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范文

时间:2023-10-23 14:10:47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篇1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数学史 教育价值

数学史是研究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以及与社会政治经济和一般文化的联系的一门学科。新课程标准要求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必须渗透数学史,让学生适当了解一些数学发展的“历史的足迹”。可在应试教育与急功近利心理的影响下,这项重要的举措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致使一些从教多年的数学教师对数学史知之甚少,甚至肤浅地认为:“数学史就是一些数学家的传略,是一些逸闻趣事,课堂的四十五分钟太宝贵,介绍这些既浪费了时间,又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其实这些教师浪费的是宝贵的教学资源,错失的是实施素质教育与德育的良机,反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偏离了数学教育的目标。因此,我觉得很有必要来个正本清源,帮助大家认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史的教育价值。

一、渗透数学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很多学生怕学数学,他们认为数学抽象枯燥、艰涩乏味。如何使数学教学趣味化,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是一种富有情趣的享受,是一种开发智力又乐在其中的高尚“游戏”,巧妙地渗透数学史是有效途径之一。

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的教学中,我推出我国古代《孙子算经》中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鸡兔同笼,共有头5个,脚16只,请问鸡兔各几只?(问题与学生喜爱的小动物有关,学生非常感兴趣,热情高涨地投入探索)

生1:1只鸡4只兔,脚18只,不行;2只鸡3只兔正好5个头,16只脚。

师:“凑”得很巧,但将题目改为“鸡兔同笼,共有头35个,腿94只呢?”请再来凑凑!

包括生1在内的许多学生都感到为难了。

师:硬凑不行了吧?可我要告诉大家的是,这是我国古代的一道名题,源于春秋时代的《孙子算经》,聪明的古代数学家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就解决了,难道二十一世纪的我们还征服不了它吗?用我们掌握的数学知识再试试。

生:哇噻,原来这是一道历史名题啊!(激发起一种不征服决不罢休的斗志)

生2:假设有鸡、兔分别有x、y只,那么即得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x+y=352x+4y=94,不难解得x=23,y=12。(答案略)

师:显示了什么?

生:显示了是方程(或组)的威力!(同时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与中国古代数学家的高明)

类似的例子很多,我注意在课堂中有机地插入一些数学概念的起源、数学家的趣闻、古今数学方法的对比等,使学生从内心中觉得数学“好玩、有用、有趣”,钻研数学的兴趣大增。

二、渗透数学史,拓宽学生的视野

有学生认为数学就是数字或字母的运算,简单重复,枯燥无味。而数学史是几千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与政治、经济、文化等融为一体,推动着人类进步文明事业的发展,其中蕴含着神奇和美妙。课堂中渗透数学史,可以让学生明白数学应用之广泛,从而开拓视野,获得美的熏陶,引发创造能力。

如在教学“观察归纳”时,我问:有一段楼梯有10级台阶,规定每一步只能跨一级或两级,要登上第10级台阶,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如觉得有困难,可先动手进行必要的试验。

(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调动起来,试验着,探讨着,争论着,……)

生3(代表发言,急切且激动地):登上一级有1种方法,登上二级有2种方法,登上三级有3种方法,登上四级有5种方法,登上六级有8种方法,……

师:你才登上六级,离十级还远着哩!关键的是要发现什么?

生3:发现其中隐含的规律!以上结果排成的数依次为1,2,3,5,8,…,而3=1+2,5=2+3,8=3+5,…,也就是说从第3个数起,每一个数都等于它前两个数的和。

师:这就叫做突破!

生3(极其兴奋地):1,2,3,5,8,后面数依次为13,21,34,55,89。(答案略)

这时我再告诉学生,这一列数构成的是历史上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意大利数学家列昂纳多・斐波那契首先对它进行了研究,故得名。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习热情,我又告诉同学们,随着数列项数的增加,前一项与后一项之比越来越逼近于黄金分割数值0.618033…。学生静静地听着,产生丰富联想,并且想知道得更多。我又顺势告诉学生“斐波那契数列”还可以在植物的叶、枝、茎等排列的生物现象中找到,它在美术、影视作品中常有应用,比如在风靡一时的《达芬奇密码》里它就作为一个重要的符号和情节线索出现。若有兴趣,同学们课后可寻找资料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探索。

三、渗透数学史,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发展学生思维、优化思维的各种品质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许多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总埋怨数学太难学了,其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掌握数学的科学思维方法,不去探索知识的实质和来龙去脉,死记硬背,理解肤浅,面对稍有变化的问题就束手无策,更谈不上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了,而数学史中有许多发人深省的“故事”,利用这些内容可以给予学生深深的启迪,十分有利于正确的科学的数学思维水平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比如在讲“负数”时,我告诉同学们负数就是为了解决客观世界具有相反意义量而产生的,因为有正的数就必然也有负的数。我国古代名著《九章算术》最先提出负数,从而形成了有理数系统,负数从被发现到承认,历经了一千八百多年。教师在教学时应让学生体会数学史上一些命题的产生、发展,更好地让学生认识数学科学的本质,有利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正确思维方法的形成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非常关键的环节。科学的思维方法包括方程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等,这些都是对数学活动经验的概括总结而获得的成果,是历代数学家研究的结晶。许多数学史蕴涵着重要数学思想方法,如《墨经》中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其中就含有深刻的辩证思维的思想。高斯10岁时巧算1+2+3+4+5+…+100,可掌握如何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用三角函数思想可以测量大树的高度,掌握建模的思想方法。

四、渗透数学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新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要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史中有大量鲜活生动的事例,巧妙地将这些内容编入数学教学课堂之中,可使学生领略古人是如何通过辛勤且富有创造性的劳作对数学理论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且引起心灵的震撼,引发出创造的灵感。

在讲“勾股定理”时,我告诉学生2002年的世界数学大会在中国北京举行,这次大会的会徽选用了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用来验证勾股定理的“弦图”作为中央图案(如图1),寓意我国古代数学成就,再介绍有关勾股定理的验证方法,在古代中国、希腊、印度、欧洲都有证明,不仅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刘徽等人给出证明方法,就连古印度国王、美国总统甚至普通教师也给出了许多证明的方法,共有300多种。这时学生自然产生了一种极其宝贵的创造冲动:“我能否找到一种新的验证方法呢?”这种冲动可形成持久的追求、探索、发现数学科学真理的动力。

圆周率是最重要的一个无理数,被誉为“最优美的诗”,从古至今无数有识之士在它的感召下,投入了毕生的精力与智慧进行了卓绝的研究,取得了一项项推动数学理论发展的成果。我国南北朝时代的伟大数学家祖冲之就是其中的一个典范。他不辞劳苦、日以继夜,在地板上陆续画出圆的内接与外切正六边形,一直画到圆的内接与外切正24576边形=3×213边形,再进行非常艰辛的计算,终于得到“3.14159261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五、渗透数学史,优化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应贯穿于所有学科的教学中,数学当然也不例外。探索、追求、发现、坚持和捍卫真理的精神,坚韧不拔、不畏艰险、知难而进的意志品质,淡泊名利、不求虚荣、正直无私、疾恶如仇、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优良品质,以及高尚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情怀,等等,都是当前对初中生进行教育的重要内容。实施这类教育绝不能依靠空洞的说教,长期熏陶、潜移默化才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古今中外的数学史中就有大量适合这种教育的资源,教师应当在教学中适当、适时、适度地巧妙利用这些资源。

当讲到“圆与切线”时,我先用左腿画一个圆圈,右腿向外迈一小步,这时学生都笑了:“老师的腿怎么跛了?”这时我说:“这是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走路的姿势,他曾幽默地戏称‘自己走路就是圆与切线的运动’。”原来华罗庚教授在十八岁时不幸患上伤寒,落下左腿残疾,可是初中毕业的他酷爱数学,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努力拼搏,自学成才,孜孜不倦,二十岁的他就发表了向当时颇有名气的数学家挑战的论文,后终于成为世界级的数学大师。国际上就有许多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如“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氏―王方法”等。而华罗庚教授的幽默话语显示的是他的机智、乐观和为数学献身的精神品质。华罗庚教授还曾说过:“我最理想的归宿就是倒在讲台上。”1985年,他在日本东京作数学报告时,由于过度劳累心脏病发作而永远地倒下了,为数学科学事业奉献了他的全部人生。再如,欧拉31岁时右眼失明,晚年视力极差,最终双目失明,但他仍然以顽强的毅力继续研究,在失明后的几年里还解决了许多数学问题,留下400多篇不朽的数学论文,被誉为“数学英雄”。数学史上这类励志“故事”不胜枚举,对初中生的心灵会产生巨大的震撼和冲击,对那些心浮气躁,在平时学习中遇到稍微繁琐一点的计算和证明就打退堂鼓的学生来说,可以激发他们的勇于拼搏的斗志和攀登科学高峰的勇气。

爱国主义教育是永恒的主题,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首先,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有着灿烂辉煌的数学研究成果。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比古埃及、古印度早了六七百年,比欧洲早一千多年;祖冲之算出的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面第七位,创造的世界纪录直到15世纪才被阿拉伯数学家打破。近现代的中国也曾出现过许多名扬中外的杰出数学家,陈景润终生潜心研究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并取得了重大突破,证出的“陈氏定理”直到现在仍然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还有陈省身、吴文俊、扬乐、张广厚等都是在国际数学界有重大影响的数学家。让学生了解我国数学文化的发展史,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其次,我们应让学生认识到,每个数学家都有祖国,都有着浓烈的爱国热情,但数学理论却没有国界,任何一个国家的数学家创造研究出的数学成果都属于全人类,我们应该具有博大的国际主义的情怀。最后,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当今的世界上,从全方位的角度看,我国的数学理论研究方面已不具有绝对的优势,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落后于世界。年轻一代必须努力,为祖国的伟大复兴事业作出应有的、突出的贡献。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对数学教师是一种严峻的考验。跟上时代的步伐,全方位地完善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扩大知识领域,在实践中努力达成数学教育的多元化的目标,这些都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使命。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德育教育;实践策略

在中学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师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是至关重要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不断实践学习中,同时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渗入德育教育,深化教学理念,学生与学生之间深化学习、合作学习。教师与学生还要进行换位思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彻底贯彻德育教育,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学课堂中来,发掘他们的潜力,激发他们无限的潜能。

1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学目标多,且教学目标设置得不灵活太过于机械,也有的教师教学目标设置得不明确,将德育教育更是无法融入到学习中,使许多教师急于求成,在教学中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脱轨,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实现教学任务。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设置了相应的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合作中进行学习,目的是达到学习共享,但是在本质上,设立的学习小组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率,做到为学习服务,使学生在分组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学习到相应的知识。

2初中数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学生普遍处于青少年时期,在青少年时期学生的家长都过于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而忽略了其道德品质的培养,所以说在初中阶段对一个人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不仅仅可以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还可以对这个学生未来的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那么,在学校中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德育教育很好地融合到课堂中,使学生既学习到知识又接受了良好的德育教育。数学是初中教学中重要的一门课程,将德育教育很好地融合到数学课堂教育中,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今后走向社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方法

3.1明确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并且要精心设置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促进有效课堂的实施,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灵活性,有一定的掌控能力,并且把德育教育融合到数学课堂教育中去,这样才能促进有效高效课堂的实施。

3.2整合教材

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将德育教育实际情况实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把教材进行有机整合,充分利用课堂动态,准确地把握每节课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慢慢渗透德育教育,教师要有效地使用教材,这样因材施教,才能实现将课堂教学与德育教育充分融合到一起。

3.3互动活动

教学中融合德育教育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想要在课堂上实现德育教育必须要在本质上改变教学关系,因为在传统的模式中总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这种教学方式无疑是被动的,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应该处在一个平等的地位,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学习目标,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到互动活动的目标,要和他们共同探讨,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充分了解他们的需求,要让他们发挥主动作用,要激发他们积极思考,大胆提问,敢于创新,大力发展学生的德育教育。

3.4进行表扬

现如今一些家长和老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想要在课堂中实现德育教育,就必须在学习的过程中既关心学生学习的结果的好坏,还要关心学习的过程,在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在课堂中进行德育教育时,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以表扬为主,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有激励作用的同时也要对学习有启迪,要引导学生寻找到问题正确的解题方法,对于学生的过错进行包容,贯彻学生的德育教育过程,在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创新思维。老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多些赞美的语言,不要一味的打击,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他们,要有耐心,这样才能在教学课堂上将德育教育很好地融合进去,要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将德育教育很好地融合进初中数学课堂。

3.5先做后讲

在课堂中学生大多都是在老师的讲解下被动地听课,不能很好地学习德育教育,课堂教学想要实现德育教育,老师与学生必须积极参与,有的教学内容需要学生先做题老师然后进行讲解,在解题程中要以学生为视角,关注学生,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教师要充分发挥“讲”的作用,让学生指出解题过程中的难点,让学生养成敢问敢答的习惯,促进学生全方面德育教育的发展。这样的课堂教学要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在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自己讲出解题过程中的难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能力。

4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4.1榜样性渗透

榜样的力量是十分强大的,在初中生心理榜样大部分都是自己的老师,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利用强大的数学学科魅力,在科学合理的情况下老师进行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教育。例如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在讲解过一道题以后可以询问学生的不同解答方式,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的解答进行表扬,学生就能够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并且引导其他的学生向他学习这种思路,这种榜样式渗透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来说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在进行教育结果的检验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考试中进步大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同时老师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也不能进行过度的批评,这样会不利于他们在数学课堂中德育教育的发展。

4.2习惯性渗透

习惯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课堂中融合德育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发展,所以老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形成好的习惯,又因为数学是一门比较重要的科学,有着很强的逻辑性,在学生进行解题的时候对于数学的证明以及推理都是很重要的,老师就可以利用对数学严谨的推理过程的解题来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在数学中很多问题都不能直接解决,因为数学对于学生在学习方面逻辑性较强,所以老师应该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让学生能够有耐心、有毅力推理做出题目,这样学生不但能够克服粗心的缺点,而且能够形成自信心,端正学习的态度,加强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4.3集体性渗透

在初中时期,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比较叛逆,也缺少一些集体观念,初中生建立良好的集体观念能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集体观念的渗透,使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到集体的概念,并且将其在心中牢记,而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应该遵守一个班级规则,使整个班级都维持着和谐的状态,如果学生不遵守班级规则,那么就会使教师的工作出现问题,人们就难以和谐地生活在一起,这样就需要教师数学课堂中渗透集体的概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

4.4精神性渗透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每个知识点都有着多变的解题思路,比其他科目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所以老师在讲题的过程中应该着重变化思路对每一题进行不同方法的讲解,这样会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点的同时掌握更多的解题方法。所以,老师在进行新内容讲解的过程中,适当地融入科学精神,鼓励学生发掘解题的多种思路,加强对学生的精神性渗透,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观,这样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形成数学学习习惯。

4.5能力性渗透

现在初中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所以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遇到困难就习惯性地退缩,缺少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恒心,我们要知道在任何事情上轻言放弃是难以取得成功的。现在有的初中生因为自身的毅力不够强,在数学学习中遇到一点小小的难题就放弃了,而不去寻找解决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对于那些难懂的概念,难记的数学公式并不进行深度的挖掘,而只是进行片面的记忆,在解题过程中也只进行机械化的套用,这样的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对学生的身心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必须对学生在数学教学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从学生的心灵出发将德育教育贯彻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在对学生的数学进行教育的时候,在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注意,及时地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教师首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改变,同时老师要及时与学生沟通树立学生的信心,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把德育教育充分融合在一起。

5总结

现在初中生普遍处于思想品德和道德观念都不成熟的阶段,所以说学生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时可以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数学课堂中去,对德育教育进行全面的简单分析,在促进数学课程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孟立可.浅析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16(33):42-43.

[2]薛丽.关于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浅谈[J].才智,2016(31):173.

[3]张伍言.试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3(5):34-35.

[4]陈乐社.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华夏教师,2015(5):44.

[5]梁梓,崔梅玲.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1(4):146.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篇3

【关键词】中学数学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7-0145-01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内的一切深刻变革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素质教育主要包括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的教育。如何搞好素质教育,寓素质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是摆在每一位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极为迫切的重要任务。

中学生(包括初、高中学生)正处在初步形成世界观、人生观的关键时刻,在诸多教育中,必须把素质教育放在首位。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数学教材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和方法认识现实问题,走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促进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对数学中的素质教育作些探讨:

一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中含有丰富的爱国主义内容,如指南针、造纸、活字印刷、地动仪、天坛回音壁、“魔方阵”等,凝结着人民的智慧,教师可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的中外数学家和科学家的故事,如刘徽的《割圆术》、祖冲之的《圆周率》、毕达哥拉斯的用瓷砖铺地、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十个公理解决了千百个几何实际问题、笛卡儿的《平面解释几何》的创立。恩格斯高度评价说:“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儿的变数,辩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的了。”华罗庚教授认为在《天才在于勤奋,聪明在于积累》中,精彩地描述了数学在“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等各方面的应用,以激励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向学生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迈向现代工农业、科技、国防等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特别是科技领域中很多已接近、达到或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如卫星发射;返回卫星;长征系列火箭;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成功对撞;“银河”百亿次计算机的研制成功等,都是经过数学精辟的论证和实验才能获得成功的。

二 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数学素质教育要把科学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结合起来,构成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及数学综合能力是数学素质最基本的要素,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

1.改革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

过去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机械识记,忽略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素质教育应加强数学概念和数学命题的教学,注重概念形成过程和定理、公式的推理过程,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与问题解决的过程,教师力求精讲、讲透、讲活,使学生在掌握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数学知识结构。

2.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时,首先,以数学知识为载体,把藏在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显示出来,使之明朗化,才能通过知识传授过程达到思想方法教学的目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应与知识教学、学生认识水平相适应。其次,要加强数学基本方法的教学,如配方法、待定系数法、分解与合成法、恒等与变换法、对称法、判别式法、伸缩法、映射反演方法等。再次,要加强数学思维方法和逻辑方法的教学,在诸多的思维能力中,大纲突出逻辑思维能力,中学数学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主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能力,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推理,会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3.加强数学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培养能力要指导学生学法相结合,老师要发现和总结学生中好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预习、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练后反思、建立“错题档案”或“备忘录”等良好的习惯,使学生会自我探索知识、自我纠正错误、自己弥补知识漏洞等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方法。数学能力主要是计算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判断推理论证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数学与再创造能力;变量分析构造数学模型的能力及辩证思维能力;面向现代需要和未来发展信息网络的科技趋向的能力。

三 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教学过程既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又是知、情、意、行全面发展的过程,教学中要以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基础,做到发展智力、发展能力并举,教师要树立平等、民主的思想,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培养和爱护他们的自尊心、人格和感情,要真诚地为学生服务,多征求学生的意见,尽量满足学生学习心理上的需求,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要面向全体学生,爱护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要帮助学生消除困扰,培养学生兴趣,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 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素质

数学的作图、心算、口算和计算器等都是数学最基本的技能,而把现实的生产、生活流通到科学研究中心的实际问题再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达到问题解决,形成数学模型的技能。通过自身的实际操作不但能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观察和思维能力,而且能培养科学的态度和操作的技能,无论是科学家还是技术工人,其敏锐的观察力、高超的技术和方法,都是从简单到复杂的反复实践、反复失败中得到的,只有亲自动手,才能发现其中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因此要通过学生实验活动课和兴趣小组等多渠道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及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素质。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篇4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素质教育; 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305-01

随着教育的改革,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被素质教育模式取代,如今的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最为重视的问题。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素质教育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本文分析了传统素质教育的弊端,进而对初中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做出思考,希望能为初中数学素质教育的实施贡献一份力量。

1.传统数学教育的现状与弊端

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传统数学教育是以"注入式"、"灌输式""模仿式"、"题海战术式"等几大方面为主,教师在课堂中占主导地位,学生被动参与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采取"死记硬背"、"题海演练"、"记忆+模仿"等方式学习。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呈现极端化的差异性,即"成绩好的同学成绩更好,成绩差的同学成绩更差",而在成绩好的这一部分优等生中,其中也不乏有很多在全国数学竞赛、成绩测试中取得较好名词和分数的同学。但是同时这一现象也存在这多弊端,在初中数学优等生中,只有极少部分同学可以将课堂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进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因此,我国初中小学教育中存在最大的问题便是学生实践能力差、活动能力差、创新能力不足,进而造成科学发展没有人才的支撑。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2.初中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

2.1 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数学素质观。初中数学教育想要解决怎样把素质教育理念贯穿到教学过程中这一问题,首先必须要求数学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数学素质教育观指导教学。数学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做到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因材施教,努力培养学会学生朝着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相结合的综合素质方向发展。

2.2 构建素质教育与数学教学结合教学模式。初中数学教师需要结合数学的特点,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和素质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例如:教师可以结合素质教育所包含的内涵,利用我国数学发展史上,做出巨大贡献的名人名事,向学生介绍他们的数学成果,展现数学独特的魅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另外教师可以结合素质教育中的辩证唯物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辩证思维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敏锐的数学思维能力。

2.3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总称。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数学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工具。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才算真正掌握了数学。因而,数学思想方法也应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现行教材中蕴含了多种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时,我们应充分挖掘由数学基础知识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设计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反复强化、及时总结,用数学思想方法武装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的主人。

2.4 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品质的优良与否是国民素质的重要决定因素。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必须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规律,研究思维的有关类型和功能、结构、内在联系及其在数学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从这个角度讲,数学本身就是一种锻炼思维的手段。我们应充分利用数学的这种功能,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思维既有明确的目的方向,又有自己的见解;既有广阔的思路,又能揭露问题的实质;既敢于创新,又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实施素质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初中数学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数学教学和素质教育结合的最佳方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进而使素质教育完美的贯彻于初中数学教学中。

参考文献:

[1] 朱恒元. 建立好数学策略教与学的"工作平台"--摭谈中外典故的潜在功能和开发价值[J]. 中学数学月刊. 2001(12)

[2] 瞿高海. 课堂教学中要重视数学文化价值的作用[J]. 中学数学月刊. 2001(11)

[3] 曹一鸣. 当代数学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1(11)

[4] 周微微,张维忠.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案例简析[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1(11)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素质教育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内容讲授不仅要突出思想性、实用性,同时还应当突出教育性,不但要促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应当强化学生的数学素质教育,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培养学生优秀的个性品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教授学生教材知识的同时,还应当注重对学生优秀个性品质的培养,以实现素质教育,满足新课改的教育需求。在数学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一些著名数学家的学习案例,如华罗庚先生的学习经历,让学生从数学家的经历中感受数学学习的内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力争用知识武装自己,报效祖国。此外,在讲解韦达定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用著名法国数学家韦达研究的代数方根及系数关系,让学生从数学史中感受知识学习的魅力,激发自身的数学学习热情,从而强化自身的优秀个性品质培养。

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初中数学素质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这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特征,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结合相应的数学教学内容,积极引导学生的价值观,通过介绍和讲解我国著名数学家锲而不舍地钻研数学知识的过程,用一些具体的事例,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数学史,使学生领悟到人文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真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增强责任感和荣誉感。

比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1)要求学生任意画一个ABC,再画出过顶点A的高线、中线和角平分线,并且前后左右相互看一下其他学生所画的三条线段的位置情况。(2)再画一个ABC,令AB=AC,再观察一下过顶点A的高线、中线和角平分线的位置情况。(3)在(2)中的三角形中,让学生分别过顶点B、C作腰上的高线、中线和角平分线,再比较一下这三条线段的位置情况。(4)通过这样的实验,让学生自己总结观察到的现象。这时候很多学生说出这样的现象: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高线和顶角的角平分线是互相重合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实验、类比、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将实验的现象概括化、抽象化。这时候教师又可以进行“为什么在等腰三角形中,这三条线段会重合?”的问题情境创设,激发学生主动地去猜想和探究。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相应的知识,同时还能够明确学习态度,创新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初中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能力。只有学生具备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更好地推动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初中开展数学教学活动,首先要确定正确的数学教学内容,结合相应的数学教学内容,积极开展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积极的主动学习习惯。

例如,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玩“猜数”的游戏:(1)每个学生心里想好一个数字;(2)把心中的这个数字×5+10;(3)把所得的结果÷5;(4)把上一步得出来的商+(心里想的数字+8);(5)然后老师随便让一个学生说出所得的结果,这时教师就可以立刻猜出这个学生心里想的数字。教师连续猜出好几个学生心中想的数字,学生们肯定会对这一现象感到比较惊奇,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到底是什么,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自然地进行“一元一次方程的讲解”。学生看到之后会恍然大悟,而且会更深地了解未知数“x”的用法。通过这样的数学小游戏问题的设计,可以瞬间激发学生学习方程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顺利地完成学习目标。通过游戏的方式更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课程改革提出,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以满足我国对创新型人才的渴求,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在讲解教材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学多问,学会独立思考,并善于从课堂学习中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创新学习方法,对于某一个问题提出新颖的解题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其创新意识的目的。

初中承担着为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奠基重任,初中的数学素质教育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突出初中数学教学的特性,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理念;素质教育

数学教育自始至终都是教育的重要学科,数学能够应用在自然学科和工程设计中,能应用在社会科学中,还能协助人类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甚至还能通过数学知识的应用,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因此可知,数学是人类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知识,那么在初中教学中,如何突出数学这一重要作用,将书本上生硬的公式、定义变成学生灵活的数学能力,同时培养初中生的数学理念,将数学教育与素质教育相融合,是本文探究的重点。

一、目前我国初中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落后

目前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只是单纯地传授基础知识,并没有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进行培训。过多的应试教育培养只会抑制学生自身个性和特点的发展,作为初级中学,如果一味将升学竞争作为数学教学的中心,那么所有的教学任务都只能围绕升学和考试等几个方面进行,对于那些实践性的数学课题则完全不闻不问,只把对概念和公式的记忆作为每节课的重点,最终目标就是考试。这样的教育观念无疑是落后的。

(二)教学方式单调

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强化;同时,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环节相对匮乏,没有制定适合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教学方案,最终导致学生数学成绩逐渐落后,学生间的差距也越拉越大,从初一升入初二后,在数学课程上两级分化严重,且无法对课程进行及时的巩固,成绩落后的学生无法赶超,越掉越远,失去学习热情。

(三)过于注重升学率

一个班学生的总体学习情况是不同的,有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较牢固,还有部分学生知识不扎实,与总体水平相比较落后,然而很大一部分教师为了保障升学率,平时较关注成绩在中上游的学生,而放弃了那些落后的学生。最后造成这一部分学生逐渐掉队,对数学失去了兴趣,进而也影响到了其它学科的正常学习。

(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保证素质与知识齐头并进

在数学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无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没有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过于注重对问题的解决结果,忽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学生对思维方法的灵活应用。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无法充当引路人,而纯粹只是拉着学生前行,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程度,无法满足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最终造成学生厌学,不能保证学生把数学知识和素质共同吸收。

二、如何将初中数学教学和素质教育有机结合

(1)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使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强化自身的课堂主体意识,从而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在这个过程中做到探索、思考和动手的主动性。这样以来,学生的数学学习就具备了生动的学习环境和施展其才能的时机,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就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2)教师授课时要面对全体学生,而不是能力较强的部分学生。因为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同,自身学习条件也有差异,再加上个性特点的区别,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和成绩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更应该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有计划性、有组织性的新型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逐渐理解数学思想,了解怎么学好数学,解决问题时从实际出发,在培养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同时,不能忽视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做到统筹兼顾,尽量使每个学生都学好数学。针对那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应该较多选取课外活动让他们参与,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他们学习的愿望,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而对于那些学习较困难的学生要进行特别的关注,遇到问题时及时解决,通过指导他们让他们学会学习,提高兴趣,从而经过努力达到教师和学校的要求。

(3)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新的教学观念和方式,在教授数学的时候,不能只着重于定义、概念的分析和传达,还要将概念和实践方法同时传授给学生,教会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理论解决问题。教师在工作中也要多学习,通过观察、尝试,总结出合适的教学方式服务学生。在平日教学工作中,还要多借助投影、录像等高科技设备辅助课堂教学,相比黑板、粉笔而言,多媒体设备能够将静止的含义、公式动态化,学生耳濡目染,从此脱离了死背课本的苦海,而且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能够极大提升初中生对数学的兴趣。枯燥的课程在多媒体系统的演示下,那些生硬的数学公式、含义定理、生僻的法则和科学的解题方法等都能够活灵活现展现出来,使学生牢记于心,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达到实事求是、举一反三的目的。

三、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的数学教育中,要同时狠抓知识和素质教育,总体来说,数学教学的素质教育是十分艰巨的,而且其中包含了非常复杂的工作任务,需要学校从根本上进行长期的努力。从现在来看,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应该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能动性,将带领式教育转变为启发式教育,通过教育模式的发散,达到学生思维的发散,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培养出真正有“素质”的学生。

[1]袁红彬.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构建数学认知结构[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06)

[2]王志华.如何加强初中数学的双基教学[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06)

[3]王桂林.初中数学教学中后进生的逆反心理的形成与转化[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2013(01)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篇7

关键词:新课改 数学学习 创新教育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一)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应该具有改革创新的意识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自觉的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解放出来,端正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因此教师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二)在教学中要创设民主型、探索性的课堂气氛

轻松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教育过程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反映在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课堂教学中,实行民主的教育和管理方式,营造充满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求异创新、敢于提问,允许有不同的答案。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模式。避免学生的思想处于“等待解答”状态,达到“发现-创新”的目的。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源动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克服困难,勇于探索,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励学生带着兴趣走进数学,探索数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对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引导学生的创新兴趣

精心设计新课导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好奇心。如,正数与负数的引出。可以结合实例提问:“如何表示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那时欧洲的商人在装好货物的搪子上画个“+”号表示物重超过规定重量,画个“-”来表示小于规定重量;在数学上最早采用这“+”“-”来表示,德国数学家魏德曼,由于这两个符号简捷方便,后来就使用了,于是产生了带符号的数--“正数与负数”。这样引出学生感到很自然而又有趣味,体会到数学的发展依赖于实践的道理。从而可引导学生去探索、创新数学知识。

(二)利用数学图形的结合关系,培养学生的兴趣

数学教育中,有大量的几何图形,而生活中也有大量的图形都是几何图形,它们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或由几个几何图形的组合,具有较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几何图形的线条美和图案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我们带来的美,如:房屋装修中装饰大部分都是几何图案。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创选图形美的欲望,使他们去创新,并激发他们创新。

(三)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等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在教学的各环节中,导入新课是教学的起始点,一个好的数学老师会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把学生的兴趣开始就牢牢抓住,使学生在整堂课中能精神饱满的投入学习中。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可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历程,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等。这样都可丰富学生数学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

良好的学习思维是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保证。良好的思维习惯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有意识的培养中形成,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发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的追求和职责,是指导学生后继行为的重要认知策略,也是学生智慧技能学习的最高阶段。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观察、实验、模拟、推断、计算、交流等活动的综合过程,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尽力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包括数学思想方法在内的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这都有益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分析不同的解题方法,可使学生的学生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样不但能拓宽学生思维领域,也使他们学到的不仅是一道习题习惯的解法,而且还学到了解答这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赏识教育;实施

要帮助学生有效提高数学学习成绩,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偏难与数学基础较差的现实问题,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实施积极的赏识教育,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进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加踏实更加用心更加积极主动地学好数学.

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赏识教育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过渡阶段,其独立性与自我意识都在这个年龄段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他们更加希望自己的语言、行为能够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有着一定程度的自我发展要求.但是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是不够成熟的,他们在表现自我的过程中,一旦受到挫折和打击,便会导致其自卑心理的产生.为了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地参与到初中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来,教师便需要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并且鼓励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积极踊跃地表现自己.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尽可能针对学生的自主表现给予适度的赏识教育.例如: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分析班级学生的表现情况,如在课堂教学中遇到随意讲话,扰乱其他学生听课的学生,教师便需要首先分析该学生与其他学生讲话的动机,如上文所述,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着极强的表现欲,他们希望自己的话语和行动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那么在这个时候,教师便可以经过短时间分析之后,对其进行赏识教育“某某同学,老师看出来你的思维能力非常活跃,现在得仔细听我讲课了,待会我会请你来回答下一个问题.”如此一来,该学生会觉得自己的思维活跃得到了教师的认可,便会很愿意聆听教师接下来要讲的教学内容.并且在学生准确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之后,教师可以接着说“看来某某同学是真的非常聪慧,但希望你能够专心听课,不然下次老师提问,你就很难能够很好地完成作答了.”如此一来,便使得该学生的课堂学习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并且也不会在课堂下讲小话了.同时,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班级学生故意做出奇怪动作或表情,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做游戏这种轻松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讲解的数学知识点,并且让这些学生的表现欲得到充分的满足,促使其更加愿意将表现自己投入到参与教学活动,很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二、尊重学生个性差别,赏识教育因人而异

客观地说,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会存在有利的一面和有弊的一面,赏识教学也不例外.如果赏识教学在具体实施中,不能够完全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不能发现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别,而给予统一标准的赏识教学,便会使得该教学方法的效果难以达到教师所期望的教学效果.每一个学生个体都是有着不同的数学知识基础、不同的认知能力、不同的个性特征,那么要想使得赏识教学能够得到更加有效地实施,便需要教师积极给予学生全面的分析与了解,建立详细的个性化学生档案,针对每位学生的不同特性实施因材施教.例如:教师在针对某一名学生进行赏识教学的时候,便需要综合考虑到很多因素,如该学生是否适合过多的给予赏识与褒奖,会不会因此而产生骄傲心理?是使用单独谈话还是公开表扬的赏识方式呢?怎样的程度是最为适宜的呢?这些问题都应该得到教师的充分考虑,尊重学生个性差别,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另外,在赏识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加入互动模式,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说出对方在数学学习方面的优点进而实现互相赏识,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赏识评价,再加上教师给予学生的客观积极赏识,便可以很大程度上发挥出赏识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三、针对情感变化,把握赏识时机

在什么时候给予学生赏识教育能够更大地发挥出其效能,是初中数学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当学生数学成绩优异,自我感觉良好并且喜形于色的时候,教师应该给予充分的褒奖与表扬,对于其优异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同时提醒该学生在哪些问题上还可以获得进一步的提升,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帮助其获得更好的数学成绩;当学生展露表现欲望,希望自己可以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现自己的时候,教师便应该积极为其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并针对其勇于表现自己的积极态度与勇气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引导其悉心听取其他学生给予的建议,从而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高;而对于学生情绪低落、成就感迷失,严重影响数学学习的时候,教师便应该耐心予以劝导,帮助学生对现状进行分析.教师通过赏识教育帮助学生找寻个人优点,发觉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与支持,从而唤醒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其重振精神,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综上所述,本篇文章围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展开探究,并在文中主要讨论并提出几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的策略与方法,希望可以为教育同仁带来一定程度的参考与帮助.

参考文献

[1]潘红艳,胡义秋.赏识教育理论在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数学,2015,02:122-126.

[2]吴志强.在赏识中走向成功———赏识教育在初中“问题学生”教学中的尝试[J].当代青年研究,2005,05:39-41.

[3]卓春英.情感激励、赏识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农业,2013,10:31-32.

上一篇:诊所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人事工作打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