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道理读后感范文

时间:2023-12-07 20:17:16

小故事大道理读后感

小故事大道理读后感篇1

  小学生《成语故事》读后感1

  成语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流传下来的,而且每个成语还带有一个个小故事,不愧为精华。今天我学习了两个成语故事,分别是“铁杵磨针”和“凿壁偷光”。

  “铁杵磨针”主要写了李白小的时候不爱学习,有一天,他看见河边有个老太太在磨一根铁棍,便过去问她:“老奶奶,你在干什么呢?”那位老太太说:“我准备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又问:“这跟铁棒这么大,而针又这么小,能摸成吗?”老太太告诉李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李白听后大为感动,牢记在心,最后成为有名的大诗人。这个成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是啊,“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个简单的道理几乎任何人都知道,可是真正用到里面道理的人又有几个呢?只要人人都有决心,肯下功夫,那么世界就不会有什么做不成的事,世界也就会又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凿壁偷光”主要写了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就这样,经过匡衡的刻苦学习,成为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凿壁偷光”意思是: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看完这个故事,我感觉我们的学习条件比匡衡好得多。家里整天开着电灯,还有许多书和电脑,可是为什么没有获得像匡衡的成就呢?我想:还是和我们没有像匡衡那样刻苦学习的情况分不开的。今后我下定决心,以匡衡为目标,努力刻苦的学习,争取早日取得成功。

  成语故事教会我为人处世,教会我哲学道理,教会我太多太多。我不会忘记这位良师益友,我会继续学下去?

  小学生《成语故事》读后感2

  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成语故事》书,书中的每一个成语都讲了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讲了一个道理。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成语故事是:半途而废。这个故事讲的是东汉时,有个叫乐羊子的人去寻师求学。一年后,因为想家,他就回来了。妻子见状,就把织机上的绢帛剪断了,然后对丈夫说:“读书如果半途而废,跟剪断织丝一样。”乐羊子听了深受感动,又重新回去读书,一去就是七年,终于学有所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没有做完就停止,不能善始善终,只有坚持到底才能成功。

  我希望同学们都能来看这本《成语故事》书,你们一定能从书中学到很多成语喻意和人生的哲理。

  小学生《成语故事》读后感3

  《成语故事》集合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成语,这里每一个故事篇幅不长,却蕴涵了一个个大道理,大的智慧。今天我扑在书上,吸取着书中的营养。

  在这么多个故事,我尤其喜欢《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他讲叙了战国时班,蔺相如因完璧归赵立了大功,得到赵慧文王的器重,拜他为上卿,官位排到老将廉颇大将之上。脾气暴躁的廉颇,因此非常不满,觉得自己战功卓著,不因该排在一个文弱书生之后。蔺相如出于对赵国着想,处处避让廉颇,他的随人甚为不解。蔺相如解释说:“秦国之所以不敢进攻赵国,是因为我和赵将军,一旦我们俩内斗,秦国就会趁虚而入,侵略赵国。”手下听了,非常感动。这件事传到廉颇的耳朵里,他非常惭愧,便负荆请罪,从此他俩成了生死之交。

  从这个故事中,我感受到蔺相如的博大胸襟与廉颇的知错就改,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除此之外,我从《亡羊补牢》的故事中明白了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而是要一鼓作气,一气呵成。

  高尔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高尚的人说话。”在书中有取不尽的知识,有取之不尽的做人的大道理。在书的熏陶下,我们不断进步,不断成长。“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要珍惜时间,多读书,读好书。在书的海洋里,尽情的遨游,尽情的享受。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小学生《成语故事》读后感4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我精神上的财富。所以我特别爱看书。我看的书有很多,如《格林童话》、《伊索寓言》……最吸引我的是《中华成语故事》。

  这本书的成语故事太多了,我最喜欢《囊萤映雪》这个故事。从前有个小孩,他家里很穷,买不起油,没法看书,他就用一个小袋子装萤火虫来看书;还有一个小孩家里也是这样的情况,冬天他就到雪地上用雪光看书。他们学习多么辛苦啊!

  我和他们比起来很差,我看书的条件太好了,有椅子,有桌子,还有台灯。学习累了,妈妈还能给我拿好吃的,可我看书一点也不刻苦,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小故事大道理读后感篇2

本单元围绕“思维方法”这个主题编排了《坐井观天

》《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3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商量”和“语文园地五”。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本单元所选的三篇寓言故事,内容浅显,寓意深刻。教学时,引导学生借助课后题,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人物形象,发表自己的观点。在交流讨论中,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获得初步的思考问题的一些方法。

“感受和体会课文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也是本单元重要的学习内容。通过对比朗读来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不同的语气表达了不同的情感;通过仿说引导学生如何把句子表达得更具体。

“口语交际”的教学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创设真实熟悉的情境,用商量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语文园地五”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猜一猜、交流、朗读、背诵、书写进行积累语言,感受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

内容

课时

内容简说

教学要点

坐井观天

2

这则寓言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辩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认识事物或看待问题时,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

1.认识35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24个生字,会写27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对话;读出句子的不同语气。

3.联系生活实际,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4.结合课后题,感受和体会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

寒号鸟

2

勤劳的喜鹊在冬天快要到来的时候,劝说寒号鸟做窝,但懒惰的寒号鸟不听劝告,最后在寒冷的冬夜里冻死了。

我要的是葫芦

2

一个种葫芦的人不听劝告,一心只想要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葫芦都掉光了。

口语交际

1

商量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创设真实熟悉的情境,用商量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语文园地五

2

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1.能根据字义猜偏旁,进一步领悟汉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认识9个生字。

2.积累带“言、语”的四字词语,能猜测词语意思。

3.仿照例句,把句子写具体。

4.了解汉字“左短右长”“右短左长”的间架结构,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

5.背诵积累古诗《江雪》。

6.阅读《刻舟求剑》,和同学交流阅读后的感受。

12

坐井观天

1.认识“沿、答”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会写“井、观”等8个生字,会写“坐井观天、井沿”等7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3.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它们的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

重点

1.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2.体会故事的寓意。

难点

体会故事的寓意。

1.识字写字

(1)本课要求会认10个生字,字音方面,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多音字“哪”。引导学生联系偏旁、熟字,采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式,展开认读、理解“答、话、哪、抬”。教学“际”字时,通过查字典,选择“无边无际”中“际”的字义,并进行拓展词语。“错”字结合生活实际,在语境中识记。

(2)本课要求书写的8个生字中,有6个是左右结构,且都是“左窄右宽”的字。指导书写时,“观”字放在课题中先写。“渴、喝”可放在课文句子中进行对比。写“沿”时,注意右上方与“几”不同。

2.阅读理解

(1)教学本课,将朗读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手段,引导学生读好对话。本课以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本教学设计把小鸟和青蛙的3次对话作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促进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心理的理解。让学生在读中明理,在读中悟趣。

(2)体会想法,感受寓意。一是关注青蛙说的话:“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结合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让学生边读边想:青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二是关注青蛙的神态和表情。通过对“笑”字的揣摩(猜猜青蛙这时候会想什么?)引导学生领悟“不听劝告,自己以为自己是对的”是导致青蛙弄错的重要原因,从而明白故事的寓意。

3.表达运用。

(1)想象说话:小鸟飞过,飞过。这天大得很!

(2)续编故事,各抒己见。课文的结尾写小鸟让青蛙跳出井口亲自来看看,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是那只青蛙,当你跳出井口后,你会看到什么,想说些什么?鼓励学生有个性地表达,学生可以谈自己独特的想法。

1.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3)想一想,小鸟和青蛙在争论什么?

2.多媒体课件、剪贴画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识记“沿、答”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理解“坐井观天、井沿”等7个词语;学写“观、喝、渴”等8个生字。

2.读通小鸟和青蛙的3组对话,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一、补写课题,引入新课。

ɡuān

1.教师出示课题《坐井____天》,让学生填空。

2.学生观察“观”字,发现左右部件笔画穿插。教师补写课题。

3.教师示范写“观”,说明书写要点:左窄右宽,“又”第二笔是长点,“见”首笔竖紧贴田字格的竖中线,下端过田字格的横中线。

4.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然后评议。

5.出示象形字“观”,帮助理解字义:见字旁的“观”,就是看,观天就是看天。

6.教师介绍寓言特点。学生齐读课题。

小结: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里往往藏着深刻的道理,也就是寓意。《坐井观天》会藏着什么道理呢?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联系字形来理解字义。同时,学生在学习之初明确了阅读目标,思考其中的道理。

二、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1.教师讲故事,创设故事情境。

(1)教师读第1自然段,走进故事。

(2)出示课件(课文插图),观察青蛙和小鸟所处位置。随文认读“井沿”。

①指一指课件中的“井沿”。

②识记“沿”。

③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还知道哪些“沿”。

④观察课件,和同桌说一说青蛙和小鸟的相遇。

2.学生自由朗读第2至7自然段,感知3组对话。

要求:正确朗读课文,读不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找出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3.师生合作,串读课文。

(1)教师读旁白,指名朗读青蛙和小鸟说的话。

(2)课件出示句子,读句子,识记句子中的生字。

课件出示:

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识记生字“答”;比较生字“渴、喝”的部首区别,“口渴”需要水,因而偏旁是“氵”;“喝水”是一个动作,张嘴喝,要用口,因而偏旁是“口”,可以让学生借助顺口溜“口渴想要水,喝水要用嘴”区别这两个字。

课件出示: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读准多音字“哪”的轻声。“错”字结合生活实际,在语境中识记,比如:“作业写错了”“有错要改正”。交流“弄、际”的识记方法。

(3)同桌认领角色,进入情境,再读课文。

(4)出示课件,读后完成填空,整体感知课文。

课件出示:

青蛙坐在(

),看到的天只有(

)。

小鸟落在(

),看到的天(

)。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认领角色,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随文识字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把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去识记,把字的音形义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去识记,可以大大提高识字兴趣,优化识字效果。

三、指导书写,运用生字。

1.引导观察,归纳生字。

(1)独体字:井

(2)上下结构:答

(3)左右结构:观、沿、喝、渴、话、际

2.指导书写“喝、渴”。

(1)观察对比,书写“喝、渴”。

(2)教师范写,提示:注意右半部分的笔顺,里面先写“人”字,再写“竖折”。

(3)学生练写“渴、喝”,后评议。

(4)

学以致用“喝、渴”。

出示课件:

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

)了,下来找点儿水(

)。

3.学生练习书写:井、沿、答、话、际。

教师相机指导:写“沿”时,注意右上方与“几”不同;写“际”字时,注意“阝”是两笔完成的,要写得高而窄;“井”两横上短下长,撇伸展,竖为悬针竖;“答”的上部“”要写在竖中线两侧;“话”的左部横折提中横不宜长,折短。

4.反馈评价。

设计意图:

归类进行书写指导,可以把握一类字的书写难点,重点指导容易混淆的形近字,提高写字的效率。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2.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它们的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

一、复习导入,交流初读感受。

1.认读生字及词语。

2.指名读课文,要求读通顺。

3.交流初读感受。

读完课文,你知道课文写了什么内容吗?

设计意图: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交流初读感受,使学生对文本有个整体的认识,为后面的教学奠定基础。

二、朗读对话,读懂对话。

(一)学习青蛙和小鸟的第1次对话。

1.和同桌对读青蛙和小鸟的第1次对话,对比青蛙和小鸟的生活环境。

(1)与同桌读对话,体验小鸟的生活环境。

①理解“一百多里”,感受天之大。

②教师引读,男女生分组加上动作表演读。

师:一只小鸟飞呀飞,它口渴了,落在井沿上,井底的青蛙看见了问它。

男生:“朋友,你从哪儿来呀?”

女生:“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出示课件,拓展想象:

小鸟飞过____________,飞过____________。这天大得很!

(2)想象青蛙和小鸟的生活状况。

2.分角色朗读,指导读好长句子中标点的停顿。

3.分角色练习朗读,再现对话情形。

4.指名读,师生评读。

(二)学习青蛙和小鸟的第2次对话。

1.学生朗读第2次对话,想一想: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

(1)出示课件,学生选出青蛙眼中的天和小鸟眼中的天。

(2)读懂青蛙的观点。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大话”。

②认读“弄错”,感受争论。

(3)读懂小鸟的观点。

①结合构词规则,推测“无边无际”中“际”的意思。

②出示课件:

“际”在字典中的意思有:①边缘或交界的地方。②彼此之间。③指某个特定的时候。

1.“无边无际”中的“际”应选第(

)种意思。

2.“无边无际”的意思是(

A.一眼望得到边。

B.没有边,很大。

③还有哪些事物是无边无际的?课件出示小鸟飞过大海、草原、平原、沙漠等图片。

2.分角色朗读,读好对话。

(1)指导朗读感叹句和反问句。

(2)同桌讨论,加上提示语读。

青蛙(笑着、摇摇手、摇着头)说……

小鸟(也笑着、大声、拍拍翅膀)说……

(3)根据提示语,加上神态、动作,同桌分角色朗读。

(三)学习青蛙和小鸟的第3次对话。

1.课件出示句子:

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2.指名读句子,注意带点的词“天天、一抬头”想一想:青蛙为什么会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或做实验,了解青蛙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的原因。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说说青蛙和小鸟的笑有什么不同,猜一猜青蛙这时候会想些什么。

4.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促进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心理的理解,让学生在读中明理,在读中悟趣。读书活动层次不同,形式多样:通过在读中展开想象,感受青蛙和小鸟的生活环境。通过加提示语、配合动作等方式朗读,读懂青蛙和小鸟关于天有多大的争论。通过分角色读,感受青蛙和小鸟的心理活动,体会“笑”的丰富内涵,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又让学生感知了寓意。

三、整体感悟,理解寓意。

1.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

2.说说你对小鸟和青蛙的不同看法。

3.同学们,直到今天,人们一直认为这是一只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的青蛙,所以常常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的人。

4.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进一步理解: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像青蛙一样坐井观天的人?你会怎么去面对他?

5.总结:所以,咱们每一个同学从小就要多学点知识,多读一些课外书,多出去走走看看,不断地增长自己的见识,你才不会成为一个坐井观天的人。

设计意图:

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与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用学到的道理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

四、展开想象,编写第4次对话。

假如你是那只青蛙,当你跳出井口后,你可能会看到什么,想说些什么?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一下子惊呆了,看见了__________________,于是它对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

续编对话,拓展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1.做一做,利用实验释疑解惑。

课文中青蛙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做了个实验:拿出纸卷成圆筒状,然后透过圆孔看天花板或者四周,说说与平日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动手实验为每个孩子创造了参与的空间,弄清为什么青蛙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这一疑难问题。学生在实验中动手动脑,将语言学习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既培养了实际的操作能力,也培养了观察和思维能力。

2.看一看,利用图画明白寓意。

课文中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紧扣“无边无际”一词,出示课件,让学生看一组小鸟飞过草原,飞过平原,飞过大海等画面,自己根据画面进行解说。这样学生最后明白了:小鸟见识广,青蛙所见有限、目光狭小,我们要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不做井底之蛙。学生很自然地悟出寓意,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启示,受到教育。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情感、人格的熏陶过程,学习寓言故事,就是要学生透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并在生活中恰当地运用。

3.读一读,揣摩人物心理。

教学本课,将朗读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手段,在朗读中识字,在朗读中理解,在朗读中发展思维,特别是引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本课以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促进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心理的理解,让学生在读中明理,在读中悟趣。如通过在读中展开想象,感受青蛙和小鸟的生活环境。通过加提示语、配合动作等方式朗读,读懂青蛙和小鸟关于“天是大还是小”的争论。通过分角色读,感受青蛙和小鸟的心理活动,体会“笑”的丰富内涵,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又让学生感知了寓意。

4.说一说,拓展延伸,培养想象。

小故事大道理读后感篇3

一、激发兴趣,猜想故事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懂得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当孩子第一次接触一个新的内容时,不要把故事情节一股脑儿全盘说出,要积极鼓励孩子边读边猜想后面将要发生的事,鼓励他们将自己比拟成故事中的角色,让孩子也自然地融入到故事中去;鼓励他们参与到编写故事中,想出与作者不同的,更有意思的情节或续编结尾。如:绘本《逃家小兔》的封面上是一对在草丛中互相对视的兔妈妈和兔宝宝。我会请孩子们根据封面猜想该绘本可能会讲些什么?孩子们的猜想相当丰富多彩,有的说:“兔妈妈在和兔宝宝说悄悄话!”有的说:“兔妈妈肯定在告诉兔宝宝当心大灰狼,森林里的大灰狼可厉害了!”还有的说:“它们是不是在这里等谁呀?”等等。虽然孩子们的猜想有的漫无边际,但是通过老师的巧妙设问与启发,孩子们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及其以往阅读文学作品的经验来大胆地根据封面猜想着自己所“阅读”出来的故事。

二、分段阅读,预测故事发展

所谓分段阅读,即是将一个绘本分成几个部分逐步进行阅读的方法。这样的指导会在阅读绘本故事的过程中产生许多的悬念,运用这些悬念,引导孩子们合理预测故事的发展,从而引起幼儿继续阅读绘本的兴趣。如,在《谁咬了我的大饼》故事中,小猪做了一块好大的饼,累得睡着了,可它醒来一看:“咦,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如此一个简单的问题,却能引起孩子们强烈的兴趣。在故事阅读的过程中,我分成了三部分进行,在这三部分当中我埋设了许多的悬念,让孩子们一一去预测。在被小鸟、兔子、狐狸、鳄鱼、河马各咬了一口之后,小猪仍没有找到是谁咬了自己的大饼。当小猪自己咬了一口时,竟发现自己的牙印和偷吃大饼的牙印是一样的。悬念终于揭晓了,原来竟是这样一个出乎意料的结果。这样的环节设计必然会带给幼儿不同的阅读体验,更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三、角色扮演,体验阅读乐趣

孩子在阅读绘本时不仅会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和其他的文学作品,还往往会把自己想象成绘本故事里的某一个角色。因此,在孩子们熟悉和理解了绘本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我让孩子扮演绘本故事中自己所喜欢的角色来巩固绘本阅读。如在角色扮演《11只猫做苦工》中,当孩子们演绎到摘花这一情节时,猫队长一边说着:“不许摘,不许摘。”一边跟着大家笑嘻嘻地摘了一朵也戴在头上并且排在了队伍前面。怪兽的扮演者涛涛马上说道:“不对,不对,猫队长应该是最后一个摘花的。”小宇说:“猫队长不想摘的,他看见人家摘他才摘的。”猫队长的扮演者小天则一脸惘然地看着我,于是,我及时参与到了中间,并鼓励孩子们重新看看绘本。扮演者们全都围着绘本,主动阅读,发现猫队长在禁止大家采摘时表情是非常夸张的,小宇说:“你看,猫队长其实不想摘的,所以你要等大家摘好后再摘!”涛涛又说道:“看,猫队长戴着花表情也不开心的,其实他想遵守规则的,他戴了都不开心,还排在了队伍的最后呢!”通过在扮演时发现问题,又针对问题重温了绘本的内容,使孩子对角色的动作、语言、表情等观察更深入,孩子们的兴趣也更加的浓烈。

四、开拓想象,自由表述内容

绘本作为文学和视觉艺术的完美结合,其展现的艺术和智慧能极大地激发孩子们想象的火花,其独特的叙述方式既为孩子们的想象力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对触动幼儿思维灵感,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在阅读完《蚯蚓的日记》之后,我就让孩子以自己的生活为原型和爸爸妈妈一起创作《蚂蚁的日记》、《蝴蝶的日记》、《我的日记》等等,并举行了一次阅读品评会,让孩子们互相交流,评选最佳绘本,从而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所以,在绘本教学中,我们要依循儿童充满好奇、富于想象的特点,采用多形式的开放性教学,变思维定向性学习为多向性、变通性、求异性学习,让幼儿凭借绘本故事提供的线索,展开想象的翅膀,打开思维的通道,大胆表达自己的理解。

五、感悟阅读,挖掘绘本价值

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以绘本为感动与快乐的源泉,让孩子们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使幼儿在阅读中心有所动、情有所感。对于绘本内涵的感悟一定要把握好度,不必明确告诉幼儿绘本所蕴含的道理,而是要在不知不觉中感动他们。如,绘本《亲爱的小鱼》是一个非常感人、温馨的故事。借着一只猫的自我独白,表达着爱与理解的深刻内涵。如何让孩子们感受到绘本里爱与被爱的主题呢?我在给孩子们讲述故事时把故事里的小猫和小鱼,假想为是妈妈和孩子,让幼儿通过回忆妈妈对自己的爱,从而体会到小猫对小鱼的爱,同时也理解了小鱼为什么愿意放弃自由,选择永远陪伴在小猫身边。把抽象、深刻的内涵具体形象化了,因而幼儿真正感受并体验到了绘本所传递的爱与感动。挖掘绘本中所具有的多元化价值,拓展其文本意义的外延,即以一本绘本为核心,充分挖掘其多元的教育价值,通过孩子们在各领域活动中的体验和实践,获得对文本更加深入而广泛理解。

好的绘本如同一粒幸福的种子,为孩子播下满心喜悦,伴其茁壮成长,绘本教学就是撒下这粒种子的手,为孩子播下幸福的种子的同时也教会孩子播种更多的种子。从丰富生动的绘本故事中,孩子们可以学会积极、坦然地接纳自己的所谓“缺陷”,学会用幽默的态度面对生活,学会充分享受温暖的亲情和友情,学习团队合作与分享的精神等等,其实绘本最厉害的地方,是能帮助孩子们爱上阅读。

小故事大道理读后感篇4

【摘 要】当今资讯飞速发展,瞬息万变,让人应接不暇,浅层阅读功利阅读也在不断地冲击着我们的生活。往往就是在被迫中,在应试中,在消遣中,孩子们不经意间爱上了丰富多彩的书籍世界。阅读故事,分享阅读心得,主题阅读,为孩子们开启了观察体验的另一扇窗户,激起了扬帆远航的雄心壮志。不论深浅,只要好读书,读好书,就会读书好。

【关键词】功利阅读;故事刺激;心得交流;心灵震撼;点亮人生

现在,很多长者看到孩子手捧卡通漫画、通俗故事、作文选编和流行杂志,进行感性化、浅层次的功利性阅读时,总会“气不打一处使”,担心孩子会“不务正业,丧志”。

其实,只要阅读的是好书,或远或近,总会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从这一点来说,读书终究是一件对自身有益的“功利”。我们需要努力的,是促成“功利”阅读与兴趣阅读、经典阅读之间的平衡,最起码做到“起点是功利,终点是成长”。试想想,《三毛流浪记》《父与子》等优秀漫画是多么诙谐幽默,感情真挚,让人忍俊不禁,切实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作文选编为我们广大的学生铺设了一个很好的习作阶梯,切实感受到阅读的成功;通俗故事、流行杂志更是为我们的校园生活打开另一个窗户,堵不如疏。既然孩子喜欢,何不先满足他们的愿望,待他们可以坐下来读书,静下心来品味,在阅读中感受时,再逐步推荐看其他各方面的书籍,引导学生从功利阅读向经典阅读回归,完善他们的人格。欲使阅读丝毫不沾染功利色彩,不够现实。

一、借助故事,刺激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首先是学生自主的学习行为,对学生而言,有了阅读兴趣,才会努力寻找阅读机会,得到阅读满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道理个个都懂,最烦老师一套一套的说教。可故事人人爱听,虽然是六年级的“大学生”也不例外。每周班会或者班里出现一些突发事件需要进行班风整顿时,我总会带上一本书给孩子讲故事,一个个小故事从不同的角度阐明同一个道理,这个道理是什么呢?关于这个道理,还有哪些名人名言曾经论述过,这书上有,老师不讲,同学们自己找。我把书留在了讲台,留一天的时间把这个道理总结出来,并谈谈自己今后该怎样做。学生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迫不及待地争相翻阅。学生有了课外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得到知识和愉快的体验又会增加阅读兴趣。于是,孩子们在书上找到的不仅是简单的一个道理,而且还阅读了很多其他的小故事。下一次老师讲故事的时候,很多学生变成了“未卜先知”,这种成功感引发的得意劲儿极大地刺激了其他没有看过相同故事的同学。于是,争抢“故事发言权”,争当众人瞩目的焦点,成了大伙儿阅读整本书的原动力。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二、共享心得,拓宽阅读之路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加大阅读输入了大量的资讯,才可能触类旁通,有选择地输出。因此,写作前的阅读指导尤为重要。只有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学生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记得写“父母之爱”的主题习作时,大部分同学的选材依然还是“生病”“送伞”,因为作文书里不是发烧就是送伞,要不就是辅导功课。如果没有遇到这些情况,孩子们就执拗地认为:“爸爸妈妈一点儿也不爱我,他们一天到晚只顾着挣钱,不管我。”听了孩子的诉说,同为人母的我难受不已。于是,我找来整套《100个感恩的故事》,翻到《一碗方便面》,给同学读:单亲爸爸工作到冬夜,心力交瘁地回家后发现儿子居然把泡好的方便面藏在被窝里,恼火之余狠揍了儿子一个巴掌。当得知儿子这样做只是为了让晚归的爸爸能够吃上一碗暖和的面条时,爸爸懊悔不已,内心的独白溢满了爱子之心。这个故事我是看一回落一回泪,给孩子讲述的时候也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声音哽咽,泪盈满眶。同学们很好奇,下课后纷纷抢读老师讲台上的书籍,书中数不尽的父母之爱让孩子们找到了自己生活中的影子。于是――与父亲比赛爬山,父母带自己出游、教自己爱弟妹,观察父母在单位的工作……原来父母的爱无处不在。于是,为了习作写得更加具体,孩子们会找到更多的书籍,甚至学会浏览网络资料。

平时,我还会把自己读过的认为好的文章、新奇的报导读给学生听,用这些故事对比、教育学生,从而激起学生对阅读的渴望,形成与书籍报刊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三、震撼心灵,提高阅读质量

人的差别不在于智力,而在于价值的判断,在于理想,在于心灵的力量。阅读要从青少年抓起,长期广泛的阅读积累,可以为孩子搭建起成长进步的阶梯,使孩子获得道德上、精神上、情感上的文化浸润,促其成长为一个“大写”的人,因此,根据教材建议,我们坚持开展主题阅读活动,向孩子推荐系列图书,让学生在系列阅读中积极思维,不断提升思想修养,不断体味思考带来的甘甜,让阅读为鲜活的生命奠基。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中国传统文化倍受西方文化冲击。于是,通过“阅读历史故事”主题活动,学生们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守护着先祖的荣耀与光辉,铭刻着民族的伤痛与灾难,也记忆着英雄的鲜血与呼喊。同时也应该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

在“阅读红色革命题材小说”过程中,同学们表示要“缅怀革命先辈,继承祖先遗愿”。不同的文本,一样的收获,那就是“我们更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时时刻刻都要记住自己是个中国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努力进取,把知识学好,将来,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国家出力,为祖国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奋斗。”我为学生@么美好的思想情操感到自豪!

为实现理想,孩子们紧跟着教材“走进科学”阅读世界,真实的感受到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科学技术时时刻刻被改写着。如果没有了探究的精神,没有了想象的能力,没有了坚持的精神,就没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因此大声呐喊道:真理总要我们探索。同时也明白了:“如果智慧的拥有者不善于合理、谨慎地利用它,那么对其本人来说,智慧就是危险的武器。”呼吁:“让我们把智慧用在正确的地方,做一个善良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吧!为了共同的目标,大家要守望相助,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一起探索科学、发现科学,勇于实践、勇于探索,为共同的目标,前进!前进!就像居里夫妇一样。”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马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往远方。当初为了写作而阅读,现在形成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阅读之风,阅读报刊、收听广播、观看电视、查询网络,搜集资料,在阅读中开拓认知视野。这不正是我们要培养的良好素养吗?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吧。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功利阅读无可厚非》

[3]《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小故事大道理读后感篇5

一、抓住主线,整体感知

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英文绘本图文并茂,大都内容简洁、插图丰富。在阅读绘本时,如果教师充分利用绘本这些特点,抓住故事主线,引导学生通过细致地观察,将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文本,达到以“点”及“面”的效果。

绘本Curious George Plants a Seed是“好奇猴”系列中的一本,主要讲的是好奇猴George看到小松鼠Jumpy往地里播种,还长出芽,很好奇,也想试试,于是把家里的橘汁、面包,甚至橡皮圈、孔雀羽毛等埋到地底下,指望它们也能像花生那样生长出新的东西。笔者解读绘本时,发现George的表情变化是故事的情感主线,于是引导学生阅读时结合插图关注好奇猴George的表情变化――由一开始看到小松鼠Jumpy播种时的好奇,到自己学Jumpy埋食物的自豪,再到埋橡皮圈、孔雀羽毛的暗自得意,最后到看到自己种下的种子发芽、开花时的喜悦。绘本中George表情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生动有趣的表情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学生在这条主线的牵引下,很快了解了绘本的脉络,为接下来的深入阅读提供了认知准备。

二、启发想象,精致阅读

想象力是人类创新的源泉。只要引导得当,绘本故事中的图画和文字都能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淋漓尽致地发挥。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大胆预测封面、自主质疑标题、关注绘本细节等措施,启发学生想象,深入理解故事。

1.大胆预测,引发想象

无论什么书,封面都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封面往往是绘本内容的提炼,而在阅读前让孩子对故事封面进行猜测,会激起孩子强烈的阅读欲望。Curious George Plants a Seed的封面描绘的是好奇猴George和他的朋友the man in the yellow hat蹲在地上、面露喜悦地看着一棵小芽。学生的预测五花八门:“This book is about seeds!”“Perhaps George plants this seed.”“种子发芽了,George is very happy.His friend is happy too.”“George will say seed,seed,grow up,grow up.”“ Maybe the man in the yellow hat tells George how to plant a seed…”学生根据画面的预测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这么一幅图片竟然会有这么大的想象空间。学生在预测故事情节的同时,想进一步深入阅读绘本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

2.主动质疑,激活想象

设置这样的环节,意在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主动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更好地阅读绘本奠定扎实的基础。当我宣布故事题目,请学生说说有关于这个故事题目有什么想知道时,学生的问题集中在了“Why does George want to plant a seed?How does George plant a seed?At last, does George plant the seed well?”当我把问题抛还给学生解决时,他们的积极性更高了:“George好奇种子是怎样发芽的,所以他想种!”“George 看别人播种了,所以他也想试试。”“George一开始不会种,让他的朋友教他,他就会了!”……“让我们带着这些质疑和预想,细心地阅读故事,在故事中求证我们的答案,好不好?”在学生的一片叫好声中,开启了愉快的绘本阅读旅程。

3.挖掘细节,深入想象

一本绘本里,常常隐藏着很多作者在经意或不经意之间留下的细节,它们与主题息息相关,有的往往是前有铺垫后有呼应地暗示读者故事想象的生发点。甚至可以说,缺少了这样的细节,整个作品就缺少了一种发人深省的力量,它们使情节更有趣味,主题更加鲜明。在阅读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细节,发挥想象,丰富故事内容,感悟故事含义。Curious George plants a seed故事中有很多值得玩味的细节,对这些细节的理解有助于对绘本内在涵义的感悟。在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理解文本大意后,笔者引导学生再读绘本,关注细节:故事中George前后一共种植了多少东西?学生很快结合图片和文字,得出答案。笔者顺势追问:Why does George plant so many things? Are they planted successfully?Why?学生结合生活常识,展开丰富的想象。最后得出了结论: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像种子一样种在地下的。还体悟出了绘本包含的做人的道理:不能像George那样盲目地模仿他人,要多观察、多思考。

三、链接活动,综合运用

英语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绘本活动,不仅可以多层面地展现绘本的魅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体验、运用绘本中地道的、原汁原味的语言。

1.以任务驱动的形式

比如,绘本阅读前我们可以让学生向父母充分了解关于Plant seeds 的话题,包括人们为什么要播种以及怎样播种,然后组内成员互相交流搜集到的信息,为培养语用能力提供经验和情感基础。绘本阅读中可以采取分角色表演、给绘本配音、和同伴交流绘本阅读感悟等活动。绘本阅读后可以让学生仿编故事、续编故事、创编故事,更立体地感受整个绘本。教师也可定期举行讲绘本故事比赛、绘本诵读比赛、绘本童话剧表演比赛等,激发学生学用绘本的热情。

2.由亲子共读的方式

由于受学生在校时间的局限性和学生学业水平差异性的影响,绘本阅读在类型、数量、针对性等方面很难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阅读需求,因此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在重视学校绘本阅读开展的同时,我们要合理利用好家长资源,积极营造亲子共读的良好阅读氛围,让书香绘本由课堂漂流至课外,由学校漂流至家庭。我们可以通过举办“家长绘本阅读指导”“家长绘本资源漂流”等活动,推动绘本阅读的个性化和丰富化,从而在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和能力。

小故事大道理读后感篇6

一、故事教学的意义

我认为故事教学的意义在于首先可以解决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问题。引人入胜的故事,似乎一下子解决了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其次故事教学为学生获得学习英语的成就感提供平台。为了读懂内容,孩子会好奇地、有目的地去学,读懂了就有满足感,并有兴趣进一步提高理解故事的能力。然后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只有大量的输入,才会有好的输出。这是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小学生需要大量接触各种各样的语言素材,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阅读。因为故事有趣味、有情节、有语境,所以学生喜欢阅读;因为喜欢故事里面的某个人物,所以愿意模仿其声音、其动作,更愿意扮演其角色进行表演。只有这样通过学习故事,扮演故事,才能够保证有更多的语言输入,将来才会有更好的语言输出。最后可以从故事中感悟出一些道理。知识技能习得的同时实现情感目标,使我们的孩子“德才兼备”。

二、读故事和讲故事的优劣分析

那么,我们是应该讲故事还是读故事?故事运用于英语教学中的方式通常是讲故事和读故事两种。哪一种方式好?烹调中我们都要用到盐和味精,很难说两者孰优孰劣。讲故事和读故事也是如此,他们在教学中各有各的优势和问题。首先我来说说读故事的优势。教师事先可不必做准备。因为是照本宣科,教师不必担心出现语法错误。可以让学生听到故事的原文,利用书中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产生阅读的冲动。在课后学生还可以自己借书来读。那么读故事的不足之处在于:如果读的速度过快,学生不易听懂。并且教师埋头读书时容易忽视学生的反应。现在我再来谈谈讲故事的优势。讲故事时孩子们会觉得你的故事是来自于自身的,而不是来自于书本,因而更亲切。没有了书本的束缚,教师直面学生讲故事时可以借助丰富的表情、体态语,用重复性语言或学生能熟悉的词语,因此,听懂故事比听懂朗读更容易。并且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随时观察学生的反应,得知他们是否理解,是否感兴趣或是否有人不注意听。那么讲故事的不足之处是教师讲故事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在讲故事时也许会出现语言错误。正因为这样,讲故事既训练了学生,也训练了教师,对教师而言是很好的练习口语的机会!因此,我个人主张教师多运用讲故事的方式。

三、讲故事、读故事的方法

(一)准备工作。1.选择故事。平时教师要做个有心人,从各种媒体(网络、书籍、音像媒体等)搜寻故事材料,也可以自编、改编。选择适当的故事才能有利于教学:内容有趣,语言深浅适当,叙述部分不太长,对学生有所帮助并且自己能讲得好的故事。2.营造良好的氛围。靠近学生,或让学生围坐在自己周围――通常U形座位是最实用的;使学生安静下来――如板书Story time告诉他们爱听的故事马上要开始了;准备好必要的图片、道具和音乐等。

(二)讲故事、读故事时教师的表现。1.教师要以常态出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2.用不同的声调表现故事中不同的人物,讲究抑扬顿挫。注意语言的快慢节奏,用适当的停顿加强语气。3.注意身体和脸部的表情,有时像移动一步这样的简单举动都能成为很好的表演,有助于加深印象。

(三)师生互动的故事呈现方式和过程。讲故事或读故事时,教师是如何呈现故事情节,过程进行中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使之积极参与,形成互动呢?1.边叙述边根据故事情节先后呈现有关的实物、道具、图片或简笔画。2.教师引导学生将下文讲完。针对小朋友不怕重复的特性,可以将重点句型放在一个故事里,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替你把故事讲完。3.演绎故事。根据故事难易,可以由教师边讲边配以动作演绎,也可以请几个学生分角色根据教师的故事叙述演绎,也可以听完故事后经过小组再排练把故事再演绎一遍。4.设置悬念,“猜”出故事。可以先将故事结局告诉学生,让他们猜一猜前面可能发生了些什么,教师只用Yes! No!来肯定或否定他们的推测,直到整个故事浮出水面。

小故事大道理读后感篇7

一、让学生听故事中感知

听故事学英语完全是声音的学习,模仿地道、准确、流利、优美、抑扬顿挫的英语发音,以形成正确的听觉表象,对学生语感的培养非常重要。学习故事时听的环节是不可缺少的,学生必须有足够的听的输入,才能模仿出纯正、地道的语音、语调。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所说的“故事”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而创作出来的小故事。The Lion and the Mouse;The Country Mouse and the City Mouse;Three Butterflies 等,而另外一种就是流传多年,一直被人们传说着的童话类故事,如:Snow White;The Fish and the Old Man;Ugly Duck 等,这些童话类的故事语言地道,短小精悍,深受学生的喜爱,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其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学生在听故事 Three Butterflies 时教师借用肢体语言来让学生熟悉语言;在听故事 The Fox and the Crown 时利用图片、实物、面具和木偶来让学生熟悉故事的内容;在听故事 The Boy Who Cried Wolf 时利用多媒体的声音效果及母语与英语相结合来展示故事人物的性格。

二、让学生在读故事中锻炼

朗读是训练和提高学生正确掌握语音、语调,培养学生英语感悟能力的有效途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朗读是学生获得语言感受的重要手段。朗读的主要语调就是朗读基调,朗读基调是由感情基调决定的。通过朗读的语言艺术,使枯燥的视觉文字活化为生动的听觉声音,使学生在爱与恨、悲与欢的撞击中与故事内含的理念相沟通,产生共鸣效应,从而对故事内容的深刻理解、领悟。PEP 英语教材故事内容丰富多彩,多以生活中的故事为情景,为培养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提供了便利。在教学 PEP, Book 3,Unit4故事 Pull Up the Turnip 时指导学生用惊喜的表情读小白兔的句子:“Wow,what a big turnip!”同时又用自豪的语气读出Zoom的句子:“I am strong,I can help you!”表现出小熊自信和助人为乐的形象。在教学 PEP, Book 8 故事 Three Little Pigs 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注意“狼”的语气、语调的变化,粗粗的、低低的,表情是凶的还带有诡异,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三、让学生在讲故事中提高

学生阅读故事,理解了故事内容,还只是停留在语言信息输入阶段,还没有经过内化输出,学生还不能真正运用语言。因此,在小学英语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中,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语言环境,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改编、表演故事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小学生的好奇心强,表现欲旺、模仿能力强,因此,我们在学生理解故事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组选择其中一个故事进行表演。学生表演的故事越多,学会的词汇和句子也就越多,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越强。通过学故事、演故事,他们清楚地知道,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因此,只要有相应的语言环境,他们就能自如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如本人在教Seasons时自编了White Rabbit and Grey Rabbit 的故事:

Mother rabbit has two children, One is little white rabbit, One is little grey rabbit.

・Spring comes, what are they doing?

White rabbit:Plant, plant , I’m planting turnips.

Grey rabbit:Fly, fly, I’m flying kites.

・Summer comes, What are they doing?

White rabbit:Water, water, I’m watering turnips.

Grey rabbit:Eat, eat, I’m eating icecreams.

・Fall comes, what are they doing?

White rabbit:Pull, pull, I’m pulling turnips.

Grey rabbit:Sleep, sleep, I like sleeping.

・Winter comes, What happens(发生)?

White rabbit:Eat,eat ,I’m eating turnips,yummy!(动作)

Grey rabbit:Oh, I’m hungry, so hungry!)

教授完新单词后我先让学生欣赏听故事,然后有感情地朗读,最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表演,学生把懒惰的小灰兔和勤劳的小白兔表演的惟妙惟肖,同时在喜悦的心情中掌握了四季以及和它相关的短语。

小故事大道理读后感篇8

一、解读《指南》

(一)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指南》分解目标:1.专注地阅读图书。2.喜欢与他人一起谈论图书和故事的有关内容。3.对图书和生活情境中的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专注、喜欢、感兴趣。

解读:

“专注”是幼儿在阅读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品质,是幼儿未来学习应具备的素质。“专注”包含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细致入微。只有“专注”才能有好的阅读效果,培养幼儿“专注”的学习品质是教师组织阅读活动的任务之一。

“喜欢”是指幼儿在阅读时要有愉快的情感体验。教师不仅要为幼儿提供优秀的图书、营造愉悦的阅读氛围,而且要通过陪伴幼儿阅读、请幼儿把自己看到的故事讲出来、提供话题让幼儿讨论等手段来唤起幼儿的阅读热情,让幼儿感受参与阅读的快乐。

“感兴趣”,平时幼儿会对什么感兴趣?模仿生活是幼儿的兴趣所在。日常生活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幼儿也是在生活中不知不觉爱上学习的。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生活环境,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

(二)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指南》分解目标:1.能说出所阅读的幼儿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2.能根据故事的部分情节或图书画面的线索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或续编、创编故事。3.对看过的图书、听过的故事能说出自己的看法。4.能初步感受文学语言的美。

关键词:说、猜想、看法、感受美

解读:

“说”是幼儿阅读的基本能力,只有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不解的说出来才能与人交流,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在阅读中。教师要把说的机会留给幼儿,要耐心倾听幼儿说,还要指导幼儿说得有质量。

“猜想”是幼儿常用的阅读方法,幼儿自主阅读大多是自己看图猜想图书的意思。“猜想”有两层含义:一是人本身有探索事物的欲望,让幼儿猜想即是顺应幼儿的天性,发挥幼儿的能力。引导其主动学习。二是在阅读中要培养幼儿有根据地猜想。教师不仅要给予幼儿猜想的机会。而且要启发幼儿观察图画与图画之间的联系,有根据地猜想,发展思维能力。

“看法”,幼儿生活经验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就会不同,对待事情的看法就会不同,教师不仅要给予幼儿发表意见的机会。而且要尊重幼儿的想法,允许多种看法的存在。

“感受美”,引导幼儿感受图书中的语言美、童趣美、情感美是组织图书阅读的重要任务。

总结:自主学习是贯穿《指南》全文的核心理念。《指南》在对幼儿阅读图书的教育建议中提出“保证幼儿自主阅读”“鼓励幼儿自主阅读”。自主阅读就是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在阅读时幼儿主动用眼、用嘴、用心、用脑积极参与,并用自己的经验解释图书中的信息,用自己的速度阅读。目标中的关键词专注、喜欢、感兴趣、猜想、看法等均指向幼儿自主阅读。幼儿园应通过阅读活动,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幼儿的阅读素养、阅读品质,发展幼儿的学习能力。阅读教学要放眼于幼儿的未来,为幼儿将来的生活、学习做准备。

二、问题研讨

在实践中,教师经常会碰到一些典型的、共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幼儿自主阅读的效果,值得研讨。我们让教师对照《指南》寻找解答问题的依据,在研讨中增加对《指南》的理解,在运用《指南》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技能。问题研讨整理如下:

问题一:自主阅读主要在课堂进行吗?

自主阅读以幼儿日常生活中自发的、自由的阅读为主。《指南》教育建议中提到:提供相对安静的地方,尽量避免干扰,保证幼儿自主阅读。经常抽时间与幼儿一起看图书,经常和幼儿一起阅读。从提供环境、经常阅读等要求中可以判断自主阅读以日常阅读为主,几节课(哪怕每一节课都是精品)是不能替代幼儿日常阅读的。集体教学活动的统一目标和规定步伐容易使教师等不及幼儿根据自己的节奏去发现一切,个体阅读受集体制约,不是真正的自主阅读。

问题二:自主阅读教师不要指导吗?

自主阅读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是指导的第一步。“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美”等内容是教师指导的着力点。

问题三:自主阅读中教师如何指导?

1.图书是幼儿阅读必不可少的条件,教师要善于组织各方面的资源,如幼儿园现有图书、家庭购买图书、已经毕业的校友捐书等。数量多、富有情趣、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图书是幼儿自主阅读的条件。2.经常与幼儿一起看图书、一起讨论或回忆故事情节。引导幼儿有条理讲述、与人讨论自己的发现。3.推测、想象、改编、自编、配图,在阅读中发展创造力。4.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欣赏、模仿语言节奏和韵律,用动作、表情、声音表达情绪。5.遇到感兴趣的问题时,和幼儿一起查阅资料,感受图书作用、体会阅读获取信息的乐趣。

问题四:自主阅读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自主阅读以日常阅读为主,课堂阅读为辅。教师要相信幼儿的能力,相信优秀图书的魅力。只要幼儿有能力看得懂,教师就给予时间等待幼儿慢慢完成。教师在陪伴幼儿阅读时观察幼儿阅读中出现的自己不能解决的共性问题,在集体活动时共同解决。幼儿阅读在先,课堂指导在后。如在幼儿自主阅读后通过集体活动引导幼儿思考多幅画面之间的联系、体验情感、欣赏图画美等。

问题五:大班幼儿喜欢读中班的图书是水平不高吗?

所谓适合大班幼儿阅读的图书、适合中班幼儿阅读的图书都是人为的划分。幼儿自主阅读不应该有人为的限制,优秀图书更是没有年龄限制的。中、大班幼儿阅读同一本书得到的养分会有所不同,采用的阅读方式也可以不同。如中班幼儿阅读时教师“教”的份量会多些。大班幼儿阅读时“自学”的份量可以更大,大班幼儿还可以模仿书中的方式写故事。如果是中班的教材,大班幼儿没有读过就更适合幼儿自主阅读。只要幼儿喜欢就是好材料。

问题六:为什么PPT不能替代图书

PPT往往只截取书中的部分画面,课堂上教师不断提问和统一要求会打断幼儿自然的阅读行程。幼儿阅读从翻阅图书开始,是自主行为,而使用PPT是教师操作材料,幼儿失去的是阅读的感觉、与图书的亲密接触的机会。幼儿自主阅读时可以多次自由翻页,感知纸质、感知故事节奏、感知图画美。图书的价值是多元的。PPT的价值是单一的。

三、实践案例:大班自主阅读《逃家小兔》

活动说明:

幼儿小麦在图书区阅读《逃家小兔》,看到泽泽来,小麦邀请他一起看,小蕊也凑过来。下午,小蕊第一个拿到书,和龙龙一起看。第二天,龙龙第一个抢到书,还有好几个小朋友也想看。老师询问全班幼儿,多数幼儿表示喜欢看这本书,于是教师从园里借了多本《逃家小兔》放在阅读区,供幼儿阅读,并提供支持。

活动目标:

1.根据教师提供的线索,积极探寻图画信息,大胆猜测小兔和妈妈之间发生的有趣故事。

2.会主动与他人一起读书、交谈、游戏,体验阅读带来的快乐,品味故事展示的生活情趣。

准备:

幼儿两人一本《逃家小兔》,阅读2~3天。

活动过程:

一读,探寻故事大概情节。

1.集体预告:这是一本新书,封面漂亮吗?封面就像一扇大门。我们看看大门上有谁?还没有开门我们就知道这里面是小兔和妈妈的故事。大门上有四个字,认识的小朋友读一读。

2.提出任务:谁要逃跑呢?有一天,小兔对妈妈说:我要逃走了。妈妈说:如果你要逃走,我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小兔想办法逃跑,妈妈想办法追他,逃逃逃,追追追,小兔想了哪些办法逃跑,妈妈又想了哪些办法去追,小朋友一定很想知道吧!老师把这些书放在图书区,欢迎小朋友来看书。

3.幼儿自主阅读:晨间活动、过渡环节、自由活动、区域活动、离园前幼儿都可以自己看书。

教师观察幼儿阅读,以读者的身份与幼儿个别交谈:小兔在哪里?妈妈在哪里?你怎么知道这条鱼是小兔变的?妈妈想到什么好办法追他?小兔又变成什么?妈妈又想到什么好办法追他?

二读,认同、欣赏故事内容。

1.集体交流:许多小朋友都看了逃家小兔。现在你知道了什么事?你是怎么知道这条鱼就是小兔变的?妈妈在哪里?变成了什么?花园里哪朵花是小兔变的?有什么不同吗?妈妈又在哪里?变成了什么?

小结:不管小兔怎样变,聪明的妈妈总是能找到他,追到他。

师:小兔变成一朵花时妈妈能变成钓鱼人吗?为什么不能?当小兔变成鳟鱼的时候,妈妈为什么用红萝卜来钓他?当小兔变成小鸟时,妈妈为什么要变成一棵树?

小结:不管小兔怎么变,妈妈都能找到他的长耳朵。

2.学习故事里的语言:猜一猜小兔想变成鳟鱼时会怎么说,妈妈想变成钓鱼人时又会怎么说?

看,这儿小兔是这么说的:“如果你”。

小兔要变成小鸟、帆船、空中飞人时会怎么说,妈妈又会怎么说呢?

小朋友看书的时候可以猜一猜他们说了什么,一边看一边讲,你就会成为故事大王的。

3.教师与个别幼儿游戏:我(老师)能看到小兔这一面就想到妈妈那一面变成什么。而且很快,你能吗?我们来玩看谁猜得快。

帆船和谁在一起?帆船和风在一起!

小鸟和谁在一起?小鸟和大树在一起!

石头和谁在一起?石头和爬山人在一起!

幼儿与幼儿之间游戏。

4.教幼儿玩看谁接得快的游戏,练习故事对话。

5.幼儿做动作老师猜小兔变成什么,老师做动作幼儿猜妈妈变成什么。

三读,品味故事中的生活情趣。

1.集体交流:小朋友们都喜欢看这本书,你最爱看哪几页,来给大家讲一讲吧。

看了这个故事书你觉得怎样?(有趣、好笑、好玩、幸福)

哪里有趣?好玩?(师讲一小段,用动作、语调表现有趣)

老师这样讲有趣吗?讲故事时要能把自己最喜欢的感觉表演出来才棒呢!谁来试试?

幼儿轮流讲一段,鼓励幼儿声音、节奏、语调、动作有所不同。

2.领悟小兔爱妈妈,妈妈爱小兔。

师:小兔喜欢逃跑,他真的不要妈妈了?最后他怎么又回来了?

妈妈真辛苦,爬那么高的山。走在钢索上多危险。妈妈干嘛要追小兔呀?

小结:这是小兔和妈妈在玩游戏呢。小兔离不开妈妈,妈妈最爱小兔。

3.迁移。

看到小兔和妈妈开心地玩游戏,幸福地在一起,你觉得就像谁和谁在一起?如果是你和妈妈在玩这个游戏,你会变成什么?妈妈又会变成什么?你可以画下来,讲自己和妈妈的游戏故事。

幼儿自己画故事,教师欣赏幼儿的创作。

上一篇:油库管理范文 下一篇:知足常乐的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