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规划范文

时间:2023-10-01 05:58:29

生态农业规划

生态农业规划篇1

农家特色餐饮区里面有32间面积不等的餐饮包厢,可供800多人就餐。渔人湾垂钓区有专门的垂钓亭供游人休闲垂钓,湖里鱼类资源丰富,还放养了蟹、虾、甲鱼和黄鳝等,这些都是野生放养的,属纯天然无污染水产。渔家小村度假区临湖有一排农家建筑风格的木质别墅,每栋别墅通过栈道连接起来,都有单独的钓鱼台,提供游玩、住宿、休闲一体化服务。宾馆会务区的客房设计新颖,档次较高,而且功能设备齐全。宾馆具不同类型,有迷你宾馆,还有富有江南特色的四合院、绿色家园。农庄内有8处大小不同的会议室,中式古典的桌椅摆设体现了农家特色。长三角生态休闲渔庄的水域面积有27hm2,陆地面积也有1hm2。在渔庄内有部级婚育文化基地、水上运动中心、户外拓展区、渔家客栈、绿色家园、娱乐休闲等活动场所。在婚育文化基地可以举办各种风格的婚礼庆典和宴请,很多新人也会选择到这里拍摄婚纱照,还可以体验到抛绣球、骑白马、坐花轿、走鹊桥、拜天地等中国传统婚庆文化。游客还可以参加电视台在水上运动中心、户外拓展区、弥漫的战场等场所拍摄的冲关挑战类节目。目前浙江省观光农业已基本形成了以种植业、畜牧业为支撑产业及多产业支撑的3种产业依托模式,其中多产业支撑模式包括种植业与畜牧养殖结合,种植业与水产养殖结合,种植业、畜牧养殖与水产养殖三者结合[5]。宁波大桥生态农庄采用种植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与观光旅游四者结合的多产业支撑模式,跳出了单一观光休闲型、观光生态型农庄发展的枷锁,形成“以农促旅、以旅促农”的“一、二、三产”联动发展模式,走上了一条集种植加工、休闲旅游、教育科研、文化产业和生产经营为一体的高效型多产业的发展道路。

2经验

2.1创新经营模式

通过实施数字化农场、信息化技术等项目,农庄建立了用现代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经营的一套现代农业管理体系,从根本上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农庄采用“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把千家千户的小生产和大市场对接起来。目前,农庄已与19个生产合作社结对,与周边5000户农民签订了蔬菜、水产订单协议,辐射周边0.66万hm2种植土地和养殖水域。农庄积极发挥示范作用,加快技术推广,提升农民的积极性,增强农庄与农户之间的合作信任度。此外,农庄坚持经营规范化、规模化,所有温室大棚统一管理,实施精准定量栽培,保证农产品的品质规格。

2.2推广应用新技术

农庄自主钻研创新技术,兼收并蓄引进技术,大胆开发项目,以项目启动产业,以产业带动项目,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全面提升农业生产力,引领现代农业“生态化、精品化、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力求走在浙江省同行前列。2006年以来,农庄共承担和参与各类科技项目50多项,通过新品种认证1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6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专利9项。农庄在宏观上突破传统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以循环经济主导发展;在微观上突破地域土壤限制,引品种,重研发,创效益。此外农庄坚持举办春季农庄新品种、新科技展示展销会,邀请专业人员来举办讲座,不断转变农民经营理念,总计培训农民1.6万人次。不定期举办毛豆、刀豆标准化生产种植能手和标兵评选活动,推广先进经验。

2.3举办节庆活动

农庄每年举办慈溪市花卉博览会、艺术展、渔食文化节、南瓜节等多项博览和节庆活动,打造文化展示平台。尤其是慈溪市花卉博览会为实现游客与农庄对接、客商与本地花卉市场对接提供了开放平台。通过休闲农业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全面提升了农庄软实力和品牌价值。

2.4创新经营思路

农庄分3期启动项目建设。初期启动休闲农业经营,中期进行旅游项目的细化和完善,后期进行旅游品位和内涵的提升,有效地避免了建设周期过长造成资金上的压力。其次采用主导产业支撑,休闲产业为辅的战略,若仅以休闲、游乐设施为主,必然造成淡季企业经营效益的下降与维护成本的增加。再次,农庄的文化品牌意识强烈,将旅游产业与文化融合,打文化牌,打造多个文化平台,打响了农庄品牌。

3问题

农庄总体规划布局合理,在功能上满足了游客的心理需求,使功能与景观形式有效地结合,但部分区域人工建设成分过重,如渔人湾整齐划一的湖岸和大观园内人工设施过多的水面,与农庄的田园风格不符。人们从“水泥森林”来到农庄,就是为了体验与城市完全不同的田园乐趣,呼吸清新空气,感受宁静的气氛、淳朴的民风,欣赏生机盎然的花鸟林草,亲自收获枝头的鲜果,品尝新鲜的瓜果蔬菜[6]。再之,农庄内的景观处理和后期维护还有欠缺,几处亭廊的基础部分没有做美化措施,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农庄内的乡野古朴气息。几处卫生设施和景观小品受到损坏但没有及时更换或修缮。

4建议

4.1合理游览路线在进行市场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园区内的游憩资源进行挖掘和创新,要结合特色景观和生态产业项目策划不同类型的旅游路线。例如按照特色,可分为娱乐线、科技线、品果线和养生线4条游览线路,为游客提供具有不同功能的线路,游客也可以根据需要有目的地选择相应的线路进行深度游玩。本文来自于《浙江农业科学》杂志。浙江农业科学杂志简介详见

4.2加强景观营造农庄内生态农业大观园、宾馆会务区和特色文化区的景观效果优良,尤其是在植物的选择和搭配上,不同功能区风格不同,并且考虑到乔灌草的有机结合,在各个区域合理配置,这些成为农庄内有力的补充和点缀。但其他功能区的景观营造相对薄弱,尤其是渔人湾沿湖一带,可在滨水位置和水中种植荷花、睡莲、芦苇等耐湿和水生植物,提高水体的景观性。

4.3改善服务质量农庄内工作人员大多是附近村民或临时聘用的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相对薄弱,首先要通过系统的学习教育与培训,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知识与技能,以服务能力的增强促进服务质量的提高。其次要增强服务意识,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等活动使工作人员在思想上真正树立以游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同时健全服务考核机制,将服务能力强弱、质量优劣作为业绩与晋升进步的重要内容,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生态农业规划篇2

关键词:生态农业;观光度假村;规划设计

生态农业观光度假村是一种具有休闲、求知、生态功能的新型生态、文化旅游形式,通常处于城市中、近郊区,依托其丰富的自然与农业资源以及便利的交通区位,在现代城市休闲旅游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和较大的发展空间。其主要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及传统的民族习俗等为旅游项目,满足游客对于休闲、体验、娱乐等活动的需求。但是目前该产业的发展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以至于其活力不强、潜力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以促进该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当前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入手,从规划的角度对进一步发展生态农业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1 开发生态农业观光度假村的现实意义

(1)扩大生态农业观光产业的发展潜力,吸引公众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合作与投资,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扩大其影响力。从而吸引人气,带动周边地块的经济效益,为周边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近年来中国城乡居民的经济收入差距在逐年加大,如何减少城乡居民的差距已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通过农民参与开发旅游,吸引城市居民前来消费,在这一过程中可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生态农业观光产业不但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会,还将农产品直接面对消费者,减少其中的流通环节,增加其附加值,既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还可带动农产品市场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有助于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

(2)通过整合本地资源,促进病险水库的修复及赋闲农田的合理运用,从而达到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作用。通过规划,使度假村按产业化发展的经营思路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将园区建设、农业生产体验和水土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开发无公害农业产品,改善园区及周边的生产设施。使优质的农副产品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产业示范效应和有序循环发展。与此同时,通过开发近郊乡村旅游把城市的许多新信息、新理念带到农村,对农民素质和乡风民俗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全面提升了农民素质。生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理念深入民心,也增强了农民朋友的环保意识,从而通过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促进当地环境资源、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的保护,增强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建立农业景观营造的新模式,从而为推广这一模式做出有益探索。自九十年代开始的城郊旅游,包括“农家乐”等已经逐渐向更深一层次发展,观光、娱乐、度假等方式得到进一步整合,人们对休闲的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和要求,休闲产品的形式必须更趋于多样化,休闲产品质量必须更趋于精致化。因此,在开发生态观光农业度假的时候,必须在充分利用上现有生态资源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保全场地原有生态系统,同时,借助国家农村扶植新政策的有利因素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

2 生态农业观光度假村的规划设计原则

(1)生态农业观光度假村的规划设计必须突出生态景观、生态技术和环境保护。生态景观是生态农业观光度假村成功的重要基础,首先应突出下列生态景观:从水生植物到陆生植物的生态系列景观。结合规模化生态农业生产形成具有巨大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季相特色。生态技术:即利用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立体种植、生态因子综合配置等原理设计的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环境保护:生态园有着野生鸟类保护的良好基础,必须使其突出成为亮点。此外,旅游势必会带来大量的污染,园区自身的生产生活需要也会成为污染源,必须高度注意生态方面的要求,如停车场的位置设置;园内低污染交通工具的使用;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处理;利用生物种类配置和生物防治技术以减少病虫害,控制农药污染;依据食物链原理配置动植物生产环节使全园的废物循环利用,以消灭污染源等。

(2)从效益原则出发,规划设计中将考虑最佳投入和综合效益最高的项目组合。在规划设计中,时刻考虑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避免项目性质变质,使城市建设和生态旅游发展互相衔接、互相融合。同时要兼顾近期和远期的利益,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生态农业示范;生态产品生产;生态房产开发四方面的项目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创造出比单独经营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获得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开发采用整体规划、分期开发、逐步完善的形式,以解决开发过程中的融资问题,为整个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度假村的早日开放及进入良性循环做好充分准备,并且充分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从项目开发顺序上,先从生态餐饮,举办农家盛会、生态技术示范、特种水产、动物养殖入手,扩大知名度,增加人气,逐步达到全面开发的目的。3 生态农业观光度假村景观营造的具体措施

(1)生态农业观光度假村的开发应紧密结合农业生产基地的建设,因地制宜,完善观光旅游所必须的服务及安全保障设施,提升产业基地及周边的容纳空间和观赏质量。通过规划设计,将常见的农业设施,耕作环境加以美化,使其在满足农业生产需求的同时,能作为游客参与活动,欣赏田园风光的所在。以往我们谈起农业,首先想到的是其生产功能,很少考虑其中的文化内涵,以及诗情画意的文化渲染,事实上,农业的发展是与文化的进步紧密相连的。如果能恰当的将度假村中的景观与原生态的农业生产设施有机结合起来,并加以开发,则能提升园区的文化品位,以实现景观资源的高水平利用。

(2)特色旅游项目推进产业链的循环发展。特色旅游已成为当今度假旅游产业发展的一种趋势。越有特色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越强,因而规划设计要根据园区的实际,明确资源情况,选准突破口,使整个园区的特色更加鲜明。如直接参与体验,自娱自乐已成为当前旅游的重要方面,规划中强调旅游项目的参与性、娱乐性和知识性的紧密结合,使城市游客广泛参与园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亲自动手获得,乐趣和相关的知识,使他们多层面地体验农产品饲养、种植、采摘、加工、收获;动物的驯化、逗趣;野生动物的保护;农业高新技术的操作及农村生活的情趣等等,使游客享受到源于乡村又高于乡村的文化氛围,享受到现代湖滨、田园、花海的风光。

4 结语

生态农业观光度假村为创建和谐的农业生态体系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将旅游、度假、娱乐、参与等旅游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旅游产品开发形式趋向丰富和新颖,对实现旅游产品优化调整、减少旅游开发投资的风险、实现旅游跨产业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对于生态农业观光度假村的规划,不仅要考虑项目主题定位的准确性及布局的合理性,还需要注意生态保护及景点建设。这样才能为景区与农业的和谐共生营造良好的氛围。随着休闲旅游时代的到来,生态农业观光度假村必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来。良好的规划设计不仅可以实现旅游定位、形象塑造、环境整治,还能给旅游景区带来可持续发展。进而成为现代农业中一项极具发展前景的特色产业。

参考文献:

[1]郑旗.乡村旅游循环开发模式初探―――以长沙市千龙湖生态旅游度假村为例[J].文史博览,2007(09).

[2]傅丽华.株洲市仙庾岭农业生态旅游开发SWOT分析[J].株洲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02).

[3]汶录风.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的研究[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2).

[4]康家军.湖南光明村―――狮子山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度假村规划设计[J].中外景观:旅游度假景观,2009(07).

作者简介:杨虎(1985―),男,湖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生态农业规划篇3

1.1商老庄乡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自然状况

商老庄乡位于东平县西南部,北濒东平湖,西、南与济宁市梁山县接壤,东接新湖乡,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最后一级提水站所在地。园区所在区域地貌类型主要为平原地貌,地势平坦、低洼。地貌多为藕池、水稻田和鱼塘;园区所在区域属大汶河冲积平原,地面高程在40m以下,多数土层深厚,土壤构型良好,适宜农业种植;园区现状主要植被为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主要有莲藕、水稻、玉米等,均长势良好;园区现状用地类型以鱼塘和一般农田为主,地势平坦,自然条件较好,同时园区用地多以特色的藕池稻田为主,这些对于园区的开发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2商老庄乡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发展机遇

商老庄乡环境优美,物产丰富,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随着南水北调工程和东平湖二期移民规划项目的实施,当地政府抓住机遇,按照农业相关政策进行基地建设,发展旅游业,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为生态农业观光园区的建设提供了较好的发展机遇和政策保证。

2建设商老庄乡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可行性分析

2.1选址

商老庄乡生态农业观光园位于东平县西南部商老庄乡境内,东平湖南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最后一级提水站所在地。园区北侧紧邻东平湖,东接安山古镇,南临济宁梁山县,其西为河南省。整个园区在区位上有着很大的优势,客源的范围有条件由县城内,到县城与县城间,扩至整个泰安市、济南市、济宁市乃至周边省区。同时,东平县重要景区(例如腊山国家森林公园、水浒主题文化公园、稻屯洼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等)环绕其东部及北部。此观光园紧邻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东平湖的优势,使其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旅游资源及其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园区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

2.2商老庄乡生态农业观光园的优势分析

定位准确,与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思路紧密结合;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土壤、植物群落生长状况良好;园区紧靠东平湖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运河故道)、八里湾货运码头、大安山码头、水上运动中心、古安山文化街和安山古镇,对园区发展有较大的拉动作用;园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水路、陆路客运发达,适合园区的发展;园区农业、渔业、林业基础好,为园区发展提供较好的条件;园区周边地区尚没有类似园区建设,园区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当地政府重视园区建设,为园区开发建设提供积极的支持和保障。

3规划目标与定位

3.1规划目标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摆脱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促进和带动本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并结合旅游观光改善当地旅游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物化科技成果,量化建设标准,优化工程结构,强化运作力度,使整个项目建设具备一流的建设质量、一流的科技含量、一流的绿色流量、一流的景观总量、一流的效益增量,把园区建设成为省内一流的,集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具有标志性景观的多功能生态农业观光园。

3.2规划定位

通过现场勘察,收集基础资料,根据商老庄乡生态农业观光园现有状况、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周边环境、特色的自然资源,经过多次比较,最终拟定将商老庄乡生态农业观光园主题定位确定为“梦里水乡”;功能定位为生产、生态、示范;形象定位为示范与观赏兼顾、景观与生态平衡、人文与自然和谐、传统与现代贯通、科学融于生活、技术融于生产。

4商老庄乡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内容

为确实提供一个县域尺度内欠发达地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发展框架,项目分为商老庄乡生态农业观光园总体规划和娱乐休闲区(起步区)详细设计2个层面。

4.1商老庄乡生态农业观光园总体规划

通过商老庄乡生态农业观光园总体发展规划,使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功能布局合理,以生产为主的观光、旅游发展也初具规模,产生较好经济效益,并与周边的大安山码头、水上运动中心、古安山文化街、安山古镇共同构成商老庄乡新的旅游产业格局,促进商老庄乡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和带动本地区农业产业调整,把园区建设成为省内一流的农业旅游观光与农业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等为一体,具有标志性景观的多功能休闲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娱乐休闲区、水稻生产区、稻蟹混养区和莲藕种植区4个景区,景区下设10个景点。

4.2娱乐休闲区(起步区)详细设计

娱乐休闲区位于园区的东北部,通湖二路西侧,规划总面积为15.77hm2。该区为整个观光园休闲娱乐的重点景区,满足休闲、娱乐、观光、生产、展示等多方面的要求,根据该景区的总体布局和功能需要,在该区的南部挖湖一处,命名为流花湖,设计湖区水深最深处5m左右,浅水区水深0.8~1.0m。湖中建岛一处,命名荷叶岛。该区主要以流花湖为中心进行景点布置。

4.2.1入口迎宾考虑到进入园区人流的集散需要,方便园区管理,把办公区规划与园区主入口结合,主要用地集中布置。该景点位于娱乐休闲区东南角,紧邻园区通湖二路的主入口,主要由入口广场、停车场、管理房、游客服务中心组成。

(1)游客服务中心。主要指L型的一层的木质茅草房,此建筑为办公接待中心以及农产品展销展卖活动中心,此建筑样式轻巧独特,具有乡土特色。

(2)生态停车场。停车场与入口广场为一体,分布于广场两侧,供车辆停放使用,分别设置大小停车位,采用植草砖铺地,双向停车处中间设置绿化带,种植乔木,达到绿色、生态、涵养水源的目的。

4.2.2欢乐世界位于流花湖南段,入口迎宾的西北侧,集水滨游憩、儿童活动、拓展活动、游泳及动物表演等多项娱乐活动为一体,集中布置游憩设施,营造舒适的游憩活动场所,同时营建丰富的园林景观。

(1)水上乐园。主要是指流花湖南段的水域,即荷叶岛及周边水域。湖面上开展各种水上娱乐设施,主要水上项目有滑索、浮桥、水上吊桥吊板吊网、魔幻水上漂以及划竹筏等。同时在环湖路的两侧集中布置休憩活动场地,布置秋千亭廊等小 品设施。增加体验性项目,提高游人游兴。荷叶岛作中间高两边低的微地形处理,荷香亭位于荷叶岛的中部最高处,为重檐四柱攒尖茅草亭,造型古朴典雅。岛外侧位置尚佳的临水处设置亭、水香榭等小品建筑。此处设置一处简易码头,专为划竹筏活动所用。(2)游泳池。位于水上乐园西侧,为游客提供一处舒适的游泳场所,设计一处尺寸为45m×49m的长方形游泳池,分设儿童和成人游泳区,水深分别为0.8m和1.6m,同时配置游泳池管理房,包括更衣室、淋浴、售卖点等项目,沿游泳池周边铺设木栈道及茅草廊等休息设施,简洁自然,为游客提供一定休憩和亲水空间。

(3)拓展训练。位于游泳池南侧,增加一些惊险刺激的拓展活动设施以及娱乐健身运动设施,主要项目有蹦极、攀岩、高空断桥、高空攀爬、梅花桩、荡椅、爬梯、平衡木、秋千等。同时对训练场地进行相应的园林绿化,设计为树阵广场,为游人提供一处生态绿色的活动场所。同时场地的西北角设计一组茅草亭廊,既满足管理服务与游客休憩的需要,又满足景观要求。

(4)儿童乐园。紧邻拓展训练的南侧就是儿童乐园,儿童乐园中设置了旋转木马、美人鱼、海盗船、儿童爬梯、小滚筒、踩滚等近20个儿童娱乐项目,成为儿童尽情嬉戏的好地方,小朋友们还可以在小河里摸鱼、捞鱼、钓鱼、捉泥鳅,享受不一般的、充满乡土气息的乐趣。

(5)农事体验。位于整个休闲娱乐区的西南角,主要项目包括徒手捕蟹、钓龙虾、老式农耕、推石磨、踩水车、压水阀和赶驴车等。让游客真正体验田间耕作的过程,享受其中乐趣。

(6)小动物乐园。位于流花湖的西侧,主要进行动物饲养和动物表演。主要内容有猴岭、鸡舍、羊圈、马棚、鹦鹉园、狗窝、兔窝、宠物猪圈等,在饲养动物的同时增加动物表演项目,增加游览乐趣,形成园区特色游览项目。

4.2.3餐饮休闲为体现园区内餐饮的重要性,在流花湖的主要水面上及周边集中布置餐饮,餐饮的主要菜源均来自此观光园内,绿色餐饮,养生之道,自产自销。同时餐饮区周边进行重点园林绿化,结合滨水景观形成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游客就餐完后可在此休息、漫步、赏景,悠然自得。给游人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此景点主要有生态餐厅、水上船屋、节气广场、欣欣向荣、渔家乐(乡下老家)若干个小景点。

(1)生态餐厅。位于餐饮休闲景点的东南角,餐厅南门与入口的生态长廊相接,北门与北侧的主入口相连,建筑长50m、宽30m。建筑样式简洁、大方,建筑立面变化韵律感强,配上大玻璃窗,形成优美的建筑外观效果。建筑内采用生态化设计,充分利用空间和现代农业生产技术,通过无土栽培和组培育苗,在室内墙壁、房间隔断处种植蔬菜等绿色植物,可随手采摘食用,增加游客的游览兴致,体现园区的生态特色。生态餐厅是景观主题餐厅,景观区占整个餐厅面积的35%左右,是生态餐厅的特色功能区。景观设计与景观植物养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就餐环境的品位和对顾客的吸引力,是生态餐厅的点睛之笔。生态餐厅采用园林式景观类型,以小桥流水、竹木假山、飞瀑喷泉、亭台楼榭作为景观基调。

(2)水上船屋。位于生态餐厅西侧、流花湖西部水面上的特色农家饭庄,四组仿船型而建的水上船屋与伸入水面的弧形木栈道相接。船形平台尺寸为10m×22m,平台采用混凝土仿木纹色的形式,屋面覆盖茅草,建筑整体自然生态。船屋内提供各种农家特色食品和当地的甲鱼、龙虾、蟹等各种水产品,就餐环境在一片水波荡漾的环境之中,使游人就餐有别样的体验。

(3)节气广场。位于生态餐厅北侧、餐饮休闲景点主入口的迎宾大道上,长方形的绿地上布置24根节气柱,上刻24节气的内容,在24根节气柱中间设24个花钵,与24节气相互映衬,共同营造一处具有浓郁传统文化气息的入口空间,增加园区的文化氛围,成为园区主要景点和标志性空间之一。

(4)欣欣向荣。位于此区节气广场正对轴线上的半圆形亲水平台和流花湖中心的喷泉,亲水平台上设计一主景雕塑,与喷泉组合成景,共同作为该景点进入园区主入口的对景,喷泉设计高度24m,寓意一年12个月,一年24个节气,年年风调雨顺,园区发展欣欣向荣,增加园区景观的动态性,与园区静态景观相结合,共同组成流畅的园区景观系统。

(5)渔家乐(乡下老家)。位于流花湖的北侧,是由6组茅草四合院的建筑构成的绿色农家住居。茅草房大宅院、绿色客房,提供标准间、不同规格的套间,整栋建筑面朝湖区,坐落在一片绿色之中。在这里住宿,给人一种异常清静、格外温馨的感觉。同时还可以品农家饭、饮自家酒、尝当地特色美食,使游客真实地体验到融于自然、享受渔家风情的无穷乐趣。

4.2.4开心农场该景点位于餐饮休闲景点北侧,主要为蔬菜种植区,游客在种植区内可以享受自由采摘的乐趣。主要由温室生产和绿野田园组成。

(1)温室生产。该区位于开心农场的南段,主要由大面积的温室组成,4个温室大棚总面积3600m2,种植反季节蔬菜瓜果,例如葡萄、草莓、西瓜、樱桃、番茄、水晶系彩色甜椒等,以主栽瓜果品种、辅助栽培经济作物,以现代化温室生产、示范为主要内容。

生态农业规划篇4

关键词:园林式 生态农业 新农村 规划 绿化设计

前言:在新农村的建设中,为了实现农村居住地景观的生态化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必须对绿色景观实行更好的规划,避免在建设中出现生态缺失的问题,给农村的居民创造一个更舒适、更宜人的居住环境。

一、 新农村园林式生态规划与绿色设计的意义和内容

在新农村的建设中,最重要的是实现景观格局的优化,让建筑的格局具备一定的高度,汇集社会、文化为一体,以此来提高新农村园林式生态及绿色设计的建设和保护。新农村建设中,园林式景观与绿色设计主要主要从广场或者相关的庭院入手。在我区,园林式生态农业新农村的规划与绿化设计正处于起步的阶段,对于理论方面的知识还都只是借鉴,没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和体系。在实际过程中,要懂得借鉴有经验的部门或者地区,在新农村的建设道路上朝着园林生态和绿色景观发展。

二、 新农村园林式生态规划与绿色设计的基本原则

1. 整体规划,统一布局的原则

在实行新农村园林式生态规划与绿色设计的时候,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合理的进行安排和规划,把每个地区打造成不一样的版块,体现出各自的特色,比如绿色长廊、精品花木花园、小区的绿色带等都是比较好的措施。通过这些板块的打造,实现周边居民生活品质的提高。

2. 功能分区的原则

对于新农村园林式生态规划与绿色设计来说,对树木种类的搭配是非常讲究的,让他们实现实现自己的功能。一个新的村庄的建设,应该实现功能分区,比如:在村庄的,可能是道路两旁,也可能是小河旁都应该选择一些高大的树木进行种植,主要起到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的的生态功能。而对于在村庄中心,应该选择一些灌木,花草进行栽种,实现休闲的作用。这样的分区栽种能够很好的体现出村庄的整体布局,反映出新农村独特的面貌。

3. 层次分明,立体绿化的原则

对于新农村的绿化设计应该实行全面绿化的原则,从点到面都应该开展绿化工作。对于村庄各个地方的版块应该实行层次分明,把各个空间利用起来,实行整体的绿化,不管是从围墙还是其他角落都应该实现绿化,采用比较混搭的原则,进行植物高低的搭配,争取通过这种方法实现每个空间的填满,构成一个绿色生态的网络,对整个新农村建设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 新农村园林式生态规划与绿色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 单纯的为了绿化而开展工作

由于我国处于新农村建设的初期,对于很多系统化的东西还没有完善,新农村园林式生态的发展还不能很好的与整个农村相结合,并且对于绿色设计来说也仅仅停留在基本的意思上面,在实际的设计中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来。

2. 形式单一,效仿已有的模式

大部分村组的园林绿化建设在形式上都比较单一,首先是植物的种类,大部分模式都是公路的两旁栽种树木,体现不出园林式的规划。其次是建筑设计没有自己的特色,盲目的效仿已有的模式,失去了乡村独有的特色。

3. 村民的思想比较局限

在农村地区,由于村民的思想比较老旧,对农村的绿色设计或者园林式规划不理解,他们看不到整体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新农村的规划方案和设计得不到他们的认可,这对整体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抑制作用。

四、 对新农村园林生态规划与绿色设计中问题出现的解决措施

1. 把新农村园林式生态规划与绿色设计纳入整体规划、为了解决单纯的为了绿化而进行村庄的设计和规划,应该把农村的园林式生态规划与绿色设计纳入整体的规划,每个村庄和地区的条件不同,所以在进行规划的时候也要根据情况来定,必须做到把新农村的园林生态式和绿色设计当成是一个真正的产业来进行。

2. 栽种各种各样的植物,实现绿色设计

针对植物栽种形式的单一问题,在对新农村进行园林生态规划和绿色设计的时候选用不同的植被进行栽种,不同的地方选用不同的植物,实现各区的各种功能。要注重自己村庄的特色建设,不能一味的效仿,让新农村的建设更具有意义,更具备自己的特色。

3. 利用相关平台对村民的思想进行更新

要让村民们的思想跟上社会的步伐,让他们充分的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新农村园林生态规划与绿色设计对整个生活环境的影响,放长眼光,共同改善人居环境。

五、 结语

新农村园林式生态规划与绿色设计能够最大程度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对乡村的文化和经济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要从整体规划、植物品种选择、群众思想教育三个方面着手,做好园林式生态农业新农村的规划与绿化设计工作。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李迪华;城乡与区域规划的景观生态模式[J];国外城市规划;1997年03期

生态农业规划篇5

(一)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截止20__年12月,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11428万元,同比增长15.63%,占规划目标11800万元的96.8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50元,占规划目标3300元的86.36%。

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到20__年12月,全区发展潜力较大的有机茶、干果、蔬菜、中药材和畜牧业五大生态产业已初具规模,农业的产出水平大幅度提高,农村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完成农业总产值19142万元,比20__年增长18.96%,占规划任务1.7亿元的112.6%;粮食总产量达到2.03万吨,占规划任务1.8万吨的112.78%;油料产量达到305吨,占规划任务300吨的101.67%;水产品产量达到100.75吨,占规划任务200吨的50.38%。

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全区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个(红坪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年销售收入1280万元),已经完成规划目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达到27个,占规划目标20个的135%;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27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14.11%,占规划任务50%的28.21%;农产品加工率为14.11%,占规划任务40%的35.26%;农产品优质率和农业综合商品率均达到了60%,已经完成规划目标。农产品出口创汇收入达到2万美元(20__年),占规划任务100万美元的2%。主要农产品的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和一体化经营正在逐渐实现。

农业科技公益顺利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每年达到了4500人次以上,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就业率达到81%,均完成了规划任务;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正在改革调整之中,“以钱养事”机制正在规范健全;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占规划任务90%的105.56%,病虫草鼠害防治面积达到8万亩,每年有1万亩农田测土配方施肥,农村技术推广达到80%,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6940元/劳,耕地产出率达到1000元/亩,分别占规划指标的69.4%和100%;畜牧水产业发展迅速,生猪良种覆盖率98%,山羊良种覆盖率达到60%,水产品良种覆盖率达到40%,动物防疫密度、死亡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农业基地管理趋向规范,种植业产投比达到1:4.5;农产品安全得到保证,农产品检疫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农业机械发展迅速,农机总动力逐年增加,小型农机推广数量达到10000台以上,以上指标均达到了规划目标。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正在建立,农业信息网络村级覆盖率逐年提高。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区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88%,占规划任务89%的98.88%;水土流失治理率和土地退化治理率达到90%以上,空气、地面水、声环境质量全面达标。单位面积农药和化肥使用量以及农业自然灾害成灾率逐年下降,养殖场全部利用沼气,畜禽粪便处理利用率达到了95%,占规划任务90%的105.56%;耕地土壤肥力稳步提高,农业自然灾害成灾率限制在0.5%以下,完成了规划目标。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耕地质量逐渐提高,旱涝保收农田面积达到1.52万亩,占规划任务5万亩的30.4%;有效农田灌溉面积达到1599亩,占规划任务5000亩的31.98%;中低产田比率为70%,占规划目标50%的71.43%;农村公路通村比例、乡村公路黑色化比例、农村电力入户率、水毁农田恢复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等指标均达到了规划目标;农村能源建设逐步开展,推广沼气池5566口(截止于20__年),占全区总户数1.3万户的42.81%,占规划任务40%的107.04%。

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村城镇化水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农村卫生机构数量,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农村每百户上网计算机数量,村级养老院,村级图书室数量,农村电视覆盖率,农村每百户拥有电话、移动电话数量以及适龄儿童入学率等指标均达到了规划任务指标。

(二)主要规划任务完成情况

1、有机茶。在巩固木鱼镇生产基地的基础上逐步在下谷、阳日和松柏等区域发展有机茶,开展无性繁殖,扩大速生优质茶叶基地面积,积极优化品种结构,加大良种引进推广力度,其面积已经达到1.15万亩,占规划任务3万亩的38.33%;茶叶加工量为92吨,占规划任务1000吨(2015年)的9.2%,产值达到900万元,占规划任务2500万元(2015年)的36%。有机茶公司、康俊公司等龙头企业逐渐形成规模,产品开始上档次,有机茶产品形成了系列化开发,产品科技含量和加工档次逐渐提高。

2、蔬菜。现已发展2.9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不含2.94万亩马铃薯),占规划任务5万亩的58%;苞菜、萝卜、白菜等高山无公害蔬菜以及山野菜继续以红坪、大九湖等高山乡镇为主发展,并向宋洛、松柏等乡镇扩大了生产规模;重点发展蔬菜大棚等设施蔬菜栽培,在阳日、松柏等经济发达乡镇城郊发展精细菜,满足了区内城镇居民和游客需求。

3、干果。 “十一五”期间,干果板块继续以松柏、红坪、木鱼、宋洛为主发展,并向全区辐射。调整品种结构,着力保护和开发利用本地野生干果资源,扩大“神农架小板栗”的发展规模,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其产量、品质和品牌影响力。截止20__年6月,全区干果总面积达到12万亩(板栗10万亩,核桃2万亩),总产量达到了1500吨,占规划任务3000吨的50%,产值达到了450万元,占规划任务8

00万元的56.25%。4、中药材。神农架是炎帝始祖创五谷,尝百草,医百病的发祥地。现有药用植物195科、816属、1886种,其中有120余种名贵药材,素有“天然植物园”、“中草药王国”之美誉。目前,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7.4万亩以上(其中草本中药材面积稳定在1.8万亩以上),占规划任务10万亩的74%;中药材种质资源保存圃建设项目正在申报之中,中药材基地和中药材精深加工已经逐步展开。

5、畜牧业。由于加大了动物防疫和优良品种推广力度,畜禽出栏率、商品率大幅度提高,整个畜牧业发展呈平稳上升趋势。“十一五”期间,我区以发展养殖大户为抓手,在生猪生产上以宋洛为中心向其它乡镇辐射,突出发展生猪养殖片区,着力解决生猪饲料缺乏与规模发展的矛盾,促使生猪养殖规模达到了106981头,占规划任务10万头的106.98%。山羊养殖规模达到45581只,占规划任务6万只的75.97%;淡水养殖品种结构开始优化,网箱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动物防疫体系逐渐完善,禽流感、口蹄疫以及猪链球菌等重大疫病得到了有效监控。

(三)主要项目完成情况

《神农架林区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十一五”发展规划》设计了种植业生态工程、养殖业生态工程、旅游产品开发工程、土壤水肥生态工程、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生态工程、生态家园建设工程、农业生境恢复工程、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工程、旅游观光农业工程、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等10大工程和高效粮油基地建设等29个项目,目前, 高效粮油基地、有机茶板块基地、干果板块基地、中药材板块基地、蔬菜板块基地、优质三元猪工程、10万头商品猪基地、特种养殖项目、畜禽良种繁育基地、10万亩人工草场、阳日库区网箱养鱼、3万箱中蜂优质蜜、中药饮片加工、杜仲速溶茶加工、蜂蜜深加工、有机茶系列产品开发、山野菜脱水加工、香菇木耳脱水压制、神农奇石及根艺木雕开发、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蝗虫地面应急站、神农架林区动物防疫体系、户用沼气池建设、中小型畜禽场沼气建设、小流域治理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城郊旅游农庄建设、珍稀植物园、神农百草园、、大九湖湿地公园、“绿色证书”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农业新技术推广及高产高效种养模式试验示范、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等38个项目已经完成或正在建设之中,占项目任务总数的70.37%;特色珍稀鱼类流水养殖、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工程、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站、原始小杂粮自然资源保护工程、野生种质资源保护区、齐口裂腹鱼驯养繁殖基地、大鲵保护区、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圃、塔坪民俗村、神农鸟语林、1000吨板栗贮藏保鲜库、板栗加工、蔬菜大棚排(滴)灌技术推广应用、农产品质量监测站、太阳能综合利用工程等15个项目正在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占项目总数的27.78%。

二、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是农产品加工产业扶持政策不足,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导致农产品加工产值比重过低,农产品出口创汇比重过低,难以达到规划目标;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缓慢,有效灌溉耕地比重过低,中低产田比重过高;三是项目投入严重不足,影响了部分项目的申报和实施。

三、规划需要调整和修订的内容及下一步发展思路

(一)规划需要调整和修订的内容

一是部分指标需要调整,建议将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等指标适当调增,将农业加工产值、农产品出口创汇等指标适当调减;二是10万只商品羊基地项目因影响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需要调整项目设计规模。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1、狠抓板块基地建设,推进旅农林产业链建设。及早规划,围绕旅游业的发展搞好以结构调整为主的农业综合开发,突出抓好蔬菜、茶叶、干果、中药材、畜牧业五大板块建设,形成五大增收支柱产业。在产业发展上重点抓关键环节,抓产品开发和加工,抓龙头企业,抓专业合作社,抓市场营销。抓好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品牌申报,做好已申报品牌的跟踪管理与服务,引导农民靠品牌增收。

2、狠抓农业科技培训与推广,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以“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绿色证书”培训为载体,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采取“点单式”培训,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训专业,拓宽培训领域,加大培训力度,确保完成全年的培训任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引进推广一批先进实用技术,重点实施推广有机茶园标准化生产、测土配方施肥、“猪-沼-茶”种养模式、“林-草-鸡”生态养殖模式以及生猪规模化养殖150模式等主推技术,着力开发旅游农产品,深入开展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以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为重点,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新机制。

3、狠抓法制建设,提高依法治区水平。继续做好农业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工作,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抓好队伍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建立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通、廉洁高效的农业综合执法队伍。狠抓农资市场监管,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等不法行为,净化农资市场,保障游客和全区广大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生态农业规划篇6

 

沙河市近郊农业观光园,位于沙河市区西郊南高村,属浅丘陵区,面积3500亩。东倚南水北调中路主渠,329省道、邢峰公路、纬三路、赞孔公路等交通干线交叉环绕,距离沙河市区5公里,邢台市区20公里,紧邻邢台机场,京港澳高速,邢汾高速,京广铁路,107国道,交通条件优越。

 

一、规划定位

 

按照“一产抓特色”、“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遵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应用前沿科学技术,引进现代农业及管理理念,优化产业结构,结合新农村建设,科学布局,建设以高效、精品农业为主体功能、展示观光休闲与示范培训为辅助功能的综合型园区。成为引领沙河市“美丽乡村”建设,现代农村、农业经济增长的精品示范模板。

 

二、功能布局

 

沙河市近郊农业观光园,根据实际地域特点,整体空间结构按照“一轴两带”格局进行功能区域划分。“一轴”就是以2.5公里生态经济沟为轴,“两带”即沟两岸各观赏、示范、体验功能区产业带。依次按照生产功能、观光休闲功能、示范展示功能进行布局,构建三大功能板块:农业生产园,观光休闲带,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农业生产园,包括以设施农业为主的核心生产区,科研培训展示区。观光休闲带包括果蔬采摘、生态沟、农家院度假村。加工物流园包括农产品加工包装、质量检测、仓储物流等。各功能区在空间分布、内在功能关联上互相交叉,互相融合。

 

1、核心生产区。以设施农业为主,发展高效循环农业。包括蔬菜、林果、养殖、小杂粮等。

 

(1)日光温室、连栋大棚集群。建设面积1200亩(规划800栋),其中现代化温室20座,引进以色列温室自动化技术,采用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配套技术,进行精品蔬菜生产。

 

(2)生物科技科研培训中心。占地50亩,是整个园区管理中心,建立信息中心、科研中心、培训中心,担负服务管理、新成果引进示范、科技培训、耕作文化展示等作用。

 

(3)核桃产业园。占地500亩,种植香玲、晋龙系列、元丰薄皮核桃12000余株。

 

(4)设施养殖区。占地200亩,科学建设圈舍,进行生猪、奶牛、种鸡、种鸭标准化养殖及伺料加工储存设施。

 

(5)原生态杂粮生产区。面积250亩,以当地五谷杂粮品种为主,发挥地方特色,严格标准化规程,进行紫色红薯、黑花生、豆类、黍子、谷子、荞麦等无公害生产。

 

2、观光休闲带。包括绿色长廊、采摘园、生态沟及农家院度假村。

 

(1)绿色长廊。面积400亩,分为奇木园200亩、百花苑80亩和中药材培育园120亩,发展国内外珍奇花卉苗木、景观树种,中药材生产培育,为城镇、村庄绿化提供优良景观树种奇珍花卉,为游客提供欣赏、了解世界各地林木、花草资源的植物园。

 

(2)生态观光沟500亩。欣赏自然风光、休闲娱乐为主,以水为景,兴建水上乐园、垂钓园、水产养殖及亭台楼阁设施的休闲娱乐区,两岸栽种景观树和奇花异草。

 

(3)农家院度假村。占地面积120亩,提供举办会议、休闲度假等内容的餐饮、娱乐等服务。

 

(4)生态农业采摘园100亩。建设温室、大棚,开辟果园,为游客提供应季、反季蔬菜瓜果、苹果、桃、梨、枣果品采摘等娱乐项目。

 

(5)开心农场。面积50亩土地,提供种苗、农具,供游客亲自动手,体验耕、锄、种、收等农艺活动。

 

3、农产品加工物流园。面积150亩,包括净菜加工车间、包装车间,质量检测中心,蔬菜配送、冷链物流及仓储库房。

 

(1)净菜加工车间。实行农产品采后加工处理,包括清洗、分级、预冷、加工等工艺配套设施。

 

(2)质量检测中心。担负农业投人品和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质量检测、监管职责,并将检测结果反馈生产一线,随时纠正。并制定各项生产技术规程,实施无公害生产。

三、发展建议

 

生态观光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一个创新模式,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既有前期土地整治、水、电、路基础开发,生产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及各项装备安装、调试,又有后期的农业生产、技术管理运作。在建设过程中要把握几个关键。

 

1、以生态保护为前提

 

园区在规划之初,必须坚持生态发展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展示田园风光,发展生态关联产业。宜林则林,宜粮则粮,宜水则水,使当地自然资源得到最佳整合和利用。沙河市近郊农业观光园采取节能、节水以及“养殖一沼气一种植”三位一体的循环农业模式,推广水肥一体化、沼渣、沼液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产业经济与生态效益相互交融。

 

2、以突出生产功能为目标

 

园区经济在兼顾生态建设、休闲开发的同时,必须突出高效农业生产功能,为社会提供优质农产品这个目标,取得经济效益最大化。只有这样,才有后续资金、物力注人,进一步促进生态建设,并依托生态环境进一步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削弱或丧失生产功能,这样的园区是没有生命力的。

 

3、园区建设必须结合实际

 

建设生态农业园区,规划要科学,布局要合理,一定要结合当地资源、技术、资金实际,借鉴外地经验,不能完全照搬复制。在内容上,可以借鉴一项或几项实施精品战略,又可多元发展。规模上,可以循序渐进,又可超前跨越,灵活掌握。

 

生态农业规划篇7

一、存在的问题

(一)干部群众认识不足,发展思路多处于浅层次。调查过程中发现,真正能够理解和把握生态农业实质和内涵的农村村民、农企业主并不多,许多人在思想和行动上仍然沿袭老经验、老做法,没有从传统农业圈子中跳出来,发展上仍然是重产值、产量而轻视生态保护,重产前、产中而忽视产后环节,重经济效益、产品质量而无视生态标准。

(二)生态农业规划滞后,引领产业发展作用不强。2010年在编制全区“十二五”规划和各区域、行业专题规划时,双阳区编制了农业、牧业、鹿业、旅游业和新农村建设专题规划,但没有单列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只是在各规划中穿插了农业生态化改造问题。由于没有生态农业发展专题性总体规划,各部门在组织实施农业生态化改造过程中明显存在着缺少科学性、工作随意性问题,园区、基地趋同现象较为严重,缺乏有效手段控制千家万户实行标准化生产。

(三)农村土地流转率低,大规模生态化经营受限。目前,双阳区农业经营主体仍以分散的农户为主,土地流转市场不够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不够完善,通过承包、租赁、入股等形式,让大量土地向园区、基地、大户集中的难度仍然很大,土地流转率低成为扩大农业生态化经营规模的最大瓶颈。

(四)管理机制不够规范,生态农业执行标准缺失。截至目前,我区尚没有权威的生态农产品基本标准执行监控监管机构,也没有成文的推进生态农产品标准执行工作方案或措施,行业规范、市场管理、产品认证等机制以及周边沿线环境都急需规范和建设。现有的生态农业基地、生产的产品、加工包装环节等都面临着信任难题,不同程度地遭遇过“不好卖”的窘境,绝大多数无公害、绿色优质农产品在市场上无法实现优质优价。

(五)产业扶持不尽人意,扶持措施急需快速跟进。近几年双阳区得到的上级“三农”资金都直接用于小型普惠式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用在生态农业急需的农技推广、检验检测、科技培训的资金较少。同时,由于地方财力有限,支持农业实施生态化改造十分有限,难以刺激生产者增加农业生态投入,对生产优质、标准化、让市场认可的生态化农产品缺乏动力。

二、对策和建议

(一)强化生态意识,着力浓厚社会生态农业发展氛围。进一步将农业生态化改造提到工作日程,在全区树立实施农业生态化的观念。一是成立生态农业建设领导机构,明确牵头部门,加强对生态农业建设的指导和监督,搞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发展生态农业的合力。二是加强生态经济意识培育,通过舆论导向、政策引导、教育培训等形式,打破以往产量型的农业定势思维,形成包括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各涉农企业、广大农民等在内的各群体的生态经济观念。三是加强法制建设,通过完善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体系以及严格的执法行动,迫使各农业生产经营者,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自觉保护好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农业资源,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协调的生态化发展道路。四是树立示范样板,对建设生态农业做得较好的乡镇、村、专业户,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推广,适时进行宣传报道,提高全民对发展生态农业的认知度,形成良好的氛围。

(二)编制发展规划,着力构建生态农业科学发展布局。按照双阳区地理优势、开发优势、市场优势、环境优势,制订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政府整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之中,及时跟进落实,达到规范化发展目的。在制订生态农业发展规划中,要充分注重不同区域主导产业建设,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为主线,力戒求全贪多。同时,要进一步细化重点区域生态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土地使用性质,从规划角度对生态农业园区准入、资金投入、种植标准、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规范,严把审批关口,建立农业、规划、土地、财政等部门联合审批制度,防止一窝蜂式发展,预防变相圈地行为。

(三)推进产城融合,着力打造都市生态农业发展格局。按照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的原则,结合双阳区城镇化建设,将农业生态化改造与小城镇建设紧密结合。将农业生态化改造全面融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当中,夯实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基础。农业、规划、土地等有关部门要充分结合中心城区、奢岭新城、小城镇“十二五”发展规划,针对不同时期的发展目标,根据地理特点,进一步细化生态农业发展格局,使全区生态农业发展更加贴近城镇化实际,更加科学合理。建议以农村土地流转、土地整理和城镇化建设项目为切入点,坚持以城带乡、以乡补城、双向互动、一体发展,重点要抓好国信乡村都市等具有生态农业产城融合示范带动项目建设,实现生态农业规模经营和小城镇建设同步。

(四)加大扶持力度,着力健全发展生态农业保障体系。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拓宽生态农业发展投融资渠道。财政要加大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持,捆绑使用农业发展资金、扶贫资金、基地建设资金等农业项目资金,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对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重点龙头企业和事关全区农业生态化改造的重点项目、事关全区生态农业发展的重点行业加大支持扶持力度。二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引导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把生态农业发展,特别是农业生态化规模经营作为投入的重点,给予资金倾斜,简化手续、优惠利率、及时到位。并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闲散资金投入农业生态化经营,发展生态农业。三是加大基层公共服务力度,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突出抓好信息、科技、应急、培训等四大服务,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就业技能。对直接服务于农业的农技推广机构、经营管理机构和农业执法机构,要稳定机构,充实人员,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四是加大土地流转机制创新力度,扩大生态农业经营规模。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土地租赁”、“土地入股”、“公司+农户+基地”等办法,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以乡镇街为主导搭建规范的土地流转平台,完善土地流转政策措施,为生态农业规模经营提供土地支持。

生态农业规划篇8

【关键词】农田水利规划;多功能设计;实现方式;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由于我国处于亚热带地区,农作物经常出现高温、干旱的情况,加强农田的水利规划是抗旱救灾,改善农作物生长条件的重要任务。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关系到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没有充分的农田水利设施和设备,农作物会长期遭受干旱,树木干枯、草原退化、土地盐碱化严重、水土流失等问题则会时常发生。农田水利的规划影响甚至决定着农田水利建设用地、生态用地的构成格局。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任务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是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的必要保障。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农业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然而我国的基本农田水利保护面临着普遍的政策失效的困境,需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保护与规划的多功能设计实现方式。

农田水利规划多功能设计实现方式的原则

农田水利规划多功能设计实现方式的原则包括基本农田水利多功能设计之间的整体性、基本农田水利规划方案的长期性、规划目标的衔接性以及规划基础的可靠性等几个方面。具体阐述一下原则:(1)整体性原则。农田水利通过兴修为农田服务的水利设施,包括灌溉、排水、除涝和防治盐、渍灾害等,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定的基本农田,必须在基本农田水利布局与数量上实行统筹兼顾的原则,以便协调对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生产安全的不同要求,要有整体性,避免顾此失彼。(2)长期性原则。要建立完善的基本农田水利法规体系,必须以现状利用系统为基础,本着长期发展的原则继承其合理性摒弃其不合理的规则,保持农田水利利用结构的相对稳定。在对农田水利利用现状结构、空间布局和存在问题的系统分析基础上,确定相对合理的规划方案。(3)动态性原则。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缺乏规划,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盲目性、随意性,导致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相互兼顾。农田水利既是一个自然综合体又是一个经济综合体,对农田水利的规划要具有一定的相对性、灵活性、动态性,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对规划进行调整,保持相对最优的状态,也就是在基本农田水利规划的设计方案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规划的保护性与协调性,规划的刚性与弹性的互相结合。

农田水利规划多功能设计实现方式的程序

(1)基本农田水利多功能规划的背景分析。以某个特定的城市为例分析其生态保障、耕地保护与建设发展之间是否面临严峻的挑战,弄清包括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特点以及驱动因素、农田水利利用的主要土地生态问题以及驱动因素、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以及生态用地保护的必要性等在内的农田水利利用的基本特点和问题。

(2)生态功能基本农田水利规划。此项程序的意义在于将对农田水利利用格局具有重要生态保障作用的农用地规划为基本农田,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对生态用地进行生态用地重要度评价,明确掌握各生态用地的重要程度及空间分布;第二,根据掌握的不同重要程度的生态用地将其划分为不同的情景,进一步划分出相应情境下所需保障的基本农田水利的空间分布区域;第三,制定出相应的生态功能基本农田水利规划方案,进一步分析其空间分布和土地利用构成特点,评估对农田水利生态服务功能的保障效果。

(3)对建设用地蔓延程度严重地区的关键控制区域的农用地规划为基本农田。通过归纳法明确建设用地的隔离需求,制定隔离功能基本农田规划标准,提出隔离方案进一步分析隔离功能基本农田与生态功能基本农田的特点,分析它们的空间隔离作用。

(4)形成农田水利规划多功能整体规划方案并对其进行评价。主要包括生态功能基本农田水利、隔离功能基本农田水利和应急生产功能基本农田水利在空间上的统一。

3.农田水利规划多功能设计实现方式的措施

(1)建立以基本农田水利为核心的用地调整管理机制。加强对农田水利的研究工作,可吸取国外较为成熟未定的生态农业的科研经验,有健康良好稳定的水利研究工作的团队,从农田水利利用尺度上设定基本农田水利优先权。通过对土地的规划逐渐减少区内零星的建设用地所占空间。

(2)制定针对基本农田水利功能的分类管理措施。针对生态功能、隔离功能和应急生产功能这三类功能不同的基本农田水利规划区制定不同的分类管理体系,进行分类管理。加强各生态用地之间的有机联系,提高农用地的综合生产能力。

(3)制定相应监督与激励措施。根据相应核算标准,确定基本农田水利保护的高补偿标准,大力扶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激发农民自觉保护农田,降低农田水利规划中占用的成本,着力落实工作责任,完善基本农田水利保护的有效监督手段。

(4)完善基本农田水利动态管理系统。加强几层水利服务体系的建设,建立农田水利的动态管理系统,实现基本农田水利多功能的协调统一管理,充分考虑规划的保护性与协调性,以及基本农田水利规划区内不同功能基本农田水利的动态变化管理的精确化。

4.结语

农田水利是发展农业的基础设施,农田水利建设与社会稳定息息相关,水利的建设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农田水利规划的重要性我们不可忽视。目前,我国农田水利设施普遍滞后,农田水利规划中的多功能设计的实现对我国农田水利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以粮食生产能力为核心的基本农田水利保护面临着普遍的政策失效的困境,通过农田水利的功能规划、综合规划、背景分析、土地规划以及建立相应的的各项措施,以保障农田水利规划中多功能设计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杨永华.对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的原因透视及立法思考[J].农业经济,2011(1):65-66.

[2] 关瑜.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5):70-71.

[3] 刘艳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的几点建议[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1(5):34-36.

[4] 吴华庆.当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民营科技, 2011(5):1.

上一篇:应急救援演练方案范文 下一篇: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