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题范文

时间:2023-10-09 12:14:26

课外阅读题

课外阅读题篇1

可是,很多语文老师会为试题中出现的阅读理解题出自课外而感到苦恼。笔者研究分析了几年来出现的中考阅读题型,总结出解答阅读理解题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读,即迅速浏览全文,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有很多学生在碰到课外阅读理解题时习惯于立即就做,答题时在文章都没完整地阅读过的情况下,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殊不知这是解答阅读理解题的大忌。因为在没有弄懂全文意思的情况下就做题目,很多时候即使做了,也会将答题的方向弄错,导致失分。因为每一个问题都需要和文章的内容、中心相结合,才能答得准确。

“磨刀不误砍柴工。”首先,应当将所给的材料迅速地浏览一遍,弄清所给材料的体裁、中心等,把握文章的主题。了解材料的大意,理清材料的层次和段落。在了解全文的概貌之后,记住文章的要点、重要的结论以及一些关键性的人名、地点、定义和数字,对于不同的人名、地点可用铅笔在试卷上分别打上不同的记号,以便查找。在浏览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留意说明方法、修辞手法、表达方法等,做到心中有数。因为现在的阅读理解题很多时候需要在初步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回答准确。

在阅读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喜欢先把题目浏览一遍再浏览全文,这个方法我认为更好。因为这样可以带着问题去读文本,有的放矢,阅读的目的非常明确,这样就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用于实施其他步骤。另外,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一时不懂的地方,如果问题中并没有涉及这样的内容,就可以忽略,不用去深究,也提高了解题的效率。

所以,要想解答好这样的阅读理解题,通读材料是最起码的步骤。这样做,不仅能保证答案的准确性,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养成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

二、找,即带着问题找原文,前后联系

有的同学在解答题目的时候,喜欢就题做题。这样看起来很快,实际上做出来的答案肯定不会完整。因为每一个阅读理解的问题都需要和文章的内容、主题紧密联系才能够得到完整的答案。如果就题做题,会导致答案的点数不足,甚至答题出现错误。

在答题之前,应当先审清题意,再审视阅读理解题的要求,将关键的字、词或句子用笔做上记号,作为答题的要点,也是可能的得分点,然后带着问题到原文中去寻找这个问题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再将前后的语句连起来读一读、审一审、想一想。在联系全文的基础上,将要回答的问题与阅读的文字材料联系起来,经过缜密的思考,确定答题答的空间与范围。利用问题提供的文字信息,到原文中去寻找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整合,尽量使句子完整。要做到细读文章内容,机智从容答题。这样能保证答题的完整性,使答案更加有条理,更加准确,避免无谓的失分。

有时候,在与全文进行联系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些题目的答案在原文中就能找到,可以用原文中的话来回答,而且比自己总结的话更加完整、准确。这样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题目没有明确要求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我们也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如若它规定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回答,我们也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替换文中的原话。解答某些试题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力求答案完美。

所以,在审清题目的同时,将问题归到文中的位置进行阅读,能够尽量保证答案的完整性,提高解题效率,又培养了综合概括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一劳永逸。

三、做,在言之有据的基础上,力求答案的丰富性

有的同学认为,阅读理解题只要做了就行,至于能不能拿到分,那就要看造化了。殊不知有这种想法的同学肯定是不负责任,思想上较懒惰的,这种想法也是错误的想法。在做题的时候,我们也强调一定的方法与技巧。

1. 一定要作答。有些同学在解题的时候,碰到一些要求概括的题目或者“谈谈自己想法”的问题时,思想上会产生畏难情绪,有人不予作答。殊不知,这是典型的懒惰行为。我们的阅卷原则是问题只有作答才有可能给分,不答肯定不给分。所以无论多么难的题目,要鼓励学生作答,鼓励学生尽最大能力去解答,不能出现空白的题目。

2. 要言之有据。在答题时千万不能为了解答而乱写一通。不根据文章内容答题我们称之为乱答题。乱答题在本质上和不答题是相同的,不能得分。在答题的时候,只要是我们根据问题和原文所作的归纳我们都可以放到答案中去。只要不是瞎想的内容,我们都可以把它称之为答案,因为语文学科本身就是开放性很强的学科,它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所以,很多问题的答案要求言之有理即可。

3. 鼓励多作答。在解题的时候鼓励学生答案内容越多越好,尽量把所给的答案空格填满。因为每一个汉字本身就是一幅画,一份完整的语文试卷就是一副完美的水墨画,她也讲究美观、协调。如果,每一个问题的答案能够完整,那将是一副非常美观的水墨画,阅卷老师看起来心情会感到很愉悦。反之,试卷上有横线空着,会影响试卷整体的完美性。

课外阅读题篇2

一、 阅读介质“图像化”

近年来,现代网络技术的进步使阅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读图”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类型和阅读方式,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小学生的课外读物被大量的图像所充斥,文字在读物中似乎已变成了辅的内容。不少中小学生重“读图”轻读文的风气日益盛行,图文书、“口袋书”盛行,似乎“读图”时代已经到来。过去,书籍是大众获取信息的主渠道,而现在光盘、录像、广播、电视、电脑网络等渠道接受方式多样化,它们直接作用于人的视听,能满足人的感官刺激,同时这些以视听刺激为主的信息接受方式使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退化,也削弱了他们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并导致恶性循环。与传统阅读方式相比,信息时代和读图时代所特有的产物,就是一种以图画代替文字为主要内容,以数字资源代替印刷资源为主要载体的一种阅读方式。大众传媒时代,以未加筛选的海量信息,颠覆、恶搞传统的消遣方式,交换互动的对话式阅读,跳跃的非线性阅读方式,使得人们传统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色彩纷呈的图像信息面前,中学生的阅读注意力无法集中,经典名著阅读的式微也就在所难免。

二、 阅读思维“浅薄化”

眼下的青少年越来越习惯于电脑阅读。在内容上,数字化多媒体信息量大,在形式上又具备互动性、方便性和参与性的特点,让大家在阅读时根据需要即点即看。这种快速阅读方式,符合青少年追求个性、效率和时尚的心理特点,同时也改变了青少年的思维方式,没有逻辑、没有深度,跳跃性强,没有分精读和粗读,阅读不经过思考,跳读,囫囵吞枣。美国学者尼古拉斯卡尔就针对这种现象提出,“网络造成的结果是,我们从网络得到的是知识的宽度,失去的是深度”。他引用一位剧作家的话说,我们正在成为“煎饼人”,跟无限的信息网络连接后我们的知识变得又大又薄,我们正在失去阅读严肃作品所需的持续、深入思考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重现变成了数据处理器。他指出,“我们正在经历的是,回到文明演进的早期:我们在从个人知识的耕种者变成数字数据丛林里的打猎者和采集者……为了换取互联网所蕴藏的宝贵财富,我们正在舍弃卡普所说的‘过去那种线性思考过程’”。面对信息的海量膨胀,生活节奏的加快,学生们的深度阅读减少了,浏览式的浅阅读在增加。这种浅薄的阅读方式,就会导致很多同学读书只是一种被动的接受,缺少个性化的眼光和创新意识。

三、 阅读内容“浅俗化”

现在中学生的阅读的品味普遍较低,阅读面窄,更倾向于阅读娱乐性的休闲读物,“浅”读物更容易受到欢迎,是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主流,但是经典的文学名著、哲学类、科普类等严肃类的“深”读物却受到冷落,更多的学生只是把它看成是老师布置的强制性任务来完成。他们表示,这类作品枯燥乏味,不喜欢读。所以,走进学生课堂,我们仍能发现他们的课桌上赫然摆着卡通漫画、粗制滥造的武打言情小说、“搞笑”作品或写当代影视歌星、媒体主持、体坛明星之类的“时尚”杂志,甚至新生代的“另类文学作品”。

虽然休闲读物能够让我们实现精神上的放松,但它绝对不能成为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主流,它的意义与经典作品是不能相提并论的。由于心理发展尚不成熟,中学生无法正确判断事物的价值取向,因此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很有可能存在盲目性、随意性,选择的对象会有很大偏差。因为缺乏选择与鉴别,盲目追随“流行”,造成中学生课外阅读资源浪费,阅读品位不高。

四、 阅读目的“功利化”

由于教育改革中教育评价机制相对滞后,高考仍然是目前教学的重心,教育的功利化倾向严重,在这种实用主义的价值观影响下,中学生阅读的目的较为功利化,首先是很多学生为了应试而勉强开展课外阅读,或为了赶潮流、和同学有谈资而读书,独独不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不为了自己的求知欲而读书。如果学生长期依靠这些外部的压力强迫自己读书,那么丧失读书的兴趣是迟早的事情,一旦这种外部压力被解除,他们的阅读行为就很难继续,甚至会排斥阅读。其次是不少家长和老师学校也常常用世俗与功利的心态来看待课外阅读,动辄就要与考试挂钩,不让学生去接触过多课外书籍,这无疑是一种人才培养上的“短视行为”。以这种阅读方式开展课外阅读,毫无审美和欣赏的目的,学生往往以被动的态度来“吞咽”名著,为了考试而来阅读名著,这不仅会导致对文化经典的误解,也是对孩子自由天性以及对文学的爱好、崇敬感情的扼杀。

面对以上问题,我们应当采取的对策是:

一、 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是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动机是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学生对所读的内容感兴趣,阅读的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很多途径和方法,针对现在的社会现实,可以先从学生喜闻乐见的阅读形式出发。萨特有一句名言,存在就是合理的,不可否认,有一些网络文学之间还是包含了一定的人生智慧和作者独到的见解,通过阅读适当的合适的网络文学作品,学生也能学习知识,陶冶情操,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他们喜爱读书的习惯,这是提高中学生阅读水平的前提条件。

此外,还可以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奖励措施来增强兴趣和关注。教师既要使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更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方法进行激励。阅读质量好的,阅读速度快的,阅读数量多的都可以给予正面鼓励。尤其是对语文基础差的学生,过分的指责只会进一步加重排拒心理。提高自我效能感也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二、 发挥语文课堂的引导作用

建构主义要求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要进行意义建构。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和协作活动,指导学习者建构有意义的知识结构。因此,语文课堂的文本阅读方式就要发生变化。文本是师生间进行对话交流的媒介,也是师生开展语文学习活动的媒介。对教材文本的阅读好坏,不仅影响到教学水平和效果,更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将内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拓宽学生的视野,并在一定程度上指引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此外,还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开展一些阅读实践活动,这不仅能激发巩固学生的兴趣,还能使学生自觉自主地进行课外阅读,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一方面,老师上课时潜移默化的影响,会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产生深刻的影响。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如果老师能够体现出很高的文化魅力,也会对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出于对老师广泛的阅历、渊博的知识的敬佩,有可能促进学生以老师为楷模,对这种文化魅力产生强烈的追求和渴望,这就无意识地诱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欲望。为此,老师就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涵养,并在课堂上将这种涵养自然而然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投入到对课外阅读的渴求之中。

三、 营造良好课外阅读氛围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环境条件,如客体、人、符号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学习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要想在这样一个大众传媒时代真正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就要善用现有资源,营造出良好的阅读氛围。学习者置身的情境、活动或社群爱好读书,学生透过观察、模仿及一连串的实际活动,也会逐渐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可以对学生施以同伴影响和家庭影响。如果周围的同学都爱好读书,势必会督促学生积极主动的阅读,并且和同伴共同体会、探讨、切磋和促进,如此良性循环,不仅阅读数量会得到提高,阅读的质量和水平也能迈上新的台阶。另一方面,家庭的影响也十分重要。家庭是学生课外主要的生活学习场所,家庭也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每个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家庭读书氛围的营造直接影响着孩子读书习惯的养成。如果家庭的文学气氛浓郁,文学资源丰富,父母文学水平较高,一定会对学生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影响,这种作用甚至比学校施加的压力更为有效。

其次,可以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中营造出爱好读书的氛围。学校和社会的一些图书馆可以采购和大量提供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书籍,或者可以举办讲座、体验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选择机会。大众传媒也要承担起教化的责任和作用,不能单纯为了吸引眼球和经济效益报道过多负面内容,要为中学生阅读树立正确的导向作用。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目标一致,才能营造出良好的阅读氛围,促进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步入正轨。

四、 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中学生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辨别是非的能力弱,在阅读内容和方法上会产生疑惑,这就需要加强对课外阅读内容的指导。在内容上,要指导学生选择健康的课外读物,才能有利于心灵和人格的完善,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陶冶他们的性情,增长他们的知识。在方法上,要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科学的阅读方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要让他们学会选择精读和泛读,对于难度大有价值的书应该精读、多读,而题材较次或者意义不大者,则可大体涉猎,粗读即可。此外还要教会他们学会记录、做读书笔记,把握书中关键词句和主题思想,评论书中内容,提出自己有创造性的方法等等,逐渐提高他们的课外阅读能力。

总之,在一个文字式微、图像繁荣的后现代工业社会中,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正在暴露出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小而言之,学生个体的语文素养难以有效提升,大而言之,就会产生精神和文化的断层,传统文化得不到传承,新兴文化不能健康发展,最终导致精神家园的荒芜。所以,我们要明白问题的严重性,重视课外阅读的作用性,采取有效的措施,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增强自己的知识底蕴,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①尼古拉斯・卡尔著《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中信出版社2010年版

②叶敏著《指导中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探略》,《教育评论》2003年第3期

③李军著《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意义及对策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课外阅读题篇3

一、主题式课外阅读教学的尝试

(一)人物主题开发的策略。这里的人物指的是作者和作品中的主人公。

1、作家主题的开发。新课程实施以来,教材中的范文越来越多地选择了名家名篇。针对那么多的名家,我们可以在读了教材文章后,延伸阅读作家其他的文章,以期对作家有更深更全面的了解。例如学了冰心的《只拣儿童多处行》之后,我们开发一个有关的“冰心”的主题阅读,将她的《小橘灯》、《寄小读者》……等十篇文章都编进了一本小册子中,使学生对作家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2、主人公主题的开发。教材的范文中同样涉及许多的人物,而且这些范文往往来自一些中、长篇的节选,所以一些人物在小学教材中的故事往往也是较简短的。这时我们可以延伸阅读涉及主人公的其他故事,以期对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有一个更完整地了解。例如,读了教材《林冲棒打林教头》后,笔者从《水浒传》中节选了“林冲”的另一段故事,学生通过阅读,很自然地了解了林冲的完整形象事。

(二)思想主题开发的策略。这里的思想指的是文章的主题思想。

1、同一主题思想的同体裁阅读主题的开发。在文学阅读中,可以发现有些相关的主题在相同体裁的不同文章中不断被歌咏、被抒写。例如古诗中“思乡”主题,随便数数就发现有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这些诗歌虽主题相同,但表现手法各有不同,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有助于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同时可以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艺术欣赏水平。

2、同一主题思想的不同体裁阅读主题的开发。与上面同一主题思想在同体裁的文章中被不断讴歌所不同的是,同一主题思想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被不断表现,但由于体裁不同,所以表现的手法完全不同,给人以不同的文学感染力。比如在“爱国”的主题中,我们可以看到陆游的《示儿》、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也可以看到教材中《徐悲鸿励志学画》、《虎门硝烟》等记叙文,还可以听到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成龙《大中国》歌曲……从古诗到现代文,从记叙文到人物传记到叙事散文,再到其他艺术形式的文字,不甚枚举。做成一个主题,大大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经历,而且可以相信学生经历了诗歌诵读、文章阅读、歌曲传唱后不但对阅读主题印象深刻,而且阅读兴趣会更浓。

(三)内容主题的开发策略。这里的内容指的是文章所反映的主要情节、故事等。

1、结合学生生活的校园文学主题。校园文学,由于其作品内容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等原因而深受孩子们的喜欢。杨红樱的“马小跳系列”给孩子们营造出一个更开阔、更丰富多彩的童心王国。曹文轩的“纯美小说系列”以诗情画意的意境呈现给了孩子们一个真善美的艺术世界;秦文君的“贾梅、贾里”对儿童天性的深刻体察和对儿童探索精神的表现,也切中孩童的心灵…如此,杨红樱、秦文君、曹文轩等一流的儿童文学作家在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中拥有大量的粉丝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老师完全可以开发相应的主题以推荐书目阅读的方式去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2、结合风俗习惯的节日文学主题。中国有许多的传统节日,对于学生而言,这些节日除了知道它的名称之外,如果再能结合阅读,挖掘节日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体会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源远流长与丰富多彩,那就更能全面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比如当下的清明节,老师可以有目的的组建一个“清明”的阅读主题,包括节日简介、起源、习俗、传说、禁忌和杜牧的《清明》等诗歌的诵读。这样的主题由于切合时间,联系生活,往往也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其收获往往是多方面的,值得老师思考并开发。

(四)形式主题的开发策略。这里的形式指的是文章的样式、体裁。

1、传统蒙学主题开发。所谓蒙学,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增广贤文》……中国的蒙学可谓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随着对传统文化的越来越重视,作为国粹之一的蒙学近几年在各地也掀起了诵读热潮。老师可以选择适合学生诵读的蒙学内容作为主题进行开发,既诵读又听典故;既积累语言又明理,不失为一箭双雕之举。

2、文言文主题的开发。这个主题的开发更多的是在高年级,可以安排两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较低,主要以背诵一些古代励志等名句为主,结合老师的解说,学生理解名句的含义,并在诵读中初步感受文言文的一些语言特色;第二个层次稍高,主要还是结合课文进行。

二、《七彩语文》高年段杂志主题阅读教学的尝试

所谓“课外阅读主题”,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主题展开阅读活动。这样的主题往往可以将语文阅读中零碎散落的,甚至单一的内容和形式重新作一番统整。这样的阅读,密度强,容量大,视野广。《七彩语文》是上学期我们全班共同订阅的一本杂志,我利用它做了第一次主题式课外阅读教学的尝试。

(一)教师提前精读备课

1、泛读栏目,整理故事

《七彩语文高年级2012年4B》这期杂志的内容丰富,栏目颇多。其中,“处处语文”、“非常人物”、“阅读快线”等都能给学生带来不小的思想冲击。如“非常人物”中的草根梦想家,大多是孩子们熟悉并喜欢的人物。

2、精读故事,确立主题

我经过仔细阅读,发现这些故事在思想上有着些许联系。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进行了总结,进而确立的主题“让幸福来敲门”。

3、根据主题,专心备课:最后精心整理上课的思路,备好课。

(二)“处处语文”,课前准备

1、充分利用多媒体

本期杂志中“处处语文”部分给孩子们推荐了三部主题鲜明的电影。《让幸福来敲门》、《美丽人生》、《大鱼》。如果没有看过片子,就来谈感受,实在是不合适。考虑到我们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外来民工子女,家里有电脑可以上网观看电影的学生并不多,于是我利用每周五的阅读课,领着孩子们,在教室的多媒体设备上一一观赏了这三部影片。

2、调动多重感官观影

在观影前,我先带着孩子们仔细阅读了杂志中关于这三部影片的影评介绍,并随机进行了一些补充。毕竟这三部影片来自国外,孩子们看起来还是会有些吃力的。经过老师讲解之后再看,兴趣也会更浓。另外,观影后,我还让孩子们将自己的点滴观影感受落实到笔头上,或多或少只要是自己的收获即可。这不同于以往的观后感,孩子写起来也比较轻松,乐于完成。

(三)故事串联,紧扣主题

1、再读故事,收获更多

学生在课堂上再次根据老师的要求读故事,完成老师设计的任务,对于故事的主题自然有了更深的认识。例如再读“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故事”,学生不仅明白要看到自己的长处,更要懂得恰当地发挥自己的长处,要自信。

2、步步深入,提炼主题

老师通过指导学生再读杂志中的一系列故事,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当一个个故事再次被提起,当故事中的人物再次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不仅熟悉而且一下子丰满起来。直至最后主题的揭开,显得水到渠成,让学生也觉得豁然开朗。

课外阅读题篇4

课外阅读活动,是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科学合理的课外阅读教学,能够让小学生突破个人英语学习思维与模式限制,接触课本之外的英语语言。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并不像想象得容易,还存有许多问题。积极更新课外阅读活动组织形式,是实现课外阅读教学目标的必然举措。

一、小学英语课外阅读面临的问题分析

1.课外阅读教学意识不足。在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师队伍中,很多小学英语教师没有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更没有给小学生提供课外阅读学习相关指导。除了小学英语课本内容教学,教师没有针对课外阅读学习做教学计划,没有给小学生安排学习任务。受到自身英语知识量的影响,在课外阅读中,小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缺少教师的指导,不但不能拓展英语视野,反而会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积极性。

2.课外阅读教学资源较少。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主要为字母与发音学习,进入高年级,小学生会接触一些英语词汇与简单的语法、对话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讲,课内的阅读内容并不多。受到教学资金的限制以及教学意识的影响,很多小学没有针对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需求采购英语读物。小学生的课外英语阅读资源过少,影响了其英语阅读学习兴趣的建立。另外,大多数家长没有掌握选择课外阅读资料的正确标准,总是觉得越难越好,影响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3.课外阅读学习经验不足。在小学生的世界中,英语是一个新的学科,英语语言学习充满未知。在小学阶段,学生刚刚开始接触英语,英语学习经验要远远少于汉语学习经验。很多小学生会阅读家长所购买的课外读物,积累英语语言。除了购买课外读物不尽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外,家长也无法给予小学生英语阅读方面的指导。自身学习经验的不足,使得部分小学生在阅读时只看插图,不看英语表达,这对于课外阅读目标的达成是极为不利的。

二、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活动优化对策分析

小学,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阶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做好课外阅读教学,解决小学生课外阅读学习中的问题,才能实现英语综合水平的提高,具体方法如下:

1.重视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活动。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能够增多小学生头脑中的英语知识量,更能激发小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英语学习水平的提高。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英语教师,要建立开放化的英语教学观念,意识到课外阅读活动的积极意义,调整小学英语教学结构。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传递课外阅读学习观念,让学生意识到只有课内外英语阅读学习相结合,才能提高其英语阅读水平。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课外阅读指导,小学生刚刚开始接触与学习英语,面临重重困难。很多小学生没有课外阅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给小学生指定一些阅读书目,帮助小学生建立起课外阅读的意识。

2.丰富英语课外阅读资源。从小学生的角度来看,适合他们的课外阅读资源才能激发起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有限,如果教师与家长总是给他们高于其阅读能力的阅读材料,小学生自然会在阅读学习中备受打击,不再相信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也不乐于参与到英语阅读学习中。选择阅读资源,是一门艺术。教师要全面了解小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从小学生现阶段的英语水平出发,进行适当的提升,小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而不是在原地踏步。考虑到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与爱好,教师可以给小学生选择彩绘阅读文本。丰富的色彩会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图画能够降低英语语言的难度。学校要加大课外英语图书的采购力度,建立专项资金,给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3.做好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指导工作。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学习到的都是最为基本的英语知识。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不像初中学生那样具有自我控制能力。在新知识的学习与接受过程中,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课外阅读学习也是一样,教师要给小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阅读指导,提升阅读量,才能让小学生快速解决课外阅读中的问题,实现课外阅读学习目标。

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在阅读中掌握阅读文章的重点,学会抓住阅读文章中的关键词与线索。像在阅读《My school life》这种具有故事情节的文章时,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关注文章中的动词,根据前后语句以及图画去猜测动词的意思,用动词将文章内容联系在一起,快速理解文章的全部意义,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三、结语

课外阅读题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价值观;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阅读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以对课文的理解为基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提升其自身的综合素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只注重教材阅读,忽略了课外阅读,这极大地限制了小学生的知识面,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提升。因此,老师和家长要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积极帮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对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1)课外阅读文本选择过多,不利于小学生价值观的树立。目前,可选择的语文阅读文本过多,有些内容相对陈旧、负面、脱离现实,小学生由于自身能力受限,不能正确辨别适合自己发展的课外读物,也就造成小学生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造从而限制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2)教师对课外阅读重视程度不高,使得课外阅读流于形式。许多语文教师认为课外阅读影响自己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吸收课堂知识,从而不重视课外阅读引导,让小学生自己去进行完成课外阅读任务,使得课外阅读不能顺利进行,流于形式。

(3)家长缺乏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课外阅读中的价值观。许多家长认为课外阅读浪费时间,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这种错误思想也影响到了小学生,造成其在思想上对课外阅读不重视,随意进行课外读物选择,不利于小学生价值观的树立,给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造成阻碍。

二、实现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价值观的对策

(1)开展多种课外阅读渠道,促使阅读文本生活化。目前语文教材阅读文本中以文学性的作品为主,脱离学生实际生活,久而久之,通过课程培养学生价值观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因此,要大力开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促进阅读文本生活化。例如教师可指导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报纸、图书、网络等方式开展多种课外阅读渠道,增加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范围,选择正确的课外读物,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奠定基础。此外,在阅读文本选择时,不仅要文本体裁多样化,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有助于小学生培养思考意识,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2)促进课外阅读情境化,转变学生思维方式。通过课外阅读小学生可以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这就要求在进行课外阅读时,要利用一切条件促使阅读文本情景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与情感。例如在阅读《西游记》时,首先教师根据“大闹天宫”、“三打白骨”“车迟斗法”等《西游记》内容为组名将学生分组,其次要求每组根据组名内容进行编排节目,最后进行表演比赛,选出最切合文本内容的小组。这样有助于小学生了解文本表达情感,提高课外阅读兴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使语文素养提升。

(3)教师改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有助于学生树立学习方向,提高学习效率。老师应改善教学方式,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改变原有的单向的模式化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例如在学习《女娲造人》之前,老师可以要求学生们在课外搜集我国的神话故事,并在课堂上进行探讨,这不但有利于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家庭、学校、社会的积极正向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影响,正确价值观的树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合作来完成。学校应该构架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进行文化陶冶。例如:学校一方面可以在楼道等处张贴名人名言,增加学校文化环境,另一方面积极开展“读书季”活动,调动学生的课外阅读热情。从而促使的价值观。同时,家长应发挥表率作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榜样,还要及时与学校联系,在与学校教育方向一致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且家长和老师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帮助其解决课外阅读时自我与现实世界所形成的冲突,从而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结语

综上,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是十分有必要的,要转变家长和老师对课外阅读的态度,为学生顺利进行课外阅读提供保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课外阅读融合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从而提升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倩倩.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的价值观问题及对策[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4:138-140+144.

[2]李倩.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的价值观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小学),2016,06:20.

[3]唐丽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78.

课外阅读题篇6

培根说:“爱书吧,它是你生命的源泉;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舟,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送给一代又一代。”而今,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高科技产品充斥着中学生的课余生活,手机、电脑成为他们的宠儿。学生的精神世界极度空虚,加之又逢青春 “叛逆期”,课外阅读无论量还是质都显得十分不足。课外阅读像角落里的一把扫帚,被教师、学生和家长淡忘。中学生远离课外书籍这种状况,不得不让我们对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一、存在的问题

1.课外书籍良莠不齐

学生课外书籍来源途径日趋多元化,有从书店或书摊买的,有从学校图书室借的,也有从网上购的。还有学生借助电脑、手机等设备在网上看电子书。电子书虽然携带方便,易于保存,但是它代替不了纸质书籍。捧一本书在手,一页页翻看,那纸张是有质感的,有香味的――书香,有生命的,这是电子书不具备的。不管通过什么途径选择图书,都不可回避如今图书市场上的良莠不齐。学生在选择图书时,往往被好奇心左右,言情、惊悚、暴力、武侠等图书成为他们的最爱,这些书籍传播的不健康思想会毒害这些不谙世事的学生,阻碍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高,层次偏低

在课外阅读调查中发现,只有一小部分学生特别喜欢课外阅读,大部分学生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怎能让他们大量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开启课外阅读大门的金钥匙。

很多学生喜欢看动漫卡通、幽默笑话、故事会。这些图书内涵层次相对较低,学生阅读在低水平区徘徊不前。如何提高课外阅读深度是摆在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面前一个重要问题。

3.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不充裕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考试至上,考出好成绩是学校、教师和家长孜孜不倦的追求。学生每天在校期间,除了上课,课下还要完成作业。除了节假日,学生几乎无阅读时间。在这里真诚地呼吁学校、教师和家长能给学生松松绑,让他们少做一点习题,多一些时间读书。

4.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调查中发现,学生课外阅读时,几乎没有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没有养成 “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不做阅读标记、不记阅读要点,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只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

5.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检查不到位

有些教师特别重视学生课外阅读,每周都有阅读课,规定学生必读哪些书目、一学期要读几本。但是学生读没读,读得怎么样,教师不得而知。有些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一项任务来完成,因为这是老师布置的。学生被动读书的情绪油然而生,导致有些学生拿来一本课外书,读了几页就放弃了。教师有布置,但缺少检查反馈,不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落实课外阅读教学事倍功半。缺少检查反馈,学生课外阅读的成就感和快乐感没有得到有效放大,最终导致学生丧失阅读兴趣。

二、对策

1.指导学生甄别图书

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如今的图书市场各类书籍琳琅满目,有中外名著、青春文学,也有厚黑学、速成秘籍……学生在选择图书时,大多带有猎奇心理,而一些商家正是看中这一点,雇佣一些“”,七拼八凑地写一本书,再起一个诱惑力十足的名字,一跃成为畅销书。学生怎样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图书?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多多给予指导。教师可以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建议学生多读优秀作品。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选购图书,提出自己的一些购书建议,这是和孩子一个很好的交流机会。擦亮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读有价值的书,受益终身。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始于兴趣,没有兴趣的阅读是低效的阅读。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1)教师要充当学生阅读的领路人。让学生喜欢阅读,教师自己也要热爱阅读。言传不如身教,闲暇时教师拾卷而读,对学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会关注老师读什么书,书里写了些什么,老师可以把自己阅读内容与学生分享,每到精彩之处便戛然而止,让学生自己阅读体验。

(2)对不喜爱阅读的学生,可以推荐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书阅读。这类书可能相对层次较低,无关紧要,我们要做的首先是让他们喜爱读书,然后慢慢引导他们阅读其他类书,逐渐提高阅读层次,不让他们在阅读低水平区滞留。这个过程是渐进的,急不得,需要我们的耐心与期待。

(3)发挥班级喜爱阅读学生的引领作用。通过评选“阅读之星”,定期开展班级读书交流活动,让爱读书学生讲述阅读的精彩内容,汇报读书心得,分享阅读快乐,激发更多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书香班级建设。

3.保证学生阅读时间

学生在校课外阅读时间严重不足,每天除了上课和完成作业,一些零散时间不能被充分利用于阅读。怎样最大限度利用好在校课余时间呢?我想可以将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全天对学生开放,学生就可以利用课间或中午休息时间去借阅图书。同时可以把一部分图书放在走廊合适处,学生随时随地就可以阅读。零散时间被打包,化零为整,日积月累,为学生腾出更多的阅读时间。

学校要给予学生更大的阅读空间,只利用这些零散时间还是远远不够的。每周每班至少要有5节阅读课,这些课应该不占用语文课。拿出这么多课是不是挤占了学生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成绩呢?这大可放心,我想不但不会耽误学习,反而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有舍才有得,虽然舍弃了一些做练习题的时间,但他们会得到更多的东西――不仅是学识上的,还有思想上的和心灵上的。

4.教会学生阅读方法

只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真正提升课外阅读质量。常见的阅读方法,课堂教学中已经讲过。在课外阅读中,教师还要教给学生一些方法,读书时随身携带一本词典,不懂的字词要把它弄懂,扫除阅读障碍;把好词佳句、精彩段落摘抄下来,并标注出处;佳作名篇可以反复阅读,细细品味;读完一本书,要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思,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5.检查课外阅读落实情况

中学生课外阅读离不开教师督促、检查和反馈。这种检查不是考试,而是通过系列读书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的阅读成果得以展示,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增强他们的阅读自信心。同时在活动中,能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寓检查于系列读书活动。

(1)班级读书交流活动班级要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班主任或语文教师确定读书交流活动主题,由学生自己设定活动程序,自主准备交流内容,推选学生主持。这种交流活动既检查反馈了学生的阅读情况,又扩大了学生阅读面,更好地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2)校园广播在校园广播中设置《读书》专栏,把学生课外阅读摘抄的精彩句段篇、读书心得或读后感每天广播,既让学生体验到了阅读的成就感,又掌握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

(3)读书征文、演讲比赛学校开展读书征文、演讲比赛,为同学搭建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学生在评比中对自己的阅读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在活动中深刻体验到了阅读带来的快乐,为他们今后的课外阅读提供了内驱力。

课外阅读题篇7

关键词:高年级;主题式;课外阅读

所谓“课外阅读主题”,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主题展开阅读活动。这样的主题往往可以将语文阅读中零碎散落的,甚至单一的内容和形式重新作一番统整。这样的阅读,密度强、容量大、视野广。

一、人物主题开发的策略。这里的人物指的是作者和作品中的主人公

1.作家主题的开发

针对那么多名家,我们可以在读了教材文章后,延伸阅读作家其他的文章,以期对作家有更深更全面的了解。例如学了冰心的《只拣儿童多处行》之后,我们开发一个有关的“冰心”的主题阅读,将她的《小橘灯》《寄小读者》……十篇文章都编进了一本小册子中,使学生对作家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2.主人公主题的开发

教材的范文中同样涉及许多的人物,而且这些范文往往来自一些中、长篇的节选,所以一些人物在小学教材中的故事往往也是较简短的。这时我们可以延伸阅读涉及主人公的其他故事,以期对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有一个更完整的了解。例如,读了教材《林冲棒打林教头》后,笔者从《水浒传》中节选了“林冲”的另一段故事,学生通过阅读,很自然地了解了林冲的完整形象事。

二、思想主题开发的策略。这里的思想指的是文章的主题思想

1.同一主题思想的同体裁阅读主题的开发

在文学阅读中,可以发现有些相关的主题在相同体裁的不同文章中不断被歌咏、被抒写。例如古诗中“思乡”主题,随便数数就发现有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这些诗歌虽主题相同,但表现手法各有不同,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有助于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同时可以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艺术欣赏水平。

2.同一主题思想的不同体裁阅读主题的开发

与上面同一主题思想在同体裁的文章中被不断讴歌所不同的是,同一主题思想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被不断表现,但由于体裁不同,所以表现的手法完全不同,给人以不同的文学感染力。比如在“爱国”的主题中,我们可以看到陆游的《示儿》、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也可以看到教材中《徐悲鸿励志学画》《虎门销烟》等记叙文,还可以听到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成龙《大中国》歌曲……从古诗到现代文,从记叙文到人物传记到叙事散文,再到其他艺术形式的文字,不胜枚举。做成一个主题,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阅读经历,而且可以相信学生经历了诗歌诵读、文章阅读、歌曲传唱后不但对阅读主题印象深刻,而且阅读兴趣会更浓。

三、内容主题的开发策略。这里的内容指的是文章所反映的主要情节、故事等

1.结合学生生活的校园文学主题

校园文学,由于其作品内容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等原因而深受孩子们的喜欢。杨红樱、秦文君、曹文轩等一流的儿童文学作家在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中拥有大量的粉丝不足为奇。所以,教师完全可以开发相应的主题以推荐书目阅读的方式去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2.结合风俗习惯的节日文学主题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比如当下的清明节,教师可以有目的地组建一个“清明”的阅读主题,包括节日简介、起源、习俗、传说、禁忌和杜牧的《清明》等诗歌的诵读。这样的主题由于切合时间,联系生活,往往也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其收获往往是多方面的,值得老师思考并开发。

在教学活动中,如果能让学生带着这样明确的主题去读书,就有了清晰的猎取对象。同时,教师再在读思结合、读写结合、读书与社会实践结合等方面加以引导,学生的阅读就更容易在思想认识、思维方式、语言积累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王继芳.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开放式教学[J].课外阅读:中,2012(06).

[2]张玉华.探究性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J].大观周刊,2011(37).

课外阅读题篇8

关键词:高中生课外阅读

现代高中语文教育面临一个难题,学生阅读的兴趣不大,即使有也是寥寥无几,对高中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我认为是每一个语文老师的责任之一。

从语文这一学科的特点来看,“语文”就是语言文学,它包括语言与文学两个部分,“语言是社会成员之间的纽带” ①。在中国的大多数地区语言又主要是汉族语言。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必须从这两方面入手,两方面都要学好。而要让学生两方面都学好,必须通过读书,学习汉语言需要读书,学习文学更是要靠读书。只有读书,并且读大量的书籍才能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字,才能让学生接触中国古今优秀的文学作品,才能让学生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也才能做一个合格的中国人,从古代来说就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古训,从近代来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现代来看也有读书改变人生的看法,所以读书,读大量的书籍对学生十分重要,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基础。

既然阅读是如此的重要那么要让学生,尤其的高中学生读什么书呢?从高中生的年龄和所处阶段来说,高中生要在小学、初中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阅读面,不断挖掘阅读深度,使自己的思想和认识都尽可能达到一个飞跃,从而为成人自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时高中生面临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高考,高考成绩的好坏可能将决定他们的未来,因此如何提高高考成绩是他们面临的迫切问题,而读书也受此影响,甚至受此决定,凡是与高考相关的书籍,高考要考的书本他们都必须读,而且要通读、精读。从高中生的普遍反映来看高考书籍的阅读占用他们大多数时间,比如高一到高三课本的阅读掌握,练习的解答和掌握,高考必考的名著如《三国演义》、《红楼梦》、《家》、《巴黎圣母院》、《唐吉诃德》、《欧也妮葛郎台》等,古代经典如《论语》、《孟子》、《庄子》等。这些书籍是古今中外文化精华,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但我认为高中生除此之外,还要再大量的阅读报刊、杂志、优秀期刊、高考优秀作文选等,这不仅有利于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还能培养他们关心时事,了解国家大事的习惯,从而避免成为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

明确了所读之书、要读之书后就要积极174培养学生的兴趣。

一、心态上先要做好积极准备。

我认为读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急,但也不能两天打渔,三天晒网,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心态上先要做好积极准备,俗话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要像大海一样包容万物,这样书读起来才能不急功近利,不辛苦,不烦闷,不排斥。高中生面临高考的压力,平常更是大考小考,学生要懂得化压力为动力,读书可以让我们放松身心,与作者或人物交流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等,不要带着功利目的去读。高中生还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许多学生比较叛逆,日常生活比较焦躁,教师要加强疏导,让学生戒骄戒躁,以平常心来对待学习、对待生活、对待读书。

二、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所读书籍的妙处,书籍的香味来,不凡可以跟学生一起读,一起探讨,一起交流,读书除了静静思考外,有的时候也要“闹”,在“闹”中切磋,正如古人说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样才能形成美玉。比如对《红楼梦》的阅读,很多学生不喜欢,特别是男生,这个时候我们老师可以从《红楼梦》中拿出一个具体的选段,比如“黛玉葬花”,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赏析这一选段,理解黛玉葬花原因,葬花过程,葬花结果,再结合黛玉的生世理解黛玉为什么会有这种行为,总结黛玉是一个怎样的人,师生之间可以自由探讨,畅所欲言,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名著的了解,还能培养他们对名著的兴趣。

三、课外阅读与课堂阅读相结合。

课外阅读可以并不局限在课外,可以在课堂之上得以呈现,这样有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也可以培养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因为我发现,课内的文章和知识有的时候会显得枯燥无味,这个时候如果能加入课外的书本知识,可以极大的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师甚至在课堂上可以情景再现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名著,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手段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比如我在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时候就结合讲了《三国演义》,把《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进行比较,从中得出两部小说对人物形象刻画的不同,故事情节把握的不同,这样一对比学生就很清楚。

四、开设兴趣小组,达到以点带面。

阅读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个别学生的事情,很多学生都需要加强阅读,但我们在具体实践教学中可以采取开设兴趣小组,以点带面的形式来带动学生,教师可以先集中部分日常阅读兴趣浓厚的学生形成小组,制定读书计划,定期召开小组会,探讨交流,每个成员都要发言,形成记录,最后整理汇总。这样长期坚持下去,我相信这些成员不仅阅读水平提高,就连作文水平也会提高。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吸收新成员,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慢慢的把全班同学都带动进来,这种氛围一形成就会对班级的语文有极大的促进。

新课程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教师、学生、家长甚至社会的配合,整个社会要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让学生在关爱的环境中成长,在干净的环境中成长,家长要为孩子做好表率,去除过多的功利,让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长。

做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努力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是我的职责,我将继续努力,让学生多读书、爱读书、读好书。

参考文献

上一篇:梦幻好听的名字范文 下一篇:数学情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