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命题说话训练范文

时间:2023-10-28 17:56:25

普通话命题说话训练

普通话命题说话训练篇1

关键词: 普通话水平测试 命题说话 心理准备 思维准备 语音准备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对应试者运用普通话的规范程度的口语考试。在测试的四种题型中,读单音节字、读多音节词语和朗读短文这三项有文字资料,属于“读”的过程,最后一项“命题说话”,是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根据指定的话题来组织语言、进行表达,属于“说”的过程。“命题说话”与前三项相比,是分值最高、难度最大也是方言区应试者最惧怕的一道题。它是对考生心理素质、普通话准确程度、熟练程度和规范程度的全面考查,能较为准确地测出应试者普通话的真实水平,这项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最终的等级,所以应当高度重视。

2012年12月6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普通话水平测试站对273名考生进行了测试,为了深入了解“命题说话”项的评测情况,笔者对这273名测试对象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统计结果显示被测考生中有37.8%的“命题说话”项失分在12分以上(见表1)。根据笔者过往的测试评分经验,如果“命题说话”项总扣分在12分以上基本上就达不到80分二乙的标准了。

表1 273名测试对象“命题说话”项总扣分一览表

在“命题说话”项测试中,应试者暴露出口语表达能力的各类问题:心理紧张、思维混乱、语音错误频出。如何让应试者“敢说”、“会说”、“说得标准”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心理、思维、语音这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制定合理的口语表达训练方案,通过“命题说话”项的准备切实提高应试人的口语表达能力,有效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等级。

一、心理准备:变紧张焦虑为轻松应考

普通话水平测试一律采用口试方式进行,测试的内容包括有文字凭借的和没有文字凭借的两部分,涵盖普通话语音、词汇和语法。这种标准参照式的口语测试,较之其他类型的考试,会使应试者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应试者会因考试的特定的心理预期、恐惧及测试场景这些因素,出现紧张、焦急、忧虑、怯场等反应,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考试焦虑。普通话应试过程中的焦虑主要指应试者在测试过程中的心理紧张、担心、恐惧等在情绪上的过度反应。主要表现为:等候测试时,忐忑不安,尿意频繁;抽取试卷时,举棋不定,手忙脚乱;出示证件时,顾此失彼,丢三落四;登录试音时,忘戴耳机、输错数字;考试时,口干舌燥,声音发颤;朗读字词时读音经常错认或反复纠错,出现跳行与漏行;朗读短文中错、漏、增倒现象明显,语速过快或过慢;命题说话中停顿时间过长,“嗯”、“啊”之类的口头禅过多,方音土语脱口而出,前言不搭后语,时间不足;考试过程中一遇问题就烦躁不安,猛扯电线、乱拍电脑等。应试者过度焦虑,不但会影响自己的考试成绩,而且会给考场工作人员和测试员带来工作难度,影响考试进程。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前三项因为有文字凭借,应试者只要机械地照着念就可以了,在照读的时候无暇他顾,紧张情绪有所缓解,所以还不会出现太多错误。但是到了最后一项“命题说话”中,因为没有文字凭借,需要应试者完全脱稿,面对电脑,原先的紧张情绪会在此时达到顶点,既要集中思维组织话语又要避免语音错误,因此在这项分值最高的题型中会失分最多。因此,如何让应试者放松紧张焦虑的情绪是保证他们测试正常发挥的关键。

1.树立考生信心。

焦虑心理主要出现在考前准备和测试过程中。应试者可以提前预测自己可能出现焦虑心理的情况,提前做好预防,以便出现焦虑心理后适时进行自我调控。考前的焦虑心理主要是因为自身实力不够、不自信造成的。这就需要考生平时多学习普通话语音理论,加强训练,真正提高自己的普通话能力。在测试之前有些工作要提前做好,比如60篇短文要熟读,30个话题要逐一考虑,不能存侥幸心理,如果运气好抽到好讲的话题或者已经准备好的话题就顺利应考,如果运气不好抽到不好讲的或者没有准备好的话题就脑子一片空白,胡吹乱侃,瞎说一通。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准备充分,抽到什么话题都能轻松应对。

高校学生虽然经过无数次的考试才跨进大学学习,但这些考试基本上与口语无关,就是说,他们从小就缺乏口语表达的训练。在小学、中学甚至大学,与老师的交流多以课堂问答的方式进行,形式单一,范围有限,被动性很强。除了个别学生干部外,他们很少有在众人面前说话的锻炼机会,特别是来各方言区的学生,或者害怕同学笑话,或者惧怕困难,或者习惯缄口不言,越是这样越不敢张嘴,形成恶性循环。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让口语基础差的学生得到锻炼,多鼓励他们,让他们养成敢于开口的习惯,培养他们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的勇气。就像李阳在他的疯狂英语中宣传的那样,学英语要热爱丢脸。同样的,学普通话,练我们的母语我们也要不怕丢脸,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日本人训练经理和推销员有个方法是:让他们在火车上或广场上当众唱歌、演讲,引来人们的围观和嘲笑,以锻炼他们承受羞辱的能力和当众说话的胆量。我们可以借鉴日本人的这种训练方法,练胆量,练自信。

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场合,运用多种形式去鼓励考生练习说话,增强考生的自信心。比如以即兴话题形式,开展每日一讲活动,让那些达不到参赛水平无缘登台表演的学生有“说”的机会。各种重大新闻事件、当日所见所感、雨雪风云、花草树木均可入题。还可以采用抽签指定话题形式,每次课都请一位学生到台上来抽签,模拟考试抽题,抽到哪个话题就讲哪个话题,必须围绕主题去说,不能跑题。发言结束后其他学生予以点评,找出缺陷或不足,最后由教师进行综合评议,指出问题并及时纠正。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了一次实战经验,考试时就能轻松应考。鼓励学生广交朋友,经常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及各种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辩论赛,提高考生的心理素质,达到自信表达的目的。这样,学生在反复训练的基础上心理素质必将越来越好,逐步达到质的飞跃。

2.了解测试程序。

测试过程中的焦虑很多是因为测试氛围和考场环境的原因造成的,这就需要应试者提前熟悉考场、熟悉考试的各个环节,设想考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状况,提前想好应对的办法。

普通话测试的一般程序是:应试者进入试场后,出示准考证,然后抽取试卷,备测十分钟后进入测试机房,登录试音,按试卷内容逐一进行测试。在有限的准备过程中,应试者应首先确定准备的重点和难点,即朗读短文和命题说话。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读单音节字10分,读多音节词语20分,朗读短文30分,命题说话40分。1—4题的难度和分数比重是依顺序递增的,要想取得高分,就不能对这两题马虎了事。况且,测试用短文与说话题目是有明确范围的,应试者平时已经训练过。对抽到的两个话题要加以选择,要果断地选一个构思过且准备充分的话题,快速列出提纲,围绕提纲确定内容,组织好开头与结尾,注意流畅自然即可,切不可犹豫不决或中途换题,这样不仅会占用大量宝贵时间,还会因手忙脚乱增加焦虑。还有考生不熟悉规则,不知道话题是二选一,两个话题都讲,结果两个都讲不好,最终加扣离题的分。这些都是因为不熟悉测试程序、不懂规则导致的,所以为避免心理紧张忙中出错、胡乱说话,要提前熟悉考试的各个环节、熟悉考场。

二、思维准备:变“无话可说”为“有话可说”

命题说话,需要连续不断地说满三分钟,不允许停顿,而很多考生没有这么多的话语来填充这“漫长”的三分钟,往往三言两语就说完了,留下大片的空白时间,最终因缺时而被扣分。三分钟可以很长,按照语速保持中速每分钟说240个字来计算,三分钟就要说720个字,如果要打个稿子的话,最起码要800字,保险起见要写1000字。但是三分钟也可以很短,如果准备充分的话,没准你才开了个头,三分钟就到了,就看你怎么去准备。

1.话题的归类,化多为少。

经济的办法是,根据话题所需材料的相关相异和自己的兴趣爱好将30个话题分析归类,合并同类项,化多为少。30个话题并不难,很多归类以后的话题可以使用同一个材料,即一个说话材料可以出现在多个话题中。比如,我的学习生活、童年的记忆、我喜爱的文学(或其他)艺术形式、我的业余生活、我的假日生活、我喜爱的书刊、我的成长之路、我最向往的地方(新华书店)等话题可以归入一类,可以谈谈读书,谈谈最爱看的一部文学作品,它的内容是什么,作者的基本情况如何,自己阅读的感受如何等。一部作品说上个三五分钟是不成问题的,何况有那么多文学作品。再如,我的业余生活、我的假日生活、我所在的集体、我喜欢的明星、我的愿望这几个话题可以归入一类,谈谈足球,谈谈某一次打比赛的经历。

2.材料的选择,现身说法。

很多考生都喜欢从网络上去搜寻话题的资料,网上确实有很多说话的范文与资料,但是这些说话的材料都大同小异,难保别人不会跟你英雄所见略同选用同一个材料。其实最好的避免雷同的方法是现身说法,只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才是别人抢不走的,而且说自己的事还不会忘词,比强记别人的文章容易得多。用自己的材料可以不用考虑内容是否新颖,只要不离题不与他人雷同就行。

3.材料的细化,轻松应对。

无论对于说人、说事,还是说景、说物,或者议论评说的话题,都要落实到具体的事例和细节。如果只有主干而没有事例和细节就只能空对空,就说不满三分钟。可以准备一个故事,把故事的提纲记牢。不是苦于讲不了三分钟吗?一个故事讲下来,就差不多了,没准故事才开个头,时间就到了。最好的说话方式就是讲故事。比如:我最尊敬的人、童年的记忆、我的成长之路、我的朋友这几个话题可以归入一类,可以谈谈童年时代都有过的一段类似的经历,比如小时候有一次感冒发烧了,妈妈带自己去医院看病,你可以对这一路“添油加醋”增加难度,可以风雨交加,可以电闪雷鸣,情节越细越好,故事情节一般我们是不会忘记的,细细讲,慢慢谈,三分钟时间根本不够用。尽量采用叙述方式,就是议论型的话题可以用故事、用叙述的方式。一般来说叙述型话题表达起来相对简单一些,议论型的话题难一些,如果要记忆议论性的话语很困难,还经常会忘词,因而遇到说明类、议论类话题,应试者可以巧妙地将其转换成叙述,借此降低话题难度。比如:谈谈个人修养、谈谈社会公德、谈谈卫生与健康、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这几个话题就可以用故事、用叙述的方式,说说某一次在公交车上遇到有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事,把事情的过程细细描述一番,时间就到了。

4.组合材料,起承转合。

确定了中心,有了相关的材料,还要想好怎样开头,先说什么,重点说什么,怎样结束,这就是安排说话的顺序。尤其是如果几个话题共用一个材料一个故事,那么这个故事最好具有普适性,放到什么话题里面都可以用,只要你在故事的开头想好一些合理的过渡性的话语,能自然地与这个话题相联系,自然地引出你准备的故事就可以。当然你的故事与话题也不能离得太远,过于生硬的过渡、太离谱都不行,要视情况而定。我们并不反对把30个话题进行分类合并,以提高备考效率,节省考生的时间,但材料的使用不能过于生硬,要有所过渡,前后衔接顺畅,符合逻辑。无论内容怎样安排,思维怎样发散,技巧怎样高超,有一点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说话内容要和话题有必要的联系,在开头、结尾等关键处更要谨慎照应,不能“话不对题”。比如有一考生抽到的话题是“我最尊敬的人”,这个考生就说:“我最尊敬的人是我的爸爸,我爸爸很会烧菜,我最喜欢的一道菜是糖醋排骨……”然后就开始详细介绍这道糖醋排骨是怎么做出来的。这种过渡就很生硬,最终还是会被判离题。所以这30个话题到底怎么合并,合并以后共用什么材料,每个话题怎样自然衔接到共用材料上去都要想好,考虑清楚。

下面就以“我最尊敬的人”这个话题为例介绍说话的提纲:

(1)我最尊敬的人是谁。

(2)我为什么尊敬他(她),他(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品质和性格,用一、两个具体事例进行说明:有一次……还有一次……

(3)用一两句话进行总结,收尾,再次点明谁是我最尊敬的人。

三、语音准备:变方言俚语为字正腔圆

前三项中,因为考生可以照着文字资料读,三项的时间都很充裕,一般不会出现超时的情况,所以考生还可以有短暂的思考与辨别的时间去减少语音错误。但是在最后一项“命题说话”中,考生既要在短时间内组织说话的内容不能离题,又要注意避免出现语音错误,通常会顾此失彼,所以在这一项当中出现的语音错误要比前三项要多得多。因为现在普通话测试采用计算机智能辅助测试系统,前三项采用机器评分,而最后一项“命题说话”因为没有文字凭借,所以还得由测试员评分,取两名测试员的平均分。因此笔者选取其中一名测试员对这273名测试对象的评分记录进行统计,发现“命题说话”中语音标准程度一项扣分最多,是所有扣分项目中扣分最多的,也是每位考生的必扣项目。有43.2%的考生的语音标准程度一项都在第六档(见表2),也就是要扣到12~14分,是语音项的最低档,那么再加上其他的非语音失误,即使这个考生其他项没有扣分,“命题说话”项的总扣分也要在12分以上。笔者统计了273名考生的成绩等级,数据显示有43.3%的考生考分在二乙以下,达不到二乙的标准(见表3)。这两项比例惊人地接近,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命题说话”项中的语音标准的高低分几乎决定了这名考生能否达到二乙的标准,只要这名考生语音标准程度扣分在第六档,那么肯定是达不到二乙的标准的。可见语音还是重中之重,是左右考生能否达标的关键。同时也证明了上文提到的测试评分经验:如果“命题说话”项总扣分在12分以上基本上就达不到80分二乙的标准。

表2 273名测试对象语音标准程度扣分情况一览表

表3 273名测试对象测试成绩等级统计表

怎样才能在考前强化训练,减少考生的语音错误,避免语音标准程度项的失分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准备。

1.建立语音档案。

根据上文笔者对语音标准度扣分的研究分析,语音标准程度扣分为四档和五档的考生加起来达到47%,是比例最多的,这部分考生的语音基础处于中等水平,属于可上可下的层次。如果这部分考生能清醒地知道自己的语音问题,有意识地控制语音失误,结果会有很大不同。首先,要让考生清楚自己方言的普遍问题,加大方音辨正的力度。可以在测前建立考生的语音档案,在经过教师的听辨后帮助考生找到自己的语音错误与缺陷,填写语音缺陷病历,老师像医生给病人填写病历一样记录下学生的错误与缺陷,记录下每个学生声母缺陷在哪里,韵母缺陷在哪里,声调缺陷在哪里,及时给学生指出,找到问题所在,及时纠正。很多考生在测前都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的普通话不错,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语音缺陷在哪里,所以对于语音训练也不重视,直到测完了知道自己的成绩了,还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成绩会这么低。其实大部分考生周围的语音环境都不好,一些农村考生从小就没有受过专门的普通话训练,从小到大的老师都是方言授课,普通话都是上大学以后才开始学说的,所以根本就不清楚自己的普通话是否标准。比如没有经过普通话培训课程的专业训练,大部分人都会把上声这种声调念成半上,这种声调一直以来都是被大家误念的。所以在正式测试之前,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语音缺陷在哪里,一定要明确病因,对症下药,否则只能是胡乱下药,耽误病情。

2.控制说话语速。

控制“说话”速度有时是控制语音失误的好方法。“说话”的速度为一分钟150~300个音节是正常的,对于那些普通话不够标准但平常说话习惯快速的学生来说,每分钟说300个音节,那么3分钟内就会说到900个音节左右,这会大大提高语音失误的几率,但如果把速度降到约每分钟240个音节,保持中速,就能避免“言多必失”,减少错误,还能有时间组织语言。

3.当众模拟测试。

采用模拟测试对学生的“说话”进行“诊治”不失为一种控制语音失误的好方法。模拟测试结束后由其他学生予以点评,找出缺陷或不足,最后由教师进行综合评议,指出问题并及时纠正。由于模拟测试是当众进行的,通过模拟测试,教师对学生语音的个别诊断,学生之间的语音诊断,还有学生的自我诊断都可以实现。通过不断的语音“诊断”和“纠正”,学生控制语音失误“量”的意识就会增强,这对最终的测试有帮助。而且每个学生通过模拟测试都有了实战经验,考试的时候就能轻松应考,有效避免低级错误。

4.建立“命题说话”项录音实例语料库。

建立普通话水平测试“命题说话”项录音实例语料库,筛选实际测试中高水平的“说话”实例及有典型错误的“说话”实例,让学生听辨,总结经验,对比查找自身问题,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说话”,结合自己的“说话”去比照、去模仿、去改进。这样有参照,有前车之鉴,就能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同时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让学生知道标准的、流利的“说话”是如何说的,知道有哪些错误是不能犯的,会被扣分的。

综上所述,“命题说话”不是一项单纯的口语技能活动,它不仅是一个人语音面貌和普通话运用水平的具体体现,更是一个人心理素质、思维品质、语音基础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要想说好话题,平时就必须加强听、说、读及心理、思维素质的训练,加强语音训练,针对自身的语音错误与缺陷有计划地进行纠错练习,如果持之以恒地按照上述的方法去准备,定能有效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取得比较理想的等级。

参考文献:

[1]廖秀云.普通话机测中“说话”项的测评分析及教学培训[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9):92-96.

[2]李元,陈宜.高校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命题说话”的训练策略[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55-58.

[3]叶慧.机辅测试中命题说话失误分析及教改初探[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88-91.

[4]杨焰.普通话应试过程中应试人焦虑原因分析与对策[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66-70.

[5]解纪茹,卢志宁,刘允华.高职学生机测中“命题说话”项失误分析及对策[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74-76.

[6]杨焰.论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说话”的应试策略[J].咸宁学院学报,2011,(7):63-67.

[7]李静.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说话”试项的应考策略[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11):9-10.

[8]卢锦明.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命题说话的应试技巧[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3):100-102.

[9]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34-36.

普通话命题说话训练篇2

关键词:演讲 训练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6-0244-01

为了培养中专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笔者坚持分阶段培养中专生演讲能力,对学生进行课前十分钟演讲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中专一年级的“自选式”演讲训练

首先,鼓励学生上台演讲,允许带稿。美国心理学家曾在三千人中做心理测试,约百分之四十的人害怕在大庭广众之前说话。许多大演说家初次上台都非常紧张,更何况是中专一年级的新生。他们初次登上讲台,面对老师和全班同学讲话,非常紧张,胆怯。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迈出了关键性第一步,有了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这一阶段,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鼓励,鼓励他们敢当众大声说话。能站到讲台上讲,不管讲得怎样,都是成功的开始。

其次,提出演讲训练的具体要求。训练要求如下:(1)人人都须参加,每节课二人。按学号轮流。(2)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鼓励学生自己写演讲稿。也可用优秀演讲稿,可讲故事,幽默小品。(3)演讲的内容不限。大至国家大事,小到个人情感。内容健康向上。(4)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让全班同学都能听清。(5)逐步过渡到脱稿演讲,时间为三分钟。少于一分钟者,下次要重讲。(6)同学上台演讲,听众要热烈鼓掌以示欢迎。演讲完毕,不论讲得好坏都应报以掌声。演讲结束,教师对演讲情况给予简要讲评,多指出进步,提示不足,重在鼓励。

这一阶段自选式演讲由于内容宽泛,可演讲的材料非常多,学生演讲的兴趣也非常浓厚。从内容是看,有学生自我介绍的,有谈对新学校的印象和看法;有倾诉思乡之情的,有介绍自己的性格、兴趣和爱好的;有讲成语典故、名人轶事;有谈理想抱负,有回忆最难忘的一件事;有说我的亲人朋友的;还有的谈自己弱点与不足等等。涉及面广泛。通过演讲,无论是演讲者还是听众都拓宽了自己的思路。

再次,自选式演讲训练应注意的问题。一年级有自选式演讲是口语训练的起步阶段,由于学生自身素质,性格特点,心理素质和口头表达能力等都存在差异,演讲效果可能不如人意。对此,教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能要求过高,急于求成,尤其是对那些胆小,口头表达能力欠佳,乡音重的学生,教师要以鼓励表扬为主,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每次演讲结束,教师讲评时,尽可能抓住他们的闪光点给予鼓励,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绝大多数学生胆量大了,消除了当众讲话的紧张心理,渐渐地对演讲训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这一阶段学生的兴趣只停留在感性认识上。从口语训练来看,还只是量的积累阶段,只有使学生从理性上认识到口语训练的必要,训练才能真正达到目的。

2 中专二年级上学期的“命题式”演讲训练

中专第二学期,学生学习了演讲的基础知识,掌握了演讲一些技巧,采用“命题式”演讲就十分必要。“命题式’演讲训练是前一阶段“自选式”演讲的基础上的提高,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要求,也是使口语训练上一台阶的必然趋势,否则口语训练就流于形式。

“命题式”演讲,笔者采用了三种训练方法:第一种:教师命题,学生自由选题。教师将六七十个演讲题目向学生公布,学生自由选题。学生事先写好演讲稿,背熟。再上台演讲。这一阶段训练要求:(1)普通话标准,语言流畅。(2)能围绕主题进行演讲,富有激情。(3)适当运用一些辅的态势语言。每次二位学生后,由教师指定一名学生主评。教师记分,作为平时成绩记录在案。

第二种,学生自己命题演讲。教师把命题权下放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出题,然后再由学习委员和科代表负责挑选题目。入选三个以上题目的学生可加分作为平时成绩。这样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形成了一种竞争的局面。许多学生为了出好题,特别留心观察生活,了解同学的生活情况,性格特点。课余时间勤上图书馆查阅资料;思考的问题也非常广泛。由于演讲题目是学生出的,他们的年龄、爱好、兴趣、水平又较接近,因此,演讲的学生不会感到特别难。他们在演讲都能紧扣主题展开,而且讲得绘声绘色,收到较好的效果。把命题权交给学生,不仅调动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也增加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挖掘出学生内在潜能。

学生出的题目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而且丰富多样。如:“中专生能圆大学梦吗?”“中专生的出路在哪里?”“校园一景――怡园”“班主任,我想对您说”“我最崇拜的人”“我的座右铭”等等。第三种根据所学课文,教师临时命题。给学生三分钟作准备,上台演讲。这种形式要求学生在充分熟悉和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加上合理的想象,分析,归纳,总结,使课文的某一片断扩充为一个完整的故事。或对名著改编电影进行评论;或对课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论。学生要完成这种训练,不仅需要熟悉课文,而且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缜密的思维能力。

这种演讲可以从多角度,多方面命题。如:学习完《项链》时,可以命题“假如项链没有丢玛蒂尔德结局会怎样呢?”。学《祝福》与电影《祝福》在情节上比较;电影增添了一个情节:祥林嫂捐了门槛,仍然禁止参与祭祀活动。于是拿菜刀跑到土地庙怒砍门槛。教师不失时机地命题“电影添加此情节妥当吗?讲授完《林黛玉进贾府》可出“话说凤姐之辣”的演讲题。等等。

这类训练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拓展了学生思路,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经过中专第三学期训练,学生演讲的兴趣更浓了,演讲水平普遍提高,同时,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无形中得到提高。。这是口语训练初见成效的阶段。

3 中专二年级下学期“即兴讲话”式训练

即兴讲话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表现,涉及到一个人能力的方方面面。加强其基本技能的训练,可以全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一阶段具体做法:教师任意指二位学生上台作一至三分钟的即兴讲话,不受命题限制。演讲后再任意指一名学生对演讲者的内容、材料、结构、语言及演讲者的表情、语音、语速、态势语言等方面进行评论。要求充分肯定其长处,也要指出不足。还可让其他学生作必要的补充。教师也可作适当的点评。

这就需要演讲者、评论者有较强的记忆力和分析能力,思维敏捷,构思迅速,要讲好评论好都不容易。但学生经过前面两个阶段的训练,在胆量、精神面貌、口语表达及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锻炼。因此要完成训练任务,也不是很困难,绝大部分的学生讲得很好,这一阶段学生说话内容具有较强逻辑性,层次清楚,材料丰富,语言生动活泼。写作水平明显提高。这是口语训练更见成效的阶段。

普通话命题说话训练篇3

说话是一个人复杂的心理和生理活动过程,因而也常常是一个人气质、风度、智慧的最直接、最现实的综合表现。高雅的谈吐仪态,幽默的语言风格、严谨的讲话逻辑,得体的语调表情,无疑都是现代人讲文明、有教养、有知识的表现,也是当代中学生所追求所向往的人格。所以,说话不仅是语言表达技巧的运用,更是道德情操,文化教育,性格气质的“外化”。因此,说话能力的培养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时展的要求。然而,初中生说话能力普遍低下的现象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语言能力、定向表达能力不强,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质较差,故加强说话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刻不容缓的现实。

一、初中生说话能力现状

为了取得可靠的素材,找出初中生说话能力不强的真正原因,本人于2003年3月对不同层次的两所中学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各发问卷250份,分别收回有效问卷233份和198份,结果如下:

表一:

城乡初中学生说话能力调查结果统计表

城镇农村

初一初二初三初一初二初三

表二:

城乡初中学生说话能力不强的影响因素统计表

城镇农村

生理有缺陷(如舌头大)7745.734.623.20000

对说话能力与读写能力关系的认识应该并重66664260.94062.55487.14171.95569.6

不应该并重6645.834.734.823.567.6

(注:各项表达标准:好:说话语音标准,几乎没有方言,表达响亮流利,意思完整,有中心,仪态自然。一般:说话语音较标准,偶有方言,表达较流利,意思较完整,仪态较自然。差:语音不标准,方言较多,表达不流利,意思不完整,仪态很不自然。)

那么,造成初中生口语表达能力不强的原因是什么呢?从表二可看出,主要有:

(一)、思想不重视

首先是老师不重视训练,表中显示,老师在教学中进行说话训练的情况大多是“偶尔进行”,城镇各年级占47.2%以上,农村各年级占67.7%以上,而认为“经常进行”和“不进行”的数字比例都显示越往高年级情况越糟。这种情况拿来与上面的表一对比,我们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老师注重说话训练时,学生的说话能力就比较好,学生在说话时的紧张心理也有所减轻。为什么老师不能从初一到初三一如既往地注重说话训练呢?笔者与所调查的学校的老师交谈(因条件限制不能问卷调查)了解到:一是应试教育使然。教学大纲虽然规定从初一到初三都要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但在实际教学中一般都是在初一和初二进行,到了初三就没什么空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因为初三复习紧张,进行中考的最后冲剌的准备,而且从初二开始就要对学生不断地考试,排名次,并且以此作为衡量老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砝码,如果学生考不好则老师甚至有被分流或下岗的可能,所以虽然认识到说话训练对学生以后工作生活有重要作用但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上课只好尽可能地把可能要考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就顾不上训练他们的说话能力了,况且中考也不考说话能力。二是观念上存在不足,认为人除了聋哑之外都会说话,能说会道的就是能说会道,口绌的就是口绌,你训练那么几分钟就能提高他们的说话能力了吗?有那份时间还不如用来培养读写能力呢。

(二)、存在“惧说”和“怯场”心理

表中显示,在公开场合或与不熟悉的人说话时感到紧张的学生在城镇除初二所占比例较小外,初一和初三都占53%以上,在农村则相对高得多,其中初二占77.2%,初三60.8%,初一竟达87.1%。

(三)、语言换码有障碍和感到没话说

表中显示不懂用普通话表达语言和感到没话说的学生,在城镇占23.4%以上,在农村占32.2%以上。

(四)、缺乏说普通话氛围

表中显示在普通话说话环境方面,认为没有讲普通话氛围的,在城镇占60%以上,农村高达80%以上。

二、初中生说话训练对策

针对以上的情况,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从而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提高对“说”的意义的认识

毋需讳言,现在的初中教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围着“中考”这根指挥棒来转的,因中考不对学生的说话能力进行专门考核,故直接导致了不少学校对学生说话能力培养的忽视。把中学语文教学基本上变成了阅读和写作的教学。学生说的能力在课堂上得不到培养,课外也难有锻炼的机会。为了对付各种考试,课时开得满满当当,有许多学校连双休日都要补课,理应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故事会、演讲比赛、辩论会……成了中学生失落的梦。因此,要想改变学生说话能力低下的状况,就必须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提高培养“说”的意识,变片面追求升学率、“分数第一”的应试教育为注重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

1、应清醒地认识社会的需求。当今社会己步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高科技时代,工作节奏高速度化,生活内容高社交化,以往大量以文件和书信形式进行交往的活动逐渐被人们借助现代通讯工具、以口语交流的形式所代替,侃侃而谈的机会比起落笔成文来将会越来越普遍,语言表达本领甚至己" 被列为人类21世纪必备的生存本领之一。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现代社会运用口头语言的机会越来越多,口头能力办公要求越来越高。”提高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已经远远不是为了个人之间交往的便利,而是一个时代的要求,现代化的要求。”②那些能言善辩会推销自己的人将倍受青睐,而那些一与人交谈就而红耳赤、期期艾艾者则难以找到立足空间。所以教育者要站在对下一代负责的认识高度上,努力改变现存局面,学生也应该改变为考而学的思想,师生共同树立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全面发展的观念,构建听说读写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就算是在准备中考最后冲刺的初三也不应忽视说话的培养。在这一阶段完全可以安排一些有利于复习的内容作为说话训练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上也应改变那种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死记硬背的局面。老师要让学生有充分发言的机会,学生也应积极配合练习,以全面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真正成为适应时展的合格人才。

2、提高对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之间的关系认识。有不少人认为人自小就会说话,没有必要进行说话训练,有的老师甚至认为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会影响教学进度,或认为学生在课堂上胡说八道,会影响教学质量,还不如让老师多讲点知识点。确实在课堂上如果控制不好学生的发言,会影响教学的进度,有时学生的某些观点还会令老师下不了台,但如果老师引导得当,这问题是可以避免的,甚至可以把之引导为出色的说话课。其实听说读写四项能力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叶圣陶先生说过;“听、说、读、写的训练,都很重要。听也是读,是用耳朵读;说也是写,是用嘴写;读也是听,是用眼睛听;写也是说,是用笔来说。”③叶先生把“说”看作是“用嘴来写”,可见他对说与写是同等看待的。从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发展规律来看,一般是先学说话后学写文章,说是写的基础,掌握口头语言是发展书面语言的依据,能“出口成章”的人必定文思敏捷,也就有可能“下笔成文。”当然,这里的“说”并不是毫无思绪的胡说八道,而是中心明确、意思完整、条理分明、准确生动、得体、能吸引人、感染人的整段话。重视说话教学不但不会影响写作能力,相反,它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另外,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因为,要想把自己的话有物、有理、有感情、有顺序地说出来,就必须调动自己的观察、记忆、想象等智力因素的参与,这就促进了智力的发展,而说话时又会时刻注意自己的仪态,做到尊重他人有礼貌地表达思想,渐渐地就会养成良好的交际品质,所以加强说话教学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需要,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对此绝不可忽略。

3,改变对老师以成绩论英雄的片面的评价观念。虽然现在教育部门制订了关于老师业绩的考核办法,但许多地方教育部门领导仍是以学生的成绩高低去评价老师的工作能力,看不到老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的特点。老师要把一个一无所知的幼儿培养成具有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具有一定思想品德和健全体魄的合格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决不是一蹴而就的,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工作的最后结果如何,不是今天或明天就能看到的,而是需要很长时间才分晓,有时要过五年,十年才能显示出来,特别是中小学教育是打基础的阶段,老师的教育影响当时不一定就能显示出来,往往要反映在学生对高一级学校的适应中,甚至反映在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成就上。④如果教育部门只盯住学生的卷面成绩去评价老师业绩,则会使老师为了切身利益而投其所好,在教学中就只注重培养应试木偶了。我们应该看到高分低能、口才不佳、书呆气十足的人在当今社会是难以立足的,在各种招聘会上一些学习成绩佼佼但不善交际者遭受冷遇便是实证。所以,教育部门领导必须认真执行客观的教师考核方法,不要再片面地以学生成绩论英雄。

(二)、改革中考制度,加试口语项目。

从目前情况看,全国大部分地区只是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毕业生要想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就读,必须经过严格的中考,而中考语文只考读写能力,作为初中语文教学指挥棒的中考和面对社会对教师能力的评价取向,老师就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而轻视甚至忽略了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故要想有效地促进听说能力的发展,除了对教师的工作能力有一个科学的、正确的评价外,最好的办法无疑是在中考命题中增加听说能力方面的检测了,就像英语科那样加试听力和会话,这样也才能较客观地全面地反映初中生的语文水平。

(三)、说话训练制度化。

1、学校必须制定制度,营造说普通话的氛围。虽然现在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但在方言区,大家都是用家乡话交谈,不习惯用普通话交谈,或者怕用普通话与人交谈被讥笑,所以学校必须有所规定,迫使师生共同遵守。如规定老师要用普通话上课,并且不仅仅限于语文课;学生要用普通话回答问题;校园广播必须用普通话播音,并且每天定时播放一些普通话知识;师生员工在公共场所交谈必须全用普通话,老师更要严格要求自己用普通话去与人交谈,这样形成制度后,学生也就会慢慢适应用普通话交谈了,也不必担心被人讥笑了,时间久了说普通话的气氛就造就起来了。另外学校也可在校园内印刷一些标语如“大力推广普通话”“请说普通话”等渲染气氛。

2、教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不能随心所欲。说话能力的形成同其他能力的形成一样,主要靠经常练,循序渐进地练,它既要体现系统性,又要体现阶梯性、层次性,所以要提高说话的训练效果,就必须制定一个科学的目标训练计划,可根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不同学年学生的说话能力的要求(即初中一年级:“敢说”普通话。回答问题态度大方,声音清晰,内容清楚。能介绍课文和内容简单的读物、影视剧。能讲述见闻。初中二年级:“能说”普通话。跟别人交谈,注意用语恰当,当众发表意见,意思清楚,态度自然。能借助资料清楚地介绍读物,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用语基本上达到简明、连贯、得体。初中三年级:“会说”普通话,能做简短的即席发言,有中心,有条理,态度自然,语言优美。讨论问题,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到观点明确,有条有理,能随机应变地运用表情、体态、手势来增强话语的表现力。制定“年度教学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目标课时目标”,并把它张帖于教室内,使学生时刻明确自己的说话目标。例如:“课前五分钟发言训练。”在具体做法上可以按如下方法操作:

(1)、“话题”由熟悉到生疏。先请每位学生说自己熟悉的、有话可说的话题,如介绍自己过去的学校、老师、同学,自己的父母、亲友或自己的见闻和经历等,学生有了一定经验之后,再由老师命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说话。

(2)、“话量”由少到多,由片断到整体,可以让学生从说一句完整的话开始,再说一段话,最后再过渡到“长篇大论”。

(3)、表达方式由单一到综合。先就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进行单项训练,最后再要求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4)、材料性质由形象到抽象。先用具体生动、有形象感的材料训练,如请同学在讲台上模拟待人接客,然后请同学们说出过程。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电视机、收录机、幻灯机、VCD等电化教具给学生提供形象材料进行训练,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说话的兴趣,打开他们说的源泉,而且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到了第四学期以后,学生的思维品质已逐步完善,学生的知识和阅历丰富了不少,对事物的理解、分析能力也提高了,则可逐步进行阐述见解、评论、演说、辩论等较高层次的训练。

(5)、在仪态方面,则应在初一就开始作出明确要求,无论在座位上说还是到讲台上说," 都应要求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语速适中,这是最低的要求,宁可少说一句也要做到这一点,之后则要求他们语调要有起伏顿挫,语言得体简洁,态度大方,姿势端正,并能配以适当的手势和动作,要知道手势和动作除了可以传达说话者内心活动的节奏外,还可以加强语势,增强感染力,不至于给听众一个僵硬麻木的感觉。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室播放一些经过专门剪辑过的有针对性片段,如央视主持人和播音员的形象,辩论赛主持人和辩手形象等,使学生耳濡目染,加以效仿。

(四)、说话训练目标序列化、科学化

1、说话训练应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口语训练既要多练,更要巧练,建立训练序列:其一、应以朗读和问答作为基础方法,打开缺口,来培养学生逐步掌握说话的技能;其二,应以复述和讲述作为由读到说的过渡手段,以期实现听说读写并重;其三、建立诵读独白辨论,从易到难的口语训练方式系列;

四、建立叙述说明议论综合的由浅入深的口语表达训练系列。

2、说话训练中应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由于先天素质、后天社会生活及所受教育不同,每个人的气质、性格、兴趣等又各有差异,我们在进行说话训练时,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作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有针对性、科学地训练,不搞“一刀切”,才有可能收到良好效果。

(1)、对于“能说会道”的学生,就应充分发挥其在说话方面的特长,制订一些高要求的话题进行训练,使之能说出感情打动听众,还可任命他们为“小老师”,交给他们一些帮助其他同学说话的任务,协助老师搞好说话训练。

(2)、对于“惧说”“怯场”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告诉他们话说不好很正常,让他们知道一些名人也有说不好的,比如可以讲一些诸如古希腊杰出的雄辩家德摩斯梯尼原先并不擅长演讲,他第一次在公民大会上亮相时,场面十分难堪,听众骚动不安,有的还讥笑他,整个会场乱作一团,差点使他下不了台。⑤还有林肯、马克•吐温、丘吉尔等名人,他们都是通过后天的不懈练习才获得成功的等例子,使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另外教给他们一些克服害羞、恐惧的方法,如自我调控情绪,说前默念“我能说好”;说话时不要东张西望;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说话内容上,不要听别人的议论,不必为想不起某个字、某句话停下来,要一气将内容说完。另外这部分同学一般比较多疑,所以刚开始训练时可允许他们不必盯着听众,视线可以越过听众移到正前方,因为万一看到有同学在微笑,就会怀疑别人是在嗤笑他,心里就会越发紧张,等他们的自信心树立起来后才按正常的要求他们。

(3)、对于语言换码不障碍的同学,可以为他们举办一些普通话知识讲座,举办一些语言换码沙龙,帮助他们归纳出普通话与方言的差异。例如词汇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常用方言词在说法上与普通话的不同,并让他们懂得在普通话中的相应说法;语法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着重了解量词、动态词、语气词以及语序、比较句、疑问句等在表达上的不同,让他们逐步懂得正确的表达形式。

语言换码训练也可以分阶段进行,先说规则再由他们进行语言转换,如由一同学说方言,另一同学接着转换为普通话,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他们说好标准普通话而不至于是“方言普通话”。

(4)、对于在说话时感到无话说的同学,则可要求他们多积累知识,丰富说话材料。如有的同学胆子大得很,每次说话课都跃跃欲试,但真叫他说时则往往刚说两句就无话可说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知识不够丰富,语汇贫乏,生活经验不足,没有从多方面说明问题的材料,造成底气不足。所以要想让学生做到滔滔不绝,就要使学生具备丰富的知识,充分地占有材料。

首先,要求学生读书要广泛,并且要强记,积累多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人无论他(她)的声音多么美妙动听,如果知识不丰富是难以成为一名出色的演说家的,广博、严谨的知识结构是表达者妙语连珠、左右逢源的坚实底蕴。正如培根所说的;“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⑥所以老师要要求学生多读书,尽量涉猎多方面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的“词库”。在学生读书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好书,以减少他们的盲目性。

其次,要要求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观察生活。中国有句老话:“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是一部大百科全书,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向书本学习,而且还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投入到沸腾的生活中去,让他们在生活中增长知识,善于从平常的普通生活中观察思考,善于获取典型材料,以备说话需要时能随口拈来。

再有,提高日记质量。有的同学把日记变成了单纯抒发个人情感的一种方式,这种日记往往是带锁的。由于题材单一,时间长了,学生就会感到无话可说。针对这种情况向学生说明好的日记不仅写个人的生活,更去评议看到的、听到的、社会上的人和事,它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5)、对于读音不标准的同学,可以把他们集中起来,利用语音纠正读音,教师要耐心给他们讲解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然后让其戴上耳机,反复听示范发音,对比自己的发音,辨别自己的发音缺陷,这样学生边说边听边纠正,心理放松,不必担心老是说错而被老师批评,训练放得开,进步就快了。

3、在训练中应贯彻褒多贬少的原则。要使学生的积极性得以长期、高效地发挥,使说话得以有序进行,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实行激励原则,试想,每次训练如果总是带着挑剔的眼光去指责他们,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谈“说”色变,何谈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呢?相反,如果每次训练,我们都设法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对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使学生获得人格的尊重,得到成功的体验,再内化为行动的力量,就会对说话越来越感兴趣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⑦对存在的问题当然也要说,但一定要说得委婉些,如“ΧΧΧ其它方面说得很好,如果眼睛能勇敢地看着听众就更好了。”这样,学生在说话时就没有怕批评的顾虑了,说话的积极性也就高了。

普通话命题说话训练篇4

高一阶段的“自由演讲”式训练

首先,老师应当给学生信心和勇气。高一的学生初次上讲台面对全班同学讲话,需要勇气和胆量。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走好这一步至关重要。这一阶段老师要给学生充分的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并明确告诉学生: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人人都参与,无一例外。学生既知没有退路,也就勇往直前了。

其次,向学生宣布进行口语训练的具体要求。这些要求是:(1)课前要作好充分准备,尽可能演讲自己写的围绕某一主题的一段话,也可以录用平时摘抄的好的文字;(2)所讲内容不限,只要是积极健康;(3)用普通话,声音响亮,让每位同学都能听清;(4)每节课原则上是一课一人,按学号轮流;(5)每人脱稿演讲时间不超过三分钟,不少于一分钟;(6)同学上台时,大家鼓掌欢迎,讲完后,无论讲得怎样都应报以掌声。结束后,老师作简要评分。

高一阶段的自由演讲,由于内容不受限制,学生兴致很高,可准备的材料很多,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内容相当丰富。因此,从学生演讲的内容看,有学生自我介绍的;有讲自己兴趣爱好的;有回顾自己最难忘的一段经历的;有谈异国风情的;有讲成语故事的;有讲名人轶事的;有讲热门话题的;有说我的爸爸、妈妈的;有谈我的老师的;有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经验的;甚至还有讲我的弱点的等等,涉及面很广。通过演讲,无论讲者听者,都拓宽了自己的思路。

值得注意的是,高一阶段是口语训练的起始阶段,由于学生的自身素质、性格特点、心理承受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都存在差异,演讲的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对此,教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那些胆量小、口头表达能力较差的同学,教师不仅要及时鼓励,更要有足够的耐心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尤其是每次讲话结束,老师评定分数时,要尽可能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信心和自尊。

经过这一阶段的练习,绝大多数同学消除了胆怯的心理,对每课一讲的训练产生了兴趣,特别是每节语文课上都有可能出现新奇的演讲内容,对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但这一阶段学生的兴趣尚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就锻炼口语来讲,还只能是量的积累阶段。只有逐步使学生从理性上认识到口语训练的必要,训练才能真正达到目的,逐步形成为语文素质。

高二阶段的“命题演讲”式训练

“命题演讲”是“自由演讲”基础上的提高,它符合认知规律,适应学生的求知愿望和心理要求,也是使课堂口语训练活动深入下去的必然趋势,否则活动就失去了生命力。

这一阶段我采用两种训练方法:

第一种是以科代表为首,由各小组长、学习委员和同学代表组成“命题小组”,负责出演讲题目。每次演讲后,由老师指定一名学生进行评分,并于课前向学生公布。这种方法要求学生根据题目快速构思、列提纲、打腹稿,语言要连贯、流畅、严密。

题目由学生自己设计,他们的爱好、年龄、兴趣、水平等都很接近,演讲的学生一般不会感到困难,大都能较好地扣题展开,而且讲得有声有色。出题的学生,出于荣誉感、责任心,平时特别留心观察生活,了解同学的生活情况、性格特点,看书看报也勤了,思考的问题也广了。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学们在准备过程中互相竞争,各显神通,大大挖掘了自身的潜力。

学生出的题目丰富多彩,有生活气息,有时代感。如:“中学生的苦恼”“我最想对老师说”“我最想对父母讲”“我与流行歌曲”“抄作业之我见”“考试考好以后”“假如你是一个大企业家”“跨世纪人才要有什么条件”等等。

第二种是根据所学课文,由老师临时命题,学生稍作准备,当堂演讲。这种形式的演讲,要求学生在充分熟悉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像、归纳和总结,使某一局部的内容扩展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有时给某个情节加个结尾,有时扩充某个内容,有时从课文中整理出一个故事。学生要完成这个训练,不仅需要熟知课文,还需具备一定的创造性和想像力。

这种演讲的命题可以是多角度的。如讲授《为了忘却的记念》时,老师可以不失时机地出一个演讲题目,如“柔石的故事”或“白莽的故事”;在学习《药》这篇课文时,可以出“夏瑜与阿义的对话”这个题目;学习《项链》时,可以命题为“玛蒂尔德得知真相后”等等。

这类口语训练方式不仅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够扩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像力。与高一阶段的要求、内容相比,难度明显增大,但只要老师使用正确的手段及时引导,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完成这项训练任务是不成问题的。

经过高二阶段的练习,同学们的兴趣更浓,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演讲的水平普遍提高。此项课堂活动,使学生大面积地活动起来了,口语训练成了知识、能力、思维等多方面的综合训练,而且寓思想教育、心理素质教育于语文教学中,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其语文素质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高三阶段的“即兴演讲”式训练

这一阶段是在前面两个阶段训练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具体做法是:由老师任意指定一名同学上台即兴演讲一至三分钟,不再受命题的制约,并由一名同学对讲话同学的讲话内容、结构、语言、仪态、普通话等方面加以评论。要求充分肯定长处,指出不足,也可作必要的补充。教师作适当评点。

无论是演讲还是评论,都需要思想集中,思维敏捷,构思迅速。要讲好、评好,的确不容易。但学生经过前面两个阶段的训练,知识、勇气、心理承受力、应变能力诸方面的因素都达到了一定的量的积累,绝大多数同学完全有能力做得很好。这一阶段,学生的综合素质较为全面地受到磨炼,各方面的进步也更为显著:说话内容更具有思辨性,逻辑性增强,论证更趋缜密,语言也更生动、活泼,并更见幽默,文笔也越来越老练成熟,平时写作水平明显提高。这是课堂口语训练中更见成效的阶段。

普通话命题说话训练篇5

关键词:幼师学生;口语;训练;阶梯;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

幼师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高等职业学校学前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师学生在校园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也是掌握幼儿园语领域教育活动的前提。在此阶段,要训练学生个个都敢说、会说,在任何场合,遇到任何事情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有效地完成沟通与合作。那么,该如何指导幼师学生的口语训练呢?

一、第一阶梯――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是人们交流沟通的常用手法,可谓社交大门的一把钥匙,所谓人际交往中的“第一印象”常常是因为自我介绍形成的。所以幼师学生口语训练的初期可以从自我介绍入手。口语训练的手段是让学生敢说、愿说,目的是会说、说好。巴普洛夫说:“要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学生口语训练初期的自我介绍,教师也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引导学生敢于在众人面前介绍自己,预期目标――敢说。可采用“写稿――记稿――说稿”三步训练法。学生可将自己的姓名、出生地、外貌、性格、爱好、主要优缺点等方面而写下底稿,再反复修改,直到能背,最后在课堂上讲给同学们听,长期坚持不懈地锻炼,久而久之,每个同学都能从容自如的简单介绍自己。其次是学会自我介绍的方法,预期目标――会说。现代交际学把自我介绍看成是一种塑造自我形象和肯定自我价值的手段,所以学会自信、得体、有礼有节的自我介绍对于幼师学生是十分重要的。归纳起来,自我介绍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客观叙述法。客观地介绍自己的情况、简明而真诚。一般包含问候语、姓名、班级、职务、出生地、来源事由等,在应用时根据需要可以省略,不一定面面俱到。二是主观评价法。此法是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的主观延伸,恰到好处的延伸是介绍者自信的体现,能够增加第一印象的好感。三是幽默风趣法。在一些非正式场合作这样的自我介绍常常能活跃气氛、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比如台湾艺人凌峰在1990年央视春晚的自我介绍:在下凌峰……这两年,我们大江南北走了一道,男观众对我的印象特别好,因为我长得丑,对他们没有构成威胁,他们很放心,(大笑)他们认为本人长得很中国,(笑声)中国五千年的沧桑和苦难都写在我的脸上了。(笑声、掌声)一般说来,女观众对我的印象不太良好;有的女观众对我的长相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笑声)她们认为我是人比黄花瘦,脸比煤球黑。(笑声)但是我要特别声明,这不是本人的过错,实在是父母的错误,当初并没有征得我的同意就把我生成这个样子。(笑声、掌声)但是,时代在变,潮流在变,现在的男人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你看上去很漂亮,看久了也就那么一回事,这一种就像我的好朋友刘文正这种;第二种你看上去很难看,看久了以后是越看越难看,这种就像我的好朋友陈佩斯这种;(笑声)第三种,你看上去很难看,看久了以后你会发现,他有另一种男人的味道,这种就是在下这种了。

二、第二阶梯――交谈

学会对话交谈,对于幼师学生毕业后从业显得尤为重要。幼师学生在校主要和老师、同学打交道,从业后,打交道会变得复杂化,幼儿、同事、幼儿家长等都是交谈的对象,尤其是幼儿家长,还会不择时机地电话交谈。所以交谈这种一般口语交际的最基本的语言形式是幼师学生口语训练的第一个阶梯后的爬高。幼师学生的交谈训练,可采用师生交谈、教师指导下的同学间的交谈这两种方式进行。师生交谈不能仅限于《教师口语》课上,应贯穿在师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一是有利于了解学生口语水平,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口语教学;二是能激励学生大胆讲话。学生间的交谈,时间上从开始时的课前3、5分钟延伸到课外,内容上由浅入深、从漫无边际到专题对话,人数上从两人到多人。也可分小组进行,小组交谈训练还可以安排组员代表在交谈结束后做简单总结。

三、第三阶梯――说话

这里说的“说话”是指命题说话,这也是幼师学生普通话水平达标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印发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明确规定命题说话的测试标准,要求应试人从给定的30个话题中抽取1个话题,单向连续说一段话,不能背稿、离题、中断。幼师学生必须人人过关。为此,教师应在学期初就根据大纲安排适量的话题,让学生准备并在课前或课间检查。时间不能少于3分钟。在这个阶段的训练过程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往往是内容干瘪,无话可说,来不及开始就匆匆结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话题分成几类,记叙类、说明类、议论类、综合类等,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先进行说明类的训练,随着年级的增加再向叙事类、议论类、综合类递进。学生说话时少说空话、套话,尽量将命题说具体,只有具体才贴近生活、才接“地气”、才有话可说、才生动。比如训练话题《我的家乡》,有的学生只简单地说了几句“我的家乡”的地理位置、风土民情就无话可说了。教师可引导学生“找话”,比如以家乡的秀美风光为主要内容说话,就可以将家乡的风光扩展到不同的季节,分春、夏、秋、冬为提纲来说,春天的山水、绿树掩映的村寨,夏天的河流、孩子们与河水的“恩怨”,秋天的丰收景象、大人们乐呵呵的表情,冬天的雪景、孩子们的欢笑、家家户户杀猪宰鸭其乐融融过大年的情景等等。这个阶段的训练要注意的是,要求学生尽量把话说得简洁明了,抓住重点,击中要害。

四、第四阶梯――演讲

随着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教师可以安排一些高层次的口语活动,比如演讲。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踊跃的参加学校开展的活动。演讲训练可以分两个阶段进行,一是有准备的演讲。根据学生关心的问题整理出几个演讲题目,让学生充分准备,内容要积极向上,健康有益,时间不超过3分钟,可采用分组推荐代表参赛的方式进行。二是即兴演讲。可由学生自拟题目,每人至少一个,采用抽题抽顺序的方式开展比赛,时间不超过3分钟。由于题目来自学生,多是大家关心的“焦点”、“热点”,具有联想性、现实性、启发性,具有时代气息,参赛者有话可讲,听众乐于倾听,而自己的题目不一定自己能讲,又增加了一些神秘色彩,无形中就增加了同学间的好奇心和参与意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普通话命题说话训练篇6

关键词:高中 口语 训练

首先,老师应当给学生信心和勇气。高一的学生初次上讲台面对全班同学讲话,需要勇气和胆量。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走好这一步至关重要。这一阶段老师要给学生充分的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并明确告诉学生: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人人都参与,无一例外。学生既知没有退路,也就勇往直前了。

其次,向学生宣布进行口语训练的具体要求。这些要求是:(1)课前要作好充分准备,尽可能演讲自己写的围绕某一主题的一段话,也可以录用平时摘抄的好的文字;(2)所讲内容不限,只要是积极健康;(3)用普通话,声音响亮,让每位同学都能听清;(4)每节课原则上是一课一人,按学号轮流;(5)每人脱稿演讲时间不超过三分钟,不少于一分钟;(6)同学上台时,大家鼓掌欢迎,讲完后,无论讲得怎样都应报以掌声。结束后,老师作简要评分。

高一阶段的自由演讲式训练。

由于内容不受限制,学生兴致很高,可准备的材料很多,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内容相当丰富。因此,从学生演讲的内容看,有学生自我介绍的;有讲自己兴趣爱好的;有回顾自己最难忘的一段经历的等等,涉及面很广。通过演讲,无论讲者听者,都拓宽了自己的思路。

值得注意的是,高一阶段是口语训练的起始阶段,由于学生的自身素质、性格特点、心理承受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都存在差异,演讲的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对此,教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那些胆量小、口头表达能力较差的同学,教师不仅要及时鼓励,更要有足够的耐心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尤其是每次讲话结束,老师评定分数时,要尽可能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信心和自尊。

经过这一阶段的练习,绝大多数同学消除了胆怯的心理,对每课一讲的训练产生了兴趣,特别是每节语文课上都有可能出现新奇的演讲内容,对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但这一阶段学生的兴趣尚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就锻炼口语来讲,还只能是量的积累阶段。只有逐步使学生从理性上认识到口语训练的必要,训练才能真正达到目的,逐步形成为语文素质。

高二阶段的“命题演讲”式训练。

“命题演讲”是“自由演讲”基础上的提高,它符合认知规律,适应学生的求知愿望和心理要求,也是使课堂口语训练活动深入下去的必然趋势,否则活动就失去了生命力。

这一阶段我采用两种训练方法:

第一种是以科代表为首,由各小组长、学习委员和同学代表组成“命题小组”,负责出演讲题目。每次演讲后,由老师指定一名学生进行评分,并于课前向学生公布。这种方法要求学生根据题目快速构思、列提纲、打腹稿,语言要连贯、流畅、严密。

题目由学生自己设计,他们的爱好、年龄、兴趣、水平等都很接近,演讲的学生一般不会感到困难,大都能较好地扣题展开,而且讲得有声有色。出题的学生,出于荣誉感、责任心,平时特别留心观察生活,了解同学的生活情况、性格特点,看书看报也勤了,思考的问题也广了。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学们在准备过程中互相竞争,各显神通,大大挖掘了自身的潜力。学生出的题目丰富多彩,有生活气息,有时代感。

第二种是根据所学课文,由老师临时命题,学生稍作准备,当堂演讲。这种形式的演讲,要求学生在充分熟悉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像、归纳和总结,使某一局部的内容扩展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有时给某个情节加个结尾,有时扩充某个内容,有时从课文中整理出一个故事。学生要完成这个训练,不仅需要熟知课文,还需具备一定的创造性和想像力。

这种演讲的命题可以是多角度的。如讲授《为了忘却的记念》时,老师可以不失时机地出一个演讲题目,如“柔石的故事”或“白莽的故事”;在学习《药》这篇课文时,可以出“夏瑜与阿义的对话”这个题目;学习《项链》时,可以命题为“玛蒂尔德得知真相后”等等。

这类口语训练方式不仅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够扩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像力。与高一阶段的要求、内容相比,难度明显增大,但只要老师使用正确的手段及时引导,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完成这项训练任务是不成问题的。

经过高二阶段的练习,同学们的兴趣更浓,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演讲的水平普遍提高。此项课堂活动,使学生大面积地活动起来了,口语训练成了知识、能力、思维等多方面的综合训练,而且寓思想教育、心理素质教育于语文教学中,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其语文素质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高三阶段的“即兴演讲”式训练。

这一阶段是在前面两个阶段训练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具体做法是:由老师任意指定一名同学上台即兴演讲一至三分钟,不再受命题的制约,并由一名同学对讲话同学的讲话内容、结构、语言、仪态、普通话等方面加以评论。要求充分肯定长处,指出不足,也可作必要的补充。教师作适当评点。

无论是演讲还是评论,都需要思想集中,思维敏捷,构思迅速。要讲好、评好,的确不容易。但学生经过前面两个阶段的训练,知识、勇气、心理承受力、应变能力诸方面的因素都达到了一定的量的积累,绝大多数同学完全有能力做得很好。这一阶段,学生的综合素质较为全面地受到磨炼,各方面的进步也更为显著:说话内容更具有思辨性,逻辑性增强,论证更趋缜密,语言也更生动、活泼,并更见幽默,文笔也越来越老练成熟,平时写作水平明显提高。这是课堂口语训练中更见成效的阶段。

普通话命题说话训练篇7

一、初中各年级口语交际训练的基本要求

七年级,激发练说的兴趣,鼓励练说的勇气,着眼于训练学生正确、连贯地进行口头表达。要求学生善于从身边的生活寻找话题,养成主动表达的习惯。

要利用以叙述事物和人物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材料,进行朗读、复述、答问、日常说话等基本能力的训练,做到声音宏亮、表达流畅。

八年级,着眼于训练学生准确、生动地进行口头表达。要求学生善于广泛选择话题,养成认真表达的习惯。

要利用以记叙、描写为主要内容的材料,进行朗读、复述、口头作文、讨论、日常说话等基本能力的训练,做到内容实在,表达清楚。

九年级,着眼于训练学生敏捷、严密地进行口头表达,要求学生在话题广泛的前提下提高说话水平,养成认真思考后进行表达的习惯。

要利用以抒情、议论为主要内容的材料,进行发表简单见解、作简单的演讲、进行初步的论辩、以及日常说话等基本能力的训练,做到有中心、有层次、表达清晰。

初中各年级都要进行严格的普通话训练,都要进行听的训练。

二、初中各年级“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

七年级上:以朗读为主,进行普通话口头表达训练。

1.大胆大声地朗读;2.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3.字字咬准地慢读和速读;4.处理好轻重音;5.注意节奏;6.掌握停顿的方式;7.注意语调;8.提高语音的表现力;9.不同文章体裁的朗读处理(一);10.不同文章体裁的朗读处理(二);11.日常说话方式:作介绍;12.日常说话方式:打电话;13.日常说话方式:问候;14.说话基本知识:说话语言要正确;15.说话基本知识:说话语言要清晰。

七年级下:以复述为主进行普通话口头表达训练。

1.片段复述;2.复述梗概或大意;3.按提纲复述;4.全文复述;5.听后复述;6.变化式复述;7.口头作文:片段摹仿;8.口头作文:看图说话;9.怎样答问;10.怎样讲故事;11.日常说话方式:接待;12.日常说话方式:谈心之一;13.日常说话方式:谈心之二;14.说话基本知识:说话语言要连贯;15.说话基本知识:说话语言要纯洁。

八年级上:在上学期基础上,继续进行复述训练和口头作文等普通话口头表达训练。

1.扩展式复述;2.接续式复述;3.简评式复述;4.综合式复述;5.口头作文:看场面、情景作文;6.口头作文:即席报道;7.怎样进行小组讨论;8.怎样做好大会发言;9.日常说话方式:采访;10.日常说话方式:致辞;11.日常说话方式:批评;12.日常说话方式:表扬;13.说话基本知识:发音要符合说话内容;14.说话基本知识:说话要看场合和对象;15.说话基本知识:学一点口语修辞(一)。

八年级下:以口头作文为主进行普通话口头表达训练。

1.介绍式口头作文;2.说明式口头作文;3.描述式口头作文;4.想象式口头作文;5.抒情式口头作文;6.体会式口头作文;7.即席评判式口头作文;8.分角色对话式口头作文;9.日常说话方式:主持;10.日常说话方式:接洽;11.怎样作读书报告;12.说话基本知识,应对的要领;13.说话基本知识:注意文采;14.说话基本知识:学一点口语修辞(二);15.演讲的要领(一)。

九年级上:以论辩为主进行普通话口头表达训练。

1.论辩的基本能力:讲道理;2.论辩的基本能力:谈体会;3.论辩的基本能力:说见解;4.论辩的基本能力:析原因;5.论辩的基本能力:考谬误;6.怎样作活动总结;7.日常说话方式:汇报;8.日常说话方式:提意见;9.日常说话方式:建议;10.说话基本知识:幽默;11.说话基本知识:委婉;12.说话基本知识:学一点口语修辞(三);13.演讲的要领(二);演讲的要领(三);15.演讲的要领(四)。

九年级下:以综合性的内容进行普通话口头表达训练。

1.演讲的要领(五);2.演讲的要领(六);3.演讲的要领(七);4.日常说话方式:争持;5.日常说话方式:商量;6.日常说话方式:宣传鼓励;7.说话基本知识:体态语言;8.说话基本知识:言外之意;9.说话基本知识:形成自己的风格;10.有效的自我训练的方法。

三、初中各年级阅读教学口语交际训练的主要形式

七年级:背诵,各种难度不大的复述、问答、讨论,各种形式的缩、扩、想、联式说话,听记。

八年级:创造性复述,讨论发言,答问,口头作文,各种形式的缩、扩、想、联式说话,听思。

九年级:复述,讨论,评议,随感,口头作文,听辩。

四、初中各年级“口语交际”的课外活动

七年级上:绕口令比赛;抽签式的快读比赛;朗诵会。

七年级下:读后复述比赛;笑话会;故事会。

八年级上:问题抢答;讲述见闻;赛诗会。

八年级下:看图作文;电视(或电影、小说)讨论会;读书报告。

九年级上:演讲比赛;经验交流会;情景表演。

九年级下:即席命题表演;演讲比赛;小组广播剧。

普通话命题说话训练篇8

关键词: “推普” 普通话课程教材 普通话水平测试 语言教育

汉语普通话在普及教育、发展科学文化事业、促进信息化和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时期进一步促进普通话的学习和使用,扩大普通话的传播和影响,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推普”、“普通话水平测试”、各级各类学校开设普通课程的背景下,反思普通话课程教材编写的经验教训,以期为今后普通话课程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提供借鉴。

一、教材编写向PSC应试培训倾斜——课程定位偏差

“普通话水平测试”简称PSC。1994年国家三部委了《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规定了测试的对象及相应人员获得普通话资格证书的等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1994年开始使用,2003年《大纲》修订版实施。2004年由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组织编写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出版。《大纲》和《纲要》规定了测试内容、测试题型及评分系统。

PSC“大纲”和“纲要”是新时期“推普”的纲领性文件,对普通话课程教学和教材编写产生重大影响,随后出版的各类普通话教材大多以两“纲”为依据,教材内容与PSC高度统一,将普通话基础知识、普通话测试指导、普通话测试训练等内容,“按照理论——训练——测试的程序进行整体编排”[1]P100。这类教材按照《大纲》和《纲要》规定的测试范围,涵盖单音节字词、多音节词语、朗读短文、命题说话四部分内容,进行训练和指导,突出实用性、针对性。

据统计,从1994至2011年,全国各地由官方机构组织编写的普通话测试教材14部,非官方编写的教材48部。2010年是这类教材编写的高峰——该年度共出版普通话测试教材10部。从2005年—2010年,平均每年有8.5本普通话测试教材面世[2]P84-85。

语言学习注重讲练结合,结合测试评分标准进行训练,突出语言知识体系教学服务语言实践,是这类教材的主要特征。但这种“应试培训型”教材的用途被扩大化,多年来的情况是,“应试培训型”教材成为普通话课程普遍的首选教材,PSC应试培训逐渐取代了普通话课程体系教学,“课程内容与训练的各个环节都以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试卷题型及评分标准为依据”,导致普通话课程目标单一化、纯工具化现象严重[3]P50。

普通话课程的确是一门特别强调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课程,在当前推行PSC的背景下,有必要将PSC的训练机制引入普通话课程教学,将提高学生PSC应试能力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但在此过程中还是要坚守一个原则:“普通话课程不应等同于应试培训课”[3]P50。

多年的观察证明,应试训练的意义重在识记而不是生成,对于普通话基础较差的学习者而言,PSC训练可以帮助他们在较短时间里记住一些字词的发音,但难以形成对知识体系灵活运用、融会贯通的能力。许多担任普通话教学和测试的教师发现,学习者在“读单音节字词”、“读多音节词语”两项测试中往往得分较高,但在朗读和说话测试时则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而频频暴露方音特点,出现“系统性错误”、“系统性缺陷”。不少测试员发现,一些学习者在测试中朗读、说话的能力与读字词的表现判若两人。这是因为在读字词的强化训练阶段,学习者努力用普通话语音纠正和掩盖其方音特点,听起来虽有人工雕琢的痕迹,显得生硬、不自然,但声、韵、调发音基本正确。当进入朗读、说话测试时,他们在语流表现中总是捉襟见肘、顾此失彼,无法得心应手地运用所学知识。因此这类PSC“应试培训型”教材只能解决一时的困难,在停止强化训练后,学习者说普通话的水平很可能回到原有状态。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发现一些已达到较高测试等级的学习者在日常口语交流中的表现与其获得的PSC等级不相符合。

这类PSC测试用书几乎全面占据普通话课堂,成为主流教材,这种情况导致的一个严重的后果,是使普通话课程变为PSC应试培训课。在PSC《大纲》和《纲要》的引领作用下,普通话课程向PSC应试培训倾斜,普通话作为一门课程,其学科属性、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受到冲击。

二、教材知识结构失衡——以语音教学代替语言教学

当前普通话教材偏重语音教学,教材知识体系的重点是普通话语音基础知识,如声、韵、调、音变的理论与发声训练,在读词语、朗读作品及说话训练中,都偏重对语音规范程度的评价。有学者指出,普通话“课程内容失衡”[4]P135,将教学重点放在语音知识教学和静态语境下的发音训练上。亦有学者反对将普通话课程当做口语正音课,提出“词汇教学中心论”,主张“以词汇教学为中心”培养学生说话、阅读、写作三种能力[5]P46。

语音教学固然重要,但不能以偏概全,以语音教学取代语言教学的丰富内涵,淡化母语教学的文化教育功能。语言的结构是多元的,语音、词汇、语法要素和与语言表达密切相关的语言技巧及语言文化素养,都需要学习者在长期的艰苦学习中付出努力。

普通话的定义正反映了语言概念及其内涵的丰富性特征:“普通话是以北方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6]P3这一定义恰好说明,语音不是普通话学习的唯一和全部,仅依赖语音学习无法把握普通话的精神内涵,获得较高的母语文化素养。学习者除了掌握普通话语音体系外,还应掌握词汇、语法的规范标准及语言表达的各种技巧,不断地提高语言文化素养。因此,将语音教学为主的教材作为普通话课程教材,偏离了课程教学的主旨,导致课程知识结构严重失衡。

三、教材对实践教学设计不足,对营造语言学习氛围缺乏认识

语言学习需要长期的耳濡目染和身体力行的口头实践,特别需要借助语言环境的熏陶,与其他课程相比,实践环节在普通话课程教学中尤为重要。

目前各学校普通话课程的课时相对较少,许多教师抱怨普通话课时被不断压缩,多数学校是36学时,有的少至18学时。“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教学内容的确是个难题”[7]P334,在较少的课时内教师无法细致讲授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也无法用较充裕的时间组织课内的实践练习,特别是课外的实践环节更难落到实处。因为课堂上实践不足,课后也缺乏必要的实践环节来督促学生加强训练,所以普通话课程的教学实效很难保障。

当前普通话教学忽略了通过“课内”和“课外”的实践环节,我们在普通话教学中应营造“说”普通话的环境氛围,使学习者脱离母语方言的“大海”,在人人都说普通话的语境中“耳濡目染”,从而有效增强课程学习效果。

关于语言学习与环境氛围的重要关系,可以借助“一傅众咻”的成语来说明。《孟子·滕文公下》:“孟子谓戴不胜曰:‘……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能得矣。……’”[8]P2712《孟子》文本以语言教学案例来论证环境对道德养成的重要性。从语言教育视域看,该成语给予我们的启示是:语言学习必须借助一定的语境。楚大夫之子生活在楚语的“大海”中,尽管这位来自齐国的“外教”发音纯正、督责甚严,但这个学生在“一傅众咻”的氛围下学说齐国话实在难见成效。等到他身处齐国临淄城内的街巷里,被齐国话熏染“数年”后,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能得矣”。

结合“推普”与普通话教学实际可推断:普通话课程教学要避免出现“一傅众咻”局面,应重视“课内”、“课外”的实践训练,通过实践环节全面营造普通话学习的环境氛围。基于对实践教学和营造“推普”语言氛围的重要性,普通话教材编写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设计,通过创新型实践教学有效提高课程教学水平。

语言学是一门领先学科,现代社会的急剧发展“正是语言学发挥作用的时刻”[9]P1。语言学界在继续加强语言本体研究的同时,应该在应用语言学领域加快研究步伐,进一步研究“推普”的理论与实践,加大力度推进普通话课程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期待有更多学者关注普通话教材编写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改进,以适应新时期的“推普”形势,并不断推进普通话课程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吴春玲.普通话教材现状调查研究[J].语文学刊,2012.6.

[2]王彩豫,曹艳丽,王群生,李德龙.普通话测试教材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2.5.

[3]韩佳蔚.普通话课程不应等同于应试培训课[J].文教资料,2012.20.

[4]周红苓.从普通话水平测试论高校普通话口语教学模式[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2.

[5]李振中.基于“词汇教学中心论”的高师普通话教学新探析[J].教育探索,2012.9.

[6]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增订第四版).

[7]童玮.高校普通话课程教学的提高[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8.

[8][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孟子注疏[M].中华书局,1980.

[9]许嘉璐.面对新世纪的我国语言学[J].中国语文,1999.5.

上一篇:与法同行作文范文 下一篇:优秀班级申请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