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范文

时间:2023-10-08 13:11:02

调查显示篇1

九成国人蔬菜吃得少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陈阿姨每天早上都会到早市买菜。土豆、茄子、黄瓜、白菜这些她擅长做的,成了他们一家七口人餐桌上的常见菜。陈阿姨说,除了早餐,午饭和晚饭她基本会做两三种蔬菜,供全家人吃。“我觉得全家人每天吃一两斤蔬菜就足够了,再说很多蔬菜都不知道怎么做,常吃的也就那几种。”另外一位家有小孙子的马大爷,则一直将肉和蔬菜一起炒,“孩子不爱单独吃蔬菜,只好这样搭配炒。”问及每天吃多少蔬菜,马大爷说:“蔬菜不到一斤,孩子爱吃肉,所以肉尽量多。”

几乎所有国人都会像陈阿姨和马大爷一样,每餐都吃蔬菜,但调查显示,超过九成人平均每天吃蔬菜的种类不足5种。在参与调查的3757人中,平均每天吃1~3种蔬菜的人占到86%,但吃5种及以上的人仅占4.7%。在蔬菜种类选择上,白菜类、茄果类、瓜类和薯芋类最受欢迎,西红柿、黄瓜、土豆、白菜、茄子等是吃得最多的蔬菜。在烹调方法上,炒菜最为常用,占到了65.38%。

“不管是调查数据,还是从我观察身边人吃蔬菜的情况,都能得出一个结论,国人吃蔬菜还是太少,特别是长江以北的地区。”广西营养学会副理事长马力平教授表示,按照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建议,我国每人每天应吃200~400克水果和300~500克蔬菜,但很多人不仅没有吃够数量,种类上也很不丰富。马力平说,南方大部分地区由于种植类型和气候等原因,人们接触到的蔬菜种类比北方地区多,选择也就更多;长江以北地区,比如山西,不少地方还处在只以土豆、红薯等当蔬菜的阶段,绿叶菜非常少见。

不仅在中国,蔬菜摄入量低已经是全球性问题。自1988年开始,美国人的蔬菜和水果摄入量就一路走低。一项研究显示,美国孩子的蔬果摄入量远低于10年前;英国人的蔬菜消费量相对于60年前下降了三成;近10年间,意大利民众的蔬菜平均摄入量降低了9%;就连以饮食健康著称的日本,蔬菜摄入量在近30年也不升反降。

吃蔬菜存在五大误区

“尽管人们比过去更加认识到蔬菜和水果的重要性,但要让其真正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有很多障碍。”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教育主管凯特·门多萨说。中国营养联盟副秘书长、国家二级营养师王旭峰也表示,在吃蔬菜这个问题上,人们还存在不少误区:

误区一:肉有营养,蔬菜没营养。王旭峰说,他经常听到家长对孩子说,“多吃点肉,有营养,能长身体。”这在无形中将肉蛋奶和“营养”画上等号,将蔬菜归为“没营养”的食物。实际上,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无机盐、膳食纤维等,对人体健康益处很多。如果每餐饮食中总是肉类多过蔬菜,不仅会使体内维生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补充,影响生长发育,还可能引起其他疾病。比如,蔬菜中的纤维素摄取不足,容易引发便秘,甚至诱发结直肠癌;与每天不吃蔬菜和水果的人相比,吃5份或更多蔬菜和水果的人患中风和心脏病发作的危险可降低12%;美国一项有关蔬菜与衰老的研究显示,多吃蔬菜还能保持大脑年轻。

误区二:家里总吃那几样蔬菜。马力平表示,蔬菜的种类比人们想象的多得多。在中国,人们常吃的蔬菜就有100多种,“但很多人见到新奇的蔬菜都不敢买,久而久之,商贩们卖的蔬菜也就那么几十种了。”她说,吃蔬菜不仅每人每天要保证300~500克的量,更要保证绿叶菜、茄果类、薯芋类、白菜类、瓜类、根茎类等各类蔬菜都要摄取到。因为每类蔬菜中所含的营养物质成分不一,比如菠菜、卷心菜、空心菜等绿叶菜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C和多种无机盐,营养价值较高;而胡萝卜、辣椒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只有吃得种类多,才能营养均衡。

误区三:蔬菜炒着才好吃。在调查中,几乎一半以上的人将“炒”作为烹饪蔬菜的首选方式。深圳市营养学会理事兼秘书长、深圳市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任莉莉表示,由于很多人不爱吃蔬菜,会通过多放油、翻炒时间长等错误的烹饪方式来改变蔬菜的口感,但实际上,这会让蔬菜里的维生素等营养素过快流失。对于大部分蔬菜来说,用水焯过之后凉拌、急火快炒都是不错的方法;胡萝卜、番茄等含有脂溶性维生素的蔬菜可以多放一点油,但不能太多。

误区四:用水果代替蔬菜。“今天没吃蔬菜,多吃点水果也一样。”很多人将蔬菜和水果混为一谈,觉得它们属于一类。但马力平表示,蔬菜和水果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食物,不能完全替代。多数蔬菜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含量高于水果;而水果中果胶、果糖成分也对人体有益。

误区五:担心食物相克和农药残留。王旭峰说,不少人常拿着蔬菜向他询问,黄瓜和西红柿到底能不能一起吃?还有很多老年人受小道消息或不科学宣传的影响,害怕“食物相克”,不敢买太多蔬菜混在一起吃。实际上,并没有食物完全相克的说法,只是有些蔬菜在烹饪时要稍微注意些,比如含有草酸的菠菜最好先在沸水中焯1分钟,然后再和豆腐一起吃就没有问题了。另外,也有人担心蔬菜上农药残留多。王旭峰说,现在蔬菜使用的基本是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通过光照、清洗等步骤能够去除大部分农药,不用过于担心。

蔬菜在美国成为“处方药”

“天天有水果,顿顿有蔬菜。”王旭峰说,吃蔬菜最基本的原则就是:每人每天保证吃300~500克,最好在5种以上。任莉莉认为,根、茎、叶、花、果和菌藻类,每天摄入的种类越多越好,特别是菌藻类,如蘑菇、黑木耳等,最好每天都有。从数量上说,每100克生的蔬菜做熟后,大概相当于一个网球大小的量,所以每天吃5个网球大小的熟蔬菜,就相当于吃了500克生蔬菜。此外,为了改变人们不爱吃蔬菜的“坏习惯”,各国专家目前都在积极地出谋划策。

吃蔬菜遵循彩虹效应。你每天吃的蔬菜颜色,最好像彩虹一样多,而且颜色越深,其营养价值越高。比如西兰花中的β胡萝卜素含量要比菜花高很多,黑豆与黑木耳中的铁含量明显高于黄豆和银耳。尤其是富含花青素的紫色蔬菜,如茄子、紫洋葱、紫甘蓝、紫薯等,吃得越多越好。

各种蔬菜来个“混搭”。如果实在不知道应该吃什么,不妨将冰箱里储存的蔬菜进行混搭,大火快炒,既能保证食物的种类,也能保证食物的数量。

让蔬菜成为“处方药”。据报道,美国一些地方已经将菠菜、甜菜等写进了医生的处方,旨在抗击低收入家庭的肥胖症。我们也不妨借鉴此种方法,在医生开处方时,顺便叮嘱患者要多吃蔬菜。

最有营养的蔬菜排行。美国公众科学中心给常见的85种蔬菜打分,评出了营养最高的前十名,供大家购买时借鉴。它们分别是:菠菜、甘蓝、萝卜、莴苣、南瓜、芥菜、带皮山芋、西兰花、胡萝卜、红柿子椒。

调查显示篇2

究竟什么样的员工更敬业?这恐怕是管理者最为关心的问题。日前举行的“2012江苏人力资源服务高峰论坛”上,江苏省南京市总工会、南京市社会科学院、南京市领航人才联合的一项调查显示,年轻职工敬业度更高。具体来说,敬业度最高的是16~30岁的年龄组,41~50岁的中年组在敬业度方面的得分最低。按企业类型排序,民营企业、外资合资企业、其他类型企业员工的敬业度较高,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员工敬业度最低。

近年来,国企的职位总是备受求职者青睐,为何当初挤破头进去的人敬业度反而最低?全球人力资源公司怡安翰威特敬业度顾问总监褚萧认为,国企的福利好、工作稳定等优势,仅仅提高了员工的满意度而非敬业度。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满意度高的员工不一定表现出高绩效。因此,企业开始关注真正与员工绩效有直接关系的因素,即员工敬业度。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系主任章凯指出,统计显示,员工敬业度占前50%的企业与后50%的企业相比,客户服务质量高达86%,员工保留率高达70%,生产率高达70%,利用率高达44%,安全性高78%。

国企员工为何敬业度低?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刘昕说,这主要因为,大部分国企的绩效受政府和政策影响较大,人力资源管理的现代化、市场化水平不足。比如,在员工招聘方面受人情关系影响较大,绩效考核流于形式,尤其是对于敬业度较差且绩效明显达不到要求的员工,也无法通过降薪降职或解除劳动合同的方式加以处理。

员工敬业度已经成为全世界公司都最关注的问题之一。管理咨询公司合益集团的调研显示,2011年全球员工敬业度为66%,中国员工的敬业度仅为51%。中国员工的敬业度与巴西、俄罗斯、印度等几个“金砖国家”相比,是最低的——巴西员工的敬业度高达73%。

褚萧认为,中国员工敬业度低有多方面原因:第一,我国员工比较浮躁,对本职工作的投入度比较低,很多人不甘于现在的工作,急于寻求事业的成功;第二,国企的计划执行体系和模式,与员工受到的激励、创造型教育产生了矛盾,很多年轻人不适应国企的工作环境,导致工作投入度低;第三,我们社会处于转型期,一代人创业后形成了一定财富积累,年轻人可选择继续工作或继承财富享受生活,不如上一代工作努力。

9月25日,知名咨询机构美世《2012年中国人才保留实践调研》,结果显示,在中国影响员工敬业度的关键因素依次为:与直接上司的关系、薪酬激励与内部公平性、公司对员工职业发展的关注。对于30~39岁的员工,薪酬公平性、激励方案和对其职业发展的关注,最能驱动敬业度。超过40岁的员工则对与直接上司的关系更为看重。30岁以下年轻员工对于有趣的团体活动关注度很高,因此企业的团队活动对于维系年轻员工的敬业度具有特别意义。此外,薪酬公平性在年轻员工群体中也是关键影响因素之一。

企业文化与管理模式对员工敬业度也有重大影响。2011年LeadershipIQ的调查显示,中国有高达52%的高敬业度员工,来自进取型企业文化。进取型企业文化崇尚实力主义,以成就及贡献为成功导向。进取型文化中的领导倾向以冒险精神为驱动,重视员工的创造力。

与此相反,有高达40%的非敬业员工,来自阶层型企业文化。阶层型企业文化建立在传统之上,由正式的结构以及典型的坚决服从命令为依托。阶层型文化中的领导人重视权力、命令以及结构,会非常密切地管理并监督附属于他们的员工。

对于中国来说,在人口红利逐渐削弱的今天,一味依靠劳动力低成本作为竞争力已非长久之计,提升员工敬业度最终增强劳动力质量,会是我国企业未来的努力方向。

要提升员工的敬业度,“北大软实力课题组”组长李维给出三点建议:

第一,真正意识到员工的重要性。没有高素质员工,再好的战略目标也实现不了,再多的市场机会也抓不住,再大的品牌也会消失。

第二,加强企业软实力建设。主要有四个方面: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和奖励制度,一个敬业的员工,如果持续得不到组织的关注、认可和嘉奖,很快就会变得不敬业;重视“授权管理”,员工成长最快的方式就是在实战和责任中成长;加强职业素质培训,全球500强的通用电气公司,每年在员工培训和发展上的投资多达10亿美元;营造积极的工作氛围,特别是80后、90后员工,对工作氛围、企业文化更加重视。

调查显示篇3

调查时间:2007年7月19日-7月25日

调查方法:网站调查

样本量:截至7月25日10时25852人次

执行机构:《楼市》市场研究部、搜狐焦点房产网

高房价到承受极限

回顾今年上半年的京城楼市,给普通民众一个共同的感觉:对于高房价的忍耐,已经逼近极限。房价在快速上涨的同时,住房需求逐渐沦为少数富人的炒作工具,并日益背离能够支撑其健康发展的基础。“中国式房奴”的出现,说明高房价已严重偏离了民众实际购买力。

同时,开发商及其御用学者仍在鼓吹住宅的投资论,以此维持房价的上涨轨道,诱导更多的投机者入市。尤其是北京经历连续两年土地供应计划“流产”所造成的缺口,加之一些政策如严控土地闸门、清算土地增值税等,一定程度上加大开发成本,导致今年商品住宅有效供应严重不足。在公众预期房价继续上涨的形势下,房价自然一路狂飙。

此外,在房价持续高涨的情形下,针对近期购房计划调查发现,58%的购房人群认为房价过高,已无力购房,仅17%的人群明确近期购房意向,且多数因为不愿为持续高涨的房价买单而被“逼迫”购房。

地方政府执行受考验

一直被看作调控“执行年”的2007年已过半,房地产调控却正遭遇新一轮房价集体暴涨所带来的严峻考验,“踩着油门刹车!”被问及对近两年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深刻反思。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6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7.1%,创两年来新高。其中,深圳房价指数同比为115.9,居首位,北京以109.5位居第三。

针对政府因素导致房价高涨原因调查发现,33%的人群认为是地方政府的执行问题。实际上,2005年新旧国八条以来的房地产市场,一直就存在着两股力量的博弈:一方面是中央政府以稳定房价涨幅为基调的调控政策措施越来越细、力度不断加大;另一方面则是地方政府对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拆招卸力”,利益的博弈使中央的调控政策在具体贯彻实施中大打折扣。如日前公布的开发商在拿地获取开发资格时,必须要配建一定比例的“两限房”和廉租房政策,从短期来看,对加大中低价位住房有利,但从整体和长远看,硬性压缩成本而又缺乏有效的监理监督机制,是否会出现大批的劣质工程?是否会进一步推动房价上涨?诸如此类疑问受到业界普遍关注。

捂盘助推房价疯涨

受国内经济向好及奥运会前良好的市场预期影响,开发商“挤牙膏式”地销售策略将开盘演化成购房者摇号的闹剧,而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正是捂盘惜售的结果。部分开发商通过“暂不领取销售许可证”、“抬价延缓销售速度”等“惜售”手段,造成市场供应恐慌,豪赌房价高涨,将“捂盘”进行到底。

刚性需求已经决定北京房价高企的情况下,“捂盘惜售”正逐步开始扮演“助涨房价”的角色。

恐慌性购买刺激房价上涨

近半年,北京房价的持续高烧已经令人忧虑。追涨、抢购行为进一步使北京住房市场朝卖方市场倾斜。由于市场供给受宏观调控影响却在下降,供需缺口大增,加上开发商推波助澜,必然使购房者产生一种房源非常紧缺、好房难求、房价继续上涨,看好就赶紧买,早买越便宜的心理。在土地政策和信贷政策收紧土地放量和贷款量的调控方向下,一味控制供给,其结果自然是加剧供不应求。由此,按照市场供求规律,房价不降反升。

持有环节物业税应尽早落地

目前房地产宏观调控所采取的税收政策,包括清算土地增值税、提高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二手房个人所得税等,都是在交易环节进行税收调节。在房地产市场供应不平衡、卖方占主导的情况下,开发商很可能把交易税向房价转移。

因此,不少专家建议,应尽早开征物业税,并取消其他一切房地产交易环节的税费。在房屋的持有环节征收物业税,一方面能减少消费者购房时一次性支付税款的压力,一方面还有利于抑制投机性住房需求。

房价预期仍将上涨

调查发现,59%的人群认为房价仍将快速上涨,仅6%的人群认为房价将会下跌。从房地产调控来讲,房价是最受关注的调控指标,但不能单纯从房价判断整个调控,调控其他目标,如住宅供应结构、中小套户型是否增加、市场秩序是否规范,等等。从未来的发展来看,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逐步落实及延滞时间过去之后,供应良逐渐释放,会对房价的上涨起到抑制的作用。

调查显示篇4

Adobe对1250名美国消费者和商家进行了调查,30%的消费者表示在线广告没有效果,54%认为条幅广告没有作用。相比之下,商家的观点相对乐观,这两项的比例分别为16%和33%。

66%的消费者认为,电视广告的效果好于在线广告。调查结果显示,最适合做广告的载体是印刷版杂志和电视(尤其是受欢迎的节目),一些受欢迎的网站排名第三。

调查发现,在形容在线广告时,“令人讨厌”(Annoying)和“分散注意力”(distracting)是最常用的两个词汇。另有2%的被调查者表示,从未见过在线广告。

在社交媒体方面,57%的消费者表示,曾经在社交网站上支持过自己喜欢的品牌。53%表示,希望社交网站拥有“不喜欢”(dislike)按钮。

当好友在社交网站上支持一款产品时,29%的被调查者表示,他们会查看这款产品,5%表示他们也会喜欢这款产品,2%表示他们会立即购买。

调查显示篇5

针对大学生出国留学的特点,南开大学经济学院2010级学生高畅、张乃中、赵军、王继然、张振旭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语言大学11所重点大学的1872名学生中开展了问卷调查。受访人均为正在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涵盖了经济学、法学、电子、机械等41个专业。

其中,表示将来希望“在国外长期就业或移民”的受访人只占9.33%,47.14%的被调查者表示留学是为了提升自己就业的竞争力和软实力,39.68%的受访人是为了接受高水平教育。此外,3.85%的学生表示自己准备留学是跟风,受周围同学影响。

课题组负责人高畅指出,这表明如今的年轻人留学更加理性、有针对性。根据调查和访谈,大部分同学是为了提升素质、拓宽视野,为移民而留学的情况大大减少。他们认为,“留学不移民”的新现象值得关注,这与10年前“形成鲜明对比”。

中国留学生回国意愿的增强,明显体现在“海归”持续加速的步伐中。据教育部统计,1978年~2011年,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224.51万,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81.84万人。而在这些“海归”中,2009年~2011年三年间就达42.93万,超过了过去30年的总和――从1978年到2008年底,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38.91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年度留学回国人数在2003年首次突破两万,2006年超过4万,2011年达到18.62万。

从美国回到南开大学任教的生物学教授沈月全感受到了这个变化。他对中国青年报记者回忆,自己2006年放弃芝加哥大学教职、举家回国之前,很多朋友送上了祝福。但2000年他初到美国时,如果听说谁要回国,大家的眼光是诧异的――“怎么会想回去呢?”

这个学生课题组的指导教师、任职于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的裴蕾告诉记者,对当今大学生出国意愿的调查结果,符合她的个人观察。

裴蕾2004年赴英国留学。在她看来,与自己同期出国的同学中,希望长期在海外工作或移民的占了多数,但这些年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愿意回国的多了,理性出国的也多了。如今,国外工作机会有限,而中国经济形势较好,空间更大。

包括高畅在内,课题组5名同学中有两名正在为留学作准备。这使他们对同龄人的留学意愿、职业规划等问题产生了关注。

调查还显示,77.94%的受访人留学归国后的首选落脚点是京津沪等沿海一线城市,但地点的选择已呈多样性态势,16.99%的被调查者选择中西部城市以及小城镇作为发展的地域。课题组认为,这不仅与国家的政策导向有关,也是90后大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劣势、理性思考的结果。

他们也注意到,许多省市都在大力吸引“海归”,但优惠政策主要是针对那些具有博士学历或在海外有数年工作经历的“大海归”,而为数众多、缺乏工作经验的“小海归”却难被认可。课题组建议,二三线城市在人才引进上应不失时机地吸引这一群体,在留学派遣、户籍管理、岗位设定及创业平台等方面为“小海归”提供便利,特别是私营、小微企业要以更开放的态度迎接“小海归”。此外,“海归”也应找准位置,合理择业。

调查显示篇6

这是一组让人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调查数据:60.59%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发展的动力整体上“提高了”;支撑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按照作用发挥排序,前三位依次是“互联网+”、“新型城镇化”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新旧动力转换,这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紧要问题之一,此点已成共识。但对于新旧动力的量化认知和细致分析究竟如何?此前都没有明确结论。近日,《人民论坛》杂志“当前中国发展动力及其构成”问卷调查的结果及分析。调查对象包括党政干部、专家学者、企业管理者、普通公众共5466人。

该杂志调查开宗明义:在刚刚结束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把脉中国经济时指出,“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阶段,是一个充满阵痛、十分艰难的过程,这期间经济增长难免有波动起伏”。但他同时明确表示,“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

信心,便来自新动力的催生和培育,以及由此实现的新旧动力的转换和衔接。推进“互联网+”,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大契机

此次调查设置了9个独立的选项,询问受访者其中哪些因素是支撑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并请他们按照这些动力在当前所发挥作用的充分程度由高到低依次做出选择。

结果显示:各选项的选择比例均在50%以上;其中,“互联网+”(5.52分)、“新型城镇化”(4.93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4.82分)排名前三位。

事实上,“互联网+”不仅是此次调查中的热词。自李克强总理今年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以来,它便成为2015年的年度热词。

李克强明确指出,推进“互联网+”,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大契机。在总理的视野中,“+”号后面是广阔的天地,意味着升级发展的巨大空间。他指出:“中国有近7亿网民,互联网市场巨大。集众智可以成大事,要充分发挥‘中国智慧’的叠加效应,通过互联网把亿万大众的智慧激发出来。”

此次调查结果表明,随着“互联网+”行动经由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实施,这一新动力正在逐步展现其巨大的能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新动能

巧合的是,几乎与此次调查结果同时,李克强赴河南考察。从其行程中也能看出,排在此次调查前三位的“新动力”,在总理心目中的权重。

李克强主政河南时规划的郑东新区,“一张蓝图绘到底”,昔日只能养鱼耕田的土地上,如今已崛起一座“值得被写入教科书”的国际新城。这一成功案例,作为上亿人口大省推进城镇化的样本,为探索走出符合国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创造了宝贵经验。

在河南,一家大型机械装备企业,在实践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取得新成就;一家员工过万的冷链物流公司,依托“众筹”和“互联网+”,创造出众多发展新模式;一家跨境电商平台,成立不到1年、员工仅100多人,便实现了销售额7亿多元的“井喷式”的新增长。这些在基层实践中释放的新动力,给总理留下深刻印象。

从去年李克强在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至今,不到一年时间,“双创”已在神州大地上成浩荡之势。“创客”一词也随着今年首次亮相《政府工作报告》而变得家喻户晓,如今已成国际社会观察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一个重要窗口。

李克强把“双创”上升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寄予厚望。他在多个场合称赞,市场主体中蕴藏着“不可想象”的创造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了现在这样一个关键阶段,必须靠创新、创业突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便是中国发展的新钥匙和新动能”。

尽管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在不断加大,但面对“与之前相比,当前推动中国发展的动力在整体上经历了什么变化”这一问题时,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认为“提高了”。

《人民论坛》对此分析称: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而言,具有稳固的动力基础固然重要,但人们对于国家未来发展的预期乐观与否,也会对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引领未来的经济社会走向。近两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增长从高速向中高速换挡,某些国外媒体开始频繁唱衰中国,有些甚至在国内引发广泛争论。值得欣慰的是,此次调查显示,这些唱衰中国的声音,并未影响到公众对于中国经济的理性预期。

调查显示篇7

调查表明,肥胖是人类目前和未来的大敌,很多人没有死于战争、灾难、饥荒,却死于肥胖及其相关疾病,包括身体和心理疾病。超重和肥胖者的死亡危险明显高于正常人。

肥胖和超重最严重的是美国和英国,超重者约占人口2/3和1/2。肥胖也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严重问题。目前中国肥胖者已超过9000万人,超重者达2亿人。

同食番茄和花椰菜可更有效预防前列腺癌

美国科研人员在一项最新的动物实验中发现,同时食用番茄和花椰菜(又称绿菜花)这两种被认为具有防癌效果的食物,预防前列腺癌的效果比单独食用其中一种更好。

研究人员建议,对于那些处于观察期并等待接受化疗、放疗的老年前列腺癌患者来说,应该考虑在他们的日常食谱中安排经常同食番茄和花椰菜。而未患病的成年男性也可用此方法预防前列腺癌。

二氯乙酸盐可杀死多种癌细胞

加拿大研究人员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多年来用于治疗新陈代谢紊乱症的廉价药物二氯乙酸盐可以杀死多种癌细胞。

研究人员用这种药物对在体外培养的人体各种细胞进行了测试,发现它能杀死肺癌、乳癌和脑癌细胞,但对健康细胞没有损害。对实验鼠的试验也证实了这一结论。

研究人员说,二氯乙酸盐对一些患者来说可能会引起疼痛、麻木等问题,但如果它对治疗许多癌症都有效果,服用这种药物所付出的代价也许是值得的。

美建议孕妇都应筛查唐氏综合征

美国妇产科医师学院的研究人员日前提出建议,孕妇不论年龄是否超过35岁,都应该接受唐氏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筛查。

唐氏综合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婴儿出生缺陷,以往医院一般将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列为重点筛查对象。研究人员指出,虽然孕妇年龄越大,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的几率越高,但由于这种几率是渐进式增加的,因此正常年龄段孕妇所怀胎儿的患病几率也不容小视。因此他们建议取消孕妇接受该病筛查的年龄限制。

法专家强调心脏病预防四大措施

法国专家日前强调,心脏病防治工作的重心在于预防,尤其应重视戒烟、减肥、运动和忌口四大预防措施。

专家们指出,通过改变生活规律、定期检查和药物配合,80%的心肌梗死是完全可以预防或大幅减轻症状的。临床经验证明,预防心脏病的第一条措施是彻底戒烟:其次是控制体重,尤其是减少腹部脂肪;第三是加强锻炼,如每天至少快走30分钟,坚持爬楼不乘电梯,以及尽量减少开车和乘车等;第四,注意改善饮食,不吃十分饱,不吃过多的高油脂食品等。

黄金生命胶囊等违法保健食品广告被曝光

上海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近日公布了一批违法保健食品广告,黄金生命胶囊、御生堂牌肠清茶等均因虚假宣传被曝光。

据了解,这份违法广告名单涉及多种知名保健食品。如冠生园牌鲜皇浆冻干粉、御生堂牌肠清茶、宁红牌一杯清;中剂、黄金生命胶囊、海王金、衍年骨晶等。

相关企业违法宣传的形式主要包括:未经审批、擅自广告;擅自篡改广告审批内容、虚假宣传;伪造广告批准文号等。其中,被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曝光的黄金生命胶囊广告于短短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在当地广播电台等媒体大肆刊播300多次。而经核查,其广告存在未经审查、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

据悉,我国已决定建立违法药品、医疗器械和保健食品广告警示制度。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将加大打击力度,对于违法广告情节严重的产品,监管部门将向社会安全警示。

阿司匹林可降低患哮喘风险

美国医学专家经过长期研究发现,经常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患哮喘的几率比对照组低22%。对于从不吸烟者或49.j岁以上的人群,这种下降更为明显。

不过,研究人员同时指出,阿司匹林并不能改善已患哮喘者的症状,相反可能会给“阿司匹林哮喘”患者带来严重的呼吸困难。“阿司匹林哮喘”患者占总哮喘患者的4%~l 1%,对他们来说,阿司匹林可能会导致强烈的支气管痉挛。

英科学家研究发现:感冒病毒能杀死癌细胞

癌症常被视为不治之症,人类试图治愈它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过。目前,英国科学家正准备试验一种全新的方法:用普通感冒病毒治疗癌症。若成功,病毒疗法将成为继放射疗法和化学疗法之后的第三种抗癌方法。

研究者发现,引起人体感冒的腺病毒可在不影响机体组织器官正常功能的情况下杀死癌细胞。腺病毒可引起一些最常见的传染病,使咽喉疼痛和红肿、流鼻涕、流泪、发烧等;但与此同时,腺病毒还能够杀死一些癌细胞。当一个腺病毒杀死一个癌细胞时,会产生多个腺病毒的“子孙”,这些“子孙”会继续杀死癌细胞,直至癌细胞被完全消灭,而健康的细胞则不受影响。

心脏“打补丁”治愈偏头痛

最新一期美国《预防》杂志刊登的一则消息,为许多久治不愈的偏头痛患者带来了希望的曙光:半数偏头痛患者心脏有“洞”,只要把“洞”补上就可能治好偏头痛。

总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王广义教授说,这个“小洞”医学上称它为“卵圆孔”,卵圆孔未闭是一种心脏的先天性缺损,它位于房间隔上,是在胚胎期形成的,一般人在出生后第1年内闭合,若大于3岁的幼儿卵圆孔仍不闭合则称卵圆孔未闭。

专家建议,偏头痛患者有必要再进一步检查是否患了卵圆孔未闭。在检查出心脏有“小洞”后,医生通过血管把一个细长的管子嵌入心脏上的“小洞”,为有洞的心脏打个“补丁”,大部分偏头痛就可治愈。

美告诫婴幼儿慎用感冒药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专家日前告诫说,2岁以下婴幼儿感冒后,家长切勿在未经医生许可的情况下将一般非处方感冒药给孩子服用,以避免出现不良后果。

专家认为,由于多数感冒会在数天后自然痊愈,所以父母最好让孩子多喝水少吃药。专家称,现在还没有足够证据显示,到底多大剂量的感冒药或咳嗽药会给婴幼儿造成致命危险。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现在也没有规定2岁以下婴幼儿服用感冒药或咳嗽药的剂量。

医药短信息

国内

中国科研人员发现非典患者康复与体内持续高水平的中和抗体直接相关。这一重要进展不仅有助于揭示非典发病机制,而且为将来研发疫苗和临床治疗提供了新依据。

药监部门提醒人们,治疗肿瘤的药品禁止广告。因此现在播发的或在医院门前等场所散发的抗癌“特效药”广告,全部是违法的。

最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儿科医院的医生联手,为4岁的肾结石患者乐乐实施了新颖的微创手术一一经皮肾镜取石术。该手术创伤小、不留疤痕、恢复快。据悉,为乐乐这样低龄的儿童实施这类手术,在国内还十分罕见。

上海交大科学技术研究院最近研制成功一种多功能生物医学工具――纳米磁性微球,可用于快速检测肝炎、艾滋病、心肌梗死等生物医学领域,也可参与苏丹红、农药残留等食品安全检测。

国际

德国皮肤专科医院专家托马斯-富克斯说,纯金与皮肤接触也会导致瘙痒等皮肤过敏反应。富克斯等人是在搜集并分析了德国30多所皮肤专科医院多年来出现过的病例后得出这一结论的。

芬兰辐射与核安全中心近日宣布,对芬兰、瑞典、挪威、丹麦和英国5国手机用户的最新调查显示,使用手机与患脑瘤没有明显的联系。

英国和德国科学家在研究中找到一种方法,能够切断肿瘤细胞中刺激癌症扩散的危险基因,为治愈癌症带来新的希望。

美国专家研究认为,女性如果从少年时期就坚持锻炼身体,有规律地从事体育活动,可以大幅降低成年后乳腺癌发病率。

调查显示篇8

调查中,67.2%的人觉得学前教育收费高是因为“政府对学前教育投入太少”,52.0%的人认为,高收费是“政府对学前教育投入的资源分配不均”造成的。

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冯晓霞教授指出,长期以来,我国的幼教经费一直只占整个教育经费支出的1.3%左右。发达国家学前教育经费一般占总教育经费支出的3%以上,法国和丹麦分别占到11.1%和10.6%。而且,我国的农村幼儿园和大部分民办幼儿园基本上没有纳入公共财政体制。

在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朱家雄教授看来,学前教育的资源分配不公是个历史遗留问题,“长期以来教育部门重点扶植几所公立幼儿园,因为这更容易出政绩,只是现在转制后好的公立幼儿园太少了,大家才开始关注这个问题”。

历史遗留问题长期存在,而新的学前教育改革又带来了新的不公平。调查显示,对于我国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64.8%的人首选“体制改革问题,未处理好政府投入、社会投入与市场投人三者的关系”。

市场化倾向的改革加剧了学前教育的逐利倾向。调查显示,63.3%的人认为学前教育存在乱收费现象;49.9%的人认为学前教育收费高的原因是,少数公办著名幼儿园供不应求,收取高额赞助费;47.1%的人觉得大多数民办幼儿园按市场定价,追逐高额利润。

在北京市第一幼儿园园长冯慧燕看来,公立幼儿园收赞助费源于教育部门过时的政策规定,“教育部门给公立幼儿园定的收费标准一直没变,实在偏低。公立幼儿园也要生存。赞助费的关口一打开,这价格自然就涨得没边儿了。”

而民办幼儿园享受不到公立幼儿园的优惠政策,就只能按照市场行情来定价。一旦办出名气,民办幼儿园也纷纷加入收赞助费的行列之中。

冯晓霞认为:“私人资本都有逐利的性质,它不可能给大家带来优质低价的幼儿教育。如果政府把学前教育全部推向市场,低收入人群的子女可能只有选择‘黑户’幼儿园了。”

朱家雄认为:“在一些地方,财政不像北京、上海这样充足,既然政府暂时没有办法解决所有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那么考虑借助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也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接受学前教育。”

调查显示,对于如何解决目前的学前教育问题。68.5%的公众希望“扭转学前教育的市场化倾向,更多地考虑教育公平问题”;64.2%的人选择“政府重视并增加资金投入”;57.4%的人认为政府应该“重视对幼儿园教师的培养,从根本上提高幼教质量”;42.2%的人认为要加强管理,规范乱收费和“黑户”幼儿园。

怎样解决幼儿园高收费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项服务的价格上涨,究其原因还在于供给不足,不增加供给又想管住价格,天下没有这么便宜的事。退一步说。就算教育部真的管住了幼儿园的高收费,但大量幼儿无园可入的问题又该怎么解决呢?所以还是应该从增加供给的角度来解决幼儿园高收费问题。教育部等有关部委可以考虑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鉴于幼儿园具有一定的社会福利性质,可以由各地的教育部门出面兴办平价的公立幼儿园,这种公立幼儿园的出现将迫使那些乱收费的幼儿园以降价的方式来竞争,其中的道理和政府通过抛售粮食以平抑糖价,兴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以平抑房价是一样的。如果政府不愿意直接兴办幼儿园,那也可以通过“民办公助”、减免税赞以及提供其他政策优惠的方式,鼓励民间资本创办平价幼儿园。政府给予这些幼儿园优惠和补贴的条件就是要求它们以平价向社会开放,如果发现高收费或乱收费,则应立即取消对它们的优惠政策。政府还应鼓励有条件的单位为本单位员工自办福利性质的幼儿园。这样的幼儿园由于目的是为了免除本单位员工的后顾之忧,因此它也不可能是高收费的。当然,自办幼儿园的费用应该是单位自筹的,而不应挪用财政拨款。

只有采取这些措施,再辅之以适当的价格监管,才可能基本解决幼儿园高收费问题。不采取增加供给的措施,而仅仅是宣布管制价格,则不过是搪塞舆论的一种手段罢了,对解决幼儿园高收费问题并无实际意义。

京、沪、穗幼儿园收费不完全调查

北京:最高赞助费每人10万元

记者从“北京妈妈网”论坛上看到了妈妈们的总结:北京市不少幼儿园的赞助费最低为3000元/年,最高可达10万元。除了赞助费,各幼儿园的月托费从400元到1200元不等,其中包括保育费和伙食费。

尽管怨声载道,一些需要缴纳高额赞助费的幼儿园仍是妈妈们眼中的香饽饽。两年前,Summer把孩子送到某幼儿园,缴纳了7500元/年的赞助费。这个创建于1951年的幼儿园,前身是某部委的幼儿园,目前已经是北京市一级一类幼儿园和北京市体育特色幼儿园,全部是妈妈们喜欢的小班制。

上海:家长愿交高额赞助费读优质公立幼儿园

在上海,争读优质公立幼儿园的情形也很常见,赞助费同样是一道高门椭。

杨先生的孩子“幸运”地得到一个上海某幼儿园的内部名额。即便如此,他还需要交3.6万元赞助费,而外面的人要交七八万。另据了解,该园的托管伙食费1200元,月。第一个月入学时需缴纳三年所需被褥、校服、材料费等共计3000元,班车费400元/学期。但杨先生觉得幼儿园名气很大,有外国元首来参观过;教师都是幼师本科毕业,有游泳池;特别是100元/月的合唱兴趣班,“比外面便宜多了,而且幼儿园名气大,经常出去表演,能得到登台机会”,这个价很值。

某幼儿园更“豪华”。据了解,该幼儿园在名义上是公立的,但是官方拨款甚微,幼儿园的经费基本来自基金会和赞助费。该园每年的赞助费为2万元,托管伙食等杂费加起来约2000元,月。

对此,上海的杨先生不是很信任私立幼儿园,觉得公立幼儿园有长期积累起来的“信用”。

广州:花钱都不一定进得了好幼儿园

广州市某幼儿园教学条件一流,其赞助费也高昂,需一次性缴纳3.5万元。保教费420元/月,伙食费15元,天(每月计22天),借读费40元/月。

据办公室咨询工作人员说,每年春节一过就开始报名,很快就招满。现在还有一堆报名表放在那里,今年没报上,报明年的。“现在报明年的,都不一定报得上了。”工作人员说。

省一级的某大学附属幼儿园,教职工子弟不用交赞助费,校内教职工孙辈1.1万元/年。外招的每年要上万元赞助费,每年收的不一样,由学校自己定。今年校外人员的赞助费是1.5万元/年。其他费用加起来每月500多元。因其是该大学附属单位,幼儿家长趋之若鹜。

事实上,幼儿园收费高已经让京、沪、穗三地的家长不堪重负,这三个城市去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万余元。

潜规则困扰家长:上名牌幼儿园先进高价亲子班

家住汉口江汉北路的刘先生反映:想上名牌幼儿园,先得上它的亲子班。亲子班收费高,一年得一万多元。而且,亲子班里的许多课程与小班一样。这一做法合适吗?

要上名牌幼儿园,就先上它的亲子班,这似乎已成了进名牌幼儿园的“潜规则”。比如,汉口一所名牌公办幼儿园以前每年秋季招生4个小班,由于收费比一些高价民办幼儿园低,加上师资、设施不错,每年要求入园的孩子“爆满”。但是,由于方方面面的关系太多,该幼儿园每年仅拿2个班对外招生,留2个班名额给亲子班的孩子直升。不过,现在因为亲子班太火爆,直升名额紧张,于是幼儿园又开始加码,对上该园亲子班的年限也作出了规定,如要求在该园上亲子班满2年的小孩才可以升小班。“亲子班一节课就是近百元,就算一周两节课,一年费用就是一万元,两年费用就是两万元。”

刘先生表示,交点钱能进名牌幼儿园,省去了托人找关系的麻烦,有些家长愿意接受。可让家长们纳闷的是,不少幼儿园的亲子班并不“专业”。有些亲子班的课程竟和该园小班课程一样,而且上亲子班的孩子常常和小班孩子一起上课。“孩子3岁之前和3岁后的心理、生理等特点肯定不一样,学的东西怎么能够相同?如果一样,上亲子班又有什么用,”刘先生质疑。

对此,汉口一所幼儿园负责人解释,亲子班专门针对6个月至2岁半的孩子,主要以做游戏为主,孩子在游戏中接触了许多小朋友,很快乐。而且,家长也学到了许多和孩子相处的技巧,最重要的是学到了许多做游戏的方法。

上一篇:优秀教师颁奖词范文 下一篇:初中语文学习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