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命的事例范文

时间:2023-12-11 17:05:04

热爱生命的事例篇1

关键词 中学语文 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3-0079-02

思想对于人类是一种精神上的理念,通过这种理念对我们的生活态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影响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态度,甚至有可能是不良的思想意识。生活是现实的,只有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的渗透功能,用德育去丰富语文课堂的思想内涵,才能使语文教学既充实了学生们的知识的天地,又扩展了学生们的精神家园。

一、通过教学,领会如何热爱生命

现在的中学生都在家长的疼爱、老师的呵护下成长着;有着优厚的条件,充足的学习时间,但对时间观念很是淡薄。怎样能够让他们懂得如何去珍惜时间,热爱生命呢?

在教学课文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时充分地让学生们领会如何热爱生命,从而进行德育思想的渗透。在教这篇课文时,我借这篇文章疏导同学们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克服困难。文中主人公是一位淘金者,虽然他面对重重的困难:有孤独的恐惧、有寒冷的逼迫、有饥饿的摧残、有疲劳的折磨,还有病狼的威胁,这些对于一个意志力薄弱的人来说是很难克服的,但是他并没有丧失生存的希望。具有顽强意志力的他真可谓是一个真正的硬汉子,他不仅活了下来,还恢复了暂时失明的视力。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敢去面对困难,不敢解决困难。

任何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不要把困难扩大化,而要把困难一个一个的去击破。如果主人公在这么多困难面前低头,选择放弃生而希望去死的话,那是再容易不过的事了。然而他没有,他只是一味的抗争,为的就是能够存活下去。活着是多么好的事情,有了生命做什么事情都变得有意义,有了生命看什么都觉得很美好。生命是最宝贵的,是父母赐予我们的,生命是我们的一切,失去它就等于失去了一切,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在慢慢的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和挫折是在所难免的,我们一定要向主人公学习:勇敢地面对挫折,要敢于和挫折做殊死的斗争,要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热爱生命。从这篇文章,让学生深入地感受主人公所处的艰难境地,并不断地从中攫取热爱生命的真谛。

二、通过教学,领会如何热爱国家

爱国主义的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旋律,语文教学更应时时刻刻突显出这一主旋律。我们的学生是祖国大好河山的的未来,应该教育他们从小就要有爱国之心,报国之志,从小就要学习治国之术,强国之道,当好国家的接班人。在语文教学中,应当不失时机地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之中。

爱国情感造就出无数英雄,爱国与英雄之间总有一根红线相连。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反复阅读文章外,还不断去激发他们的感受进行思想教育。我会很自然地问学生:这些人是不是实在太傻了,自己都保护不了还管别人呢?这时学生也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他们会告诉我: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国家现在的安定是用他们的生命换来的,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定要热爱我们的国家,这是最基本的道德准则。自然而然的,不仅上好了语文课,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思想教育,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通过教学,领会如何热爱父母

孝敬父母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我平时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热爱父母之情,通过相关的课文、故事、歌曲等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懂得父母对我们无私而又伟大的爱。

比如在教学课文朱自清的《背影》时,也许对于一般人而言一个普通的父亲那一个最普通不过的动作不能够反映什么。可在于学生的脑海里,那个身影就像被刻下来一样深刻。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够让学生们领会如何热爱父母,从而进行德育思想的渗透。

现在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一方面他们拥有优越的物质条件,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力,思维活跃;另一方面,由于他们集全家宠爱于一身。长于温家暖房,少经风吹雨打,又大多比较自私,依赖性强,意志不坚强,心理承受能力差,不会与人交往相处。对家长抱有逆反心理,针对这些,我抓住时机教育他们理解父母,用心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

语文教学中我结合这种情况,增强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目的性。结合学生实际,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结合学生实际理解内容,并围绕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渗透热爱父母的侧重点;二是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自觉用受到的思想道德教育指导自己的行为,把德育落到实处。教学《我的母亲》一课,我让每个学生都从作者的角度感受他的母亲,引导他们弄清事情的发展过程,从而理解作者对于母亲的态度。然后我举例启发学生思维。对从实际生活中找到的例子,让学生对此表明态度,说明怎样做是正确的。接着再让学生自己举例,说说自己是如何对待父母的,以后准备怎样做。这样学生就把课文内容和自己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用从课文中学到的道理来指导自己今后如何做事,如何做人。

四、通过教学,领会如何热爱生活

生活中许多同学都不愿去正面直视它,觉得生活中有很多烦恼。比如说有很多的作业、有老师的责备、有家长的监督学习都使自己处于压力重重的境地。其实对我而言,这只是一种能使我们将来获得更多成功的基点。人生在世,我们一定要活得精彩,才不枉费我们对精彩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到身边那些平凡的小事情,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平凡事做起,并且捕捉到生活带给我们的快乐,进而激发学生们对生活的热爱。

总之,思想是一个人的灵魂,它无时无刻都在驱动着一个人的行动和言行。如果一个人的思想是先进的,那么他的一切言行都将成为众人所认可的。但是如果一个人的思想是低劣的,那么他的言行将成为众人所厌恶、所唾弃的。我将德育的思想渗透进语文教学中,就是想让同学们的思想变得明朗,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做一个众人所认可的,被社会接受,为社会作贡献的人。而不是人见人厌、深恶痛绝的人。我从热爱生命、热爱国家、热爱父母、热爱生活这四个大方面的主要思想来和教育相结合,重点就是将这四大方面的思想倾注到学生的生活中,时时刻刻地提醒着孩子们的言行。懂得珍惜生命的可贵,懂得国家信仰的专注,懂得对父母养育的感恩,懂得对这平凡而又多彩生活的热爱。

参考文献:

[1]江凯波.语文月刊[M].上海:华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6).

热爱生命的事例篇2

这是2011年3月的一节福州市级公开课。学校开展市级公开课的目的是检阅省级课题《运用现代媒体,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成果。本教学内容是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中第三课的第二框《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因为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所以第三课是第二单元的知识基础和前提,而本节是第三课的落脚点,主要说明应积极行使自己的生命健康权,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所以本课题在全书知识结构和逻辑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重点在于如何正确、积极地行使生命健康权,难点是如何关爱他人生命和健康。我对教材进行了重新处理,具体操作上设计了三个环节:生命感言、生命诺言、生命誓言。在第一环节“生命感言”的设置上,主要思路是运用热点链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故事分析,突破重点。因此打破了课本编排顺序,运用典型新闻事件和串联的情景故事(小楠的故事),从放弃生命,不珍爱自身生命健康权的材料切入,使学生明确这样做的危害,激发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进而懂得要珍爱生命,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

在第二环节“生命诺言”:生活考场,反思自身;情感渗透,突破难点。通过课本的生活案例小哲的事例,进行小组讨论:(1)小哲的行为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2)你觉得这个结果可以避免吗?(3)是什么原因导致其走上犯罪道路?(4)从案例中你得到何启示(为什么、怎么做)?通过学生中的反面例子,使学生认识到不尊重他人生命健康权的危害,从而懂得应该关爱他人的生命健康,从自己做起,落实到行动上。

第三环节“生命誓言”:感动中国,情感升华;以思导行,以行感悟。通过感动中国人物玉树地震救人英雄才畦挽救生命的故事,帮助学生树立生命至上的理念,加深对生命健康权重要性的认识――我们不仅要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与健康,还应懂得关爱他人生命与健康,这既是法定义务,也是道德要求。最后设置了一个小活动课堂宣誓:我们要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永不放弃生的希望!我们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健康,当他人需要救助时,积极伸出援助之手!学生起立宣誓(生命的承诺),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对生命和健康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达到“以思导行,以行感悟”。

【反思和分析】

1.充分运用现代媒体的影、音、图片信息等资源,打造多媒体环境。特别是要采集到与学生有关、能联系学生生活的影音资源。媒体为教学服务,不会削弱知识与能力。

2.创建矛盾与冲突的教学情境。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联系生活,设置情境,使学生设身处地地加以体会和感受,从情、理、法等不同角度加以理解,激起内心的矛盾与冲突;通过相互探究和教师引导,开启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在矛盾与冲突中寻找有效解决方法,学会理智地分析问题,走出认识误区,从而实现对本框重点“珍爱生命与健康是我们的责任”的突破。

3.在问题的设计上做到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讨论,这样不仅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课堂的学习热情,而且很好地培养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鼓励的团队精神。引导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学生积极发言,课堂互动频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4.本节课让学生进行时政播报,能引发学生思考,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时政播放作为课堂的一个常规环节,能培养学生综合方面的能力,应该长期坚持做下去。

5.课堂情境不在多,而在精。本节课以一典型的案例贯穿始终,围绕一个情境故事将本节课的内容完整地展示给学生,课堂连贯性非常好,思路清晰,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在讨论小楠的事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导出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的意义及放弃的恶果。材料运用很贴近学生实际,能够唤起学生对生命的认同。所选案例能充分启发学生思考,思想道德教育效果较为突出,符合学科特色。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能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

6.本节课可以改进的地方:

(1)注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鼓励学生积极的发表自己的观点。(2)教师的投入要高效低碳,事例选择要做取舍。(3)设问的设计可以更巧妙,设置问题要有明确的指向。(4)可以在小楠故事情节过程中穿插励志图片及感人事迹。从情感上产生共鸣,引发学生深思。(5)关于“爱”可结合自身的例子(爱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引导学生不要害羞,要善于表达自己的“爱”,如拥抱、言语……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感恩,认识到生命是无价的,身体发肤来自父母。(6)给点“粉笔”板书。引导学生回归教材,明确知识点的“笔记”。板书的辅助更有助于学生思考。重视当堂知识的反馈、评价,加强练习。

热爱生命的事例篇3

一、课程传授策略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我校安排专用的教学时间,比较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有关“三生”教育的知识,并在各学科的日常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具体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开设专用课。每星期用一节晨会课将“三生”教育的内容分解成若干个活动专题,系统地对学生实施教育。教育内容尽可能结合学生生活和当前社会实际,把向学生传授生命科学知识与消除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模糊认识结载允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2•1、2合起来;教学方法上尽可能把教师自上而下的知识讲解与学生自下而上对具体案例的辨析结合起来。

2.挖掘各学科教材中所蕴含的“三生”教育素材,在各学科的日常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各科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三生”教育素材,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机融合和渗透有关“三生”教育的内容,寓“三生”教育于这些学科的教学之中。如,在品德与生活课和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可以运用孝敬父母、敬重老人、珍惜时间、注意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开展“三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运用英雄人物舍己为国为民的事迹开展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在科学课中可以充分运用教材中环境保护等内容进行热爱自然,保护生存环境的教育。

3.利用班会课、对会课开展“三生”教育。班会课、对会课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形式。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班会、对会课,组织学生开展以“认识生命之源”、“解读生命意义”、“探讨人生价值”、“学会求生保护”、“感悟人生幸福”等为主题的专题讨论和心得交流,切实提高“三生”教育效果。

4.通过写周记和日记,巩固“三生”教育成效。为了使“三生”教育的效果能够及时得到反馈,我们可以让学生将接受“三生”教育后的心得体会记下来,并且通过在中队会里演讲、在黑板上刊登等途径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使学生在自我教育的同时能够互相教育。

二、文化熏陶策略

伟人对生命的意义、生存的价值以及生活的态度有着许多精辟的阐述和独到的见解,形成了有关“生命、生存和生活”教育的深厚文化积淀,这是对小学生进行珍惜生命、学会生存和热爱生活教育的重要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以直观具体的演绎、潜移默化的熏陶对学生进行教育。

1.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有关生命、生存和生活方面的图书资料,让学生从这些图书资料所叙述的真人真事中丰富对生命、生存和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如,当学生阅读了《张海迪的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等书籍后,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会得到极大提高。一个学生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写道:“保尔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仍坚持写作。是什么在激励着他呢?是完美的人生价值和坚定的人生信念。”

2.引导学生收集名人、伟人论述生命、生存和生活的名言并学习他们对待人生的态度和行为事迹。特别是从那些英雄人物“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死”的大无畏精神中,让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生命科学的影视,了解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等知识。

4.让学生上网查找有关“三生”方面的信息资料。

三、师爱感染策略

在对小学生进行珍惜生命、学会生存和热爱生命的教育中,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对学生尊严的关注的实质就是对学生生命、生存和生活的关爱。因此,教师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关爱学生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最直接、最形象、最具体、最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三生”教育的过程。

1.强化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之情,强调教师敬业爱生,强调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为学生生命的发展奠基的理念,用教师对学生的真情实感来感染学生。

2.营造师生互敬互爱的情感氛围,让学生置身于“被人爱”和“爱别人”的氛围里,让学生懂得如何感激、报答别人给予自己的爱,懂得如何去爱别人。

3.各种教育教学活动都要尽可能地体现“人性化”和“人情味”以及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使教育教学的过程成为学生感受和珍惜生命、学会生存和热爱生活的过程。

4.教师要以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珍惜生命、学会生存和热爱生活的榜样。

四、环境影响策略在对小学生进行“三生”教育时,必须营造能够促进“三生”教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使学生在这一环境和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

1.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向家庭成员进行有关“三生”的调查和访问。如,通过自己的父母了解自己生命的孕育过程和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从而知道生命的来源和宝贵,感受母亲的崇高和伟大,体味家庭的温暖和人生的幸福。

2.引导学生融入社区,通过参观、访问,了解现代社会对于人的生命的关注和爱护,学习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如何自救等相关知识。例如,充分运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宝贵生命,白衣天使舍己救人的壮举、全国人民的守望相助等感人事例开展“三生”教育,让学生从中感受生命的宝贵和生活的美好。

3.在学校和班集体中,努力营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尊重、彼此关爱的浓郁氛围,让学生在充满爱的环境里感受人生的快乐。

热爱生命的事例篇4

一、 影响初中生解读散文的障碍因素

1. 文本的因素

在大阅读环境下,社会上所能提供的阅读文本,提倡“快餐文化”,一些没有欣赏价值、没有品位的网络文化充斥整个社会,学生不喜欢阅读纯文学性的散文,而宁愿选择这些通俗书籍一睹为快,不利于学生散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另外有些散文的内涵较深奥,学生在阅读时无法把握和理解其精华部分,阅读散文的兴趣自然无法提高,不利于学生阅读、欣赏散文能力的提高。

2. 学生的因素

学生因为阅历较浅,所以阅读散文时只能停留在文本的表层含义上。学生更多的精力放在应付各种考试上,每天要做大量的题目,根本没有时间顾及散文的阅读,长久以往,学生的阅读量减少了,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降低了,无法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 苏教版初中散文教学内容编排特点

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每一册都安排了不同专题的散文。在7年级上册,安排了“金色年华”(第二单元)和“多彩四季”(第四单元); 7年级下册,安排了“童年趣事”专题;8年级上册安排了“至爱亲情”和“江山多娇”两个版块;8年级下册安排了“咏物抒怀”和“人生体验”两大主题;9年级上册在第一单元“学会读书”模块中,安排了《鼎湖山听泉》等4篇叙事散文;9年级下册在第二单元和第五单元分别安排了《热爱生命》和《雪》等多篇散文。这些散文主要围绕着热爱生命、关注亲情以及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不同主题的教育。

三、 提高初中散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1. 把握文章写作背景,理解散文的“神”

散文的写作背景与文章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密切相关。特别是在讲授鲁迅先生

的作品时,如果不了解当时的写作背景,在其散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通常会感觉处于“云里雾里”一般,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其意思,根本理解不了字词或语句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例如9年级下册《雪》一文教学中,如果学生没有理解鲁迅先生写此文时的背景,只会把“南方的雨”和“北方的雪”进行简单对比,错误地把本文当作一幅山水画来阅读和欣赏。就会错把本文的中心理解成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所以应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1925年1月,当时正处于北伐革命的前夜,国共两党结成统一战线,革命形式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但北平仍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反动势力猖獗,斗争极其激烈。在此背景下,教师加以指导,学生才能明白“暖国的雨”、“江南的雪”以及“朔方的雪”的实际意义。

2.以生活感悟理解散文的“神”

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散文和“热爱生命”的主题相关,在执教此类散文时,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感悟生活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去理解文本,把教材中蕴含的生命教育内涵挖掘出来,达到热爱生命的教育目的。例如苏教版8年级下册《散步》一文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我搜集了一些生活中和生命相关的图片和视频(例如汶川大地震的照片、反映家庭亲情的视频以及感恩教育的图片等),播放这些资料,学生观看之后自然会联系到自己的日常生活,感悟父母等其他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从而准确了解文章的中心句――“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也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深刻寓意,即对生命和社会的一种责任感。

3.渗透美学教育,突出散文的“神”

在苏教版教材中,有些散文通篇以细腻的笔墨描写景物,在写景的过程中寄托着自己精神世界及对生命力的呼唤。在此类散文中,教师应该从美学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鉴赏其文笔的优美,从而感受文本内容在“神韵”方面的美。

例如宗璞所写的《紫藤萝瀑布》“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它泛着银光,响着欢笑,吐着芬芳,溅着水花,不停地生长着、流动着……”作者以瀑布自喻,通过描写美丽的事物表达自己对未来的壮美人生的不断追求。另外,前文的“我不由得停止了脚步”和结尾之处“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在这前后呼应的结构美之中,隐含了作者和全国人民内心的欢笑,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欢笑,人们才没有停留在“”所造成的创伤中,而是满含微笑,大踏步前进,追求美好的生活。

教无定法,在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中,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学生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要与时俱进,一如继往地探索有利的教学方法,把握初中语文教材中散文的精华部分,提高学生阅读和欣赏散文的能力。

热爱生命的事例篇5

高职语文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文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之外,渗透生命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其重要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满足教育教学要求。高职学生不仅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还要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具备强烈的生命意识,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对自己和他人负责。而语文教学具有丰富的素材,能帮助学生树立生命意识,让学生通过学习后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更好完成教学目标。

(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高职学生的人生阅历不足,生活经验欠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在困难面前容易被压倒。而采取有效措施,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更为有效的融入课堂学习当中,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利用教材的相关内容,唤起学生的生命意识,让他们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让学生更好融入生活和学习之中。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更好融入生命教育,任课老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合作学习法、情境教学法等现代教育教学方式,让学生更为有效的融入课堂活动当中。提高思想认识,调动对高职语文学习的兴趣,通过相关内容学习,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抗挫折能力,做好心理调适,端正生命意识,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

二、高职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对策

很多任课老师认识到生命教育的意义,但由于教学方法不到位,管理制度没有落实,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制约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为改变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完善措施。

(一)提高任课老师修养。任课老师应该加强自身修养,不断丰富科学文化素养,增强生命意识,挖掘教材的相关素材,将这些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任课老师首先要具有较强的生命意识,敬畏生命、热爱生命,内心充满责任感,对学生和同事要尊重。并加强自身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和课堂组织能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充满人文关怀,让学生感到关爱和热情,从而在教学中更为有效的渗透生命教育。

(二)发挥教材文本作用,唤起学生生命意识。高职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要善于挖掘其中丰富的素材,唤起学生的生命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高职教材中有丰富的内容,很多作品闪烁着生命光泽,为渗透生命教育创造良好条件。例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通过对老人捕鱼经历的描写,与自然搏斗场景的描写,展现了老人那种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的精神和作风,通过细细品读,再加上任课老师的解释和说明,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顽强、尊严和伟大。让学生学习之后,提高对生命内涵和意义的认识,更加敬畏和尊重生命。欧亨利《最后一片叶子》赞扬老人崇高无私的精神,表达他们拥有美丽的心理体验。通过教材文本这些内容的学习和引导,让学生对生命有更为全面细致的了解。同时也有利于唤起学生的生命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三)细细品读课本,欣赏和热爱生命。对教材文本,在感知和认识生命的前提下,要对课本进行仔细阅读,感受和欣赏生命的美好,珍惜和热爱生命。对语言优美、富有情韵的作品,要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在阅读中升华对生命的认识,更为深刻的体会生命的意义。例如,仔细阅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通过对母爱的描写,体现母亲的善良、伟大,让学生感悟人间真情,对生命中的美好事物有更为全面的理解,对人性之美也有更为深入的认识。沈从文《边城》这节内容学习时,通过对话和交流,对课本内容细细品味,学生能深刻感悟到其中至真至美、至善至纯的人性,深化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也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四)拓展延伸阅读,构建生命价值观。结合课本内容,进行适当拓展阅读,对生命教育进行适当延伸和拓展,引导学生探究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深化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学习时,可以穿越时空的形式,让学生给海子发短信,“海子,我想对你说...”,让学生增加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深化对诗歌主题的认识。并学会怎样面对挫折,笑对人生。更好指导日常行动,让学生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坦然面对,有效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

三、结语

生命教育对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任课老师,应该提高思想认识,结合教学具体内容采取有效对策,将生命教育更好融入高职语文课堂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热爱生命的事例篇6

喜迎新中国60华诞,组织广大未成年人开展“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系列主题活动,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要内容的指示精神,以网上签名寄语为载体,以五爱为主要内容,引导未成年人积极参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引导他们从爱父母、建设家乡做起,从爱生命爱学习、立志成才做起,从回报社会、报效祖国做起,在平凡小事、点滴细节上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浓厚爱国情感。

二、领导重视

及时成立了安乡二中“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工作领导小组。校长彭 锋任组长,政工副校长周明祥为副组长,成员还有王名庆、刘良文、刘云贵、陶红霞、各班班主任。

三、主题集中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组织全体学生在网上面向国旗敬礼、签名寄语、抒发感言为主要方式,健康向上、形象生动、真情实感地表达对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美好祝福,热情抒发对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和谐富强的衷心祝愿,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推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系列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理想信念、改革开放和民族团结教育,培养学生爱祖国、爱生命、爱学习、爱父母、爱社会的美好道德情操。

四、组织得力

1、专门召开班主任会议,部署“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理想信念、改革开放和民族团结教育。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

2、召开全体学生会议,举行“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启动仪式。升旗仪式和动员报告后,全校学生举起右手向国旗宣誓:我热爱我的祖国,我祝福我的祖国,我报效我的祖国,愿祖国繁荣昌盛。

3、以班为单位组织网上签名寄语。各班主任带领本班学生分别在中国文明网、央视网等网页开展“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活动,热情抒发对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和谐富强的衷心祝愿,立志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五、氛围浓厚

1、政治处开展“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网上签名寄语活动班级比赛。要求各班团支部认真组织,定时汇报。

2、团委会学生会每天收集各班参与签名寄语的人数、姓名及寄语,并公布各班的进度。

3、政治处对各班网上签名寄语进行记载评比,将所有精彩寄语编辑成册,作为校本教材全校参阅。精彩寄语的标准是:健康向上、形象生动、真情实感、颇具特色。

4、动员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参与、共同提高。将一些家长请进学校,征求意见并如实记录家长对“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开展的反映情况。

5、政治处根据“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活动情况评比推出典型班级、典型人物及典型事例。

6、校园广播站开辟“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宣传栏目,每天对各班参与签名寄语的人数、姓名及寄语进行宣传,对典型人物及典型事例进行推介。

六、效果显着

热爱生命的事例篇7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我们的课文篇篇都是文字隽永、文质兼美的佳文,有描写大自然旖旎风光的。面对蕴涵丰富的课文,我们要善于挖掘文章的内涵,筛选适合进行生命教育的内容。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正是爱与信念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在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他的同学。在歌颂伟大父爱的同时,我们更深一层地看到了:正是因为爱和信念才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儿子和他的同伴,14条鲜活的生命在挖掘了38小时后终于获救。教学中我向学生提问:是什么让孩子能在废墟中活了下来?学生纷纷发言:是他顽强的毅力,是父亲给予他希望……从这个故事中让学生体会到,有自信、有毅力的人就能在死神面前活下来。它交给学生的不仅是爱,更多的是对生命的珍爱,对生命的认可。

二、在习作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叶圣陶先生曾说: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是生活本身。可见写作教学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抒写的生命话题,让学生探究生命的规律、内涵和本质,对自然界生命和人类自身的生命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进而培养积极进取的生命意识和精神,以便更好地提升自身生命的质量。我班有一位学生在习作《深沉的母爱》中写到:妈妈就是我生命中的一盏灯,照亮着我前行的路,叫我鼓起勇气爬起来,千万不要放弃。生命的美妙在学生的笔下缓缓流出,可以看出,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可以说是非常的深刻。特别是512汶川大地震时,许多人房屋倒塌,家破人亡,妻离子散,那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哭喊声,那发自肺腑的对生命的声声呼唤,深深的震撼了孩子的心,让孩子再一次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是啊,人活着就要同形形的艰难险阻进行抗争与搏斗,而只有勇于去追求胜利、抗争命运,才能充分享受到生命的价值与快乐。如果没有经过生命的洗礼,她怎么能够认识到生命的珍贵?怎么能够认识到生命的美好?

三、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

语文实践活动,特别是综合性学习是小学语文学科中一个特殊的学习部分,其学习空间不再局限于课堂,学习方式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实践为主,其学习内容多是一个主题。下面是我们在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了课文《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等课文后,进行的一次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看电影,谈启发”的一个环节。在交流彼此搜集到的“热爱生命”的故事后,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观看了法国记录片《微观世界》中,屎壳郎(一种昆虫)滚着它的粪球前进的一个小片段。在这个片段中,屎壳郎遇到了不少困难,它的粪球足有它身体那么的大,前进的道路又不平整,到处是突出的小枝条、石块,天公也不作美,下起了人类不以为然,对于昆虫却可能致命的大暴雨。在观看的同时要求学生结合“热爱生命”这一主题思考自己对片段的看法、感受。在热烈的讨论中,有的学生从这只小虫子身上看到了“万物皆有灵”,表示以后再也不小看这些虫子;有的学生将自己遇到困难时的心情与小虫子做了比较,从小虫子身上学习到了直面困难的勇气;有的学生则从小虫子中看到了生命的坚韧,体会到一些生命的哲理……另外,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具有强烈生命意识的课外读物和有关生命知识的科普作品,或影视作品。让学生写出读书心得或感想。例如:在教学《向命运挑战》之后我及时向学生推荐阅读《张海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书籍,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让学生从这些身残志坚的人物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反省自身,学生就会懂得更应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让生命焕发出光彩。

热爱生命的事例篇8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 德育教育 爱国主义

“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历史教学的目的,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爱国主义精神在社会历史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毛泽东说过:“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来决定。”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一脉相承、从不间断的,又是日益发展、不断深化的。我国人民,特别是跨世纪的一代青年,应该知道牢牢记住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历史,不忘国耻。本人认为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在课堂上要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和学习之中。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只有对祖国悠久的历史传统有深刻的了解,才能产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崇敬之情,进而产生对创造祖国灿烂而悠久文明和现代经济政治文明人民的热爱尊敬之情。历史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素材,历史学科有其自身理论的科学性、史料的真实性和内容的客观性。充分利用历史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每位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的教育,特别是要向学生进行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教育,同时还要让学生懂得,我国现在还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和建设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作为年青的一代,要继承发扬先辈们优秀的革命传统,热爱党,在党的领导下,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二、结合现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现实中的例子学生容易掌握,在教学中把课文与现实有相关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讲到清朝初期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事例时,我就问学生:“台湾什么时候属于我国领土?”学生很快就回答:“三国时代”。我指出,台湾历来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与大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李登辉、陈水扁之流仗着有美国的撑腰,对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政策始终不答应,迟迟不让台湾回归祖国的怀抱,独立为国,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做法。在认真评述郑成功的爱国行动和李登辉、陈水扁等人拖延台湾回归祖国的错误行为后,让学生发表见解。学生们讨论热烈,认识到要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促进祖国统一大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样的教学活动,由古及今,既传授了历史知识,又渗透爱国主义思想。又比如在第一学期就以国庆节和“一二·九”运动纪念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国庆前夕,对学生讲述今人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这种幸福生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了几十年的浴血奋战,许多先烈前仆后继,用生命换来的。使学生明白爱国,就要奋发读书,弘扬“五·四”精神。 转贴于

三、利用乡土史料和历史课外活动,让学生从实践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有热爱祖国的人民,有热爱祖国的山河和历史文化。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所以爱家乡也是爱祖国。在讲述历史知识的同时,还需重视乡土史料,讲述当地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文物古迹,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等,使学生从家乡的历史看到祖国历史上的成就,从祖国的历史上知道家乡的过去及其在祖国历史上的地位,从而受到亲切生动、贴近生活的爱国主义教育。例如我们学校在向学生讲述胡服骑射时便把丛台的图片在幻灯片上放映以贴近现实,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从这些更具体更贴近的事例中,哪一个学生不会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谁不为家乡的历史成就感到骄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不是局限在课本的一些资料,还应该组织学生实地参观,重现当年的历史事实。外出参观成为了有意义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学生自觉地提高自己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思想。

上一篇:庆典活动策划范文 下一篇:我身边的小雷锋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