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范文

时间:2023-10-22 08:31:54

音乐鉴赏

音乐鉴赏篇1

我们平时所说“欣赏音乐”中的“欣赏”,其含义不单是人们常说音乐是供我们欣赏的,它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也不是单指的是“欣赏”这个词,而是指欣赏与鉴赏。“鉴赏”和“欣赏”虽只一字之差,其意义却大不相同。

鉴赏和欣赏的区别,要阐述这个问题,我认为应当先从二者的定义出发,首先要明确何谓音乐欣赏与鉴赏。 音乐鉴赏:主要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及对音乐历史与音乐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是增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通道。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意义。音乐欣赏: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如阅读分析乐谱和介绍有关背景材料等来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

什么样的音乐都离不开“听”。当人们听到音乐的时候,首先就会去听这个音乐作品的大体风格,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决定是否接受它或者不再去听它。就在这个选择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对这个音乐作品的初步的欣赏。之后,当按自己的感觉决定再对这个音乐作品进行聆听时,这个欣赏的过程正式开始。而这时,我们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仅仅停留在作品的表面上以及情感的感官上来进行的。所以这个过程能够达到的效果仅仅是“好听”、“不错”,最多就是“我要学会唱”。而这种程度就是“浅海”程度。 在鉴赏中,鉴赏者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艺术形象的感染,而是能动、积极地调动自己的思想认识、生活经验、艺术修养,通过联想、想象和理解,去补充和丰富艺术形象,从而对艺术形象和艺术作品进行“再创造”,对形象和作品的意义进行“再评价”。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鉴赏中的“再创造”和“再评价”,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鉴赏。鉴赏的过程是由浅入深的,大致上经历了感官的审美愉悦、情感的审美体验到理性的审美超越这三个层次。鉴赏是艺术批评的基础,也是艺术作品发挥社会功用的必然途径。鉴赏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它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提高鉴赏者的审美能力;它能培养人们的品德,提高他们的思想,陶冶他们的情操;它能开发人们的智力,增加智慧,拓宽认识;它是一种积极的娱乐方式,能娱情怡神,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等。

拿现在高中音乐教学来做个例子:现在的高中音乐鉴赏课程是让学生在听觉中感知,在情感中体验,然后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和联想,并将其创造性思维等心理活动融为一体,进行音乐审美实践活动。而这种实践活动在高中音乐课程中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课堂中的教与学。当学生进入教师设定好的音乐情景时,他就会对本节课的音乐课有所初步的认识(主题是什么,风格是什么等),这也就是之前所说的对音乐的欣赏。之后,通过教师对教材、知识背景等讯息的传达,使学生在对音乐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后,再次聆听音乐,并让其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学生大胆的进行发言和探索,不论对错,教师先不发表意见,这就是对欣赏的进一步深化。最后,教师再将有依据的理论答案或方向告知学生,让学生分辨自己的不足在何处,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让他们再次聆听作品,看是否能理解作者的意图,再对这个作品进行最后的有根据的评价。这就是让学生用鉴赏的眼光和耳朵去对待这个作品,也是对这个作品进行的鉴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可做出否定的答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当前,新课改、新课标的要求就是要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所以,老师应该让学生学会自己多实践,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能够自己欣赏作品和鉴赏作品。老师在其中只不过起着引导作用。这样鉴赏的效果才能充分的体现。

“欣赏”与“鉴赏”,虽然二者都有“赏”的意思,但“欣赏”的意思是侧重于对音乐的领略与爱赏,而“鉴赏”则是侧重于鉴定音乐的风格与评价其艺术价值。无疑,“鉴赏”是“欣赏”的升华,鉴赏是高于欣赏的。

音乐鉴赏篇2

关键词:初中音乐 音乐乐感 鉴赏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160

1 学生音乐乐感与音乐鉴赏力的培养原则

和其他语言类学科比较,音乐教学更具独特性,且更重视学生的个人兴趣;与此同时,它还需要学生进行更多的实践与训练,才能取得一定的成绩。音乐学科一般是通过较明确的方法将个人情感表达出来,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在学习中置身于不同的音乐曲目创设的情境中,并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才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音乐教学则是教师利用理论,让学生对音乐有更好的感悟,并能从专业的角度对音乐作出评价。

2 初中学生音乐乐感的培养方法分析

2.1 打好基础,重视对学生进行视唱训练

音乐的发展历史悠久,故其内容也较丰富。对学生的音乐乐感进行培养,应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再逐步深入学习,这种教学方法主要包含两种方式:听觉训练、视唱训练[1]。听觉训练应从日常抓起,注意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音乐,使其对音乐形成较好的感知能力。在此基础上,将视唱与听觉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逐步深入学习。比如,在对一首歌曲进行演唱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进行视唱,理解了音乐旋律后再唱出歌词。

2.2 提供多种类型的音乐作品,实现对学生乐感的培养

音乐属于一种声乐艺术,是由乐音高低、长短、强弱及音色变化等组织而成,且需经过人的听觉感官体验[2]。所以,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能够灵活选择音乐形式,以丰富学生的体验,从而有利于其对审美形成一个较稳固的标准,并能正确辨别出音乐的表现形式与所用的手法。在学生聆听音乐的过程中,音乐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乐感培养。学生大多喜欢听流行音乐,教师可尽量选择一些与学生兴趣爱好相近的音乐作品,有利于其对作品的理解,并促进其自身乐感的提高。比如,在听完齐秦的《北方的狼》后,教师先引导学生感悟歌曲描述的情感内容,在了解了歌曲的感情之后,再让学生聆听其他类型的作品,使其能够根据自身体验和感知对作品内涵有正确的理解。

2.3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演唱,以提高自身乐感

培养学生的音乐乐感,主要是为了提高其综合音乐素养。所以,不仅要重视对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引导其进行自主演唱。在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理解时,教师可采取从整体至局部的方式。比如,在引导学生欣赏与理解《青藏高原》该首歌曲时,应先让学生从曲名、歌手整体把握歌曲的思想情感,再对每句歌词表达的情感进行分析,并能细细体会其中的深刻内涵。

3 培养初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方法分析

音乐鉴赏能力指的是在对学生进行音乐相关培养后,学生具备的一种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并将真实情感表达出来的能力[3]。随着改革开放的日渐深入,为社会培养多方面特长的人才也成为了初中学校的一个重要任务,特别是近年来的新课程改革,许多初中学校更加注重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以下主要对培养初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具体方法进行了探讨。

3.1 课堂角色转换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大多是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只是作为听众,并未能深入感受音乐,故较难形成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在音乐课堂上实现角色转换,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比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欣赏豫剧《花木兰》,然后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查阅书刊等方式对这首音乐作品有更多的了解,并在下次课堂中进行表演。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感受到作品中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对于其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3.2 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是否和谐、轻松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致与学习状态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对其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4]。音乐具有缓解压力、舒缓心情的功效,而对音乐进行鉴赏一般需要在较安静、舒适的氛围中进行。因此,教师可在开始音乐鉴赏课前先给学生播放一些轻松的音乐,如《茉莉花》,以舒缓其心情,为后面的音乐鉴赏做准备。

3.3 实施多媒体教学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界也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技术是集图、文、形、声为一体的现代技术。在音乐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能给学生带来直观的视觉冲击效果,丰富了其影音感受,进而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到音乐作品创设的情境中,使其音乐鉴赏感官体验得到有效提升。

3.4 采用对比教学法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对比教学法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对于学生鉴赏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先让学生比较同一音乐作品的不同演绎形式,比较其优点、不足与不同之处,并让学生从多角度提出自己的见解;第二,让学生比较不同的音乐作品。作品的主题不同,其演奏过程也必然不同。通过对不同之处进行分析、总结,学生的鉴赏能力也逐渐培养出来。比如,在鉴赏《梁山伯与祝英台》与《天仙配》这两个音乐作品时,两首曲子的主题、演奏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多不同点,感情基调也不相同,但都真实表达了作者的一种内心情感,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对比与分析,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进一步深化了。

4 结束语

音乐是美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工具。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能力,逐渐成为教育行业的一个任务。因此,音乐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教育目标,并根据学生个性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从而有利于提升其音乐综合素养水平,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黄月登.例述初中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教学探讨[J].时代报告,2011,(8):35.

[2]张国鹏.浅析初中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8):159.

[3]刘利锋.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及鉴赏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9(12):122.

[4]刘清才.初中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教学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2,(Z1):758.

音乐鉴赏篇3

【关键词】 音乐乐感;音乐鉴赏;教学导入;对比教学

初中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教学是我国美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陶冶学生情操的手段之一,更是提高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本文从培养初中生音乐乐感以音乐鉴赏能力的教学原则出发,探讨了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具体教学措施,旨在交流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促进教育系统的整体进步。

一、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原则

音乐教学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与语言类学科相比,音乐学科更重视学生的个人兴趣。同时,它还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实践以及长久的训练。首先,音乐学科通过更加直白且明确的方法表达个人情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置身于不同音乐曲目所提供的场景之中,真实感受其所表达的感情。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音乐的魅力。这种方式只是学生个人的感官感受,非专业音乐欣赏者亦可以做到。然而音乐教学则是通过理论教授学生怎样更好的体会音乐的美妙,以及怎样从一个专业的角度评价不同音乐。由此可见,理论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是学生的相关实践。音乐教学的实践性极强,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相关情感。学生通过自主创作以及练习相关音乐技巧,从而可以更好的体会乐曲炫技之处。

二、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具体教学措施

1.合理导入教学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音乐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个人的投入度有着一定的要求,这就更突出了音乐教学中教学导入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更加注重张扬个性,对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兴趣更大,然而理论教学毕竟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因而出现了众多学生对音乐非常感兴趣却不愿意上音乐课的现象。初中学生由于学业的压力等原因,在音乐课上的积极性远不及小学生来得浓厚。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注重运用有吸引力的手段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上音乐课,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合理导入教学就是指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更快的进入教学情境之中。

首先,可以利用传统的教学导入方式,例如讲故事以及成语典故等方式。故事有一定的曲折性,好的故事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吸引力。学生可以跟随音乐故事的情节,走入故事中感受故事主人公的心情,从而更好地对相关音乐更加感兴趣。而成语典故则包含了一定的故事性以及相关传说等,更是传达了先人为人处世的道理等。向学生讲述成语故事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作用。同时,很多成语故事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常听的,教师讲述其中的典故更加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还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法导入引领学生更好地进入音乐课堂。初中生毕竟具有一半儿童爱玩的天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视之如猛虎,而应该正视它。只有这样才可以看到其本质,并进行合理利用。

2.运用对比教学

对比教学是教师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所谓对比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将两件事物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区分。这种方法很好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表达个人见解的能力。音乐的对比教学法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法教授学生从各种对比因素分析音乐。不同音乐在音乐家的创作、演奏以及相关技巧方面也存在极大的不同。因此教师应该合理运用音乐对比教学法帮助学生全面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首先,可以将同一音乐作品的不同演绎形式进行对比。尤其是经典作品常常会被后人进行改编或者运用不同的乐器予以演绎。然而,为什么要这样改编,改编之后的作品与前人的作品相比有什么有点与不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些不同的方面以及各种角度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新的结论。

其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不同的作品进行对比。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的作品在演奏过程中的要求必然存在不同。一些炫技性的作品与注重情感宣泄的作品在表面看来是极为不一样的,但是其实质却有着本质的相同。而这些需要学生经过实际对比、思考才会真正总结出来的。《野蜂飞舞》与《春江花月夜》在很多方面有着不同。它们的主题、传达的情感已经以及演奏方式等都存在着极大的区别,然而就本质而言,它们都传达了作者内在的情绪。说到底,这两部作品在抒发作者情感这一作用上起到了殊途同归的效果。这种效果是怎样渲染出来的,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深刻思考才可以得出。不容置疑,学生这种对比性思维模式则需要教师的引导。

3.运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在教育界尤甚。音乐教师应该合理利用这一资源进行音乐教学,以便更好的帮助学生培养音乐乐感以及相关音乐鉴赏能力。互联网将世界联系成一个整体,从某一种程度上来说实现了世界资源的共享。这就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教师对这些资源的收集利用以及创作型改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利用相关资源,利用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必然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当教师进行教学前,应该教会学生演唱相关作品,只有熟悉了相关旋律之后,教师才可以更好的带领学生领会其中的乐感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鉴赏。学生通过亲生感受可以从感性上体会相关情感,把握其中的主题。随后,教师则通过理论知识加以分析,使学生从理性上更深刻的认识相关音乐主题。

三、总结

音乐鉴赏篇4

关键词:音乐乐感; 音乐鉴赏; 教学导入; 对比教学

初中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教学是我国美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陶冶学生情操的手段之一,更是提高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本文从培养初中生音乐乐感以音乐鉴赏能力的教学原则出发,探讨了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具体教学措施,旨在交流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促进教育系统的整体进步。

一. 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原则

音乐教学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与语言类学科相比,音乐学科更重视学生的个人兴趣。同时,它还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实践以及长久的训练。首先,音乐学科通过更加直白且明确的方法表达个人情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置身于不同音乐曲目所提供的场景之中,真实感受其所表达的感情。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音乐的魅力。这种方式只是学生个人的感官感受,非专业音乐欣赏者亦可以做到。然而音乐教学则是通过理论教授学生怎样更好的体会音乐的美妙,以及怎样从一个专业的角度评价不同音乐。由此可见,理论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是学生的相关实践。音乐教学的实践性极强,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相关情感。学生通过自主创作以及练习相关音乐技巧,从而可以更好的体会乐曲炫技之处。

二. 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具体教学措施

(一)合理导入教学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音乐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个人的投入度有着一定的要求,这就更突出了音乐教学中教学导入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更加注重张扬个性,对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兴趣更大,然而理论教学毕竟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因而出现了众多学生对音乐非常感兴趣却不愿意上音乐课的现象。初中学生由于学业的压力等原因,在音乐课上的积极性远不及小学生来得浓厚。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注重运用有吸引力的手段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上音乐课,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合理导入教学就是指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更快的进入教学情境之中。

首先,可以利用传统的教学导入方式,例如讲故事以及成语典故等方式。故事有一定的曲折性,好的故事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吸引力。学生可以跟随音乐故事的情节,走入故事中感受故事主人公的心情,从而更好地对相关音乐更加感兴趣。而成语典故则包含了一定的故事性以及相关传说等,更是传达了先人为人处世的道理等。向学生讲述成语故事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作用。同时,很多成语故事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常听的,教师讲述其中的典故更加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还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法导入引领学生更好地进入音乐课堂。初中生毕竟具有一半儿童爱玩的天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视之如猛虎,而应该正视它。只有这样才可以看到其本质,并进行合理利用。教师可以利用一些音乐小游戏培养学整理生的乐感,增加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加主动的进行音乐学习。同时教师更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利用当前的先进技术进行导入教学。

(二)运用对比教学

对比教学是教师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所谓对比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将两件事物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区分。这种方法很好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表达个人见解的能力。音乐的对比教学法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法教授学生从各种对比因素分析音乐。不同音乐在音乐家的创作、演奏以及相关技巧方面也存在极大的不同。因此教师首先,可以将同一音乐作品的不同演绎形式进行对比。尤其是经典作品常常会被后人进行改编或者运用不同的乐器予以演绎。然而,为什么要这样改编,改编之后的作品与前人的作品相比有什么有点与不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些不同的方面以及各种角度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新的结论。

其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不同的作品进行对比。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的作品在演奏过程中的要求必然存在不同。一些炫技性的作品与注重情感宣泄的作品在表面看来是极为不一样的,但是其实质却有着本质的相同。而这些需要学生经过实际对比、思考才会真正总结出来的。《野蜂飞舞》与《春江花月夜》在很多方面有着不同。它们的主题、传达的情感已经以及演奏方式等都存在着极大的区别,然而就本质而言,它们都传达了作者内在的情绪。说到底,这两部作品在抒发作者情感这一作用上起到了殊途同归的效果。这种效果是怎样渲染出来的,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深刻思考才可以得出。不容置疑,学生这种对比性思维模式则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在教育界尤甚。音乐教师应该合理利用这一资源进行音乐教学,以便更好的帮助学生培养音乐乐感以及相关音乐鉴赏能力。

三.总结

音乐鉴赏篇5

一、营造良好的气氛,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高中生经过了小学和初中阶段的音乐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但是缺乏音乐鉴赏能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音乐中的美,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那么如何让学生置身于音乐旋律中,感受音乐之美呢?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能感受到音乐的存在。比如:教师在课前认真备课,准备充足的教学素材,音响资料要形象、准确、生动,要以抒情性的乐曲为主,而且要适时地挑选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面对喜欢的音乐作品,学生会产生浓厚的鉴赏兴趣。另外,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还应当注重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关系,要使课堂动静结合,“动”就是让学生以饱满的情绪聆听音乐,进而积极思考、大胆发问,而且“动”要有秩序、有规律;“静”是指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专注思维。动静有机结合形成了一种严谨而不威慑、宽松而不涣散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轻松,他们自然会对音乐欣赏有浓厚的兴趣,而音乐鉴赏活动也会顺利高效地进行下去,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美国着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产生兴趣。”在音乐鉴赏教学中,虽说鉴赏对象是音乐作品,但欣赏的主体是学生,他们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因此,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重视他们对音乐的点滴感受,要在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此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才能够激发出他们欣赏音乐的兴趣,才能够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音乐鉴赏过程中提高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比如,在引导学生欣赏故去《春江花月夜》时,教师可以先讲述乐曲的内容:作品描绘了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摇曳的江南美景。之后让学生听乐曲,并提问:“乐曲中使用了哪几种乐器?”大部分学生能够答出使用了琵琶、箫、筝几种乐器,之后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渔舟唱晚”的画面,并让学生根据这三种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力来欣赏这首乐曲。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结合已学知识和优美的画面,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由地翱翔于音乐的空间中,体会到了这首乐曲的意境,感受到了民族音乐的魅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三、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后,高中音乐教材中的内容有了明显的改变,但是大部分音乐作品是学生不熟悉的。虽然高中生喜欢听音乐,但基本上都是流行歌曲。所以对音乐课本中的乐曲,尤其是民族音乐提不起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多选择一些学生喜欢,或者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流行音乐作为鉴赏内容,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也能够使学生吸收流行音乐中的有益元素,增强他们的音乐体验,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事实上,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有着内在的联系,很多流行歌曲的素材选自于民族音乐,如:周杰伦的《青花瓷》《发如雪》等采用了民族音乐中的“宫调式”;阿牛的《桃花朵朵开》中运用民族打击乐增强了乐曲的欢乐气氛;王力宏的《花田错》将京剧唱腔与说唱巧妙结合在一起,体现了音乐无国界的特点;还有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国色天香》等都是带有京剧元素的流行歌曲……此类例子不胜枚举。在音乐鉴赏课上,教师可以用专业化的音乐知识帮助学生分析他们喜爱的流行歌曲,使学生明白各类流行音乐的特征,进而培养和提高他们对流行音乐的辨别能力。

音乐鉴赏篇6

关键词:音乐鉴赏;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1-146-01

音乐鉴赏是音乐教学的基础领域,既是一种复杂的审美心理活动过程,又是赏析者综合运用其所具备的音乐知识与人文知识的过程,它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对学生的审美及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给人启示,发人深思,给学生插上理想的翅膀,带他们遨游世界,让学生可以更完美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

一、音乐鉴赏的内涵

音乐鉴赏即人们通过特定媒介对音乐作品进行鉴别和欣赏的精神活动,音乐鉴赏是欣赏者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在音乐中通过感知、联想、想像与情感的激发,再以赏析、比较、认同等理的参与为手段,进而获得审美体验,通过一系列从低到高,从感官到情感,从感性到理智的心理活动过程,使学生在感觉上逐步升华为感受、感知与感情体验,音乐鉴赏教学是学生接触音乐、学习音乐最直接的途径,是高中音乐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作用

1、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音乐学科除了教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外,还要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在鉴赏中审美,在审美中陶冶,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音响形式中蕴含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在潜移默化、无意识中净化其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让其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中国音乐是人类历史上起源最早的音乐之一,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大量内涵深刻、内容丰富的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独具特色,日臻成熟,形成了以五声调式为基础,内容丰富的音乐体系,成为世界音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聆听、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3、产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动力,树立起美好的理想

作曲家创作出音乐作品,演奏家把它变成实际的音乐音响,欣赏者通过倾听音乐音响而接受音乐作品,这就是音乐实践活动的几个基本环节。欣赏者聆听动听的音乐作品,心理得到满足,内心世界产生变化,注意力和思维趋向作曲家预定的创作目的,从而启发欣赏者的智慧,丰富欣赏者的精神生活,净化心灵,欣赏者与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接受作品的思想观点,提高其精神境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进而可产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动力,树立起美好的理想。

三、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方法探析

1、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音乐所表现的特定情感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古今中外的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往往都表现了作曲家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影响下而产生的不同感情体验。然而音乐作品不像文学作品那样,用具有明确概念的文字直接地表现现实生活的具体形象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它只能通过高低、强弱、节奏不同的音乐音响来进行概括性的表现。

因此,我们在欣赏音乐时就需要凭借自己的生活体验,密切结合 对作品感情的体会,通过想像和联想来补充音乐所不能直接表达的方面,切身的感受作品,就能更深地、更强烈地体会作品的感情内容。

2、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我国改革开放和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和文化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多元文化进入我国,并对本土文化产生冲击,音乐是一个世界现象,在多元文化视角下,音乐教育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尊重各国不同的音乐,平等看待文化多元现象,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理解能力,推动音乐教育和民族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高中音乐鉴赏模块设置充分展示了这一理念,音乐鉴赏教学模块涉及了我国的古典音乐、现代音乐,国外不同区域、不同时代的代表性音乐,丰富的教学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热爱与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尊重与理解国外音乐文化等音乐意识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热爱本民族音乐文化,继承本民族音乐文化,注重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学习、理解其他民族文化。

3、培养良好的音乐记忆力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乐音转瞬即逝,因此音乐记忆在音乐欣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作者往往用重复、变化或对比、并置等等手法将同一音乐素材的音乐进一步加工。人类的记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 有了记忆,人们才有可能使先后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使自己的先后心理活动成为一个发展、统一的过程。如果欣赏者的记忆中储存了较多的音乐素材,那么他在欣赏一首新的乐曲时通过对各种不同风格、不同类别、不同音乐主题等的比较,可以感受、理解这个新的作品,获得整体的音乐印象,进而更好地把握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音乐教育会步入世界音乐教育的先进行列,也定将在整个国民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作为新时代的年轻音乐教师,我们一定要更新教学观念,一切从实际出发,研究音乐鉴赏教学开展的情况,结合新课标的要求,选择适当教学方式,更好地服务学生,服务教学。让学生在音乐鉴赏这一审美实践活动中逐步培养敏锐的审美感知力和理解力,不断丰富积累自己的音乐欣赏的实践经验,愉快步入音乐殿堂,去探寻音乐的奥秘,从而获得最大的审美享受。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吴跃跃.新版音乐教学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

[3] 冯季清.高中音乐新课程理念与实施[S].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

[4] 尹爱青.音乐课程与教学[S].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音乐鉴赏篇7

【关键词】民族音乐 音乐鉴赏 创造能力 音乐修养 《梁山伯与祝英台》

音乐是灵魂的律动,是心底的跳跃,是天地的讴歌,是诗的朗诵,是爱的弦歌,是情的倾诉。音乐使生命增加了意义,让世界变得多姿多彩。下面将教学中的鉴赏心得逐做例举。

一、 民族音乐鉴赏有修身养性之功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历代王朝兴衰起落,不断更替,能人辈出,产生无穷的、出沁人肺腑的音乐艺术,由来已久,文化渊源深厚。我们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深刻地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音乐中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挥之不去,萦绕在在脑海,化作催人上进的力量,让人荡气回肠。倾听民族音乐,提升自我的修养,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自己对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净化自己的心灵。

二、音乐鉴赏关键在于培养审美创造的能力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存在于生活之中;而对于美的发现,则要靠人们对

它的理解和认识”。学习音乐就是为了欣赏美、鉴别美、创造美,感知过程和体

验过程激发强烈的审美情感,让学生们身心愉悦;通过对音乐的学习,心灵得到

洗涤,情感得到升华,修养得到提高,想象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通过学习音

乐,学会发现美,学会理解美,学会积累创作音乐的经验。音乐教学中,要引导

学生深入音乐,理解音乐的内涵,和音乐融为一体,走进音乐而又能够走出来,

循环往复,能够亲身体验到音乐的美,提升自己音乐的感知,进而在知识的应用、

拓宽和延伸过程中延伸情感,达到创造美,最终让学生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

入审美想象的圣境。

三、正确鉴赏与理解音乐,提高音乐修养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已经接触到了音乐。亲人们对婴儿在亲切的呼唤,母亲对孩子的喃喃细语;或者妈妈晚上给孩子唱一首轻柔的催眠之歌,孩子在催眠歌曲当中很会安然入梦。

音乐学家心理学家都做过大量的分析,他们说,只有被音乐所动,才能够正确理解音乐,才能够提高音乐修养。马丁·路德感慨而言道:“音乐是万德胚胎的源泉。不为音乐所动的人,我必定把他比做木石”。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够做到被音乐所动呢?关键是让学生重视体验。在音乐的欣赏活动当中,要做到的就是感受音乐,重视体验。欣赏音乐,开始不管你是否听得明白,只要你用心,音乐的细腻就会把你感染,音乐的丰富的就会将你征服,音乐的微妙就会把你感动,音乐是音乐家的一种倾诉,是一种情绪的艺术,它直抵人心深处;我们用心灵沟通,达到共鸣。学生被我的精神所感染,加之以往的音乐基础,通过尝试,能够在体验当中感受音乐作者的情怀,能够和音乐产生共鸣,理解了音乐的意义,一曲听罢,

四、《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鉴赏

与《罗密欧与茱丽叶》齐名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传世佳作,可谓家喻户晓,流传深远,堪称千古绝唱,文字难言其微妙之万一。走进音乐当中,与音乐交融,情怀浓浓,感动悠悠。

阳春三月,彩云飘逸,和风荡漾,白鸟轻飞,桃红柳绿,花雨缤纷,两个学子不期而遇。随着音乐的进行,我们似乎看到了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依稀看到了梁祝促膝谈心,元好问感叹说:“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有相聚就有离别,“三载同窗情似海,山伯难舍祝英台”。小提琴代表着的祝英台和大提琴代表着的梁山伯互相应答着,离愁互诉,缠缠绵绵,管弦乐如海如潮掀起了悲剧之浪,压抑沉闷雄浑厚重的乐音象征着封建势力的残酷镇压,柔弱的女子强被逼迫,小提琴的表达明朗如圆月,宁死不屈,矛盾激化,直至乐曲的另一个小主题上演,《楼台会》上演。大、小提琴互诉衷肠,凄婉低徊,忽然乐曲疾速奔走:梁山伯相思成疾、过度悲伤、不治而亡,祝英台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之渊,在出嫁途中,祝英台在梁山伯的陵前祭拜痛哭,小提琴幽婉悲凉哀惨,似乎我们看到了陵墓纸钱、丘陵黄土……一阵轰然巨响突兀而来,整首乐曲推向了高潮,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烟云缭绕,鸟语花香、两颗心紧密相连……如梦如幻的一切渐渐平息,乐曲又奏出柔缓的段子,如泣如诉,如怨如慕,绵绵不绝,阳光明媚,燕子呢喃,桃花烂漫,随风散馥,随水流芬,一对美丽的蝴蝶在繁花丛中翩翩起舞,形影不离。乐曲从祈愿转变为永恒的幸福,一曲终了,余音袅袅,绕梁不绝……倾听完乐曲,学生们都沉浸在音乐当中,深深地受到了音乐的感染。每次课后,同学们都根据要求写出鉴赏文字,每次的境界都更上层楼。

音乐鉴赏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在上述方法之外,还有很多优秀的策略,比如说激励教学,比如说音乐与人际关系,比如说音乐和自我,还有音乐和观察能力方面,音乐和创造能力等等,篇幅所限,难可俱陈。音乐鉴赏,要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让他们认识到音乐的价值,让他们知道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让他们学会应用音乐,让他们明确学习音乐的动机,提高他们在音乐方面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以期将来走进社会以后,做一个多才多艺的、有益于社会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张航《音乐鉴赏心理学》[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薛艺兵《在音乐表象的背后》[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音乐鉴赏篇8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音乐鉴赏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影响,它为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完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那么,如何上好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不断提高教师的音乐素养

俗话说的好,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做"长流水"。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一定是音乐方面特殊人才,但是,必须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有熟练的技能技巧。只有这样,才能灵活驾驭课堂,开展其它音乐课外活动。音乐教师除对本专业的歌唱、演奏、舞蹈、指挥等技能,还有作曲知识、中外音乐史及重要音乐作品、作家等方面的音乐理论必须掌握外,对文学、历史、美学、地理、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方面的边缘学科知识也要有所了解,音乐教师只有博学多才,教学时才能运用自如,才能改变那种迂腐陈旧、形式呆滞的课堂教学模式,唤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真正胜任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工作。

2.巧妙运用音乐教育教学艺术

高中音乐鉴赏课内容繁多,涉及到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受阅历和知识的制约,学生不可能对这些内容都很感兴趣。他们往往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对不同的乐曲采取不同的学习态度。喜欢的就抱积极的态度去欣赏;不喜欢的,就表现出厌烦情绪,以消极的态度去应付,不认真听,不动脑想。签于这种情形,在教学中,我就先从导语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导语是教师导入新课的语言,是课堂讲课的第一个环节。俗语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比如在教民歌部分时,课前就有听到同学说民歌没意思,土里土气的,不喜欢听,没兴趣。然而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搜集资料,设计方法。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了两首乐谱:一首是《好汉歌》,另一首是《王大娘钉缸》,先让同学们视唱,并分析、比较它们的异同点,最终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好汉歌》是以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为基础上演变加工而成的,这说明民歌是作曲家创作歌曲的源泉,它在音乐创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后,教师提出要求,这节课要和大家一起来欣赏几首民歌,这样,同学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课则上得很顺利。

3.选择教学内容和对教学内容作深入挖掘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别强调,教师要为学生选择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优秀中外音乐作品,这对于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优良性情,健康的审美观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歌德曾经说过:"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成的。"这就对我们音乐教师提出了选择和挖掘作品的要求。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1)在备课的过程中尽力选择思想性和艺术性较强,贴近学生生活,且能表达学生心声的中外音乐珍品。如贝多芬的《欢乐颂》,这样的作品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能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从而积极主动地进入到音乐学习中;(2)对音乐作品从内容上作深入挖掘,如赵元任的声乐作品《教我如何不想他》,学生们都知道是一首情歌,我在教学中认识到不能使学生仅停留在这层意义上,如是就引导学生认识到,作品反映了"五四"时期的青年追求个性解放,摆脱封建礼教束缚,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它不仅仅是一首爱情歌曲,作品还充满着对自己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3)从历史的角度挖掘作品,如在欣赏老约翰.施劳斯《拉德茨基进行曲》时,学生初听时都认为作品曲调动听,热情奔放,引人向上,细听后觉得这是一个歌颂性的作品,带有装饰音的八分音符和八分休止符的节奏似战马奔腾,又似英雄在战马上检阅部队的庆典,是一种既热烈又严肃的场面。我给学生深入介绍作品的历史背景,作品所歌颂的人物,从德、奥出版的历史书上看,是一位民族英雄,但从历史的角度看,也是一个战争的侵略者,由于他在侵略战争中屡建战功,受到皇室贵族尊敬,作曲家是为这个生活原型而作,只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人们逐渐忘记了这一历史原因,忘记了歌颂的是侵略者,而接受了它的优美旋律。通过讲解挖掘作品,学生鉴赏的层面得到了提升。

上一篇:带三的成语范文 下一篇:空山鸟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