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师培训范文

时间:2023-11-02 11:39:11

食品安全师培训

食品安全师培训篇1

一、指导思想

以学习《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系列法律法规为主题,深入贯彻落实《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提高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队伍依法行政能力,强化餐饮服务单位第一责任人意识,全面提升我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和企业自身管理的水平,保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

二、培训目标

(一)通过岗位培训,全面提升餐饮服务监管人员的执法能力和管理水平,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

(二)对餐饮服务重点岗位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以及食品安全基础知识等内容的培训,促使企业树立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强化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守法意识、自律意识,提高自身食品安全管理水平,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培训对象

(一)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和协管员。

(二)餐饮服务重点岗位人员包括中型及以上餐饮服务单位(含学校、企业、建筑工地食堂)负责人及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农村土厨师等。

(三)餐饮服务单位其他餐饮从业人员。

四、培训安排

(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培训班

1.培训内容:当前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形势和任务;餐饮服务食物中毒预防及餐饮具消毒;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现场监督等。

2.培训对象: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和协管员。

3.培训时间:4-7月份。

(二)中型及以上餐饮服务单位、学校食堂培训班

1.培训内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餐饮服务食物中毒预防及餐饮具消毒知识等。

2.培训对象:县辖区内中型及以上餐饮服务单位负责人及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学校食堂负责人及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等。

3.培训时间:4-5月份。

(三)企业、建筑工地食堂培训班

1.培训内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建筑工地食堂的许可条件与管理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常见的食物中毒及处理等食品安全知识。

2.培训对象:企业、建筑工地食堂负责人及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3.培训时间:全年(由当地镇街政府与中队协定)。

(四)农村土厨师培训班

1.培训内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食物中毒预防知识等。

2.培训对象:县辖区农村土厨师等。

3.培训时间:6-9月份。

(五)餐饮服务单位其他餐饮从业人员培训班

餐饮服务单位根据培训大纲制定培训内容,由各单位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组织开展对本单位其他从业人员的培训。

五、组织方式

(一)局餐饮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和协管员、中型以上(含中型)餐饮服务单位及学校食堂负责人和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由局餐饮科负责组织开展,中队配合。

(二)企业及建筑工地食堂负责人、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农村土厨师的培训工作由当地镇(街)牵头组织,辖区中队负责实施。

(三)餐饮服务单位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开展对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培训。

六、培训方式

(一)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除本局餐饮科及各中队自行集中授课外,必要时邀请上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家集中授课,下发专家授课的相关培训材料。同时,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和协管员应当利用业余时间加强自学,不断提高执法水平与业务技能。

(二)岗前培训与日常培训相结合。餐饮单位对本单位新招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其他从业人员每年进行强化培训。

(三)交流考察学习。适时开展交流考察活动,向先进地区、先进单位学习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先进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

七、培训监督与考核

(一)局餐饮科,各中队负责本辖区内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培训和考核工作的指导及其监督管理,制订培训及考核的年度计划和具体操作方案,并负责组织对辖区内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和餐饮单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

(二)餐饮服务单位应当组织本单位餐饮从业人员开展食品安全培训和考核。从业人员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并按照培训大纲的要求组织本单位餐饮从业人员参加上岗前的初次培训和在岗期间的每年强化培训,培训情况应当有记录。

(三)餐饮科,各中队要将重点餐饮服务单位对其自身从业人员的培训情况作为日常监管的内容之一,督促餐饮服务单位每年对其从业人员进行一次相关知识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从业人员,应当停止其上岗资格,并按要求经过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重新上岗。

八、培训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高度重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必须狠抓培训,强化考核,充分认识培训是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科室长、中队长应带头参加培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明确责任,狠抓落实。要明确培训工作的职责,形成分管领导牵头抓、主办科室和中队负责人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将培训作为全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食品安全师培训篇2

贯彻执行国、省、市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决策部署,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工作方针,进一步构建学校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全面提升监督管理能力和保障服务水平,努力确保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维护学校社会和谐稳定。

二、工作目标

以“夯实基础、完善制度、加强培训、强化监管、提升效能”为工作主线,全面推行食堂自办自管、成本经营、营养配餐模式,着力强化责任落实和风险防控,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杜绝食品安全责任事故和管理服务问题引发不稳定因素,努力办安全优质、服务一流、师生满意食堂,解决好师生“吃”的民生。

三、主要工作

(一)促进食堂建设,努力筑牢食品安全承载实力

1.严格按照教育厅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伙房)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等文件要求,促进学校食堂基础设施建设和设施设备配置,突出幼儿园食堂改造重点,指导各地抓2-3个成片连线幼儿园“标准化食堂”示范点改造建设。

2.继续全力做好第三批约10个“关爱厨房”项目的规划建设、设备配置和使用管理等一系列工作。

3.建立与教育内部计财、项目部门和规划设计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建立学校食堂建设改造设计需教育内部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和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审查程序,确保新建和改扩建食堂符合餐饮服务许可要求,从硬件布局上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二)规范证照管理,坚决杜绝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1.督促学校(幼儿园)食堂取得有效《餐饮服务许可证》,坚决杜绝无证运营。

2.严格学校食品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确保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和培训合格证上岗率达到100%,坚决杜绝从业人员先上岗后办健康证和培训合格证。

3.依法执行劳动用工制度,落实从业人员劳动保障待遇,建立员工激励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杜绝劳资纠纷和可能导致的不安全、不稳定因素。

(三)重视教育培训,不断增强安全意识应急能力

1.进一步强化学校食品安全教育宣传。以食品安全“进学校”活动为抓手,将食品安全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坚持上好食品安全课;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3·15消费者权益日等活动;做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特别是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的宣贯和科普知识宣传普及,增强师生食品安全意识,培养少年儿童良好饮食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2.持续开展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主题实践、爱粮节粮、感恩教育和首届征文活动,办“节约型”食堂、树“光盘族”典范,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传统。

3.分解落实宣传目标任务,进一步做好在各级媒体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的宣传报道工作。

4.大力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和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工作。制定培训计划,分层举办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和从业人员培训班,突出幼儿园培训专题,启动首批营养师、食品安全师培训工程。

5.召开学校食品安全专题工作会议;精心培育和打造幼儿园、职业院校食品安全现场看点并召开全市现场会。

6.组织开展“走出去、请进来”学教、培训活动。

7.完善各级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和以学校食堂停水电气为重点的后勤保障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

(四)突出制度执行,扎实抓好食品安全规范管理

1.统一修订完善制度、规程、要诀、台账,强化执行和落实。严格依法亮证经营、索证索票、试尝留样等一系列、一整套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措施执行力度,全面提升抗食品安全风险能力。严格系列台账使用管理,突出校长监管、健康管理、消杀灭害、食品添加剂和餐厨废弃物五本薄弱台账管理。

2.建立全市学校食堂大宗食品原料供应商名录制,逐步规范食品原料定点采购,确保采购源头可控,降低采购成本。

3.严把食品采购索证索票、查验登记、试尝留样、售卖配送等各环节安全操作规程关,实施全过程无缝监管。

4.学校食堂和食品卖场经营者以及大宗食品供应商,应按资教发〔2011〕179号文件投保校(园)食品安全责任保险。

(五)把握重点关键,持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1.深入开展专项整治。重点治理和坚决杜绝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使用地沟油、病死(害)畜禽、不合格调味品、私屠滥宰畜禽、注水肉、违规处置餐厨废弃物等突出问题。

2.开展重大节假日、重大活动、重要时期、季节交替期和重点学校、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专项整治和明查暗访。

3.加大对学校食堂、宿舍消防、水电气设备设施的巡查、校验和检修力度,确保消防设施器材、水电气压力表、安全阀、管道和锅炉、电梯等特种设备设施安全使用。严格相关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安全责任人信息、岗位职责和设备设施操作规程上墙制度,加强检查和值班记录,规范资料归档。

(六)实行民主监督,完善学校食堂服务保障体系

1.规范食堂财务。坚持“公益性”和“非盈利”原则,严格成本核算、实施精细化管理、降低营运成本,稳定饭菜质量和价格,公示食堂财务。

2.建立监管机制。成立食堂管理委员会、学生膳食委员会、食堂值班岗等校内组织以及学生家长、有关专业人士和社会人士参与的校外监督组织;公示每周配餐计划、原辅料采购价格、带量食谱成本构成,监督饭菜质量,检查饭菜份量;建立满意度评价体系与常态评价制度;推进完善学校食堂社会监督试点工作。

3.畅通诉求渠道。设立投诉电话、电子邮箱、校长信箱、建议收集箱、食堂接待日等沟通平台,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有效化解问题矛盾;加强与食堂管理、经营者信息沟通,随时查找整改问题隐患;加强与从业者的沟通交流,关心他们疾苦,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激励员工用热心和爱心从业,安全、优质服务师生;加强校园网络管理,监测网络舆情信息,及时掌握并消除各类虚假信息和不实传言的负面影响,消除隐患和不稳定因素。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监管责任

1.市、县、学区、校(园)层层签订学校食品安全责任书,分解落实目标任务。

2.教育主管部门应将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目标考核重要指标,强化属地监管责任,制定并组织实施学校食品安全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完善校(园)长第一责任人责任体制,配备首席食品安全官或专兼职管理人员,落实监管责任。

3.组建市、县、学区三级专家骨干团队,充分发挥专家骨干在食堂规划设计建设、设备设施配备、规范化管理、人员队伍培训等方面的作用。

(二)严格保障机制,提高监管能力

1.全面落实首席食品安全官工作要求,强化教育培训,确保充分履行岗位职责,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效能。

2.切实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目标考核和评优选先,执行“一票否决”、“暗访、曝光、问责”制度,坚持按季开展暗访督查通报,全面构建学校食品安全责任保障体系。

食品安全师培训篇3

一、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做好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农村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是建设“平安”、“和谐”的根本要求。我镇农村历来就有每逢乔迁、祝寿、结婚、生子、丧事等红白喜事而在家中举办宴席集体聚餐的习俗,但是由于农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管理不够严格,存在较多食品安全隐患。各村要以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从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出发,大力倡导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坚持婚丧嫁娶等红白喜事从简办事,移风易俗,从源头上杜绝群体性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二、明确职责,促进农村集体聚餐安全监管工作全面开展

(一)建立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责任制

本通知所称农村集体聚餐,是指农村家庭或单位因婚庆、丧事、做寿、乔迁、生子、升学、建房、开办公司等事宜,宴请亲朋好友等较多人员,在非经营性场所举办的非营利性宴席。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实行部门负责、辖区落实责任制,镇政府负责对监管工作的组织调度,研究出台措施,明确工作责任。卫生院要加强对农村集体聚餐的监管和指导,预防食物中毒发生,各村对辖区内集体聚餐食品安全负总责,以村委会主任为第一责任人,明确相关工作人员,健全监管制度,制定配套措施,落实集体聚餐申报制度,其他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好各自职责,搞好食品市场整顿,加强食品安全监督检查,确保农村群众饮食安全。对因集体聚餐监管不到位造成食品安全事件的,要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二)加强农村集体聚餐申报备案和管理工作

1、建立农村集体聚餐申报备案管理制度。凡集体聚餐一次桌人以上的,各村委会要及时督促举办者按规定履行办理上报报备资料,向举办者提供《农村家庭宴席登记表》和《举办农村家庭宴席卫生要求告知书》各一份,并告知举办者要按告知书要求内容逐条逐项落实防制污染环节,如实填报《农村家庭宴席登记表》和提供每餐供餐食谱、厨师有效健康证明材料,

2、加强对农村流动厨师的管理。对农村流动厨师全面推行持证上岗制度。凡从事农村集体聚餐的流动厨师,由镇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组织进行登记,并按照食品从业人员的管理要求,督促其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取得健康证和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凡患有可能影响食品卫生疾病的农村厨师不得上岗。流动厨师的健康体检和培训,由镇卫生院负责安排。

3、完善农村集体聚餐污染环节的控制和管理。镇政府将组织工商所、卫生院、兽医站等部门,每季度开展一次联合执法检查,各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认真进行环节检查,把好关口,严禁聚餐举办人采购过期变质和“三无”食品,建立食品及原料检查制度,对加工场所和用具进行清洁消毒。对超过桌的集体聚餐所用菜肴实行48小时留样备检。

(三)健全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报告和应急处理制度

一旦发生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宴席举办者要及时把患者送往当地医院(卫生院)救治并立即向村委会和镇政府报告,镇、村将按照《镇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要求迅速启动各项应急处理工作,并迅速向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报告,使事件及时得到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卫生院、村委会及宴席举办人要积极配合市食安办、卫生等部门开展事故的调查处理和救治工作,主动提供菜肴留样、剩余食品、原料及相关物品,确保应急处置和调查工作顺利进行。

三、积极探索,完善农村集体聚餐规范化运作模式

鼓励具备条件的餐饮单位或厨师成立“农村家宴服务公司”,推行市场化运作,实行微利有偿服务,为农村集体聚餐提供仪仗、餐饮具、菜肴等全套服务。

四、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聚餐安全责任体系

食品安全师培训篇4

为切实加强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群体性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患的发生,确保农村食品安全,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现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食品安全面向农村、服务群众,坚持监督与服务并举,把农村自办宴席纳入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范围,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改善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条件,预防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确保广大群众饮食安全。

二、工作目标

有农村自办宴席厨师(帮办)或30人以上聚餐的农家宴均纳入备案管理,并建立相关档案;推行村(居)自办宴席厨师推荐公示制度,对操作安全、信誉度好的厨师名单进行公式,引导群众选择合适厨师办理宴席;规范村(居)自办宴席厨师体检制度,厨师健康证明持有率达100%,村(居)自办宴席登记备案率达90%以上;实行村(居)自办宴席食品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度,凡在自办宴席中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并经查实未备案的,或有瞒报、谎报、迟报、处理不及时的,村(居)不得参加年度工作评先评优。

三、工作内容

1、开展调查摸底。各村(居)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员对民间厨师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掌握辖区内民间厨师基本情况,并进行登记造册,建立档案(见附表1)。

2、实行持证上岗。各村(居)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员督察辖区内厨师每年参检健康体检。对健康体检合格并通过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的民间厨师,发给体检、培训合格证。

3、开展教育培训。为加强农村自办宴席的管理,各村(居)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员配合镇食品药品监管人员组织好对民间厨师的教育培训工作。通过食品安全法律知识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和民间厨师队伍。

4、完善各项制度。在实行农村自办宴席申报备案制度的同时,各村(居)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自办宴席申报备案制度、民间厨师登记备案制度、体检培训制度等各项工作制度,并建立工作台帐。

四、工作程序

1、责任人申报。有农村自办宴席的,民间厨师(帮办)或宴席举办者提前3天到自办宴席所在地镇食品药品监管人员处进行申报,申报时必须填写《村、居自办宴席申报表》(见附表2)。

2、登记备案。镇食品药品监管人员对申报人填写的《村、居自办宴席申报表》进行审核,申报表必须注明主办户姓名、地址和联系方式、宴席日期、厨师姓名及其资质情况等基本信息,经签字同意后,进行备案登记。

3、监督指导。各村(居)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员对申办农村自办宴席的上门作食品安全现场指导,实地查看,填写意见书(见附表3),宣讲饮食卫生知识,对不符合要求的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整改到位。

4、紧急处理。如发生食物中毒事故,宴席承办者应在组织救治的同时上报镇政府;食品药品监管人员接到报告后要立即前往事故发生地控制现场,并上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上报同时,要积极组织人员摸清参加宴席的所有人员的健康状况,并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救治、调查、采样、取证工作。

五、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村(居)要从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和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村自办宴席管理制度,对于控制农村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保障广大群众的饮食安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做好监管工作。落实各项责任制,务求使农村自办宴席监督工作取得实效。

食品安全师培训篇5

(一)工作原则。

树立“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第一”的思想,抓平时,敲警钟,以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措施果断,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二)组织管理。

学校校长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切实加强领导,成立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学校食品安全工作。一旦发生学生食物中毒,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协调开展工作。

(三)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xx。

组员:xx、xx、xx、xx、xx。

(四)工作措施:

1、学校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学生卫生工作条例》、《学校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和《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等有关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在食品和食堂用料的采购、存储、加工和供应、销售等各个环节,加强管理和监督。

2、定期组织学校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身体健康检查,进行食品卫生、营养知识、食品加工知识的培训,使他们了解《食品卫生法》等法规的基本精神及食品卫生的基本要求。严格落实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培训后上岗制度。凡未取得健康证和未参加食品卫生知识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人员一律不得从事学校食堂工作。

3、安排专人管理校内食堂,定期和不定期对食堂进行检查;定期召开食堂承包人会议(作好记录),对发观的问题及时通报、整改;平均每学期联系卫生防疫部门检查1—2次;经常征求师生对食堂饮食卫生和食品质量的意见,督促食堂不断改善食品加工条件,提高食品质量,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4、学校与师生灶每年签订安全责任书,特别强调食品卫生及食品购入渠道,不得以盈利为目的而忽视食品安全。

5、加强食品卫生安全教育,提高师生防范能力:增加投入,改善学校食堂就餐条件,减少师生外出就餐次数,防患于末然。

食品安全师培训篇6

关键词: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教学改革;教学评价;实践

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大多由于农兽药残留、添加剂等违用滥用所致。若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等各环节实施全程管理和监控,而实验室检测很难及时全面地监控各环节食品安全,因而快速、方便、准确、灵敏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1]。国家新的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要采用快速检测方法对食用农产品进行抽查检测[2]。在此背景下,很多高职院校的食品相关专业开设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课程。在绿色食品生产与检测专业,它是一门必修的职业技术课。对应的职业岗位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员,工作地点包括大型超市、大中型农产品物流中心、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餐饮酒店及学校的食堂等。但在实际的人才培养中往往对该课程不够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课时较少;②该课程的设置时间比较随意,可开设在高职生第2、3、4学期。实际上,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课程应开设在学生学习常规的理化检测和微生物检测后,这样可使学生对检测原理和方法更容易理解。因为大多数检测药品比较昂贵,也限制了一些检测项目的开设。另外,教学班级人数一般在40人以上,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笔者从教学条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法等方面对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课程进行了改革。

1教学条件改革

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强调教学做一体化、理实一体化,一些内容仍然是在传统教室中通过教师讲解来实现的,这样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一体化。由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必须依赖动手操作才能达到课程教学目标。

1.1可实现理实一体的实验室

快速检测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因此要求实验室尽量简化。实验台最好为方形,台上不要放架子,可容纳3~4人。一些必需的玻璃器皿可以放在台下的柜子里。实验室要配有投影机和多媒体播放系统。同时,实验室要有良好的通风系统,因为有些实验会用到挥发性有毒有害药品。

1.2小班化实践操作教学

大班教学很难使每一个学生都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因而在具体技能操作课上应采用小班化教学。一般每组2~3人,使每个人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如果资源有限,只能大班上课,可在实践课上多配备一个指导教师,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实训中出现的问题。

1.3配备适宜数量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

快速检测仪的检测原理同分光光度计,不同之处在于快速检测仪配有内置的标准曲线软件,每次实验只要做1个空白和1个样品,根据样品检测到的吸光度值,仪器会自动计算出样品中该指标成分的准确浓度,有的仪器也会有国标可供查阅,只要进行比对即可确定是否超标或达标[3]。一般每台仪器设置一个空白,先做空白试验,再进行样品检测。因为样品比色需要一定的时间,学生操作速度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2~3组使用1台仪器比较适合。如果多人使用同一台仪器,可能会出现有些样品的比色时间过长,影响试验结果,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内容改革

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农兽药残留等化学性危害、食品添加剂的滥用及非法添加或掺假等。结合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兽药残留快速检测、非法食品添加物的快速检测、易滥用食品添加剂的快速检测、重金属的快速检测、劣质和掺假食品的快速检测、生物毒素快速检测和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8个教学情境,并提出每个情境需要培养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通过快速检测项目来完成实训教学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4]。

3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讲授,而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学生却只被动地听讲和记笔记,不能积极思考问题;有些教师只注重知识点的传授,轻视职业能力与素质以及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5]。

3.1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施

对绿色食品生产与检测的学生而言,由于没有开设食品安全课程,因而很多情境中都需要补充相关食品安全的背景知识,而这些理论知识十分枯燥。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课程开始时就给学生分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情境的导学。每次课前提前1周给学生提出问题、布置任务,让学生寻找案例,进行问题分析,并就相关知识点制作PPT,然后在课堂上讲解PPT,进行导学。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起指导作用,学生制作的PPT教师需要课前当面指导修改,修改后才可以在课堂上讲解。听课的同学要在导学小组同学讲解结束后对一些自己不理解的知识点进行提问,而导学的小组负责回答提问。这样听课的学生会带着问题认真倾听,导学的同学更需要认真准备,才能回答可能提出的问题。教师在学生导学结束后要进行必要评价,并解释有些学生讲解不到位的知识,补充一些遗漏的重要知识点。学生的导学和课堂提问都计算在形成性考核中。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发散思维,自己寻找问题,查找问题的答案。同时,在PPT讲解过程中学生能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学习能力,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3.2带领学生小组参加预备实验,以生带教

每次实训操作前带领一个小组的同学进行预备实验。预备实验时教师会发现问题,如学生操作不规范、仪器使用问题及实训药品问题等,有时还可能出现时间不够等问题。发现问题后及时处理调整,避免类似问题出现在实际教学中,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做过预备实验的同学在正式上课时可以配合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做教师的小助手,操作时分配到不同小组给其他学生提供指导。杜磊[5]研究表明学生教学生的教学效果比教师教学生更好,这样也可以减轻教师上课的压力,在实际教学中实训课上教师十分辛苦,学生一旦发现问题就可以请教教师,教师常常不能兼顾所有学生。

3.3以真实的检测项目为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次的实训任务都是真实的食品检测任务,有些检测项目的样品由学生自己到市场进行抽样购买,餐具中大肠菌群的快速检测项目让学生担任安全检验员到学校食堂进行抽样并完成检测和出具报告,学生通过职业体验认识到职业的神圣感及技能操作的重要性,极大地激发了学习兴趣。

3.4简化实训任务工单,并进行面批

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工单,并配有实训指导书,有些内容在实训前预习时就已经布置学生完成。实训完成后只要填好检验报告单就可以上交教师批改,教师在学生实训任务结束后在课堂上就逐个批改,指导学生写检测报告的方法。

3.5通过PDCA的学习过程,逐步提升操作技能

每次实训过程包括实训前计划制定和任务安排(plan)、实训操作(do)、结果检查(check)和调整(action)。在教学中经常发现同一个产品不同学生检测到不同的结果(有些结论可能合格,有些结论可能不合格),一般在结果出来后教师需要召集学生进行讨论反思,考察学生实验执行情况,发现可能存在问题的环节,总结经验教训,纠正错误操作[6-7]。必要时让学生重新做一次来验证检测结果是否具有重复性。通过反复实践,学生的操作能力大大提高;教师通过多次的教学实践,可以熟练掌握学生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以便于指导今后的教学。

3.6结合教师的科研和学生的毕业实习,以研促教

专业教师在科研上分别承担了食品加工、检测、贮藏保鲜等方向的科研项目。每年每位教师都会吸收部分学生来参加自己的科研团队,教师一般带领高年级学生进行科研,完成毕业实习,而刚进实验室的低年级同学则作为高年级同学的助手,通过传帮带,高年级学生可指导低年级学生快速进入科研项目的研究。在具体教学中,这些毕业实习的学生还可以在实训课上担任指导教师。这样既能以科研带动教学,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8]。

4多元化教学评价方法的实施

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发生的变化,教学评价的中心由重视结果向重视评价过程转变,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并对评价指标进行完善[9]。该课程的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和期终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模式,期终结果性考核占40%,过程性考核占60%;期终考核采用实践技能考核的形式。一般采用实验室现场操作,具体考核项目2~3个,操作难度差别不大,具体由抽签决定。情境化教学的进程分项目考评,考评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导学、平时课堂表现、任务工单等及在实训过程中的操作情况、实训态度、实训值日等表现。考评时小组和个人成绩相结合,并考虑学生的团队合作、责任心、主动性、书面和口头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职业素养。实践技能考核的项目、标准和要求事先公示给学生。从学生的期末考核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较好地完成考核项目的快速检测,且检测结果相对可信,稳定性较好。

5结语

以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培养学生食品安全方面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几年的建设,使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完善,教学资源库建设也已经基本完成,实训条件也有明显改善,学生的食品安全检测能力有了稳步提升。该研究来源于实际的课堂教学与实践,实用性很强,可适用于高职院校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王静,王淼.我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发展现状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4(2):42-47.

[2]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A].2009.

[3]魏士刚.便携式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的研制及其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D].长春:吉林大学,2006.

[4]翟培,韩晋辉.高职餐饮食品安全专业《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课程体系的构建[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5,6(2):723-727.

[5]杜磊.“学生教学生,学教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2016(29):78.

[6]敖常伟,凌敏,林杨.《食品安全与卫生》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14(2):109-110,114.

[7]贾先文.基于3PBL理论的美国“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教学新范式及其启示[J].武陵学刊,2016,41(6):116-121.

[8]郭英凯.高职教育“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36):105-107.

食品安全师培训篇7

关键词 食品类;课程;开发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8.5;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8-0326-01

1 食品营养与检测技术课程建设的客观性

1.1 食品安全的整体需求

食品安全问题历来都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建设和谐社会的大事。 近年来,有关食品安全的负面消息层出不穷,要切实保障我国的食品安全,就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保障机制,其中运用检测技术加强对食品的甄别是至关重要的。

1.2 高等职业教育培育学生目标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在基层和生产或服务第一线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1]。

2 食品营养与检测技术课程的开发要素

2.1 开发需要多方参与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应按照职业岗位需求进行组织和实施,其基本功能是使学生具备该专业的核心应用能力和培养相应的职业素质,在课程开发中遵循先进行市场人才需求调查,再进行职业岗位分析,然后确定知识和能力素质应具有的程度和范围,最后确定课程开发内容等环节。所以,在进行课程开发时,应争取企业、行业专家意见,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一线进行调研,及时总结[2-3]。

2.2 开发内容岗位化

《食品营养与检测技术》课程开发内容主要依据工作岗位的需要,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突出实践技能,遵循岗位性质和特点,进行课程内容编排,使学生能尽快与职业岗位衔接,为增强岗位适应能力打下基础。

2.3 开发培养重点

在开发课程编排上,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为基础,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学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提倡学生“在做中学”,使学生更扎实地掌握知识、能力。

3 食品营养与检测技术课程建设步骤

3.1 开发原则与组成人员

3.1.1 开发原则。专业教师与相关行业及企业紧密联系,进行食品检验与检测人才需求市场调查、应往届毕业生追踪调查,企业、行业专家把脉,以全面、准确地掌握第一线需要。

3.1.2 人员组成。课程建设人员由黑龙江食品行业专家、食品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学院专业骨干教师组成。

3.2 课程定位

未来食品安全问题,将是影响我国民生社稷的一项大事,需要“态度好、知识新、技能强”的食品检测应用型人才。

3.3 确定课程培养方向

结合当前食品安全行业形势,食品营养与检测技术课程目标为培养适应食品营养检测行业需要的,食品安全、食品质量日常监督管理、食品营养检测等方面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3.4 课程内容编排

在课程内容编排上注意与职业岗位目标的衔接,具体内容设置如常规化学检测、微生物检测与具体行业如乳制品、肉制品、面制品、酒类制品等行业相关联。

3.5 课程实施影响因素

3.5.1 教师主导作用。教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要积极努力地改进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要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此外,教师还要积极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不断学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枯燥的理论知识能尽快与实践结合,使学生学习有的放矢[4]。

3.5.2 学生主体作用。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体现出学习的价值。

3.5.3 教材建设。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实施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的教学内容。

3.5.4 实训基地开发。实训基地可分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两大类。校内实训基地主要包括:食品检测实训室、精密仪器设备室等,使学生把专业课程所学的基本技能知识在校内能顺利开展。校外实训主要是以“工学结合”的方式进行,以让学生熟悉企业文化、规章制度,感受企业工作氛围。

3.5.5 课程效果综合分析。①考试以过程性考试为主,能使学生在整个学习中全身心投入。②学生要从课程学习能否获得真实的核心能力进行评价。③用人单位通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在校表现和职业能力间接检验课程的有效性。

4 结语

高职课程开发始终都要围绕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这一主题进行,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技术适应的能力,更要有能力“本着对社会、经济和环境负责的态度,参与创造未来的技术和劳动世界”。《食品营养与检测技术》课程开发将为食品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5 参考文献

[1] 谈慧.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7X):394-395.

[2] 王福青,张静.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实践与研究[J].职业教育与研究,2008(2):51-52.

[3] 王仁清.浅谈高职教育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J].教育与职业,2005(4):39-40.

食品安全师培训篇8

强化农村家庭宴席食品安全管理,为切实保障农村群众饮食安全。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市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县农村家宴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

关系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各乡镇人民政府和相关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要以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农村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从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工作措施,做好事前防范,加强事中监管,确保农村饮食安全。

二、强化措施。

(一)农村家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责任制

各乡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辖区内的农村家宴安全工作负总责,按照食品安全工作“各级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司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要求。分管负责人具体负责,指定专门机构,落实专人负责辖区内农村家宴的管理备案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要落实村民委员会主任负责制,各村民委员会主任对本村宴席安全工作负总责,负责对本村宴席办理的申报及安全督查;县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负责农村家宴环节的监管和技术指导;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牵头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其他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做好相关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各村民委员会和有关职能部门要建立健全农村家宴食品安全工作组织和管理制度,制定配套措施,落实农村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制,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二)实施农村家宴承诺管理制度

事主必须提前5日向所在村民委员会报告,农村村民因婚丧喜庆等活动需自办宴席宴请亲朋好友的凡举办50人(5桌)以上的家庭宴席。并与村民委员会签订《农村家庭自办宴席食品安全承诺书》承诺书主要内容包括:事主自觉到工商部门所确定的食品安全示范店购买食品;厨房环境整洁、餐具消毒卫生、食品储存条件符合食品安全要求;所聘请的厨师持有健康体检证和上岗培训证等。宴席承办人所在行政村的村民委员会主任负责督促事主、厨师落实承诺书的相关要求,及时向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报告自办家宴的相关情况。各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对不具备举办家庭宴会条件的提出整改意见,督促其落实整改措施并监督整改到位,确保自办家宴食品安全。

(三)强化农村家宴食品安全监管

各乡镇人民政府应对本辖区内举办的各种家宴做好登记,为确保农村家宴食品安全。于次月5日前向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上报上月家宴登记情况,落实工作人员对农村家宴进行现场检查和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并在宴席承办人与村民委员会签订的承诺书上签字。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根据职能职责做好相关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四)建立农村家宴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机制

宴席举办者要立即向村民委员会和乡镇人民政府报告,一旦发生农村家宴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乡镇人民政府及有关职能监管部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食品安全事件。村民委员会及宴席举办人要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和职能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和人员救治工作,主动提供菜肴留样、剩余食品、原料及相关物品,确保应急和调查处置工作顺利进行。

(五)加大农村家宴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力度

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由家宴举办方承担事故主要责任,对因农村自办家宴工作不到位造成食品安全事件的对乡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相关负责人视情节轻重按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处分。对擅自操办农村家宴。并给予一定经济处罚;承办家宴厨师未尽到应尽的食品安全责任而造成事故的须承担相应责任,并给予一定经济处罚。对行政监管部门和有关执法人员失职、渎职、不作为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依法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监管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三、加强培训。

上一篇:自我保护事例范文 下一篇:合同债务纠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