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亨利二十年后范文

时间:2023-09-26 01:04:31

欧亨利二十年后篇1

[关键词]欧・亨利 约翰・斯坦贝克 友谊 人性之美 社会之恶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2-0102-02

一、19世纪至20世纪的美国社会

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英国政府废除了其颁布的禁止移民向西进的敕令,随之而来的是有名的“西进运动”,许多来自东部沿海地区和欧洲的移民,还有失业的工人、失去土地的农民纷纷越过阿巴拉契亚山脉涌向西部,开拓了美国西部的大片土地。(常耀信,2008)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至内战爆发前,北方工商业资本主义经济和南部种植园经济沿着不同的方向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南北却出现了大量矛盾,其主要表现在于对西部新拓展土地的争夺和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常耀信,2008)首先,双方争夺西部土地,一方面为了发展各自的经济,另一方面他们还想增加自己在国会的议席,进而影响联邦政府的政策;其次,由于南方奴隶主采用奴隶制,占用了大批的劳动力,而导致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缺乏大量廉价的“自由的”雇佣劳动力。(常耀信,2008)19世纪中期,南北矛盾的主要方面是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随着矛盾的不断激化,1861爆发了极具影响意义的美国内战。此次战争历经四年,最终北方胜利并且铲除了没落、腐朽的南方奴隶制。(常耀信,2008)此后,美国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自由高速的发展,为其后来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继美国内战之后,1929年,美国爆发了资本主义史上最大的经济危机。这使得美国金融界几近崩溃,股票一夜之间从顶巅跌入深渊。危机期间,由于生产过剩,消费紧缩,导致大量商品积压,大量美国人失业,缺衣少食,生活日益贫困,对未来失去了信心。(常耀信,2008)美国社会道德进一步沦丧,盗窃、斗殴、凶杀案件屡屡发生。

此时,美国文学逐渐从浪漫主义时期过渡到了现实主义时期。文学家们纷纷拿起手中的笔杆,力求最真实地描述美国民众的生活,揭示人性,抨击当时黑暗社会。本文试图通过对欧・亨利的代表作之――《二十年后》中鲍勃对吉米以及约翰・斯坦贝克的代表作之一――《人鼠之间》中佐治对李奈的友谊以及主人公各自最后的命运进行分析,探究美国现实主义作家对19世纪至20世纪美国社会之恶的抨击及对人性之美的赞扬。

二、人性之美与社会之恶

(一)欧・亨利笔下的鲍勃

作为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亨利通过其新颖的构思、诙谐的语言和悬念突变的手法再现了20世纪初期的美国社会,他的作品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王仲年,1987)《二十年后》是欧・亨利的一部短篇小说,其故事情节并不复杂,然而却留给读者一种无以言表的感受,它使我们既感动于鲍勃对友情的珍视,又使我们惋惜于鲍勃的“罪行”。

小说中,鲍勃以通缉犯的身份出现,这使我们联想到了当时的美国社会――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西进运动,欧・亨利以此新颖的构思让我们看到了西进运动的一个侧面。在欧・亨利心目中,美国西部草原和东部城市大相径庭,在像纽约这样的东部大城市,社会中充斥着资产阶级唯利是图、虚伪狡诈的恶习。在西部,资本主义的压迫却不那么明显,人们淳朴、正直、勇敢,充满着朝气。(王仲年,1987)然而,西进运动时期,西部人们尽管身处在看似自由的环境中,他们也不得不在刀光剑影间苦苦地生活。鲍勃的生活历程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诠释。

鲍勃等待吉米时,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块小巧玲珑的金表,表上的宝石在黑暗中闪闪发光,可见鲍勃确实在西部得到了财富。然而,得到财富的同时他也承受了很多苦难――他的右眼角附近有一块小小的白色伤疤,并且是名通缉犯。这样的描述从侧面反映出了:在美国,人们向往追求财富;然而,当时的美国社会结构却没能为人们提供一种合法的、制度化的手段,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追求,进而导致了一些人采取不符合社会规范、违法的手段来获得财富。(于永凤,2006)鲍勃恰恰是那个时代的冒险者和牺牲者之一。

为了赴二十年前与朋友吉米的约定,鲍勃不惜冒着被警方逮捕的危险,这是一份多么真诚的友情和笃定的信任!经历了二十年的风风雨雨,鲍勃仍坚定地信任着自己的好朋友。文中鲍勃在向“警察”描述自己的好朋友吉米时,多次用了“最要好的”“亲密无间”“情同手足”“最信得过的”等词语,这充分反映出吉米在他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是他至今仍引以为豪的好朋友。(周莉薇,2009)近夜间十点,街上的人寥寥无几,然而当“警察”问鲍勃,如果他的好朋友没有准时赶来赴面的话,他是否会离开这儿,鲍勃却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不会,并且起码还要再等他半个小时。“但我相信,只要吉米还活着,就一定会来这儿和我相会。”(田艳,2005)“如果吉米还活在人间,到时候他一定会来的。”(田艳,2005)鲍勃两次强调吉米一定会来与他相见,可见鲍勃对朋友足够的信任!二十年未曾谋面,鲍勃却对二十年前与吉米分手的时间记得清清楚楚:“9:57了,我们上一次是10点整在餐馆门口分手的。”(田艳,2005)对朋友的身高和容貌也依旧记忆清晰:“我从未想到你会长到这么高,高了两三英寸呢。”(田艳,2005)鲍勃冒着危险按时赴约,对友谊的忠诚,对朋友的信任溢于言表。欧・亨利把鲍勃身上散发着的纯净天然的人性之美描述得淋漓尽致。

鲍勃既有对朋友的忠诚与信任,也有在西部二十年来尔虞我诈的生活中犯下的“罪行”,人性之美与社会之恶都体现了出来。从侧面也反映出了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美国社会对人性的摧残和扭曲!

(二)约翰・斯坦贝克笔下的佐治

约翰・斯坦贝克是美国当代现实主义作家,他写过反法西斯、并具有社会抗议性质的小说,也写过轻松幽默的喜剧;写过富于浓厚乡土气息的作品,也严肃地思考过社会道德面貌的变化。(董衡巽,秦似等译,1989)他最优秀的作品发表在30年代,以经济大恐慌为背景。那个时期的美国,由于工业资本家及其人――银行的巧取豪夺,使得失去土地和家园的佃农和季工不得不背井离乡,只能通过打短工艰难度日。(常耀信,2008)

《人鼠之间》便是以经济大恐慌为背景而著的一部催人泪下的小说,书名寓意着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小说描写的两个季工佐治和李奈是一对相依为命的朋友。佐治是个矮小精明的人,李奈是个力大无比,但智力不全的人,饮食起居、待人接物等全得由他的朋友佐治来照顾。当李奈弯下腰去喝碧潭面上的水时,佐治尖声叫道:“李奈,你会像昨天晚上那样病倒的。”(董衡巽,秦似等译,1989)李奈是个低能儿,会经常忘记之前发生的事情,而佐治却会耐心地提醒他、告诉他,细心地照顾他。当李奈忘记把自己的工证和汽车票放在什么地方,沮丧地发愣时,佐治说:“你不会有的,你这。两张工证都在我这儿。你想想,我会把你那张教给你自己带吗?”(董衡巽,秦似等译,1989)朋友间真挚的情谊,在佐治对李奈自然、真情的流露、无私的付出等方面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对于佐治而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李奈是他生活的一大累赘,尽管佐治嘴上常唠叨李奈妨碍他自由自在的生活,但内心却十分关心他,不忍弃他于不顾:“天啊,你真惹麻烦,要是没有你这条拖在我后头的尾巴,我会把日子过得多舒服,多快活。我会过得很惬意,说不定还能找到个姑娘。”(董衡巽,秦似等译,1989)“天,要是我一个人,我活得多舒服。我总能有个活儿干,又不会出乱子。什么岔子都准不会出,一到月底,拿到我的五十块钱,就进城去,爱什么买什么。”(董衡巽,秦似等译,1989)简洁的描述,字里行间却流露着佐治对李奈的关爱。也正是因为这种关爱,将他俩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绝望的生活中,佐治为了鼓励李奈,他总是像赞扬小孩一样赞扬李奈。只要佐治说上一句“好小子”“真不错”等类似的话,李奈就会自豪得连气都透不过来。为了让李奈高兴、快乐地活着,他常说这样一个故事:“我们将来有一大块菜地,有一窝兔子,还有好些小鸡……”(董衡巽,秦似等译,1989)就这样,在佐治的照顾下,单纯的李奈靠着这样一个梦想卖力地干活,快乐地生活着。人性中那份纯净天然的美在李奈和佐治身上得到了体现。

由于李奈并非出于本意而扼死了农场主的儿媳,农场主的儿子顾利宣扬要对李奈处以残酷的私刑。佐治为了不让李奈忍受他人的欺辱和伤害,选择了自己承受心如刀割的痛苦,含着眼泪亲手打死了李奈。或许对于李奈来说,那是一个过于残酷的人间,在另一个世界他才有可能拥有幸福。在打死李奈之前,佐治再一次讲述了有关他们拥有土地和兔子梦想的故事,李奈在对梦想憧憬的快乐中离开了那个冷酷的世界。(杨爱英,2014)“这时,佐治举起枪,并且把枪稳住了,枪口不偏不倚地贴近着李奈的后脑勺。手抖得十分厉害,但他沉着脸,稳住了手。”(董衡巽,秦似等译,1989)那一枪,充满了他的爱与恨,他爱李奈,恨社会的残酷与不公。“这是一个令人震撼的故事,它以一个人亲手杀死好朋友来证明了友谊的极致,也证明了当时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对人性的扼杀,揭露了社会的险恶!”(杨爱英,2014)

(三)美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

欧・亨利在《二十年后》中描写了鲍勃对吉米的真挚友谊,突出了那种纯净自然的坦诚人性之美,然而作为警方通缉的罪犯,鲍勃又是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牺牲品,他没有回天之力来改变美国社会大思潮给予的命运冲击,其结局只能是置身于污泥浑水中,染上一身的罪恶。

约翰・斯坦贝克由于受到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他一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解释人性和命运,并且将人描写得如同动物一样。因此,在《人鼠之间》这部作品中,他笔下的佐治是矮小机灵的,如同老鼠一般,而李奈却是高大笨重的,如同熊一样。故事的结局更是对美国当时社会中那种弱肉强食的映射。佐治为了不让李奈遭受他人的侮辱与折磨,同时也为了自己的生存,他不得不亲手打死了自己最忠实的同伴。约翰・斯坦贝克笔下的人性之美与社会之恶在佐治的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三、结论

19世纪至20世纪的美国社会既经历了工业快速发展的时期,也经历了经济坠入低谷的时期。然而,无论当时的美国社会多么辉煌抑或萎靡,贫苦民众的生活在这弱肉强食的社会中仍得不到保障,人性中的美被社会中的恶慢慢地侵蚀,贫苦人民如同行尸走肉,处在道德沦丧的边缘。

【参考文献】

[1]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M].天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欧・亨利著,王仲年译.欧・亨利短篇小说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3]田艳.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4]约翰・斯坦贝克.人鼠之间[M].董衡巽,秦似等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89.

[5]于永凤.《二十年后》只能“含泪”无法“微笑”――由《二十年后》看欧・亨利短篇小说对社会的批判内涵[J].沈阳大学学报,2006(12).

[6]杨爱英.《人鼠之间》的孤独主题[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4(02).

[7]张莉,吴宇.欧・亨利《二十年后》对人性矛盾的揭示[J].芒种作品研读,2012.

欧亨利二十年后篇2

论文摘要:在美国作家欧·亨利将近三百篇的短篇小说创作中,为大家所熟知的《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一部分主要描写了犯罪性内容,这部分作品不仅以惊人的结尾和精巧的结构具有典型的欧 ·亨利风格,还以别致的内容表达了深沉的爱,从历史的背面投射出了那个年代美国的社会环境、美国民众的心理状态。他们大多运用双线结构,从现实与浪漫两种角度观察、反映人的内心,在双线的明暗交叉中最终得到汇总和升华,体现了现实主义批判精神的思想价值,十分值得我们去关注。  

欧·亨利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也是著名的现实主义批判作家。他创作的小说主要取材于美国社会基层,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世人对欧 ·亨利印象最深的是“欧·亨利式结尾”,“通常指短篇小说大师们常常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景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是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料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瑚而其中为人熟知的是一些著名篇目,比如《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的常春藤叶》等等,都以其出人意料的结局和真挚的情感或者对美国社会辛辣的讽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而本文所关注这一部分短篇小说,大部分也具有“欧氏风格”,加上具有拉丁美洲风情的描写与西部牛仔的粗犷,令读者别有一番感受。  

一、 双线结构的延展  

(一)理性的审视  

在欧 ·亨利的这部分小说中,主人公大多是勇敢、坚毅、又富有人性的牛仔、大盗或。他们虽然有着为人不齿的盗窃、杀人行为,但行侠仗义,同情社会底层的弱者,有着丰富的情感和敏感的心灵。而且他们对于社会上那些道貌岸然的“君子”极为蔑视,有着强烈的正义感,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其中的一些代表人物,并了解他们“罪”的一面。  小利亚诺是《双料骗子》的主人公。在中,小利亚诺为口角开枪射死了一名青年。那名青年的追随者很多,为了躲避复仇者,小利亚诺不得不踏上逃亡之路。他乘船到了南美海岸,居住在一个不知名的国家。在那里他被美国大使馆的领事看中,参加了一场骗局,在左手上绣一只标志某富豪家族的鹰的刺青,冒充当地一位其失踪多年的儿子,以获得他保险箱里大笔的现金。当他们达成协议后,小利亚诺摇身变为贵族公子哥,享受着从未有过的奢华生活和母爱的温暖,在领事提出分钱时,他毁约并威胁领事的生命,要求他保守秘密。正是所谓双料骗子。吉米 ·瓦伦汀是《重新做人》的主人公。他刚从监狱里释放出来,又开始在不同的地区作案,而且金额一次比一次高,不得不使警方高度重视。他的盗窃手段高超,拥有全套精密的高尖端盗窃设备,并且手法独特,干净利落,如果他之后不决定金盆洗手,更多更豪华的保险箱也只是形同虚设。  

詹姆斯医师是《提线木偶》的主人公。表面上他是著名的医师,但“业余”还会做一些盗窃的营生,并且手法同样高明。在朋友圈子里,他被称为“了不起的希腊人”,一半是因为“他冷静的绅士风度”,另一半“是在帮会黑话里指头儿和出谋划策的人。凭他的地址、职业的影响和威望,他能搞到信息,供哥制定计划,干非法勾当。”当一天凌晨-,他刚刚作案归家,还穿着大夫的衣服时,途中遇到一位黑人保姆向他求救,因为家中有病危的患者,当了解到那个家庭情况后,他企图从濒临死亡的病人口中得知他们家的钱藏在哪里,但在打开保险箱后却发现空无一物。而病人也在他的嘲讽中死去,等等。像詹姆斯医师这样的人物,还有很多,他们有着劣迹斑斑的过去,他们面临着最黑暗的现实并且融人了那样的黑暗,他们不仅仅代表了底层的生活,更代表了人类自我的膨胀,他们的需求是马斯洛理论中的最底层,他们的行为是法律所不允许的。但这只是故事的一部分,是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欧·亨利用这样一副黑色的斗篷吸引着我们,在撒旦式的外表下,用理性的目光审视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将肮脏、鄙陋、血腥展示出来。但如果小说仅仅为了残忍的揭露,那欧 ·亨利也只能是一名现实主义的“战士”,但他优美的心灵令世人感到惊异,因为他在现实主义下仍然有着可贵的幽默和浪漫气质,这些小说因为他的匠心变得不同一般。描写出这类人物性格的复杂性,罪与爱双线交织在这些人的身上,令人深思。  

(二)人性的洋溢  

在描写了种种罪恶之后,欧 ·亨利笔锋一转,带我们走进另一片完全不同的世界——被一种难以言说的爱与人性之暖所包围的世界。  

小利亚诺,当他第一次进入那个贵族家庭,当第一天夜晚,那位善良的母亲为他掖好被角,并赞美天主将她的宝贝儿子送回来之时,他便下定决心不再伤害这位善良的母亲,不再让她有失子之痛。而最重要的原因,也是他一直隐藏的,就是那个被他杀死的年轻人的左手有着相同的鹰的家族标志。

《重新做人》中的吉米 ·瓦伦汀,在他进人那个小镇后,遇到了一位好似天使般的小姐,他为之倾心 ,并从那之后洗手不干,一心经营自己的鞋店,做一位普通 、合法的公民。当他事业有成并与那位小姐订婚时,发生了一件尴尬的事:这位小姐的父亲,一位银行家,新购置了先进的保险门,在向家人展示时,大女儿的孩子被锁了进去,所有人都心急如焚,于是,准备将那副工具送给别人的吉米决定不顾一切“重操旧业”,在短短的十分钟内,打开了门救出了孩子。很难想象在那尴尬的气氛下吉米是怎样的心情。赶来逮捕他的警察本 ·普赖斯在看到这一切后 ,放弃了自己的想法。但一切可能有些晚了,准备重新做人的吉米,从那之后可能又要开始新的流浪生活。《提线木偶》中的詹姆斯医师,发现那位奄奄一息的病人是一位疯狂的赌徒,并经常对自己善良、温柔的妻子拳脚相加。之后他打开保险箱一无所获,那位病人嘲笑他在医师的外表下做无耻的勾当,他则冷静地在病人断气前对他说:“到 目前为止,我可从来没有揍过女人。”当这位病人死去后,医师明白了,他的挥霍使这个家家徒四壁,女主人不仅赔上了自己的一切还倍受虐待。于是他在走时将自己刚刚盗来的钱全部给了女主人,并说那是病人给她的遗产。“凶手的假话像一颗小星星,在爱情的坟墓上空闪烁。”一个善意的谎言,让女主人激动不已,并体验到在多年冷酷无情后的“爱”的温暖。不得不说,这些小说中故事的结尾令人惊异,也令人感动。越是冷酷无情的人,动情之后才越感人。欧·亨利懂得这一点,他让这些身负罪责的冷面人物同时拥有流露真情的举动。小诺利亚为了赎罪,为了让这位善良的母亲不再受伤;吉米为了爱,放下了自己的尊严;詹姆斯为了一个受苦女人的生活,为了弥补那个没有人性的赌徒的罪过,这种行为甚至有“劫富济贫”的味道。在自我的本性“恶”的一面暴露后,超我“爱”的一面却得到了体现。文章用现实与浪漫两条线索将人事、世事展现出来,最后在人性的彰显中让两条线索交汇,构建出一个完整、多元的社会。l3 正如《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尼采所言,龙所代表的意志是“你应该”,狮子却怒吼着“我想要”。理性与冲动无往不是一对矛盾,在哲学家的眼中和文学家的笔下,这两种元素让世界变得火药味浓重,也是这两种元素让人生变得更精彩、更具有挑战性。欧 ·亨利用 自己的方式揭露了这对矛盾,并且构建出一个多元的复杂的世界。 

二、多元世界的构成  

(一)具象世界柏拉图说,世界上有三种床:木匠的床、画匠的床、理念的床。他们一一对应着具体的床、幻想的床。床之所以为床,理念的床是真实的床,而木匠的创造只是描摹了其中的一些特点,不具有普遍性(床与床不同),画匠的床更是虚无的,是“影子的影子”,和“真理隔着三层”。由此可以将世界划分为:具象的世界——现实生活,影像的世界——被投射的世界,幻象的世界——真正的世界。  我们都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喜怒哀乐由此而生,作家们的创作也同样。文学创作中的“缺失性体验”,带给了欧·亨利更多的生活阅历,更多的人生感悟。所以,同样是反映美国社会状况,欧·亨利选择了各个方面的人物,包括了这样盗窃、杀人、诈骗等形形色色的人物。推究起来,是现实生活对欧亨利的影响。 

欧·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在奥斯汀国民银行工作时,因为短缺了一笔现金而受到怀疑和逮捕,之后他开始了在中南美洲的逃亡生活。在他的妻子病危之时,他冒着风险回去探望她,也因此被捕 ,在俄亥俄州监狱坐了三年。这一段流亡与被捕的经历,不得不说是欧 ·亨利的一笔财富,这使他拥有了不同于其他作家的经历,体验到了更多不同的生活,乞丐、小偷、杀人犯、囚徒、死亡… … 他接触到更多有血有肉的人物,他感受到更多的人情世故,他明白了更多属于美国底层人民的生活道理而在他被怀疑为盗窃犯,流落在异乡,身无一物,备受欺凌时,或许他会真的幻想成为那种技术高超的大盗,可以过那种一夜暴富,快乐自由的生活,又能借此帮助弱小可怜的人,惩处那些谋取非法利益的所谓上层人士 ,可以在这种流浪中找到自己的快乐尽管现实是残酷的,总会给他以打击,但正像现在很多人崇拜赌神、神偷、盗帅一样,向往那种在惊险刺激之后珠光宝气、奢华雍容的生活,在无法达到时表现出来就是喜爱看那种题材的电影、书籍。而当年的欧·亨利,也许像所有的年轻人一样正幻想着这样的生活,尤其是无法拥有那样的生活,甚至要流离失所,风餐露宿,反差大渴望应该会更大吧。 

经常与那些社会下层的人接触,作家看惯了偷窃、诈骗等等各种犯罪,他深深地了解那些罪行背后的原因,所以他更多的不是指责那些人扰乱社会治安或其它站在政府角度的考虑,他明白那些人本性都是善良的,体现在小说中,便是我们所见到的充溢着爱与人性与反思的描写、叙述。 

(二)影像世界 

人类没有艺术可以生存,但无法生活。我们用各种方式来再现我们眼中的世界,并且蕴含了我们自己的观点、看法。绘画、雕塑、音乐、文学等等,无不是影像化的生活,抽象后的生命。欧 ·亨利的短篇小说更是凝练 、精彩的影像,勾勒出了光怪陆离的世界。他以自己的笔触,描写了在他生命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的生活给予他的印象。作家自身的缺失性体验成就了他独到的视角与深刻的反省。亲身经历并且真实的表达出来给人看,这符合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宗旨。在“美国式幽默”的背后,蕴含着带有批判精神的思想。对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社会,对于被金钱 、欲望异化了的美国人,对于在原始状态和异化状态之间徘徊不定的人群,他都有着自己的分析和态度。在现实主义中蕴含浪漫主义,不得不说是处于转型社会阶段的作家的共性,也是体现在欧 ·亨利小说中的特色。

对于欧 ·亨利,除了阮温凌教授所著《走进迷宫—— 欧 ·亨利的艺术世界》之外,其他的细致研究相对较少。这有 自然有很多原因,作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的欧 ·亨利,正是因为短篇小说而为世人关注,但也是因为短篇小说的本身局限,而难以达到更高的成就。欧 ·亨利短篇小说短小、精炼的优点自不必说,于简洁的文字中蕴含大故事、蕴含深意味,往往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但是短篇小说也受到篇幅限制,无法展现历时更长、人物更复杂、情节更曲折的内容。正如亭阁虽玲珑,犹可一眼望穿富丽堂皇的深宫大院迂回纵深,才往往引人人胜欧·亨利的小说,也因此受到限制,当大家都在关注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长篇小说时,短篇小说往往只是用来调剂的“花生米”,欧 ·亨利所创作唯一一部长篇小说《白菜与皇帝》又难以达到他短篇小说的水平,用炒花生米的手法来做海鲜,可想结果有些差强人意。再次,欧 ·亨利本人的创作,因为有分层所以只有一部分被文学评论家推崇的作品为世人所知,而其中的名篇便屈指可数了,其实他的另一部分小说,也就是本文所关注的这一部分小说,虽然传诵度不高,但个人认为不仅在立意上取自西部草原,在生活上富有美国牛仔的特色,在抨击人性丑陋、赞美人性善良的方面也都是很有力度的。又正是因为这种来自西部草原的清风,让欧·亨利的现实主义小说带有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其中的流浪、冒险,与决斗,美女与美景,都含有对绝对自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虽然有些不合时代的背景,但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写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对原始状态下的西部生活、西部文化的冲击,与现实主义的直接描写相比,另辟蹊径,殊途同归。 

回到这部分“犯罪性小说”,阮温凌教授也根据题材和主题将其分为“西部牛仔小说”“失业者流浪者小说”“骗子小说”“强盗小说”等等九类,但在这里,我将其统称为“犯罪性小说”,不是因为其中都有犯罪情节,虽然部分确实是描写了偷盗、决斗镜头,但更因为这是人性原初的.本能爆发,蕴含一种“犯罪”的冲动,体现在牛仔、流浪者、强盗甚至、医生、商人身上,他们的真正动机,在于对于金钱、地位的攫取,以及在攫取过程中的体验,或者说“超越性体验”,体会到自身价值的超越和“博弈”中的刺激。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因为这种冲动总会在人体内存在,不论是有外部压力的刺激或者只是内部能量的驱动,所以这也成为现代社会的商业卖点。

欧·亨利在自身经历的基础上,带着文学家的敏锐捕捉到了这一点腥味,带着烟草、酒精和血的刺鼻,成为最赤裸、最诱人的人性的写照。这也是现代青年对于这种犯罪性的作品,譬如《史密斯夫妇》《霹雳娇娃》一类的影视作品十分热衷的原因。 

(三)幻象世界 

这一部分小说大多具有“现实性”与“浪漫性”两条线索,欲扬先抑,揭露了现实的残酷之后对人性的光辉进行升华,并且努力使道德、理性对人的约束与人性本原的冲动结合在一起。精神化的文学作品虽然是镜中的倒影,但其背后的思索与认知却是最真实的生活。欧·亨利告诉我们:对与错难有定论,标准在于人的立场和心志;一个人做了错误的事情,并不代表这个人是错误的;一个人在顺从自己本我意志的同时 ,也可以达到超我的境界。一个人必然会犯一些错误,但你怎样去面对和解决,决定了你能否获得内心的宁静。如果一个人真的希望过新的生活,那么周围的人应该给他这样的机会等等。我们不难想象作者是经过多大的努力才将自己眼见的那些恐怖、血腥地现实,转化为仅仅无情的描写现实的文字,是怎样将自己的困惑和绝望、忧伤转化为向大众、读者发出的对真、善、美的号召。柏拉图在讲述他那精妙的比喻后说过,文学艺术与现实隔了三层,是“影子的影子”。不能否认,文学是对现实的本体化后的再演绎、再诠释,其中,作家也是创作者们,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将丑恶的描绘的更不堪,将美好的描绘的更诱人,或者将丑恶与美好的对比进一步扩大,让坠落的感觉冲击读者的心灵。从这个角度看,欧 ·亨利是一位美化者,虽然他也描写了冒险、刺激的场景,但他最终还是没有把令人痛苦和无奈的结局展示给人们,他的浪漫性大于现实性,这也是他的作品可能有并不十分深刻之嫌的原因。悲剧的力量就在于“将美好的的事物毁灭给人看”,但欧·亨利没有敢毁灭自己的希望和生存的勇气,他的坚强和天真来自内心的本性,也来自梦想和理想。欧·亨利在描写不同的犯罪行为背后,隐含了深深的人性的爱与美,是淳朴的美国人民所拥有的,是不同于上层贵族的伪装、粉饰的情感。在原始冲动与文明外套的撕扯中,欧·亨利选择了卸掉外衣,套上一层绅士的马甲,在“欲遮还羞”的状态下,让我们隐约窥到了当时的真正社会。表达这样的主题,是欧 ·亨利见到、听到过很多这样的故事之后的向往与冲动,但能够在这样的主题下有所升华,又是他的思想、内涵所决定的。或许,这也是他眼中真实的世界,应该真实存在的那个世界。在缺失性体验的基础上,在对人本欲望和人格控制这对矛盾的思考后,在现实的拷打和理想的召唤中,欧·亨利以既不颓废也不激进的笔触从三个维度构建了当时的美国。双线结构交织出的多元世界,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以及永恒的人性。 

参考文献: 

[1]徐峙,曾双余,马跃.世界文学史:下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 

[2]赖干坚.欧·亨利研究的一部开拓性著作——评《走进迷宫——欧·亨利的艺术世界》[j].外国文学,1999(2). 

[3]李艳云,欧阳友珍.欧·亨利小说中的人性意识[j].江西社会科学,2003(6). 

[4]阮温凌.从保险库走出来的新人——《重新做人》的两个“感化”与生活原型[j].名作欣赏,1999(2). 

[5]肖震山.欧·亨利小说叙事的“错位”艺术[j].教育探 究 ,2008(3). 

欧亨利二十年后篇3

三位锋线王者均是清一色的80后,其中本泽马和格拉茨基均为1987年生人,年龄最大的亨特拉尔也不过才24岁。尽管年纪轻轻,却不妨碍三个新生代偶像以自己的方式震惊世界。

本泽马 KARIM BENZEMA

出生:1987年12月19日

国籍:法国

身高:1.82M 体重:75KG

位置:前锋

俱乐部号码:19

有时候,当机会眷顾到你头上时,除了受用,你根本别无选择。土生土长的里昂制造品卡里米・本泽马目前还不满20岁,却已经在俱乐部和国家队里迎来双重良机。但凡天才的年轻人受到俱乐部主帅的垂青并不鲜见,但如果他同时还得到了国家队主帅的重用,那就实在有必要对这名球员的实力仔细分析一下。

本泽马的出生地离里昂主场热尔篮球场只有几十分钟的车程。为此,从迷上足球的那一天起,本泽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穿上里昂队的球衣为家乡球队效力。16岁那年,他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作为俱乐部重点培养的天才球员被提拔到一线队。但客观来讲,前三个赛季,本泽马在联赛中并没有获得太多的出场机会,他在法甲赛场上的总上场次数只有40次,攻入6球,这个数据尽管并不引人注目,但如果考虑到他的大部分比赛都是以替补身份在最后关头出场,总时间还不到2000分钟,对于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而言,这已经算是一个不错的成绩。

2007-08赛季称得上是本泽马的腾飞赛季。值得注意的是,已经实现六冠王伟业的里昂在本赛季开赛之初并没有表现出和以往类似的王者风范,球队一度还进入困境。但好戏不怕晚,随着在法甲第10轮客场3比1击败波尔多队后,里昂队凭借进球多和多赛一场的优势,力压同积22分的南希队,重新登上联赛积分榜榜首。而在里昂重新登上王位的过程中,小将本泽马居功至伟。正是他用连续的进球和助攻,保证里昂一场场的胜利和进球,10轮法甲过后,本泽马只在两场比赛中没有进球,而他所创造的10场进10球的惊人纪录,使其成为五大联赛中首名进球数达到两位数的球员,以至媒体惊呼“里昂已进入本泽马时代。”

七月的最后一天,《法国足球》列出新赛季法甲赛场上最值得关注的50位人物,排名第一的是法甲现役出场纪录保持者库佩,纳斯里和儒尼尼奥分列二三位,而本泽马位居第十三。一个月过后,《法国足球》的记者们发现,他们给本泽马的定位太低了!这位只有19岁的里昂前锋,俨然是新赛季以来法甲赛场上400多位球员中表现最为优异者!

堪称里昂本赛季最大发现的本泽马已经向世人展现出了他的全面素质,这从其进球的方式和手段中即可见一斑。本泽马可以分别由左脚、右脚和头球攻破对手球门,多样化的进球手段相当令人称道。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本泽马目前已经是法甲乃至整个欧洲的当红球星,但直到一年前,他才第一次拿到一份职业合同,可见这个小家伙的成长速度有多么惊人。

此外,本泽马的国家队之旅并非完全依据俱乐部表现才水涨船高,早在今年3月份,小将就在与奥地利的国家队处子秀中取得制胜入球,随后才有了他在里昂挑起大梁。

目前,本泽马在媒体眼中的锋线排名已经仅次于两名获得过法甲最佳射手的名将西塞和保莱塔,这说明里昂前锋已经跻身于法甲一线球星行列。在《法国足球》看来,本泽马这种既能抢点又善运动战的特点,也是多梅内克摒弃特雷泽盖的原因之一,巧合的是,后者在2005-2006赛季也曾经连续9场意甲比赛有进球。

在多梅内克的最新宠儿阿内尔卡因伤退出欧锦赛预选赛后,本泽马终于实现了同亨利首发措档的愿望,在预选赛倒数第二轮主场2比0战胜立陶宛的比赛中,本泽马首发打满90分钟。

本泽马的状态和表现是如此优秀,自然有无数橄榄枝跃跃欲试地递上前来,此时,最着急的还要属里昂主席奥拉斯,他迫不及待地与自己当家球星再次续约,原本小将同里昂的合约在2010年6月到期,但八月份的新合同,已经将本泽马同里昂的婚期延续到2012年6月。

评价――

亨利:“假以时日,卡里姆(本泽马)将成为法国队的中流砥柱,他拥有一名优秀前锋的所有品质和意识,他这个年纪(19岁)就表现出了惊人的成熟。”

阿内尔卡:“在本泽马身上看到了当年自己在阿森纳效力时的影子。”

特雷泽盖:“本泽马就如同年轻时的我。”

阿兰佩林:“有些球员只要实力和能力足够,年龄不是问题,本泽马就是这样的类型。”

亨特拉尔JAN HUNTELAAR

出生:1983年8月12日

国籍:荷兰

身高:1.86M 体重:80KG

位置:前锋

俱乐部号码:9

尽管并非一路顺风顺水,尽管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曾遭遇磕磕绊绊,但总体来讲,亨特拉尔这个名字一直是和进球联系在一起的。2005-06赛季,亨特拉尔在各项比赛中打进了惊人的70个进球,若不是荷甲联赛系数太低,亨特拉尔拿到欧洲金靴也并非全无可能。

如此出色的表现早就吸引了欧洲豪门的目光,亳不夸张地讲,在亨特拉尔身上有一种魅力,这种魅力竟然可以让整个欧洲疯狂。放眼望去,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就找出诸多向阿贾克斯新星递送橄榄枝的顶级豪门:卡尔德隆意欲用1800万欧元买进亨特拉尔与范尼组成荷兰双枪;巴萨和尤文图斯一度与亨特拉尔走得无限接近;别忘了夏天时曼彻斯特双雄对亨特拉尔的追逐,老爵爷弗格森想让荷兰人顶替索尔斯克亚,曼城想让荷兰人独撑进球大旗。但所有追逐的最终结果是,亨特拉尔简简单单地发表一纸声明:由于还未到我离开的最佳时机,所以我会留下来。

一句简单的承诺让阿贾克斯球迷们欣喜不已。让人意外的是,亨特拉尔的2007-08赛季并非凡事顺利,冠军杯资格赛第二回合错失进球良机,阿贾克斯只得委身联盟杯,却不料两回合较量后,又被迪纳摩萨格勒布淘汰出局。惟一值得欣慰的惟有联赛,迄今为止,亨特拉尔7场进9球的高效让阿贾克斯一路直追,排在积分榜第二位。

值得注意的是,亨特拉尔不是那种靠惊人的爆发力突然起动加速甩开后卫然后突破射门得分的球员,他依赖于中场球员的支援或者一个像卡卡小罗那样的10号中场核心的妙传,而如果没有强大中场的支援,小将恐怕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在深谙自己这一弊病后,亨特拉尔从2006年3月开始,就聘请了前荷兰短跑名将道格拉斯训练自己的爆发力,后者曾指导过“野猪”戴维斯,而在和荷兰小将合作后称赞说:“亨特拉尔天生拥有极高的运动天赋。”

不得不提的还有亨特拉尔一路平步青云的国家队

之旅,这个深受主帅巴斯滕赏识的年轻人在2006年8月荷兰4比0大胜爱尔兰的国家队处子秀中,不但攻入两球且助攻两次,全面的表现几乎让人忘记了有关范尼落选国家队的争论。实际上,在有关荷兰国家队正印前锋的选择上,有“之王”美誉的范尼不受主教练巴斯滕待见是全世界皆知的秘密。自从年轻的亨特拉尔平地冒尖后,只要是没有伤病,范尼几乎就断了国家队的想头。而实际上,亨特拉尔的国家队进球决非信手拈来。在2比0战胜斯洛文尼亚之前,其欧锦赛预选赛的进球数只有3粒,但有主教练的绝对信任在前,亨特拉尔的国家队爆发也就指日可待了。

无论你是否承认,亨特拉尔的光芒已经照耀了整个欧洲赛场,而其在48场联赛中打入37个进球的辉煌战绩让他身后的追逐者越来越多,原本最乐观的估计是,年轻人至少还可以在阿贾克斯呆上一个赛季,但计划没有变化快,随着阿队主帅滕卡特半途迈入斯坦福桥,亨特拉尔的未来重新变得不再确定,有消息称,冬歇期时,年轻人可能就会走人。

其实看看亨特拉尔的履历就应该很清楚,这个年轻人有一颗并不安分的漂泊的心,其四年间竟然频繁游走多达5家球队之多,所以说,走向欧洲,是亨特拉尔的必然选择。

格拉茨基Oleksandr Gladkyy

出生:1987年8月24日

国籍:乌克兰

身高:1.88M 体重:80KG

位置:前锋

号码:21

单说起奥莱克桑德-格拉茨基,应该没有几个球迷会熟知这个名字,甚至连引起注意都谈不上,但如果你知道,正是这个20岁的年轻人将夏天时雄心勃勃转会到顿涅茨克矿工队的前利沃诺射手卢卡雷利挤上了替补席,那么对于这个有着拗口译名的小伙子你一定会刮目相看。

20岁的格拉莰基目前排名乌克兰超级联赛射手榜第一,在12场比赛中,他为领头羊顿涅茨克矿工队打进了相同数量的进球,而在上赛季,他的进球总数是13个。

值得注意的是,和C・卢卡雷利一样,格拉茨基也是顿涅茨克矿工的一位新人。2007年夏天,其从不见经传的哈尔科夫队来到顿涅茨克。当时,前意甲风云人物卢卡雷利显然是人们的焦点,到机场迎接意大利人的矿工球迷达2000人,但对于格拉茨基的到来,人们仅仅说了句,这小伙子不知道行不行。答案很快在赛季开始后揭晓,乌克兰新星一个接一个的进球让球迷们很快忘记了当时的质疑,但来自意大利的卢卡雷利在失去联赛首发位置后,也不甘寂寞,竟然在异地他乡办起了报纸,此举着实有点搞笑。

面对各方赞誉,格拉茨基还强调,如果想达到状态的顶点,他需要持续提高。“我已经为我自己制定了目标――作为一名球员取得进步,并尽可能地踢出最高水平。”他说,“矿工给了我这样做的重要机会。昨天我看了诸如亨利和罗纳尔迪尼奥这样的明星在冠军联赛中闪光的镜头,现在我有机会和他们碰面了。这是令我想要努力工作的基准点。”

目前矿工队在欧冠小组赛已经取得两连胜,只要格拉莰基继续目前的良好状态,他们一定会走得更远。

而在新俱乐部以12场比赛进12球在国内联赛中领跑的时候,格拉茨基有可能威胁到雷布罗夫和沙茨基赫创造的顶级联赛的单赛季进球纪录(22球)。“进球是球队的全体成员努力的结果,我做的只不过是在队友们的努力工作后完成临门一脚。幸运的是,现在我在顿涅茨克有了更多的机会,而我仅仅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格拉茨基说。

欧亨利二十年后篇4

关键词: 欧・亨利小说巨匠警察与赞美诗写作风格

一、欧・亨利及其作品简介

文坛巨匠,威廉・西德尼・波特(欧亨利)(1862-1910)是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奠基者,同法国的莫泊桑和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他一生共创造出273篇短篇小说,许多篇章为世人所传颂。他的很多作品反映了生活在纽约及其他地方的贫苦人民的生活。通过对细节的细致观察以及生动的描写,欧亨利向读者展现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成就使他在美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而笔峰犀利、语言幽默、构思巧妙、人物形象逼真是欧・亨利作品的重要特色。

作为欧・亨利代表作品之一的《警察与赞美诗》讲述了纽约无业游民苏比在冬季即将来临的时候,想方设法让警察把他逮捕入狱,以期获得一个避寒栖身之所,然而多次的尝试,结果都以失败告终。当他被教堂的赞美诗深深感动,决定重新做人时,警察却毫无道理地逮捕了他。

二、欧・亨利写作风格分析

(一)题材的选择

《警察与赞美诗》一文中,主人公是一位无业游民,他的“理想”就是到布莱克韦尔岛监狱度过三个月的严冬,因为那里没有北风的侵袭和警察无休止的纠缠,还能和意气相投的伙伴们一起消磨时光。这样的“小人物”在欧・亨利作品中屡见不鲜,类似的还有骗子、小偷、酒鬼、赌徒等,欧・亨利正是通过对这些小人物的生动刻画,表达了他对美国社会千百万小人物的极大同情与悲悯之心。

欧・亨利热衷于小人物的选择,不是无来由的,而是缘于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的生活经历的影响。 在19世纪末20 世纪初, 当时美国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当时拜金主义盛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了裸的金钱关系, 人的心灵体系也为金钱所维系和异化。欧・亨利对美国这个名利场的把戏也看得十分透彻,并对这个“金元帝国”的金钱崇拜进行了深刻的揭露、讽刺和批判。通过这一类作品的创作, 作者意在开掘更值得人们在哈哈大笑之后需要去思索的悲剧性内涵,因此我们看到欧・亨利把小人物作为主人公的写作手法是在这个复杂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

(二)别具一格的幽默

欧・亨利受同时代作家华盛顿. 欧文和马克吐温的影响,承袭他们幽默写作的传统,又创造出了属于欧.亨利似的幽默。他把幽默与讽刺结合起来,对美国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丑陋现象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在《警察与赞美诗》一文中,各出都可见幽默:幽默的题目、幽默的语言、幽默的结构。

以该文题目为例。题目《警察与赞美诗》,乍看好像警察与赞美有关,或者说警察就是赞美的对象,然而看了文章才知,课文虽然从头到尾都有警察,但着警察并不是赞美的对象,反而因为警察把苏比所有的希望搅黄而成为苏比自始至终诅咒的对象。之所以要把警察和赞美诗放在一起,这正体现了作者的匠心。警察是统治阶级的工具,赞美诗(宗教) 是麻痹人民群众的鸦片,两者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但两者的功效却又有所不同。作者一方面极力渲染宗教的感化作用,让苏比在赞美诗的熏陶下战胜自己,成为一个要自力更生的人;另一方面却又让宗教在警察面前大大地碰了一次壁,自新的苏比不得不进入监狱去改造他的生活。他以这样的幽默,巧妙地向我们展示了宗教的感化力量,在统治阶级面前是那么的软弱无力。由此可以看出题目《警察与赞美诗》所含的幽默讽刺力量。

(三)故事情节的曲折和出人意料的结局

苏比是一位穷困潦倒、四处游荡的流浪汉,为了保留自己仅存的那点人格与尊严,不受来自于慈善机构、市政府办的救济机构办精神上的屈辱,于是决定到布莱克韦尔岛监狱度过三个月的严冬,从而想方设法进监狱而故意去犯罪,前前后后总共尝试了六次:想到高级餐馆蹭吃喝,虽有体面的上半身,但下半身的破旧裤鞋出卖了他,还未进门便被保安拎到了大街上;故意砸坏橱窗,站等警察来抓,尽管自己语气很挑衅,但警察以自己的聪明推理认为犯罪之人不会这样“乖巧”,结果去追另外一个跑着要搭车的人;来到不起眼的饭馆,总算吃饱喝足,跟老板明说自己无钱支付,让老板叫警察来,结果被两个服务员狠狠地扔到了大街上,因为老板见惯如此情况;打算扮演一个十足的流氓,去调戏不远处的良家妇女,却发现是一个,于是急忙甩掉自己找的这个女伴;人行道上,破着嗓子大喊大叫,嘴里说着胡言乱语,以此来扰乱社会治安,却被警察误认为是耶鲁大学的学生在庆祝球赛,不怎么碍事;雪茄店里,偷拿别人的绸布伞,在与伞主人理论中竟发现伞不是“伞主人”的,而是“伞主人”偷来的。六次的尝试,每次都在要实现被警察抓的时候,结局出现了转折,全都不被警察所理会。如此曲折的故事情节,展现的却是反常的思维推理,反映出警察的愚蠢,社会的冷淡与黑暗。

应该说这篇小说最具震撼力的是它的结局,小说的主人公苏比,多次惹事都没能实现其愿望,当他站在教堂前静静倾听赞美诗,决心要从此重新做人、积极面对生活、改邪归正的时侯,警察却以小偷的罪名逮捕了他,最后判处3个月牢狱生活!这样的结局,让读者瞠目结舌,巨大的反差,荒诞的思维错位,让大家在笑后,反思当时社会的黑暗,社会的荒诞本质,这是对现实社会最有力的控诉、揭露和讽刺。

(四)熟稔的修辞运用

在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中,运用修辞手法是最重要的特色。这使得故事幽默风趣,充满机智。以《警察与赞美诗》为例,修辞手法就包括明喻、暗喻、拟人、拟物、换喻、借代、仿拟、委婉语、夸张、移就、反讽和异叙等等。

以反讽为例。The policeman hurried to assist a tall blond in an opera cloak across the street in front of the street car that was approaching two blocks away.警察似乎对别人非常关心, 尽职尽责, 忙着帮助他们, 但却把警察讽刺得人木三分对苏比真正“抢”东西的行为不过问, 却“ 忙不迭地跑去搀扶一个身披夜礼服斗篷、头发金黄的高个子女人穿过横街, 以免两条街之外驶来的街车会碰着她” 。试问,汽车又怎么可能撞着两条街之外要过马路的人呢。正是反讽的运用,使警察的行为显得更为滑稽可笑,批判的更为彻底。

以借代为例。So Soapy had made his humble arrangements for his annual hegira to the island. Island是监狱所在的小岛, 指代监狱, 而监狱在苏比的心目中是躲避寒冬的世外桃源, 所以, 通篇文章中没有一个“ 监狱”(prison) 出现, 另外还有其他的借代词如winter refuge, limbo等, 都表现了监狱是苏比眼中的天堂, 从而把他无路可走的困境表现出来,让读者留下对苏比荒诞理想的深刻印象。

三、结语

在《警察与赞美诗》这部短篇小说中,欧・亨利以富有强烈的幽默感的语言、出人意料却又合乎情理的情节转折和大量的反语,描述了纽约街头的流浪汉苏比为寻求理想的过冬场所所做的一次次不懈努力,揭露了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美国社会是非不分、黑白颠倒的黑暗本质,展示了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人无以为生的悲惨境遇,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正是对小人物的关注,关切和同情,让读者感受到真实,感受到这位文坛巨匠的灵魂。

参考文献:

[1] 欧・亨利著,杨艳丽译,《警察与赞美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 王文渊,《警察与赞美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文学艺术,p233-244

欧亨利二十年后篇5

关键词:《二十年后》;小说教学;照应

《范进中举》中的范进中举前后行为举止,泰格特《窗》中靠窗的病人与不靠窗的病人,欧・亨利《二十年后》中的吉米和鲍勃,在情节设置或人物塑造上都有前后或相互对照的特征。照应是小说常用手法,组织这些小说的课堂教学时,有时自然也用与文本一致的照应手法,就像写文章一样,好的照应可以使整个课堂结构完整、一脉相承、相呼相应。照应式教学的方式有很多:首尾照应、反复照应、总结照应等,把多种照应有效地结合,可以更全面、更有深度地揭示小说的内涵。

《二十年后》讲述了鲍勃和吉米这一对老朋友二十年前分别,约定二十年后见面,但到了约定的时间, 他们却是以警察和罪犯的身份相见, 警察不忍心亲自逮捕朋友,只好请其他警察代劳的故事。结尾是经典的“欧・亨利式结尾”,揭示了复杂的人性。进行该文本教学,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演绎,笔者选用两个版本(下面称执教者一、执教者二)的教学模式来谈照应式课堂教学。

一、问题对应比较式预设,感知故事情节

对应比较,如对仗对偶一样,是人们在思想上确定事物异同和关系的思维过程,心理学认为,两种不同对象的彼此诱导和相互感应,可以提高感知效果、激发智力、加深理解。所以,对应比较经常被应用于教学过程之中。《二十年后》有其情节的特殊性,两个主要人物平分秋色,性格对应,情节对应,如泰格特的《窗》一样。执教者一设计了这样的两个问题感知故事情节:

小说的结尾鲍勃是个被警方通缉的罪犯,前文有暗示吗?

结尾处来与鲍勃见面的不是吉米・维尔斯,前文有暗示吗?

执教者二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选择鲍勃、吉米其中一个视角用第一人称讲述这个故事。

前一组问题从结尾入手,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鲍勃而言,从全文寻找 “右眼角附近有一块小小的白色的伤疤”“ 小巧玲珑的金表”等,在上下文的对照中分别了解鲍勃与吉米二十年来的人生,在“欧・亨利式结尾”的“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寻找到上下情节的对照,并扣住了文章的细节,为下面分析人物做了充分的准备。

后一组问题中就鲍勃而言,“我和吉米从小就是情同手足的朋友,二十年前,我要去西部谋生,与吉米约定,二十年后的同时同地点再见。那天我去赴约,见到一位警察,我与他聊起我的旧友,他后来离开了,我的朋友来了,等我们聊得正欢,走到灯光下时,发现自称是我的朋友的那人不是我的朋友,他逮捕了我,并递给我一张纸条,我颤抖地打开纸条,才知道先前来的那个警察竟我的旧友。”这种叙述方式能培养学生整体概括的能力,转换人称的能力,更侧重于故事的完整性。加之吉米的故事叙述,情节的照应比较在于二十年前的分别、二十年后的相遇、警察与罪犯的交锋等尊重故事叙述的方式方法。但相似的是,这两组问题,都是相呼相应的,前一组从形式上“暗示”一词的呼应,后一组从概括的内容上呼应,鲍勃与吉米的交集与人生几番交叉,境遇照应。

巧设对应的问题,串联起全篇内容,把握情节,在其他小说课堂教学中多有应用,《窗》中靠窗的病人与不靠窗的病人的故事叙述,《父母的心》平穷的人家与富贵的妇人故事的展开,都可以相应比较地设计问题。

二、关键词反复式照应,剖析人物形象

反复照应,从写文章的角度很好理解,就是一个细节,在文中反复出现,前后多次呼应,在整篇文章中如线索一样,使全文达到一线贯穿的效果。比如,茹志鹃的《百合花》中,多次提到小通讯员被树枝刮坏的那个“破洞”,课堂教学的反复照应,是根据文章内容的普遍关联和频频呼应的章法而采取的反复点醒,所选择的反复典型词语一定是全文或者是关于人物的核心词汇。《二十年后》一文,执教者一就文中的两个词“好人”“坏人”展开:“从罪犯的角度,他是个怎样的人?他遵守二十年前的约定,冒着被逮捕的危险来到相约地点又表现了他的哪一方面?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学生对好坏的定义兴趣浓厚,再次激起了他们的“警察抓小偷”的游戏乐趣,况且,本文中,不能单纯地用好坏来判定鲍勃,在课堂争辩中学生生成对鲍勃的完整认识:一方面他圆滑、狡猾、 爱炫耀、拜金;另一方面,他又守信、重情。这样“好”与“坏”针锋相对的辩论,只要言之成理,未尝不可。关于吉米的形象,继续沿用这两个词汇,“明知道鲍勃是罪犯,他去抓了吗?为什么吉米不愿意亲自逮捕鲍勃?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呢?”与上一问反复对照,有异曲同工之妙。

执教者二在情节叙述时抓住了结尾“颤抖”一词,就此词剖析人物形象:①作为一个在逃罪犯,他见到警察时颤抖了吗?彼时他何种表现?②见到朋友来的时候他颤抖了吗?揣摩其心理。③此刻拿到这张纸条,为什么他会颤抖?第一问,学生找到“很快地说”“ 划了根火柴,点燃了叼在嘴上的雪茄”“ 可我相信”等,一个既是老奸巨猾又守信重情的人物,开篇便展现。第三问不仅探究其人物,还深入其复杂的心理,一个词,把鲍勃作为狡猾的罪犯又是一个守信的朋友内心的愧、恨、悔分析得淋漓尽致。

围绕“好人”与“坏人”的对应辩论,围绕“颤抖”一词的全文探究,罪犯遇警察的“不颤抖”与罪犯收到朋友便条后“颤抖”的比较解读,从不同角度都对鲍勃这个人物形象进行了“全身的按摩”,人物内部的相互照应也很有特色。

三、主题总结照应式探究,感悟文本群

课堂总结是最常见的教学模式,回顾课堂内容,陈述文本内涵,小说的课堂小结依据人物的性格,与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写作技巧,做归纳总结,回应全篇,成功的总结照应都是以简洁的语言形式,准确地概括出文本核心内容。但笔者认为不同的小说应该有不同形式的总结,而《二十年后》与《窗》《我的叔叔于勒》一样,比较适合照应式总结,与前面的人物特征呼应。

执教者一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作者创作这样的一个故事,是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本文赞扬了……批判了……启迪了……”这个总结把课堂生成的鲍勃与吉米性格特征再次作了概括,与上文这两个人物形象照应,寻找到人性之间的共性与不同点。在“情”与“法”的较量中得到启迪。

执教者二设计的问题是:“自选一个角度说说你理解的小说主题(可以从时间、人物等角度)”“(补充关于欧・亨利的背景后)再选一个角度说说你理解的小说主题(可以从环境差异、作者情感角度)。”问题一从时间上照应了标题《二十年后》:时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性;时间不会改变情义,友谊地久天长;任何事物都无法抗拒吞食一切的时间等。人物与鲍勃、吉米相照应。问题二中背景补充后又加深或拓展了文本内涵。比如作者情感上,用欧・亨利自己的话说就是:“人生是由啜泣、抽噎和微笑组成的,而抽噎占了其中绝大部分。”

《二十年后》是欧・亨利的经典小说,文本特征鲜明,其解读与教学方法却有很多种,欧・亨利曾引用吉卜林话陈述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西方就是西方,东方就是东方,他们永远不会相遇。”但相似的教法却在精彩纷呈百花齐放中经常相遇,照应只是其中的一种。

欧亨利二十年后篇6

作为瑞典日渐闪亮的一颗明星,2007赛季之初亨利克·斯滕森就有了不错的开始,5年前的春天,在斯滕森的第二故乡——迪拜举行的沙漠精英赛中,瑞典帅哥如愿捧杯。在这一年他开始了人生的第一个辉煌期,自1998年转为职业球手以来,斯滕森还没有做到一年夺得两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奖杯,然而他在随后的埃森哲比洞赛上惊艳表现却助他获得本人职业生涯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冠军。斯滕森以赢两洞胜1洞的成绩击败2006年美国公开赛冠军暨该赛事的卫冕冠军杰欧夫·奥格维,成为首位夺得WGC埃森哲比洞赛冠军的瑞典人。

亨利克·斯滕森是欧洲当之无愧的天王巨星,除了堪比好莱坞影星的出众外貌,优雅如骑士的球技也一同让人心醉。2006年在K俱乐部举办的莱德杯比赛中,斯滕森以4:3战胜美国队队员瓦恩·泰勒,为欧洲队推入致胜的一杆,可谓功不可没。斯滕森在2006年欧巡赛上有过两个冠军和两个亚军的记录。2006赛季之初斯滕森的成绩不错,在阿布扎比高尔夫锦标赛取得第2名,接着就在商业银行卡塔尔大师赛夺得冠军,之后的迪拜沙漠精英赛取得并列第7名。斯滕森乘胜追击,又在4月的BMW亚洲公开赛取得第2名的成绩,并且在9月的BMW国际公开赛又添一座冠军杯。2006年他以1,709,359欧元的奖金总数排名欧巡赛奖金杯第6位。2007年在第二故乡迪拜,斯滕森夺得了2007年的首个冠军——迪拜沙漠精英赛的冠军。在2月底的WGC埃森哲比洞赛上,斯滕森突出重围夺得冠军,不仅获得了135万美元的冠军奖金,还将这一周自己的世界排名提升到了第5位,同时占据欧巡赛奖金排行榜榜首之位。

2008年,在深圳观澜湖举行的高尔夫球世界杯中,斯滕森与罗伯特·卡尔森搭档出征,被喻为“豪华之队”。带着“新科欧巡奖金王”头衔的卡尔森,加之有超强实力和超高人气的斯滕森,让瑞典队成为当届世界杯夺冠呼声最高的队伍。最终,他们在最后一轮乘胜追击,赶超老少组合西班牙队,拿下08观澜湖世界杯的桂冠。亨利克·斯滕森一直以其稳定的发挥著称。同年12月,斯滕森在南非太阳城加里·普莱尔乡村俱乐部打出68杆,低于标准杆4杆,以9杆优势战胜美国选手肯尼·佩利,轻松赢得有“南非大满贯”之称的莱利银行挑战赛。 斯滕森打败的选手包括了莱德杯队友加西亚、卢克·唐纳德、李·维斯特伍德、罗伯特·卡尔森,以及对手一方的肯尼·佩利。当然他也打败了卫冕冠军,以及2008年美国名人赛胜利获得者伊梅尔曼。

此后数年,亨利克·斯滕森一度成为北欧高尔夫球的骄傲与荣誉,作为最高之神奥丁之子民,北欧人继承了维京人的勇敢与荣誉感,对于胜利的执着引领斯滕森征服了一个又一个的锦标。但经历了四年的冠军荒后,斯滕森终于在德意志银行锦标赛上取得突破,夺取冠军。这个胜利将他的世界排名从第十位提升到第六位,就快接近他的峰值第四位了。五个月之前,斯滕森需要在休斯顿打出一个好名次,才能突破世界排名前50位,从而获得美国大师赛参赛资格。然而现在,经历了一个夏季的好表现,再加上德意志银行锦标赛胜利之后,他已经一路上升到了世界第六位。

本次比赛,亨利克·斯滕森最后一轮打出66杆,以总成绩262杆,低于标准杆22杆,赢得德意志银行锦标赛。而前三轮一直保持领先优势的西班牙名将加西亚,在最后一轮崩盘,前九吞下四个柏忌,仅抓两个小鸟,以总成绩267杆,低于标准杆17杆的成绩位于并列第四。

斯滕森2013赛季表现异常火爆,他在英国公开赛和WGC普利司通邀请赛上均获得亚军,而在美国PGA锦标赛,他获得了季军。但是他仍缺一个冠军头衔,他终于在美国劳工节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拿下属于自己的冠军奖杯。值得一提的是,世界第一的伍兹本场表现十分挣扎,他连续第二天打出高于标准杆,吞下四个柏忌,抓两个小鸟,交出73杆,高于标准杆2杆,总成绩280杆,最终并列第65。

欧亨利二十年后篇7

因此,笔者于教学处理过程中,设计了针对“如何理解贝尔曼画叶行为的合理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了探究。探究过程中,学生们很顺利地找到了隐藏于文本中的不少暗示与伏笔——“看家的恶狗”“没有心思替你当那无聊的隐士模特儿”“我要画……杰作”“天哪!是啊”“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等等文字。教学似乎就可以在这样的顺理成章中进入到下个环节了,然而却有一位学生对此提出了疑问:“贝尔曼去画叶子前知道自己会死吗?如果知道,那么为了画片叶子为何需要付出如此大的代价?如果不是,那么贝尔曼是否还是如此崇高呢?”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问题,笔者让学生展开了充分的讨论,结果却莫衷一是,谁说的似乎都不能让人信服。

面对理解贝尔曼行为的困难,笔者试图引领学生从其内心角度进行一番深层次的挖掘与探究。于是便想到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笔者首先给学生们简单解释了该理论的大致内容。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划分为五级: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感情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其理论有两个最基本的论点:一、 人是有需求的动物,其需求取决于它已经得到什么,还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求才能影响其行为。二、 人的需求都有轻重层次,低一层需求得到满足之后,高一层需求才出现。但马斯洛也认为,在特定时刻,人的一切需求如果都未能得到满足,那么满足最主要的需求就比满足其他需求更迫切。

就在笔者提供了这把梯子以后,学生很快便找到了理解贝尔曼举动的钥匙。“他耍了四十年画笔,仍同艺术女神隔有相当距离,连她的长袍的边缘都没有摸到”,“在艺术界他是个失意的人”。就是这样一个年过六十的老人,一生执着于艺术,可是却一无所得,可以说他这一生有着的尽是事业无成的痛楚,但是他却总还在“唠唠叨叨地谈着他未来的杰作”。尤其引起笔者注意的是,文本中作者五次提到了“杰作”二字,我不得不这么说,作者欧·亨利正是在迫不及待地跳出来,想要告诉读者,可怜而老迈的贝尔曼即使在这样悲惨的境遇中还是有所追求的。而这种追求甚至已经足足让他空白的画布在那个灯光暗淡的小屋子的角落静静地等候了二十五年。在我们看来颇为可怜的老贝尔曼却是“极端瞧不起别人的温情”,这样看起来有点古怪甚至孤僻的性格,其实质是贝尔曼对自我艺术追求的坚持。因为他自己从来也没有认为自己是个可怜的老头,在艺术领域,虽然无所作为,但是他坚决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有杰作的成功,他从来不怀疑自己是个艺术家,这种坚持在某种程度来看甚至有点偏执。但是,正是在这种近乎偏执的行为中,我们恰恰也就能理解了,当贝尔曼一天天在松子酒的麻醉中逐渐老去的时候,那幅杰作就变成了他最大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安慰。而这种自我实现的需要正好碰到需要他像看家恶狗般保护的苏艾和琼珊时,就显得尤为迫切了。这样相信我们也能很好地理解贝尔曼画叶子的心理动机了。

课后,带着课堂上伴随而来的疑问,为了更好地弄清楚贝尔曼的最可能的想法,笔者重新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文本研习过程中,笔者发现我们必须还得去追究贝尔曼为何在“极端瞧不起别人的温情”的时候,依然认为自己是“保护楼上两位青年艺术家的看门恶狗”这样一个问题。笔者注意到作者的这番言词,欧·亨利想要向读者传达的信息是,贝尔曼所要极力保护的并非是苏艾与琼珊,而是做为“青年艺术家”身份的苏艾与琼珊。或者更确切地说,贝尔曼是在用他全部的力气在保护着艺术,而这种推测应该说也是符合了贝尔曼一贯思想的。因为虽然几年里他没什么创作,可是他依然执着而坚定地认为自己是艺术家,还得去完成一个伟大的杰作。从文本中看,苏艾与琼珊日子过得并不比贝尔曼滋润多少,她们与许多华盛顿搞艺术的人一样,逛来逛去,只为了“寻找朝北的窗户、十八世纪的三角墙、荷兰式的阁楼以及租金低廉的房子”。而这两位年轻艺术家的境遇何尝又不是华盛顿街区艺术家们的缩影,不是有着贝尔曼数十年前年轻的影子呢?当苏艾与琼珊被为了艺术而被生活碰得遍体鳞伤的时候,贝尔曼显然会有更多的感触。因此,笔者推测认为贝尔曼所要保护的或许还不止于艺术,更想保护的是自己曾经拥有的艺术梦想和期望吧。而这种保护在他年老失落多年以后就显得更为迫切与冲动了。而这种迫切与冲动恰好也为他寻求自我实现提供了动力。

当然,笔者还一直试图弄清楚一个问题,如果贝尔曼事先真的知道自己画了那幅叶子的画后就会死去,他还会去吗?我想答案应该仍然是肯定的。贝尔曼差不多可以说是一个一无所有的人了,他只有靠着“充当模特儿,挣几个小钱”,然后,靠着这样的几个小钱换点松子酒。于这样一天天的沉醉之中的生活是不值得留恋的,因为“他喝杜松子酒总是过量”“他还是个暴躁的小老头”,笔者认为,他过量的喝酒,暴躁的脾气恰恰是他对这个世界厌弃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小说中不仅对贝尔曼以及苏艾与琼珊的生活艰难处境有所描写,在文章开头部分,更是用了不少笔墨对华盛顿艺术家们的生存状态进行了精心的刻画。欧·亨利为读者描述了华盛顿“艺术区”的那有奇特角度和曲线的“巷子”,并用颇具风趣的语言道明了这些艺术家们喜欢待在这里的原由,不仅仅是因为这里租金便宜,更可能是因为还不太容易被赊欠账款的主人找到。而正是在这样的幽默的语言下,却无情地道破了一个现实,即那个时代艺术家们令人辛酸的遭遇。所以,作为艺术家的贝尔曼,当他面对这样25年来一直期盼着的杰作即将诞生时,面对毫不给人以希望的生活现实时,放弃自己活的希望,对他来说或许并不是一种艰难的抉择。因为,在这样的生活困境中,贝尔曼是看不到他作为艺术家所追求的希望的,甚至可以说是看不到他所需要的最为低廉的人生需求能够被满足的。那么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贝尔曼转而付出一切去追求他所认为的自我需求的实现,自然是可能的。所以笔者认为,贝尔曼或许正是怀着对这个现实世界的无比绝望以及对艺术王国的无限向往而离去的。而文本结局中所呈现的杰作正是他梦寐以求的灵魂归宿。这种艺术追求的归宿正是作者在艰难生活困境中,无法满足自己的切身需求的状况下,针对自我实现需要这一最崇高目标的寻找。

从马斯洛需求理论来看,贝尔曼英雄的牺牲正是基于这样的生活困顿多年后,在生活需求上得不到各种满足,由此带来了对生活的绝望,转而寻求人所追求的最主要的需求,即人自我实现的需要。对贝尔曼来说,画出一幅杰作,保护自己心中神圣的艺术,保护自己心中艺术的梦想就是他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而琼珊的病重恰好成为了一个绝佳的契机,贝尔曼为琼珊,同时更为自己一生衷爱并且奋斗的艺术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另外还需一说的是,贝尔曼的杰作,贝尔曼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带来的并不单单是对琼珊的宽厚仁爱的高尚,也不仅仅有自我实现过程中对艺术与梦想追求的执着,更有为身处悲惨生活境地的小人物的辛酸。

这样,我们不得不联系作者欧·亨利的生活经历以助于理解。欧·亨利三岁就死了母亲。成年后的欧·亨利更是命运多舛,无辜被指控盗用银行公款,只落得远走他乡,尝尽了生活的种种艰辛。后来因妻病危,于是冒险赶回家中,却又来不及见妻子最后一面。后又被警察逮捕,服刑了五年。出狱后,因为生活的困顿,不得不数次向出版商预支稿酬。因此,不难想像欧·亨利笔下自然流露出对社会的批判及对基层小人物悲惨命运的强烈同情,也就在所难免了。而更为难得的是,即使是在这样的困境中成长的欧·亨利,在批判与谴责的同时,总不忘了给读者留下更多的令人鼓舞的光芒。贝尔曼,正是基于他的温情、他的崇高、他的无私付出,点燃了我们生命中最值得期待的火焰。尽管这样的微笑是带着泪的。

可以说,贝尔曼以及欧·亨利笔下的不少主人公正是寄托了欧·亨利自己的人生理想。在辛酸的生活环境中,在贝尔曼这一普通小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伟大的心灵,而这种让人含泪的英雄的崇高,却是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欧亨利二十年后篇8

政治裹挟下的人生

亨克尔全称恩斯特・海因里希・亨克尔,1888年1月24日出生于德国南部的格朗巴赫。父亲是当地一个普通工人。亨克尔从小热爱航空。当时世界航空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主要的航空器是滑翔机和飞艇,最为领先的是德国齐伯林硬式飞艇。亨克尔同许多德国青少年一样,从中受到鼓舞,有了从事航空的梦想。高中毕业后,他选择考入斯图加特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这所大学创建于1829年,是一所技术工业学院,课程设置既重技术操作实践,也注重全面系统的理论教学,亨克尔在此受益匪浅。在大学的最后一年,他试制出改进的法尔芒双翼机。这成为他人生的第一块“金字招牌”。从1912年起,亨克尔开始担任欧洲几家著名飞机公司的工程师和技术顾问。大学毕业后不到3年,他就担任信天翁飞机设计公司的总设计师,1918年开始担任勃兰登堡飞机公司总设计师,先后设计出多种军用飞机。

1922年,亨克尔成立了恩斯特亨克尔航空有限公司,总部设在瓦尔内明德的湖边。此时由于德国受一战战败限制,飞机制造有限,亨克尔大多为其他国家设计飞机,主要为运输机和水上飞机,这些飞机多次在比赛中获奖,瑞典和丹麦海军甚至日本海军早期曾装备过亨克尔研制的水上飞机。进入1930年代以后,亨克尔进入了事业的黄金时期,随着希特勒的上台,德国空军开始扩张,亨克尔研制和生产轰炸机和战斗机,这些飞机皆以亨克尔名字的首字母“He”命名。

二战之前德国的航空航天工业几乎所有领域都走在了世界前列,亨克尔公司是其中的佼佼者,研制和生产的军用飞机参加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后,盟国逮捕了亨克尔,但亨克尔在战争期间受到的迫害,证明亨克尔也是希特勒的牺牲者,最终被无罪释放。二战后,根据波茨坦会议决定,联邦德国航空工业的一切管理及研究机构均被解散,与航空有关的科研工作全部中断,人员遣散,设备拆迁,航空工业完全解体。受此波折,亨克尔直到1955年,才重建了他的飞机公司,虽然他还有设计事业上的雄心,但已错失发展的时间,公司主要从事汽机车生产,后来成为荷兰福克公司的成员。1958年1月30日,在临近70寿辰之时亨克尔与世长辞。他生前的最高荣誉是1938年获得的德国国家艺术与科学奖

造出飞行性能最好的轰炸机

亨克尔在飞机的设计中,始终把机动性作为他最为重要的追求。1932年,他研制成功He-70四座运输机,飞行速度可达320千米/小时,打破了当时的速度纪录,这引起了德国军方的兴趣。按军方要求,亨克尔研制出He-111中型轰炸机。该机沿用He-70总体布局,采用流线形机身和翼根后缘凹陷的椭圆平面形机翼及尾翼,一对水冷活塞发动机对称安装在悬臂上反下单翼上。早期的He-111有一个透明的投弹手机头舱和一个常规的机身上部驾驶舱,后期型干脆将投弹手及其他空勤人员集中安置在机头一个全透明的流线形机头座舱内,机身背部不再有突出舱盖。定产机空重为8.68吨,最大起飞重量为14吨,载弹量为3.25吨,航程为2060千米,飞行速度可达405千米/小时,机动性可与当时某些战斗机媲美。

He-111于1935年2月24日成功进行了首次飞行。当年开始生产,有A至D多个改进型号,到1944年停产时,总共生产6508架。从1937年,该机参加“秃鹰”军团,在西班牙内战中进行实战检验。在二战中,由于德国军队没有重型轰炸机,该机作为德国空军轰炸主力,参加了德军的几乎每一次作战行动,是德军空军轰炸机群的中坚力量。1945年后,该机不再作为轰炸机,开始转为担当运输及补给的角色。

中国广东军阀政府曾于1936年购入了8架He-111A-0型号(2架作为零拆机用,实际服役的仅有6架)。1936年7月18日随广东空军司令黄光锐投奔南京政府,后编入第19中队(第8大队),淞沪会战期间进驻汉口机场。先后轰炸了在杭州湾、浙江义乌和上海登陆的日军,造成上百日军死亡,击沉过3艘日军运输船和一些运输车辆。由于战损和没有零部件,在1938年底只剩一架He-111A,此机后来成为中央航空公司的货机,最后在1944年坠毁在昆明机场。

亨克尔公司还于1940年研制出重型轰炸机He-177。由于德国空军认为战争即将结束,该机不受重视,直到1942年才重新生产。He-177系列重轰炸机总共生产了1094架,多数从未投入过实战。He-177的作战使用没有明晰的计划。除少量用来执行对英国的报复性轰炸外,更多的是执行诸如对地支援、反舰和反坦克等战术任务。

液体火箭飞机的卓越实践上第一架火箭飞机,也是第一架采用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的飞机,为此后各国在火箭飞机的研究与试验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随着航空业的不断发展,世界上许多飞机设计师都在探索使飞机飞得更快的办法。他们在实践中发现,活塞式飞机已接近时速750千米,升限12000米的极限。要使飞机飞得更快更高,必须更换发动机。

早在亨克尔之前,世界上已经有了火箭飞机的概念,也有一些公司采用固体燃料在进行发动机的试验。1935年5月,德国航空部招标书,要求各厂商设计一种火箭截击机以拦截敌方可能来犯的高速轰炸机。当时,冯布劳恩已研制出推力达lO千牛的液氧一酒精火箭发动机,其工作时间约30秒。冯.布劳恩是德国著名的火箭专家,二战后布劳恩及其科研班子投降美国,继续在美国从事火箭、导弹和航天研究。1969年,他领导研制的“土星号”巨型火箭,将第一艘载人飞船“阿波罗11号”送上了月球。1981年4月首次试飞成功的航天飞机,也是在布劳恩手里发端的。因此,他被称誉为“现代航天之父”,1977年6月病逝于华盛顿。

1935年底,亨克尔用He-112战斗机与冯・布劳恩合作。He-112是一种小型战斗机,起飞重量只有2.33吨。他们将液氧和酒精分别放置在座舱的前部和后部。在地面点火试验时,由于发动机本身存在问题,三次试验均以爆炸而失败。经过一系列改进,第四架整机在多次试验后,证明十分成功,可以进行飞行试验。1937年4月,瓦西茨驾驶He-112在自身的活塞发动机推动下起飞升空。飞机升空后,他起动了火箭发动机,飞机立即以极高的速度爬升,一会儿座舱里充满了浓烟。在这种情况下,瓦西茨操纵飞机紧急着陆。此后的几次试验,均取得了部分成功。正当亨克尔和冯・布劳恩都在大力改进各自的设计时,德国陆军优先发展导弹的计划使双方的合作中止。亨克尔转与德国火箭工程师、炮兵中将瓦尔特・多恩贝格尔合作研制火箭飞机。瓦尔特火箭发动机采用过氧化氢和联氨水合物作为推进剂,推力为5.8千克。

亨克尔此时研制出He-176,他使用了后三点式起落架,在进行滑行实验时装上了固定的机鼻轮。主起落架向后收入机身。虽然飞行员以半卧姿驾驶,但驾驶舱的大面积挡风玻璃给予其良好的视野。情况紧急时,前座舱可以通过引爆炸药而整个弹射出去,而后飞行员可跳伞逃生。

1939年6月20日,He-176进行了首次飞行试验。此次飞行的留空时间为50秒,最大速度达到700千米/小时。7月3日,又为希特勒和戈林进行了一次表演飞行,最大速度达到880千米/小时。然而,亨克尔的杰作并没有引起希特勒的兴趣。有消息说,原因也在于瓦西茨操纵飞机着陆时,做出了一个惊险动作,而让希特勒评价它“只是一件有趣而浪费时间的玩具”,因此也再未能继续进行改进研制。

后来前苏联和德国都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火箭飞机的研制,其中德国梅塞施密特公司研制的Me 163火箭截击机还在二战后期投入了战场。不过,由于火箭发动机工作时间太短,证明不适用于作为飞机的动力装置。

推出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亨克尔最伟大的成就,是造出了世界上第一种喷气式飞机He-178,把世界航空业一下子带进到喷气式时代。

亨克尔一直想研制出一种不仅速度达到极限,而且性能也能傲视群雄的终极制空战斗机。但关键性的因素,必须使用全新的航空发动机,也就是喷气式发动机。这个时候,哥廷根大学年轻的学生汉斯-约阿西姆・帕勃斯特・冯・欧海因在其导师波尔教授的推荐下,进入到亨克尔的视野。欧海因第一次坐飞机时,感到飞机的震动和噪音与飞机优美的气动外形极不相称,便一直考虑发明新的发动机。1933年,他提出“有引擎,就不需要螺旋桨”的喷气发动机方案,1934年开始初步设计。

1936年3月,亨克尔与年仅26岁的欧海因谈了一次话,当场决定说:“从今天起,你被雇用了。我给你5万马克,你要在6个月内搞出一台喷气发动机来!”在他的安排下,欧海因与该公司的工程师们一起讨论了喷气式飞机的可行性。随后亨克尔与欧海因签订了研制合同。合同的生效日期是1936年4月15日,比英国喷气动力公司成立的时间只晚一个月。

欧海因首先研制成功了HeS1发动机,在台架试验中,它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虽然它在技术上的成果不大,却使亨克尔和公司的工程师们对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可行性从此深信不移。之后,欧海因于1938年研制出性能较好的燃烧室,并获得了国际专利。经过反复思考和试验,1939年欧海因又研制成功了Hes3发动机,推力为4000牛,推重比为1.12。用于试飞的配套飞机于1937年底开始研制,1939年春制造完工,定名为He-178。这是一架单翼飞机,采用硬壳式铝机身,木质机翼。翼展7.2米,长7.48米,高2.1米,机翼面积9.1平方米,空重1.56吨,最大起飞重量1.95吨,乘员一人,飞行范围200千米,巡航速度580千米/小时,最高时速700千米/小时。

1939年8月27日,在二战爆发前一个星期,德国著名试飞员瓦西茨驾驶He-178首次飞行,试飞持续了5分钟,瓦西茨报告称:感觉棒极了!He-178成为世界上第一架试飞成功的涡轮喷气式飞机。

喷气式飞机的诞生是人类运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最终达到了每小时3000多千米的速度,两三万米的高度,1万多公里的续航长度,不过这是后话。在技术尚不成熟的当时,性能上还不如螺旋桨式飞机,并且事故频发,德国空军的官僚们,对此却缺乏兴趣,He-178首飞一个多月后才来现场观看。喷气式飞机研制被置于无关紧要的地位。最终He-178 V1原型机进行了12次试验飞行后,被送往柏林航空博物馆展示,1943年盟军对柏林进行了空袭,He-178 V1原型机被彻底摧毁。直到1942年左右,梅塞施密特公司喷气战斗机“ME262”的出现,德军才有了应用于实战的喷气式战斗机,但对战争已经不能产生影响。

在战斗机研发上的失意

亨克尔公司在二战期间专门生产He-111系列轰炸机,但这同时限制了其对战斗机的开发。

亨克尔早在1928年便推出了飞行比英国主力战斗机还快的“民航机”He-37(312千米/小时,比英国的“公牛犬”战斗机还要快32公里/小时)。随后又研制出He-51双翼战斗机。1933年2月,He-51战斗机首飞成功,于1935年4月装备德国空军,是纳粹空军的第一代主力战斗机。可惜He-5l诞生时已是双翼机没落的年代,在1936年西班牙内战中He-51被苏制I-15和I-16打得落花流水,只好退居成为对地攻击机(波兰之役)和高级教练机(至1943年),将主力战斗机宝座让予Bf-109。同时亨克尔于1938年成功设计出昼间战斗机He-100,1939年试飞时破纪录地达到了746.6千米/小时的最高速度,一举打破了国际航空联合会原来的平飞速度世界纪录,但该机却输给了新兴的梅塞施密特设计的B f-109战斗机,生产了25架后便匆匆关闭了生产线。亨克尔公司从而失去了在PLM(德国航空局)作战飞机战略编组中的地位。当时德国航空局乐观地认为欧洲的战事将在三年内结束,所以对于德国空军来说只要有Bf-109战斗机及其后继的Me-309(但最终它没能研制成功被放弃了)和福克沃尔夫公司设计的装备空冷发动机的Fw-190这些战斗机就能夺取欧洲的制空权。因而亨克尔公司应该集中精力量产和改进He-111轰炸机并加快He-177战略轰炸机的研制工作。

整个二战期间,亨克尔公司仅生产了一种战斗机,它就是著名的He-219夜间战斗机。He-219具有相对复杂与创新的设计,它是全世界第一款安装弹射座椅的军机,更是德国第一款操作三轮起落架的军机,同时还安装了先进的拦截型雷达。由于He-219的性能非常优异,因而备受德国夜间战斗机部队的欢迎,同时双发的设计为日后的改进留出了充足的空间,但德国航空局的官僚们却以该机型会影响亨克尔轰炸机的生产数量为由,严禁大量生产,另外该机所用的DB-603大型发动机严重缺货也是它无法大量生产的原因之一。如此一来,He-219生产数量到终战之前只达294架。有军事家指出,如果有足够的数量He-219可供作战,英国皇家空军的夜间战略轰炸机将遭到毁灭性打击。

亨克尔一直想再开发战斗机,但德国航空局顽固地认为这样作只会分散亨克尔公司的设计力量和生产能力。由于纳粹的官僚作风,最终扼杀了亨克尔多个很有创意的设计。但是亨克尔公司并没有停止对喷气式战斗机的研究步伐,反倒是坚持到了二战结束,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完成了许多堪称经典的设计。

1943年,亨克尔在航空部的要求下完成了使用Jumo004发动机的战斗机方案P.1069的设计,之后接连拿出了无尾翼的P.1070和P.1071两个双发方案。1944年亨克尔更是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且大胆的建议,也许这正是世界航空史上首个采用面积率概念设计的方案P.1073。这一方案曾被看成“BM W00发动机简易单座战斗机”项目的起点,并赢得了德国航空部的合同。但到了1945年初,亨克尔公司又提交了全新的P.1078方案,最后又被航空部否决了。

1944年9月,亨克尔公司提交了新的战斗机生产方案,即He-219夜间战斗机的后继型号P.1079,并保证P.1073型能在短期内大量生产。同时亨克尔深挖公司的生产潜力,在满足He-111轰炸机生产的前提下,研制多种喷气式战斗机和He-111的后继型号He-343喷气式轰炸机。亨克尔公司设计人员很快开始绘制4种防空战斗机的设计图纸,公司预计所有设计将在1944年底至1945年初完成。

1945年5月,纳粹德国投降,德国所有的航空计划全部停止了。战后以美国为主的联合国经过仔细搜索,找到了研制战斗机的重要资料,获得了德国先进的航空技术。从找到的图纸来看,当时亨克尔公司对P.1079A等喷气式进行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将三种主翼面积,35°、45°两种后掠角,三种机体总面积,两种展弦比进行多种组合,分析各种设计的优劣。相对于外形,发动机的选择就比较简单了,从设计之初就确定使用亨克尔公司自己生产的HeS-011型喷气式发动机。

上一篇:什么是唯物史观范文 下一篇:欢乐颂小说结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