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技术范文

时间:2023-10-05 16:09:15

农业生产技术

农业生产技术篇1

关键词:农业生产;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

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关键是农业技术的进步,近几年,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农业的增长率。但是相关数据显示,农业技术发展方面缺少农业生产的高标准条件的匹配。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个单元发生了变化,其技术能力的创新和农业技术产业链的发展,对农业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农业科技水平逐年发展和农业科技多层次的投资机制的产生,使农业生产出现了很多不能与市场需求同时进步的缺陷。因此,通过对农业生产对社会和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和贡献的分析,提出了有关农业生产的相关意见和途径,做出如下论述。

1国内与国外影响农业技术进步的概述

1.1国外对影响农业技术进步的概述

国外的相关学者认为,农业技术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农业增长的关键。农业技术进步的模式与国家原有的农业资源先关,选择农业机械型模式的国家,大部分是因为国家的劳动力不足,所以选择机械的农业技术来代替昂贵的劳动力。农业技术的进步程度与市场的发展方向有不可割舍的关系,市场的多形式的竞争模式,能够促进农业新型技术的产生,从而促进农业技术的发展。国外的农业研究专家发现,农业生产是农业技术进步的支持,是促进农业技术快速发展的关键[1]。

1.2国内对影响农业技术进步的概述

国内的农业经济学的相关专家通过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制度与农业技术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国家制度是影响农业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对农业技术的进步也有不可小觑的影响,农业金融的发展可以为农业技术的提高增加投资的额度和力度,从而促进农业技术的提高。农业的科学体系的建设是农业技术发展的重要前提。由此可见,农业体系中农业生产是农业技术发展的关键。

2农业生产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

2.1农业生产业的金融服务和创新监管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

农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周期长,其在发展进步过程中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及资金的投入量是巨大的。农业的技术创新在农业相关植物的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由此,其不同阶段所需要的金融服务的额度和性质都是不同的。农业生产在金融服务于农业技术进步和创新进步的同时,进行资金支持的监管,确保农业技术进步的各个阶段得意顺利进行。

2.2农业生产中农业信息的整合能力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

农业技术在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中,其农业中相关动植物主体的各个阶段都会产生大量的信息,需要农业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各个产业部门进行沟通。农业生产中农业信息整合的平台可以为农业技术发展提供相关的技术信息和创新技术的支持,同时提供农业市场变化趋势的需求方向,从而推动农业技术的进步[2]。

2.3农业生产中技术能力的转换和推广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

我国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高速发展的经济技术水平下的农业技术能力的需求。农业生产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的相关需求,使农业生产不断专业标准化,加快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加速创新技术投入现实农业生产的进程,实现了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3加强农业生产业对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的策略

3.1制定支持农业生产也发展的相关政策

根据近期我国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农业生产产值仅占了农业生产的总产值的2.3%,其发展的规模较小。我国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要关注农业生产要素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使国家的相关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土地、融资等方面进行大力的支持,促进农业生产能具有很好的抗风险能力,提高农业生产对农业技术进步的贡献率。

3.2新型农村制度的建设

新型农村制度,新型的城镇建设和土地流转的新模式,是农业生产业发展的关键。农业适度的规模化和专业化是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要求。农业生产会向聚集型模式发展,使农业的产业链进行专业化和规模化的转型,进一步促进了农业技术水平的进步。3.3加大对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经济水平和科技文化水平也在逐步的发展。各级政府要紧追国家的发展方向,要积极学习和吸收先进的农业生产理念,明确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农业技术水平的重中之重。政府要加大农业科技的教育和农业技术信息的分享平台。同时,加大对农村的金融的资金、信息和生产流通行业的建设,加强对农业金融服务行业的监管能力,促进农业生产产业链的形成,加快农业技术发展的步伐[3]。

4结论

国家的稳定发展离不开国家粮食产量的提高,而决定国家粮产量的关键因素即是农业技术,农业技术的进步是提高农业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业生产是促进农业技术进步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时,农业技术的进步是提高我国粮食产量的关键。通过对农业生产的概述和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内容的论述,提出了加强农业生产对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贡献率的策略。希望通过阐述,为农业生产的相关部门在农业生产技术进步方面提供借鉴。

作者:黄巧玲 冼承斌 单位: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农业局

参考文献:

[1]尹雷,沈毅.农村金融发展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是技术进步还是技术效率—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GMM估计[J].财贸研究,2014,6(2):32-40.

[2]肖琳子,肖卫.二元经济中农业技术进步、劳动力流动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1992-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4,9(6):23-33.

农业生产技术篇2

1农业机械化对于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1.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农业经济的增长

农业生产向机械化方向发展,要有足够的科学技术力量提供支持,是农业生产当中最先进的生产力,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并且在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发展中不断完善当前的农业生产技术。此外,农业机械化丰富了农业生产手段,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并且确保了我国农业生产的持续增产以及农业经济的稳步增收。同时,农业机械化还进一步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还可抵御一定程度上的自然灾害。

1.2推动农村社会发展以及农业技术的进步

随着农业机械投入到实际的农业生产当中,原本处于经济落后面貌的农村在采用先进生产力之后,对其传统的耕作模式进行了正确的引导,并且让农村的广大群众意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提高了思想意识的觉悟。同时,农业机械化带来的经济效益增长,提升了农村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促进了农业生产中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结构,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明了新的方向。随着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不断深入,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在不断缩小,由此可以表明,农业机械化对于推动我国农村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2农机技术推广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偏远的农村地区一直沿用着传统的耕作方式,生产效率低下且质量无法提高,在我国农村地区推广农机技术对于改变这一现状显得意义重大,通过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向农机化转型,逐步提升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效益,对于改善我国农村地区环境以及提升农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作用,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早日实现共同富裕。开展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对于大型农业机械设备的研发工作,基于这一角度,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会有效推动我国农机技术的向前发展,并且在不断研发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而掌握核心技术。通过开展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能够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农业生产效率以及粮食的生产质量与产量,稳定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态势,并且对我国农村地区的富裕劳动力进行了合理的配置,将各方面资源进行优化整合,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

3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具体开展措施

3.1构建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体系

为了做好农村地区的农机技术推广工作,首先应对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进行深入探究。实际上,不管哪一领域的工作,都应提高对体系构建方面的重视程度。从这个角度来看,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中,有关人员要对农机技术推广进行改革,不断推进农机技术推广的机构、队伍、设施以及制度的建设工作,特别是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工作,要着重严抓。其中,关于制度建设工作,有关工作人员要从实际出发,完善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管理体制,规范其运作体系;关于队伍建设工作,要提高人员选拔的门槛,致力于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农机技术推广队伍。此外,在构建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工作中,还要注重将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进行有效融合,为农村地区的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提供农机技术服务。以上种种都是笔者关于构建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相关建议,在实际的体系构建过程中,相关人员一定要结合当地实际,科学合理地开展工作。

3.2政府部门应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可想而知,对于农村地区农机技术推广这样一个处理复杂社会关系的工作来讲,会涉及到多方面、各主体的相关利益,要想保质保量的完成农机技术的推广工作,一定要在保证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完善其法律法规,而这项工作,政府相关部门要采取一定的措施。由于在基层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想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提供制度支持,对其予以保障,则一定要由政府部门制定相关制度。从这个角度来看,政府部门要提高重视,积极论证农机技术推广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

3.3推广人员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合理的推广方案

针对于农村地区的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实效性而言,相关推广工作人员会起到关键性的决定作用,因为农机技术推广发哪敢由推广人员制定完成,并且相应的推广工作也是由推广人员亲自执行。所以,要想保证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质量,就要做好推广工作人员的工作。首先,相关推广人员要不断吸取教育,总结经验,从实际出发,在不断的实践当中去找出最直接有效地推广方案,只有保证推广方案的科学合理性,才能确保推广工作方向的正确性,从而保证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实效性。

3.4致力于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

对于我国基层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而言,要想进一步提升推广水平,就应致力于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由政府组建的农机专业技术推广机构以及专业人员配置非常有限,对于快速提升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农机技术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为进一步推动农机技术的推广工作,就应该借助农机技术推广机构与农机户的多方力量,组建农业机械的专业合作社,将专业与群众相结合。此外,在实际的推广工作中,还应重视农机技术的开发工作,保证农机技术不断的更新迭代,向广大农机户更新最先进的农机技术。通过农机技术的大力推广以及实际应用,可有效地提升农机使用水平,促进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发展,所以做好农机技术的推广工作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农机技术推广,特别是部分大型农机的技术推广工作,一定要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不可盲目跟风推广,通过开展科学合理的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的稳定发展。

农业生产技术篇3

按照“源头控制、过程清洁、末端利用”,在辽中县冷子堡镇社甲村现代生态农业基地内,开展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的试验、示范与应用。

1.1设施蔬菜产地环境评价

首先对清洁生产示范区产地环境条件监测评估,对灌溉水、土壤等的质量取样分析,符合国家无公害产地环境标准基本要求。

1.2设施蔬菜生产农业投入品管理

生产中所用种子具有优良的品种特性和种子特性,为有品牌的正规产品。清洁生产过程中施用的有机肥料、无机肥料、生物肥料均应达到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所用农药应遵循高效、低毒、低残留原则,严禁在生产中使用国家已禁限用的高毒、高残留、致癌、致畸农药及其混配制剂。农膜质量应符合《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标准》,特别是农膜厚度不低于0.008毫米、抗拉强度高,以便回收。

1.3建立节水灌溉设施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常年种植作物习性,在改造完善蔬菜生产大棚的基础上,建立膜下滴灌(或沟灌)系统和配套设施,来提高水肥利用率。

1.4应用先进农艺措施降低病虫害发生

在蔬菜生产大棚内通过推广秸秆反应堆技术、地膜覆盖技术等农艺措施进行调温、调湿,来保水、保持养分,以达到增加蔬菜抗病虫害能力。

1.5推广地膜使用及回收技术

严格使用0.008毫米以上厚度地膜,杜绝使用超薄地膜,以降低废弃地膜捡拾难度,提高残膜的回收率,避免造成白色污染。

1.6完善清洁生产配套设施

建立棚室操作管理间缓冲温室内外温差,便于生产者更换工作服;同时,配套消毒池、紫光灯,对农事工具消毒,避免生产者将病菌带入棚室内。建立棚室多用途通道,可用于喷药、灌溉、运果等生产操作。

1.7建立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设施

针对蔬菜废弃物及农作物秸秆乱扔乱放未转化利用、易产生病虫害、易污染环境的问题,在蔬菜产区建立堆沤池、发酵池,采取废弃物收集—粉碎—置于发酵池—投加发酵菌种—有机肥料—回田的技术模式,建立蔬菜清洁生产及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利用的集成技术体系,将所生产的有机肥料回田使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肥力,达到蔬菜废弃物处理无害化,循环利用,保障农产品安全,改善生态环境。建立田间垃圾回收池,将地膜、塑料、育秧盒和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农业投入品的包装袋等废弃物集中分类收集、处理,统一运送至废旧塑料回收加工利用企业,进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8建立设施蔬菜产品质量监测制度

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区域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测制度。通过建立农产品产地生产档案,实现农产品生产可追溯。合理安排监测密度、监测品种,由专业检测机构对蔬菜质量进行检测,为蔬菜产品安全提供保障。

2试验成效

通过建设堆沤池等处理设施,可对3000余吨新鲜蔬菜废弃物进行清洁处理,同时产生的液渣可用于绿色蔬菜生产,实现废弃物循环利用;可实现1500亩蔬菜清洁生产,肥料利用率提高20%,蔬菜废弃物处理率达98%,节水40%以上。通过蔬菜洁净化生产、废弃物处理,可减少土壤、环境污染,降低蔬菜病虫害残留技术,减轻病虫害危害;能达到无公害化处理蔬菜废弃物,实现废弃物循环利用、节本增效;持续高效利用农业资源,充分发挥设施蔬菜规模化生产优势。

农业生产技术篇4

关键词 农业生产;计算机技术;应用;意义;问题;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 S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4-0287-0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先进适用的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产品品质的提高均有一定的效果。20世纪90年代以后,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在农业、工业等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人们的生产及生活均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在发达国家,计算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而在我国推广应用还不广泛。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是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1 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意义

1.1 提高产量

我国人口数量多,对粮食有更多的需求。我国传统农业主要采取人力、畜力的方式,对天气的依赖性较强,粮食均产较低。农业生产中引入算机技术后,可以从多个方面对农业生产进行监测,控制农作物的生长,最终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1.2 节约劳动力

我国传统农业主要依靠人力,将大量农民束缚在土地上,生产效率很低,浪费大量的劳力,但是收入却不能保证,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而使用了计算机技术后,可节约劳力,在农业生产中降低了个人主观性因素的影响。

1.3 保证粮食生产安全

我国人口数量众多,但总耕地面积不足,人均耕地面积不到667 m2,所面临的粮食生产安全形势严峻。而在农业生产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安全,如在选育种子时,如果应用计算机技术,则更为科学、高效。

1.4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不少耕地遭到了严重破坏,据2010年调查资料显示,我国被污染破坏的耕地面积超过933.3万hm2,其污染的原因大部分是灌溉水受污染、耕种不合理、垃圾随意乱埋等。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长期利用,保障耕地安全,人们在耕种土地时需要采取科学的方式。因此,有必要在农业生产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将先进的高新技术应用到农业中[1-2]。

2 存在的问题

20世纪80―90年代,我国农业部开始将计算机农业的发展列入农业未来发展的专题研究中,发展现代化农业,计算机技术逐渐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得以应用。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基本上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作为高新技术,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还不太成熟,农户的综合素质不高,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有限,因此计算机技术应用范围不广,使用率不高,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存在不少的问题[3-4]。

2.1 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程度有限

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计算机技术在不同的行业普及程度不一样,尤其是在农业生产中更低。即使有些农户家中有计算机,但由于其水平有限,对计算机使用、维修方面的知识缺乏,平时也很少使用。

2.2 农业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缺乏

农业生产中应用计算机技术的重要工作即实现资源共享、普及农业技术,但是目前我国在农业方面未建立起完善的研究系统,农业方面的人才缺乏,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农业信息网络,科技共享、普及程度不高。此外,由于农业生产中计算机的应用还不成熟,国家监管力度不够,网络上有些农业技术并不科学,由于监管不到位,往往会对农业生产者产生误导作用。

3 解决方法

3.1 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综合素质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计算机技术不能广泛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为农业生产者的综合素质较低,对新技术接受程度有限。应加大对农户的素质教育,让其认识到农业生产中应用计算机技术的重要作用,提高其计算机应用能力。

3.2 推广普及计算机技术

积极普及计算机技术,加大推广力度,多安排相关技术人员深入到基层,向广大农业生产户宣传农业技术及计算机技术,进一步扩大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范围。

3.3 培养高素质的农业研究人才

政府在农业生产方面要加大对技术的研究力度,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农业研究人才充实到农业生产中,坚持农业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提前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好预测,以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规避风险。

4 参考文献

[1] 于海霞.计算机与农业生产[J].吉林农业,2008(2):5.

[2] 刘凡华.浅析计算机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与普及推广措施[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8):90.

[3] 龙江雨.浅析计算机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与普及推广措施[J].北方园艺,2010(18):233-234.

农业生产技术篇5

[关键词]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DF4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7-0115-01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在我国的农业技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农业清洁生产技术能够有效的避免农业环境污染,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长久以来,人们大量使用化学用品,给农业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使得农业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体系,实现农业的良好发展。

一、农业清洁生产的意义

当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更好的促进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应减少农业的污染,实现自然资源的重复利用,促进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体系的建设使农业生产中的污染品得以减少,实现资源的再次利用,促进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的实现,满足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

我国的是人口大国,人多地少的农业现状比较明显,水资源短缺严重,而我国的农田大部分位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在工业发展的影响下,农业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在农业生产中,农业资源的浪费现象比较严重,灌溉大多采用漫灌的方式,水分蒸发严重,造成水资源浪费,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体现的是水资源的循环使用,有助于节约资源,实现农业的良好发展。

当前,我国的农业逐渐向机械化、集约化发展,土壤中的农药化肥比重比较大,对人体的健康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而且这种集约化的农业生产也使得自然保护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我国的农药化肥使用数量比较大,但是利用率比较低,大部分农药都分散到空气、土壤以及水中,通过食物链对人体造成危害。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建立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体系,进行全面的预防,优化农业的产业结构,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使农业生态环境得到保护,也保证农产品的安全性。

此外,建立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体系,也有助于转变传统粗放型的农业发展,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使农民的收入得到提高。

二、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体系构建

1、实现标准化的生产体系

农业标准化就是从农、林、牧等产业出发,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建立的能够满足企业、地方等生产前、中、后的标准。这是一个比较系统化的工作,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将科学研究成果以及相关技术转变为标准,对农业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实现农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农业标准化有产品质量、技术规范、生长环境等标准,以地方优质以及特色农产品的技术、安全作为农业技术标准,实现种植、灌溉、施肥、采收、加工等标准化技术,为当地的粮食、蔬菜、水果以及农副产品等建立安全生产标准以及良好的环境。同时建立为上述标准提供科学依据的标准,例如安全评价标准、农产品风险评估标准等[1]。

2、废弃物再利用技术

在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中,对废弃的农作物进行综合利用也是重要的内容之一,可以将秸秆进行资源的循环利用,将秸秆利用机械设备粉碎,再回归到农田中,提高土壤的有机含量,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改善农田环境。还可以对秸秆进行加工处理,将秸秆压成块或并颗粒,作为牲畜的饲料,这是一种效益比较高的资源利用模式。秸秆还可以用来促进菌类的生长,例如金针菇、灵芝、银耳等,将秸秆粉碎,然后将添加剂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入,经过杀菌等工序,作为菌类的材料。秸秆气化后还可以作为能源使用,将秸秆粉碎倒入气化炉中,在缺少氧气的情况下进行燃料,从而产生可燃气体,一氧化碳、氢气以及甲烷等,将这些可燃气体送给用户,解决偏远地区能源紧缺的问题[2]。此外,秸秆还可以用于造纸、编织。秸秆的综合利用有助于生态环境以及资源的循环利用。

3、灌溉技术

我国的水资源短缺,通过各种节水技术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地表水、地下水等水资源的利用,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灌溉主要涉及水资源的调配、输送、灌溉以及农作物吸收等步骤,保证每一步骤都能够实现水资源的节约。

在农业灌溉中,水的输入是十分关键的内容,做好水资源的防渗以及农渠管网化,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水分的渗透。一般情况下,农田的水利灌溉采用漫灌,水资源的使用量比较大,可以利用喷灌技术,能够有效的节约水资源,喷灌除了灌水还可以进行施药。农业灌溉中要节约水资源是一项比较系统的工作,除了可以改善灌溉技术,还可以改进农作物的种植,提高农田对水分的吸收。

4、施肥技术

在农业清洁生产中,合理的施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农作物生长,还可以利用减少肥料中的各种重金属以及病虫的传播,提高土壤的能力。一旦土壤被污染,很难恢复,土壤的性质以及肥力下降,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因此在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中,肥料的成分要满足国家的相关技术标准,禁止使用重金属以及污染超标的肥料。使用生物有机肥、精致肥料,要严格限制化肥的使用数量,并且根据土壤、农业物的实际需要进行合理施肥,保证农产品的安全,促进农业的持久发展。

5、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在农业生产中,病虫害是影响农业产量以及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农药具有一定的毒性,在施药过程中,不仅会杀死病虫害,还可能危及其虫害的天敌,导致生态系统被劈坏,因此病虫害的防治不能仅依靠农药,可以利用生物、化学以及物理等技术进行。生物防治方面,利用天敌以及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减少化学性用药的使用数量,对人畜的安全不会造成影响。化学防治就是利用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为了降低危害,在选用化学农药时要考虑农作物的实际情况,掌握好使用的量和度,选择合适的施药方式和施药部位。物理防治就是人工或机械捕杀虫害,将生病作物的叶子、植株进行摘除,高温杀菌[3]。

结束语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能够有效地避免生态环境恶化、农业污染等问题,是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方式,有助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积极重视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们的认识和参与度,促进我国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施六林,王斌,李布青,王艳,郭肖颖,卢碧云,徐文静,赵f绯,李雪莹,葛昕,吴炜.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研究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4.11(30):10536-10537.

[2] 胡俊梅,王新杰.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体系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10.31(6):3128-3129.

[3] 兰希平.辽宁省农业清洁生产现状及技术体系构建[J].湖南农业科学.2014.6(2):61-62.

作者简介

农业生产技术篇6

1 绿色植保技术的简介

绿色植保技术是指通过生态治理、农业防治、生物控制、物理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来控制农业有害生物的一种环保型的植物保护技术。在“绿色消费,持续发展”已成为最新潮流的当今,加速推广应用这一技术可实现在农业生产中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杜绝因单一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而引起的农产品残留农药超标和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绿色农产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中国政府对农产品食品安全的重视和人们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绿色植保技术已开始在中国推广应用。但由于受中国现行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影响,大大约束了这一绿色环保技术的推广进程,致使目前中国大部分县级及乡镇级地方尚未得到广泛应用,导致许多地方在防治农业有害生物方面仍只能沿用传统的单一的化学农药防治,从而引起农产品残留农药超标或生态环境污染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推广应用绿色植保技术的成功经验,加快中国绿色植保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 化学农药植保技术应用现状

植保技术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物理植保技术,另一个是化学农药植保技术。物理植保技术主要利用电、光等物理因素对杀害农作物中的微生物,例如,高温杀菌技术、紫外线照射技术等,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杀虫效果好、污染小、成本较高;化学农药植保技术主要的工作方式是农户直接农作物喷洒化肥等,该技术具有较强快速性、直接性、且成本较低,更受农户的青睐。

目前,我国农户自身素质水平普遍不高,对农药的危害性认识不够,在利益的驱使下为了提高产品的盈利,不能合理的使用农药,具体表现在:第一,缺乏对病虫害种类进行合理分析,使用农药时没有对说明书进行仔细阅读,看到农作物存在害虫就施加农药,反而提高了害虫和微生物的抗性,对农作物伤害较大,降低了农作物的抗性和质量,杀死了农作物中的有益微生物,严重影响了生态平衡。第二,部分农户为了追求经济利润,不顾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使用一些国家禁用农药,禁用农药毒性较大,不仅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还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第三,农户在使用农药时,没有合理控制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施加一次农药后,没隔几天继续施加农药,造成了农产品中农药数值过高,降低蔬菜质量。

3 农业生产中绿色植保技术的价值

绿色植保技术是在传统的植保技术发展引来的新兴技术,其侧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采用科学的植保技术,目的是降低农作物中的农药残留,加强食品安全。具体来说,首先,该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使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农业生产标准,使农产品在市场销售中更具竞争力,解决了传统的化学农药植保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其次,该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善生态环境。绿色植保技术相对传统的化学农药植保技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减少农作物及土壤中的重金属成分,增加各种微量矿物质,减少环境污染。最后,实行绿色植保技术,可以革新植保人员的观念,改变传统的被动防治的思想,实现主动预防,从整体上提高植保技术的水平。

4 农业生产中绿色植保技术主要应用手段

4.1 建立健全的病虫害防治系统

建立健全的病虫害防治系统,是推广绿色植保技术,保证农业生产的基础手段。植保人员要准确了解农业害虫的种类、危害程度等,并根据害虫的危害性采取科学的手段,治理病虫害的问题,从而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农业生产中损失,增加农户的收入。

4.2 加强科学培训,提高植保人员技术水平

首先,农业部门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对植保人员进行培训,加强植保人员专业知识,提升其工作能力。其次,要引进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同时,能够掌握先进技术的科研人员,加强植保工作人员之间的学术及技术交流,要通过树立模范典型方式,提高植保人员的积极性,推动绿色植保技术更好的开展。要建立一个具有高水准的绿色植保专访队,并且要不断扩大队伍建设,吸纳更多农户加入,专访队的主要工作是向农户售卖低毒农药、向农户普及绿色植保知识,并且指导农户使用绿色植保技术。

4.3 加大资金投入,注重技术研发

相关部门要加大资金技术的投入,不断推广绿色植保技术。可以建立农业生态示范基地,让农民充分了解绿色植保技术的使用过程。要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革新老旧设备,为植保工作提供物质基础。同时,植保工作人员集思广益,注重对绿色植保技术的钻研,要将物理植保技术与化学农药植保技术充分结合起来,切记要将传统的书面理论与现今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从而保证绿色植保技术的能够切实解决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4.4 普及绿色植保技术,加大思想宣传力度

农业部门可以采用新媒体技术加大对植保技术的宣传,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及时准确的向农民传递绿色植保技术的重要性。开阔农民的视野,拓宽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使农民能够准确了解农药危害性,指导农民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将绿色植保技术切实的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产品质量,从而保证农业生产效益。

结束语

农业生产技术篇7

关键词:农业生产;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方式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1.212

0 引言

随着我国进行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深刻转型、家庭农场、合作农场、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方式等等,已经成为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发展方式和耕作手段。在这种形势下,为了我国农业的持久健康发展、使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可以更好地促进这些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技术力量。为此,我们需要对在农业生产中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的具体方式问题进行深刻的研究,来更好地推动我国的农业完成向现代化转型。

1 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温室大棚中的应用

为了进行更多的蔬菜水果等的供应,近些年来温室大棚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尤其是在北方的冬季进行了比较广泛的应用。而在应用的过程中,自动化技术在其中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照明系统的应用可以使温室中的蔬菜水果进行科学的照明管理、保障其健康的成长。而温控系统的应用可以使温室中的温度达到促进温室中农业植物的正常生长。供水系统的应用可以对于温室中农作物的生长保障合适的水量供应、使其进行科学生长。同时这些具体的分系统在进行应用时都是由中央计算机进行总体的科学计算与具体操作的,保障了操作的正规性与科学性。图1:温室大棚中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

2 自动化控制技术在节水灌溉中的应用

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另一个应用表现在节水灌溉中。在现代的农业生产中,依靠着非常传统的“靠天吃饭”思想是行不通的。为了有效的应对灾荒之年,需要利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节水灌溉系统、以便于在需要时对于农田中的农作物进行节水灌溉,有力的保障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水量、使农作物可以健康的生长。比如:我国的辽西地区常年深受干旱的影响、素有“十年九旱”之称。利用现代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对于这一地区的农田进行有效的节水灌溉,就可以有效地保障这一地区农民的经济收入,使其农业生产走上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更有利于这一地区进行现代化家庭农场生产方式的建立。但是,缺乏必要的技术与资金支持、广大的农民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思想保守等等,这些原因的存在都是对于自动化控制技术在一地区利用与普及的很大障碍。所以,需要政府、社会及广大的农业科研技术工作者进行强有力的支持与宣传工作,来推动这一地区的全面农业发展转型。

3 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无土栽培中的应用

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无土栽培中的应用使其在农业生产中进行具体应用的又一个表现形式。比如: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是通过中央计算机系统来完成的。其对无土栽培中农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进行合理的机制,有效的保障作物的生长。尤其是栽培容器、储藏液体容器的科学利用,对于无土栽培的作物生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除此之外,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中央控制系统对于各个分系统进行着有效的管理与控制,有效的保障了其各个功能的合理发挥。比如:具有专业知识的自动化控制软件的应用、智能型计算机程序的控制、图像分析、模式识别等功能的有效发挥,对于无土栽培的作物进行了全面的自动化控制管理,保障了其科学、健康、有效的生长,对于农业发展来讲也是一个极大的促进。

4 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收割机械中的应用

在农业生产中,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的另一个领域是对于农作物进行科学高效的机械收割。一些比较传统的机械、像谷物脱粒机、收割机、割晒机等等,这些机械的应用还无法完全实现农业生产与收割工作的全自动机械化。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尤其是极具现代的网络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比如:通过中心计算机控制的现代化大型联合收割机可以将收割作业、割晒作业、脱粒作业等多个步骤进行一次性的解决,全面的实现了农业生产作业的一体化,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作业的效率。比如:这种信息自动化控制技术不仅在传统的农作物像玉米、花生中进行了应用,对于一些具有经济价值的作物西瓜、柑橘、苹果、卷心菜、西红柿等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其主要的操作步骤为机械上的计算机通过视觉技术对于采集的选定目标进行科学分析,然后对于自动化控制中心发出采集指令、计算机通过下达采集指令命令机械手对于农作物目标进行采集工作,全面实现了采摘工作的自动化控制,保证了采摘到的农作物具有新鲜感、非常有利于其快速进行市场进行销售工作,保障了种植农户的经济效益。

5 结论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其对于促进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建立起科学高效有序集约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

[1]李慧.自动化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几种应用前景[J].当代生态农业,2014,20(01):49-51.

[2]杨青穆.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农业中的应用[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2013,12(02):45-46.

[3]仝雪芹,杨玉建.几种农业信息关键技术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14,19(11):102-103.

[4]江珊,陈磊.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国农业领域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3,15(04):55-57.

[5]杨洪伟.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5,13(02):68-69.

农业生产技术篇8

关键词:物联网 精准农业 无限传感器网络

中图分类号:TN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使用,精准农业、智能农业、智能感知芯片、移动嵌入式系统应用等技术在现代农业逐步发展。物联网技术可以改变粗放的农业管理方式,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有效地降低人力消耗,获得准确的农作物生态环境和农作物信息,实现科学种植,科学监测,对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农业物联网的概述

农业物联网是建立农产品的动态实时监控、事后溯源的体系,主要由智能灌溉系统、综合控制中心、视频监控系统组成。它确定了对象的属性,属性包括静态和动态的属性, 动态属性需要先由传感器实时探测, 静态属性可以直接存储在标签中。

农业物联网需要识别设备完成阅读对象的属性,并将信息转换为适合网络传输的数据格式;该对象通过网络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的信息,由处理中心完成物体通信的相关计算。

2、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2.1射频识别(RFID)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最基本的RFID系统由电子标签、读写器和天线3部分组成。

RFID系统基本工作原理是读写器发出含有信息的一定频率的调制信号,这个过程是通过天线来完成的;当读写器接收到电子标签发送过来的信号,经过解调和解码之后,将标签内部的数据识别出来,送至电脑主机进行有关处理。

当电子标签进入到读写器的工作区时,其天线通过耦合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为电子标签提供相应的能量,此时标签根据读写器发来的信息决定是否响应,是否发送数据。

目前,在农畜产品安全生产监控、动物识别与跟踪、畜产品精细养殖数字化系统、农畜精细生产系统、农产品物流与包装等方面已正式应用RFID技术。

2.2无线传感器网络(WSN)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以自组织和多跳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 包括大量的静止或移动的传感器。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处理和传输网络覆盖地理区域内感知对象的监测信息,并报告给用户。大量的传感器节点将探测数据,通过汇聚节点经其他网络发送给了用户。传感器网络实现了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的3种功能,而这正对应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基础技术,即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在传感器网络中,传感器节点具有端节点和路由的功能:一方面实现数据的处理和采集,对本身采集的数据和收到的其他节点发送的数据进行综合,另一方面实现数据的路由和融合, 转发路由到网关节点。

传感器节点数目非常庞大,通常采用不能补充的电池提供能量,传感器节点的能量一旦耗尽,那么该节点就不能进行。网关节点往往个数有限,能量能够得到补充。

路由功能和数据收集功能,对传感器网络的整个生命周期的直接影响。因此,传感器网络研究的是传感器网络节点。具体的应用不一样,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设计是不一样的,但是基本结构是一致的。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一般是由处理器单元、传感器模块、无线传输模块和单元模块四部分组成,近年来,在农业领域特别是在精准农业中越来越多地应用。

3、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的初期应用

3.1中国的精准农业

精准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是按照田间各个操作区域的具体情况, 准确精细地调整各项土壤和作物管理结构,最大程度地优化和运用各项农业投资,以获取最高的效益和最多的产量,同时保护土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等自然资源。

随着GPS系统(全球定位)、RS (遥感)、GIS系统(地理信息)、DSS (决策支持系统)、VRT (变量处理设备)等技术的发展, 作为基于信息高科技的集约化农业,精准农业应运而生,并成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热门产业,其应用实践和理论的研究将极大地促进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精准农业的目标在于资源的高效利用、农业生产过程的改善及科学管理,实施精准农业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环境保护效益。

3.1.1智能化温室大棚

数字化温室大棚配有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组成。硬件设备自动实时获取温室各种信息后,通过无线传输到控制中心,由控制系统做控制决策,从而自动控制风机、湿帘、卷模机和电磁阀,且控制器还控制整个温室水管管路的水压。安装的物联网信息采集与智能温室大棚系统共包括6个无线信息采集节点,分别安装在温室大棚的典型位置,每个节点均可以自动采集土壤温度、湿度、空气温度、湿度、光照强度、植物养分等信息。各节点采集的信息通过智能自组网方式向监控中心传递采集数据,监控中心对各个节点所采集的实时数据进行处理,并结合专家系统知识产生相应控制量,通过无线发送控制命令到智能温室控制柜。实现温室内的自动灌溉、自动卷膜、自动通风、自动开关湿帘等全智能化自动控制。同时,该系统采样智能变频技术控制抽水泵自动工作,并保持管道内水压恒定。确保花卉和种苗生产便利和生产安全,节省电能。

信息采集

农业物联网应用所需的相关感器设备,主要包括:温度、水分、光照、土壤水分传感器、植物养分传感器、植物冠层信息传感器等,经过多年的实际应用,传感器设备性能稳定、对农业环境适应能力强、使用寿命长、维修维护工作量小。

信息传输

农业物联网无线传感节点

可监测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植物养分含量等参数,其它参数也可以选配,如土壤中的PH值、电导率等等。汇聚并存储传感设备采集的数据信息,通过无线方式传送给无线传输路由器或者智能控制中心。 农业物联网无线传输路由器接收和汇集无线传感节点发来的数据,做临时存储,然后再转发给智能控制中心。

智能控制

农业物联网智能控制柜,包括开关量控制、模拟量输出控制、变频控制等,负责接收无线传感节点和无线传输路由器发来的数据,然后存储并显示实时数据,最后对所有节点的数据进行管理、动态显示和分析处理,以直观的图表和曲线的方式显示给用户,并根据现场的需求提供各种声光报警信息和短信报警信息等。

数字化温室大棚安装后,智能温室信息采集与控制系统一直正常运行。在行自动控制模式下,自动信息的感知、无线传输和智能控制。如传感器感知土壤水分不够时,将自动开启电磁阀进行灌溉;当感知水分满足要求时自动停止灌溉,实现高智能化程度的自动灌溉。同样,当温室大棚内温度高于36度时风机将自动开启,直至温度低于35度风机自动停止。当大棚温度达到40度以上时,控制系统将自动开启湿帘和风机,进行对流降温。软件界面如图所示。同样,该系统也可以根据光照强度实行卷膜自动控制。真正实现了智能温室控制。

动态实时监测温度、湿度、CO2含量、风速、风向、雨量等变化,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加湿系统、通风系统、遮阳系统及加热系统,自动实现保湿、通风、光照的调节,以达到调节产期,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质量和产量的目的。

3.1.2远程视频监控系统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是一个融合传统监控和传统会议功能,无线接入和有线接入,宽带技术与窄带技术,视频业务、语音业务、数据业务和指挥调度业务于一体的综合监控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监控现场情况,可以与监控点之间实现语音双向对讲,可以通过车载设备远程实现对突发事件现场的监控和处理;可以通过手机查看监 控现场的情况,也可以点播历史监控录像。

3.1.2生物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具有接受器与转换器的功能,是一种对生物物质非常敏感并将其浓度转化为电子信号进行检测的仪器,是用固定化的生物敏感材料作识别元件(包括抗原、抗体、微生物、细胞、酶、组织、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质)与适当的理化换能器(如氧电极、场效应管、光敏管、压电晶体等)及放大信号装置构成的分析系统或工具。

生物传感器是一门由化学、物理、生物、医学、电子技术等多个学科相互渗透而成长起来的高新技术。因其具有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选择性好、成本低、在复杂的体系中进行在线连续监测,特别是它的高度微型化、自动化与集成化的特点,使其在近几年获得非常迅速的发展。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如制药、化工、食品、临床检验、环境监测、生物医学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领域。特别是光电子学、分子生物学与微电子学、纳米技术及微细加工技术等新学科、新技术结合,正改变着环境科学动植物学、传统医学的面貌。

生物传感器的开发与研究,已成为世界科技发展的热门产业,成为新世纪新兴的高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缺乏对食品的监管,物联网给食品监管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具。国内已出现“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将RFID技术应用于畜牧业食品生产的全过程,包括饲养、防疫灭菌、产品加工、食品流通等各个环节。

如给生猪带上RFID的芯片,监控生猪的整个生命过程,从出生、生长到屠宰、销售。尤其是在生猪的生长过程中,可以检测其生长环境和体温等数据,而在生猪屠宰后,在农贸市场的猪肉经营店配备电子溯源秤,消费者在购买猪肉时可索取含有食品安全追溯码的收银条,凭借收银条上的追溯码查询生猪来源、屠宰场、质量检疫等多方面信息。

4、农业物联网发展展望

农业物联网应用的发展项目有很多,智能控制温室、自动室外气象监测、液肥精准投用、静电精准喷药等精准农业技术,实时定量监控在不同生长周期农作物所需的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湿度、光照等,调节肥料、农药的投入,帮助农民实现更精细的耕作。

通过在农业园区安装生态信息无线传感器和其他智能控制系统,可对整个园区的生态环境进行检测,从而及时掌握影响园区环境的一些参数,并根据参数变化适时调控诸如灌溉系统、保温系统等基础设施,确保农作物有最好的生长环境,以提高产量保证质量。

5、结语:从不同阶段农产品生产来看,无论是从种植的培育阶段,还是从收获阶段,都可以用物联网的技术来提高精细管理水平和工作的效率。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推广,也是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一个十分重要标志。农业物联网的迅速发展,将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与世界同步提供一个国际领先的崭新平台,也必将为传统农业改造升级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吕廷杰.物联网的由来与发展趋势[J].信息通信技术,2010(2):28-30.

[2]黄涛.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发展的探讨[J].信息通信技术,2010(2):56-58.

[3]杜天旭,谢林柏,徐颖秦.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需解决的主要问题[J].微计算机信息,2011(5):38-41.

[4]夏晶.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12):8-10.

上一篇:建筑防水工程范文 下一篇:我的小幸福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