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描写春天的诗句范文

时间:2023-11-06 23:35:01

小学描写春天的诗句

小学描写春天的诗句篇1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诗中意象,感受春天的美景,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3、初步体味创作诗文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借助诗中意象,感受春天的美景,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语境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春天的乡村是一幅什么景象?春光明媚、花红柳绿、鸟语花香、欣欣向荣,真是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图画。

2、释题:

齐读课题,在这儿“新市”是地名,现今湖南省攸县北;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店。那么“宿”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呢?同学回答:住宿。

二、学习古诗

1、介绍作者

杨万里是南宋文学家,字廷秀,号诚斋,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以写自然景物为主,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被称作“诚斋体”,他的作品也叫做《诚斋集》,并流传至今。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宿新市徐公店》,是诗人途经新市,住宿在这里,见景生情,有感而发所写的一首诗。那么同学们知道诗题的意思吗?宿:是指住宿,留宿。新市:是一个地名,就在现在的湖南攸县北。徐公店指的就是徐家客店。因此,诗题的意思就是:留宿在新市徐家客店。

2、理解诗意

①读诗的前两句

②想想画面,理解诗意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从第一句开始,“篱落疏疏一径深”,在这句诗中描写的有“篱落”和“径”,你们知道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吗?篱落,指的是篱笆,一般在农家小院的周边都有一圈用竹子等围成的围栏,叫作篱笆,那么杨万里见到的是什么样子的篱笆?诗人说了,是稀疏的篱笆,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呢?对,疏疏一词。课文中也有注释,疏疏的意思就是稀疏,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径,径,我们可以给它组个词:路径。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样的路?“一径深”,说明这是一条很长,很深远的路。整句诗的意思就是:稀疏的篱笆傍,有一条深远的小路。接下来我们再读诗歌的第二句“树头新绿未成阴”。你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因为是春天,树上的枝叶刚刚萌芽,所以诗人说是新绿,还不是很茂盛,还没有形成树荫。未成阴,就是还没有形成树荫。所以连起来解释就是:树上萌发的新绿,还没有形成绿荫。同学们,你们能感受到这样的景象吗?虽不是郁郁葱葱,但也能让人感到生机勃勃,春天的景象已然尽在眼前。现在大家就带着这种感觉来读一下这两句诗。.....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象一下诗中稀疏的篱笆,悠长的小路,树上萌发的新绿。

③读诗的后两句,理解后面的意思

刚刚我们想到的、感受到的是一幅乡村静谧清新、质朴的春天景象,那些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这首诗的后两句,诗人又看到了一副怎样的景象“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谁能说说这两句诗写是抓住什么来写的?我们一起来看,这两句诗中描写的有“儿童”、“黄蝶”、“菜花”。儿童在干什么?儿童在田间地头跑来跑去,追赶着黄色的蝴蝶,而蝴蝶却飞进一片黄色的油菜花中,和油菜花混成一色,找不到了。在这两句诗中,大家除了能够感受到儿童追赶蝴蝶,而蝴蝶却飞入一片菜花中的景象,你还能感受到什么?我们是不是还可以感受到在田间地头,蝴蝶在花草间翩翩飞舞,小孩子在“急走”,也就是奔跑,追赶蝴蝶的样子,似乎还能听到他们在追赶蝴蝶时的嬉笑声,欢呼声,还有蝴蝶飞入菜花中后的失望的叹息声。原本静谧的、花黄树绿的乡村,因为孩子们的嬉闹,变得热闹了,构成一幅和谐而生动的画卷。我们可以想象,诗人看到这幅景象,心里一定也是欣欣然,脸上带着笑意。

三、诵读古诗

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一遍。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四、赏析古诗

小学描写春天的诗句篇2

“一夕轻雷落万丝,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这是北宋诗人秦观的《春日》。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早晨之景。耳盈鸟语,目满青枝,绿红相扶,异馥诱人。诗人寥寥几笔,一幅春意欲滴的画面便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诗人索性止笔,不再描写春景,转而抒情。春意浓郁,灵感忽生,但诡谲的诗人却用“已难寻”的遁词来诱使读者自己去感受春意,这种虚实相生的方法,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傍晚之景。斜阳披丛树,绿地与天接,犬欢叫,人晚归。这首诗自然贴切,常中见巧,平中见奇,将读者带进全景式的春之氛围,这里有春之境的美妙,有春之色的绚烂,有春之味的浓烈,有春之声的和悦,置身其间,人们会敞开胸襟,尽情欢歌。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这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南园的春天,生机勃勃,富有意趣。春水初生,乳燕始飞,蜂儿采花酿蜜,鱼儿拥钩觅食,这些都是极具春天特征的景物,而远景透过窗户直入书房,使人舒心惬意,欢欣不已。这首诗生动传神,清新流转,读来令人神清气逸。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南宋和尚僧志南的《绝句》。这是一首描写春游的绝句。春光明媚,勾起了出家人的游兴,于是走出庙宇,观赏春光。驾着小篷船出游,将船停泊在古树下,拄着藜杖桥东漫步。虽是平铺直叙,但古木阴中停泊着小船,这个画面很雅,很古朴,颇如一帧中国古代的文人画。后两句准确精练地表现了春天杏花盛开,小雨纷纷,杨柳飘舞,东风和暖的美丽而宜人的景象,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这首诗情与景汇,物与心谐,诗人抓住春风春雨的特点,略加渲染,便透露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是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一、二句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二月里,春光明丽,草长莺飞,杨柳以长长的枝条轻拂堤岸,好像被美好的春*陶醉了。三、四句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小学描写春天的诗句篇3

1.会认5个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暮春时节大自然的生意葱茏,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赏景诵诗,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暮春风光)。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想说些什么呢?

2.同学们课外背会了不少古诗,我们一起来背诵描写春天的古诗,好吗?

点评:联系旧知和生活经验,导入新课。学生在赏春景,诵古诗的过程中,对芳草萋萋,碧柳垂丝,百花争艳,百鸟争鸣的美丽春天油然而生一股向往之情。有了对春天的美好憧憬,学习描写春天的诗就会是一种心理需要了。

二、图文结合,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指出图上哪是“篱落”,认识“篱”字。

2.这些篱笆上的竹竿与竹竿之间的间隙怎样?引出“疏”字,理解“疏”的字义。

点评:识字写字是低段语文的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识记生字,是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经常做的事情。而小学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图文结合,识记生字,经实践证明,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在欣赏画面的轻松愉悦氛围中,字义理解了,生字也自然而然地记住了。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注意读得正确、流利、知道按节奏停顿。

2.同学互读正音。

3.指名读,评议。

点评:读是语文最重要的一项基本功。自得、顿悟皆从熟读成诵中来。

四、细读文本,感悟暮春

1.学习前两句

(1)配乐朗读前两句。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在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曲折的小路伸向远方。树上的花都谢了,花瓣撒了一地,树叶刚刚长出来,还没有形成浓密的树阴。)

(2)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再读这两句。

(3)读读这几句诗,它们描绘的景象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学生理解前面两句诗描绘的分别是初春和仲春时节的景象,而这首诗描绘的是暮春的景象。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4)带着这样的理解再来读诗的前两句。

点评:借助想象生成画面,重现古诗中淡定深远、生意葱茏的意境。对比赏析,感受春天的不同阶段,感受不同的诗人笔下春光的异彩纷呈。在有所得有所悟的基础上再来读,这种读,就不仅是字正腔圆,音韵和谐,停顿合辙,而是和诗人的心灵唱和了。

2.学习后两句

(1)自由朗读后两句诗,这两句诗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2)儿童是怎样追黄蝶的?相机理解“走”的古义。如果你是那名追蝶的儿童,“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后,你会怎样?

五、想象拓展,积累语言

1.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见到此情此景,你的心情怎样?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这首诗。

2.指导背诵。

(1)借助挂图,想象画面,进行试背。

(2)指名背诵,对当堂背会的予以表扬鼓励。

点评:在语文课堂上,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背会一些经典,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精髓的传承。这样可以让学生丰富积累,积淀语感。长此以往,学生必将“腹有诗书气自华”。

评析:本教学设计立足一个“趣”字,落实一个“读”字,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行走,进入情景,充分想象,诵读吟咏,品味诗意,体会诗情。

小学描写春天的诗句篇4

[关键词] 唐诗;初春;盛春;暮春;风光无限

在脱下厚厚的冬装之后,一身轻松的人们总是发自内心地钟爱着春天。喜欢着东风暖日,喜欢着嫩草娇花,喜欢着润山碧水,喜欢着紫燕穿柳,花鸭戏水……自古而今,人同此情。因此,历代诗人留下了无数赞美春天的诗篇。特别是在群星璀璨的唐朝,关于“春天”的诗篇更是数不胜数。

一、咏初春的诗

咏初春的诗歌中所体现的情感状态,可用“惊喜”两个字来概括。初春之际,诗人们惊喜地发现大自然中最新引起变化的是杨柳:李白诗曰:“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宫中行乐词八首》)杜甫诗亦曰:“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腊日》)

当然,歌颂初春的诗歌当中最有名的还要数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写得非常精彩!柳干像碧玉妆成,柳条像丝绦垂下,而那一排排整齐、鲜嫩、透亮的绿叶是谁剪裁出来的呢?是二月春风像一把剪刀一样裁出来的。这一比拟,可谓是独出心裁。

这首诗好在两点:一是层次非常清楚,从柳干写到柳条,再写到柳叶。二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歌咏的是绿柳,但实际上歌颂的是春风,这一切的美好,都是春风带来的。而这种创作现象并不仅此一例。如果说贺知章的《咏柳》是一诗双咏,借歌咏绿柳以歌颂春风的话,那么韩愈的《早春》其一也是一诗双咏,借歌咏绿草以歌颂春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第一句用酥油来形容初春细雨对大地的滋润,取喻实在是平常不过,可偏偏收到了奇妙之效。一观此语,自如品味到酥油入喉,百般妙用,心中顿生,实在是绝妙至极;但偏偏下一句更加难得。第二句写经细雨滋润的刚刚萌芽的春草,远望有淡淡的绿色,近看则草色又消失得难以寻觅。这一句体物甚微,一般人不易觉察,更不易道出。状难摹之景,传难表之情。初春的濛濛细雨,初生的茸茸春草,被诗人描绘得生机盎然。

描写初春的诗句,唐朝还有很多都写得非常好,在此就不一一列述了。这些诗的特色是重情趣,唐代诗人多用一种热烈的情感去感受生活,给人以感染。

二、咏盛春的诗

咏盛春的诗歌在情感色彩方面可以用“兴奋”两个字来概括。盛春时节,浩浩春风,蒙蒙春雨,融融春水,一起掀开了春天的帷幕,无限春色一起涌向大地。蓬蓬勃勃的春天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正是诗人们驰骋才思情致的最好时机。诗人韩翃写道:“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飞花”前加上“无处”来修饰,真正是“乱花迷人眼”的感觉了。白居易写江南春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红胜火”虽典出“山青花欲燃”,但似乎已经略胜一筹了。

在盛春里最惹人动情的节日就是清明,古往今来描写清明的诗歌数不胜数,但最脍炙人口的还是唐代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歌写得非常好。第一句中的“纷纷”写的才是春雨,正像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所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也像唐代诗人刘长卿所写的:“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别严士元》)这个雨细到人的眼睛都看不见,不知不觉中却把衣服湿润了,体现了春雨和春风的特色。

第二句中的“断魂”,所指感伤特别强烈。行人在外适逢清明,加之纷纷春雨,绵绵无尽,思乡之情无疑更使人凄凉孤寂。想避雨、亦想消愁,于是便想找一个小酒馆小饮几杯。

第三、四句写诗人“借问”,牧童不用言语,只用一个手势作答,更富有形象性。全诗就像一幅《清明春雨图》,素朴淡雅,字里行间饱含着浓浓的春意。

全诗中点睛传神之笔,应在于“牧童”这个意象选取得好。这个意象跟整个画面和整个情韵和谐一致,水融。“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天真无邪的牧童,与纯朴无华的大自然浑然一体,确乎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美好的童心和美好的的春光交融在一起,这真是“真、善、美”和谐统一的一幅非常美好的画面。今人有心者,甚至将此诗只以改动标点的形式就点化成一个剧本,这应是小杜当初未曾料到的。

三、咏暮春的诗

咏暮春的诗歌中的感彩可用“惋惜”两字来概括。春天很美好,但任何美好的事物总是要过去的,这是永远也无法改变的。暮春三月,春将归去,引起人了们无限的惋惜和依恋之情,一种淡淡的感伤之情,弥漫在整个暮春诗中。人们不愿意春归,春天也不愿意归去。正如唐代诗人韩愈的《晚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

本诗将草树人格化,前两句说草木知道春天不久就要回去了,所以“百般红紫斗芳菲”,抓住春天剩余的时光更好地开放,想最后展示一下自身的美。写的是花草,表达的却是人不愿意春归去的心情。

但是,春天毕竟要归去,春花毕竟还是要凋谢,令人无可奈何,所以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曰: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于东风不用媒。

诗人描写像美女腮颊一样美丽娇艳的红红白白的花朵,终于嫣香零落。一般诗词都是以花来形容美女,像“如花似玉”之类,诗人在这里反其用之,用美女来比喻花,把花落比做是女子出嫁,嫁的对象是东风,而且是自由恋爱,不用媒妁。真是出奇制胜,令人耳目一新。

总之,我们在品读唐诗中描写春天的诗歌时,只要细细品味,真是“春光无限好”。是的,自然界不会永远风和日丽,春光明媚,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但是,你只要乐观向上,坚信当冬天到来的时候,春天还会远吗?那么,你的一生定会像唐代描写春天的诗歌一样:春光无限好。

小学描写春天的诗句篇5

1.下列属于汉乐府的是( )

A.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B.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D.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2.下列词人,属于豪放派的是( )

A.辛弃疾 B.柳永 C.秦观D.晏殊

3.《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 )

A.张养浩 B.马致远 C.元好问

4.李白的《望天门山》中“两岸青山相对出”下句是( )

A.轻舟已过万重山 B.孤帆一片日边来C.似曾相识燕归来

5.下面哪一句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忆江南》中的名句?( )

A.春潮带雨晚来急 B.春江水暖鸭先知

C.春来江水绿如蓝 D.春风不度玉门关

6.“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蛾眉共比髙。”这里的“三父子”指的( )

A.苏洵、苏轼、苏辙 B.曹操、曹丕、曹植 C.班彪、班固、挺超

7.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中,“红”是( )

A.红色 B.花  C.树叶 D.树枝

8.下列写月的诗词中,写中秋“月”的一句是( )

A.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9.下面诗句属于劝人珍惜时间的一项是( )

A.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 B.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0.下面对诗句描写的季节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夏)

B.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冬)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秋)

D.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诗词的积累,在背诵诗词时,应该了解诗词的作者以及诗词所描写的内容。

名师解析:

1. A.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鹿柴》,意思是:空空的山野里看不见人,但是隐隐约约可以听到人说话的声音。B.出自《三字经》,意思是: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C.出自两汉时期的《长歌行》,意思是:园中的葵菜青青郁郁,葵叶上的露水被朝阳晒干。D.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古朗月行》,意思是:又怀疑它是瑶台仙镜,飞到了青云之上。故答案为C。

2.A.辛弃疾,两宋时期豪放派代表人物。B.柳永是婉约派代表诗人。C.秦观是婉约派代表诗人。D.晏殊是婉约派代表词人。故答案为A。

3.A.张养浩,元代散曲家。代表作《山坡羊•潼关怀古》B. 马致远,一位“姓名香贯满梨园”的作家,又是“元贞书会”的重要人物。代表作《天净沙•秋思》。

C.元好问的代表作《小重山》。故答案为B。

4.A.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译文: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B.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天门山》。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译文: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出现,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慢慢飘来。C.出自宋代词人晏殊的《浣溪沙》。诗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译文:花儿总要凋落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像旧时的相识。故答案为B。

5.A.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诗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译文: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B.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译文:竹林外边两三枝桃花初绽开放,春天江水变暖了,鸭子最先感觉到。C.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译文:太阳出来,江边的花朵比火还要红艳,春天来临,江水就如蓝草一般碧绿。D.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其一》。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译文: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 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故答案为C。

6.“三父子”指的是苏洵、苏轼、苏辙。生长于蜀地眉山的苏洵及其二子苏轼、苏辙,在北宋时期皆是名动一时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且皆名列“唐宋八大家”。“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因他们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所以后人合称之为“三曹”。“三班”指班彪、班固、挺超,是历史学和文学方面的名家。故答案为A。

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意思是: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为的是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居多。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故答案为B。

8.A.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泊秦淮》。《泊秦淮》是唐朝诗人杜牧游秦淮时所作,诗人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译文:迷蒙的烟雾笼罩着寒江,银色的月光笼罩着小舟和白沙。B.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在听到王昌龄不幸的遭遇以后,写下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译文: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C.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丙辰年的中秋节,苏轼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译文: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D. 出自北宋诗人李清照的《一剪梅》。译文: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的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故答案为C。

9.A.出自唐朝诗人李涉的《岳阳别张祜》。译文:(年轻人)要努力向着理想前程奋勇前进,不要像老来一事无成的人那样只知道空叹息,因为到那时叹息也是没有用的。B.出自宋代诗人牧童的《答钟弱翁》。译文:放牛一天,回来后饱餐一顿,累了,在明月朗照下不脱蓑衣便酣然睡去。无忧无虑,天真无邪。C.出自朱熹的《观书有感》。译文:这半亩方塘为什么这么清澈呢?因为有这源头活水不断地补充进来,才使得它这么清澈。D. 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译文:四月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才刚刚盛放,浓艳欲滴,妩媚动人。故答案为A。

10.A.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写的是夏天的景色。译文:到底是西湖六月的景色最美,风光与其他季节不相同。B.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描写的是深秋的景色。译文:停下车来,是因为爱赏枫林晚景,那经霜的枫叶竟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C.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译文:让人怜爱的九月初三的夜晚,露水像珍珠一样闪亮,月亮弯得像弓一样。D.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译文:春天到了天气转暖,这时候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由于雨很细很密,所以落到地上,就感觉软绵绵的,大地是慢慢被滋润的,春天的小草刚发一点小芽,是淡绿色的,而且也很疏,远看一片草可以看到成片的绿色,但如果近看,就不明显了。故答案为B。

参考答案:1.C2. A3.B4.B5.C  6. A  7. B8.C9.A  10.B

小学描写春天的诗句篇6

【关键词】古诗词 想象力 情境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37-01

古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在人教版的小学教材中,古诗词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中,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肯定和提高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地位。所以语文教师要重视古诗词的教学,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当今的小学生学习古诗词存在如下几方面障碍:一、古诗的语言属古汉语范畴,与现代汉语相比,有它特殊的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句子形式,小学生初步接触古诗,理解较为困难。二、小学生阅历浅,直接表象不足,间接表象的积累也不足,难以想象诗的意境,形成意象。三、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离不开当时当地的情况。由于时代的变迁,让小学生体会古代诗人的思想感情就有困难。如何教好小学语文古诗词,我总结出了几点经验:

一、展开联想,培养想象力。

在教学古诗时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情蕴意。例如,教学小学语文第二册中《所见》作者是袁牧,内容为:“牧童骑黄牛,歌声震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想象的翅膀首先要带我们到茂密的森林了,可以让学生骑在桌子上,想象自己就是那位小牧童,手里拿着短笛在吹,忽然耳边传来一阵“知了,知了”的声音,抬头望去,看见知了在枝头高唱。于是马上停止笛声,跳下“牛”背,轻轻地走到“大树”下。可以想象墙壁上有只蝉在鸣叫,所以停止笛声。此时也可以让学生大胆想象,小牧童心里在想些什么?在古诗教学中,要利用想象进入角色,才能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促进学生学得深,学得亲,学得活,学得实。

二创设意境,渲染氛围。

精心设计,优化情境,首先要看古诗显示的基调是什么,是高昂的,还是低沉的;是欢快的,还是悲哀的;是宁静的,还是喧闹的。然后选择合适的手段:如欢快的,喧闹的就可以运用表演,体会情境;而那种高昂的、激奋的、或者低沉的,悲伤的,都不宜通过学生自己表演去创设,因为这些情感的基调都比较严肃,庄重,是儿童生活的经验中没有经历过的,情感没有体验过的。因此表现这些情感的古诗宜用音乐、图画,而不宜用剪贴画、简笔画。比如,在学习《春晓》这一课时,可以请同学做诗人上台表演,然后描述:在美丽的春天(指图),你(诗人)可见到那许多美丽的花儿,当夜晚来临诗人累了,就伏案而睡(此时同学作伏案而睡状),睡着睡着,你朦朦胧胧听到(注意听,头稍抬起)外面刮风了,呼呼的,一会儿春雨沙沙地下起来,听着听着,你又睡着了。不知外面什么时候了,你听到小鸟的叫声,放录音机(鸟鸣),(坐起)睁开眼睛一看,呵,天亮了,天晴了,小鸟欢快地叫起来了,你这位诗人心里高兴啦,哼出了两句诗:(学生读)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时,从昨夜的风雨声,又看到一场风雨后,花儿被打落的另一番景象。诗人又想到什么?又说出两句诗: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样一个一个连续的情诗,使学生情感活动参与认识活动,有效地提高古诗教学效率,全面完成古诗教学任务。

三趣味训练,培养诗兴。

学习古诗文,还要注重富有情趣的训练,这样,才能使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要求学生分别写出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各一句。如描写春天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描写夏天的“连雨不知春去,一觉方觉夏深。”;描写秋天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描写冬天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或是要求学生在诗句中填入花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别样红”,“竹外( )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等等。这样,便将对于小学生来说略显枯燥的古诗词生动化,引起他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对小学生进行古诗文诵读训练具有可行性,一般而言,小学生年龄小,思想单纯,没有任何杂念,记忆力好,小时候一旦学会,终生都不会忘记。更重要的是,文化熏陶、道德修养自然渗透在古诗文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古诗文经典诵读无疑是一种极好的素质教育。多种多样的背诵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背诵,如我们可以采用表演背,据义背,据时背,创设情境背等等。

小学描写春天的诗句篇7

原来是春姑娘在挠小草的痒痒呢!

是谁在和鱼儿玩耍?

原来是春姑娘在和鱼儿嘻戏打闹。

每当到了春天,春姑娘就和我们一起 玩耍,一起成长……

每当到了春天,是我们最最快乐的时刻。

春姑娘,请你留下来好吗?

和我们一起度过金色童年!

春天的作文2

咦?是谁叫醒了小草

转瞬间严冬已逝,春天已悄悄地来到人间。春天,是美好的季节,是充满诗情的季节;春天,又意味着一个生机勃勃的开始。自古以来,诗人喜爱春天,赞美春天,是因为春天景色宜人,处处皆可入诗。漫步古诗百花园,只见咏春诗姹紫嫣红、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随意采撷几朵,慢慢品读,不知不觉已陶醉其中。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这是北宋诗人秦观的《春日》。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早晨之景。耳盈鸟语,目满青枝,绿红相扶,异馥诱人。诗人寥寥几笔,一幅春意欲滴的画面便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诗人索性止笔,不再描写春景,转而抒情。春意浓郁,灵感忽生,但诡谲的诗人却用“已难寻”的遁词来诱使读者自己去感受春意,这种虚实相生的方法,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傍晚之景。斜阳披丛树,绿地与天接,犬欢叫,人晚归。这首诗自然贴切,常中见巧,平中见奇,将读者带进全景式的春之氛围,这里有春之境的美妙,有春之色的绚烂,有春之味的浓烈,有春之声的和悦,置身其间,人们会敞开胸襟,尽情欢歌。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这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南园的春天,生机勃勃,富有意趣。春水初生,乳燕始飞,蜂儿采花酿蜜,鱼儿拥钩觅食,这些都是极具春天特征的景物,而远景透过窗户直入书房,使人舒心惬意,欢欣不已。这首诗生动传神,清新流转,读来令人神清气逸。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南宋和尚僧志南的《绝句》。这是一首描写春游的绝句。春光明媚,勾起了出家人的游兴,于是走出庙宇,观赏春光。驾着小篷船出游,将船停泊在古树下,拄着藜杖桥东漫步。虽是平铺直叙,但古木阴中停泊着小船,这个画面很雅,很古朴,颇如一帧中国古代的文人画。后两句准确精练地表现了春天杏花盛开,小雨纷纷,杨柳飘舞,东风和暖的美丽而宜人的景象,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这首诗情与景汇,物与心谐,诗人抓住春风春雨的特点,略加渲染,便透露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是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一、二句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二月里,春光明丽,草长莺飞,杨柳以长长的枝条轻拂堤岸,好像被美好的春色陶醉了。三、四句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小学描写春天的诗句篇8

转瞬间严冬已逝,春天已悄悄地来到人间。春天,是美好的季节,是充满诗情的季节;春天,又意味着一个生机勃勃的开始。自古以来,诗人喜爱春天,赞美春天,是因为春天景色宜人,处处皆可入诗。漫步古诗百花园,只见咏春诗姹紫嫣红、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随意采撷几朵,慢慢品读,不知不觉已陶醉其中。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这是北宋诗人秦观的《春日》。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早晨之景。耳盈鸟语,目满青枝,绿红相扶,异馥诱人。诗人寥寥几笔,一幅春意欲滴的画面便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诗人索性止笔,不再描写春景,转而抒情。春意浓郁,灵感忽生,但诡谲的诗人却用“已难寻”的遁词来诱使读者自己去感受春意,这种虚实相生的方法,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傍晚之景。斜阳披丛树,绿地与天接,犬欢叫,人晚归。这首诗自然贴切,常中见巧,平中见奇,将读者带进全景式的春之氛围,这里有春之境的美妙,有春之色的绚烂,有春之味的浓烈,有春之声的和悦,置身其间,人们会敞开胸襟,尽情欢歌。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这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南园的春天,生机勃勃,富有意趣。春水初生,乳燕始飞,蜂儿采花酿蜜,鱼儿拥钩觅食,这些都是极具春天特征的景物,而远景透过窗户直入书房,使人舒心惬意,欢欣不已。这首诗生动传神,清新流转,读来令人神清气逸。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南宋和尚僧志南的《绝句》。这是一首描写春游的绝句。春光明媚,勾起了出家人的游兴,于是走出庙宇,观赏春光。驾着小篷船出游,将船停泊在古树下,拄着藜杖桥东漫步。虽是平铺直叙,但古木阴中停泊着小船,这个画面很雅,很古朴,颇如一帧中国古代的文人画。后两句准确精练地表现了春天杏花盛开,小雨纷纷,杨柳飘舞,东风和暖的美丽而宜人的景象,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这首诗情与景汇,物与心谐,诗人抓住春风春雨的特点,略加渲染,便透露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是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一、二句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二月里,春光明丽,草长莺飞,杨柳以长长的枝条轻拂堤岸,好像被美好的春*陶醉了。三、四句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上一篇:交通手抄报内容范文 下一篇:独臂英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