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小文章范文

时间:2023-09-22 07:12:56

情感小文章

情感小文章篇1

情感教学法小学语文应用一、前言

情感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真情实感,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来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所在。情感教学法的实现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步:(1)教师指导。教师在教学时要利用好情境教学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真情实感,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引导学生猜测。教师在教学时通过对学生进行本节课相关知识的引导提问,从而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正确判断;(3)注重阅读。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本节课内容的判断进行文章内容的阅读。通过阅读仔细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4)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文章进行仔细阅读之后,教师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谈谈自己对文章的看法;(5)教师讲解。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文章的理解难免会存在误区,这就要求教师对本篇文章进行讲解,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正确的情感。

二、情感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教师要制定好教学计划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之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教师要利用好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有效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教学内容展开之前就能对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有所了解,以此促进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深入学习,这种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首先要确保自己对文章内容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对于文章内容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有深刻感悟,然后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易于接受本课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辅助教学等,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文章思想情感。

2.教师要选择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深入剖析

语言的魅力是无限的。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除了要对整篇文章进行讲解以外,还要注意加强对重点语句的剖析。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这些语句进行背诵,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感受语言魅力,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有极大帮助,能够为学生以后更深入地学习语文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重视重点语句,体会这些句子的特别之处,并加深对这些内容的理解感悟,对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有很大帮助。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制造优美意境,与文章内容相结合,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体会文章作者要流露的情感。

3.教师可以借用示范性朗读使学生体会文章意境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一般是通过学生朗读,然后为学生指出缺点和不足之处来进行教学的,由于学生认知能力的限制,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学生对于文章的体会并不深刻,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并不明显。其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亲身示范的形式,站在文章作者的角度,用充满深情的语调为学生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文章意境,体会作者所要表露出来的情感。例如,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朗诵某一段文章时,可以文章作者的语气,对文章内容进行深情朗读,并鼓励学生进行真情模仿,体验意境,有利于学生准确体会到作者的心情,从作者的角度引发对文章的思考,使学生对文章要表达情感的理解正确而又深刻。

4.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根据文章内容创造教学情境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情境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方式,积极为学生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使情感教学的实施更加顺利。同时教师在制造教学情境时要保证所制造的教学情境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帮助学生体会文章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教师还要充分注意利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然后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排练表演,在表演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体会文章意境。这样,无论是学生中的表演者,还是观众,都可以身临其境,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作者情感都有极大帮助。

三、总结

总之,情感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它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主动性。教师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好情感教学法,有效地改进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曾慧.试论情感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1):187-188.

[2]杨昌红.小学语文情感教学法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3):245-246.

情感小文章篇2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学语文;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146-01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性,与学生缺乏情感交流,与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要求及其不符,降低了语文教学的质量。针对此问题,实施情感教育,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非常重要,有助于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个性的目的。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应用,通过营造良好的情感教育氛围能够深化学生的文章的感知理解,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1]。以学习《燕子》为例,燕子这篇文章主要描绘了燕子的外形与燕子的特性,通过优美的语言表达出对燕子的喜爱,在讲解此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教学过程中,研究燕子的特点,提出自己的见解,与作者产生共鸣,加深对燕子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活动的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组织小组学生讨论燕子的外形特点,要求学生分享自己对燕子的情感并阐述理由,请学生选择出本课中最喜欢的话,并有感情的朗读与同学分享。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多媒体上以动画的形式展示燕子的外形,特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实施情感教育,使学生对文章内容具有较深的感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2.创设情感教学情境

创设情感教学情境十分重要,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主要措施,通过创设情感教学情境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由此可见,创设情感教学情境具有重要的作用[2]。以学习《要下雨了》为例,本篇课文主要讲了小白兔遇到了燕子,小鱼以及蚂蚁知道了要下雨了的消息,通过燕子低飞,小鱼露头,蚂蚁搬家等现象体现出了要下雨的可能性,为小学生阐明了生活中下雨前的自然现象,教授了学生的一些生活常识,教师在讲授这节课时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创设情感教育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情感。在要下雨了这篇课文中主要有四个动物,兔子,燕子,小鱼,蚂蚁,教师可以请四位学生分别扮演这四个角色,以情景剧的方式情景再现,将文章中的内容演示出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体会,实现情感教育,提高教育效果。

3.加强师生交流

加强师生交流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前提条件,师生通过交流沟通才能够进行情感交流,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培养发展学生情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产生较好的语文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加强师生交流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有效措施[3-4]。以学习《幸福是什么》为例,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找出文章中医生,农民,劳动者感悟到的幸福是什么,然后教师阐述自己的想法,自己认为幸福是什么,如学生取得好成绩,父母身体健康,就是幸福,并鼓励学生回答自己认为的幸福是什么,没有固定的答案,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如可以放假出去玩就是幸福,妈妈爸爸可以多陪陪我就是幸福,有零花钱买喜欢的玩具就是幸福,有喜欢吃的零食就是幸福,考试考个好成绩就是幸福等等,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应给予鼓励或表示赞同,给予小学生信心,肯定,如此有助于帮助小学生建立自信,并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实现有效的交流沟通。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够以文章的内容限制了学生的答案,不能对小学生与课文表达不符的答案进行否定,小学生年纪较小,无法思考到伟大的事业,巨大的贡献等与实际生活相差较远的事情,教师不能依据文章内容规范学生的答案,需要通过交流进行适当的引导,引导学生体会幸福是为人类做有益的事情,发挥自身的价值,实现情感教育。

4.结语

实施情感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发展情感,还能够加深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增强情感体验,提高语文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实施情感教学是一种需要提倡的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情感发展的有效途径,探讨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振环.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措施[J]. 学周刊. 2016(21)

[2] 胡春蓉.基于语文课情感教育的小学生道德素质培养[J]. 西部素质教育. 2016(10)

[3] 王顺佳,杨克宁,王丽丽.探讨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作用[J]. 教育现代化. 2016(08)

情感小文章篇3

关键词:阅读;小学生;情感教育

社的不断进步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而情感教育是改善学生的情感品质以及自我调控能力的重要方法。情感教育是通过教育来促使学生感情发展,培养学生丰富、健康的情感,而阅读具备开展情感教育的条件,学生能从阅读中体会优美的感情,并与之产生共鸣,促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最终促使学生的心理品质得到健康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在阅读中对小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方法,其详情如下。

一、情感熏陶

教师开展阅读课前,应通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来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引导学生体验文章中饱含的各类丰富的情感,使得学生的心灵在此情感的熏陶下得到升华,进而使学生理解、关心他人,学习文中积极、乐观的求学和生活态度,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新疆的天鹅湖》这篇课文中,介绍的是我国唯一的天鹅自然保护区,这篇文章介绍了风景如画的天鹅湖,体现了我国的大好河山,表现了对天鹅湖的赞赏,也体现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小学生通过这篇文章可以体会出我国美丽之处,有助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再如在《岳飞练字》这篇文章中,讲述的是岳飞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而练得一手好字的故事,学生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可以体会岳飞坚忍不拔的品质,能学习岳飞遇到挫折不放弃、勇于面对和挑战的精神。这种情感熏陶的方式可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情感,让学生与文章之情产生共鸣,从而获得思想的升华。

二、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熏陶,让学生进入角色并获得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让学生从心灵层面来沟通,进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小学语文教师可将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创造性地引入阅读中,让学生分角色阅读,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用心体会阅读的内容。例如在上《春节,你不要走》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每年春节时候的情境,并简要介绍春节欢快、热闹的氛围,让学生自己开始阅读,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来想象春节的各种活动,让学生描述进入情境,学生在阅读“这一天,要吃饺子、吃汤圆……这一天,要扭秧歌、耍狮子、舞龙灯、划彩船、踩高跷”这段时,明显情绪较激动,能从中感受到春节欢快的气氛,并受到这种热烈气氛的感染。这种情境教育模式可有效激发出学生的情感,能熏陶学生的内心感染,让学生产生对生活的热爱的之情。当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来播放关于春节的图片、春节活动视频等,让学生更容易体会到我国节日的热闹氛围,从而可加深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朗读体会

阅读是体会文章情感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品味文章中的词句来感受各个文章特有的情感。语言准确、和谐、明晰是优美文章的基础,作者运用各种语言来描绘人物性格,展现美好的自然风光,而小学语文教师则引导学生在体会文章中所包含情感的基础上来进行朗诵,可升华语言,提高语言的感染力。朗诵可兴奋、欢快、富有激情或深沉、悲壮,无论是哪种朗诵方式,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深切地感受语言及其蕴含的情感,从而体会词句的妙处。例如,在学习《新疆的天鹅湖》这篇文章时,其中对天鹅湖的描写“天鹅湖畔,冰峰雪岭、青松翠柏、野花绿草倒映在碧蓝色的湖中……成群的天鹅在悠然嬉戏,远远望去,像点点白帆”,这段很好地描绘了天鹅湖的景象,教师可抓住这段来引导学生进行朗诵,让学生如临其境,仿佛看到了那片碧蓝色的湖、那群悠然的天鹅,并从中领略大自然的美,让学生感受我国山河的美丽。

四、重视创新

不同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同,看文章的角度也不同,体会到的情感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不盲目追求“标准答案”,让学生自己思考、体会文章,鼓励小学生创新,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多个层面来体会文章,从而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在相关研究中,有教师在学习《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时,许多学生都认为要提高警惕,不要被奉承话所迷惑,避免上当受骗,但是有学生却认为狐狸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成功,最后这位教师表扬了这名学生。这充分说明了学生都具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维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能充分、深入地探析各种问题,而不是墨守成规,让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拓展,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结束语

情感教育是丰富小学生情感、避免小学生情感荒漠化的重要手段,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通过情境教学、情感熏陶、朗诵阅读等方式来引导学生体会情感,实现心灵对话,让学生从各类文章中体会不同的情感,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段淑芳.情感教育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情感小文章篇4

一、语文教学和发展小学生心灵的关系

首先需要明确“心灵”是什么?简单讲,“心灵”就是指“人的思想感情”。叶老为什么强调语文是发展儿童的心灵的学科呢?语文教学和发展小学生的心灵有什么关系呢?第一,语文学科发展小学生的心灵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语文是一门表情达意的学科,通过语文教学发展学生的思想情感是义不容辞的任务。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一方面在于磨练情思,既善于思考,又善于感悟;一方面还要练习表达情思的方法,在说话、作文中将自己的情思表达出来。也就是说,通过读书、作文提高思想感情,有了丰富的思想感情,才能对所读的文章理解深刻,才能写好文章。第二,思想情感对小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我们有的小学生对人对事都缺乏热情,有些是非常感人的事,他们却无动于衷;无论父母对他有多么好,他也感受不到、体会不到父母的深情,这是非常危险的。情感是小学生思想意识、道德行为形成的基础与动力;小学生的道德行为都是以道德情感为先驱的。小学生有了爱父母、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才能形成爱父母、爱祖国的行动。所以情感教育,即人格教育。第三,思想情感是小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基础。人们在认识事物时,总是带有情绪和情感的,教学也不例外。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结合就会大大提高认知效果。因为人们所获得的知识只有在情感里保存得最牢固。学生学了许多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遗忘,但是凡打动小学生心灵的东西,都会在其情感深处留下深刻的记忆,终身难忘。以朗读来说,如果感情不投入,能体会出作者的情思吗?作文更是如此,情感是作文的动力,只有情深,才能文美。凡是名家名篇,读起来琅琅上口,能打动人的情思,就是因为作者心怀深情,而吐露出的情语。文学作品表达了作者的真情实感,学习语文也要情感丰富,才能读好、写好。小学生情思的形成是蕴涵在人文教育之中的。所以《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课程总目标中还提出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都说明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思、发展小学生心灵的重要意义。我看语文应成为发展小学生心灵的摇篮。

二、要为小学生创设发展心灵的境遇

创设学习语文的境遇是发展小学生心灵的首要方法。境遇的含义是什么?我认为境遇应从两方面理解,一是广义的境遇,就是指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环境、设备、氛围等;一是狭义的境遇,也就是现在所讲的教学情境。不论阅读或作文,教师首先要创设一个富于激发小学生情绪、情感和思想的情境,将小学生引到情思的情境之中,当小学生的情思被激发起来,使之产生愿意读书、急于表达的愿望时,读书、作文才能达到好效果。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的情境教学,就非常重视一课开始带有情感的导语激发,李老师以富于形象,生动、优美的激情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或以具体形象的画面、实物、电脑图像等教学媒体,将学生引入到所要学习的情境之中,以激起学生的情思。就是在全过程中,也很善于引导、激发儿童的想像、思维和情感。这样,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情绪丰富,情思绵密。李老师更重视作文前的情感激发,如带孩子们去郊外找春天、看秋收、踏雪景,以唤起儿童的欢乐心情,孩子们的情绪高涨,情思活跃,又怎能写不出好文章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各种教学手段,先是以情导入,激感;再师生载情读文,文中悟情,以达到师生情感与文本作者情感的共鸣。

三、要做到语言和情思统一

语文学科发展小学生的心灵,激思,这是根本。“顺次而训练学童的语言,使其恰当所思,明显有序,最后乃着力于记录写述等形式的方法”,也是不可缺少的。不论阅读还是作文不仅要重视内容的思想情感,也还要注重语言形式和方法,万不能脱离学生的语言实践。阅读教学在感受思想情感之中,还要理解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要理解文章结构、体会文章表达方法。笔者一直主张阅读教学过程一般是由正逆两个过程构成,一是由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这是正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主要经过由具体(语言)到概括(内容)的过程。二是由思想内容到要点到语言表达的过程,从语言表达中,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思和文章表达方法。这是构成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过程,是理解作者写作文章的过程,也是训练学生语言、思维、情感的过程;可以从作者和写作角度探索一些问题,如作者的情思是怎样表达的、文理是怎样阐述的、思路是如何体现的,文章在立意、构思、布局谋篇上有何特点,在遣词造句方面又有何特色等等。学生把这些问题明白了,才能达到“善读”的水平。目前,在阅读教学中有一种现象,大多数是停留在前一过程上。强调朗读是正确的,但是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精彩语句不加咀嚼、体会,不去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情思表达的思路,这样的朗读,学生能感悟到思想内涵吗?

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要始终贯彻语言和情思的统一。课文中有写景的文章,教学时,就要将景与情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出景中之情。课文中有以写事为主的文章,凡是写事的语言,也都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教学时,就要使事与情紧密结合,使学生体会事中之情。课文中凡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作者会倾注爱憎分明的情感,人与事结合,在明白事理之后,还要归结到人的思想感情上去,以所赞扬、歌颂的人物的人格力量,激起学生的敬仰、爱慕之情。

情感小文章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0(b)-0165-01

传统教育往往只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数量和程度,对学生的情感成长采取漠视态度。其实情感教育在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尤其是语文教育,更应发挥出学科优势,利用课文中丰富的字词、优美的语言、深刻的内涵来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树立起正确的情感导向,使学生的各项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1、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内涵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是衡量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标尺。人类的喜怒、爱憎都是情感的表现形式。情感教育是教师在教育目标的指引下,利用一定的教学手段来影响学生的情绪感受,使学生产生理想的情感体验,提升情感品质。新课改尤其注重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情感培养,要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因而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必须把握好情感教育的方向,教师要利用起语文的学科特点,对学生们表现出的情感特征进行分析总结,采取有针对性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完成情感教育目标。

2、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

2.1 深度挖掘教材的情感内涵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题材众多,情感丰富,不同的文章蕴含着不同的情感,包括欢乐、感激、思念、愤怒、悲伤等多种情绪。语文教师要对课文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深度挖掘,并努力将情感与知识融为一体。例如,六年级上册的《我好爱你啊,中国》这篇诗歌,通过描绘祖国大地的秀丽景色和人文风情,来表达对祖国深深的热情之情,情感十分真挚。教师应通过对诗歌的讲解将这种热爱祖国的赤子之情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树立起爱国主义精神,收获高品质的情感教育。

2.2 为学生创设情感教育情境

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在接受教育时往往出离教师营造的学习氛围,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各种有效手段来为学生创设情感教育的情境,使学生的兴趣点始终保持在教学内容上,保证情感教育的顺利开展。例如,在学习《黄果树瀑布》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黄果树瀑布的壮丽景象,学生看到美丽的图像会不禁心驰神往,产生对黄果树瀑布的喜爱之情,在这样的情境氛围之下,教师可以适时开展课文教学,让学生将课文中的语句与看到的美景结合起来。这样一来,不仅能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情境感受力,达到情感教育的要求。

2.3 通过文章诵读进行情感体验

进行文章诵读是情感体验的一种有效方法,学生在诵读课文的过程中,情感也会随着文章的推进而不断发生改变,当诵读结束之后,精神世界也会随之升华。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预留充分的诵读时间,并给予学生诵读方法的指导。以四年级上册《老师,您好!》这篇文章为例,教师要引导学生们在诵读的过程中体验作者对老师的崇敬与热爱之情,如“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啊!教师的事业多么美好!”,“我就情不自禁的衷心祝愿:老师,您好!”这些句子中作者的感情传达最热烈,让学生们在诵读时结合自己对教师的情感来体会文章中的情感,努力贴近文章渲染的情绪,使情感体验得以提升。

2.4 提升教师自身的情感素质

作为情感教育的主导者,教师自身的情感素质十分重要。语文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还应具有高尚的情操、博爱的情怀,并且能在教学过程中将这种情感态度传递给学生,使情感教育深入学生内心。如果教师发自内心地爱学生,那么这种爱意就会从教师的话语、目光、表情等各个方面表现出来,学生们可以感受到教师的爱,在学习中会更加积极,情绪更加昂扬,并且会以诚挚的情感回报教师。语文教师在授课时应该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用乐观的心态来感染学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学生可以在更加自主、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学习效率会大大提升,情感教育的目标也能够在潜移默化当中得以实现。

3、结束语

情感小文章篇6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阅读;审美性教学

一、自主学习,合理引导

每个人的审美观是不同的,所以教师所提倡的审美理念也并不能代表学生整体的审美观。因此,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应用审美性教学策略的关键是培养学生主动阅读、主动理解、积极探索的能力,通过学生熟读文章,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语言中蕴含的审美情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担任引导的角色,通过设置合理的问题,使学生明确阅读的方向,并对问题展开讨论,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将讨论结果转变为文化积累。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阅读课程“感受自然”主题课程学习中,实施审美性教学策略的方法是让学生通读《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等课文,对文章获得初步的理解,教师再提出几个让学生思考的问题,如“在这几篇文章中,哪些句子或者段落能够帮助我们感受自然?”“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是什么?”通过设置此类问题,让学生自行理解与探讨,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二、情境构建,加深理解

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实施审美性教学时,应该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根据文章语境快速进入丰富的想象与联想中。比如,在学习《燕子》这一文章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首先预习课程,在上课之前创设问题情境:“每年春天,我们都能看到燕子,就你个人的理解,你们认为燕子像什么?燕子又象征什么?”教师通过设置此类问题情境,让学生结合生活去思考与解答问题,将传统的内容理解深化为知识的拓展与延伸理解。

三、重点释义,多读善思

“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这句话可以完整地概括小学高年级的有效教学方法,因为小学生高年级这一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虽然较中年级有所提升,但是仍不足以只看一遍就理解全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学生只有多次通读文章,通过对一个个问题的理解与掌握,才能不断深化对文章的理解,充分挖掘文章的价值。所以,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审美性教学的实施也要循序渐进,由学生主动探索,不断形成自我感受。基本模式可以概括为:初读文章,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精读文章,找出文章的重点内容品读文章,对文章内容进行延伸,拓宽视野。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能力特征,使学生由阅读转变为理解,由理解转变为探索,读出感情。比如,在学习《白杨树》这篇课文时,学生读第一遍时可能只是对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及文章的整体结构有所了解,而到第二第三遍时,学生逐渐总结出白杨树“坚强”的品质,对重点描述白杨树坚强品质的内容进行归类。读第四遍后,学生会逐渐从白杨树的精神品质领悟到做人的道理,即做人也一样,要挺直腰杆,像白杨树一样坚强,以适应社会需要。

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该模式操作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积极引导,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发散能力。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提升,多媒体教学设备也被广泛应用到教学中,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来辅助课程学习,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使文本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人教版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中,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来展示圆明园毁灭前的场景,让学生体会圆明园当年的壮观,通过与毁灭后的对比,让学生不仅对美景被破坏感到愤怒,而且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使教学效果得以提升。

总之,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实施审美性教学策略时应充分结合课程内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仔细阅读与理解文章,对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印象深刻,并深化情感,促使学生逐步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于江敏.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赤子,2015(4).

[2]杨瑞红.浅谈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8):119.

情感小文章篇7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情感教学

G623.2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情感是这门艺术的核心。情感是人们对客体事物在心理与态度上产生的反映。在当今社会,良好的情感,不仅促使人们健康生活、和谐交际、调适心情,更能促进人格魅力的形成,使人有尊严地生活。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叶圣陶语)文章是作者情动于衷,溢于言表的产物。如果不能领会文章的感情,就不能所真正读懂了文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语言训练不应该离开情感体验。那么,如何调动情感因素为语文教学服务呢?我认为要凭借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领学生感知体悟,激励学生表情达意,达到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较好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下面结合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实践,略表于后:

一、开掘情感源流

小学教材中蕴孕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在教学时善于把握、开掘情感的源流,就能使学生较好地蕴积情感的“储备量”,这方面可以从以下四点入手:

1.定好情感基调

文章中的情感也有一个基调的问题。从总体上讲,文章中流露出情感总有差别,或勃发豪放、或凝重深沉、或激昂愉快、或悲抑凄凉。为文章确定一个基调,可以从全局、整体角度去把握好作品中的情感。如:《养花》中开篇写道:“我爱花,所以我爱养花。”教学时,仅从文章的这几话中,就为全文楔定了感情地基调,教学时只有扣准了“爱”,才能使学生深刻地领略老舍养花的乐趣。

2.理清情感层次

优秀的文章,“情”往往潜隐于“辞”中,形成一条情感发展线,体现了情感变化的层次性。《赤壁之战》周瑜用写假降信选择天气假意投降火烧战船追杀曹军的过程。理清了这条情感线,便能使学生清晰地感悟到周瑜采用诈降和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打败曹军于赤壁的故事。

3.把准动情之点

小语教材中绝大多数课文文艺性较强。阅读这些篇目,统观全文时总有一两处感人至深的佳句,深深地打动着读者的心。巴金的《春蚕》中有这样几句话“每天深夜,母亲总要起来添桑叶。我一觉醒来,常常看见母亲拿着烛台去喂蚕。闪闪的烛光照着她那带着皱纹的慈祥的脸。”透过这句话学生就能很好的感受到母亲养蚕的辛苦。

4.辨明情感差别

人的情感具有较强的复杂性,显现出差异特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表现情感差异的语句,引导学生仔细玩味,培养学生丰富而又细腻的情感品质。《我的战友》第七自然段,展现了“我”的内心活动,当烈火烧身时,我“紧张”、“担心”、“矛盾”、“焦急”、“痛苦”,表现出情感的复杂性,烘托了烈火烧身时令常人难以忍受的危险处境。教学时,要抓住“我”的复杂情感,让学生细品情感的差异。

二、感知情感体悟

作者动情缀文,学生读文动情,这就决定了教师在阅读中必须架起一条沟通作者情感与学生情感之间的桥梁。作者的情感是否能被读者感受,进而得到自我体验,这就要求老师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动情点,深刻地把作者的感情波澜传导给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高层次地体会作者笔下的形象。因此,教师要交给学生体情的方法,培养学生悟情的能力,为学生较好地表达情意酝酿情绪。

1.以理激情

情感是以认知为前提的,只有被感知过的事物,才能对这一事物产生一定的情感。教学时,教师要善于运用讲解的方法,讲清与文章有关的背景、故事,引领学生认清事物的含义、功用,丰富学生的认识,达到以理激情、情理交融的境界。

2.想象入情

想象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师引领学生感知描述性优美语言时,依据已有的经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透过语言文字达到与作者进行情感上沟通。

3.读中悟情

情感是深深地渗透在文章中的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之中的。在朗读教学时,我们要抓住文中关键句,讲清深层内涵和蕴意,让学生“披文入情”,体会文章的“味”,与作者感情共鸣。

4.比较体情

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可以明晰差别,抓住特点,较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紧紧围绕“圣诞夜”这一特定的典型环境,简述了小女孩在圣诞夜赤脚卖火柴――小女孩擦燃火柴幻想与圣诞夜相关的食物、圣诞树等事物――小女孩在圣诞夜热闹氛围中冻死了。教学时,可启发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过除夕夜的,一家人是如何喜气洋洋、张灯结彩,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的。这样,通过鲜明的对比,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对罪恶地旧制度的痛恨以及对社会主义新社会的热爱之情。

5.设境生情

情感教育是一种艺术,需要创造一种意境和气韵。教师所创设的情境要与文内容协调一致,动之以情晓之以,利用音理乐渲染、语言描绘、实物摆设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激发想象与联想,让学生在情感的氛围中产生情感体验,进而发展认识,陶冶心灵为“动情”到“晓理”打下情感基础。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由动情到晓理,情感不知不觉地得到了升华。

三、创设表情佳机

情感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领学生体悟教材情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往往带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去感知教材。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较准确地领会文章中的情感,或被人物精神所感染,或被优美景物所陶醉时,随着情感加深,会产生急于喷发的动机,即出现了“情满而溢发”的现象。教师要把握好学生愿语泻情的需要,为学生创设表达情意的途径和最佳时机,培养学生丰富的移情能力。学生在抒感中既提高了写作能力,又在写作中强化了情感,这不正是语文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吗?

情感小文章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194-02

一、实施个性化阅读教育的必要性

1.有利于展现学生个性。在我国有关语文教育的相关规定中已经明确提出学生的阅读教育比较特殊,它具备个性化特征,学生的阅读教育一定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单纯依靠老师的课堂讲授并不能实现个性化阅读教学。老师要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问题,在相应的实践活动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语文的个性化阅读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在阅读中展现学生的个性魅力。

2.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在语文阅读个性化教育中,学生是其中的主体,他们在理解能力、兴趣爱好、个性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两个个性完全相同的学生是根本不存在的,正因为如此,为了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必须要实施个性化阅读教育。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他们的个性在学习过程中也表现得非常明显,为了使学生的个性能够充分展现出来,老师就要善于利用语文的个性化教学手段,根据每个学生个性的具体情况来设计教学方案,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

3.个性化阅读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动脑能力。在语文的个性化阅读教育中,学生主要是用心来感受文章内容,只有经过反复阅读文章,他们才能够把文章理解透彻,感受其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从实际上来说,个性化教学是对以往阅读教学方式的一种改革,传统的阅读教育并没有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而个性化阅读教育做到了这一点。它能够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转化为主动,学生开始积极动脑思考问题,其动能能力能够得到极大提升。

二、实现有效语文个性化阅读教育的策略

实现有效的语文个性化教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对传统的阅读教育作出多方面的改进,具体策略如下。

1.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意识进行指导。阅读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占据着重要阅读地位,学生能够通过个性化的语文教育来提高其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老师要在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意识,加强他们的自主思考能力。同时,还要开展各种个性化阅读教育活动,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并且将其运用语言表达出来,加深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小学生没有什么生活阅历,在情感体验上并不深刻,他们对文字的欣赏能力也不强,在阅读过程中,他们并不理解什么叫做个性化阅读,不具备很强的个性化阅读意识。因此,老师要对他们进行仔细辅导。

2.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个性化阅读教育质量的提升必须依靠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这样才能够增强他们对个性化阅读的认识。如果学生对阅读完全不感兴趣,即使学校强制性安排他们进行阅读,也无法使他们的阅读成绩取得进步。在个性化阅读教育过程中,要想使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提高,老师一定要采取特别的教育方法。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扮演文章中的角色,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模式,或者是由学生领读课文,以此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老师还可以将文章中的情景再现,使学生被文章内容所感染,进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在《鼎湖山听泉》一课中,老师可以通过示范阅读给同学们做榜样,通过老师富有感情的阅读,把学生带入课本中的情景当中,使他们能够细心体会那种安静的感觉,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3.改变学生传统的阅读方式。在个性化阅读教育过程中,学生占据主体地位。因此,老师要更加重视教学方式的改变,教会学生如何去阅读文章。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老师的引导。在教育过程中,老师要对阅读知识进行仔细讲解,设计出具有个性化特征的阅读教育内容,这样才能够实现其教育的有效性。

4.通过示范阅读对学生进行指导。老师在进行个性化阅读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情感的处理,采用优美的语调把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完全阐述出来,把文章中具有故事情节的内容着重朗读。例如在《月光曲》一课中,老师要把盲姑娘听到贝多芬演奏时的那种激动的心情读出来,首先让学生去体会与领悟人物的内心活动,把学生带入情景当中,然后引发同学的思考。在这篇文章中,最突出的部分就是盲姑娘与贝多芬的对话,老师在读的过程中要把两个人对话的那种氛围读出来,最后安排学生来朗读,观察他们是否已经领悟到文章中所体现的情感。

5.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进行指导。由于小学生在心智上尚未成熟,他们的思维比较简单,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比较单一,枯燥的书本知识可能无法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他们往往更倾向于阅读一些具有故事性的东西。因此,老师要在个性化阅读体验上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感受到文章中丰富的情感内容。由于学生在知识理解上存在差异,对文章的解读自然存在区别,老师要善于让学生表达他们通过阅读文章之后的感受。例如在《要下雨了》这篇文章中,首先老师要对文章的语言与阅读节奏进行揣摩,然后通过阅读文章,感受下雨之前大自然发生的变化,使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而更好地了解大自然。

6.给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的阅读环境。阅读教学是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的最有效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与学生进行对话,以此来调动和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的阅读环境。在这样是学习环境中,学生能够接受到良好的熏陶,在这种不受约束的空间里,他们才能够完全展示出特有的个性,主动去体会文章中的情感,并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从中获取更多知识。

三、结束语

个性化的阅读教育绝对不能沿袭传统的教育模式,一定要改变以往单调的教学方法,开创具备特色的新型教学模式。为了实现有效的个性化阅读教育,老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及兴趣爱好来设计教学内容。同时,老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选择,并且对其阅读方法进行正确指导,加强学生的阅读活动和训练。本文主要研究了实施个性化阅读教育的必要性,并且提出了加强学生个性化阅读教育的具体策略,给以后小学生的阅读教育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孙芳英.让生活走进作文让作文展示个性――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J].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2,(1).

[2]王炜.个性让阅读更加精彩――关于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2,(28).

[3]黄静.关注家庭教育后台资源,开拓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改革新思路[J].西江月,2011,(34).

上一篇:有关雷锋的电影范文 下一篇:我是自由行走的花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