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成语范文

时间:2023-10-08 22:00:41

历史故事成语

历史故事成语篇1

1、历史故事成语: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2、秦: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3、汉: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4、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封金挂印(关羽)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来源:文章屋网 )

历史故事成语篇2

1、破釜沉舟:《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2、卧薪尝胆:原指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为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春秋 时, 越王 勾践 战败,为吴所执,既放功率表还,欲报吴仇,苦身焦思,置胆于坐,饮食尝之,欲以不忘会稽败辱之耻。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卧薪事不知所出。后用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不敢安逸之典。 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

3、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典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来源:文章屋网 )

历史故事成语篇3

【关键词】中国古代史;成语故事;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1-0114-01

历史教学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进行国情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培养“四有”社会主义公民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起着积极作用。

初中历史教学如何使学生高效地学习和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和表述历史的能力以及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每一位历史老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为此,我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必要的学习方法外,还运用以人系事法和历史成语故事讲授法,在尽力提高学生历史素质的同时,展示优秀人物的人格魅力,作出有关是非、善恶、美丑的价值评价,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为学生思想品质的塑造和提高树立典范。

“退避三舍”、“卧薪尝胆”、“破釜沉舟”、“八斗之才”等历史成语都是历史故事的浓缩,它们来源于历史,又都联系着一定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历史成语故事在历史教学中应用得法,不仅能为初步接触较为系统的历史知识的七年级学生起到敲门砖、引路人的作用,能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潜能和自信心,调动其积极性,使之好学、乐学,而且拓宽了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途径,还培养了其它多方面的能力,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成语故事的具体操作运用,其方式是多种多样、灵活多变、不拘一格的。

首先,在讲到与该成语相关的知识时运用,起到强化知识点和增强记忆效果的作用。比如,在讲到七(上)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第二目“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时,就可以引入“酒池肉林”这一成语进行富有感彩的讲述,不仅使学生对商纣的奢侈腐化有较为生动、具体的认识,而且还让学生从另一个侧面认识到商朝灭亡的必然性,从而使学生情感受到触动,思想得到教育和升华。

其次,在一课内目与目之间的过渡时运用。例如,在讲到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的第二目“淝水之战”时,可以这样衔接:“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这两个成语与哪次战争有关吗?”很自然地过渡到将要讲解的内容,然后板书“淝水之战”。这样采用问题导引的策略,引发学生的动机与行为,既突出了本课的这一重点知识,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这一知识的兴趣。

第三、在新课前,让学生准备一两个与新课知识有关的成语,通过各种渠道弄清楚它们的意思和所包含的故事,请几个学生在授课前几分钟的时间内口述或表演。在讲授“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时,我让学生根据历史成语上台表演,他们憨厚朴实的情态、惟妙惟肖的语言,给全班同学再现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靖节先生,画龙点睛、技艺精微的张僧繇,自尾食蔗、渐入佳境的顾恺之等人的风采,赢得了热烈的掌声。这种激趣导入的方式,不但能为讲授新课作好铺垫,还能促进学生为认知而展开自主学习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动手用脑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吸收,而且还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他们在情景体验中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这种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与老师近乎强加于人的唱独角戏式的教学相比,更符合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

第四、对某些历史成语故事,也可以让学生依据历史事实展开合理想象,进行作文,在作文中构建并反映出初步的历史意识,提高他们的历史素质。

另外,还可以用搭配题的形式,让学生在所掌握和理解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与成语故事之间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培养其认知洞见能力。

上述这些只是历史成语的简单运用,如果再引入俗语典故、人物故事、诗词歌曲,内容就会更加丰富多彩,形式会更加生动活泼,从而能更好地进一步展示历史学科寓教于乐、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更能充分展示历史这门人文学科的独特魅力。

【作者简介】王顺华,男,1971年出生,四川汉源人。阿坝师史教育专业毕业,四川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本科学历。主要从事九年级世界历史与高中历史的衔接性研究和九年级世界历史教科书世界近现代史部分的再加工。

【摘 要】历史成语故事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的运用,是挖掘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的客观需要。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如何运用:在讲到与该成语相关的知识时运用;在一课内目与目之间的过渡时运用;请学生在授课前几分钟的时间内口述或表演;让学生围绕某些历史成语故事进行作文。

【关键词】中国古代史;成语故事;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1-0114-01

历史教学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进行国情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培养“四有”社会主义公民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起着积极作用。

初中历史教学如何使学生高效地学习和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和表述历史的能力以及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每一位历史老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为此,我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必要的学习方法外,还运用以人系事法和历史成语故事讲授法,在尽力提高学生历史素质的同时,展示优秀人物的人格魅力,作出有关是非、善恶、美丑的价值评价,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为学生思想品质的塑造和提高树立典范。

“退避三舍”、“卧薪尝胆”、“破釜沉舟”、“八斗之才”等历史成语都是历史故事的浓缩,它们来源于历史,又都联系着一定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历史成语故事在历史教学中应用得法,不仅能为初步接触较为系统的历史知识的七年级学生起到敲门砖、引路人的作用,能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潜能和自信心,调动其积极性,使之好学、乐学,而且拓宽了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途径,还培养了其它多方面的能力,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成语故事的具体操作运用,其方式是多种多样、灵活多变、不拘一格的。

首先,在讲到与该成语相关的知识时运用,起到强化知识点和增强记忆效果的作用。比如,在讲到七(上)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第二目“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时,就可以引入“酒池肉林”这一成语进行富有感彩的讲述,不仅使学生对商纣的奢侈腐化有较为生动、具体的认识,而且还让学生从另一个侧面认识到商朝灭亡的必然性,从而使学生情感受到触动,思想得到教育和升华。

其次,在一课内目与目之间的过渡时运用。例如,在讲到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的第二目“淝水之战”时,可以这样衔接:“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这两个成语与哪次战争有关吗?”很自然地过渡到将要讲解的内容,然后板书“淝水之战”。这样采用问题导引的策略,引发学生的动机与行为,既突出了本课的这一重点知识,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这一知识的兴趣。

第三、在新课前,让学生准备一两个与新课知识有关的成语,通过各种渠道弄清楚它们的意思和所包含的故事,请几个学生在授课前几分钟的时间内口述或表演。在讲授“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时,我让学生根据历史成语上台表演,他们憨厚朴实的情态、惟妙惟肖的语言,给全班同学再现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靖节先生,画龙点睛、技艺精微的张僧繇,自尾食蔗、渐入佳境的顾恺之等人的风采,赢得了热烈的掌声。这种激趣导入的方式,不但能为讲授新课作好铺垫,还能促进学生为认知而展开自主学习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动手用脑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吸收,而且还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他们在情景体验中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这种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与老师近乎强加于人的唱独角戏式的教学相比,更符合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

第四、对某些历史成语故事,也可以让学生依据历史事实展开合理想象,进行作文,在作文中构建并反映出初步的历史意识,提高他们的历史素质。

另外,还可以用搭配题的形式,让学生在所掌握和理解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与成语故事之间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培养其认知洞见能力。

上述这些只是历史成语的简单运用,如果再引入俗语典故、人物故事、诗词歌曲,内容就会更加丰富多彩,形式会更加生动活泼,从而能更好地进一步展示历史学科寓教于乐、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更能充分展示历史这门人文学科的独特魅力。

【作者简介】王顺华,男,1971年出生,四川汉源人。阿坝师史教育专业毕业,四川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本科学历。主要从事九年级世界历史与高中历史的衔接性研究和九年级世界历史教科书世界近现代史部分的再加工。

历史故事成语篇4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历史故事;作用;应用策略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渗透和发展,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其他学科相比,初中历史学科具有人文特点和故事特点,是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总结和回顾。由于较强的实用性和故事性,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历史知识,产生历史使命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自强不息,努力奋斗。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重要作用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初中生身心发展还相对不成熟,普遍好玩好动,对于丰富的故事情节具有强烈的了解欲望。在课堂上,教师如果结合教学内容来讲历史故事,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通过历史故事来对所学知识进行了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讲秦始皇时,教师可以适当给学生讲一些当时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使学生体会到长城修建的不容易,在感叹长城宏伟壮观的同时对当时的民众由衷佩服和同情。第二,有助于使历史知识更加具体化。由于历史所讲述的内容大多和过去有关,对于部分历史现象和行为难以感同身受,完全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对历史现象所发生的社会背景和人们的思想状态加以诠释和分析,使学生能够站在过去的角度来看待历史现象,从而能够深入理解,加深印象。例如,以“美国经济危机”为例,学生常常很难想象大萧条的状况,教师可以讲一些当时的故事来帮助学生意识到大萧条的严重性,人们居无定所,找不到工作,没有饭吃,缺失信仰,社会一片黑暗,停滞不前。第三,有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历史故事具有很强趣味性的同时也容易引起深思,令人思考。学生在听老师描述历史故事的同时可以进行思考,特别是积极向上题材的故事情节更容易调动学生内在情感,引起共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二、选择历史故事的原则和依据

历史故事要想对教学起到积极作用,需要善于选择合适的历史故事题材,否则,将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甚至起到反作用。首先,历史故事内容必须丰富生动,题材广泛,符合学生的喜好和理解需求。其次,历史故事不能泛泛而谈,而应该始终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故事情节构思需要清晰条理,具有层次性。另外,历史故事还需要满足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相关要求,为教学内容创设合理的情境,以便使学生获得直观体验,更好地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掌握所学知识。

三、开展历史故事教学的有效对策

历史故事是开展历史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应该重视历史故事的重要作用。第一,抓住时机。在课堂导入阶段向学生讲解历史故事,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这时教师应该适时引入本节课所讲内容,学生将会很容易被教学内容吸引,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所学知识印象深刻。然而在课堂进行到一半时,学生长时间集中精神听课很容易感到疲惫,分散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适当讲解一些轻松的故事情节,以便缓解和降低学生的听课压力和紧张氛围,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再次集中到内容方面,促进教学的顺利实施。另外,教师在课堂快要完成时抓准时机讲故事,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给学生留有思考和回味的余地,使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浓浓的兴趣。第二,讲解时语言要充满魅力。在讲解历史故事,教师的语音、语调能够极大地影响故事效果。通过丰富的语言表达和肢体动作支撑,能够使学生听得更加投入,置身其中,对情节中的善恶美丑进行辩解和区分。例如,在讲我国著名爱国将领岳飞时,教师可以对岳飞抗敌的英勇事迹进行精彩描述,使这种爱国的情怀和英勇厉害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来,当讲到秦桧卑鄙地陷害岳飞时,使学生也对秦桧产生浓浓的恨意和鄙视,同情岳飞的悲惨遭遇。使学生能够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产生爱国情怀。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教师在讲解历史时,应该尽量不夹杂个人情绪,真实还原和再现当时的历史场景,即使情绪激动也不能说脏话,并且注意讲解时语速应该保持适中,把握好节奏。

综上所述,历史故事给初中历史教学带来新的活力,被教师广泛应用于教学中。通过历史故事的呈现,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牟新梅.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探索师生互动:以“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课程为例[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9(02).

[2]王德民.故事选择与意义生成:从张元先生讲隋唐史说起[J].历史教学:中学版,2009(05).

历史故事成语篇5

安德列巴赞说过:“摄影与绘画不同,它的独特性在于其本质上的客观性。”①按照他 的观点,一切艺术都以人的参与为基础,惟独在摄影(像)中,有了不让人介入的特权。因此 由摄像机记录的电视“影像上不再出现艺术家随意处理的痕迹,影像也不再受时间的不可逆 的影响”。②影视艺术被称为第七艺术,它和文学、绘画、雕塑、音乐、建筑、戏剧这些艺 术门类的主要区别之一,就在于它更依赖科学技术的发展。借助于摄像机的魔力,电视把影 像和声音再现于屏幕之上。影像和声音的还原保证了再现现实生活的逼真。从这个意义上说 ,电视剧能够再现本真的历史。

然而,电视剧创作的本体阐述是多重的,它既是科学意义上的叙事记录,又是人文意义上 的叙事虚构。科学与艺术似乎正好相反,纪录的纪实性意义只是说明电视媒介的重要特征— —摄像;虚构的意义则说明,创作主体利用电视媒介并把握其特征实现艺术目的。创作者们 总是以自己的头脑和经验,有意图地进行选择、概括、提炼、有序化和典型化。主体在多种 心理机制(心理结构、逻辑图式、情感模型、具体心境)综合作用下的体验与感受必然倾注、 渗透到作品中。电影符号学家麦茨将符号学与精神分析结合起来,认为影视文本的运作是现 实、梦、幻想的三重奏。在现实、梦、幻想的三重组合关系中,每个成分都有不同的作用, 但虚构行为的作用最为重要。麦茨说,“没有戏剧性,没有虚构,没有故事,也就没有影片 。要么,就只有纪录片、报告片。”③这个判断同样适用于电视剧艺术。任何历史故事,即 便是声称最忠实于原生态历史的艺术创作,在本质上都只能是对历史进行的审美化、有序化 的选择、整理、重塑,是一种艺术的虚构。因此,任何历史故事不可能在时间和空间上与本 真历史等同,电视剧中的历史故事不是对历史的直观反映或镜子式的复现,它是经过主体加 工 酿造的历史之酒,是主体化了的历史变形,是心理化了的历史折射。

海登怀特认为,任何一部历史文本都呈现为叙述话语的形式,是用语言把一系列的历史 事件贯穿起来,以形成与所叙述的历史相对应的一个重新结构的具有约定性的符号系统。“ 历史话语所生产的是对历史学家掌握的任何关于过去的资料和源于过去的知识的种种阐释。 ”④电视剧中的历史故事在其本质上是对于历史的一种电视语言的阐释。而语言作为一种社 会规则,它是与所处的社会生活、意识形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就决定了历史故事的叙述 不可能是超然的、绝对的,必然与其具体语境有关。作为视听形象出现的电视剧中的历史故 事是叙述者在当时语言、生存状况下重述历史的尝试,就其本质,再现着当时特定意识形态 和话语的动作过程,而不是所述历史时空的真实。温别尔托艾柯在《电影符码的分节方式 》一文中说:“信息的传达必然取决于信息发送者组织信息的方式,而信息的接受者必然按 照社会通行的约定性规则接受信息。”⑤电视剧中的历史故事留给观众的并不是关于历史的 自然的真实印象,“形似性”不存在原物与影像之间,只存在于影像与当时社会文化背景所 造成的观念之间。

历史在时间上已成为过去,同时又延续到现在和未来。历史并非纯粹的客体,而是历史真 实与我们理解中的历史真实之间的相互交融。伽达默尔说:“真正的历史对象根本就不是对 象,而是自己和他者的统一体,或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同时存在着历史的实在以及历史 理解的实在。”⑥伽达默尔将这种历史称为“效果历史”。历史故事所展现的正是“效果历 史”。历史故事既不是史料的简单堆积,也不是历史规律的机械演绎,而是站在当代的角度 对过往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独立的思考,在历史与现实的相互映照中,俯瞰历史长河, 描写历史画卷。处在历史进程中的我们,历史视野注定了不可能完全再现历史真实,我们与 历史永远处于一种张力中。然而历史又是开放的,它没有死亡,它不仅属于昨天,而且也属 于今天和明天。历史的叙述并不仅仅指代怀旧,而且也植根于现实的热情,通过理解者与历 史的辩证对话,从中可以达到新的理解。正如福柯所认为的那样,历史的叙述,重要的不是 话语讲述的年代,而是讲述话语的年代。这也就是说,任何历史文本都必然地反映着当代史 。对于电视剧而言,任何一个历史故事都不可能超然于所处的历史,任何一个历史故事都指 涉着当代人的情感与认知,折射出讲述故事年代的浮光掠影。

(二)

新时期以来,在新思潮的催生、滋润下,影视创作与时代和社会同步,经历着旧的裂变和 新的生长。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与市场经济体制建构相生相伴的中国当代文化意识 形态的转换,使历史故事的叙述呈现出新的历史观念的演化和多角度审美追求的趋向。

1.主流文化的传递

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中,创作者极力表现了“改革皇帝”——雍正,波澜壮阔、惊心 动魄的人生。雍正面对“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烂摊子,提出“愿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 下奉一人”的“人治”和“民生”思想,勤政敬业,日理万机,惩治腐败,倾力改革,一扫 其在民间记忆中杀人无数还兼搞文字狱和密奏、黑箱政治的形象。主演唐国强一语道出了拍 摄该剧的现实意义,“历史有惊人相似之处。雍正当年做的事情,我们今天依然在做,像反 腐 倡廉等,都是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当家难啊,国家要强大,经济要发展,有些事情不做不行 。”⑦显然,类似的历史故事以“再现”中国历史上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己任,以奋 发昂扬的基调、深沉博大的历史感来撼动观众的心,体现出强烈的宣传和教化观念,表露出 明显的意识形态趋向,达成了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默契。

根据“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剧是中国电视荧幕上又一热闹景观。在20世纪90年代改编创 作的《三国演义》、《水浒》中,令人欲罢不能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身上所附载的传统文 化谱系中的“忠、孝、节、义、礼、智、信”,是对主流文化整合大众心理过程中明显力不 从心的一次鼎力相助。中国5000年传统文化中以儒道互补为主导,多种它类文化共存的多元 复合体,具有非同凡响的凝聚力和整合力,这与主流文化所倡导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念内 在地形成一种同构和契合,从而得到了来自主流文化的鼓励和嘉许。

近期掀起一股“宅门文化”热潮的电视连续剧《大宅门》,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顶礼膜拜 ,和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撞击下的民族心理的重建。《大宅门》营造了神秘的、 幽深的、凝重的、充满京味的传统文化氛围,并在宗法观念、人情世故的生动、准确的表现 中进行着对老北京文化的深层次挖掘。全剧以传统的手法演绎了一个古老的故事,褒扬了传 统美德,以怀旧式的价值填补了社会心理的巨大空白。通观全剧,观众看到的是“白家老号 ”的兴衰际遇、家族传奇与中华民族时代变迁的侧面,在从清光绪六年至抗日战争近一个世 纪以来的世态和人际关系中,白文氏、白景琦坚强干练,苦苦支撑偌大的门庭,呕心沥血开 发中草药,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使得“白家老号”始终处于不败之地。而支撑几代人的精 神支柱,也就是支持大宅门的文化根基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白景琦表面看来为所欲为 ,无拘无束,一时被视为异类,而在他思想深处却还是集中体现着忠、孝、仁、义等传统道 德观念。义薄云天、忠孝空前是他无往不胜的法宝,也是其最本质的精神个性。毋庸讳言, 《大宅门》在内质上表露为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可与梳理,更隐蔽地、固执地传达着主流 意识话语。

2.人性世界的表述

李少红将电影的叙事移植到了电视屏幕上,力图建立一种新的电影语言语法与美学原则, 在历史故事的叙述中,超越阶级斗争的历史遮蔽,追寻蕴涵人性深度的心灵化的情感历史。 绮丽绚烂的场景,瑰丽华彩的服饰,风格化的影象,莎士比亚式的、现代味极浓的花腔语体 ,情感细腻的细节处理以及行云流水般的叙事方式,像工笔画一样描绘出了唐朝的繁华旧梦 。《大明宫词》突破历史肃穆沉重的叙述,展现出别样的艺术文化气息。激情、艳丽、浪漫 、精致,《大明宫词》渗透着中国传统的宫廷气氛,散发着梦一样的气息,它以现代人的眼 光和立场来解读那段众说纷纭的历史。在《大明宫词》中,随着太平公主平静而苍老的回忆 和 叙述,展现着在大明宫中上演的一幕幕悲欢离合,一曲曲凄凉挽歌。围绕着“权力”和“情 感”这两个人性中最永恒、最重要的母题,武则天、太平公主被界定为两种生存法则的代表 ,分别立足于权力与情感的两端,形成了一个寓言式的人为的对方,在一个巍峨强大的帝国 中,华丽庄严的宫廷之上,她们互相交流、交锋,演绎着似乎永远没有终结的矛盾和困顿。 其间,生杀予夺、报复嫉恨、阴森恐怖、宿命乖戾、厮咬搏杀……种种惊心动魄、荡气回肠 的争斗都在不动声色中默默进行,从中刻画出了人在权力漩涡中的挣扎和混沌,人性世界的 光彩与悲哀、感性与理性。那个真切清晰的历史句段,只是酷烈跌宕的悲剧人生得以出演的 一幅背景,每一个可以真切指认、负载太过沉重的记忆的历史时刻,都仅仅作为一种背景为 人物间的真情流露与情感讹诈提供了契机与舞台。历史成了人生的舞台,人生成了历史的缩 影,我们在对历史的回忆中体验了生命的复杂与壮烈,促使我们去思索人生的意义。这种反 叛传统史传精神的新的历史叙述方式,为理念而更改历史,借助于历史故事显现着艺术的本 体美及对人性的终极关怀。

3.娱乐快感的宣泄

中国社会的市民阶层不愿向深邃幽暗的精神极地作艰苦的跋涉,也不愿意去承受过于沉重 的道义感和责任感。消解深度的世界观造成了普遍的游戏心态。因此,以“戏说”为代表的 电视剧把历史从人的记忆深处放逐出去,在消解历史深度性、严肃性、崇高性、神圣性的同 时将历史推向了片段化、零散化、低幼化和卑琐化。

《宰相刘罗锅》以四十集的长卷,叙述了乾隆年间内阁大臣刘墉智慧、幽默、神奇灿烂的 一生。清正而滑稽、庄谐并陈的材料更多地来源于色彩绚烂、令人兴趣盎然的民间传说。这 部电视剧在传说中建立起来,编织了一个大众心目中的理想的、栩栩如生的形象。那是在乾 隆王朝近五十年兴衰史里一个关于宰相的童话,一个君臣之间的令人忍俊不禁的寓言。这里 ,历史不过是一场游戏而已。

《还珠格格》是一个“皇帝女儿”的梦想,是一部爱情童话剧。两位民间的姑娘,一跃而 成格格,并得到最高权力者皇帝的宠爱,于是一系列爱恨情仇、恩恩怨怨都在言情——武打 ——古装的杂糅中上演。这样荒诞不经的历史,昨天没有,今天没有,将来更不会有。

《康熙微服私访》、《铁嘴铜牙纪晓岚》、《风流才子纪晓岚》等也无不将正统的历史故 事用传奇的笔法来改编,将历史揉入世俗生活的视野之中,以消费历史客观性、严肃性的方 式,使电视观众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快感。在这样的历史故事中,仪态万方、正襟危坐的 帝王将相与市井俚民一样嬉笑怒骂,操持着令普通百姓哈哈一笑的小品式游戏。在一片嘻嘻 哈哈、打打闹闹之中,历史故事进行着大众对历史文化的现时消费。历史不再是用来还原过 去和追求永恒,而是现在对过去、永恒的侵蚀,现在成为唯一存在的可能。这种现象,应该 引起电视剧创作和管理部门的重视。

①②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中国电影出版社,1989年版,第56页

③麦茨:《现代电影与叙事性》,载《世界电影》,1986年第2期

④海登怀特:《历史的世界,文学的历史》,载拉尔夫科恩主编:《文学理论的未来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45页

⑤转引自姚晓蒙:《电影美学》,东方出版社,1991年版,第83页

⑥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第384—385页

历史故事成语篇6

教师先引导学生复习旧知,激情导人。背诵《中国历史朝代歌》。然后提问同学们,由这首朝代歌,想到了哪些历史人物?又想到了哪些历史故事?教师再小结:是啊,我们祖有上下五千年的辉煌文明,在这滚滚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多少令人难以忘怀的仁人志士,又发生了多少荡气州肠的故事!有一位了不起的作家根据祖围的历史写了一本书,他就是——《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地了解这本书。(板书:《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学期,孩子们学到了中同历史朝代歌,对中历史上朝代的前后顺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每个朝代的一些重要人物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设计此环节,旨在唤醒孩子们对中历史的一记忆,初步激发孩子们对《林汉达中闰历史故事集》的兴趣。)

2.达标

(1)指导读《序》。读一本作品,千万别忘记读《序》,它能告诉我们关于一小书的许多东两。清你翻至第一页,认真读一读《序》,看看你能了解到什么信息?如果是自己的书,你可以在上面圈圈画画,做做批注。(生读《序》)然后引导学生交流。(教师出示作者照片)学生交流后教师再总结出示作者简介: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历史学家,儿童读物作家。出生在贫苦家庭,靠半工半读念完了大学,后又去美国留学,得到硕士、博士学位后回到上海,当了教授。抗战时期,林先生的生活非常清苦,他一边教书一边研究汉字改革,一边编写历史故事,著有《上下五千年》《东周列国故事新编》等。本书是一部历史故事集,从周朝东迁一直讲到晋朝统一全国为止,前后一千零五十年;两大特点,语言上富有口语化,内容上真实性。(板书:口语化、真实性)

(2)欣赏目录。目录部分一共有7页,快速浏览一下,说说你的发现。每个故事的题目都是四字词语,大部分是成语,看上去很舒服,有一种整齐的美。因此这本书又多了一个特色。(出示课件:目录以成语形式呈现,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讲,这也是本成语故事集。)划分为五个时间段(板书),每个时间段中间用一幅图隔开。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小结:方便我们查找需要的故事,也方便我们分朝代记忆。)(设计意图:一般孩子看书,总是忽略了《序》和《目录》这两部分,直接进入书的正文部分。其实,阅读这两部分能让我们了解到整本书的许多信息,如作者的情况、该书的创作背景等。设计此环节就是告诉孩子们一种读书的方法:阅读整本书,我们可以先看看它的《序》和《目录》,掌握与该书有关的一些信息,这对尽快进入本整书的阅读,提高阅读效率是大有好处的。)

(3)欣赏正文部分。(正文部分请同桌一起翻阅讨论)插图—又一大特点:(板书)图文并茂。具体分析:①再看看这些插图还有不同呢!彩色的:重大历史事件;黑白的:故事中的精彩场面。哇,林老先生可真是同学们的知音呐,就怕我们看书累,还匠心独运地安排了那么多丰富有趣的插图,这样的书谁不爱看呢?②还有两幅地图:P153春秋地图、P335战国地图。③你知道为什么这两个时代的作者要安排这两幅地图吗?(春秋战国这两个时代是我国历史上比较混乱的时代,情况比较复杂,当时在中国大地上,并列着多个诸侯小国。这些小国各自为王,又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而不断挑起与邻国的战争,因此局势不断发生变化。对照这两幅地图,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故事,了解当时的情形。孩子们看,林老先生是多么细心,为我们想得可真周到!)关注括号:看看括号里都是什么内容?(生字有注音;难理解的有注解,这样读起来就更方便了。)

(4)欣赏故事《卧薪尝胆》。书中有一个我们已经学过的故事《卧薪尝胆》(出示课件)①先讲讲你熟悉的故事。②读书中描述的这个故事。(P147--P152)。③比较,与你之前熟悉的故事有什么不同?读后有什么新的收获?(更真实、更完整、人物形象更丰满;大故事中还有许多小故事)(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该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设计此环节,主要是希望通过孩子们在自主的合作阅读基础上去发现作者的写作特色以及本书的编排特点。与以前学过的故事作比较。则更能让孩子们了解这本书语言与内容上的可读性,激发孩子们的阅读欲望。)

(5)熟读《编后记》。《编后记》往往是对一本书的内容或写作过程的补充说明,阅读它,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这本书。请把书打开到P801页,仔细阅读《编后记》,看看你能不能有新的发现。(重点:“很可惜‘一个朝一本’的夙愿没有实现。”)师:多遗憾呀!如果林老先生还在,也许我们还可以看到宋朝故事、清朝故事、明朝故事原来这本书可以说是林老先生生命之绝唱(板书)呀,这更显得这本书弥足珍贵。同学们,此时,我们捧着的岂止是林老先生编的一本书,它是林老先生一颗炽热的心!(没计意图:此环节是刈‘孩子们测读这本书的情感的进一步激发)

3.补标

孩子们,你们喜欢这本书吗?想如何读这本书?怎样才能读好这本书?(达标②)(按顺序;按兴趣;定计划)师:但老师建议这本书要按顺序看,因为《编后记》上有这么一段衍:(出示)“中国历史悠久又深厚,那么多人物、事件,写起来是个难事。林汉达先生用丝线串珠的办法,把人事历程连接起来,既重点突出又不使中断,上勾下连,大故事套着小故事,浑然成一体。”既然是历史故事,耶就有一个时代先后的问题,按顺序看,就能在大脑中尽量形成对整个历史的完整连续性。看书时还得讲究方法,对自己感兴趣的故事可精读,也可做一些摘记,或写写读后感,这样,你的收益会更大。(设计意图:孩子们看书往往会凭自己的『剜读兴趣,并不会考虑适合阅读方式。此环节就是让孩子们明白,读不同的书应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阅读效果。)

4.总结

(播放歌曲《历史的天空》)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捧起书,去静静地徜徉在那拨动你心弦的历史故事中,去尽情领略那一个个熟悉的、陌生的历史人物带给我们的心灵滋养,去感受那历史故事带给你的深深启迪吧!(设计意图:《历史的天空》是孩子们喜欢的电视剧《i国演义》主题曲,歌词又正好贴合《林汉达历史故事集》这本书的内容特点,优美深情的旋律,富含哲理的歌词,对于激发孩子们阅读这本书的热情,那是再好不过了!)(总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高年段学生课外阅读量要达到300万字,要读整本书。作为一本书的导读,旨在揭发孩子们凑书的兴趣与热情。本教案每一个步骤的设计,皆从其旨出发,亦奔其旨而去。相信,一定能在孩子们的心中引起共鸣,使他们爱上这本书!)

历史故事成语篇7

一、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必要性

1.通过创设情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学生天生就有爱玩的天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果教师可以抽出一小部分上课时间来给学生讲一个有关的历史故事,可以使学生通过听故事进入历史学习的最佳状态。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主动地将历史故事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通过情境创设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

2.通过引入历史故事,能够很好地将历史内容化抽象为具体

初中历史教学的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世界性历史,另一部分是中国历史,通过引入历史故事可以很好地将抽象的内容化为具体的知识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例如,教师在讲经济危机这一知识的时候,可以讲一些美国大萧条时的故事,让学生从这个历史故事中了解到经济危机的严重性,让他们明白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让学生学会珍惜。

3.通过对学生进行历史故事相关问题的提问,提高学生的思考水平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听历史故事的时候边听边思考,让他们了解历史故事要真正传授给人们的知识,从而不断地去努力。教师在选择历史故事时,一定要尽量选择那些具有激励性作用的题材,并且要充分结合教学内容,掌握好讲故事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听故事中不知不觉地学到更多的知识,大大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二、选取历史故事的主要原则

1.内容生动,形式多样

教师在选择历史故事时,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习惯,要深入了解学生真正喜欢哪方面的历史故事,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与感悟,并且选择时,一定要选择内容生动有趣并且积极向上的历史故事,这样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主题明确,围绕大纲

教师在选择历史故事时一定要紧紧围绕教学大纲,不能选择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历史故事,并且最好能够通过故事将教学重难点凸显出来,从而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选择历史故事时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要根据主题将历史故事层次清晰地表现出来,让学生有计划地去学习。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

1.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传统的历史教学,教师的思维方式一味地注重求同,从而忽视了求异,这样的思维方式就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是一味地讲解和传授,而忽略了学生自己对知识的归纳和吸收,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精神和能力,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改变这种教育方式,要充分利用好历史故事与教学内容的结合,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教师的教学水平尤为重要,如果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就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进而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教师一定要养成终身学习的理念,要通过不断的学习,逐渐提高自身的水平,进而很好地进行教学,除此以外,学校也要提高对教师的教学培训力度,要定期组织培训,真正提高学校的师资水平。

3.教师在教学时要合理地使用语言

历史学科有专门的语言,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尽量使用专业术语,并且,在讲课时,可以带上一些肢体语言,这样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教师在讲历史故事时还应该表现出爱憎分明的情绪,让学生明辨是非,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讲故事的时候还要把握好节奏,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从而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历史故事成语篇8

【关键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趣味性

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情,兴趣是第一要素。有了兴趣,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取得好的成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教学质量,老师首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愉快地接受知识、完成历史学习呢?下面就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感想。

一、以故事为中心教学

生活中,人们都喜欢看电影、电视,听故事,并在茶余饭后津津乐道。故事与历史之间的关系很紧密,具有共性;从概念上看,故事是“用来作为讲述对象的真实或虚构的事情,特点是情节连贯、有吸引力、能感动人”。(《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而历史正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是人类生活和斗争的纪录,充满了生动感人的人物和事件,并且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影响很大。许多学生对先人的丰功伟绩、生动事迹怀有浓厚的兴趣。本校历史教研组曾对高中一年级18个班级学生做过问卷调查,有近88%的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是讲故事。因此历史教学中我们作了这样的尝试,通过讲故事,使我们的历史教学不再死气沉沉,使相对枯燥的知识变得活了起来、有血有肉,教师为学生在故事中重新呈现历史人物的风采和历史事件的感人细节,为历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根据现实情况,首先,教师要对课本作故事化的改造,增加历史场景和人物性格、事迹的内容,可预先想好并对要讲的故事做好铺垫和延伸,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临时穿插,但都应该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其次,布置学生创作,要求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作适当、合理的想象。最后由学生来讲故事或扮演其中的角色,变被动式接受为亲身体验。讲故事永远都是为达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手段。我认为,只要精心设计,有的放矢地利用故事“有吸引力,能感动人”的特点,讲故事不失为历史课堂教学中一种得天独厚的好方法。

二、重视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技巧性

准确严谨、精练简洁、通俗生动、幽默语言、深情并茂、生动有趣的讲述能拨动人的心弦,陶冶人的情操,使听者乐此不疲。一个合格的教师在不断钻研历史专业和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

我们要把历史讲“活”。例如,讲圆明园被八国联军焚毁时,教师就应使用控诉性的语言和悲愤的语调来讲述侵略者的贪婪和,感染学生,使他们对帝国主义的残暴行径无比憎恨。著名历史教育家赵恒烈教授毕生研究历史教学,他对中学历史教师的语言表达技能分出了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把你所想的东西能如实表达出来,使学生听了,也如你所想的那样,想得清楚、说得明白,能完整地表达思想。第二境界是声情并茂,使语言、表情、动作配合起来,表达得活灵活现,使之传神而动听。第三境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教师的讲述,如带领学生到了历史现场,入其境、见其人、闻其声。选词有方,文有限而意无穷;点拨着力,思路清晰而受益不尽。(赵恒烈,《历史教育学》,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311页。)”我们教师不妨“对号入座”。按照这“三个境界”的标准进行自我检测,明确自己已达到的“境界”,而后继续努力,向更高“境界”前进。

三、体验重温历史

历史是对过去事实的记载,具有“过去性”特点,因此它不可能再现也不会重演,而且有些历史与现在的距离比较遥远,内容也比较刻板,所以很多东西对学生来说太陌生、太抽象,以致难以激发起他们的兴趣。我们可以充分运用电视、投影、录音、电影录像剪辑、网上文字和图片资源、FLASH动画、PowerPoint课件以及电视录像技术由无声变有声,由无色变有色,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给学生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使教学内容充实,资料丰富,把抽象的内容直观化,把已逝去的历史现象还原,把本来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真实或近似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他们在头脑中形成历史形象和情景,增进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印象,从而调动起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爱好,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

四、老师必须要不断充实自己

老师之学者的角色是各科教师都应扮演的。苏霍姆林斯曾说:“学生眼里的老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那么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只有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同时增加自己的智慧,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苦练基本功,争取做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因为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引导学生追求生活的真谛,探讨人生的健康之路。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文科类教师特别是历史老师更应该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中学历史课涉及古今中外所有的历史知识。这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师应多读书。先不必说别的书,就是历史书就够读的了。只有掌握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才能胜任历史教师之一职位。要想成为出色的历史教师就更应该勤奋读书、勤读善思。除了专业知识外,中学历史教师还必须博览群书,如文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等。只有勤奋的读书才能“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其实,任何一位出色的教师都通过博览群书,“专深博览”而成功的。

上一篇:几度菊花香范文 下一篇:会计实务操作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