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坚的故事范文

时间:2023-11-15 18:07:24

身残志坚的故事

身残志坚的故事篇1

中国选手刘翠青以56秒25的成绩刷新残奥会纪录,夺得冠军

 

上周,东京奥运依然是世界体坛的焦点,残奥会的开幕让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东京,而来自世界各地的残疾人运动员也在用自己的“不放弃、不屈服、不妥协”诠释着生命的倔强,继续讲述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运故事。残奥会带给人们的精神震撼远超奥运会。没有谁的人生会一帆风顺,挫折与困难总会在不经意间打乱你原本以为惬意的生活,怎么办?残奥会会给你答案,那里无时无刻不在演奏着生命的最强音,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励志故事,他们都没有放弃,敢于追求梦想、挑战生命。残奥会就是一本讲述励志故事的书,可以让你泛着泪光读完,然后拭去眼角的泪花迎难而上,因为他们更想让你看到的不仅是运动之美,而是精神之美。

 

彰显公平的规则

 

很多关注残奥会的人在为运动员的坚韧不拔而喝彩时会纳闷,为什么每个比赛项目中都会由一个英文字母和数字组合而成,比如女子50米自由泳S11级,代表什么意思?

 

了解这字母和数字组合的含义,更有助于了解残奥会,也明白其中关于公平精神的传递。为了保证同一赛场运动员的公平性,必然需要对残疾程度进行细化。其中,英文字母代表运动员所参加的项目,如F级为田赛(Field)、T级为径赛(Track)等等,后面的数字则代表了残障等级。每个残奥会项目都有自己的分级,总体上分为肢体障碍、脑性麻痹、视觉障碍、脊椎神经损伤、学习障碍以及其他障碍,这些都需要通过数字来代表,双位数字中的十位数值代表运动员的残疾类别,“1”代表视障类别、“2”代表智障类别、“3”代表脑瘫及大脑麻痹或后天性脑损伤类别、“4”代表截肢及身材矮小的类别、“5”代表脊髓损伤及部分轮椅组的类别。双位数字中的个位数值则代表运动员在残疾类别中的级别,数字越小代表残疾情况越严重,比如视力障碍中的11级为全盲或接近全盲,而13则为符合最低视力残障标准。具体到比赛中,视力障碍11级必须要有领跑员及戴上眼罩,12级和13级则不一定需要领跑员。

 

这样的规则等级制定非常细致,目的在于确保对每一名运动员的公平性。为了确保这一公平性,运动员也是有级别区分的,比如PPS(残奥会级别永久状态)、PRS(残奥会级别核查状态)和PNS(残奥会级别全新状态)。其中PPS不需要再进行分级,因为他们曾多次参加残奥会或者世锦赛,已有了准确分级。

 

相比于健全人,残疾人的赛事准备工作更多也更为细致,最主要的是安全性和公平性。现代奥运创始人顾拜旦曾说“奥林匹克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战斗”。而残奥会最能彰显“战斗”二字,因为运动员们都是经过了难以想象的磨难才得以踏上赛场,他们身上所展现的精神才是赛事的精髓,所以公平安全的竞赛环境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也是一种尊重。

 

诠释生命的倔强

 

从运动员障碍等级的划分不难解释为什么残奥会受关注度远不及奥运会,如果以竞技技术和人类运动美学为出发点去看待残奥会或许你是失望的,出发点也是不对的。残奥会的举办,着重点本身就不是极限挑战,而是反映人类文明的进步,以及人类顽强不息的精神。这两样,需要健全人也需要残疾人一起努力。

 

对于残疾人来说,残奥会更是一个重要的自我展示平台,是他们面对命运不公奋发图强、努力拼搏的最佳精神展示舞台。本届残奥会中国代表团共有251名运动员,年龄最大的56岁、最小的16岁,来自各行各业,有些运动员坚持体育训练已20多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用超乎常人的意志与生命抗争。残疾人运动员需要付出比常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在一次又一次与生理、心理的对抗中寻求突破,诠释着生命的倔强。

 

8月24日开赛以来,残奥会每一天都有这样的瞬间上演,闪耀着坚韧不拔、超越自我的精神光芒。同时,残疾人运动员在赛场上展示的友爱和尊重同样震撼着人们的心灵。28日的女子50米蝶泳S5级颁奖礼上,金牌得主、失去双臂的卢冬两旁是下肢残疾需要坐轮椅的银牌得主、西班牙选手玛尔塔和队友成姣。拍照时,站立的卢冬单膝跪地,为的只是与另外两名奖牌得主显得一样高。卢冬“跪下”的一幕感动了无数人,也收获了无数赞誉之声。

 

像卢冬这样的例子,残奥会还有很多很多,每次浏览残奥会的新闻总会被残疾人运动员积极向上的精神所感动,泪水总会在流淌的边缘徘徊。残疾人运动员给予我们远比奥运会更多的感动,因为他们面对“逆风飞翔”的勇气和意志比大多数健全人还要坚定。这或许是残奥会给健全人最大的精神礼物。

 

无数的奋斗故事

 

残奥会之于残疾人的意义,远远超越运动本身,展现了他们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几乎每一名运动员都有一个自强不息的奋斗故事,每个人都有一段令他们难忘的前行经历,也会有令自己都会感动的瞬间。

 

28日,南宁姑娘刘翠青成功卫冕了残奥会女子400米T11级冠军,她和领跑员徐冬林庆祝胜利的照片火遍全国。然而,鲜有人知道刘翠青为了这一切付出的努力。

 

1991年出生的刘翠青10岁时逐渐失去视力,前往特殊学校学习时年仅13岁。那个时候,刘翠青是迷茫的,不知道今后的日子该怎么过。直到有一天接触了体育练起了跑步,刘翠青才找到了方向。“青青能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也是她多年来辛苦付出的结果,我们都非常佩服她的毅力。”说到刘翠青,她的启蒙老师何成飞感慨万千。

 

如果刘翠青没有顶着黑暗奔跑的决心、没有排除万难坚持训练的毅力,今天的她又会是怎样的?她的付出并不比健全人田径运动员少,甚至更苦,但她都坚持了下来。记者曾经多次采访刘翠青,每一次采访都会被她的拼搏精神所感动,而这份拼搏扭转了她的人生方向,沿着更好的轨迹发展。

 

另一名令人感动的是来自埃及的乒乓球运动员易卜拉欣·哈麦德。48岁的易卜拉欣·哈麦德用嘴咬球拍用脚抛球的转播画面感动了无数人。因一场火车事故而失去了双臂,一年后,他与乒乓球结缘。没有双手怎么打乒乓球,易卜拉欣·哈麦德做到了,他用超乎常人的意志力战胜了身体的缺陷,享受着运动的快乐、传播着无畏的精神。就算输了比赛,易卜拉欣·哈麦德依然激动不已,俯身亲吻地面,能站到奥运赛场上,他已经证明了自己的成功。

 

残奥会的意义,不在于拿了多少块金牌,破了多少纪录,赛场内外残疾人以不屈的毅力,挑战和超越生命的极限,奏响了生命的最强音,以自我素质的提高和自身价值的实现,获得人们的尊重,而不是同情和怜悯。同时,他们的故事也会给人以启迪,让困境中的人们找到精神支柱并以此前行。

身残志坚的故事篇2

作者彭艳开

“每一次,总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

张韶涵的这首《隐形的翅膀》,曾鼓舞、激励了许多人。今天,我观看了一部名叫《隐形的翅膀》的电影,让我深受感动。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一个名叫志华的女孩,因为从电线杆上拿风筝,不幸被电流击断了双臂。但在以后的日子里,凭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残疾人锦标赛”游泳冠军。

命运对于每一个人是不一样的,有时很公平;有时很不公平,甚至很残酷,一蹶不振是于事无补的,用自信的心态,去自立地生活,还要靠自强在命运的伤口上为残缺的、不完美的生命打一个完美的补丁。

志华是一个身体上有缺陷的人,但在残缺的身体下有一颗完美的、乐观的、从不服输的心。她这种身残志不惭的精神让人敬佩!可是我们正常人呢?一遇到点小挫折、小困难,总是找借口,找理由,去躲避,去推卸,二者一对比,难道我们不惭愧吗?

台湾知名画家谢坤山从小家境贫寒,很早就辍学了。年轻时,因为两场意外事故,失去了双臂、一条腿和一只眼睛。面对命运接连不断的打击,谢昆山没有因此沉沦,而是努力作画,勤奋作画。后来,他成了一位有名的画家,赢得了社会的尊重。

志华和谢昆山的故事告诉我们: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面对和战胜挫折的勇气。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也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任何事只要去做,去面对,就没有不可能的。再想想《隐形的翅膀》这首歌,真的很有感染力:

“每一次,总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

这双隐形的翅膀,就是自信、自立、自强!

《隐形的翅膀》观后感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不去想,他们拥有美丽的太阳;我看见,每天的夕阳也会有变化;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这首歌是前些日子流行的《隐形的翅膀》。正如歌词中所说的,志华就是一个拥有着一双隐形的翅膀的人。

志华是一个15岁的花季少女,她考上了高中,和同学们一起去放风筝但不幸被高压电击中。虽然命保了下来,却永远失去了双臂。当她知道这个噩耗后,有了自杀的念头,在爸爸妈妈的一番开导下,她决定重新振作。但是学校不能收志华,因为她不能写字,功课会落下很多。

为了重返校园,她每天在家练习用脚写字,脚趾磨烂了,结出厚厚的血痂。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她学会了用脚流利地写字,争取到了重新上学的机会。

她从不要老师和同学给她的特殊照顾,因为在她的心里,自己依旧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拥有双臂的普通人。

终于,在一天的体育课上,田径、游泳教练发觉了志华的才能,努力地培养她,把她内在的无限潜能都挖掘了出来。最后,志华跟着强教练,加入了国家残疾人游泳队。而就在比赛迫在眉睫的时候,志华的耳边传来了噩耗:他妈妈失踪了,但通过全村人的帮助,志华妈找到了,却晚了一步,永远地离开了志华……志华知道他妈妈去世后和想到要和教练申请退出比赛,但一直有一种意念让她不能放弃,在参加游泳比赛的那一天,她终于冲破了极限,拿到了名第一名的荣誉。

志华——一个残疾人,却靠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拼搏得来了如此大的奖项。人们常说:“断翅的小鸟,也能高飞!”的确,这句话用在志华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一定要向志华学习,学习她那种坚持不懈、艰苦奋斗的顽强精神!

身残志坚的故事篇3

书中描写的是残疾少女方丹的故事。方丹因身患疾病导致双腿瘫痪,轮椅就成为她永久的伙伴。就如张海迪自己,五岁时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从此一辈子只能依靠轮椅生活。或许,在常人看来,一个残疾人的内心世界应该是灰暗狭小,孤独无助的,甚至是自卑渺小,黯淡无光的。然而,方丹却有着超乎常人的顽强毅力,对人生充满着梦想。在她的内心深处,她依然对世界充满着认知的激情、创造的欲望、对浪漫爱情的幻想,无时无刻不在向往自由的天空。张海迪通过对方丹生活的描述,强烈地表达出自己在命运面前不服输的个性。

故事用了第一人称描写,对身边的伙伴则用了第三人称,以此来拓宽主人公的生活空间。失去双腿的方丹在伙伴们的帮助下,对生活充满着信心,倾注着热情,奋勇地驾驭着双轮之舟与病魔作斗争,与命运抗争。她不断地战胜自我,在人生的旅途上留下一串串闪光的足迹。张海迪何尝不是如此?她从没有进过学校,但却凭着惊人的顽强毅力自学成才,完成了从小学到大学的专业课程。面对残酷的人生,她顽强地克服疾病与困难,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在轮椅上度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用炽热的纯情,生动的笔触,描绘着方丹与自己在轮椅上的人生。她们对生活充满着梦想,并为这一梦想付出比常人多百倍的努力。

张海迪的故事感动着很多人。她那种顽强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给予我们人生很大的启示。她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多么残酷艰辛,人生都应该充满梦想。为了实现梦想努力拼搏的人生才能多姿多彩。

然而,综观当今社会,人们生活富足,物质丰盈,具有坚强毅力的人似乎越来越少。我常在新闻里看见,很多体格健全的年轻人,为了生活中的一点挫折做出有违人性的事情,有的为了衰败的事业,有的因为失败的爱情,有的纯粹是因为生活的压力。他们轻视生命,走向毁灭的人生边缘,做出他杀或自杀的残酷事情。他们身坚志残,内心脆弱残缺,对人生缺乏顽强的毅力。比之张海迪的身残志坚的精神,我只能说他们才是真正的残疾人,这样的人注定没有梦想,注定他们的人生将以灰暗结局。

身残志坚的故事篇4

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许多预料不到的灾祸,这些灾祸落在谁的头上完全是偶然的,是个人不能选择也不能抗拒的。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始终是候选人,谁也不能排除明天灾祸落到自己头上的可能性。琼妮只是比我们早一些被选上了,在那一个瞬间由一个充满活力的少女突然变成了一个四肢瘫痪的残疾人。她的故事从那个瞬间开始,人们可以从各个角度来读这个故事,例如把它读做一个堪称典范的康复故事,一个战胜苦难的英雄故事,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故事,如此等等。这一切都符合事实,然而,我认为,这个故事的含义要超过这一切。

在我看来,琼妮的故事给我们的最深刻启示是使我们看到,虽然我们的外在生命即我们的躯壳是脆弱的,它很容易受伤,甚至会严重地残缺不全,但是,无论在怎样不幸的情况下,我们始终有可能保有一个完整的、健康的内在生命。这个内在生命的通俗名称叫做精神或者灵魂。实际上,心理康复的过程就是逐步发现和真切感受到自己的内在生命仍然是完整的,从而克服身体残疾所造成的沮丧和自卑。也正是这个坚不可摧的内在生命具有在苦难中创造奇迹的能力。使表面上似乎失去了任何意义的生命又被意义的光芒照亮。

其实,残疾与健康的界限是十分相对的。从出生那一天起,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就已经注定要走向衰老,会不断地受到损坏。由于环境的限制和生活方式的片面,我们的许多身体机能没有得到开发,其中有一些很可能已经萎缩。严格地说,世上没有绝对健康的人,而这意味着人人在一定意义上都有残疾,区别只在明显或不明显。用这个眼光看,明显的残疾反而提供了一个机会,使人比较容易觉悟到外在生命的不可靠,从而更加关注内在生命。许多事例告诉我,残疾人中不乏精神的圣徒。除了在座的琼妮和张栩,此刻我还想起了英国科学家霍金和中国作家史铁生。相比之下,我们这些身体表面上没有残疾的人却很容易沉湎在繁忙的外部活动中,使得内在生命因为被忽视而日益趋于麻痹,这是比身体残疾更加可悲的心灵瘫痪。

作为一个基督徒,琼妮相信她的康复奇迹来自上帝的恩惠。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她不断地和上帝对话,由怀疑而终于走向坚定的信仰。我不是基督徒,但是我觉得我能够在广义上理解她的信念。她在书中引用了她的传教士朋友史蒂夫的话,大意是说,身体是一幅肖像画,真正有价值的是这幅画的内在特点和风格。我十分欣赏这个譬喻的含义,因为我也坚信内在生命具有超越于外在生命的神圣价值。上帝在哪里――在我们真正发现了我们的完整的内在生命的地方。如果说我们易损的外在生命或多或少都有残疾,那么,当我们用上帝的眼光来看自己,就会发现我们在上帝眼中无残疾。生命永远是完整的,是永远不会残缺的。是的,在上帝的眼中没有残疾,每一个人都能够生活得高贵而伟大。我相信,把琼妮和张栩,把所有勇敢的残疾人连结起来的不是身体的残疾,而恰恰是灵魂的健康。如果我经过努力也拥有一颗这样健康的灵魂,从而成为他们的同志。我将感到莫大的光荣。

身残志坚的故事篇5

有一种力量,它可以使人在废墟下存活一百多个小时,那就是坚强,看了《隐形的翅膀》这部电影,让我对这个词的认识更深刻。

故事发生在内蒙古一个叫志华的15岁女孩身上。有一次,她在放风筝时,不幸被高压电电到,失去了双臂。为了能够继续上学她用脚练习用手能够做的事。尽管脚上磨出了厚厚的血痂,但是她没有轻言放弃,仍咬牙坚持着。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她能用脚写字了,甚至能用脚穿针引线,她又回到了久违的学校。在市里选拔新残疾人运动员时,她报了游泳项目。经过刻苦练习,最后,她在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夺得金牌,获得了参加残奥会的资格。普通人要学会游泳都很不容易,可是主人公志华没有双臂,却能游得那么快,她要付出超过常人多少倍的时间和努力啊,那是一种多么坚强的毅力!

在学习上,许多同学一遇到难题却会想:哎呀,这道题太难了,我根本就不会!不经过思考就轻易放弃。在生活上,一点点小事都依赖父母,而志华学习用脚拿笔写字,一笔一划要练习多少遍啊,脚磨出了一个个厚厚的老茧,仍然不退缩,这比同学们遇到的那一点点困难不知难多少倍。志华一个残疾人都能做到的那么难的事,我们健全人又有什么理由不做得更好呢?

我们要学习志华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在学习生活中要更加坚强。有一句话说得了:命运如同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愿所有人都拥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身残志坚的故事篇6

"沈石溪写的小说真好看!真精彩!"这是我看了几本沈石溪小说后,忍不住发出的感叹。

最近我看了《残狼灰满》,我常常被里面精彩的情节迷住,一看就是个把小时。有时妈妈让我休息一会再看,我压根儿没听到,直到妈妈怒目而视,把书从我手中抽走为止。即使这样,书中那些动物的形象仍在我脑中一遍遍地浮现。

我先来介绍一下主角灰满吧!两只右脚的脚爪被子弹削掉了一块,当他站起看世界时,觉得是倾斜的。但它把两条残腿架在一匹很矮的母狼黄鼬身上看,才觉得世界又变成正常的了。为了生存,它决定和黄鼬练习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双狼并行"的行走方式。灰满和黄鼬经历成千上万次摔倒后终于练成了,而且它俩居然配合得天衣无缝,可以跟正常的成年狼一样捕猎了。他们还练就了飞奔、攀高等高难度技巧,受到狼族的尊敬。灰满是一个身残志坚的英雄,它那种勇敢的品质和坚强的毅力,令我佩服。

"豺狼当道"这个成语,让我对这两种动物产生了厌恶之情,可是发生在《残狼灰满》里关于一匹狼和一只豺的故事却令我很感动。

狼的名字叫乌凤,它十二岁,对于平均寿命大约十五岁的狼来说,它已经很老了。豺的名字叫赤莲。它俩常常一起配合着狩猎,它们的狩猎方法花样百出,配合默契,经常能顺利地捕到猎物。赤莲怀上了小豺崽,为了不让乌凤把它的豺崽吃掉,它决定离开乌凤,去安全的地方产崽。狼吃豺崽本是动物界的正常行为,但是乌凤想:有了赤莲的帮助它才能捉到了猎物,度过漫长的冬天,不至于成为雪豹等动物的美味,所以它放弃了吃赤莲的豺崽,于是它俩又开始配合着捕猎。

整个冬天它们互帮互助,甚至它们都救了对方好几次性命,最后,赤莲为了救乌凤惨死在铁轮下。乌凤这匹狼不仅没有吃掉赤莲留下的一窝豺崽,居然把豺崽抚养长大了。我觉得乌凤真是匹仁义的狼。

我原先认为人类才是情感最丰富的动物,但这个故事里我知道了原来它们也和人类一样,不同属的动物的感情也居然这样深厚,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绝不亚于我们人类呀。

残狼灰满读书笔记550字(二)

今天我看了《残狼灰满》这本书,书中的道理让我一生受用不尽。

《残狼灰满》写的是一个令人感动,富有哲理的故事。主要是说残狼——灰满因被野猪撞伤了一条腿,从狼酋变成了贱狼。灰满很不服气,一心想夺回主权,但它只有两条腿了,生死关头,小贱狼——黄鼬来做它的"踏板",它与黄鼬组成一个双体狼,经过种种困难"双体狼"夺回了狼酋的位置。但在一次追捕猎物中,和猎物一同掉下悬崖,因此灰满把自己双体狼的尊严、威风、熠熠闪光的形象永远定格并凝固在每一匹狼的记忆深处。从中我明白了:灰满这种狼残志不残的精神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是值得我们学习!

你们来听听我的经历吧!

有一次,我和饶志鹏下象棋,因为我和饶志鹏彼此很了解,所以我下了一步中炮。可不知什么时候,饶志鹏下五六炮的方法烟消云散了,改成了屏风马,让我防不胜防。不一会儿,我就损了一车。我心想:饶志鹏下棋有效率,但是质量上不过关,我要抓住这个弱点,打饶志鹏一个措手不及。

因此,我把每一步棋想的很深奥,饶志鹏不愧是我的朋友,自己落到我的"陷阱"里。"将"我大声一喝"没棋了吧!",饶志鹏脸红地说"认输。"无独有偶,还有一次,我做一道数学难题,限定自己二十分钟之内写完,我绞尽脑汁,几乎把脑汁都抽完了,可没有想出来。我就不信邪,再想个十分钟,还是没有想出来,我气得脑袋都快要炸开了花,但我心想:坚持不懈、就是胜利。于是我最后给自己五分钟,奇迹发生了,在第三分钟的时候我把难题解开了。虽然我的手酸痛不已,但是我仍然很高兴。

今后我一定要记住这句话:只要坚持不懈,你就不怕一无所获!

残狼灰满读书笔记550字(三)

你听说过双体狼吗?一头能够迅速分开又合体的狼,这一切不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在沈石溪的书——《残狼灰满》中显得那么真实,这是一本震撼人心的小说,它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这本说讲的是一只叫灰满的3条腿狼酋,因救自己心爱的母狼黑珍珠而被愤怒的野猪咬断了一条腿,只剩下2条左腿的灰满已经没有狩猎的能力,被肉陀推下了宝座,成了新的狼酋,黑珍珠也忘恩负义离它而去。后来在灰满心灰意冷的时候遇见了草狼黄鼬,帮助它成为了双体狼,经过2个多月的艰苦训练,灰满黄鼬掌握了一匹狼的生存技巧并且心意相通,灰满重新回到狼群,和黄鼬一起打败了老豹子,重新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狼酋,最后黄鼬怀孕了,灰满坐在她身上越来越不舒服,还被肉陀嘲笑,一次,狼群在悬崖边上狩猎一头公原羚的时候,灰满为了挽回双体狼的尊严,一个飞扑,和公原羚一起跌入悬崖。

读完这本书,让我情不自禁地赞叹灰满的智慧和勇敢,可是谁能想到,在灰满底下支撑它的黄鼬呢?其实正是因为黄鼬的支撑和她默默无闻的奉献,灰满才能成为所向披靡的双体狼,才能重新成为狼酋,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像黄鼬一样的人物。

比如,赛场上的运动员获得成功时,会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却没有人会夸一夸运动员背后的人——无时无刻陪伴着他们的教练。为了运动员的成功,他们不辞辛苦用自己全部的心血培养这些运动员。这就是奉献的真谛。

看完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奉献是人的美德,大家都要有甘愿牺牲的精神!"

残狼灰满读书笔记550字(四)

在这个暑假,我读了《残狼灰满》这本书。它是沈石溪的作品之一。

从这本书里,我读懂了:失败了不能灰心,要想办法去争取,有这样的雄心,做事才能成功。

生活总是历经千辛万苦的,在我学骑自行车时也是这样。

我的第一辆自行车是一辆学步自行车,也就是旁边有两个轮子(辅助轮)的自行车。这种自行车骑起来太容易了,只需用脚踩两个踏板转圈就好了。可真正的自行车可不是这样,要学会它可是件不容易的事。

妈妈先教我骑的要领:要保持身体平衡,两只手要握紧把手。

就这样,我第一次骑起了真正的自行车。妈妈先推着我在场地上走了两圈。我慢慢地找到感觉了,就让妈妈松开手。可没想到,刚松手,我便连人带车重重摔了下去。我揉着屁股,看着被磨破的腿,不禁大哭起来:"好痛!我过会儿再练吧!"这话激起了妈妈的强烈反应:"这怎么行?才一次!"我听了,只好又坐上去,继续骑。这次,我骑了两米!接下来的每一天,我都会刻苦地去训练,一次次地摔倒,一次次地爬起再来。我的手破了,腿流血了,都不在乎,继续坚持练习着,不肯轻言放弃,因为我知道,只要我坚持,总是能学会的。

终于有一天,妈妈走到我面前,给了我一个徽章。我抬头看着妈妈,只见妈妈满脸都是欢喜的笑容。就在那一天,那个幼儿园的暑假,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现在,我已经是骑自行车高手了,能熟练转弯,熟练地避开行人。自行车上也还挂着那个徽章,它永远激励着我勇往直前,这样才能成功。

或许,在意志上,我就是一个:灰满!

残狼灰满读书笔记550字(五)

读了这篇故事,我深受感动。因为不仅仅只有人类才会有亲情和友情,动物之间也有至真至纯的亲情和友情,当同伴有难时,主动帮助;当同伴受到排斥时,不离不弃。我更关注的是那只叫黄鼬的狼,是黄鼬的存在,帮助灰满塑造了完美形象,向成功一步步靠近。而在生活中,像黄鼬这样甘当幕后人物,默默奉献的人实在太多太多了。当我们看到运动员获得成功时,会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却可能忽略了运动员背后的人:时刻陪伴着他们成长的教练们、陪练们。当我们看到明星在台上光彩四射时,却可能忘记了舞台、音响、化妆、助理等等一大帮为她服务的幕后人。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得到过许许多多人的帮助,我们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他们的默默付出。同时谨记名言:团结就是力量。

残狼灰满读书笔记550字(六)

沈石溪是我最喜欢的作者,因为他笔下的主人公都是动物,而我就是一个典型的动物控。沈石溪的《鸟奴》、《斑羚飞渡》、《第七条猎狗》、《狼王梦》等等,我都一一拜读过,这个暑假我用心地阅读了他写的《残狼灰满》这本书。

身残志坚的故事篇7

由于双腿行动不便,张兰萍很少走出自己工作生活的白银市白银区白茨滩小学,近一周时间的北京之行让这位乡村教师感动又兴奋。

1984年,张兰萍高中毕业,由于当时没有残疾人考大学的政策,学习成绩优异的她只好告别了自己喜欢的学校。

父母对这个双腿残疾,需要靠双拐行走的女儿很怜爱,让她安心待在家里由他们来抚养。可他们不知道,这个坚强的女孩在6岁时就已暗下决心:“要靠双手养活自己。”

张兰萍给当地教育局写了一封信,表示自己愿意不要报酬到家乡的小学当老师。很快,她就成了白茨滩小学一名没有工资的代课教师。

她至今都记得第一次站上讲台的情形:“当时学校正在开学报到,由于学生多老师少,很多教室里没有老师。我随便推门进了一间教室,站在讲台上开始给孩子们讲故事。”张兰萍的故事一开讲,闹哄哄的教室一下子安静了下来,从此,会讲故事的张老师在白茨滩小学的讲台上一站就是29年。

从最初没有任何收入,到1989年通过考试成为民办教师拿到每月40元的工资,张兰萍一直很满足,“我自己用钱的地方很少,只有看到困难学生需要帮助时,才会觉得自己的工资太少了。”1997年,张兰萍获得了“甘肃省园丁奖”,由于当地有相关照顾政策,2000年她转正成为了公办教师。

上世纪90年代,村里有文化的人不多,有个村民要写一份宅基地申请,找遍了全村都没人会写,他只好找到了张兰萍。张兰萍说:“我当时就在想,我们这一辈人就吃了没文化的亏,不能再让孩子们这样了。”

从1992年起,张兰萍在自己的班级建起了图书角。她把家里的一个小书架和自己的一些书拿到了教室,孩子们课间有了课外书看。那时张兰萍每年都会拿出200元给孩子们订报纸杂志,可她每月的工资只有70多元。

1997年,张兰萍被省民政厅评为“自强模范”并获得了1000元的奖金,这相当于她大半年的工资。可张兰萍做出了一个让大家吃惊的决定:用这1000元买了200多册儿童读物,全部放在了班级的书架上。

一年又一年,班里书架上的书越来越多,书架变成了书柜,这些书陪着一届又一届的孩子长大,她说:“现在我班里有1000多册图书,很多孩子到毕业时会很惋惜,因为没有读完所有的书。”

张兰萍父母的家离学校不远,正常人走路十几分钟就能到,可是拄着双拐的她需要走四十多分钟,为了节省时间,张兰萍是多年来白茨滩小学唯一一个住校的老师。

从十几岁的小姑娘,到如今40多岁的中年人,张兰萍一直都在白茨滩小学,也曾有城里的学校向她抛出“橄榄枝”,可是张兰萍都拒绝了,她说:“城里有很多好老师,不缺我一个,我愿意留在这里,陪伴着农村孩子一起成长。”

【素材解读】

她身患残疾,但带出的毕业生成绩却多年为学区榜首;她拒绝留在城里工作,甘愿留守家乡任教;她把许多调皮捣蛋的孩子变成了家长心目中懂事的孩子;她自强不息教书育人的同时,联系社会力量开展爱心救助。她就是张兰萍,一个双腿残疾,靠着双拐痴守乡村讲台长达29年,感动了身边师生和乡邻的人民教师。

【适用话题】

身残志坚的故事篇8

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开始经历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多姿多彩的生活。爱,伴随着我们一路成长,但是,当我们享受着美好生活的时侯,你可知道,这个世界,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无法享受人生的快乐,他们就是——残疾人。

以前,我总是歧视身边的残疾人,认为他们是有缺陷的,他们什么事也干不好。但是自从听了宋玉红阿姨的故事后,我才明白,其实残疾人与健全人是一样有沐浴阳光,追求梦想的自由与渴望的。

宋阿姨一生下来就是一位先天性脊椎裂患者,畸形的双腿,以及背后隆起的大疙瘩,使父母不得不痛苦地承受宝贝女儿是个残疾人,这一辈子只能与轮椅为伴的事实。由于家境困难没钱买轮椅,小玉红最初的代步工具就是一个木制的小板凳,小小的双手握住小板凳的两端,来回挪着在屋子里“走动”,屋子就是小玉红仅有的活动天地。随着小玉红的长大,她开始羡慕起能蹦跳着去上学的孩子,天天缠着父亲要上学。父亲带着她去了一所又一所学校,尽管小玉红拥有聪明的才智,可是,因为身体的残障,没有一所学校愿意接收她。于是,父亲成了她的启蒙老师,每天晚上教小玉红识字和算术。在她十七岁的时候,邻居王大夫得知她渴望学习的情况后,非常同情她,主动提出教她学习中医的课程,并鼓励她参加自考,去大学听医学专家的讲课。对一个健全人来说,这并不是一件难事,可对于离开轮椅就出不了门的宋阿姨来说,却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每次听课都是父亲背着她去,背着她回。后来,她又自学英语,拿到了中医专业本科文凭。没有上过学,却拿到大学毕业证书。一个摇着轮椅走路的人要办成一件事情该有多么难!这其中付出的努力和艰辛是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宋阿姨深刻感受到自己今天的成就不仅是因为自己对生命的热爱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更重要的是来自社会善良人的关爱和帮助。于是,她决定尽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去帮助那些和她同病相怜的人。

一次偶然的机会,宋阿姨成了河北广播电台的一个残疾节目主持人。为了做好节目,她摇着轮椅走遍了石家庄的各个残联机构,并走进一个又一个的残疾人家庭,了解残疾人在想什么,最关心什么,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最需要哪方面的帮助,也深深地意识到作为一个助残节目主持人所应该肩负的责任,她用自己的所见所感来不断地呼吁社会帮残助残。她还建立了“爱心互动”助残志愿者网站,策划并组织了很多助残公益活动,以此来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另外,在她和其他志愿者的努力下,一些行动不便又没有经费,无法实现外出愿望的残疾人,终于实现了他们外出拥抱大自然的梦想,使他们从中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实现自己的快乐。与此同时也更多地告诉大家如何同残疾人接触、如何给与他们更多的关爱和理解。宋阿姨为助残事业付出了很多,但她却说自己获得了更多的充实和快乐!

从宋阿姨的身上,我看到的不只是她对生活和未来坚持不懈,自强不息的精神,还有她对残疾人的深情关爱和无私奉献。爸爸曾经对我说过:“身体残疾没关系,心灵残疾才可怕。”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作为一个体智健全的人,我们更应该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每一天,我们不仅要学习宋阿姨的身残志坚,更应该给予他残疾人更多的理解和关爱。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关心残疾人,帮助残疾人,不论是一次搀扶,还是一次让座,都能让他们更多地感受到人间的温暖,感受到人间的真情!

上一篇:美丽的妈妈作文范文 下一篇:苏轼的人生态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