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长征观后感范文

时间:2023-10-24 08:17:11

我的长征观后感篇1

硝烟战场血肉模糊,再稚嫩的生命在这样的氛围中无不接受着熏陶——主角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来的!眼睁睁地目送着革命战士爷爷离开人世,又接连地目睹着姐姐牺牲了,姐夫牺牲了,首长牺牲了,战友们也都离开了自己,英勇的人一个个都走了,却以生命的代价,让革命走向了胜利,让中国走向了光明——此刻才知道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得来之不易!而那些战死在硝烟中的人是多么地伟大,给我们快乐生活的红军是多么地伟大!

在这部《我的长征》中,最影响着我的莫过于小主角的成长经历,虽然是新兵,但跟随着红军的他一心向着毛主席,那些搬凳子、吃年糕的镜头看来也是多么的感人,却也无限鼓励着成长中的小主角,不论硝烟和子弹吞噬着这个少年周遭的世界,他依旧试图寻找着活着的意义,从送年糕时一个人打下六名敌人,到后来坚持不懈、爬山涉水地与敌人搏斗,虽战友们一一离去,但是毛主席还在,红军还在,战役还在,他的那种随经历而增长的意志力必定会随着这战火硝烟继续蔓延扩张,最后他必然是带着这中坚强意志走向成功,就想我们的长征也走向了成功一样地辉煌——就这样,小主角成长着,这段现代人所没有的成长经历正会是他一生的启迪吧!

相比于同龄的我们,我们怎会体会他那时小米步枪的艰苦生活——我们就只有去追求那些高档的物质罢了,却用那些垃圾物质渐渐磨去了思想中那个叫做“意志”的东西。小主角就是凭借在硝烟中所经历的才累积起这些足以战胜敌人的精神的,而我们却无法体会彼时的氛围,也就无法抵达他的那种精神,但我们绝对可以学习那那种在硝烟中的精神——不论是坚持不懈或是刚毅坚强,或是艰苦朴素,我们都得像影片中的小主角学习——硝烟不在,精神永在!长征结束了,我们虽触及不到,但我们也不能就这样任性猖狂,我们必须要持有这种精神,那是中国的传统也是长征的烙印,我们不能没有。

走一路,看一朵云,走遍全球,遍能看到所有的天空;虽然我们不能走遍全球赏尽全世界的云朵,看遍所有在红军长征中奋斗过的人,但今天我仍很欣慰,因为这部《我的长征》,让我看到了这世界最漂亮的云朵,让我学到了如今的我们该做些什么!

我的长征观后感篇2

在继续长征的途中,他亲眼目睹了毛泽东、贺子珍为了坚守红军的纪律,在紧急环境中被迫丢掉刚刚出生女儿的场面。悲痛激发了战士们更加强烈斗志,红军第一次赢了——娄山关大捷。

红军在彝族时又有一位红军战士加入了进来,他叫达尔火。他的伴侣索玛目送她远去。后来姐姐竹妹子牺牲了,王瑞失去了第二个亲人。有一次红军强度大渡河时,哥哥为了救他,也牺牲了,他失去了第三个亲人。姐夫和达尔火在渡河时被射中而死,他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王瑞在硝烟尚未散尽的泸定桥头又一次见到了毛泽东。被烟火烧焦的头发,轻声感叹:“有红军这样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还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呢?”

七十年后,白发苍苍的他又重新踏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之路……

这部电影剧情非常的感人,激起了我们对革命烈士的怀念,我们更要学习他们肯为别人奉献大无畏精神。还有,就是这些牺牲的战士,他们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国家美好的日子奋斗到底,还有一些女子,宁死也不做蒋介石的俘虏,任他们强暴,他们是我们中国的英雄儿女,也是我们的革命英雄,他们把祖国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把和平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这才是我们应具备的品格,为这些红军战士们唱起赞歌吧!

我的长征观后感篇3

当年老爷爷只有十一岁,为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为了中华民族不任人欺凌,小小年纪就参加了红军。跟着大部队爬雪山、过草地。红军战士身穿单薄的军衣,脚穿草鞋,他们不但要忍受饥饿和严寒的折磨,还要堤防敌人的飞机的轰炸和后面敌人的追赶。

看到这里,我禁不住泪流满面,先烈们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不畏牺牲,用青春和生命造就了今天安宁幸福的生活。

我们生长在和平的年代,没有战争的枪声,没有战争的硝烟,我们穿着皮鞋,坐在温暖的教室里听老师,可是有的同学上课时还嬉皮笑脸的做小动作,这和红军爷爷当时的处境相比,难道不应反思?我们对得起他们浴血奋斗打下的江山吗?

飞夺泸定桥,是红军长征路上又一次激烈和惊险的战斗,中我印象最深的片断。泸定桥是大渡河唯一的一座铁索悬桥,横跨在波涛汹涌的河水上,敌人为了防止红军北上,事先拆除了桥上的木板,所以,桥上只剩下了13根粗大冰冷的铁链子,为了使所有的战士尽快渡过大渡河,1935年5月29日下午,红军二十二名突击队员在猛烈的火力掩护下,手攀脚踏着晃晃悠悠的铁索,边爬边铺木板,向对岸一点一点地艰难地匍匐前进。英勇的突击队员忍受着烟熏火烫,冒着枪林弹雨,终于拿下了桥头,使后面的部队及时地冲进了泸定城,赢得了红军北上决定性战斗的胜利。

我的长征观后感篇4

 

全国同上一堂课六种精神话党史观后感1

 

在建党百年历史中,有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在长征精神中,又有红西路军不畏艰险、浴血奋战,为党为人民英勇献身的英雄精神,同长征精神一脉相承,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长征精神的贯彻学习与了解,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大学生,不怕吃苦不怕劳累的精神毅力要常在,在学习生活中,更应当奋发向前,向先辈学习。以长征精神来激励自己,先辈典范促进自己,让自己的人生也焕发出一份光彩。

 

全国同上一堂课六种精神话党史观后感2

 

“延安精神”正是以同志为首动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思想体系与中华族的优态传统风范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结晶,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

 

全国同上一堂课六种精神话党史观后感3

 

井冈山精神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新时代,我们要弘扬和传承跨时空的井冈山精神,身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要继承这种精神,好好学习知识,毕业后在岗位上艰苦奋斗,做传承井冈山精神的践行者。

 

全国同上一堂课六种精神话党史观后感4

 

“同上一堂党史课”的活动开展,积极引导了大家以史为镜、以史明志,100年的党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泪水和汗水写就的,充满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这是中华民族发展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我们只有深入了解这段历史,才能更深地爱党爱国。

 

全国同上一堂课六种精神话党史观后感5

 

长征的胜利,靠的是红军将士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应当不忘历史使命,应当有骨气有担当,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向先辈们致敬,也为后辈们做榜样!

 

全国同上一堂课六种精神话党史观后感6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继承和发扬好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的沂蒙精神。我们要勇于在艰苦奋斗净化灵魂磨砺心态,坚定信念。培养优良作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开阔的胸襟端正的心态正确对待荣辱得失。

 

全国同上一堂课六种精神话党史观后感7

 

西柏坡精神诠释了中国共产党新迈步、新起点、新转折的磅礴力量,在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持续产生重要影响,让我们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根守魂,始终保持中国人的本色!

 

全国同上一堂课六种精神话党史观后感8

 

我的长征观后感篇5

关键词:空间观念;形象化;感知;想象

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小学阶段教学目标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里,几何知识的初步认识,使学生学会简单的几何形体的特征,并在学习过程中,取得部分几何体的大小、形状和相互位置关系的形象,进而在空间形体的组合和拆分教程中形成直观的空间观念。让学生逐步明确空间观念的意义,认识空间观念的特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注重形象化实践,增加学生感知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正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换,所以,形象直观的实践操作在小学生形成几何概念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图形、实物、模型和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等材料,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来了解形体的特征,进而总结形体的本质特征。例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首先让学生观察粉笔、茶杯、话筒等实物,并让他们触摸观察这些物体,让他们有直观的感知,认识这些物体的形状就是圆柱。紧接着,让学生实践操作,把圆柱的侧面切开,引导学生总结出圆柱的主要特征:“圆柱有两个底面,面积相等;一个侧面,展开后是长方形;长等于底面周长,宽等于高;有无数条高,高相等。”

二、促进思维转化,凸显形象化作用

形象化是人们过去的感知认识。形象化是从实践体验到思维的抽象概括总结的过渡,有了这个过渡,就有了理性认识和抽象思维。所以,只有学生建立了明晰的形象化之后,才能更好地从形象化的表象过渡到抽象化的思维认识,它是形成几何认知,是初步形成空间观念的基础。所以我们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要突出形象化的作用。如,在教学长度单位后,要让学生形成长度单位实际长度的印象,使学生感受到1厘米、1分米、1米各是多长,可以两只手比划比划,让学生说说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分别接近它们。只有在这形象化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形成长度单位的概念。又比如,在教学有关周长的实际问题时,长方形特征这一表象是不可或缺的。如“足球场走一圈是多少米?”“长方形画框四周镶边的长是多少米?”等。要解决这些实际问题,要让学生记起长方形的表象,长方形的特征要在头脑中再现,在脑海中抽象出它们的图形,再求出长方形的周长。所以,要在学生充分的直观感知后,要脱离直观,建立形象化的感知,这对空间观念的初步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

作用。

三、增强图形的作用,总结形体的特点

几何图形是从日常生活中得来的,它去除了物体的某些其他属性。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知识时,首先通过实物引入三角形的概念,再抽象出图形。学生经过量一量、折一折、数一数、画一画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全面思考三角形的本质属性,最后得出“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让学生认识一些特殊图形,以便学生清晰地区分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

四、注重总结概括,引导形成概念

在教学中总结概括的结果需要语言来表达。学生对几何的认识,需要用简单、通俗的语言来表达。语言的表达是学生掌握几何形体初步认识的载体。教学中,我们要把直观形象的图形和语言的表达结合起来,让学生能熟练地表述几何体的特征。例如,在教学正方体的认识后,我就让学生结合正方体的模型,有序地按照以下层次叙述正方体的特征:(1)说出正方体的面、棱、顶点;(2)说出面、棱、顶点的数目;(3)说说面和棱的特征。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总结概括的习惯,又加深了对新知的理解。学生在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分不同特征,特别注意不能遗漏本来的特点。如,对梯形的教学中,本质属性“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就不能说成“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在解决几何问题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叙述的习惯,用语言准确、简洁地总结概括,从而正确解题。

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是我们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对新知的认知特点,采用多种切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各种实践融合到课堂中来,让几何物体在头脑中有直接形象的直观印象,加深对几何物体的深刻认知,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我的长征观后感篇6

开学第一课20xx观后感范文19月1日20点,我准时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开学第一课》,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先辈的旗帜”。

在“百折不挠”这节课,104岁的老红军秦华礼讲述了自己和伙伴们在长征中“移动的通信学校”中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学习无线电技术的故事。一年只有一只铅笔、没有纸张、没有教具,在土地上用树枝画电路图,在战士们背后背上写着单词的小木板、边走边学英语,最后秦华礼和通信班的伙伴们在草地中心毕业,从此一生奉献给通信事业。

我不禁想起那一个个感人肺腑的长征故事: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自己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一位首长把仅存的青稞面留给了战士,而那位战士最后又把青稞面还给了首长……艰苦奋斗、舍己为人等多么宝贵的长征精神,它们就像一颗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

记得我刚学自行车时,爸爸老在车后面扶着。一天,爸爸对我说:“你练了这么久了,该自己骑了吧。”我很不情愿地大声喊:“不要啊!万一我摔下来怎么办?”“好了好了,不放就不放。”爸爸笑着说。我又骑了几圈,风在耳边呼呼地响,感觉特别爽。这时,不知怎的,车头好像跟我作对似的,往左一偏,我措手不及,“砰”的一声,连车带人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原来爸爸在后面偷偷地放开了手。我有一种被作弄的感觉,“哼!都怪你!”我气得一屁股座在地上,揉着摔疼的膝盖。爸爸走过来,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这点困难都受不住,以后还干什么大事?想想红军们二万五千里长征,历尽多少艰难险阻,他们还不照样挺过来了?”听了爸爸的话,想想也是,跟长征比起来,我这点困难又算得上什么呢?于是,我重新站起来,信心十足地骑上车,暗暗鼓励自己:不用怕,我一定行的!就这样,我一次又一次地摔跤,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但我一次又一次地爬起来,经过一次又一次地努力,我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那个高兴劲儿,现在还记得呢!真多亏了红军长征事迹的鼓舞。

还有一次,我参加了校运会的几项比赛。到最后一项长跑时,我箭一般地向前冲去,一路遥遥领先。可是,才跑到一半,我就精疲力尽了,速度越来越慢,后面的两名同学也追上了我,得意地向我瞟了一眼。我上气不接下气,真想停下来不跑了,可看到同学们那着急的样子,听到大家为我的加油声,我想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二万五千里长征都不怕,我怕什么呢?我顿时有了信心,带着全班同学的期望奋力向前跑去。“加油,加油!”在同学们的欢呼声中,我就要到终点了。于是我加足马力,近了,近了,奇迹般地超过了前两名同学,到了!在接触红线的那一刻,我体会到了,坚持就是胜利!

在学习中,我也常常想起红军,想起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时候全身便充满了力量,学习劲头更足了,每年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

通过这些事例,我懂得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像红军那样,必须有不怕困难的精神才能成功。因此,我觉得,长征精神是永久弥新的,长征是永远的丰碑!长征精神永远鼓舞着我前进!

开学第一课20xx观后感范文29月1日,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中央电视的《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现在,我们的生活十分美好。现在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我听着这首歌,想起了红军在过草地、爬雪山的过程中,不因为自然的阻碍而终止前进道路的精神。

长征,不光是靠自己的双脚从漫漫征途中走过来的老一辈人的骄傲,也是我们的骄傲,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它不仅载入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史册,在世界史中,它同样也是永远不可忘记的重要一笔。

长征的开始,是被国民政府逼迫的。国民政府以各种各样的袭击,使我们的红军伤亡惨重。红军在长征的途中,一路上要面对自然环境变化的考验,更要防备国民党和日本侵略者,使红军有了许多作战经验。特别是在面对着国民党一次又一次的“围剿”,红军立刻掉头,于1935年3月21日至22日晨,神速地再次东渡赤水河。红色政权巍然屹立在中华大地上,同国民党政权对峙。他们强渡大渡河,粉碎xx前后夹击合围的阴谋;飞夺泸定桥,实现胜利的第一天。

最后红军长征于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红军长征的历史事件,将会在中国历史永远保留着,中国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13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为了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克服重重困难,浴血奋战。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才有了“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气概!

此时,我感到了一种力量,一种因历史而越发令人臣服的力量,我感谢那些长征中的先辈们,感谢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坚持到底,永恒的长征精神!

开学第一课20xx观后感范文3今年是红军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80周年。7月18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时指出,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在会宁和将台堡胜利会师,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耀眼的一笔。

长征,是革命与xx两种力量、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的一场大搏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长征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的丰碑上。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途中,红军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是举世所罕见的。但是,千难万险压不倒、压不垮气吞山河、勇往直前、具有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红军战士。伟大的长征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定正义事业必胜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挠不折、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永远保持的初心。

历史告诉我们,二万五千里的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红军将士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我们回顾长征历史,不是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不忘初心,弘扬长征精神,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开始新的伟大长征。

我的长征观后感篇7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毛泽东的《清平乐·六盘山》诗中可以让我们读到:长征路上的艰辛,漫长......,也让我们看到了红军长征路上的气势磅礴,势在必得!抒发了“长缨在手”定当“缚住苍龙”的革命豪情。展现六盘山精神!       

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2018年9月5日我随宁夏水协统一组织,在紧张激烈的知识竞赛之后,参观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聆听长征故事,重温红色记忆。跟随讲解员的步伐,参观了红军长征中的上百件遗物、文物、图片资料,以及六盘山儿女在长征精神的鼓舞下建设家园的情景重现,聆听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3次经过六盘山区时的斗争历史,深切感受到红军长征“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坚毅精神。六盘山是1935年毛泽东主席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毛泽东一首《清平乐·六盘山》使之名扬海内外。感慨“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精神。泸定桥边、大渡河畔那英勇无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岭那坚毅执着的脚步;四出奇兵,赤水河上那胜利后的笑容等一幕幕的景象无限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先辈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之歌。

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在鲜血中凝就的长征精神,就是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以长征精神成就中国梦,离不开坚定的理想信念。这是我党我军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是我们党和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亲身实践,赴六盘山,领悟六盘山精神、长征精神,得出了“长征不可复制”的结论,并得以用现代人的眼光重新感受历史。它能让我们接近真实地感受到历史。如果知道自己有多辛苦,你就能知道红军有多少倍的辛苦,从而明白社会的进步来之不易,如果能感受到作为个体在动荡年代把握自身命运的力量是多么微弱,你就能知道和平的珍贵和战争的残酷。

我的长征观后感篇8

近日,我看了《贞观盛事》青春版的演出,深感尚长荣的“命运交响曲”正在演奏的“传艺”乐章,极具华彩。这是一台赏心悦目悦耳、充满青春活力的好戏,不管是老戏迷还是过去不太接触京剧的人,都看得大呼“过瘾”!上海京剧院大力支持尚长荣传承他的艺术精髓,也是有识之举。

舞台上,经典的《贞观盛事》显现出青春版的瑰丽耀眼的异彩,青年演员们做到了死学而后活用,传承又出新。魏征当过道士,是隋朝旧臣,到唐太宗时仍受重用,即是一位敢于直言上疏的谏议大夫,又是一位饱览诸子经典的思想家。尚长荣饰魏征,虽仍是花脸,但不同于曹操和于成龙。这个人物有厚重的思想内涵,既忠君爱君,有胆有识,又懂策略,表演的难度在于如何准确地诠释魏征的人文气质。《贞观盛事》中的两位主角,唐太宗和魏征是一种较为坦诚、融洽,能够交心的君臣关系。戏剧冲突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浓浓淡淡、曲曲弯弯地推进,最后顺利解决矛盾。

以净行演绎魏征这位“谏议大夫”,兼有做表繁难的架子花脸和唱功吃重的铜锤花脸的特色,还加入了老生的韵味。上下两场分别饰演魏征的青年演员董洪松、杨东虎,表演同中有异,他们把尚长荣兼学“侯”“裘”两派取得的成就,准确地传承下来了,做到了尚老师所要求的“死学而活用”。董洪松重在铜锤花脸、杨东虎重在架子花脸,两者合起来,成就了“声、韵、情”三者兼备的魏征。

青春版《贞观盛事》既有原汁原味的传承,又有适度的创造。死学后活用是辩证法,在“活用”之前要“死学”,传承方能成功。董洪松、杨东虎的表演,除有花脸功力外,又向老生行当借鉴唱念。青年演员学得认真虚心,尚老师教得严格尽心,据两个青年演员说:“尚老师废寝忘食地指导我们的每一个动作,抠每一句唱和念白。常常上午连着下午不间断,让人心疼。”尚长荣则对弟子终于找准了发声共鸣的部位,行腔运气通透了,感到由衷的高兴。

两位青年演员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勤学苦练,日夜琢磨,演唱水平都有了很大提升。通过内功外功结合,塑造了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有艺术厚重感的历史人物形象。上半场,一曲“隋亡哀歌尚可闻”,唱得荡气回肠;下半场的一曲“鱼水相交君与臣”,又唱得潇洒动情,力透全场。当皇上夜访后指示用国库的钱为魏征修缮陋室时,他铿锵地回答:“怎么可以用公款来修私宅?”“为官要一清廉,二谨慎,三勤苦。”观众反响之强烈,可见这些话说到了人们心中。

青春版的《贞观盛事》,满台青春靓丽、充满活力。青年演员们展现了一台精英接班人的实力。除了尚长荣以外,李春城、夏慧华、陈少云等7位名家一对一的精准指导,青年演员的表演又根据自身特长有一定程度的出新。傅希如、田慧接棒挑大梁,不负众望。两人扮演唐太宗和长孙皇后,形象高贵大气,对人物的心理活动把握准确,唱做出色。开场气势恢宏,皇宫马球对垒赛事,纵马穿梭,挥干劲击,生龙活虎,满台生辉。青年演员王盾扮演太监唐公公,虽然是一个小配角,却入戏很深,他的眼神、表情、动作一直伴随着全剧的进展,念白也声情并茂,深得专家的赞赏。饰演月娟的李文文和演苌娥的方沐蓉,还有郑仁基、长孙无忌、房玄龄、裴夫人等角色扮演者的表演,流派纷呈,各尽其妙,个个性格鲜明,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十多个龙套宫女也非常出彩,这是促使唐太宗反省自己过失的一个要素。唐太宗在带着与魏征“廷争”的余怒回转后宫,宫女如云,纷纷前来迎候。这一舞台阐释极为自然、生动。接下去是长孙皇后的劝说以及帝、后二人与“红颜暗老白发新”的苌娥对话。唐太宗对幽闭深宫的女性之恻隐情怀油然而生,他觉得魏征进谏的“开释三千宫女”,的确是切中了大唐的时弊。

剧中最后一场唐太宗夜访魏征,尤其出色。在清月如钩的情境之下,两人再次见面,由尴尬、拘谨到融洽。继而有魏征和唐太宗两句对话。魏征问唐太宗:“我的脸是不是很狰狞?”唐太宗回答说:“很妩媚。”接着两人对视,由嘿嘿讪笑到纵情大笑。同样是大笑,展示了两人特殊的友谊,展示了君臣的不同的心态。魏征的笑,深感唐太宗毕竟是一位深谋远虑的英主,痛切进谏曾深深激怒了他,但唐太宗终于接纳了自己的诤言;唐太宗的笑,展示了他对魏征犯颜直谏的赞赏,展示了他从善如流、克制私欲、毅然端正世风的明君的胸怀。李世民接过魏征编撰的《晋书》,发出“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的感慨,全场掌声雷动。走出剧场,我的耳边仿佛仍回荡着1300多年前两位先人爽朗的笑声。

上一篇:坐井观天教学反思范文 下一篇:讲奉献有作为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