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竽充数的寓言故事范文

时间:2023-10-18 08:58:15

滥竽充数的寓言故事

滥竽充数的寓言故事篇1

《滥竽充数》读后感

学了《滥竽充数》以后,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做什么事,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要实事求是,不要做没有真正本领,而混在行家里凑数的人。像孔子所说得那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乃为知之。”

寓言中,南国先生不会吹竽,为了索取报酬,而混在行家里凑数,不会总是不会,到了最后,还是被迫走出了皇宫的大院子。刚学这则寓言时,自己还以为是一个离自己很遥远的一个故事。可仔细琢磨起来,这则寓言的寓意真是回味无穷,让人深受启发。在平常的生活中,向滥竽充数这样的事情很多,例如:背课文时,有的同学不会被,嘴形对不上,声音不敢出,糊里糊涂的乱背一气,到头来还是自欺欺人,自己骗自己;可有的能倒背如流,背得滚瓜烂熟,自己心里也踏实,老师也放心。

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也在干这种傻事呢?如果你还在这样,那就快快停止吧:如果你还在执迷不悟,将会后悔的,这会使学习成绩下降。如果你醒悟了,会使你学习成绩上升,学习不好的同学会变好,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会像芝麻开花那样节节高。

同学们,不要像南郭先生那样自作聪明滥竽充数,要踏踏实实学点本领。

滥竽充数的寓言故事篇2

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训练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教学《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时,我鼓励学生进行自由表达。设计续编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续编故事时不仅保持原意,讽刺没有真才实学的南郭先生混在行家里面充数,而且讽刺了一位“滥竽充数”的国王,这是学生在深入理解寓言的含义之后发出来的想象,体现了个性化的阅读风格。

新课程标准十分注重语文学科人文性特点,强调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重要作用,本课“装腔作势”一词形象地揭露了南郭先生不学无术、混饭吃的丑陋嘴脸,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在模仿动作中展现南郭先生做贼心虚的心情,这一段的交流与品读对于进一步理解寓意起到了较好的铺垫作用。

课堂上利用教材展开的语文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使学生乐于学、乐于尝试。如表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最大积极性,反复朗读使学生体会到了中包含的道理,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到生活实际加以运用,加深对寓言道理的理解,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从中学到寓言学习的方法。

本节课中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学生讨论交流时,个别学生积极性不高,参与意识不强。由于授课时学生比较紧张,学生思维受到了局限,不是很活跃,学生没有很好的发表自己独创的见解。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

滥竽充数的寓言故事篇3

李老师娓娓动听的讲课在我心中种下了爱上语文的种子,刻下了深刻的印象。小学六年级的语文老师李老师,她上课总是眉飞色舞的,虽已是接近40的中年妇女,但她始终拥有一颗赤子童心,上课总是活蹦乱跳的,是那样的平易近人。记得有一次上《滥竽充数》这篇寓言故事时,李老师不顾自己师表形象,生动的为我们再现了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情景。她一会鼓着腮帮,瞪大双眼,一副奸像;一会举着“竽”(其实是黑板擦),按着“竽眼”,一副惶恐的样子;一会贼眉鼠眼,左顾右盼,做出一副生怕被人发现似的的样子,十分可笑。正是这样一位拥有赤子童心的老师,使我种在我心中的种子发芽让我爱上了语文课。我想,我心中的种子一定会开花、结果,变的灿烂辉煌。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李老师上课的情景,使我开怀大笑。

滥竽充数的寓言故事篇4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A-0073-01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积累语言。成语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和经验总结,形成的形式简洁、意思精辟的词组,其大多来源于群众口语、外国寓言等,形式活泼,含义比一般的词更丰富,思想内涵更深刻,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成语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到很多历史典故,开阔眼界,增强文化内蕴,提高认识水平和阅读、写作的能力;而学生在文章中熟练运用成语,可以加深文章的感彩,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然而,由于农村小学生接触的课外读物不多,缺乏对成语的掌握,更不用说在作文中能够熟练使用成语了。因此,在教学成语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课上得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拓展学生的思维,并锻炼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运用学习过的成语去描述生活。这样,学生就会享受到成语学习的妙趣,并进一步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

一、通过讲故事进行成语教学

成语是历史文化的凝聚,是各个历史时代智慧的结晶。很多成语都有寓言故事、历史事件的背景,一些成语背后还有美丽动听的传说。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最容易接受和理解的就是有趣的故事,他们的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不强,不容易理解抽象的事物,但通透清晰的故事情节往往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他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能全神贯注地参与进来。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很多。教师通过在课堂上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来阐述道理,让学生受到某种看法和观点的熏陶,使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收获某种启发,情感得到升华,并从中领会中国文化的魅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要根据其年龄特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成语的教学要有一个坡度,由浅入深地开展成语教学。

很多成语都来自于寓言典故,如“鹬蚌相争、画蛇添足、自相矛盾、破釜沉舟、狐假虎威、亡羊补牢、画蛇添足”等等,背后都有或有趣,或发人深省,或与历史典故有关的内容。例如,教学“滥竽充数”,告诉学生该成语的典故: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要为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王位。新王喜欢听一个一个的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这个成语表面的意思是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了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教师可以在课上引经据典,给学生讲解成语背后的故事,也可以通过“成语沙龙”的形式,让学生自己上台说一说成语背后的寓言和成语,激发学生接触成语故事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从而加深对成语涵义的理解。

二、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以致用

成语来源于生活,实践出真知。在成语教学中,教师除了运用多种方式开展教学外,还要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学会运用成语,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成语教学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运用成语形象地描述生活,在学习和生活中多用成语,不仅是在作文的练习中,在日常的口头对话中也应该多多运用成语。这样才能达到使学生自主学习、深刻理解成语、灵活运用成语的教学目的。

反复运用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强化记忆的最好方式,因此,笔者在日常教学别重视训练学生对成语的实际运用。在平时的教学中,训练学生根据要表达的某种意思选择适合的成语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各种习作中大胆使用成语,如平时作业的作文,或者自己的小练笔如日记、周记等。另外,教师要通过组织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学会吸收他人表意最简练准确的句子并将之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

很多成语来源于古人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总结,学生通过运用成语描写生活,表情达意,感觉到自己也能够融入到生活之中,对自然和生活产生强烈的亲近愿望,进而养成细致观察生活、积极思考的习惯,这样他们就会在生活中主动识记成语,寻找与成语相关的故事。

三、整合学科资源进行成语教学

语文教师要广泛关注学科间的联系,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做好沟通,整合各学科资源,为成语教学开拓更为广阔的渠道。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激情,并从学科之间的联系中更为深入地理解成语含义,有利于学生感受成语的魅力和培养学生多途径学习成语的灵感。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可以借用音乐、数学、美术等学科的知识,为学生讲解成语的含义,力争在教学中做到学科渗透,让成语学习成为帮助学生串联各学科知识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例如,在教学“自相矛盾”时,讲解数学课的验算;教学“余音绕梁”时,提到音乐课的知识;在教学“负荆请罪”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样,可以让学生从新的角度感受到成语的魅力,感受到成语知识的乐趣。

滥竽充数的寓言故事篇5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快乐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培养学生快乐阅读,学生会爱上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将阅读看作成一种乐趣,从而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结合小学生爱看动画片、儿童节目、画册等特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看动画故事、儿童节目,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利用课堂中的早读、语文活动课的时间引导学生听故事录音,鼓励学生上台讲故事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实施,小学生会被电视节目和录音节目中生动的语言、有趣的情节、声情并茂的故事内容所吸引,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教学中来。此外,不同的阅读方式对于阅读效果的好坏也是不一样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方法,利用课堂的时间将阅读方法融入课堂教学中来,例如,精读法、略读法、浏览法、读思结合法等,并鼓励学生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定期写读后感、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等,从而完善学生的阅读方法体系,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加浓厚。

二、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提倡有感情地阅读课文

快乐地阅读,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鼓励学生轻松地读,展开想象的翅膀阅读。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文,有很多都是伴有优美的文字与深厚的感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极思考,有感情地阅读课文,让学生真正地品读文本,学生的心灵能够得到放飞,身心能够得到陶冶,“悦读”的有效性也会得到提高。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教师应该充分让快乐阅读得到体现,让学生真正融入作者的感情里,真正做到有感情地阅读。首先,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做好批注。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要求是阅读流利,读音正确。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读完课文之后心里是什么感觉,你们感觉到作者的感情了吗?当学生思考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英法联军侵略我国烧毁圆明园的历史背景,最后再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认真体会自己的感情。这样一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课文的感情,带着感情去阅读课文,有效地实现了“悦读”的有效性。

三、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加强对阅读素材的理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强化对阅读素材的理解,探索出一些言外之意,从而实现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在很多课文中,有一些课文的结尾未完待读,还有一些课文没有将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背景等全部说出来,只是说出来一部分,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认真体会阅读内容的意思。例如,在学习《瀑布》课文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描述的音、形、色等方面来探索一个生动全面的布形象,而不是呆板地理解课文,此外还可以结合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的情景,再引导学生体会人在瀑布中的感觉,想象气势磅礴的瀑布情景,想象在苍翠高山上瀑布一泻千里,水珠汇聚成水珠晶莹剔透的天然屏风的情景。这样一来,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也就能体会到阅读中的乐趣了。

四、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滥竽充数的寓言故事篇6

一、带着情绪去触碰

寓言的语言简练而又生动,表现手法常常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等等,其中耐人寻味之处孩子们往往难以体会,而是被傻乎乎的乌鸦、自作聪明的狼等鲜明的形象所吸引。

这正是一个良好的契机。要使得孩子们正确地、深刻地概括出寓意,就必须让他们充分地感受寓体中的形象,引发他们对其中的人物产生欢喜、厌恶、同情等各种情绪,通过多种方式再现寓言中的情境,用简笔画勾勒寓言的背景,模仿人物之间的对话和各自的肢体语言,让学生看到寓言中的角色。让孩子们带着强烈的情绪,去品读文本,以文本为依托,感知寓言中人物鲜明的形象,通过反复朗读进行细细地体味。

寓言中的语言往往具有明显的夸张意味,通过这种夸张来彰显人物的个性,显示出其无知与可笑。在这些夸张之处多多停留,让学生反复朗读、充分感知,有利于学生对寓意的进一步理解。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自相矛盾》一课时,“我的矛锐利得很,不论什么盾都能戳得穿!”“我的盾坚固得很,不论什么矛都戳不穿它!”这两句形成异常鲜明对比的重复句式,孩子们一下子就感觉到了其中的矛盾之处,感受到了寓体的自大和无知,在表演读的时候学生的神态和动作都展现了他们的深刻理解。

二、扣住重点去触碰

寓言大多篇幅短小精悍,其文字内容学生不难明白,但是理解其中的寓意,是必须经过一个跨度的,更是需要有一个适当的着力点的。不同的寓言,其揭示寓意的突破点也不尽相同,采取的引导方式也应因文而异。

比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狼和小羊》这篇寓言故事时,我尝试通过两种不同的突破点,扣住狼和小羊的那一番对话,引导学生思考和想象它们的内心活动、外在表现,使孩子们脑中的形象更加鲜明、感受更加深刻。

师:狼这么想吃小羊,他心里会怎么想呢?

生1:狼心里想,看,这只小肥羊的肉一定又嫩又香,今天我一定要美餐一顿!

生2:狼心里想,今天运气真好,正好碰到这只又肥又嫩的小羊。嗯!我肚子饿得咕咕叫,可不能放掉他。

师:狼心里是这样想的,他的外表是什么样呢?看看图,说一说。

生1:狼嘴里的口水滴滴答答地往下滴。

生2:狼两眼闪着凶光,目不转睛地盯着小羊,一心想要吃掉它!

师:现在谁能把狼心里想的,外部的表现,连起来说说。

……

师:小羊共说了两句话,来反驳狼的的理由。想一想小羊讲理时心情怎样,态度怎样。

生:小羊吃了一惊,温和地说。

师:谁做个“吃了一惊”的表情让大家看看?

师:做得很像!“温和地”说,是怎样说?

生:就是态度很亲切、声音很柔和地说。

师:谁用“温和”的态度和口气读读小羊说的话?

三、多元感悟中升华

优秀的寓言故事,往往历久弥新,令人回味无穷。现实生活本身就是复杂的,也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寓言是现实生活的折射,我们也应该不断前行,避免断章取义、固步自封,要切实地利用寓言故事去帮助孩子们认识生活;要提倡多样化的感悟,让孩子们体验寓言故事的多面性。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滥竽充数》的故事,在当下可以赋予它更深层的涵义,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去解读,进一步发掘出它的积极意义。

故事的最后,南郭先生被吓走。我们也一直以这样的结果试图告诉学生,人一定要有真才实学。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南郭先生之所以被吓走纯属偶然,因为王根本不知道有这样一个滥竽充数的家伙,这样一种误打误撞的方式对于这个故事的警醒作用显然不够充分。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难道不是对宣王和王无知无觉的一种讽刺吗?所以,我们可以从这篇寓言的寓意拓展到另一个方面,不再集中于对南郭先生的批评和嘲讽之上,而让孩子们想一想宣王和王在这个故事中的应负起的责任。这就像对行骗和受骗的认识:是从受骗方找问题呢,还是满世界地去抓骗子?

师:整篇课文读完了,让你来评一评,这里面的人物中你觉得谁最笨?

生:齐宣王最笨。南郭先生冒充了这么久,他却一直没有发现。

师:你们心目中谁最聪明?

生:齐王最聪明。他将不会吹的试探出来了。

师:同学们,看看书,书上说是喜欢听,说明要一个一个单独吹不是故意试探的 。

师: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对齐宣王和齐王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当然,我们引导学生进行多向思维,多元解读时,教师应当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寓言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旁逸斜出”的现象,教师应当将思维的开放性与知识的相对稳定性集合起来,但又不能以成人的思维去替代儿童的思维,要遵循儿童的天真童趣,不用怕孩子们想远了而收不回来,而要注意避免学生养成直线式、单一的思维模式,充分发挥寓言教学的特殊教育功能,让一个个生动的寓言在阅读中成为孩子们生命的力量。

滥竽充数的寓言故事篇7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情境

一、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日常语文常规教学的规范性和发展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初中语文常规教学要求新课改实践为内驱力,鼓励教师在创新实践中多方位探索,开辟多元化的运行路径,丰富和佐证新课标思想。新课程语文教改教学模式不断翻新,教学手段不断创设,传统枯燥乏味的上堂即将逐渐被摒弃,以读代讲、以读导学成为新课程语文教改的发展方向。从当前语文阅读现状来看,过去填鸭式的“声嘶力竭”已经不复存在,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让课堂到处开花,学生在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中深入感悟,虽无一定章法,但心路是清晰的,情感归拢和自由释放是得法的。

二、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

以课文内涵表达为基准,搭建师生对话平台,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如,《滥竽充数》故事寓意深刻,蕴涵绵长,但对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故事情节设计虽滑稽可笑,学生似乎也得到了一些启示,但对寓意的把握却充溢在胸口不得而发。面对此种情况,很多教师一般会采取直接阐明寓意让学生论证理解的方式,这样,虽能达到一定目的,但复制了传统教学的定式授课方式,学生听课质量不高,对课文寓意的认知印象不深刻。这就需要加强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可采取荡开一笔的形式,顾左右而言他,从侧面切入,引起学生的情感激荡。于是,我尝试了以下做法。上课初始,我根据课文内容,为创设教学情境,给师生心灵对话造势,大胆向学生发问:“同学们,这篇文章的写作构思精致,寓意深远,但由于本人能力欠佳,即便大家用心去学,恐怕也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对此,请允许我表示深深的歉意!”学生听完我的话后,先是面面相觑,觉得很意外,继而躁动起来,大家七嘴八舌对老师进行品评,有的学生甚至开始对老师安慰起来,师生之间的对话从教师设景、学生自觉与老师交流开始了。此外,这样的教学场景更是与课文主题相契合,虽然是一种肤浅的无意识感悟,但引起了学生对教学的积极关注。

滥竽充数的寓言故事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如何;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111-01

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十几年,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发现40%的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热情和兴趣,54.3%的小学毕业生未过写字关,识字达标率仅27.5%,65%的小学生在校就是错别字满篇,作业潦草,写字马虎,不注意字的结构顺序,就更难以发挥中国汉字的艺术美了,这是我在小学抽查不同年级共100名学生的调查结果,我们从学生口头问卷,家长访谈,社会咨询和第一线语文教师交流,调查表明,结合我们十多年语文教学实践总结得出的结论,当前中小学生语文素质普遍呈下降趋势,语文能力差是学校教育中最头疼最关键的问题。热热闹闹,极度繁荣语文教学改革搞了近三十年,教育名家层出不穷,从语文的人文性到工具性,到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从苏联模式的语文板块程式化教学,即填鸭式"满堂灌",到现在的时兴的研究性,学生自主学习,可谓花样翻新,名目繁多,但很难落在实处,学生得益者少,搞得老师由满堂灌到满堂问,满堂练,丢弃了传统中国几千年学习语文最优良的传统。归纳起来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1.重视诵读

我们所说的诵读不是一般层次上的课堂教学环节中的课文朗读,学生朗读。而是课外研讨的诵读技巧指导和背诵古诗学习效果跟踪。大部分小学语文老师都能做到要求该背会的让学生背会,但对学生诵读古诗的技巧指导和背诵效果巩固指导不够。如读四言诗,二二拍节奏,平仄声相对,古人诵读抑扬顿挫之法借鉴不够,五言诗七言诗的读法各有其特点,就不一一的列述了。学生只有掌握了古诗诵读的基本知识,按节拍和平仄读出声律,读出感情,声情茂,才能把语文变成活语文,才会使学生望而生畏的古诗诵读变成情趣横生的寓教于乐的语文学习。

2.要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1要引导培养学生的直观思维。猜测是发展创新的重要方式,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可以说哥德巴赫猜想和费尔玛猜想,都有力地推动了数学的创新。为了培养学生直观思维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当然,教师对猜测的准确性要求不可过高,要知道我们工作的关键是要学会引导。我们开展的这些猜测的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猜测的自觉性和勇气。对待不成功的学生,教师绝不能去讽刺挖苦。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要允许思维敏捷的学生争先抢答问题,对此,老师绝不能认为是"爱表现""出风头"和"个人主义",否则就会挫伤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影响他们的直观思维。语文课堂教学很适用"发现法"进行教学,这有利于对学生的直观思维的培养。教师不要越俎代庖,要让学生学会独立发现。这样,既使学生获得了自信,又使他们掌握了知识体系;既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也培养了学生进行创造的态度和心理。

2.2引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注重学生对表象的储备和积累。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和欣赏,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通过图片、实物、实验、电教教学及学生的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当学生头脑中积累了丰富的表象之后,他们的创造想象力就会迸发出来。其次,在已知道的故事结局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推测可能产生的"新奇"的结局。当然,创造性想象能否产生具体成效,教师还要在想象之后,引导学生对自己想象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因此,创造性想象不能违背客观现实和客观规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不是失去理智的胡乱猜想。

3.勇于质疑,善于求异是创新教育的最高境界

学生能质疑,表明他已对问题进行了思考,在发现过程中已有所探索,已在进行创新思维活动。正如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敢于逾越常规、敢于想象猜测、敢言别人所未曾言、敢做别人所未做,宁愿冒犯错误的风险,也不要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框内的创造品格。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经常换个角度看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以便从多角度探索求异;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广泛联想,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再就是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进而发现新问题。如在学习《滥竽充数》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南郭先生能够滥竽充数?又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呢?"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新颖的见解,学生便可从南郭先生自身、齐宣王、众吹竽手、社会等不同角度去思考,从而得出为同的结论,并让学生写出《滥竽充数的启示》一文。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的积极性。

4.鼓励多角度、多方面寻找答案,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上一篇:成长类作文范文 下一篇:琐记读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