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简报范文

时间:2023-10-31 21:14:44

抗旱简报篇1

继连续四年大旱之后,今年我省又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在水利部、国家防总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我省的抗旱减灾工作取得了很大胜利,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保障。根据会议安排,简要汇报我省抗旱工作情况和抗旱信息统计工作中的一些做法。

一、 旱情及抗旱工作开展情况 (一)旱情特点及成因

今年我省旱情的特点:一是持续时间长。从96年以来,

我省持续干旱,每年的受旱面积均超过3000万亩。今年以来,除5月份降雨正常偏多,其它月份降雨均不同程度的偏少,春、夏、秋旱情持续发展是历史上少有的。二是受旱范围广。 造成旱情严重的原因,一是降雨稀少。截止目前全省平均降雨仅402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40%,特别是汛期(6-9月份),全省平均降雨238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52%,为我省建国以来同期降雨量最少年份。经频率分析计算,济宁、泰安、临沂三市的干旱频率达到二百年一遇。二是气温偏高。

截止目前全省平均降雨仅402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40%,特别是汛期(6-9月份),全省平均降雨238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52%,为我省建国以来同期降雨量最少年份。经频率分析计算,济宁、泰安、临沂三市的干旱频率达到二百年一遇。三是抗旱水源不足。由于缺乏有效的降雨补充,全省80%以上的小水库、塘坝干涸,所有河道除部分引水、排污河道外全部断流。我国北方最大的南四湖一度干涸,最低时蓄水仅有 200万立方米,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

(二)抗旱工作的主要措施

对于我省持续发展的严重旱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在我省抗旱的关键时刻,温家宝副总理亲临我省济宁、济南等重旱区查看灾情,慰问受灾群众,极大地鼓舞全省上下战胜旱灾的决心和信心。水利部、国家防办一直十分关注我省的旱情,给予了大力支持。国家防总秘书长鄂竟平专题听取了我省的旱情汇报。国家防办副主任赵广发、程殿龙先后两次到我省检查指导抗旱工作,深入重旱区查看旱情、灾情,帮助研究抗旱减灾措施。

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抗旱工作。原省委书记吴官正、省长张高丽先后亲临省防办了解旱情,安排抗旱减灾工作。分管副省长陈延明先后八次带领省直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深入重点旱区调查研究,主持召开了六次抗旱工作现场会,研究抗旱对策。省防指、省水利厅还先后派出6批、30个督查组深入重旱区,帮助解决抗旱中的实际问题,及时给省委、省政府领导提供抗旱减灾的决策方案。各级党委、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切实加强了对抗旱工作的组织领导,广泛发动群众,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开展了保城乡人畜吃水、保农业生产的全面抗旱,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全面实施抗旱预案制度,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省防办在淄博市开展了城市应急供水预案的研究试点,并多次邀请国家防办和省内部分专家进行研究审查。在此基础上,省防办及时总结经验,指导各地对全省面上的抗旱预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完善,先后召开三次专题会议,组织有关专家对各市的预案逐一审查。通过预案的编制,各地摸清了水源现状,并根据不同时期的缺水情况和缺水重点,按照节流与开源相结合、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有针对性制定了解决的办法和措施,保证了抗旱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

二是科学调度水源,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最大效益。在摸清水源现状的基础上,各地普遍加强了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对一些贫水区和重点干旱区实施远距离调水,初步实现了区域内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充分发挥中央调剂我省的8亿立方米黄河水的效益,省防办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科学的配水计划,加强了引水监督和用水管理,仅此次引水就增加蓄水1.8亿立方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沿黄部分地区城乡供水紧张的局面。今年以来,全省各类水利工程共提供抗旱水源170亿立方米,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灾害损失。 四是大力推行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省政府专门召开了抗旱节水工作会议,将节水的各项措施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和单位。在工业上,调整布局和结构,实行以水定项目、定规模的思路,严格限制耗水量大的产业和企业的发展,把万元产值耗水量列入工业经济考核的重要指标。在城市对各类用水逐步强制安装控制设备。在农业上,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尽量少种高耗水作物,调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比例,大力发展喷灌、微灌、滴灌等节水工程,全年新增各类节水灌溉面积179万亩。 六是充分发挥各级抗旱服务组织主力军的作用。在今年的抗旱斗争中,各级抗旱服务组织充分发挥技术和设备优势,组织1万多名技术人员,深入旱区帮助群众开展打井、送水、机具维修、带机浇地、推广抗旱新技术等服务。累计抗旱浇地1320万亩次,浇果树385万亩,帮助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4.5亿元

二、 抗旱信息统计工作的主要做法

搞好抗旱工作,信息统计分析是关键,特别是在今年遭遇百年不遇特大干旱的情况下,快速、准确地提供抗旱信息,及时分析旱情发展趋势,提出对策建议,对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显得更加重要。为此,在今年的信息统计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今年我省严重的干旱,不仅给工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而且造成部分地区城乡供水紧张以及带来生态环境的恶化,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抗旱所需的信息量也比过去成倍增加。针对这一新的特点,省防办及时调整工作重点,抽调了20多名精干力量,成立了情况信息、抗旱预案编制等五个工作小组,由一把手负总责,每个组均有一名副主任或副局长牵头,分工抓落实。同时,省防办两次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固定专门人员抓统计,节假日安排值班,提高了信息统计的时效性。

二是突出重点,提高统计质量,当好领导决策参谋。根据不同时期旱情发展的特点,尤其是农作物生长关键时期,城市供水困难时期,我们都注意调整统计内容和频率,并通过各种方式呈报领导。我们先后七次会议《呈阅件》、二十几次以情况调查或情况汇报的形式分别向部领导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反映全省旱情及抗旱动态,并编发了100多期防汛抗旱简报,分析旱情,介绍经验,对全省的抗旱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抗旱简报篇2

关键词:防抗干旱;总体思路;预防预警;应急预案

中图分类号:S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6-0103-02

1 扶风县水利概况

扶风县地处陕西省渭北旱塬区,居关中平原中部,旱灾是威胁农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县域土地属黄土丘陵区,自产水量不足,水利工程可控制43.8%的流域面积。全县地表水可利用量700万m3,地下水储藏量1.4亿m3。因年际内降水不均,径流年际变化较大,汛期河水暴涨暴落,干旱期流量较小,基本上属贫水区。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2.4℃,平均无霜期209天,平均降水量576.8mm,自然植被蒸发量多年平均为982.1mm。全县现有水利工程9298处,其中水库14座,总库容1871万m3;机井1986眼,抽水站442座,各类渠道6856条,总长3119.8km,属宝鸡峡、冯家山灌区和全国粮棉油生产基地之一,举世闻名的韦水倒虹就坐落在县城老区韦水河上。水利工程控制农田面积6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61万亩。

2 抗旱减灾总体思路

坚持以确保城乡供水安全、粮食生产安全为首要目标,贯彻“以防为主、防抗结合、防重于抗、抗重于救”的原则,实行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多方协作和各级行政首长抗旱负责制,因地制宜,统筹城乡,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坚持依法组织抗旱,实行专群组织结合,动员公众力量合力抗旱减灾,不断提高抗旱组织管理社会经济效益。

3 干旱等级划分及预防预警

3.1 干旱等级划分

农业旱情依据连续无雨天数、降水量距平、受旱面积、土壤相对湿度、农田水分盈缺、人饮困难、河道径流距平、成灾面积、预估减灾成数9项指标,城镇旱情依据缺水率及水流工程蓄水量距平值、地下水埋深下降值两项指标综合评判,均划分为比较干旱、中度干旱、严重干旱和特大干旱4个等级。

3.2 预防预警观测

县气象局、水利局、农业局和各乡镇政府要加强天气形势监测,做好河道流量、降水、气温、土壤墒情、作物受旱程度、缺水等信息观测会商,并将结果报县抗旱指挥部。

各乡镇分区设立3~5个旱灾信息测报点,及时掌握和报告雨情、蓄水、墒情、受旱面积和城镇供水信息。

3.3 预防预警措施

县抗旱指挥部针对干旱灾害成因、特点和受旱对象情况,因地制宜进行预警防范;各乡镇要建立健全旱情监测和干旱灾害统计制度,随时掌握灾情,根据不同干旱等级,制定实施科学的抗旱减灾措施;各级政府要加强抗旱指导,支持建立各种抗旱服务组织,广泛提高社会各方抗旱减灾能力。

4 分级应急抗旱对策

按照干旱灾害发生范围和轻重程度,将防抗旱灾应急响应行动分为Ⅳ、Ⅲ、Ⅱ、Ⅰ四个等级。

4.1 Ⅳ级应级响应行动措施

当全县连续20天以上无有效降雨,轻度干旱受旱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15%,旱情对农作物正常生长造成影响时:县抗旱指挥部组织会商,发出以启动水利设施和非工程措施为主要内容的抗旱通知;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加强旱情监测预报,及时报送相关信息;各乡镇和县农业局积极组织农民实施旱作农业栽培技术,落实各种抗旱保苗措施;县水利局组织启动现有水利设施,出动抗旱服务队,对受旱农田进行及时灌溉,同时注意加强水价执行监督检查,促进群众积极用水抗旱;各水库在保证防汛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多蓄水;各乡镇可在河道、沟道修建临时拦水坝蓄水,增加抗旱水源供应。

4.2 Ⅲ级应急响应行动措施

当全县连续30天以上无有效降雨,中度干旱受旱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5%~30%,旱情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一定影响时:县抗旱指挥部发出以启动综合调度措施为主要内容的抗旱通知,派工作组到受旱地区指导抗旱;各有关乡镇加强旱情监测工作,县气象部门密切注视天气形势,加强趋势预报;县抗旱办及时通报和公布旱情信息;县水利局加强县属抗旱水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组织抗旱服务队和社会化抗旱组织开展无水利设施区域流动抗旱服务,重点联系冯家山、宝鸡峡两大灌区水管单位及时调水供水抗旱;县气象局随时掌握有利天气积极实施人工增雨。

4.3 Ⅱ级应急响应行动措施

当全县连续40天以上无有效降雨,严重受旱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的30%~45%,城镇缺水率达20%~30%,农村人畜饮水发生困难时:由县政府发出以启动全面防抗措施为主的抗旱通知,派出工作组到重旱区指挥抗旱,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对口支援抗旱工作;县抗旱指挥部及时按照抗旱预案组织实施抗旱,加强城乡节约用水管理监督,组织社会车辆为城乡生活饮水困难居民送水;县水利局实施抗旱水源统一管理和调度,组织抢修抗旱应急工程或增建临时抗旱设施;开动一切水利设施,启动各级抗旱服务队和抗旱组织投入灌溉供水,注重发挥大型水利工程供水主力军和抗旱效能;县气象局随时掌握有利天气实施人工增雨;县财政局、民政局适时安排下拨抗旱救灾应急资金支持群众抗旱。

4.4 Ⅰ级应急响应行动措施

当全县连续60天以上无有效降雨,特大干旱面积占到全县耕地面积45%以上,旱情使农业作物大面积枯死,城镇缺水率达30%以上,农村人畜饮水面临严重困难时:由县委、县政府联合发出以启动防救结合措施为主的抗旱通知,派出工作组到重灾区检查指导;全县开动一切水利设施全力以赴投入抗旱;县水利局实施受旱地区水源科学调度和用水管理,组织修建临时坝、泵站、中浅井等设施挖掘水源潜力;根据实际情况启动抗旱应急限水、调水等特殊对策,动员社会力量向灾区群众生活送水;县民政局、财政局全面做好灾区生产救灾和安置工作;县气象局随时掌握有利天气实施人工增雨。

5 结语

防抗干旱灾害是一项社会化系统工程,需要因时、因地、因势制宜,科学及时应对,群策群力,切实减轻旱灾损失。扶风县结合区域水利工程状况,多年来科学修订实施全县防抗干旱灾害应急预案,组织各方抓好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业连年丰收。今后应继续加强抗旱用水组织管理,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扶风县防抗干旱灾害应急预案.扶风县人民政府,2005.

抗旱简报篇3

去冬今春以来,景东县境内气温持续偏高,降雨持续偏少,江河来水持续偏枯,各类水利工程蓄水比去年同期大幅下滑,全县遭受60年一遇特大干旱。针对严重的旱情灾情和抗旱救灾工作的严峻形势,景东县采取超常规措施,举全县之力狠抓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等抗旱救灾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加强领导,强化督查,认真落实抗旱工作责任制

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抗旱救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抗旱救灾动员大会精神,按照抗旱救灾思想认识、领导责任、工作措施、检查督促、行政问责“五个到位”的要求,从早、从快、从紧、从实抓好抗旱救灾工作。及时转发执行省市抗旱救灾文件和指示,结合实际下发了抗旱救灾通知,并于2月22日召开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紧急会议,专题安排部署抗旱救灾工作,紧紧围绕旱情特点和抗旱实际,层层落实责任制,把抗旱救灾工作中的各项任务逐项细化分解,横向分解到部门,纵向分解到基层,责任落实到人头。县人民政府派出7个工作组赴各乡(镇)检查指导抗旱救灾工作,对各级各部门工作实行跟踪督查,确保工作措施限期落实到位,确保各项工作取得预期成效。县委、县政府要求对情况不清楚、措施不到位、责任不到人、有问题不报告,是哪一级负责,就由哪一级承担责任;对因领导不力、指挥不当,造成抗旱救灾进展缓慢,延误时机的乡(镇)和部门,严肃通报批评并追究主要责任人的责任。

二、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抗旱救灾强大合力

气象、水文部门密切监控旱情态势,准确提供旱情动态,及时旱灾预警预报,积极做好人工增雨作业准备工作,储备人工降雨火箭发射架5座,降雨弹110枚,并与厂家预定复合型多功能发射架1座,降雨弹600枚,市政府配备的抗旱增雨防雹新型四管火箭架1座和100枚火箭弹即将到位。农业、科技、供销等部门认真做好农艺措施推广、农业科技服务、小春作物病害防治、农资储备供应等工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3000余人次指导抗旱救灾,开展抗旱救灾技术培训133期,培训农民5980人(次),派出农机人员126人次,开展技术指导120期,义务检修抗旱机具66台次;采取浅中耕、秸秆覆盖、地膜覆盖等措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落实甘蔗地膜覆盖1.2万亩;加强病虫害防治,防治小春作物病虫害7000亩;储备尿素2880吨、复合肥1760吨、磷肥960吨,农药7吨、农膜10吨、喷雾器20件、农具20xx件。水务部门认真做好抗旱用水调度、旱灾信息统计等工作,认真编制库塘现有水量抗旱应急调度计划书,做到一库(塘)一册,小(一)型以上水库由县防办审批后进行调度,小(二)型水库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审批后调度,塘坝由所在村民委员会审批后调度。发改、经济商务、财政、农业、电力等部门认真做好抗旱救灾物资保障工作。县财政局及时开通抗旱资金绿色通道,拨付各级财政抗旱资金316.87万元,其中,中央特大抗旱补助经费15万元、省级抗旱补助经费30万元、省级抗旱农业资金3.5万元、省级蓄水抗旱经费5万元、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134万元、旱灾地区老人口粮和饮水困难问题资金25万元、灾民生活临时救助资金16万元、抗旱救灾捐款25万元、烟叶抗旱保苗资金23万元、县级捐款40.37万元;县财政还拟安排150万元资金,用于备荒籽种储备及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同时,调用农机具2100台(套),进行农机抽水灌溉抗旱1.8万亩,运送抗旱农用物资和人畜饮水840吨;投入抗旱燃油9.66吨,抗旱用电1.4万度,储备柴油350吨、汽油200吨。民政部门认真做好受灾群众的生活救济工作,投放救灾大米180吨,缓解近期重灾农户缺粮问题,确保灾区人心稳定。发改、工商、质检、公安等部门认真做好农资价格和质量监测监管,对城乡各农资经营店进行拉网式检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冒劣伪农资和哄抬物价行为,确保农资价格稳定和质量安全。烟草部门积极采用抽水、拉运水等方式进行抗旱保苗,投入资金400多万元,为全县36个育苗点育苗户购置每户至少1台抽水机,购买水管25200多米,建造水塔4个,出动农用车、牛马车3000车/次,动用抽水机560台/次,抗旱用电3万多度,抗旱用油11吨,拉水15万立方米,购买水桶6000余支,开挖简易水池8000多个,发放大棚膜9000多公斤,投入人力6500人次,有效确保烤烟抗旱保苗和移栽用水。卫生部门加强疾病流行动态及居民饮用水卫生监测,特别加强集中式供水学校的生活饮用水和临时性水源水质的监测消毒,坚决预防遏制肠道传染病及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教育部门认真做好抗旱保学工作,确保师生用水的有效供给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其他相关部门按照部门职责要求,协同做好抗旱救灾工作。

三、大力宣传,广泛动员,营造全民抗旱救灾的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数字乡村网、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农业 信息网、景东消息、景东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通报旱情灾情,旱灾图片和信息。景东消息、景东电视台等新闻单位深入追踪旱情灾情,及时报道县委、县政府关于抗旱救灾工作的安排部署和全县上下抗旱救灾采取的措施行动;县四班子领导及各乡(镇)各部门领导干部深入灾区一线调查了解灾情,指导科学抗旱;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千方百计帮助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全县上下广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把抗旱救灾各项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到人。截至目前,全县共投入6.635万人次开展抗旱救灾。

四、以人为本,科学调度,千方百计确保生产生活用水

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采取各种措施重点确保城镇、农村、学校的饮用水供应,保障重点企业和产业生产用水。目前,县城自来水厂供水正常,日供水规模10000m3,实际日供水量5000m3,供水人口3.5万人。通过提前关闸蓄水,对有条件的徐家坝水库、湾水河水库、胥家营水库进行跨流引水、停止小(一)、小(二)型水库电站发电等措施,最大限度发挥库塘蓄水功能,实现库塘挖潜增蓄450万m3;通过发动全县各单位、各乡(镇)干部职工4000余人参加水利工程建设义务劳动,帮助群众切实解决生产生活用水问题;通过加快冬春水利建设、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和灌区、渠道、灌溉设施配套改造,加大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力度,开展节水灌溉和乡村供水工程建设,目前完成计划数的95%,确保大春作物按时栽种;充分利用库塘死库容进行保苗抗旱,投入资金3万余元,购置5.5千瓦抽水机2台、3.5千瓦抽水机2台、15千瓦柴油发电机1台、水管60米、铜线2500米,准备抽取部分库塘死库容用于人畜饮水及春耕生产应急用水。

五、调整结构,推广科技,着力减少旱灾造成的损失

抗旱简报篇4

关键词:旱情(墒情) WebGIS 信息查询 信息分析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9-149-02

1 前言

旱灾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制约社会经济发展。据统计,2011年河北省作物受旱面积460万亩,主要集中在唐山南部、保定西北部和廊坊中部等地;白地缺墒1200万亩,主要集中在张家口、承德、唐山和秦皇岛4市;全省有15万人、6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主要集中在坝上、燕山和太行山北部地区。

现阶段,各地旱情形势变的越来越严峻,各市县有关部门在旱情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分析等应用水平比较落后,相应的软、硬件技术手段欠缺,多处仍继续使用人工测量,且依靠电话、传真等上传旱情信息,相关资料查阅仍采用人工,缺乏重要的旱情实证分析内容;旱情信息的准确性、科学性、时效性也难以保证,无法及时给上级部门提供分析结果和决策建议,为指导和部署抗旱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因此,利用WebGIS技术来改造传统旱情信息的测报、传输、查询、分析和预测等工作,是旱情(墒情)信息管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2 旱情系统建设的目标和作用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中的旱情自动监测系统是以分中心为单位建设,各旱情分中心系统均是一个遥测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的典型组合,可称之为旱情自动监测系统。

按照结构划分,旱情自动监测系统由墒情实时监测系统和旱情信息分析系统两部分组成。旱情信息分析系统是旱情分中心系统中心站和省旱情管理中心站的主要功能之一,墒情实时监测接口分别在系统中心站、省旱情管理中心站各建立旱情数据库。旱情信息分析系统的目标和作用:收集原始墒情信息,通过网络传输、服务器数据处理和存储,再经过系统的模型计算,以图文声像的可视化多媒体、超文本或虚拟现实的方式,快捷灵活地提供数字化的雨情、水情、工情、旱情、灾情数据、历史资料和动态资料等信息服务,以旱情综合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充分利用墒情实时监测系统取得的墒情数据基础上,综合分析气象、降雨、水文、农业等其它信息,对旱情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进行实时的监视、分析,提供预报方案,为各级政府指挥抗旱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3 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

xx旱情分中心建设于2008年启动,新建固定墒情监测站19个、移动墒情站1个、旱情信息站16个。建成后,将有效整合水情分中心、旱情分中心的众多资源,提高防旱抗旱、防灾减灾能力,提高了墒情信息监测精确性、时效性,扩大了墒情监测的代表性,增强了抗旱信息收集、报送能力,旱情数据库和旱情信息分析系统的投入应用,有效的简化分析过程,较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旱情信息分析系统基于TopMap技术作为组件平台,以利用 B/S的浏览方式和组件式WebGIS软件为开发平台,建立了xx地区旱情(墒情)信息分析系统。系统可对土壤旱情进行实时监测,做出土壤旱情分布图、等值面图等,直观反映xx地区土壤旱情趋势。此系统解决了目前旱情人工监测站时效慢且数量不足的问题,能够满足xx市土壤墒情预测预报要求,可为xx地区防旱、抗旱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4 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

旱情信息分析系统由旱情信息查询、旱情信息分析和管理维护等模块组成。

4.1 旱情信息查询

旱情信息查询是在旱情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旱情信息查询的应用模块。旱情数据库主要存放着与抗旱管理工作所需要的旱情信息数据,其中包括:水利系统提供的实测旱情信息主要有水文数据、墒情监测站的实时墒情数据、抗旱工程数据、抗旱水资源数据、抗旱管理数据和历史旱灾数据等;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的气象数据、农情数据、旱灾数据和社会经济等数据。xx旱情分中心负责将接收到的有关旱情信息,按规范进行整理、录入和统计,通过专线光纤传送至省旱情中心数据库。旱情信息查询主要实现功能如下:

(1)墒情原始数据查询。定时接收雨情、水情、蒸发、气温、土壤墒情等原始数据, 同时上报相关旱情信息。

(2)MapInfo电子地图。提供以Google地图为背景的可视化浏览;基本地图可分为空间要素图层,并可控制各图层的可视化状态,同时地图上的信息可以自动放大或缩小,支持图文互查,点击地图上的一个目标,检索和显示该站点的相关信息。

4.2 旱情信息实证分析

旱情实证分析分为资料收集处理、数据库、专业模型、综合分析、信息服务组成,该模块与水雨情数据库、防洪数据库、旱情数据库、气象产品应用系统和公共图形库等密切结合。旱情信息分析模块主要功能是将通过墒情信息自动监测系统汇集的那些单一的土壤墒情监测点的墒情信息汇总起来,结合来自其他途径的各种旱情信息、气象信息、水情信息等,进行大面积的区域内旱情状况分析,为政府部门抗旱预报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旱情信息分析主要实现如下功能:

(1)图形和图象处理。分析软件将数据库和GIS结合,可根据坐标、旱情数据等资料自动绘制各种图形,比如绘制墒情等值线、等值面图等。

(2)信息分析查询。根据数据库提供的各类数据,分析受旱面积和受旱程度,进行降雨距平分析、土壤相对湿度分析、连续无雨日分析、受旱面积比率、地下水位下降程度等发问分析。经软件模型计算可自动生成分析图形,根据受旱面积以不同的颜色标出,较直观观察受灾情况;受旱级别可在图例中体现逐一呈现,也可在受旱地区进行点击,会弹出窗口显示该地区受旱面积;以上各项分析结果均可打印。

(3)抗旱统计及抗旱会商。将信息分析结果以统计报表形式,并且可以通过会商演示方式提供给各级领导,为有关部门及时组织抗旱提供科学依据,提高防旱和抗旱工作水平等。

4.3 管理与维护

管理与维护主要功能包括:菜单管理、用户组管理、系统用户管理、云图管理、实时墒情管理和历史墒情数据管理等。

5 结束语

抗旱简报篇5

我国冬麦主产区严重旱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立即对做好抗旱救灾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我委也及时下发了《关于做好农业抗旱夺取丰收工作的紧急通知》,对相关工作做出了安排。目前灾区旱情并未彻底缓解,抗旱尚处于攻坚阶段,任务仍十分艰巨,为切实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工作部署,进一步搞好农业抗旱的油、电、运保障供应工作,尽快夺取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积极部署,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密切配合。要把农业抗旱油电运保障供应工作作为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各地抗旱工作对油、电以及化肥、农药、农机等农资运输的需求及时间要求,及时衔接落实所需资源,确保有序有效供应。承担生产、供应、运输任务的企业和各有关管理部门务必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密切配合,保质、保量、保进度,圆满完成农业抗旱油、电、运的保障供应任务。

二、做好产运需衔接,全力保障农用柴油供应。中石油、中石化两集团公司要根据抗旱工作急需统筹配置资源,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合理安排生产和调用库存,增加农用柴油的供应量;要适当增加偏远地区资源投放,稳定市场供应;对旱区加油站点,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大配送力度,根据需要延长营业时间,积极开展流动加油车等各项便民服务。交通运输部门、各地经济运行部门要与中石油、中石化做好产运需衔接,保证旱区油品调运。要进一步加强供应监测和协调,及时发现问题并会同有关方面研究解决,确保抗旱、春耕等农业用油需求。

三、加强组织协调,确保农业用电不受影响。各地经济运行部门要加强监督协调,督促电力企业科学调度,搞好发输电生产组织;要制定好拉限电序位表,确保线路卡脖子地区和用电紧张地区农业用电的最优先供应。电网企业要着重抓好优质服务,掌握抗旱水源分布情况,加强对水源周边配电设施、上级供电设备和动力电源的巡视、检修;加强供电抢修,备好抢修物资,有关农村供电所和抢修队伍要24小时值班,尽快修复故障线路和设备;对抗旱用电实行特事特办,简化排灌用电报装手续,随时受理报装业务、随时安排勘查安装;注意向农民传授安全用电常识,排查安全用电事故隐患,确保农民抗旱安全用电。

四、做好计划调度,优先安排抗旱救灾物资运输。各运输部门要高度重视化肥、农药、农机等抗旱救灾物资运输,做到优先计划,优先装车(船),优先运送到目的地。各地经济运行部门要了解掌握本地区抗旱救灾物资的运输需求,与运输部门做好运力衔接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发现的各种问题。

抗旱简报篇6

关键词:非工程措施;防洪抗旱;内涵;作用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尤其是水灾、旱灾更为频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各地已对防洪抗旱的工程措施运用自如,发挥了显著的效益。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随之增多,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将更为频繁,强度也明显上升,单靠工程措施来应对已明显不足。与此同时,非工程措施作为防洪抗旱的综合措施之一,越来越受重视。该文现以非工程措施的内涵入手,简析非工程措施在防洪抗旱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非工程措施的内涵

非工程措施是指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以及直接运用防洪工程以外的其他手段来减少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损失的措施。非工程措施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并可为防洪抗旱工程充分发挥效益提供保证的特点,因而可在防洪抗旱工作中广泛应用[1]。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加强防洪工程管理,坚决清除江河湖泊的行蓄洪阻水障碍,以确保行蓄洪的能力;二是建立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完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三是完善水法律、法规的制定,大力宣传,并认真贯彻执行;四是制定和完善防洪抗旱预案;五是建立洪水干旱预报警报系统;六是建立完善的防洪抗旱物资储备制度。

2非工程措施的作用

(1)加强江河湖泊及防洪工程管理,是认真做好防洪抗旱准备工作的重要前提。防患于未然是防洪抗旱重要的先决条件,要求在水旱等自然灾害来临之前,认真做好江河湖泊及防洪工程管理,这既是防洪抗旱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2]。因此,各地有关部门应在汛后制订计划,依照闸站养护手册对水工程进行维护、保养;地方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在国家防总的统一部署下,逐级开展汛前检查,实行防汛责任制,制订详细的检查方案,对水工程进行逐一排查,对查出的隐患和问题及时处理;同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江河湖泊的管理,坚决清除江河湖泊的行蓄洪阻水障碍,制止盲目围垦湖泊、河道、滩地的违法行为,以确保行蓄洪的能力。淮河流域各级防汛抗旱办公室通过加强江河湖泊及防洪工程的管理,落实防汛责任制,及时清除安全隐患,切实做好抢险队伍和物资的落实,为夺取2003、2007年防洪抗旱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完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全面提升防洪抗旱管理能力。我国水旱灾害频繁,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单靠工程措施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面向未来防洪抗旱减灾事业的发展,水利部提出了防洪抗旱的“两个转变”,即由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的转变,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的转变。“两个转变”的推进将全面提高我国的抗灾水平和能力,而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建立正是促进、推动“两个转变”的重要措施和手段。自1998年淮河流域大水后,我国加大了对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的投入力度,其指挥系统涉及水利部、七大流域机构和31个省(市、区),以更好地为当地防洪抗旱工作服务。以淮河防总为例,在国家防总、水利部的正确领导下,淮河防总于2003年成立,健全了以淮河流域为单位的防汛统一指挥体系。2007年7月下旬,淮河中下游水位居高不下,堤防、水坝等水工程长时间受高水位的浸泡,防汛压力明显增大。淮河防总通过防洪抗旱指挥系统,快速采集和传输雨水情、灾情等信息,并对其发展趋势作出预测、预报、分析,同时通过会商系统、远程视频监视系统、程控交换系统,与水利部、淮河流域各省、市、区的防汛抗旱指挥部进行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流,制定防洪抗旱调度方案,迅速、准确下达指令,为防洪指挥提供了先进、可靠的决策支持,大大提高了防汛调度的及时性、科学性,从而成功抗御了2007年的洪水。

(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促进依法行政。法律、法规贯穿于防洪抗旱全过程,是一个完整的、与其他法律和政策充分匹配的政策法规体系,为防洪抗旱提供了全面的政策与法律支撑。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以《水法》《防洪法》为核心,以《防汛条例》《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河道管理条例》等相配套的防洪抗旱法律法规体系,各流域管理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陆续颁布并实施了大批防洪抗旱配套法规。安徽省先后修订完善了《安徽省抗旱条例》《安徽省水文管理办法》《安徽省水工程管理和保护条例》等法规、规章,并严格防洪抗旱执法程序。随着防洪抗旱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国防洪政策法规建设已不能满足防洪抗旱的要求,应着力健全法律法规,加快《抗旱条例》《洪水影响评价管理条例》《蓄滞洪区管理条例》的制订,把防汛抗旱立法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法律的制订需要公众的认知,

因此要加强法制宣传工作,提高法律透明度与认知力。在每年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活动中,各地通过举办体育竞赛、组织普法问卷调查和法律知识竞赛、发送普法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来扩大宣传影响,强化宣传效果,提高广大民众学法、懂法、用法和守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进依法行政,从而有效维护了水工程和防洪抗旱的安全。

(4)制定和完善防洪抗旱预案,提高洪水灾害的反应与处置能力。近年来,在国务院、国家防总的大力推动和指导下,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大力加强防洪抗旱应急预案的建设,由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构成的预案体系逐步健全,为规范应急管理打下很好的基础。防洪抗旱预案本身就是在总结地区洪涝干旱发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按照防洪抗旱目标和调度原则,在分析现有水源和充分利用现有工程设施的基础上,制定不同干旱条件下的防洪抗旱对策和措施[3]。淮委根据国家防总批复的《淮河洪水调度方案》,积极推动淮域各地继续加强防洪预案的修改完善和动态管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工程变化情况,修订完善了《蓄涝洪区运用预案》等相关预案,极大提高了洪水灾害的反应与处置能力。

(5)加大洪水干旱预警预报系统,为防御水旱灾害提供技术支撑。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局部暴雨、超强台风和极端高温干旱等事件呈现多发、并发的趋势。极端灾害性天气的频繁发生,对提高预警预报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淮委在每年水旱灾发生之前,着力抓好预警预报,特别是加强对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的监测:一是针对防洪排涝标准偏低的城市,加强对短历时、大强度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并注重提高基层预报水平,增强预报时效;二是加强汛情监测预报,提高预报准确率,延长预见期,全面满足防洪调度指挥决策的要求;三是建立水文报旱制度,综合降雨、江河来水等相关信息,确定与旱情相关水文特征值,这些措施的运用,为战胜2007年淮河流域洪水提供了技术支撑。

(6)建立完善的防洪抗旱物资储备制度与反应迅速的抢险队伍,是取得防汛抗旱胜利的前提条件。防洪抗旱物资储备制度的建设是完成抢险救灾任务、实现安全度汛抗旱的基础。建立防洪抗旱物资储备制度可以克服防洪抗旱经费加拨过程缓慢和被挪用等弊端,满足“一旦需要,随时调用”的工作要求,也是一项切实可行的主动防洪抗旱措施[4]。国家向来重视防洪抗旱物资储备建设,并加大防洪抗旱物资器材的投入,同时把防洪抗旱经费列入同级预算,按照分级筹措、分级储备、分级管理的原则,储好、管好、用好防洪抗旱物资,提高对自然灾害的应急响应能力,以确保防洪抗旱的最后胜利。

做好物资储备的同时,也要加强抢险队伍建设。全国各地市大都成立了县、乡、村三级防洪抗旱抢险队,逐人登记,加强培训,认真学习防洪抗旱抢险知识,提高全民防洪抗旱抢险能力,并根据各自情况开展防洪抗旱抢险演习,提高抢险队伍应急抢先水平,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正是防洪抗旱物资储备的完善及抢险队伍的保障,成功缓解了2001年淮河旱情以及2007年流域性大洪水。

3参考文献

[1] 赵清,高洪涛.非工程防洪措施浅析[j].中国西部科技,2009,8(28):61-62.

[2] 周美冬.非工程措施在山区县防汛调度中的应用[j].江西水利科技,2009,35(3):206-208.

[3] 刘方贵,刘岩峰,高学新,等.防洪非工程措施探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9,15(7):565-567.

抗旱简报篇7

关键词:非工程措施;防洪抗旱;内涵;作用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尤其是水灾、旱灾更为频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各地已对防洪抗旱的工程措施运用自如,发挥了显著的效益。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随之增多,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将更为频繁,强度也明显上升,单靠工程措施来应对已明显不足。与此同时,非工程措施作为防洪抗旱的综合措施之一,越来越受重视。该文现以非工程措施的内涵入手,简析非工程措施在防洪抗旱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非工程措施的内涵

非工程措施是指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以及直接运用防洪工程以外的其他手段来减少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损失的措施。非工程措施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并可为防洪抗旱工程充分发挥效益提供保证的特点,因而可在防洪抗旱工作中广泛应用[1]。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加强防洪工程管理,坚决清除江河湖泊的行蓄洪阻水障碍,以确保行蓄洪的能力;二是建立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完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三是完善水法律、法规的制定,大力宣传,并认真贯彻执行;四是制定和完善防洪抗旱预案;五是建立洪水干旱预报警报系统;六是建立完善的防洪抗旱物资储备制度。

2非工程措施的作用

(1)加强江河湖泊及防洪工程管理,是认真做好防洪抗旱准备工作的重要前提。防患于未然是防洪抗旱重要的先决条件,要求在水旱等自然灾害来临之前,认真做好江河湖泊及防洪工程管理,这既是防洪抗旱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2]。因此,各地有关部门应在汛后制订计划,依照闸站养护手册对水工程进行维护、保养;地方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在国家防总的统一部署下,逐级开展汛前检查,实行防汛责任制,制订详细的检查方案,对水工程进行逐一排查,对查出的隐患和问题及时处理;同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江河湖泊的管理,坚决清除江河湖泊的行蓄洪阻水障碍,制止盲目围垦湖泊、河道、滩地的违法行为,以确保行蓄洪的能力。淮河流域各级防汛抗旱办公室通过加强江河湖泊及防洪工程的管理,落实防汛责任制,及时清除安全隐患,切实做好抢险队伍和物资的落实,为夺取2003、2007年防洪抗旱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完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全面提升防洪抗旱管理能力。我国水旱灾害频繁,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单靠工程措施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面向未来防洪抗旱减灾事业的发展,水利部提出了防洪抗旱的“两个转变”,即由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的转变,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的转变。“两个转变”的推进将全面提高我国的抗灾水平和能力,而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建立正是促进、推动“两个转变”的重要措施和手段。自1998年淮河流域大水后,我国加大了对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的投入力度,其指挥系统涉及水利部、七大流域机构和31个省(市、区),以更好地为当地防洪抗旱工作服务。以淮河防总为例,在国家防总、水利部的正确领导下,淮河防总于2003年成立,健全了以淮河流域为单位的防汛统一指挥体系。2007年7月下旬,淮河中下游水位居高不下,堤防、水坝等水工程长时间受高水位的浸泡,防汛压力明显增大。淮河防总通过防洪抗旱指挥系统,快速采集和传输雨水情、灾情等信息,并对其发展趋势作出预测、预报、分析,同时通过会商系统、远程视频监视系统、程控交换系统,与水利部、淮河流域各省、市、区的防汛抗旱指挥部进行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流,制定防洪抗旱调度方案,迅速、准确下达指令,为防洪指挥提供了先进、可靠的决策支持,大大提高了防汛调度的及时性、科学性,从而成功抗御了2007年的洪水。

(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促进依法行政。法律、法规贯穿于防洪抗旱全过程,是一个完整的、与其他法律和政策充分匹配的政策法规体系,为防洪抗旱提供了全面的政策与法律支撑。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以《水法》《防洪法》为核心,以《防汛条例》《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河道管理条例》等相配套的防洪抗旱法律法规体系,各流域管理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陆续颁布并实施了大批防洪抗旱配套法规。安徽省先后修订完善了《安徽省抗旱条例》《安徽省水文管理办法》《安徽省水工程管理和保护条例》等法规、规章,并严格防洪抗旱执法程序。随着防洪抗旱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国防洪政策法规建设已不能满足防洪抗旱的要求,应着力健全法律法规,加快《抗旱条例》《洪水影响评价管理条例》《蓄滞洪区管理条例》的制订,把防汛抗旱立法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法律的制订需要公众的认知,因此要加强法制宣传工作,提高法律透明度与认知力。在每年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活动中,各地通过举办体育竞赛、组织普法问卷调查和法律知识竞赛、发送普法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来扩大宣传影响,强化宣传效果,提高广大民众学法、懂法、用法和守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进依法行政,从而有效维护了水工程和防洪抗旱的安全。

(4)制定和完善防洪抗旱预案,提高洪水灾害的反应与处置能力。近年来,在国务院、国家防总的大力推动和指导下,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大力加强防洪抗旱应急预案的建设,由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构成的预案体系逐步健全,为规范应急管理打下很好的基础。防洪抗旱预案本身就是在总结地区洪涝干旱发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按照防洪抗旱目标和调度原则,在分析现有水源和充分利用现有工程设施的基础上,制定不同干旱条件下的防洪抗旱对策和措施[3]。淮委根据国家防总批复的《淮河洪水调度方案》,积极推动淮域各地继续加强防洪预案的修改完善和动态管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工程变化情况,修订完善了《蓄涝洪区运用预案》等相关预案,极大提高了洪水灾害的反应与处置能力。

(5)加大洪水干旱预警预报系统,为防御水旱灾害提供技术支撑。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局部暴雨、超强台风和极端高温干旱等事件呈现多发、并发的趋势。极端灾害性天气的频繁发生,对提高预警预报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淮委在每年水旱灾发生之前,着力抓好预警预报,特别是加强对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的监测:一是针对防洪排涝标准偏低的城市,加强对短历时、大强度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并注重提高基层预报水平,增强预报时效;二是加强汛情监测预报,提高预报准确率,延长预见期,全面满足防洪调度指挥决策的要求;三是建立水文报旱制度,综合降雨、江河来水等相关信息,确定与旱情相关水文特征值,这些措施的运用,为战胜2007年淮河流域洪水提供了技术支撑。

(6)建立完善的防洪抗旱物资储备制度与反应迅速的抢险队伍,是取得防汛抗旱胜利的前提条件。防洪抗旱物资储备制度的建设是完成抢险救灾任务、实现安全度汛抗旱的基础。建立防洪抗旱物资储备制度可以克服防洪抗旱经费加拨过程缓慢和被挪用等弊端,满足“一旦需要,随时调用”的工作要求,也是一项切实可行的主动防洪抗旱措施[4]。

国家向来重视防洪抗旱物资储备建设,并加大防洪抗旱物资器材的投入,同时把防洪抗旱经费列入同级预算,按照分级筹措、分级储备、分级管理的原则,储好、管好、用好防洪抗旱物资,提高对自然灾害的应急响应能力,以确保防洪抗旱的最后胜利。

做好物资储备的同时,也要加强抢险队伍建设。全国各地市大都成立了县、乡、村三级防洪抗旱抢险队,逐人登记,加强培训,认真学习防洪抗旱抢险知识,提高全民防洪抗旱抢险能力,并根据各自情况开展防洪抗旱抢险演习,提高抢险队伍应急抢先水平,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正是防洪抗旱物资储备的完善及抢险队伍的保障,成功缓解了2001年淮河旱情以及2007年流域性大洪水。

3参考文献

[1]赵清,高洪涛.非工程防洪措施浅析[J].中国西部科技,2009,8(28):61-62.

[2]周美冬.非工程措施在山区县防汛调度中的应用[J].江西水利科技,2009,35(3):206-208.

[3]刘方贵,刘岩峰,高学新,等.防洪非工程措施探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9,15(7):565-567.

抗旱简报篇8

一、充分肯定抗旱保苗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面对历史罕见的严峻旱情,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县区高度重视,全力以赴,狠抓抗旱保苗工作不放松,积极推动各项措施落实,做到组织领导到位、人员力量到位、工作落实到位,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灾害造成的损失。截至2月8日,全市累计投入抗旱资金2。31亿元、抗旱机械9。26万台套,日最大投入抗旱人力19。8万人,新打机井5000多眼、小口井1。2万眼,通过泵站二级、三级提水,累计提水2164万方。春节前全市累计浇灌1044。5万亩次。2月1日至8日晚,已浇灌233。9万亩,占需要浇灌面积的37。5%。中央电视台在2月7日的《新闻联播》头条对我市的抗旱保苗工作予以报道,在2月9日的《朝闻天下》栏目实时连线。

各地各部门在抗旱保苗过程中创造了很好的经验,一是领导重视,靠前指挥。市级领导分包到县区,县区领导分包到乡镇,乡镇干部分包到村,村干部分包到片,各级干部担当抗旱保苗"三员"(指挥员、服务员、宣传员),做到了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组织,工作在一线落实。二是强化服务,科学指导。组织400多名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抗旱保苗技术指导,组织抗旱"突击队"、"互助组"、"帮扶队"333个。三是加大投入,补贴到位。积极整合各类资金,加大对抗旱的投入,切实调动了广大农民抗旱保苗的积极性。全市累计发放抗旱资金5138万元,其中,国家补助资金1330万元,省专项资金1940万元,市县财政投入1868万元。涡阳县财政投入340多万元用于抗旱工作。其中120万元作为抗旱服务队经费,重点帮扶老弱病残户、特困户和无劳力户的小麦浇灌;50万元用于小麦高产示范片抗旱补贴;县农机部门购买了20多台先进的绞盘式自动喷灌机,每台财政补助3万元。县财政投入120万元,招标采购900吨尿素用于追施返青肥。部分乡镇实行"以奖代补",对完成抗旱任务的行政村分别给予1000元、2000元和3000元不等的奖励,对完成抗旱任务的包村干部分别给予100元、200元和300元不等的奖励。县将省政府下拨的抗旱资金200万元机械补贴资金,通过县政府招投标中心采购抗旱机械,无偿发放给缺机械的地方;县政府又拿出200万元分配到各乡镇,用于抗旱机械的补贴;部分乡镇对出动的灌溉机械每台每天补贴50元或100元。区财政拿出200万元,实行以奖代补,对2月15日完成任务的乡镇奖励10万元,对2月20日前完成任务的乡镇奖励6万元,对农户打小口井的,每井补助100元。四是淡化过节,全力抗旱。县于大年三十下午就召开了各乡镇党政一把手参加的抗旱保苗和春季田管会议。涡阳县于大年初三就在西阳镇郭寨村召开抗旱浇灌田管现场会。区、县在初四分别召开了抗旱保苗田管现场会。五是强化督查,确保落实。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两个抗旱督查组,一天一督查,一天一通报,确保了抗旱保苗各项措施的落实。涡阳县拿出50万元,分两批对抗旱保苗验收合格的乡镇进行奖励。区开展了抗旱保苗验收活动,对验收合格前三名的乡镇分别奖励10万元、8万元和6万元。县、县严明抗旱纪律,对因干旱而出现大面积黄苗、死苗的乡村干部就地免职。

历经100多天的艰苦抗旱,同志们投入了极大精力,付出了巨大牺牲,取得了显著效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奋战在抗旱保苗一线的全体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充分认识抗旱保苗的严峻形势

当前,我市旱情继续发展,受旱范围之广、时间之长、程度之深均达历史同期极值,抗旱保苗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是降水持续偏少。自去年9月下旬以来,我市基本无有效降雨。各地累积降水量分别为区3。6毫米、涡阳10。3毫米、16。8毫米、17。5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少9成以上,达到极端气候事件标准,经频率分析,为60年一遇干旱年份。二是旱情发展迅速。虽然我市积极开展抗旱灌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旱情的发展,但由于近期气温回升较快,大风天气日益增多,导致旱情发展迅速。目前,全市645万亩小麦中,受旱面积532。2万亩,其中轻旱416。2万亩、重旱116万亩。三是苗情发生逆转。从调查情况看,一、二、三类苗面积比例由秋种后的7:2:1变为6:3:1,部分田块麦苗开始出现黄苗、青枯乃至死亡现象。四是土壤失墒严重。从土壤墒情监测表明,土壤表层(0~10cm)水分不足13%。从小麦苗情看,一类苗根系已经深入12厘米以下土层,具有了较强的抗旱能力,但三类苗初生根不足6cm,无法吸收土壤表层水分,抗旱能力较差,旱情加重。五是天气不容乐观。昨天下午到今天,由于人工作业,我市局部地区出现零星雨雪,但城区降雨量仅有0。7毫米,最大地区的也不足5毫米。据气象预报,未来一周仍无降雨,就是说在可预测时间内,靠老天爷不可能解除旱情。六是季节不能耽误。从抗旱保苗时间看,"立春"已过,"雨水"将至,正值小麦分蘖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抗旱保苗的紧要时期。如能在19日雨水之前抓住有限的时间,及时抗旱保苗,促进苗情转化升级,仍有希望把不利因素降至最低。如不及时解除旱情,苗情将继续恶化,后果将不堪设想。七是存在模糊认识。部分农民对旱情危害认识不足,存在靠天等雨思想;部分干部认为从秋种就抗旱,到目前小麦基本浇灌一遍,存在畏难和厌战情绪;柴油、化肥价格提高,加大抗旱成本,影响了农民抗旱积极性;还有一些外出务工、困难户等特殊群体无力抗旱,听之任之。对此,希望大家有清醒认识,积极作为,强化举措,迅速掀起工作高潮。

三、坚决夺取抗旱保苗工作的全面胜利

各县区、各部门要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坚决落实这次会议精神,进行再动员、再发动,大打一场抗旱保苗的人民战争,确保一周之内将受旱农作物普浇一遍水、普施一遍肥。

(一)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农业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抗旱是保丰收的当务之急。打好抗旱保苗这场硬仗,直接关系到夏粮丰收,直接影响物价稳定,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在抓抗旱就是保全局、保发展、保稳定。所以,我们要牢固树立抗大旱、抗长旱、抗连旱的思想,一定要认识到打好当前抗旱保苗这场硬仗,对全局的重大意义。要把抗旱作为具有全局意义的工作,紧紧抓在手上,把它作为确保今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作为当前的重中之重、核心任务,聚精会神,全力以赴,最大限度的减少干旱带来的损失,千方百计夺取夏粮的丰收。

(二)措施要果断有力。当前正是在地作物返青长叶的关键时期,各级都要紧急行动起来,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进行一次再动员、再部署,领导同志的精力要集中,各级干部要深入下去,广大群众要全面发动起来。我们的目标:就是"保苗、保产、保收";技术方法:就是"水肥齐攻";工作重点:就是促使三类苗转化升级。收不收靠浇水,收多少看施肥。要坚持水肥兼施、双管齐下,以保苗为中心,紧急发动,大干10天;以浇一遍水、施一遍肥为重点,推进抗旱保苗春管措施的落实,确保一周之内对受旱农田再浇一遍水、施一次肥。现在施上肥、再浇上水,就会事半功倍;如果现在不施肥,等到过后再施肥,浇水的作用会事倍功半。

(三)保障要持续跟进。要继续保持工作力度,强化投入保障、人力保障、技术保障,全面做好抗旱保苗的各项工作。关于投入保障方面,该发的资金、该出的物资不能迟疑、不能含糊,对抗旱资金的补贴支持、资金的审核,要合理调度,加快进度,真正做到用准、用快、用好。关于人力保障方面,关键是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当前,春节刚过,很多返乡农民工还没有外出,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做好深入发动的工作,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形成抗旱保苗的强大合力。关于技术保障方面,各级抗旱服务组织,要充分发挥机械等方面的优势,加强对抗旱工作的技术指导和服务,积极开展抗旱浇灌。农机和农技人员要深入抗旱第一线,给农民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通过技术指导,帮助农民抗旱保苗。

(四)水源要科学调度。抗旱保苗要牵扯到人、财、物的调度,也包括水、肥、油的调度,是个系统工程,要科学安排、合理调度,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的进行。特别是要加强水源调度,尽可能把水引到大沟里面来,离田越近就越利于农民抗旱,农民抗旱的热情和积极性就会越高,效果也会更好。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强对各类涵闸的控制利用。组织劳力疏浚沟渠,维护机井,采取拦、提、蓄等措施,确保水量,保证抗旱用水。在抓好抗旱保苗工作的同时,要灾后反思,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大力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这是提高农业抗旱能力的治本之策。

(五)田管要切实加强。涉农部门要强化监测分析,组织开展雨情、苗情、墒情、病虫情的调查会商,及时提出抗旱保苗指导意见。水利、农业技术人员要深入田间地头引导广大农民奋力浇水、奋力施肥,科学管理,促进苗情转化,确保大旱之年粮食生产不滑坡,为全年粮食生产打好基础。

(六)责任要落实到位。要加强对抗旱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依法抗旱力度,落实各项抗旱制度,尤其是要强化行政首长抗旱责任制,派出工作组加强对抗旱工作的指导,确保各项抗旱措施到位、农资到位、技术服务到位、抗旱资金补贴到位。要加强督促检查,及时通报抗旱和春管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要立即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对重视程度不够,行动不利的单位和个人,要严格追究责任,确保抗旱保苗和春管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及时上报信息,反映旱情灾情,汇报我们的行动情况,积极争取中央、省的支持。中央可能还有一批补助资金,省财政将拨付4000-5000万元集中采购化肥支持抗旱,我们要积极争取。

总之,抗旱保苗是今年的一场攻坚战,也是我们"十二五"起步的开局战。打赢这一仗对于全局工作的开展,全年发展的主动,都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我们要全面紧张起来,立即行动起来,打一场春季保苗的人民战争,确保夏粮和农业生产再获丰收,确保"十二五"有个良好开局。

最后,借此机会简要强调一下当前的农业农村工作。

一要及早谋划春耕生产。立春已过,春耕生产即将全面展开。要及早做好种子、化肥、农药、柴油等春耕生产物资的储备、调剂和供应工作。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要根据市场需求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药、菜等优质高效农业。

二要重点抓好动物重大疫病防控。春季是动物重大疫病的多发时节,也是补栏补养的旺季,疫病传播和发生风险加大,防控任务非常艰巨。要高度重视,坚决克服麻痹大意思想,建立健全疫病防控体系,进一步落实疫病防控责任制,扎实做好集中免疫和强化免疫,切实做好疫情监测、报告、应急处置机制,确保存栏畜禽全面达到免疫保护,确保疫情稳定,确保畜产品安全卫生。

三、要切实保障菜篮子产品的供应。春季是蔬菜播种育苗的关键时期,要切实落实去年以来中央和省委关于稳定发展菜篮子产品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把蔬菜产业提升行动抓紧、抓实、抓出成效。要加快蔬菜集约化育苗场建设,加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全面提升蔬菜生产的能力和水平。

四要加强农资市场整治。扎实开展农资春季整治专项行动,突出抓好重点产品、重点区域的监管,坚持标本兼治,打防结合,层层落实任务和责任,开展拉网式检查。严厉打击制售生产和经营假劣及违禁农资行为。

上一篇:这样的人让我感动范文 下一篇: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