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协议书范文

时间:2023-10-05 03:56:06

医疗纠纷协议书

医疗纠纷协议书篇1

浙江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全文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有效预防与处理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医疗行为引发的争议。

第三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医疗纠纷的预防与处理,适用本办法。

医疗事故的责任认定和赔偿依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四条医疗纠纷的预防与处理,应当坚持预防为主、公平合理、及时便民、依法处理的原则。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工作的领导,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协调解决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监督管理,督促医疗机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做好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应当依法维护医疗机构的治安秩序,加强对医疗机构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及时查处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行为。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

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应当依法加强对医疗责任保险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七条患者所在单位和患者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应当配合做好医疗纠纷的处理工作。

第八条市、县(市)设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医调会),市辖区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医调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纠纷的人民调解工作。

医调会的人民调解员的配备和管理,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规定。

医调会调解医疗纠纷不得收取费用,其工作经费及人民调解员的报酬补贴由本级人民政府予以解决。

第九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建立医疗责任保险制度或者医疗责任风险金制度。

第十条报刊、广播、电视、网站等新闻媒体应当恪守职业道德,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客观公正地报道医疗纠纷,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第二章 预防与处置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应当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情况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患者的咨询;但可能会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的情况,可以告知其近亲属。

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实验性临床医疗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取得患者的书面同意;无法或者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培训以及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健全医务人员违法违规责任追究制度、医疗质量监控和评价制度、医疗安全责任制度。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患沟通制度,设置接待场所,配备专(兼)职人员,接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的咨询和投诉,及时解答和处理有关问题。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医疗纠纷应急处置预案,并报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公安机关备案。

第十五条患者应当遵守医疗机构的规章制度,如实向医务人员告知与诊疗活动有关的病情、病史等情况,配合医务人员进行必要的检查、治疗和护理。患者对医疗行为有异议的,应当通过合法渠道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要求。

第十六条省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重大医疗纠纷报告制度。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报告制度的规定履行报告义务,不得瞒报、缓报、谎报。

第十七条发生医疗纠纷后,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医疗纠纷的实际情况,采取以下相应措施进行处置:

(一)告知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有关医疗纠纷处置的具体办法和程序;患者或者其近亲属要求协商的,应当告知其推举不超过3名代表参加协商。

(二)就纠纷的医疗行为组织专家会诊或者讨论,并将会诊或者讨论的意见告知患者或者其近亲属。

(三)与患者或者其近亲属共同对现场实物及相关病历资料进行封存和启封。

(四)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死亡的,按规定将尸体移放殡仪馆;死者近亲属对死因有异议的,按规定进行尸检。

(五)因医疗纠纷影响正常的医疗工作秩序的,及时向所在地公安机关报警。

(六)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公安机关、医调会等部门和机构做好调查取证工作。

处置医疗纠纷需要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的,应当按照预案的规定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第十八条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纠纷报告后,应当责令医疗机构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必要时派人赶赴现场指导、协调处置工作,引导双方当事人依法妥善解决医疗纠纷。

第十九条公安机关接到医疗纠纷的治安警情后,应当立即组织警力赶赴现场,劝阻双方过激行为;对劝阻无效的,应当依法予以制止,控制事态扩大,维护正常的医疗工作秩序;对在医疗机构停尸、闹丧,经劝阻无效的,公安机关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依法予以处置。

第二十条医疗纠纷发生后,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解决,也可以向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医调会申请调解;不愿意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医疗事故争议行政处理,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医疗纠纷索赔金额1万元以上的,公立医疗机构不得自行协商处理。

双方当事人申请医调会调解,索赔金额10万元以上的,应当先行共同委托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明确责任。

第二十一条因药品不良反应或者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引起的医疗纠纷,医疗机构应当根据鉴定结论向受害方支付补偿费用。具体补偿办法由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省财政、卫生、民政部门制定。

医疗机构支付补偿费用后,可以依法向药品或者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者追偿。

第三章 调解

第二十二条医调会承担以下工作职责:

(一)调解医疗纠纷;

(二)通过调解工作,宣传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医学知识;

(三)向卫生、司法行政等部门报告医疗纠纷和调解工作的情况;

(四)分析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向医疗机构提出医疗纠纷防范意见和建议;

(五)提供有关医疗纠纷调解的咨询服务;

(六)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二十三条医调会的人民调解员应当为人公道、品行良好,具有医疗、法律专业知识和调解工作经验,并热心于人民调解工作。

第二十四条医调会应当建立由相关医学、药学和法律等专家组成的专家库,为医疗纠纷的调查、评估和调解提供技术咨询。

第二十五条医调会对当事人提出的医疗纠纷调解申请,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受理;不符合受理条件的,不予受理,书面通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医调会受理调解申请后,应当告知双方当事人在调解活动中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第二十六条医疗纠纷调解申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医调会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终止调解:

(一)一方当事人已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

(二)一方当事人已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医疗事故争议行政处理的;

(三)一方当事人拒绝医调会调解的;

(四)已经医调会调解未达成调解协议,一方当事人再次申请调解的;

(五)非法行医引起的纠纷。

终止调解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七条医调会受理医疗纠纷调解申请后,应当指定1名人民调解员为调解主持人,并可以根据需要指定若干名人民调解员参加调解;当事人对人民调解员提出回避要求的,应当予以更换。

双方当事人可以委托律师和其他人参与调解活动,委托人应当向医调会提交授权委托书。

第二十八条医调会应当自受理医疗纠纷调解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分别向双方当事人了解相关事实和情节,并根据当事人的要求,组织调查、核实、评估。

在医疗纠纷调解过程中,人民调解员需要查阅病历资料、向有关专家和人员咨询或者询问的,相关单位和人员应当给予配合。

第二十九条经调解解决的医疗纠纷,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经调解人员签名并加盖医调会印章后生效。

依法达成的调解协议,双方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

第三十条医调会应当自受理调解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调结。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调解期限的,医调会和双方当事人可以约定延长的期限;超过约定期限仍未达成调解协议的,视为调解不成。

第四章 医疗责任保险与医疗责任风险金管理

第三十一条实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的市、县(市、区)的公立医疗机构,应当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参加医疗责任保险,非公立医疗机构可以自愿参加医疗责任保险。

鼓励医疗机构向承保医疗责任保险的保险机构投保涉及公众责任的各类保险。

第三十二条承保医疗责任保险的保险机构应当遵循保本微利原则,合理厘定保险费率,并根据不同的医疗机构历年医疗纠纷赔偿情况实施费率浮动制度。

第三十三条参加医疗责任保险的医疗机构,其医疗责任保险保费支出,从医疗机构业务费中列支,按规定计入医疗成本。

第三十四条医疗纠纷发生后,需要保险理赔的,医疗机构应当如实向保险机构提供医疗纠纷的有关情况。保险机构应当及时参与医疗纠纷的处理,并按照医疗责任保险合同的约定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

保险机构应当将双方当事人协商达成的协议、医调会调解达成的协议、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的调解书或者判决书,作为医疗责任保险理赔的依据,及时予以赔偿。

第三十五条实行医疗责任风险金制度的市、县(市、区)的公立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本级人民政府的规定缴纳医疗责任风险金,非公立医疗机构可以自愿缴纳医疗责任风险金。

前款所称医疗责任风险金制度,是指由多家医疗机构按照一定的比例缴纳资金,实行统一管理、统筹使用,为分散医疗机构的医疗责任风险,保障因遭受医疗损害的患者获得及时赔偿而建立的互助共济制度。

第三十六条医疗责任风险金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保障适度的原则,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

医疗机构缴纳的医疗责任风险金,从医疗机构业务费中列支,计入医疗机构成本。

医疗纠纷发生后,需要支付医疗责任赔偿金的,医疗责任风险金管理机构应当将双方当事人协商达成的协议、医调会调解达成的协议、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的调解书或者判决书,作为支付赔偿款的依据,及时予以支付。

第三十七条医疗风险责任金缴纳、使用和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建立医疗风险责任金制度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规定。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违反卫生行政规章制度或者技术操作规范的;

(二)由于不负责任延误急危患者的抢救和诊治的;

(三)隐匿、伪造或者擅自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的;

(四)未按照规定告知患者病情、医疗措施和医疗风险的;

(五)未按照规定经患者或者其近亲属同意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实验性临床医疗的;

(六)未制定有关医疗纠纷应急处置预案的;

(七)未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重大医疗纠纷的;

(八)其他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行为。

第三十九条患者或者其近亲属及相关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作出处理:

(一)占据诊疗、办公场所,或者在诊疗、办公场所拉横幅、设灵堂、贴标语,或者拒不将尸体移放殡仪馆等,扰乱医疗机构正常秩序的;

(二)阻碍医师依法执业,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医务人员,或者侵犯医务人员人身自由、干扰医务人员正常生活的;

(三)抢夺、损毁医疗机构的设施、设备或者病历、档案等重要资料的;

(四)其他依法应当予以处理的行为。

第四十条医调会及其人民调解员在医疗纠纷调解工作中,严重失职或者违法违纪的,由有权机关依法予以处理。

第四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司法行政、公安等部门和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工作中,违反本办法规定,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有权机关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本办法自20xx年3月1日起施行。

医疗纠纷造成的原因医疗纠纷通常是由医疗过错和过失引起的。 医疗过失是医务人员在诊断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失误。医疗过错是指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等医疗活动中的过错。这些过错往往导致病人的不满意或造成对病人的伤害,从而引起医疗纠纷。

除了由于医疗过错和过失引起的医疗纠纷外,有时,医方在医疗活动中并没有任何疏忽和失误,仅仅是由于患者单方面的不满意,也会引起纠纷。这类纠纷可以是因患者缺乏基本的医学知识,对正确的医疗处理、疾病的自然转归和难以避免的并发症以及医疗中的意外事故不理解而引起的,也可以是由于患者的毫无道理的责难而引起的。亦有人称之为医疗侵权纠纷,即 医疗服务的提供者与接受者之间对医疗行为及其后果是否侵权及 侵权责任的争议。

医疗纠纷协议书篇2

[关键词] 医患纠纷;人民调解;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7(b)-181-02

The main model of people′s mediation of medical dispute

SUN Zhonghe, Ma Jun*

Nanjing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Jiangsu Province, Nanjing 210006, China

[Abstract] The people's mediation work is being strongly promoted in our country, people′s mediation of medical disputes has a rapidly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practice, this paper analyze the difficulty of people′s mediation of medical disputes from six aspects and propose a solution, which contains strengthen the people's mediators construction, improve the legal effect of mediation agreement, strengthen the building of operation and protection mechanisms, introduc medical liability insurance system, establish linkage mechanism between litigation and mediation, accelerate the formulate of the People's Mediation Law.

[Key words] Medical Dispute; People′s mediation; Difficulty; Countermeasure

2010年1月,司法部动员全国500多万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人员、人民调解员广泛参与,用1年的时间在全国组织开展人民调解专项攻坚活动,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2010年7月,卫生部强调各级医疗机构要积极配合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年底前尚未开展医患纠纷人民调解的地区将在平安医院考评中实行一票否决。2011年3月,卫生部陈竺部长表示,两年内将把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推向全国。但是调解制度只有在法治建设中占有一席之地才会真正具有生命力,如何使人民调解走上法制化的轨道是我国学界和实务部门应当关注的问题;人民调解的性质、功能、组织运作以及与正式司法制度之间的关系等都需要重新进行研究和探索[1-4]。本文笔者结合实践探讨医患纠纷人民调解机制的完善对策。

1 加强人民调解员的队伍建设

在医患纠纷人民调解机制中,调解员的作用举足轻重,要从体制及机制上确保建立一支长期稳定的高素质调解员队伍,积极推进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5]。一是拓宽调解员的选任渠道。做到选举与聘任相结合,吸纳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较高调解技能、热心调解事业的离退休医学专家、法官、检察官、警官以及律师、公证员、法律工作者和人民调解员;原则上每个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至少配备3名以上专职调解员,涉及保险工作的,应选择有相关专业经验和能力的保险人员。二是设立专职的首席调解员。经过高要求选拔的职业化首席调解员,应具有较高素质和良好群众基础,能为化解疑难纠纷创造必要条件。例如《南京市首席人民调解员规则》对首席调解员的任职条件作出了明确规定:①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和政策水平;②大专以上文化程度;③从事人民调解工作1年以上;④通过市级司法行政机关的培训且经考试合格。三是规范调解员的培训管理工作。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对调解员队伍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制定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教育培训规划。可以逐步推行调解员持证上岗制度,对新任调解员开展任前培训和考试制度,把好队伍入口关;在后续教育中,逐步改变集中培训上大课的方式,多开展一些能让调解员共同参与、引起互动的培训课程,如经常性或定期召开调解案例点评分析会、组织调解员旁听、法庭庭审等。

2 提高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

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直接关系到医患纠纷人民调解的公信力,我国目前视人民调解协议为民事合同,并没有赋予其与民事裁判等同的法律效力。但境外很多国家有此类做法,例如日本民事调停法第11条规定,调解经当事人同意成立者,与确定判决具有同一效力。应借鉴相关非诉讼调解制度法律效力的规定,从便民利民的角度出发,加大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力度,适当提高其法律效力,以充分体现调解的群众自治性,节约当事人和国家的成本[6]。例如江苏、上海等地创新人民调解工作室,人民调解协议法院备案、人民调解协议书有条件转换为人民法院民事调解书等制度,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江苏省有的地方还建立了人民调解协议书指导审核备案制度,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出具人民调解协议书前必须经司法局(所)审核备案;有的地方制作人民调解协议书电子模板,定期组织开展人民调解协议书检查评比活动,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协议书的质量,为提升其审查确认率和法律效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笔者在调研中还发现,对已经调解的医患纠纷实行回访制度,有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调解工作中的失误,防止当事人思想反复和矛盾激化,进而督促当事人自觉履行调解协议。

3 加强运行及保障机制的建设

由于我国法律、法规对人民调解制度包括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等的规定非常宏观,缺乏实质性的指导和具体操作依据,因此加强运行及保障机制的建设十分必要。一是推进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规范化管理。从受理申请、调查取证、主持调解、签订协议、档案管理、保密义务等各个工作环节进行制度规范,确保规范调解、阳光调解、公正调解[7]。二是落实工作经费保障。人民调解委员的工作经费应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地方财政要根据调解纠纷的数量、质量、难易程度及社会影响大小,适当安排补助经费和补贴经费。三是在司法行政机关专门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之类的指导机构,或者建立共同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制度,由司法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一起承担对人民调解的指导职能,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日常指导和管理,人民法院负责业务指导。四是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的网络建设。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程序简易性、高效性和调解成本低廉性的独特优势和魅力,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络体系,提高其利用率和解决纠纷的实效。五是实行诉讼前置程序。多个国家及我国台湾地区对医患纠纷实行调解前置,当事人未提出调解申请而直接的,其书视同调解申请[8];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也于2003年制定《关于加强民商事案件调解工作的指导意见》,规定即使当事人对医患纠纷未表示调解的意愿,在开庭前亦必须进行调解,目前该程序尚处于探索中。

4 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

医疗风险具有不可抗拒性,世界各国都致力于医疗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投保商业医疗责任保险,可有效规避医疗风险,成为保障医疗机构稳健经营和医务人员合法权益的迫切需要[9]。我国天津、江苏等地率先开展以医疗责任保险为基础的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医闹等扰乱医疗秩序的现象已得到初步遏制。例如,2008年1月起,南京市在鼓楼区、秦淮区和高淳县试点由医院购买医疗责任保险,将医患纠纷的赔偿“打包”给保险公司,经过人民调解或者司法判决后,患者从保险公司获得赔偿;2009年,南京市在南京地区二级以上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广医疗责任保险;据鼓楼区法院统计,实施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后的2008~2009年,月平均医患纠纷受案率下降27%,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国范围内医疗责任保险的覆盖面正在不断提高,加强医疗责任保险的制度建设迫在眉睫。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认真组织实施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努力实现乡(镇)卫生院以上的医疗机构都要参投医疗责任保险的目标;各级保监部门、保险协会要加强对医疗责任保险工作的监督和业务指导,帮助解决医疗责任保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级医疗机构要强化主动参保意识,把医疗责任保险制度作为医院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医疗机构、保险公司和相关保险经纪公司要形成常规联络工作机制,确保医疗责任险工作的运行顺畅。

5 建立诉调衔接联动机制

无论是人民调解还是法院调解,现有的工作机制和状态都无法满足并解决日益增多、日趋复杂的医患纠纷。以往的研究,侧重于从解决和完善人民调解与法院调解各自的问题出发,然而实践表明,建立人民调解和诉讼调解之间的协调、互动体系是关键,并且也能够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一条路径。我院在化解医患纠纷的过程中,加强与属地的秦淮区人民法院的沟通,主要建立了诉前调解、诉中调解和庭外和解等常态调解机制:①诉前调解。法院在立案受理患方直接前,首先建议患方将纠纷交由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或人民法院法官在立案前先行调解。我院与患方达成和解意向后,共同至人民法院以诉讼调解的方式确认和解协议的合法性。②诉中调解。诉讼阶段,我院申请人民法院组织并委托医学会等专业机构调解医患纠纷案件,调解成功率为76%,其中包括很多疑难案件。医学会利用医学知识并结合相关法律规定进行调解更有利于提高调解成功率。③庭外和解。人民法院秉持调解优先的原则,提出公正、合理的调处方案,通过反复协调,劝解患方撤回后自行庭外协商解决,减轻了医患双方的诉讼费用负担和时间成本。④诉讼判决。多方调解不成的情况下,最终通过诉讼判决解决双方的争议。鉴于诉调对接已具有一定普遍性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当前最高人民法院已将诉调衔接联动机制的构建作为今后司法改革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孙忠河,潘淮宁,马振华,等.三级医院引入人民调解机制解决医患纠纷的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11):56.

[2]孙忠河,潘淮宁,戚建伟,等.医患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ADR)的主要模式[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12):37-386.

[3]孙忠河,潘淮宁,陈红.医院管理创新实践与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18(1):77-78.

[4]孙忠河,陈红,佘维宁. 我院创建平安医院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0,21(2):37-38.

[5]刘江江.人民调解法治新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239-282.

[6]宁波市卫生局.宁波市医疗纠纷处置机制及成效[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0,26(5):376.

[7]徐永伟. 关于提高人民调解协议法律效力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司法,2009,(12):74-77.

[8]罗先楚. 运用人民调解机制预防和化解医患纠纷[J].人民调解,2009,(1):31.

[9]刘瑞川.民商事件调解实务[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81.

(收稿日期:2011-03-31)

医疗纠纷协议书篇3

医疗事故的频繁发生,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巨大的身心损害,而且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甚至引发社会矛盾。如何处理因医疗事故导致的医疗纠纷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国务院新颁布的行政法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的解决医疗纠纷方式仍停留在《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三种方式上,有许多不足之处。因此,医疗纠纷的处理一直是困绕我国卫生界的一大难题。笔者结合当前医疗纠纷的实际情况,在研究我国的《仲裁法》、民商事仲裁制度和劳动仲裁制度的基础上,对于建立医疗纠纷仲裁制度作如下探讨。

一、 医疗纠纷仲裁制度的必要性

仲裁是一种最为重要的非司法诉讼解决争议的方式,是指纠纷当事人在自愿基础上达成协议,将纠纷提交非司法机构的第三者审理,并作出对争议各方均有约束力的裁决的一种解决纠纷的制度和方式。建立医疗纠纷仲裁制度的必要性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的解决医疗纠纷方式的局限性

《医疗事故处理条理》规定的三种方式:①医疗单位与病员及其家属自行协商解决。②卫生行政部门处理。③人民法院处理。这三种方式对于解决医疗纠纷、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起到重要的作用,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1、 协商和解的方式不利于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医疗单位愿意协商解决医疗纠纷的原因之一是宁愿“花钱买平安”,以减少万一败诉时在社会上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之二是减轻善后工作的难度等。患者一方则为了多得到经济补偿。协商和解容易造成病人之间的攀比,要价越来越高,医院难以承受,而导致矛盾激化,扰乱医院正常工作秩序。此外,协商和解容易掩盖错误,甚至? 缸镄形??矶嘤醒现厥е靶形?牡囊搅剖鹿剩?ü?靶?毯徒狻钡姆绞浇饩觯?梢约炔患?ǎ?膊欢ㄐ裕?搅频ノ徊淮又形?〗萄担?笔氯艘膊怀械T鹑危?交妓?降暮戏ㄈㄒ娴貌坏奖;ぁ?br>

2、 卫生行政部门处理。行政处理医疗纠纷的权利机构基本是医疗单位本身和医疗单位的领导机关。在行政处理医疗纠纷中,处理纠纷的权利机构多从本位主义出发,首先考虑如何保护自己的医护人员和如何维护医疗单位的经济利益。难以避免发生 “同行相亲”、“隶属偏袒”等问题,容易造成处理结论的失真,病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的保障。

3、法院处理有一定的局限性。医生是一种高风险的职业,非经专业训练难以对专业问题得出客观科学的评价。法官由于不懂医,处理医疗纠纷不可能得心应手,医患双方的权利无法得到充分保证。部分患者判决结果不满意,以纠纷为理由砸毁医院设施或殴打医务人员。更多的情况下,由于法官不懂医疗行业的特殊性,而不公正作出的判决,挫伤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切实保障医务人员履行职责的合法权益。

(二)仲裁解决医疗纠纷的优越性

1、医疗纠纷仲裁制度具有公正性、权威性。仲裁机构具有民间性质,独立于行政机关,仲裁员是兼职的,不属于仲裁机构,可以避免行政干预、长官意志;仲裁没有级别和地域管辖,当事人可以在全国范围内选择自己信赖的仲裁机构,能够避免“人情”等不公正因素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仲裁员从公道正派的专业人员中选聘,有着严格的条件,素质高,作风正,令人信赖。

2、 医疗纠纷仲裁制度具有快捷性,经济性。医疗纠纷仲裁制度可规定审理的期限,实行一裁终局制,即仲裁裁决一经作出就发生法律效力,医患双方不能就同一纠纷再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不能就同一纠纷向人民法院起诉或上诉。这充分体现了仲裁方式快捷性的优点,克服了以往处理医疗纠纷存在的久拖不决、搅闹医院、无理缠讼的不良现象。由于时间上的快捷性,费用也就相应的节省;由于一裁终局制,无需多审级收费,所以仲裁收费一般比诉讼收费低。

3 医疗纠纷仲裁制度具有保密性,能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医疗纠纷案件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一些新闻媒介很是热衷于报道、曝光,且过分侧重反映患者方面的要求,对于案件的处理过程和结果,部分报道未能实事求是而是作出自认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误导公众,激化了社会矛盾,甚至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法官的公正裁判。而医疗纠纷仲裁一般以不公开审理为原则,仲裁的整个程序和裁决也不公开,仲裁机构成员和仲裁员以及当事人均赋有保密义务。整个仲裁过程很少受到外界干扰,这样可以给当事人,尤其是医方“留点面子”,减轻其怕在声誉上可能受到负面影响的顾虑,也保护了患者的隐私权,医患双方可以在一个和谐的氛围中,平息纷争,化解矛盾,促使争议得到公正、彻底解决。这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缓和社会矛盾有积极的作用。

4、 医疗纠纷仲裁制度能有效克服法院审理医疗纠纷时专业知识的局限性

医疗纠纷常常涉及复杂的医学知识和法律问题。法官由于受医学专业知识的局限,难以深入其中,可能影响公正裁判。而医疗仲裁机构具有分专业的仲裁员,仲裁员一般都是医学专家、法学专家、医疗管理专家,能保证仲裁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二、医疗纠纷仲裁制度的建立与仲裁程序

(一) 建立纠纷仲裁委员会

由于医疗纠纷仲裁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和仲裁的特点,可先在设区的市一级以上行政区设立常设性的仲裁机构即医疗纠纷仲裁委员会。该机构由市级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统一组建,医疗纠纷仲裁委员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对其行为独立承担法律责任。该委员会组成人员中要充分体现医、法结合,由医学专家、法医、法学专家、医学伦理学家、医疗管理专家医学伦理学专家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以此来提高仲裁的公正性、科学性、权威性,增加医患双方对仲裁的信任度。医疗纠纷仲裁委员会的职责是:①负责处理本委员会管辖范围内的医疗纠纷争议案件。②聘任具有实践经验和专业水平的临床医学专家(可分不同的专科)、对卫生法有较深研究的法律专家和卫生行政管理专家和医学伦理学专家、公证员担任专职或兼职仲裁员,并对仲裁员进行管理。③领导和监督仲裁庭开展工作。④总结并组织交流办案经验,向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司法机构提供有关处理医疗纠纷的建议。

(二)设立医疗仲裁庭

医疗仲裁庭是非常设机构,仲裁员可由具有实践经验和专业水平的临床医学专家(可分不同的专科)、对卫生法有较深研究的法律专家和卫生行政管理专家和医学伦理学专家、法医、公证员担任。

医疗仲裁庭,可以根据医疗纠纷的复杂程度分别由3、5、7人组成。3人仲裁庭由医疗专家、法医、法律工作者组成;5人仲裁庭由医疗专家3名、法医、法律工作者公证人员个1名组成;7人仲裁庭由医疗专家2名、法医、医学伦理学专家、法律工作者公证人员个1名组成。

(三) 医疗纠纷仲裁程序

当医疗纠纷发生后,医患双方在协商解决不成的情况下,若双方能自愿达成协议将争议提交医疗纠纷仲裁委员会处理,则仲裁可按照下列程序进行:①当事人申请。提出仲裁要求的医患一方应当在纠纷发生之日起规定的时间内(即受理时效内)向医疗纠纷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②案件受理。医疗纠纷仲裁委员会应当在自收到申请书之日起规定的时间内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决定。对决定受理的应通知被诉方,并组成仲裁庭。③案件审理。仲裁庭处理医疗纠纷应当先行调解,在自愿合法的原则下促使医患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若调解不成功则不应久调不决,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④仲裁的执行。仲裁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如同法院的裁判书一样,当事人必须履行。当败诉方在不自动履行仲裁裁决的情况下,胜诉方可请求法院强制执行仲裁裁决。通过法院的强制执行能体现仲裁裁决的权威性,在保证实现当事人权利的同时,也保证了医疗纠纷仲裁制度的顺利发展。

三、医疗纠纷仲裁的法律适用

医疗纠纷仲裁制度的法律适用。是指医疗纠纷仲裁机构依法定程序将法律、法规、规章等的规定具体运用于各种医疗纠纷案件,从而对争议的事实进行客观公正的审查与裁决的活动。

(一)医疗纠纷仲裁的法律适用范围

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加强,卫生法制建设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形成了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颁布的医疗卫生法律为核心,以国务院制定的医疗卫生行政法规为主体,以卫生部的大量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规章为网络的医疗卫生法律体系,这一体系是医疗纠纷仲裁的依据。当然该体系尚处在发展、完善之中,因此与医疗纠纷处理有关的民法、经济法等法律也可能被运用到仲裁中。目前与医疗纠纷仲裁的法律适用有关的医疗卫生法律体系中,《医疗事故处理条理》是医疗纠纷仲裁的主要依据。此外,《执业医师法》,对医患双方在医疗过程中的具体权利义务以及各自承担的责任也作了详? 傅墓娑ǎ?砸搅凭婪字俨锰峁┝酥苯拥姆?梢谰荨?br>

(二) 医疗纠纷仲裁的法律适用要求

医疗纠纷协议书篇4

立法推动广覆盖

被媒体称为医疗纠纷预防处置“宁波解法”的背后,是当地政府的强力推动。宁波市副市长张明华介绍,2007年年底,宁波市以市长令的形式颁布了《宁波市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暂行办法》,在医疗纠纷处置中引入人民调解和医疗责任保险理赔机制。2012年,《宁波市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条例》经浙江省人大常委会通过,成为我国第一个医疗纠纷处置的地方性法规,明确规定全市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均要参加医疗责任保险,民营医疗机构自愿参保。从今年6月起,该市又启动村(社区)卫生室的医责险参保工作,逐步实现城乡医疗机构责任保险制度的全覆盖。

2009年,天津市以政府令形式颁布《天津市医疗纠纷处置办法》,这是全国第一部关于医疗纠纷处置的省级地方性规章。“天津由市卫生局统一组织,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投保医责险。”天津市保监局副局长江先学介绍,天津基准保费依据医疗机构类型、病床数量、医护人员数量确定,并参照赔偿限额、赔付情况等对费率因子进行调整,每家医疗机构累计赔偿限额最高可达300万元。

理顺运作机制

在医疗纠纷调处中,很多地方建立了人民调解+保险理赔的模式。

山西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卫小春介绍,该省摒弃了以往保险公司单方面决定赔付的模式,实行案件鉴定赔付制度。医疗纠纷发生后,由医调委组织相关专业专家组成评估委员会,集体裁定责任;根据评估结论进行省、市两级人民调解,出具评估意见书,做出赔偿决定,最终由保险公司理赔。截至今年6月底,该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参保率达80%以上,县级以上综合医院参保率达98%。该省医调委累计受理医疗责任保险案件3596件,调解成功3193件;赔付款总计1.34亿元,其中医疗责任保险支付8958万元,占赔付款总额的67%。

江先学说,天津市也是由法律、医学专家组成医调委,作为独立于医疗机构和保险公司的第三方,负责调解医疗纠纷。凡索赔金额在1万元以上的医疗纠纷,必须经过医调委调解,保险公司作为有利益关系的第三方全程参与医疗纠纷调解,如调解不成功,可向人民法院提讼。保险公司依据调解协议书或法院判决,在保险合同约定范围内进行赔偿。

在宁波模式中,保险公司在医疗纠纷调处中发挥了更大作用。张明华介绍,该市择优确定多家保险机构,采取的是首席承保人负责制的共保体模式,共保体下设医疗纠纷理赔处理中心,承担医疗纠纷的调查、评估、协商、赔付等。根据规定,患方索赔金额在1万元以上的,医疗机构无权自行协商,应当委托理赔处理中心介入协商处理;索赔金额10万元以上的,应先进行医疗技术鉴定,根据鉴定结果再行理赔协商。

调动医疗机构管理主动性

“发挥保险费率杠杆作用,能有效调动医疗机构的积极性。”江先学介绍,天津市在医责险保险理赔中建立奖优罚劣机制,保险费率参考医院上年的赔付率进行浮动,对管理精细、赔付率低的医疗机构,续保系数优惠可达50%;对管理混乱、赔付率高的医疗机构,保费涨幅是上一年的3.5倍。事实证明,通过逐年加大奖罚力度,调动了医疗机构改善管理的主动性。

此外,天津市医责险承保公司还积极配合市卫生局开展医疗纠纷“回头看、找缺陷”工作,深挖医疗纠纷产生的根源,及时向医疗机构通报典型案例,促使其加强内部管理,改进工作流程,从源头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宁波通过理赔处理中心定期梳理并报送信息,方便卫生部门及时掌握全市医疗机构的医疗安全情况。”张明华介绍,截至今年6月底,宁波市卫生局共发放重大医疗纠纷整改通知书1664份,督促医疗机构进行整改,起到了较好的警示作用,提升了医疗质量。

卫小春介绍,山西走赔防结合的道路,提早、全程介入医疗纠纷处置。依托第三方调解,大力开展以逐案反馈、入院巡讲、高风险专业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医疗风险防范工作。

医疗纠纷协议书篇5

(一)属地管理。按照行政区划,预防和处理医患纠纷工作由乡综治委组织实施。

(二)部门联动。根据部门职能,医患纠纷的预防和处理以卫生行政部门为主,相关部门协作配合。

(三)预防为主。把工作重点放在预防上,最大限度减少医患纠纷,最大限度防止医患纠纷激化。

(四)教育疏导。处理医患纠纷过程中,坚持教育疏导为主,引导医患双方通过正当渠道和合法途径解决问题。

(五)重在调处。坚持实事求是,查清事实,准确定性,针对性提出解决对策,明确调处责任,及时化解纠纷。

(六)依法处置。对医患纠纷引发的刑事、治安案件和,依据法律法规及时果断处置。

二、预防措施

(一)乡卫生院要教育医务人员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

(二)乡卫生院应加强对医疗价格的管理,督促各基层卫生所建立完善医疗费用一日清单制和查询制度,严禁乱收费,杜绝不合理收费。

(三)卫生执法部门要加大监管,严格人员、技术、设备等服务要素准入,严禁无执业资格的人员从事医疗技术服务,从源头上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四)乡卫生院和卫生所应强化医护人员医德医风和廉洁行医教育,健全监督机制,畅通患者举报渠道不断提升患者满意度。

三、处理程序

(一)医患双方当场封存所有与纠纷有关的医疗文书和现场实物,并由医疗机构妥善保管。

(二)医方必须严肃认真核查患者质疑的问题,并及时口头或书面向患方通报核查结果。

(三)医院负责人必须在1小时内赶赴现场,面对面地听取患方诉求,认真解释患方的质疑,明确告知解决纠纷的途径。

(四)医院预防和处理医患纠纷办公室必须在1小时内将发生的纠纷处理情况报告县医患纠纷联席会议办公室,对可能引发刑事、治安案件或的纠纷,同时通报乡综治委和派出所。

(五)协商处理不成的,特提卫生行政部门调处,对调处结果仍不满意的,根据患方意愿,转请医疗纠纷专业调解委员会调解,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或向人民法院提讼。

四、应急处置:

(一)患者在医疗事故过程中死亡的,其尸体应立即移放太平间或殡仪馆。对停尸闹事或要挟医方的,应通知乡综治委派出得力干部进行教育劝解,对劝解无效的,由公安派出所协助医院采取强制措施,将尸体移至太平间、殡仪馆或公安机关指定的其它地方。

(二)医患双方对死者不能确定死因或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48小时内申请尸检,具备尸体冰冻条件的可延长7日,尸检应当经患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尸检费由医疗机构垫付。对拒绝尸检或者拖延尸检时间影响对死因判定的,所以责任由拒绝或拖延方承担。

(三)对侮辱、威胁、恐吓或非法限制医务人员人身自由的或在医疗机构寻衅滋事或损坏医院财物、设灵堂、抢夺尸体等的,由乡综治委通知公安机关维护好医院正常诊疗秩序,保障医院财物和医务人员生命安全,同时协助医院强制将尸体移送至殡仪馆或公安机关指定的其它地方。

(四)对医患纠纷引发的,由乡综治委通知卫生、公安、司法等单位和患者及家属所在地的单位或村协助处理,对于属于医疗事故的,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处理。对无理取闹,实施违法行为的依法处理,对在幕后操纵“医闹”的组织策划者和骨干分子必须依法严厉打击。

五、工作职责

(一)乡综治委要把预防和处理医患纠纷作为和谐平安人和建设的重要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对医患纠纷突出、“医闹”事件不断发生的地方,适时组织力量开展重点整治。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院要把预防和处理医患纠纷列为平安医院创建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

(二)预防和处理医患纠纷联席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适时通报医患纠纷预防和处理情况,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解决对策。

(三)对属医疗责任事故引发的纠纷,卫生行政部门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对负有责任的医护人员作出严肃处理;对不属于医疗事故但有过错的,按实际过错严肃处理;对医患纠纷发生后篡改、伪造、隐藏医疗文书和现场实物的医院及直接责任人加重作出处理。

(四)在处理医患纠纷过程中,相关部门都必须从维护社会稳定出发,公平、公正地协商解决问题,坚决防止部门保护主义干扰纠纷处理。

医疗纠纷协议书篇6

【关键词】

医疗安全;医疗分析;结构模型;医患处置

Application study of medical safety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n the hospital

WANG Jie,Yu Linong,113th hospital of PLA,City of NingBo,Province of ZheJing,315040,China.Zhang Fan Military communication,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artillery academy Hefei city,province of Anhui,ChinaJian Hao,Jun Fie,Respiratory medical department,117th hospital of PLA,City of Hang Zhou,Province of ZheJing,310013,China.Ping Hao,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ity of Hang Zhou,Province of ZheJing, 31003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pplication study of medical safety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n the hospital. Methods Examples can choose the medical security hidden danger in hospital,which was set up medical complaint as a main line ; According to all survival cycles theory and IOP modeling method,which can devise four layers of structure of the model with the medical disputes. Results It was set up medical safetyinformation of the hospital medical disputes that there was structure model of fourinone,they were including medical complaint handling system、medical disputes handling system、medical protocol handling system and medical dossier handling system,they can used actually in the hospital management. Conclusion This application research actually in hospital management,which can be found in medical disputes and solve existing problems、handle medical disputes and achieved good effect,it is worth clinical popularizing.

【Key words】

Medical security;Medical dispute;The Structure Model;Dispose of doctorPatient.

在医疗卫生事业迅猛发展当下和医疗规章制度改革完善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法律意识正在不断地增强,尤其是维权意识、自我保护的意识或者说讨个说法的意识油然而生,导致了医院医疗安全事件或纠纷不断攀升,近些年来由于媒体介入和老百姓的维权与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医院与患者之间的医疗纠纷问题或矛盾不断上升,使得医院医疗安全隐患或医疗安全纠纷成为医院最为聚焦的热点问题、棘手问题。

针对医患医疗纠纷问题,本研究调查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由国外文献报告[1]国际上一些国家在处理医院医疗安全纠纷所采取的形式主要有三种:①庭外调解;②司法解决;③政府直接干预。有学者分析指出[2]当出现医患双方医疗纠纷采用一种诉讼替代形式,委托机构,让当事人委托医疗机构终裁委员会调查处理,以便妥善解决医疗安全民事纠纷事件;有作者研究发现[3]对医院医疗安全事件因果关系的关联问题节点进行剖析分析,寻找医疗纠纷原因,深入探讨防范措施,努力妥善处置出现的医院医患双方纠纷问题;有作者研究报道[4]医院医疗安全信息工程的系统的健全和运用情况好与坏,直接控制和监督医院管理的医疗安全质量好与坏。因此,国际上特别注重建立健全医院医疗安全信息工程系统和运用情况,注重医院医疗安全信息系统的直接控制与质量监督,有效及时避免许多医疗安全隐患或医疗纠纷问题,大大降低医疗事故、医疗安全事件的发生。

在国内,对于医院医疗纠纷处置不同与国外,国内没有医院机构终裁委员会,如果有了医疗纠纷,原则上是通过医院分管的医务部下设的医疗处或医务处管辖的医疗办来负责妥善解决或妥善处理医疗方面的各种纠纷,主要侧重于主观人的解决医疗纠纷因果关系、处理方法和遵循上级主管部门的政策原则来处理纠纷,客观的说在既往处置医疗安全事故或纠纷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也起了比较好解决医疗事件作用。但随着医疗改革和人们防范和法律知识不断提升,尽靠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够的,还必须借助于医院医疗安全信息工程的管理方法,加强和健全医疗安全工作。目前国内已着手这方面的研究,并对这些处理方法由原来的主观处理转化为一种流程处理方法,实现从信息采集、调查、审核、处理、预警等一条龙的流程化、程序化的处理方式,从系统的角度去研究和分析医疗安全管理,这方面的研究涉及还比较少。

据此,本文从医院处理医疗纠纷的实际需求出发,在查阅大量医疗纠纷处理案例和方法的基础上,依据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针对医院医疗纠纷的实际情况,研究开发了一套适合医院医疗纠纷处理信息管理系统,以规范医疗纠纷处理流程,提高医疗纠纷的处理和管理能力。

1 医疗纷争分析的结构模型

医疗纷争涉及许多方方面面的关系和利益,处理起来比较复杂,属于一个系统工程,不能简单地定位在医院与患者这两者关系层面上,还可以延伸到医院其他各执能部门,诸如检验科、急诊就诊部门、放射影像科、超声影像科、病理科以及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如医务科或医务处、医学会、法院等其他很多层面的组织关系层面上。所以,在研究医疗纷争处置的结构模式时,需要综合设制分析考虑各个方面的相关各部门,密切协作商讨处理方法,为此,研究一种基于多层体系结构的医疗纷争处置结构模型,如下图1所示。

本系统结构模式模型的设计遵循全生存周期的管理方法,以时间作为主线条,研制成为四层结构形式的模型,分别是医疗投诉、纷争处理、协商处理、案件归类分析。第一层是医疗投诉主要包括受理投诉者和投诉处置的结构模块形式;第二层是医疗纷争处置层,主要包括医院内部各执能科室协调处理流程、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和上级医疗行政管理部门的处理流程、也包括医学会的专家医疗鉴定及处置流程、司法诉讼处理流程;第三层是协商处理层,主要包括医疗纷争处理程序,分别组成有协议的起草、会谈协商、相关执能科室的审核、审查与审批、协议签订、医疗赔偿和案件办理终结。案件处理终结是以协议签订生效或医疗赔偿完成作为时间终止载至点;第四层是案件归类分析层,案件办理完成后,系统自动转交案卷归类的分析程序,调用发生之前的全部电子文本,并生成目录、案卷号(ID号)和相关联案卷文档,以便随时随地调阅、归档保存以及调查浏览查阅之用。见下列图1。

2 系统功能结构设制

遵循医疗纷争处置结构设制的模型,把本系统设制成为五大功能的结构模块形式,主要有医疗投诉、医疗争议、医疗协议、案卷管理功能和系统管理模块组成。

2.1 系统功能的结构设制

2.1.1 医疗投诉功能结构的设制 该模块主要受理投诉者的来电信函、上级部门及部门转办等投诉请求,填报受理单。接案受理中的投诉后,处置方式有下列两种,①一般投诉,按照一般投诉的程序处置办理;②复杂投诉,必须先整理,立案处置;本系统的处置过程可以输出二种结果:如果是复杂投诉,投诉者的投诉事议会输入到医疗事故纷争处整理立案处理的程序。本系统主要包括受理投诉事件、办理投诉过程、跟踪投诉处置结论、终结办理投诉结果和查询投诉事件等功能。

2.1.2 行政处置结构功能的设制 在医院内,医院与患者双方进行认真协商调解,如有任何一方对调解的结果不满意,甚至有纷争不可调和,双方或任何一方均可报上一级卫生主管部门,要求提起医疗争议的行政重申立项再处理或再请求行政诉讼处置或委托相关律师处理。本系统的设制功能主要功能包括行政部门或执能部门的申请受理,委托上级或同级的医学会做出相关的医学鉴定或调解医院与当事人的医疗纠纷事件。如果通过医疗鉴定确实认定为医疗事故,必须要求医院对当事人做行政处罚,并通报处理当事人结果的行政决定以及相应的经济赔偿。

2.1.3 医院内部纷争处理功能的结构设制 发生医疗纷争后,首先,医院管理部门对医疗纠纷的事件进行内部查问,并作进一步地流调工作,以客观求实方法获取第一手真实的纷争事件资料,然后,面对医院与患者双方进行耐心仔细的调解工作,最终,通过讨论协商达成共识。该系统模块功能主要包括立项、通知、回复、调查、协商、协议、赔偿、终结等一系列的过程。

2.1.4 医学鉴定功能的结构设制 医学鉴定分为三种类型:①首次医学鉴定;②再次医学鉴定;③中华医学会鉴定。

可以由医疗纠纷的当事人一方、医院和患者双方联合委托医学鉴定,或行政部门的机关委托不涉案的医疗机构部门或选择医学会鉴定。本系统功能主要包括委托医学鉴定、医学鉴定(首次、再次和具有权威性的大医院医疗机构部门)、医疗事故、医学鉴定委员会等管理功能。

2.1.5 协议处理结构功能的设制 在医院实施医疗工作的过程中,出现的医疗纷争的绝大部分情况,都是可以通过调解缓解的。协调缓解医疗纷争的处置结果,可以用医院与患者双方签订协议书的形式,了结医疗纷争案件。在协商后的协议书中规定其格式,其权利和义务。该系统功能主要包括协议商讨初稿、协商协议、协议审批、协议签订、协商赔偿和终结办理等各种形式的管理功能。

2.1.6 司法诉讼的结构功能设制 在医疗事件受害者或医疗纠纷的当事人可以直接委托司法鉴定,或请求提起司法诉讼,法院可以进行司法调解,调解不成,进行司法程序来进行判决和执行。本系统功能设制主要包括司法委托、司法诉讼、司法鉴定、司法调解、司法判决、司法执行等各种形式的管理功能。

2.1.7 档案管理的结构功能设制 对于医疗纷争处理终结的案件后,病案管理部门需要对案卷分析整理,明确做出结论后,按案卷归档程序操作,以便日后随时随地进行调阅、查看和流调用之。本系统功能主要包括案卷登记、目录管理、案卷借阅、案卷整理归还和案卷查阅等各种形式的管理功能。

2.2 医疗实践纷争处置流程

遵循全生存周期理论的层面分析,医院在医疗实践过程的纷争处置事件中,显示出显著的时间周期特性,从发生医疗纷争情况开始,经历不同阶段性的变化过程诸如患者投诉阶段、医疗或医学投诉受理阶段、医患协商阶段、医患调解阶段、医疗或医学行政处置阶段、司法法律诉讼阶段、再次医患协商阶段、再医患调解阶段、医患双方协议鉴定阶段、经济赔偿阶段,直至最后医患双方协商解决纠纷案件阶段等一系统列的方法步骤的全过程。综合上述,在处理整个医疗纷争案件的全程主要分为下列三个层面:①医疗投诉处置层面;②医疗纷争处理层面;③医患双方协商处置层面。见下列图2。

3 小结

本课题是以医院在医疗实践过程中出现医患双方医疗纷争处置事例作为研究对象,遵循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如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有关卫生部、省卫生厅和医院规章制度等一系列的医疗法规的规定,结合医院在医疗实践过程中出现医疗纷争的真实状况,遵照全生存周期理论和IPO的方法执行并设制出了科学系统的计算信息工程的结构模块即医疗纷争处置系统,它具有四层结构形式组织的结构模型,把患者投诉、协商处置、医疗纷争以及案件归类汇集成一体化的立体式处置功能,鉴于上述这种设计理念,本项目研究开发了医疗安全信息工程在医院中的应用,运用医院医疗安全信息系统管理医疗纠纷,达到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医疗安全,尽最大可能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本项目还通过国内一家大型的医院使用,不断在实践运作中改善和完臻,本项目临床应用显示本系统的结构功能模型,设计合理,科学性强,设计规范,实践运作中提示,既操作简单方便,又纳入医院医疗安全信息化、自动化管理的先进行列之中,并且其投入运行后取得了良好地效果,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再者,本项目还可以进一步开展扩展性纵深联想研究,可以实现与医疗事故的评审、医院医疗安全预警、医疗质量控制、医疗药物毒副作用等有机相键接,能更高效的实施对医院医疗实践工作中的医疗安全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安全的高风险性而发挥更大、更多、更好地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National Patient Safety Goals [EB/OL].省略/accredited organizations/patient safety/hospital.

[2] 樊静,姜湘.医疗纠纷的现状及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影响.中国医院管理,2003,

23(1):29.

[3] 李景波.综合性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重庆医学,2005,34(6):824 826.

医疗纠纷协议书篇7

[关键词]医疗纠纷; 人民调解委员会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2-203-01

自2009年2月1日天津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下称医调委)正式成立以来,坚持独立的第三方地位,对疑难、争议案件引入专家会诊、咨询制度,为医患双方提供无偿服务,截至目前,共受理医疗纠纷193件,办结161件,调解成功136件,医患双方自愿终止调解24件,调解不成1件,调解成功率达到70%,且调解成功的纠纷中协议得到100%的履行,成功化解了大量纠纷。

医调委依托天津市政府颁布的《天津市医疗纠纷处置办法》而成立,机构性质属于天津市人民调解员协会的下设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由市司法局负责调委会的日常管理和人员招聘,工作经费和人民调解员的补贴经费由财政保障。同时全市35家三级医院根据自身规模、医师数量以及往年医疗纠纷情况投保医疗责任险。1万元以上纠纷赔付直接由保险公司做出理赔,医院无权自行解决。现调委员会的12名调解员中有7名具有政法、卫生部门的从业经验,另有3人为医事法学专业大学毕业生,其余2人为法学专业。还拥有由9名律师和9名司法鉴定人员组成的人才库。相对其他医疗纠纷处理方式,调委会具备如下特点:

1 中立性、公平性。医调委与卫生局、医院不存在隶属关系,人员构成也由律师、司法局人员和社会招幕为主。调解过程不向任何一方收取任何费用。人、财、物均来自政府财政的直接补贴,与医疗卫生机构没有任何利益关系,从根本上保证了其中立性。调解工作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为依据,若没有明确法律依据则按照社会主义道德常识进行调解。医患双方在调委会主持下遵守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达成调解协议,是双方真实意见的表达。协议不具有强制执行力,仍可以到人民法院进行法律诉讼,保证各方利益的完整。设立回避制度,有一方提出回避要求的调委会将予以更换调解员,双方均可聘请律师参加调解。

2 规范化。医患双方必须同时到调委会递交调解申请,以书面形式提交双方争议焦点、事实经过、索赔金额或处理意见。核实医患双方资质和主体资格,有效规避“专业医闹”“搅局”的情况。每次调解过程均制做调解笔录签字认可。调解成功后制做调解协议书,对理赔时间也做出明确规定:10万元以内的3个工作日;10万―30万元5个工作日;30万元以上的7个工作日办结。医调委设立专家库,对重大、疑难纠纷案例进行分析综合各方意见,出具调解意见,对调解难以奏效的纠纷指导其按照理性思维主张自身权利,并做好回访评价工作。

3 高效性。调解期限为自受理调解开始之日期起1个月内,特殊情况经当事双方同意可延期1个月,到期仍未过成调解协议的视为调解失败。调解过程有保险公司参与,调解形式包括四方面谈和单独约谈或电话沟通等。1万元以上赔偿款由保险公司直接划拔患方账户,省去诸多手续。

4 整体联动。医调委的成立,给患者增加了一条维权快速路,同时减轻了卫生局和医院的行政压力。通过《天津市医疗纠纷处置办法》打通了司法、卫生行政、医院、患者、保险公司之间的通路。医调委每月将纠纷调解情况反馈卫生局,后者定期组织全市各医疗部门召开病例分析讨论会,并且从市卫生专家库抽调专家进行病例分析,各相关医疗机构对自身存在问题总结分析并将结果上报市卫生局,以减少同类医疗过失的发生。保险公司将理赔情况与下年度保费紧密挂钩,进行适度上浮或下调。今年已将市内二级医院医疗纠纷纳入医调委调解范围,并逐步向市内所有医疗机构扩展。

医调委运营一年多以来受到各方观注也取得了不错的社会效益,对缓和医患矛盾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但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调解范围的加大也在一些问题上表现出局限性。首先,专业性仍需提高。医疗行为是一种高度风险的复杂技术行为,本身蕴涵着对人体结构和机能的致害因素,衡量医疗行为主体是否有过失,不能凭主观推断,而要靠认真、科学的判定。判断医疗行为与患者损害事实的因果关系就成为医疗纠纷不同于其它民事纠纷的重要特点。由于患方往往不具备医疗专业知识,加之对医方的不信任感,迫切的需要医调委在调解过程中有效传递双方信息。做为一种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国际上称为ADR),中立性和权威性是医疗纠纷处理的两个基本点,但医调委的专家库大多为各医院在职医师,仍不能完全避免患者对其判断客观性的质疑。

医院有种普遍的心态即不你怕告,也不怕你上吊,只怕你来闹,大闹大赔,小闹小赔,不闹不赔。医调委的介入大大减轻了医院的压力,同时医疗责任险的推广也进一步院方的经济负担。在患方咄咄逼人,院方息事宁人的心理下,医调委往往也采取姑息的方法赔钱了事。当然这与其双方自愿的原则并不违背,但也给予了“医闹”的生存空间。

医疗纠纷协议书篇8

「关键词医疗纠纷,仲裁机制,中国

医学服务的对像是人,是生命。医疗过失所带来的是对病患生命和健康的巨大损害。一个权利意识复苏和人权观念加强的时代,必然是对医生较少宽容的时代和诉讼的时代。医疗纠纷的层出不穷与司法资源的有限性使得纠纷解决对社会救济和自力救济的依赖程度不断加剧,审判外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ADR)已成为医事法学的热点研究课题。仲裁是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中最为制度化的方式,其以快捷、高效、专业、保密、和谐等优势,倍受青睐[1][2].《仲裁法》实施以来,我国仲裁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医事仲裁却“叫好不叫座”。医事仲裁为什么“叫好不叫座”?医事仲裁机制应该如何创设?又该如何通过医事仲裁机制来促进医疗纠纷的妥善解决?基于以上思考,笔者写就此文。

1、医事仲裁机制的发展概况

医事仲裁是指在诊疗活动中发生民事争议,医患双方当事人提请仲裁机构进行审理和裁决。一般认为,以仲裁的方式解决争端的主要优点,从程序性的层面上看,是效率较高,费用较省,较少繁文缛节和更为谨慎;从实质层上看,由于仲裁员的医学专长,裁决可望更为公正,“选择仲裁而不是法庭更有利于实现公平和正义,因为法官只盯着法律,而仲裁员讲的是公平”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仲裁员更为了解医疗行业传统和心理。此外,仲裁在较为缓和的气氛中解决争议,可以避免医患双方激烈的法庭对抗;审理具有保密性有利于保护患者的隐私等。

医事仲裁是指在诊疗活动中发生民事争议,医患双方当事人提请仲裁机构进行审理和裁决。一般认为,以仲裁的方式解决争端的主要优点,从程序性的层面上看,是效率较高,费用较省,较少繁文缛节和更为谨慎;从实质层上看,由于仲裁员的医学专长,裁决可望更为公正,“选择仲裁而不是法庭更有利于实现公平和正义,因为法官只盯着法律,而仲裁员讲的是公平”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仲裁员更为了解医疗行业传统和心理。此外,仲裁在较为缓和的气氛中解决争议,可以避免医患双方激烈的法庭对抗;审理具有保密性有利于保护患者的隐私等。

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仲裁已经成为与诉讼制度并行不悖、相互补充的重要社会机制。例如,1960年日本东京医师会设立的医疗纠纷处理委员会就是专门处理医疗事故的医事仲裁组织。1975 年加利福尼亚州《医疗损害赔偿改革法》(MICRA)特别强调仲裁在医疗纠纷处理机制中的重要性。MICRA承认仲裁解决医疗纠纷的效力。仲裁委员会由退休的法官和律师组成,这些法官和律师都有丰富的处理医疗过失损害赔偿案件经验,他们会帮助受害者和医生或者医院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事实也证明,仲裁解决医疗赔偿纠纷会对医患纠纷双方都有利。[4]1997年,美国仲裁协会、美国律师协会以及美国医学会作为发起机构,联合成立了国家医疗纠纷解决委员会。国家医疗纠纷解决委员会通过实施“正当程序协定书”,来推进仲裁在解决医疗纠纷中的作用。据调查显示,美国85%的医疗纠纷都是通过仲裁和调解的方式解决。[5]我国台湾地区将“调解”和“仲裁”作为医疗纠纷处理的重要机制,地区“中央”还成立了专门的医事仲裁委员会。

2、我国医事仲裁机制的现状及成因

近年来医疗纠纷呈逐年上升,探索和寻找医疗纠纷高效、低成本的解决机制已成为重塑和维系良好的医患关系的迫切要求。仲裁以其特有的优势,逐渐被医界、法学界所重视,并屡屡跻身人大代表立法提案之列。法官们也希望在审理医疗纠纷案件前有一个类似劳动仲裁的前置程序,以解决专业技术问题。然而,时至今日医事仲裁仍就是纸上谈兵,我国并未建立医事仲裁机制。

笔者分析,制约仲裁开展的因素如下:⑴社会障碍。表现为医疗机构和病患对仲裁制度的不了解。天津市法律援助中心一位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的法律实践中,仲裁主要应用在民商事纠纷、劳动争议上,医事仲裁还是第一次听说。”法律专业人士尚且鲜有所闻,对于作为的社会普通人的病患和医者而言,仲裁就仿佛深居闺阁的“大小姐”。笔者曾经就医事仲裁问题走访宁波各大医院医务处(科)的负责人,被访问者多表现出一脸茫然。⑵人员障碍。医学科学的高科技性和高风险性使得医疗过失的难以认定,医疗行为与医疗伤害之间的因果关系难以判断。理想的医事仲裁员应具有医学和法学双重知识背景,但目前兼通医学和法学的复合型人才奇缺,而且在短期内难以改变。⑶制度障碍。仲裁制度上的缺陷主要有:①仲裁协议的形式要件规定过于苛刻,解释上从严要求。在现实中,医疗纠纷发生后,医患双方常常争执不下,患方往往采取软磨硬泡,“拿死人压活人”,甚至冲击打砸等手段达到其高额经济索赔的目的。因此,医患双方不可能达成的仲裁条款或仲裁协议。②在仲裁活动中,当事人有选择仲裁程序的自主权,仲裁程序因此具有灵活性、兼容性。但我国在仲裁程序方面的规定繁琐而刻板。比如,我国《仲裁法》第45条的规定,证据应在开庭时出示,并由当事人进行质证。这一规定不仅排斥了在仲裁活动中其它质证方式,而且制造了采用书面形式审理案件的法律障碍。这些与仲裁体现当事人意思自治、经济快捷的仲裁价值背道而驰,使得仲裁程序在某些方面几乎成为诉讼程序的翻版。[8] ③判决效力不稳。仲裁机构属于准司法机构,不享有国家强制权。没有强制权的仲裁机构在仲裁过程中不仅权威不足,而且难以控制程序。民事诉讼法上规定有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程序,仲裁法上规定有撤销裁决的程序,两个程序可以先后启动,一项仲裁可能受到两次挑战,权威的不足使得仲裁机构处理起医疗纠纷来显得捉襟见肘。⑷司法障碍。仲裁法赋予了仲裁机构对民商事纠纷进行裁决的权力,但未赋予其强制执行的权力以及其它相关权力。法院的支持对仲裁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但现实的情形是,法院或多或少对仲裁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还未产生足够的认同,甚至排斥仲裁。 [9] (5)自身障碍。仲裁机构虽然具有独立的准司法地位,但就目前开展的医事仲裁来看,其与卫生行政部门密切联系[10],难以摆脱行政权力的干预和影响。

3、对策

我国历史上仲裁制度极不发达,无论从制度上还是从实际运行的角度都很难说仲裁已经成熟,可以说我国的仲裁制度尚处于萌芽时期。鉴于这一现状,并参考域外国家仲裁的实践,笔者建议:

上一篇:研究报告作文范文 下一篇:科教科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