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服务管理程序范文

时间:2023-10-19 12:01:46

客户服务管理程序

客户服务管理程序篇1

关键词:域控制模式 功能模块 环境设置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11-039-02

采用域控制模式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是一种集中式管理模式,可以高效的管理计算机资源、增加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和用户操作的方便性。目前域模式管理基本上采用手工或脚本进行管理环境配置,其配置起来相对繁琐,针对实验室计算机数目增多。采用传统模式进行设置,无疑是庞大的工作量;本课题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采用VB语言,实现自动域环境设置管理软件,借助该系统可简单实现实验室域模式环境的配置,对网络环境进行集中管理,减少重复性工作量,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效率。

1 域模式的机房管理

1.1 传统域模式环境设置

采用传统模式,资源配置相对麻烦,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管理维护。通常以手工形式或脚本形式对域模式进行设置,比如:更改主机信息及IP地址、计算机加入域、账户管理、计算机管理和组策略应用;针对实验室计算机数目增多,采用传统模式进行设置,对实验室工作人员来说,不仅有大量的重复劳动,还需理解晦涩、难记的命令。

1.2 采用本系统进行域模式环境设置

如前所述,手工、批处理形式设置管理环境将带来重复性的设置操作,且管理人员需具各专业的技术知识,无疑增大劳动强度、深度。解决这些问题最好是对终端集中管理,这样无论多大规模的网络环境,都能够在管理端解决。集中管理与传统管理手段相比在管理成本上有着巨大的优势。域模式设置管理软件很好的解决了上述一系列问题。该软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集中式的设置环境提高管理者工作效率。即使是非专业人员也可以简单轻松的应用该程序设置实验室管理环境。

2 软件设计与实现

2.1 软件总体结构

该软件采用C/S架构,包括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两个部分。根据需求分析,服务器端程序主要由5大功能模块组成:计算机管理、文件管理、文件夹管理、用户管理、客户端管理。程序结构如图1所示:

2.2 服务端各模块主要功能

计算机管理模块:添加,删除计算机账户、启用/禁用计算机账户、计算机时间同步、计算机ip地址和MAC地址绑定。

文件管理模块:文件的复制、删除操作。

文件夹管理模块:新建文件夹、文件夹权限设置:进行文件夹权限设置、磁盘配额、启用,禁用磁盘配额、添加/删除共享。

用户管理模块:添加域用户、查看所有域用户、域用户权限设置、启用,禁用域用户、查看被禁用域用户、删除域用户、修改域用户密码、查看域用户所在组和绑定域用户。

客户端管理模块:客户端加入域、客户端IP地址修改、客户端计算机名修改、重启客户端、注销客户端、客户端关机。

2.3 客户端主要功能

客户端根据服务器端发来的指令,执行相应代码,实现客户端管理模块相应功能,客户端流程如图2。

2.4 通信

服务器端和客户端是通过socKET进行通讯,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交互流程如图3。

2.5 软件应用举例

该软件窗体界面设计遵守界面友好、操作简单、使用性强等原则。每个窗体界面都有各个窗体界面的链接窗口。以下主要介绍域管理软件服务端客户端管理模块应用。

客户端管理模块包括客户端管理的主界面、修改IP界面、修改计算机名界面和加入域界面。在客户端管理主界面中主要有客户端列表、客户端管理按钮,该界面主要功能是扫描安装客户端的在线计算机,然后对其进行面板上提示功能的控制,如图4。

以下以实现客户机加入域为例:

(1)选择局域网IP地址范围,服务器与客户机位于同一网段,单击开始“扫描局域网按钮”。在客户端列表显示出安装客户端的在线计算机。

(2)在客户端列表里选择需加入域的计算机,单击“加入域”按钮,在弹出的选项卡里输入所要加入的域名、用户名及密码,单击“确定”。如之前已加入域则弹出消息窗口“该计算机已加入域”,否则弹出消息窗口“加域成功”。

3 结束语

实验证明通过该应用程序对机房进行域模式环境设置。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管理人员对专业技术知识的要求,具体如下:

(1)速度快、提高效率――通过该程序可以轻松的在服务器端修改、设置客户机IP地址、计算机名等,一键操作使计算机加入域,避免管理员来回奔波于各客户端及服务器端和一系列重复设置操作。

(2)操作简单,轻松维护――该程序窗体界面友好、功能按钮集中、使用性强。

(3)系统稳定,可远程设置――该程序采用C,S架构,所有设置操作只需在服务端进行,只要可远程控制服务器,即可设置好管理环境大大提高了管理环境设置的便捷性。

客户服务管理程序篇2

关键词:桌面虚拟化;MED-V;虚拟镜像;兼容性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微软Windows 7自投入使用以来,由于其安全性好,性能稳定,用户数量不断增长。但是由于采用和以前的操作系统Windows 2000、XP及Vista不同的内部管理机制,很多原有的应用程序无法在新的平台下继续运行,出现兼容性问题;通过采用微软企业桌面虚拟化(MED-V)技术,创建、测试、基于Visual PC的虚拟镜像文件,在客户端桌面构建虚拟化运行环境,解决操作系统升级后应用程序和新的操作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问题,同时实现对虚拟化桌面的集中管理和灵活控制,让用户获得和原系统一致的体验[1]。

2 微软企业桌面虚拟化(MED-V)概述

Microsoft Enterprise Desktop Virtualization(MED-V)是微软利用Virtual PC提供桌面虚拟化企业解决方案。MED-V是微软从Kidaro购买的技术,通过在网络环境下为企业桌面计算机集中管理基于Virtual PC的映像文件[2],实现在客户端同一台计算机桌面上集成多个不同的操作系统,有效地解决操作系统升级后出现的应用程序兼容性问题[3];通过对Windows桌面上的Virtual PC镜像文件进行统一部署和管理,让虚拟化应用程序和本地应用程序同时出现在客户端桌面,用户可以从标准的桌面“开始”菜单直接运行位于本地桌面的虚拟化应用程序,实现对Virtual PC虚拟环境的高度集成,让用户获得和原系统一致的体验。

MED-V是微软桌面优化工具包MDOP(Microsoft Desktop Optimization Pack)的组成部分,可以从微软网站下载,这种动态解决方案适合软件保障客户,帮助企业降低应用程序部署成本[4],把应用程序作为服务交付给用户,并帮助更好地管理和控制企业桌面环境。

3 微软企业桌面虚拟化(MED-V)技术方案

3.1 MED-V系统构成

MED-V系统企业化应用解决方案如图1所示,系统包括以下组件:

(1)虚拟机镜像:由Visual PC构成的虚拟机封装了一个完整的桌面应用环境,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以及相关安全和管理工具。

(2)镜像存储库:通过在标准Web服务器上存储虚拟镜像文件,实现对虚拟镜像文件的管理,支持虚拟镜像文件存储、更新及版本管理,并通过网络采用TrimTransfer技术把虚拟镜像文件传输到客户端。

(3)管理服务器:把镜像存储库中的虚拟镜像和用户进行关联,通过活动目录用户和组策略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采用系统策略分配和控制权限,并对客户端系统事件通过进行监控和报告。

(4)管理控制台:是管理员对管理服务器和图像存储库的进行集中管理和控制的平台。

(5)用户端:根据系统策略对虚拟机上的桌面应用进行控制,把虚拟镜像中安装的应用程序集成到用户桌面,在桌面“开始”菜单上显示和运行。

图1 MED-V结构图

3.2 MED-V的工作原理

MED-V工作过程为:在模板计算机的Visual PC中安装Windows XP及相应的应用程序,经过MED-V打包处理后形成虚拟镜像文件,上传到网络服务器以Web方式进行集中存储管理,通过域活动目录身份验证后以电子分发、系统策略或移动介质等方式部署安装到客户端;客户端计算机用户只要安装Visual PC作为客户端软件就能够以在线或脱机的方式透明地使用桌面上的虚拟应用程序。

4 微软企业桌面虚拟化(MED-V)技术应用

4.1 微软MED-V虚拟化技术应用

根据企业应用需求确定MED-V在企业网络环境下的技术方案,搭建MED-V应用环境,具有实施过程如下:

(1)MED-V服务器部署和配置。在windows 2008服务器中安装配置AD、DNS和IIS7等组件,安装配置数据库SQL Server,然后安装MDOP光盘中的MED-V组件,构建MED-V服务器端环境。

(2)虚拟镜像文件制作。在一台模板计算机上安装Visual PC并在虚拟机中安装操作系统和相应的应用程序,安装MED-V工作区包装程序,在通过使用MED-V工作区包装程序来创建MED-V工作区程序包,制作虚拟镜像文件并长传的管理服务器进行集中存储。

(3)在客户端计算机中部署MED-V组件。通过系统策略在整个企业客户端计算机上安装部署Virtual PC、MED-V主机和MED-V工作区等MED-V组件。

(4)运行桌面虚拟化应用程序。在客户端用户只要双击桌面“开始”菜单上的虚拟应用程序图标,MED-V客户端就会透明地从管理服务器中下载该虚拟镜像文件,在客户端本地Visual PC中运行该应用程序,获得和本地应用程序一样的体验。

4.2 微软MED-V技术优势

在企业网络中部署MED-V具有以下优势:

(1)消除客户端操作系统升级后的应用程序与操作系统的兼容性问题,加速企业客户端桌面操作系统迁移。MED-V通过以Visual PC虚拟镜像的方式在客户端桌面集成早起版本的Windows系统,在虚拟机中运行早期遗留的应用程序,解决应用程序兼容性问题,加速最新Windows版本的升级部署。

(2)实现对企业客户端桌面进行集中管理和部署。MED-V通过系统策略集中管理和控制虚拟映像的生命周期,把客户端桌面的Virtual PC托管的虚拟化应用程序统一部署到客户端桌面,轻松地交付和重构公司的桌面。

(3)驱动企业业务持续性,实现无缝的用户体验。MED-V系统独立于底层硬件,允许用户在不同版本的Windows上测试和部署软件,前台用户不需要了解后台运行的虚拟化技术细节,这样用户可以透明地使用虚拟的桌面环境,实现最终用户无缝的体验;并且可以使用虚拟机在多个操作系统上测试和归档应用程序功能,提高了应用程序质量保证。

4.3 使用微软MED-V需要考虑的问题

(1)注意版权许可事项:MED-V软件是MDOP批量许可的一部分,适用于企业客户。MDOP客户可以在微软批量许可网站(MVLS)上下载软件。MDOP可按照MSDN和TechNet协议用于微软开发网络(MSDN)和TechNet的测试和评估。

(2)注意虚拟镜像系统维护。在企业环境下使用MED-V,在客户端本地桌面集成的虚拟镜像文件中包括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管理员需要对额外的虚拟系统进行维护,包括软件更新、系统补丁和防杀毒等。

5 结束语

微软MED-V技术在企业网络中的应用,可以加快企业桌面操作系统升级,减少旧版本应用程序与新操作系统的兼容性问题;快捷地交付和重构公司的桌面环境,提高业务持续性,支持异构IT环境的合并;提高企业IT系统控制力和用户使用的灵活性,同时在客户端实现一致的桌面用户体验。

参考文献

[1] 雷万云,等.云计算技术、平台及应用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

出版社,2011(05):147-152.

[2] 今年22.解读windows 7的XP模式与MED-V虚拟化[J].网络

与电脑,2009(09):68-69.

[3] Mitch Tulloch与Microsoft虚拟化小组.理解Microsoft虚拟化

解决方案(第2版)[M].微软公司,2011(09):109-124.

[4] Microsoft Enterprise Desktop Virtualization. [EB/LO].[2013.11]

http:///zh-cn/library/jj680674.aspx.

作者简介:

付平武(1969-),男,硕士,实验师.研究领域:计算机应用、虚

客户服务管理程序篇3

关键词:dcemap;无线营业厅;gprs 

针对移动无线营业厅系统,采用了基于dcemap的全面解决方案,该方案能为辽宁移动boss系统提供了安全、方便、快捷的gprs无线接入解决方案。对gprs 网络 现阶段存在高延迟,低连接速率,访问速度慢等特点有效改善用户访问体验,降低安全风险性。

1 dcemap核心技术

dcemap直接让在应用服务器上的应用程序与客户端设备沟通,既提高性能,又简化加密安全与效能之间的矛盾。dcemap解决方案通过设置专门应用部署服务器群组,将关键性的应用软件集中安装并进行,所有应用软件的客户端将100%在这些服务器上执行,即application serving(简称a/s结构),从而使得用户无论在何地,无论使用何设备,都能通过各种网络连接方式高效访问总部的各种程序和数据。

多个用户透过不同的客户端设备,同时访问和执行服务器上的同一个应用软件。产品在网络操作系统之上构筑了一层集中 计算 模式的平台,改变应用程序客户端的安装、和管理模式,实现了“以应用为核心,贯穿所有的节点,对系统的管理和控制由面简化到点”。dcemap这种基于服务器的计算的模式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使用了独立计算体系结构(ica)技术和multiwin技术。ica 协议是基于服务器计算的一项事实上的标准,它把应用处理从客户端设备转移到了服务器之上。multiwin是微软用以创建terminal server(终端服务器)的一项技术,它能让多个用户同时访问在一个服务器上运行的应用程序。ica作为osi表示层,分成多个虚拟通道,每个通道只负责一种功能的数据传输,且可以单独开启或关闭,数据在送往虚拟通道前均被压缩,在通道中传输可选择多种加密方式保证数据安全。

dcemap应用过程及技术实现主要有以下步骤。

(1)dcemap的组件webinterface为用户提供统一接入平台,用户开启ie浏览器访问dcemap的web port站点,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由web服务器通过xml服务向dcemap服务器传递身份验证信息。身份验证后,dcemap服务器也通过xml服务向web服务器返回的应用设置,并在客户端ie浏览器上显示出该用户授权范围内的应用程序图标。

(2)用户点击应用程序图标时,即通过ica协议向dcemap服务器发出会话请求,dcemap监听ica端口1494收到请求,验证用户请求的信息,建立ica虚拟通道,在服务器端应用multiwin技术为此会话分配独立内存空间,在此内存空间里启动该用户的请求的应用程序。

(3)应用程序运行后的位图变化由ica利用底层图形技术采集和编码,在送往ica虚拟专用通道前需经过优化的行程长度压缩(rle)技术进行数据压缩。

(4)客户端接受到ica通道传输的数据后由ica客户端解密、解压后重组位图还原为应用图形,其应用屏幕的更新采用服务器推送方式;同时客户端的键盘鼠标操作信息由ica客户端收集同样经压缩、加密通过ica虚拟通道传输到服务器段还原为对应用程序的操作。

2 dcemap解决方案

为保证系统的业务连续性,在不破坏现有信息系统的前提下,利用现有的网络设施和资源,仅通过增加dcemap应用部署服务器层来改变无线营业厅系统的、管理和访问的模式,即能达到安全、快捷、简单地应用无线营业厅系统。

在公司内部域中建立dcemap服务器群,自带智能负载均衡功能,并和移动boss营业web服务器同处于一个网段中,部署并移动营业系统的客户端;为合作伙伴以及大客户建立ad用户,加入域指定全局组和ou中,设置ou组策略,并授权访问dcemap的移动营业系统。

合作伙伴以及大客户经理的计算机不需要高的硬件和软件配置,只需要安装ie浏览器,再下载安装基于浏览器ie的dcemap插件(可通过推送方式实现)即可。手机接入时,只要手机支持ie浏览器,无需对现有应用做任何改造开发,利用移动现有的网络设施和资源,仅通过增加dcemap应用部署服务器层来改变营业系统的、管理和访问的模式,即能达到安全、快捷、简单地应用营业系统。

dcemap服务器部署在移动内网中,boss系统客户端,后端与boss系统通讯。合作伙伴或大客户经理使用无线网卡拨入gprs网络,通过对指定sim卡的认证,获得内网地址。通过内网直接访问dcemap服务器,使用移动ad帐户登陆dcemap服务器,从而应用boss系统。

由于dcemap客户端向服务器的传输的只是键盘鼠标的信息,而服务器向客户端传输的是位图的变化,并经过压缩加密。所以,用户使用无线营业厅系统时,只需10~20kbps,只有在打印和上下载数据文件的情况下才会占用更多的网络连接资源。经测试现有gprs网络可满足用户使用要求。由于dcemap客户端没有运行应用程序,因此客户端无需很高的配置,客户端成本很低。而且,由于客户端只是远端呈现,不会在ie上留下cookie信息,也可以限制用户进行拷贝等操作,保证了信息的安全。

3 dcemap接入平台的优势

(1)使用dcemap产品确实有助于提高应用的效率,由于只在dcemap服务器跟客户端之间传送画面及鼠标、键盘信息,所以传送数据只与画面变化及鼠标、键盘信息多少有关,尤其是一些操作,在boss客户端跟boss服务器间需要传送的大量的数据,但显示画面却没多少改变时,该产品优势尤为明显,生成大容量报表操作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2)要使用dcemap接入平台访问boss服务器,只需在dcemap服务器上安装基于b/s的浏览器或基于c/s的boss客户端程序即可,而用户只需跟dcemap服务器连接,就可以用ie浏览器登录访问。接近b/s模式,方便用户使用。同时对原有应用系统无须二次开发和改造。

(3)dcemap平台具有断线恢复功能:如果连接过程中出现断线的情况,只要不关闭dcemap,待客户端重新连接服务器后,可继续处理;同时也可设置空闲超时断开,超时自动关闭等安全措施。

(4)维护较方便,如有问题可远程检查dcemap服务器即可。

(5)安全性高,在dcemap和客户端通信中只传输图像变化的部分,并没有传输实际的数据,并且传输过程中采用了多种加密方式;如使用专用隧道、登入dcemap需要认证用户和密码,其所的程序还需有管理员授权才能看见和启用。

4 技术应用前景

客户服务管理程序篇4

关键词:B/S架构,MIS,Struts2+Hibernate

 

随着校园信息化的建设,我国绝大部分高等院校都建设了校园网和管理信息系统,,使得高校的办公、教学与管理工作都发生巨大的变化.成人高等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已建成的高校信息系统中,由于受当时计算机技术限制,出现各种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某财经学院正在使用的学分制高校MIS,是采用C/S和B/S混合模式,主要功能都集中在C/S部分,B/S部分只应用到教师录入成绩和学生查阅成绩和选课,有如下显著的缺点:(1)每台客户机都要安装C/S客户端程序,这给系统维护带来了极大困难和困扰,每次升级程序简直就是场灾难,因为客户机众多,布及全校和各函授点,要给他们都升级客户端程序,工作量非常大。(2)这财经学院的函授点布及全省各市直至县,分布极广,点极多,客户机的工作环境有极大差异。而C/S客户端就是个可执行文件,为病毒最容易感染的文件。实际中,就出现过很多次因客户端程序被感染病毒而无法使用系统的情况。

为解决上述问题,满足某财经学院的教学管理要求,开发一套基于B/S架构的学分制高教MIS系统就成为当务之急。

一、B/S结构的开发技术

1、B/S的体系结构

B/S结构如图1所示,这种这种”胖”服务器,”瘦”客户端的结构,客户端只需要装有通用的浏览器软件即可,不需要任何专用的软件,这有效地简化了客户端。主要的数据计算、应用程序及数据服务器安装在服务器端完成。客户机不用安装应用程序.所有操作可通过通用的浏览器来完成。这种体系结构充分利用了服务资源.实现了开发环境与应用环境的分离,便于异地操作,实现了客户端的零维护,降低了维护和和升级,并有效地降低了成本。论文大全。

图1 基于三层结构的B/S模式的体系结构

2、B/S架构常用的软件

客户层(浏览器软件):微软的IE,火狐fireFox,傲游Maxthon等;

Web服务器软件:microsoft IIS,IBM websphere,apache,tomcat,oralce IAS(internetapplication Server),WebLogic等;

数据库服务器软件:oracle,sql server ,sybase,informix, access,Mysql等。

二、基于B/S架构的某财经学院学分制高教MIS系统设计

1、系统结构及功能需求

图2 某财经学院学分制高教MIS系统总菜单

图3 某财经学院学分制高教MIS系统基本信息维护流程图

图4 某财经学院学分制高教MIS系统教务管理菜单

本系统功能包括了整个某财经学院日常教学活动的全部过程,系统的工作流程:把招生考试院的本校招生数据导入到系统中 —> 把学生分布到各个校区(教学点) —> 把各校区(教学点)的学生分班 —> 学生报到注册管理 —> 学生缴费管理(财务管理)—> 教材管理(教材信息维护、订单管理、出入库管理、发放管理等)—> 教务管理(教学计划维护、教室教师管理、排课管理、选课管理、考勤管理等)—>考务管理—>成绩管理(包括老师网上录入、审核、绩点换算、汇总、学生网上查询等)—>毕业管理。

2、关键开发技术

本系统采用Struts2+ Hibernate框架,Tomcat在系统中作为web服务器、MS Sql Server 2005作为数据库服务器,系统分为四层: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持久化层、数据层。

图5 程序分层

用户登录时账号和密码采用MD5加密后再在网络上传输,后与服务器数据库保存的MD5码核对,从而提高安全等级。

三、结束语

基于B/S的高教管理信息系统易用,灵活,容易维护和升级,具有良好的实用性。论文大全。论文大全。本系统采用Struts2+ Hibernate框架开发,为Web应用程序的开发提供了分层框架结构,达到了压缩成本,缩短开发周期以及方便维护和升级等。

【参考文献】

[1] 傅文博. 基于B/S架构的高校党建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23

[2] 孙欣,朱文球.基于B/S结构的院系级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J].福建电脑,2009,12

[3] 张宁,李笃一.基于J2EE框架的Web程序开发及实现[J].信息技术,2009,10

 

客户服务管理程序篇5

【关键词】学生考勤管理系统;

随着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院校开设了各类计算机课程以满足学生的需求[1-2]。众所周知,计算机专业课程是一类技术性很强的课程,需进行大量的实践课程(上机实践),学生基本信息、班级基本信息等急需一种更为智能化,简单化和安全化的考勤管理工具,本文的考勤管理系统能够比较灵活地根据教师需求查询学生考勤、编辑学生信息、编辑考勤信息和打印考勤情况。

1.开发平台 概述

在系统的开发上,采取目前比较流行的服务器端脚本编程环境。它是建立在.NET Frame之上,使用Visual Basic、C++这样模块化程序设计语言,并且它要第一次使用时进行编译,之后的执行不需要重新编译就可以直接运行,所以速度和效率比ASP提高很多。同时它还具有代码的可重用性、可维护性和代码量相对较少等诸多优点。不仅仅是下一版本的Active Server Page (ASP);它是统一的Web开发平台,用来提供开发人员快速生成企业级Web应用程序,所需的服务ASP. NET的语法在很大程度上与ASP兼容。由于ASP本身的局限性使得系统有一些不可克服的缺陷,而采取了技术的系统性能上有了很大的改善:(1)页面只需要一次编译后不需要重新编译,直到该页面被修改或WEB应用程序重新启动,极大提升多次访问时的速度;(2)通过提供的DataGrid等数据库元件可以直接和数据库联系;(3)采取“code-behind”方式编写代码使得代码易于编写,结构更清晰,降低了系统的开发与维护的复杂度和费用。同时它还提供一种新的编程模型和结构,用于生成更安全,可伸缩和稳定的应用程序。

2.学生考勤管理系统的系统设计

2.1数据模型设计

(1)登陆模块的数据流程:管理员在生成的界面输入登陆信息,然后点击〔登陆〕按钮,由服务器端程序向数据库发出验证请求,数据库返回验证结果,由服务器端程序生成验证结果消息框。

(2)添加管理员模块的数据流程:高级管理员在生成的界面输入所要添加管理员的信息(用户名,密码,确认密码),然后点击〔确定〕按钮由服务器端程序向数据库发出验证请求,数据库返回添加结果,由服务器端程序生成添加结果消息框。

(3)操作管理模块的数据流程

①添加用户模块的数据流程。

②删除用户模块的数据流程。

③修改用户密码模块的数据流程。

(4)查看当前上机状态模块的数据流程:学生在客户端输入上机信息 (学号,密码)单击[确认]按钮后登陆客户端,客户端将用户信息通过服务器端存储至数据库Online表中,当管理员单击查看当前上机状况模块按钮时由服务器端程序向数据库发出查看Online请求,数据库返回Online表值(当前在线用户信息),由服务器端程序生成上机状况结果消息框。

(5)日志管理模块的数据流程:

①查看管理员日志模块的数据流程:所有系统管理口志在管理员操作时已经通过服务端程序存储至数据库中的Manage log表中,管理员单击管理员日志按钮,由服务器端程序向数据库发出查看管理员日志请求,数据库返回Manage log表中的值,由服务端程序生成日志消息框。

②查看用户日志模块的数据流程:所有用户操作日志在用户登陆客户端时已经由客户端通过服务端程序存储至数据库中的User log表中,管理员单击用户日志按钮,由服务器端程序向数据库发出查看用户日志请求,数据库返回User log表中的值,由服务端程序生成日志消息框。

2.2数据库设计

(1)上机用户表(student表):用户表是客户端用户上机登陆的时候所用到的表,主要记录用户登陆名,密码,姓名,班级,此表以用户名作为主键,同时也是外键,通过这个字段与其他关联表进行通信。

(2)管理员表(teacher表):管理员表是管理员登陆服务器端主系统所要用到的表,主要记录管理员用户名和登陆密码,此表以管理员用户名作为主键,同时也是外键,通过这个字段与其他关联表进行通信。

(3)在线用户信息表(Online):在线用户信息表是显示当前在线上机用户信息的表,此表以上机用户的用户名为主键,同时也是外键,通过这个字段与其他关联表进行通信。

(4)管理员日志信息表(managelog表):显示记录管理员所进行的所有操作的表,此表以管理员用户名为主键,同时也是外键,通过这个字段与其他关联表进行通信。

(5)用户日志信息表(userlog表):用户日志信息表是显示记录用户所进行的所有操作的表,此表以上机用户用户名为主键,同时也是外键,通过这个字段与其他关联表进行通信。如表2所示,描述了userlog表的详细信息。

3.系统实现

3.1数据库操作的实现

在服务器端主程序中定义了一个DataConn类,在这个类中构造了execute()方法和getData()。当用户触发了向数据库存储(删除,更新)信息的事件模块时,那么这个事件就会调execute()方法,该方法会请求与数据库连接,若连接成功execute()方法会向数据库存储(删除,更新)相应的数据。当用户出发了向数据库查询信息的事件模块时,该事件会调用getData()方法向数据库发出查询数据请求,数据库会返回所要查询的数据或存储结构。

3.2.登陆模块的实现

管理员登录的页面提供两个文本输入框(分别用于用户名和密码的输入),一个登陆按钮,一个取消登陆按钮,当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点击登陆按钮时,事件发生的顺序如下:

(1)首先该事件会调用UserExist(),该方法首先通过调用DataConn类中的getData()向数据库查询所输入的用户名是否存在,如果存在那么密码是否相等,如果用户名不存在,则UserExist()方法返回值为-1,若用户名存在但返回密码与输入密码不相等UserExist()方法返回值为0,若用户名和密码均一致那么UserExist()方法返回值为1。

(2)若UserExist()方法返回值为-1,登陆模块程序会向用户发出不存在该用户的消息框。

(3)若UserExist()方法返回值为0,登陆模块程序会向用户发出密码不正确的消息框。

(4)若UserExist()方法返回值为1,系统会告知用户登陆成功,用户直接进入系统主操作界面。

【参考文献】

[1]梅中辉,经亚枝技术中的数据访问技术—[J].微计算机信息,2003,19(1):47-48.

客户服务管理程序篇6

县级供电企业内部中,电力营销标准体系的建设,能够有效的对电力营销中的辅助业务程序与核心业务程序进行规范,为县级区域范围中的电力客户提供一个便捷的服务,提升营销人员在工作中的效率,例如:县级供电企业中业扩报装的程序,为供电客户提供一个简洁的程序说明,让县级区域范围中的供电客户能够明确这一程序中的重要环节,简化供电客户在业务办理过程中的手续,减少供电客户在业务办理中所需要花费的时间,提高业扩报装的服务水平。县级供电企业中电力营销标准体系内部的一些结构构成,可以利用电力营销技术标准体系对其进行明确,并且还能够实现相对完善的过程管理,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在县级供电企业中建立规范的营销信息系统,综合电力营销中的信息数据资源,理清电力营销管理中的流程,加强营销人员在营销业务中的能力;在县级供电企业内部中构建规范化、标准化的电力营销管理模式,对电力营销业务的整个流程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重视电力营销业务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制定相关的评价考核与意见指导的策略,在县级供电企业内部中形成一个电力营销闭环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电力营销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对电力营销管理进程合理的创新。

2.提高服务质量,创新服务手段

县级区域内中的电力客户,在使用电能这一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在电力负荷的需求上有着很大的差异性,这就需要县级供电企业创新服务的手段,提高服务的质量,根据每一个电力客户所具备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服务手段。县级供电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根据每一个电力客户的用电特点,对电力客户进行准确、合理的分类。对于电力负荷需求量大的客户,县级供电企业可以简化这一类型客户在业务办理中的一些手续,在企业内部中建立相关的服务小组以及专业检查维修人员,对电力负荷需求量大的客户中配电设备设施进行不定期的检查与维修,优先对大客户的停电维修时间进行安排,对线路进行维护等一系列的服务;对于一些普通的电力客户,在服务方面主要是根据客户自助的服务要求为主;对于比较特殊的电力客户,例如:残障客户、低保用客户等一些弱势全体,要建立相关的服务档案,对相关的服务进行详细的记录,定期的为这些特殊的电力客户进行上门服务。县级供电企业中的营销人员,在对电力进行推广的过程中,要充分的站在县级电力客户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重视与电力客户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拉近与电力客户之间的距离,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取得电力客户的信任,让电力客户参与到企业中的一些活动中,使其加深对企业的了解,还应当建立相关的客户档案,定期的与一些电力客户保持联系,切实的了解电力客户的一些实际需求,这对于县级供电企业营销管理的创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电力营销管理中技术手段的创新

县级供电企业营销业务中,计算机的应用水平非常低,虽然县级供电企业中的营销部门在电力销售业务中使用了计算机技术,但是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与缺陷,与我国一些大城市中的一些供电企业相比较而言,计算机应用水平明显偏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县级供电企业营销业务的发展以及营销管理的创新。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县级供电企业要加强电力营销管理MIS系统的建设,构建银电联网收费系统,使电力用户可以直接到银行储蓄网点中进行缴费,充分的利用互联网中的服务功能,使电力客户可以直接在网上交纳电费,利用网络对电费信息进行查询,在网上实现报装,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相关的宣传,这些都有利于县级供电企业营销管理的创新。

4.结语

县级供电企业的营销管理创新,要以电力市场为导向,还要提升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根据电力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强电力营销部门中的专业化管理,提高电力营销服务的质量,创新科学技术手段;有效的创新电力营销管理,能够提高县级供电企业在营销方面的效益,促进电力营销业务的开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推动县级供电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客户服务管理程序篇7

关键词:客户机/服务器 分布式计算 二级体系结构 三级体系结构 客户应用程序 服务器应用程序

引言

90年代,人们开发MIS系统大都采用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客户机/服务器结构既是硬件结构又是软件结构。即数据放在服务器上,程序在客户机上。进行数据访问时,由客户机提出请求(一般是SQL语句),服务器执行并给出结果。客户机/服务器对于优化了网络,提高了系统的利用率。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的发展经历了从二级体系结构模式到三级体系结构模式。

1 二级体系结构模式

传统的客户机/服务器的模式是二级体系结构(Two-tier model)模式。结构图如图1

用户界面与逻辑事务驻留在客户计算机上,将大部分的数据存放在数据库中,对数据的操作如查询、修改等由客户机提出请求,数据库服务器完成并返回给客户机结果,这种体系结构虽然可以系统的性能,但它们具有明显的缺点:

缺乏安全性

在客户机上存取敏感性数据时,由于逻辑事务放在服务器中,所以用户可以访问逻辑事务的核心部分,这使得未授权用户容易侵入系统,有安全漏洞。

重的客户机负荷

随着客户机要求处理的事务的数目增多,系统的任务日益繁重,导致系统的吞吐量下降,使得客户机不能满足系统的要求,当然可以买一台更大的机器来替代旧的客户机器,但在经济方面不如买一台机器来分担客户机的某些任务。

鉴于此,人们提出了三级体系结构模式(见图2)。

2分布式计算体系结构

在该模式中,用户界面保存在客户端,事务逻辑保存在应用服务器中,数据保存在数据库服务器中。客户机只负责提供用户界面,当需要进行数据访问时或复杂计算时,客户机向应用服务器发出请求,应用服务器响应客户机的请求,完成复杂的计算或者向数据库服务器发送SQL语句由数据库服务器完成相应的数据操作,最后由应用服务器将结果返回给客户机。该模式也称三级体系结构模式,PowerBuilder对于该模式是支持的。需要说明的是,三级体系结构模式的三级是指逻辑上的三级(即用户界面、事务逻辑、数据)而不是物理的三级。(具体见图二)

对于二级模式,分布式计算体系结构提供了解决方式,分布式计算技术通过将用户界面与事务逻辑分开,这使得未授权用户很难侵入系统,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同时由于客户机只处理用户界面,大量的事务处理在服务器应用程序实现,大大减轻了客户机的负荷,使瘦客户成为可能。

二、分布式应用的体系结构在PowerBuidler中的实现

分布式PowerBuilder 应用程序典型使用两个应用程序,即服务器应用程序和客户应用程序,分别在两台机器上实现。

服务器与客户应用程序一起实现事务应用,客户应用程序处理用户界面,与用户交互,服务器应用程序提供给客户应用程序提供必要的数据包,应用程序对客户应用程序透明。结构图见图3。

尽管服务应用通常提供数据包给客户应用程序,但服务器应用程序本身也可以作客户应用程序功能,换言之,服务器应用程序能作为客户应用程序与另一服务器应用程序连结,这时,这个服务应用程序作为客户应用程序与另一应用程序的中介等。

2.1服务器应用程序

服务器应用程序提供了两个主要的组件:传送对象(Transport object)、远程对象(Remote object)。

传送对象使之能为服务器应用程序收到客户连接并处理客户请求。

在分布式应用中,客户能调用服务器提供的服务,通过远程对象提供,一般地,一个远程对象是一个NVO(nonvisual user object)-----不可视用户对象,包含在远程服务器上,一个客户能调用远程对象提供的功能,就好象他们被定义在本地的对象一样,也就是说,客户应用程序能调用远程的对象,与同一台计算机或另一台网络上的计算机各自执行程序完成某项功能,PowerBuiler对远程对象的调用有同步与异步调用。当同步调用时,客户等待直到服务器处理完成,当异步调用时,服务器只在自己的队列中增加一个请求队列,以后处理之,同时,客户机去做其他的事情,直到服务器处理该请求。

2.2客户端应用程序

客户端应用程序有三个组件

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

连接对象(Connection object)

远程对象的类定义(remote object class definitions)

结构图见图5

用户界面

客户应用程序包含与用户的交互,除此之外,客户包含执行脚本,对于客户采取的反应。例如,这些脚本能规定当用户点了按纽会发生什么事件等。

连接对象

该对象提供了客户应用程序连接到服务器应用程序,并要求服务.

远程对象的类定义

每个服务器应用程序的远程对象在客户应在程序中有相关的类定义。远程对象定义的本地的拷贝与服务器应在程序的定义有一个相同的名字,执行期间,本地定义的对象允许客户访问,就如远程对象实例就象在本地一样。

类定义在客户应在程序中包含了远程对象的完全或部分功能,Proxy() 对象提供了远程对象界面的表示,对分布式处理,只有Proxy对象在客户应在程序是必须的。在客户应在程序中,对象透明,当你在客户应在程序利用远程对象类定义,客户端的定义与服务器端的定义一致。考虑到这两个定义有相同的名字,PowerBuiler提供了这种透明技术。用这个类定义的变量能保持本地对实例的引用。执行时,你能初始化本地的对象或远程对象,这依赖你的应用要求。

2.3通讯方式

PowerBuiler的分布式技术中支持以下几个通讯协议

Winsock

在支持TCP/IP的网络中,利用WINDOWS SOCKETS工具通讯。只要支持TCP/IP的网络都可以用该方式。

Names pipes, 通过命名的管道进行通讯。

local, 指在分布式应用程序可在本地运行。

不同的运行平台支持不同的通讯方式.

三、 应用程序举例(PowerBuiler的实例)

在客户机/服务器中,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实现服务器推拉(Sever Push),客户机请求服务器称为拉,服务器响应客户机请求并将消息发回给客户机称为推。

本例子功能是这样的,由客户机应用程序向服务器应用程序发出请求(为简单起见,请求服务是一条消息),服务器应用程序收到消息后,做一些数据处理或其他的工作,完成之后,给客户机应用程序返回一条消息告知请求服务完成。

本例子代码解释如下:首先建立即两个NVO,一个是Uo_Custdata, 一个是Uo_response_Object, 在 Uo_response_object中,有一个用户对象函数Doneprocessing(),该函数执行一个提示窗口,给客户机消息,说明处理数据完毕。在Uo_Custdata中建立一个处理数据的函数process_data,其参数包含Uo_response_Object。将包含该用户对象的文件编译成proxy,如a.pbl在客户应用程序中包含a.pbl即可。在客户机应用程序中,先建立connection对象,定义connection的属性,然后创建 remote object(用Create Instance),本例子是Uo_Custdata,再调用remote object的一个函数(也就是process_data);在服务器应用程序中,先建立transport对象,定义transport对象的属性,然后等待客户提出请求(用listen函数)。

源程序如下:

// ------------------客户机应用程序

//定义connection

connection myconnect

long ll_rc

//用Create建立实例

myconnect = create connection

//设置Connect属性

myconnect.driver = "WinSock"

myconnect.application = "70000"

myconnect.location = "server01"

ll_rc = myconnect.ConnectToSe ver()

IF ll_rc 0 THEN MessageBox(“警告”,"连结错误")

END If

// 调用remote object(服务器应用程序提供)

// Mycustdata 是服务器应用程序的NVO,将包含该user object的文件编译成//proxy,在客户应用程序中包含proxy的pbl文件。

Uo_custdata Mycustdata

Uo_response_object Myresponseobject

…….

Myconnect.createInstance(Mycustdata)

Myresponceobject=Create.Uo_response_object

Mycustdata.post process_data(Myresponceobject)

// ---------用户对象

// uo_custdata的函数process_data

参数:Uo_response_object.responceobject

…….//做一些数据处理的工作

给客户消息,说明处理数据完毕

Responceobject.post Doneprocessing()

// Uo_response_object 的函数Doneprocessing

Messagebox(“提示”,“处理完毕”);

//----------服务器应用程序

TransPort myTransPort

//建立transport对象

myTransProt=create TransPort

//定义transport对象的属性,

myTransPort.Driver='WinSock'

myTransPort.application='70000'

//然后等待客户提出请求。

MyTransPort.listen()

当然,在基于一般中大型数据库系统,基于WEB方式体系统结构,客户应用程序对于数据库的操作都可以用通过应用服务器程序,这样客户程序就很瘦了,不需要安装如Open Client之类的软件;另外,应用服务器程序可同时运行在几台计算机上,它对于系统的安全性,平衡网络负载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PowerBuilder中都是能实现的。

四、结论

PowerBuider5就已经提出了分布式计算技术,但使用起来较为烦琐,这主要表现在编写Proxy,PowerBuilder6 通过程序直接编译成proxy,并且功能增强了许多,使分布式计算技术更为方便,刚出来的PowerBuider7更为方便、完善,这对于解决网络瓶颈,优化网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Simmon Gallegher 、simmon Herbert 《PowerBuilder6.0程序设计大全》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8、8

2.钟虎林等新一代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计算机系统应用 1998第一期

3.Paul E.Renaud 《客户机/服务器系统入门必读》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5、6

4、Application Techniques------PowerBuider version6Document number AA0518 SYBASE 1997.10

5 、汤子瀛等 《计算机实用网络技术教程》杭州大学出版社 1998.8

客户服务管理程序篇8

【关键词】C/S B/S 监控类软件 迁移评价体系 无缝迁移 逆向工程再造

1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监控类软件作为电厂实现生产、运行、管理自动化的重要部分。为电厂实现生产运行设备自动监视、自动控制;为生产、运行、管理信息自动交换、快速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软件的部署确实使电厂生产、运行、管理信息化的水平得到了提高,为电厂提高了生产过程的效率与安全性,提高了运行管理的及时性、全面性、准确性,减少了人力资源成本、维护成本、管理成本。但随着电厂对生产运行需求由粗放式、手工式向精细化、自动化的转变,以及日趋规范化的生产运行管理对软件的可靠性、可维护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厂监控类软件中按照以前C/S架构搭建的软件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资源消耗率越来越高、进程阻塞现象频频出现、数据更新越发困难、数据垃圾难于清理、维护责任越发不合理、使用越来越不方便等;而另一方面,电厂监控类软件中采用B/S架构搭建的软件越发凸显其优越性,如软件更新比较容易、使用比较简单、数据维护更新简单快捷、软件故障率低、运行时间长等,因此,将电厂C/S架构的监控类软件迁移至B/S架构,就成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可行方法。

但是,是否所有的监控类软件都适合采用B/S架构?是否当前的监控类软件都具有迁移的可能性?具有迁移可能性的软件迁移后是否能确确实实解决迁移前存在的问题?需要迁移的软件采用何种方式进行迁移、其迁移方案是什么?迁移后的软件会带来哪些优势?这些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

2 C/S和B/S架构介绍和优缺点比较

C/S和B/S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软件架构,两者所涉及的适用范围、开发技术、管理模式和运行方法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软件系统在两者之间的迁移存在较大的难度,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因此,在系统迁移初期必须做好系统迁移的可能性分析工作,了解C/S和B/S架构的相关知识,把握两者间存在的技术特点、适用范围和应用差异,解决系统迁移中涉及的技术、难点、工作量、资源配置和步骤等问题,以提高系统迁移的成功率。

2.1 C/S架构相关知识介绍

C/S(Client/Server)结构即客户机与服务器结构。是软件系统体系结构,具有很强的通信处理能力和图像处理能力。但无论是二层网络结构还是三层结构,必需在客户端安装相应软件,需要客户端的人为干预,加之软件产品的更新换代十分快。所以系统存在伸缩性差和维护工作量大的缺点。

2.2 B/S架构相关知识介绍

B/S(Browser/Server)结构即浏览器/服务器结构。Web方式是基于广域网,通过网页发送信息,所有与系统有关信息都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方式获取(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实现),提升系统的可伸展性和降低客户端维护量。

2.3 C/S和B/S架构的比较

C/S与B/S是过去10年世界开发模式技术架构的两大主流技术,两种技术本身存在许多的优点,都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客户群,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主流应用向B/S或更高级的ERP、中间件技术倾斜,C/S架构开始走上了下坡路。

2.3.1 C/S架构的优势与劣势

(1)应用服务器运行数据负荷较轻。最简单的C/S体系结构的数据库应用由两部分组成:客户应用程序(前台程序)和数据库服务器程序(后台程序)。运行前台程序的机器称为客户电脑,运行后台程序的机器称为应用服务器。如需要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操作时,客户程序会自动寻找服务器程序,向它发出请求,服务器程序根据事先预定的规则作出应答,送回结果,所以应用服务器运行数据负荷较轻。

(2)数据的储存管理功能较为透明。数据库中数据的储存管理功能,是由客户机和服务器分别独立进行的。对于工作在前台程序上的最终用户,是“透明”的,他们无须过问背后的过程,就可以完成自己的一切工作。但在C/S体系下,数据库不能真正成为公共、专业化的仓库,它受到独立的专门管理。

(3)C/S架构的劣势是维护成本高且投资大。首先,如果需要建立两地间的“实时”数据同步,就必须在它们之间建立实时的通讯连接,才能保持两地的数据库服务器在线运行,这样网络管理人员要同时对服务器与客户端维护管理,这需要复杂的技术支持和高昂的投资。其次,传统C/S架构的软件需要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开发不同的版本,由于软件的更新换代快,导致高代价和低效率。以此同时在JAVA语言出现之后,B/S架构更加猛烈冲击C/S。

2.3.2 B/S架构的优势和劣势

(1)简化了客户端。B/S架构的软件只需管理服务器,不同的客户机上无需再安装不同的应用程序,所有的客户端只是浏览器。

(2)简化了系统的开发和维护。系统的开发者不需要再为不同级别的用户开发不同的应用程序,所有的功能都能在服务器上实现,只要为不同级别的用户设置不同的权限,不需要再对客户端做任何维护。

(3)客户端操作变得更简单。客户端只是一个简单易用的浏览器,使用者无需接受任何专门的培训就可以直接使用。

(4)成本降低,选择更多。在服务器操作系统上可以选择windows或Linux,都不影响客户端运行。其中Linux安全性高、免费(包括数据库也是免费)。

(5)应用服务器运行数据负荷较重。B/S架构管理软件只需安装在服务器端,所有用户的大部分需求都通过浏览器在服务器端实现。所以应用服务器运行数据负荷很重,一旦发生服务器“崩溃”等问题,后果不堪设想。榇诵矶嘤没Ф加斜阜荩以防万一。

2.3.3 C/S与B/S架构优缺点比较

总结以上介绍,我们可以得出如表1所示的C/S架构和B/S架构优劣分析表。

2.4 C/S迁移至B/S架构的难点

根据金蝶软件、IBM、Amazon公司在过去10年实施C/S至B/S架构的案例情况,本文认为,C/S迁移至B/S架构至少存在以下两个难点:

2.4.1 C/S客户端能否部署在服务器

采用C/S架构的系统,其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承担了相当的业务处理工作,因此,如何将客户端中承担业务处理的程序迁移至服务器?能否无缝迁移至服务器?迁移的工作量有多大?迁移后的程序能否和服务器端程序整合?这些就是C/S客户端在迁移过程中会遇到的难点问题。

2.4.2 B/S架构能否达到C/S客户端的性能

由于C/S中显示部分由客户端承担,因此,C/S能有效调用本地资源,提供高质量、高速度、快速响应的客户端显示界面,而B/S架构虽然由性能强劲的服务器承担几乎所有的业务处理工作,但由于采用浏览器(Brower)作为客户端,其本身的HTML语言自身存在的表现力不足、接口不够强壮、反应不够灵敏和缺乏趣味性的表现力能否达到C/S客户端的显示效果、响应速度?能否提供用户与C/S客户端媲美的使用体验?是C/S迁移至B/S架构的过程中遇到的又一个难题。

3 迁移方案设计

3.1 无缝迁移

监控类软件迁移至服务器,其三个组成部分,一是系统所用的数据库,二是用驱动程序,三是用客户端,均可无需太多修改的迁移至windows服务器,然后用ASP或PHP编写网页查询页面,将该数据库中的历史数据和当前数据传至网页页面进行显示,此方案只需修改数据库的配置文件,增加一个网页查询程序,即可完整的实现原监控类软件系统的所有功能,迁移时间短、工作量小,但由于程序内部没有进行重构或优化,原有的进程阻塞、数据结构不合理、数据大量冗余、数据更新不方便等问题依然存在,同时由于业务处理工作仍由客户端完成,服务器资源利用率不高,系统与服务器整合度不足反而降低了系统的运行效率。

3.2 部分代码重用的逆向工程再造

逆向工程再造是软件工程的一个重要的软件开发思想,其通过对系统源代码、界面和部分文档的逆向思考,提取出该系统的需求说明,构造出系统的内部数据结构,分析出系统的数据库设计,给出系统的类、模块、方法等技术说明,然后在这些逆向文档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重新开发,开发过程中重用原系统的部分代码和设计方法,能有效整合和优化新系统与新平台的资源,提升新系统的运行效率,解决原系统存在的诸多问题,但由于要进行逆向构造,对技术人员的要求比较高,开发周期较长。

4 总结和展望

B/S架构虽然比C/S架构有着更多的优越性,但B/S架构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B/S架构采用浏览器交换数据,由于浏览器本身安全性需要第三方安全软件的保护,因此,采用B/S架构的系统安全性不如C/S高;其次,B/S架构在当前虽然已经采用了许多提高交互度的技术,如Ajax,但和C/S一整套的客户应用相比还是太有限;再次,B/S的响应速度也暂无法和C/S相比。

对于电厂而言,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远高于技术的先进性,因此,不能单纯的将B/S架构视为监控类软件的首选,而应该结合系统的应用范围、安全要求、性能要求等进行综合判断,选择最合适的系统架构。就如德国的架构大师Frank Buschman所说的一样:没有一种架构是万能的。

随着新一代的开发架构,如ERP、中间件、云架构等技术的兴起,以及新的客户端交互技术的出现,B/S架构会慢慢吸收众家之所长,不断完善,使自身被更多的用户所喜爱。

参考文献

[1]Gerard Bimont.火力发电厂电子监控技术[J].华东电力,2008(02):41-43

[2]王清,赵辉等.基于B/S、C/S模型协调控制的电厂远程监控系统研究[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09(10):36-38.

[3]佟鹏,高建强等.基于B/S模式的电厂性能监测系统研究[J].热力发电,2003(10):67-69.79.

[4]郭小宝,王爽心.基于B/S结构的电厂经济指标在线监测系统[J].自动化博览,2005(05):56-58.

[5]Xu Zhigao,Gao Zhengping,Si Fengqi.Real-Time Information System of Power PlantBased on B/S Computing Mode[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02(01):80-83.

作者单位

上一篇:怀念过去的日子范文 下一篇:八月十五祝福短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