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故事范文

时间:2023-12-10 20:07:23

典故故事

典故故事篇1

爸爸从外地出差回来了,5岁的儿子央求爸爸讲一个故事,那就讲《卖火柴的小女孩》吧,儿子一定喜欢这个经典故事。爸爸深情地讲完故事,问儿子:“好不好听?”儿子说:“不好听,什么是火柴?”是啊,儿子从来没有见过火柴,怎么会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遭遇产生感动和同情?那就先让儿子认识什么是火柴。可是家里已经多年没有使用火柴了,而且也多年没有注意到哪里还会卖火柴。爸爸想起从饭店带回来的一打火机,但是它能代替火柴吗?姑且不说打火机不能像故事中所说的火柴一根一根地“在墙上一擦”;而且因为平时不让儿子玩明火、玩打火机,现在给他一把打火机,他好奇不已,反而认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真幸运、真快乐!看来,儿子与“卖火柴的小女孩”无缘相知了!

因为:经典故事>孩子的经验

“卖火柴的小女孩”曾经打动过父辈和父辈以上多少代人的童年,全世界的小朋友都认识她,一直到上小学还用写信和写作文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她的热爱之情、救助之心,成为不可多得的经典教材。之所以产生如此广泛的影响,除了故事本身优秀以外,是因为在那个年代,孩子们都玩过、擦过火柴,对火柴在冬天里的微弱热量有过认识和经验,也就是说孩子们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经验能够接轨,为他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奠定了基础。如果现在再跟孩子讲这个故事,前期要做很多铺垫,先让孩子知道什么是火柴,再让孩子们玩够了,不觉得火柴的稀罕,他才会专心体验卖火柴的小女孩的难处和悲惨,这样故事才会发生它滋润孩子心田的作用。

孩子的经验距离经典故事太远,会产生教育的尴尬。经典故事是时代的产物,时代变迁了,故事中的素材和载体也随之时过境迁,故事的含义也不像过去那样打动人,甚至有相反作用。例如在现在的孩子看来,“武松打虎”不是英雄,是犯罪,因为老虎现在是国家保护动物;“愚公移山”也是错误的,因为他的行为不符合现代环保理念;邓奶奶为总理的衣服缝“补丁”,那不是艰苦朴素而是在做手工……甚至有的经典故事还对孩子产生误导,例如:不管是安徒生童话还是格林童话,几乎所有的后妈都是恶毒、凶险的,这对于生活在重组家庭中的当代众多孩子,是一个不良暗示。再例如,许多经典故事都把好人写成是美貌的,把坏人都写成丑陋的,结果美貌的人得到贵人相助,过上大富大贵的生活,这对孩子有以貌取人、貌美富贵的不良暗示。

时代的差异造成了这种效果。在过去,老虎很多,是吃人的害虫,打老虎是为民除害;大山是拦路虎,阻碍交通,把山移走是为民造福;国家总理带头穿“补丁”衣服,因为当时处在物质匮乏、物产不丰的年代;过去的后妈歹毒,是因为女性的文化素质低、家庭贫穷得容不得再多一张嘴吃饭……时代的差异造成孩子对故事的误会,经典故事昔日的魅力遭遇了尴尬的处境。

教育:让孩子的经验≈经典故事

经典故事是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是传承文明和传统教育的载体,同时传播越久远的经典故事,距离孩子的生活经验也越远,这将大大影响经典故事的魅力和教育意义。既然孩子的经验与某些经典故事的历史背景相距甚远,影响了孩子对经典教育内容的理解和吸收,家长就要改进教育方式,为孩子做好相应的历史铺垫,从小为孩子创造机会初步了解和感知历史事物,积累一些具体形象的认识和体验,为他以后吮吸优秀的历史文明打下感性基础。这并不是要求幼儿像成人那样学历史,而是让他零星地、粗浅地知道一点历史上存在的事物,并在一些具体事物基础之上有一点模糊的历史概念,这对孩子一生的文化素养都是有益的。

方法:培养孩子的时间和历史概念

利用家庭老相册让孩子感知“过去”和“现在”等时间关系。孩子不理解历史,主要是因为他的时间概念还没有建立,尤其是对“过去”、“现在”、“将来”等表示相对时间关系的现象还把握不准确。家长可以拿出家庭老相册,让孩子看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穿的是什么样的衣服、戴的是什么装饰、坐的是什么椅子、墙上挂的是什么画、吃的是什么食物,然后再对比,让孩子说出“现在”的衣食住行与“以前”、“过去”有什么不同。

从互联网上下载图片,丰富孩子的历史感知。家长可以有意识地激发孩子的历史兴趣,例如孩子喜欢穿漂亮的新衣服,家长问他:“你知道过去的人穿什么衣服吗?”然后家长与孩子一起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输入“服装历史”等关键词,查找“图片”,这一过程使孩子丰富了历史感知,又了解了互联网的作用与使用。

参观博物馆和展览馆,开阔孩子的眼界。博物馆和展览馆有大量的实物、图片或者影片,带孩子边看边讨论,会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讨论的时候要注意孩子的理解水平,原样朗读实物和图片说明文字的偷懒做法是不适宜孩子的,家长要用更加简单直白的语言告诉孩子这是做什么用的、有什么特点。如果馆内有一些适宜孩子体验的活动项目,应该陪伴他亲自参与体验。

亲手尝试制作一些历史事物。有些过去人们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家长可以带孩子亲自尝试制作,既增强了孩子的历史感,又培养了动手能力。尤其是家长童年时代的玩具既简单又有趣还环保,有的玩具还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都可以复制出来与孩子共享。

收藏行为能促进孩子时间和历史概念的发展。这里不是指严格意义上的收藏,是指对个人生活具有纪念意义的收藏。例如孩子的小衣服,不要发现不能穿了就全部淘汰掉,可以挑选出一两件有代表意义的保存下来,孩子长大一岁就拿出来欣赏和回味几次,这会帮助他理解“年”、“年龄”、“过去”等具有相对较长历史的时间概念。其他还有孩子从第一次拿笔做画的涂鸦,每年都收藏一些,最后结集成册;选择一些孩子在0岁、1岁、2岁至6岁的玩具也收藏起来供孩子欣赏和回味,都会帮助孩子形成基于个人历史的时间概念。

典故故事篇2

路不拾遗,汉语成语,拼音是lù bù shíyí,东西掉在路上没有人捡走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很好。也说道不拾遗。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路不拾遗的成语接龙,供大家参考。

一、路不拾遗成语解析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好。《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国无盗贼,道不拾遗。”

二、路不拾遗成语典故唐朝建中年间,南剑州有个秀才,叫林善甫。他自幼聪慧异常,为人耿直,博览群书,眼下在京城太学读书。这次,因母亲患病,告假回家,日夜在母亲床边侍奉。

不久,母病痊愈,林善甫收拾行李,暂别母亲,带了书童王吉,再往京城太学读书。

一路上,饥餐渴饮,夜住晓行,不日便到了蔡州边界。

一天,眼看天色已晚,林善甫主仆二人到一家客店投宿。店小二带路,选一间宽敞洁净的房间将他们主仆安顿下来。王吉随意买了些点心回来,主仆二人吃了当作晚饭。

饭后无事,林善甫点灯读了一会儿诗书,王吉便安排主人上床休息,好明日清早起身赶路。王吉在床前打个地铺,由于白天劳累,倒下便呼呼入睡。却说林善甫脱了衣服上床,仰天躺下,因思念母亲,辗转反侧,一时无法入睡。

忽然,隐隐觉得身下有一硬物硌着,横竖睡不舒服。好在油灯未熄,便起身揭起床单垫被察看,只见垫被下面原来有一个布袋,袋中有一锦囊,锦囊中有上百颗罕见的大珍珠,价值连城。

林善甫拿在手里细细察看,略一思索,就收在自己行李中,然后躺下熄灯休息。

第二天,起床梳洗,王吉收拾行李。

林善甫走出客房,到帐台前问店主人道:“前天夜里什么人在我那间房里住宿?” 店主人答道:“前天晚上是一位过路客商在房内住宿,官人有何吩咐?”“这个客商原是我的故友,我们相约在此会面。因我误了日期,没能见到,”林善甫说,“这个客商如若回来寻找时,麻烦店主转告,可让他来京城太学寻问林善甫便可以了。千万千万!不可误事!”林善甫结算了住店钱,又一再叮咛店主,方才动身上路。

王吉在前面挑着行李,林善甫在后面紧跟赶路。

走着走着,林善甫恐怕店主人误事,放不下心,便吩咐王吉在沿途显眼的墙上张贴启事。启事上写道:“某年某月某日,南剑州林善甫于返京城太学途中,宿于蔡州客店,有故友寻觅大珠,请去京城太学寻访勿误。”不过半月,主仆已到京城,去太学报到销假,仍旧安心读书。

再说这袋珍珠原来是商人张客遗下的。他那日匆忙离开客店,第二天去采购货物,要想从行李中取出珍珠来兑换银两,方知所带珍珠全部不翼而飞。

这一下子吓得他魂不附体,失声叫道:“苦也!苦也!我一生经商,方才积得这些珠子作本钱。今日不慎丢失,回家后妻子儿女如何肯相信,一家大小以后如何生活?”他再三回忆,也想不起在何处丢失,只得沿原路回头细细寻找,直寻到蔡州客店。

他向店小二打听,店小二说:“不知道。”又进店内询问店主人:“我离开你家客店后,哪位客官在那房中安歇?”店主人这才想起,回答道:“我差一点儿忘了,你离店去后有位官人来住了一宿,第二天大清早便动身赶路了。临行时,吩咐说:‘有故友寻找,可千万让他来京城太学寻访林善甫便可以了。’”张客听了,感到蹊跷,口中不说,心中想道:“自己与这个林善甫素昧平生,莫不是此人拾得了这袋珠子?”当日,只得离了客店,取道向京城而去。见到沿途上贴着启事,读了发现启事中有“大珠”字样,略略放心。他也顾不上劳累,日夜兼程赶路。

到了京城,未去寻找客店安顿,径直来到太学旁路边茶坊坐定。吃茶时,向店中小二打听林善甫这人,吩咐道:“我是林善甫多年未见的远房亲戚,怕已不认识了。如若林善甫从太学出来,麻烦招呼指引相见。”正说着,店小二就指着从太学中走出的一个人道:“出来的便是林善甫林官人,他在我家浆洗衣衫,是位常客。”张客见了,不敢造次,待林善甫进入茶坊坐定,这才上前施礼,簌簌泪下,跪倒在地。

林善甫忙不迭扶起说道:“官人有什么事,但说无妨。” 张客便把遗失布包的前后经过详细说了一遍。

林善甫说:“不要慌,东西在我这里。我且问你里面有些什么东西?”张客如实相告,林善甫听他说得不错,于是带了张客去住处取那布袋。

张客见了布袋便道:“这个便是我丢失的。我愿意拿出一半珠子,酬谢官人救命之恩,剩下一半带回家抚养家小。官人重义轻财,在下感激不尽!”林善甫说:“岂有此理!我假若要你一半珠子,那何必嘱告店主,又何必沿途张贴启事,让你寻找来京城太学?只是这袋珠子价值不少,今交还给你,不是一件小事,恐怕日后无以为凭,你要亲手书写一张收条才能领回去。”张客再三不肯全部领回这袋珠子,林善甫坚持不受。这样几次推让,张客才亲笔写了收条交林善甫看后收了。

林善甫交付那袋珠子:“你仔细查点,可有误漏。”张客千恩万谢,拜辞而去。

自此以后,林善甫路不拾遣的善举被后人传颂,名垂千古。

三、路不拾遗成语接龙路不拾遗 --> 遗簪坠屦 --> 屦及剑及 --> 及宾有鱼 --> 鱼溃鸟散 --> 散兵游勇 -->勇而无谋 --> 谋臣武将 -->将错就错 -->错落有致 --> 致远任重 --> 重增其放 -->放歌纵酒-->酒病花愁 --> 愁眉泪眼 --> 眼不见,心不烦 --> 烦言碎辞 --> 辞不达意 --> 意在笔先 -->先声夺人 --> 人命危浅 --> 浅尝辄止 --> 止暴禁非 --> 非同寻常 --> 常年累月 --> 月晕而风--> 风风雨雨 --> 雨打风吹 --> 吹灰之力 --> 力倍功半 --> 半筹莫展 --> 展翅高飞 -->飞蛾扑火 --> 火耕流种 -->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典故故事篇3

中秋节的经典故事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外国中秋节介绍新加坡

新加坡是一个华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对于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向来十分重视。对新加坡的华人来说,中秋佳节是联络感情,表示谢意的天赐良机。亲朋好友、商业伙伴之间相互馈赠月饼,借此表示问候与祝愿。

马来西亚、菲律宾

吃月饼、赏月、提灯笼游行是马来西亚华人世代相传的中秋习俗。中秋临近,马来西亚各地的老字号商家纷纷推出各色月饼。首都吉隆坡市内各大商场都设有月饼专柜,报纸、电视台的月饼广告铺天盖地,为喜迎中秋营造了节日气氛。

吉隆坡一些地方的华人社团当前举行了提灯笼游行庆中秋活动,除舞龙舞狮外,一辆辆载有“嫦娥”、“七仙女”的花车漫游其间,服饰鲜艳的艺人和青年载歌载舞。

中秋节是生活在菲律宾的华侨华人非常重视的传统佳节。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唐人街热闹非凡,当地华侨华人举行活动,欢度中秋节。华侨华人聚居区的主要商业街道张灯结彩,主要路口和进入唐人街的小桥上都挂上了彩幅,许多商店出售自制的或从中国进口的各式月饼。中秋庆祝活动包括舞龙游行、民族服装游行、灯笼游行和花车游行等。

柬埔寨

柬埔寨人“拜月节”:柬埔寨人在佛历十二月举行传统的“拜月节”。这天清晨,人们开始准备供月礼品,当月上树梢头,人们虔心拜月,祈乞赐福。拜毕,老人把扁米塞进孩子嘴里,直到塞满不能咀嚼时方止。这表示“圆圆满满”、“和和美美”。

中秋美食一、月饼

中秋吃月饼,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传统风俗。风清月朗、桂香沁人,家家尝月饼、赏月亮,喜庆团圆,别有风味。月饼作为一种形如圆月,内含佳馅的食品,在北宋时期就已出现。诗人兼美食家苏东坡就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当时,杭州民间就有“又月饼相馈,取中秋团圆之意”。到了元朝末年,月饼已成为中秋节日美点。

二、鸭子

我国云南的仫佬族乡亲都要在八月十五这天买饼子,杀鸭子,欢度这个传统节日。为了纪念以游村卖糖动员乡亲杀番鬼佬的卖糖佬一家三人,仫佬人每年八月十五,家家户户都要买饼子、杀鸭子,以此教育后代不要忘记反抗侵略的斗争。

三、芋头

典故故事篇4

关键词:杜十娘故事;改编;观众需求

【中图分类号】:J614.93【文献标识码】:A

杜十娘故事是在中国广为流传的经典故事,最早的文本是宋懋澄的文言小说《负情侬传》,后经明代冯梦龙创作成通俗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然而,文本作为杜十娘故事传播的重要手段,会受到市场和接受者教育水平的制约。“普通百姓对小说故事的接受,多是从说书先生、戏曲演唱那里得来的。”本文通过京剧、评剧、二人转、龙舟歌几种民间艺术形式,来分析民间戏曲和曲艺对杜十娘故事的改编方式,从而探讨观众的审美取向对戏曲和曲艺发展,以及经典故事传播的影响。

一、借“金钱”来警世

京剧《杜十娘》是荀派的代表曲目,剧中以李甲归舟后,杜十娘一夜思虑的唱段著称。其中唱到:

二黄快三眼

想世间那珠宝原是作孽的根本,

银钱也害了多少人。

夫妻为你成仇恨,

弟兄们为你把家分。

桩桩事都为你作祟招引,

都道你是至宝我恨你万分!

在此部分唱词前是杜十娘深夜暗自伤情,后面是杜十娘悔恨自己看错人,决意自尽。若单从文意的角度出发,这部分内容与上下文的联系并不是十分紧密,甚至省略也不会影响观众对剧情的理解。那么为何要在故事中插入这一部分呢?我认为,演员跳出角色来讲述金钱害人的普世道理,不仅可以产生间离效果,提高艺术欣赏水平,也可以超越时代局限,使戏曲作品免于过时。

二、借人物自诉心理变化

评剧《杜十娘》又名《青楼遗恨》。“船头抛宝”一折中“闻听此言大吃一惊”一段,高亢激昂,是杜十娘悲伤情绪的宣泄。

闻听此言大吃一惊……随他千里心坚定,还想着承欢庆鸾凤和呜,只恨我瞎着两眼把他看得那么重,千思百虑错把他从…,,千两银卖我身绝情绝义,似这等无情辈万难相从……

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没有心理状态的描写,却为戏曲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民间剧作家通过想象,细腻地展现出杜十娘的心理状态:她先是震惊,再转为心碎,最后决意自尽,使得其后杜十娘奚落孙富,抱箱自尽的情节更为合理。在戏曲中,演员展现人物的心理,可以看作人物角色的自述,也可以说是演员跳出角色,从自己的角度关照角色。演员结合观众的需求来展现人物心理,更能迎合观众口味,故此成为改编杜十娘故事的一种方式。

三、借人物来扩展故事

杜十娘故事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地被民间艺人所丰富,其中,故事原型中的人物是扩展故事的基础。杜十娘故事借人物来扩充,主要有两种情况,其一,在原故事情节中,配合人物境况,添加适合人物身份的唱词或诗歌。

二人转《杜十娘》有这样一部分:

(白)男:十娘,这皓月当空,何不唱上一曲,你看如何?

女:李郎,你饮酒,待为妻与你唱上一曲《烟花叹》。

(唱)烟花那女子叹罢那第一声,

为只为家贫寒,才卖那小奴身。

杜十娘是从良,而这首《烟花叹》正与杜十娘的身份相符合。可见,根据人物身份可以扩展故事内容,增强艺术性。其二,基于原有人物境况的再创作续篇。续篇不再是对基础故事的改编,而是原故事中所没有的全新创作。杜十娘故事在流传中也是一样,龙舟歌《杜十娘沉百宝箱》的篇尾就有续篇说明:

欲知后事情难剖,

请观续出一套龙舟。

李甲叹更以文堂有,

不妨买套解吓心愁。

指出杜十娘沉江后,李甲归家,流落街头卖字为生,欲知后来李甲的境况,则需“观续出一套龙舟”。续篇《李甲叹更》己不再是人们熟知的杜十娘故事,而是在原有故事基础上,借用原故事结尾的人物境况创作的新内容。虽然,续篇借用了原故事的名声,但满足了观众意犹未尽的心理,迎合了市场需求。

结语:综上所述,民间戏曲和曲艺在演绎杜十娘故事时,在警世、心理和人物三大方面做了扩展。警世,即在叙事中添加知识性的话语,令观众开阔眼界或明白一个道理;心理,即是丰富角色心理状态,揣摩人物所思所想,并将其表现出来;人物,即根据故事原型中的人物身世生平,联想出符合人物的内容,既有对故事原型的改编,也有基于人物的再创作。从这三方面延伸出的三种方法,表现出经典故事在民间戏曲和曲艺中是如何被再度演绎的。在故事原型基本不变的条件下,民间艺人结合不同的表现形式及各自的艺术特点,采用适当的改编手段,不仅使经典故事与民间艺术相互糅合,而且使故事更投合观众口味。不仅是杜十娘故事,在民间戏曲、曲艺中演绎其他经典故事,如秦香莲、梁祝、西厢等等,也基本采用了这三种方法。改编后的戏曲和曲艺作品则更易于被观众接受。这样,受到欢迎的戏曲和曲艺作品不断上演,既促进了戏曲、曲艺自身的发展,又丰富了经典故事的传播途径,使经典故事历久弥新。

典故故事篇5

世界总是千变万化的,而我们恰好能从一些小小的故事之中,去感悟这个世界上的某些道理。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名人勤奋的故事。欢迎阅读参考!

名人勤奋的故事1一九五二年底,六十七岁高龄的董必武同志作了一项决定:重新开始学习俄语。

这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董老担任着国家的重要职务,工作极为繁忙,况且年纪又大,记忆力也差了,学习外语该有多困难啊!

董老想了个巧妙的办法,他将俄文生词,每五个写在一张卡片上,并风趣地称作一个小队,每十个?a href='//xuexila.com/yangsheng/shipu/' target='_blank'>食谱饕桓鲋卸樱慷龃食谱饕桓龃蠖印S职蚜礁龃蠖映谱饕桓隽印I市丛诳ㄆ妫形慕馐托丛诒趁妗K婧螅笳莆兆约旱牟肯履茄热系谝恍《樱偃系诙《樱幼沤礁鲂《雍掀鹄慈希魑卸蛹煸亩嗉鞘炝酥螅偃系谌⑺男《樱缓蠼⑺男《雍喜⒆髦卸蛹煸模院笤俳礁鲋卸雍喜⒆鞔蠖蛹煸摹S谜庵帧凹煸摹狈堑ゴ剩Ч芎谩?/p>由于年老记忆力差,一个生词往往花了好大的气力才记住,可是过一会儿又忘了,董老就反复地认、记、背。有时因为咳嗽得很厉害,医生让他躺在床上休息,可他仍然坚持给生字标重点,即使在病床上也不间断学习。

董老说:“我决不灰心,就是这样搞,记生字,每天总有可能增加儿个。”

十几年后,董老保存下来的外语卡片,上面抄录了一万零五百多个单词,甚至连剧目单、会议签到卡上面也写下了外语单词。

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董老长期艰苦的努力,终于达到了能阅读一般俄文文章的水平。仅俄文版《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明教程》一书,董老就读了四遍,抄录了四套生字卡片,共一百零五张,记录单词二干九百二十八个。

“学习当如卒过河”,这是董老八十七岁时留下的名句。在学习的道路上,象中国象棋中的过河卒子一样,一步一步,奋勇直前,这不正是董老学习精神的写照吗!

名人勤奋的故事2“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宋学家将乐县人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立雪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名人勤奋的故事3李大钊同志从小读书异常勤奋、刻苦。在幼年时,便以才思敏捷、能文善诗着称于乡里。他当时辛勤好学的一些故事,至今还在家乡传为美谈。

七岁时,祖父送他到附近黄瓜口村的一位塾师单子鳌那里读书。当时,读书是为了应试科举,读的是四书五经一类,入学之始,还要先读一段蒙学。大钊同志跳过了蒙学阶段,一入学就和较大的孩子们一起读“四书”。这些宣扬孔孟之道的书虽然陈腐,但在当时大钊同志家乡一带,连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所谓“新学”也还没有传过来,就只能通过这些书来学习初步的文化知识。大钊同志读书非常认真,他在同学中年岁最小,但却是最用功因而也是学得的一个。放学了,别的同学全回家了,他还一个人留在自己的座位上背书,往往要老师几次催促:“耆年,回家去吧!”这才回去。

单子鳌非常喜欢这个聪明用功的学生,常常立在窗外,一面听着年幼的大钊同志帮助同学背书、破讲,一面不住地点头称赞。大钊同志乳名憨头,少年时,名耆年,字寿昌。耆年的学名就是这位老先生给起的。耆年,是长寿的意思。直到后来,单子鳌还常常对人说:“我教了一辈子书,生平最得意的学生,就是李耆年!”

爱思考,爱发问,也是大钊同志幼年读书的特点。就是对日常碰到的问题,他也不轻易放过,总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有一次读书,问他表姑:

“你看这念个啥?”

“我不认得字呵。”

“你为啥不认得字呢?”

“我没上过学呵。”

“你为啥不上学呢?”

“我是个女的,又不考秀才!”

但他还是一个劲地问下去:

“女的,为啥就不念书呢?”……

就这样,小小的孩子,开始接触到了一个社会的大问题。

大钊同志从小勇于接受正确的教导,改正错误。当时的大黑坨村,之风颇盛。村里的老母庙后边,经常有一群人在那儿聚赌。大钊同志有次放学回家,也到老母庙看了一回热闹,被祖父发觉了,大加训斥,并罚他捣粪数车。大钊同志知道了的坏处,从此,再没有到老母庙去看赌钱。以后,凡是赌钱的场合,他从来不去。

大钊同志的学习进步很快,在黄瓜口村念了三年书,单子鳌就向他祖父提出:“耆年的学业良好,我已经教不了他,还是另请明师吧!”此后,大钊同志到小黑坨村跟一个秀才赵辉斗念书,又到井家坨的举人宋某家跟一个叫黄玉堂的老师念书,直到他十六岁考入永平府中学。

大钊同志读书越发刻苦努力了。在井家坨读书时,有二十多个学生,到晚间别人都睡了,他还在孜孜不倦地攻读,每天都要读到半夜。黄玉堂的妹妹多少年后还记得,他哥哥当时一回家就念叨:“有个学生,叫李耆年,念书念得特别的好!”

因为家里缺少人手,大钊同志十岁那年,祖父就给他完婚了。夫人赵纫兰比大钊同志大六岁,是个贤惠的妇女。在尔后的日子里,她辛勤地操持家务,帮助大钊同志。她相信大钊同志作得对,不管家境多么困难,总是赞助、支持他的活动。

一九0五年,大钊同志考入永平府中学。这时,清朝政府为了维持它的反动统治,不得不作某些表面上的改良,实行了所谓废科举、办学堂。大钊同志原是报考秀才,正赶上这个变动,结果考进了中学。当时,还象考上秀才一样,村里照旧放铁炮、贴报单、坐棚车,热闹了一番。

在永平府中学,大钊同志仍然勤奋不懈地读书,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课余时间也很少游玩,是班上出名的好学生。

名人勤奋的故事4他是赛场上的超级巨星,被祖国称为英雄。可成名之后的他,也成了众多的追星族追逐的对象。为保持正常的训练,他很少在公共场合露面,甚至左邻右舍都很难见到他。人们都说,他架子大了,不好见了。

保持原来的自己为表彰他在赛场上的突出成绩,他所在的城市奖励给他一套住房。一天,他的父亲提出带他看看正在建设中的住房,他同意了,同父亲驱车来到建设工地。他们刚从车里出来,工地上忙碌的民工们就认出了他,好多民工都放下手中的活向他们这边围过来。他看到这么多民工围过来,突然钻进车里,开车走了。所有的人都很失望,此刻感觉就是明星的架子太大了。他的父亲也很诧异,只好向民工们解释……

其实好多民工都知道这所在建的房中有一套是奖励给他的,他们便给他的父亲介绍起这座房子的布局、样式。正当他们热烈的交谈的时候,他开着车又回来了。民工们将目光转向了车里的他,他笑着下了车,怀里抱着几条上等的好烟。“不好意思,师傅们,刚才我什么也没有带,就去买了几条烟,大家辛苦了,来,抽烟,干活的时候千万要注意安全……”他一边发烟,一边道歉,一边叮咛。这突如其来的举动使在场的民工都愣在了那。好长一段时间,突然在人群中爆发出如潮水般的掌声,旁边的父亲眼里噙满了泪水,他为有这样没有因为荣誉而改变自己的儿子而骄傲……

他是奥运冠军刘翔。

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因为成功而被荣誉的光芒罩住,将自己高高的悬起;有些人却在努力的跳出荣誉的笼罩,保持原来的自己。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星至今依然是星,而有些人却早已从人们心中的星变成英雄的原因。其实,这一切都缘于宠辱不惊,保持原来的我。

名人勤奋的故事5诸葛亮(181—234)是西蜀的丞相,他以神机妙算而闻名。他为子孙的打算,也是算计得比较久远的。他在给哥哥诸葛瑾的信中曾特意说到他的儿子诸葛瞻:“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正器耳。”

诸葛亮担心的是:聪明过早外露,容易自满自足,反而成不了大器。所以他给诸葛瞻起的名字叫做“思远”。他给外甥的信也说:“志当存高远。”这都表明他希望后代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

怎样才能有远大的志向呢?诸葛亮在给儿子的信中指出了两个条件:一个叫静,一个叫俭。他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他认为人要有才,就要刻苦学习,要学习就要有志气。还要心静,心不静就不能专心治学。生活太舒适了,也容易分散精力,立不了大志。生活俭朴才是涵养道德的主要条件。

他在给外甥的信中进一步指出:要坚持自己的远大志向,“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这就是说,要不考虑一时的得失,不贪图生活上的享受,广交师友,不计较个人的恩怨,这样做了,“虽有淹留”也许一时不成功,“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学习之中有乐趣,也一定会有用的。怕的是“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受追求世俗的物质生活和情欲的影响,失去坚强的信心那就会“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可见,诸葛亮让子孙生活俭朴,是为了使他们更有出息,其眼光不能不说“超俗”远大!

名人勤奋的故事6蔡锷,字松坡,出生于公元1882年(光绪八年),湖南保庆(今湖南邵阳市)人。他十五岁考入湖南时务学堂,后人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回国后在江西、湖南主办军事学堂,不久任广西兵备道。1910年调云南任督署参议,时年二十八岁;1911年为云南都督,1915年发动护国起义,以讨袁护国著称于世。1916年,因病赴日就医,不久病逝,时年三十四岁。

蔡锷小的时候,有不少机警聪慧的故事流传着,故在当地被称为“神童”。

蔡锷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由于当时清政府政治腐败,地方官吏敲诈勒索,苛捐杂税多如牛毛,使得百姓苦不堪言。蔡锷的家庭也是如此,虽然父母拼命干活,家中仍然入不敷出,生活十分艰难,也就根本谈不上让孩子去上学的事了。但是,小蔡锷却酷爱读书,可没有书又怎么办呢?他便让上学的孩子教他认字。为了使上学的孩子能痛快地教他识字,他便想了个法子,每当上学的孩子下学后玩的时候,他便凑上去和他们玩,由于他善于动脑,玩的花样多而有趣,所以大家都喜欢和他一块玩。时间一久,这些孩子不但主动教他识字,还乐意把书借给他,让他拿回家去自己读。由于借来的书受时间限制,他不得不抓紧时间读,有时头天下午把书借来,第二天一早须还给人家,他便彻夜不眠。就是靠这种方法,用了两年的时间,小蔡锷到八岁的时候,便读完了《千字文》、《诗经》、《论语》和大量名家诗词,还学会了作诗、联对、写文章。

这年春季的一天下午,小蔡锷等几个上学的孩子下学后,一起去邵阳城外放风筝。正当他们玩得开心的时候,突然有一只风筝的线断了,大家便飞快地朝着风筝落下的方向追去。

不料,那风筝飘来飘去,竟然飘落在邵阳知府的后院中。当时,大家都感到害怕,不敢去讨,但小蔡锷却对大家说:“那是我们的风筝,落到了他的院中,我们只不过是去讨回来,有什么可怕的呢?”

于是,在蔡锷的带领下,他们一块来到了知府门前。

蔡锷跨前一步,对门卫说:“请你进去通报,就说邵阳有个叫蔡锷的向你们老爷反映个情况!”

知府正在房内喝茶,听说有个叫蔡锷的孩子找他反映情况,觉得新奇,便走出来问道:“你有什么情况要反映呀?”

蔡锷道:“我们的风筝落到了你的后院,请大人还给我们!”

知府一听,不由得生了气,心想,因为要找一个风筝,竟也敢惊动知府,这孩子也太放肆了!可又一想,这孩子确也有些胆识,我倒要乘机考他一考。于是,知府对蔡锷提出,要出个对联,蔡锷如对得上,就把风筝还给他,如对不上,就赶他走。

知府出的上联是:童子六七人,无如尔狡。

意思是说:在你们六七个儿童中,谁都赶不上你狡猾。

蔡锷一听,这是有意取笑于他,便也不甘示弱,眼珠一转,顺口对道:“知府二千石,唯有公……”

下面的一个字,蔡锷故意停下不说。

知府急忙问道:“公后面是什么?快说呀!”

蔡锷这才不慌不忙地道:“你还风筝,我就说个‘廉’字,你不还风筝,我就说个‘贪’字!”

知府见还有些差人在场,能叫他说成“贪”字吗?所以,赶紧命人找来风筝,还给了他。

蔡锷“智讨风筝”的故事传出后,乡里的人们都大为惊异:一个穷得连饭也难顾上的人家的孩子,怎么学会作诗联对了?难道真是无师自通吗?

在他们了解到蔡锷自学读书的过程后,又不禁大加赞叹说:真是一个有心计的孩子。

当地有位学者,名叫樊雉,听到蔡锷的读书事迹后,主动上门,表示愿无偿地收他为徒。

从此,蔡锷才真正地读起书来。蔡锷在樊雉的悉心教导下,学习刻苦,博览群书。几年后,学识水平便有了飞速的提高,到十四岁那年,便考中了秀才。

名人勤奋的故事7范仲淹的母亲谢氏,身世坎坷,吃尽许多苦头,饱尝过多酸辛,因此把太多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谢氏以孟母自励,悉心教子;范仲淹以颜回自律,发愤成才。举凡古代刻苦攻读学有所成的故事,母亲和继父都对范仲淹一一讲过。

范仲淹心里明白:要想干一番大事业,就得自律严刻,自觉吃苦,自强不息。

在醴泉寺读书期间,继父的家境已经比较窘迫,仲淹心知肚明。每次离家去寺院,母亲总劝他多带些粮米,一来担心儿子吃不饱累坏身体,二来怕给寺院的师父增加负担。可每次范仲淹都不多带,而且带的数量,出人意料的少。母亲絮叨规劝,仲淹总是胸有成竹地说:“我有数,不少。”

初到寺院时,粮米交给厨房,代为制作,随寺院的钟声与和尚们一道用饭。可范仲淹,从早到晚一个心思地读书思考,经常充耳不闻钟声,忘记了吃饭,再去打饭时,又过了时辰。好心的厨僧或小和尚眼看着范仲淹如此废寝忘食地读书,便主动给他送饭来,仲淹很过意不去,给别人添了麻烦。

为了读书方便,他自己备了小锅小灶,自炊起来。范仲淹按自己既定的主意,每天夜晚,量好米,添好水,在小灶里点燃自己拾的木柴,煮米粥。一边读书,一边续柴煮粥。一锅米粥煮好了,时间也已过了子夜,他便和衣睡去。第二天清早起来,锅里的米粥凉透了,已经凝固成圆圆的一整个。他拿出小刀,在凝固的粥块上面,划上一个十字,完整的一锅粥分成了四块。早晨吃两块,傍晚吃两块,一日两餐,这便是“划粥”。用什么菜蔬佐餐呢?菜蔬就在寺院周围的大山之中。坡坡岭岭,沟沟坎坎,自然生长着野韭菜、野葱、野蒜、野山芹,还有苋菜、苦菜、荠荠菜、蒲公英、王不留、茵陈等十几种可食的野菜。白天去山洞读书时,顺便拔几种野菜回来。吃饭时,把十几根野韭菜,或野葱、或野蒜,切成细碎末,加入一点盐拌和拌和,一顿佐餐的菜便成了。

典故故事篇6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事故分析;典型特征

中图分类号:TD 71段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随着对能源需求量的增加和开采强度的不断加大,我国煤矿相继进入深部资源开采,煤炭开采的深度以每年10~20m的速度递增,煤矿开采平均深度已达600m,个别煤矿采深已达1000m以上。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深部岩体力学行为出现了一系列新现象[1-12],最突出的是“三高一扰动”的复杂力学环境(三高是指高应力、高温、高岩溶水压或瓦斯压力;一扰动是指强烈的开采扰动)。在这种深部环境下,煤矿工程中与应力和开采扰动密切相关的煤与瓦斯突出和冲击地压等煤岩瓦斯动力灾害也日趋增多,并表现出新的更为复杂的灾害特征[13-16]。

2 深部煤与瓦斯突出典型事故分析

近年来,我国很多煤矿发生过煤与瓦斯突出的灾害事故,其中典型事故有以下矿井:2005年平顶山十二矿、2007年平顶山十矿、阜新矿区五龙矿和王营矿以及抚顺老虎台煤矿。

2.1平顶山十二矿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分析

2005年6月29日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十二矿己七三水平回风下山煤巷施工中由于放炮引起一起煤岩瓦斯动力现象,抛出煤岩74m3,涌出瓦斯约1600m3。事故发生的己七三水平回风下山位于己七采区下部,巷道埋深为890m~1100m左右,煤层瓦斯含量18~25m3/t,煤层瓦斯压力2.8 MPa,绝对瓦斯涌出量1.7~4m3/min。

最终,经事故调查专家组认定,此次事故是冲击地压和瓦斯共同作用下的复杂矿井动力现象或冲击主导型的煤与瓦斯突出现象。

2.2平顶山十矿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分析

2007年11月12日2时45分,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十矿己24110回采工作面突出煤量2000t,瓦斯量40000m3,造成了12名工人遇难。突出煤的堆积方面,从工作面距离机巷240m的突出口(采煤机后滚筒所在位置)开始,向机巷方向的突出煤流长度有280m左右。巷道破坏方面:在风巷距切眼37m范围内巷道底板出现大量裂缝;从切眼至风巷向外40m有底鼓现象,最大底鼓量500mm;在距切眼128m的风巷范围内有多处单体支柱圆木梁压裂、折断或翻滚,以及多根锚杆拉断;在风巷距切眼223.5m处,绞车基础底鼓100mm。共突出瓦斯40000m3。

在本次灾害事故中,仅从抛煤量、煤流堆积长度、煤尘沉积范围等现象来看具有典型的煤与瓦斯突出特征;从吨煤瓦斯涌出量,甚至比该矿井平均相对瓦斯涌出量还低,风巷与偏Y巷瓦斯浓度都在10%之下等特征来看,本次灾害事故又不具有煤与瓦斯突出特征;从巷道顶底板出现大量裂缝、底鼓、巷道支护损毁等破坏情况来看本次灾害事故具有冲击地压的特征。

2.3阜新矿区五龙矿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分析

2002年4月18日阜新矿区五龙矿331综放面运顺掘进工作面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锚网索支巷巷道发生顶底板重合,风水管折断,瓦斯涌出,死亡8人。事故发生后全风压风量1330 m3/min, 瓦斯浓度10%,绝对瓦斯涌出量133 m3/min,共计涌出瓦斯171756.6 m3。

2003年3月28日该矿331综放面运输顺槽在回采过程中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U型棚架变形0.3-1.0m,底鼓1.0m,串车颠覆掉到,波及范围80m,瓦斯涌出,死亡1人。事故发生前工作面风量1020m3/min,瓦斯浓度增大为4%,共计涌出瓦斯8568 m3。

2004年10月18日该矿332回风下山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事故发生前回风量180m3/min,正常CH40.5%,绝对瓦斯涌出量0.9m3/min。事故发生后瓦斯浓度迅速增大,达到3.8%,共计涌出瓦斯999.2 m3。同年10月24日该矿332回风巷道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事故发生后瓦斯浓度达到6.3%,共计涌出瓦斯311.13 m3。

2.4阜新矿区王营矿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分析

1983年11月16日阜新矿区王营矿650南翼配风巷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巷道严重底鼓,瓦斯涌出量为8165m3/d。1984年5月25日该矿650南翼配风巷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放炮诱发瓦斯突出,抛煤3t,瓦斯涌出量为12960m3/d。同年6月21日该矿650充电室回风巷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岩墙发生瓦斯突出,形成1.3m的空洞,突出天然焦0.2t。

1985年6月25日该矿一号水仓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岩墙出现一条长0.8m,宽0.02m的裂缝,瓦斯急剧涌出,由2 m3/min增加至10 m3/min,持续3个月,总涌出量90万m3发生瓦斯突出,形成1.3m的空洞,突出天然焦0.2t。同年10月3日该矿650北翼大巷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放炮诱发冲击地压,伴有水、瓦斯、天然焦同时涌出,至87年10月20日共涌出瓦斯69.12万m3,最高涌出108 m3/min。

1991年10月24日该矿5312下川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放炮诱发冲击地压,推倒1架U型棚,突出煤35t,涌出瓦斯3916 m3。同年11月3日该矿5312下川又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放炮诱发冲击地压,突出煤55t,涌出瓦斯8405 m3。5天后11月8日放炮诱发冲击地压,推倒4架U型棚,突出煤10t,涌出瓦斯3704 m3。11月13日放炮诱发冲击地压,突出煤27t,涌出瓦斯2302 m3。

2.5抚顺老虎台矿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分析

表 1为抚顺老虎台矿1997年7月至2004年9月期间冲击地压事件统计及伴随瓦斯超标次数统计情况,表 2为老虎台矿1978-2003年期间煤与瓦斯突出统计记录。

表1 1997年7月-2004年9月老虎台矿冲击地压与瓦斯相关统计

采深水平/m 冲击地压次数/次 伴随瓦斯超标次数/次 伴随瓦斯超标比例/%

-580 165 1 0.61

-630 224 13 5.80

-680 269 34 12.64

-730 135 10 7.41

-780 337 83 24.63

-830 87 40 45.98

合计 1217 181

表2 1978年-2003年老虎台矿煤与瓦斯突出相关统计

采深水平/m 煤与瓦斯突出次数/次 伴随冲击地压次数/次 伴随冲击地压比例/%

-580 2 0 0

-680 3 0 0

-730 5 1 20

-780 6 2 33.3

-830 4 3 75

由表 1可以看出随着矿井向深部延伸,冲击地压发生后伴随瓦斯超标比例显著增大。由表2看出随着矿井向深部延伸,冲击地压和煤与瓦斯突出开始同时出现,且这种相关性随着采深加大而增加[17]。

3 深部煤与瓦斯突出灾害事故新的表现特征

通过比较分析可知,深部煤与瓦斯突出灾害事故新的特征表现为:

①与典型的煤与瓦斯突出灾害的发生过程相比,深部煤与瓦斯突出灾害事故瓦斯的参与程度有所降低。从以上事故的调研资料可知,突出事故发生后,吨煤瓦斯涌出量一般不大;事故发生后回风巷瓦斯浓度一般较低。

②随着采深的增大,地应力逐渐增高,在灾害的发生过程中地应力的作用凸显。从以上事故的调研资料可知,灾害事故发生的地点埋深大,一般超过500m,事故发生地点均有明显的顶板下沉断裂、底鼓、巷道挤压等矿压显现情况。

③随着采深的增加和地应力的增大,同样强度的煤体在深部表现出明显的软化特征,在浅部条件下难以发生突出事故的强度较大的煤体,在深部条件下也可发生类突出事故。

④事故表现特征的差异。深部开采条件下,事故灾害新的表现特征可概括为: 1)一般具有一定的孔洞;2)抛出煤岩距离较远,但抛出煤岩无明显的分选性;3)煤层地应力大,灾害的发生中应力所占比例较大;4)抛出煤岩量大,吨煤瓦斯涌出量较小,风流逆转现象不明显;5)灾害发生点的顶底板出现裂缝、底鼓或有煤壁外移等明显的矿压显现状况;6)灾害发生地点一般处在地质构造带。

4 结论

根据对全国部分矿区高瓦斯煤层发生冲击地压和突出的调研分析发现,随着采深的增加和开采强度的不断加大,煤岩瓦斯动力灾害也日趋增多。尤其是含瓦斯煤层发生的动力灾害往往表现出兼具煤与瓦斯突出和冲击地压两种灾害的特征。

参考文献:

[1] 于不凡. 煤和瓦斯突出机理 [M].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 1985.

[2] 李建铭. 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手册 [M].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6.

[3] 张铁岗. 矿井瓦斯综合治理技术 [M].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1.3.

[4] 王显政. 煤矿安全新技术 [M].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3.

[5] 周世宁, 鲜学福, 朱旺喜. 煤矿瓦斯灾害防治理论战略研讨 [M].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1.

[6] 赵本钧.冲击地压及其防治[M].煤炭工业出版社,1995.

[7] 于不凡. 煤矿瓦斯灾害防治及利用技术手册 (修订版) [M].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5.

[8] 俞启香. 矿井瓦斯防治 [M].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2.

[9] 于不凡. 谈谈煤和瓦斯突出的机理 [J]. 煤炭科学技术, 1979.

[10] [苏]霍多特 B B. 煤与瓦斯突出 [M]. 宋士钊, 王佑安译. 北京: 中国工业出版社, 1966.

[11] 何学秋. 含瓦斯煤岩流变动力学 [M].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5.

[12] 周世宁, 何学秋. 煤和瓦斯突出机理的流变假说 [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1990, 19(2):1-8.

[13] 胡千庭. 煤与瓦斯突出的力学作用机理 [D]. 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07.

[14] 李忠华. 高瓦斯煤层冲击地压发生理论研究及应用[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6.

[15] 靳春华,潘一山,石强.王营煤矿火成岩型冲击矿压浅析[J].煤矿开采,2006,11(1):59~61.

[16] 李忠华,潘一山,纪海汛,等.瓦斯煤层冲击地压防治技术及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典故故事篇7

挖掘先进典型 讲好脱贫故事

为深入贯彻落实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充分展示贫困户自强励志、勤劳致富的典型故事。近日,蒲城县深入挖掘先进典型事迹,制作宣传短视频和海报,打造本土“脱贫明星”,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一是广泛征集,严格筛选。联合扶贫部门,在全县范围内通过层层推荐,审核把关,确定了身残志坚,依靠养殖奶山羊脱贫致富的党喜顺;致富不忘党恩,吃苦耐劳,自主脱贫的赵建民;年近八十,种植金银花致富的皇玉林;自强不息,靠双手抚养三胞胎孙儿的王长明等四名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宣传人物。

二是精心制作,确保效果。严格按照上级宣传部门的要求,抽调骨干力量,深入基层一线,打破以往常规的电视新闻制作模式,选取两到三个真实事例,通过记者跟拍、主人公自拍等形式,展现贫困群众在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和“八个一批”政策的扶持下,自强励志、脱贫致富的艰辛历程和感人故事,凸显全县脱贫攻坚和扶贫扶志扶智工作的举措和亮点。

三是大力宣传,积极推广。下一步将对制作的短视频通过微信公众号、融媒体平台、政府网站等新媒体进行宣传,同时积极向“学习强国”陕西平台、渭南平台等上级媒体报送推广,讲好讲活贫困户的脱贫故事,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树立自强自立、勤劳致富的思想意识,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聚力量。(唐小勇)

典故故事篇8

关键词:桥式起重机;典型事故分析;安全管理

桥式起重机在外观上似金属桥梁,用于在固定跨间进行物料的装卸和搬运。桥式起重机在车间、仓库或露天场地等区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由于其自身的使用特性,所以需要加强管理和检查,否则就可能造成重大生命财产问题。随着经济和工业技术的发展,桥式起重机在种类上不断增多。根据调查显示,在一些由桥式起重机造成的事故中,主要可以归为这样几类:没有发送信号、使用不合乎要求的吊具超载吊运、指挥信号不合理、安全装置失效、吊物捆绑不牢固以及棱角无衬垫等。和所有其他起重机相比,桥式起重机所引发的事故占有最高的比重,所以需要规范操作和相关制度,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

1 桥式起重机典型事故分析

1.1 事故树分析

事故树分析方法是一种对系统安全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评价的科学方法,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应用桥式起重机进行作业时,由于人为原因或者客观原因,事故随时都可能发生。为了避免这些事故的发生,必须对各类不安全因素加以分析,采取相应方法措施进行规避,以消除危险。由此看来,事故分析应包含:顶上事件(可能发生的灾难事故)、固有或潜在事故因素、子系统和因素间的联系制约关系、顶上事件的发生率等。根据这些因素,对事故定性定量和定性分析,从而更好地避免桥式起重机事故的发生。

1.2 结构重要度计算

对于那些可能发生的灾难事故而言,在采取相应规避措施时应该按重要程度加以区分,优先处理更为重要的问题。比如,先解决影响顶上事件的基本事件。在利用故障树进行分析时,利用基本事件重要度对顶上事件进行衡量。基本事件的故障树中的位置决定了其结构重要性。在对结构重要度进行评价时,应该以最小割集内的基本事件为准,对基本事件进行评价。可以这样说,出现较多的基本事件在不同最小割集合中具有较高的结构重要度。

2 安全管理措施

对于现代化企业而言,桥式起重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利于劳动强度的减轻,从而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朝着自动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然而,桥式起重机在管理、操作和维护上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就增加了事故的发生率,带来了生命财产损失。桥式起重机在企业设备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比重,桥式起重机的作业情况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

2.1 完善管理体制

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并制定适合桥式起重机的相应安全制度。遵守《起重机吊运指挥信号》所述规定。在进行矿井提升设备和载人电梯以外的机械作业时,应统一起重吊运的指挥信号。同时,还应严格检查起重机,如果检查到安全隐患的存在,应采取相应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对于那些维修保养不到位的起重机,应该禁止其投入使用。在管理过程中,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

2.2 坚持操作原则

起重机操作要领可以概括为五点:稳、准、快、合理和安全。“稳”指的是吊钩和吊运应在起升和运行时停在指定位置,同时不出现晃动现象。“准”指的是将吊钩停在指定位置。“快”指的是基于“稳”和“准”以最短时间完成吊运工作。事实上,这五个方面都是相互联系的,因为“稳”和“准”不能得到保证,就无法确保“快”。而安全生产得不到保证,就会引发相关事故,“快”也就失去了意义。同样,只注意安全而不注重速度,就无法真正意义上地发挥起重机效率。如果操作存在不合理之处,很有可能会对设备寿命造成不好的影响,只有做到这几点,才能更好地使桥式起重机用于生产。

2.3 进行安全教育

由于欠缺考虑、指挥存在不合理、捆绑不牢固或设备自身存在故障,都有可能在利用桥式起重机时造成重大事故,从而出现生命财产的损失情况。由此看来,必须进行安全教育。根据安全教育的特点,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其一,定期教育指的是安全技术部门定期组织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帮助起重机操作员学习安全生产相关知识。比如,安全操作规程的解释、起重机安全技术和检验知识以及总结事故例证中的经验教训和安全生产经验。其二、班前教育应由生产班长和安全员等人员向全班司机进行安全生产方面的讲解,包括,交流安全生产的经验教训并发现其中的薄弱环节、分析注意事项以预防事故发生、安全生产和防护用品的讲解等。

2.4 遵循“十不吊”原则

“十不吊”原则关乎起重吊运的操作,对于起重机的安全管理尤为重要,起重机操作人员必须掌握这10条原则。其一、如果出现超载或被吊重量不太明确,则不应进行吊运;其二、如果指挥信号不合理或不明确,则不应进行吊运;其三、捆绑不牢致使吊物滑动,则不应进行吊运;其四、有人在被吊物上或存在浮置物时,则不应进行吊运;其五、起重机结构对安全工作造成影响,比如钢丝绳损伤达到报废标准,则不应进行吊运;其六、存在拉力不清的埋置物,则不应进行吊运;其七、外拉斜吊重物,则不应进行吊运;其八、场地被吊物和指挥信号难以看清时,则不应进行吊运;其九、重物棱角和钢丝绳之间无衬垫,则不应进行吊运;其十、钢水太满,则不应进行吊运。

3 结语

桥式起重机在车间、仓库或露天场地等区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由于其自身的使用特性,所以需要加强管理和检查,否则就可能造成重大生命财产问题。为了保证桥式起重机安全作业的实现和生产率的提高,各企业应安装各类安全装置,开展安全教育,培养员工安全意识。同时还要做好对桥式起重机的检查工作,从而更好地保证人员以及财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胡明辉,韦中新,黄冀.一起桥式起重机重大事故的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02):13

[2]陈敢泽.现代起重机管理与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05).

[3]张应立.起重机司机安全操作技术[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05).

上一篇:学校安全制度范文 下一篇:关于长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