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常教育范文

时间:2023-11-16 18:31:44

超常教育

超常教育篇1

关键词:超常儿童;学校教育;家庭学校;个性化教育

20世纪初心理测验兴起以后,人们提出以智商(Io)作为定义“天才”儿童的标准。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特孟认为“天才”儿童是那些智商超过140的儿童。我国大陆的心理学家首先于1978年提出了“超常儿童”(supemor-realchildren)术语。它一方面指这些儿童的非凡表现不完全是天生的,而是先天因素和后天教育培养两者交互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超常儿童只是儿童群体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完全不同于儿童群体的独立群体。“超常”一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低常”、“常态”和“超常”构成了一个连续的整体。超常儿童是那些比总体平均水平高出两个标准差的儿童。根据这个标准,一般来说,比总体平均成绩高出两个标准差的儿童占总数的3%左右。根据3%的比例,我国现有14岁以下超常儿童约800多万。

一、我国超常儿童教育的现状

我国的超常儿童教育尚处在起步阶段,对超常儿童的培养还没有正式的法律规定,国家并没有针对超常儿童制定的教学计划、教学要求和教材,对超常儿童进行专门鉴定、教育、评估的机构也比较少,大部分的中小学没有专门针对个别超常儿童制定的教学计划,培养措施以及专门的教材、课程;对于那些被父母送进学校的超常儿童应进行哪一年级的教育。学校也并没有进行严格、科学的鉴定评估。虽然有些学校也有所谓的“培优班”、“实验班”,但这与超常儿童的教育在意义上并不完全相同。许多超常儿童在学校并没有接受到能最大程度开发其潜力的课程。虽然对超常儿童的教育,是教育体系应该承担的义务,但是实际上,很多学校对超常儿童教育缺乏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程序、规则和个性化教育方式,这些超常儿童的培养实际仍然依靠父母。我们的教育是“为了一切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意思就是要使每一个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也就是提供适合其发展规律、特点和需要的教育形式和机会。超常儿童的情况千差万别,智力基础各不相同,他们需要的是有针对性的个别化的教育。但是,目前我们的学校教育由于师资、配套措施等原因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超常儿童往往有各方面发展不平衡性的特点,他们的智龄与实际年龄有差距,智力、情绪、身体发育不同步,而这个特点往往与学校的规章制度发生矛盾。例如,按照身体发育的情况,10岁儿童如果上小学也许上午下午各上三节课,但是如果他上初中上午下午就要各上四节课。如果上高中的话,在校时间会更长。能不能提前离校?体育课超常儿童如何上?这些看起来很琐碎的问题给学校管理带来了很多挑战。·而且由于超常儿童的年龄在班级中偏小。社会化程度和心理发育远不如智力发展的快,极容易被大孩子欺负,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阴影。周围的人的赞誉,无形中会助长超常儿童自以为是的性格,使他们容易养成优越感,形成畸形自尊心,养成懒惰、自私的心理。这样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也使孩子产生适应社会和交际的困难。儿童期的同伴关系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一般孩子来说很容易的交朋友。对超常儿童来说则要困难的多。在班里,他周围的同学年龄比他大,觉得他太幼稚,没有共同话题。而和他同龄的孩子则不同班、不在一起学习生活。因此超常儿童几乎总是孤独的,他们最亲密的伙伴就是父母。

综上所述,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学校不可能做到对超常儿童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而一般的学校教育也未必是超常儿童成长的最佳方式。

二、对我国超常儿童教育的建议

(一)制定针对超常儿童教育的法律法规

在国外,如美国、加拿大、以色列、俄罗斯等国。相关法律制度与规章上都有针对超常儿童的专门规定。而在我国,由于超常儿童的教育刚刚起步,还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我国专门从事超常儿童心理研究的人数很少,开展超常教育的学校也非常少。因此,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对超常儿童教育的研究投入,以保证对实践有力的指导。(二)成立专门的教育机构

在印度,有专门的天才管理机构,叫做“新黎明学校组织机构”,学生一切生活费用都由中央政府负担,除了泰米尔纳杜邦外,每个区都有一所这样的天才儿童学校。印度70%的人口在农村,农村儿童占青少年的大多数,天才儿童学校保证了农村天才儿童像城市儿童一样获得高质量的教育,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实现教育公平。同样是人口大国,我国不仅没有专门的官方的教育机构,非官方的类似科技大学少年班这样的学校和机构也很少。我国和印度的经济状况、人口状况相似,可以学习他们的做法。成立专门的超常儿童教育机构,进行超常儿童的鉴别、教育。在这样的学校,超常儿童能够与同龄人生活在一起。更有利于心理的健康成长。

(三)给予家庭学校明确的法律、政策支持

在美国,据专家估计,有学龄人口2%的儿童是在自己家里接受系统教育的,而且这个数字以每年15%-20%的速度递增。家庭学校已经成为了家庭对教育类型的合法选择,因为10年前美国国会正式确认家庭学校的合法性,并特别指出,在家里教孩子的父母无需取得教师资格证书。

而在我国,根据《义务教育法》,学龄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也就是说父母不将学龄儿童送进学校读书是违法行为。我国法律这样的规定主要目的在于确保适龄儿童接受教育,保障儿童的受教育权。然而我国经济、社会、教育水平发展并不平衡,地域间存在很大差别,而且我国对超常儿童的研究与教育相对落后,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专业人员也比较少,像科大少年班这样专门进行超常儿童教育的机构数量偏少,鉴于地域、经济等的限制,不可能每个超常儿童都有条件进入这样的专门机构学习,而在一般学校内又缺乏针对超常儿童的专门的培养计划、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父母有能力有资质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应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我国目前的状况下,超常儿童的培养工作仍然主要是靠家庭来完成的。因此,希望国家尽快对家庭学校的合法性、父母的教学资格作出明确规定,以使家庭学校在超常儿童或非超常儿童的教育中获得合理的地位。

美国的家庭学校不仅获得了合法地位,国家也有配套措施发展家庭学校。美国有专供家庭学校使用的课本。在一些州还专为这些家庭学校孩子开设网上课堂,无论他们是在农村地区还是城市地区,他们可以在家做作业,参加网上的讨论会。还有的社区设立了资料信息中心,为家庭学校的孩子提供帮助,他们可以在中心选修一至两门学科。家庭学校的父母会共同分担一些学科的教学任务,他们还常常联合,组织学生上体育课,或去博物馆等历史名胜参观访问,可以说,美国的家庭学校已经有了跟进配套的管理措施和更成熟的运行模式。因此美国家庭学校取得显著的成绩也不足为怪了:小学阶段在家上学的学生掌握的知识往往比公立或私立学校的同级生高出一个年级的水平。到了八年级,更是高出了四个年级的水平。对于刚毕业的第一代家庭学校的孩子,数以百计的大学在查阅了他们的论文、讲义和试卷后录取了他们。

在我国,尽管家庭学校也一样的承担了培养超常儿童的责任,但发展却远没有美国成熟,国家政策支持和社区服务建设远未跟上。家长们往往是单打独斗,没有相应的教材和咨询机构,因此,在教育中出现各种偏差也就毫不奇怪了。尽管中美两国的经济、文化背景有着巨大的差异,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借鉴他们成功的管理措施。

三、结束语

超常教育篇2

关键词 超常教育教师 知识与技能 标准

分类号 G763

近些年来,标准本位(standard-based)的教育改革成为美国教育领域的焦点话题之一。随着美国《目标两千年法案》(Goals 2000 Act)的实施,针对不同学生教育标准的开发进入公众关注的视野。2006年,美国国家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for Accreditation Teacher Education,NCATE)批准了由美国天才儿童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Gifted Children,NAGC)和美国特殊儿童委员会(Council for Exceptional Children,CEC)联合修订的《超常教育教师知识与技能标准》(Teacher Knowledge and Skill Standards for Gifted and Talented Education),下称《标准》。新《标准》界定了从事超常教育的教师所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要求,被认定为超常教育教师职前培训的全国性标准。目前,美国高校超常教育教师资格培训计划和地方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培训计划均参照新《标准》执行。

中国目前尚未出台有关超常教育教师的知识与技能标准,吸纳美国超常教育教师知识与技能标准的先进经验,有利于提升中国超常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准和促进中国超常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 新《标准》制定的背景与过程

特殊教育教师是影响特殊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高素质特殊教育教师的养成离不开专业标准的构建。早在美国特殊儿童委员会(CEC)的创立初期,CEC就认识到了教师专业标准的重要性,1922年在CEC第一次会议上,特殊教师专业标准的开发被确定为CEC的首要任务。

然而,受反智主义因素(anti-intellectualism)思潮、相关超常教育法规缺乏等的影响,美国超常教育发展一度受阻。与此相应,超常教育教师标准的制定也没有引起相应的重视。对超常教育教师标准的真正关注始于上世纪80年代。1980年在时任主席JohnFeldhusen的领导下,美国天才儿童协会创立了全美第一家超常教育专业训练机构。随之,该机构启动了超常教育教师标准的长期开发计划,并为之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1987年美国天才儿童协会对管理体系进行了重组,其中专业训练委员会是第一批获得认可的机构。新成立的专业发展部(Professional DevelopmentDMsion,PDD)将超常教育教师准备标准的开发和传播作为核心目标。

1996年国家教学与美国未来委员会(NCTAF)发表了题为《什么最重要:为美国未来而教》(What mattersmost:Teaching for America's future)的报告书。在这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报告书中,NCTAF强烈呼吁制定教师的资格和认定标准。与此同时,标准本位的教师教育改革(standards-based teacher education reform)呼声高涨。进入新千年,《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NoChild Left Behind ACT,NCLB)和《障碍者教育法》(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IDEA)这两部重要法律提出了高质量教师(highly-qualified teacher)的标准,更进一步推动了标准本位教师教育的发展。

在此大背景下,美国天才儿童协会(NAGC)与特殊儿童委员会(CEC)着手修订超常教育教师知识与技能标准,全力开发新《超常教育教师知识与技能标准》。首先,CEC专业标准和实践常委会(Professional Standards and Practices Standing Committee,PSPSC)确定计划要开发的知识与技能,确定小组负责人对修订进程进行指导;其次,CEC知识与技能小组委员会(Knowledgeand Skills Subcommittee,KSS)和小组负责人组建工作小组Ⅲ6J。工作小组对标准制定修订过程中的指定程序进行引导,以确保美国特殊儿童委员会(CEC)、CEC超常儿童分部(CEC-TAG)、美国天才儿童协会(NAGC)以及中小学、高校专家学者之间的紧密合作。

2004年10-11月期间,美国天才儿童协会与CEC超常儿童分部核准通过了新的《标准》草案。之后,工作小组着手对可行的标准项目做效度检验,进行专业文献整理,将文献进行提炼并形成条文。在2005年美国天才儿童协会的Louisville会议上,新《标准》草案被发放到参会的高等教育机构中,并于2006年1月返回CEC知识与技能小组委员会。在2006年1月的CEC知识与技能小组委员会会议上,CEC专业标准与实践部将新《标准》草案以分层随机抽样的形式,对参会的高校教师、中小学教师和管理者、州教育厅咨询专家进行在线问卷调查。每一个原始标准被划分为重要(essential)、合适但不重要(desirable but not essential)和其他(other)三个评价量度。依据调查结果,CEC知识与技能小组委员会仅剔除了一个标准,其它标准全部保留。

2006年4月,最终的标准得到CEC专业标准与实践委员会(PSPC)和CEC董事会的认可同意。2006年10月,标准被提交给NCATE特别领域研究委员会(Specialty Areas Studies Board),并于2006年秋得到最终批准认可。标准颁布后18个月(2006年12月至2008年5月)的过渡期内,大学依旧可以沿用旧版和相应修订版的《标准》,过渡期之后,各大学要取得NCATE认证则必须采用新版《标准》。

2 新《标准》的内容特点

2003年版的《标准》由于几乎是由单一机构开发完成,并且使用了过多特殊教育术语,没有充分体现超常教育的新理念,招致《标准》受到了诸多高校专家的非议和批评。新《标准》的开发则囊括了不同机构专家的智慧,在以前版本的基础上,做了较大修改,新《标准》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简化项目内容

2003年《标准》共10大项,137个小项,其中知识部分67项,技能部分71项。新《标准》在大项目上基本保持了稳定性和一致性,但是,对小项目则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删减和修订。新《标准》由基础理论、学习者的发展与特征、个体学习的差异、教学策略、学习环境

与社会互动、语言与沟通、教学计划、评价、专业实践与道德实践、合作等10大项,70个小项组成(见表1)。与2003年《标准》相比,新《标准》删除了部分不太重要的项目,对概念范畴相近的项目进行了合并,保留了旧标准中的最核心项目,使小项目数量简化为原来的51%。例如,2003年《标准》中标准1的第6个小项目(GTlK6)涉及超常群体的发生率和流行率,在新《标准》中该项目被删除;同时,新《标准》的语言表达更加精炼,更加注重标准的操作性。如标准10中明显加大了关于合作技能的比重,这更有利于《标准》在超常教师教育中的实施。通过简化,新《标准》中各项目更易作为超常教育教师入职培训中的必备知识技能标准,更能促进超常教育专任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2 重视多样性和差异性

在标准制定的过程中,工作小组力求新标准要反映多样性。与旧版本标准不同,目前的新《标准》更加重视文化、语言、智力、性取向以及障碍等方面的多样化,并在新标准中努力体现文化偏见、差异包容和多元文化等的影响。在新《标准》的32个知识标准和38个技能标准中,有35个(50%)标准项目涉及到了多样性议题。譬如,标准4中提到应适应超常学生的需要,为来自不同背景的超常学生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多元文化课程;另外,由于差别化教育关系到超常儿童教育的成功与否,新《标准》强调了在超常儿童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中的差异化的重要性。例如,标准7强调了针对超常生的差异性课程,要求为超常学生选择与编制多样化的差异性课程,使其内容有深度,具有超前性和概念上的挑战性。

2.3 吸纳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

新《标准》特别注重认知科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统合,吸纳学习策略方面关于问题解决、元认知、概念映射等的最新研究成果。例如,标准4中提到促进超常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特定领域中技能的学习,要求在学科领域中运用高层次思维和元认知模式,以满足超常学生的需要。以前的旧版中则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标准的制定没有体现与时俱进的理念。

2.4 重视超常儿童的情商培养

情商也被称为情绪智力,情商中的激励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人际关系能力以及对延迟满足的控制能力等,对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有着重大的影响。新《标准》对超常儿童的情商培养重视有加,其中,标准2中规定教师应掌握超常学生在智力、学业、创造性、领导力以及艺术等领域的认知和情感特征;标准5则重视社会性和情绪发展对超常生人际关系和学习的影响,要求针对超常学生创建的学习环境,应促进超常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效能感,促进积极同伴关系的构建,并提升超常学生的社会技能、领导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另外,教师还应促进超常生的社会互动和应对技能,使他们具备应付歧视和刻板化等个人和社会问题的技能。

3 新《标准》对中国超常教育的启示

3.1 研拟中国超常教育教师的准入标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认为:“我们无论怎样强调教师质量的重要性都不过分,各国政府应努力重新确认教师师资的重要性并提高他们的资格。”高质量教师的选聘和培训直接关系到超常生的学业成就和超常教育的成功与否,目前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发达国家以法律的形式界定了超常教育教师准入标准。中国近邻韩国也于2008年修订了《英才教育振兴法》,规定了超常教育教师的准入制度和教育进修政策。中国目前尚未制定专门的超常教育教师准入标准,超常教育教师的师资水平良莠不齐。现行的特殊教育教师教育体系中,无论是职前教育还是职后教育,普遍忽视超常教育教师的知识与技能培养,把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等同于障碍教育教师培训。要保障超常教育教师的教学专业化水平,促进超常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国家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超常教育教师准入标准和质量评估体系,为超常教育的质量管理和监控提供制度保障。

3.2 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超常教育课程模式

近30年来,西方国家出现过多种超常教育课程模式,较有影响的主要有Stanley才能鉴别与发展模式、Renzulli全校性三合充实模式、加德纳多元智力模式、Schlichter才能无限模式、斯腾伯格三元成分模式、普度三阶段充实模式、平行式课程模式、Vantassel-Baska统合课程模式等,这些课程模式对超常儿童教育具有较好效果,受到推崇并在实践中得到推广。

中国近30年来超常教育的课程模式相对单一,主要采用加速课程模式,而较少采用其他课程模式。尽管加速课程模式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超常儿童的智力潜能,并能缩短人才生产周期,满足了“快出人才”的社会需求。但是加速课程模式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一则加速课程模式缺乏大面积普及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不利于儿童情感和社会性的正常发展。因此,吸纳西方的先进课程理念,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超常教育课程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官群在对改革开放30年中国超常教育进行评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双超常教育”,这对中国特色超常教育课程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新《标准》中提到美国地方、州及国家课程标准的有机统合。中国地域辽阔,城乡差距大,一刀切的超常教育课程模式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因此,可以借鉴美国模式,构建由国家超常教育课程、地方超常教育课程和校本超常教育课程组成的“三级超常教育课程”模式。

3.3 开展文化回应教学,实施多元文化超常教育

文化回应教学(culturallv responsive teaching)的概念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是由多元文化教育衍生出的一种教学实践取向。文化回应教学要求教学应参照不同族群学生的文化知识与先前经验,充分考虑学生的文化背景和学习风格,以谋求每个学生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学习,使所有学生都取得更高的学业成就。文化回应教学中,教师应理解并尊重学生的文化背景和自身优势,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革除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学习和成就的偏见,尤其关注来自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学生,因为他们往往由于文化回应教学法的缺失而增加了学业失败的几率。中国是多民族文化国家,开展文化回应教学,实施多元文化超常教育显得尤为必要。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超常学生在享受全纳教育的同时,教师还应充分了解其学习风格、尊重他们的文化背景,借助多元文化资源多维视角地呈现学习任务,让每一个超常学生接受公正平等的教育。

3.4 重视超常儿童的情商培养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超常儿童尽管能够应对具有挑战性的差异化课程,但是他们仍然离不开同伴互动、情绪调节和压力管理等非智力技能。目前,中国超常教育中存在的重视智商开发而忽视情商提升的现象,导致了超常儿童非智力因素的欠缺,影响到超常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作为非智力技能的情商养成,应纳入到超常儿童教育体系,贯穿于超常教育课程管理的全过程。

另外,与普通儿童相比,超常儿童极易出现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在具有高学业成就的同时,他们也有可能表现出在生活技能、人际关系、情感处理等方面的困难和障碍。为促进超常儿童的全面发展,满足其心理需要,对超常儿童实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5 构建多元化的鉴别评量体系

鉴别评量是超常儿童教育的起点,也是超常儿童后续教育质量的保障。传统的鉴别评量体系往往以单一静态测验结果作为超常儿童的甄别依据,导致测验不能鉴别出某些具有超常天赋和才能的学生。另外,受本土化研究工具的局限、化意志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超常儿童鉴定中存在着“唯智论”的误区,导致有不少超常儿童被无情地漠视。因此,为保障超常生甄别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公正性,超常儿童鉴定评量体系应当采用多元标准(multiple criteria)模式,包括智力测验、成绩测验、创造力测验、教师推荐、同侪推荐、父母推荐以及作品抽查(product sampling)和自我推荐等。

我国广大的少数民族地区存在较大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因此,对该地区儿童辅助施以非言语评估(nonverbal measure)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雷特国际操作量表(Leiter Intemational Performance Scale)、Naglieri非言语能力测试(Naglieri Nonverbal Ability Test)、托尼非言语智力测验(Test of Nonverbal Intelligence)和通用非言语智力测验(Universal Nonverbal Intelligence Test)等是超常儿童甄别中较为常用的非言语能力测验工具。

通过多元化的评量方法,包括表现性评价、真实性评价、档案袋评定以及动态评价等多种替代性评量方式,可以让更多的包括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超常儿童被甄选出来,进而接受更有针对性的超常教育。

超常教育篇3

近几年我国超常教育的实验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超常教育的概念已从原来的理科少年班拓宽到了文科、艺术、体育等多种类型,它既表现为大学的“00”班(即通才教育,无系的数码代号),混合班、基础强化班、连读班(如初中直升高中及大学本科——硕士——博士),还可以按年龄、专业等因素分类,也可以按不同性质分类,总之,大、中、小、幼的各种试验班悄然兴起,而且波及越来越广,规模越来越大。 究竟什么是超常教育? 什么人能接受超常教育?如何教育?在刚刚结束的中国人才研究会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全国中学超常人才教育协作组第十届年会上,与会代表就超常教育的有关问题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新观念。 ■新观念一:超常教育不再适用于少数人 过去提到“超常”,人们很容易就把它和神童、天才联系起来,认为超常教育仅仅是对几个智力超常儿童的教育。 中国人才研究会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贺淑曼教授认为,现在超常教育不是应试教育,也不等同于精英教育, 而是培养高学力的潜能开发教育。其主要区别是:后二者的选拔和关注对象是少数成绩优异的学生,而那些潜能迟显的“爱因斯坦”或“爱迪生”式的学生就被关在了教育的大门之外。因此超常教育必须摆脱这些弊端,给潜慧生开辟发展的园地。所以,超常教育首先应本着对早慧生和潜慧生并举的多元智能开发及强化心理素质弱项等教育。 ■新观念二:创造性人才就是超常人才 教育部师范司副司长袁振国提出这样的问题:“办超常班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上清华、北大?这些优秀的学生清华、北大毕业之后会怎么样?”他认为,不能单纯用分数及文凭去评价学生是否成才,教育是否成功。如果这些学生确实在以后表现出来惊人的创造性,那么这样的超常教育是好的,反之教育则是失败的。关键问题是怎么能使教育方式为创造性人才做出贡献。 所以,创造性人才就是超常人才,超常教育的根本也就是要创新,只是不是一般的创新而是培养高层次的创造性人才。 ■新观念三:情商高的孩子容易成为超常人才 贺教授认为,超常人才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其中前者只占其中的20%,而后天的非智力因素占到了80%。超常教育的对象可以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均优异者或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一项优异一项中等偏上者(它不是全纳式的普通教育)。天才儿童最终不一定个个都能成为卓越人才。相反,一些没有机会到学校参加超常班的孩子,懂得教育的家长通过对孩子兴趣、动机、情感、意志、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孩子一样可以成为超常人才。诸多研究表明:智力中等偏上而非智力因素优异者,如果能接受良好的教育,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天才。 ■超常儿童有什么表现 早慧的孩子和超常实验班的学生在特征上与一般的孩子有着明显的差异。 旺盛的求知欲。超常孩子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他对什么都要问“为什么”。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数学、物理、计算机、建筑、网络、无线电,凡对有兴趣的事物,不管是否儿童学习的东西,都不惜耗时而求之。 在某一领域表现出特别的能力,譬如超常的语言能力或者运算能力。一位在工厂工作的家长发现他的4岁半的孩子有点不同寻常之处,带着他到贺教授家里咨询,贺教授发现孩子来到她家后抱着一本书往沙发上一坐便开始看书,一句话都不说,一看他看的是汽车维修的书,问他为什么看这书,他说家里没有别的书所以就看这个。问他看得懂吗,能不能给我们念念,孩子就念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声音像播音员一样,继而发现这个孩子有语言方面的天赋。有的孩子其他课程不及格,偏偏数学分数奇高。他们运算速度快,心算能力强。北京8中少儿班有个孩子,很少使用草稿纸,有时题目比较复杂,他也只是写很少的几条。还有孩子在谈到心算时说:我的思维不知为什么总处于一种“超前”状态。 除此之外,超常儿童很多表现方式还有很多,譬如,想象力丰富、感知深刻、有持之以恒的毅力等等。 ■鉴别超常儿童方法大同小异 不像量身高和体重那样有一个固定的标准,鉴别一个孩子是否是超常和天才不能一概而论。发现了孩子在诸多不同的方面表现出天分,目前通常还是通过一套标准的方法去测智商,一般智商在90—100分属中等,101—129分属良好优秀,130分以上属超常,140分以上算天才。在此基础之上,本着在动态的比较研究中鉴别、把发展的值跟量结合起来考查:研究超常儿童的能力如反应结果与速度,还要质的指针,如反应过程、方式、策略特点等原则,专家会采取多种多样的评估方法来鉴定他们的潜能和能力。这些方法包括如提名法、观察法、基于表演的评估法、动力评估法、表演和归档等非传统方法。 就目前来说,全国有十几所中学开办了超常儿童班,各校挑选超常儿童的鉴别方式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异。北京八中要进行3次考试,初试:卷面考试。检测小学1至4年级的语文、数学知识掌握程度。由心理学专家命题,对学习能力做检测,考查认知能力;复试:侧重考查应用能力,心理方面的检测要求更高;试读:让通过复试的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夏令营,为期一周,全部住校。试读将全面地考查学生实际的听课能力、自学能力、学习习惯和个性品质。 上海建平实验学校在语文复试中,两道题目分别是:听广播里的故事两遍后续写300字;阅读两个故事,用一个成语或一句话概括。以此来考查学生听、记忆、归纳、表达的能力。 ■家有超常儿童家长怎么办? 不是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到超常班或者特长班去学习,懂得教育的家长也可以把孩子培养成天才。专家给出家长如下的提示: 提示一:关注孩子个性培养,因材施教 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之外,良好的人品和性格始终是第一位的。超常儿童可能表现出 “完美主义” 倾向,容易与人发生冲突,有些表现出抑郁、疏离、固执、自以为是等极端的特点,家长培养、帮助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极其重要。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地帮他们分析原因。教孩子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另外,家长要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尊重和引导孩子的爱好,因材施教,让孩子学得轻松、玩得快活。 提示二:面对孩子家长必须重新学习。 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家长自身的学习与完善很

重要。首先,在很多家长脑子里没有孩子心理发展特点的概念。孩子重点应该发展什么、作为家长应该注意什么、用什么办法去了解自己孩子,家长有没有这种意识,这都是家长应该补上的一课。 提示三:家长不要拿孩子说事 中国人才研究会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贺淑曼教授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广东的一位女士打来电话,说自己把12岁的孩子教育得很好,孩子数学、语文、音、体、美,无所不涉猎,于是自己想出一本书叫《我的孩子12岁》,并且自己开起了公司,对家长进行培训,据说有很多家长来报名参加。“首先12岁的孩子还不是人才没有对社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其次,“究竟是儿子想成材还是大人想成名”贺教授认为:“这些把孩子当成了实验品,抱有这种想法的家长的做法是非常不对的。” 过早成名,众多问题会给孩子人格成长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专家强调,对任何孩子,哪怕是十分聪明的孩子,都不能刻意地当做“神童”来培养,即使对智力超常的儿童也应当做平常儿童看待。 ■开设超常教育班的学校概览 人大附中、北京八中、北大、清华、北航、北工大、北京育民小学、北京银河小学、浙大、苏州中学、东北育才学校、沈阳育才学校、天津耀华中学、江苏天一中学、深圳中学、湖南师大附中、西安市一中等。(陈静)

超常教育篇4

关键词:儿童;智力异常;智力落后;智力超常

智力是指各种认识能力的总和,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以思维能力为核心。通常通过智力测验得到一个用以表示每个人的智力水平的分数,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智商(IQ)。在智力分布两端的儿童的心理及其发展状况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

一、智力异常儿童的范围

人们往往把智商100作为正常儿童智商的标准线,智商在90~129的儿童都为正常儿童,智商在130以上(也有人认为140以上)为超常儿童,智商89以下为智力偏低儿童,智商70以下为智力低下儿童。而我们今天所讨论的智力异常儿童主要包括智力正态分布两端的儿童,即智力超常与智力落后儿童。

二、针对智力落后儿童的调查及结果分析

2002年美国智力落后协会对智力落后定义为一种障碍,以智力功能和包括认知、社会和日常生活适应技能的适应受到严重限制为特征,根据智力程度和适应来分类。这样,智力障碍又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四类。智力落后发生在18岁以前。智力落后是造成人类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最新的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智力落后儿童者约有554万人,(约占残接人群体的6.68%,由此可见对于智力落后儿童这一群体的教育尤为重要,也需要教育者和家长们引起关注和重视。)

(一)导致智力落后的原因

从宏观上来讲有两大因素,生物因素与心理社会因素。生物因素导致的智力落后有清晰的病理和一定的器质性原因,而对于心理社会因素相对不太容易界定。从微观上来讲,导致智力落后原因可分为出生前原因(染色体异常、新陈代谢异常、先天性获得异常、胎儿病毒感染、药物中毒、物理及烟酒伤害)、出生过程原因(产伤、无痛分娩)、出生后原因(疾病感染、严重营养不良、社会文化因素)。智力落后儿童和正常儿童之间的心理都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向前发展的,只是前者的发展速度缓于后者。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发展开始晚,生长速度慢,达到的水平低。

(二)智力落后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

1.感知速度慢,范围窄,感知信息容量小,观察力不准确。在心理活动方面常常表现为知觉发展迟缓,语言能力差,在表达自己的思想和需求上,表达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语言理解和语言运用能力都有明显缺陷,说话内容贫乏,感觉不稳定,视觉、听觉能力迟钝。记忆力很差,学过的东西不能保持,抽象思维能力特别差。注意力不集中,易受外界干扰。

2.在个性特征和行为上也与健康儿童有较大不同。智力低下儿童由于人格构造的分化程度低、僵硬、缺乏灵活性,因而难于适应新的事物,容易活在属于自己的小圈子里,再加之智力缺陷经常受人歧视,自卑感严重,长久以往不利于他们与外界正常健康的交往,不利于身心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过多沮丧、情绪紧张、内心压抑和缺乏自信。有时甚至会破罐子破摔,对外界抱敌对情绪或持怀疑态度,思想过于绝对固执。

3.情感起伏大,易变化和冲动,易受外界情境的支配。这类儿童不会隐藏自己的情绪,自己有什么想法就表露在外,喜欢就着自己的喜好办事。同时内心的体验不深刻,比较单调、极端,常常只表现为简单的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同时对于情感的控制和调节能力也相对较弱,很难以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行为标准来调节控制自己的感情。

(三)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方法及理念

1.着重恢复其自信心,激发儿童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智力落后儿童由于智力不足,行为有某种局限,使得他们自信心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加之周围环境的冷遇、歧视,甚至欺凌侮辱,自尊心受挫丧失自信,从而影响其身心发展。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精神支柱,也是对于智力落后儿童教育成功的必备因素。

2.加强直观性教育,注重因材施教。由于智力落后儿童知识贫乏,头脑缺乏生动的表象,掌握抽象概念困难,注意力不集中且缺乏学习主动性,因此在对其的教育通过多种直观手段,如实物、图像、动画、生动的语言肢体动作、实地教学等方式弥补其自身的不足,并且激发学习兴趣。智力落后儿童有着相同的身心特点,但是在发展中个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教育过程中应找出适合他们方式内容予以教育和指导。

3.有目标、系统地采取教育措施,并充分练习,不断巩固。在对于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中,应将教育内容细化并按一定的目标按步进行。因为弱智儿童在记忆方面有一定的缺陷,他们的记忆能力差,容易遗忘,在对其教学的过程中对所学内容必须反复练习,利用一切机会加以巩固。

三、关于智力超常儿童的调查及结果分析

智力超常儿童是指凡智力测验获得智商140分以上者。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人们对超常儿童的分类已经比较乐观和全面,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智力发展比较全面的儿童和具有特殊才能的儿童。这类儿童既有较高的治理水平,又具有某有方面的特殊才能。另一种是存在有障碍缺陷的超常儿童,这类儿童在学业上表现并不突出,有的甚至会被老师当作问题儿童。还有的儿童自身有如视觉、听觉等障碍,但并不妨碍起表现出超人的能力和智慧。

(一)智力超常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

超常儿童不仅在才能方面比一般儿童要发展得快,在个性发展的速度上也比常态儿童快得多,个性发展水平也明显高于常态儿童。通过观察结合研究结果发现,学前期超常儿童在主动性、坚持性、自制力、自信心、自尊心和情绪等方面都明显高于同年龄的常态儿童。

(二)智力超常儿童的教育方法及理念

坚持平等与特殊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因材施教。平等对待每一位儿童并在此基础上丰富其课程内容。根据儿童智力发展的情况和学习的具体情况,为特殊儿童设置独立的班级,将他们挑选出来进行专门教育,按能力不同,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是以特别的教育。为超常儿童提供更广、更深的课程内容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充分挖掘他们的智慧潜力。

严格要求与尊重儿童本身相结合的原则。在对其严格要求的同时,学会尊重超常儿童本身,顺应自身良好发展。尊重儿童的习惯爱好,尊重自身发展,社会宽容理性对待。作为智力超常儿童的教育者,应当充分了解和学习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在发展的同时注重保护儿童的兴趣和好奇心,抓住适当时机对其进行教育。

3.注重身心协调发展的原则。在关注其智力发展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其主要是健全的人格、社会的道德规范、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社会交往和社会沟通方面的能力。我们在培养超常儿童时应注重在培养和发展其智力和学业能力的同时,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对环境与社会良好的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获得全面的发展。

项目来源:西华大学“西华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项目

参考文献:

[1] 谢侨衡,肖启亮,李湘红.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行为发育影响的初步观察[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01)

[2] 朴永馨主编.特殊教育辞典[M].华夏出版社,1996

超常教育篇5

 

以色列历来重视教育,视教育为社会的一种基本财富和开创未来的关键。教育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8.6%为世界各国之最(最高曾达至|J9.1%)[2][3]。即使在前几年政府大幅度削减预算的情况下,也要确保教育经费不减少。2005年全一体化国教育经费预算为55亿美元,其中特殊教育的经费预算为5.5亿美元。

 

以色列的主要教育法规包括《义务教育法》(1949)、《教育法》(1953)、《高等教育委员会法》(1958)、《学校督导法〉>(1968)、《特殊教育法》(1988)和〈延长学时和増强学习能力法》(1997)等。依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所有儿童享有11年的免费义务教育(即幼儿园1年,小学和中学10年)。以色列的学校大多数是公立的,包括公立学校和公立宗教学校;后者侧重犹太学科、传统和习俗。父母有权为子女选择进入哪一类的学校中学习。

 

2以色列的特殊教育状况

 

2.1特殊教育对象

 

以色列(〈特殊教育法》规定,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是指年龄在3—21岁之间,因其明显的障碍,导致其在适应性行为的能力发展上受限制或需要接受特殊教育的儿童青少年[4。具体来说,这些儿童包括聋、盲、轻度智力落后***、智力落后、多重或重度障碍、行为障碍、脑瘫、学习障碍、孤独症、精神障碍、发展障碍、语言障碍等。此外,超常儿童教育也受到关注。以色列教育、文化和体育部下设有三个机构分别管理特殊儿童教育事宜,即特殊教育处、学习障碍教育处、超常儿童教育处。

 

在2005学年,以色列共有118,⑴0名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在各类学校中学习,其中有45,000多名在需要的学生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就学并接受特殊教特殊教育机构中学习,约占全体学生人数的2.6%,育帮助,约占全体学生人数的4.3%占所有特殊需占所有特殊需要儿童的38.2%;73,000多名有特殊要儿童的61.8%2.2《特殊教育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在(〈特殊教育法》出台以前,以色列已有特殊教育的体系,但发展比较缓慢,在一些家长的推动下,议会制订并通过了《特殊教育法》,明确了发展特殊教育是政府的职责。根据《特殊教育法》规定,特殊儿童不仅可以与其他儿童一样享受免费的义务教育,而且还可以获得由政府提供的交通、午餐等免费服务。对于在特殊教育机构中就读的有特殊需要的青少年可以为他们提供直到21岁的教育服务。以色列的《特殊教育法》对特殊儿童的鉴别和诊断作出了详细的规定,首先根据医学诊断,将被认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筛选出来,再由专门的教育安置委员会举行听证会,听证会由多方面的人员组成,包括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代表、教育部督导人员、学校心理学家、医生、家长代表(非被听证儿童的家长)社会工作者等。家长可以旁听。类似的鉴定每隔三年要再进行一次,以防止误判。

 

《特殊教育法》要求特殊教育的教师必须具备特殊教育教师资格,特殊情况下需经教育部批准方可临时任教。对于学校中的其他专业人员,如心理学家、医生、治疗师等,要求依照卫生、劳动和福利部门的规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强调对特殊学生按照个别化教育原则,对其课程、教学方式、学业成绩的评估等做出相应的调整。2.3特殊需要儿童的安置特点。

 

在实践中,以色列采取的是一体化策略,但并不排斥特殊教育机构。特殊需要儿童安置的基本原则是从儿童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于是否推行“全纳教育(inclusiveeducation)”,他们也有不同的认识。一种看法是所有的儿童都有权利入学,而无须“被纳入(included)”。例如,目前盲生全部都在普通学校学习,因此该国没有专门的盲校。而聋生的80%都在普通学校就读,15%在普通学校附设的特殊班学习,只有5%的聋生在特殊学校学习。

 

以色列在对特殊儿童进行安置时,强调从学生的教育需要出发,而不是仅仅看其缺陷的类型。如对于那些因疾病而需要长期住院的儿童,并不一定有身体的缺陷,但也要尽可能为他们提供补救教学的措施。由于大多数特殊儿童都能够得到相应的教育服务,近年来,特殊教育领域更加关注的是有严重障碍或多重障碍的儿童。

 

在采用一体化策略将特殊需要儿童尽可能安置在普通学校的同时,特别强调要帮助普通学校的教师在观念上和技能上做好准备,能够适应这些不同的学生。因此,需要有各种专业人员向普通班的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

 

2.4特殊教育机构的课程及教学

 

以色列的特殊教育学校特别注重特殊儿童的康复和全面发展。各类特殊学校都建有语言治疗室、作业治疗室等,有的甚至还有游泳馆,对儿童进行游泳治疗。有许多学校都引进了感觉训练室,在这种感觉训练室里,通过采用灯光、荧光、音响、不同性质的物体(水、沙等)以及多媒体手段等,创设一个可以刺激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等多种感官,从而使儿童获得快乐体验的教学环境。

 

许多学校都明确办学的目的是促进特殊儿童的发展,使他们能够融入社会,成为社会一员,享有有质量的生活。因此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儿童的自理能力的培养。如在智力落后儿童教育中,将感知一运动、情感一行为、个人、认知、沟通、社会和职业技能等领域整合起来,促进智力落后儿童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自我照料、自我决定、问题解决和整个人生发展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为学生提供许多走出校门、在外住宿、在社区工作和与普通儿童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实现适应社会的目标。

 

由于以色列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特殊学校的学生差别也很大,这不仅是智力或身体状况的差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中,各特殊教育学校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如有的聋校同时使用着三种教学语言:希伯莱语、阿拉伯语和希伯莱手势语。

 

由于学生的差异很大,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坚持人性化原则。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根据特殊儿童的特点,给他们提供必要的辅助教具,采用直观性教学和趣味性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在以色列的许多学校引入了一些教学改革项目,如以工业为例的思维训练、一起学数学、获取学习经验这些训练对于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2.5超常教育的特色

 

人才是以色列强国的最重要资源,以色列特别重视对超常儿童的教育,而且形成了其独特的教育方式。目前该国有5种针对超常儿童的特殊教育项目:

 

(1)午后额外课程:3—6年级的学生如果在超常儿童鉴别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成绩处于前3%之列)['则被推荐到超常儿童训练中心参加午后额外课程的训练。通常这种训练每周安排一个下午,向超常儿童提供普通学校所不开设的一些特殊课程。目前有4200多名学生参加这一形式的学习。

 

(2)充实中心:小学和初中阶段的超常儿童平时在各自的学校中就读,但每周有一天到地区性或跨地区的充实中心参加特殊训练。每个训练项目都根据其学生群体和所在地区的特点而有各自的特色。如分别设有针对阿拉伯学生和犹太学生的充实中心。41%的超常儿童参加此项目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所喜欢的课程。目前在充实中心接受训练的超常儿童有4900余名。

 

(3)超常儿童班:由于超常儿童在认知、情感和社会需要上有特殊要求,因此有必要为他们设置单独的班级(20—25人),通常附设在普通学校之内。高中阶段的超常儿童除了在本班上课以外,还可以选修其他课程,这样他们有机会与普通儿童一同上课。比起普通班,他们的课程在原有基础上更加宽加深,同时富有挑战性,并且根据需要増加特殊的提高课程。必要时学校还会通过増强项目或研讨学听课(通常是计算机科学和数学)。目前有2300多名学生在这类班级学习,占所有超常儿童的17%

 

(4)特殊学校:将一些超常儿童集中起来安置在专门的特殊学校里,这种学校的课程设置强调将科学、人文、艺术等多方面课程整合起来,其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培养能适应社会的人才而非机械的“电脑”。这类学校的教师队伍组成是多样的,对于少数有特长但无学位或教师资格的人员,经推荐、考察也可从教,以使超常儿童能够接触到不同的教师。

 

(5)大学超常班(部分时间制):在大学设立超常班,但并不是全日制的。通常这类儿童在中小学附设的特殊班中学习或在充实中心接受训练,然后定期到大学选修课程,课程形式一是为学生设计一组课程进行系统指导,二是由学生自选,导师加以辅导,不强调系统性。

 

鉴于每种安置形式都有其优势和不足,在实践中强调根据每个超常儿童的特点提供与其人格、兴趣和智力特点相适应的教育。今后超常儿童教育的方向是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而新的模式则强调质量,主张采用整体化策略来统筹超常儿童的学习,不仅要考虑智力的发展,而且要关注社会、情感等多方面的因素。扩大超常儿童的范围,逐步将那些在体育、艺术、音乐、戏剧、领导才能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儿童选拔出来。

 

3以色列特殊教育中的问题

 

尽管以色列的特殊教育体系比较健全,国家、社会和公民对特殊教育比较关心,特殊教育投入较大,在特殊教育发展模式上保持自己的特色[9],但由于该国的特殊国情,在特殊教育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由于以色列存在着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多语言,为特殊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问题,一些特殊教育的理念不能真正得到落实。如有的早期康复性质的特殊教育机构设在一些保守犹太人居住的社区,而其学生则来自全城甚至周边地区,这样如何利用社区、借助社区的资源来开展教学就成了一个问题。进而也就影响了特殊儿童通过参与社区活动实现康复。其次,特殊儿童究竟应该安置在普通学校还是特殊教育机构,这不仅是长期存在的有争议的问题,而且在现实中也发现,部分特殊的特殊班。通过考察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发现特殊教育机构所培养的儿童是开心的,他们的自信心强,主动与人沟通,能够获得一技之长,学生们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精美,可以与市场上的工艺品相媲美。而普通学校所附设的特殊班中,尽管教师工作很努力,但学生的反应却很迟缓,看上去这些儿童并不是那么的开心,表现出发展上的明显落后。而这类特殊班的投入也很大,教师、助手、志愿者加在一起,几乎和学生人数一样多,从人力的投入和产出的效果(学生的发展)来看,教育的效益是不高的。

 

第三,特殊教育对象和特殊教育机构都存在着弱势群体。尽管以色列的社会福利制度比较完善,但由于大量的新移民迁入,有许多家庭处于社会经济不利地位,同时各类特殊教育机构的发展也极不平衡,有的机构办学条件比较差。他们在特殊教育的整体发展中处于弱势地位,需要引起关注。

 

4以色列特殊教育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4.1明确政府职责,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以色列历来重视科技和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典范通过教育立法,将举办各类教育明确规定为政府的职责。在其《特殊教育法》中,明确规定了地方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各级政府都有专职的特殊教育主管官员和项目协调员,绝大多数特殊教育学校都是公立的,其教育经费由中央政府提供,而地方政府负责学校的校舍、设备等建设,通过明确分工,确保了教育经费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特殊学生享有比其他儿童更多的优待。这些举措具有一定超前性。此外,犹太文化中历来就有扶弱济困、帮助他人的优良传统,因此一些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也主动参与到特殊教育事业中来,如一项针对住院患儿开展的信息技术项目,就是由一个非政府组织通过己有的医院学校来实施的,他们帮助患儿借助网络获得继续学习和与其他儿童沟通的机会。

 

目前我国的特殊教育基本上停留在狭义的层面上,仅有盲、聋、智力落后教育建立了比较齐全的机构,而孤独症、脑瘫、多重障碍、慢性病儿童等的教育被忽略了。许多家长、慈善组织创办的民间特殊教育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空白但由于这些机构的办学条件差、专业性师资缺乏、无法得到专业指导,在办学质量和发展规模上都受到限普通学校教师缺乏教育学习障碍儿童的良策。而现有的超常儿童教育项目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针对这一情况,应尽快出台《特殊教育法》,将各类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统筹考虑,同时在新的法律中应特别对特殊教育的经费投入及保障加以明确规定,使不同的部门都能承担各自的职责,切实做到有法可依。

 

4.2以人为本,重视学生发展

 

以色列特殊教育机构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贯彻人性化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注重将特殊儿童融入社会,为他们获得有质量的生活创造条件。一些教育家和教育机构致力于研究如何改进特殊儿童的学习,他们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策略和改革项目这些改革在教学中行之有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在多数特殊教育机构,都配有专门的治疗室,根据特殊儿童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广泛开展诸如作业治疗、言语治疗、艺术治疗、动物治疗、游泳治疗、感觉训练等康复训练[10。而在辅助器具方面,为特殊儿童考虑的可谓无微不至,如对手的动作不灵活的脑瘫儿童制作专门的异型鼠标,为脑瘫儿童编制了电脑专用软件。由于信息技术是该国的优势产业,一些专门的学习软件和网络资源被开发了出来,并应用于特殊儿童的教学中,许多特殊教育学校都普遍使用电脑辅助教学,促进了特殊儿童的发展。在职业技能训练方面,从最基本的感知一运动训练开始,帮助他们锻炼双手,体验成功。虽然并不强制残疾学生高中毕业后服役,但如果特殊儿童自愿申请,他们也会允许这些特殊儿童到军队中体验生活。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关注学生的发展。但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受教师权威论的影响,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参与,特别是对特殊儿童,教师保护的多,如同保姆一样,事事都替学生包办,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如何以课程改革为契机,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本,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4.3处理好特殊教育、一体化教育、全纳教育的关系

 

以色列的特殊教育有其独特一面,他们既鼓励通过一体化教育模式解决特殊儿童的入学问题,但同时也保持着相当数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体现出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灵活、务实精神。不管从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不刻意追求一种固定模式,而潜能,实现自我的价值。

 

在我国,不同地区的特殊儿童教育状况差别很大。一些发达地区,已经出现了合并、缩减特殊学校的现象,同时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的融合趋势也初步显现;在中等发达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项目都在各自的基础上向前发展;而在欠发达地区,特殊教育尚有许多空白,随班就读工作举步为艰。因此,究竟应该将特殊儿童安置在什么机构中,还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情况来决定。普通学校要向有跟班学习能力的听力、视力、肢体残疾儿童敞开大门,而特殊学校则应发挥各自在师资、设备、教学经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成为随班就读项目的支持中心和资源中心。同时还要关注全纳教育的发展趋势,积极调整自身的服务方向和办学思路,成为未来全纳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4尊重差异,尊重多元文化

 

以色列是个多民族、多宗教、多语言、多文化的国家,在特殊教育中也存在着多种文化的差异[11。在对待不同文化上,以色列采取了开放的态度,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上,将选择和做决定的权利交给公民。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学校尊重多元文化,根据学生所在群体的文化特点实施教育,在许多学校里,既教授希伯莱语,也开设阿拉伯语课。不管是移民子女,还是少数民族学生,都能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

 

超常教育篇6

【关键词】 梁启超 “美术人”说 情感教育 趣味教育

梁启超在《美术与生活》(1922年8月13日梁氏在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演讲稿)一文中创造性的提出了“美术人”这一概念,他认为:“人类固然不能人人都做供给美术的‘美术家’,然而不可不个个都做享用美术的‘美术人’!”1 “美术”一词是由近代日本以汉字意译过来的,在当时“美术”这一概念是包含音乐和诗歌在内的所有艺术。

“美术人”这一g语是梁启超创造的,是对其前期“新民”的进一步发展,其创造这一概念是为了“专要和不懂美术的人讲美术”2,因为梁启超确信,“‘美’是人类生活一要素――或者还是各种要素中之最要者,倘若在生活全内容中把‘美’的成分抽出,恐怕便活得不自在甚至活不成!”3在这里梁启超尤为强调了“美”的重要性,他把“美”作为人类生活的必要条件和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这种“美”主要是一种精神与情韵,强调的是情感陶养、人格美化、趣味升华,通过生活实践塑造审美人格,提升生命境界,建构生命的内在精神。对于“美术人”的概念,金雅教授认为,“首先,‘美术人’是具有审美能力的人。其次,‘美术人’是能够创造领略生活之美及其趣味的人。第三,‘美术人’是人本来就该具有的面貌,是本真的人和理想的人的统一。‘美术人’以趣味为本。”4同时钱中文教授也谈到:“这‘美术人’明确是指懂得和享受美术的人,是懂得享受包括文学在内的各种艺术形式、具有审美能力的人,‘审美的人’。”5由此看来,“美术人”就是以趣味为核心,具备领略艺术之趣与生活之美的审美能力和趣味人格,并且能够将趣味置于生命本体的高度上去践履现实生存的审美的人。

梁启超的“美术人”说并不局限于表层含义,而是把艺术与审美进一步提到了人的生活与人生的层面,凸显了“美术人”所蕴含着的生命内在精神。如钱中文教授所说,“‘美术人’传承了中外人生论哲学思想,把人生内化为人的生存趣味,进而把生存趣味内化为人的审美趣味,一种与生命的内在精神和理想契合的人,一种生命的高级本然意义上的自由的新民。”6维新运动失败后,梁启超深感要想改造国民性,必先从国民的精神入手,但在当时,大多数中国人“总以为美术是一种奢侈品,从不肯和布帛菽粟一样看待,认为生活必需品之一”7,致使人的审美本能变得麻木,缺乏对于生活的热情与活力,所以梁启超认为“中国人生活之不能向上,大半由此。”8为此梁启超提出,“今日的中国,一方面要多出些供给美术的美术家,一方面要普及养成享用美术的美术人。”9

对于梁启超来说,美术教育的两个根本性的任务在于:一、培养能够进行艺术创作的“美术家”。二、培养具有审美能力及趣味的人生境界的“美术人”,在这里,美已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让“美术”以“平民化”的姿态走进了普通大众的现实生活。

在梁启超看来,“美术人”是一种生命本然意义上的理想中的人,诚如金雅教授所说:“‘美术人’是梁启超式的人生论美育理想在中国现代文化语境中的一种创构,也是梁氏‘生活的艺术化’理想在人身上的一种构型。”10所以要成为一个“美术人”,必须对国民进行“情感教育”和“趣味教育”,即通过情感陶养与趣味升华来完善现代人格的塑造,实现“美术人”的终极目标。情感教育是趣味教育的根基,也是实现趣味教育的前提条件。梁启超认为,情感教育和趣味教育既要通过对普通大众进行艺术教育来实现,也应落实到具体的生活实践中。情感教育的作用重在“提情养心”,而趣味教育的作用旨在“立趣育人”,唯有这样,“美术人”的培育才能得以实现。

在梁启超看来,情感具有最本质的意义,知育和意育的践行,无不需要情感对人的内在推动力,情感教育对于“美术人”的培养至关重要。梁启超力倡的情感教育,就是要通过艺术这一“情感教育最大的利器”11,培养一种饱满的生活态度与健康完满的审美人格,从而保持对于人生的活力、进取心与审美能力。梁启超认为,艺术是情感的表现,艺术作品具有强烈的情感感染力,为此,梁启超把艺术审美看作是情感教育的基本途径。

在梁启超看来,情感是趣味人格建构和趣味精神得以实现的原动力。理性对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情感却能最大限度的激发人的潜能,使人能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所以梁启超认为,情感的性质是本能的也是超本能的,是现在的又是超现在的。他说:“我们想入到生命之奥,把我的思想行为和我的生命迸合为一;把我的生命和宇宙和众生迸合为一;除却通过情感这一个关门,别无他路。”12由此看来,梁启超对于情感尤为推崇,他认为情感对于人的人生境界的超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梁启超提出了情感教育:“古来大宗教家大教育家,都最注意情感的陶养。老实说,是把情感教育放在第一位。”13

梁启超强调,“情感教育的目的,不外将情感善的美的方面尽量发挥,把那恶的丑的方面渐渐压伏淘汰下去。”14在梁启超看来,情感虽是常人生来皆备的,但情感本身却有美善丑恶之分。丑恶的情感若时常迸发,甚至会造成可怕的后果,所以必须对情感进行陶养,使情感得到净化,由此也突出了情感教育对于养成“美术人”的重要性,即通过情感教育把日常情感引的深、引的高,从而提情养心,将人的思想行为与生命实践迸合为一。梁启超说情感教育的“工夫做得一分,便是人类一分的进步。”15

梁启超之所以如此重视情感教育,强调艺术对于情感教育的决定作用以及重视艺术家的责任与修养,一方面突出了其“启蒙新民”的爱国理想,另一方面也旨在借助艺术审美,来培养人们积极健康的情感价值取向,激发人对于生活的内在热情,从而实现人人都是“美术人”的理想,不仅实现了对于国民趣味人格的塑造,也成就了其艺术的人生。诚如金雅教授所言:“梁启超的情感教育并非要人陷于一己私情之中,也不是让人用情感来排斥理性,更不是要人沉入艺术耽于幻想。他的情感教育实质上也就是人生教育,是从情感向人生,从艺术与美通向人生。”16

对于“美术人”的培养,梁启超所主张的情感教育实则是趣味教育的基础,金雅教授认为:“梁启超以‘趣’为‘情’立杆,主张高趣乃美情之内核。而艺术的价值既在于表情移情,使个体的真情得到传达与沟通;也在于提情炼情,使个体的真情往高洁纯挚提挈。”17在梁启超看来,情感是趣味的条件也是趣味的实质。但是“趣味固然是情感,但是并非凡情感都是趣味。趣味其实是最具有行为驱动力量和内外融通功能,并因之使人生充满意义和愉悦、使生活显得合理的情感。”18梁式的趣味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借助艺术和审美,激发人自身对于生活的热情和生命的活力,强调责任心与兴味的统一,健全和完善审美人格,提升人生境界,最终实现“生活的艺术化”。

梁启超所倡导的趣味教育旨在提升和锻炼人的审美能力,培养高尚趣味,并将这种趣味的人生态度运用到对于现实生活的实践上来,最终实现真善美相谐的趣味人格建构,这种具备趣味人格的人,实则就是“美术人”。梁启超说:“审美本能,是我们人人都有的。但感觉器官不常用或不会用,久而久之,麻木了。一个人麻木,那人便成了没趣的人。一民族麻木,那民族便成了没趣的民族。美术的功用,在把这种麻木状态恢复过来,令没趣变为有趣。”19在这里,梁启超把审美本能与“趣”紧密联系起来,认为“趣”是审美本能的基本要素。但是不同的主体对趣味诱发的程度有所差别,主要取决于感觉器官的敏锐度,感觉器官敏则趣味增,感觉器官钝则趣味减;诱发机缘多则趣味强,诱发机缘少则趣味弱。因此,要想成为“美术人”,就要通过音乐、文学、美术等美育实践,把“坏掉了的爱美的胃口,替他复原,令他常常吸受趣味的营养,以维持增进自己的生活康健”,从而成为一个“有趣的人”。20由此看来,梁启超所谓的“趣”,不仅包括艺术之趣味,还包括生活之趣味。正如他所言“问人类生活于什么?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生活于趣味。’”21 “趣味是生活的原动力,趣味丧掉,生活便成了无意义。”22所以趣味并不单指审美活动,梁启超还将其拓展到例如劳作、游戏、艺术、学问在内的一切生活乃至人生领域。

梁启超认为趣味教育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促发和引导,而不应是强制性的灌输,梁启超提出如“注射式”的教育、课目太多、把学问当手段等几种方式,其结果都是将教育之趣味完全丧掉。梁启超指出:“教育家最要紧的教学生知道为学问而学问,为活动而活动。所有学问,所有活动,都是目的,不是手段。”23为学问而学问,为劳动而劳动,不仅是一种责任心的体现,更强调了趣味精神对于主体行为的巨大推动作用。梁启超认为,趣味应该是责任心与兴味的统一。他说:“我半生来拿‘责任心’和‘兴味’这两样事情做我生活粮食,我觉得于我很是合宜。”24正如郑玉明教授所言:“梁启超后期思考趣味人生问题,关注“美术人”的养成,目的在于思考如何使人被迫承担人生责任(特别是对国家民族的责任)的痛苦转化为自觉履行的兴趣。”25梁启超倡导通过趣味教育来培育“美术人”,就是要培养普通大众积极饱满的生活态度,让国民能够以唯美的眼光看待生活,能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体悟人生乐趣,最终建构起健康完整的趣味人格,实现“生活的艺术化”的人生理想。梁启超的趣味教育不仅仅只是一种教育的方法与手段,而是教育的本质,其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文化中的“知行合一”论,强调生命力的健动,主张精神与实践的双向互动,从艺术之“趣”到人生之“趣”,实现培养“美术人”的终极目标。

在当时激荡变革的历史时期,“美术人”说对于当时虚伪落后的封建伦理道德具有一定的批判性,同时也起到了人性启蒙的作用。笔者认为,在科技日新月异、生活节奏加快的当今社会,“美g人”说对于弥补大众在精神生活上的缺失同样意义深远。

叶朗教授谈到:“当今世界存在的众多问题中,有三个问题十分突出:一个是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失衡,一个是人的内心生活的失衡,一个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26这三大问题现如今依旧有迹可循,困扰着人们的身心发展。20世纪以来,中西方现代工业文明迅猛发展,使得生产力不断提高,物质财富持续增长,与此同时,技术文明也加剧了异己力量的产生,人们长期处于拜金主义盛行、科学理性膨胀、自然生态恶化、精神疾患蔓延等“非美”状态中,实现“诗意地栖居”,是当今社会对于美育的强烈吁求。在中国现代文化语境下,梁启超的“美术人”说更凸显出其对于当代育人实践的重要作用。

首先,“美术人”尤为重视情感教育对于现代中国人的情感陶冶和情感净化起到了重要作用。现代中国人正处在信仰严重缺失的时代,“单向度的人”依旧存在,审美本能逐渐麻木,在物质生活中纸醉金迷,在精神生活中流离失所,生活变得乏味无趣,焦虑感、空虚感充斥人心,悲观厌世等消极情绪得不到净化,人们逐渐丧掉了对于生命的活力和生活的热情,使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严重失衡。所以,“美术人”说所力倡的情感教育,正是教人激发那颗审美麻木的心,涤除内心的负面情绪,使人以审美的眼光去品鉴艺术、观察生活、享受人生。

其次,“美术人”力倡的趣味教育对于当代人知情意相谐的趣味人格塑造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在当今信息时代,大众文化快速发展,使得庸俗无趣的艺术泛滥成灾,知情意在人性中被割裂,出现严重的结构失衡,这种失衡对健全完善的人格培养尤为不利,使人追名逐利,计较得失成败。“美术人”所强调的趣味教育,就是要培养人的高尚趣味,通过长期不断的艺术审美活动,潜移默化的培育趣味人格,用趣味去践履现实生存,实现生活的艺术化、情趣化。

再次,“美术人”说所倡导的情感教育和趣味教育不仅能够使人的审美能力得到砥砺,同时使现代人实现了“责任心”与“兴味”相统一的趣味主义人生态度,把“无所为而为”的精神融于生活实践,对于实现“生活的艺术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蒋励等“无国界医生”主动去往战争频仍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医疗援助,让无数病患重获健康,把救治伤员的责任心与对事业的趣味统一起来,践行到生活实践,实现了人生境界的升华。

梁启超的“美术人”说则倡导通过对国民进行情感陶养、人格美化、趣味升华,最终建构起知情意和谐统一的审美人格,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由此来看,梁启超的“美术人”说所蕴含的美育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学校教育而言仍然任重而道远。

李岚清同志指出:“美育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人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27此外曾繁仁教授认为,“美育是一种“综合教育”,它不仅作为社会关系的内在调节器,具有情感协调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提高全民辨别美丑与善恶的能力,有利于克服不正之风,端正社会风气。”28而“美术人”说所倡导的情感教育和趣味教育,不仅能够使人们枯燥乏味的生活多些乐趣,同时也对利欲熏心的现代社会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可以说是“抗衡种种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工具理性、实用理性、反理性、非理性的有力武器。”29使人们对于“真善美”的人格追求内化为心灵的自觉,实现个人的德行修养与社会责任相统一,最终达到孔子所言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精神自由。

【参考文献】

[1] 金雅主编.《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梁启超卷》[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4页、第10页、第12页、第18页、第102页、第195页.

[2] 金雅.梁启超美育思想的范畴命题与致思路径[J].艺术百家2013年第5期.

[3] 钱中文.我国文学理论与美学审美现代性的发动[J].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7期.

[4] 金雅主编.梁启超美育思想的范畴命题与致思路径[J].艺术百家2013年第5期.

[5] 方红梅.《梁启超趣味论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92页.

[6] 郑玉明,《人生论美学的实践意义初探》[A].金雅、聂振斌.《人生论美学与中华美W传统》[C].中国言实出版社2015年.第46页.

[7] 叶朗.胸中之竹――走向现代之中国美学[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第30页.

[8] 仇春霖主编.大学美育[M].序.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2页.

[9] 曾繁仁.《美育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94页.

[10] 金雅.人生论美学传统与中国美学的学理创新[J].《社会科学战线》2015年第2期.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中国美学与艺术理论研究中心。

超常教育篇7

市五四红旗团支部(总支)”推荐申报材料 107省道泾阳超限运输检测站

该团支部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制度完善,建立了团员基本信息库,各项管理规范、有序。广大青年积极奉献,2011年全年共检测车辆454695辆,查处超限车辆910辆,超限率由2010年的0.85%下降到0.20%。认真开展百日专项整治中,共查处超限车辆186辆,收取罚款539200元,有力的打击了砂石料超限运输车辆和绕道超限运输车辆。加强团员教育,抓好团青组织建设,不断提高文明执法水平,提升团员队伍整体素质。各类主题教育开展经常积极,团青组织影响力凝聚力明显提升。

该团支部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制度完善,建立了团员基本信息库,各项管理规范、有序。广大青年积极奉献,2011年全年共检测车辆454695辆,查处超限车辆910辆,超限率由2010年的0.85%下降到0.20%。认真开展百日专项整治中,共查处超限车辆186辆,收取罚款539200元,有力的打击了砂石料超限运输车辆和绕道超限运输车辆。加强团员教育,抓好团青组织建设,不断提高文明执法水平,提升团员队伍整体素质。各类主题教育开展经常积极,团青组织影响力凝聚力明显提升。

该团支部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制度完善,建立了团员基本信息库,各项管理规范、有序。广大青年积极奉献,2011年全年共检测车辆454695辆,查处超限车辆910辆,超限率由2010年的0.85%下降到0.20%。认真开展百日专项整治中,共查处超限车辆186辆,收取罚款539200元,有力的打击了砂石料超限运输车辆和绕道超限运输车辆。加强团员教育,抓好团青组织建设,不断提高文明执法水平,提升团员队伍整体素质。各类主题教育开展经常积极,团青组织影响力凝聚力明显提升。

该团支部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制度完善,建立了团员基本信息库,各项管理规范、有序。广大青年积极奉献,2011年全年共检测车辆454695辆,查处超限车辆910辆,超限率由2010年的0.85%下降到0.20%。认真开展百日专项整治中,共查处超限车辆186辆,收取罚款539200元,有力的打击了砂石料超限运输车辆和绕道超限运输车辆。加强团员教育,抓好团青组织建设,不断提高文明执法水平,提升团员队伍整体素质。各类主题教育开展经常积极,团青组织影响力凝聚力明显提升。

超常教育篇8

教育难题下的联想智慧

“现在的学校中有很多应用系统,建成后并没有很好地使用,反而形成‘僵尸使用’的现象,例如我们通常所说的中西部建设非常不均衡。另外,我看到一个学校的IT系统,甚至摆放在学校的传达室中。还有,教育行业的信息化人才实际上是短缺的。很多学校都是由老师兼任信息系统管理、运维的工作,逐渐感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传承难度很大。很多优秀的教师,他的教育方法以及优秀课件并没有被很好保存,而是随着退休一并消失,在这种情况下新的教师很难将教育的信息很好地传承下来。”张巍认为。

在这一系列的困惑驱使下,联想的智慧教育云立志高远,想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创新技术,将这些资源整合起来,把教育的信息化融入超融合的云计算中,这不单单是联想智慧教育云的理想,更是教育信息化的情怀。

在联想智慧教育云以及共有云部分,联想会提供在线的云服务,帮助提供24小时的运维,同时提供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供教师下载优质资源,帮助备课;同时提供运行商店,均可以通过共有云下载需要的IT系统。在各个区域中类似教育局的管理单位,实际上都部署在整个云架构体系中,通过整个教育云的大数据体系对各个教育系统进行全方位布控,有助于在IT系统规划,以及决策上做出及时的反应与调整。同时可以做到根据自己区域的特点,来构筑共有的教育资源建设。 在学校中,智慧教育云可以帮助教师通过各种IT系统,打通整个教育过程的课前、课中、课后的一系列教育工作;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教育,利用更多的应用、云媒体的服务,帮助其解决在校、在家、在外的学习环境的优化问题。

张巍补充道:“智慧教育云带来的价值,为教育的传承提供一个IT的基础架构。通过IT整合完整的教学流程,帮助教师减轻负担,提升教育质量;通过互联网教育提升学生学习体验,帮助其茁壮成长,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联想智慧教育云实现了自主性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创新模式,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从基础架构有力推动了中小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超融合云端特性

在联想智慧教育云的一系列服务中,包括云媒体、数据库、适时通信等,其中的负载是多种多样的,实际上就是对整个基础架构设施带来多种多样的诉求。

首先,所有的教育云部署是从小规模开始的。因为学校不会将所有的应用系统上线使用,起初会选择三五个来试用。另外在整个云信息化方案中,学校希望尽量简单,最好使用手机、iPad等移动便捷设备接入。最后,也是众所周知的一点,国家的教育经费,如果平摊十几亿元是十分紧张的,按照教育需求又同时满足基础架构,相对来说比较困难。除此之外的一个诉求,更多的就是大部分的IT架构诉求,也就是加强系统自愈的功能。“联合通过超融合产品,实现软件第一中心,解决整体应用对低层基础设施的需求,十分关键。”张巍强调。

联想超融合产品能满足教育行业的诉求,可想未来越来越多的超融合产品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便捷与快乐。例如,联想提供的超融合一体机,从三台服务器、三个节点就可以交付给客户,30分钟到客户现场就可以建立起来。很多人会想三台服务器来构建的基础设施,能提供怎样的能力?从储存的指标来说,一个方便简单的IOPS,三个服务器,用来构建它的邮件系统,可以满足1万个邮件的使用量;把这个服务器用来布置虚拟桌面,就可以满足500个虚拟桌面终端。从小的方面出发,这样的配置可以帮助学校或者教育机构,搭建自己的数据中心,开始属于自己的信息化之旅。

如何把这个应用简单的运维落到实处?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这个离子载运维过程中,联想4秒内将这个机器克隆完成。在很多的场景中,大概需要几分钟,最多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在很多细节的地方,联想的超融合设备都有很好的基础使用。

张巍认为,在扩展过程中如何扩展,就成为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学校要上新的应用系统时,发现基础设施容量不足,需要增加CPU、储存来克服问题,实际上非常简单。将新的服务器连网线之后,在这个界面点几下按纽,用户名、密码非常快就可以对CPU进行一个扩展,不会对现有的业务产生任何影响。

与此同时,学校的应用系统是多种多样的,联想怎么帮助教育客户实现这样一个系统?针对不同的服务,联想的超融合系统是以应用为核心,去感知对应的系统来进行软件、硬件的调优。如何实现?联想有两种技术,一种是本地付款,确保这个应用所有的数据文件,分布在不同的硬盘上;另一种技术则是保证节点内部的高可用性。

如果这个节点内部的一个服务器损坏,超容量都在使用,就确保节点应用系统都可用,这样保证所有的应用可用,通过不同机会的双租,确保业务能进行整体的漂移。

联想更多通过超融合的系统,提供一个基于超融合技术的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帮助软件客户进入超融合云时代的过程,进而作一些贡献。这是联想超融合团队的理想,也是对于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丝情怀,更是需要持之以恒坚持的奋斗目标。

相关链接

联想智慧教育云平台主要定位是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服务教师专业发展,建设自主、可控、安全、绿色教育云,推动教育信息化向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型发展模式进行转变。

该平台提供终端、内容、平台和服务一体化的教育云解决方案,技术路线采用开放的体系架构、支持大规模用户、多中心、分布式、易扩展的教育资源云服务,为第三方平台和应用提供接口,以标准和技术规范引领教育资源服务生态系统形成与发展。

上一篇:奥运会羽毛球范文 下一篇:包拯的故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