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视线作文范文

时间:2023-10-02 08:12:22

我的视线作文

我的视线作文篇1

车棚中,我熟练地打开自行车锁,印入我眼帘的是你为我保养到一尘不染的爱车。抬起头,映入我视线的却是你弯弯的身子。

父亲的残疾车明显开得比我快,看着他在前方行驶,我默默地在后面跟着,静静地在后面看着。反光镜中,是你饱经风箱的面容,虽然面无表情,虽然目视前方,但我依然能感到你对我的牵挂。

转弯处,父亲在反光镜中看了一眼,那一眼现在依然在我心间,充满了关切,就像在台灯旁看着我写作业那样我不禁愣了一下。

沿着你的车辙,我继续前进,主干道上全是赶考的学子们,瞬间塞满了你与我之间。我努力地昂起头,在车流中寻找你的踪迹,一个熟悉的背影进入了我的眼眶。你的背影突然渐小,又渐渐变大,你有些担忧,似乎在寻找着车流中的我的身影。我心中有着说不出的感激和酸楚。

好不容易和你的残疾车并列前行,一个不小心,红灯又将我们隔开,看着你在另一端频频回首,我几欲有过去的冲动。红灯的转换,我又看清了你的身影,你看到了我,似乎整个人都松弛了下来,我看到你,也有了似乎久别重逢的感觉。

考场门口,老师面授机宜,你渐渐远去。看着你,我百感交集,能做的只有等待开考……

三天后就是假期,就是轻松的日子,看不到你的整日担心,整日焦虑,或许成绩公布后你会带我去旅游,那时我们再好好放松……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是对眼睛的赞美,视线常常是我自己的,但我的视线是否明亮,是否明白呢?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生活常常是这么模糊,怎么才能还我一双慧眼呢?

古时楚汉之争是历史的传奇,悠悠数千年被人们历代传诵。楚王项羽的气概悲壮千古,虞姬的娴雅美貌举世无双,但他们败了,败在区区刘邦手下。我悲愤了,看着项羽骑着骏马在江边呐喊,看着他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悲壮而誓死不肯过江东,看着温柔的虞姬陪项羽度过四面楚歌的夜晚而自杀在马背上,江水疯狂地翻滚着,我嘲那金陵之君不过小儿。

我的视线追随着项羽,爱憎是那么的明显。可是刘邦是赢者,是他,建立起了大汉的壮丽江山;是他,派卫青挥舞着旗子走向沙漠;是他,创造了中华大地的基业,引领了大汉四百多年的辉煌。

大风起兮云飞扬。这种胜利的凯歌是刘邦的高呼,是他胜利的号角,历史郑重地告诉着人们:刘邦比项羽更有才能去成就一番事业。

这是事实。我开始时视线是模糊的,我模糊刘邦的伟业,模糊了项羽的自负。

跳出爱憎,才能给我一双公正的眼睛,给我明亮的视线。

视线总是需要调整的,怎样去看做到了,还要明白应该去看什么。我常常会有灰色的心情,总是烦躁,找不出原因。偶尔看见一个小小的心理实验,决定试一试。拿来一张折纸,中间点了一个黑点,你会看见什么?我的答案与许多人一样,有一个黑点。安南的启蒙老师告诉他,为什么这么大一张白纸你没看见,却只盯在一个黑点上呢?接着,他又拿了一张黑纸,中间有一个白点,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他们看到了一个白点。

生活正是如此,当一张白纸上有一个黑点,我的视线不能聚焦在黑点上,应该去看到到外面大片的白色。而当外面都是黑色,就要更乐观一些去专注那白色。只有这样,生活中才永远是白色。

去观察白色.我的生活从此不同;而不同的视线会有不同的心理,关键在于你会不会调整自己的视线。

生活,我跳出爱憎,聚焦白色,让我的视线更明白。

十五岁,活力四射的年龄。“风华正茂”、“生机勃勃”、“热情奔放”这些词都一直被用来形容我们。我们就像那初升的太阳,永远闪耀着活力的光芒,散发着青春的气息,只要有我们在,就会有一片生机。

初三了,毕业了,也同样意味着同窗四年的同学要分别了,大家都很舍不得,大家都想为初三留下点纪念。

在写同学录时,小K的“狗吠猫散图”以其搞笑的风格,简单明了的构图,传遍“太江南北”,好评不断。这就像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活泼开朗。

尽管写了同学录.但我们却觉得还少了些什么。大概是热血沸腾,活力四射的感觉吧。于是我们决定举行一场“S 校初三德比友谊赛”。

尽管美其名曰是友谊赛,但大家都虎视耽耽地把目标锁定为冠军奖杯。大家都想为初三再添一笔灿烂。

比赛时,队员们抱着只要进球不要命的宗旨,拼了命地把足球往对方半场“踹”,年少轻狂,年轻气盛啊。在场边,大家也没有闲着,在那儿比试“吼功”。夫战,勇气也。我们女生扯着嗓子直喊“加油”,真希望自己练过“狮吼功”呀!

热闹的还在后面呢。无论裁判有多公正,只要一做出对我们不利的判罚,无论裁判与我们交情有多深,我们立马翻脸不认人,一律开“骂”。你可以感觉得到整个操场都弥漫着青春的味道。

其实,青春就是该有这样的冲劲和冲动才名符其实。

十五岁,活力四射的年龄,可以轻狂的岁月。十五岁的我们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青春的光芒,活力的光芒。在我们的身上可以找到活力与热情,活泼与开朗,只要青春有的,我们都有。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十五岁的我们就像初升的太阳,永远闪耀着活力的光芒,散发着青春的气息,前程一片光明,我们给世界带来了光明,带来了希望。

我的视线作文篇2

她的名字昭示了她的一生,黛玉——黛色之玉。是的,她就是那个眉间浸满忧愁的林黛玉,一段段充满波折的经历铸就了她的人生。

天空中飘着细小的雨珠,你荷锄出闺门,手捧几多残花,走入桃花林中,听着宝玉与她人笑谈,心中不禁一阵紧痛。唉,到底是客,寄人篱下,本想他可照顾你一生,可谁料今日他竟将你避之门外与他人笑谈。几朵残花逝于净土,桃花凋谢,还有落花供人衔啄,而你却不知明年潇湘馆内有谁存在,兴口轻吟:“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梦续……”心中一阵酸楚。

在人数众多的大观园中,许多人对你感到不满。有人说你不懂得做人处事的道理,不知巴结奉承别人;有人说你小心眼,见不得宝玉与她人谈论。可他们不知道,那是你对封建社会的决绝所作出的反抗。在那个黑暗的红楼年代。有多少人被黑暗封存和影响,只有你,真正做到了“质本洁来还本去”。你用你自己的行动反抗着封建社会,你有着你自己的做人之道。

雨溅落了一地。帘外,雨整夜地下着,窗下的桃花被雨滴所溅湿,你心如刀绞。果然,在这个年代,不可能有真正的天长地久,有的只是冷漠无情。泪又一次滑落,你的手无力的垂着,窗外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仿佛在为你感到悲伤。迷蒙灯火里,似乎有一抹恨意,一抹挥之不去的情!

你的凄婉之美,让我记住了你,让我忍不住把视线投向你,林黛玉!

我的视线作文篇3

关键词: 视觉语言视觉次序 信息传达视觉冲击力

一、绘画艺术的视觉次序

绘画艺术和平面设计的相似表象使得它们具有相同的图形及色彩次序,无论是西方绘画还是国画,能够给我们带来视觉享受的作品无一例外的都具有良好视觉次序。

1.色彩的视觉次序

关于色彩的视觉次序通过分析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可以得到最为直接的印象,印象派的绘画主要表现的是色彩在自然中的变幻效果。只要视线扫过画面,色彩的主题和次序感就一目了然了。

马奈的作品(见图1)表现了夏日的灿烂阳光,表达晴空如洗的情思。画面中色彩是从天空的蓝色过渡到黄色再到红褐色,在十二色环上依次变化为蓝——黄——红,形成一个完整的环状结构,在色相的范畴里具备了良好的循环次序。从冷暖来看,天空是冷色,人物上部色彩偏冷而下部色彩偏暖,地面是暖色,而且画家人为增强了冷暖的对比效果,依据暖色具有前进感冷色具有后退感的理论,画面呈现由暖色向冷色过渡的次序,创造了真实的空间关系。

综上所述,画面的视觉流程为:

眼睛对明暗的敏感度最高。画面的明亮色构成中心视点,亮色向暗色的移动,形成中心向边缘的发射式视觉移动。由于人物头部的吸引,视线停留在蓝色天空部分。

固有色相的移动次序。依循色环的运动规律视线由上方的蓝色,向下渐变移动至黄色再到红色,最后收束到橙褐(暖色)的地面。

依循色彩冷暖的运动感,形成地面暖色向天空冷色的移动。

明亮色吸引视线回到中心的亮部,完成一个饱满的视觉次序。

下面再来看看梵高的名画向日葵。(见图2)它突出的表现了生命的热情,与马奈的画面效果完全不同。造成这种不同表情效果的主要原因是主调色彩的变化,马奈的作品基本是一个完整的色环结构,色相的动感强烈。而梵高的却只用了色环上的一个六十度夹角(绿——黄)的狭窄色域,属于邻近色的搭配,主要突出黄橙色调以强化热情奔放的主题,具有较强的主调色彩倾向。

向日葵的视觉流程为:

明亮色构成中心视点,形成亮色向暗色移动的发射式视线移动,突出了向日葵向外伸展的动势。

由于色相(邻近色)本身的动感不强烈,视觉向下收束至桌面的暖色,再向上移动至色彩偏冷的上部。

明亮色吸引视线回到中心的亮部,完成一个饱满的视觉次序。

通过具体的分析,我们发现色彩自身具有的这种运动感是一条潜在的运动轨迹,我们的视线不自觉地被带动始终在画面中游走。这两幅画都是运用色彩的手段描述主题,利用色彩的次序感抓住观众的视线,表达情感。马奈作品的视觉次序是先发射移动再上下反复移动,形成双重动态次序,因此画面气氛活跃。梵高的作品则是中心发射移动,向上单程移动,结束于画面中心点,在观看的过程中没有反复的跳跃变化,强调的是发射的动态,因此画面凝重而具有视觉张力效果。

2.图形的视觉次序

包菊尼的素描作品,这幅画的重点是描绘一个处于动态效果的人物——一个骑自行车的人。(见图3)

为了突出主题,画家充分调动了线条的表情优势。根据平面构成对于线条性格的界定不难发现,就画面整体对比关系而言,前部为直线形,后部是弧线型,形成强烈的曲直对比。就局部来说前方利用倾斜线构成箭头式的画面分割,强调方向感和速度感。后部的弧线具有张力的视觉效果,强调无限的动力。这些线条共同作用,强化了中心人物——骑车者处于速度中。

曲线与直线对比和人物形态的暗示构成了画面的中心视点。

线条的密集与分散对比,构成中心向边缘的发射移动。

线条的箭头式形态暗示和后部的弧线向前的弹力效果构成视线由后向前的移动。

前方倾斜线的压抑使得视线向中心收束,完成一个完整的视觉流程。

这三幅作品可以说已经把视觉语言中的色彩、线条发挥到了极致,对观者来说我们感受到了愉悦的视觉享受,色彩和线条如此完美,没有一丝杂音。但是作为信息传达来说却有着明显的问题——主题的不确定性,看图后观者不能产生统一的信息认同,根据观者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人生阅历等等不同,解读的层面也会变化。我们发现单纯的利用视觉语言的图形和色彩两大要素可以传达视觉的完美次序,但是不能够将更多的信息准确的快速的传达出来,观众只能得到一个模糊的主题概念。在设计中即要强调愉悦的视觉次序又要强调明确的信息,则必须提到平面设计的文字要素。

二、文学艺术插图的视觉次序

谈到文字与图形的合作我们自然会联系到文学插图。文学插图和绘画具有一样的表象,但是它们的本质却差别很大,文学插图具有下面两点个性:

1.文学插图的独特性。

文学插图的独特性突出表现在它必须依附于文字,是文字的补充说明,因此文学插图比绘画更多的强调信息传达准确度和情感力度的发扬。

2.以创造性复制文字信息为主的视觉次序。

阅读书籍具有不定的时间跨度,文字或插图先造成一定印象,再相互关联,所以我们看插图时更多感受到的是对文字的解读和发扬作用。在这里书籍的文字介入到信息的传达中,因为文字的界定,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有了一定保证。但是阅读时间的间断造成文字和图形不能统一在一个视觉流程中,一段相对较长而没有划分层次的文字,每个人解读的重点必然有所分歧,这样就会造成图文在阅读印象中的不配合,从这个方面来说同样影响到了信息的正确传递,再者画家本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也带有强烈的个人好恶,对于信息传达的准确度来说也是一大问题。

综合上面两个艺术形式的分析,我们会发现图形和色彩以及文字作为单独元素表达时,都可以通过设计达到良好和愉悦的视觉次序,从而达到传达信息的目的。但是缺陷也非常分明,其中主题表达的局限性以及信息传达的准确度问题尤为明显。

三、平面设计的独特视觉次序

图形、色彩、文字作为视觉语言的组成部分具有各自不同的控制视觉次序的方式。前面的例子虽然很少,但是对于理解视觉语言本身对于视线流动的暗示作用是很有帮助的,在平面设计中充分调动这些潜在的动力,会使设计不再遭遇本文开头所说的设计尴尬。 就平面设计信息传达的角度来看,它具有和前两种艺术形式明显差异的两个方面:  对广告主题的从属性。平面设计在利用视觉语言时不会是图形色彩的独立存在如绘画艺术,也不会是对于某一文字内容的创造性复制如文学插图,而是对需要表达的主题信息的绝对服从。

平面设计要求准确快速的传达信息。必须完全合理的利用图形、色彩、文字的视觉次序进行编排,使这些视觉语言要素呈现一条完善的视觉次序,从而带动观众依次阅读需要传达的信息。

根据这两点我们需要在进行设计之前对主题信息进行整理。 

我的视线作文篇4

绘画艺术和平面设计的相似表象使得它们具有相同的图形及色彩次序,无论是西方绘画还是国画,能够给我们带来视觉享受的作品无一例外的都具有良好视觉次序。

1.色彩的视觉次序

关于色彩的视觉次序通过分析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可以得到最为直接的印象,印象派的绘画主要表现的是色彩在自然中的变幻效果。只要视线扫过画面,色彩的主题和次序感就一目了然了。

马奈的作品(见图1)表现了夏日的灿烂阳光,表达晴空如洗的情思。画面中色彩是从天空的蓝色过渡到黄色再到红褐色,在十二色环上依次变化为蓝——黄——红,形成一个完整的环状结构,在色相的范畴里具备了良好的循环次序。从冷暖来看,天空是冷色,人物上部色彩偏冷而下部色彩偏暖,地面是暖色,而且画家人为增强了冷暖的对比效果,依据暖色具有前进感冷色具有后退感的理论,画面呈现由暖色向冷色过渡的次序,创造了真实的空间关系。

综上所述,画面的视觉流程为:

眼睛对明暗的敏感度最高。画面的明亮色构成中心视点,亮色向暗色的移动,形成中心向边缘的发射式视觉移动。由于人物头部的吸引,视线停留在蓝色天空部分。

固有色相的移动次序。依循色环的运动规律视线由上方的蓝色,向下渐变移动至黄色再到红色,最后收束到橙褐(暖色)的地面。

依循色彩冷暖的运动感,形成地面暖色向天空冷色的移动。

明亮色吸引视线回到中心的亮部,完成一个饱满的视觉次序。

下面再来看看梵高的名画向日葵。(见图2)它突出的表现了生命的热情,与马奈的画面效果完全不同。造成这种不同表情效果的主要原因是主调色彩的变化,马奈的作品基本是一个完整的色环结构,色相的动感强烈。而梵高的却只用了色环上的一个六十度夹角(绿——黄)的狭窄色域,属于邻近色的搭配,主要突出黄橙色调以强化热情奔放的主题,具有较强的主调色彩倾向。

向日葵的视觉流程为:

明亮色构成中心视点,形成亮色向暗色移动的发射式视线移动,突出了向日葵向外伸展的动势。

由于色相(邻近色)本身的动感不强烈,视觉向下收束至桌面的暖色,再向上移动至色彩偏冷的上部。

明亮色吸引视线回到中心的亮部,完成一个饱满的视觉次序。

通过具体的分析,我们发现色彩自身具有的这种运动感是一条潜在的运动轨迹,我们的视线不自觉地被带动始终在画面中游走。这两幅画都是运用色彩的手段描述主题,利用色彩的次序感抓住观众的视线,表达情感。马奈作品的视觉次序是先发射移动再上下反复移动,形成双重动态次序,因此画面气氛活跃。梵高的作品则是中心发射移动,向上单程移动,结束于画面中心点,在观看的过程中没有反复的跳跃变化,强调的是发射的动态,因此画面凝重而具有视觉张力效果。

2.图形的视觉次序

包菊尼的素描作品,这幅画的重点是描绘一个处于动态效果的人物——一个骑自行车的人。(见图3)

为了突出主题,画家充分调动了线条的表情优势。根据平面构成对于线条性格的界定不难发现,就画面整体对比关系而言,前部为直线形,后部是弧线型,形成强烈的曲直对比。就局部来说前方利用倾斜线构成箭头式的画面分割,强调方向感和速度感。后部的弧线具有张力的视觉效果,强调无限的动力。这些线条共同作用,强化了中心人物——骑车者处于速度中。

曲线与直线对比和人物形态的暗示构成了画面的中心视点。

线条的密集与分散对比,构成中心向边缘的发射移动。

线条的箭头式形态暗示和后部的弧线向前的弹力效果构成视线由后向前的移动。

前方倾斜线的压抑使得视线向中心收束,完成一个完整的视觉流程。

这三幅作品可以说已经把视觉语言中的色彩、线条发挥到了极致,对观者来说我们感受到了愉悦的视觉享受,色彩和线条如此完美,没有一丝杂音。但是作为信息传达来说却有着明显的问题——主题的不确定性,看图后观者不能产生统一的信息认同,根据观者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人生阅历等等不同,解读的层面也会变化。我们发现单纯的利用视觉语言的图形和色彩两大要素可以传达视觉的完美次序,但是不能够将更多的信息准确的快速的传达出来,观众只能得到一个模糊的主题概念。在设计中即要强调愉悦的视觉次序又要强调明确的信息,则必须提到平面设计的文字要素。

二、文学艺术插图的视觉次序

谈到文字与图形的合作我们自然会联系到文学插图。文学插图和绘画具有一样的表象,但是它们的本质却差别很大,文学插图具有下面两点个性:

1.文学插图的独特性。

文学插图的独特性突出表现在它必须依附于文字,是文字的补充说明,因此文学插图比绘画更多的强调信息传达准确度和情感力度的发扬。

2.以创造性复制文字信息为主的视觉次序。

阅读书籍具有不定的时间跨度,文字或插图先造成一定印象,再相互关联,所以我们看插图时更多感受到的是对文字的解读和发扬作用。在这里书籍的文字介入到信息的传达中,因为文字的界定,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有了一定保证。但是阅读时间的间断造成文字和图形不能统一在一个视觉流程中,一段相对较长而没有划分层次的文字,每个人解读的重点必然有所分歧,这样就会造成图文在阅读印象中的不配合,从这个方面来说同样影响到了信息的正确传递,再者画家本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也带有强烈的个人好恶,对于信息传达的准确度来说也是一大问题。

综合上面两个艺术形式的分析,我们会发现图形和色彩以及文字作为单独元素表达时,都可以通过设计达到良好和愉悦的视觉次序,从而达到传达信息的目的。但是缺陷也非常分明,其中主题表达的局限性以及信息传达的准确度问题尤为明显。

三、平面设计的独特视觉次序

图形、色彩、文字作为视觉语言的组成部分具有各自不同的控制视觉次序的方式。前面的例子虽然很少,但是对于理解视觉语言本身对于视线流动的暗示作用是很有帮助的,在平面设计中充分调动这些潜在的动力,会使设计不再遭遇本文开头所说的设计尴尬。就平面设计信息传达的角度来看,它具有和前两种艺术形式明显差异的两个方面:对广告主题的从属性。平面设计在利用视觉语言时不会是图形色彩的独立存在如绘画艺术,也不会是对于某一文字内容的创造性复制如文学插图,而是对需要表达的主题信息的绝对服从。

平面设计要求准确快速的传达信息。必须完全合理的利用图形、色彩、文字的视觉次序进行编排,使这些视觉语言要素呈现一条完善的视觉次序,从而带动观众依次阅读需要传达的信息。

根据这两点我们需要在进行设计之前对主题信息进行整理。

以统一方便面的平面广告为例。这则平面广告的主题是推出三款不同口味搭配不同形状面条的方便面,创意点出现在广告口号中——创意搭配才够味。根据这个创意点选择的产品代言人(图形)是带有创意风格的明星——周杰伦,同时这个选择的目的也是为了吸引目标消费者(青少年)。色彩的主题色调选择红色,取其活力与积极的色彩意象。就图形和色彩的视觉次序来说具体流程如下:

1.色彩

由于明度在色彩中的先决作用,视觉会选择三原色中明度最高的黄色作为介入点(黄——蓝——红)最后视觉收束于红色。这样第一视觉流程传达了三个人物形象和三碗方便面的包装以及分段的说明文字。

红色背景的延展将视线带领向画面上方的口号式广告语。

再次被色彩明度吸引收束于黄色,完成一个完整的色彩次序。

2.图形

因为黄色的明亮度,视觉的介入点在画面右方。在画面右方有一组发射构成形式的同心圆式弧线,明亮度明显高于其他图形,(紧转第87页)

(紧接第141页)圆弧线具有张力效果和旋动的动感暗示,带同视线向画面左方移动。

画面中部和下部延续舒缓的波浪线引导视觉缓慢移动,经过主题形象。

左侧弧线起到和右侧弧线同样的作用,旋转的动态带动视线向画面上方移动。

画面上方的自由曲线明暗渐变形成箭头式的形态暗示,方向指向性明确,引导视线划过广告语。尾部渐变消失,使得视觉向下收束至黄色的起点。完成一个完整的图形次序。

通过色彩和图形的编排,形成一个椭圆形的视觉引导,在这个潜在的动态线上是这则设计的主题内容。最后我们得到一个完整的信息组合:

周杰伦代言的统一方便面,广告形象的选择切合广告主题并迎合产品的消费群体。

产品具有三种口味,分别有不同的配料和不同包装。注意此时设计者在文字的设计上加入了细节的调整,这些细节的强调一是增强阅读的趣味性和节奏感,二是加强信息传达的准确度。溜圆两字运用圆形归纳的美术字,滑细两字运用细圆头体,劲宽两字运用粗黑体,通过文字本身形象的变化适合文字内容,强化创意搭配的主题。

视线划过广告语——创意搭配才够味,加强特定消费群体的印象

这样我们在作者的精心带动下完成了一个不自觉的视线流动,可以说很多人根本不会意识到它的存在,但是通过具体分析不难发现它在传达信息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在这里图形、文字、色彩共同服务于一个目的——增强阅读效率,在相对短的时间里将大量信息次序的传达给观者,利用这个潜在的向导达成一个流畅的阅读次序,在这个流畅的次序中有目的的编排信息,依次传达层层递进。

我的视线作文篇5

一、充分认识加快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加快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数字化发展,是新形势下广播电视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是国家基础信息网之一,是宣传思想和文化领域的重要阵地。加快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数字化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对于促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08〕1号)提出"年东部和中部地区县级以上城市、西部地区大部分县级以上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实现数字化"的目标。国务院《关于印发推进三网融合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5号)要求,全面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和双向化升级改造。省政府把"完成县城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列入年为民办实事的项目之一加以推进,要求于前完成全省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

(二)加快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数字化发展,是确保安全播出、巩固宣传文化主阵地的重要举措。推动有线电视数字化建设,能确保从节目播出、传输到接收全过程的安全运行和管理,有效防范非法信号侵入,从根本上解决安全播出问题;能有效巩固和扩大广播电视这一重要的宣传文化阵地,保证党和政府的声音优质高效传到千家万户,确保党的宣传主阵地不动摇。

(三)加快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数字化发展,是推进社会信息化、建设"数字磐安"的重要手段。有线电视数字化是社会信息水平的重要标志,不仅能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政务类、商务类、生活类、娱乐类等各种服务信息,还可为各级党委、政府实施"阳光政务"提供电子政务平台,推动家庭、城市和社会信息化,带动广播电视产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助推我县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数字磐安"建设步伐。

(四)加快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数字化发展,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丰富百姓文化生活的重要举措。有线电视数字化后,节目容量可由现在模拟的几十套增加到数百套,声画质量达到演播室水平,可提供大量专业化、个性化频道供用户自主选择。同时,有线电视由单向传输变为双向互动,可以提供电视节目的互动点播,提供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增值业务,有效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发展目标和实施步骤

我县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数字化发展目标是:适应"三网融合"需要,建立符合我县实际的有线数字电视运营管理和服务机制。推进我县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数字化和双向化改造,优化网络资源配置,建立符合全业务运营要求的可管、可控、具备安全保障能力的技术管理体系和业务支撑体系。完成全县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实现广电网络"小网变大网、模拟变数字、单向变双向、看电视变用电视"的目标。

按照"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建设方针,同步推进我县有线网络双向化改造和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具体实施步骤为:

(一)年为筹备启动阶段。年完成城区和部分乡镇所在地网络双向化改造,完成城区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各项准备工作,并启动实施。

(二)年为推广发展阶段。开展全县镇乡所在地的双向网改造,完成城区和镇乡所在地的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

(三)年为全面完成阶段。实施农村双向网改造,完成全县农村的有线数字电视转换任务,并通过省、市的验收。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加快推进有线网络优化改造。在编制城镇管线综合治理规划时,要将有线数字电视网络线路纳入其中,并与各类城镇工程管线相互协调,促进地下管道资源的科学、经济、合理、有效利用,确保有线数字电视线路建设的顺利实施。要密切配合新农村建设,在农村住房改造过程中,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同步实施广电网络建设改造。大力推进有线电视传输网络双向化和广播电视数字化改造,加强宽带通讯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网络资源的统筹规划和管理,促进网络和信息资源共享,加快我县数字电视发展。

(二)实施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在核定有线数字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适度提高资费标准的基础上,为有线电视合法用户免费配备一台数字电视机顶盒,按照"一户一机、多者自购"的办法实施整体转换。学校、宾馆、酒店、企事业单位等非居民用户与所在区域居民用户同步实施整体转换。对已完成整体转换的区域,根据省市统一部署及我县实际,逐步停止传送模拟电视信号。对所有新建小区及尚未开通有线电视的小区,直接接入数字电视信号,不再传送模拟电视信号。

(三)建设多功能信息平台。在传输、丰富广播电视节目的基础上,围绕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大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加工和传输工作力度,不断拓展服务领域,逐步发展基于"三网融合"的多功能、多媒体综合信息平台,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电子商务、加快社区信息化、发展信息服务产业提供支持。

(四)大力发展互动电视。适应"三网融合"的发展趋势,认真做好互动电视内容产品的定位和特征分析,在实施整体转换的同时,加快推广互动电视,为宾馆、酒店及广大数字电视用户提供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视频点播和交流互动服务,以丰富优质的节目内容和个性化的收视方式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广播电视服务需求。

四、实施办法

(一)整转办法。按照"一户一机,多者自购"的原则,为每户合法有线电视居民用户免费提供一台广播型数字电视机顶盒(含智能卡)。用户可根据需求补差价选领标清互动机顶盒或高清互动机顶盒,交200元可选领标清互动机顶盒,交300元可选领高清互动机顶盒,或交回原有广播型机顶盒抵差价选领高清互动机顶盒。

(二)收费办法。至年6月,基本收视维护费不作调整,仍按14元/月·终端的标准收取;年7月份开始,按省物价核定的有线数字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标准执行。低保户的数字电视入网费、基本收视维护费全免,但不得有副终端;如要安装第二终端需单独开户,重新入网,入网费减半收取,基本收视维护费按标准收取。副终端按省物价核定的标准执行。

(三)启动时间。年月日起,停止模拟电视入网,新入网用户直接接入数字电视。年月上旬启动全县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

(四)优惠政策。凡整转用户均可开通60套基本节目,在约定时限内办理整转手续的用户享受相应的优惠。提倡以村为单位集体办理整转手续,年月底前县广电台统一受理集体转换申请,年7月份开始由用户自行申办。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按照"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宣传部门协调指导、广电部门具体落实、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要求,建立磐安县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数字化发展领导小组(另行下文公布),负责研究解决有线电视数字化建设的重大问题,统筹协调全县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数字化发展工作。

(二)落实建设经费。县广电台负责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的具体实施工作,通过财政补助、单位自筹、贴息贷款等多种途径筹集资金。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200万元,从年起分三年到位,用于补助广电网络改造资金和贷款贴息。全县低保户的数字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按每年100万元的标准列入县财政预算。

(三)明确工作责任。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主动协调配合,落实保障举措,形成共同推进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数字化发展的合力。广电部门要切实担负起建设职责,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牵头落实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数字化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发改、财政等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对数字电视事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强资金监管,推动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数字化发展。建设、规划部门要将有线电视数字化网络规划纳入城乡规划统一实施,把新建房屋有线广播电视配套建设列入综合验收项目,对已建住宅小区,由社区居委会(村委会)、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单位等在现有管理用房中调剂安排有线数字电视的接入设备机房;新建小区设备用房应同步规划和建设。科技部门要把发展有线数字电视纳入"科技兴县"战略实施计划,推广应用有线数字电视科技成果。旅游部门要负责督促星级宾馆、饭店实施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农办要把有线数字电视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文化执法部门要依法处置危害广播电视安全运行的非法行为。物价部门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统筹兼顾有线数字电视发展需要和用户实际利益的基础上,依法合理制定有线数字电视收费标准。各乡镇党委、政府及村级组织要配合做好本地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和良好的整转秩序。

(四)维护群众收视权益。坚持"以人为本、用户至上"的原则,充分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选择权和知情权,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视听权益。认真落实文化惠民政策,为城乡低保户等困难群体提供基本的有线数字电视服务。已实施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区域的政策按有关规定执行。按照本地化服务思路,建立分级负责、快速响应的服务机制,切实做好用户服务工作。广电部门要树立品牌意识,设立呼叫中心和营业场所,建立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规范服务行为,主动向社会公布有线数字电视的服务项目的服务规范;增加服务网点,采取多种缴费方式,方便用户;加大服务和技术维护工作力度,组织高效的专业技术维护队伍,及时处理数字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有线数字电视的技术质量和服务质量。

我的视线作文篇6

关键词:三网融合;有线电视;发展趋势

1 国内外有线电视发展

1.1 国外有线电视发展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宽带技术的应用,许多国家的广播网络,电信,互联网在技术,服务,经营,管理,内容等各个方面都有整合的趋势,全球有线电视产业发展迅速,逐渐从传统的单一网络运营开始向多业务迈进。像美国,英国有线电视的发展历史悠久,以其良好的经济,宽松的政策和有效的管理为依托,有线电视网络和规模都发展的比较好,并已实现产业化,数字化以及融合化,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节目制作能力较弱,经济上的贫困,管理制度上落后,有线电视目前只是简单地信号传输和闭路电视功能。对待有线电视发展的问题上,不同国家的思路不同,认识也不同。美国是把有线电视当作经济增长点,采取纯商业化运作来发展;英、法等国则是为了增加电视信号的覆盖范围,用有线电视来补充和延伸无线和卫星信号的空白;加拿大、比利时这些国家有线电视业务地位比较重在文化传播领域被作为国家的象征来建设。

1.2 国内有线电视发展和趋势

有线电视业务是我国广播电视传媒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三十多年。如今,我国有线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用户最多的广播电视网络,网络覆盖率已超96.95%、入户率超过44%。我国有线在经历了共用天线、有线电视大发展和有线数字电视三个阶段后飞速发展,用户也在逐年增长,已超过1.75亿户,有线电视收视费在2009年超过285亿元人民币。在构建政府和群众之间的信息平台,促进经济发展和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有线行业发展趋势。2003年,我国有线电视数字化按国家广电网络数字化整转规划和数字电视发展规划开始推行,目前,我国有多于7286.9万户的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其中有一大半的用户开通了交互应用功能。根据调查得知数字电视用户中,拥有中高等学历的年轻人群所占比例最大。未来几年,我国数字电视必将促进我国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得到大的发展。

我国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千家万户,有着资源丰富的用户群体,在宣传、内容、社会资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发展双向业务方面也具备一定基础。但是,我国各地的有线网络运营商不少仍守旧僵化、缺乏大局和合作意识,事业性痕迹重。各级各地网络自成体系,互不连通,国家、省、地市和县级传输网四级分割,无法形成全国性统一网络,运营和利润模式单一,这些都严重阻滞了有线电视行业的发展,阻碍了国家信息化目标的实现,也使有线电视运营商在今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危机。且三网融合,首先要真正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完成数字化整转,不仅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购买硬件设备,而且更需要时间进行建设改造,这对于一直以政策性公益性为主肩负国家文化传播喉舌任务的我国有线来讲任务甚是艰巨。

2 我国有线电视发展趋势

2.1 全省一网

目前我国有线电视发展极不平衡,缺乏全国性可以统管全局的管理机构,地方县市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各自为政,无法形成统一的网络化管理。三网融合是个全局性的系统进程,而我国的三网融合,停留在运营监管、网络建设层面,业务层面是目前的主要突破口。但随着有线电视数字化整转完毕和新业务陆续实施,全国性的网络整合、规模化运作和规范化的运营监管必将得到促进。

随着三网融合工作的推进,我国各地许多小规模的有线电视运营商不断被兼并重组、优化,通过合并、收购、持股等形式被整合,现有部分省份的广电网络整合已初见成效,甚至在向省外扩展,有13个省已形成了全省一网。同时,部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也正在积极筹备组建中,以实现全国统一管理、共享平台、全程全网的网络运营综合体系。

2.2 全产业链运营

三网融合后,运营商节目内容的质量和信息资源丰富度将决定自己所获得的市场份额,有线网络运营商必须从单一网络运营向综合媒体服务转变,从依靠网络信息传输收费和播放业务收费为主转向全业务的多功能服务。这样,有线运营商的业务就扩大到多功能全业务,尽快、较多地占有电视用户,最大化地利用和发挥现有的软硬件优势。一些有远见的运营商已经开始通过各种方式整合上下游资源,来实现有线电视的全产业链运营。若再与数字机顶盒、光纤等硬件设施的生产商结成战略联盟,则会构成整个完整的产业链,资源集中优化,有利于有线网络运营商向媒体全业务经营商“华丽转身”。

2.3 全业务运营的新赢利模式

我国有线电视网络开发全业务的条件已基本具备。90年代末,HFC(光纤电缆混合网络系统)和MMDS(多路微波分配系统)是我国有线电视网络系统中主要采用模式,而且HFC具有传输频带宽、容量大、成本低及交互性的特点,现HFC系统成为新建有线电视网络多采用的模式。HFC的理论带宽达4.9Gbit/S,随着数字压缩技术的发展,可实现几百套数字电视节目在一条光缆上传输。传输载体和终端接收器的更新换代和技术发展,完全能实现在现有的数字电视网络中进行音频、视频、数据和信息的全业务服务,大大拓展了业务范围,使有线电视网络成为互动的多功能媒体服务平台,集公共传播、文化娱乐、信息服务、互动沟通于一身,不仅单单只依靠物理网络媒体做主营业务来进行盈利。同时,信号的传输方式和设备技术的发展更新,也为有线电视运营商开发新的业务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条件,为终端用户的需求提供更丰富的服务模式。

2.4 政府主导推进

在有线电视数字化的进程中,处于发展前列的国家基本都是由政府推进为主,仅仅依靠市场选择难以推动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也是在国家的支持下进行的,基本是由国家优惠政策给予一定的补贴用来鼓励运营商,促使他们向数字化进程转型。在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的发展很具特色:首先需要维护国家信息安全和行政公益的需求,其次是为了满足信息和娱乐的需求;在网络应用上使用许多自主研发的技术,以技术创新推动业务创新和商业化;逐步走向产业化,拉动上游和下游产业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国有线电视将取决于政府的领导,国家投资和推动实现模拟向数字化的推动,从而实现了网络具备一体化和规模化的三网融合。

2.5 竞争转竞合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光通信技术,软件技术和TCP / IP协议一致的广泛应用,融合势不可挡,竞争开始从从网络渠道、终端向内容和服务质量转变。在竞争中,电信,互联网和有线电视运营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越来越注重降低成本,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整合自己的网络,节目,信息,业务和其他资源,共同开拓市场。竞合比纯粹的竞争更胜一筹,合作才能发展实现双赢,但前提是要确保所有运营商的利润分配。为了共同的利益,各方都走到一起,他们的利益可以在同一时间得到保证,为长时间的顺利合作奠定好的基础。

2.6 产业化逐步推进,市场竞争促发展

结合我国的特点建立有线电视产业链,在市场竞争中促进产业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早期在政府逐渐护送下有线电视开始向数字化、集成化迈进,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经济不断的转型,广播电视行业长期事业化的路径将会逐步进行改革。产业化的成熟,使有线电视的文化意识形态市场逐步有步骤的开放,打破政府垄断和国家保护机制吸引外部资本进入领域,为有线电视产业的发展融入血液。从长远来看,尽可能在三网融合的最初几年占有市场和资源对行业发展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3 结束语

我国有线电视用户客户基数非常大,这在我们宣传我们的模拟电视数字化以及未来的三网融合发展双向业务在社会资源上极具优势。但是,我国各地的有线网络运营商不少仍守旧僵化、缺乏大局和合作意识,事业性痕迹重。各级各地网络自成体系,互不连通,国家、省、地市和县级传输网四级分割,无法形成全国性统一网络,运营和利润模式单一,这些都严重阻滞了有线电视行业的发展,阻碍了国家信息化目标的实现,更使得有线电视的运营商在面对竞争时候处于可能被淘汰出市场的危险境地,三网融合,有线电视数字化首先是基础,完成数字化整转,不仅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购买硬件设备,而且更需要时间进行建设改造,这对于一直以政策性公益性为主肩负国家文化传播喉舌任务的我国有线来讲任务甚是艰巨。

参考文献:

[1]徐玉.国外三网融合业务的发展策略分析[J].电信技术,2010(10).

[2]吕建杰.中国有线电视行业应对“三网融合”的战略选择[J].中国有线电视,2007(05).

[3]周宏仁.三网融合不等于三网合一[J]. 中国信息界,2006(22).

我的视线作文篇7

当前有线电视的数字化已成为当今电视发展的一大趋势。数字电视被称作是继黑白电视、彩色电视之后的第三代电视,是指电视节目在摄制、编辑、制作、播出、传输、接收等电视信号处理的过程全部使用数字技术的电视系统,包括数字节目制作平台、数字电视信号传输平台和数字电视接收终端三个部分,具有节目数量多、影音效果好、电视“上网”、节目互动以及可以使用同一个频道传送多套信号、观众可以自由选择不同摄像角度的信号等优点。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动传统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过渡,了《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电视过渡时间表》。但目前未得到普及,只有部分市民开始享受到数字带来的种种好处。由于传输网络建设滞后、价格昂贵等方面的原因,普通市民还很难看得起数字电视。因此,建议加快数字电视建设,尽快让普通市民看得起数字电视。数字电视实施方案数字电视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不仅关系到广电的发展,而且影响到家家户户,决不是单一的技术问题,而是与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相关的大事。本文将浅讨对我国有线数字电视进行政府规制的必要性,现状以及完善措施。

一、我国有线数字电视政府规制现状

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的政府规制主要涉及到有线电视的一系列法规和新出台的有线数字电视法规。

1990年11月2日,国务院批准了《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于11月16日施行。我国有线电视事业由此走上了政府规制的轨道。广播电影电视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有线电视的行政法规和技术规划、标准,如《〈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有线电视系统技术维护运行管理暂行规定》等。1994年2月3日,广播电影电视部了《有线电视管理规定》,将有线电视台分为行政区域性有线电视台和非行政区域性有线电视台。1999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资讯产业部和国家广电总局的《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路建设管理的意见》(简称「82号文件)。2003年12月1日起实施了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广播电视有线数字付费频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试行),2005年1月开始执行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广电总局的《有线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管理暂行办法》。此外,国家广电总局了《有线数字电视频道配置指导性意见》(暂行)等四项行业技术要求。

我国有线电视和有线数字电视的规制在不断发展,但还存在着一些弊端:

1.规制的权威性不足

纵观我国的有线电视规制,主要以行政手段进行,由国家广电总局和其他管理部门颁发,而不是通过立法。这些条例的出台往往缺乏谨慎的考虑和长远的目标,经常更改,带有强烈的行政色彩。这就导致对有线电视乃至有线数字电视的规制缺乏足够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2.有线数字电视的规制缺失

在我国的有线电视规制中,存在着管制太笼统的问题,尤其是对有线数字电视这一新兴的电视业务,还缺乏细致的规定和相应的管理。

二、政府规制的必要性

政府对有线数字电视进行规制,主要基于以下理由:

1.有线电视的自然垄断属性要求政府规制

有线电视被公认为具有很强的自然垄断属性。自然垄断产业需要巨大投资,且需要通过较长周期才能逐渐获得回报,沉淀成本大,对企业的经济实力要求高,但一旦运营,容易取得规模经济效益。有线数字电视的整体平移,规模大,资金消耗大,这就要求政府对有线数字电视的市场进入制定管制政策,以保证自然垄断产业的规模经济;有线数字电视的自然垄断属性容易带来另一个后果,即生产的低效率和分配的低效率。垄断企业可能凭借其垄断地位制定高于平均成本的垄断高价。这就要求政府出台有利于市场竞争的政策,放松市场进入的门槛。在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政府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在规模经济和市场竞争之间取得平衡。

2.新型的媒介业务要求政府规制

每一种新的媒介产业或新的媒介业务的出现,都必将对原有市场结构产生影响,给市场带来新的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和市场的共同参与,以确保媒介市场有序、良性地运行。

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的开展,将导致原有市场资源的重新配置,势必对原有媒介市场产生一定影响,这就要求政府能发挥全盘宏观调控的作用,来预防或弥补市场的失灵。

三、我国有线数字电视规制的完善

目前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的推广正在全面展开,亟需完善现有的政府规制,以促使有线数字电视良性发展。《广播电视有线数字付费频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规定“开展付费频道业务,应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广播电视发展规律,按照产业方式运作,培育市场运营主体,实行成本核算,自负盈亏。”这实质上为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的规制指明了方向,即政府在确保媒介所有权和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对市场的结构、市场行为等方面进行规制以促进有线电视市场的有效竞争。

1.对市场结构的规制

一个合理的市场结构有利于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我国的有线与无线在2001年已经合并,加上其他行业不能进入,实际上没有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但我们看到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已经决定“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三网合一”意味着有线电视进入门槛的放松,电信可以进入有线电视,有利于形成有效竞争。因此,政府应有前瞻的眼光,对有线(数字)电视的市场结构进行立法,对市场准入的条件以及实施时间进行明确规制,使得有线数字电视市场形成合理结构。

2.对有线数字电视费用的规制

有线数字电视的费用是有线数字电视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数字电视的推广一开始就以有线电视为切入点,征收的数字付费频道的费用对于长期以来只交纳基本的安装维护费的广大用户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

我的视线作文篇8

版式是现代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版式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图文编排,也可以理解为在有限的空间中,根据设计的主题内容要求,结合美学的知识和原理,设计出美观实用的版面。当人们开始在岩壁、兽骨或器物上记录文字和图形的时候,就已经具有了最初的图文编排意识。印刷和造纸术的发明让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同时也为现代版式设计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9世纪初,由俄国艺术家发起的构成主义运动,是一场对艺术和设计进行探索的活动。倡导设计简单明确,以理性的、简洁的几何形态构成图形。探索纯粹几何形态的抽象表现力,旨在寻求一种结构美感。所以此时各类版面中的字体全都使用无装饰线体,着重于表现形体美、节奏美和抽象美。俄国构成主义运动为版式设计与平面构成的交汇提供了可能。

与俄国构成主义运动并驾齐驱的是荷兰“风格派”运动,“风格派”一词源于又凡・杜斯伯格和蒙德里安创办的《De Stijl》(译为《风格》)杂志。“风格派”主张追求艺术的“抽象和简化”。排除一切表现成分而致力于探索一种人类共通的纯精神性表达,即纯粹抽象。《风格》杂志本身的封面版式设计就颇具特色,完全采用黑白色,颠覆了传统的对称式结构,文字部分完全摒弃了装饰效果较重的花体字,采用简洁无修饰的线体字。为了使整个版面保持均衡,直线条和矩形等几何元素成为了唯一的“装饰”。

而谈到构成思维与设计的结合则源于1919年德国魏玛创立的包豪斯(Bauhaus)设计学院。包豪斯学院开设了设计基础课程,主张设计中摒弃附加的装饰,注重设计结构的形式美,鼓励学生们对色彩、形式、想象力等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实验,平面构成理论在此时期已经初具雏形。教员们结合教学中的经验以及理论研究成果,将构成思维推向更成熟和更具艺术价值的新阶段。包豪斯学院的探索使现代设计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在设计方法上、思维上和形式上对其后的设计,包括版式设计都产生了积极深刻的影响。

二、版式设计中的要素与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研究点、线、面的关系,而版式设计则关注文字、图形、图片等元素的布局与安排。看似联系不大,但是通过对比,我们便可将二者的要素一一联系起来。版面中一个单独的文字和字母,一个小的图形或者图片都可以被当作是一个点;一行文字或一列文字,以及装饰线条可被理解为平面构成中的线;而密集排列的一段文字和较大的图形、图案,以及空白则可被当作是面。

要掌握版面设计中的构成关系,我们必须把复杂的设计要素都简化为点、线和面。只有这样,我们在排版的时候才不会受到其它附加因素的干扰,而直接研究版面中点、线、面的组合规律。如此看来,如何处理好版面中文字、图形和图片等各元素的构成关系,其实就是如何经营好版面中点、线、面的关系。

三、版面布局与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在平面构成中,点、线、面元素的安排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目的是体现出一种秩序感和美感,我们也可将之称为形式美。形式美感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深刻的启示,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后,对视觉经验的一种总结,它揭示了任何事物的运动和变化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如果想要创造美的形态就要遵守一定的造型法则。同样的道理,无论是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封面设计还是其他形式的排版,每一个布局合理的版面,都需要把各要素按照美的法则进行整合与排列。因为只有通过完美的设计和编排,版面才能吸引受众,才能把设计意图完整的体现出来。

为了让版面的整体布局更合理,我们必须要处理好这些“点、线、面”的关系。这时,适用于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都将同样适用于版式设计:对称与均衡的原则体现在版面整体效果上,是一种构图原则,有赖于各要素位置的摆放和大小关系的协调;变化和统一的原则可被看作是版面布局的总的指导原则,既可当作是版面中色彩搭配的原则,也可理解为版面中文字大小和文字字体的使用准则。变化强调个性,而统一的目的则是和谐。无论是变化太多或者过分统一都会让整个版面的设计陷入一种极端;另外,图形、图片在版面中的安排也应遵循一定的比例和分割原理;而文字、图形或图片连续的有规律的变化则体现出一种视觉上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增强了版面感染力。可以说,在我们进行图文编排的时候,其实已经不知不觉地用到了这些形式美的法则。

四、版式设计中的视觉流程与平面构成

当我们在观看一幅设计作品时,会不自觉地形成一种视觉流动顺序,首先我们会纵观全幅作品,接着视线会跟随画面中各要素的强弱变化作有序的流动,对画面形成一种大体的认识,而后视线会停留在某一感兴趣的点上,最后我们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获取信息。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版式设计的视觉流程。

合理的布局和色彩搭配不仅仅可以美化版面,更可以对受众做视觉上的引导。心理学上的研究表明,人们的视觉流程简单地说是“从上到下”“从左至右”,所以版面的上方、左方、左上和中部最容易引起注意,也可将其称为“最佳视域”。视觉流程的建立不仅仅是心理学方面的问题,同样可以用平面构成的原理来分析。在最佳视域中,通过各种表现手法和形式的合理安排,可以创造出一个引人注目的“点”,从而捕捉受众的目光,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构成要素的空间定位。

在视觉流程的设计中,点、线的方向位置,不同形式的点、线给人的心理感受等都影响了视觉运动中的空间定位。在版面中,点的位置可以形成视觉中心点,而线的方向则决定了视觉流动的连续性。例如,当点(这里的点可大可小,可以是文字、图形或图案)位于版面中心时,给人以稳定感,且引人注目。而当画面中出现两个点时,就会产生一种张力,视线往往由其中一个点移向另一个点,形成一种视觉的流动,其中点的大小、色彩、肌理等因素都会影响视线的移动方向。线本身就具有导向性,而且线的种类繁多(这里的线可以是文字的排列或线条等),不同的线对人们视觉的引导性也大不相同。水平线给人平静和安定感,会引导人们的视线依照视觉习惯从左到右进行移动。垂直线给人一种或向上延伸或向下落的感觉,所以我们的视线也会在画面中随之做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运动。而当斜线出现的时候,打破了画面原本的平静,给人不稳定和运动的感觉,因此视线会跟随斜线的倾斜方向移动。

总结

现代生活节奏在加快,信息量也在增多,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审美需求也在随之改变。为了在短时间内吸引观者并把设计中的关键信息准确地传递出去,版式设计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的版式设计既不能只靠感觉,也不再只是一种简单的技术编排,版式设计的发展趋势是将主题思想的创意与编排技巧结合起来进行表现,它必将呈现出一种多元化、视觉化的特征。但是无论版式设计的风格如何改变,平面构成的原理都将成为所有设计排版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Sun I 视觉设计《版式设计原理》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1

[2][美]JohnMcWade《超越平凡的平面设计:怎样做好版式》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

[3]舒燕,陈剑生 《设计与实务新向导――平面构成》 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8

[4]张旭生,应放天,王浩迅《平面构成与造型基础――平面元素与表达》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

上一篇:虚拟仿真实训范文 下一篇:证书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