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故事演讲范文

时间:2023-09-15 12:53:21

儿童故事演讲

儿童故事演讲篇1

【关键词】师范院校 儿童故事教学 全面化 多样化

儿童故事是我国师范院校儿童文学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儿童故事一般篇幅比较短小,情节紧凑而生动,语言通俗易懂,比较符合小学低、中年级学生的阅读心理,因而,儿童故事历来被他们所喜爱。在小学教学中,儿童故事自然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师范院校是未来小学教师的摇篮,对师范生进行儿童故事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现结合小学教学,对师范院校儿童故事教学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如下思考。

一、师范院校中儿童故事教学对象应全面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儿童故事在小学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相比较其他儿童文学体裁来讲,它在小学各门学科的教学,甚至是集体活动中都有着较强的应用性。它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已经演变成了一种教学方法,广为众多小学教师所喜爱。

首先,从小学语文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收录了大量的儿童故事,尤其在低、中年级,儿童故事占的分量最重。作为小学教师,不了解儿童故事的文体特点。不掌握儿童故事的艺术特征,不懂得如何讲、编儿童故事等相关知识,就无法从容熟练地来讲好这些课文,更无法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因而,师范院校中的儿童故事教学首先要关注文科方向的学生。

其次,在小学其他学科的教学中,虽然教材中并没有涉及大量的儿童故事作品。但在教学过程中,小学教师经常要运用“故事法”来形象生动地对学生传授相关的知识、内容和思想。

“故事法”就是借用讲故事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它早就被世界上许多伟大教育家所使用,并成为了现代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方法。对于小学生而言,故事法的重要依托就是儿童故事。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枯燥无味的知识激发不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很多小学老师通过编故事、讲故事,甚至是演故事的方式来把桔燥无味的知识作形象化的处理,融故事与知识于一体,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也善于用儿童故事的形式表现一些英语单词、短语、句子等,让学生在参与故事表演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英语知识。厦门大学的纪玉华教授为此提出了“三文治故事教学法”,提倡让儿童在故事的体验过程中进行有效地学习。毕竟,英语是外来语种,小学生学习起来比较陌生和无味,“三文治故事教学法”把母语汉语与英语联系起来共同演绎一个儿童故事,既降低了英语学习的难度,同时,又让英语学习变得情景化、趣味化、生活化,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学习英语更加轻松。

从以上来看,在小学各科教学中,儿童故事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能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在一种充满趣味性的氛围中进行,适合了小学生的接受心理。为此。作为未来的小学教师的师范生,不仅是文科方向的学生需要儿童故事的学习,理科、英语等众多方向都需要进行儿童故事的熏陶。可以说,在师范院校中,对各种方向的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进行儿童故事的教学势在必行。

二、儿童故事教学内容不应忽视数量庞大的儿童民间故事资源

儿童故事从作者角度分可以分为儿童民间故事和创作儿童故事。儿童民间故事是集体的创作,它的主人公多是成人,创作儿童故事是为儿童写的,现实针对性较强。为此,后者自然成了师范院校儿童故事教学的重中之重。但事实上,从艺术角度看,儿童民间故事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无数人的锤炼最终形成的,它们在结构安排、情节设置、语言运用等方面都相对来说更加成熟,更值得我们细致推敲和研究。

首先,儿童民间故事的结构往往比较程式化。或者采用“单纯式”按时间顺序单纯地叙述事件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线索比较清晰;或者采用“三段式”的叙事结构,写主人公经历三次考验或三次历险等。前者往往运用于短小简单的故事。后者则多见于一些情节比较曲折离奇的。如《狼外婆》的故事中,狼吃了外婆扮演成外婆的样子来敲三个孩子家的门,老大老二老三三次考验狼外婆是不是真的外婆。不管是“单纯式”还是“三段式”的叙事结构,儿童在接受过程中都能够一目了然,很快掌握理解故事的发生发展变化。

其次,儿童民间故事情节更富于传奇性和意外性。

好奇心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年龄越小,儿童的好奇心越强。柏拉图说:“好奇心是知识之母。”喜欢猎奇的心理实际上代表着儿童对知识的一种渴望。儿童由于对周围世界缺少认知,这便决定了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寻觅探索,越是不知道的,他反而越喜欢。儿童民间故事在情节设置上恰恰适合了儿童猎奇的阅读心理,很善于制造传奇、制造意外。很多故事往往借用夸张、变形、巧合等艺术手法,使情节发展离奇曲折,富有怪异性、巧合性,既符合了生活规律,又超乎人的想象。如《吝啬鬼的故事》讲三个吝啬小气的人林先生、石大先生、石二先生之间发生的事情,林先生去拜访石大先生,见面礼是“空蛋壳和一束稻草”,石二先生款待客人林先生用“望梅止渴”,用手指蘸涂抹在盘里画饼“画饼充饥”,石大先生回家后提议“圈饼充饥”。三个人通过各自的言谈举止,非常鲜明地表现出了各自的吝啬水平。故事构思绝妙无比,极尽夸张和对比。而《巧媳妇的故事》中公爹考验四个儿媳妇:“用两种料的菜做出来十种料的菜,用两种粮食蒸出来七种粮食的饭。”结果,巧媳妇做出了“韭菜炒鸡蛋”和“绿豆蒸米饭”。故事情节在有意识地借用变形制造矛盾,但矛盾的解决却又出乎人们的意料。让人感觉意外,却又合乎情理。谐音手法恰当地连接了矛盾和结局,可谓精妙!

在儿童故事教学中,儿童民间故事的情节设置之巧妙绝伦一方面让学生领略到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效果,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些编故事的技巧和方法。怎么样让自己编出的故事情节更加生动,更吸引儿童?儿童民间故事在故事开端、发展、结局上的处理着实可以让学生得到不少实惠。

最后,儿童民间故事的语言更符合儿童口语表达的习惯。儿童故事的接受对象是年龄较小的儿童。他们正处于学习语言阶段,本身掌握的词汇量又不多,而且往往是口头语言,另一方面,儿童故事是要讲述的,这就决定了儿童故事必须呈现出强烈的口语性。而儿童民间故事自古以来就是在民间流传的,具有浓郁的口语色彩,大量的拟声词、歇后语、俗语、谚语得到了很好的保留,这足以给我们当前的创作儿童故事提供了大量鲜活、丰满的语言素材。

综上所述,儿童民间故事虽然产生于古代,但并不代表它们已经变成历史,失去了现实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相反,儿童民间故事以其成熟完善的艺术性仍可以在我们的儿童文学教学中发挥它的功能,实现它独有的一片天空。

三儿童故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是指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而制定的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在高校中,每

门课程的教学方法都不会是完全一样的。对于儿童故事教学而言,因为我们把教学目标定为“要让学生具有分析鉴赏儿童故事的能力,并且要学会生动形象地讲儿童故事,熟练地为学生编儿童故事。”它的教学明显地具有实践性和特殊性,这就使得它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与其他文学课的教学方法有着极大的差异,它不能再习惯性地借用其他课程单一的教学方法,而要积极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在儿童故事的教学中,中国现代大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理念“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完全可以作为我们的教育指南。他认为教育方法要遵循生活的实际需要,理论和实践不能脱节,不能为了理论而理论,理论的目的就是为了指导自己的行动。儿童故事教学不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具备讲故事、编故事甚至是演故事的能力,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小学教学。这是一种融理论与技能于一体的训练。为此,我们主张儿童故事教学方法应更加多元化、多样化。

1.精心为学生选择高质量的儿童故事,通过情景熏陶让学生充分体味儿童故事独特的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小说以人物为主,故事以情节取胜。在儿童故事教学中,选择构思巧妙,情节生动、内容有趣的作品至关重要。这一方面可以改变一些学生认为儿童故事很“小儿科”,“是写给儿童的”,“没意思”等不良的观念,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学生很快进入到教师有意创造的故事情境中去,真正感受儿童故事情节的巧妙、迷人之处,从而得到美的陶冶,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

2.通过理性分析和学生讨论,使学生掌握儿童故事的基本理论知识。

儿童故事虽然篇幅短小,但往往构思巧妙。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文本,学生讲或教师讲之后,提出一些问题,如“这个儿童故事很可笑。它的趣味性表现在什么地方?”“作者是怎么制造这种效果的?”“它借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等等,让学生理性地进行分析讨论,从而主动地掌握知识。

3.给学生提供平台,通过亲身体验,训练讲故事、演故事的能力

小学教学中需要教师能够有声有色地讲述故事,并且也要具备指导小学生讲故事的能力。因此,在儿童故事教学中,我们要提前给学生提供一些讲故事的技巧,然后让他们在课下自选儿童故事,进行充分的准备,可以自己讲,也可以几个学生合作通过表演的方式展示故事给大家。教师提供课堂时间给他们展示,而班级内部由部分学生组成评委,给他们打分。教师也可以作适当评价。在体验中,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

4.指导学生进行儿童故事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儿童故事演讲篇2

一、在童话剧表演游戏中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力 

幼儿天性爱听故事,每学期教师根据班级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孩子讲述和表演的童话故事,年级组教师共同编写园本课程,让孩子们在三周的时间里通过听故事、讲故事、表演故事、绘画故事、设计演出海报、和家长一起制作演出服装、道具、头饰,到各个班级进行演出等多种活动,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感悟道理。通过优美的故事启迪,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在优美的主题环境中打开想象之窗,学会用眼睛去发现环境之美、用耳朵倾听故事之美、用声音表现音乐之美、用心感受生活之美,感受美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在童话剧表演游戏中提高幼儿对美的表现力 

在童话剧表演游戏中,第一周是通过听故事、讲故事来了解故事的内涵,并根据故事主题来绘画与故事主题相关的美术活动。如大班的园本课程《爱爱美美遇险记》,第一周是绘画美丽的海底世界,设计制作海底动物头饰;第二周是制作美丽的珊瑚林、亲子制作海底动物演出服装,第三周则是情景画战胜大巫婆和设计演出海报。每个年级组选择的童话剧故事不同,表现的内容和主题就不同,幼儿用自己的画笔表现着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感受,用心在感受着美、表现着美。同时通过创设优美的表演情境,他们能把自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用语言、音乐、动作、表情、舞蹈等在童话剧中表现出来,不但有助于他们审美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其艺术创造性的发挥。 

三、在童话剧表演游戏中提高幼儿对美的创造力 

园本课程中所选择的童话故事都是幼儿熟悉和喜欢的经典故事,有的故事甚至是老师根据孩子们的特点创编的故事。如教师创编的故事《爱爱美美遇险记》,美丽的海洋动物是我们长海县的孩子熟悉和喜欢的,因此让他们绘画海底世界时,笔下的小鱼五彩斑斓,海星、海马、贝壳、螃蟹、章鱼让他们的画面丰富多彩。通过发挥想象,他们会利用绘画的形式来反映故事情节,如大班幼儿制作的《战胜大巫婆》故事小书,非常有创意。打开任意一本幼儿制作的小书,你都会被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吸引。他们笔下的小鱼小虾用网拖住大螃蟹,大蚌和扇贝用壳夹住恶章鱼的腿,小鱼爱爱去向海底的龟爷爷要果酒战胜大巫婆的故事情节,让每个人看后都为之赞叹。幼儿的创作活动不仅促进了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还增强了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幼儿的想象范畴更宽广,能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排序、整理、讲述。幼儿的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园本课程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四、在童话剧表演游戏中提高幼儿对美的鉴赏力 

在园本课程中,孩子们通过一系列的艺术活动的熏陶,他们对美的鉴赏力、审美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如在制作演出服装时,他们根据自己想扮演的角色进行服装设计,利用各种废旧物品。纸壳、纸箱、彩带、塑料袋、纱巾、彩纸、光碟、包装袋、挂历等为自己制作服装,如大班的尹心怡用塑料袋和彩纸条制作的彩色鱼服装;何金硕用黑色塑料袋和纸壳制作的大蚌壳;董俊明用光碟制作的章鱼服装……三十个孩子对美的鉴赏力和审美力不同,他们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就与众不同。而在活动区里,他们则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选用不同的美工材料制作各种彩鱼,捏色彩斑斓的海底动物,制作各种贝壳、礁石、珊瑚,为大巫婆、龟爷爷设计房子、制作果酒,在主人公的房间内布置道具、场景,孩子们的创意真是成人的思维想不到和做不到的。经过园本课程的熏陶,孩子们除了可以自己布置演出场景和道具,平时活动区物品的摆放、教室内物品的整理,废旧物品的创造和再利用,自己服装的搭配都比以前更具有审美能力,同时自信心也增强了。如今,走进哪个班级,你都能在表演区里看到孩子和同伴一起穿上自己创作的服装、带上自己制作的头饰,在自己布置好的场景里尽情地表演着童话剧;在美工区里你能看到他们用各种画笔描绘着自己喜欢的故事角色,用自己的审美观念表现着自己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 

儿童故事演讲篇3

关键词: 儿童对外汉语教学 “玩”语言 成人学习者

一般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较多关注成人学习者,对儿童如何学习汉语还没有细致深入的探讨,笔者结合儿童语言发展特点和语言教学理论两大应用语言学领域,就如何对儿童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做一些思考和设想。

从许多方面而言,以汉语作为外语的儿童学习者与成人学习者有很多差异,下面是一些我们在国际学校小学汉语教学中遇到的情景:

1.老师指导一个七名学生的小组,每天45分钟。他们一遍一遍地唱着一段歌谣,同时站起来,一只手作壶嘴,另一只手来演示茶从水壶里倒出来的动作。

2.一个日本孩子,在学校里已经待了六个月,但仍不敢在课堂上讲汉语。在小组课上,他会躲在桌子下面,对只说英语的孩子说日语。

3.在儿童对外汉语课堂上,你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每一个活动的持续时间不会超过10分钟?孩子们总是在运动中,摆动他们的身体,跑来跑去,整个课堂的装饰看上去像一个艺术馆。

在实践和理论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成人和孩子,作为一个语言学习者,有很大的不同,孩子比成人更喜欢使用语言来“玩”。[1]孩子可以通过讲故事和玩游戏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孩子们不太会意识到自己的语言错误,也不会有意识地改正。笔者认为大多数情况下孩子是一个语言学习的实用主义者,他们需要使用语言在课堂上作真实的交流。所以,儿童对外汉语教学的听说活动更应该在真实的交际语言课堂环境中进行。

一、成人学习者和儿童到底有什么不同

儿童学习者受到年龄、思维和元认知发展的限制,很多时候都是不可自控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和强度也是有时间限制的,而且儿童对学好一门语言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动机,思维的不成熟使他们对语言接受度和语言性质有很强的挑剔性。下面笔者就通过一些实例说明儿童语言学习的特点,以及作为教师可以做些什么?

在很多方面,儿童学习口语和成人是不同的。Cook(2000)考察了语言学习中语言所扮演的角色。儿童更倾向于使用语言“玩”,通过“玩”语言学习。在成人课堂上,材料多是一些书、纸、黑板、投影仪等常用教具。在儿童课上,要用到很多种材料,如磁铁、手偶玩具、图片、简易服装等。与成人相比,他们更喜欢在韵律中重复语言,大多数儿童喜欢将语言唱出来,他们喜欢在某个场景重复一个词或一段对话,对语言间的不同并没有很多意识,但儿童会觉得所学语言中的有些发音很有意思或让他们想起母语中的某一个词。更小一点儿的孩子,如幼儿园的孩子,可能就会和自己讲话。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以孩子为中心,交际要注意真实性。这意味着儿童会听或说自己喜欢或拥有的某件东西或某个话题,完全是因为他们自己感兴趣,而不是教师的刻意安排。受制于儿童的思维发展,儿童二语或外语学习的主要原则是渐进式的语言教学[2]。教师应适应学生的发展要求,使用吸引学生的材料和技术,注重交流和对真实意义的表达。

二、在教学法或教学材料上的创新和尝试

针对儿童语言学习的心理特点,在教学法或教学材料上,我们可以做一些有意义的创新和尝试。

1.多使用歌曲,韵律诗和朗读活动。

很多教师和家长都发现,儿童一天甚至每周练习很多次韵律诗或歌曲,却一点儿也不觉得烦。他们会将歌曲和韵律诗作为自己的保留曲目或节目,并非常乐意在别人面前背诵它们,或者通过在和小朋友的游戏和玩耍中通过不断重复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他们还会将手势或动作加到他们的歌曲或韵律诗中。很遗憾,在儿童汉语教学教材中,很少有这样的诗歌集供教师们选择,学生也不太可能自己找到,运用多媒体手段制作一系列的配套诗歌光盘,声像俱佳,方便教师,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家里自己练习,节省不少课堂时间。

英语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韵律诗可以从多角度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它可以扩充词汇量。学习者可以听到标准发音,然后不断反复练习这个声音。[1]坚持使用一次5或10分钟不同程度水平的韵律诗或歌曲是非常好玩和有效的。初学者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听语言,如果你给他们解释一些词汇和情境,提供视觉或物体的帮助,让其他学生对韵律诗进行角色扮演都是很有帮助的。而且初学者会比较喜欢语言的节奏,喜欢和大家一起唱,这样他们可以记住文本的内容。教师应该多选择一些可以使身体运动的歌曲,许多儿童是运动感觉型的学习者[4],他们最喜欢通过一些可以运动的课程学习。就像Asher于1969年提出的全身反应法,他的假设是当大脑和身体在一起工作时,我们可以学得更快更好。

总之,和儿童打交道的教师应该认识到:很多孩子喜欢玩语言,很乐意重复有节奏的歌曲或韵律诗,所以教师就需要仔细选择恰当的材料,并不厌其烦地和他们一起反复重复文本内容。

2.角色扮演。

在笔者对国际学校外语课的观察和与任课教师的交流中,很多实际课堂教学经验表明戏剧可以让儿童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总体来说,孩子比大人更愿意参与到角色扮演中。孩子们很喜欢用手偶完成角色扮演,尤其是一些较为内向的孩子。角色扮演活动对孩子很有益处,就算他们在其中扮演一棵树或一条河,他们仍可以听别人说话。教师可以通过网站或杂志找到戏剧脚本或幽默短剧。但在中国,这样的专职网站和杂志并不是很多。角色扮演的情节可以是课堂上讲过的故事,孩子们熟悉了故事之后,给他们分配角色,将故事原样演出来,也可以根据教师指定的情景,扮演剧中的人物。笔者觉得神话故事是一个不错的资源,小组或个人通过表演复述喜欢的神话故事,同时发挥并开发儿童的想象能力。

3.讲故事。

故事是语言教学的强有力手段。[1]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可以使用故事发展“更有效的听力,更流利的口语以及易于读写的能力”(Garvie,1990:161)。儿童喜欢反复听同一个故事,教师可以不断改变故事呈现的方式。例如,可以使用图画或玩偶讲故事。在讲故事的同时,学生可以移动手偶和玩具,或头戴面具来表演故事,也可以让学生画画,等等。当他们反复听一则故事很多遍以后,孩子们就可以复述、表演或为这则故事写出更有意思的脚本。

故事活动还可以作为游戏。例如选择一则简短的故事,如一则寓言,教师先重新改写一下故事,使得每个孩子都有一句话可背诵。在教师检查完每一个学生的背诵情况后,要求学生自己决定应该如何站成有次序的一行,才能使故事完整,以背诵整个故事。

4.手势和动作。

儿童比成人需要更多的肢体活动。如同上面所提到的,我们可以将手势、动作与歌曲、韵律诗、戏剧或故事联系在一起。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动作回答问题,例如举手代表是,看地板代表不是。一些有经验的教师会将整堂课分成好几个部分,每个部分5或10分钟,中间间隔的时间则安排一或两分钟的身体肢体活动或舞蹈。

三、结语

儿童的汉语教学与英语教学有很多相同之处,关键在于儿童汉语的教学必须和他们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因为戏剧可以给孩子一种成就感,所以这种活动在孩子中间很流行;儿童之间可以互相学习,而且他们自己也渴望与伙伴交往,所以教师常常开展小组活动;因为学生喜欢“玩”语言,所以他们在歌曲和韵律诗上花了很多时间;因为儿童喜欢在运动中学习,所以手势和动作被融入到歌曲和游戏中。

在当代的英语教学法中,TPR讲故事在现实儿童语言教学中普遍使用,并且更加适应未来的发展和普及[1]。更多的研究应该关注如何依靠手势、动作和故事更有效地教学。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研究也应该考虑儿童的认知和心理特点,制作出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课件”。

教师要多花时间观察学生,不仅仅把他们当作语言学习者,而且从他们的喜好出发,建立对其需求的敏感性,关注点也应从汉语的结构转换到孩子的兴趣和特点。教师越了解这些孩子,就越会把他们看得清晰,就越会注意他们的学习风格,他们在听说上的需要以及他们如何与语言“玩”,这样的儿童语言教学才是愉快而有效的。

参考文献:

[1]Sabrina Peck.Developing Children’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in ESL,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齐沪扬,陈昌来.应用语言学纲要.复旦大学出版社.

[3]Ranka Bijeliac/Roland Breton.从言语到语言.世纪出版集团.

儿童故事演讲篇4

1月9日,北京今年的冬天寒冷异常,但是依然阻挡不了前来参加《汽车之友》杂志举办的儿童安全日活动的热情。这次活动与往年不太一样的地方是,我们选择了在北京大众汽车儿童道路安全体验中心举办。这是一个专门为儿童提供道路安全体验的场馆,虽然不大,但是可以在这里获得很多道路安全方面的知识。当然本次活动除了获得了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的支持外,我们依然按往年惯例邀请到了美中宜和综合门诊中心的医生和东城交通支队和平里大队的警察叔叔。儿童的人身安全问题也被引入此次公益讲堂的课程里,所以我们还特别带来了童伴教育星空侠儿童安全电话手表,为孩子出行安全的各个方面保驾护航。

场地虽然很小,但是孩子与家长们相当热情。这次我们的儿童安全日不再是以往的说教,更多地将互动融入在每个环节中,比如我们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孩子设定了不同的体验课程,而这个课程是要团队协作一起才能完成的;比如我们还邀请了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出演情景剧,在剧情中加深交通安全意识和了解急救知识的重要性。这些用心的改变除了让孩子们了解到必须的交通方面的知识之外,还意在让家长们了解儿童安全座椅的重要性、遇到危险的医疗急救方式、交通事故的正确处理办法。

此次活动带领大家进行体验的胡老师则是由大众汽车培训学院邀请的儿童教育专家,胡老师非常专业且耐心,特别在这次活动中,胡老师还根据儿童的年龄段进行了游戏的调整。本次活动的场地是由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提供的,感兴趣的家长和孩子们可以到安全体验中心去感受一下。

为本次活动作出贡献的童伴教育星空侠儿童安全电话手表,也为孩子们的未来安全提供了更为贴心的礼品。真正是: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安全啦! 家长和孩子们都十分认真的听讲解 美中宜和综合门诊中心的大夫演示心肺复苏 孩子们进行分组游戏,竞技比拼

如果真的遇到了交通事故该怎么办呢?第一时间的急救往往是赢取生命的关键。美中宜和综合门诊中心的大夫除了讲解了遇到危险状况的急救方式,还特意用假人演示了CPR的正确方法。

来自东城区交通支队和平里支队的交警也是《汽车之友》的老朋友了,他连续参加了《汽车之友》举办的儿童安全日活动,每次都非常耐心的为家长和小朋友们讲解事故发生时的正确处理方法,让很多家长都受益匪浅。 交警正在模拟事故现场

1 活动讲解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部高级总监殷进女士为大家讲解安全中心的使用及本次活动的意义

2 分组游戏 家长们接受儿童安全座椅培训

3 情景剧表演及问答

家长表演得非常卖力,孩子们的表演真实又可爱

4 颁奖 每个孩子都通过努力得到了奖状,十分开心

最后,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这次的活动圆满结束了。看着孩子们脸上满满的笑容,及家长们欣慰的表情,这次的《汽车之友》儿童公益大讲堂活动再一次获得了成功!

儿童故事演讲篇5

[关键词] 故事教学吸引力兴趣有效性

一、故事教学的魅力

小学阶段,故事对儿童具有一种普遍的吸引力。儿童能从故事中享受到快乐,因而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往往是儿童自发的和主动学习。儿童由于年龄小,接触的事物少,而故事能给他们提供信息并逐渐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及好奇心,满足儿童探索和认识世界的愿望。故事的特点决定了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除此以外,故事本身往往具有人物性格鲜明、情节曲折生动的特点,且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因而能牢牢的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唤起儿童强烈的情绪反映,他们兴奋、悲伤、紧张、恐惧,从而丰富和加深他们的情感体验,所以在教学中渗透故事能更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故事教学四步曲

(一)教师生动的故事讲演

这是一个整体输出的环节,故事需要教师去呈现,教师故事的讲演是否生动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效果,教师应该根据故事的内容进行绘声绘色的讲演,让学生对故事产生吸引力,教师要有较强的课堂感染力。因而,教师的投入度就成了最重要的因素。只有教师的情绪感染了学生,学生们才会兴致勃勃地把自己融入到课堂中。另外老师的声音也是一个可以充分利用来展现故事的有利条件,比如案例1:(Good English)2ALesson9 I can trick a tiger这一课时,当老师扮演温顺的rabbit的时候,声音是那么细小、柔和,当扮演snake的时候,老师的声音又换了一种摸样,是那样的粗哑、阴森,这样会让小学生们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讲完故事后一定要让孩子完整的听、跟读故事。让孩子头脑中对故事中的文字和画面都有所加深。

(二)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情感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就是:在学习英语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我们要紧紧围绕教材,联系生活及时地激发学生的热爱同学、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的情感。

案例2:(Good English)2ALesson9 The Chase 在教授这一课时,Floppy趁主人去上洗手间的时间追赶cat并让了不少滩子,老师可以因势利导的问,If you were Floppy what will you do?(如果你是Floppy,你会怎样做?)来引发学生思考应该怎么样才能不给大家造成麻烦,并创建和谐社会。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不仅仅是语文课和品德课的职责,更是我们英语教学的任务之一。

(三)朗读、表演,活跃学生思维

表演故事是对故事内容进一步的理解,也是对语言知识的运用过程。小学生天性喜爱故事,也喜爱表演,如果把两者结合起来对于培养其英语学习兴趣这将会起到一个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要敢于大胆地把时间留给学生,引导他们进行角色表演。学生对课文能够地朗读并对整个故事有了一定的认知,此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先进行角色分配,再通过合作的形式进行小组表演,老师要对学生的朗读、表演进行指导。 首先,请几位同学与教师一起示范表演。有条件的可以戴上头饰,配上道具、服装,以营造真实的氛围。教师扮演故事中的一个角色,他既是演员,又是导演,便于在学生忘记台词或情节时提醒学生,对学生的站位、动作、表情等进行指导,还可以控制表演的节奏,然后,进入小组排练阶段。教师对各小组排练情况进行观察与指导。由于小学生天动,这种动态的表演能够发挥他们的兴趣,学生的情绪会立刻高涨起来并积极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进而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故事中的相关词汇和句子。最后,请小组成员上台表演,并给予表扬和奖励。如果时间允许,尽量让全班各小组都参加表演,因为这是个很好的机会,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合作能力都大有裨益。

(四)改、续编故事,拓展学生思维

很多的故事简短,因而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的故事性特点为改、续编故事。这是拓展学生思维,运用语言的手段之一。改、续编故事就是鼓励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创造性改编。可以通过改变故事的结尾改写,也可以改编整个故事,还可以续写故事,使学生真正从被动接受上升到主动创造。这样既提高了操练强度,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现在,故事教学法正被越来越多的小学英语教师所使用,但要真正有效地运用它来开展教学活动,达到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目的,就必须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故事教学中每一个环节的活动中去。

故事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能降低遗忘率,还有利于英语思维的培养。故事教学的魅力在课堂上实现了高效,给学生减轻了学习的负担,并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相信这种故事教学的教学模式会让英语课堂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2.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儿童故事演讲篇6

【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庆祝“六一”系列活动,使幼儿在积极的参与中体验合作与交往的快乐,从而度过一个幸福、难忘的“六一”儿童节;使家长在参观和参与幼儿的节日庆祝活动中,进一步感悟幼儿教育的观念,从中使自己对如何教育孩子有所启发;通过向家长、社会展示幼儿的“六一”活动,进一步塑造本园的良好形象。

【活动主题和宣传口号】

1、活动主题: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学会环保

2、宣传口号:

我有一双能干的手;保护我们的地球;爱护我们的环境;解放孩子的嘴巴,使孩子会说;解放

【活动准备】

1、布置富有欢庆气氛的环境(班级环境及全园周围环境);张贴宣传标语。

2、以班为单位作好参加活动的准备:排练童话或故事剧;抓好幼儿生活技能的教育和学习;培养幼儿与不同年龄班级的小朋友交往与和合作的能力;收集制作环保时装的废旧物品;每班设计一个结对子游戏,并做好游戏物品的准备。

3、由幼儿园准备活动奖品和礼品。

【活动内容】

(一)活动倡议

1、目的:为了使幼儿能度过一个愉快、难忘而有意义的“六一”儿童节,倡议本园全体教师和全体家长积极为幼儿创设欢度“六一”的节日环境与氛围,共同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六一”节的各项活动。

2、时间:20xx年5月26日至20xx年6月1日。

3、对象:本园全体教师、幼儿和家长。

4、办法:通过在本园的板报向教师、家长发出倡议和向每个幼儿的家长发送倡议书引起家长的重视,争取全体教师和家长对此次庆祝活动的配合与支持。

(二)系列活动

本次“六一”儿童节活动以“幼儿故事、童话剧表演”、“巧手儿比赛”、“小能人比赛”、“巧嘴儿比赛”、“结对子游园”等系列活动的形式来进行。

1、幼儿故事、童话剧表演赛

(1)目的:通过参加幼儿故事、童话剧的表演,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表现力。

(2)要求:每班准备一个幼儿故事或童话剧;体现人人参与;选材符合本班幼儿水平;表演活泼、大方;服装设计符合剧情需要;根据剧情的需要配有一定的背景和表演用的道具;讲述、配乐录音良好。

(3)评奖:

根据表演评出节目表演奖、最佳舞台设计、最佳小演员。 B、最佳舞台设计奖:从参赛的12个节目中评出最佳舞台设计6个。

C、最佳小演员:从所有参赛的演员中评出最佳小演员10人。

2、巧手儿比赛(环保时装设计和制作比赛)

(1)目的:通过举行环保时装设计和制作比赛,培养幼儿的动手制作能力及创新意识;进一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2)内容与要求:要求幼儿人人参与,即参与收集废旧物品、参与环保时装的设计和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保持周围环境的清洁;要求幼儿的制作在1小时内完成(可制作一件上衣或裙子或裤子)。

(3)比赛形式:以班为单位进行比赛,由带班教师和生活老师组织指导幼儿制作活动,备课教师到抽签的其他班跟班检查、评比。

(4)评奖:

根据幼儿的设计和制作情况评出班级奖和最佳作品奖。

A、班级奖:根据幼儿制作的总体情况分别评出特等奖3 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5个

B、最佳作品奖:根据幼儿的环保时装作品所表现出的创造性和制作的水平、质量评出最佳作品50件给予奖励。

3、小能人比赛

(1)目的:通过开展“小能人比赛”,培养幼儿自己主动做事的好习惯;进一步提高幼儿动手做事的能力。

(2)要求:要求幼儿能迅速地把放在一起的玩具物品进行分类、整理,并放在合适的地方;要体现分工与合作,并有序地进行。

(3)比赛形式:大班选取“迷你餐厅”来进行玩具、物品的分类、整理比赛;中班选取娃娃家“小人国”来进行玩具、物品的分类、整理比赛;小班在本班级进行教室玩具、物品的分类、整理比赛。

(4)评奖:根据比赛的速度和分类、整理的现场结果分别评出一等奖、二等奖(学前班、大班一等奖2名,中班一等奖二名,小班一等奖一名,其余为二等奖)。

4、巧嘴儿比赛

(1)目的:通过开展比赛,促进我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即幼儿爱说、会说、敢说;培养幼儿大胆展现自我的精神

面貌。

(2)内容与要求:要求所有的选手均要参加以下三项内容的比赛:

A、故事演讲比赛:要求选手进行4分钟以内的故事演讲,演讲时,要求普通话准确,语调、表情、体态语言与故事情节相符。(满分为10分)

B、环保时装表演:要求选手们身着自己设计和制作的环保时装(可以和爸爸、妈妈共同制作)随着音乐大胆地进行时装表演;随后回答有关环保时装设计和制作的有关问题。(表演和回答问题各5分,满分为10分)

C、智力抢答:要求选手们根据主持人提出的问题进行抢答(分大、中、小三组进行抢答),每答对一题给1分。

(3)比赛形式:各班在进行预赛的基础上,选派出3名幼儿参加平行班的半决赛,在半决赛中,学前班和大班共选出6名幼儿、中班选出5名幼儿、小班选出4名幼儿参加全园的决赛。

(4)评奖:根据参赛选手的总得分评选出巧嘴儿10名,其余评为优秀选手。(冠军、亚军、季军)

(5)比赛时间:预赛可在4月~5月灵活进行,半决赛在5月中旬进行,决赛在5月28日进行。

5、结对子游园

(1)活动目的:使幼儿通过参加游园活动,进一步感受到“六一”儿童节的快乐;培养幼儿与不同年龄的小朋友合作与交往的能力,并使他们体验到合作与交往的快乐。

(2)活动要求:要求幼儿能积极、大胆地与不同年龄的小朋友结成对子参加“六一”游园活动。

(3)游戏内容:每班设计一个游戏项目,游戏要求以两人为单位进行设计。

(4)活动形式:幼儿结成对子后,到各个礼品分发放点领取“六一”礼品,然后和自己的对子一起自由到各游戏点参加游戏。

【活动时间安排】

5月25日:幼儿故事、童话剧表演;

5月26日:巧手儿比赛;

5月27日:小能人比赛;

5月30日:巧嘴儿比赛;

6月1日:庆祝“六一”儿童节“结对子”游园暨颁奖大会。(内容有:幼儿舞蹈表演;环保时装表演;幼儿故事及童话剧比赛、巧手儿比赛、小能人比赛、巧嘴儿比赛颁奖;“结对子”游园活动。)

【扩大影响】

目的:通过新闻界的报道及广大家长的宣传,使活动产生广泛的影响,提高本园的知名度、美誉度,为随后的招生工作产生良好的效应。

时间:5月26日至6月1日。

媒介:电视、报纸新闻、本园家长。

儿童故事演讲篇7

1.在语文课上老师有必要带领学生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等

最为基本的国学知识,并略知其大意,为此我认为可以开展课堂情景活动,首先让同学们开动脑筋扩展知识自编自演《三字经》和《弟子规》上的小片段,一方面满足了我们很多学生想做演员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国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让她们感受到语文丰富多彩的课堂生活,进而渗透到学生的内骨子里面,让她们知道学会做人才是人生当中最为重要的东西,进而开始刻意约束自己,慢慢养成一种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其次带领学生观看百家讲坛钱文中教授的《三字经》,使其理解并做到融会贯通,真正起到寓教于乐的上课效果,在已经掌握基本概况之后,让她们更加渴望大家(大学者)的风范,进而让她们产生一种“知识就是力量”的感受,激发她们内在的力量。

2.充分利用晨读的时间,让学生反复诵读古诗词: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关于诗的作用,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就曾经说过:“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通过反复诵读古诗词,可以达到以下三个目的:第一,可以不断积累汉字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和技巧。第二,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面,培养语感,丰富其文学底蕴和文学素养。第三,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感受汉语言的审美表现力,接受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染和熏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二、在语文教学内容上需要增设讲故事的内容

凡是和幼儿打交道,必然离不开讲故事,现实足以证明多数幼儿都是在学前教育和家长的讲故事中成长起来的,那么如何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达到出口就能成故事的程度呢?首先要扩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先给学生指定书籍阅读,以此培养其慢慢养成阅读习惯。其次可揣摩现成的故事,比如很多童话类的幼儿文学,《阿凡提》《安徒生童话》等等,根据诸如此类的现成故事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用自己丰富的表情串演不同角色,演绎故事,在语文课上老师给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反复练习的机会,以期达到最佳表现。再次就是在语文课上进行讲故事比赛,以此激励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课下阅读故事书籍的动力。最后就是通过在语文课上反复的练习讲故事之后,最终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达到自己开动脑筋去编故事的目的,编出的故事既能做到生动而有趣,又能迅速吸引住幼儿的注意力,那么我敢说这样的学前教育学生在社会上会走俏得很,不会再为就业心生烦恼了。

三、在语文教学内容上需增添儿童文学方面的知识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以后直接面对的就是那群牙牙学语的幼儿们,如果知识面过于狭窄,到时就会搞得自己无所适从,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在语文课上增设有关儿童文学方面的知识,比如国内的《冰心儿童文学集》,还有国外的儿童文学,都需要做一了解,因为现在大多家长不再沿袭传统的教育理念,相反是哪方面的知识更能适应社会,就会更加得到家长们的欢迎,所以我认为有必要泛读儿童文学方面的有关书籍,以此开阔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视野,做到与时俱进。其实儿童文学有很多,比如:《伊索寓言》《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等,还有当代日本儿童文学作家很有名的著作《窗边的小豆豆》系列等等。学生肯定有兴趣,但这需要做一些投资,要让学生来买这些书籍,之后语文老师先做出计划,带着同学们一起学习丰富而有趣的儿童文学,让她们畅想自己的未来,让她们的思想受到儿童文学知识的感染而变得更加单纯,为了未来的梦想孜孜不倦的做出努力,以此让她们知道这个世界原来这么美好,进而激发她们内心对知识的渴求。

四、在语文教学内容上需增添沟通和交流方面的知识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就会面临两层沟通:一是如何做到和幼儿们的沟通和交流,怎样才能让自己对孩子更有亲和力?二是如何做到和家长的沟通和交流,怎样做才能让家长更为放心?所以在语文课上有必要传授和幼儿、家长如何进行沟通和交流的知识,以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们毕业后步入社会时抓瞎,本来平日做得不错。就因为沟通能力差而把自己平日的辛勤工作一笔抹掉,得不偿失,所以我认为在语文课上有必要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沟通和交流的知识,让她们和家长的交流做到畅通无阻,为她们的学前教育事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只要能做到上述几点,我相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语文素养,还可以提升她们的内在气质,以此实现自己做一名优秀幼儿教师的美好理想。

儿童故事演讲篇8

[关键词]影片,艺术真实;《遥望南方的童年》

一位朋友对我说,是江西人一定要看看《遥望南方的童年》(以下简称《童年》)。我是江西人,所以在朋友对这部影片的“渲染”下,我迫不及待而又半信半疑地从网上下载了这部影片,之后又泪眼婆娑地看完了这部影片。昕着影片中亲切的家乡方言,看着熟悉的乡村景色,和电影里那些近乎真实却让人心酸的故事,不禁让人感慨和唏嘘。

影片讲述了乡村小学教师易明堂“办学”的故事。乡村小学教师易明堂看到周边农村有许多留守儿童是由年高体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这些留守儿童的教育不被重视,甚至连人身安全也没保障。于是,易明堂决定开办一所家庭幼儿园,让已下岗又没有找到工作的妻子当园长,并招收了初中刚毕业准备外出打工的李响任幼儿教师。接送孩子没有机动车,易明堂就做了一辆板车;没有像样的教室和活动场所,就腾出砖木结构的老房子;没有钱买游戏器材,就自己动手制作……幼儿园开学后,招收到了几十名3至5岁的留守儿童。这些父母在外务工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一言难尽的苦衷,有的幼儿家里连低廉的学费也交不起,但易明堂又不忍心让他们“放羊”;更让人操心费力的是,这些不懂事的孩子也难管理。于是,在办幼儿园的过程中,发生了不少生动感人的插曲,再现了留守儿童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奈与向往。

影片中画面的质量和镜头运用并不是很娴熟,但影片那迎面而来的乡土气息、不夸张也不煽情的情节、人物之间简洁而有张力的对话,使得画面质量等不足之处慢慢地淡出观众关注的视觉范围,给人更多的是感动。《童年》是一部原汁原味的江西宜春方言电影,该片由易寒导演,以留守儿童为题材,通过主人公易明堂“办学”的苦难历程,反映了农村教育不容乐观的现状。此片可贵、感人让人唏嘘之处是其纪实风格中情感与思想的高度艺术真实。

艺术须讲求真实,无论是生活的真实还是心灵的真实,这是评价艺术作品的普遍原则。电影《童年》给人最集中的感觉就是这种真实,观赏整个影片,它的真实让人感慨唏嘘后给人以思索。

首先是导演易寒拍摄中投入了最真实的情感。“电影是一个导演自身品格和人格的体现,是导演自身对世界和人生的感悟和积淀,不是仅仅掌握了电影制作技巧就能完成的。”(当代电影《千钧一发》导演高群书:我们记录真实)导演易寒是江西宜春袁州区下浦人,电影中的事就发生在他的家乡,是他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们的身边事,他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与生活方式。他为这部电影投入了很大的心血,这里所谓的心血不是时间、金钱甚至精力等,而是他表达的姿态,即他以怎样的方式去叙述他所见到的农村和农村现实,比如农村的教育和留守儿童等。在当前的影视剧中,农村题材的作品似乎不少,而且有些还是热播剧。但易寒为此感到愤怒,他来自乡村又熟悉乡村民众的生活真相,但对很多表现农村的影视剧感到陌生。有人在拿农村和农民当杂耍,而农村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他们似乎并不在意。他们在意的是如何通过娱乐化农村或粉饰农村来获得某种利益。我们说每个观众,不管他们认同与否,他们的精神气质、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审美角度,都深深地打上了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烙印;他们的心理深层,仍凝结、沉淀着各个历史时代的精神要素。如果电影内容与大脑中已有的文化结构相距太远,观众便会对作品产生抵触情绪。所以这种描述农村的态度,让易寒不能忍受,他开始了自己的为弱势的留守儿童、为处于边缘的农村叙述。易寒的叙述的情感是原生态的,不需要任何特效画面渲染仍然能感动一批感同身受的观众,他的真实是符合接受者的感知方式和生活经验的。

另外从形式上讲,《童年》中颇具实验性地强化了电影纪实风格本身就质朴澄淡的形式,它以原生态的方式讲述了当下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启用的全部是当地的非职业演员,采用当地方言,从而更真实、更质朴、更直面地反映目前留守儿童、农村教育以及整个农村的真实状况。这些非职业演员,选用的都是宜春土生土长的能讲一口流利的本地方言的当地农民和留守儿童。对于所要反映的生活,职业演员会凭借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按照自己的理解拔高或贬低。而非职业演员拥有生活经验,因为缺乏专业技巧,他们只能真实地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而《童年》导演本身所要表现的就是这种不是被杂耍的真实感。在语言的使用上更是强化了影片叙事的真实感。语言真实包括两个方面: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在语言内容方面,主要表现在每个角色所说的话和自己身份非常贴切,丝丝入扣。比如在李响爸爸送她去当老师时,易老师说到钱,他爸爸马上说:“钱就不要谈,谈钱伤感情。”充分展示了农民的质朴,瘦根拉着板车,孩子们在后面叫着“瘦根,加油”,孩子的不加修饰的童真,“我就是想当歌星,你说我会唱得不好么”,初中毕业的女孩的桀骜与叛逆。在语言的形式方面,《童年》自始至终使用的都是地方方言。习惯了普通话突然听方言的观众,刚开始可能会不适应并产生别扭的感觉。但随着剧情的发展,它不仅使观众消失别扭感,而且产生某种认同:这部电影用方言来表达是最好的安排,因为有方言,使得它的地域色彩更厚,地域效果更明显,从而增添了作品的真实感。而在纪实技巧上更是表现其纪实的澄澈与真实:在即兴表演、实景拍摄中,始终采用同期录音,除音乐外的对白和音响均属实录人物真实对话和自然环境声响。而这种真实化的纪实,相对电影技巧而言,它也是一种修辞。可以说是那种不要剧本、直接再现物质现实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和法国的“真实电影”手法极为类似。所以,《童年》是一部极端真实化的以纪实风格对农村留守儿童、落后的乡村教育、无序的乡村治理重新叙述的故事。

再次,从情节的安排上,《童年》自始至终都没有让人觉得有牵强附会、弄虚作假的感觉。故事讲得真实可信,这本是影片中应有之义。我们说故事真实不等于情节真实。按照弗斯特的观点,情节不只包括事件,还应包括事件与事件之间的脉络真实。这也就是电影里面不应该总是巧合,而应有更多的故事发展的必然性。因此,事件与事件问这种衔接的真实可感才是情节真实中的关键部分,才能让接受者产生真实的感觉。这正是《童年》与其他农村题材电影的差别所在。

影片中,导演一开始便以易明堂去贴幼儿园招生宣传广告摆出来。整个故事的逻辑起点便从此开始。条件简单的幼儿园开班之后,却并非易明堂想象得那么简单,随之而来遭遇的困难和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让之焦头烂额,这些事情也就是为了反映主题而安排的一系列故事:小男孩陀陀由于遭到老师李响的误会和责骂而从幼儿园出走,李响为此深感愧疚,决定重返学校去考师范;小女孩秀秀的妈妈打工归来,发现女儿已对自己十分陌生,而丈夫又有了 外遇,一气之下离婚返回深圳打工;乡干部找到易明堂,幼儿园由于办学条件不达标,需要停办,易明堂只得将孩子们分别送回家去,然而见到秀秀和陀陀的家庭境况,易明堂不得不将两个孩子重新带回;正在易明堂为此遭受妻子抱怨的时候,又有新生留守儿童被送至家中。它的线索上就是以易明堂办学这一事件单纯蔓延,而避免了横向上的肆意铺展。故事与故事之间环环相扣,没有为了巧合而刻意损坏故事之问的这种必然发展趋势,情节与情节之间联系紧密,从而最大限度地还原了情节的真实,使观众的感觉如同身受。这些好像没有“无巧不成书”的悬念,而是一个人娓娓而谈一件村里发生的事。

影片最可贵之处是在题材和主题上充分展示了它特有的魅力。形式、情节都是外在的现象,只有通过题材所反映的主题才是内在的本质是让人过目不忘的。没有一部电影是不讲故事的。“没有戏剧性、没有虚构、没有故事,就没有影片。”《童年》也讲故事,但其题材是朴素而真实的,它用活生生的原生态的生活景象来打动观众。《童年》开篇,以客观目击者的身份,对准了朴实的题材:粗糙的无修饰的画面展示了一种强烈的原生态下的乡村现状,同时也流露出了令人震惊的意识力量:即质朴到吻合日常物质现实的表象,这就暗示出了影片所写照的南方乡村土地的真实:近于戏剧化的文化与意识领域的落后。不仅如此,以自身为符号的乡村,作为本文的能指,也是被寄寓导演主观意念的所指――关于“城市”观念与“乡村”现实的巨大反差而衍生的忧患意识所统摄,这就是电影所要折射的主题思想,是为下文关于情感和思想的主体叙事做铺垫的。

易老师筹办“启明星”幼儿园,是后文的叙事主线,也就是导演要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故事。在执著办理乡村幼儿园的“办学”过程中,易老师最初和妻子盘算着能赚多少钱的实惠,那些琐碎的生活画面:算钱、孩子来的第一餐饭、借饭、“人之初”的读书声,都如此真实地反映了这对办学夫妻从知识到物质方面的欠缺,尽管这样,这种“办学”动机到后面逐渐升华为一种高尚的爱与关怀。贫穷的乡村、砖木结构的房子、一位下岗工人、一位初中毕业抱着歌星梦的叛逆女孩、一辆板车、十几张幼小的期待关爱的小脸……这位每月只有一千元工资的、甚至受到有些乡亲们“诋毁”的易老师,他用一种不起眼的拯救方式改变留守儿童的生活,让人觉得很朴实、真诚。这些题材很真实地反映了生活,主题也是明确而又真挚的。

上一篇:今日说法案例范文 下一篇:荷马史诗读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