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山区儿童范文

时间:2023-09-30 17:58:07

贫困山区儿童

贫困山区儿童篇1

关键词: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留守儿童;成长成才

城镇化进程推进,山区校点撤并,导致大量农民托付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看孩子。监护人大多远离家乡外出务工,对孩子的教育全部寄托在学校和托付人身上。而托付人大多没有文化、缺乏对孩子教养的知识,因而这些孩子或多或少出现一些问题行为,给学校教育带来新的问题。所谓问题行为,是指那些阻碍青少年身心健康、影响其智能发展,或是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我国学者左其沛等把问题行为分为过失型、攻击型、压抑型和品德不良型四类。在现实生活中,这些留守儿童表现出来的问题行为有些是品行性的,有些是心理性的,而绝大多数是二者兼而有之,本文主要就社会品德方面问题行为中的厌学、逃学的成因、矫治谈几点看法。

一、留守儿童不良学习行为的诊断

(1)心理方面的因素。现在的初等义务教育基本上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大多数教师只把着眼点放在少数学习表现突出的学生上,让学生死读书,做“快餐作业”。学校教育没有灵魂,孩子身心畸形发展,一些富有创造性的学生则被另眼看待,打入“冷宫”。部分功课不好的孩子,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家长的训斥,孩子处在一种压抑和纠结中,久而久之,自我意识可能比较消极,在他们心中,自卑感和失落感也会加重。有的同学,可能为了一时的心理满足,在不良的诱因下,做出一些不好的事。而且,有的教师在看待学生时,有时可能爱用放大镜,批评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这会在学生心灵深处种下“仇恨”的种子,阻碍师生关系健康发展。有些学生,慢慢会由害怕过渡到对抗,有的甚至失去前进的动力,不再积极上进而自暴自弃。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部分差生可能会结成“同辈团伙”,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社会秩序,也影响他们的成长成才。

(2)家庭、社会方面的因素。孩子是在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家庭是他们飞翔的起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人生观、世界观、审美观形成的重要力量。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非常深刻,有时甚至影响其一生。纵观现在的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不容乐观。一些家长因受社会的影响变得浮躁,在家长的不良思想的示范与影响下,孩子的心理状态也在潜移默化中扭曲。此外,大吃大喝、奢侈浪费、拉关系、走后门等社会不良风气,也会给敏感的学生带来影响,使学生心中的价值观出现失衡,有时会形成错误的认识,染上一些恶习,危害其自身的成长。

二、学习不良行为的“医治”

(1)双管齐下下“猛药”,培养留守儿童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心里只要装着春天,孩子才会“竞相开放”,教师也才会陶醉在美丽景色的幸福中。因此,教师一定要在孩子面前展示一张笑脸,给予激励的语言,师生之间才能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无论是课堂教学中,还是在课外活动开展中,教师唯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真正做到心与心的交流,才能发挥出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平时,学校要加强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营造一个温馨、平等、自由、积极、亲切、团结、向上的大家庭,让学校、班集体成为学生的精神乐园,使每个学生都愉快地生活、学习和发展自己。我校近年来开展的“五欣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教育留守儿童学会欣赏学校、欣赏班级、欣赏自己、欣赏老师、欣赏父母,他们在夸奖自己、团队、老师长辈的过程中,增强了信心,心里充满了阳光,自然就会形成积极的心理,对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家庭是社会细胞,和谐协调的家庭生活环境是幸福的象征。寻求家长的配合,改变教育的方法,是成功教育者所不可缺少的手段。只有父母对子女深切的爱,共同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愉快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才能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发挥,优良个性得以形成。我校开展的别开生面的“心与心的交流”家长会,让家长或托付人在听到孩子的声音,学到育人的正确方法。从目前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调查情况来看,没有厌学的现象,留守儿童基本养成了预习习惯,学会了听讲。

(2)方法作“药引”,熬制“心灵鸡汤”,培养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习惯,是较稳定的一种行为。良好的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如果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则学生会白白浪费自己的时间,浪费自己的黄金时代。作为一位负责任的老师,要千方百计,使出浑身解数,让孩子爱上学习,把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优秀的学习成绩,来自于良好的学习习惯。经过我们几年探索,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用以下几个“方子”:

①激发孩子“读书乐”的兴趣。教师若想培养孩子爱读书的习惯,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是教师自己要读书。什么样的教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就是这个理,“润物细无声”,教师爱读书会示范感召孩子也爱读书,这叫“于无声处听惊雷”。我校四年级二班有十个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环境差。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太少。该班开展了“师生读书乐”的活动,教师满腹经纶,孩子们佩服得五体投地。再加之教师重点对那些留守儿童进行点拨启发,一些孩子自觉地加入到了读书的行列。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爱读书的孩子慢慢多起来。其中一位叫范莉的孩子,家里只有他爷爷一人照顾她的生活起居,至于学习辅导的事不用提。但现在真的变了,她爱读书,成绩提高幅度很大。

②为孩子设计“读书乐”的氛围。教室里有读书名言的激励,有读书比拼过程的展示,有图书的陈设,有读书活动结果的评价,有经常和孩子讨论读书的问题的情景等。课余时间,可以与孩子一起玩耍,沟通感情,在此基础上,一起朋友式地谈论人生理想,谈论学习与读书。一开始,可以讨论一些简单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慢慢拓展到更深的层次。讨论的书籍,可以从孩子们平时爱看的动画书、动画电影、玩具切入,逐渐引导学生爱上名著,爱上那些营养丰富的读物,让学生感到读书的乐趣。

③给孩子“读书乐”的示范。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正如老子所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孩子生活在这样丰富多彩的世界,诱惑非常之多,即使大人有时也会控制不住自己的言行,何况自制力不强的孩子。他们往往很难静下心来读书。时间是有限的,同样的时间,若不用来学习或读书,则自然会被一些其他的因素如网络游戏侵占。我的观点:首先是带着孩子经常逛书店,这是一个好的举措。其次,教师特别需要把读书的魅力展现开来,比方我们讲到一个人物的案例,给孩子讲得特别动人,给孩子说这是哪本书里的案例。教师要充分利用活动课,给孩子讲优美、动人、有引导性的案例,但是不用讲完,给孩子留下悬念,让孩子主动地去探究案例的后半部分,勾着孩子的魂,引领他们主动地去看书。

④给孩子一个“读书乐”的理儿。现在我们有些家庭,特别是像我们“边、穷、少”农村地区,大多留守儿童的管护人还是文盲,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生成性的资源,有的放失地开展一些班队主题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明白他们不要像老一辈那样生活,不要完全依靠父母,得靠自己,要用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⑤给孩子一个“读书乐”的情。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的信心、期望和热爱,会使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和自强,一种受到老师爱护、重视的体验,激发学生们努力学习,报答老师的爱护和期望;同时,学生的进步和成绩又会进一步影响教师的期望,使学生在充满爱的气氛中迅速健康成长,厌学、逃学的现象就很难在学生身上产生。因此教师一定要与留守儿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⑥给孩子一个展示的机会。真诚关心留守儿童,提供表现的机会,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才能,创造机会,安排他们做一些擅长的工作。课堂上不要眼睛光盯着尖子生,有意识地提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留守儿童回答,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细微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赞扬,老师不要吝啬鼓励的眼神和表扬的话语,就是那一句不经意的语言激起了他们创新的火花,这种鼓励和表扬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教法改革作抓手,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新课的引入力求“新”“趣”“巧” “新”就是新颖别致,不落俗套; “趣”就是妙趣横生,寓教于乐;“巧”就是巧设计、巧安排、巧设题。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学习氛围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愉悦。为此,我校进行了“打造诗意课堂”的研究。研究表明,有效的教学改革会助推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贫困山区儿童篇2

今天,我看到电视在报道说“贫困山区的孩子因家里穷,没钱上学”,看完报道后,我趴在桌上,心想:“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正是该上学的时候,应该像我们一样快快乐乐地去上学,怎么能因家境贫困而辍学在家呢?大家应该一起来帮助那些孩子呀!”过了一会儿,我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

一阵掌声把我给吵醒了,我睁开双眼,眼前出现了一个副热闹的景象:一位年轻的叔叔在大家的欢呼下,将一个装着一箱子钱的箱子郑重地递给一位小姑娘。我问了身旁的人才得知:原来,厦门市的“帮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慈善基金会已成立,现在代表厦门的“爱心大使”正在将装满全体厦门市人民的“爱心钱”的捐款箱赠送给贫困山区失学儿童。

我看见,当那个代表失学儿童的小姑娘用颤抖的双手捧着慈善基金会赠予的“爱心钱”时,她那黑黝黝的小脸蛋上挂满了晶莹的泪珠,一颗颗地落在厚厚的一沓钞票上。她拿起话筒,用那稚气、纯朴的声音对慈善基金会表示感激:“我代表我们这些失学儿童向慈善基金会与所有为我们提供学费的人们,还有在场的厦门人表示感谢!以前,上学??使我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也是我们最大的愿望。我们原本以为我们会作一辈子的文盲,是你们,将你们的爱心献给了我们,使我们能够上学,使我们有机会能走出这贫穷的山村,不用作一辈子的农民。请相信我们,我今天,我看到电视在报道说“贫困山区的孩子因家里穷,没钱上学”,看完报道后,我趴在桌上,心想:“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正是该上学的时候,应该像我们一样快快乐乐地去上学,怎么能因家境贫困而辍学在家呢?大家应该一起来帮助那些孩子呀!”过了一会儿,我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

一阵掌声把我给吵醒了,我睁开双眼,眼前出现了一个副热闹的景象:一位年轻的叔叔在大家的欢呼下,将一个装着一箱子钱的箱子郑重地递给一位小姑娘。我问了身旁的人才得知:原来,厦门市的“帮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慈善基金会已成立,现在代表厦门的“爱心大使”正在将装满全体厦门市人民的“爱心钱”的捐款箱赠送给贫困山区失学儿童。

我看见,当那个代表失学儿童的小姑娘用颤抖的双手捧着慈善基金会赠予的“爱心钱”时,她那黑黝黝的小脸蛋上挂满了晶莹的泪珠,一颗颗地落在厚厚的一沓钞票上。她拿起话筒,用那稚气、纯朴的声音对慈善基金会表示感激:“我代表我们这些失学儿童向慈善基金会与所有为我们提供学费的人们,还有在场的厦门人表示感谢!以前,上学??使我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也是我们最大的愿望。我们原本以为我们会作一辈子的文盲,是你们,将你们的爱心献给了我们,使我们能够上学,使我们有机会能走出这贫穷的山村,不用作一辈子的农民。请相信我们,我

贫困山区儿童篇3

【关键词】贫困山区 学前教育 现状 问题 建议

学前教育是指对3-6岁年龄阶段的没有上小学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主要是引导幼儿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或应对以后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其主要任务是使儿童身心获得健康发展,为进入小学学习做好准备,给将来的教育打下基础。所以,良好的学前教育对每个儿童来说都非常重要,是一个人教育和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对学前教育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起了许多乡镇幼儿园和村级幼儿园。贫困山区也迎来了学前教育办学的春天。但是,由于这些幼儿办学点刚刚起步,需要政府和各级力量给予大量的资助和支持。

1.贫困山区学前教育现状

1.1 学校的学前教育得不到良好发展。虽然在多数乡镇已建起幼儿园,但少部分乡镇还没有规范的幼儿园,甚至还没建幼儿园。儿童在5岁或6岁时进入学校,组成幼儿班或叫学前班。在条件稍好的学校,就独立组成一个班,由一个老师负责;在条件稍差的学校就得与另一个年级坐在同一间教室。这个班的老师上两个不同年级的课,即要从事学前教育,又要进行小学阶段的教育,一节课在教室的两头进行复式教学。学前班的学生读了一年就直接上小学一年级。可想而知,幼儿的潜能得不到更好的发展,何以在今后漫长的求学路上健康成长呢?

1.2 建起的幼儿园不规范。在乡镇和村级已建的幼儿园,一般由一个或两个老师担任。因为严重缺乏硬件设施,幼儿年龄层次不齐,教师待遇无法落实。所以,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幼儿教育工作没有活力,没有质量。

2.目前贫困山区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对山区学前教育管理不规范。对办园质量抓不够,对幼儿教师队伍管理不够,培训和日常监督考核抓得不够,缺乏必要的奖惩制度,致使幼儿教师缺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压力和动力。

2.2 幼儿园的教学设备不齐全。园里没有标准的幼儿教室,没有足够的幼儿活动场地和设施,没有适合幼儿的桌椅,儿童只得用小学生的课桌;没有标准的卫生间,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更没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也没有教具,老师就凭着一张嘴和一本书,有时甚至 连一本书也没有,何谈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2.3 山区幼儿教师待遇普遍偏底。在贫困山区的幼儿教师多数是从社会上招聘来的,不是在职教师,是地方政府靠财政收入支付,所以,幼儿园教师收入偏低,不稳定,基本生活难以维持,总想着跳槽,因而工作积极性不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很难予以保证。

2.4 师资力量明显不足。贫困山区教师的待遇普遍比城区教师低,山里的很多骨干教师都往外调,而补充进来的是没有经验的或是老教师,多数不是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的,没有专业性的幼教和保育知识,甚至连基本的文化素质也十分欠缺。学校及县级教育部门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幼儿教师的知识水平,加上教师工资低,提不起幼儿教师的积极性和热情。因此,组建正规的幼儿教师队伍是很有必要的。

2.5 就近入园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部分村子离幼儿园较远,因为经济困难,家长没钱送孩子到远处幼儿园,致使部分幼儿不能及时受到学前教育。即使这样,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于是千方百计在县城或乡镇租房住或借住在亲戚家里,把孩子送到条件好的幼儿园。

3.解决贫困山区学前教育的几点建议

3.1 高度重视山区学前教育。切实加强领导,不断加大投入,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搞好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把学前教育纳入党委和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和具体工作落实,不断加大对乡镇办中心幼儿园和村办幼儿园的投入力度。

3.2 认真落实学前教育规划纲要和条例。山区乡镇要根据村子分布的情况,分片适当集中建立乡办校管,设施基本齐全,师资队伍强,教学质量高起示范作用的中心园。再在人口密集的村小学建几所幼儿园,能够使适龄儿童就近入园。对个体幼儿园依法进行审批、规范。对有规模、有实力、有生源的村小幼儿园给予政策扶持,不断提高办学质量。

3.3 教育部门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管理。当地教育局负责学前教育的管理工作,加强对山区幼儿园管理、监督和指导。要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发展学前教育,加强对幼儿教师的业务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幼教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学前教育教学质量。

3.4 动员社会力量支持贫困山区学前教育。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地向社会各界大力宣传发展学前教育的意义,发展贫困山区幼儿教育,造福后代出钱出力,多做贡献;动员建立基金,资助贫困山区失学的儿童。改善办学条件,促进贫困山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3.5 落实幼儿教师待遇,提高教师素质。要使学前教育得到良好发展,就必须有优秀的教师,要留得住老师,就必须落实好教师待遇,多方争取山区教师补贴,使教师能减少后顾之忧,才能安心工作,才能把精力用到教育教学上。待遇提高了,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这样教师就会通过各种途径,参加培训和学习,达到提高自身素质,更好的用于学前教育。

贫困山区儿童篇4

本刊讯 (记者 崔明理)7月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政府大会议室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嘉宾。来自宜州下属4个乡镇的20名贫困儿童,代表全市3690名贫困户儿童参加“营养扶贫公益行动走进宜州――让贫困家庭宝宝喝上国产好奶粉”活印;疃现场,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向宜州市贫困家庭捐赠了价值65万元的奶粉和营养扶贫手册,并承诺到2020年底,每年给出价值566万元的奶粉优惠,向宜州市0-7岁的贫困户儿童开展营养扶贫。

宜州市位于广西西北部,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和“中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诞生地,人口68万,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7909人。宜州市委书记周飞在发言时说,近年来,宜州市围绕脱贫攻坚工作,不断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但由于宜州贫困地区自然条件较恶劣、贫困程度较深等原因,脱贫攻坚工作任务依然繁重,迫切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周飞说,此次捐赠活动充分体现了中国农村杂志社、广西农村扶贫助困联合会和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对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对宜州市贫困儿童的爱心、关心和责任心,展示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风貌,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爱,有助于增强贫困群众发展能力和信心。

活动主办方,中国农村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王太表示,营养扶贫是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内容。为儿童提供充足的营养,有助于他们在未来获得更公平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机会,有效阻止贫困的代际传递。王太介绍,“营养扶贫公益行动――让贫困家庭宝宝喝上国产好奶粉”是中国农村杂志社联合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开展的大型公益活动,围绕精准扶贫发力,精准到村、到户,通过捐赠奶粉、发放营养扶贫公益手册等形式,改善贫困家庭儿童的营养状况,用实际行动带给贫困家庭儿童温暖与关爱,唤起社会对贫困家庭儿童成长发育的关注。该活动自2016年7月份启动,已先后走进山东、山西、河北、湖北等地,计划用5年的时间,对100个贫困县的20万名贫困家庭儿童进行营养扶贫。

为确保爱心能够畅通地送到每一户贫困家庭,各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宜州市有关部门精心制定标准,挨家挨户摸底走访,探明实情。广西农村扶贫助困联合会牵线搭桥,为推动活动顺利落地做了大量联络工作。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也加大了在宜州的网点铺设力度,确保每家贫困户都能方便地得到实惠。“我的孩子是吃三元奶粉长大的,我们有底气把三元好奶粉送给贫困户儿童。”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奶粉市场部总监崔彦锋介绍,三元作为国产奶粉领军企业,拥有60多年专业从事乳品生产历史,60多年从未出现任何质量安全事故。三元所有婴幼儿配方奶粉的鲜奶全部来自高于欧盟标准的自有自控绿荷牧场,全部采用国际先进的湿法工艺,不添加任何香精香料,在所有系列产品中都添加对提高幼儿视力有益的叶黄素,助力中国宝宝健康成长。

河池市政协副主席黄大东、广西农村扶贫助困联合会会长符安卫在活动现场也作了发言。河池市政协副主席徐钦恒,中国农村杂志社编委、《农产品市场周刊》主编胡国明,宜州市委市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活动。

贫困山区儿童篇5

儿童社会化发展过程深受其所处环境的影响,个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观念的差异必然带来儿童社会性的不同特征。民间儿童游戏在人类产生之初便伴随着人类在默默地传达着人们对大自然的希冀和敬畏,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自发产生,存在于人与自然交往、人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并且没有特定的功利性目的,传承着代际之间的经验,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文化性。从贫困地区儿童玩耍的民间儿童游戏可以看到地域文化、农耕文明、交通便利程度、地方文化的丰富程度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一、研究缘起

儿童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变量,正如维果斯基所说:生活在十万年前新石器时代的人,其大脑结构与现代人已无形态学上的根本区别,但二者在高级心理机能上却差异巨大,其原因只能诉诸于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研究表明,西方学者并不重视给“社会性发展”下一个准确的定义,而是重视发展并收集一切与儿童社会性发展有关的实证资料。[1]本文以参与观察和访谈的田野调查资料为主,以儿童玩耍的民间儿童游戏为切入点,试图解析贫困地区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社会性基本特征,从而为贫困地区儿童发展研究提供一个视角。

二、贫困地区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征

社会化是一个儿童学习怎样生存、怎样工作、怎样生活的过程。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因素,贫困地区一般地处偏远、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教育水平低、科技落后、文化卫生事业不发达、经济基础薄弱、社会保障水平低下,体现出人口超载且素质不高,生产方式传统,生产手段落后,产业结构单一,仍以自给自足和第一产业为主。儿童在这样的环境中体现出来的是顺应环境而为的自然状态,从笔者的研究中可以看到,这些地区的儿童社会性发展特征包括以下几点:

(一)儿童社会性带有深刻的农耕文明特征

贫困地区大多数属于依靠种植业或者畜牧业生产为主的地区,农业是主要就业渠道和收入来源,非农产业普遍不发达。人们一定的文化行为,都是在特定的区域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民间游戏的形成也是与特定的区域地理生态条件和人文历史分不开的。许多模拟性游戏和竞技类活动,均来自于人们的实践活动,大多数游戏都包含着某种程度上对生活环境的模仿,而一些竞技类活动,大多与他们的生产方式密切相关,或是由生产方式逐渐演变而来。孩子们通过游戏可以学习到人类社会的生活原则、规范和知识。

1.玩具来源于农耕生活

贫困地区的儿童游戏从材料来看以自制为主,只能满足简单玩耍需要,比较容易损坏。

比如打弹弓游戏,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弹弓由男童自己制成,用简单的铁丝做手柄,废弃的自行车内胎剪下来做皮筋,地上的石子做“子弹”,弹弓是他们打鸟和招呼牛、羊不要离队的工具。他需要有较大的臂力、能够瞄准并击中目标,而在他们中间,谁更有“准头”,谁就更容易成为“孩子王”。男孩子更加注重力量。

再比如在青海偏远山区的撒拉族小女孩喜欢玩“嘎拉哈”(也就是“羊拐”,过去北方小女孩的玩具),只要在课间休息或者回家有空的时候就会聚在一起玩。基本每人一副嘎拉哈,孩子们需要手、眼协调,动作灵活、敏捷。这些嘎拉哈来源于他们养羊、食羊的生活,世代相传至今,他们随时随地可以开始玩耍。由于这种游戏是牧业文明的典型,因此南方地区基本未见这种玩具,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2.玩耍的场地来源于农耕生活

南方以种植业为主,每当收获的时候都需要借助太阳将谷物等粮食作物晒干,以便储存,因此,在南方以农耕为主的乡村,家家户户或者一个生产队一定有一片平整的土地,叫“晒场”,用于晾晒粮食。在农闲的时候,这片平整之地就成为了孩子们的“乐土”,男孩子可以在上面玩弹弹珠的游戏,女孩子可以划上格子“跳房子”。不仅如此,每家每户有喜事、丧事或者过年吃团圆饭,就可以在晒场上摆开酒席,在这里,祖辈的经验成为年轻人模仿的对象和学习的榜样。从玩具到玩耍的场所可以看到贫困地区儿童在潜移默化中传承着农耕文明中男性以力量见长、女性以技巧见长的特点。

(二)儿童更倚重自然而乐

贫困地区孩子们玩耍的乐趣更多的时候是来源于自然。他们会在自然中发现玩具,比如一片树叶可以吹出声音,他们会根据季节变化到山里去采不同的水果和林下的山菌,他们会用竹子做成水枪。再比如抓小鱼,与城市里面的孩子随处可见观赏鱼、有专门的工具和场地捞小鱼不同,贫困地区的孩子等到春暖花开之时,几个小伙伴相约到小溪流里撮泥鳅、抓小鱼,通过模仿年长的人的样子,自己努力抓小鱼。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找到人与自然之间简单、直接的快乐。

(三)儿童更珍视传统节日

在贫困地区由于资源匮乏、市场规模小,日常购物主要通过隔三差五的“赶场”或者村里的小卖部硎迪郑而到过年的时候就会异常热闹,家家买年货、过新年,物资较平时更加丰富,小孩子手里也会有比平时更宽裕的钱。对于男孩子来说最特别的就是可以肆意地放鞭炮,他们用压岁钱买到“擦炮”等各种各样的鞭炮,边走边放,尝试扔到水里看水花四溅,孩子们乐开了花。因此,孩子们会盼着过年,过年家人团聚、穿新衣、得压岁钱,仍然是他们心中最大的希冀。

节日文化以文化活动、文化氛围为主要表象,传达着特定的价值取向、道德伦理;以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域为空间布局;以特定的主题为活动内容。比如,在中元节的时候,一些贫困地区的老人们相信,这一天家里去世的亲人会回到家里来,要给去世的亲人们烧去纸钱,让他们在阴间能够富足、开心、快乐,因此,老人们会告诉小孩子“不可以到处乱跑,会被鬼魂抓走”。小孩子从小看到家里为迎接去世亲人开展的祭祀活动,也相信老人们的忠告,乖乖呆在家里不到处跑。

(四)儿童的社会行为注重群体性与合作

在贫困地区田野调查中发现,无论是男孩子玩的游戏还是女孩子玩的游戏,基本都以2人以上的形式出现,而跳绳、枪战等游戏更是多人参与,参与者越多越好玩。在以团队出现的游戏中,成员之间的命运息息相关。在“跳房子”中玩失败了就等于“丢命”,同组的成员要完成自己的游戏部分再来“救”同组失败了的同伴的“命”,才能共同延长小组成员的游戏时间。这些游戏及规则的制定让孩子们自觉地维护集体利益。同时,由于贫困地区的聚居特点及传统文化的影响,邻里之间才是相互帮助的主力。在耳濡目染中儿童的社会角色意识逐渐形成。

(五)儿童更早地承担家庭责任

由于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越是贫困的地区,家里越重视男孩子,所以,大多贫困地区生育孩子的数量高于城市地区,而且同一个家庭内两个相近出生的孩子之间年龄差距并不大,而大一点的孩子较早地就会承担起家庭责任。父母忙于生计,照顾弟弟妹妹的任务就落到了大一点的哥哥姐姐身上。而他们带着弟弟妹妹参加游戏也会有某种“特权”,比如跳绳的时候先跳,请其他小朋友先帮自己看着弟弟妹妹,或者自己就只扮演给大家“撑绳”的角色。同时,他们很少玩家庭角色扮演类的游戏,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就被赋予了“临时爸爸”“临时妈妈”的角色。

综上所述,人要成长,“个体必须首先吸收与他相关的文化传统。个体首先必须爬上他处于其中的文化高度”。[2]民间儿童游戏所传承的文化,一方面,是前人生存活动的结晶;另一方面,也是一种知识、价值、道德,是前人生活的智慧。按照伽达默尔的看法,人作为有限的存在,是处于文化之中的,不管他是否了解这种文化,也不管他是赞成还是反对,他都不可能超越文化的观念意识。贫困地区的儿童由于处在特殊社会文化环境中,他们的社会性便烙上了深深的地域和时代烙印,而面对他们的社会性发展,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尊重,其次是更深层次地思考教育之于他们的作用。

三、思考与建议

从田野调查的资料可以看到,贫困地区的儿童在与外界、外人接触的大多时候是羞涩、不知所措的,他们在群里内部的交往是简单的,知识是单一的、经验性的,表现出较高的生存性;他们体现出更强的群体依赖性、协作性。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对他们来说不是适应复杂的文明社会及提高社会性生存技能的全部,他们在生产生活中学习,萌发的生活技能和技巧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取代的。因此,如何为贫困地区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架设学校生活与区域生活相结合的桥梁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大教育精准扶贫力度

与城市相比,贫困地区社会发展速度、模式远远落后,造成其文化、文明程度的巨大差异,经济社会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教育若不能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也将阻碍经济社会的进步。因此,亟须对贫困地区实施教育精准扶贫。首先,应该根据当地的经济、文化、社会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具体需求灵活选择设置课程内容,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关于自然、社会和人文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加强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其次,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教育信息化建设,通过远程教育加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通过提供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为贫困地区教师、儿童提供更多可选择的教育资源,为儿童知识经验的获取提供更多的获取渠道。最后,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结合乡村教师行动计划,让教师进得来、留得住,为贫困地区儿童提供有质量的教育。

(二)教师为儿童生活经验与知识学习架设桥梁

贫困地区的教师要重视并尊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这种差异,儿童接触的是他们所在地区的有限的地方性生活经验,生活在其中的儿童从小就感受着这些文化。因此,培养他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跨文化交往的能力,提高他们看中自身文化,并能适应主流文化社会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既是掌握教材知识的专业人员,又是具有丰富成人经验的人,在传递知识、传播文化方面是重要的载体,应看到这些地区儿童社会发展的特点,并根据地方儿童社会性发展特点和规律施教。比如,可结合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特点,男生开展力量型的探索活动;女生发展技巧型的探索活动,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架设桥梁。

(三)开发适应和保存当地文化的教学资源

儿童成长生活深受他所处的文化环境的影响,这些本土文化要素是他们的“根”,学校教育要善于利用这些“根”,从当地的语言、文化、教育实际出发,结合当地儿童的经验性知R和阶段性认知水平,将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系统知识结合起来,让儿童所学的知识能够在地区生活中应用,同时所处环境中的文化基因也能够在学校教育中相互呼应。引导儿童关注自己身边的社区文化,让儿童走到历史、文化、自然层面的社会场景中,鼓励儿童自主自信地表达,把有关经验和故事带到学校中来,提高关爱自然、关爱家乡、宣传家乡和建设家乡的意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会昌.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测量――《中国3-9岁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课题总报告[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4):1-17.

[2]兰德曼.哲学人类学[M].彭富春,译.北京:工人出版社,1998:268.

贫困山区儿童篇6

在云南这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于一体的省份,与李大会有着相似经历的孩子还有很多,他们大多身处偏远的贫困山区,过早地体会到生活的艰辛;他们有的是留守儿童,长期过着没有父母相陪的“一个人”生活;他们有的因家庭变故而陷入困境,有的甚至吃不饱饭、无人照顾。这群贫困山区的孩子,他们有一双双渴望的眼睛,闪烁着对梦想的追求。他们的梦想很大,想当老师、想做医生、想成为飞行员……,他们的心愿却很小,一床御寒的棉被、一件新衣服、一支笔、一个书包、一本书……在寻常人眼中,这些心愿或许远远算不上稀奇,但对于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的心里,却都是弥足珍贵的宝物,或许只需要一份爱心就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而就在今年1月,这些儿童的小小心愿通过“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

广泛征集,线上列出“梦想清单”

今年1月初,共青团云南省委围绕精准救助、精准帮扶,运用“青年之声・云南”平台发起了“春暖童心”微心愿公益活动,动员全省团组织面向特殊青少年、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困难中小学生、孤儿等青少年群体征集“微心愿”,并将这些“微心愿”在“青年之声・云南”互动社交平台上,号召社会各界人士前来认领,以实现帮扶对象在学习、生活中的心愿认领和发放,有针对性的为困难青少年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团组织的关心送到困难青少年的心坎上。

“我的心愿是想得到一个热水袋,因为我的手被冻得起冻疮,如果有一个热水袋来暖手就会好一些。”“天气很冷,妈妈却还要去干活,她的手一定很冷,所以我想送妈妈一个热水袋。”“我想在开学期间,买一本新华字典,在学习中学到更多知识。”活动一经发起,“青年之声・云南”就已征集到来自全省各州市的数千个“微心愿”。

网络众筹,线下点亮童真梦想

“小朋友,我来帮你实现这个愿望!”“小妹妹,不要怕,社会上会有很多很多的叔叔阿姨来帮助你的,我先来帮助实现你的小愿望吧,加油!”短短几个月内,社会各界爱心人士通过登录“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认领了3000多个这样的“微心愿”,寄托着爱心的一份份小礼物纷纷送达贫困孩子手中,这些善举或许不足以帮助贫困儿童走出困境,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梦想的种子。

2016年4月22日,在云南“青年之声”青少年读书服务联盟成立仪式暨“春暖童心”微心愿捐赠仪式上,春晓图书城作为“春暖童心”微心愿认领爱心企业,通过云南“青年之声”向云南省贫困儿童和留守儿童捐赠了四百份学习用品,现场参加活动的爱心人士也积极认领“微心愿”,向贫困儿童伸出了爱心之手。

4月27日,北京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航天总体部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们收到了一封封来自临沧市芒阳小学留守儿童的感谢信,“看到漂亮衣服时,我忍不住蹦了起来!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永远开心”感谢信中,收到爱心物资的孩子们表达着内心的喜悦和对认领心愿的叔叔阿姨们的诚挚祝福。“王叔叔,您一定是个非常伟大的航天员吧!我长大以后也想做一名航天员,为祖国多做贡献!现在,我会好好读书,认真学习,用一个好成绩来回报您给我的关心!”一次力所能及的帮助,让苏朴生心里埋下航天梦的种子。

6月1日,在全省儿童欢度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时,团省委带着写有“微心愿”的卡片来到昆明市城区各中、小学,让城里的孩子们通过小小的“微心愿”卡片,帮助贫困地区的小朋友实现他们的小愿望。

10月至11月,团省委在机关内部开展了“青年之声”爱心“微心愿”认领活动,活动一经发起,就吸引了机关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参与,团省委书记班子集体带头送温暖,为贫困儿童们送上了渴望和期待已久的小礼物。“我就读四年级。我的家里父亲去世,母亲在外打工,家里仅有年迈的爷爷奶奶,无其它经济来源,姐姐正在读初中。我的心愿是是一个篮球,希望您能帮我实现它。”看到楚雄州双柏县的施泽彪写下的“微心愿”,考虑到山区贫困儿童日常缺乏体育锻炼的设施条件的普遍情况,团省委书记唐源带头认领了一批体育用品,希望能帮助实现孩子们在体育场上比拼的愿望。团省委其他领导为孩子们购买了棉被、毛毯等御寒之物,期望孩子们能靠它们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机关各部室干部职工也踊跃参与到活动中来,纷纷认领了“微心愿”,其中包括困难青少年们急需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品,也有他们想要送给父母的礼物和自己梦寐以求的小玩具、小礼物。

持续推进,全面助力精准扶贫

截至2016年11月,“青年之声”平台已征集到来自全省各州市的“微心愿”共4264个,目前已全部认领完毕。据悉,团省委运用“青年之声”开展“微心愿”认领活动,是团省委通过互联网开展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一次新的尝试。为全面调动全省团组织和其他爱心组织的力量对青少年进行帮扶,充分利用网络了解青少年的困难和需求,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吸纳和整合社会资源,更好地运用“青年之声”平台发挥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的社会功能,团省委于今年9月下发了《共青团云南省委关于运用“青年之声”平台持续开展“微心愿”公益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决定从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通过“青年之声”平台持续开展“微心愿”公益活动,以此将这一活动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开来。

“我想要一套漫画书,旧的也好,我还没有看过漫画书。”

“为给爷爷看病花光了我家所有的积蓄,一场大火又无情的把我家的家当给吞食,我常爬在院子里的石阶上做作业,我的‘微心愿’是一套桌椅。”

“我叫龚新华,龚杨小学,三胞胎脑瘫患儿中的二胞,患有先天性脑瘫,至今无法独立行走。我的‘微心愿’是一个手拉式书包,几本课外书和几支钢笔。”

贫困山区儿童篇7

冬季衣物捐赠公益活动策划书

一、 活动口号

千份爱心包裹暖山区

二、 活动背景

自20XX年冬季以来,经过苏州衣加衣公益组织同云南威信县志愿者团队近三年的共同努力,我们为云南威信县山区贫困儿童募集了数万件冬季御寒衣物,并且成功落实发放到该县大部分贫困小学学生手中,受益学生和家庭到达数千名。如此多山区贫困孩子渐渐逃离寒冬求学之路的艰辛,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广大苏州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

云南省威信县位于云、贵、川三省交界处,俗有鸡鸣三省之称,长期以来,由于地理条件限制、经济发展滞后,威信仍然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三农县,交通条件极为落后,群众生产、生活极为不便,特别是基础教育条件匮乏且当地存在较大数量的留守、单亲儿童。20XX年的冬季依然会是严寒冷酷的,为了这些散落在我们云南山区的花朵们不再衣着单薄、举步艰难地经受如此磨难,我们决定选择力所能及的方式来带给他们一丝温暖,我们热切希望得到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

活动目的

搭建爱心捐赠平台,让更多人以平凡、简单的方式参与到爱心帮助云南山区贫困儿童的活动中来。

三、 活动形式

1. 活动流程:通过网络、媒体号召社会热心人士将闲置的儿童冬季衣物,物资集中后经苏州衣加衣志愿者整理打包,择时发往云南威信县并由威信志愿者入校、入户发放。

2. 活动形式:在前两年募集物资的基础上,为充分提高捐赠质量和效率,本次募集采用爱心包裹的形式进行。每份爱心包裹包括一个贫困孩子冬季所需大部分物品(详见征集物品),包裹由志愿者根据市民捐赠物资分类组合。本次计划募集爱心包裹1000个。

3. 征集时间:20XX年x月16日20XX年x月01日

4. 征集对象:社会爱心人士或企业(热诚欢迎爱心企事业参与,我们将在爱心包裹上以示感谢)

5. 征集物品:儿童(7-15岁)棉衣、棉裤、棉袜、棉鞋(最好防水)、雨衣、防冻霜、手套、围巾、帽子等;物品不限新旧(无破损、无污垢);各类物资缺少或者过多根据志愿者定时整理组合成爱心包裹情况及时,避免资源浪费;

6. 友情提醒:威信县山区儿童身形普遍相对城市同龄儿童偏小;服饰不要过于时尚;成人衣物需求很少有捐赠意向请提前联系

7. 联系人及方式:XXXXXX

8. 征集地点:康立医院及其他合作单位

四、 活动前期准备

1、 宣传组工作

制作相关活动所需的宣传物料,并按照活动所需,举办相应规模的宣传活动。联系媒体进行活动宣传,加大活动曝光。同步微博、网站、QQ群更新。

2、 外联准备

外联同云南威信商定活动计划,及时沟通进展;外联及时同相关合作企事业联系,针对爱心包裹提出合作意向

3、 志愿者招募

衣物在收集到一定数量之后,需要志愿者定期到仓库整理、分拣、打包。

4、 物流

贫困山区儿童篇8

为庆祝2013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深入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部署和要求,XX市各级妇联组织立足部门优势,发扬创新精神,精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使全市少年儿童度过了一个快乐、温暖而有意义的节日。

一、创新活动载体,营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

为组织好今年的“六一”庆祝活动,市妇联联合市文明办等9个部门下发了《关于庆祝2013年“六一”国际儿童节的通知》,制定了详细的六一活动方案。节日期间,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六一活动,五大班子领导分别到全市各幼儿园、儿童福利院亲切看望小朋友,并带去了精美的礼物,送上了节日的祝福。全市各级妇联组织也按照省妇联通知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分层次、多角度、多渠道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国梦”学习教育活动,同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庆“六一”等活动。市妇联与市文明办等单位联合在全市开展了学习雷锋做美德少年网上签名活动,张店区组织了“祖国发展我成长,童心共筑中国梦”文艺演出和“文明礼仪”知识抢答赛,淄川区举办了庆六一“天艺美校”杯百米长卷少儿绘画精英大赛,周村区组织了庆“六一”暨第二届幸福宝宝风采展示大赛,高青县举办了庆六一“DIY低碳环保时装秀展演”文艺汇演,桓台县开展“我帮妈妈做家务”、“我给老师敬个礼”、“我把学校来打扫”、“做文明有礼小公民”等道德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开展让孩子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寓教于乐,营造了良好的节日氛围。同时,市电台、鲁中晨报、淄博晚报、聊斋网、鲁中网等各大新闻媒体对六一活动进行了高密度宣传报道,据不完全统计,“六一”期间,全市各大新闻媒体先后发稿270余篇(次)。

二、集中社会力量,广泛开展六一“圆梦行动”

“六一”期间,全市各级妇联、各有关单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六一”儿童节“圆梦行动”公益活动,并结合春蕾计划,重点对孤残儿童、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流浪儿童、贫困家庭儿童等特殊困境儿童群体进行了帮扶。市妇联联合鲁中晨报社组织开展了“听花开的声音---2013情暖六一”公益助学活动,协调爱心企业在全市范围救助100名贫困学生,为每名学生发放助学款1000元,并赠予部分学习用品;张店区积极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为区属小学幼儿园送去了价值两万余元的学习、体育用品,并对20名困境儿童进行了慰问;周村区妇联组织全区110多个“爱心妈妈”志愿者家庭近300余人,在周村区人民广场举办了“关注贫困生 携手共成长”志愿义卖捐助活动,共募集爱心款2500元;博山区组织女企业家捐建了“贫困留守·儿童阳光驿站”,并购买了价值4万元的爱心物品,建立起“四位一体”的关爱体系,结成帮扶对子142对;桓台县开展了“关爱贫困学童,赠送爱心书包”活动,为200余名贫困学生送去了爱心书包和文具等学习用品。高青县开展了农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生存与发展状况的调研活动,并结合干部联户包村工作,积极开展了帮扶结对活动;沂源县组织开展了“手拉手、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组织15名女企业家协会会员到南鲁山镇看望了25名家庭贫困儿童,为他们带去了现金及“六一”节日新装。据统计,六一期间,全市妇联组织救助春蕾女童23万余元,开展的“圆梦行动”折合现金49万余元。

三、开展家庭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提高家长素质

上一篇:投笔从戎的故事范文 下一篇:秀水公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