冲动有帮助。

3.2对家庭方面的教育 告诫家长要经常对子女进行安全常识教育。儿童看电视节目广,易产生渗透效应,故家长应正确指导儿童收看电视节目,教育孩子不要模仿其中的危险动作。在家庭生活中,要教会孩子必要的防火防电常识。

3.3对学校及托幼机构的教育 托幼机构的工作人员及学校的教师必须对意外伤害的发生有预见性,应具备预防意外伤害的常识,及时发现和排除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还应加强学校及幼儿园建筑的安全设计和文体活动场所的安全保证[6]。

4 讨论

儿童青少年阶段是人一生中生命力最强,健康问题最少的时期,但却是意外伤害的多发年龄段。意外伤害越来越明显地成为影响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生命安全、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跌落是引起伤害的首要原因。为了防止儿童及青少年意外跌落伤害发生,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对这一群体做有关的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虽然目前多数儿童青少年都知道有意外伤害,但某些方面的安全意识较差。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对儿童及青少年进行意外跌落伤害的健康教育,将意外跌落给其身体健康、正常学习和生活造成的影响向其解释清楚,提高儿童及青少年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以降低儿童、青少年意外跌落伤害的发生。此外,预防意外跌落伤害的健康教育应从幼儿园开始,一直贯穿到小学、中学,直至大学。

同时,也要注重家长、学校等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其采取一些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儿童、青少年进行卫生知识和安全意识的教育,加强儿童、青少年的安全观念和防范意识。另外,还应加强学校及幼儿园建筑的安全设计和文体活动场所的安全保证,防范于未然,以为儿童、青少年营造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使儿童、青少年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

此外,虽然经健康教育,儿童青少年对意外伤害的知识可以有一定的了解,但知信行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并不是都自然联系在一起的,知信行的不统一性在对待可能造成意外跌落伤害的某些行为中具有特殊表现,这提示我们儿童、青少年跌落意外伤害干预工作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这就要求我们对儿童、青少年跌落意外伤害的健康教育既要长期坚持下去,又要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同时还要把健康教育与改变行为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知信行的统一性,增强儿童、青少年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儿童安全知识教育篇3

1 FCC护理模式概况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最早由Luciano及Fond提出,20世纪的护理模式是以病人为中心,研究发现这种护理模式存在明显的不足,且病人的需求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研究发现病人与家庭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家庭可以影响病人身体的恢复和生活质量。1985年,在美国外科医生C.Everett Koop等人的共同努力下,美国医学界逐步得以推广的是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是现代医学界和护理学界中的一个新兴发展趋势。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的定义是:人生活于家庭、社区和社会文化中,护理人员不应只将病人单纯的视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应充分认识到影响个体健康的其他重要因素,如家庭、社区和社会文化等[4]。所以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应该像关注每个儿童的生理需要一样对家庭和学校等方面给予同等重视地关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涵盖的4个核心分别是,尊重患儿及家庭,尊重患儿的选择权,传达健康信息,强调患儿、家庭及照顾者之间的协同合作等[5]。

2 FCC在预防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中的意义

影响学龄前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原因多且复杂,在影响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众多因素中,除了儿童本身的年龄、性别、体格发育水平外,其家庭因素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与周围环境之间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性关系,不?外界环境存在多少危险因素,在儿童家长对危险因素的存在没有意识时,也就不会对儿童采取针对性的预防保护措施措施。学龄前儿童自身很难形成对伤害危险因素的认知,主要依靠儿童家长对意外伤害有足够的认知后,通过强化教育、知识传授等方式教给儿童。有研究[6]表明,国内儿童父母在对如何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知识、信念、行为等方面有明显漏洞。应强化对儿童父母的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所以FCC在提高父母对意外伤害的认知、降低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显得尤为重要。

3 FCC在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中的应用

3.1 儿童父母对预防意外伤害的知识、信念和态度、行为现状

国内有学者对学龄前儿童的父母及监护人就如何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知识、信念和态度及行为现状的调查研究。调查显示,国内儿童父母对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知识、信念和态度及行为现状掌握度普遍较差,且存在诸多误区,需进行干预改正。有研究发现儿童父母不仅对意外伤害安全知识和急救知识的掌握普遍较少,而且对意外伤害的发生存在很大的侥幸心理,认为意外伤害距离自己非常遥远,跟自己的孩子没有关系[7]。刘可[8]等人研究发现对儿童父母的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干预具有明显的漏洞,提示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加强对父母的健康教育等措施。

3.2 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干预对象、方式、内容和效果

教育干预是对儿童父母常采用的干预手段,教育干预是指对儿童父母通过健康教育来增强其对外界环境中存在的可能对儿童产生伤害的危险因素的认识,改变其不良行为[9]。期望通过教育干预儿童父母使之建立积极、正确的有关意外伤害的信念和态度,在危险因素存在时能够采取必要的安全行为,以保护儿童免受伤害。教育干预方式许许多多,通常实际生活中运用的包括家庭访视、专题讲座、印发宣传单和宣传资料、讨论、课程、展示油报、电视宣传或电台广告等。它们可以针对各种人群,如整个国家、小群体或个人。例如通过对儿童父母进行烧伤预防的教育干预能够使儿童父母将热水温度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有研究者通过对儿童父母进行教育干预,向他们讲解如何预防烧伤,结果发现儿童父母对如何预防烧伤的知晓率显著增加[10]。

儿童安全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所以对儿童父母的安全教育活动也可以从国家层面。常用的手段有媒体宣传运动,例如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电台、印发相关宣传资料等形式来广泛传播安全信息。加拿大早在21世纪初就有一个名为“Safe Kids Week 2001”的项目,通过安全教育来在预防儿童烧烫伤。该项目提倡应该降低热水的温度、让儿童远离热饮料、禁止儿童一个人待在厨房等等,并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调查显示4周后儿童父母相关的安全知识和安全的行为均有显著的提升[11]。教育儿童父母如何使用家中的安全设备是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一些研究只是单纯地采用教育干预这一种模式,而另一些研究除此之外还向儿童父母提供免费或便宜的安全设备。调查显示后者的效果较前者更好。如在一项HIPP(家庭伤害预防项目)中,研究者不仅仅对儿童父母进行了相关的安全知识教育,并且还向他们发放安全设备。此调查研究显示与单纯的教育干预相比,在教育干预的基础上再加上发放安全设备的结果更为显著[12]。也有研究发现,对儿童父母进行安全教育干预和免费为其家庭安装烟雾报警装置后,结果显示家庭中火灾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对5岁以内的儿童父母进行预防烫伤的安全教育并在其家中的相关用物上安装保护装置后,儿童烫伤发生率有显著降低[13]。

研究发现给儿童父母只提供个体化教育策略的效果远不及进行安全教育的基础上再加上家庭访视。一项对儿童安全成长环境的研究结果发现,研究者鼓励儿童父母观看电视上的安全教育栏目的只有约9%的家长将家庭变成适合儿童成长的安全环境。而那些观看了节目并接受研究者家庭访视的父母,将家庭环境变得更安全的比之前增加了五倍。国外某学者对6岁以内儿童的父母通过提供教育并进行家庭访视,内容包括触电、预防跌落、烧烫伤、车祸、中毒、窒息、溺水等方面,3年后的家庭访视发现儿童父母的相关知识、信念态度及行为均有明显的提高。

从以上可以看出,FCC模式运用于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作用显著。对儿童父母采用教育干预能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其中将教育干预、免费安装安全设备和家庭访视三者相结合相比单纯的只提供教育干预和教育干预、免费安装安全设备两者相结合更能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通过对FCC的实施,能够增强儿童家长对保护儿童安全的信心,获取更多的科学育儿的经验。

4 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展望

儿童安全知识教育篇4

儿童作为祖国的希望,其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是影响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消除儿童安全隐患不仅要社会各界携手相助,更需要从儿童的安全教育做起。除提高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外,还需要教授其自我保护方法,构建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内的儿童安全保障体系,将儿童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里。

关键词:

安全隐患;安全教育;方法

随着我国城镇发展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人们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城镇流动人口增多,家庭结构不稳定,导致儿童缺乏父母监护和教育。加之我国社会儿童安全防范体系的构建还远未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导致儿童安全问题频发。特别是“失独”事件被频频报出,这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已成为全社会和谐发展的不安定因素。

一、儿童安全隐患及成因分析

安全问题是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大问题,是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安全,即不受威胁和伤害,不处于危险之中。”人类生存与发展需要和谐的环境,没有危险,互无伤害与危害的环境,这是一种人类生命财产损害被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状态。安全隐患是指人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或处于危险之中。从广义来看,“安全隐患涵盖了人身安全、食品卫生、心理安全等几大方面”;从狭义来看,安全隐患则专指人身安全问题。特别针对处于弱势群体的儿童来讲,人身安全和心理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时有发生。

(一)儿童安全隐患问题现状

纵观当前频频发生的“失独”事件、恶性伤害儿童事件等等,可以将儿童安全隐患主要存在两大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儿童意外伤害现状。“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18岁以下的人口即被定义为儿童,而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也做了相同的规定。”儿童活泼好动,对周边环境的认识不足,导致了一些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多为针对儿童的刑事犯罪伤害,比如儿童拐卖、害等严重犯罪现象。

(二)儿童安全隐患成因分析

纵观以上儿童安全隐患问题的各种现状,不仅给儿童的成长造成严重的心理阴影,也使得一些家庭破裂,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发展。究其原因,不排除儿童自身因素,也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从儿童自身因素来看,存在两大主因:首先,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偏弱。这与儿童的心理发育特征有关,也与儿童的家庭教育和社会风气有关。当前很多家庭为独生子女,儿童在家长的呵护备至下长大,对危险的预判、预估意识较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这是导致交通意外、人身安全意外等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而儿童的贪玩心理和侥幸心理,也是导致意外事件发生的诱因。当然,儿童天真、单纯的本性,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容易受不法分子所骗,造成严重伤害。其次,儿童的自救能力偏弱。受生理发育特点所限,儿童在遇到危险时的自救能力不及成人,这是客观事实。但从另一角度来看,也说明儿童对于监护人的依赖程度较高,从而导致了儿童在面对安全危机时,风险加大。从外部因素来看,原因相对多一些:一是家庭监护能力不足。“儿童的人身安全问题是父母最为重视的事情。”但在当今竞争压力较大的社会中,大多数父母在为生计奔波的同时,已无暇兼顾子女教育问题。“据全国妇联课题组2013年报告,由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0%,占全国儿童的21.88%。”可见,要求这些父母的监护到位,就更加困难。二是学校安全教育过于注重形式。很多学校将安全教育编成歌谣,强调学生对歌谣的掌握和背诵远胜于对歌谣内容的实施与理解。

二、儿童安全教育方法探究

古人常以“居安思危”来警示自己,这不仅体现了古人的人生观,也是一种良好的安全教育典范。“安全教育是指防控、排除或避免意外突发事件或灾害性事故,造成人身伤害,维护生命安全的一种教育。”儿童安全教育则专指对儿童进行的安全教育,主要涵盖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教育机制的构建四个方面。

(一)家庭安全教育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保护伞。“家庭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是无可替代的,对儿童一生造成深远的影响。”家庭安全教育对培养儿童安全意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学校教育有所不同,家庭教育重在对儿童的身心影响。而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也具有多样化特点,既是教育者,也是影响者。作为教育者,父母是家庭安全教育的决策者、设计者和实施者。随着社会文化进步,家长们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也越来越重视对儿童的家庭教育,甚至有意识地营造教育氛围。特别在家庭安全教育方面,可根据物理环境的变化,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家庭内安全教育,即包括家中的用电、用火、用水问题,可以编成儿歌,或安排特定时间、特定环节,如收看电视节目、阅读等机会向儿童宣读完全知识,以激发儿童的兴趣;另一部分为家庭以外的安全教育,为保障儿童在家庭以外的人身安全,可制作“安全卡”,包含儿童姓名、年龄、家长联系方式,以及可能存在的潜在安全隐患、急救电话,一一记录在安全卡上,以随时提醒儿童注意自我保护。

(二)学校安全教育

“学校是安全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儿童教育体系中,学校是继家庭教育外,第二大重要场所。学校不仅起到教书育人的重任,学生在校期间还需要负责学生的人身安全。因此,学校安全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首先,要从思想上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帮助学生识别身边的安全隐患,提高自救能力。学校将安全教育纳入教育体系中,设置专门的安全教育课堂,由专职教师和客座教师共同担任主讲人。客座教师可聘请消防员、警察、交通警察、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特殊职业人群,旨在运用专业知识帮助学生分辨哪些行为可取,哪些行为不可取,哪些行为会为自己带来伤害,并向学生传授切实可行的自我保护方法。不仅丰富了素质教育内容,也使增长了学生的见闻,尤其在面对形形的不法之徒时,提高了学生的自救能力。其次,作为学生滞留时间最长的公共场所,学校本身也是安全隐患的多发地。保障学生在校期间的人身安全,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规避学生在校期间的人身安全隐患,不仅要从理论知识讲授入手,还需要将安全教育落到实处、细处。校园安全多涉及课间活动、体育活动、实验课程、劳动课程等方面。

(三)社会安全教育

儿童教育不仅仅是家庭和学校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地方政府、社区等社会组织同样具有教育儿童的义务。社会安全教育的主导者应为各级地方政府(包括社区组织),根据各自管辖的范围不同、掌握的资源不同,采取适宜的安全教育。一是定期组织安全宣传活动。地方政府利用公共场所、公共基础设施,张贴安全宣传海报,或投放安全题材的公益广告,起到警示公众的作用。可针对儿童及其家长,进行亲子专题安全教育月活动;也可组织消防、公安、交管等职能部门深入社区进行安全教育讲座,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故案例,对儿童及其家长开展安全教育,扩大宣传范围。二是组织实践性的安全教育活动。在安全宣传活动的同时,考虑儿童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增加实践性活动环节。儿童安全隐患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随着拐卖、害和意外伤害等事件发生,可以看出,儿童安全隐患不仅是家庭、社会的问题,也是整个教育体制的问题,更是儿童自身安全意识不足造成的。故儿童安全教育首先从安全意识培养做起,通过构建校、家、社联合的安全教育体系和安全防范机制,运用一切力量保护儿童的人身安全,为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的成长环境,减少“失独”、意外伤害等事件发生,为社会和谐发展稳固基础。

作者:孔庆梅 单位:北华大学师范分院

参考文献:

[1]李志强.校园安全教育重在防范[J].未来英才,2015(4):155.

儿童安全知识教育篇5

关键词:农村;幼儿;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2-0096-01

幼儿园的教育对象是2-5岁的幼儿,幼儿的生长发育十分迅速,但是却远未达到完善的程度。他们对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什么都想看,但他们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因此,幼儿的行为常常诱发危险因素,对突发事件更是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也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生命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幼儿意外事故时而发生,特别是农村幼儿所占比例更是高于城镇幼儿。这不仅由于农村客观的自然环境所致,更多的还是农村幼儿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教育。

针对我园大部分幼儿都生活在农村,安全意识淡薄的特点,创新农村幼儿安全教育,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刻不容缓,这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也是保障我国幼儿健康权益的必然选择。

一、创编“童谣”开展农村幼儿安全教育

童谣是由一代代人口耳相传、在儿童口中传唱的、带浓厚的地方特色的、诙谐幽默、音节和谐、形式简短、读来朗朗上口的歌谣。本文中的“童谣”是指融入安全教育元素的、适合儿童念唱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童谣。

首先,幼儿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编制符合其身心发展和年龄特点的“童谣”,易记易背,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安全常识。如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时可编制与交通有关的“童谣”: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把“童谣”融入游戏中,让幼儿边游戏边朗诵,在游戏中懂得交通规则,并自觉遵守,从中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其次,利用幼儿喜欢游戏的心理特征,以“童谣”的形式将安全教育融入游戏之中,培养幼儿的安全自护能力,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安全知识技能。可设置情境,换位思考,角色训练,促进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如果教师在和幼儿玩滑梯的同时,可编制一些利于幼儿诵读的“童谣”进行安全教育,“玩滑梯,讲秩序。不要推,不要挤。你下滑,我上爬。‘咚’的一声撞上啦!”这首童谣真实地反映了幼儿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幼儿有亲身体验与感悟,即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又对幼儿进行了安全教育。

最后,在教室内张贴童谣安全标志。幼儿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精心创设相应的物质环境,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而又综合性的教育。比如在幼儿园的楼梯口、转弯角、厕所、区角等位置,都贴上自编的童谣及相应的安全标志,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同时实现各班资源共享。

二、家园合作,加强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在培养幼儿安全自护意识的过程中,应要求家长配合,采取有效方法构建家园互动。采取多种联系方式,切实加强家园之间的沟通合作,如家访、家园联系册、召开家长会、专家讲座、家长开放日等。因为,相当一部分“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存在于家庭中,教师不便于指导。因此,经常召开家长会,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育儿经验介绍给大家。献计献策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的宣传力量,普及家庭教育常识,做到家园同步教育。同时,向家长发一些有关这方面的知识资料,宣传一些如何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方法以此来提高家长自身的安全意识。让幼儿在父母的帮助下,逐渐掌握在家中的一些安全自护意识。这样有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我们的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做好家长工作,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形成合力是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关键。

三、创设情景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经常在模仿周围人的举止言行,思想感情,甚至是许多成人没有觉察到的细节。针对幼儿好模仿的这一特点,教师应该努力创设环境,让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安全教育。

首先,创设情景培养幼儿的交通安全意识。走廊、墙面的环境也是一个教育的好场所,幼儿园教师可以利用在幼儿园的走廊、转角画画,使图文并茂的环境成为安全教育的有利途径。在楼梯上,一个跟着一个走、轻声靠右走、弟弟妹妹扶着栏杆走等一系列温暖幼儿心灵的话语,都是培养幼儿良好安全意识的亮点。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模仿日常生活中的大人们的举止言行、思想感情,甚至是许多成人没有觉察到的细节。针对幼儿好模仿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利用情景表演和生活再现以及图片、电视等手段让幼儿学会基本的安全知识。比如幼儿不能接近明火(如火柴、打火机及危险的电器设备等),教育幼儿不乱采食花草、种子,不要乱服用药品。有病时一定要在医生或成人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服药。同时还要教育幼儿不爬墙、不上树。幼儿在做手工时,教师要教会幼儿正确掌握使用剪刀的方法,以免划伤自己或误伤同伴。教育幼儿不要将小玻璃球、纽扣等放入口、鼻、耳中,防止咽入肚中或呛入气管内。

最后,利用游戏帮助幼儿获得自我保护能力。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将安全知识的学习内容融入游戏之中,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生活技能。

总之,让每个幼儿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我们的职责,让孩子主动地获得健康与安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创编童谣、家园合作以及创设情景的方式,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给孩子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教会孩子安全知识以及自我保护的方法,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柳阳辉.幼儿教育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1997.

[2]范晓明.浅谈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09,(1).

儿童安全知识教育篇6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安全问题 协同教育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left behind children in their studies, life, psychological and other aspects of security issues are increasingly exposed, causing widespread concern in the community. This article attempts from the family, school, government and society multi dimension analysis of main causes of the security problems of left behind children, put forward from the family, school and government and social aspects of one of the four construction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safety countermeasures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odel.

Keywords rural left behind children; security problems; cooperative education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大量农村青壮年走出家乡进城务工、创业,将子女留在家中交由他人监管,导致大量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根据妇联2013年统计,全国有6102.55万农村留守儿童,占农村儿童总数的37.70%,占全国儿童总数的21.88%,并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据2014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等相关机构研究显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凸显。由于对留守儿童的监护缺位和安全教育的缺失造成留守儿童安全失保、安全意识淡薄,安全事件频发,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得不到解决,将严重影响我国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直接制约农村人口的素质和现代化进程,尤其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公正以及和谐社会的实现。

1 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类型

留守儿童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1)受溺水、触电、交通事故等意外事故伤害;(2)受社会不法分子侵害;(3)轻视生命做出自杀等极端行为造成自我伤害;(4)行为失范做出违法犯罪行为对他人造成伤害。根据有关数据案例显示,近年来频发的留守儿童安全事件主要集中在交通意外、溺水、女童遭事件。本文主要是针对前两类安全问题做重点分析。

2 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的障碍性因素分析

2.1 留守儿童自身因素

留守儿童安全意识水平普遍偏低,加之缺乏安全防护知识,无法对危险事件进行预判,容易受溺水、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除此之外,多数农村女童由于缺乏生理卫生知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易受到不法分子的哄骗、引诱、遭受害。

2.2 家庭因素

留守儿童家庭监管不利,家庭安全教育缺失。外出务工父母无法给孩子提供正常的生活照料与情感支持。祖辈监护人大多年事已高且个人健康状况不佳,往往只能做到物质上的满足和生活上的照顾,忽视了对留守儿童的安全监护和安全教育问题。

父母和祖辈监护人通常只能凭借生活常识和个人经验,以叮嘱的方式笼统地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却并不能解决留守儿童在面临实际安全问题时的困境。其次,农村留守儿童父母亲及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缺乏提供有效安全教育的基本素养,家庭安全教育质量不高。

2.3 学校因素

(1)学校对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工作力不从心。在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下,学校一般还是会把工作重心放在学生学业问题上,未系统地开设留守和相关安全教育课程(如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理卫生常识等课程),也缺乏教授此类课程的专职教师。此外,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工作需要教师具备极强的工作责任心且对教师的能力及专业水要求很高,学校农村教师的待遇普遍偏低,学校又缺乏对教师的动员机制和激励机制,很难持续有效的推进工作的开展。

(2)学校传统安全教育形式效果不佳。学校安全教育以宣传栏、黑板报等传统形式书面主题教育为主,学生及家长缺乏学习主动性,因而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多数学校对应实施什么样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缺乏实际经验。

2.4 政府因素

(1)政府对农村社区监管不到位。农村地区多处水塘周围没有安全护栏和危险警示标志,乡村道路车辆缺乏交通监管,违章摊位占道破坏交通秩序等都加大了留守儿童遭受交通事故伤害可能性。

(2)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投入不足。根据全国妇联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提供给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的社会公共服务还相对滞后,公共活动场所及设施缺乏,农村留守儿童缺少课余时间的活动场所,促使他们在放学后在水塘、道路等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滞留,加大了安全问题发生的几率。

儿童安全知识教育篇7

牟宗芹 高 燕 孙庆云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09)11-0045-01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由网络通讯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和触摸屏信息查询系统等部分构成。医院电子政务是数字化医院的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医院电子政务的实现,对医院的业务管理、行政管理等方面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办事程序更加透明,为制定计划、开展业务提供了大量信息,在行政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 医院电子政务的特点

医院电子政务信息区域的划分包括“三网一库”即机关内部办公网(内网)、办公业务资源网络(专网)、公共管理与服务网络(外网)。医院电子政务是医院利用信息技术,开发相应信息资源,调动人力资源信息潜能,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模式、管理模式和工作流程,推进政务管理现代化建设,为公众提供优质服务的过程。采用将大量繁杂、无序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报表及图形输出,给行政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把行政管理和日常事务通过设定的程序在医院内部网上实施,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2 医院电子政务管理的内容

2.1 业务管理 医院每天的门诊病人量和住院病人量通过内网报至医院信息中心,还包括各科室疑难危重病人及转诊情况,信息中心会在每个季度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报表及图形输出,医院领导对医院业务总量的变化以及在业务发展上存在的薄弱问题形成宏观上的把握。医院大厅大屏幕上流动播放医院各科室开展业务项目情况以及业务专家介绍,各个辅助检查科室门前都有触摸屏,告诉病人检查的注意事项和检查流程,很大程度上为病人提供了方便,而且为医院进行很好地宣传。住院病人的各项治疗、手术、药物、辅助检查和护理收费都是通过网络化一体运行,病人出院时在住院处一次结清,而且收费细则化,为病人提供清楚和方便的服务。

2.2 行政管理 医院业务人员职称晋升量化评分也在内网上向全院公开,在职称晋升评选做到程序公开、透明化。上级卫生部门的卫生政策及相关文件和职称人员的业务考试、继续教育等信息也及时在网上,信息化管理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信息传递。目前发达国家大量资金投入医疗信息化,建设国家、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

3 医院电子政务的积极影响 医院电子政务为医院管理者与业务工作者、患者之间建立起一个互动平台,不仅可提高透明度,大大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简化工作运作环节,降低运作成本,推动行政管理的动态化,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吸取公众意见,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公共化提供乐有力工具了。近年来,我院电子政务系统几乎涵盖了医院的所有科室,包括门急诊、住院部、药库、药房、财务、后勤、人事等,经过数次升级和更新,系统已日趋完善。信息化建设全面推动了医院的整体现代化进程,提高了医院综合实力,促进医院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化、标准化、正规化,医院电子政务在新农村合作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病人人院三天内医院财务科把病人信息入网,病人出院后便可享受到政府部门的医疗补贴政策。在当今医疗卫生改革的环境下,我们更要提倡医院电子政务的发展,因为它能提高医疗卫生运行效率、服务水平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

学龄前儿童安全教育的探讨与对策

袁安香 范丰鹤

[中图分类号]R1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09)11-0045-02

安全教育已成为促进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内容。掌握儿童安全教育的知识及现场抢救的基本技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影响学龄前儿童安全教育的因素进行了探讨,以期在更大范围内普及预防和控制安全教育知识,提出了保护儿童安全的对策。

1 影响安全的因素

1.1 儿童自身的原因 学龄前儿童的个性特点及认知的发展程度是导致儿童不安全因素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活动度高、敏感性低的孩子更易发生意外伤害。儿童的大脑尚未发育成熟对意外伤害的认识不足或有不正确的认知。有研究表明,幼儿园小班的儿童对20项意外伤害危险因素的认知有7项正确率不超过50%,如有67.5%的幼儿“喜欢从阳台窗户上往下看”,70.0%的幼儿认为“红绿灯只管汽车和自行车,不管行人”,63.8%的幼儿认为“过马路的时候汽车不敢撞我”。可见及早对儿童进行安全教育是致关重要的,而幼儿园的安全教育课程尚不完善,因此对孩子进行适宜的安全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1.2 环境设施的因素 研究表明:环境设施导致的伤害占一半以上。改善环境设施需要家庭、幼儿园、学校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对于家长来说,积极改善家庭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危险因素是降低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地重要措施。

1.3 监护人的责任 由于儿童的身体尚未发育成熟,尚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我保护的能力比较弱,其监护人尤其是家长能否尽到保护儿童安全的职责是非常关键的。虐待和忽视已成为造成儿童意外伤亡的第一杀手。虐待包括躯体虐待、情感虐待、待、忽视四种,除了直接造成儿童的身体损伤外,还会导致儿童心理的扭曲。引起间接、远期意外伤害的发生。

1.4 社会的责任 我们以往对一些伤害认识不足。例如与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消费品,无时无刻不在制造明显或潜在的伤害:过期变质食品、毒酒、毒油和假药,造成骇人听闻的中毒事件,劣质电器和燃气热水器造成死亡事故,娱乐场所因设备设施不符合要求和缺乏安全管理造成悲剧,儿童玩具、旅游、化妆品等都在威胁着儿童的安全和带来不应有的健康损害。

2 安全教育对策

2.1 落实安全责任制 托幼机构、学校负责人和教师必须建立严格的安全责任制,对意外损伤的发生有预见性,应具备预防意外损伤的常识,及时发现和排除意外损伤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给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健康环境,做到防患于未然。

2.2 提高儿童工作者和家长对意外损伤的警惕性,加强安全管理 儿童出入的门不要装弹簧,以免夹伤儿童的手脚;火柴、热水瓶、剪刀、药品等要放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室内生火炉子要有排烟装置,以免发生煤气中毒;家庭的电源开关、插销要安在儿童摸不到的地方等。

2.3 加强儿童安全教育与安全训练 需要保护,但也需要教育与训练。因为过分受保护的“温室中的花朵”,可能不利于避免危险的能力培养。教师和家长应对儿童加以精神文明和行为规范教育,培养他们独自应付环境、适应环境的能力。启发和诱导他们什么是安全,什么是不安全以及不安全的后果。目前,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各地方广泛开展的“小手拉大手”的活动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

2.4 现场抢救和基本技能 在因意外伤害而死亡的儿童中大约有41%-64.5%的儿童未得到及时抢救而死在家中或转运途中。因此家长及幼儿教师能掌握现场抢救的基本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心肺复苏术及呼吸道异物的排出等紧急救护措施。

儿童安全知识教育篇8

关键词:幼儿园学前教育;安全教育;管理现状;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1-127-01

一、幼儿园安全管理的现状

物价持续飞涨,人们养育孩子的成本正在不断抬升。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教育在新时代的需求却与日俱增,公办幼儿园已无法满足社会的入园需求。与此同时,民办幼儿园机构快速发展,一时成为幼儿教育的主体。但是,由于民办幼儿园在设施上以及体制上,实行个体自营,所以可能出现不达标或人为混乱管理等安全问题,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幼儿教育的正常发展,甚至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于是,政府出台了《民办教育促进法》,为此民办教育虽有了建园的制度保障,但在监管方面仍缺乏法规束缚。其中,幼儿园机构自身也存在经验不足及人为管理等弊端,在房屋设计、设备设施、人员资格、安全卫生等方面都存在着隐患,所以,发展幼儿园的安全管理认知,对于我国幼儿学前教育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幼儿园安全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1、幼儿饮食安全认识的缺失

现阶段幼儿园对幼儿的饮食安排并不科学。没有针对幼儿应该摄取的营养成分来计划日常饮食,只是按照成人所知的家常便饭来为幼儿准备饮食。幼儿园的食堂工作人员也都是自社会招聘渠道获得的普通大厨,饭菜的取材渠道也限附近的菜市场或者是单一的批发市场。没有科学的营养饮食计划,也没有菜单的科学配置,营养师更是几乎没有,这样的饮食安排根本不适合儿童食用。譬如新闻上常出现的幼儿园集体食物中毒事件,个别民办幼儿园为了降低成本,低价购买过期食品,违规使用不合格的食品加工机器,这些势必会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

2、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

幼儿教师的招聘标准并不严格。这些从幼师学校直接招聘的应届大专生,没有任何工作经验,更没有扎实的教学功底,不具备幼儿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上岗后很难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频繁出现违规事件。譬如幼儿园近期出现的打人虐生事件。这就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缺失,说明大多民办教育机构的幼儿教师是缺乏专业教学能力与职业道德的,为此对幼儿教师的考核应该是我国普查学前教育的重点。还有保洁人员大多是大龄员工,这些人根本不具备幼儿卫生防护知识及经验,只是做表面的保洁工作,对于群体疾病的防护、儿童玩具的消毒、睡铺的集中消毒处理等卫生标准一概不知,根本是流于形式的幼儿园卫生管理。

3、设施安全消防上的缺失

个体幼儿园经营者所兴建的各类幼儿园没有统一规范,地段环境复杂多样,大多存在消防设施不健全等问题。有的幼儿园甚至建在居民住宅内或在住宅区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改造,不仅消防通道不畅且防火间距不足,区域较为狭窄,发生火宅难以迅速逃离。为减少成本输出,租用长久失修的旧楼,这些楼房的电气线路陈旧老化,消防设施严重欠缺,极易造成集体伤亡事故的发生。为了吸引并留住入园儿童,幼儿园还随意改造电线线路,制造好看的灯具或购买多种易燃玩具,摆放在教室周围给孩子的人身安全造成隐患。

4、安全教学教育上的缺失

幼儿园对日常安全教育和防歹徒的教育上缺乏实际教研活动。没有立足教育实际,儿童不知生活中哪些事情或地方会有潜在危险性,在面对哪些人或事件时,要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大多幼儿园只为了讨好家长,以家长的需要为前提,开展如识字算术等学前教育,或为了赚钱,组织特色的绘画舞蹈比赛,不能从根本上教育孩子懂得保护自己。这些流于形式的校园活动缺乏安全教育的内涵,到最后教师对这些教学特色或教材教具是否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也是全然不知。孩子的安全教育谁来负责,成为家长与幼儿园应该反思的重点。

三、幼儿园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

1、加强政府的监督管理职能

根据《教育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幼儿教育需要政府尽其责任,在制定教育政策、配置教育资源时,有必要制定幼儿教育基准或制定幼儿园最低办学标准。充分发挥市场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由登记注册管理转变为审批管理,严格监督办园的标准和程序,对不符合设立标准的幼儿园坚决不予批准,对设立后运行出现问题的幼儿园要限时整改,对整改后仍不符合标准的幼儿园坚决予以取缔。

2、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应急预案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及应急方案,规范幼儿园教研行为,使教育教研工作常规化、制度化,切实提高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质量。具体而言,一是提高幼儿园儿童的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能力。结合家庭教育强化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注重对儿童独立能力的培养,加强幼儿园对儿童的安全教学课程;二是幼儿园要完善安全制度的建设。加强园内秩序管理,严格执行门卫制度和外来人员的登记制度;三是加强幼儿园食堂卫生安全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工作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上岗,并且安排所有工作人员每年体检一次;四是严格执行幼儿教师的招聘标准,与幼儿教师签订协议书,确保在园儿童的健康发展;五是对幼儿园的设施设备进行全面定期检查,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3、幼儿园组织宣传安全教育

每年幼儿园必须组织师生开展疏散逃生演练、消防知识竞赛、消防趣味运动会等安全演练活动。利用119消防日宣传消防安全内容,加大幼儿园安全宣传教育力度。持续强化幼儿园人员的逃生自救能力,并将安全教育纳入幼儿学前教学体系中,促使全面提升幼儿师生的安全意识及自救能力。积极落实消防安全知识等教学内容,优化幼儿园的安全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虎南,曾安平.建筑消防设计若干问题探讨.

[2] 康 静.兰州市幼儿一日生活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4.

上一篇:企业销售合同管理范文 下一篇:中学学生家庭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