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德最后一课分析范文

时间:2023-10-17 05:09:12

都德最后一课分析

都德最后一课分析篇1

电大属于系统办学,课程性质分为统设课和省开课,各级教师进行课程教学与管理,角色分别为课程的主持教师、责任教师和辅导教师。职业道德与药学伦理课程属于药学专科的专业省开课,因此省校教师既是课程主持教师也是课程责任教师,对课程的教学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笔者担任该课程主持教师5年来,针对以前没有开放教育药学专科学生使用的文字教材和视频教材的现状,2011年始成立课程团队建设此课程。首先顶层设计好课程教学一体化方案,实行文字教材与视频教材互补、文字教材与网络课程互补;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特点与需求,充分利用网络优势,设计好学习评价;定位好该课程为理论性课程,以案例教学为引导,分析了医药科研、生产、营销、医院药学及药品质量监督管理等领域的伦理问题;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不单一进行,而是将药学领域的伦理道德案例放在各种形式的教学中。因为统设课或者省开课强调五统一(统一的课程名称和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材,并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和统一的评分标准),顶层设计好,便于这种系统办学形式的教学开展,也解决了教学点辅导教师力量薄弱、实践教学不能落实的难题。有较好的临床经验,但缺乏理论指导是开放教育药学专业学生特点之一,因此通过顶层设计把案例放在教学中进行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现课程实践教学目标。

二、在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中铺设好

单一的文字教材或零散的网上课程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学生需求。职业道德与药学伦理作为中央电大精品课程,在其资源建设过程中根据顶层设计之架构,在许多环节中铺设好课程实践教学之基石,便于真正落实。一是专设临床案例栏目。该栏目呈现32个与医药道德有关的临床案例,涉及到药品科研、生产、营销、医院药学、药品监督及药学人员间关系等领域的伦理道德问题,通过案例呈现、专家解析、学习体会交流三个方面来帮助学生理解在药学领域中的道德要求与基本规范,从案例中可以分析其透射出的理论是什么,学生学习体会交流中可以看到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二是视频教材讲授中分析药学领域中的热点伦理道德案例。由于文字教材课时与字数的比例要求不能呈现大量的临床案例(该课程2学分,文字教材36万字),因此视频教材不能是文字教材的照搬,而是与文字教材互补,用生动的图文并茂和热点案例引入的形式讲授理论知识,打破课程实践环节中“到一个实践场地,找一个案例,然后进行分析,最后完成任务”这种既耗时、又难以控制落实的“形式上”的课程实践教学,以这种形式达到“润物细无声”,真正落实课程实践教学,让学生有所获得。三是面授教学的PPT以案例导入形式开展教学。网络课程中的教学辅导栏目中有每一章节的教学PPT,便于教学点辅导教师或者学生下载使用,每一章节的PPT中都以案例导入形式来引导该章节的学习,并且在知识点中有临床案例的举例。这种方式旨在统一PPT的基础上,引导教学点辅导教师落实好课程实践教学环节,防止随意教学。四是试题库建设中融入较多临床案例,实质上为侧面评价课程实践教学。由于系统办学,教学点辅导教师对职业道德与药学伦理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落实如何,作为省校教师无法得知,但可以在学生的学习评价上进行设计,因此在课程的试题库建设中就有很多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试题。例如判断题:“反应停”事件警示我们医药人员在工作中一定要严肃认真遵守行为的准则。例如单选题:李时珍用了27年才写成《本草纲目》,最能体现其哪项道德品质?因为在视频教材中老师讲解过这些案例,在试题库中设计这样的题目就是用来评价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测课程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否达到。

三、在各种形式的教学中落实好

开放教育教学是基于网络并适应成人特点开展的教学,包括面授辅导(不超过课时的1/3)、实时交互与非实时交互的网上教学、小组讨论等。职业道德与药学伦理课程的面授辅导因为有统一的PPT,对临床案例搜集和教学就能保证和落实。非实时交互教学一般在一个时间段按照教学一体化方案设计一个主题,如学习第4、5、6章时讨论主题为“安乐死药物研究中的道德”,学习第7、8、9章时讨论主题为“病人合法用药应该享受哪些权利”,并且在临床案例栏目中学生可以交流学习体会。每学期省校平台组织1次网上实时交互专题教学,用案例形式来组织教学,落实课程实践教学。

四、课程实践教学探索的实效与几点体会

(一)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

职业道德与药学伦理的教学内容理论性强,六个药学领域的职业规范、道德伦理内容难以记忆且容易混淆,通过课程实践教学以临床案例导入、投射理论、分析案例,在各个环节都这样设计并应用,教学内容变得简单明了,面授辅导教师能讲深讲透重难点,不用费神如何设计教学内容、找案例、找实践基地。同时学生对临床案例非常亲切,工作中常发生的案例能够用理论的知识得到解答,能够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且巩固了理论知识。湖南电大从2012年春开始实施以来,经过几年的完善和实践,反馈非常好。分校和教学点老师不用为“如何教学、备课、找案例、找实践基地”而发愁;学生学习兴趣空前高涨,长沙电大、药学分校、卫生分校反馈学生到课率明显高于其他课程,并且对面授课中的案例非常感兴趣。在省校开展的网上实时交互中,学生还分享工作中发生的案例供大家分析,在交流中学生明显感觉到要警醒自己在工作中违反这样那样的操作规范、政策法规及道德伦理。从近几年的学生成绩分析也可以看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方面有所提高。

(二)几点体会

首先,课程实践是课程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根据课程性质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很关键,案例教学可以互补课程实践,对于道德规范与伦理性质的课程和开放教育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尤为合适。其次,课程主持教师必须顶层设计好课程,将课程实践教学的理念、方法、内容、路径、评价等进行系统和全面的设计,每一步每一层面都要考虑,在各个环节都要体现和保证能实现课程实践教学。再者,课程主持教师要根据教学一体化方案建设好课程,视频教材、PPT、教学案例及试题库等,确保实践教学具有较强的导向性。最后,课程主持教师必须当好课程教学的指挥者,在网络课程建设好以后,面授教学由教学点辅导教师负责,网上教学通过实时的案例专题讨论和非实时的案例学习和体会交流得以实施,最后在试题中进行学习评价,环环相扣,细节嵌入,保证了其教学效果。

都德最后一课分析篇2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课堂;现状分析;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172-02

一、引言

对于学生而言,思想品德课堂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并且还是一门需要死记硬背进行学习的学科,现如今的思想品德教师面对思想品德课堂中的种种问题分析,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如今思想品德教学课堂中的现状以及采取的措施。

二、思想品德教学课堂的问题分析

1.教学内容和社会脱节,教学目的过于理想。在最新一次的教育改革中重点强调了“改革课程的内容的严谨性、强调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老师是为了教而教的,在表面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计划而教,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通常以灌输式教学,因而实现不了真正的教学目的。

思想品德教学目的过于理想化,表现在情感教学、能力教学以及知识传授中,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等同的,缺一不可,但是在实际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学的目的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得不到教师的重视。

2.教学模式的传统化。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模式中,课堂沉闷,学生思维能力差,教师只注意教学目的的教学,却忽视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意识。

3.评价方法单一。多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观念还存在以往为了“考试”而教学,思想品德教学是德育育人的主要途径,多数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将衡量学生的好坏停留在考试的分数上,对于学生的素质、身心的健康发展关注不够。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观念不够。

4.教材掌握不够。新一轮的教材改革以后,许多教师都存在对于新的课堂教材不适应,不能够很好地掌握,所以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具大的挑战,新课改中教师以前的教学知识、教学经验大多数需要重新编排和总结。所以教师只靠以前的经验积累进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而且现在好多思想品德老师都身兼几个课目,可以很好掌握数个学科教材的老师很少,大部分老师都不能很好掌握数个教材。

三、针对以上思想品德教学中问题的分析研究

1.活用教材,使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生活化。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一定要和生活息息相关,必须以学生的生活内容为基准,才可以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对教学内容生活化,第一要提高思想品德教材的利用价值,使教材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1]教师要充分地利用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各种插图以及事例。将教材中的思想品德理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对于,教师要将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这一内容好好地利用到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中。举例:在思想品德课“同学?摇朋友”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书本上的内容以及教材的内容,再结合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让学生从自己的朋友、同学间的有关问题提问,让学生总结出自己的生活圈中都有哪些人、多少人,对这些人是不是很满意,相处的怎么样等一系列的问题。通过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学生表现得异常兴奋,积极思考问题。教师既可以有效地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又可以让学生自己体会深刻,还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模式。在思想品德教学模式中,突出主题探究的学习方式,能使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得到表现。在新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中,教学内容的每个单元都有连接课堂教学的主题思想,在现实教学工作中,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通常对探究主题忽略不讲,却不知道这样无形之中就错过了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2]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应当开展主题探究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分析、想象能力,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得到充分发挥。举例:在思想品德课“相亲相爱是一家人”,给学生提前预习课堂内容的时间,向学生提出问题,以“我和兄弟姐妹之间的相处”为讨论话题。首先要求学生自己回想,然后进行总结,将自己回想的点滴与自己的总结全用文字记录下来。最后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使学生在情感上可以得到体验,帮助学生正确地分析问题,建立正确的亲情观念以及一个良好的学习观念。

3.教学评价的转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必须从各个角度了解与评价,以学生的发展和本身为基础,避免只对学习成绩好的评价,忽略学困生的评价。[3]在对学生的评价中,以关心学生的未来,提高学生的整体发展为基础,做到对学生评价的有效性,从而达到激励教学的效果。

在新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中,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必修课,学生知识上的评价重要,学习能力、生活中情感方面以及价值观方面的评价也一样很重要,对于学生应该要求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对学生的评价方法要采取分层式地评价,对于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可以得到有效地发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4.改变育人环境。社会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思想品德的教学环境,其中包括文化环境、学校学习环境、家庭环境,都是影响思想品德的主要因素。从社会上讲,应该加大力度宣传,例如,好人好事使学生可以感受到道德风尚的重要性,产生正确的道德认知。要为学习思想品德课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利用各种资源,改变学校的教学环境,将家长的态度转变以及学生兴趣的提高有效地结合到一起,为思想品德课堂创造一个充满道德修养的氛围。

四、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转变和教学实践中摸索及改进,实现教师整体的转变、教材的合理运用以及对学生评价方法的转变,只有在这些前提下,才可以使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一个预期的状态。

五、总结

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要重视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让思想品德教学走进生活化,积极有效地开展主题式探究教学模式。通过对思想品德的教学方法、模式以及观念的转变,使思想品德课程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适应如今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苏秋华.思品教学生活化的策略[J].河北教育(综合版),2007,(Z1).

[2]董宗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0,(07).

都德最后一课分析篇3

关键词: 时事教育思想品德课实效味性

思想品德课在育人的过程中,无可厚非地承担着德育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教会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重任。但是,一直以来的思想品德课都让教者和被教者感到:思想品德课就是教师把空洞的“大道理”,在课堂上反复地讲解、强调,然后让学生课后通过背诵、做练习等方式强迫性地记忆,考试中再将这些“大道理”照搬到试卷上。这便使思想品德课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师在台上声情并茂地讲解,学生在台下各行其事。于是,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的矛盾:考试答题时,学生能把试题回答得头头是道,在实际生活中却是一个道德的“矮子”:打架、旷课、拉帮结派、目无尊长等。而且,在许多的青少年道德品质抽样调查报告中,不难看出现代青少年的学识与其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道德品质呈现出反比例函数的怪现象。如何对当代青少年进行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已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

那么,如何增强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如何增强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这些问题,是所有从事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工作一线教师,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从教十几年的工作经历,我认为,要切实解决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和趣味性问题,除了按照新的课程改革目标和推行素质教育的要求,除了在教学方法上有所改进和创新,多参加各种学习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方式外,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从心理上喜欢和接受思想品德课,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这门课在现实生活中的有用性,是能帮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即教师要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增强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和趣味性。

要让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喜爱、感兴趣的课程,真正体现出该门学科的实效性和趣味性,仅靠不断变化教学方法、尝试促进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活动课、课堂上加大师生互动等,是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思想品德课所呈现出的空洞、乏味的状况的。因为所有的方法都不是每堂课都可以适用的,而且学生也会对新的教学方法失去兴趣,这样思想品德课就会再次陷入尴尬的境地。因此,要让思想品德课永远吸引学生,体现其实效性和趣味性,就要让学生感受到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是有联系的,就要结合我们身边发生的时事、热点,教会学生用书本知识分析时事、热点,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思想品德课教育,实质上是让学生学会在社会中如何借助社会提供的资源来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因此,在从事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要提高该门学科的实效性和趣味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热情,养成一种生活习惯

1.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热情。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也要充分认识到: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不能脱离社会而生存,不能像古代社会的读书人那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因为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知识的变化越来越快,学生若不及时了解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就会在成长和成才的过程中走弯路,出现“高分低能”的怪现象,最终被社会抛弃。所以学生也要学会关心时事,了解社会发展和需要,通过对社会现象、时事、热点的分析,从中获取对自己成长有用的信息,这样就能在成才的道路上节省时间,适时地调整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标,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掌握了解时事的方法和渠道。学生可以通过电视新闻、网络媒体、报刊杂志、与老师父母交谈等方式了解社会的发展和需要,从而提高对时事的关注,并在教师和父母的指导下,用书本知识分析时事,增强对思想品德的学习兴趣。

3.将关注时事发展成为受益终身的行为习惯。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我们要更好地适应社会,要在社会中有所作为,就要经常关注时事的发展变化,不让自己脱离社会或被社会抛弃,就要将关注时事作为自己生活的一种良好行为习惯保存下来,让自己受益终身。

二、充分认识时事教育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中学生由于个性心理开始趋向独立,希望独立思考、观察和处理所面对的问题。但是,由于年龄、知识、阅历等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加之社会现象的复杂性,他们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时不免带有局限性,如果教师不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势必就会影响思想品德课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借助必要的时事材料,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分析、思考问题,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认识,提高思想品德觉悟,就成为思想品德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有效运用时事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时事教育解决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空洞、乏味的状况。思想品德教材中往往就只是大段大段的道理,然后就是列举一些离我们年代久远或是地域比较遥远的事例,不免让学生感到难以理解、枯燥和乏味,无法与生活联系。教师在讲解中,如果只是单纯地利用书本上的文字和事例,就会让学生感到课本知识根本就没有用。

教师在讲课时,如果能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或国内外的时事、热点,就能有效避免这种尴尬。如在讲到《抵制不良诱惑》这个问题时,教师就可以结合“6・26”世界禁毒日的宣传活动、当代中学生网瘾的问题等,通过学生间的讨论分析自然得出结论――书上的知识点。这样比老师、家长反复强调或直接命令“不准做什么”取得的效果更好,老师、家长与学生间的矛盾不会尖锐化,学生也不会反感。

2.时事教育增强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在教学中运用时事教育使学生感到,既可以用书本知识解决时事、热点问题,又可以通过对时事的分析归纳出知识点。这样就让学生在学习中有了积极性和兴趣,集中了注意力,养成了良好的听课习惯,一举数得。

3.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加入时事教育,通过指导学生用书本知识分析时事、热点问题,使学生在看到一些社会问题时能用平常积累的知识正确分析其出现的原因,以及作为学生如何正确看待这些问题等,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4.可以克服教材内容的滞后性,弥补教材部分内容落后于实际的不足。“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的,教科书也不完全是正确的,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时就要紧密联系实际,与时俱进,用时事教育对教科书中的一些落后的观点加以补充,对学生作正确的引导。

三、利用时事教育的趣味性,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培养学生关心时事的兴趣是学好思想品德课的关键。时事与现实联系密切,讲述起来形象生动,故事性较强,富于变幻,只要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收集相关的时事用于教学,就完全能够在教学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让学生感受到每堂思想品德课都是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技能课,自然也就增强了学生对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四、教会学生利用书本知识分析时事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教师在用时事教育促进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和趣味性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用书本知识分析时事的能力。因为现代考试更侧重于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运用能力,而且这种能力的考查更多地与时事结合在一起。如:在今年黔南州的思想品德考试中,初一年级的考试时事考查分值就达到了25分之多。其中考到:瓮安的“6.28事件”、“金融危机”、“5.12地震”等,而且是在后面的大题中来考,重在考查学生从时事分析回归到书本知识的能力。所以教师在进行时事教育时,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能的训练。这些方法和技能是要依靠平常有意识地培养和积累,在遇到实际问题时方能灵活运用。教师在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不断改变方法,使之成为对学生有益的技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将要面对的问题。

都德最后一课分析篇4

1.未能与时俱进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经济向前发展,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东西都应该与时俱进,在其中加入新的内容。当代人接触到的东西与思维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非常大的不同,不止是在城市中,很多城镇甚至是乡村都是如此,但是与之相对的是小学德育仍旧停留在上个世纪的阶段,在思想品德课上学生学习的都是一些过去的知识,而且目前外来文化开始进入中国,这对于中国人的思想是一个冲击,学生没有经历过太多事情,不知道什么是能接触的、什么是不能接触的,如果德育中没有与之相关的内容,那么学生就会盲目地选择与接触,如果接触到不良信息,自身的心态以及价值观发生了变化,那么老师和家长当真是追悔莫及了。

2.形式主义

我国的应试教育思想一直影响着教育的进程,学生、教师、家长都?J为成绩才是最重要的,而品德课、班会课却是无关紧要的,如果能把这些德育课程的时间挪给数学课或者英语课,那么学生的成绩可能会因此而提高。面对这样的状况,任德育课程的教师对自身工作也没有重视,在每节课上都是敷衍了事,只要学生不过分违反课堂纪律就不会指责,教师在课堂上多数是直接对课本进行阅读,并不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整个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天性活泼,让他们接受这样的课程犹如禁锢了他们的天性,这些原因让本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课程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逐渐转变成只在形式上出现的东西。

3.家庭教育问题

很多学生家长对于德育的认知存在偏差,他们认为德育是学校的工作,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家庭教育是德育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孩子也会下意识地模仿父母的行为。目前学生的家庭教育中存在以下两种状况:第一种是对孩子的过度溺爱,目前的学生都是00后,虽然国家开放了二胎政策,但至少在目前他们还是家中唯一的孩子,因此得到的宠爱比起80后、90后只多不少,这也导致了他们和80后、90后一样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不为他人考虑,很难融入集体中;第二种是家长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望,从小就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与兴趣班,不管孩子是否能接受得了,对孩子缺少最为基本的关心,认为只要自己花钱了,孩子就应该学好,一旦孩子有失误,他们最常说的一句就是“我这钱算白花了”,这就给孩子传达了一个错误的认识,钱可以解决问题。这两方面内容都导致家庭德育的缺失,并且会带给学生不利的影响以及错误的思想,让他们走向偏差。

二、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

1.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

在新形势下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对原有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都要进行更改,让小学德育工作与目前的社会环境相适应,对目前学生的德育问题认真分析,开展多种活动形式的德育课程,让学生通过体验去辨析行为,并且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一些典型案例,教师在课堂上对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哪些事情自己可以做,哪些事情绝对不能做,一旦学生出现了不恰当行为,教师在提醒与指导的同时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改变对德育原有的错误认识,自觉主动地接受学校的德育。

2.进行针对性教育

每个孩子都是截然不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的成长经历,由此可能会形成他们不同的性格与不同的特长,需要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情况进行相应的针对性教育。例如有的孩子来自单亲家庭,他们比普通家庭的孩子缺少一部分关爱,自身行为以及情感认知可能会出现较大的问题,教师就应该放下架子,保持耐心,首先让这样的孩子感到关爱,继而再去进行教育工作。对学生的德育工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校要“全员德育”,每一名教师都应该充满耐心与爱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3.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都德最后一课分析篇5

关键词 道德教育 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 家庭美德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Teaching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Course

LI Chunxia

(College of Arts and Crafts, Kaifeng University, Kaifeng, He'nan 475004)

Abstract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course objective is to enhance students' social morality,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family virtues, to improve students' morality.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should be based on students' actual situation, innovate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to enhance students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ocial morality, using layer by layer analysis to enhance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students, using interactive discussions and exchange to enhance college students of family values, thereby strengthening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of effective, practical complete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social morality; professional ethics; family virtues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这门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加强对学生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由于大学生缺乏对职业生活的感性认识和对公共生活、家庭生活的责任感,传统的说教式授课方式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有效的授课方式,以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1 通过对比分析来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

公共生活领域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扩大,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公共生活日益成为社会成员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生活领域越扩大,对公共秩序的要求越高。社会公德作为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在维护公共秩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养成他们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行为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怎样在《思想品德修养》课的授课中来加强对学生的社会公德的教育呢?可以在授课中从讲清意义、剖析现状和如何践行三个环节来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等五个方面。举一个侧面为例子,比如保护环境方面,老师先讲清保护环境的意义,然后让学生按小组将课外提前查好的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例子发言交流,有学生举天安门广场的口香糖痕迹之多、清除之难说明游客的保护环境意识之淡漠,有的举例一些名山风景区是如何被破坏的,有举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带来一系列对环境的破坏,也有一些学生举出一些保护环境方面的好的事例,比如保护母亲河的系列活动以及取得的成果,还有大连市这个首批国家环保卫生城市的市民是如何做到“三管住”的:管住嘴,不乱吐;管住手,不乱扔乱倒;管住脚,不踏草坪。还有学生举出一个大学生保护环境的例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学生胡铃心积极探索潜心研究,设计出了“多面手太空线缆系统”,它是目前全球唯一具备清除太空垃圾功能的新概念航天器,为保护宇宙这个大环境作出了贡献。在进行小组的典型事例交流中,有的代表将小组成员的资料汇总,侃侃而谈,有的用最直观的视频来说明,还有学生作出了简短形象的课件来概述等等,取得了很好的交流效果。

从查找资料到消化整理准备发言,再到每个小组代表的发言交流,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带给同学们强烈的感性冲击。接下来就要结合自身来思考:作为大学生这个高素质群体,我们做得怎么样呢?让每个人都深思自己在保护环境方面是如何做的,做的是否满意是否到位,下一步该如何做,要让每个学生就“如何践行”保护环境这个社会公德写出自己的具体做法作为作业。很多学生都很有感触的写到: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如不乱扔乱吐、不乱画乱涂等,也有的写出保护环境的倡议书,有的小组一起设计以保护环境为内容的宣传板报等,都能围绕保护环境这个专题去践行,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

2 采用逐层剖析的授课方式加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活动。社会分工造成了职业的划分,每种职业都有其特定的业务要求和职责规定,而职业要求是保证职业活动有序进行的必要条件。在这些职业要求中,很大一部分是依靠职业道德来调整人们的职业行为的。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不仅能让学生毕业后快速适应社会更好地自我发展,同时也是保障社会和谐、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

由于大学生大都缺乏职业经历,所以在对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就没有社会公德教育那么容易接受,因为学生没有相应的感性认识,很难以现象、现状等感性的东西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也就难以转化为他们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观念。但是大学生的理解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因此,在授课中可以用层层递进的方式逐渐深入讲解,先说明职业道德的要求及为何这样要求,再分析不按照这些要求所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并剖析为什么会出现不按职业要求去做的职业心理。这样学生自己就会深思,不遵守职业道德不仅于人、于单位、于社会不利,而且对自己更为不利,不仅影响自己的即时利益,更阻碍自己的长远发展。理解了这个浅显的道理,就会对照自己的行为习惯,矫正那些剖析到的不遵守职业道德的不良心理和习惯。在此基础上,可以再用职业道德的先进典范事例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以引导其牢固树立职业道德的观念,增强职业道德的意识。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这里以爱岗敬业这个职业道德要求为例,可以在授课的时候这样来安排:先说明爱岗敬业的涵义、基本要求及其属性。爱岗敬业的涵义是指从业人员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尊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勤奋努力、尽职尽责的道德操守。它表达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益求精,尽职尽责。爱岗敬业包含了三个属性:一是利益属性,即为获得利润,满足生活需要而爱岗敬业;二是理想属性,为获得个人人生理想之成功和价值而爱岗敬业;三是公益属性,为了社会发展、国家进步和大众利益而爱岗敬业。也就是说,不管你的职业心理表现为哪一种属性,只要你的职业行为符合了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那就是爱岗敬业。让学生觉得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然后再分析不爱岗敬业的后果,有三种常见结果:一是影响自身感受。你不爱岗敬业,只是疲于应付,也就感受不到工作的充实感和快乐感;二是影响工作业绩。做不到爱岗敬业,工作也就不会尽心尽力,没有辛勤的耕耘自然不会有事业的收获,到头来落个业绩平平,碌碌无为;三是影响他人利益。所有的岗位都要与别人打交道,你不爱岗敬业,就不会与同事很好的协作,也不会对服务对象做最好的服务,其结果于己不利的同时,也影响了他人的利益。

接下来对不爱岗敬业做职业心理分析,有三种情况:一是“大材小用型”。认为自己才学满腹而舞台太小,感慨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因而整天抱怨,无心工作,结果是业绩平平,也体现不出其到底是不是“大材”;二是“被逼无奈型”。目前的工作不是自己乐于做的,只是作为一个“跳板”,也有的是家长或亲朋好友等社会关系帮助安排的单位,或者是工作需要到基层接受锻炼等等,总之自己提不起兴趣,缺乏工作动力,对自己份内的工作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自然就带来不好的工作效果;三是“性格不完善型”。这种人总是以挑剔的眼光、以对立的情绪来对待工作和工作对象,性格不完善,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不和谐,结果把心情和工作都弄得一团糟。所以,从分析这常见的三种情况来看,这种不正确的职业心理直接导致于人于己都不利的后果。

这种逐层递进的分析让学生深思和领悟,在此基础上,再从正面引导,列举一些的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因爱岗敬业而作出突出成绩的典型人物及事例。比如掏粪工人时传祥、公交车上的天使乘务员李素丽、马班邮路的铁汉王顺友等。这些典型人物的平凡与伟大,能让学生体会并认识到,无论在哪一个岗位上,只要能做到爱岗敬业,都能干出一番事业来。以此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观念。

3 运用互动的讨论和交流加强大学生的家庭美德教育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的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因此,倡导家庭美德,维持家庭和谐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还对社会的稳定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目前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多,加上整个大学以前的教育以考试分数为指挥棒,致使大多数的大学生理所当然的享受关爱而不知感恩和回报。因此,在讲授家庭美德的内容要求时,可以用寓言或故事的形式引出一个道理,一个家庭的稳定和谐需要每一个成员的努力经营以及成员之间的互助互爱互让互谅,然后,家庭中的每个成员才能在这个和谐的小环境中健康发展。这个道理很好明白,但它只是一个引子。接下来要让学生按照家庭美德的基本要求做自查,拷问自己真正做的如何,比如对于“勤俭持家”的家庭道德要求,自己是如何做的,做的怎么样,家长给自己多少生活费,自己是如何计划消费的,自己的教育成本有多大,家庭和学校提供了哪些教育资源,自己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了吗?这样让学生在自我拷问中知道:原来家长为我做了那么多,而我的回报还远远不够!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举一些学生中做得较好的例子加以引导,也可以分小组让学生充分讨论,然后写出每个小组的讨论建议,还可以用算账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印象,比如算出每一节课的教育成本、每个月的平均消费金额相当于当地平均工资的一个职工多少天的劳动报酬等,这样的帐算下来,往往也会让学生大吃一惊,在其警觉深思领悟之后,最终达到让学生勤俭节约的目的。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承担者和接班人。因此,高校在培养大学生专业能力提高专业素质的同时,更要加强其道德修养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尤其要利用好《思想道德修养》这门课程的讲授和教育,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恰当有效的授课方式,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为祖国建设培养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道德修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8.

都德最后一课分析篇6

关键词:地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

一、边境地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分析

要想增强边境地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果,首先就要明确思想品德课程的内涵与特点,明确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思想品德课程是初中的一门学科,是学校进行德育的关键与核心,承担着德育的重担,边境地区的思想道德教育由于一些原因还处于落后状态,需要对其重视起来,并想出一些解决措施。思想品德课程在学生成长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思想道德认识与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学生在思想上、行动上都做到教化。思想品德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与实践性的特点,联系社会实际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这门课程还具有多学科、多种知识整合的特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从社会公共生活与思想品德具体内涵出发,将学生与他人、社会集体与国家产生联系,在心理、健康、道德等方面进行有序整合,不仅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还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边境地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边境地区教学条件较为落后,与我国东部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需要我们仔细认真分析,然后找出解决措施与方法。边境地区多数是少数民族,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注重课堂教学的效果,这些地区在进入初中以后大多数使用汉语教材,用汉语教学,改变了用少数民族语言教学的状况。在这里,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新课传授型、复习旧课型、考查课以及综合课等类型,教学模式也是多种多样,有导入式教学、学生参与其中的情景教学模式、案例分析教学模式等等。民族中学的地方较为偏远、生活工作环境差,有些教师忍受不了恶劣的生活环境与条件,会出现不安心的情况,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学生在希望提高自己成绩的同时,教师更是这种心理,应试教育环境下都是以考试成绩作为教师水平的一个主要标准,教师教学成绩高了才有机会调入大城市,因此,大多数教师只是关心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其他,从而使这些学生不能够全面发展。

三、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分析

要想成功地进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就必须首先透彻理解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设计理念,积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转变思想从实际生活中寻找到灵感与源泉,教师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才能很好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实践改革:(1)教师在设计教学理念时,要从注重知识的传授向注重发展与学生全面发展转变,教会学生如何做事、如何做人,考虑到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心理认知,给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情感。(2)增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果的方法与途径就是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与环境,利用情景设置、会话练习、学生团结协作等等,让学生自己在合作中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并且在情境教学中,要注意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提出问题、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实践探索并解决问题等,让学生明确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更好地理解知识。

我国新课改与素质要求不断深入人心,各教育者也积极响应新课改要求,努力改进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应对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以期实现学校教育的德育功能。要想教好这门课程,首先就必须明确思想品德课程的内涵与特点,明确它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重视它的思想育人功能,教师要仔细认真地了解与认识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对具体的地区的思想品德教育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提高改革创新的能力,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问答法等都是不错的方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绩提高并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韦丽亚.民族地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都德最后一课分析篇7

关键词:新课改 案例教学法 初中思想品德课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由于案例教学法非常注重学生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能力,所以它自身具有普通教学法所没有的特点:

第一,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在进行案例教学时,一般教师会将一些社会中发生过的真实情景作为案例,这些案例都是学生经历过的社会现象。比如,教师可以选取闯红灯、或者非法经营作为案例实例。这不仅顺应了学生的思维方式,也与课堂教学内容更加吻合。而这些案例由于贴近生活,是学生日常所熟知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由于受其案例的吸引,学习兴趣也有所加强。

第二,教学过程的层次性。在进行案例教学时,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所以教师是将学生的兴趣放在核心位置,而进行课堂教学时大多数时间教师一般会选用一些层层递进的教学实例,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步步的推进从而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提高学生主动性的目的。

第三,教学活动的创新性。进行案例教学就是为了在教学中能够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以调动,从而在不同的角度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由于每个学生自身都具有可挖掘的创新思维意识,在进行案例教学法后,可以使学生的这种思维意识得到升华和迁移,最终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思维的灵活性得到锻炼。

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的应用

一、课前准备阶段

在案例教学法应用过程中要想实现更好的效果,首先就要看课前准备工作是否能够顺利有效的进行,这也是案例教学法应用的前提条件。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所不同,案例教学法更加注重教材的内容,在进行案例教学前学生必须对课本知识进行预习,只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才能使案例教学达到目的,而好的课前准备要求教师首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作为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课前准备时应当搜集案例,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当主要选择一些日常生活中发生过的案例,或者就发生在身边的案例。这些案例不仅要是学生关注的热点,而且要与学生的生活更加贴近,教师也可以发动学生,让学生提供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教学案例。这样将这些案例引用到课堂中时,将能很好的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除此以外,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还应当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比如案例的内容,案例的全面性、真实性等等,教师在课前选择的案例好,在课堂中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从而使整个课堂的气氛得以调动。其次,在选择好案例后,教师应当在课前对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取出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只有这样在教学课堂中教师才能保证自己不会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并且保持自己在课堂中的地位和在学生中的威望。最后,教师应当将选择好的案例进行编排。例如,在授课时给学生设置一个小悬念,或者在某个情节上设入一些吸引学生的内容等。只有学生对案例产生了好奇心,才能将思想充分融入到课堂中,积极参与到寻找课堂问题的环节中去,这样案例教学才算达到了课堂优化的作用。

另一方面,作为学生也应当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有做好了预习工作,在课堂中才能跟上教师的思维,与教师进行无阻碍的沟通,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的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这就要求在课前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获取一些相关的案例素材,教师可以提早的将课程中内容框架透露给学生,学生根据框架获取一些相关的案例,这样在学生的思维意识中就有了所要学习案例的答题情况,在课堂中老师只要稍微引导,学生就能很快进入角色。一旦学生获取了案例后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查看案例的解决方法,并且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素材对整个案例进行剖析,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而且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针对某些课程教学,课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由分组预习,这种预习方法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互相交流,这样集思广益学生通过吸收别的同学好的观点逐步提高自身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课堂应用

案例教学的方法在课堂中应用时,教师首先应当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复习,然后自然的引入案例,并且对案例进行初步的讲解,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一些理论的知识分散开逐步融入到案例中,可以让学生在分析案例时就对理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样学生在无形中就可以对理论知识有一个整体的理解。接下来教师可以与案例结合引出理论知识,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单纯的讲解理论将会非常枯燥,教师应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理论知识的分析中。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案例和理论的情况去发现问题,找出并且提出自己所发现的问题,不同的学生将会提出不同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进而将总结出来的问题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这种方法不仅使问题的呈现过程更加灵活,而且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了课堂中,但是这个过程教师还应当注意两个方面问题。首先,教师要融入到学生中与学生交流,这样才能更有效的解决学生知识点理解的问题。其次,在学生提出和分析问题时,教师应当多指导和帮助学生,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学习方法。

另外,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应当让学生用课堂讨论的形式去解决问题,例如,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在小组中将会产生不同的问题答案。这时教师再对每个小组产生的答案进行评论查优补劣,由于讨论时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老师在讲解时学生悉心听取,最终教学任务就可以在一个比较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每个学生都畅所欲言,案例教学法也达到了其目的。课堂的最后,教师可以对整节课程进行总结,例如教师在课堂结束后让学生写一份自评表,总结一下在本堂课程中自己的表现。自己提出的问题,收获的答案以及自己对这堂课程重点内容的总结。教师通过学生的自评表就可以了解学生课程的掌握情况。

结束语:

新课改提出后,所有课程都开始注重素质教育。思想品德课程也不例外,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使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都充分的融入到的学习中,不仅学习的效果有所增强,而且学生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案例教学法的融入使整个初中的思想品德课程水平都有所加强,在未来案例教学法还将更好的投入到教学课堂中去。

参考文献:

[1]张娴.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情感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1.

[2]刘雪璞.情感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

都德最后一课分析篇8

一、强化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必要性

政治是初中生的必修科目之一,该课程最大的作用在于能很好地规范学生的行为,通过与生活相结合的事例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提升综合素质。由于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对各种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性格也较为叛逆,此阶段的思想教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初中生的思想比较幼稚,想法不成熟,易误入歧途,因此,更需要政治教师通过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教会他们懂得沉着冷静、明辨是非,不矫揉造作,遇到挫折不放弃,能抵制各种诱惑。综上所述,强化中学思想品德教学十分必要,且意义重大。

二、中学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的问题

1.尚未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中学课堂一节课的时间一般为45分钟,在短短的一节课内教师须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与学生交流的机会较少,上课即来下课即走,几乎不认识所教班级的学生,提问时都以花名册为主,且部分教师尚未制订出可行而有效的教学计划,在课堂上无法做到教学思路的“一条线”,无法在课堂上建立起良好的、融洽的师生关系,不利于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2.师生对学科的不重视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虽然国家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学生还是重点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在考试中所占分数比例较大的科目。加上部分学校甚至未开设思想品德课,思想品德学科的地位受到严重威胁。种种原因导致对该学科的重视力度不足,使思想品德教学陷入了尴尬局面。

3.教学方法落后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思想品德教学依旧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主,教学方法单一,课堂缺乏创新,学生兴趣低下。思想品德课本身具有的教育功能未能发挥出来,学生很难理解思想品德课的真正意义,无法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

4.单一的课堂评价模式

思想品德课的价值在于通过学习让学生获得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然而,部分学校教授思想品德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教师们也尚未意识到课程本身的价值,因此,在进行课程评价时也只看学生的分数。单一的课堂评价模式不仅不适合该门课程,也不适合现今时展的需要。

5.教材掌握不够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理解课程目标,并通过创新多种教学方法尽可能地达到教学目标,然而由于重视力度不够,很多思想品德教师在教授课程时只是照本宣科地念教材,根本没有掌握教材的真正内涵,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三、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策略分析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为高效开展教学奠定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课堂的交流与互动。此外,学生也会将教师视为朋友,在产生心里障碍时及时与教师沟通,帮助自己消除心中的抑郁和烦闷,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增进师生感情,还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2.制订教学目标

教师应根据每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制订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贯穿整个课堂,最好能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此外,教学目标还应与生活相结合,让知识落到实处,例如在学习“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一课时,教师制订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习和了解法律的基本含义,让学生感受到法律的威严,明白法不可违。教师还可利用PPT为学生展示一些违法犯法的事件,并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再作点评。

3.联系实际,深入学科实践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任何一种本领都应具有的精神,学习思想品德也是一样。教师应在教学中结合种种实例,做到理论与现实相结合,以社会为依托为学生讲解知识,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的复杂,提升学生判断对错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确保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此外,教师还应带领学生迈出校门、走进社会,感受社会、了解社会,组织学生到企业、机关、单位参观学习,听取成功人士的讲座,关注发生在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并加以分析讨论,从而真正实现知识的“学以致用”。

4.巩固、强化思想品德课的地位

学校领导须采取措施让师生了解开展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重要性,以此来巩固和强化课程的地位。学校应将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一起作为学习和考查的对象,在考查中还应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结合起来,以此达到提升课程地位的目的。

5.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应抛弃传统的、与新课程理念不适应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合作学习法、小组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应用其中,不仅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还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水平。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学,例如在学习“友好交往礼为先”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方式交流互动,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又如在“过健康、安全的生活”一课中,教师可采用探究教学法与学生一起探究身边不健康、不安全的事例,并阐述这些事例的危害。这样的课堂更富有活力,教师所讲述的知识点更容易理解与掌握,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可谓一举二得。

6.重新梳理、分析教材

教师应重新审视教材,分析、总结教材,归纳出种种符合时展需要的、满足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策略,总结出更多先进的教学方法,梳理出课本知识与知识之间、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性,注重将教学活动与评价融为一体,提升教学质量。

7.采用多样化的课堂评价模式

课堂评价是对课堂既定目标、学生学习情况以及课堂教学情况的分析和评论,从中了解不足,找出改进措施。思想品德课堂评价应遵循多样化原则,通过不同的评价方法展开。一方面,由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教师应采用分层评价模式,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给予不同的评价,尊重每一位学生,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学习质量。另一方面,教师还应通过综合评价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即不能仅依靠分数来判定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应分析学生的整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确保评价的正确性与科学性。

四、总结

政治学科因其在升学考试中所占比重不大等原因易被师生冷落,殊不知,思想品德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学时期正值成长的关键时期,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为学生的成长指明方向。因此,做好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十分必要,教师须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时代的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路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以上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心得和建议,希望能和广大思想品德教师一起切磋交流,共同提升中学思想品德的教学水平。

上一篇:小学师德论文范文 下一篇:加入少先队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