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账管理范文

时间:2023-12-10 07:39:09

台账管理

台账管理篇1

【关键词】资金结算 账户管理 信息系统

依托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银行结算服务不断升级,非银行支付服务组织异军突起,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通过资金结算平台建设来提高资金的结算效率,以期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具体来说,资金结算平台就是连接企业内部系统与银行等支付服务组织的中间系统。企业的各类收支事项都可以通过资金结算平台传递给银行,银行根据指令完成交易后再将结果反馈给企业。

笔者所在的单位是一家总、分、支三级组织结构的全国性公司,分支机构都不是独立的法人,因此不存在集团内部子公司资金集中管理可能引起的法律责任问题。公司业务单一,财务管理方式统一,所以适合采用资金总部集中结算的方式。在资金结算平台的搭建过程中,银行账户管理贯穿了各个功能模块,笔者沿着这个思路对资金结算平台的实施经验进行了总结。

一、银行账户管理

银行账户管理历来都是资金管理工作的基础。我公司实行账户管理集中审批的制度,通过资金结算平台的银行账户模块进行管理。分、支公司开设账户之前先在结算平台上进行申请,总公司资金管理人员审批通过后由公章保管员在开户资料上加盖公章。也就是说分公司公章是由总公司统一管理的,分公司账户的开立、变更等都需要向总公司提前申请,总公司审批后在开户资料上盖公章邮寄给分公司,这样的管理方式最大程度上防止了分公司私自开户或者变更的风险。

在没有资金结算平台的条件下,银行账户的管理体现在对纸质资料的签批和存档。资金结算平台的账户管理模块除了要实现账户的审批和纸质资料的影像存储之外,更重要的是将账户的生命周期管理纳入到系统中来,从账户开立到账户的各种变更,再到账户使用结束后的注销都要在资金结算平台中体现,达到通过简单的查询就可以将全国各个分支公司的银行账户使用情况清晰呈现出来的目的。从资金结算平台的功能来看,银行账户的生命周期是分成开立、变更、销户三个部分。

在银行账户开立的时候,我们要确定银行账户的用途,是用于费用薪资支付,还是销售收入存款,或者是对银行的时点存款支持等等,不同的用途决定了这个账户的使用范围和监控方式。除了用途这个属性之外,还有账户类型属性,比如基本户、一般户、专用户、临时户、定期户等等,用来从银行管理的角度对账户的使用进行界定。还有就是“是否为内部结算账户”的属性,用来表示此账户是否仅用于记录成员单位的在总部的资金余额,而并不发生真实的资金划转。银行账户的这些属性将与后续介绍的结算功能密切相关。

从银行对账户变更的要求来看,账户变更涉及账户名称、地址、电话、注册资金、法定代表人等类型,在资金结算平台上据此设置不同的账户变更类型,并辅助影像资料的存储来进行审批和记录。从对资金结算平台其他功能的影响来看,账户变更的事项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影响资金结算等其他功能的,比如户名变更和银行账号升级,这种变更发生的情况下,账户应该暂停使用,直至变更完成,账户信息更新后才能继续使用,否则资金结算交易就会失败;另外一种就是不影响资金结算等其他功能的,比如单位地址变更或法人变更等,资金结算交易可以正常的进行。

账户销户意味着账户使用的终结。资金结算平台上的销户就要求不能有在途的结算交易,与此账户对应的银行余额调节表也必须封存,未达账项必须清理完毕,结算交易都已完成会计记账,关联的空白票据都已作废或者交由银行收回,这些事项处理完结后才能进行销户,这样的先后处理顺序在资金结算平台内进行了限制,避免了出现类似账户已经销户,结算交易还未完成的错误情况。

二、资金监控

对银行账户的监控体现了对资金结算风险的控制思路,公司根据银企直连的状况和资金管理的要求设置了两类监控。银企直连是指企业和银行签订银企互联协议,企业资金结算平台可以与银行系统对接。

1.直连和非直连账户属性监控。直连和非直连在资金结算平台内通过账户属性来体现。直联账户可以实时的从银行获得交易结果和余额情况,公司主要业务的收入和费用支付等要求通过直联账户进行,资金监控人员可以在资金结算平台内随时查看各分支公司的交易和账户余额情况;非直连账户需要分支机构人员通过网上银行下载交易流水导入资金结算平台,资金监控人员每周检查分支公司上一周的非直连账户交易和余额。

2.账户用途属性监控。对于业务收入户来说,账户余额监控是重点,制定归集金额标准,如果该账户日终余额超过标准则会触发监控策略;对于业务支出户来说,交易金额监控是重点,单笔交易金额较大或者累计交易金额超过设置标准会引起资金监控人员的注意。

这两类监控对应银行账户的两个属性,一般都是共同来使用的。

三、系统支付

公司内部存在着很多不同用途的系统,比如日常报销系统、业务处理系统、人力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通过与资金结算平台对接,将交易发送给银行,实现资金的最终结算。在资金结算平台与系统对接的设计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账户设置方式产生了两种思路,下面通过两个比喻来进行说明。

把资金结算平台看作是一座桥梁的思路,账户就是不同车型的车道,要结算的交易就是需要运送的货物。同时,为了偿还建设桥梁的贷款,桥梁上的收费站对不同车道通过的车辆收取不同的费用。当我们需要运送货物时,我们先要将货物进行装载,此时装载的车型决定了我们通过的桥梁所要走的车道,进而决定了过桥费用。通过桥梁运送货物,我们会遇到哪些问题呢?

1.桥梁的某个车道限行,而我们运送货物的车辆又恰好要经由该车道,这批货物又有时效的限制,不能等待车道放行(企业结算中对时效的要求也往往较高)。这时,唯一的方法就是车辆返回卸货,换另外的车型装载,通过没有限行的桥梁车道到目的地。

2.桥梁对不同的车道规定了不同的收费标准(不同银行对结算费用的收取标准有差异),而企业购买了有限的车型来运送货物,无法在全部的车道中作出最优选择以降低运输成本。

3.企业采购了大型货车,但因为限宽、限重等超过了桥梁设计要求,不能通过桥梁运送货物,导致企业只能小批量多批次运送,工作量大(不同的资金收支事项单独结算)。

如果将资金结算平台比做是一座码头来设计会怎么样呢?,结算账户自然成为船舶,结算费用就是船票。我们在运送货物时,先利用车辆将货物运送至码头,然后由码头安排货物装船运送到目的地。在这种情况下,码头通过询价给货物安排票价最低的船舶运输,降低运输费用。同时,船舶的运载量又远远超过货车,由此可以实现大批量运送货物。即便某艘船停运,码头也可以选择其他船只,而不用返回企业换其他车型重新装载货物。

回到资金结算平台对接系统的情景中,选择结算账户的权力归属决定了系统对接是采用“桥梁”模式还是“码头”模式。在“桥梁”模式下系统设置了账户信息,从一开始就选定了结算账户,传递给资金结算平台将交易,交易结束后在系统内可以的查到结算账户信息,便于系统与银行对账;在“码头”模式下,系统只传递对方账户信息,结算账户由资金结算平台选定,实现了灵活的选择结算账户,也可以对系统的交易进行再次重组打包,这种模式对资金结算平台的功能要求较高。

四、根据费用标准选择结算账户

为保证资金结算不间断进行,公司与多家银行和非银行支付组织签订了合作协议。从银行内部的分工来看,资金结算可以由不同的部门通过自有的结算渠道发起,当某个结算渠道出现问题(比如系统升级等),公司结算业务可以切换到其他渠道,借此实现了结算渠道的相互备份。不同的结算渠道提供了不同的收费标准,在对私结算中以交易记录数量为阶梯的收费方式比较常见。

举例来说,A渠道4万笔以下部分收费1元/笔,4万至10万的部分0.9元/笔,10万以上的部分0.6元/笔;B渠道5万笔以下部分收费1元/笔,5万笔以上部分0.8元/笔。假设公司每月结算笔数在10万笔以上,那么A、B渠道的选择临界笔数是12万笔。在这里我们应用了数学方法,通过方程式求A、B渠道总费用相等时的总笔数,如果估计本月的业务量小于这个笔数,那么可以采用B渠道,大于这个笔数时采用A渠道,计算公式:4+6*0.9+(x-10)*0.6=5+(x-5)*0.8,求解得x=12。

结算费用仅仅是选择条件中的一个,不同支付渠道的结算实现方式也值得关注,这将直接影响结算的效率和准确性。比如,如果我们的结算渠道选择的是第三方支付组织,那么第三方支付是否与银行直连还是通过人民银行的小额支付系统,导致结算时效的快慢和退票的数量都差距较大。当然随着“超级网银”的上线和小额支付系统的升级,通过人民银行的结算交易将在准确性和时效性上都会有很大的提高,所以我们对结算账户的选择标准将随着银行结算业务的升级而不断变化。

五、总结

本文从资金结算平台的账户生命周期管理入手,谈到了与账户属性密切相关的资金监控,接着阐述了结算账户设置与外部系统结算对接的关系,最后举例说明了对私批量结算账户的选择方法,贯穿始终的是账户管理这条主线,这也正是公司资金结算平台的实施思路。

参考文献

[1]袁琳.构筑集团企业资金结算与集中控制的新系统-中国石化集团财务公司资金结算与集中控制案例研究[J].会计研究,2003(2).

台账管理篇2

一、施工台账的建立,有利于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一系列环节。要使这个系统工程正常运转,实现高效、低耗,就必须运用科学的原理、方法和手段,按照一定的运营框架,对施工项目成本的各项管理要素进行系统的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设计,形成有效的管理运营机制,实现施工项目成本的科学化管理。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程序化是指遵循施工项目成本管理运行规律,在总结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编制和确定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全过程科学的路径、步骤、流程、序列,保证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朝着效益最大化的方向稳健、有序地运行。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标准化是指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制定的人、材、机等成本要素的操作方法、消耗定额、使用标准,各个部门、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都必须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操作。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规范化是指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建立健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制度体系,同时必须依照程序、执行成本管理标准。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是实现管理行为井然有序、协调高效的保证。

施工台账就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系统中的结节,如果这个结节的设置不标准、不规范,不按程序运转,甚至可有可无,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就会处于无序状态。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对于所发生的各种成本信息必须通过施工台账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促进施工项目成本系统内各种要素按照一定的成本目标运动,将施工项目的实际成本控制在预定的计划成本范围内。实现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有效运作。

二、施工台账的建立,有利于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清晰度和透明度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对成本的认识不断增强,“项目是成本中心”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由于施工项目成本核算,即施工生产构成中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等的消耗通常是以货币形态表现的,而不是以原始的实物形态表现的。因此,项目经理和项目管理人员对过程的耗费及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等难以把握,有一种“模糊”的感觉。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人、材、机等费用的消耗失控、质量达不到设计标准、工程进度达不到合同要求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施工项目成本计划实施的过程中缺乏辅助措施,即施工台账。没有或施工台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项目管理者就心中无数或不踏实,进而对成本要素的消耗,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的指导、监督、协调和限制缺乏有力的证据,使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失去有效的控制。

施工台账主要由预算增减账台账、资金台账、预算成本构成台账、人工费台账、主要材料收发存台账、周转材料台账、构配件收发存台账、机械使用费台账、设备总台账、各使用单位设备台账、外协劳务队伍设备台账、商品混凝土专用台账、钢筋钢结构件门窗预埋件台账、质量成本料目台账、其他直接费台账、施工管理费台账、索赔记录台账、资料文件收发存台账、形象进度台账、产值构成台账、计量支付台账、甲方供料台账、安全成本台账、质量成本台账等构成,是成本消耗的流水账、明细账。每日的成本消耗常以数量单价、金额等显示出来,使施工项目管理者可以直观、及时地了解施工过程中人、材、机等的消耗情况,工程进度及质量、安全达标情况,增强了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清晰度和透明度,便于有效实施施工项目成本的全面控制。

三、施工台账的建立,有利于明确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经济责任

施工项目目标成本管理责任体系是以项目经理为责任中心,将成本目标和相应责任进行分解,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也称分级归口管理)的成本管理体系,使目标成本落实到项目部各个管理部门和全体施工人员。通过成本控制和分析,督促管理层、作业层和外协对落实成本责任,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并对各成本目标责任者进行考核,据以确定奖惩,保证项目施工成本目标的实现。施工台账是项目目标成本管理责任体系中最扎实、最重要、最具体的环节之一。分别由预算员、统计结算员、技术员、施工员、劳动定额员、采购员、材料员、机管员、仓库保管员、质监员、成本员、构件员、安全场容管理员、合同管理员等记录。必须责任到人,做到账物相符,台账清楚。特别要注意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降减少管理误区和管理盲点。

施工台账的建立不仅对整个施工过程的人、材、机等的消耗及质量、安全、进度等做完整的记录,同时负责对实施过程的监控和信息反馈。一旦某个成本要素、某个生产环节、某个部位失控,可尽早发现,及时解决。同时根据施工台账的记录,明确相关人员的经济责任。真正做到人人有责,人人都负责,使经济责任制落到实处。

四、施工台账的建立,有利于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及时性、准确性

由于建筑产品体积庞大、价值巨大、生产周期长,项目组成内容丰富,且往往在是多个施工过程同时进行。因此,施工项目成本核算是一项内容繁杂、伴随施工项目全过程的工作。施工企业的常规核算是不能满足施工项目成本核算要求的,必须借助施工台账才能将成本费用按要求归集到位。

施工项目成本核算主要通过成本会计账表和管理会计台账来实现。首先应根据会计制度要求,设立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相关账户,建立会计账表,进行规范的核算。其次是为了使施工项目成本核算及时、准确,必需建立管理会计性质的数量、金额式成本辅助台账。如为项目成本核算积累的产值构成台账,预算成本核算构成台账等;为项目资源消耗进行控制的人工耗用台账、主要材料收发存台账、周转材料台账、构配件收发存台账、机械使用费台账等;为项目成本分析积累资料的技术、组织措施执行情况台账,质量成本台账等台账;为项目管理服务和备忘性质的甲方供料台账、承包合同台账等。

施工项目成本核算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岗位能独立完成的,而是以财务部门为主,经营部门为辅,同时需要各个职能部门及全体施工人员配合,尤其是施工台账的相关责任人的配合,按照分工与协作精神,做到全员管理,准确及时的核算。可见,施工台账是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基础,加强施工台账的记录与管理,做好施工项目成本核算工作,对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积极作用。

五、施工台账的建立,有利于增强施工索赔力度

施工索赔是指在施工合同的实施过程中,合同的一方因对方不履行或未能正确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未能保证承诺的合同条件实施而遭受损失后,向对方提出的补偿要求。施工索赔的性质属于经济补偿行为,属于正确履行合同的正当权利要求,也是承包商挽回损失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人们对索赔认识不足或存在一定偏见,加上管理不到位,消耗无记录,文档水平欠缺等诸多原因,致使施工过程中发生合同之外的工作损失时,拿不出索赔的证明资料或提出的证明资料不全、不准确,缺乏有力的依据,使损失得不到补偿。

索赔的证据指承包商用来支持索赔或者跟索赔有关的一些证明文件和资料。索赔要成功,除了要有合法的法律依据外,还要有合法的事实证据。有理、有据的索赔才能有力。在干扰事件发生的当时,承包商应注意取得监理工程师或甲方代表的签字,收集相关的证据。索赔需要的书证中的会计账册、欠据、收据及财务报表,如施工进度月报表及收款记录、索赔款月报表及收款记录、工人劳动计时卡及工资列表、付款收据、收款单据、工程款及索赔款迟付记录、迟付款利息报表、向分包商付款记录、通用货币汇率变化等;工程材料、机械设备和零配件采购、订货、运输、进场、验收、使用等方面的凭据;工程预付款、进度款拨付的数额及日期记录;市场行情资料,包括政府部门公布的物价指数,工资指数和影响工程造价、工期的文件和规定等,绝大部分是靠施工台账提供记录,即靠施工台账来支撑。施工台账是索赔证据的证据。施工台账不规范、不健全,施工索赔就缺乏力度。因此,要做好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加强施工台账的记录与保管,以便为索赔提供有力的证据,尽量避免或减少不应有的损失。

六、施工台账的建立,有利于竣工结算,确保颗粒归仓

由于大多数施工项目造价高、规模大、建设时间长,因此,竣工结算资料的日常收集整理尤为重要。从中标之日起就应建立健全施工台账管理制度。竣工结算时涉及到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工程计价办法、招标投标文件、施工合同及协议、变更记录、现场签证及有关工程材料定价、施工图及竣工图、招标答疑文件、图纸会审记录;有效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设计变更通知书、现场签证资料;工程结算书(含工程量计算表、综合单价分析表、材料调差计算表、运杂费分析);工程竣工验收合格证明、工程付款证明等一系列依据资料,必须及时记录、整理和保管好。如结算资料尚缺或丢失,不仅导致工程结算失真,不能确保颗粒归仓,同时按基建程序,会给工程审计的财务竣工决算评审带来不应有的麻烦,增加项目成本。因此一定要做好施工台账,确保竣工结算资料完整性、准确性。

七、施工台账的建立,有利于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水平

施工项目的一次性,决定施工项目管理往往无成套经验可循,给施工项目管理带来诸多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在施工项目成本形成的过程中,利用施工台账的记录和成本核算资料,与目标成本、计划成本进行比较,了解成本变动情况,跟踪分析影响成本变动因素,寻找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的途径和方法。在不断的认识、分析、总结中提升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水平。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内容包括工程成本、质量成本、工期成本、安全成本四大部分,由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环节构成,是涉及施工项目各职能部门、各作业队、作业班组等的一系列综合管理活动。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施工台账等基础工作的好坏,往往影响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全过程。因此要求施工项目管理者,充分认识施工台账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的作用。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并在实践中努力学习、认真总结、勇于探索,为后续项目的成本管理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把施工企业做大、做强、做富。

参考文献:

[1]全国建筑企业项目经理培训教材编写委员会:《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修订版)》,中国建筑出版社2001年版。

台账管理篇3

关键词:合同台账管理;功能模块;系统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2

一、传统合同台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数据安全性较差

传统合同台账是用Excel表格来记录和管理的,维护数据时需对整张表格进行查找、粘贴、复制和手工录入等操作,在这些过程极易污染其他数据,造成数据的篡改或丢失,从而影响合同的正常履行和结算。

2.合同信息不共享

传统合同台账管理无法实现合同信息的实时更新,且无法实现多人同时操作,合同信息不能有效互通,不利于合同信息的汇总分析。

3.工作效率低下

电网物资采购货款由预付款、到货款、投运款和质保金4个部分组成,传统合同管理模式下,所有数据(如签订日期、发票金额、单据收取时间、操作人等)需人工录入,支付金额需手工计算和核对,工作量大却难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4.风险管控力度较弱

传统合同台账只有单纯的数据记录功能,对错误录入的数据缺少必要的提醒或限制功能,无法校验支付金额的准确性,存在较大管理风险。

二、物资合同台账管理主要内容

1.合同签约管理

物资合同签约是指依据中标结果,应用统一合同文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合同签订工作。及时、规范、高效地完成合同签约工作是确保招标采购结果的刚性执行,规范公司各单位和供应商的履约行为,防范法律风险和商业风险的基础和前提。

2.合同结算管理

物资合同结算是指按照合同约定和实施进度开展合同物资的资金预算申报及支付工作。电网物资合同结算严格按照 “三单”(验收单、投运单、质保单)管理方式,统一合同结算单据,加强物资到货、设备投运、产品质保关键阶段单据管理,加快结算单据验审和流转,准确编制资金预算计划,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审核资金支付,准确支付合同资金。

三、物资合同台账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1.中标结果导入模块

中标结果下达后,按照预设的Excel模板将结果集中导入到系统,以此为基础开展后续合同签订、履约及结算工作。导入模板对字段的类型、是否必填项以及字段间的逻辑关系等都做了明确规定,同时保留系统上线前在执行合同的导入功能,确保录入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合同审核签订模块

合同基础数据导入后,组织供应商进行线下纸质合同的签订,将纸质合同关键信息与系统数据进行比对,审核无误后,勾选对应的合同完成线上审核,系统自动记录下合同签订日期和审核人信息;对于协议库存匹配单,只有对应的协议库存合同完成签订后,才可进行合同签订。审核过的合同进入合同履约结算流程。

3.单据交接管理模块

合同履约完毕后,供应商提交结算单据至供应商服务大厅,大厅人员初审无问题后,在单据交接模块进行登记并打印交接单,双方现场办理单据交接。在本模块大厅人员只需点击操作即可完成单据交接,发票金额、交接日期等交接单内容由系统自动带出,提高了单据交接效率;对于不符合付款条件的则无法登记(如合同未签订、质保期未到和供应商受处罚暂停付款等),从源头上保证了合同结算业务的规范性。

4.合同结算管理模块

合同经办人员对结算单据复核无误后,录入发票校验号,修改发票金额、到货数量等信息(系统默认与合同内容一致,可根据实际情况修改),支付金额由系统根据合同支付方式以及已支付资金情况自动计算,合同经办人只需点击操作即可进行支付申请,保证了合同结算业务的准确性同时减轻了员工工作强度。

图1 单据登记及合同结算业务流程

月度预算提报前,系统自动汇总各合同经办人已申请资金的采购订单,按照预付款、到货款、投运款和质保金四个部分一键生成下月预算;次月中旬根据预算批复结果,点击自动生成支付计划,财务按照支付计划进行支付,资金预算和支付计划都可导出Excel表格并打印,完成线下审核流程。单据登记及结算业务流程详见图1。

5.合同信息查询模块

物资部门作为业务支撑部门,需不定期对物资合同的签订情况、项目类型、资金划分类型等重点数据以及合同应支付情况、实际支付情况、未支付原因等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因此系统要具备从项目名称、项目单位、项目性质等多维度进行查询的功能,方便数据的汇总分析。

6.基础信息设置模块

包括角色管理、用户管理、日志管理和供应商管理等内容。角色管理可对不同角色的权限进行设置和调整;用户管理可对用户进行增加、删除、冻结、以及密码修改等操作;日志管理可记录和查询每个用户在系统中的操作痕迹;供应商管理则可对供应商进行冻结\解冻,以及名称、账号、联系人信息修改等操作。

四、角色及权限分类

根据业务需要,系统将用户区分为供应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系统管理员和合同经办人等三类,具体角色定位及权限设置描述如下:

1.大厅工作人员

供应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各类结算单据的登记和交接工作,同时为供应商提供相关合同信息的查询服务。该角色主要权限包括:合同信息查询、供应商信息查询和单据登记交接及打印等。

2.系统管理员

系统管理员主要负责合同基础数据的导入、资金预算及支付计划生成以及供应商、日志等系统基础数据的维护工作,一般为1~2人,主要权限有:合同导入模块、合同信息查询模块、单据交接查询、基础信息设置以及合同结算模块的预算和支付计划生成权限等。

3.合同经办人

合同经办人主要负责合同的签订、单据复核以及结算流程的发起等工作,一般为多人,仅能对其分管的合同进行操作,主要权限包括:合同签订模块、单据交接模块、合同结算模块、合同信息查询、供应商信息修改及查询等。

另,系统保留超级管理员角色,拥有最大权限,系统将权限设置细化到了具体操作层面(如选择、查询、删除、导入和导出等),除超级管理员外,上述三种角色的权限可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调整。

五、系统建设主要步骤

1.开发前业务梳理及需求确认

调研了解物资合同台账管理现状,梳理主要业务流程,确定主要功能模块,完成系统框架的初步搭建;与业务人员深入讨论和分析对系统的功能需求,进一步细化系统设计方案。

2.系统开发过程

根据前期制定的系统设计方案,实施系统功能建设工作;在系统开发周期每个模块结束之前,对该模块的锁定成果进行严格的里程碑式技术审查,通过用户参与,及时得到反馈信息,验证该模块的成果并及时纠正错误;编写用户操作手册,开展系统操作培训。

3.系统运行阶段

组织系统评审验收,系统正式上线;加强系统的应用,不断总结经验,做好系统运行情况反馈,根据运行结果对系统做必要的修改和完善。

六、结语

物资合同台账管理系统建设以实际业务为蓝本,科学设置功能模块,合理设计业务流程,人机界面友好,实际运行安全稳定。该系统重点加强了物资合同签约、单据交接、预算管理、合同支付以及供应商管理等业务管理,与国网公司ERP和ECP系统相补充,实现了物资合同全流程管控,大大提高了公司合同管理水平和效率,取得了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编.国家电网公司物力集约化管理实践与创新[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6.

[2]邱爱军,刘婉澜.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物资合同管理效率[J].科技信息,2013(36):34-35.

台账管理篇4

调整加工贸易政策是缓解贸易顺差的有效手段之一。7月23日,商务部会同海关总署联合的《商务部、海关总署2007年第44号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公布了新一批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其主要目的是抑制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出口过快增长,减少贸易摩擦,缓解外贸顺差过大带来的突出矛盾,实现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保证金台账内涵的变化

变化之一:扩大了限制类商品的管理范围。1996年保证金台账制度实施以来,限制类商品仅为394种,此次将1853种降低出口退税率的商品增列入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同时,目前限制类商品管理方式仅限制料件进口,政策调整后,限制类商品管理将增加对制成品出口的限制。

变化之二:部分改变了对经营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的A类企业的信誉管理方式。按照现行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管理政策,对A类联网监管企业,不实行保证金台账制度,商务主管部门在合理的产能范围内仅作一次性审批;对A类非联网监管企业,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空转”;对B类企业则按应征税款的50%实行保证金台账实转。政策调整后,将不再区分A、B类企业的信誉类别以及联网与否,对东部地区经营限制类商品的加工贸易企业,一律按应征税款的50%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实转(C类企业仍维持100%台账实转不变)。

变化之三:由全国的区域统一管理模式变为区域差别管理模式。为体现区内外政策落差,将允许限制类商品继续在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生产经营;为推进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的梯度转移,对中西部地区将采取有别于东部地区的管理政策,拟对经营限制类商品生产的企业不再区分A、B类别均实行保证金台账“空转”( C类企业仍维持100%台账实转不变)。以企业为单元的联网监管企业,由原来不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制度调整为一律按照银行保证金台账制度管理。

限制类商品管理方式的变化

本次公布的限制类商品目录共2247个十位海关商品编码。其中,限制进口类商品编码394个,是2007年之前的,限制出口类商品编码1853个,均为本次新增的。新增商品类别主要涉及塑料原料及制品、纺织纱线、布匹、家具、金属粗加工产品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产品。为此,随本《公告》下发了配套的限制出口类商品目录。其管理方式也随之变化:

管理环节的变化。2007年以前的限制类商品主要是按限制进口的方式进行管理的,而新增限制类商品主要是按限制出口方式进行管理。

管理区域的政策差别变化。本次限制类商品管理方式调整后,对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按不同的比例计征台账保证金,体现了区域间的政策差别管理。

台账保证金的征收企业范围的变化。对东部地区的A、B类企业,均需按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总额的50%征收台账保证金。对中西部地区的A、B类企业,则实行台账保证金“空转”。

因此,今后银行保证金台账制度的管理包涵三个层次:

一是〔1999〕35号文件(以下简称“35号文”)的管理层次;

二是限制类商品对东部地区的管理层次;

三是限制类商品对中西部地区的管理层次。

限制类商品台账保证金管理原则

《公告》第二条规定了限制类商品台账保证金的管理原则,包括台账保证金实转的征收和退还、计征方式、不同类别企业以及不同区域间的差别管理。具体为:

实转台账保证金的征收,应要求企业在备案(变更)环节缴纳台账保证金。

实转台账保证金的退还,应在企业办理核销结案手续后,将保证金及利息予以退还。其余情况下一律不予退还。

企业按照海关管理类别缴纳台账保证金。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目前35号文中的A类企业统一按照《公告》中A类企业的管理措施实行管理。

限制进口类与限制出口类两种限制类方式的保证金计算基数和相关税率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对限制进口类的保证金计算。仍按35号文设定的原则办理。即,将进口料件列入限制类,保证金的计算方法是按进口料件本身的金额作为基数、按照相应的进口关税税率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率计算所得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之和,再按规定比例计征台账保证金。

――对限制出口类的保证金计算。考虑限制出口类商品所对应的进口料件多,保证金计算复杂,在落实对列入限制出口类商品实施保证金台账实转的前提下,简化具体计算操作。即,对限制出口类是将制成品列入限制类,保证金的计算方法是以限制类商品出口备案金额占出口商品备案总金额的比例作为权重,以按此权重计算的全部保税进口料件的金额为基数,按照综合税率计征保证金。综合税率目前暂按22%计算。

在计算保证金过程中,为实现《公告》第八条对深加工结转的例外,应注意A、B类企业限制出口类商品的深加工结转业务,并对台账保证金计征金额做相应调整(计算中应剔出)。

《公告》所列限制进口类商品的台账保证金计征公式“应缴纳台账保证金=全部限制进口类商品应缴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之和×50%”中,深加工结转转入的限制类进口料件不计入“全部限制进口类商品”;限制出口类商品的台账保证金计征公式“应缴纳台账保证金=保税进口料件备案总金额×(限制类商品出口备案金额/加工贸易出口商品备案总金额)×综合税率×50%”中,深加工结转转出的限制类制成品备案金额不计入“限制类商品出口备案金额”,“加工贸易出口商品备案总金额”是指全部制成品的备案金额。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对限制进口类商品

应缴纳台账保证金=∑{非深加工结转转入的限制进口类商品备案金额×〔关税税率+(1+关税税率) ×进口环节增值税税率〕}×汇率×50%

对限制出口类商品

应缴纳台账保证金=保税进口料件备案总金额×(非深加工结转转出的限制出口类商品备案金额/加工贸易出口商品备案总金额)×综合税率×汇率×50%

C类企业缴纳保证金

C类企业应缴纳台账保证金=∑{保税进口料件备案金额×〔关税税率+(1+关税税率) ×进口环节增值税税率〕}

《公告》第二条第(三)款规定,“当进口料件为限制进口类商品,且加工制成品为限制出口类商品时,只按限制进口类商品计征台账保证金,计征方法同第(一)项。”该条款是指,当某合同中既有限制进口类商品,又用于加工限制出口类商品的,对该合同只按限制进口类商品方式计征台账保证金。

在此,还需注意两点,一是经营企业及其加工企业必须同属中西部地区的,方可适用中西部地区的限制类商品台账管理措施。二是在上报国务院请示同意启用保付保函批复之前,保证金台账实转仅限保证金一种形式。

关于部门间的职责划分

《公告》第三条明确了商务主管部门和海关的职责划分,规范了限制类商品的申请、审批方式,强调海关要按照商务主管部门的批准内容予以备案,并计征台账保证金。

过渡管理措施

《公告》第四条明确了开展限制类商品加工贸易业务的过渡管理措施。

2007年8月23日前已经商务主管部门批准、并持齐全和有效的材料向海关申请备案的加工贸易业务,可按原台账保证金的规定在有效期内执行完毕。2007年8月23日前未向海关申请备案的,或向海关申请备案时所提供的备案材料不齐全而未被受理的,虽已经商务主管部门批准但未向海关申请备案的《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自动失效。主要是由于商务部门未在批准文件中对限制类商品予以标注,企业须重新向商务主管部门申请业务批准证,海关按新的限制类商品管理规定予以备案。

按原规定执行的合同在有效期满时仍未执行完毕的,不允许延期,但可要求企业对边角料、剩余料件、残次品、副产品和受灾保税货物等按内销、结转、退运、放弃等规定办结相关手续后,对手册进行核销结案。同时,由于系统无法对新增部分的限制类商品单独计征台账保证金,《公告》对按原规定执行的合同在有效期内的业务变更做出了明确规定,不允许对限制类商品名称、商品编码、数量、金额进行变更,但其他项目允许变更(如变更口岸、规格等)。

《公告》前,中西部地区B类企业已征收的台账保证金,在其加工贸易手册核销前不予退还。

加工贸易企业的资质认定

《公告》第五条主要目的在于禁止限制类商品加工贸易的增量,控制限制类商品加工贸易的存量,即对东部地区新增经营企业不予批准其从事限制类商品的加工贸易业务。对已经从事限制类商品的加工贸易的企业,商务部门按上一年度的数量予以审批。加工贸易企业是否有从事限制类商品加工贸易的资质,由商务主管部门审批认可,海关凭商务主管部门批准证办理备案手续。

例外条款

《公告》第八条为例外条款,规定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加工不适用本公告,应按现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相关规定执行。同时,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企业按规定与区外企业开展深加工结转业务的,同样不适用本公告。

此外,对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的深加工结转也不适用本公告,即是,对东部地区的A、B类企业,如以深加工结转方式转入限制进口类商品的,对该转入项商品不按限制进口类商品计征台账保证金,如以深加工结转方式转出限制出口类商品的,对该转出项商品不按限制出口类商品计征台账保证金。应注意的是,对C类企业,无论是否以深加工结转方式进出口限制类商品,均应按全部备案进口料件的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之和计征台账保证金。

电子账册联网监管企业加工贸易业务的审批与备案

按照《公告》规定,商务主管部门对涉及限制类商品的电子账册联网监管企业加工贸易业务的审批模式已发生变化,不再仅审批经营范围,而是比照合同审批模式,增加审批企业某一时间段内全部(包括限制类及非限制类)进口料件和出口制成品的商品名称、商品编码、数量、金额等,同时,为了保证金征收的准确性,在《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中会增加限制类商品的标记和深加工结转情况说明等内容;海关在为企业办理备案手续时,要依《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内容计算并征收保证金。

根据35号文,联网监管企业不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管理,因此,H2000系统对电子账册联网监管未设置台账系统。本《公告》对银行保证金台账作出调整,要求A类企业一律纳入银行保证金台账管理,东部地区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实转管理,中西部地区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空转”管理。

台账管理篇5

关键词:商贸企业 台账 企业沟通

1.商贸企业台账的含义、作用、设置

1.1含义

商贸企业,也叫做商业零售企业,指的是不自产商品、设有营业场所或柜台,直接面向最终消费者的商业零售企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商贸企业包括常见的百货商场、零售商店、超级市场等直接从事综合商品销售的企业。

企业台账是辅助账簿的一种。虽然它不属于会计核算中的账簿系统,但是,它在企业加强某方面管理以及了解某方面信息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企业台账并没有设置严格的编号、固定的格式账本。因此,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设计符合自己企业情况、可以详尽反映信息的台账。这就体现出企业台账具有极大的灵活性与个体性,它不拘于统一格式,而是意在更多地、更详细地反应企业信息。

1.2企业台账的作用

商贸企业台账对于企业本身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因为它是一种流水账,因此详细记录了进销情况,包括进销量、进销品种、进销价格,它能够帮助企业了解进货情况、存货情况、销售情况;其次,它能够根据销售情况,指导企业及时调整进货与供货数量及品种,洽谈进货价、修改销售策略,对商贸企业的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最后,台账也是企业的工作督查表,帮助管理者监督、规范员工的工作,对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与控制,完善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考核也很重要。

1.3企业台账的设置

企业台账主要有销售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行政管理等几大类。对于商贸企业来说,因为销售时主要盈利来源,因此销售管理台账是企业账簿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2.商贸企业台账与上游企业沟通中的意义

建立良好的上游企业关系,是维护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上游企业为商贸企业提供稳定的货源,关系着企业是否能够持续拥有稳定的成本和盈利空间。商贸企业对于上游企业的变动所做出的反应是十分明显的,所以,和上游企业建立良好的沟通十分的重要。企业台账是商贸企业与上游企业购货沟通的依据。商贸企业台账在与上游企业沟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主要有一下几点:

2.1判断上游企业供货能力,构建稳定的贸易链

企业以台账作为与上游企业进行沟通依据,判断上游企业的供货能力,从而构建稳定的贸易链。

商贸企业想要盈利想要发展,前提是必须有稳定的货源供应。建立稳定的货源,才可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企业也才能建立更加合理的销售结构,才能有效地控制成本,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如果顾客所需的商品没有,或者顾客的需求不能持续供应,毫无疑问会为自己的竞争者提供了可乘之机,进而造成顾客的流失。在与上游企业沟通过程中,商贸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企业台账,是企业确定进货策略的关键。上游企业也有自己的生产销售计划,过多的生产会造成商品的积压,过少的生产会造成顾客的流失。上游企业的产量、品种同样受到严格的控制。这就要求企业与上游建立良好的沟通,根据企业台账及时了解销售情况,并反映给上游企业,建立平衡稳定的货源结构。

2.2引导双方确定交易计划

从销售管理台帐上可以看出,哪类商品以及什么品牌盈利较大,则要与上游企业及时联系购进。它指导企业有计划地订购商品,保证足够的商品存货量,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根据商贸企业台账,企业可以对过去的进销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未来销售情况做出预测,制定进货方案。商品的销售往往会分淡旺季,在进货时,根据以往的进销记录,可以粗略的估计出下一阶段的销售情况。虽然商品的销售也会因为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是,根据这种方法做出的估计,是下一阶段进货情况的判断依据。上游企业也会根据往年的下单情况,判断今年的生产情况,从而形成一个较为平衡的商贸链。但是,这也要求企业台账的真实性与规范性,如果数据失真,那么就很难对未来商品销售做出准确预测,很难进行及时的调控。这就要求企业相关人员进行准确、客观的记录。

3.商贸企业台账与下游企业沟通中的意义

商贸企业对下游企业的销售收入是商贸企业盈利的主要来源,持续的需求是企业获取持续利润的基本要求。与下游企业的有效沟通,可以促使商贸企业确定正确合理的营销策略。上面说到,如何确定合理的购进方案是企业经营的重点。下面将谈到,如何获取持续稳定的需求,同样也是企业在营销时要解决的重点。由于商贸企业无法与众多的下游顾客进行沟通,而企业台账详细的记录了历史交易情况,因此,企业台账便成为企业与下游沟通的桥梁。

3.1指导确定合理销售价格

商贸企业对下游进行销售时,价格的确定很重要。在企业确定销售价格的时候,一方面要遵循市场需求规律与市场规则,确定合理销售的价格;另一方面又要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具体销售情况,灵活调整价格策略。

下游企业以往对商品的需求,包括商品种类、需求量、交易价格,全都在台账中得到反映,企业台账成为双方沟通的一个平台。前面说过,企业台账实际上就是一个流水账,它详细客观地记录了各种销售情况。因此,管理者不仅会把企业台账看作是对下游销售的记录,同样也当做是对未来需求的预测。根据对下一期销售的预测,商贸企业会对销售价格进行一个调整,或者进行打折,或者进行捆绑销售,以满足下游的需求。与此同时,企业台账是对本期销售做出评价的根据。有本期与前期的销售情况进行对比,可以发现销售情况的变化,进而评价本期销售价格是否合理,是否有进行新一轮的价格调整的必要。

3.2指导营销方案

企业的管理者通过销售管理台账的内容,了解到商品销售情况后,一定要及时地反思营销方案,修改不足、扩大优势,通过改进现有的营销计划来对市场的需求做出反应。这是对下游顾客需求的有效沟通方式。商贸企业无法一对一的与下游企业进行沟通,但是根据销售台账,管理者就可以了解近期下游企业的需求情况。销售管理台帐上可以详细地反映出不同商品的销售情况,管理者对待不同的商品、不同的品牌,需要采取不同的营销方案。销量大的商品要多购进,扩大优势;销量小的要少购进,避免存货的积压;市场销售潜力大的、消费者认可度高的多购进,能够起到吸引顾客的作用;相反,市场销售潜力小的、消费者认可度低的少购进,能够节省成本。

与下游顾客沟通的目的,就是满足下游顾客的需求,而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就需要通过对台账有效的分析,调整营销策略,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所以,商贸企业销售台账,可以说是企业与下游企业沟通的桥梁纽带。

4.目前商贸企业台账中的主要问题

首先是管理意识的不足。目前,许多企业对企业台账的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到位,有的甚至认为台账的记录只是形式主义,对于企业来说无关紧要。因此,就出现了登记与操作要求的不合理现象。登记与操作的不合理,直接影响到台账的质量,影响了内容的真实性、详细性与客观性,进而使管理者无法做出正确决策,影响商贸企业的发展,台帐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其次是商贸企业的台帐手段不够现代化,一些企业的台帐停滞在手工阶段,不能适应商贸企业对信息及时化更新的需求。

5.启示与建议

商贸企业台账对企业来说十分的重要,因此,企业要加强对台账的管理意识,规范台账的管理,对台账的填写、管理、保存人员要进行严格教育,提高台账的管理水平,强化管理制度,增强台账真实性,充分发挥台账在商贸企业与上下游沟通中的作用。同时也用该利用网络建立网络电子台帐,实现与上下游企业的衔接,把握上下游企业的需求信息。

参考文献:

[1] 黄火键.台账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北京:中国水利.2011.

[2] 梅振华,曾祥丽,马伟科.建立台账制度提升项目管理水平[J].郑州: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0.

[3] 贾如力,孟凡学.“小台账”大用处[N].北京:人民法院报.2013.

[4] 王祥,张莉,李蔚珩.完善统计台账提高服务水平[J].北京:中国人力资源保障.2010.

台账管理篇6

关键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资产管理

Abstract: our view of the problems of asset management, actively develop the enterprise asse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work,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asset management, and in 2011 officially launched on December 17, commissioning enterprise asse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Key words: asse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Asse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引言

南方电网公司2011年提出“到2011年底,省公司成为国内领先的省级电网公司;到2013年底或者更长一段时间,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总体目标,为了实现这目标,我局针对目前资产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企业级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以提升资产管理的能力,并于2011年12月17日正式上线试运行企业级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二、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试运行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未能实现资产的全覆盖

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的仅仅是部分资产,未能建立全资产的覆盖管理,,比如财务模块,目前开发完成可使用的功能只有固定资产,针对的固定资产仅仅包括变电设备、输电线路、用电计量设备、通讯线路及设备、自动化设备及仪器仪表等5类主网资产,其他资产管理等功能仍未开通。

(二)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未能实现资产的全生命周期覆盖。

由于当前仅仅是生产技术部门通过部门的生产台账系统数据建立了台账,因此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当前取得的数据仅限在生产技术部门台账的数据,导致资产管理仅覆盖了生产阶段,未能覆盖生产以后的各个阶段。

(三)未能建立相关配套制度,以使得企业级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真正实现对单位所有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由于未能建立相关配套制度,使企业级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停在形式里,难以发挥真正功能,比如由于未能建立增量资产贴标和生产台账适时修改、维护制度,导致部分费用化形成的资产游离于资产帐外,没有建卡管理,也造成每年的资产清查存在较大的有帐无物或有物无帐的现象,使该系统难以进行全资产管理,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及时将每年大量的设备更新改造信息通知财务部门而作资产卡片调整,造成帐、卡、物之间产生差异,使该系统难以对资产进行实时和全过程管理。

三、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对策

(一)需继续开发除变电设备、输电线路、用电计量设备、通讯线路及设备、自动化设备及仪器仪表等5类主网资产外的其他资产模块功能,实现该系统模块功能的全覆盖。

为了实现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资产全覆盖,一方面完善变电设备、输电线路、用电计量设备、通讯线路及设备、自动化设备及仪器仪表等5类主网资产的管理功能,另外一方面开发配电线路及设备、房屋建筑物、运输设备、生产管理用工器具、非生产用设备及器具等其他资产的管理。

(二)建立和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固定资产全部流转阶段的台账管理功能

为了实现企业级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全部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笔者认为需继续完善生产技术部门的生产台账,实现除配电线路及设备外的所有资产在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建立资产台账,以此来确保系统对单位所有资产的实物管理。

同时,开发企业级资产管理系统与营配一体化系统的内部接口,实现两者系统间的真正、及时的关联,如果营配一体化系统管理的资产相关信息发生变动,应及时向企业级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发出提醒信息,通过相应的资产管理流程,要求企业级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相关人员及时相应修改企业级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相关固定资产卡片信息,以此实现对单位所有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三)制定配套相关制度,确保企业级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真正实现对单位所有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笔者认为,要实现两个系统对单位所有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应结合企业资产管理现状,制定系列相关的配套制度,以制度管事、以制度管人,确保两个系统管理的资产真正做到帐卡相符、帐实相符。具体来说,结合企业资产管理现状,需制定以下几项配套制度:

1. 制定增量资产贴标及企业级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及时修改与维护制度:在该制度中应明确对实物现场新增资产贴标工作负责部门、人员,以及完成贴标工作、相应修改生产台账时限。

新增的主网资产,大致可以根据工程建设资金来源的不同,划分为零星购置、基建工程和技改工程。而在实际当中,每年新增的主网资产,以基建工程和技改工程为主。因此建议规定新建项目的主网资产实物标识的贴标工作由工程部门负责主导,技改项目的主网资产实物标识的贴标工作则由生技部门负责主导,此外规定主网资产实物标识的贴标工作能够作为工程验收的一个必要条件,保证这项工作顺利完成。

另外零星购置的资产,由于资产使用部门的人员对资产状况最为熟悉,基本全属于不需安装即可使用,或者是只需要简易安装即可使用的资产,因此建议规定这部分新增的主网资产由资产使用部门负责完成台账的修改和贴标工作。

2、制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台账管理规范和维护规范

首先,资产台账的管理规范的建设和培训工作要及时到位,一方面明确台账的项目、格式、管理准则,另一方面里把对资产台账的建设规范的认识,列为一项资质考核,如同建设单位的施工人员一定要通过安规考试才能持证上岗一般。

其次规范台账的维护工作,比如某些工程,特别是技改工程,在新增主网资产的同时,会导致某些设备,特别是资产级设备的退运。现在生产台账和固定资产卡片实现的连接后,如果不通过资产报废流程或者资产闲置流程,进行台账修改,而直接删除的话,会导致财务人员在进行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的时候,固定资产卡片的汇总金额无法与账面原值对应。因此在企业级资产管理系统上线后,涉及台账金额的关于台账的修改,应规定先来通过流程审批,在审批流程的其中一步,要通知财务的资产管理专责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以此达到生产台账、营配一体化系统各自管理资产与现场实物真正一致。

3、制定资产实物现场清查以及考核制度,进一步确保上述两个系统管理资产帐卡相符、帐实相符。

台账管理篇7

背景资料

江北区财政局是重庆市江北整个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管控中心,对辖区内80余家单位的资金收付起着宏观管理作用。伴随财政改革的深入、财政核算精细化要求的提高,财政收入不能及时、足额入库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用户需求

管理系统的核心思想是将会计的服务功能和监督功能融为一体。通过建立核算中心、资金中心、报销中心等中心实施“收缴分离”、“收支两条线”和“会计委派”,防止,减少铺张浪费,达到从源头上防微杜渐的目的。

同时,在数据库平台建设上,要求能够满足大容量数据的存贮,并能提供数据安全、数据容错、数据备份和恢复等一系列解决方案;要求提供全面、开放的数据交换接口,为软件系统与外部数据系统的数据交换提供了技术支持;要求公司具有强大的二次开发能力,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做接口开发和功能模块开发。

解决方案

系统设计和岗位设置

核算中心针对日常业务“费用报销”的工作量较大的特点,在前台专门建立“前台报销”、“资金结算管理”、“预算管理”、“票据管理”和前台主管等岗位;在会计核算中心的后台建立“会计核算管理”、“帐表管理”、“月末报表管理”等系统和后台主管。实行后台会计对前台报销和资金结算的业务监督、预算管理对前台报销的预算控制的管理模式。

整体业务流程

各核算单位报账员审核会计复核会计银行出纳回单(现金支付或转帐支付)记帐会计后台主管主管会计

具体业务流程

1、预算管理业务流程

预算编制指标到账预算执行(前台报销)预算报表

负责核算中心全年综合预算的申报、编制、调整、执行、决算,负责预算内外资金审核拨款和总预算的会计核算工作;指导和管理统管单位的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分析、决算等管理工作;

2、前台报销业务流程

单据审核单据录入资金、预算控制单据复核支付确认对账单据移交报销数据(或凭证)向记帐会计传输

审核会计:根据各核算单位报账员所提供的原始单据审查原始单据整理单,以最快的速度填开现金支付通知单和转账支付通知单,即时传递单据。

复核会计:审核前台操作员所填开的两类(现金、转账)支付通知单,决定是否对外支付各类支出。

3、资金管理业务流程:

资金控制汇总支付确认单对账与银行结算

总会计:负责与银行的对账,办理各单位账户的转账结算,支出现金,核定单位现金使用限额,按月核对单位存款余额;一个营业日结束时,根据当日银行存款实际支付金额填开银行转账支票(或现金支票);根据经前台主管核定后的转账支付通知单开具银行转账支票;(转账支票已和银行协商,由银行根据“转账支付通知单”填制“转账支票”,从而减轻工作量);

4、票据管理业务流程:

票据购入票据发出票据对账票据核销票据交回报表

对票据的购入、领用、核销和交回的全过程实行严格的管理。同时,在核销以前应该根据开票的金额与资金会计或统管会计对账。

5、记账会计业务流程:

对报销单据进行二次审核(对报销数据进行账务处理)收支结转报表预算指标的执行分析(预算指标的申报)

记帐会计

负责按月办理各单位的财务收支核算工作,编制财务报表。逐月分析各单位预算执行、资金运转等情况,负责监督或审核各单位出纳或报账员报来的收支单据。

系统测试

经过近3个月的使用,该系统运行稳定,速度快,数据传递过程中没有出现数据失真或丢失的情况。

首先,能在数据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保持整个系统的运行速度没有明显的影响。应用系统的运算处理都在服务器端完成,服务器可以彻底控制终端的运行。

其次,利用软件和数据库系统提供的安全管理,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安全性能,保证数据系统的安全。所有的数据都集中在服务器端,服务器和WEB之间有专用的加密机制,信息的安全性得到很好的保障。

再次,实现了整个结算中心完全适时的数据交流,保证财务信息可以得到及时的统计。

总之,使用该会计核算软件后,整个结算中心内部实现财务流程的规范和统一,实现完全异地的同步化数据交流,江北区会计核算中心的业务处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

台账管理篇8

然而,在现实中,不少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对统计电子台账的建构工作热情不高,导致统计台账的建账率整体偏低,这对于提高财务数据统计速率和质量,推进财务管理工作高效发展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通过有效途径构建财务数据统计电子台账,则成为摆在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有意义的问题。

一、文献综述

现阶段,理论界与实务界围绕统计电子台账建立的意义展开的探讨已有很多:贺勤瑛[1]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繁琐费时、保存不便的传统纸质台账已不能满足基层统计工作的需要;推广和使用统计电子台账,是统计系统进一步规范统计基础建设,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工作;李维亚[2]同样认为统计电子台账的实施是提高统计数据源头质量,改善工业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有效手段;陈玲[3]认为推进统计电子台账在统计实务中的应用,是提高统计工作信息化的有效尝试,有益于建立科学有效、操作规范、运行顺畅的工作机制。由此可见,统计电子台账的建立与应用不仅局限在工业企业方面,其在政府部门(如统计机构、财务会计等)工作中的应用亦日益广泛。

目前,本单位承担了较多的统计工作,财务部门主要负责上报的统计报表就有《科技服务业统计季报》、《三公经费及会议费月报表》、《劳动工资统计季表》、《独立科研机构统计年报》、《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统计》等多个统计报表。随着统计工作日趋繁杂,各项财务管理要求及统计口径也存在较大差异,原有的人工录入、汇总数据的方式不仅工作量较大、耗时较长,且容易出现错误,这势必会对部门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基于此,部门通过在对财务数据和统计指标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详细的软件开发需求,并与软件开发人员充分沟通,密切配合建立本单位的统计电子台账数据库,从而实现统计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存储的信息化,进一步提高了统计工作质量,提升了单位综合统计水平;同时,构建的统计电子台账数据库可为其他政府部门建立相应财务数据电子台账提供可供借鉴的参考。

二、统计电子台账的构建与应用

(一)电子台账的设计框架

在功能的设计上,统计电子台账主要着力于财务数据统计数据与统计报表的无缝对接,通过软件技术实现财务数据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存储、共享的信息化,提高基础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降低对部门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以期通过单位现有统计数据库的对接实现工业企业、财务数据和直接报表的有效整合,进一步提供统计报表数据的内在关联性与资源共享性。

在系统的设计上,统计电子台账主要着力于实现与单位现有统计软件的对接,相关工作包括:充分利用财务数据资源,对财务数据和统计指标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筛选出电子台账系统中的数据指标;与软件开发人员积极沟通,提出详细的软件开发需求,设定系统包含的功能模块、表式设计、操作规范等;调试软件功能,对拟建成的电子统计台账进行系统测试,检测各系统模块的使用效果,确保系统功能的完整性、便利性、实用性;对不适宜的模块进行修改、对缺失的模块进行补充,完善电子台账系统功能,最终达到实用的目的。

(二)电子台账的主要功能

统计电子台账除具备原有纸质台账的一般功能之外,还具有更为丰富的系统功能,以实现财务数据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存储、共享的信息化。

1.数据采集平台:根据电子台账的财务数据统计指标,完成指标数据的录入检测与修改核实工作。

2.报表定制平台:完成原始数据的录入工作后,财务人员可以进行相应的数据保存。在数据核实无误后可直接选择自动生成相应的财务报表、统计报表等。

3.信息共享平台:通过email或者系统信息等功能实现内部与外部关联单位或部门的数据互动交流。

4.综合管理平台:通过建立数据审核、综合查询、统计分析和系统管理等功能,强化对数据情况的实时监控。

(三)单机版电子台账的应用效果

财务数据统计电子台账构建与应用的应用效果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提高数据录入的准确性。系统从台账中选取相关指标,实现统计数据直接从台账中提取,自动生成统计部门要求的统计报表,以减少因手工录入、统计指标口径不一致等原因造成的错误。同时,设置数据校验功能避免偏差和逻辑性错误,并对数据加以有效筛选和整合,便于实时调取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及时发现问题,提供数据的准确性。

2.增强人员操作的便捷性。随着部门统计工作日趋繁杂,各项财务管理要求及统计口径也存在较大差异,人工录入、汇总数据的方式不仅工作量较大、耗时较长,且容易出现错误。而通过系统自动生成统计报表、服务器自动存档等功能,可以减轻基层财务人员工作量,避免出现数据丢失或前后不一致等问题。

上一篇:爱国小故事范文 下一篇:成长类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