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跳远教学范文

时间:2023-10-04 23:08:08

三级跳远教学

三级跳远教学篇1

1、关于三级跳远的普及问题

三级跳远是技术难度较大的项目之一,难以很快掌握,急待研究一种行之有效的速成教法。

2、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从对我校学生的调查和实验结果来看,学生的三跳结构普遍存在着严重失调的现象,见表1。表1说明:学生未能控制好第一跳的高度和远度,从而使三跳的整体结构不相协调,即形成了“跳-跑-跳”的三跳结构。

二、教法设计及研究方法

1、速成法设计原则

(1)结合技术特点,明确教学关键,使学生在短期内形成完整技术定形。

(2)从学生实际出发,降低学习难度,减小发生伤害事故的可能性。

(3)必须符合生物力学原则和现代三级跳远技术发展的趋势。

2、速成法的特点

(1)体现复杂技术教法的简化方向,便于初学者短期内掌握技术。

(2)强调技术的完整结构,重视助跑及各跳之间衔接技术。

(3)强调水平速度的发挥和保持,三次起跳中的向前用力和快速节奏。

(4)在教学顺序上先从第二、三跳的教学入手,强调第三跳的跳跃距离,从心理上诱导学生自觉有效地控制好第一跳的高度和远度。

3、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的分组(略)

(1)文献资料的查阅;(2)理论分析;(3)调查研究;(4)实验法;(5)数理统计。

三、结果与分析

1、实验组各跳水平速度均大于对照组,说明实验方法有利于学生形成向前用力的良好的起跳技术。从两组三跳的水平速度损耗值和垂直速度的变化分析中可以证实,实验方法从总体上有利于建立制动作用较小的起跳技术,对运动成绩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从两组三跳总重心运动轨迹的描绘图上可以清楚的看出:实验组呈现出“两平一高”的技术特点;对照组则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马鞍状”特点。从各跳占总成绩的百分比来看,实验组克服了散条比例的不协调现象,即:33.8%+30.13%+36.07%=100%。

3、测量结果显示出实验组前两跳的着地角都大于对照组,说明制动作用小于对照组。

4、屈膝程度从一个侧面反映着各跳之间的衔接效果,测量结果说明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5、实验组三跳结束时平均偏差为21.65厘米;对照组为43.24厘米。实验组10次试跳成功率96%,对照组为84%。

四、结论与建议

1、速成教学法,有利于学生较好地发挥身体素质,表现出一定的运动成绩,在短期内初步掌握较为合理的完整技术定形。

2、在“减速法”的指导下,具有速度高,制动作用小,水平速度损耗率低,三跳距离比例协调和整体节奏性强的特点。

3、“速成法”的原理符合三级跳远技术系统中各要素之间有序联系的规律,能体现其教学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4、“速成法″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利于防止教学中有超量负荷所带来的损伤。

5、有效地控制好第一跳的高度和远度,是在短期内掌握合理的三级跳远完整技术的关键。

三级跳远教学篇2

一、过分强调助跑速度,忽略了可控速度

众所周知,助跑速度和弹跳能力是决定三级跳远成绩的两个重要的因素,而在实际教学训练中,由于主观为提高助跑速度的利用率,却给起跳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最合理有效的踏跳带来更大的困难,因为相对于运动员的绝对速度来探讨,运动员在助跑中跑得越快,其踏跳就越难控制。田径专家罗卡塔里的研究曾认为,助跑速度越快,踏跳的时间就必须越短,这就意味着运动员以接跑速度形式来完成踏跳。换句话来说就是运动员的起跳角度越小,他助跑速度才可能接近于平跑速度。在研究三级跳远的发展沿革和演进历程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三级跳远第一跳的起跳角度大大小于跳远的起跳角度,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就会明白为何会出现三级跳远运动员的速度利用率会高于跳远运动员的速度利用率;而且三级跳远的起跳角度与跳远起跳角度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日常教学训练中常见的是过分强调助跑速度,忽略了可控速度。所以在日常三级跳远教学训练中,在强调利用学生的高速助跑速度的同时,一定要强调可控速度,并不是助跑速度越快越好。

二、以加强弹跳爆发力为重点,忽略了灵敏和协调性的训练

三级跳远对运动员的腿部力量和身体的弹跳力要求很高,不但要求腿部力量要强,而且要在较大的负荷下完成快速踏跳和克服着地时产生的巨大反冲力和连续进行跳跃。通常采用蛙跳和立定三级跳、深蹲跳、超等长练习、连续跳栏架、短程助跑、起跳的腾空步练习或跳远练习、各种行进间的连续单足跳和连续后蹬跑、跨步跳等训练方法来发展弹跳力、爆发力。对于青少年学生讲,在掌握复杂的三级跳远技术动作过程中,他们身体的灵敏和协调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此因经常被忽略。实践证明,如果一个运动员为提高专项成绩,如果不注重提高身体的灵敏协调等素质,而是一味强调以发展弹跳爆发力的方法来取得理想成绩,那么,队员将会有随时受伤的危险和提前结束运动生涯的可能。

三、注重良好的速度节奏感训练忽略了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强化

现代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技术特点都是在高频率、快节奏和高重心的助跑前提下完成的。在助跑的全过程中基本都能看出有一种明显的节奏感,可称之为“速度节奏”。在日常此项目教学与训练中,广大教练员同行都知道重点抓好助跑练习和速度与节奏感的训练,往往忽略了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强化。众所周知,比赛成绩往往是平时训练成绩和临场比赛心理状态的综合结果,两者同等重要。三级跳远的比赛属于间接性的竞争,它不和其他选手同时对抗,而是独立地完成整套动作,再把自己同别人的运动成绩进行直接的比较,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与训练中,不能忽略了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强化。

四、强调三次跳的比例,忽略了各跳之间的有机衔接

三级跳远的运动成绩为单足跳、跨步跳和跳跃步的距离总和。相关研究证明,三跳相互之间存在着直接影响运动成绩的一种较强的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三跳之间比例关系”。现代优秀男子三级跳远技术发展方向存在着三跳远度比例向黄金分割比例0.618逼近的趋势,当代世界顶尖级三级跳远运动员的第一跳与第二跳远度之和与总成绩的比例与黄金分割比例0.618的同一度已达到99.8%。国际田联学术界共同认可的三跳远度的理想比例是按黄金分割的0.382∶0.236∶0.382,同时从运动生理学角度来看,三级跳远的三跳远度之间的比满足黄金分割比例也是符合人体运动生理规律的。这是因为三跳中的第一跳是在进行了充分技术准备、通过足够的助跑获得较高速度的情况下踏跳的,有较强的综合优势来完成成绩的0.382;第一跳完成后的第二跳,则是在没有助跑,水平速度又受到一定程度损失的情况下进行的跨步跳;第三跳则将身体的所有余力全部用完。在在日常的教学与训练中,教练员都重视强调三次跳之间的比例,但往往忽略了三跳之间的有机衔接。三级跳远动作是一个连续的有机整体,各跳之间的因果联系极为密切。

五、注重科学选材,忽略了校园体育氛围是运动员成材的“软环境”

“科学的选材意味着训练成功的一半”。抓好早期科学选材、最大限度地提高成材率和减少淘汰率,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绩效是体育科学训练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为上级培养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前提之一。目前在这一点上,广大教练员都基本做到了。然而经常被忽略的是所在校园内的体育氛围。众所周知,良好的校内体育氛围是运动员成材的重要“软环境”,良好的学习和训练环境是学生成材的“催化剂”。师生的关心和学校的激励是运动员进取奋发的动力,学校的高度期望和关怀给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育专业成长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在每一次比赛取得好成绩后,学校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奖励。每次市级或县级比赛,学校师生激励的目光、关注的问候都能让学生时刻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和师长的关怀。

作者单位:息县第一高级中学分校

三级跳远教学篇3

立定三级跳远是江苏省体育高考考生必测的四项之一,成绩的好坏甚至会影响到最后的高校录取,所以立定三级跳远也是训练的重点。力量是提高立定跳远成绩的基础,但没有合理的技术,力量的作用也无法充分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进行腿部力量练习的同时,必须改进立定三级跳远技术。下面我们来分析取得立定三级跳远好成绩取决于那些因素。

一、立定三级跳远的技术构成

分步骤完成是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方法,它可以使学生逐步了解所学动作的顺序、技术要点和特征方面。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分三步完成:

第一跳:应如立定跳远一样的双脚用力蹬地起跳,然后一条腿前摆伸脚支撑。要点:1、蹲的要深,大小腿夹角90度甚至小于90度;2、上体前倾前送要好(上体基本与地面平行);起跳离地角要小。此跳的训练方法有:1、强化认识非常重要;2其次可以采用双手撑着墙、或树、或低双杠,乒乓球台做蹬展体的感受练习;3、可以两人配合,一人帮用身体挡其肩,让其体会前倾和蹬展体练习;4、教练在考生立定三级跳练习过程中帮助看动作,帮其纠正改进。

第二跳:最重要的是体现跨步跳的跨跳技术要求。要点:1、应是髋带大腿,小腿迎面向前上的摆动,要努力将大腿送抬到水平位置;2、这一跳要有向前,向上的意识;此跳的训练方法有:1、可以通过手撑低双杠进行摆动腿练习来体会技术要求;2、可以通过大跨步的跑提高跨的意识;3、有条件连续向上跨跳楼梯对考生跨跳技术的形成非常有帮助。

第三跳:如果前两跳能够做的好,第三跳水到渠成都会跳。主要技术是落地缓冲:收腹举腿,小腿往前伸,同时双臂用力往后摆动,并屈膝落地缓冲。要点:1、摆动腿向前向上摆,相比第二跳向上的意识更强一点;2、要有前伸小腿的落地动作意识。此跳的训练方法有:利用双杠多做腾空步后的落地动作。告诉学生怎样学的示范,这种示范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动作完成的顺序、要领、关键、难点等。进行这种示范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关键的动作环节的重点部分。

二、其它影响立定三级跳远成绩的因素:

(l)力量因素:特别对下肢肌群的爆发用力能力,而且对踝关节的力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训练方法有:蹲杠铃全蹲;手持杠铃片的蹲跳起训练;连续蛙跳;手背背后的连续跳;双脚跳楼梯。

(2)协调用力的能力:指骨盆肌群与下肢肌群协调用力的能力(包括踝关节)。协调用力正确的标志是,髋、膝、踝三关节能迅速有力地蹬直,上肢能做出协调性的摆动,起到带、领、提拉的作用。训练方法有:直膝跳、弹腿腿跳、负重的弓箭步跳、单换腿跳、纵跳摸高等。

(3)臂的摆动作用:立定三级跳远必须直臂摆动,摆幅越大,带、领、提拉动作越强。请注意观察,凡屈臂摆动者,必然造成上体的波浪动作,从而影响跳的远度。

三、练习注意事项:

跳跃的训练很容易形成过度训练,引起考生的伤病,因此训练过程中要很好地控制训练强度,训练量,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不能急于求成。训练中做到:“先软地后硬地,先双腿后单腿,先数量后强度,先一般后专项,先幅度后速度。”

(1)尽量选平坦又不过于坚硬的地面进行练习,如道、土地、地板地、沙坑等,有条件可以采用海绵垫训练。过滑的地面不宜练习。

(2)提高爆发力的练习,重复次数一般不超过10次。

提高力量耐力的练习,重复次数必须在10次以上,并尽可能增加重复次数。

(3)立定三级跳远动作中,从起跳到落地瞬间的几个身体相关关节的角度(8个角度),对跳远成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练习中,只有抓住力量与技术两个主要矛盾,充分重视力量练习,不断改进技术,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提高立定三级跳远的成绩。当然我们在教学连贯动作和练习中还要防止伤害事故:下肢负担较重,踝关节、脚跟部位、腰部等容易受伤等。

三级跳远教学篇4

一、定期举行教研活动。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大胆探讨教学改革,对我们现在进行的“体育三类课程改革”,注重针对性、实用性,不断寻找改革措施,并且落实到实处,本学年体育基础课、专选课逐渐趋于稳定,对于活动课,我们实行了活动卡,制定了《大弯中学活动课学分制实施细则》和《活动课班级组织形式和评分办法》,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躯体素质,提高了运动水平,使整个课题改革形成良性循环向前推进。

二、从抓常规教学入手,向课的分钟要质量。常规教学狠抓了教师的课前制定计划、备课、课前准备、课的基本形式、组织教法、讲解示范、运动量的合理安排,学生着装、课堂纪律。此项工作教研组统一部署,统一行动,互相督促检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校高三和初三毕业班的《体育合格标准》的合格率为。

三、成立了学生体协。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在曾勇、张学强老师的建议下,我们全组教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把学生会分离出来,成立了学生体协。学生体协由总会和分会组成部分,总会有主席、副主席、竞赛部、群体部、裁判部等,分会有篮、足、排等个项目的组织,体育老师作为顾问监促、指导分会工作,从制定比赛规程到裁判工作都由学生体协来完成,这样既版权所有丰富我校体育活动,又达到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四、抓代表队训练卓有成效。本学期重点抓了篮球、田径、游泳三大项的校级代表队训练,通过改进训练方法,重视冬训工作,把身体素质训练与专项素质训练结合起来等措施,参加校际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参加青白江区第二十八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一名。

其中男子青年组:

周波:获米、米第一名,并打破纪录;陈欢:米第六名、米栏第二名;王舒铭:铅球第一名、铁饼第二名;杜其兵:跳高、跳远第三名。

女子青年组:

邓询:米、米栏第一名;李倩:米、米第一名;赖周静:米、米第一名;凌霞:跳高第一名、跳远第三名;梁红秋:跳远第一名,跳高第四名。

男子甲组:

赖宗培:米第一名、米栏第三名;曾毅:跳高第一名、跳远第二名;周伟:跳远第一名、三级跳远第七名;郑子昀:跳高第三名、跳远第三名。

女子甲组:

赖丹:米、米第一名;张雯:跳高第一名、跳远第五名。

男子乙组:

肖韵文:跳高第一名、跳远第五名。

(二)参加成都市中学生田径比赛,高中女子组获团体总分第六名。

其中高中女子组:

赖丹:米第三名、米第五名;李倩:米第四名、米第八名;张雯:跳高第一名、跳远第五名。

高中男子组:

王舒铭:铅球第一名、铁饼第四名。

这次比赛共有名学生达到三级运动员标准。

(三)参加省中学生田径比赛,由人组成大弯中学代表队成绩如下:

男子乙组:

周波:米第五名、米第八名,并达到了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

王舒铭:铅球第五名、铁饼第六名。

女子乙组:赖丹:米第七名;张雯:跳高第三名。

(四)参加成都市九运会田径比赛,以我校学生为主的青白江田径代表队荣获男、女甲组团体总分第四名。其中:

周波:米第三名、米第二名,并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

叶仲韬:米栏第六名;王舒铭:铅球第一名、铁饼第四名;

赖丹:米第三名、米第六名,并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

赖周静:米第四名、米第八名;张雯:跳高第一名、跳远第五名;

曾毅:跳高第三名;周伟:三级跳远第八名;肖韵文:跳高第四名、跳远第五名。

版权所有

(五)参加成都市中学生游泳比赛,成绩如下:

高中组:

李欣:米蛙第一名、米蛙第二名;桑迅锐:米蝶第二名;

许浒:米仰第三名;李长志:米蛙第三名;张锦:米自第三名;

陈宇:米蝶第三名、米自第四名;胡蔚玺:米自第五名。

初中组:

吴乔:米蝶第三名、米蝶第三名;董政:米仰第五名。

五、成功地举行了体艺节。

三级跳远教学篇5

关键词:运动学;女子三级跳远;三跳技术;第11届全运会

中图分类号:G8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11)02-0106-06

Kinematic analysis of triple jump techniques of women triple jumpers in the 11th National Games

LIU Sheng-jie,WANG Guo-xia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hanxi University,Taiyuan 030006,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s studied kinematic parameters relating to triple jump techniques of top 8 triple jumpers participating in women triple jump final in track and field competition in the 11th National Games, and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women triple jumpers in China had a poor absolute run-up speed and a poor take-off speed utilization rate, which were respectively 8.96 m/s and 95.5%,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9.41 m/s and 98.2% achieved by world triple jumpers (P

Key words: kinematics;women triple jump;three jump technique;11th National Games in China

女子三级跳远是一个较新的运动项目,1990年国际田联才确定其为正式比赛项目。女子三级跳远曾是我国的优势项目,第一个女子三级跳远世界纪录就是由我国运动员李惠荣创造的14.54 m。然而,随着世界女子三级跳远运动的发展,我国女子三级跳远水平逐渐落后于世界水平。如何提高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水平,缩小与世界水平的差距,是我们每个教练员和体育科技人员所共同关注的问题。本研究以参加2009年第11届全运会女子三级跳远决赛前8名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就其三跳技术的相关运动学参数作为研究内容,试图找出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基本技术的运动学特征,为教练员提供一些科学的参考依据,以便寻求我国女子三级跳远的技术问题所在,实施科学的运动训练。

在比赛现场采用一台星高钛高速摄像采集系统对女子三级跳远决赛12名运动员进行现场技术录像。摄像机置于助跑道的右侧,距主跑道垂直距离为8 m,摄像机高度为1.20 m,拍摄频率为200 Hz,分辨率为640×480,主光轴对准第2跳的位置,采用平面定点扫描拍摄,拍摄范围从助跑最后10 m到落地过程。为了在数据处理时便于对影片的缩放比例系数进行换算,在助跑道侧放置一个比例尺,比例尺每间隔1 m有一个标志(图1)。

采用SIMI Motion 3D运动图像解析分析系统,对前8名运动员最好一次试跳成绩进行技术解析,获取必要的技术参数,并对所得数据采用数字滤波法进行平滑处理,截断频率Fc=8。

用Excel2003软件对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

1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

研究表明,三级跳远运动员要想创造好的成绩,就必须将快速的助跑与有力的起跳很好地结合起来,以获得较大的腾起初速度和适宜的腾起角。前苏联专家格•乌兹夫认为,三级跳远的成绩60%取决于助跑速度,40%取决于三跳速度[1];原世界男子世界纪录创造者美国的康利教练D•布斯曾说“要保持助跑速度进行起跳。”[2]因此,三级跳远助跑技术的核心是“速度”,三级跳远运动员能否保持高速助跑进行起跳,是助跑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也是运动员在三跳中速度利用之根本。

由表1可知,第11届全运会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的最大速度平均值为8.96 m/s,世界选手的最大速度为9.41 m/s,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

波兰著名三级跳远教练斯塔琴斯基曾指出:“三级跳远最重要的是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将其减少到最小程度,无论什么时候,助跑速度与每一次跳跃(水平)速度是决定成绩的关键因素。”[3]因此,助跑速度利用率与起跳速度利用率可作为评定三级跳远运动员速度发挥与利用的重要指标。助跑速度的利用率是指三级跳远运动员在助跑起跳瞬间速度与助跑的最大速度之比。助跑速度的利用率反映了运动员利用助跑速度的情况。从表1中可知,我国与世界选手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利用率分别为97.2%与99.1%,二者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说明我国与世界女子三级跳远优秀运动员都能较好地利用助跑速度,保持助跑速度的能力较强。

但是,从起跳瞬间开始到起跳离地瞬间水平速度的损失量反映了运动员保持速度的能力,它是评判运动员起跳能力的重要标志。起跳速度利用率就是反映运动员在起跳离地过程中,身体重心水平速度的变化情况,它与三级跳远成绩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我国与世界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起跳速度利用率分别为95.5%、98.2%,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2运动员三跳距离及其比例

研究表明,三级跳远三跳之间的比例关系与其最终的运动成绩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4]。三级跳远的三跳距离及其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运动员专项运动素质与专项运动技术结合的综合能力。因此,建立合理、科学的三跳距离比例显得尤为重要。

从表2可知,陈玉飞、谢荔梅与刘亚男3名运动员的三跳距离比例分别为36%、28%、36%;36%、30%、34%和35%、28%、37%。与世界选手的三跳距离比例35%、29%、36%十分相似,属于“平跳型”技术特点。李艳梅与徐婷婷三跳距离比例分别为39%、28%、33%和39%、27%、34%,介于“平跳型”与“高跳型”之间。其他3名运动员胡倩、林女爱与邱惠晶的三跳距离比例分别为40%、27%、33%,40%、26%、34%和41%、26%、33%,属于“高跳型”技术特点。可见,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距离的表现特点是:单足跳比例较大,跨步跳比例较小,最后跳跃远度过小。产生这种原因可能是:第1,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绝对速度与速度能力比较差,不能形成“速度型”的技术类型;第2,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单足跳与跨步跳的技术衔接不完善,以致水平速度损失较大;第3,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下肢力量相对较弱,导致跨步跳的支撑能力和快速用力能力不足,以致不能准确、有效地完成跨步跳起跳技术。因此,对于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应该适当减小单足跳的远度,增加跨步跳与最后跳跃的远度。当然,对于三级跳远运动员采用“平跳型”技术,还是“高跳型”技术,应该根据运动员的专项素质与专项技术特点来决定。

3运动员身体重心在三跳阶段着地与离地瞬间的水平速度

从表3可以看出,我国运动员起跳脚着地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平均值为8.71 m/s,世界选手为9.33 m/s,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说明单足跳起跳过程中身体重心的水平速度损失是必然的,其目的是为了获得一定的腾起垂直速度与适宜的腾起角度;同时,由于支撑缓冲的作用,也必然会造成一定水平速度的损失。而如何把握好水平速度损失,以获得更适宜的腾起垂直速度与适宜的腾起角度,为快速连续的后续技术动作提供更好的条件。

从跨步跳阶段来看,第11届全运会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起跳脚着地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平均值为7.46 m/s)与世界选手(8.66 m/s)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在跳跃阶段的起跳时,我国运动员起跳脚着地瞬间身体重心的水平速度平均值为6.19 m/s,与世界选手(6.85 m/s)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4运动员三跳阶段离地瞬间垂直速度与腾起角度

身体重心腾起角是指起跳脚蹬离地面瞬间,身体重心的腾起方向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腾起角的大小与腾起时的身体重心水平速度与垂直速度有关[4]。在三级跳远技术中,单足跳的腾起角非常重要,损失适当的水平速度以换取必要的垂直速度和腾起角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不能过多地加大腾起角,否则会损失更多的水平速度,不利于后续技术动作的完成。世界优秀运动员的身体重心腾起角为16°~18°[5]。

从表4可以看出,我国运动员的身体重心腾起角度在世界优秀运动员的范围之内。说明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在单足跳时比较注重垂直速度的获得。但是,由于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绝对速度较低以及单足跳时起跳脚着地时所承受负荷能力差等原因,从而导致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垂直速度的获得是以牺牲更多的水平速度为代价。

研究表明,跨步跳的腾起角理想值在13°~15°范围[5]。从表4可知,陈玉飞的腾起角为12.71°,比理想的范围还要小,说明陈玉飞的向前的水平速度保持得好;谢荔梅与刘亚男的腾起角分别为13.85°与14.56°,均在理想的范围之内,其他5名运动员的腾起角都偏大。世界运动员的腾起角平均值为13.30°明显小于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说明世界选手能够很好利用的蹬伸效果,合理把握水平速度与垂直速度的分配。研究表明,腾起角的大小与运动员的起跳腿蹬伸力量和对蹬伸时机的把握有较大的关系[6]。因此,应该对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在跨步跳中的腾起角度严格控制,保证以最理想的腾起角进入腾空跳跃阶段。

在最后跳跃阶段,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腾起角都偏大,都超过了世界选手的适宜范围16°~20°[5]。最后跳跃起跳瞬间身体重心腾起角过大,可能会增加运动员身体重心的垂直速度,使运动员的身体重心出现“见高不见远”的现象。同时,最后的跳跃身体重心腾起角过大,可能是由于起跳时身体重心前移速度较慢,造成腾起瞬间的水平速度慢的缘故。

5运动员三跳起跳时间

研究表明,起跳时间与三级跳远距离之间存在密切的负相关关系[7]。从运动生物力学来讲,运动员的起跳脚在着地瞬间会受到地面巨大的支撑反作用力冲击,反作用力又会使运动员受到水平方向的制动冲量,以减小水平速度。如果运动员的着地缓冲时间过长,就会加大水平速度的损失,延误蹬伸的时机。同时,三级跳远中“三跳的起跳时间是依次增加的,其中第一跳起跳时间相对要短,最后的腾空跳跃起跳时间相对较长,说明二者在起跳过程中的缓冲与蹬伸方面存在着差异。一般来讲,水平速度越高,则踏跳的时间就短;反之,越长”[7]。

从表5可以看出,我国运动员在单足跳和跨步跳阶段的缓冲时间分别为0.060 5与0.061 6 s,世界选手分别为0.051 0与0.053 1 s,二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在单足跳阶段,第11届全运会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与世界选手的蹬伸时间相差不大(0.061、0.059 s),二者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我国三级跳远运动员在蹬伸阶段所产生的蹬伸效果比较好。但是,在跨步跳和跳跃阶段,第11届全运会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蹬伸时间平均值分别为0.079 8、0.093 s,世界选手的蹬伸时间平均值分别为0.069、0.089 s,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

从三跳的支撑总时间看,第11届全运会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与世界选手均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缓冲时间较长,起跳蹬伸效果不理想。

6结论

1)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绝对速度和起跳速度利用率与世界选手有较大的差距。尽快提高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和下肢肌群的退让工作能力。

2)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多数属于“高跳型”技术,已不适应世界三级跳远运动技术的发展需要。因此,对于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应该小幅度减小单足跳的远度,中幅度增加跨步跳的远度,大幅度增长最后跳跃的远度,以形成“平跳型”技术特点。

3)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起跳脚着地与离地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与世界选手均有差异。因此,进一步加强对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下肢退让离心收缩与蹬伸向心收缩能力的练习。

4)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在单足跳与跨步跳时的身体重心腾起角度在世界选手的范围之内;而最后跳跃时的身体重心腾起角过大。因此,对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在跨步跳与最后跳跃中的腾起角度严格控制,保证以最理想的腾起角进入腾空跳跃阶段。

5)从三跳阶段的支撑总时间看,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与世界选手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加强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下肢的快速力量训练,以提高支撑腿的蹬伸速度和摆动腿的摆动速度与幅度,以提高起跳的蹬伸效果。

参考文献:

[1] 余丁友. 我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水平速度损失原因的运动学分析[J]. 中国体育科技,2003,39(6):28-31.

[2] 许滨,许晶. 对影响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成绩主要因素的分析[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10):52-56.

[3] 卓建南. 影响男子三级跳远成绩的几个关键因素[J]. 体育学刊,2007,14(6):107-109.

[4] 李老民. 田径运动教程[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257.

[5] 刘生杰,刘虎平. 中外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技术的比较[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1):114-116.

[6] 杨爱华. 三级跳远中速度与三跳比例关系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6):112-114.

[7] 卢刚,王宗平. 爱德华滋三级跳远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2(2):41-43.

[8] 王亚军. 我国部分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D]. 苏州:苏州大学,2006.

[9] BYU. Effeets of placation the performance in the triple jump[J]. Journal of Biomechanics,2006(39):184-191.

[10] Vassilios Panoutsakopouios. 女子三级跳远技术的基本参数[J]. 国际田联田径运动新研究,2008,4:53-60.

三级跳远教学篇6

一、定期举行教研活动。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大胆探讨教学改革,对我们现在进行的“体育三类课程改革”,注重针对性、实用性,不断寻找改革措施,并且落实到实处,本学年体育基础课、专选课逐渐趋于稳定,对于活动课,我们实行了活动卡,制定了《大弯中学活动课学分制实施细则》和《活动课班级组织形式和评分办法》,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躯体素质,提高了运动水平,使整个课题改革形成良性循环向前推进。

二、从抓常规教学入手,向课的40分钟要质量。常规教学狠抓了教师的课前制定计划、备课、课前准备、课的基本形式、组织教法、讲解示范、运动量的合理安排,学生着装、课堂纪律。此项工作教研组统一部署,统一行动,互相督促检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校高三和初三毕业班的《体育合格标准》的合格率为100%。

三、成立了学生体协。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在曾勇、张学强老师的建议下,我们全组教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把学生会分离出来,成立了学生体协。学生体协由总会和分会组成部分,总会有主席、副主席、竞赛部、群体部、裁判部等,分会有篮、足、排等8个项目的组织,体育老师作为顾问监促、指导分会工作,从制定比赛规程到裁判工作都由学生体协来完成,这样既丰富我校体育活动,又达到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四、抓代表队训练卓有成效。本学期重点抓了篮球、田径、游泳三大项的校级代表队训练,通过改进训练方法,重视冬训工作,把身体素质训练与专项素质训练结合起来等措施,参加校际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参加青白江区第二十八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一名。

其中男子青年组:

女子青年组:

男子甲组:

赖宗培:100米第一名、100米栏第三名;曾毅:跳高第一名、跳远第二名;周伟:跳远第一名、三级跳远第七名;郑子昀:跳高第三名、跳远第三名。

女子甲组:

男子乙组:

肖韵文:跳高第一名、跳远第五名。

(二)参加成都市中学生田径比赛,高中女子组获团体总分第六名。

其中高中女子组:

高中男子组:

王舒铭:铅球第一名、铁饼第四名。

这次比赛共有6名学生达到三级运动员标准。

(三)参加省中学生田径比赛,由5人组成大弯中学代表队成绩如下:

男子乙组:

王舒铭:铅球第五名、铁饼第六名。

女子乙组:赖丹:100米第七名;张雯:跳高第三名。

(四)参加成都市九运会田径比赛,以我校学生为主的青白江田径代表队荣获男、女甲组团体总分第四名。其中:

叶仲韬:110米栏第六名;王舒铭:铅球第一名、铁饼第四名;

赖周静:800米第四名、1500米第八名;张雯:跳高第一名、跳远第五名;

曾毅:跳高第三名;周伟:三级跳远第八名;肖韵文:跳高第四名、跳远第五名。

(五)参加成都市中学生游泳比赛,成绩如下:

高中组:

李欣:200米蛙第一名、100米蛙第二名;桑迅锐:100米蝶第二名;

许浒:100米仰第三名;李长志:50米蛙第三名;张锦:50米自第三名;

陈宇:50米蝶第三名、50米自第四名;胡蔚玺:50米自第五名。

初中组:

五、成功地举行了体艺节。

三级跳远教学篇7

关键词:文献资料发、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理论分析法

1.前言:从跳远技术的发展来看,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最初是简单的蹲踞式,以后有了挺身式,又有了走步式。跳远的完整技术是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部分组成的。总之,各个部分的技术都是跳远中不可分割的整体。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西安体育学院运动系04级05级男子田径跳远队进行抽样调查研究.

2.2文献资料法。广泛大量的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并进行合理的整理与应用以获的间接理论知识,研究设计阶段,研究实施阶段与研究总结阶段都必须应用.

2.3专家访谈法。和我院高级田径教练及老师进行访谈.通过教练和老师对跳远运动员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比较分析与训练法和进行探讨。

2.4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学院田径男子组发放问卷调查30份.

3.结果与分析

3.1助跑与起跳结合的技术分析

3.1.1助跑的技术分析

3.1.1.1绝对速度的技术分析。绝对速度是助跑可控制速度的基础,但绝对速度在助跑中并不能全部被利用。

3.1.1.2助跑的长度的技术分析。助跑的长度决定助跑的速度发挥的程度,助跑距离过长,越难控制助跑步点的稳定性。经过良好的训练,随着运着随运动员经验的丰富,快跑技术的改进和力量的增长,助跑距离可增至14步,最终可达到18步。

3.1.1.3助跑的准确性技术分析。取决于助跑头2-3步的稳定性,如果助跑不稳定,通常起因于头2-3步不够稳定,因而,助跑的节奏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提高助跑的稳定性,应在倒数第四步设置检查标记,检查标记应距起跳板7.9-9.4米。

3.1.2起跳的技术分析

3.1.2.1起跳腿的上板技术分析。起跳由上板、缓冲和蹬伸三个部分组成,起跳效果多半取决于起跳开始着地的条件,运动员上板时,起跳腿应积极前伸、下压用力踏板。

3.1.2.2摆动技术分析。摆动腿和双臂的制动性摆动为起跳提供了有利的辅助力量:尤其是摆动腿的快速摆动减短了起跳的缓冲力量,提早了蹬伸时机并加快了蹬伸速度,从而提高了水平速度向垂直速度的转化,有利于获得较大的腾起垂直速度和腾起角,加快起跳速度。

3.1.3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分析

3.1.3.1国外运动员技术分析。美国田径研究员帕尔克认为第二步应比最后一步大,有利于摆动腿前摆和起跳腿的蹬地。苏联教练克列耶尔认为,最后两步长大致相同可使水平速度不受损失,但要求运动员具备较高的踏跳技术。

3.1.3.2我国运动员技术分析。我国优秀跳远选手由于起跳腿的踏跳力量与速度发展不均衡,造成无法充分发挥起跳的垂直速度;腾起角没有达到20°,身体重心腾起高度低于50cm,从而跳远成绩与国际选手差距甚大。

3.2助跑与起跳结合的教学方法研究

3.2.1助跑的教学方法研究。起跳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运动员在助跑中的速度发挥,因为起跳能力好的学生可以放心大胆地发挥速度,而不用担心因速度快而无法有效地完成起跳。起跳训练方法较多,但本文将着重论述结合腾空步的各种起跳练习。

3.2.1.1平跑训练法。在跑边上采用站立式起跑,跑至30m左右的区域里。每次训练,安排在基本部分的开始阶段,负荷量一般在3次3组。要求上体逐渐抬体,速度自然加快,当起跳腿踩入区域时,教练在区域里做个记号,9次跑下来,钉鞋踩点较集中的地方进行丈量,丈量的长度在跑道过作下醒目的记号。待下次训练时再收集踩点集中点,并再次丈量调整后作下记号,直至误差为全10cm,从而定下30m左右平跑终点,而该终点的记时成绩,是作为助跑能力提高的主要数据。

3.2.1.2助跑负重训练法。在助跑练习过程中,可穿沙背心进行,可安排在训练课的前半部分,训练负荷量不宜过多,练习5~6次后脱掉沙背心,马上进行无负重助跑练习,使学生体会轻松的助跑感觉。

3.2.2起跳的教学方法研究。起跳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运动员在助跑中的速度发挥,因为起跳能力好的学生可以放心大胆地发挥速度,而不用担心因速度快而无法有效地完成起跳,所以他们通常可以在助跑中较好地发挥速度。

3.2.2.1起跳腾空步双手抓单杠辅助练习法。该方法把单杠高度固定在220~2.50m之间,远度可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而不断增大距离,助跑6~8步即可。一旦抓住单杠,下肢仍旧保持腾空步的动作,即摆动腿屈膝抬高,起跳腿蹬伸充分是伸直状态,两大腿夹角较大。

3.2.2.2起跳腾空步头碰高辅助练习法。起跳远度固定在2~2.30m之间,高度随学生的能力而定,助跑6~8步即可,该方法。主要解决学生踏跳板时,低头看板,起跳不充分等问题,并能保持较为规范的起跳姿势。

3.2.2.3起跳腾空步登高辅助练习法。助跑6~8步,起跳后成腾空步姿势,摆动腿自然地登上80cm~90cm高度的跳箱。该方法主要解决学生摆动腿摆幅度小,起跳不充分等问题。

3.2.2.4短程助跑的级跳辅助练习法。可经常安排一些助跑的二级、三级、四级、五级跳单足式跨步跳练习,以增强学生腿部爆发力以及动作的协调性。

3.2.3助跑与起跳相结合教学方法研究。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是跳远中的难点,也是必须要抓好的要点,2个技术分开了是重要的环节,但是2者相结合的技术环节更是重中之重.

3.2.3.1原地模仿起跳练习法。原地模仿起跳时的摆臂、摆腿和起跳腿的蹬伸动作。起跳腿送髋,膝、踝关节充分伸直与上体成一条直线,两臂屈肘前后快摆,到位后急停,起跳腿在体前40―50厘米处用全脚掌支撑,摆动腿在体后用脚前掌撑地,两臂屈肘与下肢协调置于身体前后。先由摆动腿快速蹬离地面,推动髋部前移,随即以髓带腿迅速前摆,小腿随惯性积极向大腿靠拢,当大腿摆动接近起跳腿时便加速向前上方摆至水平位,与摆动腿蹬地送髋的同时,起跳腿积极着地,髋部加速前移,并迅速由全脚掌过渡到脚前掌和脚趾支撑。

3.2.3.2上步起跳练习法。预备姿势:摆动腿伸直在体前约30厘米处用全脚掌支撑,起跳腿在后用脚前掌撑地,两臂相应屈肘于体侧。练习要求:摆动腿积极蹬伸,快速摆动。起跳腿大腿迅速前摆,积极下压,小腿和脚向下“扒地”,并迅速转入蹬伸,两臂协调配合,规格同练习。

3.2.3.3连续三步助跑起跳练习法。沿直线向前助跑三步进行起跳,腾起后尽量保持腾空跨步姿势,当身体开始下落时,立即积极下放摆动腿,同时起跳腿自然折叠前摆。髋部前移摆动腿落地后立即向前跑出进行下一次起跳,两臂配合下肢前后摆动。连续起跳8~l0次为―组。 3.2.3.4定向跳远练习法。助跑起跳做定向跳远。以强化起跳速度,提高跳跃能力,改进着地前仲小腿的技术。快速助跑、积极起跳、起跳时充分蹬伸。空中起跳后顺势前移并与摆动腿靠拢成蹲踞姿势,然后举腿前伸落地。 --!>

4.建议

三级跳远教学篇8

立定跳远技术是体育教学中的基本内容之一,在近年来由于将立定跳远纳入初中升学及考取体育院校的考试项目,立定跳远教学比重随之有所增加,越来越受学生重视,尤其是在中考测试中表现的是举足轻重,而且是学生和老师共同认为难以攻克的难关,然而我们从一年级到九年级都在进行立定跳远练习,那为什么一直在练习的内容却成了学生升学考试的拦路虎!是老师的教学方法有问题还是学生自身有问题,对于如何提高立定跳远成绩这个问题,我通过两年两届毕业班学生的训练证实,老师教的方法很重要,下面我就本人在立定跳远方面的一些深刻认识与同仁们一块分享,希望能为大家解决实际问题,使立定跳远教学从此轻松愉快,使学生不再为提高立定跳远成绩而困惑。

首先,教师对立定跳远技术原理及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立定跳远的原理:立定跳远的飞行轨迹其实属于斜抛物线轨迹,在立定跳远过程中,跳远的远度等于起跳速度的水平分量乘以腾空时间,当起跳角度略大于45度时水平速度分量有最大值,也就是说:跳远时,角度在45度左右,腾空时间越长,起跳速度越大时,跳的距离会越远。所以,我们练习跳远时要解决,起跳速度,登地角度,腾空高度和腾空时间。

其次,教师分析学生,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找到其自身受约束的因素,然后对症下药。

学生存在问题:大部分学生下肢力量弱,腰腹肌力量不够,起跳角度把握不好,腾空姿势不对。

训练方法:

(一)提高下肢力量和登地速度的训练:

1、负重提踵练习,要求学生肩负重5-10公斤重物进行提踵练习,开始时不宜过多,每组10-15次,慢慢增加,发展学生脚弓和脚前掌的力量。

2、负重深蹲,可用杠铃进行练习,10-30公斤逐次增加,速度由慢到快再到慢进行练习,发展小腿的绝对力量和爆发力。

3、采用跳绳和跳台介练习脚掌触地发力的能力。多采用一级跳与多级跳相结合的方法,关键是体会触地发力,练习学生胆量及身体协调性。

(二)提高腰腹肌力量

教师必须教会学生3-5种练习腰腹肌力量的方法:腹肌对抗练习法 :采用双人练习,练习者仰卧,辅助者直立于练习者头后。练习者双手抱住辅助者双踝,练习者双腿并拢反复举腿, 斜板仰卧起坐练习法:利用有坡度的场地进行,平躺在斜板上,头低脚高,做仰卧起坐,可以动静结合。

悬垂举腿静力练习法:双手握住单杠,使身体悬垂伸直;双腿并拢膝关节伸直,然后收腹把腿提起来呈水平状态,保持静止不动;注意要点:膝关节始终要伸直,为防止手滑脱手,可以用镁粉或助垫上“背飞”练习法。自然躺在垫上(面朝下),双手抱颈后;动作过程:双腿,上体同时伸展,大小腿始终保持伸直。到最高点时呈鸟类飞行动作。然后放下,再次背飞,如此反复;注重要点:大小腿始终保持伸直,用力伸展。

(三)提高起跳角度练习

教师通过双人示范、图解或者多媒体介绍起跳角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把握,起跳时,可用口令进行调节,1时,双手上举要自然高,2时,下蹲双手后举,要高,3时,双臂前摆至前上方45度,全身登直,起跳角度大概就是45度左右。要多加练习。

(四)提高腾空时间的练习

收腹跳,跳时注意跳的高度,小腿不后收,膝关节触及胸部,可以进行连续跳。

收腹前伸跳:在起跳点前50厘米处画一条标志线,收腹腾空到最高点时,双小腿前伸,落到标志线以外,反复练习可以增加腾空时间和落地远度。

小海绵垫障碍跳:将小海绵垫人字型摆开,5-10个为一路,让学生连续采用收腹前伸跳过垫子,发展腾空姿势及弹跳能力。

总之,我在连续两届初三毕业班立定跳远的教学中,深刻体会到立定跳远技术教学是非常有难度的,但只要抓住以上几点有针对性的练习,跳出理想的成绩不是难事。

参考文献:

[1]缪辉华,何中雷,张忆忠.立定跳远项目的辅导策略[J].体育教学.2008(Z1)

[2]赵纯平.浅谈初中体育立定跳远关键动作的矫正及训练方法[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S2)

[3]田伟立.立定跳远垫步起跳的原因及对策[J].体育教学.2011(01)

上一篇:三年级期末试卷范文 下一篇:四级作文句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