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论文格式范文

时间:2023-10-15 03:21:42

一般论文格式

一般论文格式篇1

一、学位论文的一般格式

学位论文一般应依次包括下述几部分:

1.封面:封面和封底在大家交费的时候已经发给大家,按照上面所列项目打印或者填写。

2.论文评语:已经发给大家。

3.版权声明:根据教务的要求看是否应当附上,如果需要教务会给出统一格式和内容。

4.内容摘要:内容摘要要求在300字左右,应简要说明本论文的目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要突出论文的创新之处。语言力求精炼、准确。在本页的最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一般3—5个)。本页不应有题目。

5.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当有页码,最少具体到二级目录。可以根据情况具体到三级或四级目录。目录页也不要出现题目。

6.正文:A、题目,放在第一页(前述2、3、4单独编页,正文重新编页)正中间。注意,这个题目是除了封面外整篇论文中惟一出现题目的地方,另外,这一页不要写作者名称,整篇论文中仅仅出现的作者姓名就是在封面上。

B、引言(或序言、导言):内容应包括本课题对学术发展、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述评,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论文运用的主要理论和方法、基本思路和行文结构等。引言放在题目下。本科论文也可以没有引言,根据老师要求具体调整。

C、论文主体:注意,一般一级标题为“一、”“二、”“三、”……,二级标题为“(一)”“(二)”“(三)”……,三级标题为“1、”“2、”“3、”……,四级标题为“(1)”“(2)”“(3)”……。注意,有括号不要出现顿号,反之亦然。

7.结语:论文结论要明确、精炼、完整、准确,突出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应严格区分本人的研究成果与他人的科研成果的界限。建议大家一般不要写结论,因为有时候我们的论文常常没有很简洁的结论,所以用结语较好。另外结语部分也可没有。

8.注释:可采用脚注或尾注的方式,按照本学科国内外通行的范式,逐一注明本文引用或参考、借用的资料数据出处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观点,严禁掠人之美和抄袭剽窃。一般要求大家采用脚注而不要采用尾注。很多同学不会用word中自动插入的方式加脚注,会让自己走些弯路,要多问同学,多问老师。9.参考文献:列于文末(通篇正文之后)。外文用原文,不必译成中文。

文献是期刊时,一般书写格式为:作者、篇名、期刊名、年月、卷号、期数。

文献是图书时,一般书写格式为: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月、版次。

参考文献不同于脚注和尾注。

10.作者的致谢、后记或说明等:一律列于论文末尾。后记可有可无,我问的几个老师都建议打击没有后记。

11.封底

二、学位论文的打印和装订要求

论文定稿一定不要自己用订书钉等方式自行装订,而要找专门的装订地方。比如北大校内几十家复印店,基本都可以。特别提醒一些不在北京写论文的同学,不妨让在北京同学帮帮忙或者亲自来北京。

1.学位论文要用规范的汉字打印。封面统一用北大统一印制的封面。

论文一律打印(封面部分请参考各老师要求),用A4纸张。

2.学位论文一律在左侧装订。要求装订、剪切整齐,便于使用。

3.文章题目一般为三号黑体字,可以分为1或2行居中打印。

注释一般为小五,正文等采用四号或小四号宋体字,具体参照各老师要求。

4.页面设置:

页边距:上:3.0cm,下:2.0cm,左:2.8cm,右:2.2cm.

行间距:22磅(操作:格式段落行距固定值设置值22磅)

字间距:加宽1磅(操作:格式字体间距加宽磅值1磅)

页眉根据各专业老师的要求设置,如果没有要求最好什么都没有。

页码居页面底端靠右排列。

一般论文格式篇2

    关键词:一般人格权;具体人格权;立法模式

    一、一般人格权的价值与功能

    法制现代化的一个基本趋向就是人文关怀。人文是一个极其模糊的概念,学者对于它的理解各异,但它的一个中心或支点是确定的,那就是与“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生存和生活及其意义、人的理想和人的命运等密切地相关。”从法律的发展来看,各国的法律越来越人性化,逐渐实现了由重物轻人到重人轻物的转变,这也是法治人文关怀的逐步体现。在民法中,人格权是最基本的民事权利,它不仅是自然人、法人等民事主体实现人格独立维护人格尊严的重要条件,也是享有和实现财产等其它权利的前提。对于人格权的保护,是法治人文关怀的一个具体体现,对于人格权保护的程度,也是评判法制现代化的一个标准。《德国民法典》堪称民法制定的典范,是结构、体系和具体内容最为完美,最为精密的民法典之一,但是由于它过于重视对财产关系的调整,忽视了对人格权的保护,受到越来越多的批判。目前,我国正在制定民法典,研究人格权的立法,借鉴最先进的人格理念,探讨法律对人格权的保护程度,对于顺应和贯彻当代人格权观念与法的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在人格权的发展史上,经历了一个从具体人格权向一般人格权发展的过程。而一般人格权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人格权制度的日趋完善。一般人格权是相对于具体人格权而言的,是指法律采用高度概括的方式赋予公民和法人享有的具有权利集合性的人格权,是关于人的存在价值及尊严的权利。 一般认为,人格权的概念在立法形式上最早出现于1907年的《瑞士民法典》,继之在世界各国的私法理论、民事立法以及司法实践中成为一个重要的权利形式。 该权利形式的出现成为现代社会对人的价值高度尊重的一种立法表征,也成为了现代民权运动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司法上的重要体现。因此,在世界各国民事法律法典化的进程中,无论最终法典文本是否存在一般人格权或以何种形式规设一般人格权,关于一般人格权的理论阐述及经验总结,都将成为立法前夕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般人格权的出现, 是法律为切实保护民事主体人格权而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法技术创造。 现代法治国家为处理成文法的局限往往采用引入不确定的概念和一般性条款来衡平法律的刚性, 司法上法官由此获得了自由裁量权。随着社会的进步,传媒的发达,人格关系越来越复杂,人格权遭受侵害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以前种种不为人知的人格权越来越多地遭受到侵害而步入法律的视野,如隐私权、贞操权、知情权、安宁权、声音权等。类似的权利也必将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大量涌现出来,因此人格权只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步拓展自己的领地,是不可枚举的权利。出于对人的关怀的终极目标, 民法应当对这些新发展的以及靠人类理智尚难以澄清、界定的人格利益提供保护, 具体人格权由于其封闭性难当此任, 而一般人格权制度, 作为一般条款, 具有开放性, 它通过法官确定法律应保护的人格利益的个案自由裁量权, 使法律能与外界的社会变迁、人类文化的发展相沟通,使具体人格权中没有涵盖的人格利益和伴随社会及技术的发展变化而出现的新的人格利益的保护成为可能。人类文化发展所累积起来的对自身的人文关怀因此能及时在法律中得以表达。

    具体而言,人格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创设具体权利的功能。正如上文所述,成文法对权利的列举是有限制的,而人格权又是不断发展扩大的。权利需要类型化,但我们不能够在某种侵权发生之后,就设定一个新权利;否则,就会有无数权利诞生,从而使人格权的体系遭到破坏。而抽象出来的一般人格权制度就为生成新的具体人格权提供了前提条件和温床。一般条款可以促使某些具体人格利益先依一般人格权受到保护,在成熟之后,再提升为具体人格权。如杨立新教授所论及,“人格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纵观人格权的发展历史, 它是一个从弱到强, 从少到多, 逐渐壮大的权利组合。尤其是在近现代民事立法上, 创造了大量的具体人格权, 使具体人格权达到了十几种, 其种类之多, 其他基本权利无法相比。这些权利的产生, 无一不是依据一般人格权的渊源而创造出来的。” (2)解释功能。由于一般人格权的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 使其成为对各项具体人格权具有指导意义的基本权利。一般人格权作为具体人格权的母权, 决定着各项具体人格权的基本性质、具体内容, 以及与其他具体人格权相区分的界限。一般人格权确定了应当受到法律保护的人格利益的基本属性, 即凡属人格所产生之合法利益均受法律之保护。哪些新的人格利益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不能由法官完全根据其个人的价值判断标准来决定,而必须有客观的评价标准。这种评价标准就是一般人格权的内容。 因此, 一般人格权作为人格权制度中最为基本的权利, 当对立法所规定的具体人格权进行必须的解释时, 一般人格权便成为解释的标准, 并因此而具有解释的功能。(3)补充功能。现实生活中, 有些人格利益遭受侵害时, 用现行的法律所确认的人格权制度予以保护不足或者不贴切, 但又未到创设一种新的具体人格权进行保护的程度时, 这时一般人格权就可以发挥其补充的功能, 通过对具体人格权的补充确认保护相关的其他人格利益,来达到公正保护受害人的目的。在实践中, 许多违法行为, 诸如骚扰电话、恐吓电话、语言骚扰等, 确实侵害了他人的人格利益, 但这种人格利益究竟属于现行法中列举的哪一种, 很难界定。这时, 与其费时费力去认定究竟属于哪一种人格利益,不如利用一般人格权的概念, 发挥其补充具体人格权的功能, 追究侵权行为人的责任以救济受害人。

    二、我国关于一般人格权的立法缺陷

    1.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这一规定尽管未使用一般人格权的概念,但由于人格尊严应当是一般人格权的内容之一,因此也算是我国现有的有关于一般人格权的法律依据。但是,由于这只是宪法的宣示性规定,且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再加上在我国很难直接根据宪法提起宪法诉讼,从而弱化了法律对人格利益的保护力度。在国外,一些国家有专门的宪法法院,可以直接提起宪法诉讼;但在我国,并不存在宪法法院,并且法院无权解释宪法或直接引用宪法作为判案的依据。

    2.我国现有的民法体系采取的是传统民法保护人格利益的方法,是一一列举应受法律保护的具体人格利益,每一项受法律保护的具体人格利益,都受到一项权利的保护,这种一一列举的权利,就是具体人格权。这种保护人格利益的模式就是具体人格权模式。如《民法通则》在第五章“民事权利”的第四节“人身权”规定了生命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等人身权,但没有规定一般人格权的概念。王泽鉴先生在评价我国《民法通则》时曾指出,此中列举方式对人格权保护较欠周全,由于无一般人格权制度,因此在自由、贞操、隐私等人格利益受到侵害时应该如何处理尚缺乏依据。

    3.正是由于该原因,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其中,第一条明确将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纳入精神损害制度保护的范围。按照起草人的解释,“人格尊严”在理论上被称为一般人格权,是人格权利一般价值的集中体现,这实际上是通过司法解释确认了一般人格权。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不仅弥补了我国因一般人格权制度的欠缺而导致的人格制度的不足,而且也为充分全面地保护公民所享有的各项人格利益提供了法律依据。然而,司法解释不具有创设基本民事权力的效力,因为按照立法法的规定,基本民事权利只能通过立法予以确定,所以有必要通过完善人格权法的立法,建立一般人格权制度。

    三、未来我国民法典关于人格权的立法模式

    通过前文对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评价,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在我国,一般人格权制度不仅应当建立,而且必须由民法加以确认。我们反对那种认为一般人格权重要,因此在民法典中不应该规定,应当放在《宪法》中规定的意思——因为这样做就虚化和架空了一般人格权,使人格权由民事权力变为虚化的权利,只有将一般人格权纳入民法的人格体系中,才能使一般人格权成为指导并决定具体人格权的权利;也反对将人格权法规定在民法典总则当中,而不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加以规定的做法——因为人格权与其他民事权利诸如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都是一样的权利,而且对于人自身价值和利益来说,人格权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所以人格权必须在民法典中独立成编。不仅如此,在具体内容上,应该做出更完善的规定——凡是属于法律保护的人格权,都应当在人格权法中做出明确的规定,并且强化一般人格权的内容,使其具有更为概括的、弹性的、具有扩张力的品格,能够更好地保护人的权利,体现人的价值,确立人的地位。

一般论文格式篇3

[关键词]艺术媒介;风格;稳态叙事;动态叙事

《影视艺术:理论・简史・流派》一书中,影像系统被分为六大影像系统。影像系统的风格特征是建立在电影的媒介特性――运动的声画影像这一基础之上的。因此,以艺术媒介决定论来建构影像系统的风格特征是从电影本体的角度对影像系统的风格进行终极探讨。

一、电影表现媒介的风格形态

何为风格?风格是主观唯心的,又是个人化的。这与艺术媒介的表现主体――艺术家在表现媒介上达到了一致,即以运动的声画影像作用于观众的感官反应。大卫・波德维尔认为:“风格指的就是电影组织技术的形式系统。”[1]这里,风格作为创作主体使用电影技巧的技术形式而存在。风格是从个人化的艺术创作到电影组织技术的形式系统,是主观艺术创作与客观技术相结合的结果,从而达到电影表现媒介――运动的声画影像上的综合表现力。

何为艺术媒介?“艺术媒介就是某门艺术的表现媒介,并且在艺术的意象传达中起决定作用……影视艺术的表现媒介是运动的声画影像。”[2]电影的表现媒介是运动的声画影像,它需要观众对“运动的声画影像”进行整合,才能完成影像系统风格特征的确立。电影媒介决定了电影的根本任务是叙事,进一步地,电影表现媒介的风格形态取决于电影叙事的刺激时间与表现空间。假如事件过程可通过长时间的流动变化来达到目的性的空间动态行为,那么叙事的动态行为必定与时空有一定的数量关系。但是在电影有限时间中,它要求主要人物必须重叠、集中,并且通过矛盾冲突彰显人物之间内在差异,创造人物活动的叙事时空。在这种流变的有限时间和空间里,电影表现媒介的风格形态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稳态叙事,即在连续性的时间流变里,形成他者的主观叙事表现空间;二是动态叙事,在具有周期性的时空流变中,并不破坏故事本身,从而造成的一系列的叙事线性反应链条。因此,电影表现媒介的风格形态必须与时空流变同时存在,从而决定了电影表现媒介的风格形态是稳态的还是动态的。

当然,在较长的时间流动变化中所产生的空间动态行为也可以是无目的的,即电影表现媒介的风格形态也可表现为排除在叙事机制之外的反叙事,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具备时空流变特性,即使是被拼贴起来的,同样可以形成主观情绪化的表达,并在时空流变中形成影像系统的风格。

二、影像系统的风格特征

影像系统的风格特征以艺术媒介论为基础,在运动的声画影像这一表现媒介上,观众通过一般现实逻辑对表现媒介进行自我解读,并产生认同。另外,镜头和剪辑作为电影技巧的技术性存在,对影像系统风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影像系统以一般现实逻辑为中心向两极扩散,由此形成了三种风格特征。影像系统的风格特征可归结为:现实性的稳态叙事、一般现实逻辑之下的动态叙事、反叙事的情绪化表现。影像系统一旦脱离一般现实逻辑,走向抽象化的电影表达,就开始了反叙事的情绪化表达,尤其是抽象影像系统借助过度曝光和直接绘制的技术方法实现了情绪化的表达,就使抽象影像系统的风格特征走向了反叙事的情绪化表现。

电影表现媒介的风格形态,其中稳态叙事与动态叙事都是建立在一般现实逻辑基础之上的,两种风格形态的表现形式走向两个极端,前者为原生现实的日常生活叙事,后者是一般现实逻辑下的对现实世界的模仿与创造。由于表现形式的不同,造成了两种不同的叙事风格特征。

(一)现实性的稳态叙事

稳定叙事一般为日常生活段落,并不打断时空建构,在原生现实的时空流变中,形成了现实主义的纪实风格,这时的影像系统走向了一种极端,即打破故事桎梏的纪录片方向,这种风格的电影叙事表现为稳态的叙事风格特征。于是真实成为至高无上的美学追求,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两个理论奠基人:巴赞与克拉考尔。

巴赞强调完整现实的真实,[3]主要表现在对象的真实、时间空间的真实、叙事结构的真实。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短片基本上以单个镜头表现画面的含义和表现力。《水浇园丁》中,一个小男孩踩住了园丁的水管,当小男孩快要跑出画面时,就恰巧被园丁抓住,园丁打了小男孩的屁股,小男孩出画,园丁继续浇水。这样,单个画面的表现信息就增强了。若小男孩跑出画外,单个镜头的表现力就不饱满了。巴赞的完整真实是在时空流变的线性结构中形成的,这种时空流变与原生现实息息相关,从而奠定了纪实美学的艺术理论基础。巴赞以其长镜头与景深镜头理论著称。电影《纯真年代》片头以一个主观长镜头来展现宴会场景。当男主人公纽伦走进宴会厅,以频繁的摇移以及360度的旋转镜头来取代单个镜头分切,将整个上层社会的奢华展露无疑。即使男主人公被跟丢,也并未打破整个行为事件的流程,而且十分清楚地交代了场景与人物,时空的流变在这里显得更为自然、流畅。一部好的片子常常会把电影作为一扇厚厚的玻璃窗,从玻璃窗中我们可以看到创作者对深度的再现。电影技巧的运用可以大大强化电影的真实感,让观众在透明与暧昧多义的影像中进行自我反思与主观评价,当然这些电影理论的应用必须遵循现代电影的叙事原则,以期到达再现现实事物的自然流程,从而形成电影的艺术风格特征。它们的意义在于,诸如在镜头、造型、构图、色彩、光线在内的影像系统的构成元素被纳入电影时空流变的同时,这两种电影技巧对现实主义纪实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技术意义,也实现了现实性的稳态叙事。

“巴赞满腔热情地宣告:意大利电影的现实主义绝对没有导致美学的倒退,相反,它推动了表现手段的进步,促进了电影语言的胜利发展,扩大了风格化的范围。”[4]无疑,这种对“真实”的美学追求在表现媒介上扩大了电影语言风格化的范围,这也直接导致了现实性的稳态叙事这一风格特征的形成。如果说巴赞强调完整现实的话,那么克拉考尔则认为电影是物质现实的复原,他把照相性作为电影的本性而存在。他并不排斥精神世界的时空流变。这种稳定叙事的风格特征在纪录片的物质世界与造型表现两个矛盾冲突中贯穿始终。

(二)一般现实逻辑之下的动态叙事

动态叙事会在建构时空顺序的同时结构故事,这就形成了影像系统的经典风格特征。在一般现实逻辑下,这种逻辑是成立的,并且有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仿真现实。

在具有周期性时空流变的动态叙事中,电影的表现媒介成为创作者的主观表达对象,在具备了个人风格的同时,也创造了适合观众的通俗、易懂的故事,而讲故事的方法、形式被自动隐藏。形式虽被忽略,但故事是自动呈现给观众的。电影的表现媒介是通过观众的感官来传达的,形式结构的自我隐藏,大大减弱了观众的接受过程,这是因为观众在一般现实逻辑下具有一种天然的适应能力。以《霸王别姬》为例,观众往往对这个故事进行一个故事链条总结,那么他们对故事整合的结果一般为一代名伶程蝶衣与段小楼如戏“霸王别姬”般的一生,但是观众往往忽略这个故事是以“现在―过去―现在”的结构来讲述故事,其中又以政治事件为背景作为贯穿故事发展的线索。

另外,作为动态叙事的一般现实逻辑,由于受时代、民族、地域的影响,形成自我规定的现实逻辑。不论是以具象物的象征意义作为局部修辞手段的真实影像系统,还是以非现实化叙事机制、非现实时空建构的象征文化影像系统,还是作为特殊文化学说的特殊文化影像系统、以有神论建构的神化影像系统以及兼容式影像系统,它们都以一种自我规定的现实逻辑进行叙事。尤其是特殊文化影像系统,它的一般现实逻辑是特殊文化学说,观众只有在知道这个学说,并把它作为一般现实逻辑的元素而存在时,特殊文化影像系统才能成立。于是,在自我规定的现实逻辑的前提下,形成了现实主义风格的动态叙事特征。

(三)反叙事的情绪化表现

反叙事的情绪化表现这一风格特征在实验性、先锋性的电影创作中比较常见。例如,以“运动的线条”为表现媒介的纯电影,追求形式主义的风格与情绪化的个人表达。这种形式主义的现实是创作主体主观创作的现实,即创真现实。这种创真现实的风格特征是反叙事的、情绪化的。

苏联蒙太奇学派的爱森斯坦把杂耍蒙太奇理论推上了情绪剧本理论的极端。这种反对戏剧冲突和戏剧结构的形而上的形式主义创作与电影的表现媒介――运动的声画影像的直观表达相冲突,使得这种形式主义的创作不能接受实践的检验。这种形式主义的主观情绪化表现只能用于华彩片断或将合理内核用于叙事,并不能贯穿整部影像系统,当然这是主流电影无法继承的。种种弊端导致具有反叙事的情绪化表现这一特征的抽象电影无法存活,当这种形式主义的情绪表达发展到极致,只能以另一种形式―― MTV、戏剧等依附于电视或网络而存活。

反叙事的情绪化表现作为抽象影像系统的风格特征,使其有别于一般现实逻辑之下的其他影像系统,但是这种影像系统的存在终究只能停留在实验性的支离破碎阶段,不具备叙事功能就意味着不易被观众理解,自然也会导致这种影像系统的消亡。

总之,现实性的稳态叙事、一般现实逻辑之下的动态叙事,反叙事的情绪化表现这三大风格特征构成了影像系统风格的一般特征,后者为抽象影像系统所独有的风格特征,而前两者作为其他五大影像系统的一般风格特征是以一般现实逻辑为前提的,具有共通性。

三、结语

影像系统的风格特征论是建立在艺术媒介论的基础之上的,且依附于电影技巧而存在的,而电影的表现媒介――运动的声画影像的风格形态又是与时空流变同时存在的。对于电影,我们不能把电影艺术与电影技巧分离开来。否则,就会导致对诸如包括影像系统风格在内的理论的误读。因此,作为电影人,在电影的时空流变中,只有将艺术上的主观表达与电影技术的技巧形式相结合,才能确立影像系统的风格特征,从而实现个人化的艺术表达。

[参考文献]

[1] 大卫・波德维尔,克里斯汀・汤普森.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M].曾伟祯,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2] 黄琳.论艺术媒介决定论思想[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03).

[3] 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M].崔君衍,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4] 崔君衍.《电影是什么?》宣扬了什么?――纪念安德烈・巴赞90诞辰[J].当代电影,2008(04).

[5] 黄琳,主编.影视艺术:理论・简史・流派[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一般论文格式篇4

(一) 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的生产

伊格尔顿深受威廉斯[i]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观念的影响,关注文学艺术与其它社会实践和文化实践的关联。然而,伊格尔顿不是一般地讨论包括文艺在内的文化与权力、经济以及社会实践的关系,而是特别注重把生产论、意识形态论、价值论以及文化学、修辞学相融合,建构了一个独特的具有广阔而深刻的文化视野的文学理论和批评的模式。

与许多当代西方文论家相似,伊格尔顿也特别关注文本,并试图建立文本科学。他的基本思路是:文学文本的对象并不是生活(历史),而是思想(意识形态),声称文本与历史之间有直接和自发联系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这是一种应该彻底抛弃的朴素经验论。“真正的”历史,即通常所谓的生活本质,从来不会直接地呈现于文本之前。呈现于文本之前的既不是真正的历史,也不是完全杂乱无章的现象,而是已经被特定的意识形态构造出来的、被意识形态加以“意义化”了的历史。意识形态不断地构造着历史,为它赋予意义。文本能够接触到的就是这样的“意义”,就是这种特定的自我体验,而不是所谓“真实的”、“本真的”、“纯粹的”历史。因此,尽管历史确实进入了文本,但它是作为意识形态而进入文本的。可见,伊格尔顿用意识形态理论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文学反映论作了改造。

伊格尔顿的艺术意识形态理论受到阿尔都塞的深刻影响,同时又吸收和糅合了本雅明的艺术生产论观念,从而创立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意识形态生产的文艺理论。伊格尔顿既把文学艺术看成是一种意识形态,又把它看成是一种与一般社会生产在层次上相同的艺术生产,即审美意识形态的生产。文学既是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又是经济基础的一部分。作家、艺术家在资本主义社会既是意义的确立者和阐释者,又是雇佣劳动者,因此,文学艺术也是一种制造业,作品、艺术品也是商品。伊格尔顿指出:“如何说明艺术的‘基础’(部分)与‘上层建筑’(部分)的关系,依我看来,是马克思主义批评当前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ii]

在伊格尔顿看来,意识形态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它与社会、与现实、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文学作品不是作为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形态或作家所属的社会集团或阶级的意识形态(即世界观)的简单反映。他认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文学与现实的联系也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如果直接地片面地从文学作品中去搜集社会的政治经济与阶级斗争的状况,那就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了。在文学生产过程中,作为文艺方法和技巧的文艺形式起了重要作用。当然,文艺的形式不是纯物理的东西,它同样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那种把形式单纯地视为意识形态内容的表达的观点,其实已脱离了生产论的角度而退回到反映论的立场。他借用并发挥了一位英国批评家的观点,认为,油画这种艺术体裁和生产技术,与包括艺术生产在内的社会经济生产的发展阶段、与艺术家与群众(即生产者与消费者)、与艺术的产权关系及其维持那些产权关系的意识形态、与人们看待事物的思想方法,等等,一言以蔽之,与整个社会的文化,都有密切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因而,形式归根结底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艺术的审美形式作为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能动作用的东西,它在表现一定的意识形态的同时又突破、改造和超越意识形态,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话语结构,呈现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意义。文艺的审美形式的变化因而同样反映了意识形态的变化。

关于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伊格尔顿提出了六个基本范畴来加以阐发。他在《批评与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一书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有六个基本范畴,即:①一般生产方式;②文学生产方式;③一般意识形态;④作者意识形态;⑤美学意识形态;⑥文本。其中,文本是其它范畴的产物,文学批评的任务就是具体地分析它们之间的复杂的历史结合。

伊格尔顿所说的“一般生产方式”指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物质生产方式,它构成一切社会存在包括文学生产的基础。“文学生产方式”则是它的子系统,也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相互联系的诸环节组成。一定社会中居支配地位的文学生产方式是与这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一般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如发达资本主义社会里的大规模的出版、印刷和发行即是如此,那些次要的文学生产方式如文学生产者的手艺人创作方式只能作为一种补充与之合并。当然,文学生产方式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方式,它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生产或作品意义的生产,并且,每一文学文本的意义生产方式都会打上特定文学生产方式诸环节的深刻影响。“一般意识形态”则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基础上产生的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形态,由伦理价值、艺术表现、等相对独立的价值话语组成,并寄身于作为意识形态文化机器的物质机构之中。它反映和表现社会的物质生产结构,以及个人主体对社会状况的体验关系,成为文学所置身的一个重要文化语境。“作者意识形态”则是指作者被置入一般意识形态这一符号秩序的特定方式,这一置入是由多种因素如作家所处的阶级、性别、民族、宗教、地域等决定的。至于“美学意识形态”,则是包括在一般意识形态之中又有相对独立自主性的一个领域。它既是包括文学在内的文化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其自身又由多个层面如美学理论、文学理论、批评、实践、传统、规约、文类、技巧等所组成。“文本”指具体的文学艺术作品,是以上五个因素多元决定或综合作用的产物。

伊格尔顿认为,文学生产方式与一般生产方式的关系是后者决定前者,后者为前者提供特定的文学生产条件,使某种特定的文学生产成为可能;同时,文学生产方式也有助于一般生产方式的再生产,并成为后者的有机组成部分。当然,文学生产方式与一般生产方式的关系并不总是直接同一的,二者也可能以相反相成的关系出现。

关于一般意识形态与文学生产方式的关系,伊格尔顿认为,文学生产首先是通过语言与意识形态发生根本性关系的。正是在怎样看待文学生产与语言的关系问题上,伊格尔顿表现出了对现代结构主义者和阿尔都塞的双重超越。在伊格尔顿看来,语言决非中立的符号地带,语言从一开始就是政治性的或意识形态性的东西。文学正可以被视为这种语言斗争的动因和结果。统治阶级的语言和意识形态可凭借文学建立自己的霸权地位,而被统治阶级也可以用文学来在意识形态层次上维持或重建一个被削弱或被粉碎的历史身份。因此,在文学生产中,如何使用语言以及使用何种语言首先是由意识形态决定的,并蕴涵着值得译解的意识形态信息。文学是意识形态性语言冲突的表征,是意识形态性语言的斗争场所。伊格尔顿进而指出,占统治地位的一般意识形态还进一步通过意识形态文化机器影响着文学生产,使包括文学教育、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机构化和制度化,从而形成一种隐蔽或公开的意识形态权威。可见,文学生产和一般意识形态生产是一种相互再生产的关系。

伊格尔顿认为,文学生产和一般意识形态生产之间的这种相互再生产的关联,又进一步产生了一个“有关文学生产的意识形态”,即关于文学生产本身的意识形态价值判断,它内含于美学意识形态之中。关于美学意识形态和作者意识形态,伊格尔顿指出,作者意识形态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文学的美学生产方式的选择,但也可能完全处于某种美学意识形态的掌握之中,以致于不出现所谓的美学选择问题。至于作者意识形态与一般意识形态的关系,伊格尔顿认为,由于不同的作者被置入一般意识形态的具体方式各异,因而它们之间有着完全同构、部分同构部分矛盾、相互对立等三种关系。伊格尔顿似乎对反映二者矛盾关系的作品尤为重视,这是因为,作者意识形态与一般意识形态二者之间可能被美学形式这一中介所改变,某种风格、语言、格调、语汇等作为审美的代码和符号,在使一定的意识形态得以传达、得以具体化物态化的同时也使之发生了改变,因此,以某种美学形式为手段对一般意识形态进行加工生产所得到的东西往往会与作者头脑中的意识形态发生矛盾和冲突。

伊格尔顿由此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由于文本是一系列复杂历史因素多元决定的产物,因而不能把文本简单地毫无差别地等同于某种主导的意识形态或作家的意识形态,文本是在由一般生产方式所最终决定以及有相对独立性的文学生产方式之中,借助于一定的审美形式,作家意识形态对其所处的一般意识形态的总体结构进行美学加工的产品,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的生产。

(二) 文学批评的价值判断属性

伊格尔顿在《批评与意识形态》一书中指出,当代文学批评的关键问题就是文学的价值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存在一些似是而非、亟待澄清的观点。一方面,现代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美学给价值标准提供主观主义的解释,把价值问题归结为纯主观的“评价”,把价值属性抽象为纯形式的东西;另一方面,庸俗的机械的马克思主义则与此相反,只是片面强调反映论而忽视价值研究,或把价值问题简单地归结为作为某种阶级立场的世界观的表现。所以,对于文学的审美价值研究,马克思主义美学必须进行上述两个方面的抵制。伊格尔顿在此问题上的总的思路是:把文学的价值问题纳入他的“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的生产”这一理论框架之中,使价值论与生产论、意识形态论统一起来。《批评与意识形态》一书的第五章《马克思主义与审美价值》集中讨论了这个问题。

伊格尔顿认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任务是给“文学价值”提出一个辨证的解释,在文学生产的基础上重新思考价值问题。伊格尔顿把马克思的价值理论、本雅明的艺术生产理论同阐释学美学和接受美学思想加以融合,认为,一方面,那种与阅读或消费无关的、固定不变的文学价值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审美价值决非主体心理意识的单纯表现。价值问题同作家、作品及读者均有密切关联。伊格尔顿指出:

文学价值,是用对文本的思想见解,用作品的“消费性生产”,亦即解读行为,所制造出来的一种现象。它所表示的,永远是由相互间的关系所确定的价值:“交换价值”。“价值”的历史,是文学思想实践的历史基础——但这种实践,决不是对已制作好了的产品进行单纯的“消费”,……必须把这种实践作为文本确实在进行的(再)生产来研究。[iii]

伊格尔顿认为,根据马克思的价值理论,价值应当体现在交换过程之中,文学价值亦然,文学价值产生于读者对文本的阅读活动之中。文学的价值是由艺术生产与消费(或曰创作与阅读)之间的主客体关系所确立的交换价值。然而,决不可把文学价值仅仅归结为简单的交换和消费问题,阅读和批评活动并非单纯的消费,它同时还是文化的再生产。因此,作品的文本必须在阅读和批评的再生产中获得自身的价值,文学的价值是读者在对文本(包括物质性的东西和精神性的东西)消费过程中产生的意识形态挪用或文学意义再生产。这就既与唯心主义美学的价值观划清了界限,又避免了把审美价值混同于一般价值。

伊格尔顿进一步指出,包括批评在内的阅读活动是在特定的文本的意识形态生产中对文本的物质素材或媒介的消费,它既是一种把文本作为物质材料来进行的消费性生产,也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生产。伊格尔顿指出:

我们所解读(“消费”)的,是某种思想给我们解读(“生产”)的东西。解读,就是在对文本的确乎是物质性的东西进行特殊的思想生产的过程中去消费文本中那个确乎是物质性的东西。[iv]

伊格尔顿认为,文学文本的解读,只有置入特定意识形态所支配的某种接受和批评的常规性框架之中才是可以理解的。这种常规性框架表现为一般意识形态和文学物质材料审美特性的超决定的辨证结合。这是因为,作品文本是作者在一定的意识形态结构中创作出来的,作者总是要用一定的审美形式来对意识形态进行加工,因而,作品在意识形态和审美形式上的二重组合就成为读者解读作品的根据。阅读是对凝聚在作品文本中的审美意识形态的解读、呈现和再生产,文学的审美价值在本质上是意识形态性的,即文本的意识形态信息引起读者思考,从而对特定意识形态作出或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当然,文学不是导向意识形态的文献形式,不是对意识形态的理念式的图解。作为语言艺术,文学本身是语言结构的一种特殊形式,文学语言通过对一般语言的常规结构和意指方式的背离而制造丰富的新义,从而显示作者意识形态与社会一般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对于不同的具体作品而言,这种复杂性更是各各相异。读者的阅读,就是在这种极为复杂的文学语言解读中进行的,因此,文学的审美形式、审美语言的独特运用,成为文学价值的一个重要来源。这样,就把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本的意识形态生产与一般的非意识形态的纯物质生产区别开来了,也把文学价值与一般物质产品的价值区别开来了。

伊格尔顿认为,决定文本价值的,是它插入思想系统和文学话语的具体方式,文学作品在那些由历史决定的需要、兴趣、权力等与其所译成的思想符号的关系中建立了自己的价值。文学既浸染、改造和超越意识形态,又与之形成共谋。因此,文学阅读也是一种双重运动:与一般意识形态若即若离,既追随它,又跨越它。不能简单地把文学的审美价值等同于在作品中直接表现进步阶级的意识形态,因为,那些表现历史运动矛盾性和复杂性的作品如华兹华斯的诗歌同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伊格尔顿批评了在这一问题上的“经验主义与唯意志论”两种弊端,前者认为文本自然而然地在读者那里再生产出它的意义,后者则主张读者随意地将他的意思投射于文本之上。文学的生产与消费之间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文学价值永远是由作品文本、读者、批评家相互关系所确定的,文学的价值是文本自身的历史性自我生产、文本的意识形态框架与阅读的意识形态消费行为等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归根结底,伊格尔顿的文学批评观有着深广的文化视野,他将文学研究置入文化研究之中,又进一步揭示文化所蕴涵的意识形态本质,力求建立一种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价值科学”。由于这种价值科学建立在文学生产论和意识形态论相结合的理论基点之上,强调文学阅读和批评的价值生产或再生产属性,从而既纠正了反映论美学对价值问题的忽视,又克服了形式主义的主观随意性。依伊格尔顿之见,“纯”文学研究其实并不那么“纯”,文学批评在对文学现象进行审美价值分析时,无不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批评家对文学与文化、文学与社会、尤其是文学与政治等重大问题的态度,批评所确立的话语因而都是具有意识形态性的权力话语。然而,传统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却往往有意无意地掩盖自己的意识形态性和历史构成性,企图以某种自然的、自明的或天经地义的面貌自居,借以获得理论的权威性。“认为存在着一种名叫‘艺术’的不变事物,存在着一种名叫‘美’或‘美感’的可以孤立存在的经验,这一看法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已经提到过的艺术脱离社会生活这一现象的产物。”[v]他认为,这不是故意把政治拉入文学之中,政治一开始就在那里,这里的“政治”指组织社会生活的方式及其所包含的权力关系。批评主要不是本体论问题,也不是方法论问题,而是一种阐发观点、态度和立场的类似于古代修辞学的社会行为,其核心是政治激励或政治批判问题,

伊格尔顿的上述思想在他的《文学原理引论》这部评介19世纪英国文学研究和20世纪西方文论的著作中,在《审美意识形态》这部评介自近代英国经验主义美学至今日后现代主义美学的西方美学史著作中,均得到深刻的体现和系统的阐述。伊格尔顿以其渊博的知识、深刻的洞察力和精辟的分析,雄辩地揭示了:文学研究和美学研究从来就不是真正与社会现实无关的单纯的异想天开的个人话语或抽象的普遍话语,“纯”文学理论和美学理论只是一种学术神话。文学批评既不是纯客观的事实判断,也不是纯主观的评价,文学批评是由主客体共同决定的并与社会利益和社会权力密切相关的价值判断。换言之,文学研究和美学研究一直都是具有政治性或意识形态性的,尽管这种政治性或意识形态性的表现形态各异。例如,19世纪英国文学研究的兴起是因基督教衰微导致社会出现危机情况下英国中产阶级为适应扩张自我、整合社会的需要所作出的意识形态反应;现代自由人道主义艺术理论则是软弱的现代资本主义的道德意识形态与其所生存的社会秩序的矛盾关系之表征;英美新批评是一种与农业运动右翼、宗教教条及权威主义相联系的非理性主义;海德格尔所主张的在艺术面前应当无为的美学思想其实质是以奴性十足的自我克制作为资本主义工业理性社会的傲慢理性的唯一替代物;后结构主义的话语颠覆是经过“冷战”时期尤其是60年代“幻灭”之后左派知识分子政治情绪在话语领域的转移或置换;而后现代主义则是后工业消费时代激进自由主义的多元论者和相对论者为人类未来所描绘的矛盾幻象,等等。可见,现代艺术理论结构与现代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结构是密不可分的。现代文学理论和美学理论发展嬗变的历史,既是文学和美学学术机构不断行使其意识形态话语或权力话语职能的历史,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历史的一部分。文学理论和美学理论是人们观察自己所处时代历史的一个特殊视角,它涉及个体与社会、权力与性、以及对过去的解释、对现在的理解和对未来的展望。与其它的美学理论和文学理论不同,马克思主义批评的特色在于坦陈文学批评的价值判断属性,揭示文学文本的价值、意义和意识形态的生产和再生产规律。伊格尔顿反复强调:这一“主要结论——即‘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不论显得多么公允,从根本上说它们永远具有强烈的政治性——不应该被误认为是企图把文化产品所具有的特殊和独特的大厦归结为直接的、宣传性的政治目的。相反,文化和政治社会之间的关系尽管确实密切,但永远是复杂的,而且常常是间接的。这完全可以说是我的看法,我认为,凡有论述的地方也总有权力;而且我特别感兴趣的正是论述(或意义)形式和权力形式(不仅是社会阶级之间而且还有种族、性别和个人之间的权力关系)之间的那种多重关系。”[vi]通过对文学价值的科学阐释,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为文学研究开辟了广阔的新的向度。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不仅仅是为了求知求真而批评,而是为了有助于人类的解放。文学批评不应自言自语,而应当切实地关注现实的社会问题在文化和文学中的投影。伊格尔顿把文学价值和文化理想的实现寄托于社会主义,认为只有社会主义才是真正实现这一价值和理想的物质运动。他明确指出:“人类存在最后的审美化——我们称之为共产主义——并不能完全屈从于游戏、诗意、形象和直觉的理性而预先早熟。相反,严密的分析理性是完全必要的,它帮助我们解决那些阻碍我们的矛盾,使我们达到那种工具主义将丧失其不受欢迎的支配作用的境地。”[vii]

总起来看,伊格尔顿关于文学生产和文学批评的理论对“文学是什么”、“文学为什么”、“文学将造就什么”等一系列问题的回答是富有启发性的,它深刻地启示我们:文学不能一味地强调所谓“自律”,文学从来就没有真正离开过更复杂的社会和文化问题。文学及其批评首先是一种社会政治实践,人们总是或鲜明或隐蔽地用文学来表达对社会的批判、关怀和期待。因此,强调文学的文化属性和视野,尤其是强调文学的意识形态生产这一视角,对于当代批评的理论思维和操作实践来说是多么的迫切,尽管观察文学及其批评不仅仅只有这一视角。

注释:

[1] 雷蒙德·威廉斯(Raymond Willians——1921——1988),战后英国著名“新左派”文学批评家,以创立“文化唯物主义”而著称于世,代表作有《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文化与社会》等。

[1] 伊格尔顿著《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文宝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80页。

[1] 伊格尔顿《马克思主义与审美价值》,见陆梅林主编《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选》,漓江出版社1988年版,第705——706页。

[1] 伊格尔顿《马克思主义与审美价值》,见陆梅林主编《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选》,漓江出版社1988年版,第706页

[1] 伊格尔顿《文学原理引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26页。

[1] 王逢振编《今日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十四位著名批评家访谈录》,漓江出版社1988年版,第102页。

一般论文格式篇5

论文格式由以下6部分组成:论文题目;作者署名、工作单位和邮编;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关健词;正文(资料与方法、结果、结论);参考文献。内容由期刊天空结合期刊对论文格式要求以及长期经验给出的参考,如有较为明显的错误,请及时到期刊天空网找编辑反馈,便于及时更正。

一、题目

题目是概括文章性质和内容的重要标志,是最先提供给读者的直接信息。文题与内容要相符,应能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读者常是以文题为主要依据来判断论文的阅读价值,故文题要概括、简练、准确、新颖:

1.概括:即用简短的文字囊括全文内容,体现全文精髓,使人一看就能对全文的含义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引人入胜,便于记忆。

2.简练:就是要简短、精练,一般以不超过20个字宜,切忌冗长繁杂,用词要字斟句酌,可用可不用的字应尽量免用。

3.准确:就是要用词准确,正确反映论文的主题与内容,避免出现文题不符的情况。

4.新颖:题目要有特色和新意,不落俗套,避免与已有文献的题目雷同。

二、作者署名和单位

题目下面要写上作者姓名和工作单位,以便于编辑、读者于作者联系或咨询,也是对文章内容负责的表现。

三、摘要

即文章的内容提要,是用最扼要的文字概括说明本研究的目的、步骤与方法、主要发现及结论,着重说明研究工作的创新和发现,使读者概略了解全文内容,以决定是否有阅读全文的必要……摘要不列图或表,不引用文献,一般在正文之前,大约200~300字为宜。摘要一般在署名之下,正文之前,书写时“摘要”二子顶格写,空两格后接摘要内容。

四、关键词

是最能反映文章主要内容的单词、词组或短语,目的是便于读者了解论文的主题,利于人们在检索中迅速查到文献。每篇文章可选3~5个关键词,可从文题、摘要、正文中特别是文中小标题中选择,关键词一般不用缩写词,在提要之下,顶格写”关键词“,空两格后依次列出,之间可用分号隔开,最末一词不加标点。

五、正文

正文是文章的主题部分,一般分为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和讨论4个部分。

(一)前言

又称导言、引言或序言,主要介绍该课题的研究背景及依据、研究目的及意义等。前言不宜过长,避免作自我评价和过多引用文献,点明主题即可。

(二)材料与方法

应详细说明研究对象和采用的方法,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条件、来源及数量、抽样方法、研究步骤、观察指标、选用的仪器或研究工具、资料整理与统计学处理方法等,都要交代清楚。目的是使读者了解研究的具体内容,便于对研究进行评价和验证。

(三)结果

结果是论文的关键部分,是作者论述本研究的价值和讨论观点的依据。包括观察到的现象和收集的数据,经过科学的整理归纳和精确的统计学处理后,按照逻辑顺序,用文字、统计图或表格的形式报告出来,图和表不宜过多,能用文字表达清楚的就不必用图表,图或表能更清楚表达者,则应压缩文字。必须注意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科学性,遵循实事求是的态度,既要详细叙述新的发现和正面的、阳性的结果,也要如实叙述反面的、阴的结果,作、出客观的分析与报道。

(四)讨论

讨论是论文的精华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论文的学术水平和价值。讨论是结果的逻辑延伸,对结果进行阐释、分析、论证和评价,从感性认识上上升到理性认识,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讨论部分的写法不一,一般内容可包括:本研究的原理和概念;所的结果的分析和评价;结果的含义和事物的内在联系;从结果因出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推理和结论;指出结果和结论的理论意义,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今后要解决的问题与展望及该项研究的不足之处或出现的误差等问题。讨论部分注意与本文的结果紧密联系,同时分析过程最好多结合理论。还可把研究结果与有关文献报道的异同处进行比较,从不同角度分析,提出新的观点和概念,以充实作者的论点。

六、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科研论文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论文最后列出本次研究工作所参考过的主要文献目录,目的在于表明论文的科学依据与历史背景;反映出作者对他人成果的尊重;为读者进一步查阅和探索有关问题,了解文献的详细内容提供线索。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

1)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

2)一般只限于正式出版物上发表的文章,文摘、内部刊物、内部资料及未发表的文章均不列入参考文献中;

3)引用论点必须准确无误,不应断章取义;

一般论文格式篇6

1.标题

(1)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三级,具体的格式要求为:

1级标题:中文黑体,三号(21px),段前、段后间距均为1行;英文为timesnewroman.2级标题:中文黑体,四号(19px),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英文为timesnewroman.3级标题:中文黑体,小四号或(16px),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英文为timesnewroman。

段前、段后的间距可根据文章的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节,以便于控制正文合适的换页位置。

(2)标题的表述可以用“章、节”、“一、(一)”、“1、1.1”等形式。其格式如下:“第一章(一级标题,居中,单列一行)”“第一节(二级标题,空两格左对齐,单列一行)”“一、(三级标题,同二级标题)”对于其他样式的格式,要求不变。

对于其他级次的标题或者需要突出的重点部分,可用五号黑体字体进行标示,也可单列一行,或者放在段首。

2.正文字体

(1)硕士论文的正文中,如无特殊要求中文一律采用简体,特殊情况可用繁体,字号为五号宋体,行间距为18磅;

(2)图、表标题采用小五号黑体;表格中文字、图例说明采用小五号宋体;表注采用六号宋体;

(3)英文、罗马字符一般采用TimesNewRoman字体,按规定应采用斜体的采用斜体;

(4)阿拉伯文、日文等其他文字使用该文字的惯用字体。

3.图表、公式

(1)硕士论文中的表格均采用标准表格形式。表中的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表序、标题居中置于表的上方。表的备注置于表的下方。表格一般放在同一页内显示,一般不要分页显示。

(2)图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正文中的表述一致。图序、标题、图例说明居中置于图的下方。图形不能跨页显示。照片不得直接粘贴,须扫描后以图片形式插入。

(3)论文中的公式为居中对齐,编号用小括号括起,右对齐,其间不需要加线条。

(4)文中的图、表、公式、附注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按章节连续编号,例如:图1-1,表2-2,公式(3-10)等。

4.解释

注释一律采用页下注(脚注)的形式。注释的序号形式为①,②,③……类型的标识,每页需要重新排序,不得与上页累计。

5.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页一律放在正文后面,可不编序号,但不得放在各章之后。参考文献编号项目及次序与引文注释的格式基本相同,但不不要标注页码。

中文参考文献的排列顺序按照引用著作、论文、电子文献的作者姓氏的汉语拼音升序排列,外文按作者姓氏的英文字母升序排列。外文著作、论文用原文罗列,无需翻译。

6.页眉、页脚文字

页眉、页脚均采用小五号宋体,页眉左侧为论文题名,右侧为一级标题名称;页眉下横线为上粗下细文武线(3磅);如果论文采用单面印刷,则页码排在页脚居中位置。

7.页码

一般论文格式篇7

山东艺术学院论文格式

一、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应用中文撰写,理论专业论文字数一般2—5万字左右,摘要为1000字左右,技能专业论文8000字以上,摘要600字左右。

二、学位论文的格式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一般应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依次为:1、论文封面;2、扉页;3、原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4、论文目录;5、中文摘要;6、英文摘要;7、符号说明;8、论文正文;9、附录、附图表;10、参考文献;11、致谢;12、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各部分的具体要求如下:

1、论文封面:采用研究生处统一印制的封面,并用小二号黑体字打印封面论文题目,四号黑体字打印脊背处论文题目和作者姓名、专业、指导教师姓名和职称、论文完成时间、密级等内容。论文题目不得超过30个汉字。

2、扉页:论文设扉页,扉页内容与封面相同,并在扉页右上角标出“单位代码”和“学号XX”。(单位代码:10458)

3、原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论文作者和指导教师在提交论文时必须在要求签名处签字。

4、论文目录:论文目录应将文内的章节标题依次排列,标题应简明扼要。

5、中文摘要:中文摘要应以最简洁的语言介绍论文的内容要点,其中包括目的、研究方法、成果、结论及意义等,并注意突出论文的新论点、新见解或创造性的成果,并在摘要后列出3—5个关键词。

6、英文摘要:英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基本相一致,要语句通顺,语法正确,准确地反映论文的内容,并在其后列出与中文相对应的英文关键词。

7、符号说明:介绍论文中所用符号表示的意义。

8、论文正文: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和核心部分。论文中的计量单位、制图、制表、公式、缩略词和符号必须遵循国家规定的标准。其行文方式和文体的格局,研究生可根据自己研究课题的表达需要的不同而变化,灵活掌握。

9、附录、附图表说明:介绍论文中所用的附录、附图表的意义。

10、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引用的顺序列出,一般不少于20个篇目,格式应规范。

11、致谢:系对给予各类资助、指导和协助完成研究工作以及提供各类对论文工作有利条件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的感谢。致谢应实事求是,切忌浮夸之词。

12、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按学术的时间顺序,列出本人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或已录用的主要学术论文清单,包括刊物名称、卷册号、页号、年月及论文署名位次。

三、学位论文的打印与装订

1、学位论文的摘要正文、目录内容及论文正文一般用小四号宋体打印,一般每行32~34字,每页29~31行。“论文题目”、 “摘要”、 “目录” 等标题字用小三号黑体字打印,英文题目用大写字母打印,每页要有篇眉,在版心上边线隔一行加粗、细双线(粗线在上),其上居中打印“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字样,页码标注在每页下方的正中位置。

2、论文用A4标准纸输出,双面打印。硕士学位论文一式15份,用研究生处统一封面装订成册。其中两份隐去作者姓名、导师姓名、致谢中涉及的教师姓名,供盲评使用。

一般论文格式篇8

论文简介300字左右就差不多了。不足之处可以写由于时间有限还有什么不足的,以后会继续努力的。如果做的时间本来就很长的话就尽量不要写了,免得让老师没想到,反而让你提醒了。你做了一啥东西?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我想问一下我在写论文的时候论文格式如下:一、论文题目二、论文简介(多少字比较合适)三、关键词四、正文1、课题的由来2、研究方案(方法、步骤、材料••••••)3、研究过程(实验、观察的过程.

新闻学的毕业论文格式是怎么样的?

如果你要,我可以给你我们现在写的论文标准格式(最起码是我们学校的标准)汗啊!我也是在写新闻学的毕业论文。学习了我把我的卖给你吧,我的论文是新闻史的,题目是邹韬奋的新闻活动和政治思想的流变QQ论文主要格式封面,包括:题目,作者姓名,学院,指导老师目录中文摘要关键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包括:绪论,问题的提出,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参考文献致谢格式一般学校都有模板的,根据模板来就行参考资料:自考毕业论文格式又是怎么样的?毕业论文格式怎么样的毕业论文格式是怎么样的啊?最近开始写论文感觉论文格式听复杂的,老达求毕业论文格式,平面设计专业要写毕业论文了,可是不太清楚一个完整的毕业论文都需要哪些部分,还有格式是怎么样的,最好能从封面说起哈,呵呵,好心人啦.

论文的言下之意及格式

*出版社,2001(三)文稿最后应有附件页,注明作者个人信息,内容见下表:作者基本情况表姓名性别职称 工作单位职务 联系电话 (固定电话请注明本地区号) 传真 通信地址邮编 E-mail 总书记同志4日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这一重要论述的热烈反响表明,广大人民群众急切盼望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将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以热爱祖国为荣.初中政治论文可选题材及格式硕士论文的具体格式及英文格式论文的标准格式及应该注意的问题求科技论文的基本格式及写作方法山东济南2010年下半年自考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要求及格式要求?

 

上一篇:孔子论语全文范文 下一篇:公务车辆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