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深处范文

时间:2023-09-22 08:43:43

海洋深处

海洋深处篇1

这次下潜1350米深海的科学考察,让杨群慧成为目前唯一乘坐过“蛟龙”号下潜的科学家,也成为中国海域内下潜得最深的女性……

倾心育女,海的深情与宽广

杨群慧的人生注定与海洋密不可分,而当时掬给她第一碗水的,却是她的父亲。

今年43岁的杨群慧是山东省泰安市人,父亲杨浩在当地的水文部门工作。学识渊博的他从小并不急着让杨群慧认字,而是只要有可能,就常常带着女儿去旅游和野外玩耍,捉昆虫、认树名、采标本、找药材。

有一次休假时,杨浩把杨群慧叫进厨房,用一块玻璃板放在正冒出蒸气的水壶上,玻璃板马上结满了水珠。杨群慧看了很惊奇地问道:“爸爸,这些水珠是从哪里来的?”面对杨群慧渴望的眼神,杨浩顺势讲起了露珠和云雨的形成。杨浩告诉女儿:“水是生命的源泉,科学家到外星球上去寻找新的生命,首要的一点就是要看那里有没有水。”见女儿听得津津有味,杨浩又解释起“海”字:“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来自大海,这是科学家的共识。这一点,我们的祖宗在造汉字‘海’的时候就似乎意识到了。你看,‘海’字由三个部件组成,拆开了,不就是“‘水’、‘人’、‘母’吗?这说明,水是人类文明的源泉……”

正是由于杨浩的悉心培养,杨群慧不仅有了健康的体魄,而且对神秘的自然科学充满了兴趣。2002年7月,杨群慧获得了中国海洋大学理学博士学位。从2004年开始,杨群慧在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及深海地球化学探测技术。厚积薄发的她还先后主持了一项国家863专题课题和一项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

2006年6月,杨群慧受邀到德国汉堡的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进行有关海洋底层硫循环方面的学术交流。赴汉堡交流之前,杨浩特地为杨群慧买了许多她爱喝的“六安瓜片”茶。看到满满的一大包茶叶,杨群慧有些不以为然:“其实在国外也有茶叶,你不用这么费心的。”白发已生的杨浩却叹了口气:“国外的茶叶怎么能和咱们的相比,况且你每天早上冲上一杯,就能感到爸爸离你并不算远。”听父亲如此一说,杨群慧的眼睛湿润了……

进入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之后,杨群慧发现这里处处弥漫着创新的学风,学术气氛非常浓厚。杨群慧打电话给杨浩:“在这里顶尖的人才很多,我得和他们竞赛才能跑到前沿。”而父亲却一反常态,只是提醒女儿多吃蔬菜水果,睡前喝牛奶,一定注意劳逸结合。

细心呵护,海的女儿在成长

就这样,在父亲的殷殷关怀之中,杨群慧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学术研究。其中,她觉得最有意义的一次活动,就是有幸参与考察了墨西哥西部沿海以北的“涌泉”现象。在400多米深的太平洋海底,炽热的海水裹挟的矿物质被溶解并形成一缕缕漆黑的烟雾,最终沉积成烟囱状堆积物,形成景致奇异、妙趣横生的海底“涌泉”。更妙的是,“涌泉”的周围还栖息着种类繁多的蠕虫,这些蠕虫似建筑师一般精心创造的自然奇观,令人叹为观止。

“涌泉”考察结束后,杨群慧的研究任务非常繁重。她每天在化学分析室里呆六个小时以上,对取回的各种矿物与生物样品进行筛选与分析,查阅德文资料。每天都要忙到下半夜后才能休息,这一切给杨群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由于电话书信都不是特别方便,于是,网络成了这对父女沟通的重要纽带。每天晚上22时过后,杨群慧有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而此时正是国内凌晨三时,床头的闹钟一响,忙碌了一天的杨浩不管多累多困,都要准时坐在电脑前。为了让女儿消除在异域他乡的孤独感,杨浩还特地在虚拟的个人空间里,按照家里的结构与布局,搭建了一幢“父女小屋”,上线前打开壁灯、削水果、泡茶。与父亲谈笑风生的这一个小时成为了杨群慧最为放松的时刻。

2010年4月,杨群慧对深海“冷泉”周围的古菌群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科研条件的限制,我国离真正的深水采样还有一定的距离。

得知杨群慧心中的烦闷,杨浩开导她道:“在不断改善现实的过程中,要不断地修订自己的理想,就能既看到自己的成就,又有继续努力的动力。”父亲的话,给了杨群慧更多前行的动力。

2012年6月,国内深潜器“蛟龙”号研发成功。它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是世界上下潜能力最深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广阔海域中使用,对于我国开发利用深海的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令杨群慧无比高兴的是,她被确定为“蛟龙”号的下潜队员之一。

杨群慧的优异表现,让杨浩喜上眉梢:“和爸爸当初的愿望一样,你不仅是我的好女儿,还成长为大自然的女儿……”

熠熠生辉,海底升起新“明珠”

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女儿的工作,杨浩查阅了大量资料,得知全世界投入使用的载人潜水器约90艘,其中下潜深度超过1000米的仅有12艘,“蛟龙号”极有可能创造新的潜水器载人作业世界纪录。

出于对女性的保护,指挥组先期并没有安排杨群慧参加下潜。不过,“蛟龙号”的前十次下潜状态非常稳定。更让杨群慧兴奋的是,在第十二次下潜的过程中,作业组第一次在南海海域搜寻到了冷泉区,发现了大量的贻贝、蜘蛛蟹等海底生物,为深海生物群落和冷泉区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支撑。

男同事们的深潜活动如火如荼,让杨群慧有些心急,杨浩安慰女儿:“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和步骤,我觉得此时的准备更加重要。”在父亲的提醒之下,杨群慧每天将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上午进行四个小时的沉积物样品分析,下午再进行五个小时对海底图片的筛选与整理;吃过晚饭后,她又一头扎进海底生物样品采集器的制作工作中。杨群慧非常巧妙地设计了一种“海底硫核采样笼”,主体好似一个铲子,上面有盖板,顶端有长长的把手和触发机关。在采集硫核样品时,机械手可以提着这个“笼子”将生物样品铲进去……

2013年6月20日清晨,“蛟龙”深潜器的母船“向阳红”来到了第二航段的深海海盆,在这片海域,杨群慧正式被确定下潜队员之一!突然得到这一消息,杨群慧的心不禁“怦怦”直跳。二十多年来,全世界各海域发现了几十个冷泉,但在中国已发现的冷泉只有一处,科学家都期望着在南海冷泉区发现新的物种。更加重要的是,由于这一冷泉区的发现只是近年的事情,科学家下潜到这个冷泉区则从未有过!

10时05分,杨群慧所搭乘的“蛟龙”号被放至水中,注水完毕后开始下潜。“蛟龙”号以每分钟40米的速度下潜,大约半个小时之后,杨群慧与另外两名科学家来到了1350米深的海域。虽然四周漆黑一片,但借助着高强度的深水探测灯光,杨群慧看到:由于冷泉溢出的流体富含甲烷、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成分,这里的古菌群到处都是,大型的管蠕虫横七竖八地分布着,深海的贻贝星罗棋布,长达一米的蜘蛛蟹在海底的碎石之间若隐若现……

在冷泉区的中心地带,杨群慧还拍摄到了白茫茫一片,800多平方米的毛瓷蟹。不过,由于冷泉生物对其生存环境的变化异常敏感,它们的生活区域很小,甚至在一两米的范围内群落便迅速衰化。

经过7个小时的连续作战,16时55分,“蛟龙”号回到了母船,下潜器被打开的那一刻,身着红色上衣的杨群慧在舱门一经出现,母船上的所有人都为她欢呼起来。一名船员为她送上了一束黄灿灿的百合后,大家都拿着塑料桶,为她进行泼水祝贺!

海洋深处篇2

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可燃冰的能量密度非常高,1立方米可燃冰可以释放出164立方米的天然气。目前,地球上可供人类开采的石油、煤炭等能源正在不断减少,许多国家正在寻找新的替代能源,可燃冰的发现立即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些国家相继把可燃冰作为后续能源进行开发研究,对可燃冰的科学考察取得可喜成绩。美国、日本等国家先后在海底获得了可燃冰实物样品,而加拿大在冻土带内找到了可燃冰。综合考察表明,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巨大,据保守估算,世界上天然气水合物所含的有机碳的总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的2倍。特别是天然气水合物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后几乎没有污染,是一种绿色的新型能源。从其储量之大、分布范围之广和应用前景之好来看,它是石油、天然气、煤等传统能源之后最佳的接替能源。可燃冰点燃了人类21世纪能源利用的希望之光。

但是要触到这束希望之光并不容易。有关研究成果表明,可燃冰形成的必要条件是低温和高压,因而它主要存在于冻土层和海底大陆坡中。这些赋存所需要的特殊温度和压力条件,使人们采集可燃冰的实物样品十分困难,不仅需要高投资,还需要游泳航海、地质钻探、样品取存等方面的高技术和先进设备。

可燃冰的开发利用更是世界性难题。科学家指出,开发可燃冰非常危险,由于其水化物是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它的主要成分是80%的甲烷、20%的二氧化碳,一旦脱离地下和海底,气化造成的“温室效应”十分严重。且开采时还有可能导致海床崩塌使甲烷大量释放,释放过程中一旦失控,难免酿成灾难。因此,有人认为可燃冰成为新能源只是人类的一个希望,在今后几十年内,它还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我国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成功钻取到了高纯度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不仅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印度之后第4个通过部级研发计划采到水合物实物样品的国家,使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查研究水平一举步入世界先进行列,也使人类试图利用这种新能源的努力成为可行。(选自《新华文摘》)

美文点读:

在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如何多渠道寻找、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已经成为人类所面临的一项新课题。可燃冰就是目前发现的一种新能源,文章按照“定义――研究取得的成果――开发遇到的困难――我国研究的现状”的思路来行文,全面地介绍了给人类带来无限希望的新能源――可燃冰。本文语言平实易懂,说明深入浅出。

阅读思考:

1.下列对“可燃冰”的解说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的一种。

B.可燃冰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结晶形成的固态混合物。

C.可燃冰外观呈白色,形似冰雪,可以像固体酒精一样直接点燃。

D.可燃冰主要成分是80%的甲烷、20%的二氧化碳。

2.下列不能作为“可燃冰点燃了人类21世纪能源利用的希望之光”论据的一项是()

A.目前地球上可供人类开采的石油、煤炭等能源正在不断减少,许多国家正在寻找新的替代能源。

B.可燃冰的能量密度非常高,1立方米可燃冰可以释放出164立方米的天然气。

C.一些国家相继把可燃冰作为后续能源进行开发研究,对可燃冰的科学考察取得可喜成绩。

D.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巨大,据保守估算,世界上天然气水合物所含的有机碳的总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的2倍。

3.下列内容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可燃冰是美国地质工作者在一次海洋钻探中偶然发现的。

B.可燃冰仅存在于海底或陆地冻土带内。

C.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后没有污染,是一种绿色的新型能源。

D.可燃冰的开发利用是世界性难题,它成为新能源只是人类的一个希望,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4.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可燃冰的储量之大、分布范围之广和应用前景之好,将会使越来越多的国家投入到对它的研究开发上来。

B.可燃冰的开发利用所需的高技术和先进设备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它目前还停留在研究阶段。

C.可燃冰的开发利用的难题是气化造成的“温室效应”十分严重。我国对可燃冰的调查研究水平使人类试图利用这种新能源的努力成为可行。

海洋深处篇3

1.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国际航运水道和交通咽喉。是连接南中国海和安达曼海的一条狭长水道,是沟通欧洲、亚洲和非洲的海上交通纽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有“东方的直布罗陀”之称!

2.龙目海峡:位于印度尼西亚群岛的巴厘岛和龙目岛之间(东经115度50分,南纬8度30分),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之海上交通要冲,为世界性的海运走廊,战略地位重要。

3.巽他海峡:位于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之间,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狭窄水道(东经105度40分,南纬6度零分),宽26110公里(1670哩),沟通太平洋的爪哇海与印度洋。

4.望加锡海峡:位于加里曼丹与苏拉威西两岛之间(东经117度30分,南纬2度零分),北通苏拉威西海,南接爪哇海与弗洛勒斯海。既是中国南海、菲律宾到澳大利亚的重要航线,也是美国军舰来往于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最重要的航道。长约800公里,一般宽250公里,平均水深967米。

5.台湾海峡:是中国福建省与台湾省之间连通南海、东海的海峡。海峡为台湾与福建两省航运纽带,是东海及其北部邻海与南海、印度洋之间交通要道,战略地位重要。

6.巴士海峡:位于中国台湾岛和菲律宾吕宋岛之间,是太平洋和南海的天然分界线。 巴士海峡是衔接菲律宾海与南海并位处台湾岛与巴丹群岛(Batanes Islands)之间的海峡。为连通太平洋与南海的重要国际水道,也是西太平洋一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海域。

7.朝鲜海峡:位于朝鲜半岛东南与对马岛之间,沟通日本海和黄海的重要通道。朝鲜海峡是西北太平洋的通道,连接中国黄海与日本海,介于朝鲜半岛南部海岸与日本九州岛西北海岸及本州西南端海岸之间(东经129度零分,北纬34度15分)。水深90公尺(300呎),被对马岛分成两边,东边的水道称对马海峡,西边的水道原称朝鲜海峡。朝鲜海峡沟通日本海和东海、黄海的重要航道。

8.津轻海峡:在太平洋西北部,日本本州与北海道岛之间(东经140度30分,北纬41度30分)。西通日本海,东接太平洋,宽2440公里(1525哩)。由海峡北上,直通鄂霍次克海及阿留申群岛,南下则为夏威夷群岛和太平洋,其交通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此外,津轻海峡也是日本东部沿海航行到西部的必经之地。所以,津轻海峡对于日本的近海航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9.宗谷海峡:宗谷海峡——又称拉彼鲁兹海峡,位于日本北海道和俄罗斯的萨哈林岛(库页岛)之间,扼日本海和鄂霍次克海的要冲,是日本通向太平洋的北方出口,也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出入太平洋的重要通道。海峡南北最窄处宽约42千米,水深30-60米,最深处118米。公海部分只有6千米左右。海峡是日俄两国交通运输的最短航道。

10.白令海峡及太平洋上通过阿拉斯加湾的北航线:白令海峡是连接太平洋和北冰洋的水上通道,也是两大洲(亚洲和北美洲)、两个国家(俄罗斯和美国)、两个半岛(阿拉斯加半岛和楚克奇半岛)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所在的白令海是太平洋最北部的海域。西面是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东部纬美国的阿拉斯加,南面是阿留申群岛,北面通过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连是北冰洋通往太平洋的交通咽喉。

11.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洲的巴拿马,横穿巴拿马地峡,总长82公里,宽的地方达304米,最窄的地方也有152米。该运河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运要道,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和“世界桥梁”。

12.麦哲伦海峡:位于南美洲大陆南端和火地岛、克拉伦斯岛、圣伊内斯岛之间。由地壳断裂下陷而成,长约563km,宽3.3~32km,海峡内寒冷多雾,并多大风暴,是世界上风浪最猛烈的水域之一。巴拿马运河通航前,是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重要航道,1520年为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首先通过,因此而得名。

13.德雷克海峡:位于南美洲最南端和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之间,紧邻智利和阿根廷两国,是大西洋和太平洋在南部相互沟通的重要海峡,也是南美洲和南极洲的分界的地方。在巴拿马运河开凿之前,德雷克海峡是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海上通道之一。 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德雷克海峡,是世界上最宽和最深的海峡。

14.托雷斯海峡:位于澳大利亚与新几内亚的美拉尼西亚岛之间的水体,海峡最窄处约阔150公里。其南面是约克角半岛(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最北端),北面是巴布亚新几内亚。海峡是东南亚和印度洋地区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太平洋诸岛间海上联系的重要航道。

15.库克海峡:位于新西兰南岛和北岛之间。英国航海家J.库克曾到此考察而得名。海峡南北长205千米、东西宽23~144千米。水深71~457米,平均水深128米。海峡沟通了南太平洋与塔斯曼海,是海上交通贸易的重要航道。

位于大西洋的交通咽喉:

16.英吉利海峡:位于英国和法国之间,沟通大西洋与北海的重要国际航运水道。是分隔英国与欧洲大陆的法国、并连接大西洋与北海的海峡。海峡长560公里(350英里),宽240公里(150英里),最狭窄处又称多佛尔海峡,仅宽34公里(21英里)。英国的多佛尔与法国的加莱隔海峡相望。

17.圣乔治海峡: 英国威尔士与爱尔兰岛之间的重要水道(西经6度零分,北纬52度零分)。南北长约160公里,东西宽约80-153公里。北通爱尔兰海,南连大西洋。 康索尔(Carnsore)角和圣戴维角之间为最狭窄处,宽仅76公里(47哩)。

18.卡特加特海峡:是大西洋北海的一个海峡,是斯卡格拉克海峡的一个延伸,是丹麦和瑞典的边界,位于丹麦的日德兰半岛和瑞典的西海岸之间。从波罗的海可通过厄勒海峡汇入卡特加特海峡,卡特加特海峡可以被看作是波罗的海的一部分,也可以被看作是北海的一部分。

19.斯卡格拉克海峡:位于日德兰半岛和挪威南端、瑞典西南端之间(东经9度零分,北纬57度45分),是北海的一部分。海峡西通北海,东经卡特加特海峡和厄勒海峡连接波罗的海,是波罗的海沿岸国家通往北海以及大西洋、北冰洋的重要通道。

20.厄勒海峡:亦称“松德海峡”。在瑞典南部同丹麦西兰岛之间(东经12度40分,北纬55度50分),接通波罗的海和卡特加特海峡。长110公里,宽4-28公里,水深12-28米,是波罗的海最深的水道。萨尔霍姆岛分海峡为东西两部分。沿岸重要海港有丹麦的哥本哈根和瑞典的马尔摩。

21.基尔运河:又名北海—波罗的海运河,是沟通北海与波罗的海的重要水道。西基尔运河南起于易北河口的布伦斯比,特尔科克港,东北至于基尔湾的霍尔特瑙港,横贯日德兰半岛,全长53.3海里 ,是连接北海和波罗的海的重要航道,故又名“北海-波罗的海运河”。基尔运河的开通极大地缩短了北海与波罗的海之间的航程,比绕道厄勒海峡-卡特加特海峡-斯卡格拉克海峡减少了370海里。

22.格陵兰—冰岛—联合王国海峡:俄罗斯北方舰队南下大西洋的必经之路。格陵兰-冰岛--联合王国海峡是指格陵兰和冰岛之间的丹麦海峡和冰岛与不列颠群岛之间的广阔水域。该海峡北通北冰洋,南连大西洋。俄罗斯北方舰队南下太平洋必须经过该海峡。

23.好望角航线:位于非洲西南端非常着名的岬角。位于34°21′S,18°30′E处。北距开普敦52km。但从此通往富庶的东方航道有望,故改称好望角。苏伊士运河通航前,来往于亚欧之间的船舶都经过好望角。现特大油轮无法进入苏伊士运河,仍需取此道航行。苏伊士运河开通后,这条航路的作用虽有所减弱,但仍然是欧亚之间不可或缺的重要通道,一些巨轮还必须从这里绕道。据在好望角的南非人士讲,现在每年仍有三、四万艘巨轮通过好望角。西欧进口石油的三分之二、战略原料的百分之七十、粮食的四分之一都要通过这里运输。

24.加勒比海和北美航道:加勒比海南接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巴拿马海岸;西接哥斯达黎加、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危地马拉、伯利兹和犹加敦半岛;北接大安地列斯群岛,东接小安的列斯群岛。由于处在两个大陆之间,西部和南部与中美洲及南美洲相邻,北面和东面以大、小安的列斯群岛为界。加勒比海东西长约2735公里,南北宽在805-1287公里之间,容积为686万立方公里,平均水深为2491米。现在所知的最大水深为7680米,位于开曼海沟。为世界上深度最大的陆间海之一。 加勒比海北连墨西哥湾,东接大西洋,西连中美地峡和巴拿马运河,南邻南美洲,因此加勒比海和北美航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25.佛罗里达海峡:北美洲东南部佛罗里达半岛与古巴岛、巴哈马群岛间的海峡(西经81度零分,北纬24度零分),沟通墨西哥湾和大西洋。长约480公里,宽80-240公里。一般深度500-800米,南部最深1,490米。佛罗里达海流(系湾流的一部分)自西向东通过海峡流入大西洋。

位于地中海的交通咽喉

26.直布罗陀海峡: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南端与非洲大陆西北角之间,沟通大西洋与地中海的惟一水道。直布罗陀海峡(Estrecho de Gibraltar)是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重要门户。在苏伊士运河通航后,直布罗陀海峡成为连接大西洋与印度洋、太平洋的捷径,被称为“西方的生命线”。

27.土耳其海峡:(又称黑海海峡)是连接黑海与地中海的唯一通道,包括博斯普鲁斯海峡(又叫伊斯坦布尔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又叫恰纳卡莱海峡),古往今来皆为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土耳其海峡是海上交通要道,它沟通黑海和地中海,是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国唯一的出海口。冷战时期,美苏均将黑海海峡确立为全球最重要的海上咽喉之一。土耳其海峡也是西亚、北非和南欧通往黑海的咽喉。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无论在过去、现在或将来,都将是兵家必争之地!

28.苏伊士运河:是一条海平面的水道,在埃及贯通苏伊士地峡,连接地中海与红海,提供从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的航线。它是世界使用最频繁的航线之一。是亚洲与非洲的交界线,是亚洲与非洲人民来往的主要通道,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位于印度洋上的交通咽喉:

29.曼德海峡:位于亚洲阿拉伯半岛西南端和非洲大陆之间,连接红海和亚丁湾、印度洋。苏伊士运河通航后,为从大西洋进入地中海,穿过苏伊士运河、红海通印度洋的海上交通必经之地,战略地位重要。曼德海峡是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海上交通要道。被西方人称之为“世界战略的心脏”。

海洋深处篇4

能源价格上涨导致全世界开始探寻新的能源供给资源,各国开始走向海中取油之路。现在,全球石油界已形成了共识:海底油气特别是深海油气将是未来世界油气资源接替的重要区域。

最近十几年全球大型油气田的勘探实践表明,陆上油气资源已日渐枯竭,60%~70%的新增石油储量均源自于海洋,其中又有一半是在(水深在500米以上的)深海。据国际能源署(IEA)估计,全球深海区最终潜在石油储量有可能超过1000亿桶。2010年深海原油产量可达850万桶/日、4.3亿吨/年,可满足全球石油需求的9%。可见,海洋已成为全世界油气资源接替的主要区域,而深海更成为一块未经大规模开采的处女地。

随着深水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深海石油开发发展步伐日益加快。近年来,持续飙升的高油价更是加速各国向海洋寻找石油的探索进程。未来10年将大力扶持。近10年来,我国新增石油产量的53%来自海洋,2010年更是达到85%,海上油气的勘探和开发正成为我国原油产量上升的主力。而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我国也将海洋工程发展列入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中,也就是说,拥有了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的丰富资源,对于中国来说,意味着海洋石油大开发的时代已经来临。

海工装备制造具有高技术、高投入和高风险的特点,大型企业最有可能成为最终赢家。韩国船企将成为中国船企的主要竞争对手。中国海洋油气70%藏于深海,深海开采技术的突破将成为海洋油气开发长期战略的关键因素。

世界海洋油气开发前景广阔

能源价格上涨导致全世界开始探寻新的能源供给资源,各国都加速了入海探油的步伐。

一方面,目前石油供给的乏力推动各石油公司深入海洋的探险之路。全球石油产量已经连续几年保持每天8500万桶左右,而业内人士判断说,未来几年也不会有大的增长。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的石油都产自上世纪中叶发现的油田。近几年的数据显示,传统石油资源已进入“平台期”,产量的增长乏力。另一方面,供给的乏力也造成了原油价格的不断刷新,国际石油价格从2001年的每桶24.46美元上涨到2010年的每桶79.61美元,价格为十年前的3.25倍。中国93号汽油零售价格从2001年的每升2.89元上涨到2010年的7.17元,价格为十年前的2.5倍。海洋石油开采的高昂成本在高油价的对比之下,成为有利可图的新兴产业。

世界海洋油汽资源开发前景广阔,全球造船行业今后五年将主攻海工制造。世界海洋石油约占石油资源总量的34%,深海石油储量丰富,估计超过1000亿桶。目前海洋油气勘探尚处于勘探早中期阶段,其中海洋石油探明率在30%左右。据道格拉斯-威斯伍德公司的预测:未来5年,全球海洋油气工业将投资1890亿美元在遍及全球的海洋上建立15000个油气勘探和开采井,全球海上浮式生产设备市场规模约1000亿美元。

全球海工制造队伍阶梯分布明显,中国处于价值链的最低端,有望在近年内崛起。全球海工装备制造商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美国、欧洲等国以研发、建造深水、超深水高技术平台装备为核心,垄断着海洋工程装备开发、设计、工程总包及关键配套设备供货。

新加坡和韩国则以建造技术较为成熟的中、浅水域平台为主,在总装建造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中国公司总体处 在制造低端产品的第三梯队,以赚取加工费用为主。中国已拥有全球海工装备市场 15%的份额,逐渐成为全球海工装备市场的后起之秀。

中国已开启海洋油气开采时代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海洋工程发展列入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中,未来10年大力扶持。预计“十二五”期间,在中国的近海大陆架和大陆坡建设将加快,带动的海工装备总投资预计为2500亿~3000亿元,年均500亿人民币以上。中国“十一五”期间用于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投入已达1200亿元,市场容量很大。

根据第三次石油资源评价结果,中国海洋石油资源量为246亿吨,占全国石油资源总量的23%;海洋天然气资源量为16万亿立方米,占总量的30%。目前,世界海洋石油平均探明率为73%,而我国仅为12.3%;世界海洋天然气平均探明率为60.5%,我国仅为10.9%,均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海洋油气整体处于勘探的早中期阶段,资源基础雄厚,产业化潜力较大,是未来我国能源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随着海洋油气勘探开发从浅海、半浅海向深海延伸,难度逐步增加,技术的先进性成为支撑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而经过了近50年的探索,目前,我国已形成以海洋环境技术、资源勘探开发技术、海洋通用工程技术为主,包含20多个技术领域的海洋高新技术体系。据报道,我国在海洋监测技术方面,发射了中国第一颗海洋卫星,攻克了声学海流剖面测量等海洋监测关键技术,研制了海面漂流浮标等一批先进的海洋观测仪器设备,显著提升了中国海洋技术水平和国产海洋仪器设备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进行深水勘探开发的瓶颈主要是如何解决钻井船的问题。为此,中国正在建立自己的深海船队,建造3000米水深适用的深水钻井船。同时,中海油还正在与挪威公司合作,将300米以下半潜水的钻井船改造为1500米的深水船。尽管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已经取得较快发展,但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荷兰、挪威等海洋科技发达的国家相比,仅有部分技术达到国际水平,整体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其中,中海油的发展值得关注,成立至今近30多年来,经过不断地技术引进、吸收、再创新,中海油目前已建立了与国际惯例接轨、专业配套齐全的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特别是“十一五”期间,中海油投资150亿元建造了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981号”、深水物探船、深水多功能勘察船、深水大马力起抛锚三用工作船、深水起重铺管船等大型装备等,代表了我国深海石油探测的技术前沿水平。

2010年以来,中国工信部一直在加紧制定《“十二五”期间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规划》。《规划》计划“十二五”期间将在中国近海大陆架新建5000万吨的原油产能,并建成投产2-3个深水油气田。受此带动,未来5年中国将需要70多座平台和10多艘FPSO。

为了分享海工装备市场,国内大型船舶企业调转矛头,纷纷“下海”,企业间竞争加剧。截至2010年,中国已拥有海工装备制造企业20余家,主要集中在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且以造修船公司为主。

在众多制造商中,中集来福士、大连船舶重工、上海振华重工、上海外高桥造船、中远船务、招商局(深圳)重工、青岛北海船舶重工、上海船厂等企业处于第一梯队,主要从事钻井平台和浮式生产系统的建造。

国内大型船舶修造企业正在加速向海工制造转型。中远船务、熔盛重工、明德重工、惠生重工有限公司、美利昌通宝、吉宝船厂等业内领先企业纷纷推出了自己的中长期“海工规划”。不少企业成功转型为海工制造装备企业,并实现了海工产品的全面覆盖。

未来商机

未来,中国造船企业将以海洋油气为新的制高点,迎接海洋石油大开发的时代到来。预计,未来10年,中国油气产量预计将以20%的速度递增,市场前景广阔。海上油田开发基本上为400米以内的常规水深,中国可开发资源极为充足。中国300米以上的海域有153万平方米,目前只勘探了16万平方米,有90%还没有勘探。中海油近期推出2000亿海洋开发计划,国内海工装备制造业的繁荣很快就会到来。

考虑到海工装备制造具有高技术、高投入和高风险的特点,大型企业最有可能成为最终赢家。海工建造首先要克服系统集成度高、工序复杂和建造进度不易控制等难题。除技术外,海工装备造价都比较高,建造企业必须具备强大的调配资金和融资能力。融资市场的持续低迷成为短期抑制海工建造项目签约的关键因素。

在较长时期内,船厂是否具备帮助业主完成融资的能力,将与船厂是否具备建造技术实力和成本竞争优势共同成为项目最终能否成功签订和生效的决定性因素。因为经济上的种种原因,只有颇具实力的大企业才能成为进军和掌控海工装备市场的绝对主角。

韩国船企将成为中国船企的主要竞争对手。2010年,韩国的四大船厂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大宇造船和STX造船已经迅速超过整个市场恢复的速度,从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中恢复过来。韩国在大型集装箱船、海工平台、LNG船和海洋发电设施的技术以及竞争力都领先中国。2010年,中国虽然在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全面超越韩国,但中低端船型占据主要份额。

中国海洋油气70%藏于深海,深海开采技术的突破将成为海洋油气开发长期战略的关键因素。渤海海湾近海油田开发已经初具规模,而深海油田基本还处于未勘探阶段。面积只有7.7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仅18米的渤海海湾油田已经被大片开发。其中包括锦州凝析油气田、绥中油田、秦皇岛油田、渤西油田群、埕北油田、渤南油田群以及渤中油田等。

南海海域,近海油气田的开发已具一定规模,而深水海域尚待开发。近海有涠洲油田、东方气田、崖城气田、文昌油田群、惠州油田、流花油田以及陆丰油田和西江油田。

中德合作项目的技术人员在南海北部陆坡、西沙海槽和东海陆坡等三处发现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证据。参与该项目的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黄永样根据初步勘测结果表示,仅南海北部的天然气水合物储量就已达到中国陆上石油总量的一半左右。按成矿条件推测,整个南海的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量相当于中国常规油气资源量的一半。

海洋深处篇5

在嵊泗的大小洋山一直流传着一个故事:一把神奇的钥匙遗落在海上,最终随海水留在了现在洋山的钥匙村。而这把钥匙连日本人都来争抢,因为它可以开启一个在战争年代隐藏的巨大宝藏。

大小洋山真有宝藏吗?

你也许会觉得这个海上宝藏的故事有些陈旧,但我们的寻宝之旅证明,大小洋山找到了真正的钥匙和宝藏。

洋山镇位于嵊泗县西部,长江口和杭州湾的交汇处,扼沪、甬、杭之海上交通要道。全镇由大洋、小洋、滩浒等大小90个岛礁组成,距离上海只有十几海里,与嵊泗其他主要岛屿的距离倒是更远。不过没有想到的是嵊泗的水上交通发达,我们从嵊泗最东面的嵊山岛到洋山,快艇只要几个小时就到了。从洋山到上海、宁波则更快了。洋山有"嵊翔"1号、"飞舟"1号、"嵊鹰"轮、"茂盛"2号、"甬兴"轮、"泽成"1号高速快艇每天往返于泗礁、大洋、小洋、宁波镇海、大巨、普陀山、定海三江、上海芦潮港等地方。

在圣女庙圣女娘娘的注视下,我们从大洋山港口上岸,充满向往和期待的寻宝之旅正式开始。

洋山一宝无疑就是“得海独厚”的海岛景致。有评论为证:洋山的山水美就美在自然、雅就雅在天成。整个岛上古迹聚集、文物荟萃并保持原汁原味的渔家风味。

在小洋临海看石是一大享受。小洋岛是嵊泗县重要景点之一,岛上幻石灵岩,摩崖题刻蔚为壮观,全岛设有6大景区,共有石景100余处,其数量之多,造型之美,在我国沿海岛屿中名列前茅,尤其以浑然天成动人心魄。石景以卧叠有姿的“双龙石”,切切相依的“夫妻石”,天工巧鉴的“龙珠石”最为著名。“倚剑”、“海阔天空”等明清石刻气势撼人。相传大唐高僧鉴真6渡扶桑,曾两次泊驻小洋岛,并留下石刻真迹。

洋山镇西部滩浒岛是海岛纯渔村,修建了滩浒山庄和渔岛山寨,成为了海岛休闲渡假的好去处。岛上山峦起伏,山洞通幽、渔村炊烟、花果飘香,“晨曦晚霞剪映出迷人的海岛风光,涛声海风伴奏着安谧的渔家风情”。岛上海产资源十分丰富,平展的滩涂,宁静的港湾,尤其适宜生长海瓜子、蛤蜊、毛蚶、跳跳鱼等,并以盛产大白虾、海蜇皮、凤尾鱼著称,被誉为“滩浒三宝”。

主岛大洋岛更是观赏整个洋山全景和洋山深水港的胜地。以圣女宫、抗倭石刻、山腹隐藏防卫工事、钥匙村等为代表,大洋的旅行是一次对传奇和历史的探访。在大洋参观花岗岩采石和加工也是一次奇妙的体验。整个大洋岛上全部都是高质量的花岗石层,质地优良,是难得的建筑石料,也可以算是洋山一宝了。我们坐车来到海滨采石场,大规模的开山取石场景令人兴奋不已。看平常而粗糙的石头在工匠手里开采、加工、打磨,直到成为城市家居殿堂里金碧辉煌的一部分,这个过程不但珍贵难得,还可以学习知识,获得启发。

虽然我们可以说是入宝山没有空手,但洋山的宝藏如果仅仅如此,那这宝山真是令人失望了。洋山的真正宝藏在于,这里将开发为独一无二的沿海深水港。正在实施的大小洋山深水港项目,才真是一把能够打开巨大财富的金钥匙。

海洋运输的首要条件是港口。深水大港,总是与广阔的陆域腹地,发达的工业经济产业带,超大型的中心城市或城市群相依持,一方面港口成为这些地区工业原料和工业制成品内进外出的桥头堡;另一方面有广阔腹地,大容量市场,又成为港口巨量物流集散的发源地和辐射区域。而“中国需要通向世界的巨大桥梁,长江流域和长三角需要汇入海洋的强劲枢纽,上海需要向外释放能量和转承重负的广阔通途”。

洋山位于我国东面沿海与长江口的"T"型交汇处,具有集我国"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于一体的双重优势,是南北海运的要冲,江海联运的枢纽,中国1.8万公里海岸线的中心,居于中国贸易运输繁荣的南北海运大通道的枢纽点,又恰是万里长江河口入海的交汇点。更难得的是这里具有建设深水港的良好条件,平均水深可稳定保持在15米以上,港区紧靠国际航道。2002年3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正式动工兴建,一期工程包括东海大桥和小洋山5座深水泊位,总投资143.1亿元,2005年建成。远期规划到2020年,码头岸线18公里,可建成50多个超巴拿马型集装箱泊位,集装箱通过能力可达2000多万标准箱,总投资数千亿元。

在洋山我们看到,总长31公里、号称世界第二大桥的东海大桥即将通车,从上海人民广场到洋山开车直达只要一个半小时。茫茫东海之上,连接上海芦潮港与浙江小洋山岛的东海大桥,已如昂首欲飞的蛟龙,渐渐跃出海面。巨大的桥体如长虹卧波,海峡天堑将成康庄大道。而这只是小洋山港口项目的配套设施,在小洋山数十公里海岸沿线上,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已是难得一见的奇景。巨大的填海工程一直延伸,连接大小岛屿,高举双臂的推土机径直开到大海深处。惊涛拍岸或是落日溶熔金,洋山港口展示出在自然奇景之中的人力与工业之美,让人感叹自然造化与人类力量同样伟大,天人合一才是最好的风景。

上海与浙江联建洋山深水港,吸引了全球的目光。静谧的嵊泗洋山岛,拉开一场巨变;构筑崭新的国际航运中心――中国“巨龙”的世纪梦想,在这里起航!

自古以来,一个国家、城市的兴旺发达,大多与它所依托的便捷的交通条件有关。“港为城用,城以港兴”。拥有优良的港口资源,无论是河港、海港还是航空港,都能大幅度地增加该地区的货物贸易流量和人口流量。两者增加以后导致信息流量和金融流量的显著增加,从而促进其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成为地区性或全国性的经济中心。这一规律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验证。

缺少深水良港一直是上海的心头之痛。目前,5万吨以上的巨轮要在涨潮时才能进入上海港,进入上海港的第四代集装箱船只能在嵊泗的绿华山岛港口减载才能进入外高桥。由于没有深水港,上海也流失了大量内地货源。如同陆家嘴是上海金融中心的象征,洋山深水港将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象征。洋山港的建设,将使上海港拥有集装箱深水泊位,上海港将有资格代表中国参与东北亚枢纽港、航运中心地位的角逐。

而对于嵊泗来说,洋山港项目是一直以来以建设港口城市为方针的最大胜利。嵊泗认为“发展港口经济是嵊泗新世纪发展的现实出路和必然选择”,而洋山深水港和宝钢马迹山矿石中转港建设是“嵊泗社会和经济发展史上的两大里程碑”。尤其是国际航运中心和跨海大桥的的建设,标志着嵊泗经济发展由传统的孤岛型经济向开放的以港口为核心的现代经济的转型,嵊泗有望成为东北亚枢纽港口城市。

位于上海东南30公里左右东海洋面上的嵊泗港口群是嵊泗无可替代的资源优势。大小洋山深水港区的主要功能是集装箱运输业和仓储业;马迹山港区为宝钢矿石中转基地,计划发展成为上海乃至整个长江流域进出口矿石、煤炭及化工原料中转基地;嵊山、枸杞港区的功能定位为现代化的渔港和海产品养殖基地;花鸟、绿华港区的功能定位为上海港的陆上引航基地。

在嵊泗的泗礁岛,我们参观了马迹山港,初步见识了一个日新月异的港口雄姿。上海宝钢马迹山矿石中转港总投资达17亿多元,年吞吐量达2000万吨,能停靠25万吨巨轮,被称为“亚洲第一矿石中转深水大港”。进入港区远远看见一个巨大的钢铁长城雄踞海上,彩旗飘扬,穿着鲜艳工作服装的工人在高处深入大海的架子上忙碌,远远看去有身入霓虹之感。成群的白色海鸥发出欢快的叫声,几乎要落到他们的身上。不知道何处发出的柔情音乐飘荡在整个港口上空,海水摇空绿,一艘白色的巨轮正劈波而来。不远处堆成山头的红色黑色矿石进口自世界各地,是中国巨大需求的一个例子。这里创下国内港口接卸最大载重量散货船纪录--满载29万吨巴西铁矿石的32万吨级巴拿马籍“埃米尔”号外轮稳稳靠泊马迹山港。

一个宏大的蓝图正在向整个嵊泗、整个中国乃至世界展开。风景如画的渔岛如今要发生巨变,以打造长三角城市群“桥头堡”、新型世界级港口为目标,“一个美丽而富饶、一个国际一流的现代化港口新城即将崛起于东海之滨”。

然而这只是嵊泗发展的一个方面。难能可贵的是,嵊泗提出的定位是国际港口旅游城,优美的海岛风光和独特的海洋文化不但将得到保护,还将与现代化港相辉映。

嵊泗是我国唯一部级列岛风景名胜区,阳光明媚、沙滩绵长、空气清新、绿化覆盖率高、海产品丰富,具有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蕴,是一块都市人向往的“海上净土”和“东海明珠”。通过近二十年的旅游开放,嵊泗的旅游资源优势在上海等周边大中城市已有一定的知名度;众多大型项目的实施无疑将极大提高嵊泗的知名度和声誉。这几年嵊泗先后推出了海钓、海上捕鱼等特色旅游项目,使游客一年四季都有得看、有得玩。嵊泗还通过举办国际海钓节、全国沙滩排球赛、航海大赛以及"赶潮节神灯庙会"等活动,以休闲促进旅游业发展。

海洋深处篇6

关键词:多波束测量技术 海洋测绘工序调整策略

1、目前的多波测量技术与海洋测绘工序技术体系

目前海洋测绘体系已完成了数字化技术改造,目前由控制、水深、地形等的测量到海图的编辑、加工和出版,全部实现了数字化。可是与纸质海图的工序相比,目前的海洋测绘的供需变化却不大,根本原因是由于整个技术的改造是参照纸质海图的工序实施的。

水深测量是海洋测绘的核心技术,目前由于单波束到多波束测量方式的改变,水深测量技术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实现了垒覆盖的海底地形测量。可是,如果不考虑改变目前的测量工序和要求,不仅不会减少海图产品化的时间和扩大海洋测绘产品的多样性。相反,由于数据量太大,却会增加海图出版机构的负担。

目前,摄影测量技术正引入到海岸地形的测量中来,也经历了由模拟方式到数字方式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摄影测量技术的水平。可是,由于忽略了海图数据库技术的影响,与模拟方式的工序相比,工序的变化不大,全数字摄影测量也是由控制、调绘、加密、测图等工序组成的。

2、多波柬测量技术与海洋测绘工序的技术调整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水下地形测量要求的提高,传统单波测深仪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新需求,而可以全覆盖测量的多波束水下地形测量系统开始被逐渐应用到水利工程的测量领域,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多波束测量系统是计算机、导航定位与数字化传感器技术等多种技术的高度集成。通过安装在测船底部的探头发射和接收声波信号,由声波在水体中的传播时间与声速乘积即可计算出水深。探头由发射探头和接收换能器组成,有多达126个相互独立的接收换能器(定向旋转发射126个波束);接收信号通过声纳处理器再传到计算机。

多波束系统彻底改变了传统测深方法,在波束形成理论、勘测技术、校正与处理方法上形成了自身复杂的特点,在测量中需要加以注意,否则将严重影响勘测精度。

2.1.多波束测量技术的影响因素

多波束测深系统采取多组阵和广角度发射与接收,形成条幅式高密度水深数据,是计算机、导航定位与数字化传感器技术等多种技术的高度集成。由于多波束系统横向、纵向测点都十分密集,这就需要由高精度GPS定位系统与之相配套。否则将造成测点位置错位,失去多波束系统勘测的意义,井使海底地形失真或畸变。因此,必须严格测量各个坐标定位数据,保证测量精度,以实现最佳的测量结果。

对多波束精度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不同水域环境的音速对波束传播的影响、GPS定位对--坐标精度的影响、测船中换能器的相对位置,以及潮位改变对水深的影响等等。以坐标系的影响为例,由于多波束测深采用广角度定向发射、多阵列信号接收和多个波束的形成及处理等技术,为了更好的说明波束的空间关系和波束海底投影点的空间位置,首先必须定义好多波束测船参考坐标系。多波束系统的换能器不论是固定还是便携式安装,其相对测量船的位置总是不变的,因此测量船是多波束勘测最现实的参考工作平台。考虑到波束空间角度表达的便利,一般测量船参考坐标系原点选择在换能器对称中心,船只横向左舷方向为x轴,船只纵向船头方向为Y轴,船只铅垂向下为z轴。另外,运动传感器要严格安装在与船中轴平行的地方。多波束船参考坐标系是一种三坐标轴与船固定并随着船只运动而运动的坐标系,它使得多波束各测深点的相对位置与测量船只定位系统的大地空间位置建立了联系,同时也为进行传只补偿提供了空间关系和基本方法。因此,以上的坐标定位数据必须严格准确的测量。

通过实践试验可知,利用多波束测深系统,对声速、导航系统的定位、参考坐标系及潮位等影响因子加以注意,采用合理的测量方法以及对数据进行精细处理,完全能够测得准确可靠的水下地形图,发现水下地形的细微变化。

2.2.海洋测绘工序的技术调整

由于技术工序的调整和测量重点的改变,必然导致海洋测绘方法和技术的变革,大量的成熟技术需要攻克,部分理论和方法需要修正。

信息比不等于数字化,信息化不是单一的技术问题,综合性、体系化的思维和设计方式才是信息化的本质要求。不管是水深测量技术还是摄影测量技术,由于最终的服务对象是海图等海洋测绘产品的出版,如果不考虑海图数据库技术的影响,必然会导致海洋测量技术发展问题的出现。

多波束测量具有全覆盖、数据量大的特点,不改变目前的水深测量工序,要由多波束测量的源数据形成一个符合海图要求的水深数据是特别困难的,会极大地增加由水深测量到海图产品的时间差。结合Ns(航海表面)和H-Cell(按海图综合的方法由NS抽取的水澡点和等深线,同时叠加障碍物等要素组成的海图出版中的重要工序)的概念,同时参考NOAA(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的方式,调整了目前的水深测量工序。具体修测体系:

(1)水深测量数据改正和计算误差,形成网格化的NS。

(2)按照自动综合方法,由NS形成水深点和等深线H-Cel;

(3)障碍物探测数据改正,形成一个障碍物H-Cdll;

(4)不同的H-Cell叠加,嵌入海图的数据库,完成海图数据的修铡。

由此可见,由测量数据到网格化的NS,再由NS到H-Cell,不仅改变了水深测量成果的表现形式,形成了一个服务于数据库修测或更新的水深测量工序,同时,又可以实现海底DTM等产品的出版,提高了海洋测绘产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海洋测量、数据库和产品化是海洋测绘体系的三个核心环节,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多波束测量技术的发展和海图数据库的建立,将会对数据库产品化产生重大影响,使得海洋测绘产品化的时间得以有效缩短,并能提高海洋测绘产品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1]刘雁春,暴景阳,李明叁,我国海洋测绘技术的新进展[J],测绘通报,2007(03),

[2]暴景阳,海洋测绘垂直基准综论[J],海洋测绘2009(02),

[3]彭琳,刘焱雄,吴永享,周兴华,杨龙,海洋测绘中船体姿态改正的误差分析[J],海洋通报,2007(01),

[4]游远新GPS技术在海洋测绘中的应用[J],福建水产2006,(4)

[5]谢荣安,GPS RTK技术在海洋测绘中的应用[J]地理空间信息,2007(04)

[6]应元康,杨一挺,张忠华,赵忠宝,近岸多波束测量中的GPS-RTK差分技术及其受影响的因素[J].东海海洋,2005,(02),

[7]褚宏宪,赵铁虎'史慧杰,张晓波,杨源,参量阵浅地层剖面测量技术在近岸海洋工程的应用效果[J].物探与化探,2005,(06)

[8]李文杰,,肖都,刘春雷多波束测深在海洋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物探与化探,2004.(04),

[9]奉定平邢攸姿,海洋测绘中影像图与港口航道图的镶嵌技术运用[J]海洋技术,2007.(03)

海洋深处篇7

【关键词】东北亚;地缘战略;中国海洋安全;对策

1、东北亚海洋安全的发展对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1是构建国家海洋安全战略的需要

东北亚地区一直以来就是大国力量交汇、冲突之地,雄踞北方的俄罗斯,日渐崛起的中国,不甘示弱的日本,再加上在该地区有着广泛利益的美国,使东北亚地区的大国关系变得更加复杂,难以把握。日俄北方四岛(千岛群岛),日韩竹岛(独岛),中日之争,朝核危机,朝韩关系紧张,中韩苏岩礁、中朝都有岛屿纷争。中国面临的海上大国美国从小布什起“双重心”全球战略,在亚洲就是控制太平洋,依托美日安保条约,利用,从而遏制中国,全面控制东北亚。美国与韩国搞军演,震慑中国。可以看出,东北亚国家安全威胁主要来自海洋,东北亚海洋安全变化对中国军事海洋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

1.2是拓展海洋生存发展空间的需要

中央确定了“陆海统筹”的战略方针,十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但还没有推出明确的海洋战略,东北亚地缘战略环境下海洋安全研究的主要任务在于维护国家,捍卫国家海洋权益,保障国家的海洋生存空间向发展空间转变。传统意识中,我国一直把陆上威胁视为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海上威胁正在进逼我国,妥善处理中美关系的海权问题;妥善处理与日本的岛屿纠纷;妥善处理与俄罗斯、朝鲜半岛的海洋权益争端是中国东北亚海洋安全的重要课题。把海洋意识全民化,把战略思维转化为战略行动,把海军建设成强大的具备海上作战能力、海上远程投送能力、战略威慑能力还需要中国海洋安全发展。

1.3是营造安全稳定周边环境的需要

随着我国国家利益的拓展和经济的深化,海洋在我国安全与发展全局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重大。虽然近年来我国积极同周边国家和地区开展睦邻友好与务实合作,以实力睦邻,感情睦邻,外交睦邻,努力营造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分歧,再加上美国参与其中,致使我国在东北亚海洋争端频频爆发。而且这些区域海洋争端相互交织,犬牙交错,牵一发而动全身,具有深刻的尖锐性和复杂性,如果防范不及时、处置不恰当,会严重损害我国的国家权益,会严重削弱我国的国际声望。目前东北亚海洋安全即意味着国家安全。

2、东北亚海洋安全深刻的复杂性、尖锐性、长期性与中国发展主要纠葛

2.1东北亚的朝鲜半岛局势呈现复杂性

朝鲜半岛是东北亚地缘战略格局的支轴,它周边的三个国家中国、俄国和日本呈三角对立的地缘战略态势。二战后,美国势力介入,该地区成为中美俄日四大国战略利益的交汇点。我国与朝鲜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巩固中朝关系,应该成为我国国际战略一贯坚持的原则。东北亚有一个群雄逐鹿的中原地带“朝鲜半岛”,海洋势力折冲于这个狭小的半岛,使朝鲜半岛有所谓“东亚的巴勒斯坦”的提法,周边各国都有主导半岛事态的积极要求,最起码保持朝鲜半岛不被敌对方控制,“鲸鱼打架,殃及小虾”,与俄保持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美积极发展合作,利用一切因素,维护半岛和平稳定,防止因意外事件引发冲突。

2.2东北亚的中日东海与问题呈现尖锐性

日本与我国一衣带水,处理与日本的关系严重涉及我国的海洋安全,进而影响陆地安全,甚至影响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我国几次工业上、军事上的迅猛发展都让日本破坏了。例如我们兴建的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中损失殆尽。我们要从战略大局出发,与日本保持友好睦邻关系,在战术上以十当一,寸土不让。日本没有防御纵深,因此侧重对周围广大海域的防守扩张。日本视中国为地缘战略对手,决不愿意看到一个统一强大的中国。制造争端最重要的目的一方面攫取海域大量的石油资源,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和渔业资源。另一方面是遏制中国,牵制中国海上力量的发展,以便实现日本世界军事、政治大国这一世界霸权的梦想。因此,无论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国家海洋安发展全的角度,我们都必须誓死保卫,维护中国国土的完整和国家的安全利益。

3、东北亚海洋安全发展亟需中国构建国家海洋安全对策

3.1目前不挑战美国在亚太的海权,应对东北亚地区海洋安全

2011年6月21日,日美举行了日美安全保障协商委员会会议并发表了联合文件,明确指出“东亚的安全保障领域令他国最受威胁的就是中国”,并宣称中国在其附近海域采取带霸权主义色彩的行动,呼吁保障海上交通安全和航行自由。确保美国主导东北亚安全事务的绝对优势,尤其是在海洋事务中的主导地位。美日同盟在海洋事务上的强化,使日本有了更广阔的海洋战略空间,使中国在海洋问题上面临日益复杂的局面。就目前的东北亚地缘战略格局,在处理岛屿争端中实现“搁置美国”存在相当程度的困难,很难限制美国在东北亚地区安全事务中发挥作用。目前,不挑战美国在亚太的海权,是最现实的积极应对政策。

3.2确立海洋大国观念,发展新世纪海军,以实力睦邻应对东北亚地区海洋安全

我海军要建设成“能打仗,打胜仗”的人民海军。未来战争,海军是主要的作战力量,加大海军的海上战略防御纵深,使海军主要遂行近海防御作战,从近海自然地走向远海,同时在远海区域如亚丁湾护航一样完成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任务。加强海洋监视卫星和数字化海战场的建设,创新发展“一体化作战”、“信息化作战”等新的作战方式,发展新世纪海军,具有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海上局部战争的能力,以实力睦邻应对东北亚地区海洋安全。

3.3增强海洋安全战略的弹性空间,采取“共赢”战略来应对东北亚海洋安全

中国的海洋安全战略要平战结合,着重战时,关注平时,通过海上巡逻、海上演习、海上武器试验、航空母舰战斗群等手段,宣告国家海洋所在,要与俄韩立场一致,利用俄日、韩日矛盾,用“北方四岛”和“独岛”牵制日本,使其有后顾之忧。采取“共赢”战略来处理国际关系,以大国风范承担一定的国际义务,可以综合运用外交、经济、法律和文化等各种手段推进东北亚海洋安全环境。虽然“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并未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未来会显现出更大的弹性空间,争取共赢,实现中国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季晓丹,王维.美国海洋安全战略历史演变及发展特点[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1(3)

[2]朱听昌.中国地缘战略地位的变迁[M].时事出版社,2010

[3]鞠海龙.中国海权战略[M].时事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海洋深处篇8

随着福建省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建设的推进,滨海旅游业已成为宁德市重点发展的三大海洋主导产业之一,宁德市拥有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和积淀深厚的海洋文化,具有发展海洋文化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宁德海洋文化旅游也存在不足之处,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发掘海洋文化资源及其内涵,在海洋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弘扬海洋文化,打造海洋文化旅游精品,走多元化发展之路,实现宁德海洋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海洋文化旅游的相关概念

(一)海洋文化的概念

海洋文化是世界性的文化现象,有关海洋文化的定义多达几十上百种,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有人认为:海洋文化是人类文明的源头之一,是人类拥有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人认为:海洋文化是一种泛文化意义和文化现象,是海洋生态环境所提供的对人们生活、生产、价值观念、性格、习俗的物质的精神的总体文化现象和表现。青岛海洋大学教授曲金良在其《海洋文化概论》中表述:“海洋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和体系,就是人类认识、把握、开发、利用海洋,调整人和海洋的关系,在开发利用海洋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具体表现为人类对海洋的认识、观念、思想、意识、心态,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生活方式”。

(二)海洋旅游的概念

关于海洋旅游的定义,目前也没有定论性的概念。从广义范畴来看,海洋与陆地相对应,把主要活动范围在陆地的旅游称为陆地旅游,而把主要活动在滨海地区、海上、海底、海岛的旅游称为“海洋旅游”。从狭义范畴来看,周国忠从旅游需求的发展方向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认为海洋旅游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依托海洋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为原则,所展开的以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需求为目的海洋游览、娱乐、度假、体育、教育、探险等活动所产生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中国海洋大学董玉明教授认为海洋旅游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以海洋为依托,为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需求而进行的海洋游览、娱乐和度假等活动所产生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二、宁德市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分析

(一)宁德市海洋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分析

1.众多的海洋资源条件

宁德市大陆海岸线蜿蜒曲折,东西长约235公里,南北宽153公里,大陆海岸线长878.16公里,占全省海岸线总长的28.35%;海域面积4.4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海洋渔场总面积35.63%,沿海岛屿星罗棋布,有大小岛屿448个,占全省岛屿面积28.95%。宁德市共有蕉城区、福安市、霞浦县、福鼎市等4个沿海县(市),滨海乡镇32个,闽东海域广阔,优良港湾众多,闽东漫长的海岸线上连绵大小港湾29个,如串珠镶嵌在闽东海岸线上。水深在10~50米之间的港湾占全省17.6%,其中天然深水港全省6处,闽东就有三都澳、沙埕湾2处。

2.优越的自然条件

宁德市的海洋处中低纬度,受太阳辐射和山地地形及季风环境的影响,具有典型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8.5~19.3℃之间,极端高温43.2℃,极端低温0-3.9℃,外海区年平均气温17.3~17.5℃之间,内海区和海岸带为19℃左右。夏天高于35℃的炎热天气在外海区没有出现,内海区仅7天左右,冬天低于0℃的寒冷天气,海岛平均仅0.1~0.5天,海岸带仅1~6天。许多湾内岛屿(如三都澳群岛、福瑶列岛等)都是福建岛区气候条件最为优越的地区。

3.较好的区位条件

宁德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台湾省三大经济区的中间位置,北接浙江省温州市、南连省会福州市、西邻南平市、东望台湾省,独具“北承南联,西进东出”的区位优势。宁德的海岛地理位置特殊,位居台湾海峡咽喉部,为我国南北海上交通要冲。三都澳港区地处太平洋西岸国际诸航线的中心位置和全国南北海岸线的中心点,距台湾基隆港只有145海里,具有发展成为国家主枢纽港和国际性大港的优势。有些海岛与台湾岛隔海相望,咫尺之间,两岸语言相通、习俗相近、感情相融,渔民长期同海区作业、来往频繁。

(二)宁德市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的评价分析

1.多样的自然旅游资源

(1)海滨沙滩:主要有地处东冲半岛的霞浦下浒沙滩,金沙如毯,洁白如玉,光洁似珠,素有“闽东北戴河”之称,沙滩长1500米,宽200多米,并有宽近10米的鹅卵石带环境,风光旖旎,景色迷人,更有琵琶岛、云峰寺、狮子山、朱熹游学地――文星坪等名胜古迹相衬托,是个不可多得的避署、旅游胜地。还有那海天一色的大京沙滩,沙滩呈半月形,沙细柔润,入手无声,脚踏无痕,素有“福建夏威夷”之美誉。长春镇高罗沙滩南北长2000米,东西宽300米,面积0.6平方公里,沙质细小柔软,由西向东平缓延伸,是天然的海滨浴场。

(2)海蚀地貌景观和岛屿风光:宁德市的海岛海蚀地貌景观十分发育,由此形成大量奇石异洞是岛屿的又一主要旅游资源,这些旅游景点有很强的特异性,有些景点如三都澳斗帽岛上的螺壳岩,福瑶列岛东北海岸上的浪蚀悬崖、海蚀洞、海蚀柱和海螺石等千姿百态的海蚀地貌景观,其奇特程度在全国也属罕见,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这些景观与海滨沙滩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加上海浪涛声的渲染和海上风光的陪衬,大大提高了旅游资源的整体吸引力。

(3)岛上湖泊:如大嵛山岛天湖,大嵛山岛淡水资源充足,在海拔400米的岛丘上,有“白莲飞瀑”、妈祖庙、天湖寺等,有大小两个天湖,湖水终年不涸,水清甘例,被誉为“人间瑶池”,天湖四周还有辽阔的天然草场,绿草如茵,有“南国天疆”之情调,被誉为“岛国天山”。嵛山岛是闽东著名的渔乡,周围岛礁众多,风光旖旎,是发展海上观光和海岛旅游的理想之地。

3.海洋旅游开发方兴未艾

与国内外其它旅游开发成熟的海岛相比,宁德海岛旅游开发起步虽然较晚,但是许多海岛已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发。如三都澳是国家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嵛山岛是中国最美的岛屿;“海上仙都”太姥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宁德海洋旅游快速发展的需要,许多海岛地区加强各项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都为宁德海洋旅游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宁德市海洋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沿海地区旅游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宁德市海洋旅游现状和发展前景日益暴露出不少问题,具体包括:

(一)文化特色不够明显,精品意识不强

虽然宁德海洋旅游文化资源比较丰富,但当前许多景区,忽视对景区深厚海洋文化的挖掘,游客只看山、看水,看海,体会不到与文化相关的休闲、度假、会议、宗教朝拜、科学考察、文化民俗、体育竞技运动等海洋文化旅游产品,景点吸引力受到影响。如文化沉淀深厚的太姥山“山海川岛”风光旅游度假区和环三都澳海上休闲旅游区两大特色旅游景区,既有海岛景观文化,又有宗教文化、渔业文化、建筑文化等等,但目前他们的文化内涵挖掘还不深,海洋文化开发利用还不够,景点仍以自然风光游览为主,而度假旅游则没有发展起来,精品意识不强,景点特色不明显,缺少文化内涵丰富的精品景观,制约了休闲度假旅游氛围的形成。

(二)资源优势缺乏整合,合作意识不强

目前宁德市海洋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零星点状开发,规模小,档次不高,产品重复建设严重,缺少优化组合,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海洋旅游文化品牌和海洋文化精品旅游线路。同时,各县、区独自进行宣传促销,缺乏合作和整合营销意识,甚至通过低价竞争的方式招徕客人,出现恶性竞争。

(三)闽台优势发挥不够,对接意识不强

宁德地处海峡西岸,闽台两地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俗缘通,具有不可阻断的纽带联系,旅游发展优势明显。但由于各方面原因,两岸的旅游合作面还没有打开,层次不高,未能实现两岸海洋文化旅游景点的对接,合作局限于观光和朝觐层面上,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和提高。

(四)接待设施滞后薄弱,服务意识不强

宁德市虽有“滨海城市”的美誉,但是海洋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真正得到开发的岛屿不多,大部分的岛屿还处于未开发状态。高速公路及城市高级公路等主干道通往主要旅游景区的连接道路大部分都亟待改造提高,景区内部道路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如三都澳、嵛山岛等海岛,与陆地缺乏公路连接,主要靠渡轮、游艇这一交通方式。此外,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也相对薄弱,旅游景区上还缺少上档次的旅游饭店,存在娱乐设施不配套、卫生设施偏差等状况。

四、宁德市海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

(一)突出区域“亮点”,打造海洋文化旅游产业区块

宁德市海洋旅游长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一个重要因素是没有选准突破口。因此,发展宁德海洋文化旅游,可以从资源品位、资源特色及区位优势角度,重点打造三大海洋文化旅游产业区块。

蕉城的三都澳港湾区块。该区块为一个世界级天然深水良港,港内人文资源分布密集,地方特色鲜明,作为国家4A级自然景观资源的三都澳具有三都岛福海关遗址景区、斗帽岛斗姥景区、青山岛景区、鸡公山岛景区、笔架山景区、城澳三屿及七星白礁景区、橄榄屿景区、渔排养殖观光区等景区。其中,螺壳岩、七星白礁等景观都是国内罕见的自然景观资源,三都澳的海景十分迷人,有许多吸引人之处。还有散布三都澳的众多岛屿礁石景观,被称为海上盆景,景色十分优异,这些都是具有很高价值的旅游景点,是理想的避暑胜地,也是理想的旅游休闲场所。该区域的开发定位为:以“休闲海湾”为主色调,充分挖掘港湾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系列游产品,整体布局旅游功能区,建成融观光、休闲、度假、疗养为一体的海湾休闲旅游度假区。

霞浦的福宁湾、三沙湾及沿海滩涂区块。该区位沿海海域辽阔、岸线漫长曲折、港湾众多、海岛棋布、沙滩优良、拥有全国最大的滩涂区,加上人文古迹遗留众多,形成了霞浦旅游资源突出的山、海、川、岛与人文完美组合的特色,构成一幅动态变幻的山水画卷。该区域的开发定位为:以“寻根之地、灵秀之城”为主题,全力打造“海国桃园杨家溪”、“高罗湾度假村”、“赤岸空海宗教朝圣”等精品景区,全力挖掘海洋文化、对台文化、连家船民文化和畲族文化,抓住“临海近台”优势,做亮“台海寻踪游”、“连家船休闲体验游”、“海滨风光游”、“海岛探险游”等旅游品牌,打造一个适合周末出游、自驾车旅游休假的滨海休闲文化旅游区。

福鼎的福瑶列岛休闲度假区块。福瑶列岛旅游资源景观内容丰富,以海蚀地貌景观突出,是拥有山、海、岛、湖、崖、滩、景、渔港、海防遗址及节庆等多样性海洋旅游资源的区域,有条件成为海洋旅游、休闲度假、养老健身的旅游目的地,是最具发展前景的区域。其开发定位为:以海洋生态旅游和休闲养身度假为主题,以“天湖泛影、多彩海洋”为主色调,整合资源,营造高山天然景观带和环海观光带,建成海西著名的天湖生态景区、海滨旅游度假区、羊鼓尾军旅体验区。

(二)利用海岛旅游资源,开发美丽神奇海岛景观文化

海岛景观历来就是海洋文化旅游的重要旅游资源,大自然赋予宁德沿海区域独特的海岸带旅游资源,许多海岛的自然景观内容丰富、美丽神奇,是非常难得的海洋旅游资源。有千姿百态的海蚀地貌景观;有奇岩巨石的海岸景观;有风景与海岸和海岛和为一体的复合景观;有浅滩、沙滩,沙质海岸、蓝天碧水、金沙细浪、海水浴场等海滨旅游资源;还有宁德沿海区域人文景观的灯塔、渔港、渔村、码头等。特异的地貌景观和水域风光旅游资源景观是大自然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灵气”和“仙气”。宁德应利用海岸带旅游资源开发海岛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包括观景、疗养、度假、海水浴、帆船、游艇、舢板、冲浪、滑水、垂钓以及在海滩上捡蛤蜊、贝壳、品尝海鲜等海岛旅游文化产品。

(三)挖掘海洋文化资源,打造海洋文化旅游精品体系

文化旅游是旅游发展的主旋律,宁德沿海有许多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黄瓜山遗址反映出远在新石器时代闽东先民的浪漫生活与生产状况,浩瀚大海,辽阔渔场,是海洋渔文化的发源地。闽东沿海沉淀了古代的海洋贝丘文化、海洋商业文化、海洋宗教文化、海岛景观文化及军事文化等都为宁德海洋文化旅游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因此我们要积极实施精品战略,突出重点,精心设计海洋文化旅游产品,挖掘海洋文化旅游产品,以满足人们对现代海洋生态旅游的需求。

(四)利用海上养殖资源,开发海洋休闲渔业旅游项目

休闲渔业旅游是宁德海洋开发比较理想而能够实现的旅游项目。三都澳人工养殖区是全国最大的大黄鱼网箱养殖区,是世界上最大最独特的浮在海面上的城市,可开展海上旅游观光、钓鱼为主的体育运动,如:编织网具、采集贝壳、拉网捕鱼、巨网捕鱼、海钓基地、网箱垂钓、海上运动、驾船、滑艇、参观海水养殖基地、海上捕鱼观赏、海底观鱼、烧烤、大排挡品尝海鲜、渔家乐等休闲项目,形成一条以“洗海浴、捕(钓)海鱼、吃海鲜、观海景、买海货”特色的旅游热线。也可以考虑开展水族馆、渔业博览会及各种展览会等项目。

(五)彰显地方文化差异,开发海岛特色节庆旅游资源

海岛海洋节庆旅游开发与利用,是突出海岛海洋的鲜明主题,组织庆典活动,来吸引更多的游客,提高宁德海洋旅游的知名度,塑造宁德海岛的旅游品牌,带动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应整合优势资源,走产品精品化、系列化道路,树立鲜明形象,突出海岛海洋特色,打造海洋文化节庆特色旅游精品。宁德海洋文化节庆活动可以以“中国・三都澳蓝色风情游”为主体,整合福鼎的“中国鲈鱼文化节”、蕉城的“中国大黄鱼饮食文化节”、“中国海上茶叶之路文化节”、霞浦的“畲族盘歌节”、“滨海滩涂摄影节”、“海钓节”、“赏枫节”等系列节会活动,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做到“以节争活力,以节塑品牌,以节展风貌,以节促发展”,增强互动性和参与性,演绎丰富多彩的渔文化,展示世界“最深不冻良港”的魅力,拓展宁德在海内外的影响。

(六)挖掘民俗特色资源,开发多姿多彩的民习俗文化

闽东“连家船”民文化内容丰富,是民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在巩固传承民俗文化的同时,也吸纳许多地区先进的民俗文化而不断的发展,形成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和族群民俗特色,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民的服饰文化、民的居住文化、民的生产文化、民的婚俗文化、民的崇祀“龙王”文化等。因此,挖掘民的民俗资源和深厚内涵,创造渔村民俗旅游产品的品牌知名度,体现渔村民俗活的文化。体现自然、丰厚的渔村、渔民文化内涵和生活的情趣,展现渔区的真实生活。让旅游者能亲身体验渔民的民风民俗,参与民间活动,从而感受浓郁的渔村、渔民的乡土渔情。

上一篇:小花猫范文 下一篇:五四运动口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