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说话范文

时间:2023-10-17 09:41:36

如何让孩子说话篇1

尊重和接受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是《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首要推崇的。在书中,作者围绕“如何说”和“怎么听”的话题,从6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代替惩罚的方法;鼓励孩子自立;学会赞赏孩子;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为了加强实操性,作者给出了实现这6个方面的30种技巧,辅以大量的常见场景和问题加以说明,并配有相应的练习题,让父母可以把这些技巧熟记于心,灵活应用。

《如何说孩子才肯学》一书沿用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的思路,针对家长当今面对的一大棘手问题――在这个充斥着各种娱乐和享受而又自由叛逆的年代,如何激励孩子在学习上拥有最大的积极性呢?在书中,作者化身为一位年轻无经验的教师,通过和父母们一起不断的探寻和讨论,从而寻找到了与一堆调皮不听话的学生沟通对话的有效方法,比如如何处理干扰孩子学习的情绪、如何吸引孩子合作、惩罚的隐患与替代惩罚培养自律的方法等。通过独特的沟通视角、实用的对话场景和令人一目了然的卡通漫画,让家长们很快便能领会到如何帮助孩子面对每天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

笔者也曾接触过不少儿童教育类书籍,但大多数都是理论强于操作。本书的作者系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身为美国著名的亲子沟通专家,她们通过长期的研究实践,结合自身作为母亲的经历,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全新的亲子沟通角度和理念。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书中并没有大谈特谈应该如何沟通的道理,而是从生活中的小案例开始,先描述家长通常的做法,然后再推荐一些科学有效的做法,这样家长就能在看到一个案例时先默想自己该怎么做,然后对照推荐的做法进行一个比较,从而悟出自己的欠缺之处。

亲子沟通是摆在家长面前永恒的话题,也是个常做常新的问题。没有人会怀疑父母对孩子的爱,但如何才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爱,并做出良性的反馈呢?通过阅读这两本书,家长们会明白一个道理:给孩子的爱不需要理由,但需要讲究技巧和方法。这或许就是《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和《如何说孩子才肯学》给我们最为深层次的启迪了。

书名:《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如何说孩子才肯学》

作者:【美】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

译者:安燕玲霍雨佳

如何让孩子说话篇2

孩子爱模仿,乐乐说狠话不可能是无缘无故的,而是在相应的语言环境中模仿习得的,如家长教训孩子时偶尔用过狠话,家庭成员间闹着玩时说过,幼儿园老师在孩子不听话时用狠话吓唬过他们,或者孩子在与其他小朋友交往过程中听到过,等等。由此可见,家长要防止孩子说狠话,就要营造文明的语言环境,要注意使用文明语言,哪怕是开玩笑,也不能使用难听的字眼,应该尊重孩子。在文明语言环境中成长的孩子,自然也不会说狠话。

对人说狠话是一个很不礼貌的行为,而且很容易激怒对方,不利于孩子与人交往。当孩子说狠话时,家长应给以关注和引导。但是对于正处在第一反抗期的3岁左右的孩子来说,禁止、批评只会引起他的逆反心理,从而强化他的模仿行为。所以,即使你很生气、很惊讶于孩子的狠话,也要平静地对待。

避免强烈的情绪反应。父母在初次听到自己的孩子说狠话时,不要大惊小怪,不要说“哎呀,你学坏了,怎么能说这样的话呢”。如果成人反应激烈的话,那么就让孩子感受到狠话的强大力量,以后孩子则会更加关注这些能让他人反应激烈的语言,重复体验狠话的威力。

冷静地分析问题。一般来说,孩子模仿说狠话有两个目的,一是试探一下大人的反应,二是通过说狠话来发泄种种原因造成的愤怒、焦虑和压抑。父母应用平静的态度对待孩子,分析孩子为什么说狠话,并根据不同原因采取对应的引导方式。

试探大人的反应。如果孩子是用刚学到的狠话来“试探”父母的话,父母最好采用“冷处理”的方式,对孩子的狠话充耳不闻。当孩子发现说狠话不能引起任何反应后,他自然会觉得很无趣。这时候家长再引导孩子去做手工、玩游戏等,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渐渐地他就把这事给忘了。

如何让孩子说话篇3

关键词:低段写话;绘本;悦写会写

新课程实施至今,作文教学已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小学作文仍存在种种弊端。学生缺乏写作的素材,缺乏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没有内心的体验,学生自然就不乐于表达,对学生来说,写作已经失去了意义。究其原因,低段学生写话教学不扎实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如何培养低段学生的写话能力呢?经过实践与研究,我们认为低段引入绘本进行写话教学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我们又称它为“图画书”。它以大量图画为主体,结合少量的文字,由图画和文字共同叙述故事,图文合奏。针对低段孩子的身心特点,我们老师可以充分利用绘本,找到绘本和写话的连接点,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充实写话内容,丰富写话形式。

一、绘本,让孩子“悦”写

每一个孩子都是读图画的天才,只要故事中有图画出现,孩子们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住,更何况是这非常有趣的绘本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绘本中的图画美轮美奂,色彩明丽,富有内涵,能给孩子以美的熏陶;绘本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动作诙谐有趣,个性张扬,推动着精彩的故事情节;绘本中的语言简练灵动,字里行间流露出儿童特有的一份纯真……这些无不冲击着孩子们的视觉,直抵他们的心灵,孩子们被其深深陶醉着。绘本不仅吸引着孩子去阅读,还激发了他们表达的欲望:绘本生动的故事情节,引发了孩子们创编新故事的激情;绘本画面之间的跳跃还给故事留下了许多空白,孩子们想填充它;绘本具有的儿童性,引发了孩子的阅读感悟,使他们不吐不快……

如何选择适合孩子阅读和写话的优秀绘本呢?笔者认为可以借鉴法国著名文学史家保罗・亚哲提出的适合儿童阅读的好书标准:可以解放儿童的心;能把人类高贵的感情吹进儿童心灵的书,是儿童尊重一切生命,包括动物的生命、植物的生命、包罗万象的生命;忠实于艺术的书;含有高尚道德的书,这种道德是永远不变的真理,能让人变得活泼起来、激奋起来;承认游戏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活动的书;启发儿童知识的书,帮助孩子认识人性――人类心情的书。由此可见,我们教师在选择绘本时,要以儿童为主体,充分考虑孩子的阅读情趣,娱乐、认知、教育并重。

二、绘本,让孩子“会”写

绘本的特质,为学生的写话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绘本文字的排列,潜在的节奏、细节、留白、阅读的方向等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绘本中到处包含着“写”的素材。我们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绘本“写”的素材,让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写话。

1.抓文字特色仿写句子

对于初入学不久的孩子来说,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对他们要降低难度,使初学者易学乐写,仿写无疑是最基本的一种方式,绘本的文字简练,又富有特色,常会安排一些重复或有规律的句子,是孩子们仿写的好素材。如《小老鼠和大老虎》故事中:每次玩西部牛仔,大老虎总是当好人,小老鼠总是当坏人,提取句式:每次,总是,总是,鼓励学生进行仿写。

2.猜写故事情节

绘本故事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写话时,就可以隐去其中一部分内容,让孩子猜测各种可能性。我们也可以让孩子通过封面猜测故事情节,我们知道无论什么书,封面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能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如绘本《小老鼠和大老虎》的封面,是一对肩搭肩的好朋友――小老鼠和大老虎,老师请孩子猜想这一对好朋友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孩子们的想象真是五花八门,有的说:“在森林中,老虎遇到了麻烦,小老鼠帮助了它;小老鼠被野猫追赶,大老虎赶跑了野猫,救了小老鼠,于是它们成了一对好朋友。”有的说:“森林里举行运动会,小老鼠和大老虎都参加了,狡猾的狐狸在跑道上丢了西瓜皮,害的小老鼠摔倒了,大老虎帮助了它,它们成了一对好朋友……”没想到一幅简简单单的图能引起孩子们这么多的想象。

3.抓拓展空白处想象

绘本主要由图画组成,绘本中的图画是延展的、跳跃的、活动的,引领孩子走进故事情境中,其蕴涵了文字无法表达的语意,这就是绘本的空白处,这些空白处给了孩子无限的想象空间。如绘本《搬过来,搬过去》,讲的是长颈鹿和鳄鱼的甜蜜生活开始了,它们不想分开,就想在一起。长颈鹿跟鳄鱼去了它家,鳄鱼家好小哦,长颈鹿行走、睡觉、坐下休息都出现了问题。在每个问题出现的时候老师就可相机引导学生为图画补白。如:长颈鹿小姐撞到头的时候会说些什么?“哎哟!”使学生对“一点也不理想”有正确、直观的认识。在绘本阅读中,教师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孩子读好图,教会孩子观察图,学生补白时就能文思如泉了。如绘本《鸭子农夫》中,当牛、羊、鸡聚集在一起商量如何帮助受尽农夫欺凌的鸭子时,有这样一段对话:“‘哞哞!’牛说,‘咩咩!’羊说,‘咕咕!’鸡说。就这么说定了!”透过短短的几个字,对话尽在动物们的叫声中,我们就可让孩子们想象当时的激烈场面,牛、羊、鸡会说些什么,当时的表情、动作又如何,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

4.借助图文描述故事

培利诺德曼在《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里说:“一本绘本至少包含三种故事,文字讲的故事、图画暗示的故事,以及两者结合后所产生的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图画、文字、图文结合,把故事通过自己的语言重新描述下来。如《蚂蚁和西瓜》中每页的图画只有一张,而文字更是寥寥无几,要把图意表达出来,就要用自己的语言去组织连接。

5.续编故事

绘本往往篇幅比较短,读完后总让人浮想联翩,利用绘本,进行续编故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兴趣,更是进行语言运用实践,提高语言能力的一个有效契机。如读完《小老鼠和大老虎》这个绘本了,我让孩子们续编当犀牛加入它们的队伍,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孩子们说:“每次玩西部牛仔,犀牛也总是当好人,让小老鼠和大老虎当坏人,每次吃甜面圈,犀牛也总是吃大的,而小老鼠和大老虎吃小的,每次……”在对绘本的续编中,孩子们富有个性的情感得以激发。

孩子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的写话教学也应该生动活泼、新鲜有趣。绘本是训练低段学生写话的极佳载体,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绘本为孩子创设写话空间,帮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广阔的创作空间里自由挥洒,尽抒童真、童趣、童乐,让他们踏着“绘本写话”这座坚实的阶梯走进更辽阔的习作殿堂里。我相信,只要给学生一片五彩的天空,学生就会像小鸟一样展翅高飞。

参考文献:

[1]陈晖.论绘本的性质与特征.湖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1).

[2]赵飞君.绘本阅读与综合性学习相结合.小学语文教学,

如何让孩子说话篇4

其实,语言本身有着它固有的波动频率,说出口的话都有“撼动灵魂的力量”,足以对施加言语的对象产生深刻影响。这个有意思的实验,也正面回答了“人为什么需要赞美”的疑问。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杯纯净的水,他们从呱呱坠地起,就具备了一颗流动的心。身为家长,我们让这杯“水”听过或读过什么样的评价呢?是肆无忌惮的伤害。还是温润暖心的赞美呢?如果你期盼孩子能自信、独立、坚强,就去适时地赞美他吧!

那么,怎样说才会让孩子觉得更真诚、更有效力呢?心态放低一点儿,就可避免对孩子施加语言暴力(李玫,女,37岁,房地产公司企划)我自己也是母亲,有时候生起气来,对孩子百般指责。可是事后我又后悔得要命,但也只能自欺欺人地想:也许孩子还小,他压根儿记不住这些伤人的话,等孩子再大点儿就千万不能再说了……可我心里明白,很多伤害已经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了阴影,无论我花多大的力气,也难以弥补。

每个家长客观上都不想实施语言暴力,可为什么到时候就管不住自己的舌头呢?我想,这是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把自己凌驾于孩子之上而引发的。

现在每家几乎都是一个孩子,家长往往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如果孩子不能达到自己的要求,家长就会陷入绝望的深渊,导致出口伤人。实际上,天才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孩子都很普通,父母多一点儿平常心,就会少一点儿失望,,还有一点,就是把自己尽量放低一点儿,放到和孩子平等的地位。家长为什么会有语言暴力呢?说白了,就是家长认为自己有这个权利,“我自己的孩子我说什么都可以”。其实,这些想法都是把自己凌驾于孩子之上,忽视r孩子也有自己的内心世界、也有自尊。这种不尊重孩子的态度,往往会给孩子带来心灵的扭曲。

怒火中烧的时候,我们往往口不择言,甚至会说出让自己后悔终生的话来。在这个时候,我会强迫自己离开,到外边吹吹风、散散步,其实冷静下来,多想想孩子可爱的地方,你的怒火就会慢慢平息了。这时再和孩子谈他的过错,就会避免过激的语言。事实上,孩子也有他的是非观,一般的过错他心里也明白,过多地揪住孩子的过错不放,反而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良言一句三冬暖”,对于孩子尤为重要。

允许孩子犯天下孩子都会犯的错(李钟仁,男,40岁,公务员)

家长为何会口不择言、火冒三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让我们过早地用一个成年人的自制力和能力去要求孩子。一旦孩子做不到,我们就会怒不可遏,什么讽刺挖苦的话都说出来了,这实际上违反了孩子的成长规律。

我的很多老外朋友都有一个共识:一方面,中国的父母希望孩子的行为不像个孩子,总是期待孩子表现得少年老成。他们好像很容易忘记自己当小孩儿时也会偷懒、调皮、任性。一个健康的孩子也可能会不受管束、吵闹、情绪化、注意力不集中。其实,这些毛病都不是什么大问题,这是一般小孩儿都会有的“毛病”。然而,中国的父母要的却是一个“完美小孩”,这种要求常常是引发父母和孩子情绪对立的根源之一。

另一方面,中国的父母也期待孩子符合父母的要求――安静、听话、乖乖睡觉等等,这事实上都不是以“孩子为本”的想法和做法。当你发现孩子让你心烦时,应该先做一次深呼吸,记住身为父母,你必须优先满足孩子的需要。你越是了解孩子在这个年龄所面临的挑战,就越不容易生气,你放宽了对孩子的期待,他反而有可能做出更符合你要求的事情来。

恶声恶言能激发孩子的潜力吗?肯定的力量比否定更强!(胡南海,男,39岁,医生)

为什么要贬低、讽刺孩子?很多父母说:“我是为他好啊,我只是希望激发他的潜力……”经常对孩子有负面评价,却能激发孩子“知耻而后勇”,这对孩子的要求是很高的――孩子要很敏感,明白你话中有话,体谅你的良苦用心;还要有一定的“钝感力”,不会因为你的讥讽而长时间沉溺于沮丧中不能自拔。这样的孩子在人群中最多只有10%!对绝大多数小孩儿来说,父母不经意说出的“笨”、“没用”之类的负面话语,将长期影响孩子的信心,抑制他们的发展。我们这些成年人,可能许多人到现在都还记得小时候被长辈用来和其他孩子作比较,并当众遭责备的羞辱感。可见,对孩子是造就还是毁坏,往往就在一句话之间。你可以一开口就带来祝福,因为,肯定的力量比否定更强!

比如,当孩子面临考试时,与其耳提面命地嘱咐:“你这次一定要考好,如果考不好,你就会没有前途!”不如对孩子说:“我帮你温习,我知道你一定会考好的!”你可以有选择地对孩子说出贴心的话,以鼓励代替打击,把担忧升华为祝福。

当然,每个孩子的资质高低不同,或许有的孩子是十项全能,你的孩子只有一项优胜,但只要我们看重这项优点,愿意珍惜、鼓励,这项优点就能发展为一份长才,并且可以在整体上提升孩子的自信,那么,他的其他优点也将一一被发掘出来。重要的是,身为家长,要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愿意等待的心。

有些“伤心话”要列入“父母禁用语”(于娜,女,42岁,研究员)

在新加坡,父母是要强制上家长学校的,通过了学校的考核,才有资格当合格的父母,很多“父母禁用语”被印在“父母必读手册”E,心理学家还在旁边标注,为f1么不能这么说,这么说会给孩子带来哪些消极的影响和伤害。

我读了这些“父母禁用语”,吓了一跳,因为其中不少也是我每天对孩子唠叨的话。比如:“你看人家的孩子,学习不用大人操心,你总是要大人管,一点也不自觉。”――语意是:你真让我们丢脸,其失望之情溢于言表。“你真是不可救药的笨蛋。”――语意是:你是智力低下的孩子,这是对孩子的侮辱和谩骂。“你要是肯好好学习,妈妈就给你买阿迪达斯球鞋。”――语意是:你是惰性十足的孩子,逼得妈妈来收买你、贿赂你。“你还不快做作业,等你爸爸回来时,我就告诉你爸爸。”――语意是:你已让妈妈放弃,等着爸爸的责罚吧,这是对孩子的威胁和恐吓。“你要想看电视,就把这两张卷子做完。”――语意是:你是一味讲求享受的孩子,抓住你的弱点,我就可以和你讨价还价,

我们可以看出,这些语言的最大特点是消极、否定和伤害人。这些语言对孩子的神经系统也有很大的刺激和损害。当孩子一听到这样的言语时,大脑就立即产生恶性生化反应,情绪即刻就会消沉下来。

那么,同样的期待应当怎样表达呢?我们现在把上边的话变化一下,你看效果是不是完全不一样?“我看了一本书,说休息好了,做作业效率高,也能增强记忆。你先休息一会儿再做功课。”――语意是妈妈我相信你是个有自控能力的孩子,这是对孩子的关爱和督促。“其实你很聪明,只要你努力,你的学习会好的。”――语意是:你的学习潜力很大,这是对孩子的积极暗示。“买阿迪达斯球鞋,能增加你的自信,对你的锻炼也有好处,你看我们什么时候去买?”一一语意是:我们永远支持你,这是高贵的购买动机,让孩子也充满自信。“你爸爸回来之前,你做完作业他会非常高兴,而且你也有时间和他下棋了。”――语意是:我们都爱你,很享受与你在一起的时光。“把作业做利索了,看电视也能安心,否则边看电视,边想着作业的事,影响看电视。”――语意是:我们一切都是为你着想,这是对孩子的爱与尊重。

有时我们抱怨孩子不听话、逆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违背了心理学原理,说了伤孩子心的话。我相信家长要是动脑筋,就能创造出很多孩子喜欢的语言,这些语言要活泼生动、充满关爱、有亲和力,这样,亲子沟通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养成了说话和悦的习惯,孩子也会向我们学习,最终熏陶出一种良好的语言习惯。特别是那些风趣而幽默的语言,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极大好处的,

问题孩子的问题就出在家长的口无遮拦上(苏伟东,男,38岁,社区工作者)

我在社区工作时经常接触到难以相处和有行为问题的孩子。孩子脾气坏、脏话连篇,不能忍耐他人的一点点冒犯,对被要求的事抵死不从。他们的父母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哪怕忍住了不去体罚孩子,也会对孩子出口成“脏”,谩骂孩子都成了习惯,他们认为孩子是逆子,误以为任何努力都无法改变他。但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他们,我和这些孩子单独谈过,任何表面上满不在乎的孩子都曾因父母的语言而伤心过,而且被伤得很深。父母愤怒的话语、侮辱与责怪,同样也会让孩子感到痛苦,最终让他自暴自弃。

孩子是从父母那里学会如何与人相处的,孩子若是在敌意中成长,就会学到如何战斗:孩子若是在善意与关怀中成长,就会学到如何尊重他人。若是父母能以平和的解决方式来面对问题,就会教育孩子成为一个平和的人。不然,他的坏脾气和对人、对事的敌意,很可能会从童年期、青春期一路蔓延到成年。

本刊观点

比起责备来,赞美才是一种高级的语言智慧

很多有见地的家长承认,当他们真诚地期待和相信孩子会做得更好时,孩子就会变得更加好,这是通过“他信”(即他人对自己的信任)转化为“自信”的结果。而语言赞美在促成孩子的正面行为过程中有很大的影响力,可是,家长同时又担心无节制的赞美会让孩子飘飘然,变得过于自负。

赞美作为~种高级的语言智慧,如何能让孩子比你期待的更好呢?有以下几点原则家长应谨记于心:

赞美越快越好:当你看到孩子做出正面行为时。请马上赞美他。你拖得越久,激励孩子日后做出这种行为的欲望和动机就越小。

诚心诚意最重要:你的赞美要具体,不要空泛,这会让孩子觉得更真诚,也更有效力。用具体的话语赞美孩子,可以增加对他评价的诚意,也能帮助他了解自己做了什么事让父母倍觉欣慰。比如:“我很认真地告诉你,我注意到今天你愿意帮奶奶的忙了,你真是长大了。”

赞美的话要言简意赅:孩子听到你的赞美绝对会感到很开心的,所以,别唠唠叨叨重复同样的话,留点儿空间让他自己去回味。

如何让孩子说话篇5

口吃是一种言语流畅性障碍,它的主要特点是口吃者明确地知道说什么,但由于不由自主地重复、拖长和停顿,而在言语表达时发生困难。口吃主要从儿童早期开始,多发生在2~5岁儿童之间,口吃6年后大概到11岁,口吃者的百分比最可能接近1%。12岁后,几乎没有报告新的口吃案例。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在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人群中,口吃的平均人口流行率大约1%,口吃的发生率约为5%。男女比例为4:1。两岁开始的口吃者中大约80%的儿童能自然康复,至少有20%能持续到毕生。

关于口吃的病因有很多争论,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家庭语言环境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父母的说话方式、对口吃儿童的态度、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影响儿童口吃产生、维持、发展或消亡的重要因素。如果孩子有口吃的迹象,父母不要烦恼,耐心、平和的帮助你的孩子,温暖地接受你的孩子。父母对口吃儿童的科学帮助是十分有效的。

1

从容不迫地与你的孩子说话,多多停顿,并让周围人也这么做。在你的孩子说话结束后,停顿一秒钟左右再开始说话,这可以使谈话更为从容、轻松。你用放慢的、轻松的说话方式,比任何批评或建议,诸如“慢点儿说”或慢慢地再说一遍都要更为有效。

2

减少向孩子提问。孩子在说出自己的想法时更为轻松自如,而回答成人的问题时就比较紧张、有压力,需要边说边思考。父母少提问而多评点孩子说话的内容,表明你听懂了他的话。

3

耐心、平和的倾听孩子谈话的内容。用你的面部表情和体态语言表明,你是在听他说话的内容,而非他说话的方式。

4

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抽出几分钟,集中精力注意你的孩子。此时,让孩子自己选择他想做的事,引导你参加他的活动,让他自己选择是否说话。你也可以用轻柔缓慢、平和的、多多停顿的说话方式和孩子稍稍交谈。这段平和的时光可以树立他的信心,让他感受父母喜欢和他在一起。当孩子长大时,可以与父母自在地讨论他的感受和经历。

5

让家庭所有成员学会如何轮流地说话和倾听。孩子会发现,当没有多少打断且听众注意倾听时,说话会更加容易。

6

观察你和你的孩子互动的方式。让孩子明白,你在听他说话,而他有充分的时间说话。要减少批评、快速的说话,少打断和提问。

7

如何让孩子说话篇6

认真倾听孩子说话

想要孩子说好,身边的人就要听好。当孩子回到家里见到父母,通常会把自己认为有趣的、稀奇的事儿说给父母听。这时父母应认真倾听孩子的讲述,并用一些神态和肢体语言让孩子感觉到你听得很投入。

如果父母正忙着无暇倾听,先温和地跟他商量:宝贝,妈妈正在忙,等会儿我们坐下来慢慢说,好吗?因为孩子在讲话前总是一腔热情,如果父母因为忙就不耐烦地拒绝的话,那么孩子会觉得很失望,说的欲望受到了压抑,久而久之,便会不想说。

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家庭成员的语言水平、文化修养,父母对孩子教育的兴趣,都对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家庭成员如果说话粗俗、词汇贫乏,必然会从负面影响孩子。特别是和孩子接触最多的父母,一定要注意提高文化素养,注意语言美,使自己的每一句话都能成为孩子模仿的典型。

家长与孩子说话时,要特别注意讲究说话的艺术,为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条件。和孩子说话时要比较慢,口齿清楚,语调温和亲切。不可用严厉的语调对孩子说话,更不要恐吓孩子或者在孩子面前讲别人的坏话。家长对孩子说话,要多用积极鼓励性的语言,少用消极的、禁止性语言;多用提问的方式,少用命令的方式。语言对孩子的行为有强化作用,对好的行为,父母要多讲、多鼓励。对不好的行为,要尽量避免去强化它,最好是少议论,或是从其他角度,从积极方面去讲。

锻炼胆量,充分肯定

全家人要一起达成共识,引导孩子说话的兴趣,锻炼孩子在众人面前说话的胆量。比如告诉孩子:大家都很喜欢你,想看你表演的节目哟!通过这样的方式鼓励孩子唱歌或朗诵短诗,或定期举行家庭表演会,也可以让孩子在亲友面前讲笑话、复述故事,或者和他人分享上一次旅游的经历等,以此训练孩子的胆量。

当孩子的口才训练有了提高和进步时,父母要第一时间对他们的努力进行表扬,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要鼓励孩子克服困难,这都可以让孩子获得继续说下去的信心、勇气和积极性。

细致、耐心地教导

孩子说话难免会有发音不准、用词不当、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家长在听的过程中,应随时帮助孩子正音,教孩子选用正确的词。但是要注意等孩子把话先讲完整,引导他把自己的想讲的话联系起来思考后再讲。长期的正确指导,孩子的语言的准确性也将不断提高。

一些性格内向的孩子常爱一个人默默地玩,默默地做事。对这样的孩子家长就需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孩子说话,把孩子说的欲望激发出来。例如问孩子一些学校里的情况,如班里和你最要好的同学都是谁?今天有没有发生什么好玩的事情呀?提问的问题一定要细致具体,让孩子有话可说。

如何让孩子说话篇7

练习孩子好口才:提高语言表达技巧在所有使人愉悦的艺术中,说话的艺术占第一位。只有通过语言,才能使被习惯钝化了的感官获得新的乐趣。当然,也总有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性格内向,或者语言天赋太差。其实,世界上没有人天生就能言善辩,即使是令人钦佩的名嘴或演说家也没有这种运气。事实上,口才和其他才能一样,都需要日积月累的训练和学习才能获得。我们不妨观察那些口才较好的人,他们也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过程中,经常观察听众的反应,逐渐地掌握说话技巧,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说话能力的。说话是为了让他人能够了解自己的意思,交谈是为了取得互信和互谅。但是,如果仅仅因为别人无法了解自己孩子的意思,便认为孩子的口才不好,甚至不愿再花费时间和心思去继续培养孩子的口才,那只能表明你还没有了解说话的功能。许多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演员等,都是驾驭语言的行家,可是他们大多认为自己从小就不善言辞。为什么他们最终还能够靠嘴上功夫吃饭呢?正是由于他们自认口才不佳,所以才更加努力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技巧。

练习孩子好口才:案例阅读纪晓岚是翰林院大学士,能言善辩,机智过人,被誉为铁齿铜牙。这一点,是他立身处世的一个重要法宝,也使他很得乾隆皇帝的喜爱。有一天,纪晓岚陪乾隆在御花园里散步。乾隆忽然问纪晓岚:纪爱卿,忠和孝到底应该怎么解释呀?纪晓岚答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此为忠;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此为孝。乾隆一听,便以为纪晓岚中了圈套了,于是说:我现在以君王的身份,要你立刻去死!这时纪晓岚慌乱了一下后,随即就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便说:臣遵旨!乾隆好奇地问:那你打算怎样死?纪晓岚显得又害怕又紧张地小心回答:跳河。

乾隆一挥手,说:好!你现在就去跳吧!等纪晓岚走后,他便在花园里踱着步,心想纪晓岚将会如何渡过这道难关。不过,他的心中既好奇,又紧张,因为他并不是真要纪晓岚去死。为了缓解紧张的心情,乾隆就吟起诗来。谁知一首诗还未吟完,纪晓岚便跑回来了。乾隆很奇怪,就故意板起脸来问道:纪爱卿,你怎么还没有去死呢?纪晓岚说:我刚刚走到河边时,不料碰到了屈原,他不让我跳河寻死。

乾隆感到更加奇怪了:你这话是何意思?刚才我站在河边,正想跳下去。这时原本很平静的河水突然涌起了一个大旋涡,好像要有东西从水里冒出来一样。水花静止后,我才发现从水里站出来的是投江自沉的楚国忠臣屈原。纪晓岚一板一眼地说。真的吗?那他对你说了些什么呢?乾隆明知他在故弄玄虚,但仍想看看他如何作答。

纪晓岚不慌不忙地说:屈原指着我问:你为什么要跳河?我于是把刚才皇上要臣尽忠的事情告诉了他。他说:这就不对了!想当年楚王是昏君,我不得不跳河。可是我看当今皇上是个圣明之人,不应该再有忠臣要跳河啊!你应该赶紧去问问皇上,他是不是昏君?如果他自认是昏君,那时我们再做伴也不迟呀!因此臣只得跑了回来。乾隆听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说:好一个巧舌如簧的机智人物!好了,朕算服你了。

家长应该如何训练孩子的口才1.鼓励孩子唱歌或朗诵短诗让你欣赏,或定期举行家庭表演会,以此训练孩子的胆子。

2.让孩子重述小说或电视电影的故事,帮助孩子将长故事浓缩成“短剧”。

3.纠正错误,孩子说话的毛病是“半句话”较多,说话快,不必要的关联词多。家长应耐心帮助和鼓励孩子,对语病要注意纠正,然后让孩子重新说,直到孩子能正确表达为止。

4.反复交流是发展口头语言的最好手段,家长要经常主动与孩子对话、聊天,锻炼孩子的口语能力。

5.多给孩子打气,对他们的努力要有具体的表扬,如“我很喜欢你描述的人物,很生动,你能不能再多讲一点?” 。

6.鼓励孩子在亲友前讲笑话或与他人分享个人的特殊生活经历,如度假,旅游等。

7.比较年长的孩子可参与非正式讨论,以训练辩驳能力。

如何让孩子说话篇8

恭喜你,答错了!

6岁的YY拒绝去夏令营,还出现严重的对立情绪:大人提都不许提这事儿,一点商量余地都没有。一筹莫展,达人出现――FBI前首席人质谈判专家克里斯・沃斯出场了。

克里斯给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思路:用解救人质的谈判技巧,化解孩子的对立情绪。

两件事本来就有共通之处:我们都知道,父母不能满足孩子提出的任何无理要求;作为谈判专家,一样不能满足劫持人质的极端分子所有要求。因此,FBI在解救人质时,经常使用一些简单且有效的“谈判原则”。

克里斯建议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也能运用上这些原则。毕竟这些技巧专治各种不服,比如夫妻斗嘴,比如婆媳矛盾,当然也包括亲子对立。

“尽情说,我很想倾听”

这个原则,很多父母都懂,做起来往往出错。

当孩子哭闹时,家长脱口而出的那些话,多数会使谈判开局不利。这些话有一个共同特点――让孩子感觉自己被否定。

例如孩子说:“你不了解我!”父母通常立刻说:“谁说我不了解你?我很理解你!”

或者孩子说:“你不替我着想!”父母通常立刻反g:“我绝对处处为你着想!”

父母以为是在为自己辩解,其实是否定了孩子的感受,而自己浑然不觉。

谈判专家建议:第一步,以听为主。

父母在聆听时,不要打断孩子的话,更不要试图去反驳他们的观点。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这才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切记,我们是要跟孩子谈问题,进而去解决,而不是想跟他们吵架。

“请相信,你的感受我看在眼里”

怎么让孩子知道你明白他的感受呢?对孩子一遍遍地说“我明白你的感受!我真的明白你的感受”,这样对吗?

恭喜你,答错了!

永远不要说这类话,因为它们通常会引起孩子的瞬间反驳:“不,你不明白!”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接下来谈话只能终止――谁愿意跟一个“不友好”的对象讨论?

谈判专家建议:复述孩子的话。

克里斯提出了一个人人都能做到的简单办法:复述。

先复述孩子觉得重要的内容,再复述次要的内容。目的是让孩子知道,你已经听到他的诉求了,而且似乎站在他的立场上了。

有些父母疑惑了:如果孩子说的话不可理喻,甚至无理取闹,怎么办?

瞧,这就是问题所在。孩子还沉浸在自己的“悲惨世界”里,唯一的目的是情感宣泄,而你已经连跳几步,想到了“如何实践、如何制止、如何教育”的问题上去,你们不在一个频道上呀!

谈判专家补充建议:不评价,才能为下一步讨论提供机会。

克里斯说,这个阶段父母的复述,只需让孩子明白“爸妈理解我的感受”;它并不代表你同意孩子所说的话,所以也无需判断诉求是否正确。我们自己在发火时,也很难接受别人的建议;孩子也一样,一旦觉得他的想法被你否定、忽略,肯定不利于谈判。这时父母急于提出意见,一定程度上是在威胁孩子的自,所以孩子会潜意识地去抵制。

但如果先让孩子把自己的话说完,他们会更容易配合。

“你看上去很难过”

神经科学研究证实,给感觉贴“标签”,有助于大脑冷静下来;但“标签”和“评价”的定义不同,许多家长却模糊了。

对于一个因为输了象棋大哭不已、闹着重来的孩子说:“你怎么这么不讲理!”

这不是标签,这是评价。

假如说:“你很不甘心,因为差一点就赢了!突然转折的失败实在让人太难接受了,换我也会想大哭一场的。”

这才是标签,带着接纳、包容、共情的标签。

谈判专家建议:标签只描述事实,不做人格评价。

对一个生气的孩子说:“你看上去很生气或不开心。”就这么简单一句话,一秒钟就拉近了关系,因为他感受到你在观察他,并且试图走近关怀。

又比如,我们可以说:“我知道你受到了伤害”或者“我知道这种事不公平”,而不要说:“你不需要这样做或想”。标签除了“不要评价”,还包括“不要否定孩子的感受”。

“你想我怎么做”

经过上述3步,大多数孩子的情绪会稳定下来。当他们停止哭闹的时候,你就可以开始提问题了。

但在这一步,父母也常出错。他们惯用的错误语气通常为:“那我这样做行不行?”“假如我答应你怎样怎样了,你就要如何如何!”

看这退而求和的语气,充满“我大度,你无理”的姿态,无一例外在给孩子增添说“不”的冲动――孩子也是要尊严的,胜之不武,会让他觉得受到侮辱。

谈判专家建议:不要主动提条件,把这个球,抛回给孩子。

推荐的提问句式为:“你想我怎么做?”

这个问题一出,孩子通常会停止痛诉,转而开始思考。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开始思考问题的时候,对立情绪会消减,焦虑感会缓解,因为这一刻,孩子终于不觉得自受到威胁了。

但如果孩子提出的要求非常无理,那怎么办?立刻说“不行”,然后给孩子解释为什么他们的要求是“无理”的?好不容易才从僵局里走出来,这样一来不是前功尽弃了?

正确的做法是回到第一步,先倾听,再复述,让孩子知道你非常理解他有多想要某样东西。一个冷静下来的孩子,会知道这好不容易建立的和平局面千金不换,从而恢复理智,放弃“无理”的要求,用商量的态度与你讨论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一般而言,做好上述4步,便可化解孩子的对立情绪,让他们更容易将父母的建议听进去,从而解决双方的问题。

上一篇:圣诞购物范文 下一篇:儿童中秋节手抄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