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范文

时间:2023-12-05 08:46:41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统一性

语文可以说是百科之母,而小学语文则是奠定百科之母的基础,“九层之台,始于垒土”。教育是千秋万代的大事,并非一朝一夕便可完成。“小学语文是各级教育的基础,要提高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必须从小学做起。” 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小学的阅读篇目一般都比较浅显,但是对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来说还是相对较难理解的。光是浏览一遍文章,小学生恐怕还未能理解文章。那么接着要对文章进行一番细究。细究文章,最好是结合问题来“究”文章。所谓细,最好是细致到字、词、句。小学生遇到生字,最好自己动手查字典,这对于他们认识生字、积累字词有一定的帮助。

由于种种因素限制,如小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情感能力等,品读文章对小学生而言是比较困难的,如何引导小学生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品读”文章,这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学生既是教师教学的对象,更是全部教学活动的主体,成功的教学只能是建立在对学生充分而准确的基础上,只有很据学生的发展现状和发展需求设计和实施教学,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品读文章,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拓展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可以为小学生日后提高阅读水平打下一定的基础。

我们必须看到,光阅不读或是光读不阅都不是完整的阅读教学,阅读、阅读是相辅相成,相统一的。阅读的统一性在可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阐释。

一 、知识和能力

小学生要培养各种基本能力,而在阅读的“知识和能力”方面:小学生要边浏览文章时边快速默读。这样既可以训练小学生的阅读速度,又可以让小学生对文章有印象,将文中的生字词标出来;小学生要“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品读”时进行“活阅(跃)”,小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敢于想象,有自己的想法。 “阅”文章要“活”,答案是死的,想法是活的,只要学生言(读)之有理,有自己的想法,那么教师应予以一定的鼓励。教师不是标准答案的复印机,而学生也不是标准答案的记录者,给学生一个肯定的、赞扬的微笑,那么学生就会展现出他们不一样的绚烂风采。

二 、过程和方法

在阅读教学上,教师要善于观察,根据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激起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小学生“浏览”和快速“默读”课文;其次,教师根据小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将“细看”与“朗读”紧密结合, 使学生联系全文,结合自己的经验,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探究文章,解读文章;最后,让学生“品读”和“活跃”,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各抒己见,与文章对话,与同学探讨,充分展现学生自我风采。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就曾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趣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小学生的情感世界很丰富,也很单纯。“默读”和“浏览”可以使小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整体的认知,激起他们的独特的感受;“细看”与“朗读”可以使小学生感受到文章的情感,了解文章。当然,前提是小学生要在文章中投入情感;“品读”和“活阅”是一个高境界的阅读水平了,小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感受,或是喜欢,或是疑惑,或是憎恨……小学生还小,还难以辨别什么是“美”,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教学激励学生寻找美,感受美,追求美。

倘若教师只是一味的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就只能是被填鸭似的接受知识,学生没有融入自己的想法,没有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学生解决“阅读”这方面问题的能力并没有提高。“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在阅读教学上,与其由教师直接分析文章、推出答案,不如教学生如何自己如何“阅”,如何“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简而言之,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与“读”相辅相成,“阅”与“读”是不可分割的。

参考文献:

[1]黄济,劳凯声,檀传宝.小学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

[3]毛爱华,张兴文.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J].教育探索.2004(9).

[4]李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4).

[5]刘文廷,徐华.阅读,生命的对话——浅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挖掘丰富的人文内涵[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21).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误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应该是怎样的课堂呢?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回归生活、充满人文关怀、充满生命活力、问题探索、知识魅力的课堂。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获得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健康地去接受社会的选拔和挑战。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是人的生存与发展之需。

时至今日,课改的推行工作已经进行了几年。《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目前的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改变了以往一味追求分数,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教师更注重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但是,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矫枉过正的现象,走入课改的误区。

误区一:在强调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同时,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的教师也许是怕落入烦琐分析,牵着鼻子走的窠臼,有悖于课改精神。以至于在阅读教学中,为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在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之后,就让学生质疑,然后老师选择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发表见解。结果整堂课上让学生忽前忽后地找出有关句子,谈体会,有些体会认识肤浅,谈得并不到位,教师也不敢深作引导补充。结果教师在课堂上几乎成了一个摆设,学生的理解训练、朗读训练都不到位,该掌握的没掌握,缺失了语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其实,学生的自主和教师的指导是相互依存、相互协作的关系。“教师指导”的着眼点是“学生自主”,而“学生自主”的必要条件是“教师指导”。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深刻地揭示了教和学的辩证关系。教师不教,学生就不可能获得“不需要教”的能力。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自主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这两种基本方式,既要防止“一讲到底”,又要防止“一议到底”。不要谈讲色变,当讲不讲,当挖不挖,该讲的内容还是要大胆地讲,如对课文背景的必要介绍,对学生经过议论仍无法解答的问题的讲解,对课文必要的总结等等。但讲要有的放矢,要少而精,要具有启发性,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误区二:在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同时,忽视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推进,现代化装备越来越多地进入了课堂。多媒体和网络辅助教学不断升温。无论是在大型、中型,还是小型的教研课上都可以看到,执教者都无一例外地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不可否认,绝大多数课件制作精良,那优美的色彩,迷人的动画,与教材相配的音乐,令人折服。对于广大少年儿童来说,这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的确有很强的吸引力。尤其是一些抽象、枯燥、陌

生的东西,经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重点迎刃而解。

可是我们也不无遗憾地看到,有些课堂上,教师成了课件的奴隶,他们只是熟练地操纵着鼠标,心里默念着下一步要出示哪个窗口,将要给学生演示什么,却不能细细地倾听学生的发言,作出准确及时的反馈;学生就在课件的提示、老师的串讲下完成了对课文的学习。这样的课,过多地用演示型课件图解课文,影响学生通过想像和联想来解读课文,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剥夺了学生自己感悟语言文字的机会。因此,我们在用好多媒体的同时,更应通过形式多样的训练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误区三:在珍视学生创造性阅读的同时,忽视了对文本的价值取向

《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的“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于是,有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只要学生敢于说,乐于说,也不管学生说得正确与否,感受正确与否,就一律说“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行! ”……老师不敢再用“否定词”。

一位教师在教学完《狐狸和乌鸦》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一位学生说:“我认为狐狸真聪明,他开动脑筋,想出了好办法,吃到了肉,我喜欢狐狸。”对于这样的感受,教师觉得很有新意,当即大加赞扬。但我认为这是不妥当的。这位学生的理解尽管是自己独特的感受,但偏离了文本主旨,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相悖,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不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所以在珍视学生独特见解和感受的前提下,一定不要忽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和文本的人文内涵。

误区四:在追求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忽视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代表的合作学习被老师们广泛采用。可是时下不少教师僵化地理解合作学习,片面地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甚多。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没有提供足够的时间,合作过程简短,讨论、研究匆匆;二是合作的问题没有建立在个体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只要一有问题,教师就立刻组织合作解疑;三是合作的目标不明确,一些没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放在小组里合作思考,合作学习成为走形式,无实际意义;四是合作的全员参与性不够,发言汇报时往往是优生包揽全场,学习能力较弱、反应较慢的学生则过于依赖,一部分则盲从;五是没有形式合作的机制,让学生分组围坐,成员分工不明,结果乱哄哄一团,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合作学习处于一种自由放任的状况。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教学

0、引言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灌输的器皿,不是书本的奴隶,不是教师的“应声虫”,而是具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个体。在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自主阅读教学策略

1.1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主动性

自主性是主体独立自主行使、支配自己的权力,并具有这种能力的特征。主动性是主体在有目的、有意识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性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积极主动的状态。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主动参与,教育就有可能蜕变成“驯兽式”的活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主动性,把他们切实当作有生命、有头脑、有情感的生命体,充分相信、尊重、发挥、发展他们的自主性,把他们潜在的智慧和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主动去学习。如:执教《鲸》时,可采取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自己选择学生伙伴,在自学基础上进行些习成果汇报的教学方法。学生或谈话,或讨论、或列表、或绘画,以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各环节中,应努力创造惰趣,为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提供机会和条件,让学生不断感受到积极主动参与的满足,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习的自主精神不断得到培养,成为名副其实的学习主人。

1.2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学生表现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新与活。新,要求在理解中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感受,有独立的见解;在表达中,不说套话、假话、大话、空话,有自己的观察,有自己的想象,有自己的语言和真情实感。总之,在与众不同中透出新意。活,在理解表达时,在思考问题时,思路要宽,不局限于某一点某一方面。思维不应是直线性的,而是发散的,放射性的,做到在广阔的背景下,沿着多条路径思考。

1.3重视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新大纲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起主导作用,为学生服务。成功的教学,体现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潜能的最大限度的发挥。如“明确目标”,对目标的编制,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或师生共同讨论拟订。

1.4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要建立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具体体现为教师的主导作用,既是主导,又具有辅,学生是主体,具有自主性。树立平等的师生观、主导观,教师信任并尊重学生,理解和支持学生,启发和鼓励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设培养主体意识的最佳教学情境。教师以丰富的情感教学,促进学生以丰富的情感学习,以教师的善教促使学生乐学。如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重视对学困生的解疑释难。在质疑研讨中,教师要认真听取,热情鼓励,具体引导,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

1.5阅读过程应是学生的语文实践

过程新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因此,阅读过程应成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成为学生阅读实践活动和口语交际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对课文这一语言文字材料有所感受而领悟,或者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或者联系经历、见闻加深认识。在这过程中,让学生反复练习语言,逐渐形成技能,习得语文知识,掌握语言规律。在这个实践过程中,让学生接触和掌握大量的语言文字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得到语言积累。在这过程中,让学生用不同形式读书,与课文情感产生共鸣,情有所感,领有所悟,发展他们积极健康的情感。

2、课后练习策略

为了突破传统语文作业中字词练习的单调模式,我在提高学生的独立的阅读能力,实现读与写的结合上进行创新。为此,我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拓展,使课后练习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

2.1加强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可以是文章写法之类宏观的内容,例如:可以是抓住特点写景状物、按照一定顺序记事等内容。更多的可以是微观的内容,例如: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启示、续编故事,把文中概括的内容写具体,为写景的课文拟写导游词,为写人、记事的课文增加细节描写等形式,这样做既可以激发学生对教材的理性的思考,又能培养学生联系社会生活,进行语言的再创造,增强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素质。读写结合,真正体现“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的理念。

2.2引导课外阅读

要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读各种各样的书籍,从中汲取自己需要的营养。让阅读成为自己的需要,让阅读使自己的精神高贵起来。课外阅读内容以学生的自主选择为主,以教师推荐为辅,鼓励学生用自己掌握的自主读书方法去感受、理解,要求写读书笔记,保存所读书名和读后感,以此来培养学生爱读书、勤动笔的自主学习习惯,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3开展相关语文活动

定期开展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如:故事会、读书汇报会、读书笔记展、朗读比赛等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张扬个性,激发他们学语文的热情,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3、总结

总之,在理解与表达中,体现灵活与机智。新大纲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在“关心习作”中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根据大纲要求,在教学中努力发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实践中概括了四点做法:一是培养创新意识,使学生想创造;二是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敢创造;三是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会创造;四是体验创新乐趣,使学生爱创造。

参考文献:

[1]方桂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培养[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9,(02)

[2]王涛.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

[3]徐龙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策略[J].教育革新,2009,(01)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感体验;阅读技巧

阅读是语文四大能力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无论对于考试抑或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及其今后的人生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对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帮助学生掌握一些阅读的有效方法和技巧,把读和写联系起来,以此不断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1依托兴趣吸引注意力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主要是以感性认识为主,理性思维尚处在不断发展中。通常在学习中,兴趣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因此,阅读教学必须从小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兴趣把学生吸引到对阅读的学习上。小学生一般都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教材或者课外书上的某一个小故事,让学生对故事内容产生好奇,从而让其有了阅读的冲动和欲望,吸引其去阅读。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教师可以先讲一下有关小兴安岭的一些传说,让学生对其产生好奇和了解的欲望,以此促进学生主动去阅读,深刻领会课文内容。

2夯实学生的阅读功底

阅读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这个综合能力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扎实的基础知识是阅读的前提。对此,阅读教学必须夯实学生的基本功底,具体可围绕下述两点展开:一是加强语文基础知识中的字词学习。学生对字词正确认识并会意,是理解阅读内容的关键。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把每一课的生字词熟练掌握,不但会写,还要知道其意思,并能够用其造句。二是让学生熟练掌握查阅字词典的方法。学生阅读的主要机会集中在课外,缺少课堂中教师的指点,因此工具书成为解决阅读难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当然,工具书不一定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纸质的大厚书,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好的电子工具书,诸如“汉典”等,借助于网络,随时查阅,方便实用。

3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

阅读作为语文的能力之一,除了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外,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随时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障碍,以便更好地理解阅读的内容,到达消化吸收的目的。阅读的技巧非常多,学生要掌握一些常用的技巧,其余的技巧学生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去体会,去总结。例如,在阅读记叙文时,就要把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明确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也就基本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从细节上进行把握即可。例如,在学习《小英雄雨来》时,就可以这样去做。文章中的六要素学生把握起来并不困难,主要是里面的一些动词的运用和景物、环境等细节的描写,如“雨来仰浮的本领最高,能够脸朝天在水里躺着,不但不沉底,还要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这些都是为衬托雨来的灵活、英勇,是为下文的记叙做铺垫的。此外,还要注意研究阅读内容的题材特征,精读和略读,以及借助生活经验来感悟阅读内容等。

4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

阅读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来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传达的感情和对生活的理解与认识,以便引起学生对生活和人生更好的理解。因此,要学会正确阅读,必须先要让学生有丰富的情感体验,让其对生活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这就要求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通过三种途径进行:一是借助于教材,让学生融入到作品所塑造的意境中。如教材中筛选出来的很多优美的古诗,不但语言美,其意境也很美,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并融入其中。二是让学生多关注生活中的一些充满浓浓深情的节假日。在我们更加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之时,蕴含深厚传统文化的节假日就成为了进行情感体验和教育的有效载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节日里进行放松的同时,懂得这些节日的深厚文化意义,并感受其中真情。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父母、老师、同学等对自己的关爱和帮助,时刻进行情感的体验。

5通过大量的读增语感

阅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阅读内容,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像诗歌适合诵读,而小说则可以快速阅读和慢慢品味相结合。无论什么形式的读,都要让学生多读,有了大量的阅读积累,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才能提升语言的综合能力。教师既要让学生利用好课堂时间,通过分角色朗读、诵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进行,同时要让学生在课余扩大阅读量,把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时尚的精品杂志、报纸等让学生来阅读。通过这样的大量阅读积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言素养。

6把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阅读是语文的四大能力之一,但它并不是孤立发展的,阅读能力的提升与其他能力相互联系和促进。教学中,教师可以把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结合起来,在提升学生能力的同时,更能消除大量的阅读给学生带来的单调枯燥之感。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完课文内容后,写一写学习的心得体会,写一写对主要人物的认识,也可以对课文内容进行续写、改写等。通过这多种形式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对阅读中理解不深刻的地方可以回过头重新认识和思考,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去阅读,深入思考,以此提升阅读教学效率。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广大教师必须给予学生的阅读能力以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措施。以身示范,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其阅读能力,促进个人文化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伏凤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9).

[2]张海波.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07).

[3]李玉贵.备课式文本解读的教学审视———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J].全球教育展望,2013(07).

[4]徐艳.浅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5(01).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水平 兴趣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9.043

小学语文阅读学习对于低年级来说是启蒙阶段,在启蒙阶段教育要从最基本的阅读能力开始培养,切不可盲目教学。一味追求讲深、讲透、繁琐的分析,会让学生找不到头绪、无法理解,因此,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启蒙阶段,一定要设立低门槛,让学生能够快速地进入阅读理解情景,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阅读教学制定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有阅读兴趣、借助阅读中的图画增强理解、学会结合上下文和实际生活理解课文意思并积累词语、成语、学会默读并且不指读、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有感情地朗读。下面我介绍一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几种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阅读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阅读学习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内心就有一股极大的力量驱使他们主动学习,当学生刚开始接触语文阅读时,他们是怀有好奇、希望学会的心理去学习的,这时候他们具有一定的学习兴趣,但这是远远不够的,他们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不稳定的,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一旦无法理解、遇到问题,这种兴趣程度就会大大降低,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做出一系列鼓励、激励的措施。教师需要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性,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教师就应当在他们回答完阅读题问题后,提问一两个更有深度的问题来供他们思考,以锻炼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对于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讲,教师应当将阅读题分成由浅入深的层次让他们思考,当遇到学生无法回答的问题时,教师应当就此问题提出简单易答的分问题来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思考,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答出对自己来说很困难的问题,学生就会产生自豪感和成就感,这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还有部分学生一直处于思维压抑状态,即不愿意思考问题,这时候,教师应当逐个引导他们思考,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探讨兴趣。

二、创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实现师生合作

创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不仅能够让学生愿意跟教师交流,还能够有效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如此,教师和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分别把对方当作朋友、合作伙伴,那么学生就可以在教师的热情指导下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文阅读。在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交流、探讨、争论、研究的地位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一个与学生平起平坐的参与学习者,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思考和讨论中更深刻地理解阅读内容,在相互讨论中加深对阅读的印象与理解深度。另外,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与理解,这样教师才能深入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以及理解是否正确。如此,教师既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剖析,让学生能够理解他们心目中的难点,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正确地阅读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正确的阅读应该是在主动、愉悦的情况下进行的,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问题要敢于面对,对待问题积极地去解决,主动思考排除困难,击退畏惧心理、不爱思考的习惯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快速准确地解决阅读问题,这种习惯还将成为个人的终身宝贵财富,学生将能够终身受用。在小学这个阅读启蒙阶段,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养成认真预习、边读边思考、边思考边注解、主动克服困难、使用字典等工具书、常常进行课外阅读并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让学生在阅读方面更加轻松,更能让他们在读书中主动思考有所收获。比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一是学生对不太熟悉;二是人们自发地聚集到长安街送别总理的感人场面学生没有亲自经历,这对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那么教师应当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书籍报刊上收集与总理有关的资料、图像、事迹等,在课堂上,让学生交流手头的资料,首先让他们对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然后教师再讲解难点即可,这样的课堂将使学生养成了解阅读背景的习惯,再次遇到其他文章的时候,学生将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来帮助自己理解文章,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为将来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础。

四、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独立解疑的阅读能力

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中,敢于质疑也是培养的一项重点内容,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部分学生羞于表达,这时候教师应当给他们适当的鼓励,组织小组之间交流,最后小组的问题汇总起来提交给教师,这样,教师就能清楚学生有哪些地方不能理解,这样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减少无效的劳动,教师便可以有针对性地讲解,让学生可以深入理解阅读内容,并且愿意主动探究、提出质疑,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以及培养优秀的敢于质疑的阅读能力。

五、注意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应当因材施教

人人生来不同,学生也是一样,由于家庭环境、先天条件、学习基础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情感、思维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切忌统一要求,要求所有学生达到同一水平,这样会让学困生感到困难,很有可能失去学习兴趣,放弃思考。因此,教师应当注意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适当灵活地制定教学目标,课堂提问要分出层次,练习设计要难易有别,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反馈评价等等。

21世纪的阅读教学应该更加开放和更加具有活力,“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支撑宽阔海洋、高广天空的责任则需我们教师来承担。教育不仅是传播知识,更是创新知识,在新课标改革的指导下,教育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的重要摇篮,语文阅读教学,不能一味地由应试教育主宰,不容学生自由创新,一切都以标准答案为标准、扼杀学生的思维创新,学生在思维束缚和压抑之下会失去学习阅读的兴趣,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成绩将会明显下降、课堂气氛也会沉闷无力。这显然是与现代教育改革背道而驰,创新思维是阅读教学的生命。要想将阅读教学延续下去,就必须把创新思维教学上升到实践层面。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积累,模仿,创造,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小说;方法与策略;故事情节

一、高中小说阅读的问题及现状

新课标对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仍然存在,如教学模式的单一、教学方法的陈旧、学生课堂主体性的被忽视等,使学生对小说阅读兴趣不浓。主要有以下问题:

1.小说阅读过程随意化

部分教师对小说的主题过度诠释,教学设计过于笼统,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分析小说的主题和结构上,从时代背景入手去分析主题,抓住线索去阅读小说。阅读过程偏离了课标对小说教学的要求和提示,导致小说阅读过程的随意化,阅读效率低。

2.小说阅读模式简单化

高中小说阅读课堂上缺乏师生间的有效对话,阅读模式过于简单,主要表现为部分教师固守原有的阅读理念,越俎代庖,包揽了整个小说阅读过程,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重点、阅读内容和过程;还有一部分教师存在较为隐蔽的主观化阅读过程,在小说教学之前就决定了阅读的目标、内容和重点,设置了课前预习活动和任务让学生在课前进行个体阅读,课堂上教师再预设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

3.小说阅读内容浅层化

部分教师对阅读重心的理解出现偏颇,过于注重内容感知、主体阅读和人文涵养,而忽视了小说的言语形式和构造。而恰恰小说的言语形式和构造是阅读之源,忽视言语形式和构造必会导致小说阅读浮于表面,学生无法体验到小说文本的内在美。

二、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小说的基本要领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需要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小说阅读教学也应积极完善教学方法。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文本,小说的内容情节更具戏剧性,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大,教师应抓住这一优势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小说阅读教学中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放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感受和想法,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此外,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开展阅读教学,如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和研究,根据小说内容进行情节再续,促进学生之间思想的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让他们在不断收获语文知识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1.小说阅读步骤教学要点

一要让学生明白小说阅读的三要素: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只有让学生牢牢抓住小说的三要素,才能做好小说的阅读。二要让学生对小说里面的人物进行分类。学生阅读小说的时候往往容易被其故事情节所吸引,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和发展,人物的形象随之发生变化,人物的命运也发生了变化。当学生慢慢喜欢上故事情节中的人物时,会随着故事中人物的情绪变化而变化。在经过一番思考之后,学生就能给小说中的人物合理分类。比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文中描写林黛玉的句子: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透过字里行间品味这段人物描写,了解林黛玉是个什么样的人。三要让学生明确思路,把握主题思想,便于阅读时保持清晰的思路。把握了以上三个小说阅读的步骤,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小说阅读要领的全方位指导

高中小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学生在初步掌握阅读小说的步骤后,教师要引导他们进行全方位的阅读。很多学生阅读小说时只是感到有趣,对小说的具体内涵却浅尝辄止。要做到全方位阅读,须让学生学会分析小说的结构,弄清结构层次。比如,在《边城》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作者沈从文说开去,介绍沈从文的的湘西系列是以美丽的乡村生命为形式,对照着城市生命的形式批判二者结合而成,并且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回归自然的哲学。在沈从文的笔下,湘西代表的是自然、健康、优美与人性的人生形式。在了解这些的基础上,学生对于《边城》这篇小说的感知就会更加明析。

3.语言鉴赏是小说阅读教学的重点

小说是一门艺术,其语言具有艺术性的特点,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揣摩、品味小说语言的美。比如,《三国演义》中描写诸葛亮骂王朗的句子:昔日桓帝、灵帝之时,汉统衰落,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李榷,郭汜等接踵而起。劫持汉帝,残暴生灵,因之,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以至狼心狗肺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变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引导学生品味这段人物描写,细细研读,透过字里行间,学生知道了诸葛亮与王朗各是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一说诸葛亮的气度和王朗的狭隘,积极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让学生根据语言作理性思考。

三、小说阅读要课内外有效结合

阅读要有一定的阅读量为基础,因此,要将课内外阅读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的目的。

1.通过鉴赏品读,提高思维能力与欣赏水平

鉴赏品读小说注重的是学生个性能力与思维拓展的提升,由于小说的文本较长,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速读的方法,或者朗读经典、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来品读小说。比如,在教授《祝福》这种篇幅相对较短的文章时,可以采用速读摘取主要文段进行细节分析的方法,也可以从祥林嫂的肖像描写入手来鉴赏、分析全文。

2.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创造自由交流的平台

小组讨论的前提是学生在课前要预习、对小说文本有基本了解的基础上收集必要的资料,然后把班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最后组织语言汇报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学生锻炼了合作能力、交流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小说也获得了多角度的思考,达到了小说文本个性化阅读的效果。比如,在学习《项链》一文的小组讨论中,可以让学生讨论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如何评判玛蒂尔德、故事结尾续写等。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课前仔细预习课文,课堂上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写作背景和当今社会环境进行深入讨论,最后得出合理的主旨观点。

3.重视小说阅读的课外拓展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篇7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育有了新的突破,作为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同样受到了教育者们的关注。阅读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语文成绩,而对小学语文而言,让学生形成自主阅读习惯是整个语文教育阶段最基本的教育内容,也是对语文有初步认识的起点。良好的阅读能力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摸清文章的脉络,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意义,增加自己的语感需求,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小学生对自主阅读认识不清,这严重阻碍了语文发展的进程,影响学生在以后接受进一步教育时,对于语文深层次文章的理解。

一、小学生在W习中遇到的阅读阻碍

1.网络环境影响学生培养自主阅读的兴趣

现代的教学环境和以前的教学环境天差地别,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为学习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但同时也让孩子逐渐养成了厌学的心理,反而对互联网有所依赖。小学生自身克制力差,对于能够激发自己兴趣的事倍加注重,这也是导致小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也因为这样的因素,造成阅读成为影响孩子接受快乐的羁绊,从而对阅读感到厌烦。即便是让他坐下来进行阅读,他的心也不会沉入到课外读物所表达的故事情节里,相反会时时想念网络中的游戏情节。可以说,网络的发展是阻碍小学生形成自我阅读习惯的重大原因之一。

2.学生缺乏自主阅读意识

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弱,能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的少,换而言之,小学生缺乏自主阅读意识,对于阅读始终停留在上课读写阶段,课外阅读的概念还未形成。读书对于大人来说或许是一件极为容易又轻易办到的事,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就变成了障碍。一是认识的字有限,读起来费劲,还得对照拼音来看,极大影响书中内容的连续性;二是读书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意味着学习,放学回家应该是休息的时间,在学校才是学习的时间,因此学生的课下读书意识尚未形成。

3.接触读物少,完全依靠老师推荐来选择读物

小学生对于书的概念仍旧停留在课堂阶段,了解的课外读物少之又少,这也局限了小学生选择读物的范围,只能依靠老师的推荐来读,但哪个喜欢读,哪个不喜欢读,只有小学生自己清楚。只有遇到自己不喜欢读的书自然而然就开始厌烦,开始讨厌读书,只有遇到喜欢读的书,才会继续进行下去。

二、小学生培养自主阅读的重要性

1.增长课外知识,提升综合素养

经常阅读的人通常有较好的阅读能力,而好的阅读能力可以很好地把控文章的脉络,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往往要高于不经常阅读的人。而经常阅读的人,所掌握的知识面广,对于培养整体的素质素养能起到促进作用。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对学生的授课方式单一,学生未能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时间长了,学生便对阅读失去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成长的过程中,阅读量不足,脑袋中所储备的知识信息不足,对于知识的了解的广度不够,这些都阻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久而久之,在以后的工作中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2.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在阅读内容上,还包括在自主学习上。随着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和思维方式的扩展,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就有许多种见解,而不会无知。古语云: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小学生的自我阅读能力逐步提高,对于课外读物的阅读量自然而然会上升,课外知识的积累也会逐步的增加,对语文写作可以信手拈来,在语言表达上可以出口成章。这是一种文化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的一种自信,更是自主阅读带来的表现。由此可见,自主阅读从小培养的重要性。

3.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现在的学生缺少的就是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的思维模式被教师固化,再解决问题时如果想不出来就可以看答案,或者教师直接公布答案。完全没有给学生一点的思考时间,严重局限了学生自我思维发展的意识。而随着国家教育的改革发展,教育逐渐的侧重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对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有了全新的阐释。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力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不仅是要让学生形成阅读习惯,改善学生知识层次,更是要让学生保持自己的思想方式,有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观点。

三、小学生自主阅读的策略

1.语文老师应正确引导小学生阅读

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问题,作为老师不应该直接将自己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想和收获全部告诉学生,这不仅不会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反而会让学生变得不会思考。因为惰性是人的劣根性,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一旦形成坐享其成的观念,就不会再有勤劳的理念。因此,小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老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通过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解读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不过有一点要提一下,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不要以授课教育等方式,而要旁敲侧击,一步一步地帮助学生去思考,这样下次再看到类似的文章就会想到该如何去思考。

2.语文老师应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阅读对于语文来说很重要,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更为重要。但由于平常课堂上语文教师是课堂的领导者,以其节奏来讲课,学生全程下来只是坐在位子上听,这也是为什么学生会感到枯燥的原因。所以,面对阅读性文章的时候,老师可以提前进行阅读一遍,大致了解相应内容,对于角色内容,老师可以分配不同的学生来进行语境模仿,这样会大大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表现自己。当然,针对寓言故事可以通过学生情景剧来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这样就能成功化解语文课堂的枯燥。

3.老师应尊重学生自我阅读图书选择

大部分学生不会自己参与到阅读中去,除非是他们感兴趣的书。针对这点,老师就要考虑学生对图书的个性化需求,满足学生的自我阅读习性,并且与老师自己形成平等对话。只有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进行阅读,才会对文章内容形成自己的看法,对于陌生文章,老师就要结合故事内容来展开思路解析,如此一来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学生就迈出了阅读的第一步。

四、结语

小学生形成自主阅读习惯很难,这里就需要老师进行引导,循序渐进,让学生自己喜欢上阅读。新课改后,教学内容逐步朝着学生靠拢,而老师对学生在小学语文中自主阅读遇到问题的引导,也极大地改变了以往老师一对一的指导方案,这是新课改下的一种对旧小学语文教育制度的反思,更是社会文明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赵海标.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4(38).

[2]路云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小说月刊(下半月),2015(12).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篇8

关键词:小学五年线;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

引言: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与阅读习惯。为广大学生在以后的阅读生涯当中做好充分的准备。而阅读能力就是人们对于书面语言的理解与领悟能力,这也是每一个人都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在进行小学基础教育阶段中将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并帮助学生们养成阅读习惯,提升学生们的文学热情,并形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与思考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以及文学功底具有重要的意义。

1培养学生有朗读与背诵的习惯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其实就是以阅读文章为中心,把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等方面合为一体的训练方式。所以阅读教学的重点必须要以“读”为主,当然还包括了朗读与默读,以为读为本。而在阅读课上也必须要尽量地多给学生们读书时间,創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记学生们能进行自由地阅读,有感情地阅读。在读的过程当中对文字的内涵与情绪进行感悟,比如说在进行《金蝉脱壳》的时候,就必须要对学生的反复朗读进行重视,每一次的朗读都必须要带出不同的问题,这不但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们的疑惑,还能够帮助学生们熟悉课文。最后学生就可以轻松地将四、五段课文进行背诵。

2培养学生品词评句的习惯与能力

由于学生在品词评句方面相对较弱,因此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对课文内容、以及思想、情感、意境上的理解、体会。而作者的文章是透过语言文字来对情感进行表达的,因此在阅读的时候也必须要通过语言文字来进行感受作者的情绪变化,体会作者的情感。所以对于小学生的品词与评句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当中应当教会学生抓关键字,以及重点词句的技巧与方法,并且还要求他们要抓得准,评得对。比如说在进行《大海中永生》这篇课文的时候,文中有一句“鲜花伴着骨灰”,就可以指导学生品析“伴”和“拌”这两个字的用法。

3调动学生在生活当中的感悟并发挥想象力

语文和生活当中的阅历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方面进行全面性地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让学生们通过自已对于生活以及文章的独特理解来丰富内心,同时还可以在学习与生活当中将自已的想法进行表达。比如说在进行《地震中的父子》这篇文章阅读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们带着情感进行朗读,从文字流淌出的意境里去感受那父与子之间的情亲,从中理解什么是无私、伟大的父受,同时还要教育学生要尊敬父母、教敬父母、感恩父母。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通过课文,将一些地震防灾的知识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可以通过课堂问答的方式“如果在地震的时候,应当要怎样保护自已?”来引出话题,活跃整个课堂气氛的同时,也能够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最后教师可以将所有同学的观点以及看法进行总结:“地震的时候千万不要紧张,及时向户外跑,或者躲在课桌底、墙角,同时还要互相帮助等待救援。”通过这种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想要提升小学生的阅读教育水平,培养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是相当重要的。而要将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成功培养,那么就必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第一点,告诉学生们在阅读的文章的过程中,首先要心平气和,用心专一,不可以一心二用;(2)第二,鼓励学生们要带着问题、带着思考来进行阅读,在阅读的文章的时候要将自已心中的问题及时提出来,这样才能够明白作者在文章中的用意;(3)培养学生在进行阅读当中的动手能力----碰到文章当中的一些优美词句、或者段落的时候,可以先用铅笔勾画出来。当文章阅读结束之后,再使用小笔记本将勾画出来的字词、或者段落进行摘抄,通过这种长时间的阅读与积累,就能够顺利地提升学生们的阅读水平,丰富自已的精神世界。(3)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必须要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首先,引导学生逐字逐句地理解文章内容;其次,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想象时间,第三,构建和谐阅读环境,扩展学生的思维格局。比如说在《师恩难忘》这篇文章当中,可以暗示学生在四十年后碰见尊敬的老师时会说一些什么,然后再述说一下平时家里是怎样尊敬师长的。

3在阅读的过程中加入“游戏”

将阅读转化为一种游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那么要怎么样才能够顺利地把阅读转化成游戏呢?父母做为学生们的启蒙老师,学生的家长在教学过程当中具有相当高的地位。所以,教师能够与学生家长进行良好地沟通与互动,让学生家长能够支持教师的教育工作。比如说在举办亲子活动的时候,邀请学生家长与自已的孩子在校园当中举行一个阅读开放日。让学生和家长能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进行良好的互动与情感交流,并且对各个班级进行测评,在班级当中选出“书香家庭”,给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给予的鼓励与支持。

4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让学生们喜欢阅读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并且也不能够在短时间内就能够立竿见影。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要按照步骤,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来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来逐步培养与提升学生们的阅读水平,强化学生们的阅读兴趣。让阅读变成学生们学习与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让阅读来引导学生们在知识的天空里自由自在地飞翔。

参考文献 

[1]李秋萍.让朗读成为一种优秀的习惯——浅谈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J].中国校外教育,2016(12):124-137. 

[2]丁晓兰.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5(03):155-168. 

上一篇:中层管理者培训课程范文 下一篇:诚实与信任教学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