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主要内容范文

时间:2023-09-21 14:38:21

匆匆主要内容

匆匆主要内容篇1

六(5)班

苏政冰

一一这是一个温暖而平静的午后,阳光偷偷透过窗户好奇地溜了进来,想要一睹我家的室内风光。我现在并不忙,便想翻翻新发的语文书。无意中随意的一瞥,我竟看到了《匆匆》两字,何为匆匆?匆匆又为何所匆?仅看一眼题目我心中便萌发出两个问题,待我思绪万千之后,也便释然了,心中有一个淡淡的声音对我说:"看看吧!""嗯,看看吧。"

一一我略带好奇的用目光追随着下文,书中散发的淡淡书香让我着了迷,一个一个字在我眼中仿佛也活了,它们用自己那独特的语言向我倾吐着自己坚定的想法,我的思绪已经飞出了自己的身体,伴随着阵阵书香与缕缕阳光进入到了一个忘我的世界,时光去的真快,转眼之间已是夕阳西下,一轮耀眼的红日,也已经在慢慢地坠去,耳边仿佛听见了谁的一声叹息:"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回家了,而这一日也就要过去了啊。""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时间是如此的匆匆,不多一分,不少一秒的离去,却使我看不见,摸不着,只可感受。时间啊!你为何如此匆匆呢?

一一《匆匆》它用自己的一字一句向我们阐述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平凡的事情,揭露出了人生是何其短暂,时间又是何其之快。在有限的时间里,在这样的滚滚红尘中,而我何曾能做出些游丝样的痕迹?我又何曾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

一一这篇文章蕴含的道理很简单,却很有意义,它向我诉说着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时间永远都是在那无声无息中悄然流逝,时间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它永远都不会为谁停下那匆匆的脚步,时间你是那么的匆忙,使这一天一天,一年一年都逃去如飞,使我在时间的流淌里徘徊,啊,我在这人世间除了徘徊又能做些什么呢?时间永远不会为谁停下它匆匆的步伐!

一一这篇《匆匆》我已看完了,但它却在我心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记,时间它的珍贵于它的匆匆,是啊?正是因为它的匆匆逝去,才使我们铭记它的珍贵,倘若它给我们的时间是无限的,那这样的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我感触颇深,倘若给我无限的时间让我虚度年华,不如给我匆匆的岁月让我绽放青春!

辅导教师:段丁莉

读《匆匆》有感600字(二)

刘欣悦 祁县第三小学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的确是的。露珠儿干了,有再晶莹夺目的时候;太阳落山了,有再从东方神起的时候;天空被乌云遮蔽了,有重现光明的时候……可我们手中的日子呢,却如江河入海,一去不复返了。

读了朱自清的散文《匆匆》,我深受启发,思绪万千。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回想一下,我又何曾不是这样,每天都快速地把作业做完,放学把书包一扔,不是看电视,就是玩耍。父母看见了多次批评,可我却说写好了,书上的内容也记得,可当试卷发下来,却是处处挂红灯。四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偷偷溜去,我也就像朱自清先生写的那样头涔涔而泪潸潸。

《匆匆》使我猛醒,重新品味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

珍惜时间的人,哪怕给他几分几秒,他也会过得很充实;浪费时

间的人,哪怕给他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光阴,他也将一无所获,过得空虚。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拥有二十四个小时,就看你怎样掌握,怎样分配。鲁迅先生说得好,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总能挤出。

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虚度光阴的人们啊,快抓住时间的手臂,别让时间匆匆消逝!

指导老师 王永娟

读《匆匆》有感600字(三)

勿"匆匆"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印象最为深刻,可能是因其内容与自己的经历有关,时常翻开阅读,以怀念儿时与父亲在一起的时光。《春》、《荷塘月色》则是在大学期间进行实习试讲才应付完成任务似的草草看过。由于性格急躁、活跃,一直都不是很喜欢散文、诗歌,唯有《匆匆》一文在时间的流里,让我一次又一次的成长、成熟,思考感悟并践行着。

首次接触是在上中学,老师教授《匆匆》一文,我只记得时间很宝贵,至于感受,似乎为零。青少年时期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和同学的谈天说地、紧张学习生活,让我们来不及感悟"匆匆"的含义;有限经历也说不清、无以表达"匆匆";朱自清《匆匆》里的写作背景和内容都很难理解"匆匆".第一次的匆忙接触后,只记得哪些"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名句,这些名句也总是在偶尔写写随笔时才能想起。

再次见面时,我已站在三尺讲台上给学生授课了。孩子们感悟小学时光的飞逝,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更多的是怀念美好时光,对自己快要结束的童年的不舍;真是惊讶小小年纪都能畅所欲言,谈到自己儿时的梦想,自己如何打算实现梦想,胸有壮志哉!那是我自工作带的第一的毕业班,感情深厚,那时自己也还没有孩子,经常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很喜欢和他们交流、聊天,和他们在一起我仿佛也回到了美好的童年时光。

又见《匆匆》时,已有了自己的女儿,才懂得"匆匆".的确如朱自清文中所写:"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什么都能再来,唯独时间它在往前走,一去不复还。但是也懂得了,抓紧时间、珍惜时间,也要有恰当的方法,一味图快,不认真、不仔细思考去做事情,只注重数量,而忽视了质量的重要性也是在浪费时间。带过这么多学生,时常会不由自主的、很不公平的进行着孩子们之间的比较,让本就不在一条起跑线上的他们接受审阅,想想真是懊悔,这样违背成长规律,岂能身心健康?终归印证了等到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显现。

匆匆主要内容篇2

关键词:主旨;语文素养;语用

语文课程的性质和核心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文教学“要致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迁移文本的语言形式的表达实践,如构词方法、句子表达方法、某个段落的构段方式、文章的谋篇布局、文本里的某种描述手段等多种方式。很多教师已经深谙其道,不仅在备课时能有意识地设定迁移拓展的目标要求,还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迁移拓展经验,养成了迁移拓展的教学习惯,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奠定了语言形式训练的基础。

形式不再是秘密,核心内容如何聚焦,成为“语用训练”有效的关键。“拓展点不能随意选择,一般要以课文的主旨为依据”,而常识性课文和非常识性课文的主旨不同,拓展内容自然也应该有所区别。何为常识性课文呢?施茂枝教授在《语文教学: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一书中阐述常识性课文为:“意在传播知识作为本质特征是判断常识性课文的依据或标准。”如《回声》《鲸》《只有一个地球》等用了较多说明方法的说明文,以及《美丽的小兴安岭》《颐和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等综合运用多种手法的小品文。反之,不以传播知识为本质特征,而以审美形象、人文内涵为目标的文章称为非常识性课文,语文课本中以此类文体居多。据此,常识性课文的语用训练内容应该指向“知识内涵”,而非常识性课文的语用训练内容则应该指向“审美内涵”。

一、常识性课文,语用内容指向“知识内涵”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认识文化价值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语言材料,学习写作方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是在有限的课堂上,对“语用训练点”的慎选、慎用,是“语用训练”有效的前提。非常识性课文以传播知识为本质特征,在语用内容的选择上,尤其需要每个一线教师细细斟酌。

《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内容上以宣传知识为主要写作意图,又充满童真童趣,兼具知识性、科学性和审美性的统一。施茂枝教授《课例中的儿童本位理念――“有机教育”思想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一书中,本课设计的拓展点就选择在了解动物特点上,即将拓展的内容指向百科知识,将知识拓展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紧密结合。设计如下:

指导学生了解青蛙等其他动物冬眠的特点,并指导朗读后,出示小鸟、小猫、小猪、小鹿的脚印,进而训练表达,让学生把横线补完整,交流、评价、朗读。

师:小朋友,说说他们画的是什么吧。(预设:小鸟――小草,小猫――梅花,小猪――剪刀,小鹿――树叶)

出示――

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又

小猫 ,小鸟 。

小鹿 ,小猪 。

不用颜料 ,几步 。

为什么没参加?他在 。

同样,施茂枝教授《课例中的儿童本位理念――“有机教育”思想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一书中,《小蜗牛》一课的教学设计将课文体式定位于介绍知识的常识性课文,在此主旨定位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在语境中理解“碧绿碧绿”的意思和重叠方式,接着换词形容树叶颜色,添词形容白雪颜色,循序渐进地进行词语积累与运用。将认识小蜗牛爬行慢的特点和不同季节小树林的特点贯穿于“语用训练”的始终。指导朗读时同样不强调读出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心情,而强调读出蜗牛爬行速度慢的特点和不同季节树林的特点。如教学认识不同季节树林的颜色时,设计如下:

师:请注意这个词――“碧绿碧绿”。小蜗牛,你为什么要将“碧绿”重叠起来用?单用一个“碧绿”不行吗?(说明颜色很绿很绿)

……

师:哪只“小蜗牛”还能用你知道的词语形容看到的树叶的颜色?(金色、金黄)

师:哪个词也可以重叠起来,填在下面的空格里?

碧绿碧绿的树叶全变成了

的了。(出示)

……

师:“小蜗牛们”,大家知道能用知道的词语来形容雪的颜色吗?(预设:白白、雪白、洁白……)

师:这一次,小蜗牛看到地上盖着

雪。(出示)

再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我们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设计,把“在语言实践中懂得骆驼的脚掌、驼峰、睫毛等在沙漠中的特殊作用,培养正确的审美意识”作为教学目标之一。首先,将第三、第四自然段讲述小骆驼的沙漠旅行作为重点,质疑探究来了解沙漠恶劣的环境特点。其次,在第五自然段教学中引导学生想象骆驼妈妈怎样引导小骆驼轻松应对风沙,为下文感受小骆驼的自豪作铺垫。最后,让学生扮演小骆驼,用“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因为……”的句式练习说话。在学生练说过程中,相机引导学生运用课文语言,从脚掌、驼峰和睫毛几个方面说,这又是内化有关骆驼的知识的语言基础上的语言文字运用,彰显了语文的实践性特点,体现了浓浓的“语文味”。同理,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沙漠之舟》一课的教学设计,在施茂枝教授《课例中的儿童本位理念――“有机教育”思想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一书,也彰显了异曲同工之妙。

二、非常识性课文,语用内容凸显“审美内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阅读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所谓阅读能力的核心就是理解能力;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也提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将通过语言文字获得的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视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学生通过感知语言文字,借助语言文字获得文本所承载的信息,在此学习过程中思维由具体走向抽象,形成对课文内容的理性认识,也就是获得文本的思想内涵和内容精髓,这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方式之一。

非常识性课文不以传播知识为本质特征,而以审美形象、人文内涵为目标,毋庸置疑,正是要在学习中,落实对语言文字运用的感知与理解。目前,各种教学设计中,不顾常识性与非常识性课文的辨析,一味重写法、轻人文的现象屡见不鲜。

如教学《匆匆》一课,单纯强调工具性,只注重语言形式就会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仿写句子。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赵昭老师教学《匆匆》一课第三自然段时,采用先交流w会感受时间匆匆流逝,再用上句式联系生活实际说话的拓展迁移法。

师:“去的尽管去了……怎样地匆匆呢?”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第三自然段?

生:“洗手的时候……双眼前过去”让我觉得无论我们做什么,时间都会匆匆地划过。

这样,笔未落,情已发,为接下去语用训练的有声有色作好了铺垫。

师:这样的事也发生在你们身上吗?你们能用这样的句式“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过去,_____是匆匆的。”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句话吗?

师:请同学们把刚才说的连成完整的一句话。我们来作一首小诗!

生:写字的时候,日子从笔尖上过去,岁月是匆匆的;

玩耍的时候,日子从嬉笑中过去,回音是匆匆的;

奋斗的时候,日子从汗水中过去,成长是匆匆的;

阅读的时候,日子从思考中过去,时间是匆匆的。

教师先让学生凭借语言文字,读懂句子的意思,用心感受句子蕴含的情感,实现理解“语言文字”向理解“形象、意义和思想”的转化。接着,让学生发现语言之“形”,品味语言表达的精妙,实现对本文语言形式的挖掘和把握。最后,内化表达之“法”,当学生体悟到语言形式所蕴含的丰富内容,以及如此表达的精妙所在后,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实现语用训练。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卡罗纳》一课,选自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一书。课文抓住卡罗纳失去母亲后第一天来上学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从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边人对他的无限关爱这两方面展开来写。高玉梅老师授课时,先引导学生体会卡罗纳的“痛”,巧妙安排如下:

“出示阅读提示:默读课文,圈画出能感受到卡罗纳心情的语句,想一想,作者从哪些方面的描写来体现他的心情。”

学生自主交流,抓住外貌、神态、心理、动作,谈体会。教师相机板书。初步感受写作手法的同时,体会卡罗纳悲痛的心情。

“PPT出示句子:卡罗纳走进教室,突然放声大哭起来。卡罗纳翻开书,当他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子上嚎啕大哭。交流:这两句话从哪些方面写出卡罗纳的心情?”

通过交流进一步认识写作手法,并深入感受卡罗纳的悲痛的心情。最后,真切地走进卡罗纳悲痛心情,设计练笔如下:

“卡罗纳大哭,因为他想起了

。可是没有母亲,放学时, ;他参加考试时, ;他肚子饿时,

;他 时, 。”

三次交流,即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表达的支架,让学生练说仿写,学习文本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致描写的方法走进人物内心的方法。方法的习得是以理解文本内容,体会卡罗纳失母之痛为内容指向,不断地丰富情感认识,为下文教学他人对卡罗纳的关爱作情感渲染,也为彰显“爱”的主题做铺垫。

总之,教师若无正确的认识,不顾常识性课文与非常识性课文的文本区别。着力关注语用,忽视常识性课文中的常识性、科普性知识和非常识性课文中的情感因素、人文价值,不顾学生的阅读感受、生活体验,就会产生教学的偏颇。反之,教师能引导学生发现语言形式奥妙的同时,相机引导感悟文本,情感共鸣,语言训练就不再仅仅是冰冷的工具,而将承载更多温暖的有思想的人文知识和人文感悟。

参考文献:

[1]施茂枝.语文教学: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2]施茂枝.课例中的儿童本位理念――“有机教育”思想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刘仁增.可贵的坚守 可喜的突破――对两节《匆匆》的分析与深度思考[J].福建教育,2013(9).

[5]刘春平,叶润生.丰富想象 了解常识 发展语言――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J].福建教育,2010(1).

[6]陈昌发.给小学语文教学多开一扇窗――对“首届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改革举措的认识[J].小学语文,2014(4).

匆匆主要内容篇3

[关键词]《匆匆那年》;网络剧;叙事结构;镜头语言;多元文本

一、引言

《匆匆那年》是80后作家九夜茴所著的网络畅销小说。小说以高中及大学时代为背景,以陈寻和方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利用诙谐、细腻的语言描述了5位年轻人的成长历程和感情纠葛,引起了众多读者尤其是80后的感情共鸣。2014年8月,由搜狐视频投资改编,80后导演姚婷婷拍摄的网络剧《匆匆那年》,以周播两集的方式开始在搜狐视频网上热播,截至目前,网络点击量已经超过979亿。由于该剧以网络为主要播出平台,是我国第一部网络长剧,为了和以电视为主要播出平台的电视剧有所区别,我们称它为网络剧。近期又由张一白导演改编成同名电影,并于2014年12月上映,取得了588亿的票房收入。对同一文本进行多次改编和解读的现象已经成为当前影视改编的重要特征,在这种复杂的多元文本中,进一步彰显了大众文化的意义。[1]《匆匆那年》作为典型的“多元文本”代表之一,在短期内完成了小说、网络剧以及电影的多重文本转换。网络剧和电影在叙事结构、镜头语言、演员选择、商业元素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的异同。

二、叙事结构

网络剧和电影在叙事形式上是接近的,都表现为时空融合、视听融合、现实与虚拟融合。但网络剧和电影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美学特征。电视剧更强调文学性,结构相对较松散,节奏慢,使观众有思考的余地,较常用语言作为辅助叙事;而电影则比较注重影像化、结构严谨、节奏快,扣人心弦,不给观众思考的余地,尽量不用语言辅助叙事。

首先,《匆匆那年》网络剧和电影都采用了倒叙的叙述方式,时空在现在与过去之间不断转换。网络剧是以陈寻的回忆为叙事主线,基本按时间顺序,现在与过去的时空转换较少,叙事结构较简单,属于单点叙事。由于网络剧本身较长,因此对每一个情节都作了较多的铺垫,叙事节奏较慢,情感表达较细腻。而电影版的叙事以赵烨的婚礼为契机,让离别多年的四位主人公重逢,以拍摄婚礼VCR为第二主线,分别让陈寻、赵烨、乔燃及林嘉茉回忆匆匆那年的往事,利用多人的回忆共同构筑了故事发展的第一主线,形成了以陈寻回忆为中心,以其他三位主角回忆为辅的“一主三辅”的叙事结构模式。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七七”角色的出现,正是七七的追问让故事的主角们不只是回忆,更多的是对人生的反思,同时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影片中多次出现时空转换,属于多点叙事。很明显电影让拍摄婚礼VCR这一特定事件承载了过量的结构功能和叙事功能。电影中的核心情节主要靠不同人的回忆直接展现,而背景交代较少,节奏较快,这样更符合电影的叙事。

其次,网络剧采用了较开放的叙事结构。由于采用了编制作边播放的周播形式,网络剧有时间更有条件与观众进行互动,了解观众的意愿,让观众主动参与对故事情节的重构。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加入了陈寻为了方茴与教导主任顶嘴、申奥成功、非典等一些具体的、形象的、有血有肉的典型事件,从而使剧情更具观赏性和时代感。

最后,是结尾的处理。网络剧采用了一种较开放结构的方式结束,让赵烨和林嘉茉结合到了一起,乔然还是默默等待的暖男形象,陈寻和方茴结果未知,让观众去想象。而电影的结尾就是剧终,要求把情节上的变数尽可能交代清楚。因此,电影中男女主人公在匆匆那年所发生的恋情均以分手结束,这样和原著更加吻合,并且电影在最后加入了“陈寻后悔并想重来一遍”的情节,显得更加真实、丰满。

三、镜头语言

网络剧与电影画面都是以镜头为基本元素,以镜头语言为基本语言,运用画面、声响、音乐等叙事元素在二维的银幕或屏幕上展示三维的真实空间。但由于网络剧的输出设备一般是电脑屏幕、电视屏幕及手机屏幕,屏幕尺寸较小,而电影则是影院大屏幕,所以两者所采用的镜头语言通常有较大的差别。

由于电影的图像较大,因此更注重图像的影像化,主要利用画面的宏伟气势以及运动节奏的起伏变化来扣人心弦,而不是利用文学性和戏剧性。因此,在电影中对运动镜头及大景别镜头的运用较多。而运动方式的选择、运动路线的确定以及运动节奏的把握都需要导演的判断和智慧。也就是说,为了抓住“运动”,就要重视“导演”,导演对于电影拍摄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在电影《匆匆那年》中运用了大量的移、摇、升降等运动镜头,并且根据情节的需要运用快、慢镜头来压缩或者拉伸时空。比如,电影的开场就用了一个移、闪摇的综合运动镜头;在溜冰场溜冰及打斗场面先是做了快镜头处理,又做了慢镜头处理;在篮球比赛中先后运用了快推、闪摇、跟摇、移机等多种运动方式,并在最后投压哨三分球的时候做了慢镜头处理;在毕业聚会场景中也运用了推、拉、焦点移动、虚焦等拍摄技法。

另一方面,网络剧的图像只能在电脑屏幕或者手机上展示,一般只有几平方英寸或者几十平方英寸的大小。在较小的画框中如果充斥着大量的运动镜头,那么会使观众眼花缭乱。电视剧主要是依靠情节本身来吸引观众,而非镜头画面,因此电视剧要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戏剧性。因此在电视剧中编剧的作用要超过导演的作用。因此《匆匆那年》网络剧不仅更注重固定镜头和小景别镜头的利用,还非常注重每一集情节点的设置。

四、演员选择

“在无明星的情况下,电影的吸引力主要来自故事、场面与演技等电影自身的要素,而在有明星的情况下,电影的吸引力不仅来自影片本身,而且(往往更重要)来自明星的魅力。”[2]因此传统的影视剧大都把明星当做观众娱乐消费的对象以及吸引观众的制胜法宝,利用其巨大的市场影响力来赢取票房的成功。

而对于网络剧,一方面,投入成本较低,使用大量的明星几乎不可能;另一方面,为了突出网络的草根特性,使表演和故事更贴近草根阶层,演员去明星化也是一种好的选择。

《匆匆那年》网络剧从导演到主要演员全部启用的是年轻的新人,这样一来,演员的成本就较低,每一集100万的投资都花在了编剧和情节的雕琢上,从而也保证了影片的质量。此外演员的非专业背景,使演员的表演多了几分自然,少了几分造作,观众更容易接受。

与网络剧相比,电影版的《匆匆那年》则采用了明星阵容。陈寻的扮演者彭于晏是台湾小有名气的演员、歌手,曾以电影《激战》获得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提名,电影《寒战》获得第3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新演员提名奖;方茴的扮演者倪妮因在张艺谋导演的电影《金陵十三钗》中扮演女主角玉墨,被称为新一代“谋女郎”,并获得第六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新演员奖;赵烨的扮演者郑凯曾获得2010年年度风尚影视新人奖,第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华语电影焦点男演员奖,主演过多部影视剧;乔燃的扮演者魏晨是中国流行男歌手、演员,曾获得亚洲最佳新人、中国最受欢迎男歌手等多项奖项,等等。

五、商业元素

相比而言,电影更注重商业性。因此,为了增加票房收入,最大化电影利润,在电影《匆匆那年》中除了利用“嵌入式”广告以外,还加入了一些娱乐元素,并使用特效以提高影片的观赏性。

(一)嵌入式广告

嵌入式广告是近些年电影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广告形式,即把产品商标、Logo图等商品信息作为电影情节或对白的一部分嵌入到电影中,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商品信息,从而达到广告的作用。这也是电影除了票房收入之外的另一种直接盈利的方式。在电影《匆匆那年》中也见到了嵌入式广告。比如,林嘉茉在为赵烨订购结婚礼物时,手机屏幕显示的是“苏宁易购”,在接收礼物时包装盒上显示的是“时光快递”,打开以后是一箱“伊利纯牛奶”;赵烨在和十七对白时谈到了“小米凡客”“动感地带”等。

(二)轻松、娱乐化的处理

电影在溜冰及打斗场景、桥下弹吉他唱歌等情节中做了轻松、娱乐化的处理。在陈寻与方茴的恋爱过程中,甚至运用了“”道具,而网络剧却没有这些情节。之所以电影在情节处理上可以更大胆一些,主要是因为在我国电视剧(网络剧)和电影的观众是有区别的。电视剧所表现的主要是家庭故事,电视文化从根本上来说属于一种家庭文化。因此,电视剧包括网络剧在设计情节的时候就要考虑这一因素。而电影对于我国观众来说,是一项相对奢侈的娱乐活动,消费群体主要以年轻人为主,他们往往是带有一定的观影预期来消费电影的。[3]像《匆匆那年》的电影观众主要以80后为主,一般情况下不会带着小孩来全家观赏的。

在影视剧的改编过程中,应该注重原著的思想内涵以及价值观的体现,遵循艺术价值第一位、商业价值第二位的理念,不能为了迎合观众的猎奇心理以及低级趣味而加入过多的低俗、媚俗的元素。在《匆匆那年》的原著中表现了80后大学生对性的观念和态度,描写了校外租房同居、怀孕堕胎、酒店开房等情节,这些很容易触到深层次的东西(比如性教育问题),在电影中都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没有过分渲染。这样处理和我国的电影审查制度有关,也避免了流于媚俗的嫌疑。但是影片似乎也只停留在表面,没有做深入挖掘,不能引起人们对现象背后原因的深层次思考。

(三)后期特效的使用

为了给观众提供逼真的视听感受,以提高可观赏性,电影《匆匆那年》运用了更多的后期特效。特效的合理利用增强了画面的真实感,向观众呈现出了许多充满年代质感和青春活力的画面。如青春激昂的篮球比赛、北京申奥成功后天安门广场前的游行、陈寻与方茴分手时漫天飞雪的校园夜景等。与其他的商业电影相比,《匆匆那年》的特效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特效不直观,更多的是渲染一种氛围,注重影片传达的情感本身及年代感的还原,从而达到了“不着痕迹却有情”的效果。[4]

(四)营销模式的创新

从时间上来说,《匆匆那年》上映时间最晚,因此它的票房成功是和小说的畅销以及网络剧的高点击率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小说及网络剧无形中为电影做了宣传。此外,电影本身也依照电影的宣传模式做了精心的策划,比如,剧组人员与观众见面会、点映活动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网络剧在营销模式上的创新,主要体现在首次采用了大电影的宣传发行规格模式。首先,是举行了4K高清观影尝鲜会,开启了大电影模式的高规格点映活动,开展了众多80后影星的“匆匆那年青春宣言”;其次,是采用多种渠道宣传影片,综合利用了有线电视、公交、巨幕、院线、商场等不同的方式;再次,在4K制作、百万投入、45分钟周播长剧等方面都颠覆了以往行业的标准,开创了行业先河;最后,采用了饥饿营销的策略,即采用比较流行的周播形式。

六、结语

不同的导演对同一文本的理解和侧重点是不同的,因此导演在遵循不同形式文本的规律的基础上,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从而创作出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品。需要指出的是,小说、电视剧、电影代表着不同的美学类型,单独地比较孰好孰坏是没有意义的。正如乔治・布鲁斯东在《从小说到电影》中所说的那样,“说某部电影比某本小说好或者坏,这就等于说瑞特的约翰生腊厂大楼比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好或者坏一样,都是毫无意义的。它们归根结底各自都是独立的,都有着各自的独特本性。”

[参考文献]

[1] 韩雪.创作、美学、互文――产业化十年背景下的中国电影与电视剧[J].当代电影,2013(07).

[2] 程惠哲,张俊苹.从《甲方乙方》到《集结号》:冯小刚电影的票房策略[J].文艺研究,2008(08).

[3] 薛文博.从《手机》看电影与电视剧叙事策略的差异[J].新闻传播,2013(12).

匆匆主要内容篇4

一、现代文教学

1、要知道怎样确定教学内容,要与内容分析式说再见,要做到三不:学生懂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会懂的不教;内容消极的不教。罗才军老师执教的《少年闰土》和薛发根老师执教的《匆匆》就给我们指明了方向。罗老师上《少年闰土》时,他用较少的时间和学生一起解决了难以理解的字词、课文所写的主要内容、具体事件;而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学生对少年闰土这一人物描写经典句段的品评上。薛老师上《匆匆》时,他就抓住用叠词的好处;作者为什么会有日子匆匆的感受?怎样把没有形象的时间写得具体可感这三方面作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同时薛老师的教学没有停留在对时光的惋惜和无奈上,而是通过“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裸地回去罢?”等句子的品评,学生自然而然的认识到不应该老感叹时光无情,而应抓紧时间,让自己的人生有所作为,让自己为社会留点贡献这一积极意义上来。

2、要把握好经典句段的朗读,通过读来领悟语言的蕴含和魅力。如罗老师带京腔味儿范读《少年闰土》中的第一段,学生领悟后的模仿读,表演读等,让大家自然而然的就品评出少年闰土的勇敢与威猛,同时也知道了这一形象在“作者”记忆中是最深刻、最难忘的。再如薛老师对《匆匆》一文,“虚读”和“实读”的指导,让学生在读中领悟了散文诗语言的凝练和意境的悠远;体会到时光的无法挽留和作者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3、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灵活应用教师的引导作用。无论是罗老师还是薛老师,他们都是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己去找自己最喜欢的语言,并带着自己的理解,融入自己的感情来品读句段,发表自己阅读的体会等。而且对学生的品读、体会,老师总能恰到好处的找到其优点进行表扬肯定,再巧妙的引导学生把不足的进行完善,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课文的成就和愉悦,从而更加的自信与主动,使课堂中不时的闪现出学生智慧的火花。

4、是不仅仅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罗老师引导学生理解《少年闰土》一文的词语时,就根据学生的回答和学生一起总结出理解“家境、值年”这类词的方法:联系前后文理解法;猜测法;用现在的语言替换法等;在让学生用小标题概括时,就引导学生应该由段到句再到词的方法。再如薛老师上的《匆匆》中,就很好的引导孩子知道了作者是怎样把时间写得有形可感的,让学生知道应用恰当的修辞会起到具体形象的效果,对学生的写作可以说是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古诗词教学

1、重视作者与时代背景的搜集与交流。古诗词距今年代久远,不容易理解,正如不了解李白的人生经历,就不能理解《独坐敬亭山》中诗人那“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中的那份相知之情;不了解杜甫的坎坷遭遇和人生追求,就很难体会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中作者对国家收复了失地的欣慰和喜悦之情,也很难理解杜甫喜极而泣的情态。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就联系当时的一些背景资料,为学生能读懂诗人、理解诗意、感悟诗情,洞悉社会百态等创设了先决条件。

2、注重诗词朗读技巧的指导。如停顿、快慢、声调的高低、语气的轻重、情感的融入等。通过形式多样的诵读,促进学生动脑、动口,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所蕴含的人文素养的独特领悟;对精妙的用语、精练的表达、深远的涵义和奇妙的想象的理解、吸收。每堂课都体现出:学生是在读中思、读中品、读中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3、在对诗词的理解领悟中重视由诗词――情景――画。让学生知道一首诗词就是一副栩栩如生的图画,从而领悟到诗词不仅仅是语言美、音韵美、还有形象的意境美。同时也充分的培养了学生的想象等能力。

匆匆主要内容篇5

一、 电影《匆匆那年》视听艺术特征

(一)唯美动人的画面构成

电影是运动的声画影像,在光影和声音的协作下,以运动的幻觉影像为基础的艺术语言。电影艺术语言则是指电影艺术非自然语言的有机构成,主要指向视觉上的画面语言和听觉上的声音处理。

1. 特写景别的独特运用

特写镜头是一种超常规的视点,用以表现特定的情感、特殊的视点。影片中的特写可以大致被归为:客观视角特写和主观视角特写。《匆》中运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全面展示了影片从青涩的开始到最后无奈后悔的结尾,把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内心都深刻表现。

客观视角特写镜头,让观众更加客观地判断主人公之间关系的变化,给观众留有自己的思考空间。陈寻打篮球时谎称作业落到了教室要回去拿,跑到教室门口停下时,夕阳下的方茴认真地书写板报,特写陈寻的面部推门看方茴认真做板报的样子,整个教室洒满阳光,这不仅预示着陈寻心境的变化,还营造了一种温暖氛围。让观众更加客观的判断主人公之间关系的变化,进而深思。主观视角特写,使观众处于剧中人的地位,更直接地去感受剧中人的活动和思想感情的变化,从而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在影片一开始七七问陈寻和“十三分女孩多少年”时,特写陈寻洗脸的手在水龙头下默默算着,这也是用象征蒙太奇的手法暗示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回。这里一连串的特写,把陈寻心里思念的逐步积聚、推进,同时也起到了推动叙事的作用。为接下来回忆与方茴的那些事作铺垫。

2. 彰显寓意的运动摄影

运动镜头,主要是指摄影机机位在水平面及空间中所做的各种位置、角度变化。运动摄影在叙事上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可以引领着观众去看,让观众的眼睛与镜头的视点合二为一,积极介入叙事的情景。

运动镜头有抒情的作用。方茴发作业本路过陈寻时脚步加快,发完作业陈寻与方茴互相不说话,两人心有灵犀地相互跟随、追逐的一个长镜头,贯穿了教室、楼道、教学楼门口、校园等多个场景,以摇镜头、拉镜头的方式展现,以诗意的画面传达出让人过目不忘的情感。

3. 韵味十足的颜色处理

电影画面的色彩呈现具有其特殊的表意功能。色彩能够强调镜头画面的语义重点,为影像营造符合故事情感的氛围和语气。色彩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超出一般心理意义的文化内容,承担起积极的表意功能。

回忆阶段贯穿着泛黄的色调,凸显出镜头的时间感;并且和成长后社会上灯红酒绿的生活形成对比,这样的反差让观众很容易产生怀旧情愫,达到影片主题表达。毕业季主要是紫色调和红色调,红色经常用以表达热烈、温暖、炽热的情绪,用以刻画生机勃发的意象。在影片中,红色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激情和80后校园时代的激情;而在表现现代社会的生活时画面色调转为冷色调的偏蓝色,给人展现当代环境的冷漠忧郁之感。

(二)匠心独运的声音处理

影片中的所有声音,大致分属于人声、音响、音乐三大类别。它们虽然形态各异,但也相互联系,有机交汇。只有三者相互融合、相辅相成,才能构筑起真正完整的声音空间,以听觉造型的方式与视觉造型共同完成影视的美学形态。

1. 推动叙事的画外音

克拉考尔说,由于情节正在变得规模愈来愈大,内容愈来愈复杂,只有语言才能把无声片从愈来愈多的累赘的字幕和为说明情节纠葛而必不可少的解释性画面中解救出来。[1]画外音能够有效推动叙事,跨越时空,强化影片的叙事进程,并且为叙事提供注脚。

由文学小说改编成的电影需要在短时间内叙述完一本小说的情节,因此大多借助画外音来介绍故事背景、人物性格,以快速进入叙事主体,推动叙事进程。电影中的画外音对于其故事的叙述具有揭示性作用,提供了刻画人物内心的通道。抒情性的的画外音更是可以抒发人物的激情与思想。观众可以通过画外音迅速理解镜头画面,了解故事人物身份,故事发生的环境处所,快速进入故事世界。

2. 突出时代的背景音乐

一部没有背景配乐的电影,其画面将会变得苍白无力。在电影中融入背景音乐能有力地辅助视觉形象,触动受众的审美心理,大大增强电影情感渲染力。每个时代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乐曲的音调、曲式、演唱方式以及流行的乐器的不同,一支使用恰当的时代乐曲或者歌曲,远远胜过造型方面,影片中《还珠格格》主题曲,《灌篮高手》主题曲等经典老歌,以及怀旧的校服等的融入,使得时代感加重,影片所承载的青春被无限地放大。因此,观众在观影时,将个人的情怀投射于影片中的人物,从而发现自己,感动自己。每一首经典背景配乐都能唤起“80”那个年代的记忆,力图真实而优美地还原“80 后”人群的成长历程和生活风貌。

3. 暗示中心的主题歌曲

主题曲《匆匆那年》在影片中出现,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以及方茴和陈寻爱情的那年,五个人友谊的匆匆。主题曲本身在影片中也是一条线索,是陈寻写给方茴的歌,方茴却一直没有机会听到这首歌,第一次陈寻要唱给方茴听,被方茴的爸爸阻止,第二次是沈晓棠和方茴在晚会上合唱,直到最后陈寻在赵烨的婚礼上,眼含泪水唱这首歌,这样的设计提炼升华了电影的主题,增强了受众的审美体验,唤起了受众情感共鸣。

二、 《匆匆那年》展望青春电影

如今青春电影的观众市场更加广阔,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成为消费的主体,但今天愈来愈多元的创作个体所参与创作的青春电影,却与创作预期相距甚远。

青春电影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文化选择。青春主题的表达更容易受到多重文化因素和商业环境的影响。一方面,个人青春史仍然是年轻导演的电影起步,他们最初的电影梦想可以最便捷地在青春呓语中实现。从而使电影中带有浓烈的个人情绪色彩,在模式化的套路中抒发青春忧伤和叛逆激情。另一方面,一些创作者在故事的呈现形式上做了大幅度的包装修饰,电影作品带有更多的消费性特征。影片人物原型的视觉取向都与同时代的流行青春小说人物如出一辙,深受文学人物形象影响,从而失去了电影人物的立体特性。

匆匆主要内容篇6

青春是一部五味杂陈的情感剧,每个经历过的人都是剧中的主角。即使岁月终老,在我们内心深处,也总是铭刻着那些匆匆的流年。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匆匆那年观后感,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匆匆那年观后感1每个人的高中时代都有一个这样的男孩子吧,高高的,打篮球,笑起来特别好看,在人群中永远发着光,永远那样耀眼,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可惜,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不是方茴,没有这样的机会和自己心中的男神谈一场小心翼翼又轰轰烈烈的恋爱。

其实我并不喜欢方茴这样种性格的女主,她太敏感脆弱,太内向好强。我也不喜欢陈寻这种性格的男主,既软弱难以取舍,又瞒天瞒地渴望不失去陆地和飞鸟同行,有点太贪心。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心疼方茴并由衷的喜欢这个故事。我甚至会想,要是方茴能够热烈一点活泼一点努力向陈寻靠拢,或者陈寻不要那么优秀变得平凡一些他们会不会到最后就实现了诺言。

可就算是这样,他们终归会成长,终归会走向不同的路,终归会面临分道扬镳后如何再一同前行的问题。毕竟走过高中那段上天给你安排好的岁月后,以后的路还很长,再也不会有人给你分班划座位,再也不会没日没夜的考试做题对答案,再也不会和同一个圈子里的几个人插科打诨过一年又一年,再也不会定时定点的呆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偷偷享受那份小小的欢乐了。

我相信那个时候的陈寻是真的认真的喜欢着方茴,不论是反穿着校服,为她去打架还是高考少做一道大题,这些都是热烈如他喜欢的一种表现。哪怕那个时候发誓说的“永远不说对不起”和“我们会一辈子在一起”都是发自内心的,没有掺一点假。而方茴总是淡淡的笑,腼腆的低着头,和他打电话听着他的声音乐半天,固执的在他的篮球赛最后跑回来,拒绝给乔燃一个最后的拥抱……他们之前的感情是如此纯粹又美好。

时间推着走,没人可回头。方茴依然是那个淡淡的方茴,而陈寻也照旧在人群中闪着光,大学的圈子变了,他们之间也不是抬头不见低头见了,交集越来越少,感情的经营好像也遇到了困难,逃避和放任后方茴感觉到了他们之前的危机,关于一辈子在一起这个诺言好像要破碎了。

这一次,就像篮球赛最后的那个胜利场景,平凡的方茴被淹没在人群中,陈寻变得遥不可及,原来他们之间的距离一直都很远,远到方茴再也抓不住他。

后来五个人聚首在烧烤摊中吃宵夜,从石膏炸碎的那刻他们开始分道扬镳,方茴爱的决绝,爱的病态,爱到要伤害自己才能让自己不那么疼,然后再狠狠的付出代价。我真想走到书里跟她说,方茴你真傻。

之后的方茴,过去的一切绝口不提,留学在外,喜欢穿鲜艳亮丽的衣服,开始了新的生活。但是关于青春所有回忆的那个人,是永远的痛,永远深埋于心中。

真希望她能够像那袭红裙一样从心底开始明亮起来。

匆匆那年观后感2你曾经在你的青春年华做过哪些惊天动地,让你足以铭记一生的事?陈寻说,他曾为了和一个女孩上同一所大学,高考放弃做物理最后一道13分的大题,在周围一群牛逼哄哄的答案里,他的话语显得那么朴素,甚至朴素得有些怪异,有些格格不入,却能让人咂摸出无比的苦涩和动人.

这是一部献给80年代人的青春作品,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这个年代的学生历经着与国家共同成长的理想与热情,他们对北京申奥成功有着发自内心的欣喜,对国家的发展满怀憧憬和忧患意识,他们的青春除了暗暗品味着比爱更美好的感情,也心系着家国天下,他们努力争取属于自己的荣耀,挥斥方遒,又尽情挥洒着汗水,当物质生活还未成为衡量一个人的标准时,他们的精神是欢愉的、高亢的.

青春总是和爱情、友情形影不离,像透过树叶空隙的阳光,跃动出星星点点的光圈,像是少艾时光中一丝朦胧的不确定,在这不确定中,挥洒着羞涩的喜悦与无边的迷惘.读书时候大体都有一个小团体,彼此之间有着最亲厚的情谊,可以像疯子一样笑着闹着,丝毫不以为意,未来显得笃定无比,大家一定会在一起,继续快意人生,然而分别总是那么错愕,也来得太快.当赵烨砸碎石膏的那一刻,像是宣告着他们友情的破裂,他们再也回不到对彼此毫无猜忌的自己了.

电影中出现的几个问题就像是对青春最残酷的拷问,你还记得她吗?你发过誓吗?你努力过吗?你后悔了吗?陈寻记得方茴,深深地记着方茴,在他离开校园,走向社会以后,方茴仍是他挥之不去的沉痛,让人感伤的是,当一个人作别青春,理想的热血被现实的冷酷浸泡若干年以后,真正怀念的是什么?陈寻记得背对着阳光的方茴的笑脸,记得中学时她留着短头发的样子,记得她从医院离开时踉跄的背影.年轻时容易轻许诺言,长大以后才觉永远难成永远.

陈寻和方茴的爱情仿佛并不让人觉得陌生,反而有种淡淡的遗憾.陈寻就像是我们学校的校草,帅气,阳光,有点小聪明,打篮球打得好,让人移不开眼睛.相比起来,方茴显得黯淡得多,她就像是一朵盛开在夜晚的昙花,清丽淡雅,安静美好,在封闭的高中里,陈寻能够始终追随着她的身影.但一旦来到大学,有了丰富的学校生活,出现了与他更意气相投的人,陈寻渐渐被另一个人打动,林嘉茉的话让我心酸:沈晓棠出现了,于是陈寻对方茴的喜欢就不再是喜欢了.

我心疼方茴,总感觉能看到她的内心世界,她一直是自卑的,像陈寻那样的美好,凭什么一直在她身边停留?她从小心翼翼到依恋得不可自拔,也注定了她日后的决绝.故事到这里也许和我们经历的青春没什么不同,有美好,也有渐行渐远,终成陌路的遗憾.我一直在想,如果不是方茴那么激烈地选择和另一个人做爱,陈寻还会不会记她记得那么深?他听到这个消息时是抑制不住的愤怒和痛楚,这是加注于两个人身上的伤口.方茴是骄傲的,她不想留一个心里有别人的陈寻,但她的骄傲敌不过心底的喜欢,不然不会借着酒醉求陈寻回来,只是他已经走得太远.陈寻说除了孩子,他们什么都有了.但他们也什么都没有了,以这样惨烈方式结束的青春,一辈子都会铭记在心.

《匆匆那年》里的青春有着最闪耀的地方,那就是纯粹坚守的爱情,让现实主义和实用主义全都黯然失色.我反复回味着结局,从原著,从电影里,试图抓到他们未来的一丝线索.对于电影的最后一个问题,陈寻的回答是肯定的,他不是对任何一个人做出这样的回答,而是从内心认清了自己的心意,他想要回到那个篮球赛场,让这一切以不一样的方式结束,这一幕让人热泪盈眶,而毫无疑问的是,方茴对他的感情也不见褪色.他们能重新在一起吗?看到最后视频中的方茴,我又不确定了,一袭红衣的她脸上尽是释然的温暖与爽朗,或许最好的结局还是默默在心底怀念对方?

人会成熟圆融,会日趋衰老,但青春在不知不觉中的美好会永远存留下来,不管是放下了还是放不下的东西,都在记忆深处熠熠生辉.

匆匆那年观后感3作为当代一部当代文学作品,她也许并不像很多名著,鸿篇巨制,波澜壮阔;然而作为一部青春文学,她已然成为80后共同记忆的代名词。她不仅仅被当做一个故事来读,更像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影子。书中描写了那样一群真诚的面孔他们相遇或离开,最后有人哭了,有人笑了,有人沉默了。嘴角上的名字,转身就成为永远不被提起的回忆。在本不该经历的时候,经历了注定要经历的故事,让原本可能平静甚至平淡的人生,充分享受了五彩斑斓的色彩。《匆匆那年》像一个长镜头,静静地凝视着遥远的青春,凝视着在未知面前踌躇回应的少男少女,是不是像极了曾经的你、我、他。

方茴,遗落在春天的侧影。可能看过这部书的人大多数都会为方茴的爱而心疼,而落泪。心疼她被陈寻欺骗后的心酸,心疼她被陈寻抛弃时的决然,心疼她在陈寻离开后的偏执。世上本就不乏方茴,甚至比方茴还要可怜的女孩。因为说到底,她是个傻女孩。面对爱情,有的她,在失恋之后苦苦哀求;有的她,折磨自己以换来他的同情;有的她,放低连自己屈就他;有的她,甚至拿生命当筹码……失去了爱的信仰,大多数女孩也曾如方茴般溃不成军。我想不管你现在恋爱与否,女孩们,总是会傻过一次,才会丢掉少女的爱情幻想,蜕变出女性睿智成熟的一面。

陈寻,那个寻不回的白衣少年。我想在每个人经历过的青葱岁月里,都曾有这样一个光辉少年吧。他们不一定如流星花园里的道明寺,但却一定是真实存在的。成绩不错,体育很好,家境良好,风度翩跹……从来都不缺乏喜欢的他,也一样会去喜欢别人。总是会有人为方茴不平,而记恨陈寻。在我看来,陈寻最真最纯的感情一定是给了方茴的。塞在笔袋里的纸,写在黑板上的字,高考放弃的题目,都是认真到极致的喜欢。而后的背叛虽然残忍,却也不能否认曾经的用心。只是光阴太过残酷,走着走着就散了,我依然站在原地,而你却不见了。

陈寻和方茴两个人之间的隔阂和裂缝一开始就那么明显地存在着,年轻时我们不够成熟,傻傻的用力,却不知道用心去理解对方,不能理解不能体贴,不能体贴继续伤害,以至于努力的互相妥协着,以至于到互相受不了的境地,而这种境地就造成注定的渐行渐远。

还有乔燃,那个温柔沉静的少年。《一朵丁香花》的故事,像青春岁月里所有的暗恋一样,单纯的情思弥漫过每一个校园,她静静地发芽、静静地生根、再静静地枯萎。也许很多话,一直到最后也没被发觉。乔燃在方茴心里留下了什么,没有人比方茴更清楚。方茴在乔燃心里留下了什么,没有什么比之更刺骨吧。从开始到最后,他们都没有去确定过什么,等到可以确定的时候,彼此早已悄然远行了。

更有如花一般的嘉茉……高中的时候,嘉茉喜欢苏凯,苏凯喜欢郑雪;到后来,嘉茉喜欢陈寻,陈寻喜欢沈晓棠。明艳聪慧如她,并不缺乏追求者,却偏偏选择了这样的爱。而面对方茴,残忍是真的,但也合情合理吧,年少时的喜欢本就毫无来由。我想对方茴来说,怨恨也好,释怀也罢,匆匆那年早已融化在一去不复返的时光里。

故事里一半绚烂一半寂寞的就是赵烨了吧。他就是这么一个人,总是吵着嚷着要干嘛,总是没心没肺的开着玩笑,总是他先站出来,不管好事坏事。热闹得紧,整个青春都绚烂无比。然而他对嘉茉的喜欢,让我们着实看到了那粗犷背后的纤细情思。在别人都看着他的时候,也许有那么一些时候,他也是寂寞着的吧。

年少的时候,他们安逸的在一起,安逸的挥霍着每一寸光阴,总是以为一切都可以这么一直下去,其实青春终散场,只是一直躲在不远处,安逸地不想看见它的到来。

回想起自己,其实人生中真的有那么多那么多事是没有办法确定的,而我也老是忍不住去看见远方,去期望能把以后的事情都确定下来,然后顺顺利利的过,其实很多事我们决定去做的时候我们都觉得我们一定会做到,但是很久以后,我们也会明白那些一定做不到,纠结未来之中,失掉现在。走过了高中时代,在那年毕业的暑假里,尽是伤感。我的成绩不尽如人意。然而当我知道曾经暗恋的那个男孩是喜欢过我的,遗憾吗?也不算是。当他变成记忆中无法泅渡的彼岸,当回忆仅仅变为回忆时,也无所谓遗憾与否。从那之后我终于肯承认,年轻时的誓言,虽然真诚却也未必长久,只因流年暗换,物是人非。匆匆那年终将过去,沉醉在别人的故事里,执著着自己的梦!

像他们一样,我也曾经想把那些过去的岁月,像对待一颗颗透明却又流光溢彩的水晶珠子一样,用一根细细的线,小心地、轻轻地串起来,一生珍藏。可是我终究还是没有那样的力量,只能也让他们散落成那些花儿,空气中还有存在过的芬芳,而我们已经各自奔天涯。而那些曾经晶莹剔透的青葱岁月,那些在岁月中深深爱过也深深伤害过的人们,终于在悠悠的时光里,落地成灰。

《匆匆那年》这部小说没有结局,而我们的青春会有结局吗?

曾经以为永远不会结束的日子终于结束,曾经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人与事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模糊。

当已经不在一起的时间超过了曾经在一起朝夕相处的时间时,他们也慢慢由我生命的全部而渐渐变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正所谓“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匆匆那年观后感4刚了解《匆匆那年》时,是电视剧版的,虽然追了很长时间但觉得它给我的印象竟不如电影版。原著九夜茴姐姐真的很有想象力,她的文字表达的好到了极点,不管这是想象出来的的故事还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都很打动人。张一白导演的这部剧的一些细节很好很真实。彭于晏、倪妮、魏晨、张子萱、陈赫和郑恺还有其他的演员演的很入戏,也许是感觉回到了自己的哪个纯真的青春岁月吧。

陈寻与方茴,虽然最后未能走到一齐,但能带着这段记忆走了十五年,回想起来依旧如初也分外不容易。无论有无沈晓棠,故事的结局可能还是没能走到一齐,毕竟初恋想长久也并不容易。

乔燃却是一个以朋友身份去默默爱着方茴默默为方茴担心的一个温情男孩,如果故事的开始黑板上写的不是“方茴喜欢陈寻”而是“方茴喜欢乔燃”的话,就是一个全新的故事了,但这也是原著最让人叹为观止的地方。“暖男”这个词给乔燃一点也没错。

赵烨和林嘉茉他俩本应是情侣,但岁月不但会改变人的外表也会改变人的内心,两个备胎的故事从始至终似乎没有顺过。

五个人的情谊很深,哭过、笑过、疯过也无奈过,最后路口的分别我感到分外凄凉。之后五个人相聚,幸福涌出来了,早已忘记了当初可笑的分别,记得的只是一个个青涩的面孔和完美的回忆。:

来说说我自己。我是九九年的,可能感触不深,就像原著说过的,没故事的看到匆匆,有故事看到那年。我没有故事却也看到了那年,因为上普通高中是我一个愿望,我也不管学校的好坏,我只想上个普通高中,像剧中五个主人公一样有纯真的友谊和单纯唯美的感情。其实我是一名高中生,说白了是中专生,学的专业也没有女孩。我喜欢写作,思想可能跟他们不一样,所以在他们看来我是个疯子,这使我更想“跳槽”到普通高中,但是我已经没有机会了,没有参加中考的我学习成绩也差,可能没有《匆匆那年》中那样的故事了。

最后要说的是《匆匆那年》原著九夜茴加上张一白导演和几个主演,把80后们的`记忆重新拾起,成为2014年年度青春贺岁大片,当然也少不了天后王菲的美妙歌声。

珍惜一齐的时光吧,别让此刻那么快变成那年。

匆匆那年观后感5看电影《匆匆那年》是跟大学同窗的几个姐妹。每次聚会都要看场有关青春的电影,成了我们之间的一种默契和必不可少的环节。

回来说电影。我认为整部电影的亮点是最后一个镜头,一袭红裙的方茴,一转身,笑的云淡风轻,天真纯洁。仿佛前面所有的情节与她关系并不相关。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刚看完一本萧红的转体小说。大概是真的不再年轻了,此刻无论看书还是电影,但凡触碰到青春的题材,我就泪点极低,低到《匆匆那年》这场电影我从头哭到尾,刹不住车的眼泪顺着脸颊流过脖颈,一向流到胸前,由热逐渐冰凉!

有人说,如果此刻的生活足够幸福,就不会哭的这么厉害。如今三十大几逼近四十岁的年纪,谁没摔过跤?但是是有的轻伤擦破点皮,回家自己贴个创可贴就好了。有的头破血流伤筋动骨,朋友纷纷赶来探望。如果轻伤重伤都没有,那么你真得留意了,因为老天爷很公平,他给每个人挖的坑都一样,前面不摔,后面必须得补齐。况且年纪大了再摔,骨头架容易散,也易引发脑震荡,还不如前面多摔点,老了图个安生。

而幸不幸福离这个电影的男女主人公太遥远,她们博弈的是爱不爱,错没错,后没后悔,还敢不敢再爱一次!

这个世界,在精神领悟,只有男人女人两种性别的动物!但是社会高速发展,却不知为何,所有文学作品也好文化作品也罢,狭隘到只剩一个主题,那就是所有感情或婚姻里的所有矛盾都是男人的劈腿或出轨,以及由此给女人带来的种种伤害!当然,矛盾在这是具有广泛好处的,它是所有作品的灵魂。一部作品,无非讲述的是一个大矛盾或者一些矛盾的综合体。当然这也足以说明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现状。作品永远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每每在看电影的时候,总觉得有些情节残忍的看不下去,但却又隐约感觉它是如此的熟悉。

影片开头,她们在玩“我以前怎样怎样”的那个游戏。陈寻说我以前为了一个女孩高考时放下了13分的题。但是多年后他却不记得他以前的背叛怎样伤害过方茴,不记得方茴扶着医院的楼梯扶手,面色苍白的孤独的走向他,还给他最后的信物---那本教材后,绝望的举步维艰的离开。像是走向死亡,亦是走向重生。

在后面,陈寻又一次提及那13分,他是曾恼羞成怒又大义凛然的说,别说我不努力,我以前为了她高考放下了13分的题。如果我是方茴,我会问他,请问高考时的这13分,与大学后的背叛有毛关系吗?从前两两相爱,为何到此刻是我越来越越深爱,你却学会了背叛?真不明白张一白能否回答我这个问题。

导演多么想突出表现男主人公的仗义和有担当。校领导逼问方茴孩子是谁的。陈寻几经纠结犹豫最后大喊一声,我的。这就是男女导演视角的不同,一个男导演永远只能从男人角度理解男人。却永远无法彻底的换位思考,去体会一个女人的内心。就如中国几千年文化教育我们浪子回头金不换。但是没教给我们浪子在还没回头时伤了的那些心该怎样补。

一个女人必须要患上一种病,此生才能不痛苦,那就是健忘症。就想电影最后一袭红裙的方茴转身的微笑,仿佛从前云淡风轻,你我又可重头开始。但是,如果你没病,没有健忘的病,又如何能够原谅的如此不留痕迹。这与方茴在做流产时坚持不用麻药要永远记住这疼痛的决然是多么的矛盾。

然而,也许女人从来都是矛盾体。爱恨交织,流着泪也不肯放手,离开了仍旧放不下,被深深伤害过还能自我安慰的一齐走!

匆匆主要内容篇7

怎样才能留住这个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朋友呢?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爱因斯坦即使是在做家务时也从不虚度时间,而是挤时间来思考。有一次,他推着一部婴儿车在伯尔尼的马路上散步。他迈着沉重的步子,每走十几步就站住,从上衣口袋里拿出铅笔和纸片,写下几行数字和公式,低头看一看甜睡的儿子,抬头看一下钟楼上的大钟,又向前走去

事实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愿意,时间是可以支配的。就像鲁迅先生说的一样: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而能否把握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往往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命运。陶渊明说过: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人生短短数十秋,想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成功,登上人生的顶峰,谈何容易。也正因为如此,珍惜时间就显得异常得重要。每个成功人士的背后往往有一段珍惜时间的故事。

奥地利著名作家莫扎特,连理发时也在考虑乐曲创作,常常情不自禁地停止理发,记下他构思出的新乐曲。他说:谁和我一样用功,就会和我一样成功。

莫扎特说得不无道理,也许我们和他一样用功,不一定会象他一样的成功,不一定能达到他所能达到的高度。但至少我们努力了,至少我们达到了我们所能达到的最高处。我们就能够站在人生的顶端对人们说:我尽力了,我并没有浪费命运留给我的一点一滴的时间。

但丁说过:一个人愈知道时间的价值,愈感觉失时的痛苦。而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人不知道时间的价值了。或许在嬉戏玩闹的十个人中,有九个人知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但他们却不一定懂得这句话的真实意义。倘若他们懂得,会如此快乐吗?

无论时间有多么的紧张,只要我们愿意,他会源源不断的到来。

匆匆主要内容篇8

我与她的相识是在一个奇妙的早晨,那天我正准备去我发小家吃早餐,顺便找他聊聊学校发生的趣事,但是我发现他家除了他的爸爸妈妈和他,还有他的同学。我起初还很惊异,不过很快就好了,她那天身穿红色连衣裙,扎了个马尾辫,看起来又美丽又精神, 我就主动找她聊天,没想到我们的爱好都很相似,我们仿佛找到了彼此的知音。俗话说知音难觅,于是我们就成了好朋友。

我们经常在一块玩,不是我家的小区,就是她家的小区,有时我们还约起来一起看电影。我们一样都喜欢聊天,聊美食,聊文具,聊生活,聊学校......

我有了一个新朋友我妈很快就知道了,起初我妈妈并没有阻止我与她交往,但是后来妈妈发现她很娇气还喜欢乱花钱,就不是很喜欢她,我也有所察觉,但是没有影响我和她之间的感情。

又过了一段时间,妈妈发现我还在和她一起玩,就把我叫去说:“你以后不要再和她一起玩了,她从小娇生惯养,我怕你被她带坏了!”

在这之后我们也很少在一起玩了,我一度怀疑她听到了我与妈妈的对话,不久之后她们也搬家了,虽然还在温州境内却离我很远很远,这让我更加的确信了!

我们仅仅只有相处了半年的时间就被分开了,我们的友谊匆匆的开始,也匆匆结束了。

上一篇:挥手寒暄范文 下一篇:近几年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