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次科学尝试作文范文

时间:2023-09-16 13:04:31

我的一次科学尝试作文

我的一次科学尝试作文篇1

在我心中,《我有一个梦想》演讲稿,我身边的小能人,小我的一次科学尝试忙,

这时,远远前方,无数层峦叠嶂之上,迷蒙云雾之中,忽然出现一团红雾。我的一次科学尝试忙,

暗蓝色的高空中闪耀着一颗白亮耀眼如钻石的星星——启明星。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大纪元

夏天,雨点哗啦啦。天上的雨点像筛豆子似的往下直掉,打碎了如镜的湖面,吓跑了原本想跳上水面看看雨景的小鱼儿。这时候,一个高个子青年人匆匆忙忙 地朝了钢口跑去。他头上戴着鸭舌帽,鸭舌前吊着一副蓝色的眼镜,满脸通红,流着汗水,脚穿帆布袜子和厚鞋,手上戴着帆布手套。赠言,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

盛夏,天热得连蜻蜓都只敢贴着树荫处飞,好像怕阳s光伤了自己的翅膀。这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中等身材,四方脸庞,由于长年在地里干活,脸上的皮肤显得很粗糙。好像好几夜没睡上安稳觉,他两只眼睛深深地陷了进去。

我的一次科学尝试作文篇2

,《我有一个梦想》演讲稿,我身边的小能人,小学生交小我的一次科学尝试着

太阳刚刚升上山头,被鲜红的朝霞掩映着,阳光从云缝里照射下来,像无数条巨龙喷吐着金色的瀑布。我的一次科学尝试着

暗蓝色的高空中闪耀着一颗白亮耀眼如钻石的星星——启明星。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三唑仑片三唑仑

秋雨洗刷过的天空,像大海一样湛蓝碧透。朵朵白云犹如扬帆起航的轻舟,在水面上慢悠悠地飘浮着。看他年纪不过二十来岁,脸色苍白,像没有睡好觉似的皮泡脸肿。他老是皱着眉头,不大说话。笑纹几乎在他的脸上是绝了迹似的。他穿着一个褪了色的蓝布大褂,好像永远是穿着这么一个一样。清瘦的下巴壳,亮耸的肩膀,显得很没生气。,感恩老师,党在我心中,《我

盛夏,天热得连蜻蜓都只敢贴着树荫处飞,好像怕阳s光伤了自己的翅膀。这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中等身材,四方脸庞,由于长年在地里干活,脸上的皮肤显得很粗糙。好像好几夜没睡上安稳觉,他两只眼睛深深地陷了进去。

我的一次科学尝试作文篇3

励志演讲稿:勇于尝试 发现新自我

尊敬的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勇于尝试,发现新自我”。

勇于尝试就是敢于开拓,任何一个有成就的人,都有勇于尝试的经历。尝试也就是探索,没有探索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也就没有成就。爱迪生曾经说过“一次尝试,就有一次收获”。他在经历了8000多次尝试后,最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从此在夜晚给人类带来了“光明”。这光明,与其说是电之光,不如说是勇于尝试的精神之光。

有人认为,只有搞科学发明才需要大胆尝试,其他方面用不着。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如果说任何一个领域都需要创新和开拓,那么意味着任何一个领域都需要人们去大胆尝试。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处处充满了这样的例子。

大家还记得2009年的夏天吗,为了在国庆60周年农科院文艺汇演中展示我们农经所职工的风采,全所职工承担了歌舞剧《咱们的领袖-》这一紧急演出任务。当时由于时间紧迫,舞台剧角色复杂,挑战性大。对于大部分没有舞台演出经历的职工来说,圆满完成这一任务,在当时看来几乎是不可能。可是,我们所有的演出人员克服种种困难,大胆接受了这一挑战,纷纷勇于尝试这些复杂的角色。在一次次的排练中,在一次次的汗水挥洒中,我们的同志们忘记了自己是学者、是研究员、是教授,全身心地投入了这原本陌生的领域。后来的成绩是众所周知的,我们的节目不仅获得农科院文艺汇演一等奖的第一名,还被选送到农业部进行演出,获得了一片赞誉和好评。

我想,没有这次文艺演出的经历,或许我们中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有这样的文艺潜能,都不能发现一个新的自我。在随后的2012年新年晚会中,有了演出信心的大家以科室为单位,为全所职工奉献了一场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活泼的演出。而对于我个人来说,“勇于尝试,发现新自我”也有特别的体会。在农经所这个大的学术平台上,所里为青年职工提供了很多参与课题研究的机会。周围的研究员、博士都鼓励我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我能做好这份责任感高、专业性强的工作吗?从一开始的自我怀疑、犹豫不决,到后来可以承担独立的篇章的写作,从一步步的尝试中我体会到自己发现以前没有信心去做的事情,经过尝试,经过努力,也成功了。亲爱的朋友们,请不要再给自己设定限制,不要再对自己说“不可能”、 “完成不了”、或者“我不擅长”,只有勇于尝试,经过尝试再做出判断和决定。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学会与时俱进,不被行业、社会所淘汰,就必须勇于挑战自我,挑战过去,勇于和“旧我”告别,从而做一个勇于尝试、敢于探索的人。在不断的尝试中,我们的智慧将得到增长;在不断的尝试中,我们的能力将得到提升;在不断的尝试中,我们的人性将得到升华。通过不断的尝试,我们将攀上一个又一个智慧的高峰。

我的一次科学尝试作文篇4

摘要:“尝试—诊断—建构”教学模式在初三历史复习课的应用中,“尝试”环节的问题设计甚为重要。依据中考考点和课程标准,尊重历史学科特点和各问题间的逻辑妥善设计,注重全球史观的渗透。学生“尝试”练习的方式要尽量避免机械的做题,根据问题的思维价值慎重选择“小组讨论法”,重视教师启发性的有效提问和学生的集体反馈,在教师诊断与学生自我诊断中寻找平衡点建构新的知识体系,使有限的课时利用成果最大化。

关键词 :尝试;诊断;建构;历史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3-0017-03

一、问题的提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目前,学术界关于“尝试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颇为丰硕,邱学华系统地创建了尝试教学理论体系,并遵循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方向,结合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思想,从尝试的步骤、方式等具体的操作应用上研究整合,丰富和拓展了尝试教学理论。但是,尝试教学不仅仅是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尝试结果的有效反馈与知识的重新建构。教师在此过程中应怎样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尝试”学习的内容应当如何设计才更科学合理、更具可行性,如何才能使学生的“尝试”是有效,并且是“高效”的?此外,学生的尝试有对有错,针对学生尝试的结果,应以何种方式及时加以“诊断”才能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正确、系统、完善的知识体系,使之前尝试的结果能够巩固完善,使课堂效率达到最优化?

针对以上诸多问题,扬州市江都区国际学校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长期的教学实践探索,对尝试教育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与有意义学习理论加以整合、创新,提出了“尝试—诊断—建构”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看作师生不断尝试、诊断、建构的循环过程,力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现课堂的高效,减轻学生课后的作业负担,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但是,在该教学模式的应用上,需结合本学科的特点,选择适合的课型,并妥善设计才能彰显优势。

就历史学科而言,要融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首先就需要学生增强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从这个角度出发,适合“尝试—诊断—建构”教学模式的课型并不多。很多历时久远的事件,对大部分知识面较窄的初中生而言往往是一头雾水,想让学生提高兴趣需要教师的“语言魅力”和极具“趣味性”的故事而非“尝试练习”;世界近现代史中诸如“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之类——学术性痕迹过重的结论性知识点,学生难以通过“尝试”获得;部分政治史中特别是八年级下册过多“会议”机械地罗列和厚重的政治色彩难免使学生“尝试学习”的兴趣减退……但是到了初三复习课的时候,以时序性为基础的知识脉络体系需要梳理,综合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尝试—诊断—建构”的教学模式在历史复习课上若能妥善应用就恰到好处了:既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又能有效利用有限的课时提高课堂效率。本文拟对“尝试—诊断—建构”教学模式在初三历史课上的应用方案进行初步探索,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二、“尝试—诊断—建构”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1.历史复习课“尝试”内容如何设计。历史学科的复习是有章可循的,要充分尊重历史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原则,强调整体性、系统性,注重全球史观和整体史观的渗透,培养学生独立的历史思维能力。首先,要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发展脉络体系,这体现了“按年代顺序与分阶段、按条块教学的统一性原则”;在学生拥有宏观知识链的前提下,再进行专题式的复习和细节知识点的对比比较,这与“加强联系和进行对比的统一性原则”相对应。在尝试内容的设计上,教师需要思考各环节问题的逻辑顺序,首先在自己的头脑里形成完整的知识脉络结构,再把这个知识网络不完全展示,通过层层问题诱导,让学生“尝试”完善。

(1)关于时序性脉络体系的梳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都不是孤立的,它们是一个整体。因此,“尝试”的内容如何设置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呢?首先,教师要研读《中考指要》,从学生最熟悉的中国史入手,根据“考点聚焦”内容呈现主要朝代(时期)的更迭顺序。再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尝试”练习“我国社会制度的演变”。在社会制度的演变环节,可以联系中国近现代史一起复习,让学生找到“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我国何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又是何时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又在何时确立?新中国的建立是否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由此,让学生在朝代更迭表上划分社会制度。在这样相对简单但错误率却不低的问题上,学生绝非首次“尝试”,因此不必耗费过多的时间。教师可以选一个学生代表到黑板上“尝试”,再让其他学生参与诊断,最后教师总结提点,帮助全体学生进行知识的有意义建构;另外,教师还可以以提问的方式让全体学生参与“尝试”,这样,学生齐声回答,及时反馈,既可以根据声音音量的大小和整齐程度来判断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又能及时对学生的“尝试结果”予以“诊断”,在学生回答时声音弱小或杂音较多的问题上,要反复强调加以诊断,对知识结构重新建构、巩固。

在中国史的整体脉络知识体系基本梳理完毕之后,还应以此为蓝本,将中国历史置于世界史的大背景下联系复习。例如,“15世纪的对外关系,中国与西欧分别有什么重大事件?当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的时候,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分别有什么表现?当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巩固和扩展的时候,中国在进行什么运动?等等。”下一步重点复习世界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教师可以在PPT上呈现以下线索:“人和世界被发现—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的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根据这个线索和“考点聚焦”内容,让学生“尝试”寻找与此对应的历史事件,下一步再让学生尝试复习主要历史事件对中国的影响。例如,英国工业革命的率先完成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日本明治维新后迅速成为亚洲强国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华盛顿会议上通过的《九国公约》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由此,将中国史与世界史融合成一个整体,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顺序。

(2)专题史“尝试”内容的归纳、整合设计。梳理完脉络结构后,下一步就是专题分类总结复习。关于专题的归纳划分主要按照史学分类,可以总结成政治制度专题、经济发展专题、文化史专题、科学技术史专题、民族关系专题、中外关系专题、国际关系专题……在专题史的讲述上,也要注意中国史和世界史的融合,但要适度而行。以科学技术史为例,在学生“尝试”环节,教师应做出适当的提示,学生对照中考指要,找出所有中国史和世界史中有关于科学技术的考点,然后归类进行类比分析。例如,“四大发明的发明、应用过程”,在罗列了四大发明之后,明确各发明成果的发展历程。可通过“唐朝、宋朝”两个朝代加以提示,有哪三大发明完成于宋朝?印刷术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火药何时发明,何时开始应用于军事,又是何时广泛应用于军事?四大发明中的哪项发明为后来的新航路开辟做了准备?哪些发明促进了欧洲近代社会的产生?同时,还注意与当今时事热点联系,如哪一发明体现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注重节约资源,废物利用?针对世界史上涉及科学技术的内容:三次工业革命,牛顿经典力学、达尔文进化论这几个知识点,首先要按所属“世纪”进行划分,17世纪——牛顿经典力学、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19世纪——(上半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下半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达尔文进化论;20世纪——(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20世纪三四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在答题的时候,时间往往是最重要的

关键词 ,因此,要让学生尝试明确时间,特别是“世纪”的归属甚为重要。下一步复习可以列表的形式从时间、能源、重要发明、对人类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对比,让学生尝试练习。

2.学生“尝试”的形式、结果的反馈与“诊断”的方式。

(1)尝试过程慎用“小组讨论法”。由于初三课时紧张,复习任务繁重,提高课堂效率相当重要,因此,学生“尝试”学习要慎用“小组讨论法”。初中阶段的历史知识点并非艰涩难懂,且在学生已有了相关知识基础的前提下,大部分问题根本是不需要讨论的。例如,在复习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时,第一步:学生尝试依据中考指要找出有关改革的各个考点;第二步:根据性质归类,如哪些属于封建地主阶级性质、哪些属于资产阶级性质和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这些问题都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完成。

课堂的讨论,要注重质量,首先要保证讨论内容有一定的思维价值,能促使学生全面、多角度地去思考、去讨论,讨论要坚持有效性原则,切不可盲目使用。例如,在复习中外历史上重要的改革专题时,需要用到小组讨论的、具有一定思维价值的典型——1952年完成的土地改革属于社会主义性质吗?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于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而土地改革完成于1952年,此时的中国还没有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况且土地改革未曾改变土地私有的性质,没有确立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因此不具备社会主义性质改革的特征。但如果土地改革不属于社会主义性质,那属于什么性质的改革呢?学生甚至会答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的答案,这时,教师就要及时诊断,对错误进行有效甄别,对学生进行启发式诱导。

(2)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及时反馈。学生在尝试练习后要及时反馈,反馈的方式怎样才是最省时、最有效?在问题简单的情况下,教师一个问题提出来,学生在下面齐声回答。回答的音量大小、声音整齐与否?是不是有异议、有不同的声音,学生对该知识点掌握的熟悉程度都能以最快的速度反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倘若学生掌握情况较好,肯定是齐声一片,声音洪亮;若学生面对问题有较大分歧或迟疑不定,声音就不够齐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采用讨论法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参与,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诊断,最后完成知识的重新建构。

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此种诊断方法实施的最大瓶颈就在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学生是否愿意表达、是否敢于大声表达。最尴尬的场面莫过于问题呈现后,全体学生沉默一片。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环节就该培养学生的课堂主动参与意识,学生渴望被关注,被肯定,不希望受到教师的冷落,会觉得答错问题很没面子。为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一个“倾听者”:当学生充满自信正确作答时,教师应充分肯定、表扬;当学生狐疑犹豫时,教师可向学生进行启发性诱导与暗示;当学生回答错误时,切不可将其置于一旁,另选学生回答,而应肯定该生的努力,运用课堂机智化解僵局。教师在帮助学生自我诊断的过程中要循循善诱,诱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而不是盲目地灌输答案。当学生面对问题尝试无力、反应迟缓,即尝试失败、无效时,教师就要以讲解为主,诊断要及时,讲求效率,注重诱导,而非灌输。

3.尝试环节的设计就是知识体系重新建构的开始。在“尝试—诊断—建构”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中,尝试、诊断和建构这三个基本要素不是彼此孤立的,特别是“建构”环节,它并非专指教师诊断后的讲解,教师在尝试环节的设计实际上就已经开始了“建构”的过程。建构主义者把学习看作是心智的重构,学生把新接触到的信息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以完成知识的重新建构。在此过程中,教师并非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协助者和促进者。它强调的是学生通过自我探究与发现完成意义建构者的角色,需要的是教师的有效引导,通过“尝试”问题的解决和教师的诊断提示自我发现问题和规律,来促进知识结构的整合。“尝试”的问题设置不是彼此孤立的,尝试模块的设计实际上就是一张不完整的建构图,建构过程始于“尝试”内容的设计,完成于最后的总结。

“尝试—诊断—建构”教学模式在理科中的适用性较广,就历史学科而言,在复习课中使用较为合适。“尝试”并不是一定要动笔做题,尝试环节能否发挥得好关键在于教师的问题设置方式和诱导方式的科学性。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尤其要加强问题的嵌入设计,并注意提问方式的多样性,学生对教师提出问题的参与,即使是口头反馈也是“尝试”的体现,学生尝试的对错与否需要及时诊断反馈,在知识的重新构建中,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和协助者的角色,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尝试环节问题的设计就是知识体系重新构建的开始,“尝试—诊断—建构”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如何才能达到最优化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邱学华.尝试教学思想的历史渊源[J].山东教育科研,1998,(13).

[2]邱学华著.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丛书·尝试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9,77,163.

[3]上海师范大学历史教学法研究室.中学历史教学法概论[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50—53.

[4]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35.

[5]陈荦,谭洁,熊伟.基于建构主义的问题驱动式教学法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9).

我的一次科学尝试作文篇5

关键词尝试教学法 会计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1 背景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才市场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尽管目前就业前景尚可,但会计专业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差的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如何提高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使学生的理论与实际水平都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1983年开始,尝试教学法就开始应用到中学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在《人民教育》(1989年第3期)发表了《运用尝试教学法改革初中数学教学》文章以后,更引起中学数学教育界的重视,随后该方法又相继在其他学科中得到推广和应用。通过自己对尝试教学法的学习和理解后,笔者尝试着将这一方法运用到会计模拟实践教学之中。

2 尝试教学法的概述

2.1 尝试教学法的教学理念

尝试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的出发点是: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注重以人为本;相信“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尝试教学就是把尝试思想应用到教学中,是一种带有尝试特征的教学活动。其教学理念是主张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冲破“先讲后练”的传统教育模式,构建“先练后讲”的新教学模式。

2.2 尝试教学理论的学科理论依据

尝试教学理论的学科理论依据,主要包括哲学基础、教学论基础和心理学基础等三个方面。从哲学角度看,尝试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观能动作用,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进行尝试练习,把学生推到主动的地位;尝试练习中遇到困难,学生便会主动地自学课本或寻求教师的帮助,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从教学论角度讲,尝试教学法符合现代教学论思想的要求,改变了传统的注入式教法,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统一起来,引起了教学过程中一系列的变化。从心理学角度上说,尝试教学运用了心理学中的迁移规律,重视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和生活经验在新知识学习中的作用,使先前的知识结构改组,结合新学得的知识,使学生形成能容纳新知识的更高一级的新知识结构。

2.3 尝试教学的基础和条件

一是人会思维,这是学生能尝试的生理学基础。二是人有旧的知识结构,通过知识迁移作用能够去尝试解决新问题,构建新的知识结构,这是学生能尝试的心理学基础。三是学生的尝试是一种教学活动,有教师的指导、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教科书的示范,尝试的任务是完成教材中的一定的教学目标,这是学生能尝试的教学理论基础。学生的尝试要成功,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条件,学生的尝试才能够成功。要充分发挥达到尝试成功的几个因素:(1)学生的主体作用;(2)教师的指导作用;(3)课本的示范作用;(4)旧知识的迁移作用;(5)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6)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

3 尝试教学模式在会计模拟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是在大三开设的,由于学生在学习这门课之前已经学习过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具备了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因而具备了采用尝试教学法的条件。我在教学中按照尝试教学法的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理论,把整个教学过程的基本模式分为七步来进行: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并根据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的特点、学生特点以及教学需要,灵活应用,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式方法,但始终把握“先练后讲”的基本精髓。具体操作如下。

(1)准备练习。这一步是学生尝试活动的准备阶段。综合模拟实训课程的特点是以操作为主,通过整个会计流程的操作去熟悉企业的整个核算的流程,从填制凭证到登记账簿到编制报表。为了更好的发挥尝试学习法的效果,我首先将实验所用到的凭证账簿报表发放到学生手中,让他们自己先进行观察,对实验所用到的相关会计资料有个感性的认识。

(2)出示尝试题。这是在备课中着重考虑的问题,对出示的尝试题一定要慎重,应选择一些让学生通过自学教材、教师的引导基本就能够完成的,否则会导致尝试的失败,更重要的是使尝试者失去信心。我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所出的尝试题始终把握着由浅入深的原则,例如在练习记账凭证如何填制时,用于做尝试题的业务选择最简单的提现业务,要学生根据一张提现的现金支票存根来填制相关的记账凭证。

(3)自学课本。在出具尝试题后指导学生在书本上找到相关操作的内容和要求,让他们先自学,然后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没有讲解记账凭证如何填制之前,指导学生找到书本上相关填制凭证的方法和要求等内容,让他们自己先通过看书自己去体会应该怎样来操作。

(4)尝试练习。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把实训课程当做是在上班,把自己当做会计人员,把老师当做是老板,这样一方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让给学生对以后的工作岗位所扮演的角色有所认识。教师所给出的尝试题,就像老板所吩咐的任务一样,有了这种感受,学生为了解决老师所给出的尝试题,就会努力和积极的思考,这样问题一旦获得解决,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具有成就感,使学生长久的保持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5)学生讨论。在经过尝试练习后,可以让学生把各自尝试练习后的结果相互比对,相互探讨,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通过讨论提出疑问,然后把相关的问题进行反映。例如在填制记账凭证时,有的学生会发现自己所填制的类型和内容可能与其他同学有所不同,相互之间进行讨论,相互找出有问题的地方。

(6)教师讲解。这一环节是在学生尝试之后对学生所反映的以及尝试时所发现的疑难问题、典型问题等进行细致地讲授,是学生知识掌握的一个升华。教师讲解的目的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对教材内容的逻辑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它在整个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不一定面面俱到,应抓住几个主要问题讲深讲透,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提示知识的内在关联,分析问题的处理方法,挖掘不易被学生注意到的潜在问题等。

(7)第二次尝试。学生经过前面的尝试、自学、讨论及讲解后,对后面的经济业务再次尝试填制凭证,这一阶段是一个加强和巩固阶段,通过反复的尝试和训练,让学生从根本上掌握了相关的操作技巧和能力。

尝试教学法在刚开始使用时,学生可能还不是很适应,教师可以适当的放慢教学的节奏,对学生加以细心的指导,随着尝试次数的增加,学生会慢慢适应这种课堂模式,也慢慢养成了一种主动学习、自己学习的良好习惯,例如以前上课学生就等着老师讲老师教,不讲不教就不会做,自己不主动积极思考怎么去做,采用尝试教学模式后,学生不会再过度的依赖教师,会主动按书本知识自己思考着往下做,填制完凭证自己尝试着登记账簿,登记完账簿后又自己尝试着编制会计报表,形成了一股想学习、爱学习的风气。所以尝试教学法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一种良好习惯,锻炼了学生学会自我学习的一种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将会受益终生。

我们的教学目的不是单纯教会学生学习怎么来做好书本上所模拟的账套,而应当是教会学生相关的会计实务操作的技能。知识是可能被遗忘的,但能力却不会被丢弃,它将伴随你的终生。我认为在会计模拟实践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法,能更好地培养出动手能力强并具有开拓创新型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邱学华.尝试成功的学习:尝试教学实验研究20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5.

[2] 邱学华.尝试教学法(第二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我的一次科学尝试作文篇6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认知心理学的先驱布鲁纳提出:“我们教某人学习一门学科,决不是要将结果记在心中,而是帮助他参加到形成知识的过程中去。”电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与各个学科都有联系。因此,教学生学电脑,培养的是其驾驭电脑的能力,而不应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操作。

在教学过程启用“自主尝试”教学法,可以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去动手尝试、去探索,在体验成功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理论思考

1.概念界定

尝试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来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这种尝试教学活动具有三个特点:(1)通过学生尝试活动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尝试目标非常明确;(2)学生尝试活动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它是一种有指导的尝试;(3)尝试形式主要是解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所提出的尝试问题,学生解决尝试问题的过程也是一种探索活动、一种创新活动。

2.研究目标

基于数字化环境,自主尝试教学充分关注教学过程的本质,注重突出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中立足学生本位,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为教学的出发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按照网络上布置的任务进行自主尝试,通过探索去“发现”新知,并建立相应的结构,通过网络提交作业,并接受同伴的评价,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形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范式结构

数字化环境下信息技术课堂中自主尝试教学范式的基本结构如下图:

[数字化环境] [教 师] [学习程序] [学 生] [创设情境] [出示尝试] [指导自学] [协调促进] [精讲释疑] [课堂作业] [引导总结] [创景设疑] [研读任务] [自主探究] [小组讨论] [共性问题] [研讨交流] [总结延伸] [激发兴趣] [尝试练习] [自学步骤] [相互促进] [教师讲解] [整体回顾] [二次尝试]

该范式具体细分为七个教学环节,其中第三至第六个环节为核心环节,它可以根据重要问题的数量和解决办法选择再循环,第四个环节则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是否采用小组协作学习。

四、操作程序

1.创景设疑,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的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融合在一起,形成图文并茂、音像结合的多媒体情境。这种情境能引起学生的多感观参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愿望,而不是被动接受信息,使学生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构建者。

2.出示尝试,任务驱动

在该教学范式下,教师出示的尝试题目可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习的新内容,以及要实现的各项操作,既是学习新知的切入点,又是检验知识掌握度的标准。出示尝试题目,可以事先由老师设计好存放于学习资源教学网页,让学生自己自行打开进行思考,不断地进行尝试,从而达到知识掌握的目的。

3.自主探究,文件帮助

在尝试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文件帮助完成教学。由于学生操作水平的差异性较大,对于自主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阻碍,教师事先做好帮助文件,如,书本、操作步骤的提示,或是操作的演示视频,让学生自由地选择,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解决策略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4.小组协作,相互促进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类具体的细节问题,而教师的指导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因此,小组协作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补充。一方面,可以让两两相近的二至三人组成固定的学习小组,发挥物理空间距离短的优势,相互帮助;另一方面,可以发挥网络通信技术的优势,协作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解决问题的质量。教师则提供良好的协作学习环境,并适时参与交流,及时进行学习调控和指导。

5.共性问题,精讲释疑

教师根据学生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讲解时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内容要精,要有针对性,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教师设计的问题开展。(2)方式要精,要有启发性。要克服满堂灌、满堂问,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训练要精,讲评时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6.二次尝试,体验成功

在大多数学生基本完成教学任务时,从学生的制作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由学生自己介绍、演示,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发表意见、看法,实现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以这种方式进行学习效果的评价,给学生以成功的机会,使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7.总结延伸,整体回顾

这一环节是学生对整个操作过程的再一次回顾。通过设置各个任务,进行先导后学、先练后讲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思维也非常活跃,在小组的讨论和老师的一步步引导下,学生一次又一次地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自信。这样在以后的学习中他们也会更加积极地去尝试和探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

数字化环境下信息技术课堂中自主尝试教学范式的实际应用,促使学生自主尝试,在尝试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的自主尝试为主线展开。同时,在学生进行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每个小组、每个学生中间,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我的一次科学尝试作文篇7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生物教学 尝试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161-01

尝试教学法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的关键作用是“导”,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供学习帮助,引导学习过程,知识的迁移应用等。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伙伴,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习兴趣的培养者,情感体验的培养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教师要尽可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合作 、互动、民主、开放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不断尝试,在尝试中体验,在尝试中感悟,并获得知识。进而培养与锻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创新能力。在生物教学中如果能将尝试教学法契合运用,是实现新课标教学目标的一种行之有效教学方法。

一、生物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法的操作模式

尝试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本人设计了以下模式:

激趣导入?圯出示尝试题?圯自学课本?圯尝试解答?圯学生讨论?圯教师讲解?圯第二次尝试练习?圯达标测试。

以上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除了生物知识的传授外,更注重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习生物兴趣、探究能力的培养,以及对生物的科学性的感悟,改变了传统的对学习的机械被动状态,改变了教师“独霸”课堂和单向传输的老的教学习惯行为,并且,在学生产生疑惑时,通过教师的诱导讲解而解惑。这样,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学习,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探究式学习的能力。

二、尝试教学法的课堂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设计的教学模式,以“光合作用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说明如何运用尝试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

1.激趣导入

激趣导入是指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给出一些有启发性或趣味性的问题。例如本节课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一粒种子入土,能萌发成幼苗,一棵幼嫩的小苗可以长成参天大树,一棵大树可以结出丰硕的果实。但是你想过没有,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哪些物质,这些物质又源于那里?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光合作用的奥秘里”,用这些话引入以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2.出示尝试题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海尔蒙特、普利斯特利等科学家们的各种实验过程。然后提出问题: 一株果树粗壮的树干、繁茂的枝叶、丰硕的果实都是有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物质变化而来的吗?怎样证明这个观点是否正确?科学家们是通过哪些探究过程寻求光合作用的各种问题?

3.自学课本

自学课本,要求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课本中的每一个实验所出现的现象,或者让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并初步得出这一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让学生对尝试问题“尝试”进行解答。

4.教师讲解

当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尝试题,但求而不决时,教师就要及时进行循循诱导的讲解。让学生充分理解实验设计的原理和现象,再尝试得出正确的答案。这一环节中,仍要注意继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虽名为“教师讲解”,但可实为: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以设疑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在必要时也可让学生来“讲解”,让他们自己来总结归纳实验产生的现象的原因 ,教师则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需要避免的错误等等,使“教师讲解”阶段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明白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场所、产物等。

5.第二次尝试练习

通过以上的步骤,学生获得的知识都是比较肤浅的知识,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入地挖掘问题,获得更深更广的知识,需要进行第二次尝试练习。例如给出本节课的第二次尝试题:海尔蒙特的实验结果完全正确吗?从植物的生活环境的角度分析植物生长需要的物质来源,还要考虑什么因素?当人们重复普利斯特利得实验时,有的获得成功,有的总是失败,甚至发现植物还会更严重地污染空气,为什么学者们会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在第二次的尝试练习中,可将全班学生分成小组,就尝试练习题进行小组分析、讨论。

6.达标检测

为了使学生学到的新知识得到巩固,最后要有相关的检测题进行达标检测。但是,达标检测题目不能太多、太难,而且要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如可以从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场所、产物等基本知识中出些题目进行检测。使每位学生学有所得,测有所获。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尝试教学法如果应用得当,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又能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既传授了教学要求的基本知识,又突出了教学重点难点。学生既可学得轻松愉快,又对新知识掌握深刻,更重要的是从中培养了学生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的方法与思路。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跃跃欲试的强烈感觉,都希望能参与其中,并在通过尝试后,得到了“思有所得、劳有所获”的成就感。

三、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法进行教学:第一,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第三,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减轻课外作业负担;第四,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本人也对尝试教学法与传统讲授教学法进行了对比试验,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虽然两种教学方法所教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基本相当,但学生对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尝试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相对好了许多,这就体现了其教学方法的优点。

虽然尝试教学法有其优越性,但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在教学中,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并没有完全做到师生平等,在心理上学生仍处于弱势,不敢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2.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去“尝试”学习,往往容易出现内容多时间紧的矛盾。

3.七年级的学生由于积累的知识面不够广 ,还不能完全达到这种教学方法的要求。

综上所述,在中学生物教学中使用尝试教学法无疑是新课标下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一种好方法。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应更多地关注、研究尝试教学法,取其精华运用到中学生物教学中去,让它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我的一次科学尝试作文篇8

一、生物学教学与尝试教学法

通过初步生物学教学实验,实验班其中考试成绩人平均分比对照班高出 14.2 分,并且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等也明显地比对照班好。笔者通过教学实践与研究体会到尝试教学法是生物学教学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我们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 尝试教学法着眼于培养学生装的探索精神 , 这与生物教材所倡导和贯穿的指导思想不谋而合。新编初中生物第一册(上),绪论部分,一改原教材“绪论 ” 一标题,而是开宗明议冠以“探索生物的奥秘 ” 这一醒目标题。学生生物学要有探索精神,从教的角度看,这一标题“其实它就是全部乃至第一课教法的指导思想的要义。 ” 这一标题所蕴涵的思想甚至将全套教材的植物,细菌、真菌、病毒、动物、人体生理卫生、生物的遗传、进化和生态五大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物学知识体系,探索精神贯穿于整个课程的学习之中。

2. 学生学习生物科学更需要敢于尝试、勇于探索的精神。尝试 成功为其学习的主旋律,生物学不仅有其完整系统的知识理论体系,而且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与学生身边的花草虫鸟相联系,这一切学生既时时刻刻接触到,有很熟悉的一面,但其中又有许许多多的奥秘学生还未解知,一旦与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发生碰撞,必将产“火花 ” ,进入跃跃欲试的状态,都想“试一试 ”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3. 尝试教学法应用于生物学教学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和实效性。新编初中生物教材每节课的教材,一般由以下十二个部分组成: ( 1 ) 引言; ( 2 ) 看一看,想一想; ( 3 ) 演示实验; ( 4 ) 课文; ( 5 ) 学生实验; ( 6 ) 彩图; ( 7 ) 黑白插图; ( 8 ) 题图; ( 9 ) 你知道吗?; ( 10 ) 动动脑;( 11 )动动手;( 12 )课外读。从这些部分看,几是有关形态内容的,一般都先写“看一看,想一想 ” 这一栏目;而有关生理方面的,则一般先写入“演示实验 ” 栏目。在栏目中除提出观察的具体要求外,还提出有关思考性的问题。也就是说,课文要求学生先观察实物,或先观察由教师演洋的生理实验,并要求经过自己的思考。可见,教材处处体现让学生先观察、先思考、先阅读、先学习、先动手操作的意图,这与尝试教学法所提出的以尝试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先练后讲,先学后教 ” 的基本精神配合默契。“将教法引入教材 ” ,这是新编初中生物教材的新意和特色,引入的教法有许多似与尝试教学法异曲同工之处,这与其说是两者的巧合,倒不如说两者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共同点。如此看来,尝试教学法应用于生物学教学的操作性和实效性可想而知。

二、生物学尝试教学法教学程序

“‘尝试教学法’它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而实践的方法又简便易行,几乎每个教师都能适应,它虽有一个大致的模式,但又反对机械搬用,强调从实际出发灵活动用,它在实践中显示了巨大的效果。 ” 正因为如此,尝试教学法应用于生物学教学实践变为现实。

邱学华老师创立了尝试教学法的五步基本教学程序;出示尝试题 自学课本 尝试练习 学生讨论 教师讲解,并且还提出了多种变化,这些教学程序对生物学尝试教学具有其指导意义,但生物学科有其特点,生物学教学更有其个性。根据生物学及其教学特点、生物教学实践,提出如下生物学尝试教学法教学程序。

1. 生物学尝试教学法一般教学程序:出示尝试题 自学课本 尝试练习(或实验操作) 学生讨论结合教师讲解 第二次尝试练习(或实验操作)。

我们以“尿的形成和排出 ” 这一教材内容为例作出如下讨论:

(1) 联系前课,以准备题导入,出示尝试题。准备题: ① 肾脏是人体形成的器官。 ② 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它由(包括和)和肾小管两部分组成(这些是上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本节教学内容的基础和准备知识)。导入新课,提出、出示尝试题: ① 尿是怎样形成的? ② 尿又是怎样排出人体外的?/!/

(2) 分解尝试题,指导自学课本。 ① 尿的形成通过哪些过程?分别在何部位进行? ② 尿排出经过哪些通道?如何控制?

(3) 提供知识结构性尝试题,促进知识认知同化,导致知识结构的形成。

(4) 学生讨论结合教师讲解,系统知识,强化重点,突破难点。结合讲解演示肾单位动态模拟尿的形成,使之直观化,加深理解。

(5) 进行第二次尝试练习,强化知识。根据生物学教学特点,以生物教育目标分类学为指导,编拟第二次尝试练习(习题略),供第二次尝试练习用,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完全达到所规定的认知目标,也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理解新知识所达到的程度。

2. 探究式实验课课型生物学尝试教学法教学程序:出示尝试题 自学课本 实验操作 学生讨论 教师讲解。

中学生物探究式实验,一般说,是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不多、实验材料易成,实验操作比较容易的实验。新编初中生物第一册(上)( P26 )“ [ 实验五 ] 探究种子的成分 ” 即是一个典型的探究式实验,教材紧接着安排“第二节种子的成分 ” ( P28 ),教材的这种安排,旨在先探究 -- 尝试操作,后归纳 总结 -- 讲解。

按上述教学程序,在此节课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学生一边做实验,教师一边及时给予指导,不仅要求学生叙述观察到的现象,而且要求学生解释所观察的现象,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上来。在全部实验做完之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将一个个独立的结论相互联系起来,教师再作总结性的讲解,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融合贯通。

3. 验证式实验课型生物学尝试教学法教学程序:出示尝试题 自学课本 教师讲解 实验操作 学生讨论 尝试练习。

动物部分“家鸽 ” 一节内容,教材在其后安排了 [ 实验八观察和解剖家鸽 ] ,这是一个验证工实验,是这节教材的核心实验。

首先,理顺三条教学思路:第一条,整体(一般) 局部(个别) 类(一般) 验证。具体体现于:家鸽具有一系列适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及其生理特点 写鸽的主要特征 观察和解剖家鸽。第二条,学 教。具体体现于:先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在自学教材之后施教。第三条,练 讲。具体体现于:先让学生多种感官接受练习,挂图的观察,活标本的观察与触摸,模型的摆弄,演示等,然后进行精讲。此内容的教学采用前述教学程序,循着上述三条思路进行。

4. 演示实验课课型生物学尝试教学法教学程序;出示尝试题 自学课本 边实验边观察边讲解,并结合学生讨论 尝试练习。

人体生理卫生部分,“肺的通气 ” 一节教材中的“呼吸运动 ” 这一内容是此节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教材和教学是通过“ [ 演示实验 ] 呼吸运动与肋骨和膈的运动的关系 ” 来解决的,通过模型的演示,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在此基础上还可进一步提高到指导学生动手制作模型,从而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进行探索。

总之,生物学尝试教学法教学程序有其基本的、规律性的东西,但贵在灵活运用,不断探索与创新。三、生物学尝试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

生物教学法从一种具体的教学法发展成为教学法体系,再上升到尝试教学理论,这为尝试教学法应用于生物学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为生物学尝试教学法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 如果说把‘教论’、‘学论’、‘课论’作为生物学教学论的三大支柱,这是颇有意思的一种思索。 ” 生物学尝试教学法作为尝试教学法的一个学科的教学方法,如果也从“教论 ” 、“学论 ” 、“课论 ” 三大方面进行探索,同样是很有启发性的。

1. 教论方面:有指导的尝试原则为其标志。从教认的角度来思考在生物学教学中贯彻有指导的尝试性原则,明显体现“强化了‘学’的动力系统,使‘教’更有针对性 ” ;揭示了生物学教学“教 ” 与“学 ” 概念的全面涵义;充分发挥生物学“教学进程中的相互作用 ” 。

2. 学论方面:尝试 -- 成功为其学习理论特征。通过生物学教学全方位的研究如何使学生由尝试达到成功,获得生物学知识及其能力。

3. 课论方面:“先学后教,先练后讲 ” 是其课的结构的特点和核心。“先学后教,先练后讲 ” 其本身是从高难处着手,这就需要研究切实可行的适于生物学课的结构形式。

上一篇:寒假见闻作文范文 下一篇:关于母亲节的演讲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