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系统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27 09:32:35

税务系统管理

税务系统管理篇1

关键词:税务系统;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

国家税务总局在《国家税务局系统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试点方案》中指出,“要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和税务部门的自身职责,将税务部门纳入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范围。”同时,国家税务总局又在《税务系统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试点方案》中对税务部门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的职务称谓由高至低分为七个职务层次,即为:“一级税务官、二级税务官、三级税务官、四级税务官、一级税务员、二级税务员、三级税务员。”

一、税务部门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的范围界定及职务设置

(一)《公务员法》根据公务员分类制度设计的立法思想,划分类别的标准和依据职位的性质、特点,及有利于管理的需要,把公务员分为三个主要类别。

一是综合管理类职位。是指机关中除行政执法类职位、专业技术类职位以外的履行综合管理以及机关内部管理等职责的职位。其特征是这类职位数量最大,是公务员职位的主体。综合管理类职位具体从事规划、咨询、决策、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及机关内部管理工作。

二是专门技术类职位。是指机关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履行专业技术职责,为实施公共管理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技术手段保障的职位。其特征是纯技术性、与其他职位相比具有不可替代性、技术权威性。

三是行政执法类职位。是指行政机关中直接履行监管、处罚、稽查等现场执法职责的职位。其特征:一是纯粹的执行性。只有对法律法规的执行权,而无解释权,不具有研究、制定法律、法规、政策的职责。

(二)从基层税务部门公务员按从事岗位工作通常可分为四个类别。

一是从事税收征收与税收管理的税收征管类。这个类别包含占税务部门人数最多的税收管理员和办税服务厅人员;二是从事税务稽查的税务稽查类。主要指税务稽查局从事税务稽查、税收处罚工作的人员;三是从事行政管理、人事、教育、纪检监察、党务、财务、文秘和后勤等工作的行政综合类;四是从事信息技术工作的信息管理类。从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的定义和特征来看,税务部门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应该包括税收征管、税务稽查和信息管理类人员,行政综合类人员不属于行政执法类公务员。

(三)结合地市级以下税务机关所在地区级别的不同特点以及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与国家公务员局对非领导职务的理解,考虑到激励层次和激励需求的不同,我们认为,税务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可以分为两个类别进行管理探索:

一是地市级国税机关内设机构及直属和派出机构,如副省级城市城区局,这类机构纳入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的人员范围可概括为:除办公室、人事、教育、离退休、财务、纪检监察、党务部门外,其他部门中除副科级以上领导职务外的职位均可纳入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在这类机构中直接从事行政执法的职位可以设置一级税务官、二级税务官、三级税务官、四级税务官、一级税务员、二级税务员、三级税务员。

二是县(区、市)级国税机关内设机构及直属和派出机构,如地市级城区局国税局或副省级城市县局,这类机构纳入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的人员范围可概括为:除副科级以上领导职务外的所有职位均可纳入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在这类机构中直接从事行政执法的职位可以设置三级税务官、四级税务官,一级税务员、二级税务员、三级税务员。

二、探索建立税务系统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的现实意义

在税务系统开展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试点工作,就是要通过试点研究探索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的具体制度,为国家制定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提供经验和依据。目前,我们税务系统有公务员人数,占全国公务员总数的十分之一左右,其中百分之八十从事税收执法活动,在行政执法部门中很有代表性。

(一)开展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试点工作是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一方面,要通过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促使广大公务员提高社会管理效率,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要通过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保障广大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广大公务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公务员的全面发展。

(二)开展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试点工作是实现公务员科学管理的重要举措。

分类是管理的基础,没有科学的分类就没有科学的管理。公务员由于所处工作职位不同,对其工作内容、职责以及资格条件都有不同要求。对公务员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类型公务员成长和发展的规律实行不同的管理制度,有助于建立各自独立的职业发展空间,满足其职业发展的需要;有助于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优化队伍结构;有助于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

(三)开展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试点工作是建设高素质税务公务员队伍的迫切需要。

税收管理是一项责任重大、专业性很强的执法活动。税收工作需要法律、税收、会计、审计、统计、外语等专业知识。税务系统基层一线公务员直接与广大纳税人打交道,他们的政治业务文化素质和执法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政府的形象。我们说公务员创造环境,就是说公务员代表国家的形象。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税务执法队伍,不断提高基层税务公务员队伍素质和专业水平,是税务公务员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在税务系统开展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试点工作,就是要通过录用、培训、考核、奖惩、定职定级、交流等系统的制度安排,探索建立具有税务工作特点的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发展的新机制,逐步建立起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税务公务员队伍。

参考文献:

[1] 薛立强. 分类管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路径[J].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14(01).

[2] 胡威. 中国公务员制度研究:历程回顾、前沿问题与未来展望 [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3(05).

[3] 任文硕. 直面困境 突出重围―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谈[J].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2013(12).

税务系统管理篇2

一、数据管理的概念及当前税务系统数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数据管理是指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审核、调整、存储、传输、等过程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以保证数据的质量与时效,提高数据利用效率的一种职能活动。根据税务部门目前工作的实际情况,数据管理的对象是税收业务数据及相关数据。数据管理工作与当前税务系统设置的数据处理中心的工作存在明显的不同:数据处理中心的工作是解决如何对数据进行加工和整理的问题,强调对具体数据操作行为的规范。它是税收整体业务流程的一部分,它的工作目的是满足各类工作需要;而数据管理工作是对数据操作行为实施的管理,强调对数据操作过程的控制与监督,它的工作目的是保证数据的质量的时效。以某税务分局为例,该局的计算机系统运行以来,各项基础工作尚十分薄弱,特别是各级税务干部对数据信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为计算机系统提供配套的数据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措施,导致基础信息长期不准确、错误率较高。各科室的相关统计表长期以来严重不准确。通过调查分析,笔者认为造成基础数据不准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税务系统没有为税务管理信息系统配备相应的数据管理机构,各科没有配备相应的数据管理人员。没有数据管理人员审核录入质量,各科室又需要计算机部门的技术人员帮助查询,而计算机部门的技术人员因为有自己的日常工作也不可能经常性地帮助其进行数据查询。同时计算机管理部门作为一个技术部门,因为不熟悉各科室业务又不能单独管理数据,像这样数据由多个部门管又都管不好的状况在其他业务部门同样存在;

(二),在数据采集、录入两个重要环节都存在昔影响数据质量的管理漏洞。

1、在数据采集环节,存在着对纳税人辅导培圳不到位、纳税人填表票差错率高、税务人员因业务水平审核数据差错率高的问题。由于各企业的财务人员文化程度、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税务登记表、纳税申报表、税收缴款书不能较正确地填写,因此导致填写的纳税基础信息错误率较高。另一方面,由于负责初始申报与纳税核定工作部门的同志业务水平有高有低,掌握业务标准不一致,加之责任心的强弱不同,因此在给新纳税人办理初始申报及纳税核定时,对企业所属行业、财务会计制度(所得税行业)、应纳税种、预算科目的核定随意性很大,造成其中一部分错误信息源源不断地进入税务部门计算机系统。

2、在数据录入环节存在着打字人员技能低、操作责任心不强、数据差错率高的问题。在税务系统的日常工作中,数据录入主要体现在每月征期所受理纳税申报环节,这是一项艰苦而繁重的手工操作,它不仅要求录入人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而且要求录入者有较强的责任心。由于税务系统大多数前台受理申报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计算机打字技能培训,不懂计算机打字的指法,只能用一两个手指录人数字。在征期录入量大的时候,这种操作情况不仅录入速度慢,而且差错率高。另一方面,确实有部分录入人员缺乏工作责任心,因为数据量大嫌麻烦而不录、少录入某些数据,使统计汇总结果出现严重偏差。

通过以上对造成税务系统基础信息不准的原因分析,以及这几年应用税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实践表明,税务部门原有的数据管理方式已不适应税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探索新的数据管理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二、解决税务系统数据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一) 在税务系统明确设立数据管理工作职能部门,在全局范围内建立统一管理与具体工作各负其责、相结合的数据管理工作机制,以解决目前数据信息由各业务科分散管理、管理环节多,各部门都管却管不好、缺乏协调配合的问题。笔者认为新成立的数据管理职能部门的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负责协调、统一、维护全局性的数据口径。

2、负责建立全局性的数据管理规章制度。

3、负责培训各科数据管理员。

4、负责日常性的审核、调整、修改数据信息。其中要负责编写涉及各类数据管理自动检错、纠错程序,使数据检查、修改、调整尽可能地利用计算机的自动化手段完成。

5、负责对各科的数据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评价。

在上述职责中笔者认为负责日常性的审核、调整、修改基本信息,应是数据管理职能部门最主要的任务。

(二)在设立数据管理职能部门的同时,笔者建议尽快在税务系统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数据管理员队伍。笔者个人认为,计算机操作水平高、工作责任心强、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税务人员胜任数据管理员岗位。

(三)在上述数据管理机构和人员确定之后,应在全局范围内建立数据统一管理与具体工作各负其责相结合的工作机制。统一管理的含义是数据管理职能部门按照全局的部署进行组织协调,而所谓具体工作各负其责的含义是各业务科室都有着各自的业务管理职能,因此各业务科也必须承担它所直接管理的业务数据的监督、管理责任。由于计算机使每个使用者都可以从系统中输入、输出数据,实际上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也是一个对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监督的过程,因此各业务科的使用者在操作数据的过程中也负有监督管理的责任。所以数据管理不能光靠一个专门的职能部门监督管理,它必须由各业务科在日常工作中对所发生的数据问题进行监督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全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据管理。

关于如何处理统一管理与各部门各负其责的关系,笔者认为日常工作中只涉及到的问题由数据管理职能部门和该部门数据管理员、主管局长研究解决,对涉及全局大多数科的重大问题开数据管理的例会,由局领导统一研究后,交由数据管理职能部门查找解决。 (四)要根据数据采集、录入环节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数据管理办法,以堵塞数据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

1、对数据采集环节加强辅导,强化管理,以解决源头数据错误率高的问题。把对纳税人的宣传辅导作为一项长期的纳税服务工作来抓,除了对新纳税户的培训辅导外,对老纳税户的财务人员也要进行填税表(票)的培训。同时充分利用社会中介组织为纳税人提供纳税服务,以提高纳税人纳税申报水平和填写各种税务报表的质量,这项工作要作为加强数据管理工作中一项长期的基础工作来抓。

税务系统管理篇3

关键词:税务系统;信息安全;安全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36-10406-02

On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Policy and Management of Tax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HUANG Jian-qun

(Xi'an Shiyou University, Xi'an 710065,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first, points out that information on the importance of the tax system through the presentation of tax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s, Concludes with the tax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management solutions, The program in improving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tax information has some referenti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tax systems; information security; security policy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相关的税务系业务要求其具有准确性、公证性和完整性的特点,因此保证税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意义重大。税务系统作为电子政务系统的一部分,属国家基础信息建设,其基本特点是:网络地域广、信息系统服务对象复杂;税务信息具有数据集中、安全性要求高;应用系统的种类较多,网络系统安全设备数量大,种类多,管理难度大。

税务系统是一个及其庞大复杂的系统,从业务上有国税、地税之分,从地域来说又有部级、省级、地市级、区县四级。网络结点众多、网络设备和网络出口不计其数、操作系统种类繁多、应用系统五花八门、网络机构极其复杂。面对如此复杂的系统,其内部安全隐患随处可见,经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目前已经积累了大量解决税务系统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的方法和经验,形成一整套税务系统的安全保障方法,相关安全保障的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

1 网络信息安全在税务系统中的重要性

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为电子税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国家金税工程的建设和应用,使税务部门在遏止骗税和税款流失上取得了显著成效。电子税务可以最大限度地确保国家的税收收入,但却面临着系统安全性的难题。

虽然我国税务信息化建设自开始金税工程以来,取得了长足进步,极大提高了税务工作效率和质量。但税务系统本身也暴露出了一系列要改进的问题,各种应用软件自成体系、重复开发、信息集中程度低。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基于信息网络及计算机的犯罪事件也日益增加。税务系统所面临的信息网络安全威胁不容忽视。建立税务管理信息化网络安全体系,要求人们必须提高对网络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增强防范意识,加强网络安全管理,采取先进有效的技术防范措施。

2 税务系统安全建设

如何保证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安全性对税务系统来说至关重要,任何网络设备或者解决方案的漏洞都会对税务系统造成很大影响。如何成功处理信息安全问题,使国家税务系统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同时,保障系统的安全,对税务系统建设具有极大意义。信息安全的建设涉及到信息赖以存在和传递的一切设施和环境。构筑这个体系的目的是保证信息的安全,不仅需要信息技术的努力与突破,还需要相关政策、法律、管理等方面提供的有力保障,同时也需要提高操作信息系统的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2.1 税务系统安全防护体系

税务系统安全防护体系保证了系统在生命期内处于动态的安全状态,确保系统功能正确,不受系统规模变化的影响,性能满意,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和强有力的生存能力等。

税务信息系统安全模型提供了必要的安全服务和措施,增加了动态特性,强调了各因素之间关系的重要性。该模型是一种实时的、动态的安全理论模型,是实施信息安全保障的基础。在模型基础上建立安全体系架构随着环境和时间改变,框架和技术将会主动实时动态的调整,从而确保税务系统的信息安全。

2.2 税务系统风险评估

税务系统信息安全保障的目的是确保系统的信息免受威胁,但绝对的安全并不可能实现,只能通过一定的控制措施将系统受到威胁的可能性降到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风险评估是对信息及信息处理设施的威胁、影响、脆弱性及三者发生的可能性的评估。风险评估用来确认税务系统的安全风险及大小,即利用适当的风险评估技术,确定税务系统资产的风险等级和优先风险控制顺序。

风险评估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为降低网络的风险、实施风险管理及风险控制提供了直接依据。系统风险评估贯穿于系统整个生命期的始终,是系统安全保障讨论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3 税务信息系统整体安全构架

一般税务信息系统所采用的安全架构模型如图1所示。

从安全结构模型可以看出,该安全架构主要分为三部分:网络系统基础防御体系、应用安全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网络系统基础防御体系是一个最基本的安全体系,主要从物理级、网络级、系统级几个层次采取一系列统一的安全措施,为信息系统的所有应用提供一个基础的、安全的网络系统运行环境。

该体系的主要安全建设范围如下:

1) 物理级安全:主要提供对系统内部关键设备、线路、存储介质的物理运行环境安全,确保系统能正常工作。

2) 网络级安全:在网络层上,提供对系统内部网络系统、广域网连接和远程访问网络的运行安全保障,确保各类应用系统能在统一的网络安全平台上可靠地运作。

3) 系统级安全:主要是从操作系统的角度考虑系统安全措施,防止不法分子利用操作系统的一些BUG、后门取得对系统的非法操作权限。

4 信息安全管理策略

4.1 安全管理平台

信息安全管理的总体原则是“没有明确表述为允许的都被认为是被禁止的”。信息安全管理实行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制定安全等级划分标准和安全等级的保护办法。从管理的角度,将系统中的各类安全管理工具统一到一个平台,并对各种安全事件、报警、监控做统一处理,发现各类安全问题的相关性,按照预定义的安全策略,进行自动的流程化处理,从而大为缩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减少了人工操作的工作量,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

通过技术手段,构建一个专门的安全管理平台,将各类安全管理工具集成在这个统一的平台上,对信息系统整体安全架构的实施进行实时监视并对发现的问题或安全漏洞从技术角度进行分析,为安全管理策略的调整提供建议和反馈信息。统一的安全管理平台将有助于各种安全管理技术手段的相互补充和有效发挥,也便于从系统整体的角度来进行安全的监视和管理,从而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

4.2 物理安全策略

物理安全是对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设备、设施及相关的数据存储介质提供的安全保护,使其免受各类自然灾害及人为导致的破坏。物理安全防范是系统安全架构的基础,对系统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

当然,信息系统安全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安全攻击和防范技术的发展,安全策略也必须分阶段进行调整。日常的安全工作要靠合理的制度和对制度的遵守来实现。只有建立良好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做到技术与管理良好配合,才能长期、有效地防范信息系统的风险。

5 网络信息安全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目前网络信息安全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使用一系列的安全技术来防止对信息系统的非授权使用。讨论税务系统安全策略问题时,相关人员往往倾向于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实际的安全设备。其实,造成系统安全问题的本质是税务信息系统本身存在脆弱性。任何信息系统都不可避免的存在或多或少的脆弱性,而且这些脆弱性都是潜在的,无法预知。系统出现脆弱性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系统的复杂性使得系统存在脆弱性的风险成正比,系统越复杂,系统存在的脆弱性的风险就越大,反之亦然。

安全防御的总策略为:1)建立网络边界和安全域防护系统,防止来自系统外部的攻击和对内部安全访问域进行控制;2)建立基于整个网络和全部应用的安全基础设施,实现系统的内部的身份认证、权限划分、访问控制和安全审计;3)建立全系统网络范围内的安全管理与响应中心,强化网络可管理、安全可维护、事件可响应;4)进行分级纵深安全保护,构成系统网络统一的防范与保护、监控与检查、响应与处置机制。

6 结束语

解决信息系统的安全不是一个独立的项目问题,安全策略包括各种安全方案、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术标准、管理规范等,是整个信息系统安全建设的依据。现有的安全保障体系一般基于深度防御技术框架,若能进一步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中的人工智能技术、嵌入式技术、主动技术、实时技术等,将形成更加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税务信息安全直接关系到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必须引起税务机关和每一位税务人的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一定能对任何事物的本质和现象都产生影响,技术只有与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体制相结合,才能产生巨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蔡皖东.信息安全工程与管理[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2] 谭思亮.网络与信息安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3] 谭荣华.税务信息化简明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 李涛.网络安全概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5] 朱建军,熊兵.网络安全防范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6] 戴英侠,连一峰,王航.系统安全与入侵检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7] 李泽林,苏淑靖.Intemet安全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税务系统管理篇4

关键词: 税务管理系统; 电子化进程; B/S模式; 设计研发

中图分类号: TN91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4)16?0049?02

Design of electronic tax administration system based on B/S structure

YU Jian

(Xi’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Xi’an 710065, China)

Abstract: B/S mode is formed by further expansion of C/S mode. In order to reduce the client's operating load and reduce development cost, the tax administration system based on B/S structure was designed. In the design process of the system, a structuralization, prototyping and other system design methods were used to perform the experiments of functional design and database design of the electronic tax administration system in B/S mode. It effectively achieved the electronic tax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x administration.

Keywords: tax administration system; electronization process; B/S mod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税收是国家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传统的税务管理手段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管理效率较低,针对偷税、漏税问题效果一般。为了提高税务管理质量,需要采取信息科技手段,在B/S的模式下,建设完善的税务管理系统,进一步推动税务管理向信息化、现代化方向发展[1]。

1 B/S结构的概括

B/S结构指的是继因特网兴起之后的网络结构,在结构中,Web浏览器指的是客户端的应用软件,一般不处理业务逻辑,业务逻辑通过服务器进行。这一模式将功能主要集中到服务器实现,从而减少了客户端的负荷,极大的简化了系统的开发及维护工作[2]。B/S结构分为Web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三层,结构模式如图1所示。在B/S模式下的工作过程主要分三步:

第一步,浏览器被客户启动后,会向Web服务器传出HTTP的请求;

第二步,Web服务器接受请求后按照请求访问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会向Web服务器返回结果;

第三步,Web服务器将HTTP的结果回馈到Web浏览器上,Web浏览器将其解释为HTML文档呈现给客户[3]。

图1 B/S结构模式图

虽然B/S模式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它也存在缺陷,在系统的运行速度上,该模式落后于C/S模式。除此之外,B/S模式对Web浏览器的依赖性较强,随着Web浏览器种类的增多,浏览器之间的区别加大,使得网页兼容性变弱,这对B/S模式来说存在隐患。

2 电子税务管理系统的结构及设计

2.1 基于B/S模式下的电子税务管理系统的结构

在B/S模式下建立电子税务管理系统集合了该模式的优势,系统分为四层结构B/S模式,如图2所示。其中纳税人也就是用户层,它用来实现用户界面,能够搜集数据信息。Web浏览器也就是Web层,主要用来接受请求、转交请求、传达结果。服务器也就是业务逻辑层,主要完成业务逻辑的分析处理工作。数据库主要完成数据处理工作,业务逻辑层所需的数据信息都需要数据库提供[4]。

图2 电子税务管理系统的模式图

2.2 基于B/S模式下的电子税务管理系统的设计

2.2.1 系统的功能设计

电子税务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登录、纳税申报、纳税人信息管理等,下面分别来探讨系统主要功能的设计。首先是登录功能的设计,主要包括税务人员登录和纳税人员登录,税务人员的登陆流程相对简单,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规定税务人员只能在内网登录,在登录界面中显示后,税务人员只需输入账号和口令即可,相对于纳税人员的登录流程来说简化了些[5]。纳税人员要登录系统,需要通过浏览器进入首页,点击“登录”,服务器接收命令后会进行CA认证,如果纳税人员通过认证就会接收到登录界面,由于纳税人员不是在内网登录,所以在登录界面中纳税人员需要输入正确的ID、口令、密码及验证码并提交服务器。如果信息核实无误,用户就会进入主界面;如果信息填写有误,服务器会将错误信息反馈给Web浏览器,以便用户改正。然后是纳税人申报功能的设计,纳税人申报的流程主要划分为两个阶段:纳税人申报模块和申报业务处理模块。纳税人开始申报前,需要由纳税人填写申报信息并提交给系统,然后税务人员会对纳税人员填写的信息进行核实。税务人员在处理信息时,需要由数据库形成申报报表,申报结果也交由数据库记录。 最后是纳税人信息管理功能的设计,在电子税务管理系统中,纳税人只有通过填写正确的信息才能完成注册,注册成功后,纳税人会拥有自己的信息模块。在该信息模块中,纳税人可以通过网络对自己的口令、账号等信息进行修改。

2.2.2 系统的安全设计

电子税务管理系统的安全性非常关键,系统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安全问题。要解决系统安全问题,除了采取法律手段外,还要依靠先进的安全技术,做好系统的安全设计工作。目前,为了保证系统安全性,主要采取PKI加密、CA证书、用户认证、数据加密等手段。其中用户认证就是指对纳税人和税务人员进行身份认证,具体表现为用户登录时需要输入口令、验证码等信息,这从用户登录流程中可以了解到。而数据加密是系统安全设计中常用的方式,它分为对称和非对称两种,如果没有密钥,即使数据被盗也无法解读。

2.2.3 数据库设计

在系统开发过程中,数据库的设计尤为重要,它直接关系着系统数据的安全性。经过需求分析,本系统采用SQL Server 2008,.NET Framework 4.5作为支撑组件,为了使相关程序顺利运行,需要对数据库实施最佳设计,不断规划数据对象及表之间的联系[6]。通过对该系统需求的分析,得出了相应的表分类关系图,包括申报用户实体、申报商品实体、申报单实体、税务人员实体、税务信息实体等。数据库处理流程为:由申报企业或公民前往电子税务管理系统输入Username与password完善用户信息选择纳税项目填写业务信息管理员审批。在每一项操作完成后,点击保存,系统将通过Data transmission规则,把数据源信号传送到服务器的数据库中,由数据库分派到对应的数据表中。

3 电子税务管理系统的测试

系统测试方法主要有白盒法和黑盒法两种,其中白盒法是通过逻辑分析、路线分析来进行的。黑盒法也称为功能测试,这种方法与程序内部的逻辑没有直接关系,只需要针对功能进行测试,该方法相对简单方便。功能测试主要包括链接测试、数据库测试、设计语言测试等。

3.1 链接测试

链接(ULR)是页面间切换的主要手段,它能够指引用户去想去的地方。该测试用例的实现,将使用Xenu Link Sleuth工具,检查系统中的活链与无效链接,检测出是否存在400,404,500等错误信息。该测试的进行将在集成测试完成后进行,只有链接测试通过,系统才可以正常运行。

3.2 数据库测试

数据库(Database)在电子税务管理系统中非常关键,它为Web服务器提供了相应的数据服务。本次数据库测试,将采用目前使用广泛的Loadrunner 11.0版本,基于IIS服务搭建测试环境。

本测试用例主要针对两方面,首先是对数据一致性错误的测试,如果用户填写信息有误就会导致数据一致性错误,例如:系统只允许输入12位字符的Username,在超出字符限制后,将导致Database溢出,针对这一错误,本测试用例将作为重点测试。

3.3 设计语言测试

在电子税务管理系统中,B/S设计语言存在版本差异,这会导致系统出现严重问题。如果在进行系统开发时,采用的是分布式环境,那么就容易导致HTML版本不符、脚本语言不同等的问题。为此,需要我们对HTML版本问题及Java,ActiveX等脚本语言分别进行测试。本次将设计白盒测试用例,经过代码走查、代码审查、逻辑测试、驱动测试等手段,检查代码的规范性与逻辑性。

3.4 表单测试

在系统中,表单操作主要指用户登录、注册等,通过表单测试可以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在表单测试中,主要包括信息提交正确性测试、默认值测试、指定值测试等。指定值是表单只允许的某些值,在进行测试时,可以不采用这些指定值,一旦系统报错则测试成功。

4 结 语

B/S模式不仅维护简单方便,而且能够优化系统功能,在B/S模式下建立税务管理系统有助于税收管理工作的高效进行。在整个税务管理系统中,电子报税非常重要,与传统的报税方式相比,它既节约了税收成本又提高了申报效率。为了进一步提高税务管理质量,必须加强B/S模式下的税务管理系统的设计工作,做好系统测试,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 侯淑英.B/S模式和C/S模式优势比较[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7(2):98?100.

[2] 夏雪.网上税务申报系统的设计[D].长春:吉林大学,2012.

[3] 房高建.税务网络电子申报系统[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2010.

[4] 郑锋.一站式服务架构下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J].计算机工程,2007(14):249?250.

[5] 孙书周,刘希玉.一种B/S结构电子政务系统权限管理方法[J].微机发展,2005(12):50?52.

税务系统管理篇5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具有连续性的过程,包括吸收引进人才、改善人员结构、合理配置人员、保障人员智谋流动等方面内容。人力资源作为一种智力资源,已成为社会组织的实力标志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因素。国税部门作为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要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发挥好自身的职能作用,能够最大限度提高税务人员工作主观能动性,提高税务人员使用价值,为税收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基层国税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人员年龄呈“橄榄状”结构,中高龄化人员居多。主要呈现出两个方面的特点。以费县国税局为例,一方面国税系统一部分年龄偏大的人员相继内退,另一方面,由于近几年很少进人,国税系统的年轻人也在逐年减少,整体人员年龄形成了一种中高龄化的趋势。以现有人员年龄结构对比,在职干部139人,其中55周岁以上8人,占5.8%;50-54周岁21人,占15%;45—49周岁18人,占13%;40—44周岁37人,占26.6%;35—39周岁42人,占30.2%;30—34周岁9人,占6.5%;30周岁以下4人,占2.9%,全局平均年龄42.5岁,随着时间的推进,年龄结构将进一步趋于不合理。

(二)学历水平呈“逆向式”发展,人员素质不高,部分干部难以适应新形势工作需求。截止目前,费县国税局第一学历为专科以上人员为16名,仅占总人数的11.5%;取得高级职称的8人,占总人数的5.8%,人力资源的专业知识结构仍处于“低谷”状态,复合型人才匮乏。虽然不少人员通过在职教育取得了经济管理、法律、中文、计算机等专业文凭,但事实上其专业能力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税收业务知识和执法技能与目前税收工作高标准要求存在较大距离。

(三)人才分布呈“倒金字塔型”,机关人才多于基层人才,且流动性不足。主要原因一是大部分素质较高的人员充实到了机关科室、城区等一些重点工作岗位;二是局机关和农村分局存在干部交流难的现象。近几年虽然通过“五比五看”等活动促进了被验收单位的“两基”建设的不断提高,基层形象和面貌焕然一新,工作条件、环境均有较大的改善,但是仍普遍存在城内工作人员不愿意到农村分局工作的现象。三是轮岗力度不大,有的同志长期呆在特定岗位上,呈现出个人依赖岗位、岗位依赖个人,从事业务工作的综合能力差,从事行政工作的不懂业务,长期管个体的管不了企业,长期管企业的还是管企业,特殊岗位找不到合适的替补人选,业务能力差的得不到提高,工作能力强的知识得不到拓宽的局面。

  (四)激励机制不健全,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不足。由于目前基层的职务编制名额太少,收入拉不开距离,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工资奖金一个样,加上“提拔无望头,晋升无盼头”,所以,“工作耍滑头”,缺乏应有的活力。导致部分单位存在“有人干,有人看”现象,造成了部分人员的心理不平衡,从而限制了他们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导致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不足。

二、加强基层国税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

搞好人力资源开发,既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干好国税工作的根本保证。通过国税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可以看出,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国税部门人力资源的管理,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强化基层国税人力资源管理:

(一)强化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人力使用价值。一是树立以人为本思想。以人为本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根本特点,它体现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精髓,所以国税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也应当树立起人本管理思想,以人为本,将人作为国税部门最宝贵的财富,确立人在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并始终贯彻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中,以激发国税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二是树立差异管理思想。国税部门每一干部在素质、能力、态度、绩效各方面都千差万别,这增加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复杂性和困难性,要求我们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必须考虑个性差异进行差异管理。差异管理思想要求我们对一些特殊人才和优秀必须要有特殊的考核和绩效管理政策。三是树立团队协作思想。要注重激发团体的积极性。要制定明确的奋斗目标,要强调团队全体人员为共同目标一起努力,并培养团队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畅所欲言的氛围,发挥整个团队的最佳作用。

(二)立足盘活人力资源,激发人力整体活力。一是扩大开口,解决人员不足、结构不合理问题。鉴于当前干部队伍年龄偏大的现状,在现行公务员的录用管理办法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引进雇员制、聘用制、合同制,输入“新鲜血液”,减缓干部队伍老化,保证基层一线人力资源能够得到不断更新,切实增强干部队伍的整体活力、动力,防止国税系统人员结构的板结固化,激发系统活力。二是加强国税系统内部人员交流,在交流和流动中培养人员,提高人员素质。对基层人力资源重新定编定岗,搞好人力资源的合理布局和科学配置,实施个人择岗,单位定岗制度,将新设定的岗位及职责、所需职位人数张榜公布,每个人根据自身工作能力填报不同的岗位,确定不同的岗位级次,并纳入工作质量目标管理考核。三是完善人员淘汰体制。建立末位学习或末位待岗制,对考核不合格者自费学习并调整岗位,降低级次,或低薪侍岗,以促使这些部提高素质,切实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确保基层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人力资源整体素质。

税务系统管理篇6

根据笔者在税务部门实践工作中发现,在基层部门一定程度上存在沿袭传统人事管理理念和方法,人力资源管理还停留在事务性管理层面,缺乏对所在岗位人力资源整体情况、结构比例做细致分析,缺乏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战略规划,其激励机制存在理性公平观尚不健全;税务组织文化建设滞后等问题。

一、提升人力资源质量而不是数量

人力资源质量,是人力资源在质的方面的规定性,这是区别不同人力资源个体和总体的关键因素。在与人力资源的数量相比,其质量方面显然更为重要。

1.税务机关人事部门目前每年都会安排进行全员岗位培训、业务培训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注重提升整体人力资源素质的同时却没有达到相应的质量。人事部门可以每年通过对人力资源的体质水平、文化水平(以接受教育的年限来衡量)、专业技能水平(以接受业务培训的年限与等级、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等级等来衡量)、情智能力的高低(智商、创造力、情感智力等)、道德水平等进行个体职业能力因素综合测试,并统计分析进行人力资源分类培训提升质量。分为: (1)核心税务干部。这一类人员拥有与组织目标直接相关的专有技能(如征管业务能手、稽查业务能手等)。这些人员通常从事的是比较复杂的知识性工作,这样的工作需要高水平业务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机关应继续给予更多更高层次培训。(2)重要税务干部。这一类人员拥有对组织目标相当有价值的技能,其业务技能相对核心税务干部来说并不是非常精通,他们从事预先设定好的传统工作。机关应进行普通层次业务培训,提高日常工作的业务熟练程度。(3)基本税务干部。这一类人员多为部队转业或者其他单位跨行业调入人员等组成,所拥有的业务技能比较缺乏,难以独立完成与业务相关工作。机关应进行基础层次业务培训,提高普通业务熟练程度。

2.授课模式上,以集中授课为主,巡回授课为辅;在授课方式方法上,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式、情景模拟式、互动式教学方式,同时完善授课质量评估;建立绩效考核机制。考试方式方面,专题集中培训可实行讲完即考的形式,增加学习动力,务求学习实效;考试结果的运用方面,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学习培训档案,将培训成绩与个人待遇相结合,使综合成绩好的人员政治上有待遇、经济上见实惠、感情上受尊重、激发大家学习的主动性。

二、完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调动广大税务干部职工工作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成功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使干部职工自觉努力去完成组织分配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

目前在基层税务系统,激励机制理性公平观尚未完全确立。税务人员在判断单位对其是否公平,很大程度上受其个人公平观的影响,不同个人对单位某项措施可能有截然不同的感受,甚至同一职工在不同心理状态下,对同样的措施也会有不同的感受。面对税务干部职工的不同心理,笔者认为税务组织领导者在激励机制计划上应该注意以下三点:(1)只有组织乐意为职工、各部门或者组织绩效提供不同的激励时,激励计划才是有效的。使激励性报酬从激励的动机性目的转变为奖励保证。激励性报酬计划的主要目的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可以取得好的结果,而是激励绩效改善。因此,如果计划要取得成功,那么一定不能奖励差的绩效。(2)年度奖励预算一定要足够多以强化优异绩效。如果奖励预算是在保证奖励的增加不会超过特定的限制(通常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确定)的基础上制定的,这些限制将会影响对出色个人或部门绩效的奖励。(3)必须确定与计划的实施和管理相关的管理成本。这些成本可能包括建立绩效标准的成本和进行记录增加的成本。为了与职工沟通该计划,回答相关问题和解决与该计划抱怨的所付出的人力,时间也包含在这些成本中。

三、建设以人为本的组织文化

优秀的组织文化可以规范税务干部职工的日常行为,容易被职工认同和接受,由于大家的认同,就会自觉地用组织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来规范和要求自己,并提高工作职责上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更好地为组织的发展积极贡献力量。(1)建立健全人力资源激励约束机制,加快组织“法制化”进程,规范职工行为,为组织文化执行提供依据。严格按照职工绩效来核定并落实奖罚,把从单纯的喊口号、挂标语等切实转变为实际行为标准执行,从而促进组织效益提高,促使职工行为与组织文化导向一致。(2)把税务文化和组织目标体系有机结合。将税务文化元素融入到工作当中,使职工时刻身处文化氛围,强化组织文化灌输,增加职工对组织文化的认同感。同时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组织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外出培训活动、职工联欢活动等,为职工提供交流平台,陶冶情操,展示多才多艺,使队伍充满生机和活力。

税务系统管理篇7

关键词:金税工程;国家税务信息化;企业税务管理

一、信息化时代企业税务管理创新必要性

1.跟进国家税务信息化发展

我国的税务信息化工作一直受到了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1994年“金税工程”成为包含金关、金卡和金税的“三金”国家重大信息化应用工程之一。9年期间,国家税务总局统一规划并实施了“金税工程”一二期工程。实现了覆盖全国的税务系统网络信息化建设。2016年在“金税工程”一二期建设的基础上,国家税务总局启动了“金税三期”工程整合分散单点的税务系统,建立一个包含网络硬件和基础软件的统一的技术基础平台。成为我国政府各部门中信息化建设成效最为显著的行业系统之一。

国家税务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可预见,未来税务信息与工商信息、银行信息进行互联互通,税收监管将在更加透明的环境中实现。

2.满足国家税务精细化管理需求

随着国家税务信息化的发展,税局对企业的税务合规要求也将进入到精准把控的阶段。近年国税总局进行的“千户计划”,将税务管理前置到业务层面。而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司2009年印发的《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更加详细的对大企业合理控制税务风险,防范税务违法行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各种纳税行为进行详细要求。

3.解决税务管理与企业管理不协调

随着企业管理理念的革新,数据化业务、数字化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共识。然而,企业税务未能与其他业务一样同步信息化发展,很多企业还停留在使用财务系统完成涉税会计科目合算,纳税申报、所得税管理、纳税数据统计等的税务管理工作手工完成,其他税收文档和涉税信息散乱无序。人工取数、手工操作,以及税务人员变动较快,不仅导致税务工作效率较低,更令企业面临很多管理风险。

大型企业对企业状况的全面了解,快速的决策性需求日益增加,税务的原有依赖于财务核算,依赖于手工统计,依赖于人为判断的方式已无法满足公司管理层对税务信息的决策需要。已然影响企业管理自身的均衡全面发展。

二、企业税务管理信息化现阶段

在国家税务信息化逐渐完成各地区各分散系统的数据统一,使国家对企业的税收监管越发全面。尤其在发票认证、抵扣全面网络化,电子发票计划全面推行,各纳税申报系统接口开放,以及税局对企业进行税务风险指标评估,等一系列推进信息化成果利用的举措后,各行业企业均开始重视立足于企业内部税务管理的信息系统。通过对各企业的税务信息系统的考察,目前企业税务信息系统基本能够实现以下几个功能:

(1)实现企业涉税信息的管理

其功能主要完成涉税基础信息管理,尤其是对于集团型企业,其成员企业数量多,组织结构复杂。各下级企业使用不同的财务核算科目体系,核算办法,甚至是不同国家税法等。其基本内容包括纳税主体国别、适用税收制度、纳税主体名称及税号、主管税务机关、适用会计科目等等,税务视角的企业组织架构等信息。

涉税信息的收集梳理成为分层管理的系统权限设置的基础条件,实现不同层级的税务组织机构的管理范围划分。

(2)实现全税种业务的系统化

此功能是税务工作基层人员对税务信息系统最核心的需求。包含日常发票的开票、认证、抵扣,各税种税款计算及纳税申报,所得税预缴、汇算清缴计算等内容。

通过信息系统的与税局的发票的开票、认证、抵扣等系统建立接口,在面对用户的唯一的平台中完成发票的流程管理;通过与人力、采办、销售及财务系统间建立数据接口,采集涉税相关数据,基于税收法规自动计算或半自动计算应纳税款;通过获取纳税申报所需的业务或财务相关数据,自动生成法定的纳税申报表。在不同经营地国家税务系统开放的情况下对接纳税申报系统,实现月度、季度及年度纳税报表自动申报;通过系统自动或半自动判定税务与会计差异,实现对所得税费用的准确核算,辅助进行企业所得税预缴及汇算清缴计算及申报。

(3)实现税务工作流管理

借助信息系统的工作流工具,将符合企业内控制度和税收法规要求的工作流程固化到系统中,实现全企业的税务流程统一及全流程控制。便利的办公方式,节约涉税事项的处理时间,防止不合规的审核顺序或审核遗漏。

(4)实现多层级的税务数据集中

按照税务角度的组织结构,可进行全企业的全税务信息收集,实现分国别的数据口径统一。并通过自行定义,进行各类汇总计算,结构化信息展示。如实现按行政区划、成员企业、税费种类、业务板块等多维报表展示、时时查询应交税费、实缴税费、地方财政贡献情况等;实现集团内各企业纳税信息的横向分国别对比;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信息的税务信息参考。

(5)实现涉税法规信息提供

信息系统将涉及本企业涉税业务的各项税务法律、税务法规纳入至系统中,形成可查阅的税收法规知识库。为各层级涉税人员提供可靠的税务参考信息。其形式可以是简单的文档整理收集,提供方便的查路径;也可能将法规固化到税务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中,对系统进行更精确的管理。

三、技术引领的税务管理创新

企业税务信息化的初步成果,已经可见的对税务管理变革进行了有效推动,从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组织结构以及经营环境四个方面总结如下:

(1)税务管理理念创新

税务管理理念的颠覆,是信息化带动的最根本的变化。将税务管理从老旧的以“搞好政府关系”为手段,以“不让税局查出事儿”为最高目标的潜意识里拉出来。真正将税务管理作为以企业自身的需求为出发点而自上而下的进行管理改革。正视“创新性破坏”对税务管理传统的彻底粉碎重建。

理念的变革将税务管理拉到与财务管理同等的高度看待,企业也将用知识管理观念、全球经济一体化观念、战略管理观念等先进的管理理念对税务管理进行重新审视。

(2)税务管理手段创新

税务的传统管理以事前强制,事后惩罚为主,通常企业以行政命令下达,自查任务摊牌和强制管理上报等形式进行税务管理,其管理信息的准确性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人”的岗位职能划分和职业道德。这样的管理手段,效率较低,不确定性大,主观能动性差,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在管理沟通上。

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在减少重复工作,取消纸质审核,降低手工操作的同时将管理理念在日常工作流中固化,将管理信息收集去人工化。将硬性管理手段内化为软性管理手段,以企业管理需求为核心内容,围绕“人”的体验,追求“企业管理”与“以人为本”的共赢的现代管理新模式。

(3)税务管理组织结构创新

建立企业统一的税务管理系统可以推进集团企业的税务管理的组织结构更新,集中的管理要求渗透,和高度的数据集成,决定了集团税务管理的高度集权。其集权不是行政手段的集权,而是表现为管理理念的统一,工作流的统一,数据结构的统一。

进而税务管理的纵向分工和横向分工发生变革。在纵向分工上,领导层进行税务管理的统一分析规划、风险的统一管控,而业务层集中在完成日常工作,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而在横向分工上,税务与其他业务间的跨部门管理更加权责明确,部门间更能良好的M行合作共享,而不是认为税务管理在对其进行“指手画脚”。

税务管理的向上转移,将涉税决策与税务实际业务分离,可能产生更多的部门内部优化,税务业务操作的系统固化,税务专业知识的信息化传递,可促使基层单位将税务和财务人员进行合并。

(4)税务管理推动环境创新

在企业进行管理理念变革后,税务业务的合规,税务风险的规避,已经成为企业自身的管理需求。在变被动为主动后,企业的管理变革的速度将会赶超国家对企业的税务要求,其税务遵从将不再是企业的压力,税务的风险自查将成为企业管理的本能。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对企业的信任度将大大提高,社会的认可度也随之提高。企业经营的社会环境将更利于企业的经营发展。

参考文献:

[1]谭荣华.《税收信息化教程》(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中国税务学会,《税收信息化建设研究》,2004.

[3]刘惠.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形势与任务[J].涉外税务,2001.

[4]陈绍国.集中征收与税务信息化建设[J].中国税务报,2002.

税务系统管理篇8

1.跟进国家税务信息化发展

我国的税务信息化工作一直受到了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1994年“金税工程”成为包含金关、金卡和金税的“三金”国家重大信息化应用工程之一。9年期间,国家税务总局统一规划并实施了“金税工程”一二期工程。实现了覆盖全国的税务系统网络信息化建设。2016年在“金税工程”一二期建设的基础上,国家税务总局启动了“金税三期”工程整合分散单点的税务系统,建立一个包含网络硬件和基础软件的统一的技术基础平台。成为我国政府各部门中信息化建设成效最为显著的行业系统之一。

国家税务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可预见,未来税务信息与工商信息、银行信息进行互联互通,税收监管将在更加透明的环境中实现。

2.满足国家税务精细化管理需求

随着国家税务信息化的发展,税局对企业的税务合规要求也将进入到精准把控的阶段。近年国税总局进行的“千户计划”,将税务管理前置到业务层面。而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司2009年印发的《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更加详细的对大企业合理控制税务风险,防范税务违法行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各种纳税行为进行详细要求。

3.解决税务管理与企业管理不协调

随着企业管理理念的革新,数据化业务、数字化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共识。然而,企业税务未能与其他业务一样同步信息化发展,很多企业还停留在使用财务系统完成涉税会计科目合算,纳税申报、所得税管理、纳税数据统计等的税务管理工作手工完成,其他税收文档和涉税信息散乱无序。人工取数、手工操作,以及税务人员变动较快,不仅导致税务工作效率较低,更令企业面临很多管理风险。

大型企业对企业状况的全面了解,快速的决策性需求日益增加,税务的原有依赖于财务核算,依赖于手工统计,依赖于人为判断的方式已无法满足公司管理层对税务信息的决策需要。已然影响企业管理自身的均衡全面发展。

二、企业税务管理信息化现阶段

在国家税务信息化逐渐完成各地区各分散系统的数据统一,使国家对企业的税收监管越发全面。尤其在发票认证、抵扣全面网络化,电子发票计划全面推行,各纳税申报系统接口开放,以及税局对企业进行税务风险指标评估,等一系列推进信息化成果利用的举措后,各行业企业均开始重视立足于企业内部税务管理的信息系统。通过对各企业的税务信息系统的考察,目前企业税务信息系统基本能够实现以下几个功能:

(1)实现企业涉税信息的管理

其功能主要完成涉税基础信息管理,尤其是对于集团型企业,其成员企业数量多,组织结构复杂。各下级企业使用不同的财务核算科目体系,核算办法,甚至是不同国家税法等。其基本内容包括纳税主体国别、适用税收制度、纳税主体名称及税号、主管税务机关、适用会计科目等等,税务视角的企业组织架构等信息。

涉税信息的收集梳理成为分层管理的系统权限设置的基础条件,实现不同层级的税务组织机构的管理范围划分。

(2)实现全税种业务的系统化

此功能是税务工作基层人员对税务信息系统最核心的需求。包含日常发票的开票、认证、抵扣,各税种税款计算及纳税申报,所得税预缴、汇算清缴计算等内容。

通过信息系统的与税局的发票的开票、认证、抵扣等系统建立接口,在面对用户的唯一的平台中完成发票的流程管理;通过与人力、采办、销售及财务系统间建立数据接口,采集涉税相关数据,基于税收法规自动计算或半自动计算应纳税款;通过获取纳税申报所需的业务或财务相关数据,自动生成法定的纳税申报表。在不同经营地国家税务系统开放的情况下对接纳税申报系统,实现月度、季度及年度纳税报表自动申报;通过系统自动或半自动判定税务与会计差异,实现对所得税费用的准确核算,辅助进行企业所得税预缴及汇算清缴计算及申报。

(3)实现税务工作流管理

借助信息系统的工作流工具,将符合企业内控制度和税收法规要求的工作流程固化到系统中,实现全企业的税务流程统一及全流程控制。便利的办公方式,节约涉税事项的处理时间,防止不合规的审核顺序或审核遗漏。

(4)实现多层级的税务数据集中

按照税务角度的组织结构,可进行全企业的全税务信息收集,实现分国别的数据口径统一。并通过自行定义,进行各类汇总计算,结构化信息展示。如实现按行政区划、成员企业、税费种类、业务板块等多维报表展示、时时查询应交税费、实缴税费、地方财政贡献情况等;实现集团内各企业纳税信息的横向分国别对比;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信息的税务信息参考。

(5)实现涉税法规信息提供

信息系统将涉及本企业涉税业务的各项税务法律、税务法规纳入至系统中,形成可查阅的税收法规知识库。为各层级涉税人员提供可靠的税务参考信息。其形式可以是简单的文档整理收集,提供方便的查?路径;也可能将法规固化到税务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中,对系统进行更精确的管理。

三、技术引领的税务管理创新

企业税务信息化的初步成果,已经可见的对税务管理变革进行了有效推动,从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组织结构以及经营环境四个方面总结如下:

(1)税务管理理念创新

税务管理理念的颠覆,是信息化带动的最根本的变化。将税务管理从老旧的以“搞好政府关系”为手段,以“不让税局查出事儿”为最高目标的潜意识里拉出来。真正将税务管理作为以企业自身的需求为出发点而自上而下的进行管理改革。正视“创新性破坏”对税务管理传统的彻底粉碎重建。

理念的变革将税务管理拉到与财务管理同等的高度看待,企业也将用知识管理观念、全球经济一体化观念、战略管理观念等先进的管理理念对税务管理进行重新审视。

(2)税务管理手段创新

税务的传统管理以事前强制,事后惩罚为主,通常企业以行政命令下达,自查任务摊牌和强制管理上报等形式进行税务管理,其管理信息的准确性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人”的岗位职能划分和职业道德。这样的管理手段,效率较低,不确定性大,主观能动性差,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在管理沟通上。

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在减少重复工作,取消纸质审核,降低手工操作的同时将管理理念在日常工作流中固化,将管理信息收集去人工化。将硬性管理手段内化为软性管理手段,以企业管理需求为核心内容,围绕“人”的体验,追求“企业管理”与“以人为本”的共赢的现代管理新模式。

(3)税务管理组织结构创新

建立企业统一的税务管理系统可以推进集团企业的税务管理的组织结构更新,集中的管理要求渗透,和高度的数据集成,决定了集团税务管理的高度集权。其集权不是行政手段的集权,而是表现为管理理念的统一,工作流的统一,数据结构的统一。

进而税务管理的纵向分工和横向分工发生变革。在纵向分工上,领导层进行税务管理的统一分析规划、风险的统一管控,而业务层集中在完成日常工作,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而在横向分工上,税务与其他业务间的跨部门管理更加权责明确,部门间更能良好的?M行合作共享,而不是认为税务管理在对其进行“指手画脚”。

税务管理的向上转移,将涉税决策与税务实际业务分离,可能产生更多的部门内部优化,税务业务操作的系统固化,税务专业知识的信息化传递,可促使基层单位将税务和财务人员进行合并。

(4)税务管理推动环境创新

上一篇:技术创新发展模式范文 下一篇:初中男生青春期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