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芳草地小学范文

时间:2023-11-28 20:40:05

北京芳草地小学

北京芳草地小学篇1

杨至芳从艺50年,也是我和她交往的整个年程。1957年7月,她时年12岁加入松滋京剧团,我任《松滋报》记者,在松滋沙道观给她拍了第一张剧照;今年4月她在松滋三堰淌村义演,我任《党员生活》记者,又给她拍了一张剧照,历史记载我给她拍了50年的照片。2002年1月,我任《知音》主任记者,受总编胡勋璧的委托,编印了《杨至芳的舞台生涯》,对她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芳草生大地,艺苑展风采。杨至芳这位扎根沃土,成名不忘乡亲,把观众当上帝,把工农兵当爹娘,上山下乡义演,捐助灾区,资助贫困学子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达到了心中只有京剧的忘我境地,艺术之树常青,艺术之火纯青。她凭着一腔赤诚与执著,赴泸进京,叩响津门,演到香港,唱到德国,享誉全国,饮誉海外,先后当选湖北文联副主席、全国剧协理事、省剧协副主席、中共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代表;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省“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戏曲演员”和“湖北省十大女杰”;荣膺湖北省第二届文艺明星奖、第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首届梅兰芳金奖,、李先念、、朱F基、李瑞环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看过她的演出并亲切会见。

我的专著《岁月留痕》、《我的记者生涯》,有这样一段历史实录:

1987年10月,正值举世瞩目党的十三大在京召开之际,我随党的十三大代表杨至芳进京采访。从10月14日至31日,历时18天所见所闻,一切都那么激动人心。

――10月17日晚上,杨至芳在中南海中办警卫礼堂向党和国家领导人汇报演出《王昭君》。国家主席李先念和杨得志、王任重、李德生、黄镇、黄火青、程子华等中央领导人出席观看。李先念在看戏过程中十分高兴,4次带头鼓掌。当看到汉元帝见王昭君长得美貌竟忘情地掉了手中的折扇,李先念会心地笑着说:“出奇不意,出奇不意。”演出结束后,李先念等和演员一一握手,热情地称赞杨至芳演得好,演得成功。王任重向李先念介绍说:“这个剧团很争气,山沟里飞出‘金凤凰’。”李先念鼓励杨至芳把戏演得更好。这是我平生以来第一次给国家最高领导人照相,我用美能达相机一连拍了27个珍贵的历史镜头。那情那景,至今难忘。

――10月15日,首场公演《王昭君》,长安大戏院门口亮起了满座的红灯。文化部、北京市委、全国文联、中国剧协的领导人,邓小平夫人卓琳和首都文艺界专家观看演出,全场掌声、喝彩声达20多次,谢幕4次。演出结束,以及首都观众一齐拥向台口高声喊叫:“请演员出来亮相!”“小剧团不要怕,北京观众欢迎你们!”“这才是振兴京剧,这就是振兴京剧!”中国文联主席、著名艺术大师曹禺观看演出后当场挥毫:“京剧高峰”、“岂有黄金能量曲,只为赤子才放歌”,题赠杨至芳。

――10月16日,中国剧协副主席郭汉诚主持在剧协会议室开座谈会,首都著名戏剧家、剧评家、社会名流及有关方面负责人沈达人、冒舒烟、苏明燕、王冬青、谭志湘、李庆成、周恒等应邀出席。大家认为,戏剧舞台上出现过哭哭啼啼的王昭君,高高兴兴的王昭君,也有政治家似的王昭君,这次杨至芳演出的王昭君,有创新、有突破、有升华,塑造了一个有情讲理的王昭君,以独特形象、独特性格出现在中国戏剧舞台上。沈达人赞道:“杨至芳唱得好,唱得美,唱得甜润,唱得传情,看了她的戏,就像三伏天里喝冰镇汽水,给人以舒适感觉和极美的艺术享受。”剧协副主席刘厚生小结说:“杨至芳出自草莽,来自民间,扎根于人民,成功于基层。”

――10月24日,剧团在吉祥戏院,为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义演,剧场爆满,座无虚席。基金会理事长邓朴方、副理事长王鲁光坐着轮椅由工作人员推上舞台,杨至芳把当晚演出所得票款全部捐赠残联,这时,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著名戏剧家阿甲、张庚、京剧表演艺术家洪雪飞、美国戏剧研究博士魏丽莎及首都艺术界专家观看演出后称赞剧团:精湛的技艺,过硬的功夫,整齐的阵容,一团的正气,严谨的台风。

――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戏剧电影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天津晚报、羊城晚报、南方周末,湖北日报、香港大公报等20多家报刊记者频频到来,现场采访,以《金凤凰之歌》、《山沟里飞出金凤凰》、《小地方来的大演员》、《胸中装有千万观众》、《梅开二度声震京华》、《高歌一曲干戈止,钢嗓昭君不寻常》、《莫道灶遐台口小,文艺峰境比高低》为题,大块大块的文章、通讯、专访,披露于报端。

――在首都大街小巷,茶余饭后,松滋京剧团、杨至芳,成了人们的热门话题。有一位“老北京”在长安大戏院对记者说:“要是考地理课,松滋在哪?我要交白卷、得零分。现在才知道在中国的版图上,有个松滋,而且出剧出人才,这次演出为首都文艺舞台增添了新的光彩。”还有一位艺术家称誉松滋“白杨”:白云边、杨至芳。

――在北京采访的日子,我和湖北日报记者龙厚志,同剧团演员住北池子83号北京演出公司招待所,同吃同住,朝夕相处,亲眼看到杨至芳住集体宿舍,吃工作餐,白天排戏,晚上演出,吃汤面夜宵,乘公共汽车上剧场……

北京芳草地小学篇2

关键词:芙蓉 芳草 同心 文选

本文要补充解释的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先录原诗全文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前人关于此诗的注释、讲解甚多,且甚为精彩,如朱光潜先生在《艺文杂谈》中,朱自清先生在《古诗十九首释》中皆作有赏析。徐中舒先生《古诗十九首考》对此诗也略有考证。但前人所释尚非完璧,笔者想补充一下先贤之说,故名曰补释,本文要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采芙蓉?古人常把女人的容貌比喻成芙蓉,且举数例:《诗经·泽陂》:“有蒲与荷。”毛传:“荷,芙蕖。”郑玄笺:“荷以喻所说女之容体也。”《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脸际常若芙蓉。”傅玄《美女篇》:“美女一何丽,颜若芙蓉花。”高适《效古赠崔二》:“美人芙蓉姿。”《敦煌变文校注·伍子胥变文》:“水上荷花不如面。”同书《破魔变文》:“阿奴身年十五春,恰似芙蓉出水宾(滨)。”《秋胡变文》:“新妇…乃画翠眉,便指芙蓉,身倬嫁时衣裳,罗扇遮面。”任半塘《敦煌歌辞总编》录辞曰:“漫画眉端柳,虚匀脸上莲。”(P329)引《美东邻》曰:“笑对双脸莲开。”(P167)《破阵子》:“莲脸柳眉休晕。”(P185)《浣溪沙》:“素胸莲脸柳眉低。”王昌龄《西宫愁怨》:“芙蓉不及美人妆。”王昌龄《越女》:“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李德裕《重台芙蓉》:“芙蓉含露时,秀色波中溢。……兰泽多众芳,妍姿不相匹。”朱景玄《望莲台》:“秋台好登望,函萏发清池。半似红颜醉,凌波欲暮时。”苏辙《千叶白莲》:“莲花生淤泥,净色比天女。”杨万里《红白莲》:“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般香。恰如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元稹《刘阮妻》:“芙蓉脂肉绿云鬟。”王清惠《满江红》:“晕潮莲脸君王侧。”白居易《长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山堂肆考》卷200《美人醉》条:“王介甫诗‘水边无数木芙蓉,露滴臙脂色未浓。正似美人初醉着,强抬青镜照粧慵’。”白仁甫《梧桐雨》:“见芙蓉怀媚脸,遇杨柳忆纤腰。”可见古人把芙蓉与女人相联系。《事物异名录》[10]卷三十一谓莲的异名有天女、凌波女、水宫仙子。《红楼梦》中睛雯被称为芙蓉女儿。《香艳丛书》[11]本《采莲船》有曰:“盖莲出美人。”元代的吴昌龄《端正好·美妓》:“海棠颜色红霞韵,宫额芙蓉印。”以上各证都表明“芙蓉”在古人的意识中能够用来比喻美丽的女人。

更重要的是在古人心中“芙蓉”有“同心”的含义,因此可以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情。如梁武帝《夏歌》:“江南莲花开,红光照碧水。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昭明太子有《咏同心莲》诗,莲就是芙蓉。梁代的朱超有《咏同心芙蓉》诗。古乐府有《月节折杨柳歌》:“芙蓉始怀莲,何处觅同心。”隋代的杜公瞻《咏同心芙蓉》诗:“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唐代徐彦伯《采莲曲》:“既见同心侣,复采同心莲。”皮日休《重台莲花》:“可得教他水妃见,两重元是一重心。”《天中记》[12]卷53引《山居草堂记》:“钟陵之同心木芙蓉。”[13]《楚辞·九章·思美人》[14]:“因芙蓉以为媒兮。”芙蓉能作媒只因为芙蓉花有表示同心的寓意。夫妇同房的帐称芙蓉帐,就含同心之意。白居易《长恨歌》:“芙蓉帐暖度春宵。”敦煌《索义辩讽诵文》:“永锁芙蓉之帐。”古人关于采莲的诗、曲、赋很多,一般都描写男女调情。采莲实是男女交际的大好时机。女子采同心莲(即芙蓉)送给男子,就有示爱之意。采莲送情人表示男女结同心,故“采芙蓉”与下文的“同心而离居”相照应。据《事物异名录》卷三十一,芙蓉有异名为合欢莲、同心莲。徐中舒《古诗十九首考》更称:“芙夫声同,蓉容声同。芙蓉者,夫之容也。”《朱光潜全集》[15]卷三(P42—P43)谓莲与怜谐音[16],藕与偶谐音,芙蓉与夫容谐音。采“芙蓉”与“兰”者应为女子。张廷兴《谐音民俗》[17](P62)称:“莲子——恋子:乐府诗歌中常用‘莲子’借指所爱恋的人。”姜任修、张玉谷、朱光潜皆主此说,即主张此诗的主角是女子,甚确。朱自清认为此诗主角为男子,非也。

(二)关于“兰泽多芳草”一句,朱自清称:“多芳草的芳草就指兰而言。”此诗的节令,有的学者以为是在夏季。朱光潜先生就说是在盛夏,大约是根据前有“采芙蓉”之句。笔者认为此诗的节令实则应为秋天。因为兰是在秋天里芬芳。《文选》[18]卷二十八陆士衡《短歌行》:“兰以秋芳”,注引《楚辞》曰:“秋兰兮青青”,此见《九歌·少司命》。《离骚》:“纫秋兰以为佩。”王注:“兰,香草也,秋而芳。”洪氏补注引《本草注》:“兰草、泽兰,二物同名。兰草一名水香。”《九歌·少司命》:“秋兰兮麋芜。”《文选》卷三《东京赋》:“芙蓉覆水,秋兰被涯。”注:“秋兰,香草,生水边,秋时盛也。”《文选》卷二十八潘正叔《赠河阳一首》:“流声馥秋兰。”《文选》卷三十一《杂体诗》录曹丕《游宴》诗曰:“秋兰被幽涯。”注引曹植《公讌诗》:“秋兰被长坂。”曹植此诗亦见《文选》卷二十。《文选》卷三十七陆士衡《谢平原内史表》:“使春枯之条,更与秋兰垂芳。”《文选》卷二十九曹子建《朔风诗一首》:“秋兰可喻。”注:“兰以秋馥。”傅玄《秋兰之篇》:“秋兰映玉池。”(映,本又作荫。当以作“映”为确。)《焦氏易林》卷十四《伤败·益》:“秋兰芬馥。”《文心雕龙·物色》:“骚述秋兰,绿叶紫茎。”嵇康《声无哀乐论》:“芳荣济茂,馥如秋兰。”张衡《怨篇》:“猗猗秋兰,植彼中阿。”傅玄《飞尘篇》:“秋兰岂不芬。”皆谓兰芳在秋天。“兰泽多芳草”明是指兰草,而非春天里的兰花。《左传·宣公三年》:“梦天使与己兰。”杜注:“兰,香草。”又曰:“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说文》:“兰,香草也。”《离骚》:“谓幽兰其不可佩。”古人所佩饰者为兰草而不是兰花。其实芙蓉花开也在秋天。可观羊士谔《玩荷》:“红衣落尽暗香残,叶上秋光白露寒。”韩偓《荷花》:“浸淫因重露,狂暴是秋风。逸调无人唱,秋塘每夜空。”任半塘《敦煌歌辞总编》录联章曰:“尽喜秋时净洁天,……才人愿得荷花弄。”温庭筠《芙蓉》:“刺茎澹荡碧,花片参差红。吴歌秋水冷,湘庙夜云空。”陈至《赋得芙蓉出水》:“菡萏迎秋吐,夭摇映水滨。”刘兼《木芙蓉》:“是叶葳蕤霜照夜,此花烂熳火烧秋。”黄滔《木芙蓉三首》其三曰:“须到露寒方有态。”李白《古风》:“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明称荷(即芙蓉)为秋花。白居易《木芙蓉下招客饮》:“莫怕秋无伴醉物,水莲开尽木莲开。”柳宗元《芙蓉亭》:“嘉木开芙蓉,……留连秋月宴。”郭恭《秋池一枝莲》:“秋到皆零落,凌波独吐红。” 李白《折荷有赠》:“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古人采莲亦在秋天。徐玄之《采莲》:“越艳荆姝惯采莲,兰桡画楫满长川。秋来江水澄如练,映水红妆如可见。”王勃《采莲曲》:“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戎昱《采莲曲二首》其二曰:“秋风日暮南湖里,争唱菱歌不肯休。”张籍《采莲曲》:“秋江岸边莲子多,采莲女儿凭船歌。”秦少游《采莲》:“若耶溪边天气秋,采莲女儿溪岸头。”陆龟蒙《芙蓉》:“莫引西风动,红衣不耐秋。”芙蓉有异名曰拒霜,故知此诗节令是在秋天。朱光潜先生认为是夏天的观点是不准确的。

(三)“同心而离居”一句,前人注解皆未透彻。吾谓诗人技法高妙,乃取典于《易》。《周易·系辞上》[19]“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文选》卷二十四陆士衡《赠冯文罢迁斥丘令一首》:“利断金石,气惠秋兰。”注引《周易》此语。前引曹植《朔风诗》:“秋兰可喻。”注:“兰以秋馥,可以喻言。”《楚辞·招魂》:“结撰至思,兰芳假些;人有所极,同心赋些。”可知古人常以同心与兰相配应。《离骚》:“兰芷变而不芳兮,……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委厥美以从俗兮,苟得列乎众芳。”此叹息兰草变质从俗,故后文便称:“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变质的兰草已不能同心了。古人在夫妇的卧室里烧兰香,称为兰房或兰室,即借兰香喻夫妇同心。《玉台新咏》卷二傅玄《西长安行》:“今我兮闻君,更有兮异心。香亦不可烧,环亦不可沉。香烧日有歇,环沉日有深。”香当是兰草制成的香料。燃香发出兰草的芳香更可象征“同心”,今君既有异心,故香不可烧。《汉语大词典》仅仅释兰室、兰房为妇女的居室,似未尽其意。《敦煌歌辞总编》录《怨春闺》曰:“罗帐虚熏兰麝。” 兰麝为一种可烧的香料。钱起《画鹤篇》:“兰室絪缊香且结。”兰房、兰室是因室内有兰香而得名。这样理解,“兰泽多芳草”就与“同心而离居”先后相呼应,缠绵婉转之情更加深挚。古代文人常以芙蓉与兰草并举,常见于《文选》,盖因二者皆可表同心之意。如傅玄《秋兰篇》:“秋兰映玉池,池水清且芳。芙蓉随风发,中有双鸳鸯。”“鸳鸯”更是象征男女同心的常用意象。

我们附带论及:《楚辞·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宋人苏东坡《蝶恋花》有名句“天涯何处无芳草”。今人借用此典来表示异性知己到处有,但似乎少有人能知道其中理由。笔者以为芳草指秋兰,是同心的象征物。“何处无芳草”可象征何处无同心的知音[20]。

注释:

参见《古诗十九首》,依据《文选》本,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版。

朱光潜:《艺文杂谈》,合肥:黄山书社,1986年版;亦见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十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朱自清:《古诗十九首释》,见《名家析名篇》,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

徐中舒:《古诗十九首考》,见《徐中舒历史论文选辑》,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

参见《西京杂记》,《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本文所引唐诗都出自《全唐诗》本,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文中不一一注明。

黄征、张涌泉撰:《敦煌变文校注·伍子胥变文》,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

任半塘:《敦煌歌辞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参见《四库全书》本。

[10]厉荃撰:《事物异名录》,北京:中国书店,1990年版。

[11][清]知虫天子辑:《香艳丛书》,上海书店出版社,1991年版。

[12]参见《四库全书》本。

[13]也见《渊鉴类函》卷407所引。

[14]洪兴祖:《楚辞补注》,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

[15]朱光潜:《朱光潜全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16]参证李肇:《唐国史补》(《四库全书》本)卷下:“于司空以乐曲有《想夫怜》,其名不雅,将改之。客有笑者曰‘南朝相府曾有瑞莲,故歌《相府莲》。自是后人语讹,相承不改耳’。”可知中古时代的‘怜’与‘莲’可以谐音。

[17]张廷兴:《谐音民俗》,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

版社,2000年版。

[18]萧统:《文选》,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版。

[19]参见《十三经注疏》本,杭州:浙江古籍出社,1998年版。

北京芳草地小学篇3

杨至芳老师来自白云深处的松滋,用喝长江水润出的“金嗓子”唱红了荆楚大地,唱响了京华古都,她是享誉梨园的“京剧大青衣”,是京剧艺术上的“至芳”。

上个世纪50年代初,枝江董市镇上有个汉剧班子,虽然不是什么专业剧团,但是它却给了杨至芳走上艺术之路最早的启迪,使她慢慢喜欢上了戏,喜欢上了那些穿戴、化妆、水袖等扮相和道具。1957年秋,她得知二哥在松滋县城筹办京剧团的消息,便投身到兄长处,开始了对京剧表演艺术的追求。她未满12岁,命运之神便把她推进了艺术殿堂的大门。她凭着良好的艺术天赋和悟性,以及刻苦钻研,并采众家之长,勇于革新创造。14岁的她就主演了《宇宙锋》。初露头角后,逐渐成长为剧团的主要演员。1981年主演《谢瑶环》获全省中青年戏曲演员比赛一等奖。1983年拜王玉蓉为师,潜学王派艺术,表演技艺日臻成熟, 她坚持在艺术创作观念和艺术表现方法上有所创新。在新编历史剧《岳飞夫人》中成功地塑造了李淑贞的艺术形象,她运用王派艺术嗓音高亢圆润,演唱清澈酣畅的表演风格,结合碎步、园场、水袖等戏曲功底,融青衣、老生等程式于一炉,表演上有较大的突破,该剧中杨老师的表演才华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1985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她“省优秀戏曲演员”称号。1988年调入湖北省京剧院,1992年参加首届中国京剧“梅兰芳金奖”大赛荣获金奖。主演《祭江》、《岳飞夫人》、《王昭君》再获第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她从松滋唱到北京、上海等30多个大中城市;从内地唱到沿海唱到香港;曾两次到中南海怀仁堂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表演,受到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杨至芳老师的嗓音具有别致的磁性,圆润宽厚、委婉细腻、韵味纯正、舒展清越,或高耸入云,或幽咽流泉,或一波三折,或玉珠落盘,既有博采众派的学院风格,又具独树一帜的大家风范。杨至芳老师不仅唱得好听,演得更是好看,一抬腿一拂袖,无不是去步轻盈,气度雍容,声情并茂,台风俏丽,或作卧鱼之悠,或作老生之疾,或如青萍浮水动中有静,或似心涛汹涌激情起伏,一招一式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在舞台上唱、念、打、做、舞的艺术魅力充分推拓和展示了“京剧大青衣”的艺术风范,达到了京剧艺术上的至纯至美,成就为京剧艺术的“至芳”。

杨至芳老师在半个多世纪的舞台生涯中,将全部精力和心血倾注到京剧艺术生命里,始终扎根基层,深入生活,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与人民群众息息相通,心心相印,是人民群众尊敬,观众喜爱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是德艺双馨的“至芳”。

2005年5月,我有幸和杨老师一起参加了由中国文联和湖北省文联联合主办的“南水北调汉江行、活水源头看东风”五省(市)文艺家创作采风活动,在为期8天的采风活动中,杨老师为当地群众演出,为慕名而来的京剧票友示范表演不厌其烦,不辞辛苦。与杨老师朝夕相处的时间虽然不长,却让我领略到杨至芳老师成名不忘乡亲,根植厚土、德艺双馨的艺术家风采。记得2007年3月艺术团到洪山区和平街铁机村演出,两个多小时的演出,小小的露天舞台四周始终被观众围的水泄不通。那晚,料峭春寒,夜风袭人,杨至芳老师热情高涨,激动地回忆说:“我自己是从湖北松滋一个小剧团走进省级剧院的,曾经有三十多年的时间,一直就是在类似这样的草台上演出,送戏给那些草根观众,他们一次一次被我的戏感动,给了我最真挚的喝彩和鼓励,他们一次一次让我感动。今天我来这里,有种特别温馨的感觉。”在演出中,她除了表演既定的节目,还热情地献上一段“家住安源”,多次获得观众满堂喝彩,演出结束后,仍掌声不断。

京剧是中国最有影响的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民族文化的象征。好戏的传承要靠一代代艺术家不断演出、修改、锤炼才能实现,“好角儿”的现身,是要有真才实学的前辈在舞台上的传、帮、带,才能培养出来。杨至芳老师是梨园扶植艺术新苗、培花育果的园丁,是飘着缤纷气息的“至芳”。

在每年湖北省文联的全委会上,杨老师讲的最多的是京剧艺术的传承,京剧艺术新人的培养,杨老师时时刻刻都忘不了为京剧事业的发展繁荣鼓与呼。

2002年金秋时节回故乡――湖北枝江市探亲,在十分繁忙的情况下,为了普及京剧艺术,她愉快地接受了枝江市业余京剧协会的邀请,参加辅导教唱京剧,这对全体票友、戏迷爱好者是一次巨大的鼓舞和鞭策。2004年作为省文联副主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的杨至芳回到素有“京剧之乡”美誉的松滋市,应家乡京剧票友的邀请,对京剧票友协会成员进行了戏曲表演辅导。观看了票友的演唱后,她对每一位票友的演唱都作了客观的点评,然后以自己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向票友传授戏曲表演技巧。同时,还示范演唱《玉堂春》、《杜鹃山》等传统和现代京剧选段,使票友受益匪浅。

在湖北省图书馆报告厅的“百家讲坛”上,杨至芳老师显示出了她作为京剧表演艺术家的学养。她为京剧爱好者们讲解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声情并茂的演讲不时赢得票友们热烈的掌声。在京剧艺术的继承与创新上,她认为继承京剧艺术首先要认真向老艺术家学习,他们有深厚的艺术底蕴,掌握了唱念做打的表演法则。在继承与创新关系中,继承的比重应该是很重很重的。创新应该不离我们的根本,不离我们的本体。要深入掌握京剧的程式和四功五法。京剧可以吸收外来因素,无论是移植还是吸收外来因素,都要把外在的东西化成京剧的东西,使之有京剧“味儿”。与此同时她还介绍了一些京剧表演艺术家的感人事迹,指出人品和民族气节对于京剧演员的重要性。她说:“大家为什么会记住梅兰芳和常香玉,不仅是缘于他们的技艺精湛,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人品使大家折服。对京剧演员而言,其人品不仅反映在艺术上,也反映在对人、对事、对观众、对家庭的态度上。”

北京芳草地小学篇4

浪漫创业,白领小伙打造薰衣草庄园

牛仔裤、白衬衫,高挺的鼻梁上架着一幅黑框眼镜,28岁的靳少琼是一个长相斯文的北京小伙。2007年大学毕业后,他成了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职员,朝九晚五的工作舒适而稳定。但在靳少琼内心深处,却始终有着一颗蠢蠢欲动的种子――学企业管理的他渴望自主创业,并且想做一个与大自然有关的项目,若能把自己对山野、农田的热爱,倾注到一份完全属于他的事业中,靳少琼相信他一定会有所成就。

2008年初,靳少琼偶然在网上看到一组风光图片:满山遍野都是美丽的薰衣草,紫色的花海随风起伏,仿佛大地上延展的梦境。配图文字介绍说,这里是法国的普罗旺斯,世界著名的“薰衣草故乡”,一个个紫色庄园把当地串成了辽阔无边的“香草王国”,放眼望去,蔚为壮观!方圆数十里,都笼罩在薰衣草的馥郁芬芳里,那种清新幽雅的木质香味,能让人的心情变得宁静和怡然。

照片上极具视觉震撼力的美景,令靳少琼向往不已。他通过查资料得知,薰衣草又称香草,原产于地中海,现已遍布世界各地,但品质最佳的产地就是普罗旺斯地区。在欧美各国,使用薰衣草香薰精油、护肤品早已成为一种时尚潮流。靳少琼当时就冒出一个大胆的念头:我能不能在北京也打造一个“中国版普罗旺斯香草庄园”,靠提取植物精油创富呢?

经过一番调查,靳少琼发现香草市场非常大。当时,国内薰衣草精油市场的进口率高达80%以上。而除了常见的紫色薰衣草,像百里香、迷迭香,罗勒,花薄荷等香草,还是每一道西餐菜肴必不可少的辅料呢!通常只要加上少许香草,即可令一道菜风味尽出。比如百里香,由于长时间烹调也不失其独特香味,西餐的炖煮或烤烘上都会使用它:罗勒气味清爽甘甜,最常用于香草调味酱中,而且和番茄的味道非常搭配。想到北京的西餐业十分发达,对香草的需求量也很大,靳少琼更加坚定了创业信心。

先后到新疆和东北两个国内最大的薰衣草种植基地考察之后,靳少琼果断辞职,带着创业梦想走出了写字楼。

2008年4月,靳少琼向亲友筹借了10多万元创业资金。随后,他以每亩地600元/年的价格,与当地农民签订了10年的土地租用合同,并付清了第一年的租金。雄心勃勃的靳少琼要在这片土地上,打造中国版的普罗旺斯香草庄园!

几经坎坷,中国版“普罗旺斯”起死回生

靳少琼专门从原产地普罗旺斯引进了100多种品质极佳的香草种,开始了种植生涯。他把其中的50亩地全部播种上了薰衣草,并为自己的农场取名为“布拉格庄园”。

“之所以对薰衣草情有独钟,是因为它功效很多,精油昂贵。”靳少琼介绍说,早在罗马时代,薰衣草就已经是相当普遍的香料和药物,它的茎和叶都可入药,有健胃、发汗、止痛之功效;花穗制作的精油,能起到镇定安神,提神醒脑的作用:用薰衣草精油制作的护扶品不仅香气袭人,还具备清洁皮肤、祛皱嫩肤、促进受损组织再生等奇效。在众多香草中,因薰衣草功效最多,素有“香草之后”的美称。除了经济价值,这种淡紫色小花还有着浪漫的寓意――薰衣草的花语是“等待爱情”。

盖房子、修水渠。翻耕土地,播种施肥,靳少琼带领几十名当地雇工干得热火朝天。短短几个月,这个皮肤白皙的年轻书生,就变得又黑又瘦,但他却感觉身上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力量。

但令靳少琼感到不安的是,布拉格庄园里的甜叶菊、百里香、罗勒等香草都破土而出了,唯有种植面积最大的薰衣草一直没有动静。他着急不已,便和技术人员一起走进花田,把薰衣草刨开一看究竟。当一株株香草被连根刨出的时候,靳少琼不由傻眼了:成活率几乎为零!

现实的残酷,让靳少琼经历了他人生20多年来最低谷的日子。一想到自己东挪西借来的创业资金就这样血本无归了,小伙子的心在滴血。自己也是按照原产地提供的相关技术进行操作的,为什么就种不活呢?如果说农场的土地有问题,他刚承租时,这片沃土上还种满了长势很好的庄稼呢!任凭靳少琼冥思苦想,就是找不出薰衣草大面积死亡的原因。

消沉了一段时间后,靳少琼很快又收拾好心情,决定从头再来。经过一番努力,他向银行申请到了8万元大学生创业贷款。为了找出薰衣草“夭折”的真正原因,他再次到新疆伊犁进行实地考察。

伊犁位于天山北麓,与法国的普罗旺斯处在同一纬度带上,气候与土壤条件也与普罗旺斯相似,日照充足,气候温和。所以,这里同样以出产高品质薰衣草而闻名,拥有中国最大的香草种植基地。见新疆的薰衣草普遍生长得穗大饱满、生机盎然,靳少琼羡慕不已。回北京时,他从当地带了一些水和土,然后用它们栽种香草做试验。

一段时间后,靳少琼和同事们终于发现,薰衣草大面积死亡的原因,恰恰就是和他们这片看似肥沃的土地有关。原来,这里是典型的沙地,这种土壤的特点是颗粒间空隙大,土质疏松,通透性好。但由此也导致了保水、保肥性差,各种养分都比较缺乏,只适合种植花生、土豆之类的农作物。靳少琼几百亩香草“全军履没”的原凶,正是由于土地肥力不足造成的。因为他们在给薰衣草田施肥后,一浇水或者一下雨,肥料就流失到了沙质土地的深层,表面上的植物根部就吸收不到了。

找到原因后,靳少琼和技术人员赶紧想办法改进肥料。经过反复试验,他们最终找到了一种适合薰衣草在沙地中生存的有机肥。与一般化肥不同的是,这是一种比较缓效的肥料,即使遭雨水;中刷也不会流失多少。

2009年重新种植薰衣草时,靳少琼考虑到成本问题,就花5万元钱改从新疆引进了一批上等种子。一番辛勤耕耘之后,满园的薰衣草种子终于破土而出了!小伙子兴奋不已,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然后没日没夜地泡在花田里。看着种子发了芽,他赶忙带领工人在田间浇水,拔草。在他的悉心照料下,当年秋天,这片薰衣草迎来了即将收获的季节。此时,靳少琼已经联系好了化妆品公司,并谈妥了香草精油的价格,只待薰衣草丰收后提取这种“液体黄金”了。靳少琼做梦也想不到,就在这时,竟又有一场灾难从天而降!

一天清晨,靳少琼去香草田里察看时,眼前的情景顿时令他直冒冷汗,只见成片成片的薰衣草倒在了地上!少量没有倒下的,也都是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眼看就要收获的薰衣草纷纷夭折,无疑给靳少琼当头一棒。心急如焚的他又找不出原因,只得向当地一位园艺师求教。

对方随他来到布拉格农场一看,说他

们浇水太多了,薰衣草是一种怕涝的植物,喜欢稍微干旱一些的土地。“这是一片平地,灌溉以后水很难流走,都集中在了薰衣草的根部,不淹死才怪呢!”根据专家的建议,靳少琼赶紧想办法为花田排水,总算挽救回了30%的蒸衣草。

边卖风景边炼油,“香草王子”收割千万财富

解决了土壤和灌溉问题,靳少琼终于从这些存活的薰衣草上看到了希望。随后,他从收获的香草中挑选出一些优良种子,开始在几十亩土地上进行无限繁殖。半年后,一株株清香无比的淡紫色花儿,终于在布拉格农场上壮阔地铺展开来。

进入花季后,偶尔会有几个人来农场拍照。后来随着大家的口口相传,来此郊游、采风、拍照、谈情说爱的人日益增多,每到节假日,挂着北京牌照的小车竟多达几十辆。每一个徜徉在花海中的人都显得身心舒畅,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看到这一幕,靳少琼也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知道,自己就要掘得第一桶金了!

2009年8月,小靳将整个布拉格庄园用栅栏圈了起来,并请北京798艺术区的雕塑家和画家,在田块之间设计了一些充满诗情画意的圆顶茅草屋、风车、巨型彩塑等。此外,他还在农场内推出了西餐厅、花茶室、手工皂艺吧等服务项目。

有趣的是,无论是旅游、餐饮还是玩手工DIY,游人们在布拉格庄园内体验的所有项目,都与薰衣草有关。西餐的辅料,用的都是靳少琼种植的香草;花茶则是用薄荷、百里香等调配而成,不仅口感香甜,经常饮用还具有美容效果!

“太有意思了,从来没有尝试过!”一对正在庄园里做DIY香皂的小情侣兴奋得手舞足蹈。只见他们在已经注入原料的模具中滴入精油,再洒上几片薰衣草花瓣,一小时后,这些材料就凝固成了晶莹剔透、芳香四溢的手工皂。上面还刻有两人的爱情誓言呢!

王先生是北京一家著名影楼的摄影师,听朋友说通州有一个近百亩的“香草王国”,他就带着一对拍婚纱照的新人慕名而来。这套以薰衣草庄园为外景地的婚纱照,拍出了令人惊艳的效果,不仅男女主人公满意之极,它还成了影楼招徕顾客的利器。前去拍照的新人们,一见到这组美图,就当即表示他们也要去布拉格庄园拍摄!

于是,王先生主动找到靳少琼谈合作。考虑到婚庆市场大得惊人,而拍摄婚纱照又是新人结婚必不可少的项目,小靳就给王先生发了一张“布拉格庄园通行证”,今后,他本人可以凭证免费进园拍照,游玩。随后,靳少琼又主动出击,与北京10多家大影楼取得了联系,并让自己的薰衣草庄园成了他们的首选外景地。在这些影楼的集体推广下,布拉格庄园很快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景区。几个月后,八园人数就翻了4倍,靳少琼的收入也一下提高了70%。

从此,一株株美丽的薰衣草就成了靳少琼的“摇钱草”。每年6月份刚一开花。一批批游客就会闻讯入园游览,为他带来了可观的门票收入。而到了丰收季节,每亩薰衣草又能提取到6~7公斤价格不菲的精油。2010年,是靳少琼迎来创收的第一个年头,饱尝创业艰辛的他当年斩获了人生中的第一个100万!

但作为一名颇有经济头脑的大学毕业生,小靳并没有就此满足,他开始思索一个新的问题:薰衣草直到每年六七月份才开始绽放,而花期又只有短短数月,如何弥补它的空档期,使布拉格庄园内一年四季都鲜花摇曳、芬芳醉人呢?靳少琼想到了扩大种植品种。

2010年7月,经过一番长达数月的游说和谈判,靳少琼又向周边的村民租下了400多亩土地。至此,小伙子终于梦想成真,一下子把创业疆土拓展到了550亩。不久后,除了满院淡紫色的薰衣草,布拉格庄园内又有鲜红的玫瑰和黄灿灿的油菜花,向日葵傲然绽放。

如今在布拉格庄园,春天能够看到成片的金黄油菜花;春夏之交会出现大面积的观赏向日葵,以及热烈绽放的红玫瑰,夏秋两季,美到摄人心魄的薰衣草则会铺满庄园。此外,靳少琼还在园子里种植了上百种各色香草,除了观赏,大部分都可以做为烹调的香料来使用。靳少琼把香料卖给北京本地的西餐厅,从薰衣草中提取的精油则远销到上海、香港乃至加拿大和比利时等地。

发展到2011年,这片被网友们称作“中国最美田园”的热土每周都会迎来数千名游人。在蓝天的映衬下,布拉格的薰衣草田宛如深紫色的波浪,在风中层层叠叠地上下起伏着,花香四溢。情侣们在此留下了甜蜜的瞬间,孩子们满足了求知的渴望,游客们体味到了自然的芬芳……

北京芳草地小学篇5

我们在课程设立之初,进行了多次教研,对课程的定位和实施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达成两点共识。

课程设计,要“去技术化”

随着微课程、翻转课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确实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教师以往单纯繁复的机械性工作,但有时也会导致教师在技术层面的思考比重大于对于教学本身的考虑。认识到这点,我们引导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考虑我们现有的软硬件设备,而是从真实的教学场景、环节出发进行备课,然后再去寻找技术能够辅助教学的点。在不断的教研交流和集体备课中,这个观点被所有的教师所认同,逐渐实现了课程设计的“去技术化”。

课程实施,让技术融入教学

地球主题探索课程在不断的实施过程中,芳草地国际学校逐渐地梳理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教学法,即“三阶段十一步教学法”。这个教学法的生成,不仅依托于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实施精神,更是来自学校8个校区的地球主题探索课程教师在一线反复的实践与反思。其最大的亮点是教学设计与实施和探究式学习平台的完美结合。通过不断探索,我们发现了符合地球主题探索课程的能够支持探究式学习法的“同在”云平台,并利用其开展教学活动。

1.教学流程清晰化

每位地球主题探索的执教教师在学期开始,都会建立自己的课程圈。在这个圈中,有芳草地国际学校信息资源部为大家推送的内置在课程圈中的“三阶段十一步教学法”,不管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非常清楚地知道这学期课程进行的每一步流程具体是什么。我们从不强制教师必须按照这个流程进行教学,允许教师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在每一步的流程中,教师会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推送一些资源和启发性的问题给学生,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方便地看到学习任务、学习活动,并积极地参与。我们要求教师为学生推送的活动完成时间应该控制在半小时以内,一是保护学生视力,二是活动本身要精炼,留给学生更多空间和时间去实践和操作。

2.教师自主设计即时评价系统

“同在”探究式学习平台的另一个具有特色并受教师喜欢的方面,就是它可以根据地球主题探索课程的不同主题,设计不同的评价维度,学生提交包括音频、视频、图片等不同类型的作品之后,进行即时的师生、生生互评,以雷达图的形式清晰直观地反馈给学生,并配上相应的评语,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目前,芳草地国际学校根据这种评价方式申请了北京市级的课题,深入研究如何建立具有芳草地国际学校特色的评价体系。

在课程后续发展阶段,我们将精炼出典型课型,以点带面地全面推进综合实践课程,扩充教师团队。同时,我们还将下大力气去扎实做好课程设计,完善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继续深化“三阶段十一步教学法”,使其更加凝练,更具有普适性。

北京芳草地小学篇6

关键词:骆驼草;京派;影响

《骆驼草》周刊于1930年5月在北京创刊。到同年11月停刊为止,每周一期,共出版26期。其实,早在1924年,周作人、张凤举、徐祖正等人就办过《骆驼》杂志,宣扬一种雍容而坚韧的精神,只是时间很短。到了1930年,《骆驼草》创办,主要撰稿人有周作人、俞平伯、废名、冯至、徐玉诺、程鹤西、徐祖正等。它名义上虽隶属周作人,但其实周作人更多的是担任一种精神领袖的角色,实际的编辑、校对、以及发行等工作主要是由废名和冯至主持,尤其在冯至于九月离京之后,更是由废名来独自支撑。

在冯至先生为1985年上海书店影印的《骆驼草》作的序中,提及:"周刊定名为《骆驼草》,是废名想出来的。刊名的涵义是:骆驼在沙漠上行走,任重而道远,有些人的工作也象骆驼那样辛苦,我们力量薄弱,不能当'骆驼',只能充作沙漠地区生长的骆驼草,给过路的骆驼提供一点饲料。" 按当时的想法,《骆驼草》希望能继承《语丝》的传统,除旧而立新, 然而,这样的创刊宗旨最终并没有实现。

从政治形式来看,20世纪初期风风火火的又进入低潮时期,而大革命的失败也加剧了社会情形的恶劣。其实,早在入主北京时,他就通过合并大学、封停期刊对文人实行过文化高压政策。从1926年到1928年期间,《京报》、《京报副刊》、《晨报副刊》、《语丝》、《现代评论》等重要刊物或被查封,或被迫迁往上海,邵飘萍等编辑被刺杀、大批文人南下,此时的北京已经失去了文化中心的地位,被抛向了"萧瑟的政治文化边缘"。

受政治环境的影响,原本作为新文学主要阵地、文化中心的北京面临着新文学阵营的分裂和精神危机。一大批知识分子南移上海,在纷繁热闹的上海,或以偏右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自居,或参与到偏左的革命文学阵营中.....而以周作人为首的一批知识分子却坚持留在了北京。以后来沈从文办《大公报》为界,这些留在北京的文人也可算作是前期京派了。

《骆驼草》的同人们既有深厚的国学功底,又深谙西学的要义,他们身上早已抹不掉的传统士大夫的气质与北京这座弥漫着传统文化气息、平民的贵族化生活方式的城市一拍即合。北京对于他们传统情节的寄托与文化的感召显然是任何地方不能比的。

另外一个因素,当时的上海,左翼文学阵营已经壮大,他们"把大多数作家囊括怀中,...把凡是不在旗下的,都是为敌对势力,均在被打倒之列。周作人等人...当然在被打倒之列,因此创作的作品也很难找到可以发表的地方。"

残酷的现实打破了以周作人为中心的苦雨斋及其周边对政治的憧憬,使他们对政治失望并产生了一种恐惧。于是,到了1929年周作人提出了"闭门读书论",他提倡的是一种清明的理性和经验,认为与主义相关的都是无益之事,提倡"宜趁现在不甚适宜于说话做事的时候,关起门来努力读书,翻开故纸,与活人对照,死书就变成活树,可以得道,可以养生,岂不懿欤"。这些精英意识到了"凡人的悲哀",他们开始在"左"与"右"之间寻找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开始重新审视"五四"狂飙对传统的割裂。

在《骆驼草》的发刊词上,出现这样一段话:"不谈国事......专门的学问这里没有,因为我们都不专,但社外的关乎学术的来稿,本刊也愿为登载。文艺方面,思想方面,或而至于讲闲话,玩古董,都是料不到的......"能在这样的灰暗时期发这样的言论,《骆驼草》大有要"表现一种强烈的自由主义的独立倾向,他们一致主张文学应自由地表达个体的情感,反对左翼文学将文学当做载道的政治工具,更反对文学庸俗化的商业路线,认为只有个性的自由表现才是文学发展的极致。因此,无论草木虫鱼,只要愿意,姑且谈之。"与早期的《语丝》相比,这时的《骆驼草》已经大有一种隐世求己逸的味道了。

通览《骆驼草》,散文占据半壁江山,除此重头戏还有废名的两篇连载小说,再间杂一些诗歌和文学论文及外国文学的翻译。内容则多为个人感情的抒发、民俗掌故的讲述、经典文学的翻译以及具有思辨性的文学论文。

在《骆驼草》上,周作人一方面加强了中国本民族东西的传播,介绍了很多民俗,例如《水里的东西》、《蒙古故事集序》、《关于蝙蝠》等,这样的做法也影响着周围的人,例如冯至就受其影响而写了《蒙古的歌》,丁文写了《故乡的蒺藜》、《河水鬼》、曹聚仁写了《捧桥脚》等。一方面也大力介绍希腊文学,比如《希腊拟曲》,在周作人看来,希腊文学所传递的那种追求美的健全的充实的生活的信念应该大有益于中国社会和文化。

可以说,精英派刊物的代表《骆驼草》是充满趣味与学院气息的。

虽然《骆驼草》的在世很短暂,但是作为京派的开山刊物,它一方面对于后来的京派刊物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一方面对于当时处于北京的高校生也有重要启迪。

对于处于文化"沙漠"期的北京,《骆驼草》的主要阅读群体就是高校的学生。《骆驼草》这样一份学院派的刊物,编辑和创作于一体,经费主要由"骆驼草"同人赞助,并不以盈利为目的,所以无论从经济上还是出版水平上都十分符合当时高校生的口味。加之当时的北京,并无能和《骆驼草》抗衡的学院派刊物,可想而知,《骆驼草》对于当时在京的高校生来说,无论从文学创作还是文学介绍等方面,其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

"1929年,卞之琳等京派的年轻作家,开始陆续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据卞之琳回忆,《骆驼草》是当时他们每期必买、必读的杂志。"而正是此时周作人在《骆驼草》上发表《西班牙的古城》,在《西班牙的古城》里不吝对阿左林的赞美,并感叹"要到什么时候我才能写这样的文章呢"。这当然使那些崇拜周作人的学生对阿左林充满好奇。

比如芦焚笔下的果园,和阿左林笔下的小城十分相似,都是静寂的。芦焚的果园城有狗"正卧着打鼾,它们是绝不会叫唤的",有猪"哼哼唧唧的吟哦"。与阿左林笔下的小城相比,"在二者的笔下,相同的不仅仅是小城的宁静和美丽,更有共同的曼延在作品中的挥之不去的'忧郁和死感'。"阿左林笔下"多晚了!""我们可以干什么呢?""现在他就要死了!"这样对于西班牙民族的悲哀与无奈与芦焚笔下果园城中"天晚了"等所表达的无能为力如出一辙。另外,他们笔下的城还都有一种孤独感。

阿左林的描写相比叙事更侧重意境、情境与氛围的营造。这种写法与汪曾祺很相似,都关注远离世俗的人的内心,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伤,语言清新,文字平淡。汪曾祺也说过,在外国作家中,阿左林对他写作的影响是最大的。

除了芦焚、汪曾祺,阿左林还引起了卞之琳、李广田和何其芳的关注。卞之琳曾经说过,"西班牙阿左林的散文实际上影响过写诗的戴望舒和何其芳一直我自己。"其后,通过卞之琳翻译的《阿左林小传》,阿左林又对汪曾祺产生影响。

而废名发表于上的两篇小说--《桥》和《莫须有先生传》,其散文化的创作方法以及其独特的乡土小说气息对后来的沈从文也影响颇大。

《骆驼草》的影响除了波及当时的高校生,对后来的京派刊物也有所侵染。比如京派后来的一些刊物如《水星》、《学文》、《文学杂志》等,首先在文学观念上都继承了《骆驼草》的传统,保持对艺术独立纯粹的追求,而旁观于社会时事,讲学院派的风气保留下来。但是,对于《骆驼草》中所具有的似乎有些淡然和消极的隐逸与趣味,后来的京派却没有蜂拥追随。沈从文就曾经对于废名发表在《骆驼草》上的《莫须有先生传》发表评论说,"作者因为作风,把文字转到一个嘲弄意味中发展...把文字发展到不庄重的放肆情形下...是完全失败了的一个创作。"在沈从文看来,"在现时,从北平所谓'北方文坛盟主'周作人、俞平伯等人,散文中糅杂了文言文,努力使他在这类作品中趣味化,且从而非意识的或意识的感到写作的喜彰,这'趣味的相同',使冯文炳以废名笔名发表了他的新作,我觉得是可惜的。这趣味将使中国散文发展到较新情形中,却离了'朴素的美'越远,而同时作品的地方性,因此一来亦已完全失去,代替这作者过去又没文体显示一新型的,只是畸形的姿态一事了。"显然,沈从文对于周作人所提倡的个人"趣味"是不大认同的。

而《文学杂志》则表明自己的态度是,"主张多探险,多尝试,不希望某一种特殊趣味或风格成为'正统'。...它应该是新风气的传播者,在读者群众中养成爱好纯正文艺的趣味与热诚。...应该在陈腐枯燥的经院习气与油滑肤浅的新闻习气之中,开一清新而严肃的境界,替经院派与新闻派作一健康的调剂。"比起《骆驼草》,处于京派鼎盛时期的《文学杂志》似乎更加从容大气,但是,即使环境变了,《骆驼草》所创立的那种学院的、精英的文化传统却被保留。

北京芳草地小学篇7

关键词:《离骚》 植物名称 植物崇拜 音节

《离骚》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作品,是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典范,开了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自古以来,对于《离骚》众说纷纭,研究层出不穷。《离骚》的内容异常广博,从人间到仙界,从庙堂到山野,从高山到深林,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在《离骚》异常广博的内容之中,植物始终是无法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离骚》中的植物

经查证,《离骚》中共有34种用来表示植物名称的词,这些词共出现了74次。现将这34种词及其出现频次列举如下:江离(2次),芷(3次),宿莽(1次),草木(2次),芳(11次),椒(6次),菌桂(2次),蕙(5次),(3次),兰(10次),留夷(1次),揭车(2次),杜衡(1次),秋菊(1次),木根(1次),薜荔(1次),胡绳(1次),芰(1次),荷(1次),芙蓉(1次),F(1次),(1次),(1次),扶桑(1次),若木(1次),琼枝(2次),}茅(1次),茅(1次),筵(1次),草(3次),艾(2次),荃蕙(1次),萧(1次),f(1次)。

《离骚》中出现的这34种用来表示植物名称的词,有的是通名,有的是专名。表示植物通名的词有3种:草木(惟草木之零落兮),芳(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草(使夫百草为之不芳)。而其他31种词,都是植物的专名。

这31种用来表示植物专名的词,其具体所指有相关联或者相重复的情况存在。

(一)具体所指相关联的词

有2组:

1.菌桂――蕙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离骚》)

洪兴祖《楚辞补注》中有“菌,薰也。其叶谓之蕙。则菌与蕙一种也。别言蕙。又云:矫菌桂以纫蕙;则菌桂自是一物”“蕙,香草。《本草》云:薰草一名蕙草,生下泾地。”由是可知,菌桂与蕙乃同一种植物,菌桂是整株植物的名称,而蕙用来专指菌桂的叶子。

2.荷――芙蓉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离骚》)

《楚辞补注》中有:“荷,芙蕖也。《尔雅》曰:荷,芙蕖。注云:别名芙蓉。《本草》云:其叶名荷,其华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荷是叶子,花苞叫菡萏,花朵叫芙蓉。由此可知,荷与芙蓉分别是同一种植物的叶子与花。

(二)具体所指相重复的词

有2组:

1.芷――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离骚》)

G木根以结芷兮,贯薜荔之落蕊。(《离骚》)

《楚辞补注》中有“芷,香草名。芷幽而香。白芷,一名白,生下泽,春生,叶相对婆娑,紫色,楚人为之药”“,白芷也”。芷与,只是写法不同,读音相同,具体所指亦相同。

2.木根――芷

G木根以结芷兮,贯薜荔之落蕊。(《离骚》)

《荀子》云:“兰槐之根,是为芷。”注云:“苗名兰槐,根名芷。”木根通指所有植物的根,而芷特指兰槐这种植物的根。木根与芷的区别在于一个是通称,一个是特指。

除去3种表示植物通称的词以及4种相关联或者相重复的词之后,《离骚》中共有27种具体的植物。

二、《离骚》中植物分类

《离骚》中共有34种表示植物名称的词,其中有3种是通称,有4种与其他词表示的具体所指相关联或者相重复。除去这些相关联以及相重复的词,《离骚》中共有30种表示植物名称的词。对于这30种植物,我们将通过对其进行细致的分类来加以深入研究。

(一)文化色彩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屈原用来表达自己情操与志向的载体。植物作为《离骚》的重要组成部分,难免会被作者赋予特殊的文化底蕴与色彩。在《离骚》中,植物不仅有好有坏,还存在着等级差异。

1.在《离骚》中的27种具体植物里,香草有江离、芷、宿莽、菌桂、蕙、芷、留夷、揭车等23种,恶草有F、、、茅4种。如: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离骚》)

《楚辞补注》:“江离,香草名”“芷,香草名”。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离骚》)

《楚辞补注》:“留夷,香草也”“揭车,芳草”“杜衡,香草也”“芷,香草也”。

F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离骚》)

《楚辞补注》云:“三者皆恶草。”

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离骚》)

五臣云:“茅,恶草。”

植物有好坏之别,正是因为屈原心里存在着好与坏的标准。屈原作为楚王的好臣子,人民的良心官,却忠而被谤,直而被贬。被谤被贬之后,他依然如故,坚持着自己心中的那份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贬斥着自己所痛恨的,“F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

2.江离、芷、宿莽、菌桂、蕙、芷、留夷、揭车等23种植物虽然都属于香草,但它们的地位也不是平等的,而是有着等级差别的。

兰是最尊贵的,是君子;蕙次之,是士夫;椒f更次之。黄庭坚《兰说》云:“兰生深山丛薄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同生而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然兰蕙之才德不同,兰似君子,蕙似士夫。山林中十蕙而一兰也。《离骚》曰:‘予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以是知楚人贱蕙而贵兰矣。兰蕙丛出,莳以沙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是所同也。至其发华,一干一华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华,而香不足者蕙也。蕙虽不若兰,其视椒、f则远矣。其言兰蕙如此,当俟博物者。”

香草之间存在着的等级差别反映了屈原心里存在着的等级差别。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时期,等级森严。生活于这一社会背景下的屈原,难免会带有当时社会的烙印。这是时代的局限性,不可避免。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显得屈原这个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活,更加真实。

《离骚》中的植物之所以会有好坏之别、等级之差,根源在于屈原这个人。屈原将自己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以一种精神文化的形式附加于《离骚》中的植物之上。

(二)草木之别

在《离骚》中的27种具体植物里,有的是草类,有的是木类。草类植物有江离、芷、薜荔、胡绳、芰、芙蓉等23种,木类植物有椒、木兰、扶桑、若木、琼枝5种。(笔者注:木兰属于兰的一种。《离骚》中的兰,除木兰是木类植物外,均为草类植物。)草类植物名称远远多于木类植物名称。香草是当时的士大夫佩戴于身上的,需求量大;而香草比香木数量更多,更容易得到;并且香草更易于处理,佩戴起来更轻便:因此,草类植物名称远多于木类植物名称。

(三)“兰”内部之别

兰在《离骚》的植物群里是一种尊贵的象征,是君子的代表。在《离骚》里,兰一共出现了10次,出现频次仅次于芳。而芳是植物的统称,所以在《离骚》中的27种具体植物里,兰是出现频次最高的植物。作为这样一种植物,《离骚》中的兰还可以继续细化出木兰、秋兰。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离骚》)

《楚辞补注》:“兰,香草也,秋而芳。颜师古云:兰,即今泽兰也。《本草注》云:兰草、泽兰,二物同名。兰草,一名水香。《水经》云:零陵郡都梁县西小山上,有s水,其中悉生兰草,绿叶紫茎。泽兰如薄荷,微香,荆、湘、岭南人家多种之。此与兰草大抵相类。但兰草生水傍,叶光润尖长,有歧,阴小紫,花红白色而香,五六月盛。而泽兰生水泽中及下泾地,苗高二三尺,叶尖,微有毛,不光润,方茎紫节,七月八月开花,带紫白色,此为异耳。陆机云:其茎叶似药草。泽兰广而长节,节中亦高四五尺,汉诸池苑及许昌宫中皆种之。《文选》云:秋兰被涯。注云:秋兰,香草。生水边,秋时盛也。《荀子》云:兰生深林。《本草》亦云:一种山兰,生山侧,似刘寄奴,叶无桠,不对生,花心微黄赤。《楚词》有秋兰、春兰、石兰,王逸皆曰香草,不分别也。近时刘次庄《乐府集》云:《离骚》曰:纫秋兰以为佩。又曰: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今阮、澧所生,花在春则黄,在秋则紫,然而春黄不若秋紫之芬馥也。由是知屈原真所谓多识草木鸟兽,而能尽究其所以情状者与。”

朝搴o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离骚》)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

木兰,《本草》云:“木兰皮似桂而香,状如楠树,高数仞。”

屈原在《离骚》中对兰进行了这样细致的分类,和中国早期社会先民的植物崇拜息息相关。中国的早期社会以农耕为主要劳作方式,植物不仅意味着粮食,还意味着救命的药草。这种生存状态使得先民十分看重植物,因此对植物有着细致的分类。类似于植物崇拜,可以说屈原有一种香草崇拜的心理。而兰作为屈原最为喜爱的香草,自然会更受重视,其分类自然也就更细致了。

《离骚》中的这些植物大多是生活在水边或水中的,这与当时楚国有着大量的湖泊沼泽、山川河流密切相关。《离骚》中的这些植物还可以按照功用来分,比如萧是用于祭祀的,艾可作药用,等等。

三、《离骚》中植物名称的语言学特点

《离骚》中的植物名称,除去3种植物的通称,还有31种。在这31种植物名称中仅有宿莽、秋菊、木根3种植物的名字是双音节词,还未占到1/3;剩下的28种植物名称中,有13种是多音节语素:江离、菌桂、留夷、揭车、杜衡、薜荔、胡绳、芙蓉、扶桑、若木、琼枝、}茅、荃蕙,大约占1/2。由这种情况看来,《离骚》中的植物名称以单音节词为主,单音节词中以多音节语素为主。这与先秦时期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的历史事实相吻合。

四、结语

屈原以荆楚风韵为创作背景,以形态各异的植物为情感载体。这些植物寄寓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凝聚了厚重的文化底蕴。《离骚》透过植物这一物质载体,反映出传统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民风民俗、文化心态,等等。《离骚》中对这些植物的描写展示了诗人较为丰富和广泛的自然知识。这不仅反映了早期的风俗民情和先民的植物崇拜心理,而且充分反映出文学既取材于社会,也取材于自然。

参考文献:

[1][宋]洪兴祖,白化文,王逸.楚辞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晋]郭璞.尔雅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唐]杨.荀子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4][晋]郭璞.山海经注[M].长沙:岳麓书社,1992.

[5][汉]司马迁,萧枫.史记[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7.

[6]黄灵庚.楚辞章句疏证[M].北京:中华书局,2007.

[7]张秋丽.屈赋植物文化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北京芳草地小学篇8

坝上草原

坝上草原又名丰宁京北第一草原,位于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西北部,距北京285公里。坝上草原天高气爽、芳草如茵。美丽的闪电河如玉带环绕,静静地流过。牛群、马群、羊群群栖觅食,给朴实的草原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这里风景优美、地势开阔、物产丰富,是新手露营爱好者的最佳露营地。骑马、沙地摩托、散步草场,都是一次快乐的体验。

“小学生”

露营地

车子最好停在草场边上,以免青草被车轮碾压。

大草原最适合喜欢奔跑的狗狗游玩,但狗狗也容易在大草原上走失,所以主人要让狗狗在可控范围内活动,以免狗狗迷失方向,或者闯到其他牧民的草原区域。

“中学生”

露营地

黄草梁

黄草梁海拔1737米,是北京市西南地区几大高峰之一。与灵山、百花山、妙峰山遥遥相望。山连山、峰连峰、峰峦叠翠,连绵起伏。黄草梁上的敌台施工细致,用料精实,虽经400余年风雨剥蚀,至今仍雄姿依旧。古道旁当年圈马的马圈、明代长城、摩崖石刻保存完整。

这里的石头比较多,最好为狗狗也准备一双“冲锋鞋”,避免脚掌划伤。

环保提示:在黄草梁游玩,要注意对文物古迹的保护。

“大学生”

露营地

老掌沟

老掌沟在越野圈里可谓是如雷贯耳,一些尚未开发的纯自然美景令人神往。在青山绿水中玩车、练车、烧烤、露营,既可体验驾驶乐趣,又可享受户外活动的自在。

这里的部分沟渠虽然看起来水很浅,但水里的沙石比较多,汽车过水时还是需要加倍小心。

环保提示:爱护花草和小动物,不要去伤害它们。

“教师级”

露营地

不要随便丢弃垃圾,在你离开的时候,将所有垃圾一起带离。

库布奇沙漠

库布齐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的部分地区。南部为构造台地,中部为风成沙丘,北部为河漫滩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造就浩瀚连绵的沙丘和绮丽的自然风光,多变的气候条件让这里变得更加神秘,吸引着爱探险的人们,向沙漠深处走去。

切勿单车进入沙漠,尽量顺着车辙走,带够足量的水。暑期沙漠里十分炎热,容易导致狗狗中暑,所以带狗狗前往还是选择春秋两季比较好。

上一篇:懒惰的智慧范文 下一篇:高一地理课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