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11-05 13:04:04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篇1

开学典礼 模式困境 创新

每到一年开学之时,无论是小学、中学、大学还是各种培训班,纷纷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开学典礼可以让学生们清晰地感知到新的一个学期、人生又一个阶段的开始,同时也使学生们对即将到来的学习过程形成一种准备状态,预备进入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有些学校的开学典礼已经成为学校自我宣传的一种方式,学校借此展示学校文化、办学原则、治校风格甚至学校的软硬件条件,以获得更多的社会期待。本文试图从开学典礼的内在特征出发,揭示执行模式存在的困境,明确开学典礼的发展方向,最终创新性地突破现有开学典礼的固化模式,达成其内在效用。

一、开学典礼是规划学生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教育仪式

1.开学典礼是一种契机教育

开学典礼发生的时间具有特殊性。我国的学校采取一年两学期制,每学期开学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三月一日、九月一日,我们称之为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抓住时间上的契机是开学典礼成功的重要条件。开学典礼本身就是一个过渡性的过程(具体见图1),它连接学生原来就读的学校与新入学的学校,连接着一个可能疲惫、愉快、忙碌的假期与需要投入意志与努力的新的学期。开学典礼通过抓住这个契机,使教师、学生的工作和学习状态得以变化。

图1开学典礼的时间契机

开学典礼之所以能够促进旧有状态向新的状态的转化,是因为开学典礼本身就是一种变化,他意味着学生环境的改变(学校)、意味着教师与学生“生活方式”的改变(假期到学期),因此,开学典礼的第一功能是它的提醒作用。为了真正达到让人警醒的目的,开学典礼往往需要隆重、内容丰富、程式新颖,让人无法忘怀,这也是开学典礼召开的过程让学人瞩目的原因,当这种提醒作用已经和国家的政治发展方向相一致的时候,它提醒的就不仅仅是几个学生与教师了,而是一种思想、一个理念、一种精神文化。

2.开学典礼是一种目标教育

现有的开学典礼主要存在着四种目标:展示性目标、教育性目标、评价性目标、人际目标。根据目标不同,开学典礼的内容有所不同,见表1。

表1 开学典礼的四种目标的内容示例

每次开学典礼的目标皆有所不同,或有所侧重。比如,入学时的开学典礼,主要目的就是要展示学校,让入学的学生形成对这所学校的完整认识,同时也强化学校原有教师与学生对学校的再认识。而学期间衔接的开学典礼则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制定特定的目标,去除假期产生的懈怠与疲惫,向教师与学生指明新学期的重点工作,或总结上学期的经验以便与本学期的工作顺利交接,或者使用相对热闹而又充满人本意味的互动活动融洽关系等。总之,差异性的目标下,开学典礼模式可以具有多元化的呈现。然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学期又一学期,开学典礼的设计者思维上产生了惰性,在模式上沿用以往的方式,忽略了开学典礼本身的目标,进而产生了开学典礼的模式困境。

二、开学典礼的模式困境

1.开学典礼结构模式的困境

开学典礼具有一定的结构,比如我们熟悉的学生发言、教师代表发言、校长讲话。等到校长讲话的时候,学生掌声雷动,因为学生知道这次的开学典礼就要结束了。显然,学生们已经猜到了开学典礼的内在结构,我们称之为发言困境。颁奖困境也是我们熟悉的一种结构模式――宣布获奖内容、宣读获奖名单、放进行曲颁奖、照像、敬礼、鼓掌祝贺。在这样的颁奖困境中,很难说获奖的人是否还有真正的喜悦,尤其是有时候获奖的人特别多,在读颁奖名单时,往往用“王××、刘××”等代替,更达不到激励的目的了。这种颁奖困境由于过于形式化,远离了设计者的初衷。

2.开学典礼程序模式中的困境

开学典礼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常出现两种困境:一是开始结束困境,除了我们熟悉的全体起立唱国歌以外,似乎所有的开学典礼都有一主持人,专门用于程序上的过渡,有两句话是一定要说的“我宣布,××学校××学期开学典礼正式开始”、“我宣布,××学校××学期开学典礼到此结束”。学生们最讨厌听见前句,最喜欢听的就是后句,这就让典礼陷入到开始结束困境。第二个程序模式的困境是时间困境。这一困境的产生本身就是程序过于繁琐造成,一次开学典礼履行的程序愈多,时间愈长,参与活动的人也就愈不耐烦,在这样的情绪影响下,任何一个好的目标都已经不可能实现了。

3.开学典礼思维模式中的困境

开学典礼的主体是谁,不容置疑,是学生。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抑或是重新回到学校的成年人,“开学”典礼当然是为这些即将参与学习过程中的学习预备的,仪式的目标是他们,教育的目标也是他们,可看看坐在主席台上的人,又有哪一次有主体的呢?我们称之为主客体混淆困境,是由思维模式的错位造成的。在主客体混淆之后,就会呈现出权利的二元对立,正如程天君所言,这种二元对立包括:新老更替、官民、长幼、上级领导与学校领导、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等。使得开学典礼在思维过程上出现了权利性特征,我们称之为权利对立困境。我们将开学典礼遭遇的困境总结见图2。

图2开学典礼的模式困境类型

三、开学典礼的时展趋向

1.开学典礼目标由展示性到功用性的变化

开学典礼作为一种目标性教育,其展示性目的已经越来越弱化了。一是因为学生在入校之前已经对该所学校有了深入的了解,如学校的软硬件条件等,否则也不会选择这所学校。对学生而言,学校的办学优势是已知的。二是对一所学校文化的了解,个人生活能否融入学校精神是一个渐进而漫长过程,不是通过一次开学典礼就能够达成这样的目的,更何况,以展示为目的的开学典礼往往花费巨大,投入的增加不免会让人更加关注仪式表面的繁华与热闹。难怪有的学生说:“开学典礼都是给人看的,做个样子。”一个好的开学典礼,达成的目的是第一位的,其功能是设计者们要一直把握并坚持的目的,能否达成这一功能将是检验一次开学典礼是否成功的关键。

2.开学典礼设计过程权位意象的弱化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属性本身就是公平,表现出每个人都有受教育权利、教育的机会均等。开学典礼作为一种目标教育同样也具有公平性的特征。然而,在可见的开学典礼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权位意象:主席台、领导、写着尊贵客人名字的桌牌、发言顺序、离场顺序、长长的头衔等。难怪程天君深刻地揭示这一意象的本质时说:“它是社会逻辑在学校中的延伸,或者说是学校在预演着社会的逻辑;它鲜明地标示了尊卑、高低、长幼、主次、大小等权位意识及其实践规范。”更可怕的是它的危害:“这种社会逻辑的强力诉说与实践操演,先入为主地对受教育者进行了一剂‘官本位’意识的无痛注射,并在以后历次诸如此类的典礼上不断接种、反复强化,终至潜移默化、影响深远”。学校精神文化传递的不再是积极、激励,反而成为一种扭曲式的引导。所以,应弱化开学典礼中的权位意象,还教育以本真,真正让教育在公平的境遇中进行。

3.开学典礼表现形式从仪式化到情境化

在对开学典礼的调查中可以发现,最不受欢迎的开学典礼是仪式化的:严肃的会场、没完没了的讲话、空洞的说教、呆板的程序等。而学生似乎更喜欢的形式有互动式的(如与名人、偶像的交流;与家长游戏;座谈)、参与式(参观;技能培训;竞赛;游戏)、鼓励式(互赠礼物;特色教室布置;校长与学生共进午餐;表演)、教育式(精心设计的演讲;给校长的一封信;模范访谈;知识前景梳理)。调查发现,能够真正达成目的的开学典礼是更具有情境性,而非仪式式,这是设计者对形式考虑的侧重点。

四、开学典礼的模式创新

1.“开学第一课”式开学典礼的设计

自2008年秋季开学起,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共同制作了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拉开了开学从典礼向系列化的“开学第一课”模式转化的序幕。开学第一课不是简单的一课,而是为开学准备的一个系列。研究者们通过调查,发现国内外相当多的学校都支持“开学第一课”这样的开学典礼模式,总结起来主题内容与具体表现形式见表2。

表2 “开学第一课”的主题内容与表现形式

由此可见,开学第一课对内容、目标的要求相对一致,关键在于表现形式上的差异,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形式,要保证有新鲜感、新动力、新感动、新期待。

2.“心弛神往式”开学典礼的设计

开学典礼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产生对新学期的期待,因此,设计出让学生心弛神往的开学典礼成为一种追求。所谓心弛神往指的是心神奔向所向往的事物,一心向往或思慕之极。它一定能够满足学生各种需求,如精神需求、情感需求、对成功满足感的需求。这种心弛神往往往具有传承性,如果上一次开学典礼开得好,学生自然就会对下一次心向往之。开学典礼就成为学生每次开学的一个美丽的期待。在这里可以推荐一些做法:(1)播放回顾视频,并配音“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从三区搬家到一区的那一天吗?还记得那一支支主题鲜明的检阅队伍吗?伴着视频,让我们一起来回忆那些闪光的日子吧”;(2)教师们学期初的引导活动,如“英语老师:同学们,本学期我们的目标是2700个单词,拥有了这些单词,你将能够……你也能够……而且我们将用……的方式拥有这些单词量,你期待吗?”(3)生活安排。为学生介绍新学期哪些活动是为你安排的,如“你聪明,悟性好,高效的学习方法是你的法宝,但你的自我控制能力影响了你的学习和发展。不过,你们还是幸运儿,本学期,我们为你们量身打造了很多次正能量班会课,到时请你及时充电,祝你们成功。”由此可知,办一场“心弛神往式”的开学典礼事实并不难,只要让思维围绕着开学典礼的目标,在开学典礼的程序模式上创新,就会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3.“刻骨铭心式”开学典礼的设计

若想通过一次开学典礼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就需要开学典礼能刻骨铭心。因此,了解学生对开学典礼的需求就很重要。解决这一问题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让学生成为开学典礼的主体,开学典礼由学生设计、学生主持、学生颁奖,奖励学校做得好的方面,学生要求学校提供给他们需要的教育或演讲。第二种方式就是让一个开学典礼的设计满足自创性、共有性、文化性、教育性,成为学生深刻的记忆。在这里可推荐一些做法:(1)自创性就是让学生成为开学典礼的设计师。(2)让开学典礼成为群体的共同记忆,而且是群体最美好的共同记忆,比如播放视频“我们共同奋斗的日子”、“我们共同面临的困难”、“那一个学期,我们一起……”、“讲台上的教师与生活中的老师”,根据具体目的设计视频的内容。(3)让开学典礼充满学校的文化气息,如“设计学校的Logo”、“我和学校的成长足迹”、“我的开学护照”、“班主任的标书”、“学校教育与中日关系”等。(4)教育的深刻性,如果开学典礼中能出现一个亮点,演讲惊世骇俗、入木三分、清丽绝尘……这样的开学典礼多年后还会让人津津乐道,当然,这样的效果也不是寻常所能得到的,需要设计者出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创造性地发挥。

开学典礼作为学校一种非常重要的活动,它承载着学子新学期的发展、家长的希望、学校的精神、文化的传承。一次设计经典的开学典礼,长期效用不可估量。由于多年、多所学校、多场次开学典礼的举行,设计者出于对以往开学典礼的认同、心力疲劳或惰性等原因,使得现在的开学典礼陷入到相对比较僵化的模式困境中。因此,把握开学典礼的时展方向,在结构、程序以及思维方式上不断地突破,创办出类似“开学第一课”、“心弛神往式”、“刻骨铭心式”的开学典礼,随着对开学典礼认识的逐渐深入,对学生需求的关注与接受,对教育发展规律的理解和把握,开学典礼将逐渐走出现有的模式困境。

参考文献

[1] 王书梅,等.上海市中小学“开学第一课”模式定性访谈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13 (1).

[2] .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组织人事学研究,2013(3).

[3] 程天君.身份的转换:毕业典礼的学校逻辑.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1).

[4] 程天君.权位的象征:开学典礼的社会逻辑.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

[5] 张玲玲,等.上海市中小学校开学教育现状及需求评估.中国学校卫生,2012(011).

[6] 张学文.教育综合改革应由“教育工具论”向“教育民生论”转型――“十”报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之学理解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1).

[7] 朴晶.上好《开学第一课》感受幸福生活.电视研究,2011(9).

[8] 张玲玲,等.部分国家和地区开学教育现况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12(12).

[9] 王庆欣.开学仪式要给予学生什么.教学与管理,2011(8).

[10] 胡德运,陈燕.给学生一个美丽的期待.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0(8).

[11] 刘艳萍.打造学生终身难忘的开学典礼.中国德育,2012(17).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篇2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游戏软件;课程体系

1998年~2007年10年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社会经济领域的各行各业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多年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基础上,在吸收国外先进课程开发思想,和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新模式的指导下,我国提出了职业竞争力导向的“工作过程——支撑平台系统化的课程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的核心内容是“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和“工人专家访谈会”。使用该方法,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者可以对现代职业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整体化的深入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应用在随后的教学设计中,最终准确确定和描述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学习领域、职业教育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从而开发出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1.确定专业的职业和职业岗位

基于职业能力系统化和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第一步就是确定专业面向的职业和职业岗位,从而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一般需要召开技术工人专家访谈会和专业教学工作委员会会议。技术工人专家访谈会的参加人员有来自企业的技术专家、本专业全体教师,会议目标是对人才需求、专业定位、岗位群进行论证,从而确定工作岗位、职责、任务、流程、对象、方法、所需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等。通过会议达成一致认识,游戏开发工作岗位按照游戏开发生命周期以及市场定位分为以下几类:

(1)游戏策划类:包括游策划师、分策划以及市场策划专员等。

(2)程序设计类:引擎设计人员、程序设计师以及游戏测试人员。

(3)美术设计类:游戏场景设计师、游戏道具设计师、游戏人物设计师。

(4)市场运营类:游戏运营架构设计人员、游戏技术支持及维护人员等。

游戏软件从程序设计角度又可以分为2D网络游戏程序开发、3D网络游戏程序开发、手机游戏程序开发等多个领域。游戏软件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及其简要说明如下:

职业岗位:游戏策划工作岗位、手机游戏设计工作岗位、J2ME手机游戏开发工作岗位、网络游戏开发工作岗位、游戏测试工作岗位、美术设计工作岗位以及技术支持工作岗位。

岗位能力描述:明确网络游戏和手机游戏应用领域,对网络游戏和手机游戏文化、玩家心理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进行游戏程序和美术策划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能够进行网络游戏美工设计的能力;熟悉手机游戏开发环境,进行手机游戏设计与开发的能力;掌握一门常用的网络游戏开发语言及工具,能够进行网络游戏软件的设计与开发能力;根据市场情况进行游戏软件产品营销、售后技术及支持的能力。

就业方向:在游戏公司从事游戏策划、游戏软件开发、游戏软件测试等方面的工作;各级类游戏动漫公司从事美工设计、制作等工作;各级类游戏软件公司从事逻辑程序员、2D网游程序员、手机游戏程序员、网络游戏美工设计员、游戏软件销售、普通C++、Windows程序员等工作;游戏软件产品营销、售后技术及支持的工作。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为内蒙古及周边地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面向游戏软件策划、设计、开发、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牢固掌握网络游戏软件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础知识及网络游戏策划、美工设计、网络游戏软件编程等专业技能,并具有较强网络游戏软件美工设计及网络游戏软件开发综合职业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2.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及支持典型工作任务的理论知识和技术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起点是职业分析,基于职业能力系统化和工作过程课程的开发,也是从职业分析入手,根据以上游戏软件专业对应的职业分析,确定游戏软件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有游戏策划、手机游戏程序开发、网络游戏程序开发、二维平面美术设计、三维动画设计、音乐音效设计、游戏运营架构设计、游戏技术支持和维护等八个任务。支持以上八个典型工作任务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有游戏策划及架构知识、游戏二维平面美术知识、游戏三维美术知识、手机游戏程序设计知识、网络游戏程序设计知识等。

3.确定典型工作任务难度和课程学习链路

根据步骤2确定的典型工作任务,依照职业成长模式理论,继续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类,原则上应将典型工作任务分为4个难度等级范围,分别对应于初学者、有能力者、熟练者和专家。依据知识和技术的难度等级,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熟练掌握这些知识与技术的过程,构建课程链路,一般分为三个阶段,阶段1:入门,了解理论知识与技术的概貌,并学会最基本应用,重整体、正确方法,而不是细节。阶段2:基础,基本的理论知识、技术理论基础和主要应用。阶段3:熟练掌握,通过行业专家的指导,实际任务模块反复训练,直到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和技术的实际应用和主要技巧。游戏软件专业课程学习链路图如图1所示。

4.制定课程体系结构图

根据步骤3,确定了典型工作任务难度和课程学习链路后,制定基于职业能力系统化和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的课程体系结构。制定课程体系结构图,需要综合考虑学习领域课程的难度,和课程学习链路的阶段,使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

5.设计学习领域

确定了典型工作任务难度后,一般需要由专家组对每个典型工作任务所应对的工作岗位,工作过程等7个要点进行工作分析,形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记录表,并设计学习领域。游戏软件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教学计划如表1所示。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其教学内容指向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课程建设作为教学活动的系统,其构建要遵循一定规则和程序,要把思想上、观念上的东西加以具体化,经过若干过程和步骤,最终形成所期望的课程体系和结构。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应使学生能够获得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中所涉及的程序性知识、职业技能和相关的职业体验,以促进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为目的。

基于工作过程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和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改革探索,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引领课程设置,创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高林,鲍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3]黎明,张兵.高职游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课程体系设计[J].课程开发,2008.

[4]郑宏霖.论游戏专业人才的培养[J].特别策划数字娱乐,2007.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红色经典诵读 偏离 理性回归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1C-0092-02

当前,以“红色经典文化”为核心的国学教育正成为城市特色文化建设和学校教育中的一个热词,红色经典、红色影视、红色论坛、红色旅游等高频出现在各种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渗透于高职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各个领域,高职院校的红色经典诵读教学研究也备受关注。

一、红色经典诵读的现实意义

红色经典特指产生于或反映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优秀文化作品,包括文学、影视、戏剧和音乐等,它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营养源。铭刻在中国和以苏联为代表的革命运动和卫国运动等红色年代里那种强大的核心价值观,无疑是当前支撑国人灵魂和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力量。

红色经典蕴涵当代先进文化元素,而诵读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功能。通过诵读教育活动,学习、理解、传诵红色文化,启迪心灵、感悟人生、内化行动。毋庸置疑,在广西经济转轨、产业迅速升级的背景下,借助国学兴盛之势,抓住红色经典文化内核,发掘和利用红色经典作品独特的价值功能,寻求全程育人的有效现实路径,激励高职生立志建设革命老区的求学、成才、创业行动,对高职人才培养具有助推之力。

二、红色经典诵读现实的偏离现象

在当今“技能”宰制的高职教育实践中,红色经典诵读却时常面临尴尬境地。其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偏离:一是认识上的偏离。把经典诵读等同于一个课外活动的开设,将诵读教育的目的异化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致使教育变得外在化和空心化,偏离了经典诵读应有的目标指向。二是教育开发设计上的偏离。高职学生的基础能力与成长背景各异,呈多元化和复杂化局面。而部分高职院校的诵读教育设计脱离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遮蔽了学生对经典诵读的本原性需求,致使学生的认同与预设目标产生偏离。学生处于“看热闹”或冷淡状态,红色经典诵读教育功能未能很好地发挥。三是课程探究价值的偏离。教育理念陈旧,教师教学执行力缺少理性思维,教法落后,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创新,作品内涵探究的价值未能充分挖掘,陷入口号化的空谈泥潭,削弱了红色经典诵读的影响力,有待强化教学策略给予修正。

三、红色经典诵读实践的理性回归

(一)立足以人为本,消解红色经典诵读中的认识“鸿沟”。对于教育的反省和纠偏一直是高职教育中探讨的一个重大问题。红色经典诵读的理性回归,需正视以下三个认识方面的问题:一是以“育人”为根本,回归高职教育最终目标。“人”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永恒主题,经典诵读的本质在于强化文化氛围,启迪学生心智,升华学生人格,提升学生技能。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红色经典诵读必须回归教育最基本的原点,红色经典诵读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必须回归受教育者主体性建立,从“人本性”的视野,矫治当前偏颇于“技能化”发展取向的弊病,使红色经典诵读教育回归人类精神文明的原始面貌,实现高职语文应有的人文性、审美性、工具性和职业性价值与意义。二是回归生活与教育设计。包括红色经典诵读在内的一切利于学生全面成长的策略,都应贯穿育人的全过程中。生活是最重要的土壤,以人为本,活动设计应面向全体师生,源于师生生活,符合师生心理,贴近现实生活,借鉴和吸纳红色经典的教育元素,应将弘扬人文精神、价值观念、文化艺术、娱乐休闲等有机结合起来,展开文化与价值的铺陈,满足师生高层次的精神需要。三是教学改革和体系构建。激趣、拨惑、精思、融合、合作是经典诵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几个方面。诵读教学改革和体系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经典诵读贯穿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及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适应学生智能的特点,以多元智能能力为本位开发设计课程;以任务驱动、行动导向设计链路课程;以多方合作作为课程开发的基本途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三者并重,推动优秀诵读教学设计,以提升诵读之品质。

(二)创新教育理念,开发红色经典诵读的实现途径。创新教育理念,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壁垒,多广度创建平台,拓宽经典诵读教学空间,开发红色经典诵读的实现途径。

1.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诵读文化品牌。利用校园网平台,开设“红色经典诵读论坛”,理论宣讲惠及师生,增进学生对作品理解的体验活动;举办“红色经典读书月”,开展征集读书名句、红色励志短信、诵读与写作比赛等活动,提高师生读书品位和整体素质;利用红色节庆,开设经典晨读角,激励学生广泛参与诵读的自觉性,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吟诵诗文,为其展示才能、参与活动提供更好的条件。

2.拓展校地合作模式,丰富诵读人生体验。以开放视角吸纳社会参与。如请名家讲学,理论宣讲惠及全体师生;成立经典诵读志愿服务队,节假日走上街头、走进企业社区,通过“摆摊设点”的方式,向市民诵读经典、宣讲国学精髓、宣传国家政策,增强学生诵读的成就感。

(三)深化教育改革,增强红色经典教育实效。具体措施如下:

1.多元化创情激趣,确保学生的实质性参与。对工科类的多数高职学生来说,经典作品既神秘又高深,读起来艰涩,对经典诵读望而生畏、敬而远之并不鲜见。经典诵读,“激趣”先行。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红色经典作品的“浸入效应”,以情感、活动、故事、任务、创境、见闻、图等激趣,关注学生主体在活动中有实质性地参与,在传统美德和当代价值观的引导之下,充分感受经典作品的魅力,追求积极的情感投入与体验,促进其在教学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内化品行。

2.多维度感悟作品,提升学生诵读技巧。现实中,如果把经典训练作为教学的唯一项目,必然导致偏枯失调,学生也会食而不化,兴趣受挫。经典诵读能力来源于对作品的理解与感悟,文本是诵读教学的基础和关键,可通过面授、校园宣传、网络教育等多维度细研文本,疏通文义,准确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积淀文化底蕴。同时,努力开发经典中的教育价值理念,从中汲取智慧,悟其真谛妙悟,引导学生在文本研习中升华爱国情感。提升学生的诵读技巧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帮助学生读懂文义的基础上,应创新诵读训练方法,从读正字音、读通词句、读断句读、读出语调、读清思路、读懂技法人手加强训练,分层次完善诵读中的读出文气、读出个性化的感受理解。此外,诵读强调学生的自主体验,因此,训练中宜多采用自读方式,去除大学生学习的功利化,促进行为内化。

3.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实现与不同学科教育的整合融通。第一,经典诵读与绘画艺术相结合。启发学生根据画作搭配适合的中华经典之作,完成诗与画的完美结合,这在高职院校的经典诵读教学方案中,是一个新方法,这促使学生熟读背诵各类经典之作并深刻理解其内涵,如此的诗情画意可使学生对经典诵读兴趣徒增,且培养了其审美情趣和创作能力,自学自悟以收获人生价值。第二,经典诵读与音乐艺术相结合。倡导新鲜活泼的话风文风,将“大道理”与“小切口”结合起来,将经典诵读与音乐有机结合,寓教于乐,如给红色经典影视配音,运用艺术强大的感染力,增进学生对作品的认同,呈现经典作品与艺术的双向发展态势。第三,在高校语文、管理、德育等课程中强化渗透经典讲解、诵读内容,训练和考核学生诵读和书写技能。同时,加强推进“双证”实施,结合高职生就业形势,加大普通话考证培训与鉴定力度,鼓励和支持工科专业的学生参加普通话培训与考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和文化学术底蕴。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篇4

关键词:中专 古典文学 阅读 教学 思考

中图分类号:I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125-01

中专语文教学,是基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上,形成的教学活动。现在的中专学生,文学素养都相对较低。基于对他们认知实际的适应性,设计的课堂教学策略,大多是以激发兴趣,循序渐进和量力套用来实现的。将现代多媒体教学理念和社会性实用性手段,转变传统课堂的枯燥性、无趣性,架构他们知识,提高他们能力,让他们实现自主学习能力。

1 古典文学特点

古典文学作品,是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显示国家智慧和民族博大精深理念的主要坐标。其永恒的魅力,就体现在阅读之中。阅读古典文学,可以培养和陶冶美的情操,在阅读中,倾注人的情感,抒发一种情怀,展现出一幅个人生活的精彩画卷。

在激发人的内心情情感的同时,古典文学作品还以其展现的故事内容,表现一种超脱世俗的美。人物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尽皆表现于文学美的特质之中。古典文学是时代和社会的产物,也是以其价值来打动人,让人的情感和审美体验尽皆付诸于古典文学的特质之下。

2 中专古典文学阅读教学内容和现状

对于中专生而言,语文阅读教学远远没有语文口头表达能力来的重要。以“演讲和口才”为宗旨的教学活动,其中寄予着学生内心的情感,也是枯燥的语文课上的一道独特风景。从这一方面来说,语文教学中,古典文学阅读教学就成为一项被忽略和不被重视的教学,处于古典古典教学的底端。中专生的性格特点和自制能力,决定他们对静默的古典文学阅读教学兴致缺缺。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使得阅读教学远远达不到他们希求的轻松感觉。

古典文学阅教学读由以课内教学和课外阅读延伸为主。课内阅读以教师从旁协助为主,选定优秀阅读作品,实施精讲精练,指导特们进行完备的阅读分析。课外阅读充分发挥图书馆资源的优势,锻炼他们阅读实践的能力。课内阅读,涵盖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义,课外阅读延伸出的内容,是以知识、实践和总结为主流,形成阅读感受,在对其过程指导方略之中,遭遇阅读难点等情形的制约,成为古典阅读诗篇中比较鲜明的一支。

3 中专古典文学阅读教学思考

在针对中专的古典文学阅读教学中,教学过程要与时代和社会形势变革需求相适应。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活动。因为他们钟爱网络和多媒体教学,在设计教学计划时,就可以实现实现针对他们自身发展特质,充分提高资源利用率,建构玩中学、学中进步的教学体系。除了引导他们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实施教学计划外,还要引导他们利用网络学习,对相关事项实施整合,利用网络有声阅读,来提升个人境界,达到学习的目的。在长期的积聚作用下,文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得阅读教学收到了显著成效。

阅读教学要从教学设计上开始着手,以阅读讨论式、启发式教学理念为基准,让他们跟随教学目标,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在阅读中,以例证和举一反三的学法,对学生实施启而不发的教学,激励他们克服阅读中的难题,进而通晓古典文学作品中描绘的思想深意。在明确掌握思想主旨之后,善于从阅读的小问题中,发现主旨背后埋藏的深意。

在创设的情景式教学环境中,对古典文学作品中,譬如戏剧成分的阅读上,让他们内心自设场景,获益匪浅。教师在设计古典阅读教学设计中,无论是针对中专生学生学习个体,还是针对全体学生,为了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效果,都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现代教学手段应用中,尤其要要全面掌握学生情况,实施及时的师生互动和反馈。在培养他们阅读兴趣和思考文学作品内中的深意时,还必须从认知场景出发,培养他们合作探索、勇于实践的能力。

中专古典阅读,可以立足于课内阅读,将读书作为第一要务,即自大量的读书中,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正确的读书方法。不能在语文课堂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训练一些只对考试有用的东西,而是要把握真正的古典把阅读使劲,进而提升阅读质量。在古典阅读中,读书读社会,读生活,读人生;读自然,读科学,读历史,读哲学。可囫囵吞枣,也可浅尝辄止,更可以精益求精。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学会教育,学会和人物、故事交流,学会体味作品背后的深意,学会在不断的阅读积淀中累积知识、语言、情感和经验,最终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升思想,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让学生子啊阅读的地严重,体会愉悦、悲苦、幸福、感动之情绪。这样在中专生之间,就营造出一种美好且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课程,不但心向往之,而且解放了自身思想,提升了自身整体阅读能力。

例如阅读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时,对里面的文章、诗词和阅读,要在反复品味中明晓道理,指导其中的意识,明白期间的美感。从真正意义来说,也能更明确阅读目的,反复品味阅读背后的深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与人物就会产生感同身受之感,在万确成熟的环境里,体验到古典阅读带来的乐趣。让学生在阅读中,增加知识,开阔视野。潜移默化的接受新知识、新教育或可达到修身养性,休闲娱乐的目的。

中专古典文学阅读教学中,课内阅读必须在传统语文教学的基础上,开拓出一条创新的、不同寻常的道路,在道路实施中,教师要发挥领路人作用,在实施课外阅读延伸时,推荐学生阅读优秀作品,设置课程讨论,利用多媒体影像设备,综合提高学生阅读古典文学能力。

4 结语

中专古典文学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实践语文教学的过程,也是引导他们走向正规道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和能力的过程。在教学的固定套路上,寻求出一条适们自身发展的阅读空间。在阅读中,让他们获得灵动的、快意的情感。古典文学阅读,带给中专生以美的享受。使他们的审美意趣得到提高。在总结了现代中专古典文学阅读内容和教学现状的同时,思考教学中的弊端,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对培养他们学习古典文学作品兴趣,实现自身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篇5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专业;工作过程;课程体系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专业建设的核心是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体系的建设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本文以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数控技术专业为例,论述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原则、开发方法、实施思路以及成效。

一、数控技术专业行业背景

我院为集团企业办学,学院所属三一集团为中国最大,全球第五工程机械制造商,主要从事混凝土机械、挖掘机械、起重机械、桩工机械、筑路机械、港口机械等工程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数控技术专业是我院特色专业,该专业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针对学院所属企业各事业部的发展和需求,按照数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进行人才培养。我院数控技术专业经过七年的探索和实践,在专业建设尤其是课程建设方面形成了独特优势。在专业改革和建设的过程中学习德国、加拿大等国先进的职教理念,创新专业建设思路,明确以创建部级示范性专业为建设目标。坚持以服务于就业为宗旨,通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建设,培养出一大批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流程

1.企业调研确定专业方向和就业岗位。学院寒暑假组织骨干教师形成调研团队,通过走访、座谈、问卷以及研讨会议等方式对专业服务面向的部门进行调研,了解企业技术发展,做好专业技术定位,熟悉企业一线人才需求,做好培养规格定位,最后分析形成调研报告。表1是通过调研得到的专业技术定位和毕业生就业面向的岗位。2.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热爱企业文化,掌握数控技术专业必备的理论知识,熟练操作数控车、铣、镗、加工中心等机床加工工程机械产品零件,运用机械加工技术与方法从事工艺编制、程序编制、零件检测、简单设备维修、生产组织与管理且具有创新意识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3.系统化课程体系开发思路。在专业准确定位的基础上,根据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向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借鉴德国工作过程导向的思想,结合加拿大DACUM课程开发形式,在原有课程资源基础上,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数控技术专业课程,形成“1336”的专业课程体系,即围绕1个目的:培养企业招聘不到的;执行3个标准:专业技能鉴定标准、技能抽考标准和企业岗位标准;完成3个转换:职业领域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面向6大岗位:普通机床操作员、数控机床操作员、数控程序员、数控工艺工程师、班组管理以及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4.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数控技术专业系统化课程体系开发按照岗位(群)工作分析及论证,典型工作开发及论证,课程设置、开发及论证,单元(情境)教学设计的步骤进行,采用三种方法,完成三个转换。第一个转换:实际工作典型工作,通过调研毕业生就业岗位实际工作,从中归纳出典型工作,即按照生产流程,将实际工作中各关联任务所需要的技能进行整合,形成具有职业特征、体现任务综合性、富有教学价值的理想工作,完成这些典型工作即能够胜任岗位工作要求。课程开发不是将实际的工作照搬进课堂作为课程进行教学,而是对职业岗位群各项工作进行梳理分析,按照工作生产流程的顺序将关联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进行合并重组,开发具有鲜明职业特征,体现职业特色,富有教学价值的理想工作,即“典型工作”作为课程开发的原始素材。所选典型工任务不能是单一、简单的工作,应该是具有一定典型性、综合性、复杂性的工作。典型工作源于工作现场却又高于实际工作,可以说是经过二次开发的实际工作,其知识技能的广度和深度高于实际工作,是实际工作向一体化课程转换的桥梁,解决了一体化课程的来源问题。依靠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分析岗位工作任务、工作要素和所需的知识、能力、素养,形成岗位群工作分析表,详见表2。重点明确专业面向的核心工作岗位和所需要的核心职业技能。第二个转换:典型工作课程。按照从低端简单典型工作任务到高端复杂典型工作任务的顺序,完成专业技术课程设置与排序,体现单一到综合的能力形成规律。归纳总结每个典型工作需要的职业能力素养是完成典型工作向课程转换的基础,这就要求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要以职业能力为基准。教学内容以完成典型工作任务为出发点,以完成任务过程中所需的知识点为依据,将各知识点串联后形成以完成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知识系统,其内部遵循工程机械产品从简单到复杂零件流转的流程。课程结构采用项目式教学,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课程实践环节的设计要求既要有真实的职业特征,又要有系统性的、以工作过程为依据的知识重构;课程与课程间能力的培养既具有连续性又具有递进性,开设企业文化课程、学生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课程,形成一整套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横向和纵向的排列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课程体系的设计详见表3。第三个转换:从课程到学习情境转换。采取能力分担法将各门课程中的能力培养分配到各个学习情境(教学单元)中,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实现课程教学内容的重构。学习情景中的基本单元以完成某一任务而设计,将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所需知识点串联起来,构成课程中的小型学习单元,即学习情境。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实施

1.课程教学设计思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均采用创设学习情境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学习情境以完成典型工作任务为教学目标,以真实工作过程为主线设计教学过程。2.课程教学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强调职业工作的整体性,强调迁移能力、社会能力与专业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强调工作过程的完整性。结合企业与我院数控技术专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开发,打破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思路,形成以完成专业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教学。在此基础上,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按照工作过程,以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独立获取资讯,分组制定计划,进行决策并予以实施,教师参与学生互动,对学生整个过程进行引导,实施后进行评价,学生通过自学和实践,构建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经验系统。3.教学保障(1)硬件条件。本专业的硬件条件建设主要从校内建设和校外建设两方面出发,校内上课地点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室或在实训现场教学布置教室。校外充分利用集团各事业部的资源优势,按照车间生产线式教学。(2)软件条件。要使行动导向教学有效地进行,良好的硬件设备只是基础,同时还需要良好的软件环境与之配套才能发挥重要作用。具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并有丰富现场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在行动导向教学体系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核心要素。本专业以高水平“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依托集团公司平台,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优秀师资队伍。(3)教材编写。结合专业自身的培养目标及特点,核心课程的教材均采用自编方式,教材内容贯穿专业岗位工作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难度以知识和技能的够用为准则,以项目任务的形式呈现。(4)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在线教学资源共享交流平台,通过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主讲讲师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拓展课程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加强教学沟通和反馈。

四、课程质量评价与反馈

1.教学评价。本专业课程质量评价为四级评价模式,即一级评价生反馈,包括对课程组织、课程设计、教材、教师教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的反馈;二级评价学习收获,包括知识、技能、经验等方面;三级评价行为变化,包括所学知识的使用、新知识的接受速度、递进发展程度、不同岗位适应度、创新能力等;四级评价产生效果,包括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影响、产品质量的提升、生产效率的提高、投诉的减少、成本的节约等。2.教学反馈。根据企业对该专业历届毕业生的反馈,总结课程体系的缺点不足,通过动态跟踪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对课程体系建设进行实时优化调整,使该专业建设始终与企业发展同步,以达到学生、家长以及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最大满意程度。

五、结束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数控技术专业系统化课程体系建设是我院在特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上的探索和创新,经过七年的实践优化,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应用结果表明:以企业真实工作过程为教学导向,以满足企业岗位技能标准为目标,以公司用人要求为质量标准,依托校企联手,培养出一大批符合企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军利.浅析高职模具专业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

[2]章慧云,黄晓伟,章建群.试论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院校专业课程开发[J].教育学术月刊,2011

[3]徐涵.学习领域课程与项目课程的比较研究[J].职教论坛,2015

[4]张小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研究与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

[5]蔡友莉,魏良庆.高职金融保险专业“3243”课程模式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2014

[6]姜大源.工作过程系统化: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

[7]丁金昌.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

[8]徐国庆.高职教育课程质量评价指标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篇6

关键词:电子一体化 典型工作任务

一体化教学是近年来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电子一体化课程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符合企业生产需要,以提高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学习潜力,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其中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的设定成为体现一体化课程效果的关键因素。

一、实地调研,依托职业技能标准要求从具体工作任务中提取典型工作任务

例如对某LED生产企业岗位进行调研,该公司产品岗位有产品定型设计小组、模组生产小组、箱体组装老化小组、显示屏安装小组等。在提取典型工作任务时以学校具体实训实验基础出发,依照各个小组具体工作任务来提取。从产品定型设计小组中发现其工作岗位要求有电子绘图技能,可以从中设定出计算机操作典型工作任务和电子绘图典型工作任务,以实际工作任务单来制定。在模组生产小组中发现要进行元件的识别分类与筛选、元件的检测、电子屏二极管插装等工作,可以设定的典型工作任务有:元器件的识别、分类与检测,对二极管插装、焊接、检测等工作任务。从箱体组装老化小组的工作中可以设定仪器仪表使用与检测等典型工作任务。对各个典型工作任务的设定过程中,要突出以学生为主角,通过查资料、讨论、思考、总结、操作实施、成果展示、一整套工作程序,学习过程贯穿始终,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

元器件的识别、分类与检测的工作任务中的二极管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相应课程任务设定进行应对方法:将一节课分为多个片段,并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一些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比如观察图片、观看视频、做实验等,使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学在其中,乐在其中,确立好需要考核的教学目标。

将整节课分为四个片段,使用完成任务的方式各个击破。从完成一个总任务开始,由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自主探究,同时,采用小组内互助协作的形式,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完成每一个任务。将“做中教,做中学”的职教理念贯穿始终。从学习任务引入,到认识二极管,到二极管电路符号,二极管极性判别,二极管基本技能,到最后的课堂小结及作业布置。任务的教法设计中采用实物观察,实际电路实验,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视频等资料。学生学法设计中,采用观察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层层引入。实验法,动手完成任务要求,熟悉实训台操作及相关仪器仪表的使用。归纳法,总结任务完成所需的知识点,出现的问题,解决问题及团队合作完成任务的要求。

在任务实施设定中也要考虑考核的问题,每个任务的设定必须要有可以量化或者测试的考核方式,比如认识二极管的符号任务中,前后需要任务设定引导学生对各类二极管符号的区别,以及和其他相类似的元件符号做出对比,应用实物识别与符号对比等方式达到任务考核全面化和多样化。再比如在二极管的极性判别中任务设定是本节课的难点,采用层层深入的方法来突破,并使用问题探究式教法,引导学生分层次探究,帮助他们总结出判别二极管元件极性的方法。

二、从法律法规、企业经营理念设定典型工作任务,切实做到任务的设定来源于行业和企业

依照国家《产品质量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结合企业质量要求、废品回收、环境保护等要求设定典型工作任务,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质量观念、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节约节俭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从企业的管理、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中可以设定出职业道德典型工作任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责任意识。从企业安全操作规程中可以设定出安全用电,仪器仪表操作安全,触电急救,电气防火安全等典型工作任务。从岗位要求职责中可以设定出安全操作规程等典型工作任务。这里的各个典型工作任务要以知识点和案例为前提来设定。

三、拓展典型工作任务设定,实现一专多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LED生产企业的例子中,产品定型设计小组,需要讨论沟通,发挥团队智慧,从中提取任务。在这个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设定中,加入团队协作、组长责任制度可以培养学生沟通、协作和管理能力。如果要求学生将绘图设计和计算机基本操作知识并融入到这个典型工作任务的设定中,不但专业技能在任务中可以得到实现,而且学生各个方面素质、学生职业能力可以得到提高。还有前面提到显示屏安装小组的典型工作任务设定中加入安装显示屏,不仅可以拓展初中级钳工基本技能,还可以满足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要求。

四、梳理编排设定典型工作任务的顺序,并规划至各个教学模块中

以初级无线电装调工为例,各个典型工作任务设定至电子一体化各个模块化中应该由易到难。各个典型工作任务设定时还应考虑加入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真正使典型工作任务的设定达到与企业需求“零”距离。使学生在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过程中完成从学生到工作者的转变。

五、依照国家的职业技能标准五个等级的要求来区分典型工作任务设定的难易程度

同样的工作任务在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五个等级中要求是不同的。因此在设定典型工作任务时也要区分难易程度。例如元器件分类、识别与检测典型工作任务在培养初级工,中级工的内容设定时候,元器件种类少、数量少,容易识别,检测也较为简单。而在高级工、技师的典型工作任务设定中元器件种类增多,数量增多,识别与检测难度提高。在相应的工种任务设定的时候同样要结合学员层次及内容深度进行逐层任务递进。

六、典型工作任务的设定应该突出学校的特色和特有的校园文化

因为各个地区的区域不同、特色不同、文化不同,当地行业企业用工需求不同,学校的实训设备资源也不相同,典型工作任务的设定应针对本地区企业行业的发展、本学校实际情况设定并进行。例如笔者学校的校训“德立身,技立业”,将职业道德加入电子一体化课程的任务设定,这将会形成特有的教学内容、实训特色和特有的校园文化,这也将会给学校带来特有的办学特色。

总之,电子一体化课程典型工作任务的设定是体现一体化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本着国家电子专业职业资格标准、本地区行业企业需求及发展方向、本学校的实训现状及发展目标,以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战略来设定。

参考文献:

[1]俞启定.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许正中.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张利芳.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5.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篇7

关键词:国学教育;经典诵读;校园文化;

作者简介:谭诤(1972-),男,湖南洞口人,博士,讲师;

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掀起“国学热”以来,有关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的“是”与“非”的讨论就一直没有停止。然而,许多中小学校国学教育却以校本课程的形式不断实施着,因此,对于国学教育有无价值的讨论已经没有必要。虽然在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已经被大家所接受,但关键问题仍在于如何开展和实施国学教育。基于目前大多数学校在实施国学校本课程中以经典诵读为主要方法的现状,本文提出中小学国学教育不止于经典诵读的观点,即中小学生对国学的学习在内容、方法、学习结果、学习价值取向和评价上不止于诵读。本文围绕“为何不止于诵读”和“如何不止于诵读”两个问题,提出建构中小学国学教育课程和方法体系。

一、国学教育为何不止于经典诵读

何谓“国学”?何谓“国学经典”?任何一个问题的讨论都是从其最基本的概念和内涵开始的,对基本概念的澄清是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何谓“国学”?学术界的争论至今未停止,莫衷一是。但目前学界有一个基本的共识:国学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的总称。[1-2]国学包括古代诸子百家之说(以儒学为主流)、文学、艺术、科学、史学等多方面。“国学经典”是“国学”的下位概念,即是指“国学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原创著作”。[3]从“国学”和“国学经典”的概念界定看,经典可以诵读,但并非所有“国学”都是可以诵读的,诸如书法、绘画等艺术。之所以出现“国学教育止于诵读”的场面,首先是在概念理解上把“国学”囿于“经典”,使“国学”概念狭义化。

经典可以诵读,经典也需要诵读。1995年3月,以赵朴初、冰心为代表的九位政协委员向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提交了《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紧急呼吁》提案,这一提案得到党和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1998年6月,团中央、少工委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启动了“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此后短短数年间,该工程便得以在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千所中小学校开展起来。[4]一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国学经典诵读运动自此在全国中小学铺开,许多中小学校自行开发了诸如《经典诵读》《千人诵读》等国学经典校本课程,而且采取了多种多样的诵读方法和形式,如课堂读和课外读相结合、学校读和家庭读相结合、学生读和教师读相结合、音乐舞蹈和诵读相结合等等。但为什么如此恢宏的场面,甚或可以说是一场诵读运动却在学术界产生了如此大的争议?

极力反对儿童读经的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刘晓东教授曾分别撰文与南怀瑾先生和郭齐家先生讨论,他争论的焦点在于经典内容选择和经典学习方法问题,认为“儿童读经以‘填鸭’‘填牛’之强制灌输方法,让儿童死记硬背、生吞活剥古代‘经典’,期望以此使儿童获取‘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劳永逸’之学问,这公然背离了儿童教育的近现代观念,是走历史的回头路。”[5]仔细体味,他的质疑不是没有道理,如果中小学校所选择的国学经典内容是不加甄别的、良莠不分的,断然不可取;如果把儿童诵读作为经典学习的唯一方法,那是对传统教育中记诵方法的盲目推崇,也是断然不可取的。但如果以此断然否定儿童国学经典学习的价值,也是断然不可取的。故作者认为,科学地选择适合当代儿童学习的经典内容和适应儿童心理特征的学习方法,才是对待国学经典的辩证之正确态度。

那么,对待中小学生国学学习,我们究竟持怎样的教学方法和目标?在这里,我们提出“诵、忆、悟、行”四重境界,即“诵读、记忆、领悟、行动”。对待国学主要在于“悟”和“行”,而对于《论语》等经典国学即需要达到“诵、忆、悟、行”四重境界。国学教育由“诵”开始,最终到“行”,逐次提高,使国学的学习最终内化到学生日常生活行为中。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只有让国学内涵和精神由意识层面的知识变为无意识层面的教养,进而成为他们的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国学教育才能意味着真正成功”。[6]“诵、忆、悟、行”四重境界可以说既是中小学生国学学习的方法体系和目标要求,也可以称作是国学学习的评价标准。

“诵”。国学经典需要诵读,诵读经典符合语文教学规律,诵读也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在实践中,我们也看到许多学校通过设计不同的诵读方式,如吟唱、带读或齐读、接龙、默读、讲故事等等,甚至和舞蹈、武术联系在一起诵读,让师生流连忘返,乐在其中。但我们需要警惕的是诵读的形式不要过于“复古”,或行似“诵经”的味道。

“忆”。经典内容除了诵读,许多是需要记忆的。我们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儿时的记忆在成年后很难消退,孩童时代的记忆甚或可以追随一个人的一生,而且类似书法和绘画类国学内容有些也是需要记忆的。

“悟”。中小学生学习国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形成高道德素养、高审美情操和高人文素养,所以中小学生国学的学习更重要的还在于“领悟”,最终落实到“行动”当中,而这种“领悟”更多时候应是一种内隐学习。内隐学习是无意识、自动地获得知识的过程,对规则知识的无意识加工是内隐学习的本质。[7]通过诵读经典和记忆经典,使学生沉浸在国学的氛围之中,并通过教师适当地解读,久而久之自然就会体会其中的要义,达到“悟”的效果,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燃起生命的希望火花。

“行”。诵而后能忆和悟,悟而后能用。中小学生国学学习的最高境界在于“行动”。这种“行动”既是一种学习的过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种“行动”也是一种结果,是学生学习国学的外显行为表现,譬如彬彬有礼、团结奋进、活泼可爱等外显形象,以及践行孝道、热爱祖国、社会和生活等外显行为。因此,国学教育的最终目的不应该只停留在学生背多少经典,或者是背得多向别人炫耀,而应该是通过学习国学来滋养学生,使其立君子品、行君子事、树君子风,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二、国学教育如何不止于诵读

中小学生学习国学,由“诵、忆、悟、行”四重境界构成,四重境界辩证统一,逐次提升,构成一个完整的国学学习的目标体系。那么,在中小学国学教育过程中,我们又该如何实现这四重目标呢?

1.正确认识国学的教育价值

有什么样的教育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目的和行为观。对待中小学国学的教育价值,我们需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既然其出现并且普遍存在,就应该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因此,对待国学复兴思潮,完全否定和无限夸大其价值的非此即彼的态度都是有害的。从宏观教育价值而言,中小学实施国学教育对提升民族文化自觉、凝聚民族文化精神、彰显民族文化价值等,其作用是显著的,意义是非凡的。从微观教育价值而言,主要表现在国学对于学生个体终身发展所独具的“生命化”价值。这种“生命化”价值在表象上并非明显,而是在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状态下,对学生产生人文情怀和精神关怀,提升其作为个体的生命质量,完善其精神世界,实现其生命的终极意义。因此,对待中小学国学教育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既不过于夸大其价值,也不否认其价值。

只有具备了正确的国学教育价值观,才会有正确的中小学国学教学观和目的观。诵读是国学学习的基础,学生通过诵读可以领略经典行文的美妙,可以培养好的语感。通过记忆经典可以增加经典知识的储备,并为领悟和行动打下坚实的基础。领悟和行动是学习国学的最终目标,只有把国学学习的最终目标定位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中,我们才算是真正落实了国学学习的实质。

2.培养一支高国学素养的教师队伍

中小学生学习国学需要以内容和形式为载体,不同学段的孩子需求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们的心智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所以,不同学段的国学教育应该有不一样的目标。如何选择不一样的内容,如何选择不一样的教和学的形式?又如何做到内容和形式的无缝对接?这是需要教师去研究和探讨的。从作者所调研的情况看,国学校本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水平参差不齐,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开发实施课程的教师队伍素质存在较大的差异。

古文与现代白话文差距较大,有些不仅艰涩难懂,而且很多内容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紧密相连的,如果教师对经典内容及背景没有完全搞清楚,我们的学生又怎么去弄明白呢?如果一个教师自身都不懂国画知识,甚或不会毛笔书法,怎么去教我们的孩子呢?从教学方法的角度看,“诵、忆、悟、行”是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需要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最关键的还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编撰工作,我们知道,并非所有的国学内容都适合现代的孩子学习,又怎样真正做到“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这更需要教师去深思和研究。因此,如何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国学教育教师队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唯有真正解决了国学教师职前培养的问题,包括在职培训在内的国学教育师资一体化培养体系,才有可能得以建构并日趋完善起来,国学教育教师的整体发展状况也才会发生根本改变”。[4]因此,除了教师自身加强国学学习和研究外,需要专门针对国学教育实施教师培训,组织相关专家就国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进行系统的讲座和学习。此外,在师范类院校可以开设相关国学类课程,强化国学教育师资的职前培养。

3.把国学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什么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独特气质和办学特色经过长时间的淀积而形成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物化形态和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集体舆论、人际关系、心理氛围、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学校成员共同的行为准则,它体现在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把国学教育纳入学校文化建设之中,创设一种能使学生领悟国学内涵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

从校园物质环境的装饰中营造国学氛围。作者在南昌市珠市小学调研时感触十分真切,南昌市珠市小学从2004年开始以开设博文国学班为载体,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和文明礼仪教育。学校在校园物质环境的建设上可谓是下了工夫,在“礼”文化主题框架下,设立“礼文化墙”,兴建走廊“国学小驿站”,从“礼”言联壁到“礼”育版画,从学子规到君子行,处处精心设计,精巧改造,营造精致礼育环境,让校园形成一个鲜活的礼育教育场。校园环境的精心设计布满了人文气息,集聚着礼育文化的精粹,成为学校的精神符号。漫步校园,处处育礼,点点入心,无不彰显“礼”文化的教育元素,形成无形的环境特色文化。

精心设计和组织学校各种活动,营造国学教育的活动文化氛围。把国学教育融入各种各样的学校活动中,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做到“诵”“忆”“悟”“行”相结合。如许多学校开展校园读书节活动,营造书香校园;通过校园艺术节活动中师生的说、唱、演、跳等形式,展示师生文明礼仪风貌;通过如京剧操、韵律操、呼啦圈操、跆拳操、消防操等新颖活泼的校编体操形式,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能够调整学生健康的身心,塑造健美的体态。

4.构建中小学国学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是实现国学教育“诵、忆、悟、行”目标的重要载体,如何让国学在诵读的基础上更好地扎根学校教育?如何关照认知与德行的和谐发展?如何使国学与教育实践、校园生活水乳交融,成为“活”的文化力量?我们必须搭建国学教育课程体系,使其成为国学教育与素质教育相联系的桥梁。中小学国学教育课程是一个体系,应该包括课程价值、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五个方面,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国学教育课程体系。

(1)国学课程的价值。首先,它应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传统文化不仅属于历史,更属于现实;不仅属于过去,更属于现在;既可以表现为民族性,也可以表现为世界性,甚至是立足世界的根基。其次,是一座衔接多维因素的桥梁。时代行走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教育同样行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学校教育是促使人的德行、情感以及社会性的发展,国学教育课程体系可以衔接和关照认知与德行的和谐发展。因此,我们建构的国学课程体系应是一种汲取传统文化要义,以社会需求、学生的发展为基点,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强调学生知识、能力和人格统一发展,使之成为一座桥梁,架设在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之间,学生认知与德行之间,为每一位学生的“生命化”和终身化发展奠定基础。第三,国学课程体系是学校教育承担育人社会责任的载体。传播传统文化、滋养学生心灵是学校教育的责任;传承民族精神,彰显中华传统美德,让学生感知做人的原则、做人的智慧和做人的精神,形成和谐完满的道德和人格修养,更是学校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国学课程正是承担这一责任的载体,“濡化”中华传统文化中礼的知识、礼的行为、礼的准则和礼的智慧,培育文明人和文化人,让世界看到中华少年公民坚强、自信、仁爱、智慧的内心。

(2)国学课程的目标。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国学课程教育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总目标是针对师生生命成长的总体目标,而分目标是针对不同年龄和年级学生认知和心理差异的阶段性目标。国学课程教育总目标可以定位为通过实现学校的全部生活就是课程的原则,把国学教育贯彻到师生学校生活实践中,形成学校独特的文化气质和校园特色,培养德高学实、行端表正、艺美体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国学课程教育应尊重学生成长规律,遵从儿童天性,分年龄段设立目标。如小学低年级目标可以设立为“学会适应,学会独立,养成基本的文明礼仪和文明生活的习惯”;小学中年级目标可以设立为“学会敬人、律己,懂得尊重与理解他人,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增强集体荣誉感与学校、家庭小主人的责任感”;小学高年级目标可以设立为“热爱祖国,树立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遵守社会法律规范,熟悉并掌握公众场合基本礼仪,学会礼让他人、宽容待人,学会分享”。

(3)国学课程的设置。国学课程设置的基础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文化特色,办学理念为国学课程设置提供方向指引,文化特色为国学课程发展提供现实土壤。在这里必须再次澄清的是“国学经典”只是“国学”的下位概念,因此,经典诵读仅仅是国学教育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必须拓宽国学课程的视野,整体架构国学教育课程设置的体系。这里,我们同样以南昌市珠市小学的国学课程设置为例加以说明。

南昌市珠市小学经过近十年的国学教育实践,基本形成了学校富有特色的国学教育课程体系,国学课程主要包括“博文国学类课程”“学科拓展类课程”和“实践活动类课程”三大部分。博文国学类课程主要包括《国学小书院》、中国书法、中国文化、历史知识、礼仪教育、童书阅读、经典诵读、绘本阅读、晨诵、午读等。学科拓展类课程主要包括漂流阅读、巧算乐园、英语剧场、“博主”训练营、生态种植、手工制作、四操(京剧操、武术操、彩穗操、礼仪操)、三球(毽球、篮球、羽毛球)、三棋(象棋、围棋、桥牌)等。实践活动类课程主要包括少年君子训练课程、少先队活动拓展课程、社团课程、家庭文化课程。

从南昌市珠市小学国学课程设置看,首先,突破了国学止于经典诵读的思维模式,体现了“诵、忆、悟、行”的目标和方法论思想。其次,国学教育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体现了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思想。第三,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把国学精粹融入现代学习元素当中。

(4)国学课程的实施。国学课程的实施应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中,使之成为日常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之制度化、常态化。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主题活动、活动体验、课堂学习、专题讲座等。学校同时成立国学课程领导团队,明确学校每个教师都是课程人,构建学校国学课程开发实施的共同体。领导团队应该发挥国学课程的专业权威和精神领袖作用,起着引领、支持、保障的作用,在课程规划、设计、开发、引领、评价等整体基础上实施“高位”管理,在课程理念、精神、关系、需求、特色等综合意义上实现“内涵”管理。当然,这些都有赖于学校领导团队具备较高的国学素养和先进的课程理念。

国学课程的实施要做到“诵、忆、悟、行”的统一,重在潜移默化和知行合一,必须遵循一定的课程实施原则。第一,针对性原则。国学课程实施应力求遵循教育规律,针对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展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切合实际,加强针对性。第二,互动性原则。教学过程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师生间的互动胜过单向输入的效果,同时还要注重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之间的互动,形成教育合力。第三,实效性原则。注重实效性是国学课程实施的基本任务和归宿,体现实效性也就是要解决如何将国学教育落实到师生的行动中。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既要有明确的制度保障,也要有完善的课程内容设置;既要有切实可行的考察方法,也要有细致的课程评价方法。

(5)国学课程的评价。广义的课程评价,包括对课程产品、课程与教学过程、教师教学表现以及学生学习成就的表现的评价。要实现国学教育从以往单一的国学经典“诵”的评价转向多样化评价,从碎片性评价向系统性评价转变,必须建构完整的国学教育评价体系。因此,探究新的评价方式就成为国学教育研究者新的课题。

建构科学的国学课程评价标准,从教师、学生、教学等层面进行监测,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采用各种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国学课程的教学计划、课程实施、结果等方面做出价值判断并不断寻求改进途径。国学课程的评价应注重具有激励性质的积极性评价方式,如学生作品的展示、“少年君子榜”“知行少年”“国学小书童”“节日文化小使者”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学生才能。不论是对学生还是教师的评价,都采用自评、互评和总评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评价形式多元化,评价结果公正、公平,体现课程评价的可操作性。

三、结语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篇8

摘要 阐述了大学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的意义和主要方式,如:推荐经典书目、开办经典导读讲座、组织读书小组和开展征文评选活动等,介绍了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的推广经验并指出大学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应当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大学图书馆 大学生 经典阅读 阅读推广

关键词 大学图书馆 大学生 经典阅读 阅读推广

经典,是那些超越时空局限、有影响力的权威著作,包括学科经典和综合性经典。经典,记录了历代先贤创造的丰富知识、精辟见解,是人类几千年文明智慧的结晶,是开启心智、滋养心灵、提升境界的精品。大学生是文化素质较高的社会群体,肩负着国家未来建设与文化传承的重任,阅读经典有益于他们的精神成长和人格培养,应当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很多大学生对经典缺乏阅读热情,接触经典越来越少,这种状况令人担忧,亟需改变。促进大学生阅读是大学图书馆的重要职责,本文试图对面向大学生的经典阅读推广的有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经典,是那些超越时空局限、有影响力的权威著作,包括学科经典和综合性经典。经典,记录了历代先贤创造的丰富知识、精辟见解,是人类几千年文明智慧的结晶,是开启心智、滋养心灵、提升境界的精品。大学生是文化素质较高的社会群体,肩负着国家未来建设与文化传承的重任,阅读经典有益于他们的精神成长和人格培养,应当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很多大学生对经典缺乏阅读热情,接触经典越来越少,这种状况令人担忧,亟需改变。促进大学生阅读是大学图书馆的重要职责,本文试图对面向大学生的经典阅读推广的有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 大学图书馆推广经典阅读的意义

1 大学图书馆推广经典阅读的意义

1.1 推广经典阅读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1.1 推广经典阅读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养人才是大学的重要使命,目前,国内外的很多大学都在推行本科生的通识教育,通识教育强调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培养,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人格的发展。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杜维明教授指出:通识教育的核心就在于阅读经典文本,逐字逐句地阅读。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王余光教授也认为:经典是必备的知识,现代人文素质的培养就应该从阅读传统经典开始。

培养人才是大学的重要使命,目前,国内外的很多大学都在推行本科生的通识教育,通识教育强调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培养,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人格的发展。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杜维明教授指出:通识教育的核心就在于阅读经典文本,逐字逐句地阅读。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王余光教授也认为:经典是必备的知识,现代人文素质的培养就应该从阅读传统经典开始。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把阅读分为两种:为知识的阅读和为成长的阅读。经典阅读就应当归人为成长的阅读。现在,大学生阅读比较注重实用性,他们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学习英语、计算机和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对阅读畅销书也颇有兴趣,但对经典著作却很少问津。复旦大学曾做过当代大学生阅读习惯的调研,结果显示经常阅读人文社会科学典籍和学术类著作、期刊的大学生不足三成。他们大都认为经典已经过时,学习经典的实际意义不大。事实并非如此,很多经典具有启迪智慧的永恒魅力,阅读经典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位,使他们变得更有学养和胸襟,更加沉稳厚重。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把阅读分为两种:为知识的阅读和为成长的阅读。经典阅读就应当归人为成长的阅读。现在,大学生阅读比较注重实用性,他们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学习英语、计算机和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对阅读畅销书也颇有兴趣,但对经典著作却很少问津。复旦大学曾做过当代大学生阅读习惯的调研,结果显示经常阅读人文社会科学典籍和学术类著作、期刊的大学生不足三成。他们大都认为经典已经过时,学习经典的实际意义不大。事实并非如此,很多经典具有启迪智慧的永恒魅力,阅读经典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位,使他们变得更有学养和胸襟,更加沉稳厚重。

现在很多人都认为“浅阅读”是社会阅读的主要特征,这种“浅”不仅是指浏览性阅读多,深度阅读少,泛读多,精读少,而且是指读物的内容浅显,人们热衷于阅读流行读物和休闲、娱乐读物,而对有较深思想内涵和较大文化价值的读物却敬而远之。正是因为经典阅读不足,造成大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精神成长中缺少最重要的营养素,造成他们人文素养、道德水准、思辨能力、审美水平下降,失掉对于事物的基本判断力和基本价值的持守。这与大学教育倡导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宗旨显然是相违背的。

现在很多人都认为“浅阅读”是社会阅读的主要特征,这种“浅”不仅是指浏览性阅读多,深度阅读少,泛读多,精读少,而且是指读物的内容浅显,人们热衷于阅读流行读物和休闲、娱乐读物,而对有较深思想内涵和较大文化价值的读物却敬而远之。正是因为经典阅读不足,造成大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精神成长中缺少最重要的营养素,造成他们人文素养、道德水准、思辨能力、审美水平下降,失掉对于事物的基本判断力和基本价值的持守。这与大学教育倡导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宗旨显然是相违背的。

1.2 推广经典阅读有助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

1.2 推广经典阅读有助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

近百年来中国文化传统都处在流失与重建的过程之中。著名学者刘梦溪认为:经典阅读是重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一个必要途径。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典是承载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媒介,对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尽管传统文化经典中有些内容今天已经不合时宜,但其中仍有很多能引起我们共鸣的真知灼见、至理名言,依然闪耀着理性、智慧的光芒,对我们仍然有启迪和引领作用。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如果他们都疏于阅读经典,势必造成社会大众整体文化素养的下降,并影响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

近百年来中国文化传统都处在流失与重建的过程之中。著名学者刘梦溪认为:经典阅读是重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一个必要途径。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典是承载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媒介,对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尽管传统文化经典中有些内容今天已经不合时宜,但其中仍有很多能引起我们共鸣的真知灼见、至理名言,依然闪耀着理性、智慧的光芒,对我们仍然有启迪和引领作用。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如果他们都疏于阅读经典,势必造成社会大众整体文化素养的下降,并影响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

2 大学图书馆推广经典阅读的主要方式

2 大学图书馆推广经典阅读的主要方式

尽管阅读是个人行为,需要自主性和自觉性,但大学生的阅读确实需要计划和引导,大学生本人需要对自己的读书生活统筹安排,经典阅读应当作为必要的组成部分纳入其中。大学教师要为大学生学习经典提供多方面的指导,大学图书馆要为大学生经典阅读创造各种方便条件并提供多种服务。笔者认为大学图书馆推广经典阅读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尽管阅读是个人行为,需要自主性和自觉性,但大学生的阅读确实需要计划和引导,大学生本人需要对自己的读书生活统筹安排,经典阅读应当作为必要的组成部分纳入其中。大学教师要为大学生学习经典提供多方面的指导,大学图书馆要为大学生经典阅读创造各种方便条件并提供多种服务。笔者认为大学图书馆推广经典阅读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2.1 突出经典的采集、组织和宣传

2.1 突出经典的采集、组织和宣传

大学图书馆负责全校的文献资源建设,不仅应当大力采集古今中外各种版本的经典著作,而且应当收藏各种研究经典的著作、工具书和相关文献,为大学生系统学习经典提供文献保障。有条件的大学图书馆应当设立“经典著作阅览室”,把经典著作进行集中保存、展示和利用,国家图书馆在这方面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没有条件设立经典阅览室的大学图书馆也应把经典作为重点读物进行宣传、推荐,摆放在读者易于利用的位置上。

大学图书馆负责全校的文献资源建设,不仅应当大力采集古今中外各种版本的经典著作,而且应当收藏各种研究经典的著作、工具书和相关文献,为大学生系统学习经典提供文献保障。有条件的大学图书馆应当设立“经典著作阅览室”,把经典著作进行集中保存、展示和利用,国家图书馆在这方面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没有条件设立经典阅览室的大学图书馆也应把经典作为重点读物进行宣传、推荐,摆放在读者易于利用的位置上。

2.2 推荐经典书目和相关文献

2.2 推荐经典书目和相关文献

大学生应当阅读哪些学科经典和综合性经典?现在许多经典著作都有多种版本,究竟哪个版本更适合大学生阅读?有哪些研究经典的文献资料可供参考?这些都是大学生在阅读经典过程中经常需要了解的问题,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应当组织有关专家编制大学生适用的经典推荐书目,大学图书馆也应推荐有关研究经典的著作及论文索引,为大学生更好地阅读经典提供必要的指引。各个大学图书馆也可以和本校有关教师合作,为大学生编制经典推荐目录。

大学生应当阅读哪些学科经典和综合性经典?现在许多经典著作都有多种版本,究竟哪个版本更适合大学生阅读?有哪些研究经典的文献资料可供参考?这些都是大学生在阅读经典过程中经常需要了解的问题,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应当组织有关专家编制大学生适用的经典推荐书目,大学图书馆也应推荐有关研究经典的著作及论文索引,为大学生更好地阅读经典提供必要的指引。各个大学图书馆也可以和本校有关教师合作,为大学生编制经典推荐目录。

2.3 开办经典导读讲座

2.3 开办经典导读讲座

由于很多经典与我们生活的时代相距较远,大学生在文本阅读和精神领会方面难免会出现困难,需要教师和有关人员及时给予指导。大学图书馆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办各种导读经典的专题讲座,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担任主讲人。这种经典导读讲座应当与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讲座一样受到同等的重视,应当在大学图书馆常年定期举办。

由于很多经典与我们生活的时代相距较远,大学生在文本阅读和精神领会方面难免会出现困难,需要教师和有关人员及时给予指导。大学图书馆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办各种导读经典的专题讲座,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担任主讲人。这种经典导读讲座应当与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讲座一样受到同等的重视,应当在大学图书馆常年定期举办。

2.4 组织各种专题的经典读书小组

2.4 组织各种专题的经典读书小组

大学图书馆可以组织各种专题的经典读书小组,如:《红楼梦》读书小组、《论语》读书小组等,大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参加。读书小组可采取自学和集体学习原著相结合、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答疑辅导等学习形式,使大学生对经典的理解更加全面、准确、深入,并逐渐对经典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持久的热情。

大学图书馆可以组织各种专题的经典读书小组,如:《红楼梦》读书小组、《论语》读书小组等,大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参加。读书小组可采取自学和集体学习原著相结合、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答疑辅导等学习形式,使大学生对经典的理解更加全面、准确、深入,并逐渐对经典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持久的热情。

2.5 组织各种与经典有关的征文评选活动

2.5 组织各种与经典有关的征文评选活动

为了调动大学生阅读经典的积极性,大学图书馆应当定期举行各种经典之书评、经典读后感的有奖征文评选活动,邀请有关的专业人士负责评奖并举行仪式为获奖学生颁发证书和奖品。活动主题可以定为“我最喜爱的经典”、“经典伴我前行”等,为扩大活动的规模和影响,图书馆可以和学校学生会、团委联合举办这种推广活动,最好每年举办一次。

为了调动大学生阅读经典的积极性,大学图书馆应当定期举行各种经典之书评、经典读后感的有奖征文评选活动,邀请有关的专业人士负责评奖并举行仪式为获奖学生颁发证书和奖品。活动主题可以定为“我最喜爱的经典”、“经典伴我前行”等,为扩大活动的规模和影响,图书馆可以和学校学生会、团委联合举办这种推广活动,最好每年举办一次。

2.6 利用网络开展经典阅读推广工作

2.6 利用网络开展经典阅读推广工作

大学图书馆可以在自己的网站创办经典阅读电子杂志,设立“经典推荐”、“经典书评”、“经典大家谈”、“经典读后感”等栏目,使大学生有一个获取信息、交流经验、促进经典阅读的学习园地。还可以在网上成立本校大学生的经典学习小组,使志趣相投的大学生有一个沟通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

大学图书馆可以在自己的网站创办经典阅读电子杂志,设立“经典推荐”、“经典书评”、“经典大家谈”、“经典读后感”等栏目,使大学生有一个获取信息、交流经验、促进经典阅读的学习园地。还可以在网上成立本校大学生的经典学习小组,使志趣相投的大学生有一个沟通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

推广经典阅读的方式应当是多种多样的,大学图书馆应当根据自身的条件有选择地采用。推广工作需要图书馆多个部门、众多馆员的共同努力,推广活动不能走形式,需要有计划、有组织、深入而又持久地坚持下去。

推广经典阅读的方式应当是多种多样的,大学图书馆应当根据自身的条件有选择地采用。推广工作需要图书馆多个部门、众多馆员的共同努力,推广活动不能走形式,需要有计划、有组织、深入而又持久地坚持下去。

3 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推广经典阅读的主要经验

3 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推广经典阅读的主要经验

存入我的阅览室

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自2008年5月在大学生中组织开展“我爱经典”读书活动以来,先后主持成立了4个主题的学习经典读书小组,分别是:四书五经、《哲学研究》、二十四史、《资本论》。读书小组围绕这些经典著作,展开阅读、讨论、交流,不断加深对经典著作的理解和认识。

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自2008年5月在大学生中组织开展“我爱经典”读书活动以来,先后主持成立了4个主题的学习经典读书小组,分别是:四书五经、《哲学研究》、二十四史、《资本论》。读书小组围绕这些经典著作,展开阅读、讨论、交流,不断加深对经典著作的理解和认识。

这4个读书小组开展经典阅读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这4个读书小组开展经典阅读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引导大学生认真阅读经典原著,采取本人自学和小组集体阅读相结合的形式。

(1)引导大学生认真阅读经典原著,采取本人自学和小组集体阅读相结合的形式。

(2)制定读书活动的具体计划。各个读书小组按照计划定期开展活动,一般是每周一次,每次两个小时。除组织大家讨论交流外,每人定期提交读书心得。

(2)制定读书活动的具体计划。各个读书小组按照计划定期开展活动,一般是每周一次,每次两个小时。除组织大家讨论交流外,每人定期提交读书心得。

(3)跨院系、跨学校的大学生共同参与,使读书活动成为爱好相同的大学生的交流平台。参加读书小组的既有本科生,也有研究生,以硕士研究生为主。每个读书小组都吸引了本校众多院系的学生参与,《哲学研究》读书小组就吸收了本校政法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学院、文学院等院系的学生加入,“二十四史”读书小组的成员来自本校历史学院、美术学院、文学院,北京大学的两位同学也报名参加了“四书五经”读书小组。

(3)跨院系、跨学校的大学生共同参与,使读书活动成为爱好相同的大学生的交流平台。参加读书小组的既有本科生,也有研究生,以硕士研究生为主。每个读书小组都吸引了本校众多院系的学生参与,《哲学研究》读书小组就吸收了本校政法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学院、文学院等院系的学生加入,“二十四史”读书小组的成员来自本校历史学院、美术学院、文学院,北京大学的两位同学也报名参加了“四书五经”读书小组。

(4)邀请教师参与经典阅读的指导,通过举办学术报告会和读书辅导会的形式,让专家学者系统阐述自己的观点并现场解答学生的提问,这种互动方式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哲学研究》是维特根斯坦最具代表性的语言哲学名著,也是20世纪西方哲学最重要的学术经典之一,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的陈嘉映教授是《哲学研究》的权威译者,他向图书馆赠送了该书的中译本并十分关注《哲学研究》读书小组的活动进展,他应邀为学生们做了题为“解读维特根斯坦”的讲座,从德国留学归来的刘畅博士也应邀做了专题报告。“四书五经”读书小组邀请本校文学院的刘庆俄教授进行文字学方面的指导;“二十四史”读书小组邀请本校历史学院的陈晓华老师为学生做历史学习和《史记》阅读的专题讲座。

(4)邀请教师参与经典阅读的指导,通过举办学术报告会和读书辅导会的形式,让专家学者系统阐述自己的观点并现场解答学生的提问,这种互动方式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哲学研究》是维特根斯坦最具代表性的语言哲学名著,也是20世纪西方哲学最重要的学术经典之一,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的陈嘉映教授是《哲学研究》的权威译者,他向图书馆赠送了该书的中译本并十分关注《哲学研究》读书小组的活动进展,他应邀为学生们做了题为“解读维特根斯坦”的讲座,从德国留学归来的刘畅博士也应邀做了专题报告。“四书五经”读书小组邀请本校文学院的刘庆俄教授进行文字学方面的指导;“二十四史”读书小组邀请本校历史学院的陈晓华老师为学生做历史学习和《史记》阅读的专题讲座。

(5)学科馆员参与读书小组的组织及阅读辅导工作。图书馆员的专业素质决定了他们参与大学生经典阅读活动的服务深度和工作水平。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现有26名具有硕士学位的学科馆员,他们的学科背景与本校的学科设置基本一致,由于学科知识比较系统、扎实,他们可以和相关院系的教师、学生在知识层面上进行深入交流,可以为大学生阅读学科经典提供深层次服务。例如:具有哲学硕士学位的学科馆员负责《哲学研究》读书小组的活动策划和组织实施,并承担部分阅读辅导工作,学生们对他的学识和能力都给予了好评。

(5)学科馆员参与读书小组的组织及阅读辅导工作。图书馆员的专业素质决定了他们参与大学生经典阅读活动的服务深度和工作水平。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现有26名具有硕士学位的学科馆员,他们的学科背景与本校的学科设置基本一致,由于学科知识比较系统、扎实,他们可以和相关院系的教师、学生在知识层面上进行深入交流,可以为大学生阅读学科经典提供深层次服务。例如:具有哲学硕士学位的学科馆员负责《哲学研究》读书小组的活动策划和组织实施,并承担部分阅读辅导工作,学生们对他的学识和能力都给予了好评。

(6)图书馆把馆内的研究室提供给读书小组作为固定的活动场所,还在研究室准备了书架和多种经典著作,为同学们在此学习提供了方便,并随时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问题。

(6)图书馆把馆内的研究室提供给读书小组作为固定的活动场所,还在研究室准备了书架和多种经典著作,为同学们在此学习提供了方便,并随时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问题。

几年来,尽管每年都有大学生进校、离校,读书小组的成员一直处于变化之中,但读书活动仍然始终如一地坚持下来,同学们普遍反映参加读书小组收获很大,对图书馆提供的各种服务相当满意,参与阅读指导的有关教师也认为读书小组是学习经典的好形式。

几年来,尽管每年都有大学生进校、离校,读书小组的成员一直处于变化之中,但读书活动仍然始终如一地坚持下来,同学们普遍反映参加读书小组收获很大,对图书馆提供的各种服务相当满意,参与阅读指导的有关教师也认为读书小组是学习经典的好形式。

4 大学图书馆推广经典阅读应当注意的问题

4 大学图书馆推广经典阅读应当注意的问题

4.1 推广经典阅读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以及学校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

4.1 推广经典阅读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以及学校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

大学生经典阅读的全面推广,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学校教务处、学生处、图书馆、团委、学生会等单位的相互支持和配合,只有各个部门的团结协作,才能保证大学生经典阅读的推广工作顺利、持久地开展下去。

大学生经典阅读的全面推广,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学校教务处、学生处、图书馆、团委、学生会等单位的相互支持和配合,只有各个部门的团结协作,才能保证大学生经典阅读的推广工作顺利、持久地开展下去。

4.2 应当向学校建议把经典学习纳入大学生的正式课程

4.2 应当向学校建议把经典学习纳入大学生的正式课程

图书馆仅仅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在推广大学生经典阅读中发挥的作用毕竟有限,大学应当选择一些经典作为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内容,这是促进大学生经典阅读的重要途径。现在很多大学已经把经典学习纳入正式课程,例如: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为全校本科生开设的通识课程中就有:文学院教师主讲的“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导读”、“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导读”、“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导读”、“中国古代小说名著导读”、“《论语》导读”等,政法学院教师主讲的“政治学名著导读”、“社会学名著导读”。把经典导读纳入大学生的第一课堂,必然会对促进大学生经典阅读有更直接的推动作用。

图书馆仅仅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在推广大学生经典阅读中发挥的作用毕竟有限,大学应当选择一些经典作为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内容,这是促进大学生经典阅读的重要途径。现在很多大学已经把经典学习纳入正式课程,例如: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为全校本科生开设的通识课程中就有:文学院教师主讲的“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导读”、“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导读”、“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导读”、“中国古代小说名著导读”、“《论语》导读”等,政法学院教师主讲的“政治学名著导读”、“社会学名著导读”。把经典导读纳入大学生的第一课堂,必然会对促进大学生经典阅读有更直接的推动作用。

4.3 推广经典阅读应当包括学科经典和综合性经典两部分

4.3 推广经典阅读应当包括学科经典和综合性经典两部分

大学生不仅应当学习传统文化经典,即综合性学科经典,也应当学习文、史、哲、经济、法学、艺术等学科的经典著作。大学图书馆要在倡导传统文化经典阅读的同时,制定学科经典的导读推广计划,逐步推出哲学经典导读、经济学经典导读、法学经典导读等一系列的经典导读讲座,并组织各种学习学科经典的读书小组,使大学生的经典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学科馆员应当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在大学生阅读学科经典中发挥更大作用。

大学生不仅应当学习传统文化经典,即综合性学科经典,也应当学习文、史、哲、经济、法学、艺术等学科的经典著作。大学图书馆要在倡导传统文化经典阅读的同时,制定学科经典的导读推广计划,逐步推出哲学经典导读、经济学经典导读、法学经典导读等一系列的经典导读讲座,并组织各种学习学科经典的读书小组,使大学生的经典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学科馆员应当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在大学生阅读学科经典中发挥更大作用。

4.4 大学图书馆要与教师开展多方面的合作

4.4 大学图书馆要与教师开展多方面的合作

在大学生经典阅读推广中,教师和图书馆发挥着不同作用,教师学识渊博,对经典著作有深入的研究和透彻的理解,他们对大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力。图书馆有丰富的经典文献收藏、具有良好素质的专业馆员以及宽敞、安静的阅览环境,两者应当在经典著作的选择、编制经典推荐书目、经典著作的导读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

在大学生经典阅读推广中,教师和图书馆发挥着不同作用,教师学识渊博,对经典著作有深入的研究和透彻的理解,他们对大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力。图书馆有丰富的经典文献收藏、具有良好素质的专业馆员以及宽敞、安静的阅览环境,两者应当在经典著作的选择、编制经典推荐书目、经典著作的导读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

4.5 推广经典阅读需要建立长效机制

4.5 推广经典阅读需要建立长效机制

大学校园的学生处于常年流动的状态,必须建立长效机制以保证经典阅读推广活动的持续进行,使所有学生在校期间都能接触经典。在课程设置方面,应有一批涉及多个学科的经典导读课程长期供学生选择;在任课教师方面,应选拔一批学养深厚、对经典著作有深入研究、讲课受学生欢迎的教师长期担当主讲人,同时担任图书馆经典导读讲座的主讲人;图书馆组织的经典导读讲座也应当像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讲座一样,常年定期举办;图书馆组织的经典征文评选活动也应当坚持每年定期举行。

大学校园的学生处于常年流动的状态,必须建立长效机制以保证经典阅读推广活动的持续进行,使所有学生在校期间都能接触经典。在课程设置方面,应有一批涉及多个学科的经典导读课程长期供学生选择;在任课教师方面,应选拔一批学养深厚、对经典著作有深入研究、讲课受学生欢迎的教师长期担当主讲人,同时担任图书馆经典导读讲座的主讲人;图书馆组织的经典导读讲座也应当像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讲座一样,常年定期举办;图书馆组织的经典征文评选活动也应当坚持每年定期举行。

总而言之,推广经典阅读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对人才培养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大学图书馆任重而道远,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全方位地开展推广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各个院系本科生、研究生的不同需求,需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地开展,尤其需要注意推广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只有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不懈努力,才能逐步形成大学生热爱经典的读书氛围,通过学习经典使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得到全面的提升,从而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思想能够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总而言之,推广经典阅读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对人才培养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大学图书馆任重而道远,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全方位地开展推广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各个院系本科生、研究生的不同需求,需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地开展,尤其需要注意推广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只有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不懈努力,才能逐步形成大学生热爱经典的读书氛围,通过学习经典使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得到全面的提升,从而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思想能够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经典阅读与生命关怀――杜维明教授访谈,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0(4):11-14

1 经典阅读与生命关怀――杜维明教授访谈,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0(4):11-14

2 王余光,传统经典阅读的当今意义,中国图书评论,2004(6):4--7

2 王余光,传统经典阅读的当今意义,中国图书评论,2004(6):4--7

3 于丹,阅读经典感悟成长,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1(2):55--61

3 于丹,阅读经典感悟成长,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1(2):55--61

4 张硕,对大学生阅读经典书籍状况的认识,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6(1):174--176

4 张硕,对大学生阅读经典书籍状况的认识,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6(1):174--176

5 王余光,李雅,浅议社会阅读的几个问题,新世纪图书馆,2007(3):3--4

5 王余光,李雅,浅议社会阅读的几个问题,新世纪图书馆,2007(3):3--4

6 刘梦溪,回归经典:国学与经典阅读,出版参考(新阅读),2010(6):4

6 刘梦溪,回归经典:国学与经典阅读,出版参考(新阅读),2010(6):4

7 潘伯明,国图经典名著阅览区的功用和建设,现代情报,2009(7):148--150

7 潘伯明,国图经典名著阅览区的功用和建设,现代情报,2009(7):148--150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北京,100048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北京,100048

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北京,100048

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北京,100048

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料室,徐州,221116

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料室,徐州,221116

收稿日期:2011年8月29日

收稿日期:2011年8月29日

存入我的阅览室

div>

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自2008年5月在大学生中组织开展“我爱经典”读书活动以来,先后主持成立了4个主题的学习经典读书小组,分别是:四书五经、《哲学研究》、二十四史、《资本论》。读书小组围绕这些经典著作,展开阅读、讨论、交流,不断加深对经典著作的理解和认识。

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自2008年5月在大学生中组织开展“我爱经典”读书活动以来,先后主持成立了4个主题的学习经典读书小组,分别是:四书五经、《哲学研究》、二十四史、《资本论》。读书小组围绕这些经典著作,展开阅读、讨论、交流,不断加深对经典著作的理解和认识。

这4个读书小组开展经典阅读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这4个读书小组开展经典阅读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引导大学生认真阅读经典原著,采取本人自学和小组集体阅读相结合的形式。

(1)引导大学生认真阅读经典原著,采取本人自学和小组集体阅读相结合的形式。

(2)制定读书活动的具体计划。各个读书小组按照计划定期开展活动,一般是每周一次,每次两个小时。除组织大家讨论交流外,每人定期提交读书心得。

(2)制定读书活动的具体计划。各个读书小组按照计划定期开展活动,一般是每周一次,每次两个小时。除组织大家讨论交流外,每人定期提交读书心得。

(3)跨院系、跨学校的大学生共同参与,使读书活动成为爱好相同的大学生的交流平台。参加读书小组的既有本科生,也有研究生,以硕士研究生为主。每个读书小组都吸引了本校众多院系的学生参与,《哲学研究》读书小组就吸收了本校政法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学院、文学院等院系的学生加入,“二十四史”读书小组的成员来自本校历史学院、美术学院、文学院,北京大学的两位同学也报名参加了“四书五经”读书小组。平台。参加读书小组的既有本科生,也有研究生,以硕士研究生为主。每个读书小组都吸引了本校众多院系的学生参与,《哲学研究》读书小组就吸收了本校政法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学院、文学院等院系的学生加入,“二十四史”读书小组的成员来自本校历史学院、美术学院、文学院,北京大学的两位同学也报名参加了“四书五经”读书小组。

(4)邀请教师参与经典阅读的指导,通过举办学术报告会和读书辅导会的形式,让专家学者系统阐述自己的观点并现场解答学生的提问,这种互动方式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哲学研究》是维特根斯坦最具代表性的语言哲学名著,也是20世纪西方哲学最重要的学术经典之一,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的陈嘉映教授是《哲学研究》的权威译者,他向图书馆赠送了该书的中译本并十分关注《哲学研究》读书小组的活动进展,他应邀为学生们做了题为“解读维特根斯坦”的讲座,从德国留学归来的刘畅博士也应邀做了专题报告。“四书五经”读书小组邀请本校文学院的刘庆俄教授进行文字学方面的指导;“二十四史”读书小组邀请本校历史学院的陈晓华老师为学生做历史学习和《史记》阅读的专题讲座。

(4)邀请教师参与经典阅读的指导,通过举办学术报告会和读书辅导会的形式,让专家学者系统阐述自己的观点并现场解答学生的提问,这种互动方式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哲学研究》是维特根斯坦最具代表性的语言哲学名著,也是20世纪西方哲学最重要的学术经典之一,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的陈嘉映教授是《哲学研究》的权威译者,他向图书馆赠送了该书的中译本并十分关注《哲学研究》读书小组的活动进展,他应邀为学生们做了题为“解读维特根斯坦”的讲座,从德国留学归来的刘畅博士也应邀做了专题报告。“四书五经”读书小组邀请本校文学院的刘庆俄教授进行文字学方面的指导;“二十四史”读书小组邀请本校历史学院的陈晓华老师为学生做历史学习和《史记》阅读的专题讲座。

(5)学科馆员参与读书小组的组织及阅读辅导工作。图书馆员的专业素质决定了他们参与大学生经典阅读活动的服务深度和工作水平。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现有26名具有硕士学位的学科馆员,他们的学科背景与本校的学科设置基本一致,由于学科知识比较系统、扎实,他们可以和相关院系的教师、学生在知识层面上进行深入交流,可以为大学生阅读学科经典提供深层次服务。例如:具有哲学硕士学位的学科馆员负责《哲学研究》读书小组的活动策划和组织实施,并承担部分阅读辅导工作,学生们对他的学识和能力都给予了好评。

(5)学科馆员参与读书小组的组织及阅读辅导工作。图书馆员的专业素质决定了他们参与大学生经典阅读活动的服务深度和工作水平。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现有26名具有硕士学位的学科馆员,他们的学科背景与本校的学科设置基本一致,由于学科知识比较系统、扎实,他们可以和相关院系的教师、学生在知识层面上进行深入交流,可以为大学生阅读学科经典提供深层次服务。例如:具有哲学硕士学位的学科馆员负责《哲学研究》读书小组的活动策划和组织实施,并承担部分阅读辅导工作,学生们对他的学识和能力都给予了好评。

(6)图书馆把馆内的研究室提供给读书小组作为固定的活动场所,还在研究室准备了书架和多种经典著作,为同学们在此学习提供了方便,并随时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问题。

(6)图书馆把馆内的研究室提供给读书小组作为固定的活动场所,还在研究室准备了书架和多种经典著作,为同学们在此学习提供了方便,并随时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问题。

几年来,尽管每年都有大学生进校、离校,读书小组的成员一直处于变化之中,但读书活动仍然始终如一地坚持下来,同学们普遍反映参加读书小组收获很大,对图书馆提供的各种服务相当满意,参与阅读指导的有关教师也认为读书小组是学习经典的好形式。

几年来,尽管每年都有大学生进校、离校,读书小组的成员一直处于变化之中,但读书活动仍然始终如一地坚持下来,同学们普遍反映参加读书小组收获很大,对图书馆提供的各种服务相当满意,参与阅读指导的有关教师也认为读书小组是学习经典的好形式。

4 大学图书馆推广经典阅读应当注意的问题

4 大学图书馆推广经典阅读应当注意的问题

4.1 推广经典阅读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以及学校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

4.1 推广经典阅读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以及学校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

大学生经典阅读的全面推广,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学校教务处、学生处、图书馆、团委、学生会等单位的相互支持和配合,只有各个部门的团结协作,才能保证大学生经典阅读的推广工作顺利、持久地开展下去。

大学生经典阅读的全面推广,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学校教务处、学生处、图书馆、团委、学生会等单位的相互支持和配合,只有各个部门的团结协作,才能保证大学生经典阅读的推广工作顺利、持久地开展下去。

4.2 应当向学校建议把经典学习纳入大学生的正式课程

4.2 应当向学校建议把经典学习纳入大学生的正式课程

图书馆仅仅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在推广大学生经典阅读中发挥的作用毕竟有限,大学应当选择一些经典作为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内容,这是促进大学生经典阅读的重要途径。现在很多大学已经把经典学习纳入正式课程,例如: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为全校本科生开设的通识课程中就有:文学院教师主讲的“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导读”、“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导读”、“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导读”、“中国古代小说名著导读”、“《论语》导读”等,政法学院教师主讲的“政治学名著导读”、“社会学名著导读”。把经典导读纳入大学生的第一课堂,必然会对促进大学生经典阅读有更直接的推动作用。

图书馆仅仅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在推广大学生经典阅读中发挥的作用毕竟有限,大学应当选择一些经典作为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内容,这是促进大学生经典阅读的重要途径。现在很多大学已经把经典学习纳入正式课程,例如: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为全校本科生开设的通识课程中就有:文学院教师主讲的“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导读”、“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导读”、“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导读”、“中国古代小说名著导读”、“《论语》导读”等,政法学院教师主讲的“政治学名著导读”、“社会学名著导读”。把经典导读纳入大学生的第一课堂,必然会对促进大学生经典阅读有更直接的推动作用。

4.3 推广经典阅读应当包括学科经典和综合性经典两部分

4.3 推广经典阅读应当包括学科经典和综合性经典两部分

大学生不仅应当学习传统文化经典,即综合性学科经典,也应当学习文、史、哲、经济、法学、艺术等学科的经典著作。大学图书馆要在倡导传统文化经典阅读的同时,制定学科经典的导读推广计划,逐步推出哲学经典导读、经济学经典导读、法学经典导读等一系列的经典导读讲座,并组织各种学习学科经典的读书小组,使大学生的经典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学科馆员应当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在大学生阅读学科经典中发挥更大作用。

大学生不仅应当学习传统文化经典,即综合性学科经典,也应当学习文、史、哲、经济、法学、艺术等学科的经典著作。大学图书馆要在倡导传统文化经典阅读的同时,制定学科经典的导读推广计划,逐步推出哲学经典导读、经济学经典导读、法学经典导读等一系列的经典导读讲座,并组织各种学习学科经典的读书小组,使大学生的经典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学科馆员应当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在大学生阅读学科经典中发挥更大作用。

4.4 大学图书馆要与教师开展多方面的合作

4.4 大学图书馆要与教师开展多方面的合作

在大学生经典阅读推广中,教师和图书馆发挥着不同作用,教师学识渊博,对经典著作有深入的研究和透彻的理解,他们对大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力。图书馆有丰富的经典文献收藏、具有良好素质的专业馆员以及宽敞、安静的阅览环境,两者应当在经典著作的选择、编制经典推荐书目、经典著作的导读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

在大学生经典阅读推广中,教师和图书馆发挥着不同作用,教师学识渊博,对经典著作有深入的研究和透彻的理解,他们对大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力。图书馆有丰富的经典文献收藏、具有良好素质的专业馆员以及宽敞、安静的阅览环境,两者应当在经典著作的选择、编制经典推荐书目、经典著作的导读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

4.5 推广经典阅读需要建立长效机制

4.5 推广经典阅读需要建立长效机制

大学校园的学生处于常年流动的状态,必须建立长效机制以保证经典阅读推广活动的持续进行,使所有学生在校期间都能接触经典。在课程设置方面,应有一批涉及多个学科的经典导读课程长期供学生选择;在任课教师方面,应选拔一批学养深厚、对经典著作有深入研究、讲课受学生欢迎的教师长期担当主讲人,同时担任图书馆经典导读讲座的主讲人;图书馆组织的经典导读讲座也应当像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讲座一样,常年定期举办;图书馆组织的经典征文评选活动也应当坚持每年定期举行。

大学校园的学生处于常年流动的状态,必须建立长效机制以保证经典阅读推广活动的持续进行,使所有学生在校期间都能接触经典。在课程设置方面,应有一批涉及多个学科的经典导读课程长期供学生选择;在任课教师方面,应选拔一批学养深厚、对经典著作有深入研究、讲课受学生欢迎的教师长期担当主讲人,同时担任图书馆经典导读讲座的主讲人;图书馆组织的经典导读讲座也应当像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讲座一样,常年定期举办;图书馆组织的经典征文评选活动也应当坚持每年定期举行。

总而言之,推广经典阅读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对人才培养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大学图书馆任重而道远,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全方位地开展推广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各个院系本科生、研究生的不同需求,需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地开展,尤其需要注意推广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只有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不懈努力,才能逐步形成大学生热爱经典的读书氛围,通过学习经典使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得到全面的提升,从而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思想能够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总而言之,推广经典阅读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对人才培养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大学图书馆任重而道远,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全方位地开展推广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各个院系本科生、研究生的不同需求,需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地开展,尤其需要注意推广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只有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不懈努力,才能逐步形成大学生热爱经典的读书氛围,通过学习经典使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得到全面的提升,从而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思想能够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经典阅读与生命关怀――杜维明教授访谈,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0(4):11-14

1 经典阅读与生命关怀――杜维明教授访谈,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0(4):11-14

2 王余光,传统经典阅读的当今意义,中国图书评论,2004(6):4--7

2 王余光,传统经典阅读的当今意义,中国图书评论,2004(6):4--7

3 于丹,阅读经典感悟成长,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1(2):55--61

3 于丹,阅读经典感悟成长,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1(2):55--61

4 张硕,对大学生阅读经典书籍状况的认识,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6(1):174--176

4 张硕,对大学生阅读经典书籍状况的认识,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6(1):174--176

5 王余光,李雅,浅议社会阅读的几个问题,新世纪图书馆,2007(3):3--4

5 王余光,李雅,浅议社会阅读的几个问题,新世纪图书馆,2007(3):3--4

6 刘梦溪,回归经典:国学与经典阅读,出版参考(新阅读),2010(6):4

6 刘梦溪,回归经典:国学与经典阅读,出版参考(新阅读),2010(6):4

7 潘伯明,国图经典名著阅览区的功用和建设,现代情报,2009(7):148--150

7 潘伯明,国图经典名著阅览区的功用和建设,现代情报,2009(7):148--150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北京,100048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北京,100048

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北京,100048

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北京,100048

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料室,徐州,221116

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料室,徐州,221116

收稿日期:2011年8月29日

收稿日期:2011年8月29日

上一篇:七律长征教学反思范文 下一篇:马可波罗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