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范文

时间:2023-09-15 04:51:57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篇1

今天早上我写完妈妈给我布置的作业后,看了一本书。书名叫《科学家的故事》。这本书由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它一共写了4位无人不知的着名人物。分别是:祖冲之、爱迪生、达尔文、李时珍。除了祖冲之以外,爱迪生、达尔文、李时珍这3位,我们都在语文书上学过。那我就介绍一下大家语文书上没学过的祖冲之吧!

祖冲之:他是生活于1500多年前的南朝伟大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历法等等,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祖冲之真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古代人民的骄傲!他用割圆术求圆周率的方法,求得了3。1415926和3。14159927之间。祖冲之计算出来的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是世界上第一个最精确的圆周率。定制了一个新历法——《大明历》(就是每391年便安排144个闰年)。提前两个月精确的推算出月食的日子

这四位名人,是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职业的人(祖冲之是“全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都有恒心,都有坚持不懈的精神,都有永不放弃的精神,都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都从身边的事物上得到发明另一个东西的灵感、启发。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都刻苦钻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都是他们祖国的骄傲,他们都超越了前人。

五年级:李菁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篇2

当前国内以英语作为第二外语进行课堂教学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普遍认为英语文学故事阅读仅仅是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范畴,不可能广泛铺开,因为外国文学选段往往比较难,难以理解,而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也毫无关联。因此,在进行下文之前,笔者需要明确的是本文中提及的外国文学故事并不局限于外国文学巨匠的大部头,它可以是经典选段,可以是外国儿童文学读物,也可以是英语国家学龄前儿童漫画故事读物,选择范围可易可难,选择结果则完全取决于教师及学生所处的语言教与学的阶段。将这一误区明晰之后,我们通过与普通的英语教科书的特点进行比较,从而获得外国文学故事所独具的优点。那么,为什么说外国文学故事是进行二语课堂教学的最佳补给资料呢?我们先从外国文学故事所特有的优势进行分析。

(一)地道英语词汇的丰富性

外国文学篇章并非为了特定的教学目的而设定的。相反,外国文学谈论的是当作者写下这一故事是他所关注的事物。因此,对比教科书中的生硬而略显死板的语言例句,外国文学故事的语言使用则更为丰富和广泛。在故事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思考一些词汇、短语、短句;这样的启发可以帮助学生在无意识的阅读中进行有意识的知识分类。同时,学生也将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外国文学作品的丰富内涵及语言的变化性,这一点是任何教科书都无法企及的。

(二)文学背景中的外国文化多样性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作为语言精品的外国文学故事充当着帮助读者走进另一文化的“任意门”。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外国文学故事选读,在阅读与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将体会到用别人的眼睛看世界,感知另一文化背景下文字的力量,不同的生活方式将造就不同的人类价值观。通过故事阅读,学生将具有对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社会、历史、政治或者文化事件更为开阔的见地,通过外国文学故事阅读,学习者潜意识中进行的文化对比,也将进一步加深他们对自身文化与外国文化的认知性。

(三)个人的参与性

外国文学故事的选择是宽泛的,与学生第二外语水平吻合及与其个人经历相关的外国文学故事比比皆是。而且不同于大部分语言知识点单向输入性的教科书,外国文学故事如同一面镜子反射并提升读者对于社会的现实感知。学生很容易就能在故事中找到与自身体会相同的观点或事件,这样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确保学生阅读的愉快性。外国文学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激发想像力,提升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及激化他们的情感感知度。当第二语言学习者能够在故事阅读中进行故事描述并表达出代表着自己情绪的观点时,他们的阅读流畅度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也将从侧面影响到他们写作水平的进步。需要强调的是,这同样是任何普通第二外语教科书所无法实现的学习参与性。综上,我们可以得知外国文学故事在二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外国文学故事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愉悦阅读的过程中获得精简的语言使用及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在其感同身受的过程中加深自我意识。正如Lazarus所言,外国文学最突出的特征是它能整体的教育一个人。

二、课前准备

既然外国文学故事在二语教学课堂中有如此丰富的补给作用,那么如何在ESL课堂中导入外国文学故事呢?在将故事阅读导入ESL课堂前,教师必须非常明确阅读这一故事的目的所在,进而设计出可以帮助学生导出故事内容利于语言学习的教学步骤。在故事阅读之后配套有相关的回顾及复习,学生将能够在这一故事阅读中获得语言掌握的最大化。笔者将按照故事阅读的三个阶段解析这一问题。

(一)故事阅读前

无论故事本身,或者教师本身多么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在将故事导入课堂之前的故事选择都是必须谨慎对待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当确保故事的选择有利于班上所有学生的语言学习。一个有效的辨析步骤就是,教师在阅读故事时设想这个故事中涉及到多少个不同的角色,包含有多少不同的观点,可能走向多少种不同的故事结局,进而在这个基础上设计教学步骤。Olenka Bilash博士在其著名的BSLIM理论中提到,学生要在二语学习中掌握外语,他们首先需要时间去学习或者感知这门外语,通过使用获得实际的语言能力,进而在有限的准备时间内根据语境证明他们的使用是恰当的。当教师决定选择一个有趣的故事进行教学时,故事本身就是需要输入的语言内容,而愉悦感则是学生的输出表现。学生的这一输出表现可以通过笑配合英语进行评论或总结,之后回顾故事中他们记住的部分及让他们发笑的内容则是这一教学设计的有效教学评估。这一切的教学准备、发展及教学效果预期都必须由教师在将故事导入课堂前明确于心。

(二)故事阅读中

当故事导入课堂之后,教师必须确保在每一页的故事阅读中设定相关的导读问题,教师可以将所有的导读问题看作是语言的输入。通过教师设置的导读问题,学生进入故事的情境之中并逐渐地获得故事的梗概。此时,学生的语言输出表现为可以通过故事中出现的词汇组成例句进行回答教师设置的导读问题。随着故事的深入,不同程度的学生由于对故事理解的不同,将有可能出现不同的回答。通过导读引入情境获得故事梗概,进而通过词汇回答导读问题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越来越有效的进行二语表述。当然,除了导读之外,教师同样也可以在故事发展的不同阶段,邀请学生大胆地进行下一情境猜想。学习者将不得不将注意力集中于图片和文字的表达上。而教师的邀请这一语言输入,实际上也是在帮助学生去获得或者说更好的理解故事梗概的有效教学策略。如果学生可以通过故事中出现的词汇进行有效的情境猜想,他就能更容易地重述一个“自己的”故事。

(三)故事阅读后

在通过导读问题获得故事梗概及尝试情境猜想之后,部分学生已经获得了他自己的“新的”故事。这个新的故事是学生输出能力的有力证据。它可以有效地评估学生的语言掌握能力及使用能力。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在整个重塑故事的过程中,学生们几乎都会对故事文本进行多次的重复,但是由于加入了情境猜想,这样的多次重复不会让学生感到无聊,反而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故事阅读兴趣。当然,教师也可以采用戏剧表演或者课堂短剧的形式来进行语言输出的教学效果检查。

三、课堂实践

把握住了以上外国文学故事在ESL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基本教学流程,接下来笔者将选取一个教学对象为在校大二学生的教学实例浅析以上教学准备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一)故事引入课堂前

教师首先需要对将引入课堂的故事谙熟于心,同时故事名字必须足够吸引人。故事作者在文坛中具有一定的地位,究其原因在于ESL课堂中的大学生更倾向于花时间学习文学巨匠的故事选段而不是儿童读物或网络小说。因此第一次课,笔者选用的是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作品《可以吃的女人》。选择这部作品的选段有两个原因:首先是由于作品名字本身就很吸引人,让人想了解个究竟,可以吃的?怎么吃?在上课前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和阅读兴趣是文学故事课程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其二是由于在教师进行作家介绍时可以用到:这是加拿大最多产的女作家,同时这名女作家所有作品的主角均为女性。女性作家写女性故事,在故事引入课堂前,教师就可以成功地通过作家介绍和作品名字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为教学的顺利开展进行了举足轻重的铺垫作用。

(二)故事引入课堂中

学生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之后,教师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将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5]。而文学故事课程有序进行的关键在于教师通过导读问题的设计层层深入的引读。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因此我们选择进行课堂教学的文学选段来自于作品的开篇。教师的导读问题设计可以如下进行:

1.玛丽安是怎么样的女人?简单描述她的性格。

2.她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3.她有一份好工作吗?

4.她的未婚夫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5.她内心的渴望是什么?

6.她内心的渴望对她的身体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

7.她可以顺利进食吗?什么时候开始不能吃饭的?原因是什么?通过以上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学生循序渐进地明白了这一选段的主旨及大概内容,也明白也许故事的情节与他们一开始根据书名进行猜想的情节不同。这时可以要求学生对根据导读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与一开始自己根据书名猜想的故事情节进行对比。在对比的过程中,尝试使用故事中的原词和原句进行表述。这不仅利于学生记背单词,同时也加深了对选段中主要句型的理解及运用。

(三)故事引入课堂后

在故事选段课堂学习结束之后,故事还远远没有读完。这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大胆猜想,如:故事接下来会如何发展呢?如果你是作者本身的话,你会如何安排故事的走向?你会给玛丽安怎么样的命运?她最后和她的未婚夫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吗?她内心的渴望实现了吗?你的内心渴望是什么?你要如何实现你的内心渴望呢?学生在进行大胆猜想之后,好奇心也被大大的激发了,这更有益于帮助学生提供动力阅读完整本外国文学作品。而促使文学故事被完整分享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故事的选择及故事分享过程中的导读问题由浅入深的设置。由此可见,外国文学故事是丰富ESL课堂教学的最佳的教材补充,缘于外国文学故事有着教科书本身所不具备的诸多优势,如发展的多样性、结局的模糊性、主角命运的波折性、学生兴趣的激发性等等。虽然将故事导入课堂之后的实际教学手段百花齐放,但值得教师们注意的是,在进行故事选择时,不管是小故事、小说还是诗歌首先都应该保证是原汁原味的英文作品。同时这些作品不仅是可以引发学习激情和学习动力的,也应该是可以帮助学习者进行语言的感知和掌握,更重要的是能够确保学习者对生活的认知、人文意识及社会意识等多方面的提升。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篇3

Abstract: Science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children's education in the modern society. Science fairy tales can create a world in which science and imagination walk hand in hand. Through the wonderful stories, the science fairy tales can help children know the mysteries of science, and raise their interest in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and form their good habit of reading. The combination of plots and science makes children's reading become more interesting and meaningful. Science fairy tales perform distinguishing informative and educational functions. The presence of fairy-tale elements in science literature suggests that it might be especially attractive to younger readers.

关键词: 科学童话;特点;影响

Key words: science fairy tales;features;influences

中图分类号:I28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5-0269-04

0 引言

文学把情感注入孩子的灵魂,而科学则把理性融入孩子的心智。科学童话是文学与科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与童话的“联姻”[1]。在文学的花园中,它是一朵美丽的奇葩;在科学的绿地里,它又是一丛葱郁的异草。

科学童话是科学时代的文学。它的产生以科技发展为前提。随着19世纪人类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意义的科学童话也就应运而生了。科学童话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作家有意识地运用科学童话的题材,因为他们已经无法回避科学技术发展的事实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由于当今少儿的眼光和思考日趋高远,他们不仅关注着自身的发展,也关注着社会和自然万物,关注着世界的合理性。也正是因为少儿读者的视野改变,科学童话的创作和研究才变得更有意义,且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1 科学童话与一般童话的关系

1.1 科学童话与一般童话的共性 科学童话首先是童话。童话是文学的重要体裁。它主要面向少年儿童,具有浓厚的幻想色彩,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等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现实生活,抑恶扬善,对少儿进行思想教育。童话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童话的故事情节常常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人的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作为有语言行动、有性格习性的人物出现在童话中。另外,一些产生于人的想像,只存在于魔幻世界的人物形象,比如精灵、妖怪、神仙等,也可进入童话。但不管选取什么去充当童话的角色,反映的都是人类的现实生活,它们身上具有的也是各种各样人物的社会性格。当然,童话中常常少不了人。而且,在一些童话中,普通人和超自然人,拟人化的各种生物、非生物的形象可以同时出现,彼此交往,共同活动在作者构建的童话环境中。因其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和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童话这种文学形式很适合少儿的接受能力和审美情趣。

1.2 科学童话与一般童话的区别 科学童话是童话中的一个特殊品种,又称知识童话、科普童话,是科学文艺的一个分支,它在文学性方面具备一般童话的各种特点。但是,与一般童话相比,科学童话重视知识性、强调科学性,它是以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所表现的主题也与科学紧密相关。比如,《小松鼠找花生》这篇童话的主题是让学生知道“花生果不是结在枝上的,而是埋在土里的”这一植物学常识。科学童话与一般文学童话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把科学内涵和童话构思结合起来,即把科学的理性概念化作为幻想的感性形象,既富于科学的启迪,又具有艺术的美感。科学童话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一般较为简单,它并不能从完全意义上担当起普及科学的重任,但确实能培养读者对科学的兴趣,启迪少儿的智慧。[2]它的优势在于普及科学理性,而科普的根本意义也正在于普及科学理性,因为科学理性是科学的根本和灵魂所在。少儿读者是科普的主要对象,他们天性喜欢求知、新鲜、有趣、幻想,科学童话形象地普及浅显的科学知识,最能迎合他们的趣味。例如杨楠的《胖子学校》、《五兄弟闯关》就是属于此类童话。科学童话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作家在这块园地上辛勤耕耘。科学童话中的科学成分,让受众获得知识和启示,引导受众热爱科学、探索科学。

科学童话的科学性与科幻文学的科学性也是有区别的。科学童话强调所包含科学知识的已知性和准确性。它与科学知识的发展相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而科幻文学中的科学内涵则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包含着较多的幻想成分,在已知的科学知识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假设和突破。[1]

科学文学中童话元素的呈现对少儿读者有着独特的吸引力。虽然科学童话故事不能从完全意义上担负起科学普及的重任,但它是一种趣味性强、传播面广、影响时间久的科普教育资源,它既符合科学特质又具有普及性特点。这种既符合科学又体现少儿文学特点的童话故事容易在广大少儿读者群内传阅,便于所承载科学知识的传播,在培养和提高广大少儿的科学意识方面将产生明显的影响。比如,老少皆知的《小蝌蚪找妈妈》借助拟人的手法,通过天真、淳朴、清新以及温馨的幽默,使小读者感知了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安徒生的《癞蛤蟆》介绍了植物生长与阳光的关系以及青蛙与蟾蜍的关系。

1.3 科学童话的分类 科学童话的类别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来划分。从内容上划分,科学童话可以分为自然科学童话和社会科学童话。从形式上划分,则可以分为短篇、中篇和长篇科学童话。目前国内的科学童话作品多属自然科学童话和短篇科学童话。社会科学童话和中、长篇科学童话还较欠缺。

2 科学童话的特点

2.1 科学童话的一般特点

2.1.1 幻想性 首先,科学童话具有普通童话的特点。丰富奇妙的幻想色彩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在童话中,幻想是主体,是核心。童话的人物是幻想世界里的人物。童话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出现于其中的“人物”是假想的形象,所讲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光。童话创作一般运用夸张和拟人化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去开展离奇的情节,造成浓烈的幻想氛围以及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似幻犹真的境界。此外,它也常常采用象征手法塑造幻想形象以影射、概括现实中的各种关系。

幻想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反映现实。美学家王朝闻曾指出:“艺术幻想,是作家不满足于模仿现实固有的形态,而按自己新的需要从而虚构形象的创作方式。”[3]童话作者正是利用这一方式去反映生活,使自己所描绘的对象比真实情况下的更活跃、更富色彩,并且达到一种升华。[4]这是童话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独特的美学特征。优秀的童话作家都善于将幻想和现实巧妙地联系起来,反映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

2.1.2 荒诞性 在科学创作领域,人们追求的是一种真实感,而童话则恰恰相反。童话注重的是神奇的幻想色彩。奇异与荒诞是幻想的童话王国中重要的审美指标。作者的想象越奇异、越荒诞、越陌生,就越能激发小读者的阅读欲。《格利佛游记》、《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木偶奇遇记》、《假话国历险记》等名著都是以出色的奇异荒诞之魅力赢得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儿读者。这里所指的“荒诞”概念是一种美学意义上的宽泛的荒诞感,与现实生活中所指的“荒诞”一词是有区别的。它涵盖幻想、奇异、怪异、稀奇、善变、可笑、不可能、难以置信等多种含义。正是这种宽泛意义上的荒诞性,才能使童话产生趣味盎然的美学效果。[5]

2.1.3 逻辑性 童话的逻辑性是指童话中的幻想成分与其所反映的现实成分相结合的规律。童话无一不是虚构的,但有的让读者觉得合乎情理,而有的却让读者觉得牵强附会,原因就在于前者的逻辑性好,而后者的逻辑性差。童话的逻辑性建构在假定之上,作者从这一假定的前提出发,使幻想的故事情节按照自己的逻辑发展下去,使假想的人物在假定的生活意境中,合理地自然地活动。[5]

童话创作一般运用夸张和拟人化手段。但夸张要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夸张是为了表现幻想,同时,它又是幻想的产物。运用夸张可以突出童话形象的特征,给少儿读者以鲜明而深刻的印象,还能增强作品的幽默感和趣味性,使小读者获得美的享受。童话就是将现实生活逻辑中绝对不可能有的事情,依照“幻想逻辑”写成的故事。童话的逻辑性能使虚构的故事得到合乎逻辑的发展,使作品获得明显的艺术真实性。但是,这种幻想的逻辑并不能改变童话本身纯虚构的性质,不能让读者真去相信种种假想的故事,相反,它只能突出童话虚构的性质和作用。[5]童话将想像与现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对读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以“幻”为特征的童话和以“真”为特征的科学是一对奇特的伴侣。科学童话尤其要注意童话的逻辑性。科学童话将童话故事和科技知识按照一定的逻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孩子们在阅读故事的同时增长科学知识,增强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感受自然界的神奇和奥秘,感受科学知识的力量。童话和科学就像拼图游戏一样,因为彼此不同而彼此适合。世界文学宝库中,有些杰作的灵感正是来自科学界的奇迹。科学童话可以激发少儿的科学想象力和对科学探索的向往。它以传播科学知识、激发科学兴趣、培养创造能力、满足好奇心、丰富想象力为目标。科学童话故事由诸多元素组成,除了科技成分外,还有玄幻成分、魔幻成分、科幻成分、文化成分、社会成分等。

2.1.4 现实性 首先,童话具有现实性。虽然童话最明显的特征是幻想,但无论怎样神奇莫测地变幻,无论幻想的意境如何脱离现实世界之外,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童话中的幻想情节、幻想形象,不论看起来多么荒诞怪异,但仔细琢磨思量,仍不难找出现实世界的痕迹。比如,武玉桂的《蓝色的皮鞋》中,乔利穿上用驴皮做的皮鞋就见什么踢什么,这荒诞的幻想情节离不开现实世界中毛驴踢人的真实特征。

童话虽然具有幻想和夸张的特点,有些童话的内容甚至远远超越了现实,但童话创作是源于现实生活的。透过表象看本质,童话中的人、动植物、无生命的物体都是孩子们熟悉的,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它们的原型。奇异的童话世界中处处充溢着现实生活的物质、哲理、思想和情感。童话是想象和现实的一种巧妙结合。童话源于现实,但又不是现实的复写和翻版,它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将原型进行艺术加工而创造出的现实的影子。

无论是安徒生《海的女儿》里所创造的海底“人鱼世界”,还是张天翼《大林和小林》里的“唧唧王国”,或是郑渊洁《魔方大厦》里所畅想的“魔方城”,都具有很深刻的现实寓意。变化多端的“魔方城”表现了现实中孩子们对自由快乐的游戏精神的倾心向往和追求。这些富有想象力的描写都极其自然地构成了这些童话的意蕴焦点,使童话中所传达的人情与哲理都更加真实化了。[5]

2.2 科学童话的突出特点 除了具有童话的普遍特点外,科学童话的知识性和教育性特点更为突出。少儿的许多知识是从童话中获得的。他们可以从童话中了解自然万物的特点,了解森林中的各种动物以及他们的生活习性,了解水中的鱼儿如何呼吸和游动,了解季节的交替和风云的变换。他们也可以从童话中了解社会生活中简单的人际关系,学会初步分辨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许多童话以象征和隐喻的方式把人类生活中某些宝贵的价值以及可能出现的欺骗、践踏、侵犯行为告诉了少儿,并教给少儿应对某种邪恶行为的办法。[6]

比如,《爸爸当保姆》这个故事让小读者知道了企鹅如何生育下一代,企鹅与人类的不同,并让孩子从中体会到父母生养孩子的艰辛,教育孩子们懂得感恩与珍惜。《我的爸爸在哪里?》这个故事让孩子们认识螳螂的生态:为了延续下一代,雄性螳螂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通过读此故事孩子们会更懂得生命传承的可贵。《小兵的故事》可让孩子们认识蚂蚁的群居生活以及生活型态,也可让孩子们了解蚂蚁的辛勤工作态度,并了解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小壁虎借尾巴》借助拟人的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讲述了几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和功能。故事生动有趣,深入浅出,把小动物的礼貌和真诚表述得栩栩如生,使孩子们既学习了科学知识,又受到了教育。故事《小时候的相本》展现了大自然中生命的神奇,让小读者们知道了毛毛虫是如何变成美丽蝴蝶的。通过读此故事,小读者们也懂得了一个道理:美好的事物需要经过一番努力。故事《四个胖子》告诉小读者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外在条件,教育小读者们学会尊重别人,并且保持乐观知足的生活态度。[7]

尽管童话的内容常常是离奇的,但主题往往是鲜明而积极的。由于作者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幽默风趣的语言往童话中输入了严肃的思想、分明的是非观念和强烈的爱憎情感,读者自然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8]

3 科学童话对少儿读者的影响

3.1 科学童话的一般作用

3.1.1 培养阅读兴趣 少儿的认知过程带有具象性和情趣性,即他们对一些具体的、感兴趣和喜爱的事物比较容易认知。快乐是少儿的共同需求,而童话的幻想、夸张、拟人等都是促进快乐的因素。少儿的想象力在童话境界中的大胆自由驰骋,更加强了快乐的感受。而且,丰富多彩的童话内容可以使小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获得艺术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9]

3.1.2 促进感知能力 童话中的形象角色是相当广泛的,上自日月星辰,下至鸟兽鱼虫,花草木石,无论是有生命还是无生命的,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具体物质还是抽象概念,他们都通过“人格化”作为有语言行动、有思想性格的人物出现在童话故事中。少儿对这些角色的特点和属性十分感兴趣,他们渴望了解在故事中读到的知识,在童话内容的诱导下,他们甚至会到大自然中亲自去观察日月星辰、鸟兽鱼虫、花草树木、山水沙石的特点,记住它们的表象,思索自然界变化的规律和特点,到真实环境中观察和了解某些人群的生活方式。这一过程具有双重的意义,一方面是童话的内容促进了少儿对现实的理解;另一方面,对自然与社会的观察与思考,也会加深他们对童话所蕴涵意义的理解。[9]

尤为重要的是,童话是激发少儿想象和幻想能力的最好文学形式。童话的基本特征是幻想,而且是最丰富、最神奇的幻想。幻想本是少儿的一种天赋和本能,幻想的成长需要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幻想力是创造力的基础。

科学童话在激发读者的想象力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对于人类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有过精辟的论述:“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有限,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10]读童话、讲童话、表演童话等活动,可以使少儿的想象力和行动力得到充分发展。科学童话对少儿的感知、观察、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能力,有着不容忽视的促进作用。

3.1.3 促进情感发展 童话有利于少儿积极情感的发展、消极情感的疏导和缓解。少儿时期是情感培养的最佳期,童话在少儿情感培养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在欣赏童话的过程中,由于少儿享有充分的自由,没有任何来自外界的压力和强迫,也由于童话所反映的是少儿最感兴趣的事物,因此少儿处在情感真挚、情绪愉快的良好状态。比如,安徒生的《一年的故事》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一年四季的更替,用五彩缤纷的画面展现了各个季节的特点,这无疑有利于小读者在阅读中得到愉悦。[11]由于少儿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由地抒感,因此他们的一些不愉快的、消极的情绪如郁闷、厌烦、紧张、愤怒、恐惧等都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疏导和缓解。而且,童话的结局往往是快乐圆满的,体现着对未来的美好展望,有利于孩子们乐观情绪的培养。

童话可以丰富和深化少儿的情感,培养少儿的道德感和审美情趣。例如,在以动物为主角的童话故事里,作家按照各种动物的形态习性,相应地赋予各类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通过它们的语言、行动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象征性地反映出人类社会的各种关系,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愿望。在这些动物形象中,有的是作家歌颂与赞美的对象,有的是作家批判与谴责的对象,小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受作者情感的引导。童话中美丽或奇异的景色,善良或勇敢的人物,感人或怪诞的故事情节,都能引发小读者愉快的体验和活跃的思考。即便是童话中存有反面的人物形象,充满着惊险,但故事的结局往往是令人愉快的:正义战胜了邪恶,有情人终成眷属,超人的力量力挽狂澜、化险为夷,等等。

3.2 科学童话的独特作用 丰富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质是科学童话对少儿读者的突出作用。少年儿童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动下,常爱向大人提问各种问题。科学童话以讲故事形式向少儿读者介绍科学知识,可以启发少儿读者思考问题,其重要功能之一是激发少儿读者对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12]科学童话可以引导小读者逐渐接受、理解和运用科学,或许会成为无数少儿走向科研之途的启蒙者和引路者。

首先,科学童话无疑有助于读者增长科学知识。这里所说的科学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科学童话寓纷繁复杂的知识于简洁生动的故事之中,既贴近少儿情趣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欣赏童话的过程中,少儿能够认识物体的性质、特点和关系,获得初步的科学知识;还可以通过对童话中人物关系的理解,逐渐了解、感悟社会生活中各种浅显的社会关系和各种人物的行为价值。

科学童话作为少儿喜爱的文学样式,对少儿的学习和成长有着持久而深广的影响。如孙寅贵先生的《动物天堂》,故事以环保主义、道德诚信、爱与付出、自我认同为主题,讲述了一群可喜可爱的小动物。它们以天为屋顶,以地为床铺,风雨是它们的朋友,相互帮扶和团结是它们生存的必要条件。[13]

科学童话有助于激发少儿对科学的兴趣,向他们传播科技知识,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播下探索科学的种子。比如,安徒生的《海蟒》把海底电缆描绘成了海蟒,借海底生物看到海蟒时的惊慌和惊奇的神情,赞美了人类神奇的科学发明,激发了小读者探索科学的兴趣。科学童话把科学的理性与想象的浪漫结合在一起,巧妙地使读者的理性思维和感性认知相交融,有助于培养少儿读者的探索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 结论

少儿读者由于其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特别喜欢童话这种富于幻想的文学形式。童话的拟人化手法和幻想的艺术手段,特别符合少儿好奇、好幻想的心理特征,他们总是把一些非生命的事物或有生命的动植物想像成有言语能力的、有感情、有知觉的人。少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因此,开发少儿智力,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家的高度重视。在开发智力的过程中,对少儿进行科技教育尤为重要。科学童话是对少儿进行科技教育的好形式,它通过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传载科学知识;它将神奇的科学世界用童话故事的形式表现出来,引起孩子们的浓厚兴趣和遐想。科学童话以其特有的表现形式,可以不断扩大少儿的科学视野,丰富少儿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粗浅的科学知识,培养少儿认识社会和自然的兴趣,激发少儿的求知欲望,发展少儿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景行.略谈科普童话的创作.《写作》,1996年第08期.第9页.

[2]童话的概念及分类.惠童幼儿教育网..

[9]童话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惠童幼儿教育网.http://

/zqyd_detail.asp?keyno=3366.

[10]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大江晚报》.2009年6月22日. http://.cn/djwb/html/2009-06/22/content_37438930.htm.

[11]林庆扬.安徒生科学童话的魅力.《莆田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第55页.

[12]罗萍.科学童话的编辑思考.《出版科学》,2008年第6期.第28页.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篇4

我国教育部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1]早期阅读教育是幼儿语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尽早进入知识的海洋,开阔幼儿的视野,启迪幼儿的智慧,陶冶幼儿的情操,而且还能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那对于幼儿于的重复阅读行为,我们该怎么做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通过家园合作,提高自身的教育知识水平

由于家长缺乏对幼儿重复阅读理论研究和价值的认识,在教育措施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所以必须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指导家庭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就是开展家园合作。家长可以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册、班级网站等方式与教师交流,了解幼儿重复阅读的价值,共同讨论对于幼儿的这种行为采取的措施。另外,幼儿园可以推荐一些教子有方的家长谈一谈他们是如何对幼儿这种行为,和其他家长一起来分享他们成功的经验。

二、采取多种科学、灵活的教育措施,提高重复阅读的质量

幼儿的重复阅读行为是幼儿心智发展的需要,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进行学习的必经阶段。所以家长应该尽量满足幼儿的这种行为。当然,这种满足并不是盲目的,没有目的的,往往家长就是因为这种盲目,而对幼儿的反复要求感到无聊甚至是厌烦。其实在重复的时候,家长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这样既可以减少枯燥,又能够提高重复阅读的质量。

1.接龙游戏

众所周知,幼儿都喜欢做游戏,是幼儿最乐于参与的活动。所谓的接龙游戏,就是家长在给幼儿重复讲了几遍故事之后,再讲该故事时,可以在故事的某一段停住,让幼儿接着讲,家长可以在适当时候帮助他。这种接龙游戏体现了亲子阅读过程中家长和幼儿的合作和互动,有助于增加他们之间的感情,除此之外,通过接着讲故事,有助于幼儿的记忆能力发展。

接龙游戏是以游戏的方式来鼓励幼儿进行学习,将学习寓于游戏当中 ,使幼儿在和家长快乐做游戏的时候,自然而然地获得发展。在接龙游戏过程中,仔细的家长会发现幼儿在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掌握了很多词语或句子,这让家长体会到重复阅读对幼儿的促进作用。

2.选择性重复

在亲子阅读过程中,尽量满足幼儿重复阅读的要求,并不意味着只是简单、盲目地进行重复,也就是说在重复的时候应该有选择性。在给幼儿讲故事之前,家长应该仔细观察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达到了什么程度,幼儿已经掌握了什么词语或句子,还没有掌握什么词语和句子。比如,幼儿已经掌握了红色和黄色,然而不知道其它颜色,这时候家长就可以在讲一些关于颜色的故事时,多重复幼儿还没有掌握的颜色。重复若干遍之后可以让幼儿试着复述,家长认真聆听,发现幼儿存在的问题,并在下一次重复时,给幼儿做出纠正。

3.边重复边提问

在给幼儿重复讲故事的过程中,家长可以根据故事的情节特点以及故事所包含的教育意义,边重复边提问,比如,您可以问幼儿:“你刚才听到了什么?”或者是:“你觉得这样做对不对,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尽量提一些您认为对幼儿有教育意义的问题。幼儿通过回答,可以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提问可以鼓励幼儿进行积极主动地思考,调动幼儿的思维,有助于智力的发展。

同时,通过边重复边提问,家长可以体会到重复阅读对幼儿的价值,幼儿不像成人那样,可以一遍就掌握故事的内容,幼儿通常从故事里吸收的首先是逻辑,然后是情景,然后是准确的概念。对正确概念的掌握正是在不断地重复听读过程中实现的。家长在提问幼儿时会发现上一次幼儿还没掌握的词语,通过再听一遍可能在下一次就自己说出来了。幼儿这种学习上出现的跃进,会让家长有种成就感和幸福感,减少了他们重复时所产生的厌倦和枯燥,因此对幼儿的重复阅读行为也就会给予支持。

4.故意犯错

故意犯错是指家长在重复几遍之后,在下一次幼儿要求重复时,家长可以故意犯错,这种方法一方面有助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检查幼儿对故事的掌握程度。幼儿如果发现家长错了,他会马上做出纠正,他会体会到一种强烈的自豪感,这时家长要及时地给予夸奖,这会激发幼儿阅读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5.续编故事游戏

编故事是指家长在给幼儿重复讲故事之后,鼓励幼儿给故事编出新的情节或者是新的结局,又或者是给故事添加新的东西。一方面通过编故事可以诊断幼儿在重复听读后的发展状况,另一方面编故事不仅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等,关键还在于能让幼儿体验到一种积极的情感[2]。除此之外家长听幼儿编故事,可以从中了解幼儿的想法。幼儿编故事时经常把自己作为故事的主人翁,从自己的角度看世界,从中寄寓了自己的梦想和自己理想中的形象,这是幼儿寻找自我的过程,家长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地编故事。

三、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发挥阅读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有着多么深刻的影响。因此,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对培养幼儿阅读能力有着重要作用[3]。

家长应该为孩子创设一个自由读书的空间,设置一个小书柜,让孩子可以很方便的拿到自己想要看的书,同时光线要充足。家长要和幼儿制定好看书的规则:看完书要把书放回原处,整理好;不能在书上乱涂乱画;不能折书、撕书等。

总之,家长通过以上的对策和建议,可以更加科学地对待幼儿的重复阅读行为,充分发挥重复阅读对幼儿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完善亲子阅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7

[2]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67页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篇5

画面生动、内容有趣。幼儿由于思维较为简单、而且识字不多,喜欢看直观生动的图画,指着图画上的小动物嘴里念叨不停。而那些夸张、奇特、拟人化、趣味性强的童话故事,不但受宝宝喜欢,还能激发孩子的想像力。

能够培养宝宝某方面的能力。例如,3岁左右的孩子常对顺口的句子感兴趣,父母想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时。不妨选择一些配图的诗词,儿歌来给孩子阅读。

能帮忙孩子建立某方面的科学观念和习惯。比如:

科学的生活常识,如可根据地域的不同特点,北方的家长可以让孩子通过阅读明白“冬天为什么会下雪”;南方的家长则可以让孩子通过阅读明白“夏天为什么雨水多”。

正确的道德观念,如见到长辈要问好,接受了别人的帮助要说‘谢谢’,应该同情弱者、帮助他人、不攀比炫富,等等。

科举的生活习惯;如用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教育孩子饭前饭后要洗手,不挑食、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等等。这些内容都可以在小读物中得到体现,让孩子在得到阅读乐趣的同时,逐渐养成科学文明的生活习惯。

选择好读物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如何让孩子进入阅读并爱上阅读了。父母们不妨从尊重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心理出发,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进行阅读。

提问阅读:让孩子带着疑问来阅读,可以提高阅读兴趣和集中注意力。如在读《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时,可以边读边指给孩子看,这是白雪公主,是一位既漂亮又善良的大姐姐哦;这几个是小矮人,他们乐于助人;那个是恶毒的王后,她伤害了可爱的白雪公主,是坏人……这样慢慢引导,然后每翻一页,让孩子指出画面中出现了什么人物。

重复阅读:有些家长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孩子特别喜欢反复阅读同一个故事?这是因为孩子对自己熟悉的读物,有一种自我成就感和实现感,他在向我们证明:我也能读书了。我们不妨因势利导,就让他多读几遍,甚至可以加以背诵。熟能生巧,宝宝的阅读技巧说不定就从反复阅读中得到了不断的提升。

想像阅读:爱因斯坦说过:想像比思维更重要。家长要在孩子的早期阅读中注意培养他的想像能力。当家长给孩子读了某个小故事后,可以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说说故事中的人物将会如何发展,并问他为什么要这么想。这是培养孩子想像力和创造力的不错途径。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篇6

一、小学生目前的阅读兴趣现状

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价格的下降,绝大多数的家庭都已配备了手机,甚至是人手一个,家中的小孩也不例外。这样致使了小学生都喜欢用手机从网上看文章、看小说。部分小学生特别喜欢看情节起伏较高的、跌宕起伏的小说。自然课堂上的阅读文章根本满足不了他们,而且也不对他们的胃口。加上老师上课本身缺乏吸引力,依照固有的经验来上课,促使了小学生对课堂阅读的好感度基本为零。

二、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何才能让小学生对课堂上的阅读感兴趣呢?如何使教师摆脱一个问题抛出来、全班无一人回答的尴尬处境呢?因为小学生年龄都较小,小学语文上、卷子上基本都会以故事型的文章作为阅读文章,极少是科学探究型的文章。那么对于这两类文章,我们就使用不同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故事型文章,教师可以这样:先让学生看文章,因文章是故事型的,本身就比较有吸引力。看完之后,教师可以请部分学生为全班同学重新复述这个故事,并适当的嘉奖他们。对于故事中人物较多的情节,还可以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这样使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对于文章的感悟自然更深。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对于阅读,他们也就不会怕了。那么对于科学型的文章呢?教师可以这样:小学阅读文章,不乏讲的是有关于大自然的秘密。那么教师们可以带领学生去观察大自然,让他们感受自然的魅力之处,这样之后,学生对于此类文章肯定产生了亲切之感,不会感觉枯燥,文章也不会晦涩难懂了。通过这两种方法后,相信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会大大提高,不会像以前一样唯恐避之不及的模样了。学生自然也会乐在其中了。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兴趣;阅读思维;阅读平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阅读这一环节被严重削弱与忽视了,学生阅读兴趣低下,阅读习惯没形成,阅读方法不科学,其促学的基本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笔者在阅读教学实践中,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进行阅读引导,有效地提高了阅读教学效率。

一、多措并举导读,激发阅读兴趣

(1)悬念导读。小学生具有很强的猎奇心理,喜欢凡事问个明白,具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探究热情。针对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设置悬念引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实现由“要我读”向“我要读”的转变。笔者在《狼和小羊》这一课的教学完成之后,对学生说:“《狼和小羊》的故事出自《伊索寓言》,这本书收录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如蝙蝠的故事、蚂蚁和促织的故事……到底有多少有趣的故事,每个故事又有着怎样引人入胜的情节?欢迎大家来借阅!”这样,学生对《伊索寓言》有了强烈的阅读欲望,纷纷投入对这本书的阅读中。

(2)示范导读。教师抑扬顿挫、情绪饱满的范读能够让学生沉浸到文本中去,继而展开联想和想象,置身于文章中的意境,与文本、与作者展开情感的交流与互动,产生意犹未尽的效果。为此,笔者十分注重自己的范读,平时练习普通话,尽量做到字正腔圆、情感充沛,让学生感觉听老师范读是一种享受,继而产生亲自阅读的情感需求。

(3)故事导读。每个小学生对故事都充满好奇与期待。因此,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利用趣味故事情节的引导,让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去进行深层次阅读。例如,在引导高年级学生阅读外国文学名著《鲁滨孙漂流记》时,笔者给学生讲述了该书的简要情节,学生瞬时被“大海”“野人”“星期五”“鲨鱼”等神秘有趣的情节吸引,进而产生主动阅读的兴趣。

二、拓宽阅读渠道,培养阅读思维

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活动拘泥于课堂和课本,就题论题,学生阅读思维受到了局限,不利于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有必要为学生拓宽阅读渠道,让学生到更为广阔的空间探寻阅读奥秘。

教材是最好的阅读教学资源,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进行阅读拓展,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比如,笔者在《新型玻璃》这一课的教学前,先给学生布置与课文相近的科学阅读的任务,让他们通过电视、图书、报纸等渠道搜集信息,使其热爱科学、崇尚科学、探究科学。在汇报环节,有学生说:“我想设计一款汽车,它不仅可以在公路上跑,而且可以在空中飞行,还可以在水中潜行。”还有学生说:“我想让每户人家都装上一扇智能门锁。把家庭每个成员的相貌、声音、指纹等信息输入电脑,它就能轻而易举地识别出来,只要主人触摸门锁,它便自动打开,对其他人则不理不睬。”可见,在科学阅读的引领下,学生的阅读思维得到了有效延伸与扩展,也更善于建立起阅读与生活、社会的联系,使阅读成为一项更加有意义的活动。

三、开展阅读活动,提供阅读平台

(1)开展阅读评比。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长处得到彰显,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认同。为了满足学生的这一心理,笔者每学期组织两次阅读竞赛活动,评比产生出班级的“阅读达人”,对其给予图书、学习用品等奖励,并在班级图书角进行张贴公示,这样,学生就有了更大的阅读动力。通过此活动,实现了以赛促读的教育作用。

(2)组织阅读游戏和表演。游戏和表演情境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参与兴趣,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中,笔者组织学生先进行课文阅读,在熟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请学生上台进行角色扮演,小蝌蚪、虾公公、金鱼、螃蟹、小乌龟、鲶鱼,各个形象都被学生惟妙惟肖地表演了出来。在这样活跃的阅读游戏中,孩子们对课本的理解也更为透彻。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篇8

【关键词】小班;幼儿;早期阅读;组织;实践

早期阅读主要是指幼儿利用变换着的色彩、影像、文字等内容剖析读物的学习过程。其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获得多感官的情感体验。因此,幼儿园方面需要重视幼儿早期阅读的教育价值,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一、现阶段农村地区幼儿早期阅读发展情况

其一,幼儿家长已经初步具备对幼儿早期阅读重要性的理解,88%的幼儿家长认为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是十分必要的。随着阅读数量的不断增加,可以切实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10%幼儿家长认为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是可有可无的,可以等到幼儿具备阅读能力后再次进行教育指导;只有2%的幼儿家长认为没有必要开展早期阅读,家长认为幼儿只需要听听故事就可以,阅读能力随其自然就好[1]。

其二,幼儿家长对早期阅读的重要性认知存在不足。需要注意的是,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并不单一指开发幼儿学习潜能,而是利用阅读书籍获得大量的情感体验,切实培养幼儿真、善、美的阅读能力,其目标也是与幼儿时期教育目标相契合的。从实际调查结果来看,农村地区部分幼儿家长对阅读价值与教育重要、教育目标的认识存在不足[2]。如:40%的幼儿家长认为智力的发展是幼儿时期教育的重点;26%的幼儿家长认为幼儿需要适当欣赏儿童刊物及文学书籍,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没有几个家长明确认知幼儿需要学习哪一类书籍。同时,还有8%的家长认为对幼儿成长有利的书籍就需要阅读,为幼儿提供大量的阅读内容,切实树立幼儿正确的人生观。

其三,幼儿家长是幼儿学习发展的启蒙老师,家长的地位及教育影响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家长必须要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念,科学引导幼儿学习发展,从多个角度综合选取适宜幼儿学习成长的图书。部分家L在带领幼儿逛书店时,并没有考虑幼儿的学习感受,而是为幼儿包办一切,使幼儿与书籍形成一种僵硬的关系[3]。由于书籍内容对幼儿而言缺乏一定联系,导致许多幼儿在逛书店过程中是被动的。从实际调查情况来看,幼儿教师在为幼儿选取书籍过程中是无目的的,对书籍内容能否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不太了解。甚至还有很大一部分幼儿家长没有幼儿逛过书店,此类家长完全忽视了早期阅读的教育价值,更没有意识到利用书籍引导幼儿的教育途径。主要是因为自身缺乏对知识的认知,严重影响到幼儿的阅读能力。

二、开展亲子共读需要时刻遵守的要求

(一)娱乐性

趣味性的亲子共读活动,可以切实幼儿的表现欲望,在学习过程中幼儿可以充分展现自我学习才能,进而获取阅读成就感。因此,幼儿园方面需要正视亲子共读活动,以此为切入点切实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例如:幼儿园在开展亲子剧场实践活动时,可以依据幼儿的阅读兴趣,结合幼儿家长的想法,选取故事汇报表扬或者是自制书籍等形式。在参与亲子阅读活动中,家长在幼儿教师专业的指导下,积极联合其他幼儿家长结伴参与阅读活动。

(二)渗透性

需要注意的是,对幼儿的早期阅读教育不可以操之过急,刻意寻求幼儿的识字量,而在日常生活中从多个角度进行渗透则是当前最佳的一种途径。日常教育活动中当幼儿对某些事物产生兴趣时,教师需要牢牢把握教育时机进行指导[4]。如:看到园内的广告牌、提醒牌、路标时,幼儿会被多样性的牌子吸引住视线,此时幼儿家长需要及时对幼儿展开教育和引导,以此来切实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积累生活经验。当幼儿遇到一些自己不理解的字时或是理解不了的图画时,家长需要发挥好自我指导作用,与幼儿一同寻找问题的答案,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料进而切实解决问题。这样以来,不仅可以使幼儿明确知识的产生过程,又进一步增加了幼儿的阅读能力,进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当幼儿阐述自己对书籍的看法时,教师需要及时给予肯定;与幼儿一同阅读过程中家长需要关注幼儿的学习行为,可以适当提问或者与幼儿一同交流故事,此种无形中的阅读教育正是促进幼儿阅读能力提升的最佳方法。

(三)全体性

在实际开展亲子共读活动时,除了需要关注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之外,还需要侧重关注幼儿的学习心理及思想人格的树立。幼儿园方面需要为家长推荐一部分适宜幼儿阅读的绘本图书,如《爱心树》《我永远爱你》等,自身蕴含着大量的文化内涵。不仅可以有效开阔幼儿的学习视野,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也具备诸多帮助。

三、小班幼儿早期阅读的教育意义

(一)有助于培养幼儿听说学习习惯

在幼儿绘本作品中,性格温和善良的小白兔、活泼好动的小猴子、奸诈狡猾的狐狸等一系列生动、形象的故事为幼儿带来诸多震撼,跌宕起伏的情节紧紧牵动着幼儿的心。幼儿在阅读过程中时常会屏声静息、一丝不苟地听。在图书分享活动中一名幼儿在讲完故事后,幼儿教师需要引导其他幼儿对其进行评价,这样一来必定会有效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在此种教育指导背景下,幼儿教师可以切实培养幼儿的听力与想象力,一举两得[5]。

(二)有助于帮助幼儿获取最佳阅读方法

在幼儿早期阅读作品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形象具体的故事,联合自我对其人物形象的构思,更为清晰准确的描绘的故事人物,饱满故事的人物形象,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对于特殊阶段的幼儿而言,此群体的思维认知规律也注定了故事中风趣形象的语言对幼儿具备致命的吸引力。幼儿在阅读故事作品过程中,会获取一种满足感,并结合自我生活经验对人物形象进行准确刻画。因此,幼儿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善于倾听幼儿的学习想法,并引导幼儿从作品中找寻价值信息。

(三)早期阅读有助于强化幼儿交际能力

幼儿作榫济社会中的一份子,此群体的语言发展也涉及到对多元化语言的适应力与使用能力。设想一位幼儿自小只与自己的父母进行交流交往,那么在步入社会后幼儿将面临多“语言障碍”。若是幼儿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多种类型的语言,将对后期幼儿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具有诸多帮助。在幼儿学习文学作品时,可以从多样化的故事、儿歌与诗经中学习博大精深的物质文明,并充分体验民族问题与世界问题的交融性,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积累语能力。

(四)有助于帮助幼儿创新使用语言

在何种生存环境使用何种类型的语言,对多样类型的交往者做出何种类型的语言回应,这是幼儿创新使用语言的具体体现[6]。如:在阅读一些不同故事环节、不同人物性格的书籍过程中,幼儿在熟悉多种角色情境对话的前提下,会创新使用其语言,结合自我的理解继续编写故事。

四、小班幼儿早期阅读的组织及实践

(一)积极创设优质阅读环境,构建适宜阅读的阅读氛围

1.科学选取图书资源

对于小班的幼儿群体而言,因为此群体的形象思维比较强,且学习年龄比较小对于具体是事物的扫视辨析能力比较差,在固定时间内可以观察到的物质较差,注意力不集中,画面构图不完整。基于此教育情况,幼儿教师需要选取一些贴近幼儿生活经验,切合幼儿学习心理, 比较好理解且可以激发幼儿阅读兴趣的内容。如:吃饭、写作业、睡觉、个人卫生、游戏等,保证画面的清晰可见,有意突出主体,图文并茂。同时故事的内容需要简单易于理解,最好控制页数在30页以内。如:《斯凯瑞金色童书》《小熊和最好的爸爸》《100层的房子》《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和甘伯伯去游河》等,此类书籍十分适合幼儿进行阅读。

2.自主开始阅读区

幼儿园方面需要及时开设阅读区,此举对幼儿阅读能力及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具有诸多帮助。因此,幼儿园教师需要为幼儿专门开设一个阅读的空间。在选取阅读区域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光线与噪声,尽可能选取安静、明亮的场所。在选定阅读区域后教师需要依据班级中幼儿的阅读需求增添沙发、靠垫、桌椅,切实创设舒适的阅读环境。在实际阅读过程中需要在书架及图书上进行标识,以此来有效规范幼儿的阅读行为,进而形成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视线范围内张贴安静阅读的警示图片,告诫幼儿需要时刻保持阅读环境。同时,教师可以定期开展阅读分享活动,为幼儿提供书籍,要求幼儿结合自我理解对书籍内容进行简述。同时,教师需要指导幼儿的阅读姿势,帮助幼儿积累阅读方法。

3.保证幼儿的阅读量与时间

幼儿教师除了需要为幼儿提供书籍、开设阅读区域之外,还需要长期保证幼儿的阅读量。规定阅读时间结合创设的阅读情境,切实提升幼儿的阅读能力。在安排阅读时间过程中,可以选取在餐前餐后幼儿较为安静的时间,或者是离园的时间段[7]。在幼儿午睡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幼儿讲解故事情节或者播放故事让幼儿倾听,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形成倾听的阅读习惯,也有助于幼儿平稳心情入睡。

(二)关注阅读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可以放任自由

要想切实保证幼儿可以在阅读中获取较大收获,教师则要关注幼儿的阅读行为,找准时机对幼儿进行教育指导,不可以放任自由,也不可以过多的指导。幼儿在阅读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流动巡视,观察幼儿的阅读行为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幼儿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指导,以此切实拉近彼此间的关系。如:幼儿在阅读作品过程中出现盲目性问题,此时教师需要及时介入,与幼儿进行学习交流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学习想法。在获悉幼儿的学习想法后与幼儿一同寻找适宜阅读的书籍,一边阅读一边与幼儿进行交流,利用图书给出的画面引导幼儿猜想含义,以此不断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对幼儿群体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集中教育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指导,切实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帮助幼儿梳理文章结构。对于一些陌生字较多的幼儿,教师需要引导幼儿观察画面,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将善于表达与不善于表达的幼儿放在一个小组,在学习影响中切实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积极开展多元化阅读活动

1.“宝贝互动”故事分享

在开展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在餐前开展“宝贝互动”故事分享活动,利用此时间段教师为幼儿讲述一些有益成长的故事绘本或者是经典的寓言故事。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并不知识单一将故事讲述完,而是依据幼儿的学习反应,结合阅读教育发展要求对故事中涉及到的情节进行具体形象的刻画。利用文章中提出的一系列行为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对故事隐含的深意进行全面扩展。具体操作如下:在分享故事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都会要求幼儿在听故事时安静的听,在第二遍讲述情节时引导幼儿结合故事画面进行思维想象。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切实满足幼儿的阅读欲望,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幼儿家长也可以在家中进行此项活动,在为幼儿讲述故事情节过程中侧重激发幼儿的思维想象,引导幼儿设想故事情节,并对故事人物形象进行填充。在讲解故事后,家长需要提出一些相关问题,以此来了解幼儿的阅读情况,巩固阅读印象的同时切实提升幼儿的阅读能力。在提问过程中需要侧重考虑幼儿生活经验,注重故事情节与生活经验的结合,进而有效丰富幼儿的阅读视野。

2.联系家长,开展亲子阅读

在初期开展此活动时,可以选取几个家长代表进行示范,在了解教育程序后鼓励所有家长参与到其中。在实际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时,必须要争取家长的重视与配合,对于一些性格比较内向敏感的幼儿,教师需要格外关注幼儿的阅读行为,不可以强迫此群体参加阅读活动,而是利用幼儿家长与幼儿的情感交流,为其加油打气鼓励幼儿勇于走上平台,进而从根本树立幼儿的阅读信心。同时,教师需要给予幼儿家长足够的帮助,针对幼儿家长提出的教育反馈,制定问题解决方案。

3.积极构建亲子共读图书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积极开展亲子阅读图书馆,为幼儿家长及幼儿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空间。图书馆内阅读书籍的选取是针对班级中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挑选的。幼儿可以选择在周五下午借书,周三之前还书。在每次借书环节由幼儿自己挑选,每本书籍的背后都设置一个亲子阅读卡,借助卡片中给出的问题幼儿家长与幼儿一同阅读书籍来回答问题,幼儿家长需要帮助幼儿及时梳理文章框架,进而增进彼此间的情感。幼儿教师需要依据亲子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问题解决方案,进而不断提升亲子阅读的教育质量。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班幼儿早期阅读的组织与实践具备十分深远的教育价值,幼儿园、幼儿教师及幼儿家长需要及时提高自我对其的重视。依据小班幼儿的阅读兴趣,科学选取书籍,积极推广亲子阅读活动,在多元化教育活动的作用下,切实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针对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问题解决方案,进而从整体上提升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

作者简介:王瑞鸟(1979-),女,浙江省瑞安市市人,民族:汉,职称:幼教一级,学历:学前教育本科。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参考文献:

[1]曹晓梅.新兴城区幼儿园亲子阅读现状调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1:238-239.

[2]郑莉.幼儿园亲子阅读有效开展的途径――以苏州工业园区东港实验幼儿园为例[J].江苏幼儿教育,2015,03:55-58.

[3]范菁华.圆每个孩子的阅读梦――海门区域推进幼儿园亲子阅读项目的实践与思考[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4,04:11-14.

[4]陈丽璇.幼儿园作为亲子阅读基地的可行性与重要性[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03:126-127.

[5]倪菁云.幼儿园开展亲子阅读的意义研究[J].读天下,2016,24:128.

[6]陈晓星.幼儿园指导亲子阅读活动的方法和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6,26:68.

上一篇:谈素质教育范文 下一篇:卖米读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