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设计报告范文

时间:2023-10-06 13:22:24

程序设计报告

程序设计报告篇1

【关键词】立体化教学资源,问卷调查,访谈

一、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涵义及其体系结构

(一)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涵义

教学资源是指向教师、学生提供的教学内容及其存储形式,是帮助个人有效学习和操作,影响和改变学生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外部条件。立体化教学资源是立足于现代教育理念和网络技术平台,以传统纸质教材为基础,以学科课程为中心,以多媒介、多形态、多用途、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服务为内容的结构性配套的教学出版物的集合,是数字化时代教学现代化的标志,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网络化,优化教育资源诸要素配置的重要途径。

(二)立体化教学资源的体系结构

根据我国目前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一般将其体系结构描述为教学包、教学资源库和学科(专业)网站三个层次。

1、立体化教学包。立体化教学包是以课程为单位,将文字教材与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而形成的以纸质主教材为核心、以相应的辅助出版物为配套的多功能、多媒体、系列化的优质教学资源和教学实施方案。就内容而言,立体化教学包一般包括主教材、教师参考书、学习指导书、实验指导书、电子教案、CAI课件、网络课程、电子图书、试题库、案例库等。教学包的产品形态和表现形式主要有纸介质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和网络出版物等。教学包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进行一体化教学设计,呈现包括纸质图书、音像、电子网络出版物等多媒体、立体化产品形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各自应有的优势,满足多种应用需求,支持多种模式的教学环境。教学包中这些内容相关、表现形式各异的教育资源,既有重复和强调,又有交叉和补充,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教学资源的整体解决方案,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2、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是管理教学资源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它将教学资料以知识点为单位,按科学的存储策略组织起来,以光盘或网络服务器的方式,给使用者提供满足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学需要的知识单元素材和媒体素材。为了加快高校教学手段现代化进程,推动教学模式的改革,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启动了大学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该项目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大部分骨干专业和基础课程都已建成了自己的教学资源库,丰富了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在重视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为广大教师提供了高质量、高水平、内容丰富的教学基本素材与优秀的教学示范课程,促进了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3、学科(专业)网站。学科(专业)网站是出版社根据相应的教学层次、学科、专业和领域建设的服务型、综合性的网站,内容包括信息服务、资源服务和教学过程服务。网站为教师、学生、编辑、作者和专家提供在网络上交流的平台,为广大教师信息交流、学术讨论、专家咨询提供服务,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授课。对学生来说,则通过教学支撑平台所提供的自主学习空间来实现学习、答疑、作业、讨论和测试。这样,在编辑、作者、专家、教师、学生之间建立起一个以网络为纽带、以数据库为基础、以网站为门户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实践的体系,用快捷的信息反馈机制和优质的教学服务促进教学改革。

二、课题背景

当前,社会信息化进程把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大学生进行“面向应用,突出实践”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出了新的目标。同时,“多元化、模块化、融合化、网络化”成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发展趋势。

为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在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广东省教育厅的共同推动下,由张景中院士牵头,组织十余所高校共同开展了“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的建设工作 。改革项目力图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恰当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构建适合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多元教学体系。我院以“面向高职高专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应用效果”为项目主题,项目组开展了研究,旨在探究:(1) 面向高职高专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应用效;(2)学生对面向高职高专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应用的满意程度及有待改进的地方。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四个问题:1、高职高专学生是否喜欢并愿意使用立体化教学资源?2、高职高专学生是否认为使用立体化教学资源有利于对课程学习?3、学生对使用立体化教学的各种资源持有何态度?4、该使用立体化教学资源有何地方有待改进?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使用该使用立体化教学资源的178 名学生进行调研,具体形式包括问卷调查和访谈。

1、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78 份,回收有效问卷173 份。为了保证问卷的有效度,调查采用了匿名的方式,事先向学生讲明问卷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对使用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态度及学生对使用立体化教学资源的真实需求,以便进一步改善现有的使用立体化教学资源。问卷由项目组老师发放并当场收回。调查结果用计算机EXCEL 软件进行统计并进行了人工核对。

2、访谈调查。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为了能够交叉引证学生对问卷的回答,证明数据的有效性,项目组成员对15 名学生自愿者进行了采访。访谈语言为中文。具体访谈问题如下:①你是否喜欢使用《C语言实训教程》及其辅助光盘这本教材?为什么?②你觉得《C语言实训教程》及其辅助光盘对你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有帮助吗?具体体现在哪里?③你觉得《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学习资料如何?有何方面需要改进的?④你觉得上《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老师如何?有何方面需要改进的?

(三)调查结果分析

1、高职高专学生是否喜欢并愿意使用立体化教学资源?

这一部分包含两个问题,主要关注学生是否喜欢利用课程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进行学习、使用《C语言实训教程》教程和学习辅助光盘的频率。

其中, 图1中的A选项为“喜欢”,B选项为“不太喜欢”,C 选项为“没有兴趣”,从图表中可看到A选项高达94.68%,由此可知同学们喜欢利用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进行学习。

图2中A选项为“频繁使用”,B选项为“每次课一次”,C选项为“每周一次”,D选项为“一次也没用过”,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学生选A的比率为14.45%,选B的比率为14.45%,选C的比率为64.74%,选D的比率为6.36%,从该项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93.64%的同学会使用到光盘,28.9%的学生使用光盘频率较高。在后续的访谈中,当被问及对立体化教学资源(包括纸质教材、辅助光盘、课程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态度及理由时,有10名学生表示这种立体化教学资源能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应的学习材料;4 名学生表示立体化教学资源里的资源量比较丰富,而且希望资源的形式能多样化,有得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另有1名学生表示对纸质教材中的实例不满意,认为太过于枯燥,建议设计一些能串联整本教材又实用的实例。由此可见,总的来说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学生对于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态度是比较满意的,并没有因为陌生而排除或抵制这一种学习资料。同时,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反映学生有比较强的自主学习愿望和能动性,愿意积极主动地去使用立体化教学资源进行学习。

2、高职高专学生是否认为使用立体化教学资源有利于对课程学习?

这一部分主要探究学生立体化教学资源使用效果如何,既对学习帮助大不大?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1)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对你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帮助大不大?( )

[A]很大 [B]大[C]一般 [D]没帮助

从图3看,只有4.42%的学生认为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对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帮助不大,说明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能较好的促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可进一步加强对它的研究和使用。

(2)您认为该实训教材的对你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的作用大吗?( )

A.非常大 B.较大 C.一般 D.不太大 E.一点也不大

从图4可以看出:同学们选A的比率为38.15%,选B的比率为47.4%,两者合计为:85.55%,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该立体化实训教材的对学生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起到很大的作用,使用效果较好。

(3)您认为该学习辅助光盘的对你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的作用大吗?( )

A.非常大B.较大C.一般D.不太大E.一点也不大

从图5可以看出:同学们选A的比率为34.10%,选B的比率为36.99%,两者合计为:71.09%,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该立体化实训教材的学习辅助光盘对大多数学生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起到很大的作用,使用效果较好。

从图3、图4、图5中可以充分看出立体化教学资源效果较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在后续的访谈中,当被问及立体化教学资源对学习是否有帮助?为什么?有9名学生表示对学习帮助很大,主要是立体化的教学资源比较丰富,形式多样,能适应不同学生的个性和学习风络。其有5名学生特别提到了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有利于学生随时进行学习的有效资源;也有3 名学生提到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提供了一个和同学讨论及老师交流的平台,这样的互动交流使她获益匪浅。当然也有2名学生提到,由于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相对而言比较自由,不像常规的课堂有老师监督,因而有时学习的效率不是非常的高,还有1个学生提到,希望老师能更多的加强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学习时的指导。

3、学生对使用立体化教学的各种资源持有何态度?

这一部分包括三个问题,主要针对学生对于立体化教学的各种资源的满意程度。

(1)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设计很合理,你认为( )

[A] 很同意 [B] 同意[C] 不好说[D] 不同意

(2)您认为该实训教材的实验设计如何?( )

A.非常好B.较好 C.一般 D.不太好 E.非常不好

(3)您认为该学习辅助光盘中内容设计如何?( )

A.非常好 B.较好 C.一般D.不太好E.非常不好

程序设计报告篇2

1 系统的总体框架设计

系统选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作为主要开发平台,选用C#为编程语言对微软的Word 2010软件进行定制,同时借助Word内嵌的VBA对数据有效性进行验证。系统的总体框图如图1所示,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Word报告信息的自动化提取,该部分首先对现有报告进行分析,然后进行Word模板的设计以及外接程序的开发,实现数据自动化提取。第二部分是数据库的设计,本系统的数据库一方面是存储Word文档提取的数据,另一方面为Word报告的生成提供数据来源。第三部分是检测报告的生成,根据数据库中的数据和检测报告模板,生成相应的检测报告。

2 Word二次开发技术分析

软件二次开发,主要指的是对现有的某个软件进行功能扩展、定制,用户根据自身需求在该软件平台上进行第二次有针对性的开发,一般来说都不会改变软件原有的内核。Word二次开发,即是对Word办公软件进行二次开发,主要的技术是VBA和VSTO。

VBA是一种完全面向对象体系结构的编程语言,Word办公软件内嵌了VBA,为用户提供Word应用中的自定义功能。在Word 2010版本中,在开发工具菜单栏中,可以实现对宏的基本操作,如录制、编辑和运行宏等。

VSTO对Word二次开发是一种全新的跨越,它基于Visual Studio开发平台,将Word文档或程序作为对象进行定制。在Visual Studio中,可以对常用Office组件进行文档和外接程序的开发。

3 数据自动化提取

数据自动化提取模块是系统的核心模块,包括Word模板的定制和数据自动化提取程序的开发。其中模板定制使Word文档格式统一,确保模板填写数据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数据自动化提取程序根据需要从模板的特定位置上提取出数据。

3.1 Word模板的设计

Word模板设计的好坏关系到后续功能的实现,因为数据自动化提取和检测报告的生成,都是以模板为依托。Word模板的设计在现有检测报告的基础上完成的,它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分析现有的检测报告,确定报告中那个位置上的数据需要被提取,然后用符号进行标记,如{R_001}、{R_002}等。

(2)将文档保存为XML格式的文档,然后用正则表达式相关技术对XML格式文档中的特殊标记位置进行替换,使相应的位置转换为书签,后续文档录入实际上是对书签文字进行编辑。

(3)将上一步骤的XML文件转换为Doc文件,然后在利用VSTO的Word文档定制功能,对Doc模板增加相应控件,如时间控件、图片控件以及数据校验按钮。

(4)对特定要求的数据需要进行校验,采用Office内置的VBA编程技术对数据的有效性进行校验,校验的流程如图2所示。

3.2 数据自动化提取程序设计

数据自动化提取程序是对设计模板上固定位置上的数据进行提取,是对Word程序功能的定制,在Word原有菜单栏项增加数据提取菜单栏,这里用到VSTO的外接程序的开发。为了降低程序的耦合性,提高代码的重用性,程序在开发过程中采用了基于MVC三层架构设计,包括模型层、视图层、逻辑控制层,其中模型层是对Word底层模型进行重新组合与设计。逻辑控制层主要是对数据提取的逻辑模块功能进行划分,包括用户管理模块、数据提取模块、数据上传模块。表示层主要是界面展示。

对于文字格式的信息可以直接根据位置进行提取,而对于图片格式的数据,需要进行转换,因为在Word中图片采用的是Base64的编码格式,要想对Word中的图片数据进行提取,首先要查找定位图片对应的Base64编码,然后将Base64编码进行解码转换为图片格式。主要代码如下:

//将Base64编码转化为字节

Byte[] arr=convernt.FromBase64String(str);

//将字节保存到内存流

MemoryStream ms = new MemoryStream(arr);

//转化为Bitmap对象

Bitmap bmp = new Bitmap(ms);

//保存图片

bmp.Save(txtFileName+".jpg",ImageFormat.Jpeg);

4 报告自动生成

目前汽车行业检测机构的专家在查看检测报告时,往往要经过很多流程,如向检测人员提出申请,申请通过后通过邮件或者其它方式接受检测结果,这种方式不仅流程繁琐、操作不便,而且检测报告也不便管理。通过报告自动生成技术可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实现检测报告的统一化、一站式的管理。

报告生成的流程如图3所示,首先根据用户选择检测报告生成的方式,按照时间顺序或者用户生成检测报告,然后选择报告编号和报告模板进行数据填充,并对错误信息进行提示。

5 总结

本文设计了基于VSTO的Word数据自动化提取及报告生成的系统,实现了Word 文档的数据自动、准确、规范采集及报告实时生成,实现了检测报告数据统一化、规范化管理。

参考文献: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44(9):104-106.

.计算机软件与应用,2007,4(3):180-183.

.电脑开发与应用,2011,05.

.惠州学院学报,2009,6(29).

.地矿测绘,2006,22(1):32-33.

程序设计报告篇3

关键词:网管系统;功能设计;数据拆包;故障采集和处理

中图分类号:TP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12-0346-02

1 交换机的传统网管系统存在的问题

目前,电信网中主要有AXE10,EWSD,NEAR-61,SIGMA,SESS和华为CC08等交换机机型。由于交换机告警故障信息的原始报告类型和定义复杂,不同交换机型的告警原始报告的格式和内容差异较大,甚至是同一种交换机机型,不同软件版本的告警原始报告也有差异,传统网管系统为了准确分析和处理各种机型的告警原始报告,在网管接口机上开发多个告警分析处理模块,分别处理一种特定的交换机机型的告警原始报告。告警分析处理模块的功能包括:实时接收告警原始报告;提取告警原始报告中的告警时间、告警交换局、告警关键字、告警内容等信息;把处理后的告警信息保存在数据库;同时通过Socket连接发送到前台工作站。

这种方式使系统具有结构清晰、数据结构简单、开发过程简单的优点。但是对于新增机型和新版机型的告警原始报告,只要告警原始报告的格式发生变化,程序员必须对告警分析处理模块进行相应的程序修改。完全依赖程序员对交换机告警原始报告进行分析,归类,再转化为计算机语言,对于缺乏交换机专业知识的程序员来说是一个艰巨的过程。为解决这个问题,在新系统开发中,告警故障信息集中采集和处理单元采用全新的设计方案,使系统具有处理所有交换机告警故障信息而不用依赖程序员修改程序的高灵活性。这种全新的设计方案可以处理所有交换机的告警报告,网管用户只需通过前台工作站自行定义告警信息的提取方法,添加、修改或删除系统数据库的相关设置,就能完成新型交换机或者新版交换机的网管接入,而不再依赖程序员修改告警分析处理模块程序来实现。

2 告警信息集中采集和处理的高实时性设计

××电信本地网12个NEC交换机局点、7个朗讯5ESS交换局点、10个C&C08交换机局点共200万门的容量的交换设备,网管系统需要收集和处理的数据量巨大,如何保证告警故障信息集中采集和处理的高实时性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总体性能。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采取了许多措施来解决该问题。

(1)所有只能提供串换机设备的端口首先都通过IOLAN进行协议转换,将RS232转换为TCP/IP方式再通过网络交换机接入到拆包服务器,提供网口方式的交换机直接通过网络交换机接入到拆包服务器进行拆包处理,这种布局方式有利于大数据流的快速传输。

(2)采用快速、稳定的TCP/IP网络。拆包服务器处理告警信息后必须通过TCP/IP网络把告警信息送到前台工作站,拆包服务器和网管监控室(24小时有专人值班)的计算机设备采用性能较高的3COM 100M网片,并且把所有拆包服务器与网管监控室的前台工作站接入同一个CI SCO 100M网络交换机上,提高网络传输速率,缩短告警信息在TCP/IP网络上的传输时延。

(3)提高拆包服务器的硬件配置,使拆包服务器拥有强大的处理能力,提高告警信息的处理速度。拆包服务器采用HP LH3000 PC服务器,2G双核 CPU,高速SCSI硬盘,内存2G。

(4)拆包服务器的系统拆包模块在处理告警小报告时,每个交换机都有一个线程专门负责把重要告警信息通过SOCKET连接发送到前台工作站告警监视程序,产生告警;另一个线程专门负责把告警信息录入告警数据库中。两个线程并行运作,不通过数据库提供告警信息,避免了由于数据库故障而丢失告警信息的危险和录入、查询告警数据库而产生的时延。新网管系统通过SOCKET实时连接到交换机告警端口,并发送一定的连接信息保持端口的长时间连接,如果发现端口中断(由于网络原因,或交换机重新启动原因),接收程序立即(1分钟内)对这个端口进行重连,重连三次(次数和重连开始时间可以通过配置文件由用户设置)。重连三次如果发现这个端口还没有连接上,系统进入等待状态,等待下次重新连接(如三分钟后),这样循环尝试,直到连接正常。同时将接收程序所有与端口有关的动作记录到日志中,必要时可以查看接收程序的运行情况。

(5)拆包服务器采用热备份的机制,尽可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防止告警信息的大量丢失。系统设有专门拆包服务器健康侦察进程,如发现有拆包服务器停止工作时间达到设定时间,该拆包服务器上连接的交换机将自动接入事先在数据库中设定的单台或多台备用拆包服务器,由备用拆包服务器负责故障拆包服务器所接入交换机的信息处理,直到故障拆包服务器恢复为止。

(6)完善前台工作站告警监视程序语音告警功能,保证以最快的速度准确把告警信息通知用户。前台工作站告警监视程序能够按照设定的告警等级和告警过滤条件,把过滤后的告警信息由重要到次要的顺序产生语音告警,使重大故障的告警信息能够最快的送到网管中心。

3 系统报表的动态性设计

动态报表是指从数据库流水表中读取数据,用户不必修改报表程序,而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定义报表,经过特定的运算产生个性化的图表,做到及时了解故障的发生,又能快捷、准确地对故障进行智能化分析,作为通信设备维护工作的重要参考和依据。系统由报表生成工具和报表使用工具两大模块实现动态报表功能。

4 系统的显示部分设计

对采集到的各类告警,系统实时地以声音和图形界面提供给维护人员。具体显示方式有告警监视总图和各种告警列表。用户可以自由决定某一类(根据告警类型、告警级别等)告警的到来是否需要声音指示。在以地图为背景的全局监视图中,显示全网所有交换局点的位置。

(1)显示多种告警源:设备告警、性能告警、网管系统自身告警,从各局点可方便浏览到该局点目前各级别告警的统计信息,并可切换到设备告警列表,同时设备告警列表自动以该局作为过滤条件以进一步查询该局点当前所有设备告警

(2)系统收到告警发出相应级别的告警音,同时用相应告警级别的颜色进行直观的闪烁指示,用户可自定义告警级别、告警声音和告警颜色。活动告警得到确认后或者接收到对应告警的消除报告后,停止声音指示并转变为休眠告警。提供声音/闪烁开关控制功能。

(3)设备告警列表:设备告警列表显示的信息包括:交换机名称、告警类型、告警级别和发生时间、告警确认时间等信息。可以按照交换局类型、局点、告警类型和告警级别等过滤显示。可用鼠标点击告警以显示详细原始信息,告警列表上实时反映最新的告警,并按告警发生时间顺序滚动显示。当收到新的告警时,系统自动产生对应级别的告警音。

5 结语

通过对分散的多机型的交换机告警信息集中采集和处理功能的开发,系统具有了告警故障监视、告警故障设置、告警信息统计和查询等功能。可以缩短设备故障历时,也可以通过分析和预处理查找故障隐患,将故障消除在萌芽状态,从而有效地提高维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网络的运行质量,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外新系统实现了对所有交换机型的集中监控,取消了不同交换机自带的网管系统,做到各个交换机房和光纤站无人值守或少人值守,使机房值守人员大约可以减少60%。

参考文献

[1]陈榕,徐昌华.电力通信网综合网管系统实施策略[J]. 电力系统通信,2004,25(9).

程序设计报告篇4

【关键词】 破产清算 会计期间 破产宣告 破产终止

随着2007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施行,准确界定破产清算条件下的会计期间假设,从时间范畴对破产清算会计作出规定,对重构破产清算条件下的会计理论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计期间假设包括起点与终点两个时点,破产清算条件下会计期间假设的终点――破产程序终结日(破产管理人向企业原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日)是客观存在的。对此不同的学者并无异议。因此,破产清算条件下会计期间假设起点的确认是准确界定破产清算会计期间假设的关键。

一、破产清算会计期间假设起点的界定

破产清算会计期间假设起点确认的依据是破产程序。在大多数国家的破产制度中,往往同时设置两种程序:先进行重整或和解,如果成功,则不予宣告企业破产,企业继续正常的经营活动;反之,则宣告企业破产,进入清算程序,企业终止一切经营活动。当然企业也可以不经过重整或和解程序,而直接进入清算程序。

破产程序各个阶段的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其中虚线部分指破产清算阶段。

根据图1可知:破产申请日、破产申请受理日、破产宣告日、破产管理人接管日都是破产程序的重要阶段,都会对破产清算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监督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破产清算会计期间假设起点的界定可以有4种不同的选择。下面我们来分析破产清算会计期间假设起点的最佳选择:

(一)破产申请日与破产申请受理日均不宜作为起点

1.破产申请可能被撤回或驳回。破产法第9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前,申请人可以请求撤回申请”;破产法第12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至破产宣告前,经审查发现债务人不符合本法第2条规定情形的,可以裁定驳回申请”。可见,虽然破产程序是从破产清算之日开始的,但破产申请既有可能被撤回,又有可能不被法院受理,从而导致破产程序终止,企业转入正常经营状态,故破产申请日不宜作为破产清算会计期间假设的起点。

2.破产申请受理后可能转换为破产重整或破产和解等破产预防程序。破产法第70条规定:“债权人申请对债务人进行破产清算的,在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宣告债务人破产前,债务人或者出资额占债务人注册资本1/10以上的出资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重整。”破产法第95条的规定:“债务人……也可以在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宣告债务人破产前,向人民法院申请和解。”可见,企业破产申请的受理,并不必然导致企业破产清算的开始,而有可能转为破产重整或破产和解等预防程序,企业不进入破产程序,转为正常经营,故破产申请受理日不宜作为破产清算会计期间假设的起点。

(二)破产管理人接管日也不宜作为起点

破产管理人正式接管破产企业的时间可以在破产宣告之前,也可以在破产宣告之后。但二者均不宜作为破产清算会计期间假设的起点。

1.破产宣告前的破产管理人接管日,作为破产清算会计期间假设的起点不符合破产清算会计的实质内涵。破产宣告前的破产受理程序及破产管理人接管程序并不必然导致破产清算,而有可能转为破产重整或破产和解等预防程序,企业破产程序终止,转为正常经营,故破产宣告前的破产管理人接管日作为破产清算会计期间假设的起点,不符合破产清算会计的实质内涵。

2.破产宣告后的破产管理人接管日,作为破产清算会计期间假设的起点不便于分清责任。如果将破产清算会计期间假设的起点界定于破产管理人接管日,那么,破产管理人接管日之前的所有经济活动都将不属于破产清算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范畴,极易出现舞弊行为,不便于分清破产企业原管理层与破产管理人之间的责任,因此,破产宣告后的破产管理人接管日也不宜作为破产清算会计期间假设的起点。

(三)破产宣告日应界定为起点

将破产宣告日界定为破产清算条件下会计期间假设的起点具有以下3个原因:

1.符合破产清算会计的实质内涵。企业的破产程序,只有在法院作出破产宣告的裁定之后,才能正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破产宣告是企业进入实质清算状态的标志。从企业破产宣告日起,企业将丧失正常经营活动的权利,终止一切生产经营活动,所以,以破产宣告日作为破产清算条件下会计期间假设的起点,符合破产清算会计实质内涵的要求。

2.便于分清责任。破产宣告日作为破产清算条件下会计期间假设的起点,便于划清破产企业原管理层与破产管理人等有关各方的责任。

3.便于同持续经营会计理论的衔接。破产清算会计理论的构建必须考虑与持续经营会计理论的衔接问题,而只有破产宣告这一时点上的会计理论,既具有破产清算会计理论的特征,又具有持续经营会计理论的特征,既可以作破产清算会计理论研究的起点,又可以作持续经营会计理论的终点。因此,将破产清算条件下会计期间假设的起点界定于破产宣告日,便于破产清算会计理论与持续经营会计理论的衔接。

二、破产清算会计期间的再分期

破产清算会计期间就是破产宣告日至破产程序终止日,它是破产清算会计在时间范围上的规定。显然,这只是一个假设,因为实际上破产清算条件下的会计期间既可能前移,也可能后延。

根据破产法第31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前1年内,涉及债务人财产的下列行为,管理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可见,破产企业在破产申请受理日之前1年内的无效行为,破产管理人有权请求法院予以撤销。也就是说,破产清算会计期间假设的起点有可能自破产宣告日至少向前延伸1年。

此外,根据破产法第123条的规定:“自破产程序依照本法第43条第4款或者第120条的规定终结日起2年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按照破产财产分配方案进行追加分配:……”。可见,在破产程序终结后2年内,如果有本应属于破产资产范围内的资产而应当分配给破产债权人的,应当追加分配。也就是说,破产清算会计期间假设的终点可以延长到破产程序终结日后2年内。

有学者认为,企业破产清算不仅导致持续经营假设失效,而且会计分期假设也将随之消失(王忠波,1998)。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一个企业的清算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很难在短期内完成。实际工作中,一个企业的清算期一般在1年以上。因此,为了及时向债权人会议、法院、破产管理人报告清算进展情况,也应定期编制清算报告。

与持续经营会计分期相比,破产清算会计期间的再分期有着以下特点:

(一)再分期的目的不是为信息可比而是为分清责任

会计信息的横向交流,客观上要求不同单位的会计处理方法及指标口径应保持一致,以便对比评价,汇总分析。然而,企业破产清算只是个别现象,其会计信息无法进行横向比较,而且各个破产清算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也无相互比较的必要,因此,破产清算会计期间的再分期不是为了提供不同企业对比评价的会计信息,而是为了控制清算时间,以便减少清算费用,从而提高债权人的受偿比例。同时,也是为了划分清算责任与管理责任,即将清算期与原来的生产经营期分开,以便最后明确两个期间不同的责任。

(二)再分期具有客观性

在持续经营条件下,会计分期是人为地把持续不断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一个个间隔相等、首尾相接的会计期间,表现出相当的主观性,而破产会计期间的再分期却不是单纯人为的划定,相反,却更多的是取决于清算业务完成时间的长短。

(三)再分期具有一定的随机性

由于清算会计期间本身的不确定性,使得再分期也表现出了较多的随机性特征。若清算会计期间长,则应在清算的一定阶段编制中期破产清算财务会计报告,然后,再在破产清算程序结束时公布终期清算结果。

三、破产清算会计期间假设对破产清算会计理论的影响

破产清算条件下会计期间假设的确立,深刻影响着破产清算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活动,从而使破产清算会计理论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

(一)破产重整与破产和解不属于破产清算会计的范畴

由于破产清算会计期间是破产宣告日至破产程序终止日,因此破产宣告日前发生的破产重整与破产和解不属于破产清算会计的范畴。

(二)会计核算方式由动态变为静态

由于一切收付及会计核算都必须在清算会计期间内结束,因此,反映与下一个会计期间相联系的预提费用、预付账款、亏损递补等项目的核算也就失去了现实意义,破产清算条件下的会计核算方式也就由动态变为静态。

(三)收付实现制有了赖以存在的现实基础

在企业破产清算阶段,收支的确认以实际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为标准,因此,持续经营条件下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不再适用,破产清算会计遵循收付实现制原则。

(四)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破产过程主要涉及到破产企业、债权人及破产管理人,尽管三者会计工作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其共同目标集中体现在反映破产企业资产的处理状况和结果,为债权人、法院、破产管理人及其他信息使用者提供破产企业资产变现、债务清偿等会计信息,监督破产程序实施的合法性、有效性和公平性,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因此,要求建立一套以破产清算会计要素和可变现价值为基础的新的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其财务报告的目标、内容和形式也将发生较大的变化。

(五)会计信息质量大为提高

在破产清算期间,一方面,由于破产清算会计核算建立在现实的货币收支基础之上,持续经营条件下费用与收益的递延分摊等方面的业务将不复存在,会计信息中估测与判断的成分大为降低;另一方面,破产管理人作为新的会计行为主体,由于在破产企业没有自己的经济利益,其独立性大为增强,从而操作会计盈余的动机也大为减弱。因此,破产清算条件下的会计信息质量大为改善。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卫国.2007.破产法精义.第1版.北京:法律出版社.

[2]王忠波.1998.谈破产会计的目标、假设及原则.财会月刊,2.

[3]钟传家.1996.破产会计.第1版.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45.

[4]邹海林.1995.破产程序和破产法实体制度比较研究.第1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17.

程序设计报告篇5

编程 实训教学 程序设计

对于多数学生而言,在学习了程序设计语言后,除能应付计算机等级考试外,不能应用计算机语言去解决实际的问题,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求学校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应该掌握计算机语言的理论基础,然后是把计算机语言作为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理论知识的获取无疑要通过理论课堂,应用能力要靠实践,现在的计算机语言课程设置也都是按照“理论+实践”模式,那为什么学生学过语言课后普遍认为不会写程序,不会应用计算机语言这个工具呢?本文在分析计算机语言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各个环节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情况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综合实训的组织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利用程序设计综合实训的机会,锻炼学生综合程序设计的能力。

一、实践教学现状

1.实践教学的目标

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提高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塑造初步的创新能力。

2.目前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及对学生的影响分析

实践教学由课堂实践教学、综合实训、课外实践活动以及毕业设计环节组成。

课堂的实践教学针对教学内容的,内容相对单一,缺乏综合性;课外实践教学对于程序设计来说锻炼机会较少;毕业设计的完成往往是专业知识的综合训练,要求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能够通过程序设计解决实际的专业问题,因此,在校阶段的综合程序设计实训尤为重要,要通过综合实训锻炼学生进行程序设计的综合能力,为专业服务。

二、理论课注意调整学生对课程的认识

心理作用对学习的影响非常重要,学生对于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评价大多数是一个字“难”,普遍感觉课程很难,会把这门课当做一个独立的学科来对待,本人认为这样对学习语言课是不利的,计算机语言和我们日常讲话说的“汉语”是一样的,都是交流的工具,只不过汉语是人和人之间交流的工具,而计算机语言是人和计算机之间交流的工具,我们学习计算机语言,目的是和计算机进行交流,就如同我们学习英语,是想和不会说汉语的人进行交流和讨论一样,那我们要和计算机进行交流和讨论,就需要计算机明白我们的意图,计算机如何知道我们想要做什么呢,就是通过约定好的计算机语言来表达我们的想法,所以计算机语言是表达我们人类想法的工具。只有让学生从根本上明白计算机语言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才会更好地建立让计算机帮助人类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才会更好地应用计算机语言转换自己的思想,才会意识到只有通过多编程多练习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语言这样的工具。

三、调整课程设置模式,加强课内实践环节

目前,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学安排大多采用“2+1”的课程模式,也就是每周2个学时的理论课和1个学时的实践课,实践课的安排一般采取“两周一次”的方式,即每两周才上一次实践课,每次课2个小时。例如,对于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语言来说,三种控制结构会在2~3次课完成,但是学生会用控制结构处理实际问题需要多练习多编程才能建立这样的思维模式,对于刚开始接触计算机语言的学生,应该针对每一种结构(例如选择结构)给出多道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自己写程序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建立遇到同一问题多种解决路径的实际问题时,会自然而然地想到采用选择结构。但是按照“2+1”的课程设置模式,课内实践的时间不足以保证对单一知识点的很好掌握。因此,加大课内实践的时间是有必要的。近几年,我们将网络工程专业c/c++语言课程调整为“3+2”模式,每周有实践课,每周的理论课中增加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实验课前分析,学生对单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

四、程序设计综合实训的组织和实施

进行程序设计综合实训是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对程序设计的理解并体验团队的合作精神。因此对于综合实训的内容安排、指导以及考核都要以综合实训的目的为核心。

1.综合实训的内容安排

学生能编出具有完整功能的实用程序时,会具有强烈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这是最好的原动力,可以很好地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的算法设计能力、程序设计能力和程序调试能力得到快速的提升,因此确定一个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题目很重要。

关于内容的安排有两种方式:

一是在一系列现有题目中选择。我们编写了程序实训指导书,在书中列出了24个题目供学生选择,这24个题目分数据库管理、游戏设计、图形、算法设计等分类,学生根据兴趣自己选择实训题目。

二是根据不同的专业学生自己选题。鼓励学生根据本专业所学专业课,自己选择在专业课中要解决的问题,然后通过程序设计实训过程来完成。这种方式需要学生提前写一个报告,包括简单的选题内容,以及准备采取的方法,指导老师根据报告决定该选题是否能作为实训选题,并且提出补充建议。

2.综合实训的指导方法

综合实训采用结对编程的模式,两个学生选择一个选题,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整个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指导老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自己查找资料,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出现的问题。

3.成果考核和成绩评定

考核是督促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因此考核必不可少。一个完整的实训过程必须要有总结报告,总结能使学生发现收获和不足,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1)实训结束要求提交的资料

完成题目的基本要求,提供正确的源程序;

提交实训报告,实训报告符合要求,给学生一个实训报告的模版,其中包括实验内容、设计步骤、程序流程、主要算法设计、总结与体会等。

(2)考核方式

按照平时考勤、程序源码、实训报告三方面,按照2:3:5的比重考核打分,最终成绩实行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的五级评分制。

五、总结

从多个年级学生的实践结果来看,加强课内实践,重视综合实训,并且严格实训组织和内容选择,不仅能提高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极大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李凌.“程序设计实践”课程教学怎么做[J].计算机教育,2006,(8).

[2]李丽琼,刘彦宾.从培养创新能力入手改革程序设计实践教学[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6,(8).

[3]赖涵.利用结对编程技术改进程序设计实践教学[J].微型机与应用,2007,(6).

程序设计报告篇6

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准备--建设实施--生产准备--竣工验收--后评价(各阶段的工作要求应掌握)一般情况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称为前期工作。立项过程包括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

二、项目分类:

1.按功能、作用分: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

2.按对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分:中央项目、地方项目

3.按建设规模和投资额分:大中型、小型 5.根据《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规定》(水建[1995] 128号),水利工程建设程序中各阶段的工作要求如下。

(2)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

经过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决策和进行初步设计的依据。

(3)初步设计阶段

静态总投资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15%以上(含15%)时,必须重新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按原程序报批。

一般非重大设计变更、生产性子项目之间的调整,由主管部门批准。在主要内容上有重要变动或修改(包括工程项目设计变更、子项目调整、建设标准调整、概算调整)等,应按程序上报原批准机关复审同意。

初步设计任务应选择有项目相应资格的设计单位承担。

(4)施工准备阶段

施工准备阶段(包括招标设计)是指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开工前,必须完成的各项准备工作。其中,招标设计指为施工以及设备材料招标而进行的设计工作。(考题2007)

(5)建设实施阶段

建设实施阶段是指主体工程的建设实施,项目法人按照批准的建设文件,组织工程建设,保证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

(8)后评价阶段 项目后评价一般按三个层次组织实施,即项目法人的自我评价、项目行业的评价、主管部门(或主要投资方)的评价。(考题2007)

项目后评价工作必须遵循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做到分析合理、评价公正。

三、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实行统一管理、分级管理和目标管理

程序设计报告篇7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管理,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水利产业政策》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及国家基本建设管理有关法规,结合水利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包括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类型划分、事权划分、前期工作阶段报批程序、投资计划管理、项目后评估等内容。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安排中央投资(包括中央安排的外资)进行建设的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和地方投资建设的省际边界建设项目。全部由地方投资的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可参照本办法,结合本地区水利建设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第二章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类型划分

第四条

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是通过固定资产投资形成水利固定资产并发挥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水利项目。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已批准的江河流域综合规划、专业和专项规划及水利发展中长期规划确定。

第五条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按其功能和作用分为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三类:

公益性项目指具有防洪、排涝、抗旱和水资源管理等社会公益性管理和服务功能,自身无法得到相应经济回报的水利项目,如堤防工程、河道整治工程、蓄滞洪区安全建设、除涝、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水资源保护、贫困地区人畜饮水、防汛通信、水文设施等。

准公益性项目指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水利项目,其中大部分是以社会效益为主。如综合利用的水利枢纽(水库)工程、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等。

经营性项目指以经济效益为主的水利项目。如城市供水、水力发电、水库养殖、水上旅游及水利综合经营等。

第六条

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按其对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分为中央水利基本建设项目(以下简称中央项目)和地方水利基本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地方项目)。

第七条

中央项目是指对国民经济全局、社会稳定和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防洪、水资源配置、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水资源保护等项目,或中央认为负有直接建设责任的项目。中央项目应在规划中界定,在审批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时明确。中央项目由水利部(或流域机构)负责组织建设并承担相应责任。

第八条

地方项目是指局部受益的防洪除涝、城市防洪、灌溉排水、河道整治、供水、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中小型水电建设等项目。地方项目应在规划中界定,在审批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时明确。地方项目由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建设并承担相应责任。

第九条地方项目按审批程序、资金来源分为三类:中央参与投资的地方项目、中央补助地方项目、一般地方项目。

中央参与投资的地方项目是指由中央审批立项,并在立项阶段确认中央投资额度的项目;中央补助地方项目是指由地方审批立项、中央根据有关政策给予适当投资补助的项目;一般地方项目是指由地方审批立项并全部由地方投资建设的项目。

第九条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根据其建设规模和投资额分为大中型和小型项目。

大中型项目是指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项目:

1、堤防工程:一、二级堤防;

2、水库工程:总库容1亿立方米以上(含1亿立方米,下同);

3、水电工程:电站总装机容量5万千瓦以上;

4、灌溉工程:灌溉面积30万亩以上;

5、供水工程:日供水10万吨以上;

6、总投资在国家规定限额以上的项目。

第三章水利基本建设项目事权划分

第十条

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属于国民经济基础设施,根据项目类型,其建设投资应由中央、地方、受益地区和部门等分别或共同承担。同时鼓励企业、集体及个人筹资兴建。

第十一条

中央项目的投资以中央为主,地方受益地区按受益范围、受益程度、经济实力分担部分投资;地方项目的投资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主要由地方、受益区域和部门按受益程度共同投资建设,中央视情况可参与投资或给予适当补助;中央对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水利建设项目给予投资倾斜。

第十二条

中央水利基本建设投资主要用于公益性和准公益性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对于经营性的水利基本建设项目,中央可适度安排政策性引导资金,鼓励水利产业的发展。

第十三条

地方水利基本建设投资主要用于地方水利基本建设和作为中央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地方项目使用中央投资可以在项目立项阶段申请,由中央审批立项。地方审批立项的地方水利基本建设在建项目在地方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国家的投资政策申请中央投资补助,中央视项目情况给予补助。

第四章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前期工作阶段报批程序

第十四条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前期工作阶段报批程序一般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报告、开工报告的上报、审核和审批。

第十五条

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实施,必须首先通过基本建设程序立项。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立项报告要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已批准的江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专业规划和水利发展中长期规划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通过基本建设程序申请立项。立项过程主要包括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

第十六条符合下列情况,水利基本建设立项过程可适当简化:

1、在已有的堤防基础上实施的堤防加高加固工程,可直接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申请立项;

2、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立项工作,在流域机构或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三类坝鉴定意见和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机构复核意见的基础上进行。总投资2亿元(含2亿元)以上或总库容大于10亿立方米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必须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立项;总投资2亿元以下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直接编制初步设计报告(水闸除险加固参照执行);

3、拟列入国家基本建设投资年度计划的大型灌区改造工程、节水示范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可在限额之内(3000万元)直接编制应急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申请立项;

4、小型省际边界工程,可直接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申请立项;

5、其他国家计划主管部门认为可以简化水利基本建设立项过程的项目。

第十七条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报告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或项目法人组织编制。

第十八条

中央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报告由水利部(流域机构)或项目法人组织编制;地方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报告由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或项目法人组织编制,其中省际水事矛盾处理工程的前期工作由流域机构负责组织。

第十九条

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报告等前期工作技术文件的编制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勘测设计单位承担,条件具备的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招投标的方式,择优选择设计单位。

第二十条

项目建议书的编制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已批准的流域综合规划及专业规划、水利发展中长期规划为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以批准的项目建议书为依据(立项过程简化者除外);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以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依据(立项过程简化者除外)。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应执行国家和部门颁布的编制规程规范。

第二十一条

中央大中型水利基本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后,由水利部组织技术审查,其他中央项目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由水利部或委托流域机构等单位组织技术审查。

第二十二条

地方大中型水利基本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由省级计划主管部门报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并抄报水利部和流域机构,由水利部或委托流域机构负责组织技术审查。地方其他水利基本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成后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技术审查;其中省际边界工程,须由流域机构组织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技术审查。

第二十三条

中央项目的初步设计由流域机构报送水利部,其中大中型项目由水利部组织技术审查,一般项目由流域机构组织技术审查。地方大中型项目初步设计,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水利部,由水利部或委托流域机构组织技术审查。地方其他项目初步设计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审查,其中地方省际边界工程的初步设计须报送流域机构组织技术审查。

第二十四条

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权限:大中型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技术审查后,由水利部提出审查意见,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其他中央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由水利部或委托流域机构审批;其他地方项目,使用中央补助投资的由省有关部门按基本建设程序审批;涉及省际水事矛盾的地方项目,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报经流域机构审查、协调后再行审批。

第二十五条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未能在3年内按条件报送下一程序文件的,需重新编报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十六条项目初步设计审批权限:

以下项目的初步设计由水利部或流域机构审批:

1、中央项目;

2、地方大中型堤防工程、水库枢纽工程、水电工程以及其他技术复杂的项目;

3、中央在立项阶段决定参与投资的地方项目;

4、全国重点或总投资2亿元以上的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工程;

5、省际边界工程。

其它地方项目的初步设计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二十七条

中央项目、中央参与投资的地方大中型项目内的单项工程初步设计需要另行审批的,一般由流域机构根据批复的总体初步设计审批,其中重大的由水利部审批。

第二十八条

已列入国家基本建设年度投资计划的应急工程项目,可依据规划或已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直接编制年度应急工程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中央项目的年度应急工程的初步设计由流域机构报水利部审批,地方大中型项目年度应急工程初步设计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报流域机构审批,地方一般项目年度应急工程初步设计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二十九条

工程项目设计变更、子项目调整、建设标准调整、概算调整等,须按程序上报原审批单位审批。在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和概算投资范围内,依据批准的初步设计原则,一般的非重大设计变更、生产性子项目之间的调整,由项目主管部门审批。

第三十条

初步设计编制的概算静态总投资原则上不得突破已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估算的静态总投资。由于工程项目基本条件发生变化,引起工程规模、工程标准、设计方案、工程量的改变,其静态总投资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相应估算静态投资在15%以内时,要对工程变化内容和增加投资提出专题分析报告;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估算静态投资15%以上(含15%)时,必须重编可行性研究报告,重新按原程序报批。

第三十一条项目建议书上报应具备的必要文件:

1、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外部建设条件涉及其它省、部门等利益时,必须附具有关省和部门意见的书面文件;

2、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机构签署的规划同意书;

3、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初步方案;

4、项目建设资金的筹集方案及投资来源意向。

第三十二条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应具备的必要文件:

1、项目建议书的批准文件;

2、项目建设资金筹措各方的资金承诺文件;

3、项目建设及建成投入使用后的管理体制及管理机构落实方案,管理维护经费开支的落实方案;

4、使用国外投资,中外合资和BOT方式建设的外资项目,必须有与国外金融机构、外商签订的协议和相应的资信证明文件;

5、其它外部协作协议;

6、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及审批文件;

7、需要办理取水许可的水利建设项目,要附具对取水许可预申请的书面审查意见以及经审查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第三十三条初步设计报告上报应具备的必要文件:

1、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准文件;

2、资金筹措文件;

3、项目建设及建成投入使用后的管理机构批复文件和管理维护经费承诺文件。

第三十四条

设计文件在报批前,文件的组织编制单位一般需要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工程咨询机构或组织专家,对勘探设计中的社会经济、重大技术、环境问题和工程方案进行咨询论证。

第三十六条

由水利部负责审核(审批)的项目前期工作技术文件,水利部在收到文件报告后,要及时研究,按同意审查、暂缓审查、修改重编技术文件三种情况处理,并在收到文件2个月内通知申报单位。

经水利部同意审查的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由水利部委托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流域机构等单位进行技术审查,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或流域机构要制定审查计划、及时组织审查并将审查意见报部。

第三十五条大中型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批准后,项目法人应按有关规定申请开工。

第三十六条

项目开工报告由项目法人提出并按程序上报。中央大中型项目由水利部提出审核意见,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其它中央项目由水利部审批;地方项目开工报告由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送同级计划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其中大中型项目由省计划主管部门报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其它项目由地方计划主管部门审批。

第三十七条

利用外资项目的报批程序,除按上述条款要求编制文件、申报立项外,同时要编制利用外资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执行国家现行其它规定。

第三十八条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调整初步设计概算的,需按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程序报批。

第三十九条

部直属事业单位和流域机构生产生活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的立项申请文件由项目主管单位组织编制,按基本建设程序经水利部审查后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初步设计报告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或水利部审批;300万元以上、3000万元以下的项目实行项目建议书和初步设计报告两个审批阶段,部直属事业单位和流域机关本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建议书和初步设计报告由水利部审批;流域机构二级单位以下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500万元以上、3000万元以下的由水利部审批,500万元以下的由流域机构审批,报水利部核备。

第四十条

规划、项目立项和重大科研等前期工作项目实行项目任务书审批制度。使用中央水利前期经费的项目任务书原则上由水利部负责审批,经部授权也可由项目主管单位审批。

第五章年度投资计划管理

第四十一条年度投资计划管理主要包括年度投资建议计划的编制、上报和年度投资计划的下达、调整和检查监督。

第四十二条

水利基本建设年度投资计划实行“统一管理,分类、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计划管理部门是各级年度投资计划管理的责任单位。

第四十三条

各级水利部门要根据国家政策、水利发展中长期计划和项目前期工作情况以及国家投资规模,按项目的轻重缓急和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安排年度计划。

第四十四条

中央项目年度投资建议计划由流域机构、部直属单位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水利部要求组织项目法人编制,上报水利部;水利部在宏观调控、综合平衡基础上,每年第四季度编制下一年度中央项目年度投资建议计划,上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第四十五条

地方项目年度投资建议计划由省计划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联合报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水利部,同时抄送流域机构;其中的一、二级堤防和列入国家计划的大中型项目年度建议计划须报送有关流域机构审核,审核意见由省计划、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水利部。没有流域机构审核意见的地方项目年度建议计划不予受理。

第四十六条

流域机构要根据流域规划、项目前期工作状况以及建设情况,对地方报送的一、二级堤防和列入国家计划的地方大中型项目年度建议计划认真审核,按轻重缓急提出本流域年度建设项目排序,并将审核意见和年度建设项目排序报水利部。

第四十七条编制年度投资建议计划,要对上一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并随建议计划一并上报。

第四十八条

年度投资计划编制的主要内容为:①项目名称、地点、建设性质、建设起止年限;②建设规模、设计工程量、总投资、投资来源、前期工作状况;③已完成投资和实物工程量、形象进度等建设内容;④建议计划工程量、工程形象进度、建议计划投资量等。编报时必须有详细的文字说明、图表等。

第四十九条

编制年度投资建议计划要按先中央项目后地方项目的顺序落实地方配套资金,要说明地方资金的具体来源,并出具证明,确保地方配套资金与中央投资同步安排;地方配套投资不能落实的项目不列入中央年度投资计划。

第五十条

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确定了年度中央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基础上,水利部根据流域机构和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的建议计划以及流域机构审核意见,编制中央年度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计划,报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凡列入中央年度投资计划的项目,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批复的初步设计;

2、流域机构或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上报的年度建议计划,或对于具体项目提出的当年申请中央投资补助的请示报告;

3、应急项目要有批复的应急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年度应急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

4、符合中央投资事权范围。

第五十一条

中央项目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达到水利部;地方项目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水利部联合下达各省计划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抄送各流域机构。

第五十二条

水利部根据工程进度、地方配套资金落实情况等,将中央项目投资计划按项目下达到流域机构、部直属单位或项目法人,同时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备案。水利部下达流域机构的年度投资计划,由流域机构按项目下达到项目法人,其中需要按单项工程下达的,由流域机构分解下达,下达的年度投资计划文件报水利部备案。

第五十三条

流域机构、各省计划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接到中央投资计划后,要尽可能减少中央投资计划下达层次和环节。中央下达的资金,要按批准的设计方案、建设标准、工程规模和施工定额使用,做到专款专用,不得以任何名义滞留、克扣和挪用。

第五十四条

根据下达的中央年度投资计划,流域机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项目法人要组织编制大中型项目和省际边界项目年度工程实施计划,报主管部门批准。中央项目和省际边界项目年度实施计划报水利部或流域机构审批,中央参与投资地方项目的年度工程实施计划报流域机构审批。

第五十五条

项目年度工程实施计划要严格按照批复的初步设计建设方案和建设标准编制,不符合初步设计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的年度工程实施计划不予批复。年度工程实施计划批复后,项目法人单位应据此认真组织实施。年度工程实施计划需要调整的,按原审批渠道,由原审批部门调整。

第五十六条部直属机构科研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基本建设项目计划管理按照水利部《部属单位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实施。

第五十七条

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年度投资计划因各种原因不能按计划执行而需要调整的,由项目主管部门及时提出调整意见,报原下达投资计划的部门进行审核批准,并报上级有关部门备案。

第六十条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计划管理,制订计划管理检查监督制度,加强对投资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管,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和处理。

第五十八条

水利部负责对中央投资的水利基本建设项目进行计划检查监督。流域机构对所在流域的中央项目、中央参与投资的地方项目负有直接检查监督责任,中央补助地方项目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直接检查监督责任。

第五十九条

计划检查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投资计划执行进度与工程量完成情况,是否越权调整投资计划、擅自更改设计内容、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及不合理压低或提高工程单价等。

第六十条

项目法人要在每季度末及时将工程建设进展、工程质量、投资计划安排和执行、资金到位情况等上报主管部门,其中中央参与投资的地方项目和省际水事矛盾工程的情况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汇总报流域机构。

第六十一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发现问题要及时出具整改通知,督促有关主管部门和项目法人进行整改,整改情况应及时上报。对未按要求整改的,必要时可调整计划和停止安排计划。对地方配套投资到位不足的,要督促地方补足,必要时可采取调整计划等措施,督促地方建设资金落实到位。

第六章项目后评估

第六十二条

项目竣工验收是全面考核建设项目成果的重要环节。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按设计要求建成后要及时组织验收。水利计划管理部门应按项目验收有关规定参与工程验收工作,全面检查竣工项目是否符合批准的设计文件要求,审核概、预算执行情况,总结概、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并对项目投资计划执行中遗留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第六十三条

项目主体工程投入运行后,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工程设计能力的发挥、产生的财务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跟踪。会同有关部门对项目的立项决策、勘测设计、施工、生产运行、效益进行系统评价,综合研究分析项目实际状况及其与预测状况的偏差,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并将评估结果上报水行政主管部门。

第七章附则

第六十四条本办法实施以前的水利基本建设计划管理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六十五条本办法由水利部负责解释。

程序设计报告篇8

[摘要]文章就现行审计处罚程序的欠缺、解决途径及需要解决的进行了和探讨。

一、现行审计处罚程序的欠缺

审计处罚的性质属于国家行政机关依法采取的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该法第四十一条还明确规定,欠缺告知程序的,“行政处罚决定不能成立”。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下简称《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均未设定“审计机关在作出审计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被审计单位和有关责任人员依法享有的权利”的程序,尽管新的《审计机关审计处理处罚的规定》第二十一条作出了“审计机关在作出审计决定和审计处罚时应当告知作出审计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并告知被审计单位和有关责任人员依法享有的审计复议的权利”的规定,然而,这种“告知”与《行政处罚法》的规定精神是有很大出入的。

那么,现行的审计组向审计机关提交审计报告前,征求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意见是否意味着已经“告知”了呢?笔者认为不然。因为审计报告征求审计单位意见的行为是审计组作出的而不是审计机关作出的,不代表审计机关的意见。另外,审计报告所要征求的意见,从根本上说,是对审计事实的进一步确认,而不是征求对审计组提出的审计处理处罚意见的意见。这种做法往往给审计机关在复核审定审计报告时造成被动。

二、解决途径

笔者认为,要解决上述审计处罚程序欠缺的问题,必须采取以下诸项措施。

(一)审计报告改为对外文书,使之具有“公证”、“公告”性质

各级审计机关内部以审计组名义向本级审计机关提交的审计报告,是不具有效力的内部文书。把审计报告改为对外文书,使之具有“公证”、“公告”性质,有利于增加审计的透明度,使被审计单位更加全面地了解审计情况;可以增强该单位尤其是单位领导人员的法律意识,有利于被审计单位加强管理,改善经营,提高效益。有利于扩大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行政监督、行业监督、舆论监督和监督的综合合力。这样做,也有利于强化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质量意识。

(二)以“审计事实确认书”取代目前实行的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还原审计报告的本来面目。审计报告本来是审计组将完成接受审计机关派遣任务的情况向派遣机关汇报的一种内部文件,无需征求任何第三者的意见。征求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意见的做法反而把这种关系搞乱了。

(三)增设审计处罚告知程序。增设审计处罚告知程序符合《行政处罚法》的要求。《行政处罚法》已颁布实施多年,它要求国家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的规定,再也不能在审计部门得不到落实。《审计法》颁布在前,修订后的《行政处罚法》颁布在后;《审计法》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而《行政处罚法》则是由全国人大通过。各级审计机关应严格依照《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四)实行审计取证与审计处理处罚分离制度

目前各级审计机关均实行由审计组负责审计检查取证并由审计组负责代拟审计处理、处罚决定书的制度。虽然审计机关在作出处理处罚决定之前经过复核机构的复核和分管领导审核乃至经过审计业务会议审议决定,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审计执法的随意性,但这样做仍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审计人员徇私情或以审谋私的可能性,损害了审计机关的形象和权威,导致审计执法上的腐败。为了从机制上克服这种腐败,审计取证与审计处理处罚的分离制度,势在必行。实行审罚分离制度,有利于杜绝某些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徇私舞弊和以审谋私,有利于审计机关内部更加有效地落实《审计执法责任制》和《审计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增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感,从而使审计机关内部质量控制更加富有成效。

三、几项配套工作

(一)着手修订《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及其相关的通用审计准则。

1.废止《审计法》第三十九条、《审计法实施条例》第四十条、《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第三十一条以及《审计机关审计报告编审准则》第十一条“关于审计组向审计机关提交审计报告前,应当征求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意见”的规定。

2.在废止上述不当规定的同时,增加“审计组向审计机关提交审计报告之前,应当在汇总审计事实的基础上编写审计事实确认书,并征求被审计单位对审计事实的意见”的。

3.对《审计法》第四十条、《审计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一条第(二)项、《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第三十七条第(二)项等规定中增设“审计机关在作出审计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被审计单位和有关责任人员作出审计处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的程序。

4.修订《审计机关审计报告编审准则》第十四条中关于由审计组编制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审计建议书、移送处理书代拟稿的规定,上述审计文书应改由审计机关专职机构(如法制机构)代拟,以体现审计与处理处罚相分离的原则。

(二)规范审计事实确认书的编写,其内容应包括:

1.完整反映经过审计组所在部门的负责人审核、主管领导批准的审计招生方案中所确定的审计内容;

2.被审计单位对提供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承诺情况及履行承诺的情况;

3.审计查出的被审计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的事实及其定性以及必须接受处理处罚的理由和依据;

4.要求被审计单位在规定的时限内将确认情况用书面形式反馈给审计组,并告知在规定的期限内没有提出书面意见的,视同无异议。

上一篇:活着就为改变世界范文 下一篇:圣诞节礼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