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问题分析范文

时间:2023-10-12 14:16:08

教育问题分析

教育问题分析篇1

首先,要渗透思想模型教育。物理思维模型其实是抽象思维的产物,是对客观物理规律反映的一种方法。例如:学习《光现象》一章时,引人"光线"这一理想模型。通过大量观察实验,我们知道:"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再如光的折射、反射、小也成像等问题,建立一定的模型,使学生清楚明了,直观易懂。其次,渗透物理实验教育。实验是物理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物理,培养他们认真的学习态度。如《焦耳定律》一节中,主要有三个实验,让学生观察热量与电流的大小、电阻及通电时间的关系。现行教科书,几乎每个章节都有实验,通过实验总结归纳,寓物理实验方法的教育于教学过程中。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达到物理实验方法启蒙教育的目的。再次,渗透思维方法。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差,要使他们快速掌握物理知识,必须让他们从思想上逐渐接受物理思维方法。如在《浮力》一节教学中,我们首先用实验明确"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而向上的浮力",然后运用假设的方法,假设取液体中一正六面体为研究对象,运用抽象推理,探索出浮力是由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并不相等,这种压力差就是浮力"。然后再应用数学方法,导出阿基米德原理的数学表达式。

二、关于学生记忆力培养的问题

首先,要掌握有效的记忆方法。物理教学要教给掌生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引导学生寻找概念间的联系,把知识串成线,连成网,结成体。关键性概念总是处在重要地位,通过它的贯穿或辐射反映出物理知识的内在联系。抓住关键,系统记忆,就能记住物理知识的脉络和全部内容。让学生掌握理解记忆,对物理知识不理解而靠多次重复来机械记忆,往往事倍功半;让学生通过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来记忆知识;让学生用比较、分析和归类等思维方法去记忆知识。其次,帮助学生与遗忘作斗争。注意遗忘规律,适时复习与巩固,每堂课结束前用几分钟小结一下本课的内容,并在新课引入时复习一下上堂课的内容,每次课后留一些必要的作业,都是有效的方法。加深和强化知识痕迹,联系实际,课堂形象化,举一反三,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提高记忆效果。

三、关于创新思维培养的问题

创新思维是学生在创新学习中应该具有的思维方式,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用于处理某种事物的新方式的思维过程,它是创新的核心。首先,一题多变,培养思维的敏锐性。在习题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题目的潜在功能,通过变式训练,恰当地对题目进行延伸、拓展、演变,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其次,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流畅性。思维的流畅性是指思维畅通无阻,对事物反应迅速,在短时间可从多种途径、用多种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在习题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典型题目,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第三,由此及彼,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在习题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事物的异同关系、纵横关系、因果关系、演变关系等,沟通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借它山之石以攻玉",学会应付千变万化的变动情况,培养思维的变通性。

四、关于合作学习的问题

新课程要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笔者以为大量采用合作教学模式,对实施素质教育大有益处。首先,全员参与,制定目标。为了充分发挥合作模式的功效,体现师生合作的精神,该目标是在教师主持下,由各种类型的学生代表参与制定的。教师先讲述本课时的内容重点及要达成的目的,然后交学生代表讨论,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其次,营造氛围,培养兴趣。许多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他最感兴趣的学科,学习成绩最优秀,相反对那些没有兴趣的学科,一般说来成绩不佳。因此,注意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应用型学科,教师要善于运用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激情,使他们在实验的氛围中产生好奇心,让他们在实验中感知物理知识,领悟物理原理,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浓厚的学习物理的兴趣。现代生活离不开物理,因此在课堂上要善于将物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利用他们的感觉引起兴趣,让学生在已知的环境中探索未知的东西,教他们走完感性———理性———实践的认识过程,在此过程中提高他们的素质,升华他们的能力。总之,教好初中物理,打好学物理的基础是个大课题。只要我们把握好科学实验、科学思维,掌握好物理学习方法,师生激发"思维共振",这一任重而道远的目的一定可以达到。

教育问题分析篇2

1.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质量评价的冲突

长期的应试教育质量评价观对中学教育工作产生的影响已根深蒂固,以应试能力的终端数据作为主要依据仍是大多数社会个体对中学教育质量进行评价的基本手段。若各学校为迎合这种评价和趋势而扭曲其进行素质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将会严重阻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中学生的健康成长。由传统应试教育思想造成诸如此类的负面影响亟待解决,首先就必须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并拟定合理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

2.科学的教育价值观与评价标准

应试教育价值观仅以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为教育目的;素质教育则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进行的是大众教育。相比较起来,素质教育更注重教育的内在性和完整性,教育的对象也更为全面。因此可以看出:素质教育才是中学教育发展必经的科学道路。中学生是中学教育质量评价的对象,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德、智、体、美及其个性心理等诸多方面的发展情况,因此,中学教育评价标准应定为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并有利于社会的优秀人才。素质教育的质量评价方法具有多样性,包括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以及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等形式。

二、中学教育中的师生沟通问题

在教育过程中如何与学生进行沟通(尤其是心理沟通),如何避免所谓的“代沟”问题,如何及时了解和处理学生在成长中产生的新问题,是当代中学教育工作者所必须履行的责任,也是沟通环节中必须解决的难题。在日常中学教育中,师生沟通的过程与结果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难题和结果,有时甚至会事与愿违。在本人看来,师生沟通的主要障碍主要存在于:师生间具有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身份差异;对人或事的认知能力的不同;师生间情绪、情感上的理解程度不够深入。如果能针对上述师生沟通中的三种障碍找到有效的解决策略,那么师生沟通的结果将会有很大的改善。作为老师,一定要避免“单向沟通”,即过于依靠个人的主观意识而强迫学生接受的行为。

针对第二种障碍,师生的自我认知程度及老师对学生的认知程度均会对沟通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这就要求老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学科知识结构必须与中学生的认知结构相统一,即要做到:认真把握好学科的结构特点,传授基本知识与技能;将应教授的内容进行整合编码,使其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促进老师对学生情绪、情感的理解,首先就要求老师发自内心地关爱学生,对其有爱心、细心和耐心,这样才能做到坦诚相见;同时,在与学生进行情感和心理的沟通时,则要做到“听其言,观其形,析其因,明其心,知其情”。如此一来,才能从根本上理解学生的情感和行为变化,找到其根本原因并帮助其解决困扰,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中学生道德培养

教育问题分析篇3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育;人文教育

1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内社会对教育方面的重视度也在日渐提高,语文教育作为教育事业当中至关重要的部分,也在不断进行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的改革,但根据当前社会的教育现状来看,语文教育无法得到学生和家长的重视,进而致使语文教育难以和人文教育产生有效融合。

2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的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秉承着以下几点:第一,课堂教学模式要确保具备灵活性和开放性;第二,在课堂组织方面要相对宽松和民主;第三,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科学有效的培养,务必保证学生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第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高职语文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

3.1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职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主要侧重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因此高职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通常采用应用性课程作为主体,但根据调查结果分析,目前高职学校对于语文教育方面的课程安排较少。另外高职教学期间提升高职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应用理念,这就导致语文教育方面的课程再度减少。最后,语文教育难以像其它课程一样在短期间内取得良好成效和应用效果,语文教育需要漫长的教育时间才能体现出教育效果。因此当前高职语文教育课程设置并不合理,这是形成高职学校语文教育效果低下的主要原因,为高职语文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形成严重的影响。

3.2理论高于实践,学生的应用意识不强

在语文教育期间,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对语文教育有认知方面的误区,语文是中国国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基础,其中不光能够提升人们的知识水平,还能提高人们的交际能力,但目前高职学校对于语文的认知显得本末倒置,因为语文知识在日常生活当中普遍存在,包括人们的日常交流中也会体现到个人的语文知识水平,良好的语文教育可以增长人的涵养素质。但当前语文教育当中,课本上的内容过于枯燥乏味,导致学生们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积极性,无法提升学生们的应用意识。

3.3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升

在语文教育过程中,由教师作为教育中的主体和引导者。一个成功的教师不仅能够利用风趣的教学方式来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同时还能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影响。但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可知,当前高职学校的师资队伍水平普遍不高,同时缺少对于人文教育的重视程度,难以将语文教育和人文教育产生有效融合。最后,教师缺少人文教育的教学经验,无法将人文教育应用在日常教学当中,这也是导致语文教育效率低下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急需解决。

4高职语文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4.1合理安排课程

如果想要合理安排语文课程,同时展开有关语文教育方面的改革,就必须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提升高职院校校董事会层和教育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光要重新建立合理的课程制度,同时还要有效落实和监督,避免出现占课的问题,务必确保语文课程能够有效展开,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和素质。第二,采取多元化宣传渠道进行宣传,务必要提升校内全体师生对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让人文教育能够有充足的发展空间和发展环境,加大语文课程的教育力度,建立起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语文教育体系。

4.2形成应用型语文教育模式

在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应当避免一味上使用书本教育方式,应当侧重实践方面的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现实生活当中的应用,形成应用性语文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在语文课程中获得实际价值的收获,让语文教育能够实践大于理论,对学习的知识充分掌握并应用,从而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意识,在实际操作时能够拥有极强的操作能力,让学生能够充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满足岗位的需求,为职业学院培训大量应用型人才。为了确保能够形成应用性语文教育模式,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手段:第一,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应用。教师可以在教学课堂期间采用较为趣味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而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以及自主积极性,让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容易让人接受,比如可以使用古文诗歌朗诵、古文诗词传龙等方式,让学生能够自主对语文教育产生兴趣。第二,实用性教学手段。语文内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高职学生应当能掌握课本内容融入自身,提升自身的交际能力,因此在教学当中,教师需要着重讲述能够实用的语文知识。

4.3基于人文教育的特征构建师资队伍

为了高职院校能够建立高质量和高效率的语文教学课堂,因此需要根据人文教育的特征构建师资队伍,因此需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培养:第一,要提升高职院校教师对人文教育的重视程度,应当由专门的相关专家对教师进行课程辅导,为高职院校教师树立正确的人文教育观念,同时要培养教师对人文教育的教学能力,通过演示课的方式来提升教师在人文教育方面的教育经验。第二,由学校相关部门展开对教师素质方面的培养工作,比如聘请文学界专家进入校园进行座谈会、讲座和演讲的方式,加大培训力度,为高职学院的教师进行教学方面的规划内容,同时由学校组织定期对教师进行测查和考核,一旦教师无法拥有良好的人文教育理解和人文教育经验,如果教师的考核结果属于不及格,视情节轻重给予扣除奖金、停职等惩戒手段。

5结束语

教育问题分析篇4

>> 移动教育App的研究现状分析 体育健身类APP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国内媒体APP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教育型移动APP的教学应用模式研究 数学教育问题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农民教育培训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远程教育在陕西农村初中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手机App营销模式的问题探究及摸索对策 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学校安全教育实施的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高校国防教育现存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对策分析 新形势下研究生入学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单亲大学生的行为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目前高职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小学生礼仪教育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基于物流云环境下的物流APP营销策略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教育APP市场火热 用户量增速迅猛为哪般[EB/OL]..

[3]梅景松,彭昆.2014 年中国教育 APP 评测报告[R].新浪教育,2014:1-256.

[4]陈莹,刘帅,陈安琪.小学教育 App 应用现状分析[J].软件导刊,2015(12):89-90.

[5]速途研究院:2016年Q3移动阅读市场报告[EB/OL]..

[7]Nielsen.2014 中国教育 APP 行业发展及用户行为研究报告[EB/OL]..

[8]不只是“技术流”,教育APP回归教育本质是正道[EB/OL].http:///html/201702/201702041051 203031.shtml.

[9]宋莉娜,方芳.从美国获奖儿童教育APP看其体系化评价机制――以 Common Sense 评选的教育类APP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5,31(3):12-16.

[10]胡小勇,朱龙.数字聚合视野下的电子书包教学应用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5):66-72.

教育问题分析篇5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育;问题;对策

数学对学生来说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各个学科中占有着很重要的比例,而且它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都有很好的培养。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方式也得到了多次改革,尤其是数学方面的改革。对于中职学校中的数学教育更是有了新的要求。中职数学教育要求学生可以更好的去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掌握,可以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要求学校培养出大批的高质量的人才。但是,目前中职数学教育在教学方面存在了一些问题,没有更好的去实现教学目标。

一、对中职数学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中职数学教育方面存在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分析,分别是学生方面,教师方面和学校方面这三个因素去分析探讨。

第一,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过低。在中职学校进行招生的时候,并没有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一些要求,而且中职院校的学生一般都是没有考上高中的一些学生,然后也不想进行初中复读的这些学生,他们的文化基础水平往往存在普遍偏低的水平,在教师给他们去讲解这些数学知识的时候,他们往往不能很好的进行去理解。再加上他们对数学的学习缺乏热情,这两种因素逐渐让他们对数学学习丧失兴趣,这样中职数学教育就得不到很好的实施。

第二,中职院校方面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在中职数学教育中,数学教学方面的教师队伍的素质,师资力量相对偏低,这样在进行传授知识的时候就会有所偏差。当前中职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了数学理论知识的讲解,忽略了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这一环节,这样学生会缺乏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他们也不能去发现数学知识和生活问题的结合,以至于学生更不能很好的去学习数学知识。

第三,学校方面没有对数学教育进行重视。职业教育和一般的教学不太一样,职业教育在教学上不仅包括对一些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还包括一些职业院校的专业技能的学习。在目前的职业教学现状中,一般只是对学校的一些专业技能进行重视,而对数学知识却严重的忽略了,对一些数学知识进行任意删减,没有纳入数学教学大纲范围。说明了数学在中职学院的教学地位没有受到保障。

二、关于中职数学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2.1提高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如果想做好中职数学的教育方面的工作,首先就要提高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让中职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的兴趣,中职学生才能更好的去学习数学。这方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去把数学知识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懂得数学知识并不是孤孤立立的存在的,它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这样学生会发现数学知识也并不是那么的枯燥无味,然后教师经常引导他们自己去积极的探索数学知识和生活的联系,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和他们积极的去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这样他们的综合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2.2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去积极的创造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更适合学生身心的发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一些数学知识积极的采取实验教学,让学生更

加直观的看待数学问题;教师还可以去设置一些数学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积极的去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思考,让学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然后教师并对其进行积极鼓励。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给学生拓展一些课外知识,对数学知识进行延伸,这样学生的知识面也会得到拓宽,让学生学习更多有用的知识。

2.3中职学院的数学教师队伍应该加强

中职学校应该加强数学方面的师资队伍,这样数学教师

的教学质量会得到提高,学生才可以学到更好的数学知识。而且学校应该定期让数学老师去参加一些培训,让数学老师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得到提高,让数学教师去学习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这样才可以更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体制。学校对数学的教学也要进行一定的重视,制定相应的政策,这样中职数学的教育问题才能得到更好的改善。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数学的教育现状亟待需要得到改善,相关教育工作着需要从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在学生、教师和学校方面进行改善,这样中职数学的教育质量也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朱海英.中职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职工教育,2014(24)

[2]孙立华.中职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今日中国论坛,2013(21)

教育问题分析篇6

1.1成人教育的比较优势逐渐下降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越来越大,多样化的办学模式使得高等教育越来越灵活,其教育功能也得到了拓展,此时成人教育的比较优势也就越来越下降,并不能够发挥其作用。例如: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高考升学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这给成人教育结构以此沉重的打击;目前,由于成人高校的学习环境并不好,办学条件也十分简陋,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还有一些高等院校以提高薪资待遇为主要手段来引进各个专业性人才,这就导致成人高校的办学条件越来越差,影响到教学质量。

1.2设置的课程并不适应成人教育

在我国,成人高校的成立以及成人教育的教学大多都是抄袭普通高校的,导致课程比较单一,教师只顾向学生传授知识能力以及基本能力,而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并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缺少了成人教育的特色,从而降低了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

1.3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

在成人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并没有制定较为健全的管理制度,没有为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平台,而这就导致成人高等院校的教育过于落后,并不能够适应当前社会成人学生的要求,无法解决社会成人学生的工学矛盾。

1.4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

在我国大多数成人高校当中,由于过于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导致在办学过程中,为了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过分突出成人教育的优点,而对成人学生管理不严,一方面浪费了成人学生的时间,另一方面也不能够解决社会压力,因此我们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备的教学监控制度。

二、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实践之路

2.1明确培养目标,制定合理甜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文件,它体现了教育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同时又是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成人教育的培养方案要依据成人办学形式,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三育”并重、德育领先、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融合;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刨新能力及创业精神的养成,把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贯穿、渗透、体现在培养方案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另外,制定教学计划时要留有余地,充分考虑到成人学生是业余学习,学习时间往往较少,又由于成人学员一般都有较丰富的社会和工作经验,但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较弱。因此,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和教学内容安排上,要有所侧重,保证主干课程基本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非主要课程可视培养目标适当删节。

2.2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在拥有可行的教学计划和大纲的基础上,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就显得很重要了。如何做好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工作,使之适应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满足成人学习的需求,适合成人学习的特点,对成人教育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教学更加直观、形象和丰富有趣,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使任课教师从简单机械的劳动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用到对教学过程策划、组织和监控上来。教学方法中,多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如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或到学生的单位现场教学,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利用已学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需要确定教学内容和形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能力和主动探究精神,着重提高学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创新制度,从严治教,建立和完善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建立和完善教学督导机制,聘请教育教学水平高、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教学督导小组,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督导;完善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的聘任管理,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聘任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懂得成教教育规律的教师任课或兼任班主任;建立完善期中教学检查制度、学生评教制度,同时加强对函授站点的巡检制度、年度工作会议制度和年度评优制度等,提升站点管理水平。

三、结束语

提高教学质量是成人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要以质量求生存,更要以质量求发展。不断进行教育改革探索与创新实践,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更多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

教育问题分析篇7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大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式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缺乏战斗性和现实性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从保卫青年人思想阵地的角度看,战斗性不足。面对现在社会上形形的错误思潮,没有有效的反驳,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理论阵地的丢失。当今社会信息发达,错误思潮泛滥。教师在往往用一些类似“不符合社会主义”基本要求这样的简单词汇予以回应。但是,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具有高知识与高自信的群体,很难信服这样的指令式说法。二是现实性差,具体表现为课程内容与现实联系不紧密,不贴近大学生的思想世界。

(二)教师缺乏归属感和荣誉感、责任感与使命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工作情绪不高,缺乏荣誉感与使命感。这个问题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制度问题,另一方面是思想问题。制度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高校很多思想政治教育课大都是由兼职教师担任,或由专业教师兼任,或由党政干部兼任,这就导致一些教师时间分配上存在困难,再加上一些教师理论水平有限,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第二,思想政治教师在学校中地位不高,不受重视,授课任务较多,难以出成果,职称和待遇都较低,许多优秀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设法转为专业课教师或者党政干部,优秀人才无法被吸引进入思想政治教师队伍。一些教师自身思想路线不坚定,缺乏敬业精神。

(三)教学方式死板、不生动

高校思想政治课堂不生动已经成为一个常见问题,除了少数优秀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比较不错的教学效果外,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效果较差。其原因是,教学内容没有现实性,不贴近生活;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教学情绪不高,除此之外,还有教师教学方法方面的问题。教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轻视教学方法的问题。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丰富典型事例,增强内容的现实性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有着战斗性不足的问题,面对错误思潮不能做出有效的反驳。在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最重要的特征表现为,大学生这样一个青年群体,具有学历高,眼界宽,思考能力强的特点,另外一方面则是年轻群体天生具有叛逆性,易于接受新事物,也容易受到错误观念的影响。所以,教师讲授的内容要与大学生有亲近感,更具现实性。例如,优秀教师方勇刚曾被中央军委授予“忠诚党的创新理论的模范教员”的荣誉称号,他把思想政治教育课上成了最受大学生欢迎的课程。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以理论解释现实问题。此外,还应建立起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针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学校中地位不高、职称提升困难、缺乏归属感的问题,国家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从2005年开始陆续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例如,2005年,国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升为一级学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在2005年12月23日下达的文件《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增设为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成为一级学科无疑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在理论领域予以了支持。如果说这是国家在理论上的支持,那么,由教育部、宣传部不断推进的学院建设则是直接的制度支持。在教育部以及宣传部的推动下,在各大高校的努力下,许多学校不但实现了学科和院系的独立,也体现了学校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重视,有效地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地位和荣誉感。此外,各个高校为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之间的交流,现在已经举办多届“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这一论坛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规格越来越高。由此,各高校吸引很多优秀人才加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中,从另一个层面充实和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内因起决定作用,外因是发展条件。即使有了好的制度保障,也并不必然能够达到好的效果。面对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培训,让其认识到自己在教书育人、保卫国家意识形态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提升自己工作的使命感。比如,应当定期将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集合起来进行培训,统一培训有关反对错误思潮的理论知识。或者相关部门定期下发学习资料,各学校组织教师进行学习,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得到有力的理论工具,从而在课堂上有理有据地反驳错误思潮,捍卫思想阵地。

(三)积极改进授课方法,活跃课堂气氛

针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授课方法死板的问题,一个重要的解决方式就是促进教师丰富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设备,多运用视频、图片等作为授课工具,改变以往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压迫性风格,讲课时要少用空话,少打官腔;另一个方式是要让大学生敢说话,让大学生敢提问。所谓真金不怕火炼,不要害怕学生提出尖锐的问题。上海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李梁获得了大学生的拥戴,他的课堂特点,除了课堂内容广博、现实性强之外,就是其授课方法先进、课件精美、讲述生动,大量运用影音资料。另外,还可尝试如“一对一”师生交流模式,“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教学模式,让大学生走出校门进行社会实践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方式都值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借鉴和学习。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邀请知名教授、社会人士进行授课,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一方面是他们具有偶像效应,让各个学科的带头人,或者成功的校友、社会知名人士讲授一节课,很容易受到大学生的追捧;另一方面,这些人来讲课,本身就有着教学内容上的优秀之处,或者是有着深刻的理论修养,或者有着难得的人生经验,或者有着深刻的社会认识。例如,复旦大学的顾钰民教授每年请市委书记、市长进复旦大学校园给大学生讲课,连续多年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都会把“复旦大学中国市长论坛”列入规划。从效果上讲,这种方法无疑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但是如何进行协调、如何把这些人请到课堂上来,这就需要学校与宣传部门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李松林,李会先.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76-193.

〔2〕贾雪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困境及其改良路径———兼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及其评估方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5):92-95.

〔3〕魏佳.试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若干重要原则〔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6):116-119.

〔4〕杨洪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5〕雷儒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教育问题分析篇8

关键词 农民工子女 教育 经济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523 文献标识码:A

Economic Analysis of the Education of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Abstract With the arrival of flood of migrant workers, the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into the city, their compulsory education i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ed. Schooling opportunities and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is the main problem. This paper hrough the education of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education supply and demand analysis, from the government, schools, farmers for their children's education problems, proposed relevant proposal.

Key words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education; economic analysis

1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现状

1.1 入学机会不均等

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入学甚至不能上学。当达到入学年龄时,孩子们却因一纸户口,只能眼巴巴望着背着书包蹦蹦跳跳走进学校的城市孩子的身影。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则有近2000万,他们当中,失学率高达4.8%,近100万名适龄儿童(6~14岁)不能及时入学。

转学儿童不能顺利进入新学校。因父母长期在外而缺乏对于子女的关爱,长时间后他们希望子女待在自己的身边,至少在空间上拥有一个完整的家。为了享受父母看来更好的城市教育,农民工的孩子也告别熟悉的学校环境,走进城市,但仍因户口、借读费、择校费等等“苛捐杂税”而被拒之门外。

1.2 受教育质量不高

农民工携子女进城务工的原因之一就是相信城市的教育质量。对于他们来说,教育好下一代,才能让孩子真正跳出“农”门,摆脱像他们一样的命运,也为他们的养老问题提供保障。但面对城市教育的门槛,他们没有什么选择可言。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无非就是公办中小学和农民工子弟学校,这两者的差别不仅仅体现在学费上,还体现在基于不同教育资源的教育质量上。除较少儿童能承担公办学校各种名义的学杂费外,大部分人只能选择费用较低的简易子弟学校。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等不足,使得教育质量大打折扣。

2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2.1 从教育成本与收益来看

教育对于人的发展来说是必然的选择,但实际上它也是一种投资行为。在农民工子女教育上关系着三个主体:家长、政府、学校。基于经济人假设,他们在投入时都考虑着如何使用有限的资源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对农民工家长而言,教育投入是一种经济行为。农民工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成本包括:教育费用,机会成本。教育费用主要为学杂费,此外还包括因转入城市学校而要交付的借读费,在政策实施不到位的情况下,各种变相收费使得教育成本增加。孩子与家庭未来的经济收益、社会地位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需要承担父母年老时的赡养责任,具有多种经济效用。教育投资具有投资风险小、回报率高,农民工投入在孩子身上的钱即使不能带来足够的经济收益,也不会像其他投资领域一样血本无归。有学者运用明瑟的工资方程估计人力资本收益,考察研究教育回报率随教育程度的变化,得出的结果:平均每增加一年教育程度,个人收入约增加4.34%。但不同教育阶段回报率的差异很大,高中及以上教育程度的回报率最高达8.9%,是平均教育回报率的2倍,与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相比,每增加一年高中以上教育,个人收入要多增加5.9%。

对农民工而言,在权衡教育收益之后,理想中的教育投资:在投入这些资金后能使子女进入高质量的学校,以平等的就学机会实现继续教育,而现实却是教育门槛不仅要付出更大代价,甚至连投资的机会都被剥夺。

2.2 从教育供给与需求来看

农民工作为教育的需求者,根据影响教育需求水平的因素可构建其需求函数:Q d=f(M,E,P,B)其中:Q d表示教育需求水平;M表示农民工的经济状况;E表示农民工对教育预期收益;P表示接受教育交纳的学杂费;B表示户口等影响子女城市入学的教育壁垒。根据现阶段情况,农民工教育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M与E。从前面的收益与成本分析中可看出,农民工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于教育需求很强烈,他们明白子女教育对于提高以后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的地位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政府和农民工子弟学校是作为教育资源的供给者。根据影响城市教育供给水平的因素可构建其供给函数:Qs=f(G,I,S,K,F),其中:Qs表示教育供给水平;G表示政府对农民工子女教育资金的投入;I表示社会的资金投入;S表示教师的素质;K表示教育的设施;F表示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对政府来说,教育投入的增加要依据自身的地区的发展,在已有的公办学校投入下,本已饱和的学校,再加入农民工子女,会造成资源不足,影响教育质量,提供的教育资源有限;对于民办的子弟学校,主要是大部分简易子弟学校,实际是以盈利为一定目的的学校,由于投资规模较小,师资力量、学校生活的条件、教学设备不及公办学校,教育质量不能满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需求,盲目地扩大招生规模会使他们考虑增加学生的边际成本是否影响边际效益。

依据上述分析,作为教育主体的三方,都试图以有限资源获得最大化利益,这样教育供给和需求的矛盾,使得农民工子女就学机会、就学质量成为问题。

3 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建议

根据以上的现状描述和经济学分析,给予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流入地和流出地政府共同承担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作为教育的供给方之一,经费的投入是关系教育质量与规模的关键,两边的政府要同时负担一部分教育经费的投入,使得流入地的公办学校可以在已有的规模基础上,增加教学器材设备、引进教师资源,使学校的学生容纳力增强,给予农民工子女同样的教育机会。流出地政府要做好学生学籍转移,让学生可以及时入学。政府建立义务教育信息管理系统,设立专项的义务教育资金,随时随地可以进行有关学生的档案查询,并根据学生的流动进行教育经费拨付的调整,从而以改变户口带来的入学问题。

(2)建立多方监督机制,规范教育收费。农民工子女有了入学机会,但一些不正规收费加重教育的负担。完善监督机制,避免乱收费、变相收费状况,给予农民工子女在生活费学杂费等方面的优惠;完善奖助学金制度,使得他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赢得物质奖励,同时让他们自信心也得到提升。

(3)管理民办子弟学校,保障义务教育供给的分担和教育质量。对于目前大部分农民工子女进入的民办子弟学校,可以采取这样的特许方式,以保障教育质量。建立特许条件,逐步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刺激民办教育质量的提高,让农民工子女可以不用去公办学校也可以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引入评价机制,对于特许的民办学校进行条件的认证以及教育结果的评定,用作经费投入的参考依据。

发挥社会力量,鼓励支持社会团体、个人举办服务于广大农民工子女的民办学校,在土地、办学条件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对于较好的民办子弟学校,公办学校在生源数减少时,可将其实验设备、运动场地、图书等硬件设施支援给农民工子弟学校,鼓励有条件的公办中小学通过挂钩协作、教师对口支援等形式,帮助简易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对于那些办学条件差、教学质量低、安全隐患大的学校,采取撤销、取缔等强制手段,但要做好学生、教师转移等后续工作。

(4)转变农民工教育观念,提高农村教育的效益。农民工子女之所以对于城市教育需求较大,是因为感受到城乡教育质量存在差别,他们的投入不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收益。那么如果从教学条件、师资质量等方面提高农村的教育质量,一方面可以减轻城市教育承受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为农民节省部分生活开支,达到农民工投资收益最大化,也保障了农村教育资源不会过多闲置。

参考文献

[1] 陈玎玎.增加农民工子女就学机会的公关经济学分析[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 张车伟.人力资本回报率与收入差距“马太效应”及其政策含义[J].经济研究,2006.12.

[3] 彭佑元.农村教育问题的经济学分析及其解决途径[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上一篇:儿童动漫故事范文 下一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