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管部门范文

时间:2023-09-20 23:08:10

运管部门篇1

关键词:目标管理 公共部门 官僚制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识码:A

公共部门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而目标管理本身最初\用于企业和工程的管理。众所周知,企业以营利为目的,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它也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然而,20世纪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以及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增强,官僚制之下的政府部门无论是对内管理还是对外管理都显得越发迟钝,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管理危机,而企业的迅速发展和运行的高效率引起了西方发达国家政府部门的注意。有关学者提出将运用于企业的管理工具引入公共部门以应对政府面临的困境,因此,许多国家相继开始了将商业的管理模式运用到政府部门的潮流。作为企业较为有效的管理模式――目标管理被逐渐应用到公共部门,并成为公共部门提高自身运行效率的手段之一。

1.目标管理在公共部门运用的优劣势

1.1目标管理的概念

关于目标管理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在其著作《管理实践》中明确提出。简单来说,目标管理就是由组织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以及其他员工共同制定组织工作目标,进而根据这个工作目标再将其进行细化分配到组织所有部门、层次和人员,使所有工作人员、部门、层次都有较为明确的目标。目标管理与以往的管理不同之处在于它让每位员工亲自参与到对自身工作目标制定的过程中来,这不仅能够激励员工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完成自己的工作,对自身进行自我管理,而且由于目标明确,这使平时的工作考核有了较为清晰的考核标准,对员工的评价和奖励更为公正、公平和公开。

本文将目标管理定义为由参与管理的各方面制定目标,并经过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等管理方式,建立各级人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最终以实现组织绩效的一套系统管理方式。①目标管理将员工纳入到目标制定的过程中来,使目标的制定不再仅仅是管理层的任务,通过这种方式让员工进行自我控制,加上明确的目标和考核标准,能极大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组织效率,无论是组织还是组织成员都将成为目标管理下的受益者。

1.2目标管理在公共部门运用的优势与劣势

1.2.1优势

目标管理在被运用过程中,发挥了其以下几点优势:

有效激励成员。当目标分解到组织各层次、各部门和每个成员,并且全体成员致力于目标的达成,并且目标达成的可能性较大时,这种目标就会成为组织成员的内在激励,若目标达成,并获得相应的奖励和薪酬,目标的激励作用就更大。

管理有效。目标管理不仅是过程式管理,也是一种结果式管理。在目标管理过程中,将总目标分解到各层次、部门和所有成员后,并不规定各层次、各部门和成员实现各自分目标的方式和手段,这就为目标实现提供了较为宽松的氛围,不同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目标实现方式,即有利于员工自身工作,更有利于组织提高管理效率。

任务明确。在将组织总目标分解到基层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将目标明确的过程,不同层次、部门和人员在此过程中可以了解组织目标以及各自所应达成的分目标。另外,明确的目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激励员工完成任务。

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德鲁克所推行的目标管理区别于以往泰勒的“监督式管理”,目标管理为所有层次、部门和成员确定了目标,并根据员工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奖励。但目标管理并未要求具体的实现方式,这种民主式的、开放的工作环境为员工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提供了有利条件,监督者从原来的外部监督转变为员工的自我控制、自我监督。

1.2.2劣势

尽管目标管理拥有如上优势,但在理论上,目标管理理论也受到了许多学者的批判,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H・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哈里・莱文森以及“质量管理”大师爱德华・戴明,他们分别对目标管理进行了不同角度的批判,如对其的人性假设的质疑、目标动机的问题以及过程管理的忽视等方面的批评。①在实践方面,正如本文开头提到,目标管理最初运用于企业,当这种管理工具被运用于以公共利益为目的的公共部门时,却产生了一些其特有的限制,表现如下:

过分强调短期目标,忽视组织长期目标规划。政府部门在进行目标管理过程中,所设置的目标通常以一年或者少于一年为周期,这是由于短期目标较为具体明确,相比较较为抽象、模糊的长期目标而言,政府相关人员更倾向于实现短期目标,由此就很容易出现急功近利,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不协调,甚至影响组织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现象。

公共部门目标较为模糊,不易量化,其成果也较难衡量。公共部门所面临的环境要比私人部门复杂得多,特别在这个复杂多元的社会中,公共部门需要平衡多方的利益,解决各种综合复杂的社会问题,因此其目标的往往较难设定,哪怕制定出来也是比较模糊。另外,公共部门以公共利益为目的,对于其成果是否令人满意,公众的满意度是一个很重要的评价标准,但是每个人对于某些事物感受都带有主观性,这种带有主观性的评价很难将公共部门的成果进行量化,因为也难以成为对不同人员进行绩效评估的依据。

目标一旦确定,难以改变,缺乏弹性。在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部门,从目标确定到政策的实施,过程复杂,周期长,所以目标的明确后一般难以轻易改变,否则可能使组织活动陷入混乱。然而,当代的环境复杂多变,当一项政策实施时,很有可能随着时间的变化,需要解决的问题已经发生质的改变,而目标早就确定,难以轻易改变,这就容易使组织面对问题时缺乏弹性,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需要我们关注的是,官僚体制下的政府部门,这种僵化问题本就严重,目标管理似乎也难以缓解政府部门这一问题。

目标管理存在信任问题。在官僚制行政组织中,实际上,一般成员很难有机会参与目标制定过程,目标一般由高层领导制定,在执行目标过程中,相关人员也会被进行严密监控,普通成员也只能按目标的要求行事,对目标的合理与否难以置喙。但目标管理运行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即高层主管要信任下属的能力,以及下属愿为实现组织目标尽心尽力;下属也要相信高层主管是真心鼓励大家参与,而不是走走过场、借下属参与来增加合法性。②因此,要在官僚制中建立信任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2.目标管理在官僚制下的公共部门中扮演的角色

在公共部门运用目标管理这一管理工具源自于西方公共部门对企业管理经验和手段的学习和借鉴,特别是在西方公共部门中长期处于主导地位的官僚制模式遇到瓶颈时期,企业的管理工具不断为公共部门所吸收借鉴,因此,也有不少人寄希望于这些来自企业的经验手段能够帮助官僚制下的公共部门解决其机构臃肿、反应迟钝、资源浪费以及在机构中的成员发展片面化等多种问题。目标管理作为公共部门借鉴的管理工具之一,它在官僚制下的公共部门中所扮演的角色是需要我们认识清楚的,毕竟企业和公共部门之间的差异不能轻易忽视,若完全寄希望于利用企业的管理经验来解决官僚制下公共部门的问题是一种不明智的选择。

目前官僚制所遇到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它受到来自多方面的批评,如何去缓解甚至解决官僚制问题也更为令人头疼,接下来简单谈谈目标管理在官僚制下的公共部门中发挥的作用。

目标管理目前在公共管理中的运用有成功也有失败,它强调的是参与式管理、成果管理以及自我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励公共部门组织成员提高工作效率,也为组织降低了组织内部成本,然而目标管理使官僚制下公共部门产生的变化也只是在官僚制整体组织结构中的变化。其次,官僚制的思维逻辑是遵循政治与行政二分的思路,而目标管理仅仅是在这一思维模式下进行局部影响,至于其效果暂且不多做议论,至少其目标管理作为管理工具并未能对官僚制下的公共部门产生巨大影响,更没有跳出政治与行政二分的思维取向。①最后,目标管理过程中,由于公共部门目标一旦设定,就很难轻易改变,这就导致公共部门在目标管理过程中缺乏弹性,而官僚制下的公共部门本就遇到机构僵化的问题,而目标管理也并未能缓解公共部门这一问题。

目标管理仅仅是一种从企业借鉴过来的管理工具,或许在官僚制下的公共部门不太可能产生颠覆性的影响,而其本身有其优势,也有局限,如何在公共部门中认清其所扮演的角色,恰当运用并取其长补其短,都是需要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和发展的。

3.目标管理在我国公共部门中的运用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3.1目标管理在我国公共部门的运用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目标管理理论进入中国,并逐渐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我国从1978年起开始将该理论运用于企业界,于八十年代中期应用于公共管理领域,开始在政府中推行岗位责任制,而后迅速^渡到目标管理责任制。迄今为止,中国有20多个省市和200多个城市实行政府目标管理。尽管实践如此广泛,但理论研究却仅仅处于萌芽状态,不仅与西方相关研究差距甚远,而且无法回应和指导现实。

尽管目标管理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是许多公共部门依然尝试着将其运用到公共部门的管理中来,目前为止也取得一定成果。例如,有的部门通过目标管理,由以过程为本向以结果为本转变,制定出组织和个人的绩效标准和指标体系,实施公开量化考核评估,将结果与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的政绩认定、升迁任用和奖惩报酬全面结合,加大激励约束,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并且在管理管理过程中,目标公开、过程透明、内外互动的管理,既受到责任契约、公众承诺等方面的制约,又受到上级党政部门、服务对象等多主体、多维度监督,凸现了公众在评估绩效中的重要作用,扩大了人民群众的有序政治参与,由单纯的上级领导或部门监督评价向外部群众对政府官员进行监督评价转换,建立内外双向评估的模式。这种实行开放式的外部评估,也将是对政府体系内部评估的有益补充。

但正如前文分析,目标管理在公共部门的运用存在着许多问题,在我国也不例外,未能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结合起来是当下我国在公共部门运用目标管理所遇到的问题之一。例如,在我国有的公共部门中,由于只注重眼前利益,搞起了“政绩工程”。长期以来,GDP的增长速度以及政府的财政收入状况被作为考察干部工作能力和决定升迁的核心指标。这种考核体系,像指挥棒一样直接左右着基层干部的“政绩观”,产生了强大的功利性导向,助长了政府官员片面的政绩观,忽视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忽视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忽视民生问题,为追求一时的经济增长速度盲目上项目、办企业、搞投资,造成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产生大量的经济和社会后遗症。如何科学、动态地考核地方官员的政绩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在干部考核中由于“上级领导所起的作用非常关键”、领导对干部的“印象分”非常重要,因此一些地方领导为了做给上级领导看,不惜血本搞所谓的“政绩工程”。

3.2目标管理在我国公共部门中运用

如果运作流程不透明,缺乏内外互动的管理,不论是目标管理还是其他企业先进的管理技术,运用到政府部门后,依然会产生众多问题,另外,目标管理中所涉及的绩效评估,在公私部门还是有较大差异的。在绩效评估过程中,企业结合的更多的是企业中员工个人、同事以及上级领导的综合评价,一般情况下不涉及企业外的公众,而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则必须考虑公众的满意度。这是由于公共部门是以公共利益为目的,相关部门做得好不好,外部公众的感受是需要考虑在内,因此绩效评估过程公开透明则成为目标管理过程中较为关键的一环。

参考文献:

[1] 黎民.公共管理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1).

[2] 教军章,等. 行政组织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 黄小勇.现代化进程中的官僚制―韦伯官僚制理论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4] 李睿t.论德鲁克目标管理的理论渊源[J].学术交流,2006(8):32- 36.

运管部门篇2

一、抓领导班子,夯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基础

抓领导班子,一是要加强学习。着重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廉政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要联系实际,深入讨论,解放思想,解决问题。二是要坚持民主集中制。高速运管部门必须坚持集体领导,凡重大问题决策、重要人事事项、重要建设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大宗物品的采购等,必须坚持集体讨论、集体决策,不得个人说了算。“一把手”原则上不得分管人事、经费、基建,以解决重要领导分管具体工作不便监督的问题。三是要健全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领导班子每年要召开一次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力争把班子中、班子成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民主生活会解决好。四是要实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要加强对主要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的审计。凡是主要领导任期届满或中途离任,离任前都要进行全面审计,对其工作成绩作出评价。对任期内存在重大问题或重大疑点的,要组织人员进行专项检查,或责令其处理好遗留问题再离岗,办理有关手续。五是要坚持廉政报告制度。每年年终,要按上级要求,做好领导班子成员的述职述廉工作,并将述职述廉情况以书面形式上报上级部门。

二、抓检查监督,筑起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防火墙

要认真总结近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经验,积极探索加强检查监督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进一步完善制约机制。对一些握有实权的岗位和环节,要实行权力分解、建立机制、制度制衡、规范操作。努力做到权力行使到哪里,检查就延伸到那里,监督就紧跟到那里。要加强内部管理,以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基建管理、大宗物品采购、固定资产管理为重点,加大审计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违规行为。通过抓检查监督,筑起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防火墙,切实防止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的发生。

三、抓查处案件,敲起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警钟

要切实加大案件查处力度,突出查办案件的重点,严肃查处领导干部和重要岗位工作人员在重要建设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大宗物品的采购等方面收受贿赂的案件及参与的案件。对线索具体,疑点较大,反映强烈,影响恶劣的案子,要组织力量重点核查,从严处理。对具有典型意义和教育意义的案件,要在查清主要事实,做出处理决定之后,在系统内进行通报,惩前毖后、引以为戒。在案件查处过程中,要克服畏难情绪,消除思想顾虑。只要是违法违纪,不论什么职级,不论涉及什么人,不论难度有多大,都要一查到底、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养庸遗患。要增强组织观念,严肃办案纪律。对瞒案不报、有案不查、压案不办、查而不处,甚至设置障碍、阻挠查处、包庇纵容的,要按规定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要坚持齐抓共管,搞好部门配合,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务审计等职能机构,要形成合力,积极查处案件。要通过抓查处案件,敲起警钟,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并取得扎实成效。

运管部门篇3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国税部门;绩效管理;应用

一、引言

国税部门作为国家的经济管理和执行法部门,需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适应政府管理改革的趋势。尤其是当下,大部分的地方政府及部门都开始对政府绩效评估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陆陆续续引入各种类型的考核和评估做法[1]。首先是从目标管理到目标考核责任制,再就是从专项检查到各项目绩效评估,促使绩效管理对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改进政府工作作风等。因此,如何有效激励基层国税部门和一线国税员工,务实敬业、脚踏实地、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全身心投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当中成为了首要目标完成任务。

二、平衡计分卡的特点

平衡计分卡是一种可以将企业的战略转化为可供操作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战略控制框架,从而实现企业的绩效管理和战略管理的有机结合。另外,平衡计分卡也是主要从客户、财务、内部业务流程和学习成长的四个方面来设计绩效评价指标。尤其是在财务方面,平衡计分卡能够计量已经实施的经营方案的经济后果,为财务剂量提供最终的信息。另外一方面,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系统不仅仅是为组织提供一份全新的绩效管理系统框架,还是为组织在战略管理上与绩效考核之间相互建立系统的联系提供了思路。其主要方法是通过相应的绩效指标来设计与分解,将绩效考核与激励组织战略结合在一起。其次,平衡计分卡管理系统主要是通过财务方面的指标来对组织目标完成程度进行管理和以目标实现过程中的因果关系为基础非财务指标对组织目标完成过程进行管理,从而达到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的效果。

三、平衡计分卡在国税部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1.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改进工作作风

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就已经提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力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将依法治国的战略提升到新的高度。尤其是国税机关作为调控经济发展的政府重要部门,要贯彻落实好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的精神,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各项具体工作层层落实下去。当然,要想达到以上的要求,就必须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创新行政管理模式,以建设服务型、效率型的税务机关[2]。首先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和税务行政效能、税法执法质量等进行有效的改革。另外,实施绩效考核,并且要客观评价工作质效,将有效的改进工作作风,强化国税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毒无意识,促进税收的治理能力,保证各项税收改革工作有利推进,各项工作目标顺利实现。

2.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优化管理配置

税务系统一直属于垂直管理模式,尤其是国税系统,完全是按照总局的五级组织管理模式所构建起来的。其中,总局税收现代管理的目标提出,将分别针对不同层级的国税部门提出新的工作要求和工作目标,然而由于组织的结构特点方面广线又长,再加上管理的水平不统一,所展现出来的执行力度不够很容易导致管理效能的逐渐弱化。因此,将绩效考核作为风向标和指挥棒,可以有利于引导不同层级的国税人员完成工作目标。其次,通过规范工作流程和细化岗位职责等手段,可以进一步优化管理配置,利用绩效管理对税收的执行程序以及纳税服务手段等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最后,还可以从执法的结果、服务的水平、征管效率等结果性的进行考核,这样有利于提高国税部门工作的科学性化和专业化以及规范化水平。尤其是在构建现代税收管理体系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质效,打造素质优良充满活力干部队伍中树立形象,为实现国税工作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3.提高行政效能,加强激励约束

在市县两级国税部门实施绩效管理,就要引导国税人员聚焦阶段性工作目标以及长员发展远景,这样有利于建立起有序地竞争激烈机制。因此,要积极引导各级国税人员提升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创造性,以提升工作的效能,来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张。所以,我们通过绩效考核的结果运用,来实现与单位评先和个人评优以及干部体制等非领导职务职数调配相关联,最好做到考而有用、真考真用,充分的发挥绩效管理对国税工作的推动作用[3]。这样可以让先进的单位有表彰、有奖励,以及优秀的干部有舞台以及发展空间,建立完备规范地税法体系、成熟定型的税制体系、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为实施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提供明确的指导方向[4]。最后,通过绩效评价与反馈,可以帮助考核对象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并给出具体的改正措施,有利于促进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素质和增强业务技能,提高税务的执行力,提高国税的行政效能。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探讨了平衡计分卡在国税部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平衡计分卡要从客户、财务、内部业务流程和学习成长的四个方面来设计绩效评价指标,促使绩效管理对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改进政府工作作风。在国税部门绩效管理中应用平衡计分卡能够有效提高国税干部的工作效率,树立国税部门良好社会形象。因此,国税部门作为国家的经济管理和执行法部门,要不断完善国税部门绩效管理体制,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改进工作作风和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优化管理配置以及提高行政效能,加强激励约束,更加向服务型政府靠近。

参考文献:

[1]方振邦.构建基于平衡记分卡的政府绩效管理体系[J].理论学刊,2014,15(13):2345-2346.

[2]彭国甫,盛明科,刘期达.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J].湖南社会科学,2014,18(46):269-271.

[3]宋绍文,戴良铁.基于战略地图的KPI指标构建[J].中国商贸,2014,15(13):439-440.

[4]姜勇.“平衡记分卡应用中的阻力及其对策”[J].四川会计,2015,16(13):3456-3458.

运管部门篇4

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各国政府相继掀起了政府改革的浪潮。新公共管理运动席卷了西方乃至整个世界,对各国的政府改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我国也包括在内。社会三大部门,即政府组织、市场组织和第三部门,它们的构成状况及其相互关系对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具有结构性前提的意义,同时他们又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之所以说它们具有结构性前提的意义,是因为上述三个部门的构成状况及其相互关系,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一个结构性的总体框架,只有在这个框架下,社会三大部门才能各自有序地加以建设和管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有序地加以规范和理顺。一般来说,第一部门、第二部门不容易受到忽视,最容易受到忽视的是第三部门。因为,在当代中国,三部门联动的社会结构和整合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主要表现在:三个部门的比例、力量大小严重失衡;计划经济体制留给我们的全能型、无限型政府的遗迹还时有表现;“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还没有形成。中国的第三部门刚刚开始发育,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与前两个部门相比,还不成比例。也就是说,三大部门的关系,现在还存在着结构性的不协调,这种不协调是构成和谐社会的结构性障碍。所以,研究并促进第三部门的发展,培育社会治理主体,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部门作为当代人类社会的一次重要组织创新,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潜力和作用。首先,第三部门比起政府组织具有更贴近基层的优势,它有明确的服务对象,在解决社会问题上的互助原则和自主创新精神更是超出了政府体制内经常存在的官僚作风,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其次,第三部门比起市场机制具有首先维护社会公平的优势,它有鲜明的非营利服务特征,在提供社会服务和管理社会事务的过程中减少了市场机制下利润最大化带来的负面效应,有效维护社会公平。第三,第三部门在间接的宏观调控者即政府与市场中的自由竞争者即企业之间,进行沟通、承上启下,起到了政府功能的放大作用,使政府宏观管理措施在微观管理的企业层面得到了贯彻。显然,第三部门发挥着政府和市场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新公共管理运动与第三部门

新公共管理是一个非常松散的概念,又被称为政府再造或政府改革,它不仅是指一种试图取代传统公共行政学的管理理论,而且又是指一种新的公共行政模式i2丨.与传统的以威尔逊、古德诺的政治一行政二分法和韦伯的科层制理论为基础的官僚制的行政管理理论不同,新公共管理思想不强调利用集权、加强责任制的方法来改善行政绩效,而是主张在政府管理中采纳企业化的管理方法来提高管理效率,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强调公共管理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重新调整国家、社会、市场三者的关系。西方各国的“新公共管理”改革或“政府再造”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战略与战术。学者们对这些战略、战术做了不同的概括。戴维奥斯本等人在〈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中提出了“政府再造”的战略,即核心战略(coestaegy)、结果战略(ccnsequencestatey)、顾客战略(custonerstrategy)、控制战略(controlstrategy)和文化战略(cutrestrae-gy)他称之为改变政府DNA的“五其中对促进第三部门发展影响较大的有核心战略、顾客战略、控制战略。

西方各国在政府再造过程中,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改革途径、步骤和措施,即政府再造的战术。根据奥斯本等的论述,政府再造的战术主要有:1、内部企业化管理:即政府应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手段和经验。2、社区治理机构:是指由社区来控制的掌舵组织。这是指政府通过授权把权力下放到社区,由社区居民、社区职员组织等来依法管理社区事务,而政府组织只起监督检查的作用。3、公共管理中引进竞争机制,强调政府应广泛引进竞争机制,取消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性,让更多的私营部门和社会团体参与公共服务的提供,通过这种方式将竞争机制引入到政府公共管理中来,从而提高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4、政府应放松严格的行政规制,新公共管理反对传统公共行政重遵守既定法律法规,轻绩效测定和评估的做法,主张放松严格的行政规制。

第三部门是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的一种产物,是指独立于第一部门败府组织)和第二部门(市场组织)之外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志愿性很强的组织,这种组织既不是政府也不是企业的代言人,但他又不能脱离开政府的方针政策而独立行为,也不能同企业一样以营利为目的而行为。第三部门在西方的兴起有着很深的背景,它的兴起就是为克服现代社会中的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具体地讲,就是在第一部门与第二部门高度发展成熟后即“第二种失灵”充分表现出来以后才应势而生.

政府失灵通常是指政府在提供私人物品上的职能失灵,比如政府办企业不仅没有效率,还往往导致权力“寻租”,形成腐败。而市场失灵则通常指市场机制在提供公共物品上的失灵。这是由于公共物品回报与付出无法对应。于是,公益靠政府,私益靠市场便成了一般共识。这种意义上的政府与市场能互相解决彼此的失灵,这样也就不需要第三部门了。

可是,在当代民主福利国家与自由市场体制中以上两种选择(公益靠政府,私益靠市场)都出现问题,人们又提出了“第二种市场失灵”和“第二种政府失灵”。所谓第二种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不仅在提供公共物品上存在着失灵,在提供私人物品时,市场也有一些功能缺陷。例如,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无法有效地识别商品品质,于是,消费者权益保护就成了仅靠市场交换不能解决的一个问题,需要有“消协”这类组织存在。另一方面,政府不仅在从事竞争性私人物品的生产中存在着失灵,在公共事务方面,政府也有失灵之处。例如,民主政府的社会政策往往有一种“多数取向”,作为受选民委托者,他往往体现大多数选民的利益,而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中那些弱势群体以及其他特殊群体的需要。例如,对妇女、儿童、残疾人、赤贫者的保护等等。同时,即使政府能够提供服务也存在效率与成本问题。政府作为雇员机构都具有官僚制组织的弱点,运作成本高,容易导致浪费与文牍主义。因此需要第三部门的介入,与政府相比,它们有特殊的热情,成本较低。这样,第三部门有了生存与发展的体制空间。

三、西方国家第三部门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的发展

西方国家第三部门在20世纪70、80年代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中获得长足的发展。新公共管理思想是西方社会特定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发展条件下的产物,体现了西方公共行政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政府改革浪潮在西方国家的普遍展开,已在相当程度上改善了西方国家的公共管理水平,促进了西方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满足了更多的公共服务需求,同时也增强了西方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力。在这场持续的政府改革浪潮中,西方国家的第三部门得到了快速发展,因为它在这场政府改革运动中获得了发展的政治支持、发展契机和良好的社会基础等外部条件。这些条件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促进西方国家第三部门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获得发展的根本原因。

首先,西方的政府改革主张将“掌舵”职能与“划桨”职能分开。政府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机构臃肿、预算超支、效率低下、官僚主义与腐败盛行的顽症,就应该严守公共政策的制定职能,运用公共政策来引导政府外的组织有效承担提供部分公共物品与服务,即执行性的职能。能够有效承担提供部分公共物品与服务的政府外的组织,只能是第三部门,而不是作为第二部门的市场组织。因为市场组织在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时存在失灵问题,所以,不能保证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的公平性。这样,第三部门的发展获得了政府支持,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政策法律环境。

其次,如前所述,奥斯本等人关于政府再造五项战略中的控制战略要求将重大的决策权下放,有时甚至将权力外放至社区,使用“第三条途径”,即通过授权社区成员和社区组织等志愿组织(第三部门的一种具体组织形式)解决自身问题,也就是自行对机构进行管理。英国前政府撒切尔内阁就是这样做的,它出售了大量的公有住房,并将学校控制权交给以社区为基础的管制机构,由社区组织来控制掌舵职能,即由社区组织自己来规划组织的发展愿景和蓝图。这就调动起了志愿组织、社区组织等第三部门促进自身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即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政治支持。

第三,在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中主张政府应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打破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垄断地位,让更多私营企业和第三部门参与到公共物品的生产与提供中来,从而提高公共物品的质量与效率,使得政府组织、私营企业、第三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进行公平竞争,给公众提供“用脚投票”脚自由选择服务机构)的机会。由于第三部门具有非营利性、沟通性、成本低等职能优势,使它们愿意进入营利组织不愿涉足的领域,如无利可图的慈善事业和环保事业等。另一方面非营利性也使人们对这些组织的信任度远远高于对营利性组织的信任度,为它们在某些领域(如医院、托儿所、养老院)与营利性组织的竞争中奠定了优势地位。此外,第三部门的低成本也使得它们在某些领域有比较优势。正是由于它的非营利性、沟通性、低成本,使得第三部门对特殊的社会需求比较敏感,在某些领域有较长的服务历史和较强的服务经验,容易赢得社会支持和信任。因此,第三部门具有进一步发展的职能优势和群众基础。

第四,在西方政府改革过程中,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精简政府机构,其关键是转移政府职能,尤其是部分社会管理职能的转移。从政府转移出去的职能,社会上必须要有相应的载体来承担,否则就将导致脱节现象和管理真空现象的产生。如果没有第三部门来填补因政府职能转移而造成的管理真空和脱节现象,就会出现混乱。其解决的办法有两种,一是恢复政府机构及其原有职能,另一个是第三部门承担管理责任.第一种办法显然是与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宗旨背道而驰的,而第二种办法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脱节现象和管理真空现象的产生。因为,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往往无法胜任或不愿承担政府转移出去的职能,而第三部门以其非营利性,服务性,组织性,自愿性等特点,成为政府理想的合作者以及政府分离出去职能的承担者。政府职能转移,为第三部门留出了广阔的体制空间。

四、结语

运管部门篇5

大家好!

首先感谢组织和领导给予我展示自我的舞台和施展才华的机会!中层干部实行公平、公正、公开地竞争上岗,这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有益尝试。我坚决拥护,全力支持,积极参与。

我叫hhq,今年29岁,团员,入党积极分子。94年中专毕业参加工作,2000年取得行政管理专业自修大专文凭,现自修本科,今年6月毕业。曾有..区运管处运管科、法制科副科长、团支部书记、城区运管所办公室主任的任职经历。我觉得每一次工作的变化,对我人生阅历的增长和能力的培养都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挑战与机遇同在,压力与动力并存,我这次参加竞争上岗,目的就在于锻炼自己,获取多方面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参加工作十年来,从基层到机关,我积累了较丰富的基层和机关工作经验。我没有辉煌的过去,只求把握好现在和将来。今天,我将竞争的岗位是稽查法制科科长。我认为我有以下有利条件:

一是我精通运管业务,具备娴熟的办公技能。多年的运管工作实践,使我对道路运输业各个子行业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认识。特别是在运管科工作的几年,我直接和经营者打交道,协助科长起草行业指导性文件,时刻感受着运输市场跳动的脉搏。在提倡办公自动化的今天,我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不断提高,各种办公软件、程序应用自如。

二是政策法律意识强,道路运政执法实践经验丰富。在日常的经营许可、证照发放上,我始终坚持依法行政,严格依据道路运管法规、规章办理。在原市运管处稽查科、货运管理科、市场管理所、出租汽车管理所,直接从事行政执法工作达五年,对运管法规的应用、执法程序的把握、执法文书的填制驾轻就熟。任曾都区运管处法制科副科长期间,负责对外勤科室行政执法指导监督、执法文书的检查归档工作。即使在非执法岗位,我也没有放松过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时刻关注着运管法规的变化。

三、我吃苦耐劳、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外勤科所,外出稽查、收费、开票、制作执法文书,兼作内勤事务,不言苦,不言累;在机关,身兼业务申请受理、客货运行业管理员、运价监管、统计等多个岗位,不言难、不言利。无论在哪里,不管干什么,我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四、工作作风朴实,为人谦虚、诚恳、好学。我的办事原则是该办的马上办,就是加班也要办,从不利用手中职权对经营者吃、拿、卡、要。工作之余我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去年通过了中级职称专业考试;并勤于动笔,近两年在中国交通报、湖北交通报、中国道路运输、湖北征运、随州日报等报刊发表行业新闻、理论探讨文章30多篇。

这些有利条件决定了我能够更快地进入稽查法制科科长这个角色,开展工作。“在其位,谋其政”,假如我有幸竞争上这个岗位,我将在运管处党总支的领导下,围绕运管处总体工作布署,以“新思路、新举措、新发展”为指导思想,以“执法人员高素质化、执法手段现代化、执法行为规范化”为目标,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好法制、稽查工作。

一是以教育培训为主,多途径提高执法人员素质。首先在培训学习内容上下功夫,改变过去“缺什么,补什么”的做法,学习增加具有前瞻性、预防性的内容;改变过去执法人员单一接收法律法规信息的片面性,将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与行业管理规范性文件交叉和融合起来学习;其次以法律法规知识竞赛、理论探讨为载体实施渗透式法制教育;再就是建立个人执法行为评价系统,这个系统类似于单位的目标责任书,对执法人员个人在法律、法规、规范性性文件方面的熟知程度、执法量的多少、执法行为的优劣进行评价,形成有效的奖励激励机制,打破执法人员学不学一个样、水平高低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状况。

二、执法手段现代化,减轻执法人员劳动强度。把证据的收集放在第一位,强调发挥照相、录音、摄像等设备在调查取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计算机在行政执法中的应用,引进道路运输违章自动识别和处理系统。就是说在路查中,通过电脑、摄像头的配合使用对营运车辆自动检查,结合湖北省道路运政管理系统做出是否违章的识别信号和处理参考意见。

三、执法行为规范化。按照我处印发的《全市运管系统创建文明执法行为规范活动实施方案》,结合我市的运政执法实际,将学规范、用规范活动引向深入。

四是认真贯彻《湖北省道路运输业质量信誉考核暂行规定》,把它作为促进道路运输从业者、营运车辆退出机制的形成的重要手段。

除此之外的几个工作设想:

一是加强与周边(县)市运管部门的交流与合作,于今年年审结束后开展一次协查活动,通过稽查带动管理。

二是于年审前印制一本小册子,收集道路运输管理法规、规章以及与经营者密切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发放给每一位车主,增强运管法规的透明度。同时公布运管法制咨询、运管人员违纪投诉电话,通过小册子架起一座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

三是继续做好投诉举报的查处,履行行业职责,树立运管部门良好形象。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事,在我的演讲结束之时,我要引用古人的一名来自勉:"不可以一时之得意,而自夸其能;亦不可以一时之失意,而自坠其志。"竞争上岗,有上有下,不管结果怎样,我都将保持平常心态,励精图治,恪尽职守,加倍地努力学习,勤奋工作,来回报组织、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支持和厚爱。

运管部门篇6

警务通依托现行的移动终端PDA设备(我们常说的智能手机)支持中文手写输入、无线传输(GPRS\CDMA\802.11b)、IC卡读写、GPS定位等,具有车辆、驾驶员、全国在逃、公安法规、业务信息等实时查询功能,可在几秒钟内快速搜索、查找到目标信息,适合于公安民警在现场和移动中进行快速信息查询,

下面就从交通管理部门的角度来谈谈警务通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根据公安部科技强警的要求,克拉玛依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随着这几年的发展,在交通管理方面以向科技化、多元化、正规化迈了一大步。交通指挥中心的建成、各路口的实时监控、通讯网络的基站建设、单位各单元的网络办公。以为构建移动办公提供了良好地硬件平台。而交通管理工作的性质大都具有流动性、随机性的特点。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实施给我们的执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现场迅速判定驾驶人及车辆的基本信息,为我们的执法提供先决条件是我们现在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而警务通的出现就使这一切成为可能。

交通管理中警务通的功能应包括交通管理信息系统、车辆驾驶员管理信息系统、人口管理信息系统、法律法规查询、IC卡读写、以后如有需要可以安装GPS卫星定位系统。利用现有的克拉玛依市移动通信无线承载网络、移动接入服务平台,建立支队的应用服务平台、安全措施、后台数据库来实现数据查询、数据采集、信息下载、数据交换等一些其它功能。

根据交通民警工作移动性强的业务特点,移动警务通系统须提供如下功能:数据查询、数据采集、信息下载、数据交换、系统管理、等一些其它功能。数据查询功能:可以通过移动数据接入、短信等方式实现数据查询。数据采集功能:可以通过手持终端采集必需的有效数据。信息更新功能。移动采集信息的更新包括两个方面:移动终端设备本机数据的更新及后台数据源的数据更新。信息下载功能:文档性数据下载到移动设备后,应能保证文档的完整性。数据交换功能:系统应具有与支队数据库实时交换数据功能、与银行系统进行交换数据功能。法律、法规文件、程序版本升级可以通过内网或无线数传网络下载,本地查阅。现场拍照、录音:现场拍摄照片、录音和放音等功能。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能够用到的有:交通违章处理,事故现场记录,事故处罚依据,记录处罚结果,事故绘图,扣证记录,车辆信息查询:注册登记信息,历史违章信息,年检信息,车辆挂失记录,报废车记录,转出车记录;驾驶员信息查询:驾驶员基本信息,驾证登记,驾证挂失,处罚记录,驾证扣押记录,年检信息,违章分值,满12分查询;全国在逃查询:在逃犯基本资料,案情摘要,罪行描述,模糊查询;公共信息查询:法律法规,常用办事程序,公安局内部通讯录,通知通告事项等功能。

随着克拉玛依市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产品运用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按照公安部科技强警的要求,克拉玛依市公安局也加大了公安科技力量的投入,移动警务通在一些内地发达城市的率先使用,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在我们日常的交通管理工作中,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机动车数量的增多,交巡警在路上执法的工作量和难度越来越大。一旦碰到违章或其他可疑情况,民警只能用对讲机或电话与指挥中心联系,请求协助查证,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效率较低。一线作战的交巡警迫切需要整合多项业务数据、具备移动无线查询和无线业务处理功能的集成化技术装备。另外,我们可以看到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是建立在人性化的基础上的,而要真正实现人性化的管理,就必须以强大的科技手段做支撑。我们知道,现在的大部分的交通违法行为是开具处罚单不暂扣驾驶证件的,民警在平时的值勤中,检查一位驾驶人的驾驶证件,从证件的表面是看是看不出来他是否有交通违法记录、记分是否达到十二分记录、交通违法罚款是否处理记录、交通事故处理记录、证件暂扣记录、甚至不能现场判定证件的真假记录等。可喜的是,我们现行全国的交通管理数据库,已经不断具有每天处理全国的驾驶人、车辆信息的能力。它能记录驾驶人、车辆每天的变更信息,并及时反馈到各地的数据后台。为我们的查询、对比提供条件。本地服务器每天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并保持实时更新,如果这时民警手中有警务通,就能连线支队服务器,查询驾驶人的驾驶证档案,查阅各类信息。为我们的工作提供帮助。

移动警务通具有IC卡的读写功能,今年新疆地区的记分本推迟下发,极大可能是改变原有的原始记分形式而采用IC卡来记录分值,这种方法更利于日常的管理和规范。而移动警务通能够记录驾驶人的交通违法分值和查询剩余分值,为我们的处罚提供先决条件。

交管部门还可以将车辆管理中心的车辆及驾驶员信息存储于警务通上,随时对违章或肇事的司机和车辆进行查验,以便及时对例如拼装车辆、未交纳各种费用的车辆及其所有人做出处理,有效地抑制了隐患的发生。

运管部门篇7

一、当前农村客运市场的发展现状

(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农村客运市场的同步发展。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走出村镇的要求空前提高,出行次数随之增加,各种农副产品的运输也要求在第一时间走进市场。近几年来,夷陵区各级政府和区交通部门也下大力气逐步改善农民的出行和农副产品的运输问题。目前,夷陵区的农村客运网络已初具雏形,不少先富起来的农民经营户便纷纷购置车辆,经营农村客运班线。

(二)农村道路的发展为农村客运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一是农村公路基础设施的迅速发展为农村客运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夷陵“十一五”交通规划已对村村通公路提出了具体的建设要求。随着公路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农村客运市场的前景非常广阔;二是不断建成的农村客运站、候车棚及招呼站的相继投入使用,也使得加快发展农村客运市场的各方面条件日臻成熟。20__年,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运管所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统一设计、统一施工,兴建了28个候车棚,4个候车站牌。目前,夷陵区共有等级客运站1个、简易客运站4个,候车棚28个,招呼站4个。

二、当前农村客运市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这已成为制约农村道路运输发展的重要因素;二是从事农村客运的车型结构不合理。夷陵区车辆车型结构有大客车、中型客车、小型车甚至还有农用车、微型小货车、二轮和三轮摩托车等。农用车载客安全系数低,难以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三是没有很好地把握市场供求变化,调控不力,运力布局不均衡,致使部分客运线路运力盲目发展,载客率低,各运输公司之间争抢客源;四是非法营运和超范围经营多。某些车辆安全技术性能差,经营不规范,严重扰乱了客运市场秩序;五是缺乏相关优惠政策扶持,农村客运发展缓慢。由于运距短、票价低、客流不稳定等因素,使得经营者难以实现盈利;六是客运站经营管理不力,不能很好地实现“车归站人归点”。有的客运站的定班、定线、定点难以坚持;有的客运站则是毫无市场观念,守株待兔,死抱“三定”不变;还有的是客车出站绕圈拉客或者穿城而过。

三、运管部门在建设新农村中的作用

畅通便利的农村道路呈网络化构建在建设新农村中是最直观的体现。运管部门要转变管理观念,围绕着发展大交通、服务新农村,将管理重心“下移”,在客运线路的审批、站场的完善和建设、规范经营秩序和加强运输市场的监管力度上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一)科学制定农村客运发展规划。20__年初,夷陵区运管所综合全区近几年的农村客运发展实际,制定了依托现有的乡村路网,建立以小溪塔城区为中心,各乡镇为干线节点,各行政村为支节点,高级客运车辆为主,普通小型客车为辅的四通八达的客运网络体系;

(二)加快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农村通达工程。一是要按照“统筹安排,科学规划,明确职责,搞好示范,逐步推开”的思路,广泛激活社会资金,对农村客运市场逐步放开,鼓励经营者“车头向下”,统一线路,统一票价,统一车型,统一服务,实施规范化管理。二是优化农村客运运力结构。按照“开得起、留得住、有效益”的原则,针对当前农村客运存在的成本高、效益差、适用车型少、运力结构调整难度大等问题,推广经济适用车型,逐步淘汰车况差、安全性能差的“老爷车”。三是加大农村客运班线覆盖率,扩大通车范围,使得客运网络更趋合理。四是对运量少或者不适宜开行日班的线路,采取灵活的经营方式,打破“三定”原则,实行电话预约、滚动发班等。五是重新整合运力结构,对过剩的线路调减运力,不足的线路加密班次。六是加快客运站点建设,改善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形成布局合理、连接城乡的客运基础设施平台,逐步解决乡镇五级客运站建设,使人民群众的出行条件和候车条件得到大的改观。

(三)提高服务质量,树立农村道路运输品牌。结合“双争”活动,运管部门将创建工作覆盖至各客、货运输公司。一是进一步加强文明客运站的创建,推广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二是进一步深化文明客运示范线的创建;三是广泛开展创“十佳”活动,全力打造诚信运输企业;四是加大对服务质量的监督和查处力度。

(四)建立长效机制,狠抓市场监管。一是加强源头管理,规范客运站场秩序。派专人常驻客运站,按“三关一监督”原则,督促客运站秩序逐步走向规范,同时严把经营者资质、车辆技术性能审批关。二是对全区客运线路实行分片负责管理。指定责任领导、责任科室,分片负责营运、安全管理和运输服务质量的投诉工作。三是严打重罚,合力整治客运市场秩序。开展横向联合,与区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办公室联合起来,在广造社会声势的基础上,对全区范围内的非法营运进行严厉打击。开展纵向联合,联手兄弟所,重拳出击开往市区等地的跨区域非法营运车辆。

(五)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客运车辆司乘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力度。广泛宣传《道路运输条例》、《道路 交通安全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严禁超载营运、客货混装或农用车载客,严禁甩客和拉客。教育司乘人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规范经营和合法竞争意识,使农村客运安全和市场秩序得到好转,提高出行的安全系数,有效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运管部门篇8

一、正确认识"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之间的辨证关系,并运用于具体业务工作之中。

思想解放的程度,直接决定着改革创新的力度、决定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进步程度。思想没有大解放,观念就没有大的更新,就没有大突破,更难有大发展,只有解放了思想才能深化改革。而深化改革就必须扩大开放,而扩大开放的目的是促进发展、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扎根于改革发展伟大实践,又是科学依据导致改革发展,实践的行动指南,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决定性的意义。所以,改革是手段,解放思想是前提,科学发展才是最终目的。这四者之间是统一与紧密联系的,缺一不可的有机结合体。

从高速公路的建设管理和运营上说,解放思想的关键是怎样提高管理效率和运营效果,有力支持地方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要发挥高速公路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推动作用和对投资的带动作用.更重要的是要发挥战略性作用。从美国的经验看,泛美高速公路将美国、加拿大、以及中南美洲的诸多国家联系起来,交通的发达带动了北美经济圈快速发展。可见高速公路的修建不仅是交通和经济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甚至是地缘政治的战略需要。

××省地处祖国西南边疆,国境线长,在当前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国际形势下,高速公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更多的是体现在贯彻国家经济发展意图,××省在建的保腾路以及昆曼大通道的竣工,就是体现以××为核心,形成繁荣而有可持续发展的东盟经济贸易体。在这里就应该以一种宏观的、战略性的眼光看待高速公路的建设和管理。具有这种眼光才能真正做到解放思想,科学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要求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必须使社会效益和财务效益和谐平衡。

高速公路的效益是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高速公路具有公益性质的一面,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修建高速公路,改变交通滞后的被动局面,改革投资软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基于此,高速公路更多地体现的应该是社会效益。但是与一般商品生产企业不同,高速公路的社会效益体现的更加直观,高速公路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是修建高速公路所投入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上千倍,高速公路社会效益因时空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一时还难以用一个直观的数学公式来表达,但高速公路的社会效益又是客观存在的,高速公路通车后,给公路沿线经济所带来的变化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历次的经济飞速增长和社会的进步无一不是从交通开始的,蒸汽机的发明不仅带来新的交通工具的诞生,也是欧洲工业革命的开端;美国西部大开发的风起云涌来自于横穿美国东西部铁路和公路的竣工。

在××这种地质地貌复杂多样的地区,至今公路运输量占全省总运量的93的省份,公路仍然将会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的主要交通载体。只有公路或是高速公路将会更高效率地带来物流、人才本文劳工流、资源流和信息流。这是××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历史的经验总结,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次,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大都是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或股份公司控制。采取这种运营方式,主要是做到产权明晰,权责明晰,最大效能发挥公共产品的基础服务效益。

第三,高速公路的社会效益是主要的、根本性的高速公路企业要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当企业效益于社会效益发生矛盾时,企业效益服从服务于社会效益。

从总体看,高速公路的建设总是社会效益和外部效益大于项目本身的财务效益,这是社会公共产品的特点所决定的。但是,为了连续持久地发挥高速公路的效益,在运营过程中适当收取相关的使用费用不仅是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扩大建设或者重置建设所积累资金所必须的。

从理论上看,取得一定的现金流量并获得一定的效益,是高速公路自身生存的前提,也是更高效提供社会服务的基础。如果项目本身都不能通过养护、修理得到存续又怎么能持续有效地对外部进行服务,发挥其社会效益。同时按照西方经济学的公共选择理论,产权不明晰和不收费的社会公共产品必然会产生大量的"搭便车"的行为,导致公共产品的浪费和低效使用。

另一方面,社会效益与自身财务效益是可以兼顾和统筹安排的,关键在于提高管理效率和运营水平。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经营,社会效益和财务效益两者达到和谐平衡。

围绕以效益--必然是兼顾社会效益与财务效益为中心开展运营管理工作,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应该从效益出发,依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加强管理,从管理体制、管理机构、管理方式等入手,提高高速公路的效率。

三、科学发展观要求高速公路管理有新的思路。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家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高速公路运营管理部门要增强意识、居安思危

,有危机感,才会有新的突破和新的发展。高速公路在中国目前是朝阳产业,这是大家公认的,但也应看到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主要是靠收取车辆通行费,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家有关政策的限制,这与一般商品企业相比,既是高速公路企业的优势,又是高速公路企业的劣势,说是优势,因为有政府批准的收费标准,合理合法收费,说是劣势,政府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降低收费标准甚至取消收费。因此高速公路企业应未雨绸缪,从效益出发,充分利用高速公路这一平台,创新管理运营新思路。

(一)从养护、多种经营方面拓展发展空间。高速公路养护在管养分开框架下,现阶段应大力扶持养护公司壮大势力,形成规模,逐步放开养护市场引进有资质的养护队伍参与竞争,以降低养护成本,根据这一原则,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应从管理入手,壮大自己,以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服务区等多种经营也应从长计议,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探索、租赁、合作、自营等多种路子,走效益最大化,形成高速公路良性发展。

(二)引进和培养管理经营人才。一流的企业、一流的工作业绩、一流的效益,要有一流的人才队伍。培养和锻炼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提高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效益的根本保证。管理出效益、优质的管理必须依靠一流的管理人才队伍去完成。管理一条路,锻炼一批人才。人才是高速公路企业发展的基石,在当今人才流动加快的市场条件下,高速公路企业坚持运营管理以效益为中心,既要注意培养人才,又要善于 留住人才,更要合理使用人才,为人才的发展提供平台。特别是现目前××省人员流动比较频繁

,这给我们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所以应为人才的发展创造必要的氛围,在工资、培训,使用维护职工利益等方面建立健全一套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制度。

上一篇:奥巴马演讲范文 下一篇:人体体温多少正常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