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市场监管工作范文

时间:2023-10-01 09:18:01

网络市场监管工作

网络市场监管工作篇1

5月5日上午消息,工商总局发文表示,决定今年5-11月全系统开展2016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坚决打击网络市场中出现的各种违法侵权行为,包括治理互联网虚假违法广告,打击网络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等。

具体治理措施有9项:1、针对重点商品领域,强化监测监管;2、落实网店实名制,规范网络经营主体;3、加强网络交易商品质量监管;4、打击网络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5、治理互联网虚假违法广告;6、强化竞争执法,维护公平竞争秩序;7、集中整治网络交易平台问题;8、畅通网络维权渠道,打击侵犯消费者权益行;9、强化信用监管,实施网络违法失信惩戒。

以下为工商总局2016网络市场监管全文:

工商总局关于印发2016网络市场监管

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为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一系列重要批示精神,不断依法依职责加强网络市场监管,集中整治市场乱象,切实维护网络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网络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工商总局决定今年5-11月全系统深入开展2016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现将《2016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工商总局

2016年5月4日

2016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方案

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一系列重要批示精神,不断依法依职责加强网络市场监管,切实维护网络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网络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在巩固已有工作成果的基础上,今年5-11月,全国工商、市场监管部门深入开展2016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保持高压态势,重拳整治市场乱象,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网络市场环境和安全放心的网络消费环境。专项行动方案如下:

一、总体目标

坚持依法管网、以网管网、信用管网和协同管网,创新监管手段,提升执法能力,以网络交易平台和网络商标侵权、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宣传、刷单炒信等突出违法问题为整治重点,查办一批大案要案,公布一批典型案例,特别是对屡查屡犯的违法经营者,依法实施更严格的市场监管、更严厉的行政处罚、更有效的失信惩戒,震慑违法经营者,构建社会共治格局。经过大力整治,网络经营者违法失信成本增加,责任意识得到强化,网络市场秩序突出问题受到遏制,网络商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网络交易信用环境显著改善,网络消费信心不断增强,网络创业创新热情进一步激发。

二、工作进度安排和具体任务措施

专项行动分为三个阶段组织实施:5月上中旬为动员部署阶段,各地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制定工作方案,部署整治工作任务,组织媒体加大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5月下旬-11月中旬为集中整治阶段,根据具体任务措施,针对重点问题进行专项治理;11月份为督查评估阶段,督查整治工作,巩固整治成果,总结经验做法,分析问题不足。具体任务措施为:

(一)针对重点商品领域,强化监测监管。在专项行动期间,各地工商、市场监管部门要结合对消费者、经营者和媒体反映问题集中商品的梳理,加强对儿童老年用品、电器电子产品、装饰装修材料、汽车配件、服装鞋帽、化肥,以及根据各地实际增加的其他类别商品实施重点监管。突出对节假日等网络集中促销节点、主要网络交易平台及平台上差评多的网店、农村电商、跨境电商、在线旅游市场、社会反映强烈的违法行为等的监督检查和定向监测,及时发现违法线索,强化后续落地查处,坚决打击网络市场中出现的各种违法侵权行为。(5-11月)

(二)落实网店实名制,规范网络经营主体。为有效识别网络市场主体真实身份,各地工商、市场监管部门要在鼓励支持网络经营者进行工商注册登记的同时,对严格落实“网站自行亮照”“平台为网店亮照”“平台为网店亮标(核发并加贴证明个人身份信息真实合法的标记)”要求情况进行一次专门检查。对违反相关规定的,坚决依法查处。区别伪造企业名称、冒用其他企业名称等不同情况,开展非法主体网站整治。工商总局将组织一次专项搜索,集中整治一批非法主体网站。(6-11月)

(三)加强网络交易商品质量监管。各地工商、市场监管部门要按照《关于认真做好2016年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工作的通知》的安排,组织开展网络交易商品质量抽检,严厉打击网络销售不合格商品违法行为。(5-11月)针对十大网络交易平台开展专项抽检,根据抽检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行政约谈,督促和指导其加强对网店的管理,健全完善商品质量管控制度和措施,落实商品质量管理责任,积极协助工商、市场监管部门监管执法。(5-7月)

(四)打击网络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各地工商、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大对网络上销售仿冒高知名度商标、涉外商标商品的查处力度,维护权利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依法查处网络上滥用、冒用、伪造涉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行为。对将“驰名商标”字样用于网络销售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上,或者用于广告宣传的,要依法责令改正并处以罚款。对大规模、跨区域、商标权利人和消费者投诉集中的涉网商标侵权假冒典型案件,要强化生产、销售、注册商标标识制造等工作环节的全链条打击。(5-11月)

(五)治理互联网虚假违法广告。各地工商、市场监管部门要严格执行新《广告法》的规定,认真加强对监管执法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对互联网广告市场持续严管严控。进一步加强监测监管,严厉查处虚假违法互联网广告。充分发挥整治虚假违法广告部际联席会议作用,加强部门间的协调沟通、信息共享和执法协作,开展互联网金融广告专项整治。(5-11月)

(六)强化竞争执法,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各地工商、市场监管部门要依法打击网上虚假宣传、销售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商品、不正当有奖销售等违法行为。加强互联网领域反垄断执法,重点查处达成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违法行为,整治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行为。严厉查处利用互联网从事传销活动、利用互联网散布传销信息、为传销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案件。完善网络案件指定管辖、大要案件挂牌督办等制度机制,优化跨地域监管执法指挥协调和执法联动机制,切实做好电子证据留存及相关技术保障工作。(5-11月)

(七)集中整治网络交易平台问题。各地工商、市场监管部门要督促平台经营者就履行以下法定义务和责任进行自查自纠:一是对平台内经营者的经营资格审查、登记、公示;二是与平台内经营者订立协议,明确在平台进入和退出、商品和服务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三是制定实施管理制度及平台运行维护;四是检查监控平台内经营者和交易信息;五是依法承担首问责任,保护消费者权益,进行调解或协助维权;六是区分标注自营业务和平台业务;七是协助查处违法经营行为,提供有关信息数据资料;八是平台已建立赔偿先付制度的,要进行公示并严格执行;九是平台不得利用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对平台成交量、成交额进行虚假宣传,协助平台内经营者虚构交易、成交量或者虚假用户评价,以及限制、排斥平台内经营者参加其他平台组织的促销活动等。平台所在地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发现平台不履行管理责任、继续从事违法行为的,一律依法严惩。(6-11月)各地工商、市场监管部门要以当地主要网络交易平台(含全国性主要网络交易平台在当地的分支机构)落实平台管理责任为重点,集中开展一次专项检查评估和问题整改约谈,并形成对平台的专项检查评估及问题整改情况报告。(7-11月)

(八)畅通网络维权渠道,打击侵犯消费者权益行为。各地工商、市场监管部门要完善网上交易在线投诉和售后维权机制,进一步畅通消费者诉求渠道。积极推动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设立“消费维权服务站”,督促其履行消费维权的社会责任,及时受理和处理消费者投诉。梳理消费投诉举报,打通条线、地区间“诉转案”通道,扩大网络案件的案源。加大对侵犯网购消费者七日无理由退货权利,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查处泄露消费者个人信息等侵权行为。积极发挥消协组织的作用,就损害网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例,支持受损害的消费者提起诉讼,并采取约谈经营者、消费预警等措施,推动网络消费维权关口前移。由中消协组织收集、研究网络交易平台的交易规则等协议,点评不公平格式条款,就平台通过不公平格式条款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问题,督促企业整改,必要时提起公益诉讼。(5-11月)

(九)强化信用监管,实施网络违法失信惩戒。各地工商、市场监管部门要将网络经营者的行政处罚信息记入信用档案,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及时向社会公布,并纳入当地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接。重点加强对网络经营者通过年度报告公示其开设网站以及从事网络经营的网店名称、网址等信息的督促检查,对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列入异常名录或标记为经营异常状态。对依据《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暂行办法》应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的网络经营企业,一律列入“黑名单”实施约束管理。(5-11月)

三、相关工作要求

(一)精心组织安排,强化工作保障。各地工商、市场监管部门要从讲政治、讲大局、践行五个发展理念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专项行动的重要意义。要根据当地实际,研究制定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突出地方重点特点,细化任务要求,确保工作落实,特别是要加大监管、执法、检测、监测等工作经费投入,加强监管执法力量,建立健全网监机构。

(二)完善内部工作机制,强化责任落实。网络市场监管是全口径的市场监管,各业务条线都要守土负责,主动作为,部署工作要同时涵盖网上和网下。工商总局已经建立网络市场监管工作领导小组,推动各业务条线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各地工商、市场监管部门要参照建立健全相应的统筹协调机制,提升系统内网络市场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效能。

(三)加强外部协调配合,形成监管合力。按照国务院办公厅、中央网信办的要求,工商总局正在积极推动建立网络市场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各地工商、市场监管部门要推动建立各级政府层面的网络市场监管工作协调机制,完善部门间执法联动和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推进案件线索和信息互通共享,强化违法问题网上发现、源头追溯、依法查处,线上线下治理相结合,切实落实上下游相关企业责任。

各地工商、市场监管部门要畅通与公安等部门的刑事司法衔接,加大刑事打击力度;健全与通信主管部门的网络交易监管协作机制,按相关规定提请其依法关闭违法违规网站;及时向质检部门通报网络交易商品质量抽检、定向监测信息,支持其净化生产源头;支持配合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做好互联网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等监管;支持配合网信部门做好网络安全管理相关统筹协调工作;将专项行动中发现的涉嫌价格违法行为线索及时通报价格管理部门,并支持其做好互联网领域反价格垄断执法工作;依法履行工商、市场监管部门打击侵权假冒工作职责,支持商务部门做好网络市场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工作;支持配合海关、质检和邮政管理等部门,做好跨境电子商务相关监管工作,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知识产权,打击违法侵权行为。

(四)改进宣传方式,注重教育引导。各地工商、市场监管部门要采用新闻报道或专题栏目合作等方式,主动向各类媒体推荐重点宣传题材,反映政策措施、整治成效。做好舆情监测分析,关注网络市场突发热点问题,及时依法处置,回应社会关切。典型案例,注重以案说法,引导理性消费,警示违法经营。

(五)加强督查督办,强化工作指导。各地工商、市场监管部门要根据整治任务、整治措施和整治要求,采取全面检查、重点抽查、随机专项督查等方式,逐级开展督导检查,既保证工作力度,又严格执法规范。对专项行动卓有成效的地方,要表扬鼓励;对工作开展不力的地方,要通报批评,督促整改。有条件的地方可试行第三方评价的方式,考察评价地方的专项行动工作成效。8-9月,工商总局网监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将组成专项行动督查组,赴地方开展中期督查。

网络市场监管工作篇2

一、建立网络文化市场计算机监管平台的重要性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网络文化市场计算机监管平台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迫切需求,是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推动文化市场管理方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缓解文化市场管理任务日益繁重与文化市场管理人员机构不足这个矛盾的有效手段。

建设市、县(区)两级网络文化市场计算机监管平台,将形成全市上下的联网运行,实现对网吧的实时监控和及时有效地管理,将明显改善管理效能、提高工作效率,对提高网络文化市场管理稽查工作的信息化、科学化水平,推动我市网络文化市场健康发展,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打造全市绿色网络服务场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县(区)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文化市场稽查机构要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把建设该监管平台作为今年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重点来抓,确保按时按量完成监管平台建设的各项任务。

二、成立*市网络文化市场计算机监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文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副组长:*网吧协会秘书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文广局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张安益任办公室主任。

三、网络文化市场计算机监管平台的安装对象及要求

(一)安装对象

凡证照齐全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所有台机都必须安装。

(二)安装的相关要求

1.网吧计费系统必须与平台互联。网吧计费系统与监管平台互联是解决顾客实名身份信息登记上网的必要技术措施。对于网吧自行选择的计费系统,必须达到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即能够把顾客的身份信息与监管平台相连接;对于达不到要求的网吧计费系统,可以统一使用免费提供的网吧计费软件系统。

2.各个网吧必须在每台终端上安装监管软件系统,网吧的中心端软件系统必须安装在所有网吧网段的最上端节点上,使网吧中心系统与每个终端节点能够直接连接和访问。对于私自拆卸网吧中心系统、网吧终端系统,或把网吧中心端安放在与终端或部分终端无法访问的节点上,将视其为未安装文化监管平台系统。

3.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县(区)要成立网络文化市场计算机监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并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并由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将责任落实到位。

4.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县(区)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文化市场稽查机构在推动该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要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和解释工作,让广大网吧业主充分认识到网络文化市场计算机监管平台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理解和支持软件安装工作,确保监控平台的建设工作顺利实施。

四、具体时间要求

(一)宣传发动及培训(2009年6月15日至20日)

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及网吧协会共同组织,由睿网公司承办,各县区分管领导、市场科(股)长、稽查队长以及网吧业主和网管人员进行宣传及技术培训(时间一天)。

(二)组织安装(2009年6月21日至7月30日)。

由领导小组办公室配合吉林睿网公司进行安装,具体增值业务分成由网吧协会或网吧业主与睿网公司商谈,我局不参与。

三、检查验收(2009年8月1日至30日)

网络市场监管工作篇3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监管工作的全局,按照省局党组提出的“稳步推进,先行先试,总结经验,完善提高,有所突破”的__个字方针,推进我县工商系统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监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努力实现对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的有效监管。

二、职责分工

(一)市场合同股承担监督管理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的工作;负责具体组织、协调相关业务部门按职能开展网络监管工作;承办网络商品交易及关服务行为监管工作的综合调研、工作督查和分析;负责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的合同规范管理。

(二)注册登记股负责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经营主体的调查摸底,并结合企业年检提供相关网络数据;负责指导工商所开展网络经营主体备案,建立网络经营主体的“经济户口”,采集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经营主体的信用信息,加强分类监管,建立信用奖惩和分类监管制度,实施网络信用“黑名单”制度。

(三)公平交易股负责组织查处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的违法经营行为,负责受理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的消费申诉、举报、动态分析,并及时组织查处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四)商广股指导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中商标侵权、广告违法案件的监测与监督检查。

(五)检查大队负责查处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中的重大或跨区的违法案件,研究网络案件的规律特点,探索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

(六)信息股负责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监管软件的维护支持,发挥“××省工商局网络市场监督管理业务平台的功能作用,建立网络商务主体数据库,并协助注册股开展网络商务经营主体备案工作。

三、实施方案

(一)全面普查摸底,建立网络商务主体数据库

信息股加强与公安等有关部门和网络服务提供商的沟通联系,重点摸清辖区经营的网站、提供集中交易的市场和网上交易平台的网站的数量、规模、分布和类别,认真做好立档建户和电子数据库建设工作,夯实网络市场监管的基础。注册登记股和各工商所结合企业年检验照工作和日常巡查,对已经办理营业执照的各类经济主体网上经营情况开展全面普查,要求有关企业申报网络经营有关情况,在此基础上建立信用奖惩和分类监管制度。

(二)启动备案登记,指导网络商务主体经营行为

按照《宁德市工商局网络市场主体备案管理规定(试行)》的要求,指导已经办理营业执照的各类经济主体的网络经营网站开展备案登记,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指导工商所先行做好经营场所在本辖区的网络经营者的备案工作,运用“××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互联网商务监督管理平台”做好网上备案申请的受理与审核,对核准的备案申请,通过平台备案公告,并向备案申请人发放备案号和工商电子图标,指导经营者在其网站上标示电子图标。

(三)开展执法监督,查处网络市场违法经营行为

公平交易股组织各工商所,检查大队认真开展网络违法案件查处,一是运用××省工商局网络商务监督管理系统软件,加强网上巡查,发现违法行为,按照属地管辖原则,及时与管辖地联系,积极采取现代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发现、收集、固定、保存、认定电子证据,及时予以查处,二是要探索建全跨区域联动办案指挥系统和协作系统,充分发挥案管系统、移动办案系统的作用,建立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网络案件查处信息平台。三是加大对网络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违禁产品、网上虚假广告、网上拍卖、电子合同、注册协议等网上违法行为,维护网络市场经营秩序,保护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扩大网络监管工作的社会效应。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_月_日,县局成立了××县工商系统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市场管理管股××股长、注册登记股××股长、信息技术股××股长、公平交易股××股长、商标广告股××股长、检查大队××股长任成员,并对____年的网络监管工作及分工进行研究,作了前瞻性的指示,各部门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网络商品交易和有关服务行业监管工作的运行机制。

(二)明确部门职责。各业务股室,检查大队,各工商所要按照《××省工商局关于____年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监督管理工作意见》(*工商网[____]__号)和《××市工商局印发____年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监督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工商市[____]__号)文件精神和本方案的分工与职责,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切实抓好落实。

网络市场监管工作篇4

一、建立网络经济监管工作机构,落实工作职责。根据国家工商总局新“三定”方案规定,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的监管工作已纳入工商部门职责范围。为全面启动网络经济监管工作,以工商职能转型为契机,根据*市局“抄告单”精神,市局成立网络经济监督管理大队,郑晓阳为大队长,屠胜达为副大队长,承担监督管理全市网络经营主体及其经营行为的工作职责,指挥、协调和实施全市网络经济监管与服务各项工作。并确定网络经济监管大队与信息(信用)办“三合一”,合署办公,落实人员,明确分工,确保职能落实到位,瞿淑萍为网络监管巡查员兼内勤,陈正杰保证计算机网络的稳定运行,万立志负责全局工作计算机的正常运行与维护。

二、加强网络经济监管培训和装备建设,提升执法能力。网络经济监管既涉及工商业务能力与网络技术能力,又涉及执法装备问题。因此,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与执法装备建设,提高执法能力,任务十分紧迫。一方面,要加强网络监管知识技能培训。培训工作要纳入干部职工教育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包括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知识、电子商务知识、有关法律法规、网络经济监管执法经验技巧、有关软件应用等内容的学习培训。市局将组织计算机应用竞赛,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创造良好计算机应用氛围。重点提高一线执法人员的网络经营主体建档、网上巡查、电子证据提取与固定、法律适用、有关软件应用以及其他相关知识的操作与运用能力,努力提高相关法律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网络经济监管的装备建设。在充分利用现有网络经济监管软件与设备的基础上,要想方设法,争取多方支持,筹集资金,购置执法设备,解决网络经济监管与行政执法必备手段的问题,应对互联网信息更新速度快、隐蔽性强、易删改等特点。通过网络经济监管培训、调研及装备建设,努力提升全系统网络经济监管和行政执法能力与水平。

三、加强网络经营主体的搜索工作,完善户口建档。网络经济监管要从监管网站入手,局属各单位要按照属地管辖的原则,集中力量,在短期内摸清本辖区经营性网站的基本情况,完善网络经营主体的“经济户口”,并根据网站变化,及时调整,实行动态管理。一要加强网络经营主体的搜索工作。依托省局“网络经济监管智能搜索分析平台”,融合各大搜索引擎、互联网信息资源和工商现有企业数据库中的企业网站域名信息资源,对网站运营者在辖区范围内的网站网址和基本信息进行全面收集和整理。二要完善网络经营主体的建档工作。通过多渠道收集企业名称、企业网址等信息,建立本辖区经营性网站的档案。对已建档的网络经营主体要定期做好数据更新工作,使动态数据始终与真实情况保持基本一致,为进行网络监管提供一个较好的基础和平台。三要全面推进工商营业执照网上标识工作。依托省局“营业执照网上标识平台”,利用数字证书,对辖区经济主体在互联网建立的一级域名网站标注工商营业执照网上标识,实施网络经营主体身份确认,使全市一级域名网站全面实现网上亮照经营。

四、开展经营性网站指导服务工作,培育经营主体。要注重监管与服务的和谐统一,尊重网络经营主体自主选择其活动内容和行为模式,努力为网络经营主体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一要助推网络经济健康发展。着眼“发展促规范”的服务发展理念,将促进网络经济发展融入工商服务经济的大局,充分发挥工商职能作用,积极开展服务当地电子商务发展的活动,有条件的所(分局)可以率先出台和实施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举措。二要探索培育网络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工商职能优势,整合各方面资源,市局适时组建网站协会。一方面促进经营性网站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另一方面依托社会各界力量,重点在以下几方面探索我市网络经营主体的培育方式与路径:1、积极培育行业门户网站,鼓励和支持专业批发市场加快信息化建设。2、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专业市场、大型百货商场和购物中心建设网上商城,促进面向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应用。3、支持连锁经营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积极探索日用品上网销售和配送的有效模式。4、着力推进票务预订、家政信息、健康咨询等网上业务,提高电子商务在服务领域的应用水平。5、推进公共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有重点地培育一批公共电子商务平台,吸引国内外工商企业入驻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三要拓宽网络经济的服务路径。要拓宽服务路径,开辟先河,大胆尝试。要引进告诫、建议、警示等多种行政指导手段,提高网络经济服务水平;要通过网络政策法规介绍、网络消费知识宣传、网络消费警示、优秀企业网站展示等服务性工作,选优淘劣,榜样引路;要通过上门走访网站、召开网站座谈会等形式,充分运用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软件(QQ、MSN)等网络工具,了解网络经营情况,了解网站需求,提出合理化建议,倡导网络经营主体遵守法律规范,履行法定义务,促进网络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

五、加强网络经营行为监管,查处违法行为。目前网络商品交易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何规范网络商品交易行为,维护消费者、生产者合法权益,是工商部门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一要加强网络经营主体的巡查工作。将企业的网络经营行为监管作为责任区监管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日常监管,将辖区内经营性网站,分解到各个工商所责任区,将网络经营主体巡查工作逐步引向日常巡查轨道。依托“浙江省工商基层管理系统”,网络经营主体巡查计划与责任区其他巡查计划要同步编制,同步实施,定期对已建档的网络经营主体进行浏览巡查。巡查结果应当认真、如实填写巡查日志,并与企业信用记录挂钩,以便确定重点监管对象。局网监大队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巡查活动,对本辖区经营性网站要进行经常性的定向巡查,通过巡查并与各业务数据信息进行比对,以判定网络经营主体资格和经营行为的合法性,强化对网络交易行为监管。二要开展网络经营主体的信用监管。按照市场主体信用分类监管的原则和要求,以电子商务经营主体的信用状况为主导,划分电子商务主体的监管等级,建立电子商务违法经营主体“黑名单”,通过区分监管重点,采取不同监管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管。三要查处违法经营行为。首先,在案件的类型上,重点要查处利用网络从事的以下8种违法经营行为: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销售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璜的商品行为,冒用他人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行为,对商品的质量、性能、产地、生产者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网上销售质量不合格商品行为,各种信息误导、欺骗消费者行为,欺骗性有奖销售、巨额有奖销售行为,传销和变相传销、非法直销行为。其次,在行政案件的处理上,坚持“攻大奸戒小过”原则,对严重的违法经营行为,要立案查处;对轻微的违法经营行为,可实行行政告诫,告知限期规范和规范方式,对拒不依法规范的,坚决给予行政处罚。四要加强网上维权工作。一方面,开展网络重点对象的维权工作。市局要制定申请、审核、公示、建库管理等程序,筛选与确定本局重点维权的企业、三名商标、产品及其包装装璜,建立网络重点维权对象电子档案库。完善网络市场相关敏感信息监控和比对查证功能,实施网上重点监控和重点维权,依法查处侵犯重点维权企业的字号、商号、注册商标、包装装璜、商业秘密、商业信誉等合法权益的违法经营行为。另一方面,开展网络消费维权工作。逐步在网络交易市场上开设“红盾维权联络点”,明确联络员,加强对联络员的指导,做到对网上消费者申诉快速反映、快速处理,对网上违法行为及时发现、及时通报;依托12315的消费维权职能,认真做好电子商务申(投)诉举报受理处置工作,通过在经营性网站建立链接等途径,积极引导广大网络市场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调解网上消费纠纷,查处网上消费侵权违法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网络市场监管工作篇5

一、构建自由竞争、诚信经营、政府监管、法律规制的网络市场机制

(一)自由竞争是网络市场的活力之源

在网络市场里,经营者完全意思自治,没有行政审批,自由准入,没有行政干预,经营者之间、消费者之间、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地位平等,无需贿赂,交易自由,除仓储和物流外,网店虚拟,网络经营场所可以自由变换,网络交易时间自由自在。在网络条件下,政府无法像网下交易那样课征重税,税费低廉,网络交易有价格优势,经营者和消费者都爱上了网络交易。自由是网络市场的最高规则和核心价值,奉行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是经营者心意所向,经营者多一分自由,网络经济就多一分活力,经营者少一分自由,网络经济则少一分活力,没了自由,网络市场就失去了活力,只有自由才会令网络市场活力无限。在网络市场中,尊重经济规律,尊重经营者的竞争自由权和经营自,守护网络自由,就是政府的天职,反之,限制或者禁止经营者的竞争自由权,随意削夺经营者的经营自,扼杀网店经营者的积极性,必然摧毁网络经济。

(二)诚实守信是网络交易的信用基础

诚信和自由是网络经济得以健康发展的两条生命线,自由竞争不以诚信为基础,网络市场秩序必陷紊乱。遵守社会公德和商业道德,诚实守信,保证商品质量,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网络市场秩序,是网络经营者的义务。在网络上真实的商品和服务信息,坦诚谈判并签订电子契约,做出真心要兑现的诺言,及时提供优质的商品和服务,是大多数经营者的心愿,也是消费者的意愿。有些网店经营者为了蝇头小利,出售伪劣食品和假冒商品,虚假宣传,欺诈客户,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违法倾销,组成卡特尔,实行价格歧视,串通搭售,施行种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和限制竞争行为,侵害消费者权益,损害其他经营者权益。正是网络交易中有失信行为和失范行为的存在,政府依法对网络交易进行监管便成为必要,政府对网络交易监管的目的是保护自由竞争,促进诚信经营。

(三)法律是网络市场秩序的保障

网络市场需要立法、执法和司法的保障才能有序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网络交易是新事物,而且发展迅猛,方兴未艾,网络交易中的矛盾和纠纷也频发,有些网络交易纠纷无非是网下交易的网络化,适用现有法律并无障碍,但也有些网络交易纠纷迥异于网下交易纠纷,难以适用现行法律,这就需要制定新的网络交易法律,以备网络交易主体遵守。网络市场是法治市场,如果说经济规律是网络市场的自然法则,那么法律是网络社会唯一的行为准则,网络市场的所有活动,网络交易行为和政府监管行为都要纳入法律监控范围。政府机关要根据网络市场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网络执法力度,将法律在网络社会中实施出效果,让网络交易中的违法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保护诚信经营者,保护消费者。司法机关对于网络交易纠纷案件,及时、公正地做出审判,在虚拟的网络世界树立起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

(四)政府要依法适度监管

实践证明,失去政府监管如同失去自由竞争一样,都会导致市场失灵,政府监管和自由竞争一样是网络市场的必需品,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要和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相结合,政府监管和自由竞争相结合,才能促进网络市场的健康发展。网络市场的竞争和监管也要规则,由此要为网络交易和政府监管制定法律规范,政府监管要依法进行,这是市场经济的要求。

当然,法律既要保障网店经营者的竞争自由权和经营自,也要赋予政府对网络交易违法行为的监管和处罚权,又要对政府监管权做出必要的限制,失去法律的规制,政府监管会像脱缰野马,四处撒野,这就是说政府监管要有度,这个度就是法律,法律为政府机关设定的职权内容和区域范围通常就是政府监管权的边界,超越这种边界就是监管越界,即属监管过度。有个别地方政府因为个别经营者的食品质量违法行为,就禁止经营者在网络市场上销售散装食品,侵犯了市场主体经营自由权,这是一种懒政思维,属于滥用市场监管权而剥夺竞争者的自由权,市场监管者不能因为极少数食品经营者的违规行为,就剥夺合法经营者的经营权,一禁了之,属于典型的市场监管权越界。过度监管,将令市场主体失去自由和活力,没有了自由和活力,市场经济就不复存在了。自由竞争、诚信经营、政府监管、法律规制四位一体,网络市场才会有序发展。

当下,涉及网络的立法少、立法级次偏低而且条文粗疏,网络交易和网络监管少法可依,制定网络交易法和网络监管法,为网络交易提供行为规范,为政府监管提供法律依据,是当务之急。政府作为行政机关,不能擅越立法机关的立法权,不能代行立法机关的立法权,否则属于立法权的越界。低位阶的法规要遵行高位阶的法律,立法机关颁行的法律是行政机关出台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依据,网络立法也要遵守这些立法规则,行政机关越权立法,违背了上位阶的法律,都属于违法。

网络交易行为在网上完成,而经营者和物流行为一般在网下,除了虚拟物品的交易外,网络交易行为一般是网下的经营者借助网络手段完成的,网络违法行为多是网上和网下相结合完成的,如有质量问题的奶粉等食品是在网下的工厂生产的,网络交易违法行为却发生在网上,只监管网上行为,对网下的生产者和经销商不监管的话,就将网下和网上监管割裂开来, 则监管难收成效,对网络交易行为要实行网下和网上监管并举。

网络无边界,网络交易也无边界限制。经营者享有在市场上销售质量合格商品和提供服务的权利,不受行政区域的限制,而行政机关的行政权具有地域边界,某一法律界定行政区域内的行政机关一般只能在其管辖的行政区域内拥有行政权。譬如在甲行政机关管辖的行政区域之外的网店在网上实施违法行为,甲地方行政机关做出处罚,则甲行政机关属于行政权行使上的区域越界。某一区域内的行政机关对网络交易进行监管,尤其是对不在本行政区域内的经营者进行处罚,在现有法律规定范围和行政区域内是力不从心的,有必要组建全国统一的网络监管执法机关,统一对涉及网络交易的经营者及其经营行为进行监管。

行政权具有国家边界,互联网具有无国界性, 如果某一外国的经营者在网络上从事的违法行为,侵害了中国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权益,我国法律如果也适用该外国经营者的话,则法律就具有了国际性,具有了域外管辖权,无疑不被外国所承认,这属于在国界上越界了。网络经营者具有不同国籍,同一经营者在网络上的交易行为,可以轻松跨越不同国家管辖区域,不同国家对网络交易违法行为及其监管有不同的法律规定,不同国家的法律在网络交易行为的监管权、违法界定、法律责任、司法管辖等方面就会存在冲突,任何一个国家单独监管和司法裁判都会引发国家间的纠纷,问题就变得复杂化,网络交易行为的监管就需要各国政府的协同,否则就无法规范跨国界的网络交易行为。

二、政府对网络交易监管的具体对策

(一)制定网络交易法和网络监管法

建立专门的网络研究机构,配备专门的研究者,对网络市场、网络经营主体、网络交易行为、违法行为的特点进行研究,为网络交易的监管及其立法提供理论支持。而后,立法机关制定颁行《网络交易法》、《网络监管法》、《网络竞争法》等法律,这些法律规范的立法体例,可以是网络交易法和网络监管法分立,也可以是网络交易法和网络监管法合一。立法明确网络经营者的设立条件、网络准入、网络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监管机构的权利和义务、网络交易的规则、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对网络交易及其监管的法律空白进行填补并不断完善,使网络交易的监管有法可依。

(二)加强对网络经营主体的监管,对网络交易行为加强监控

首先要加强对网络平台构建者和经营者的监管, 明确网络平台构建者和经营者的责权利, 赋予网络平台构建者和经营者以经营权,令其承担对网络平台上的经营者进行监督的义务, 明确其法律责任, 只有网络交易平台的构建者和经营者承担起相应的法律义务,政府对网络交易的依法监管才能落到实处。网络交易平台, 如淘宝网、 京东商城等网站, 其经营的商品比网下的实地百货商店多得多,几乎无所不包,实际上就是网络上的百货公司, 消费者基于对网络交易平台的信任购买其展示的商品和服务, 网络交易平台的构建者及经营者就应对其展示并在其平台上出售的商品和服务承担法律责任, 实施网络交易违法行为的网店经营者承担责任, 网络交易平台网站的经营者要与网店经营者一同承担连带责任。

网络交易平台的经营者有义务对网店经营主体的资格进行审核,把好网络市场的准入关,在网络交易平台上,网店实行实名制,只有实行实名制,法律责任才能落实到人。基于网络交易平台的封闭性,政府机关有权要求网络交易平台的构建者和经营者提供真实的交易信息,网络交易平台的构建者和经营者必须配合政府机关的依法监管。

政府机关可以在网络交易平台设立监管机构,督促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对网络交易进行实时监控。政府鼓励网店经营者的诚信行为,对网店经营者的违法行为要严厉惩处,令网店经营者既享受自由竞争和经营自主的权利,也要其承担应尽的法律义务和法律责任。

(三)建立全国统一的专司网络市场监管的机构,加强网络执法工作

为消除网络执法的行政区域限制,组建全国统一的网络监管机关,并在各省、市、自治区派驻分支机构,配备网络专业人员,专司网络监管。建立网络监管平台,创新网络监管的软件、电信、网络等技术,创新监管方法,对网络市场、网路交易平台、网店经营者、网络交易行为进行动态监控,对网络交易违法行为执法必严。

(四)加强网络案件的司法工作

设立专门的网络纠纷调处机构,建立网络纠纷投诉和纠纷调解处理平台, 及时处理网络纠纷投诉,调解网络交易纠纷。检察院、法院等司法机关可设立专门的网络案件检察部门或者审判业务庭室, 依法对网络违法案件、网络犯罪案件和网络纠纷案件及时进行公正审理判决 ,违法必究。

(五)加强国际协作,各国通力合作监管网络交易违法行为

互联网的无国界性要求参与互联网经济活动的所有国家要密切合作,达成互联网监管的国际条约,世界各国应该协调成立互联网的国际监管组织,明确网络违法的标准、准据法应用、司法管辖等方面的规定,协同监管网络交易行为,共同维护网络市场的经营秩序。

参考文献:

[1]秦颖慧,秦潇.论网络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1(2)

[2]商建刚.网络法[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1

网络市场监管工作篇6

北京网络视听行业监管依据及机构

目前,国内与网络视听行业监管直接相关的政策法规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分别是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及行业性的自律规定。其中,部门规章规定了网络视听服务的定义和范围、市场准入、行政管理、内容准则、违规惩处等,主要包括《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广电总局56号令)和《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广电总局39号令)。规范性文件通常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主要包括广电总局《关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业务分类目录(试行)的通告》《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审核通则》《广电总局关于加强互联网传播影视剧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互联网传播新闻类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等,行业性的自律规定主要包括《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关于抵制色情暴力等有害视听节目的倡议书》等。

总的来说,部门规章是纲领性和框架性的法规,规范性文件是对网络视听服务基本政策法规的进一步细化和补充,行业性的自律规定是网络视听服务行业对自身的监督和规范。三个层面的监管依据,有机地组成了网络视听服务监管的政策法规体系。

依照上述监管依据,北京市主要由三个机构来执行网络视听行业的监管。按照监管职责的分工,北京网络视听行业的监管机构主要可以分为“监、管、执”三大机构。如表1所示,“监”指的是对北京市视听节目服务实施动态全面、动态的监测与评价,主要由北京市互联网视听节目监管中心负责;“管”指的是对互联网视听节目的行政管理,包括行政审批、行政干预、行政处罚、行业指导等,由北京市广电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处负责;“执”主要指的是执行网络视听节目行政主管机构行政处罚决定,由北京市文化执法总队负责。

在对北京网络视听行业的监管中,三大机构互相配合,共同构成了网络视听行业监管体系。以查处网站传播非法节目为例,一般来说先由北京市互联网视听节目传播监管中心发现违规节目并进行研判取证,形成书面材料交由北京市广电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处,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处依据相关法律形成处理意见,若有执法需要则提交北京市文化执法总队进行执法。在三大机构之外,社会举报、媒体的监督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管理也是监管的重要力量。

北京网络视听行业监管工作重点

北京网络视听行业监管工作重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行业经营主体的监管,重点是对其经营资质,即行业的市场准入进行监管。二是对网络视听服务的监管,重点是对通过信息网络传输的视听节目及其传播进行监管。

一、对市场准入的监管是网络视听行业监管的基础。我国的网络视听行业实行许可证制度,即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在取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发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或履行备案手续后,才能开展网络视听业务。许可证制度的核心一方面是要把控市场准入,另一方面是要按照网站的实际经营能力核定业务范围。

首先,在把控市场准入方面,通过对法人性质、资金能力、技术能力、管理能力、业务类别做出规范,从而设置开办网络视听服务的门槛,既要保证与鼓励符合条件的网站依法“持证”纳入管理,又要对“无证”网站进行及时有效的清理。仅2013年上半年,北京市广电局联合北京市通管局对辖区内427513家网站进行了检查,关闭非法开展视听业务的网站99家。大部分“无证”网站都存在严重的盗版、色情、低俗内容传播,数量庞大且拥有一定的用户群体。他们的存在对合法购买版权的持证网站造成了严重影响,也增加了整个行业的政策与道德风险。

其次,按照网站的实际经营能力核定业务范围,主要是依照《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业务分类目录(试行)》对节目业务范围进行划定。业务范围的划定,一方面是为了对网络视听节目服务进行总体规划、布局和业务指导,通过业务分类的准入保证相关类别的视听服务质量,促进市场的差异化竞争;另一方面也是根据网站自身的定位和能力,例如商业网站相比电视台缺乏新闻审查和监督及社会服务性质,在新闻类业务经营上相对受限制。

二、对内容传播的监管是网络视听行业监管的核心。对网络视听节目及传播的监管,所指的节目具体包括IPTV、网络广播电视、手机电视、视频网站及其客户端、线上广播电视信号、移动在线音视频服务(不含CMMB),主要的特点是不通过广电网络传输,具有集成和传输视音频节目能力,具有一定媒体属性。概括来讲,基于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可以集成视听节目,特别是具有媒体属性的形态的都是监管对象。

从操作层面来说,政府对持证网站所有可以供用户观看的视听节目进行监管。如表2所示,所涉及到的内容类别主要包括新闻类、影视剧类、分众类、UGC类。对于这些内容传播的监管,一是要明确内容监管的尺度,二是要建立起针对全网内容的全面、实时、动态的监测体系。

首先,内容监管的尺度依据为56号令中的明确规定,业内简称“十不准”,即十种不能传播的节目类型。按照“十不准”的规定,节目违规的形态大致可分为:政治有害、色情、血腥暴力、低俗无益、封建迷信、侵权盗版等。在“十不准”的基础上,不同的管理部门还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化。

其次,建立“人机合一”的针对全网内容的全面、实时、动态的监测体系。目前,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到各个地方监管部门都建设了复杂的技术系统来完成监测工作,在每天全网节目更新的情况下,比较有效地发现和甄别违规节目。然而技术系统只能捕捉一些关键字、关键帧等节目违规的外部特征,节目内容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情绪等还需要同时辅助人工审查才能更加准确地进行甄别。

北京网络视听行业监管的挑战与建议

随着管理依据逐渐细化,管理职责逐渐明晰,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北京网络视听行业监管已经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不少成绩。然而,当前的监管工作仍然需要面对这个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对监管工作带来的挑战。

首先,是网络视听这样的新兴媒体导致了多头管理格局的出现,使得监管工作的开展趋向繁杂。网络视听作为融合业务,在监管时与我国原本的部门分类有所冲突,不得不面临多头交叉监管的局面。同时,由于这些机构在管理职权上横向与纵向均存在较多的交叉,使得监管工作越发繁杂。以北京的视频网站为例,这些公司直接归属的管理部门包括北京市广电局网管处、北京市广电局监管中心、北京市文化市场执法总队,甚至还牵涉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工信部、国新办、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网管办、北京市文化局、原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等。如果企业发生股权变更,要挨个到相关部门递交变更申请或备案,手续十分繁杂。当视频网站开展转载新闻业务时,不仅北京市广电局可以管理,国新办、宣传部、广电总局、市网管办、市新闻出版局也都可以依法管理,各方的管理政策、管理依据、管理尺度、管理强度都不尽相同。例如,同样的内容也许在广电局可以过关,在网管办就通过不了。上述情况往往给网站造成了不必要的负担,也给行政管理资源造成了一定的浪费。

其次,不断增长的海量的节目,给有限的监管力量造成压力。网络视听节目数量庞大,种类多样,增长速度快。海量的视频数量为监管带来了压力。无论是总局还是各省局,监管队伍的数量都是十分有限的。以北京市为例,投入监管的人员编制也不过十来人,单独靠人来盯和看,很难全面了解情况。

最后,层出不穷的新媒体形态对监管的挑战。当前突出的挑战是来自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影响。网络视听的流量正在快速向移动端转移,来自移动端的流量几乎占比达到一半。不仅移动互联网视听的影响力正在逐渐提高,而且移动端的网络视听服务及节目形态相较于PC端已呈现出新的变化与特征。产品形态从网站页面到APP,数量大大增加,种类更加繁杂。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产品的更迭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使得网络视听的新形态不断涌现,给监管思路和管理方式带来冲击。

应对这三方面的挑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面对多头监管的复杂局面,的确需要一套精简、高效、职责明确的管理机构体系,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放宽市场准入门槛、统一内容监管标准、激活行业协会功能,真正实现以管理促规范、以管理谋发展。同时也要清楚地认识到,互联网一向是意识形态的敏感神经,同时也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点。网络视听行业的监管体系改革牵扯到的是整个宣传文化系统的体制改革,甚至是整个国家上层建筑体系和经济结构的顶层设计,必须放在更大改革环境中去考虑,积极谨慎稳妥地推进。

其次,面对海量视听节目与有限监管能力的矛盾,需要坚持“以人为主”,有限力量不应消耗在节目盘查中,而应放在经营主体上。解决节目的问题,本质是解决经营主体的问题。“十一五”期间,北京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单位由2005年12家发展到124家,增加了十倍多。北京市广电局对违规网站进行诫勉谈话,同时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鼓励网站优秀节目的创作。这些措施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得很多网站经营思路得到了转变,节目质量有了较大的改观,基本不再传播、暴力、低俗的节目,从而大大减轻了监管的压力。对于网站来说,也把被动应付主管部门监管变成了主动提升品牌价值的自我监督,形成了双方受益的良性循环。

最后,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媒体形态带来的监管压力,一方面要重视技术力量,以高新技术的支撑来做到自动化和智能化,提升大规模的数据搜集及分析的能力,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应当从传播效果和影响力的角度,采取“力保头部、兼顾长尾”的思路。不管产品形态如何创新,从传播效果来看,仍然会出现少数媒体传播影响力大,同时呈现出长尾效应的情况。头部的节目具有影响力强、及时性强、扩散力强的特点,有限的监管力量更应该投入到头部的节目内容中,如网站首页、微博大号、热点节目、新增节目都应该是监管的重点;长尾部分的节目虽然也在一定人群、一定时间内传播,但由于其热度不大、位置隐蔽,因此应该分类型梳理,总结出其传播的规律,有针对性地侦测这类节目,同时广泛接受社会举报,保持对长尾部分违规节目的压力。

从以上几个方面,不断改善和提升应对挑战的能力,将持续促进北京市网络视听行业监管的水平和效果的提升,为网络视听行业营造公平竞争、和谐共存、适宜有序的行业环境,促进网络视听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系北京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地青年项目《北京视听新媒体产业政策研究》(项目编号13GDGJC059)的研究成果)

网络市场监管工作篇7

一、目前网络交易违法行为的主要形式及危害

根据交易主体的不同。网络交易通常可以分成三类:一是企业对企业的网络交易(即BtoB模式)。BtoB模式是网络交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交易金额巨大,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二是企业对消费者的网络交易(即BtoC模式)。三是消费者对消费者的网络交易(即CtoC模式)。CtoC模式在网络交易中,主体数量巨大但交易额相对较小。

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易模式,网络交易借助了互联网的技术平台,使其具备了传统商业交易所没有的一些特点,例如虚拟化的交易环境、隐蔽化的交易主体、开放式的交易行为、多元化的营销方式,但究其实质,仍然是商业交易。因此,网络交易违法行为的表现形式也类同于传统商业交易中的违法行为。目前,网络交易行为总体处于有序状态,但各类违法行为时有显现,主要表现为六种形式:一是提供虚假信息误导消费者;二是经销假冒伪劣商品侵害消费者权益:三是利用网络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抢注中文域名、恶意使用易于混淆的网站名称等;四是无照经营;五是未经许可经营国家禁止或者限制流通的商品或服务;六是利用互联网开展传销和变相传销。

网络交易违法行为除具备传统商业交易违法行为的一般危害性外,还因其查处难、传播快、涉及面广成为违法行为人漠视法律、无视诚信、逃避监管的“乐土”,如政府部门长期不能加以有效监管,终将成尾大不掉之势。具体而言,其超出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为违法行为人逃避查处,扩大危害后果提供便利。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它的普及为信息的迅速传播提供了技术条件,网络交易违法行为人借助这一便利条件达到其逃避查处、扩大危害后果的目的。例如传销分子利用互联网发展会员、结算资金,使其比一般传销更容易发展壮大,形成规模,而传销组织的规模越大、影响越广,其危害程度也将成级数增长。与之相反,目前政府管理部门的技术手段和法律环境尚不能和监管需求相匹配,对网络违法行为往往束手无策。受到损害的交易方则由于交易对象的虚拟化、隐匿性和跨地域性,导致其很难甚至无法通过正常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二是破坏交易安全。引发社会诚信危机。由于网络市场可以自由出入、自由交易。而且至今没有一套统一的核心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来监督、衡量网络市场的诚信问题,导致了网络市场主体良莠不齐,大量无照经营充斥其间,部分经营者的诚信观念匮乏,违法者和侵权者也往往得不到应有的惩戒。可以说,交易安全没有保障、诚信缺失已成为影响网络交易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同时,诚信意识的淡漠还将更深入地影响商业道德的建立和传承,引发现实社会的诚信危机。三是破坏法治统一,损害法律权威和政府公信力。不少人认为互联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场所,目前国家还没有相应的规范措施,故什么都可以做,即使明知是违法的行为。也由于网络交易行为的隐匿性,可以逃脱承担法律责任。对于政府部门的管理措施,一些人怀有抵触情绪,认为是对互联网自由性、民间性的破坏,会大大增加网上交易的成本。因此,网络交易违法行为大行其道,在社会公众中也不乏同情者。但网络交易违法行为的日益猖獗,无疑是对国家法律的藐视,破坏了社会主义法治统一,损害了法律权威和政府公信力,亦是对现实生活中奉公守法者权益的无形损害。

二、工商部门在网络监管中的难点

按照现有法律规定,工商部门“监督管理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的行为”的职责,与监管传统商业交易相类似,但与监管传统商业交易不同的是。工商部门在网络监管中面临以下四方面的难点:

1、舆论宣传不到住,社会公众对网络监管工作存在误解。由于政府部门较少就网络监管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向社会公众进行宣传,造成公众对政府监管的理解还停留在“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水准。尤其是政府部门很少通过互联网平台对监管措施进行解读。在某种程度上放弃了在网络上的“话语权”,使得部分违法者的声音反而成了“主流”,造成政府的监管措施因缺少社会舆论的呼应和社会公众的支持,而胎死腹中或不了了之。

2、社会各方认识差异巨大,国家层面迄今未有相关立法出台。现有网络交易监管的实体法和程序法已不能适应新型监管的要求,但由于社会各方对网络交易监管的认识差异巨大,利益冲突严重,导致国家层面迄今为止没能出台网络交易监管的专门立法,从而造成工商部门在实际监管中面临诸多困难,其中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确定主体难。由于目前关于网络经营者身份认证和明示没有全国统一规定,而相当一部分经营者在网络上是以虚拟甚至虚假的面目出现,工商部门在网上发现违法线索后,往往难以对违法主体身份进行确认,导致调查无法继续。二是明确管辖难。根据《行政处罚法》以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工商部门一般以违法行为发生地来确定管辖权。但由于网络交易的跨地域性使得交易相对人遍布全国甚至全球。因此,网络违法行为一般无法确定其行为发生地,即使找到违法行为人,也容易因为管辖权异议导致查处行为的合法性受到质疑。三是调查取证难。网络交易无实际地点,无书面证据,也没有固定形式,而电子证据易篡改、易丢失,具有不可再生性,工商部门缺少技术监管部门的专业设备和技术手段。导致查找和确认相关证据资料时困难很大,调查工作常常无从人手,而以公证方式固定证据也将给办案部门带来巨大的执法成本。四是实际处置难。即使对工商部门已经查实的违法行为,要真正处置得当、执行到位,也往往面临违法行为人身在外地或人去楼空或者服务器在国外等等问题,从而使违法行为人得以逃脱承担法律责任。

3、执法队伍的专业素质、硬件配置无法满足监管需求,执法力量分散,缺少上下、内外联动的监管体制机制。网络监管对执法干部的素质和技能提出了新标准、新要求,而我们目前的监管队伍建设跟不上形势,特别是掌握现代网络技术、了解网络市场现状,又熟悉工商法律法规和办案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缺少。同时,网络违法行为因其跨地域性。使得工商部门的监管不能局限于一区、一地,但目前工商部门内部的信息共享、协调配合,在区域范围、全国范围都显得滞后。即使在一地工商部门内部,网络监管执法力量也往往分散在各业务条线、各办案单位,大家各自为战,缺少统一指挥和系统培训。此外,工商部门作为市场监管部门,在

技术手段等方面迫切需要通信管理、经济和信息化、公安等部门的大力协作,否则在确定违法者身份、固定违法证据、制止违法行为等方面难有作为。

三、对策研究

新型网络交易方式冲击着传统的交易规则和传统基础上的行政管理体制,作为市场监管主力军的工商部门,也应针对这一行业特点,以促进发展和规范管理并举为工作方针,通过更新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积极促进建立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网络经营者、社会公众协同一体的监管体系,以网管网、以网治网,共同努力营造公平有序的网络交易发展环境。

1、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和网络监管执法环境。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强化对工商部门网络监管职能的宣传,尤其要加强对网络交易监管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可行性的宣传力度,及时曝光典型案例,增强网络经营者和社会公众对工商部门网络监管和服务职能的了解,体现工商监管适应经济结构快速转型、对网络交易实施有效监管、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形象;对网络交易中出现的严重不法企业和违法行为,依法及时予以曝光;采用多种形式,加大消费指导和消费维权知识的宣传,进一步提高消费者网络交易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积极发动社会各界群众广泛参与和有力监督,努力达成舆论、公众和监管部门之间在网络监管理念上的共识,为网络监管立法和执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坚持打击与规范并举,创新监管方式,形成监管合力,建立网络交易监管长效机制。一是在监管机制上,探索建立适应网络监管特点的管辖原则和责任承担原则。即以违法行为人所在地(注册地、实际营业地)为首选,违法行为实施地(为违法行为提供服务器的所在地、实施违法行为的计算机终端所在地)为辅的案件管辖原则:以违法行为人为首选,其他参与人(服务器提供商、网站开办商、中介服务商等)为辅的法律责任承担原则。二是在监管手段上,努力做到以网管网、以网治网。进一步扩大信息搜集范围和力度,尽快建立“网络经济户口和信用档案”,力争做到对本市经营性网站“底数清、信息准、动态明、档案全”。利用互联网传播迅速、覆盖面广的特点,在工商部门网站开辟申(投)诉页面、举报信箱等渠道,并与大型网络交易平台建立链接,同时,探索建立网络经营者信用公示制度,对网络经营诚信企业在网上予以公示、褒奖,对网络失信企业列入“黑名单”予以公示、曝光。加强执法部门网络技术设施配置,提高网络监管的硬件水平,开发专业的网络监管软件,实现网上违法线索自动监测、自动巡查等功能,为执法提供便利。三是在监管重点上,牢牢抓住网络交易平台服务提供商的“龙头”,落实监管措施,提升监管效能。借鉴实体商品交易市场的管理经验。将大型的网络交易平台服务提供商作为市场经营管理者看待,引导其配合工商部门开展实名备案、身份公示、先行赔付等工作。四是在监管方式上,倡导以柔性管理为主。综合运用以行政指导为主的柔性监管方式,对违法行为情节严重,屡教不改的,依法予以查处;对较轻微的网络违法经营行为,则可以通过电子邮件、MSN、短信等方式,督促、引导其守法诚信经营。五是在监管合力上,加强协作。实现管理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一方面积极与公安、通信管理、信息产业等部门合作,建立网络违法行为查处的信息共享和协调配合机制;另一方面,加强与相关行业协会等自律组织的交流、沟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自律、服务功能,探索建立由政府支持、协会主导、企业参与的网络交易诚信评价体系,培育一批行业内的诚信标杆企业。

网络市场监管工作篇8

一、创建“网络经济服务监管学习交流网”,推进网监队伍建设

加强网监队伍建设是深化网络经济监管工作的前提,也是难题。分局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建开通“网络经济服务监管学习交流网”。

一是认真研究现状,确立指导思想。分局结合自身优势,通过认真的可行性分析,2009年12月开始启动建设“网络经济服务监管学习交流网”。网站建设人员详细分析了当前工商网监人员中存在的问题和要求,确立网站的指导思想为:学习网络经济管理知识,交流网络经济管理经验,研究网络经济管理方法,了解网络经济发展现状。务实可行的指导思想为网站的栏目设置明确了方向。

二是通过多种途径,全面梳理信息。分局落实专门人员,全面搜集了近5年来总局《工商行政管理》半月刊、中国工商报、《中国工商管理研究》、浙江省工商局政务网上发表的与网络经济管理有关的所有文章。同时,关注中国电子商务法律网、各省市局工商红盾网站、相关管理部门和网络媒体网站以及《信息化建设》、《网络世界》等刊物,并借用百度、Google等网络工具和中国法律法规库系统,全面搜集有价值的网络经济管理信息。目前,网站共采集了各类有较高质量的文章近800篇,共计200多万字。为需要了解和研究网络经济管理的工商干部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三是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发展机制。为有效促进该网站发展,鼓励全省相关工商干部积极参与,该局在网站中设置了“交流探讨”栏目,可以使参与人员自由地发表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为了保障网站信息的质量,对投稿人投寄的稿件,网站建立专门审核制度,每篇稿件都要经过专门审核后才能在前台显示。建立信息采集管理制度,及时采集与网站相关栏目有关的最新信息。定期备份网站数据,确保网站数据安全。

“网络经济服务监管学习交流网”自2010年3月开通以来,一直畅通运行,相关人员积极参与学习、讨论和投稿,推动了全省工商网监队伍的理论水平。

二、创新网站设计单位规范管理,推进网络广告监管关口前移

2010年,分局立足工商职能和网络市场发展现状,以扶持、规范、促进网络广告市场发展为宗旨,创新开展网站设计单位规范管理的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认真研究规范管理可行性,认清现实意义。分局通过认真的分析研究,发现网站设计单位是以营利为目的,为各类企业设计、制作互联网网站,并在这些网站上互联网广告或其他商业信息的经营单位,是从事互联网软件开发的服务性企业。从法律属性来说,它既是独立经营主体,又是广告制作单位,因此,必须遵守《公司法》、《广告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从工作内容来说,一般是根据客户需求和提供的资料,设计开发相应的企业网站,并积极响应客户要求进行网页信息维护服务,使企业通过网站实现展示企业形象或销售产品的目的。从当前现状来说,传统企业的独立网站95%以上是由专业网站设计单位制作的。设计单位之间不正当竞争行为日益严重,对网站信息的真实性很少把关,工商部门对网站设计单位的管理未引起足够重视。因此,开展网站设计单位规范管理,对推进网络广告市场监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是制定出台规范管理暂行办法,做到有据可依。在经过多次讨论修改后,分局制定出台《路桥区网站设计单位规范管理暂行办法》,详细规定网站设计单位的义务和责任。在义务方面,要求必须有固定的营业场所和专业人员,必须取得合法经营资格。自身拥有的网站必须利用企业数字证书加注工商营业执照网上标识,相关页面上不得有虚假广告和虚假宣传行为。在对外承接网站开发业务中应履行下列七项义务:一是把好网络经营主体准入关,要求委托设计网站的企业必须提供加盖公章的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不得设计虚构的网络企业。二是认真审核企业信息,对于委托设计成静态页面的公司介绍、相关荣誉等企业基础信息应提供相关证明资料,不得虚假信息。三是网站设计完成后,督促协助企业及时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网上标识,并做好标识的安装工作。四是履行客户备案手续,要求及时通过工商部门提供的专用网络平台报送客户相关资料。五是建立企业客户资料档案。妥善保管企业提供的相关资料和合同,以供工商部门随时备查。六是关注客户的动态信息,协助工商部门查处企业在网站上虚假广告和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七是对于委托注册企业网站域名的客户,所注册的域名不得与他人的驰名商标等在先权利冲突。在网页上出现企业注册商标的,要求企业提供商标注册证等证明文件。

三是搭建客户信息备案网络报送平台,促进工作实施。分局开发网站设计单位客户信息备案网络报送平台,明确网站设计单位企业客户信息备案的内容,梳理掌握辖区所有网站设计单位名单。通过网站设计单位客户信息备案网络报送平台,有效落实工商部门与网站设计单位信息传递的网络渠道,为开展网站设计单位的规范管理工作提供基础。

总结分局开展网站设计单位规范管理的探索实践,具有以下三方面现实效果。一是从源头上减少网络虚假广告和虚假宣传行为。网站设计单位在承接客户时,做到索取查验对方营业执照成为第一要务,同时对客户提供的企业情况介绍、相关荣誉等信息也能进行把关,有效减少了网络虚假广告和虚假宣传。二是提高工商部门网络市场执法效能。对网站设计单位实施规范管理只要投入少量精力,就能发动网站设计单位参与监管,投入少,成效大,是深化工商部门网络广告市场监管的有效举措。三是有效掌握辖区网络经营主体发展情况。每个设计单位在完成企业网站设计后,基本都能及时通过网络报送平台将客户信息报送到工商部门,使工商部门可以较方便地掌握辖区企业网站的发展情况,为网络经济监管提供方便。

三、推进工商部门网络经济监管的思考

思考之一:履行工商部门网络经济监管职责必须大力加强理论研究和队伍建设。理论是实践的指南,队伍是实践的保障。网络经济是一个富于高科技含量的领域,且新情况、新技术不断出现。作为网络经济的管理者,不管是服务或执法,都要求自身必须了解当前网络经济发展现状,熟悉相关专业知识。在落实《办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网络经济监管与现有每个业务科室、信息中心和法制线都戚戚相关,且十分缺少一支能够有效担当网络监管牵头重任的队伍。目前,总局将网络商品交易和服务行为监管职责划归到市

场规范管理司,省市县市场管理人员在推进工作中,一定会碰到诸多困难,并有力不从心之感,这将直接影响工作的有效推进。因此,工商部门履行网络经济监管职责必须大力加强理论研究和队伍建设。

思考之二:贯彻落实《办法》必须尽快制定相关工作制度或程序规则。《办法》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许多内容只是原则性的规定,缺少操作性,不利于具体实施。比如,对于网络经济监管管辖权的规定,本着促进网络经济发展的目的,《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由发生违法行为的网站的经营者住所所在地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管辖,管辖异地违法行为人有困难的,可以将违法行为人的违法情况移交违法行为人所在地工商部门管理。例如,北京的一家企业在阿里巴巴或淘宝网上从事违法经营,只能先由浙江杭州市高新分局的工商部门查处,从而造成在实际工作中杭州高新分局力不从心而各地工商部门又难以监管的局面。因此,在现有《办法》的框架下,必须制定一个网络违法案件查办移交的工作制度,明确网络违法案件查办移送的操作规程。同样,“网上亮照”经营、网络消费者权益和商标专用权保护、电子证据取证都需要建立工作制度或程序规则,才能使《办法》得到有效落实。

思考之三:推进网络经济监管实践必须贯穿凸显“四个统一”理念。“四个统一”理念是新时期推进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这对推进网络经济监管工作尤其重要。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监管必然涉及经营主体的合法性,涉及交易商品或服务内容的合法性,涉及是否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涉及是否存在商标侵权行为,涉及是否存在网络虚假宣传,涉及网络市场培育和规范等。工商部门监管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的行为是新“三定”方案规定的所有职责在网络经济中的延伸,应该是全方位的。在履行这些职能时,要贯穿“四个统一”理念。除了要积极查处各种严重网络违法行为以外,更需要工商部门服务于发展电子商务,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个大局,出台进一步促进网络经济发展的举措,想方设法维护网络消费者合法权益,努力实现监管与服务、发展、维权、执法的有机统一。

上一篇:企业税收管理制度范文 下一篇:税收征收管理法概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