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辽宁高考作文范文

时间:2023-10-16 00:46:09

2013辽宁高考作文

2013辽宁高考作文篇1

〔关键词〕 辽宁沿海经济带;贸易开放度;资本开放度;产业升级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

章编号:10084096(2015)05004507

自2009年被确立为国家战略以来,辽宁沿海经济带在各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外开放和产业升级一直是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要发展主题。从区域发展角度来看,对外开放和产业升级是分不开的,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对于辽宁沿海经济带而言,对外开放和产业升级处于何种发展水平,二者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是决定辽宁沿海经济带以怎样的战略举措进一步向前推进的重要问题。为此,本文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贸易开放、资本开放与产业升级的关系进行研究,为辽宁乃至东北三省未来扩大对外开放和加快产业升级提出对策建议。

一、辽宁沿海经济带对外开放现状

辽宁沿海经济带是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领先地区,同时也是装备制造、冶金、石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的重要聚集区,其对外开放和产业升级对辽宁及东北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一)辽宁沿海经济带六市对外开放水平

本文以辽宁沿海经济带六市(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为研究对象,借鉴杨贵中和谭远发[1]以及赵秀恒和刘娜[2]等学者的研究,采用修正的开放度计算方法,从贸易开放度和资本开放度两个方面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城市的对外开放程度进行衡量。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贸易开放度=进出口总额÷经济活动总量

资本开放度=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经济活动总量=国内中间使用(X)+国内消费(C)+国内资本形成(IN)+国内产品出口(EX)+进口(IM)=总产出(X)+进口(M)

经济活动总量的总产出由投入产出表得到,但投入产出表并非每年都有,本文采用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其他年份根据GDP增长率加以推算,最终得出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城市贸易开放度和资本开放度,如表1所示。

资料来源:2002―2013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3年各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下同。

在贸易开放度方面,2001―2013年大连、丹东、营口和葫芦岛的贸易开放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大连的贸易开放度远高于区域内其他城市,2001―2013年经历了波动上升和下降,到2013年底降至1764%。丹东的贸易开放度仅次于大连,2001―2009年总体上不断下滑,2010―2013年稳定在900%以上。营口的贸易开放度处于丹东之后,2009年降至最低值,甚至落后于锦州,此后呈上升趋势,至2013年已与丹东相差不大。2001―2013年锦州和盘锦的贸易开放度都明显提升,锦州从205%增长到558%,盘锦从076%增长到208%。葫芦岛的贸易开放度有明显波动,2005年达到最高值1427%,仅低于大连和丹东,此后不断下降,至2013年达374%,仅高于盘锦。

在资本开放度方面,大连的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和资本开放度均远高于区域内其他城市。大连和营口的资本开放度发展趋势相似,2001―2008年尽管实际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增长,但资本开放度却有较大幅度下降,2009年后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实际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开始大幅增长,资本开放度也有所提高。丹东和盘锦的资本开放度相近,2001―2013年两市开放度波动下降,盘锦波动幅度较大。自2006年以来,锦州的资本开放度基本上保持在6%―8%的水平。葫芦岛的资本开放度一直较低,2001年为402%,2006年甚至降为071%,2011―2013年上升至与锦州接近的水平。总体来看,大连的对外开放度远高于区域内其他城市,但对外开放程度下降趋势明显;其他城市的对外开放度在低水平上波动,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二)辽宁沿海经济带与辽宁省内其他区域对外开放水平比较分析

辽宁沿海经济带战略与沈阳经济区战略、突破辽西北战略构成了辽宁的“三大区域发展战略”。这三大区域对外开放水平不一,是辽宁省构建优势互补、互为支撑、良性互动开放格局的有利基础。因此,有必要对三大区域的对外开放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如表2所示。

在贸易开放度方面,2013年辽宁沿海经济带整体的贸易开放度达到1271%,远高于沈阳经济区和辽西北地区。2001―2005年沿海经济带的贸易开放度小幅上升,2005年增长至2097%,但从2006年开始,贸易开放度持续降低,相对沈阳经济区和辽西北地区的优势也不断削弱。截至2013年底沈阳经济区贸易开放度为444%,与2001年相比稍有降低,但整体波动较小。辽西北地区贸易开放度远低于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到2013年其贸易开放度仅为160%。

在资本开放度方面,2001―2013年辽宁沿海经济带明显高于沈阳经济区和辽西北地区,是辽宁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核心地区,但领先优势不断缩小。2001年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资本开放度达3027%,2001―2005年呈快速下滑趋势,2006―2008年保持在8%―9%的水平,2009―2012年有所上升,到2013年降至946%。沈阳经济区的资本开放度于2001―2003年保持在较高水平,2004―2009年多数年份与辽宁沿海经济带差距非常小,甚至在2006―2007年超过了辽宁沿海经济带,2008―2013年基本上处于下滑状态,到2013年达到历史最低点,仅为491%。辽西北地区的资本开放度在2001―2003年处于7%以上,2004年和2005年出现大幅下滑,2006―2013年虽总体上呈缓慢上升的趋势,但资本对外开放度仅处于135%―25%的水平。

(三)辽宁沿海经济带与环渤海经济圈其他区域对外开放水平比较分析

在环渤海经济圈,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对外开放度与京津冀地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具有较好的可比性。从贸易开放度来看,京津冀贸易开放度最高,辽宁沿海经济带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贸易开放度相当,但自2010年开始略低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且有差距扩大的趋势,如表3所示。从资本开放度来看,2006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资本开放度最高,达到1043%,京津冀次之,为915%,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资本开放度则最低。2006―2013年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资本开放度逐步提高,京津冀地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资本开放度不断降低,落后于辽宁沿海经济带且差距不断拉大。因此,总体来看,当前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贸易开放度小于京津冀地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但资本开放度要高于这两个经济区。

二、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升级现状

(一)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专业化水平

产业专业化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某一地区的生产要素集中配置在少数产业部门,从而使该产业部门的生产总值在总生产总值或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占有很大比重。区位熵指标可以排除区域规模差异因素,真实地反映出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城市的技术水平和产业专业化差别。区位熵又称专门化率,可以在区位分析中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及作用。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LQij=(Qij/Qi)/ (Qj/Q)(1)

其中,Qij为i城市j部门的从业人员数量,Qi为i城市从业人员数量,Qj为j部门从业人员数量,Q为总从业人员数量。当LQij大于1时,i城市j部门从业人员配比超过该区域平均水平,相对于该区域而言是专业化部门;反之,当LQij小于1时,相对该区域不是专业化部门。本文利用2013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选取辽宁沿海经济带六市三个产业的从业人员数量,计算2012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城市区位熵,如表4所示。

如表4所示,在第一产业,盘锦的农、林、牧、渔业区位熵最高,竞争优势明显。在第二产业,辽宁沿海经济带在国内有着较强的产业基础,大连的制造业,盘锦和锦州的采矿业,葫芦岛的电气、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锦州的建筑业区位熵均大于1,各城市应依据自身特色,着力发展自身优势产业,进一步提高核心产业竞争力。在第三产业,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城市的产业发展水平及其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尽相同。大连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与住宿和餐饮业等产业上专业化较高;丹东在房地产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等产业上专业化程度较高;锦州的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营口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盘锦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葫芦岛的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均具有较高的专业化。

(二)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升级水平

产业升级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区域产业结构会发生规律性变动,这种规律性变动的过程本身就是区域经济社会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目前,国内学者通常采用产业结构调整系数、产业结构变动度、Moore结构变化值和产业结构层次系数等指标来衡量区域产业结构变动情况。产业结构调整系数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产业结构的升级状况,但无法反映三次产业之间相对结构的变化,而产业结构之间的变化实际上也蕴含着产业升级的信息。产业结构变动度和Moore结构变化值可以清晰地显示出产业结构的变动情况,但不能显示产业升级的信息。产业结构层次系数涵盖的信息量更为全面,既考虑到了三次产业相对结构的变化,又可以反映出产业结构的升级信息。因此,本文借鉴靖学青[3]、徐德云[4]、吕宁[5]以及潘颖和刘辉煌[6]等学者的研究成果,采用产业结构层次系数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产业升级情况进行衡量,其计算公式为:

R=∑3i=1yi×i=yi×1+yi×2+yi×3 (2)

其中,R表示产业升级系数,yi为第i产业的收入比重。R的取值范围为1―3。就经济含义而言,R越接近1,意味着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层次越低;反之,R越接近3,产业结构层次越高。同理,R提升幅度越大,意味着该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速度越快;反之,则产业升级速度越慢。

从计算结果来看,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产业结构层次整体相对较高,且产业升级趋势明显。按照R值变动大小,可将2001年以来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升级情况分为三个阶段(如表5所示):R值整体相对较小的2001―2004年;产业有所升级但处于波动状态的2005―2008年;R值整体较高,产生升级加速的2009―2013年。

从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城市的情况来看,区域内各城市产业升级系数层次明显,城市间R值变动存在明显差异。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核心城市,大连产业升级系数明显高于区域内其他城市,但2001―2013年大连产业升级并不明显,与其他城市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营口的R值自2009年开始处于快速增长状态,产业升级趋势较为明显,现仅低于大连。丹东的R值2009年之前多数年份仅低于大连,但2009年出现大幅降低,2010―2013年虽有提高,但其值已低于营口和葫芦岛。锦州的R值仅高于盘锦,盘锦的R值与其他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葫芦岛的R值明显低于大连,但二者变动趋势较为相似,且其产业升级不明显。总体来看,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整体产业结构层次相对较高,产业升级趋势明显;区域内各城市产业升级系数及其变动趋势存在差异,但差距逐渐缩小。

三 、辽宁沿海经济带对外开放与产业升级关系分析

对外开放有利于利用外资、促进贸易规模扩大。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不仅有助于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获取技术外溢效应,促进本地企业成长,还有助于区域经济规模报酬递增,产业进行专业化生产,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和区域产业升级。外商直接投资则可为本地企业带来稀缺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无形资产,而且外商直接投资还有利于东道国资本存量的增加,其技术外溢效应还可以极大地促进东道国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加快该地区的产业升级。本文采用实证方法,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对外开放与产业升级的关系进行检验。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对外开放与产业升级的关系。选取样本时间为2001―2013年,数据来源为2002―2013年的《辽宁统计年鉴》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以及各城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由于辽宁沿海经济带内各城市经济的整体实力和人均发展水平均存在明显差异,而本文主要分析贸易开放、资本开放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因而采用不加截距项的变系数模型对各城市产业升级进行回归分析。构建回归模型如下:

Rit=αit×MYit+βit×ZBit+μiti=1,2,…,6t=1,2,…,13(3)

其中,Rit为i城市t年的产业升级系数,MYit为i城市t年的贸易开放度,ZBit为i城市t年的资本开放度,μit为剩余变量。

(二)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

为了考察各城市面板数据的平稳性,采用ADF检验方法分别对各城市的贸易开放度、资本开放度和产业升级系数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城市贸易开放度和产业升级系数均为一阶单整变量,而资本开放度为原序列平稳变量。进而运用Pedroni检验方法对贸易开放度与产业结构系数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进行判断。在检验结果中,多数统计量的相伴概率小于01,拒绝贸易开放度与产业结构系数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原假设,因而二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三)回归分析

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模型(3)进行回归分析,可得到辽宁沿海经济带贸易开放、资本开放和产业升级的关系,如表6所示,其中DL、DD、JZ、YK、PJ和HLD分别代表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和葫芦岛。

从回归系数来看,区域内各城市贸易开放度与产业升级的关系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除大连、营口和盘锦外,其他城市资本开放度与产业升级的关系也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所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变量间关系,均表现出明显的正向作用。

在贸易开放度方面,辽宁沿海经济带内各城市贸易开放程度对产业升级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各城市贸易开放度系数值存在明显差异。盘锦的贸易开放度对产业升级作用系数最大,远高于区域内其他城市。锦州和营口的贸易开放度对产业升级作用系数接近,与盘锦差距非常大。丹东和大连的贸易开放度对产业升级作用系数最小。通过对比表1和表5可发现,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城市的贸易开放度越高,贸易开放度对产业升级作用系数越小,进一步开放对该城市产业升级的影响越小。大连和丹东的产业结构基础好,层次较高,产业升级系数高于区域内其他城市。但其贸易开放度对产业升级作用系数明显低于区域内其他城市。盘锦的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但其贸易开放度对产业升级作用系数最大。这说明随着城市产业基础逐渐变好,贸易开放度对其产业升级的作用会产生边际效应递减。

在资本开放度方面,大连、营口和盘锦的资本开放度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丹东和锦州的资本开放度对产业升级作用系数非常接近,葫芦岛的资本开放度对产业升级作用系数明显高于其他城市。丹东、锦州和葫芦岛的资本开放度与资本开放度对产业升级作用系数的大小呈反向关系,即各城市的资本开放度越高,其资本开放度对产业升级作用系数越小。同时,丹东和锦州的贸易开放度对产业升级的作用系数要大于其资本开放度对产业升级的作用系数,说明两市贸易开放对产业升级的影响要大于其资本开放对产业升级的

影响,而葫芦岛则相反。丹东和锦州在产业专业化方面要领先于葫芦岛,贸易开放的扩大有利于两市在各自具有规模报酬的行业中进行专业化生产,进一步巩固规模经济,促进生产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总体来看,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贸易开放与资本开放对产业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贸易开放度对产业升级的影响要略大于资本开放度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区域内各城市的贸易开放度对产业升级的作用系数和资本开放度对产业升级的作用系数层次较为清晰,各层次之间差异较大。对外开放水平相对较高的城市,对外开放对产业升级的作用系数越小,加大开放力度将对该市产业升级的带动作用减弱。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本文得出如下结论:第一,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城市的对外开放度整体下滑,但贸易开放度和资本开放度的变动情况存在差异。与环渤海经济圈内其他经济区相比,沿海经济带的对外开放度高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低于京津冀地区。第二,

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城市主导产业专业化并不明显,区域内产业分布较为分散,产业聚集效应不明显,各城市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同时,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产业结构整体层次相对较高,产业升级趋势明显,但区域内各城市产业结构层次高低不一,大多数城市产业结构有所升级,但各城市产业升级幅度和速度差异明显,城市间产业结构层次差距仍较大。因此,进一步促进产业升级需结合区域内各城市特点,继续保证单个城市产业升级系数稳步提高,并从区域发展视角促进区域内产业聚集,形成城市功能的差异化,协调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城市间和其他经济区的交流与合作。第三,

辽宁沿海经济带贸易开放度和资本开放度对产业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贸易开放度对产业升级的影响要略大于资本开放度,区域内各城市贸易开放度对产业升级的作用系数和资本开放度对产业升级的作用系数层次较为清晰,各层次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应依据各城市的特点和优势,采用灵活的开放促进手段,以避免刺激过度、重复刺激或刺激不当。

结合上文研究结论,辽宁沿海经济带应在立足自身优势的基础上,扩大对外开放格局以促进产业升级。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发展新兴产业,加快产业升级。

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城市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产业链延伸和资源深度开发等多种途径,加快产业升级,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加大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财政科研经费投入,支持葫芦岛发展海洋工程、核电设备产业等重大技术攻关。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开发新产品,积极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深入实施辽宁沿海经济带船舶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形成,加大战略性产业项目资金投入,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发展生产业与生活业,加快发展物流、商务、金融、保险、研发和服务外包等生产业,通过税收、折旧、贷款利率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对新兴产业予以支持。第二,

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面向东北亚积极扩大对外贸易。

首先,辽宁沿海经济带要主动对接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以自营商品出口为重点,加快建设外贸出口区域,完善港口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设施。其次,抓住中韩自贸区发展机遇,加强对日、韩两国的贸易合作,支持大连设立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这不仅可以提高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对外开放度,还能通过国际分工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再次,扩大向东北亚区域及发达国家的开放合作,务实推进对韩、蒙、日、朝合作。在巩固日韩传统市场时,发挥地缘和人文优势,进一步推动与蒙、朝两国的经贸合作,大力发展沿边贸易。第三,

创新利用外资模式,提高引资质量。

根据各城市特点,尤其是对资本开放度较低的城市,应努力提高和扩大吸引外资的能力,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利用外资方式多样化。提高引资质量,注重内、外资引进的平衡。通过加强与世界500强企业、国内行业500强企业合作,全力引进调结构、促转型、增后劲的重大项目。鼓励外资投入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优势产业领域,以此带动更多的上下游产业投资,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全力支持现有企业改革,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参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组改造。开展各类企业合资合作、并购重组、转型升级,加速壮大民营经济规模。

参考文献:

[1]杨贵中,谭远发中国外贸依存度的测度及与经济大国的比较[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0,(7):24-26

[2]赵秀恒,刘娜河北经济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管理,2012,(1):98-99

[3]靖学青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对长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45-47

[4]徐德云产业升级形态决定、测度的一个理论解释及验证[J]财政研究,2008,(1):46-49

[5]吕宁对外直接投资结构层次系数和产业结构层次系数的关系[J]经济研究导刊,2014,(2):39-41

2013辽宁高考作文篇2

关键词: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生产业;耦合

一、绪论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02)》,装备制造业包括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生产业包括交通运输及仓储、邮政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事、综合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

1.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业协调发展现状

得益于雄厚的工业基础,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发展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2004年-2013年间,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总产值从2242.70亿元上升到16458.36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也由24.56%上升至60.78%。然而,目前辽宁省装备制造业陷入了发展瓶颈,“处于价值链低端环节”成为首要问题。许多需要生产的装备制造业企业碍于不完善的生产业市场,只能将生产内部化。为此,辽宁省政府就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四年行动规划,旨在通过促进生产业与装备制造业的协调发展来提升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

与国际产业发展经验一致,辽宁省的生产业起源于制造业内部的生产部门,并随着制造业对生产需求的增加而发展,成为独立的产业。2004年-2013年间,辽宁省生产业产值从1455.08亿元上升至5250.75亿元,占全省GDP比重保持在20%左右,总体展势态较好。但也存在问题:增速波动较大,与装备制造业相比有一定差距,且各子产业发展情况不一致。

2.耦合模型简介

耦合模型是物理模型,认为两个及以上系统或运动形式的序参量是其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决定着系统或运动形式的特征和规律,因此,通过研究序参量可以探讨二者的协调情况。因此,我们可将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业看成两个子系统产业,选取有代表性的指标构建序参量,研究二者现阶段的协调发展情况。

二、模型构建

本文从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业的规模、投资、产能、就业、效率、成长和产值利税率七个方面构建序参量指标,并进行耦合模型计算。受限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仅探讨2012年的情况。

1.指标构建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业的指标构建如下表所示,初始数据由作者根据《2013辽宁统计年鉴》、《2012辽宁统计年鉴》、《2013中国工业统计年鉴》计算得出。

2.指标运算

第一步,数据标准化处理。运用极差变化法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分别得出相应的序参量xi和yi。

第二步,判断功效函数。f(x)和f(y)分别表示装备制造业和生产业的功效函数,用公式可以表示为:,n=m=7。其中wi为各序参量权重,本文认为各指标同等重要,因此取wi=1/7。带入数值计算后得f(x)=0.7121,f(y)= 0.5726。

第三步,耦合度及耦合调度计算。借鉴物理学中容量耦合模型系数,可得耦合度C计算方法如式(1)。为了区别两个相同耦合度下不同水平产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计算耦合协调度,即先计算综合评价指数T,如式(2),再计算耦合协调度D,如式(3)。

(1), (2),

(3)

考虑到辽宁省目前注重生产业发展的局面,在T的计算中取,α=0.4,β=0.6。带入数值,得到C=0.4970,T=0.6284,D=0.5589。

三、结果评价与分析

由上文的耦合模运算结果得f(x)=0.7121>f(y)=0.5726,表明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优于生产业的发展。这一方面说明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发展较成熟,各方面指标都表现良好;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两个产业差距并不大,说明辽宁省的生产业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势态较好。

根据马洪伟(2013)的研究成果,当C=0.4970时,装备制造业与生产业处良性耦合阶段,二者发展速度较快,系统的耦合性将进一步提升。根据寥重斌(1999)提出的耦合协调度评价等级,当D= 0.5589时,装备制造业与生产业处于勉强协调等级,二者可以协调发展,但系统中仍存在不利因素,使二者相互促进的效果受限。这说明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业已有了相互协调的发展态势,但两个产业发展的不平衡限制了这种良好态势。一方面,装备制造业通过提供必要的设备和市场需求促进了生产业的发展,生产业则通过提供高效外包服务促进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装备制造业需要更完善的生产业为其提供发展辅助,从而改变其处于价值链低端环节的现状,但生产业发展并不完善,不能满足装备制造业的全部需求。

参考文献:

[1]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热带地理,1999(6).

[2]李美娟.综合评价中指标标准化方法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4(10).

2013辽宁高考作文篇3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辽宁文化;产业结构;相似系数

基金项目: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资助(201310141338)

一、引言

谈及文化产业,首先我们应该想到文化产品。文化产品作为一种非必需品,在伴随国民收入的提高的过程,其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而文化产品的源动力就在于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的提高,对于增加就业和提高国民收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包括中国在内各个国家所共同寻求发展的产业。

辽宁省始终把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全面加强文化建设的意义》、《辽宁省加快文化产业的若干优惠政策》、《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目前,辽宁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已初具规模,形成集聚经济的发展势头。

目前辽宁省已成功地打造了“东北二人转”、东北文化产业博览会、关东影视城等文化创意产业品牌。但是实现文化创意产品的延伸,真正促进辽宁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仍有很多的路要走。重点在于打造旅游文化(辽西历史文化走廊,“一宫三京三陵”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演艺文化与城市文化品牌(“浪漫之都”大连、““玛瑙之都”阜新等)上。

二、辽宁与上海、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结构比较分析

(一)产业结构相似系数

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是测算产业结构同构程度的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也是确定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水平或高度化程度的一种指标,产业结构相似系数的表达式如下:

其中, 、 表示某一产业i在区域a,b的总产值的比重。 表示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取值为1到0,0表示两个区域该产业的结构完全不同,1表示两地的产业结构完全相同,该值越大,表示产业结构的相似度越高。

(二)数据来源及变换

北京市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文化氛围浓厚的北京更是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位于全国之首的城市;上海凭借其先天的经济条件,其文化创意产业的增加值稳居全国各大城市前列。选取这两座城市作为参照城市,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首先对北京、上海、辽宁三地的创意产业总增加值进行计算,其中,北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来源于《北京文化创意报告》;上海的数据来自《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报告》。辽宁省目前没有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数据统计,本文采用了辽宁省统计年鉴中居民人均家庭消费在文化产品与服务的数值乘以辽宁省总人口数,得出居民在文化产品与服务上的消费总和,再将其与政府在文化产业中的投入加总,得出辽宁省对文化产业的消费总额,并由其近似地计算出辽宁省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最终得出的数值如表1所示。

表1 2010-2012年京、沪、辽文化创意产业总增加值(单位:亿元)

城市 北京 上海 辽宁

2010 1697.7 683.25 70.19

2011 1989.9 930.15 62.81

2012 2189.2 1266.18 106.36

其次,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数据的不可得性,本文将文化创意产业分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教育;文化、体育与娱乐业。并用每一类就业人员的增加值表示衡量该类的发展程度。

(三)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计算与结果分析

为能具体比较北京、上海、辽宁三地的文化创意产业结构,本文计算了2010-2012年文化创意产业产业结构相似系数,结果如表2、表3所示。

表2辽宁与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产业结构相似系数

上海 辽宁

2010 2011 2012

2010 0.78 - -

2011 - 0.74 -

2012 - - 0.69

注:原始数据来源于2011-2013年《上海市统计年鉴》、《辽宁省统计年鉴》

从相似系数的数值上看,辽宁与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结构相似度系数接近于1,说明辽宁与上海的文化产业的结构比较相似。趋势上看,2010-2012年相似系数逐年递减,则反映出两地产业结构的差距增大。然而,产业结构较为相似的辽宁与上海,在产业总增加值上,仍有较大的差距。即使不排除辽宁文化创意产业的增加值在估算时被低估的可能,近十倍的差距也反映了在文化创意产业的产能上,辽宁省仍处于弱势。

表3辽宁与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产业结构相似系数

北京 辽宁

2010 2011 2012

2010 0.27 - -

2011 - 0.26 -

2012 - - 0.26

注:原始数据来源于2011-2013年《北京市统计年鉴》、《辽宁省统计年鉴》

从表中能看出,辽宁与北京的产业相似系数在近几年内的变化很小,且其值稳定在0.26左右,说明辽宁与北京的产业结构相关性较小,且相对变化较小。结合表1,从总量上看,辽宁与北京两地的文化创意产业的总增加值差距也很大。

三、结论与建议

目前辽宁的文化创意产业结构与上海相比,其相似系数在0.7左右,产业同构较明显,然而产业结构差距正在增大;与北京相比,其相似系数在0.26左右,产业结构差距较大。另外,从时间轴看,近年来,相似系数都有小幅度的降低,但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一方面,辽宁省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增加值上有一定体现,同时,相似系数的降低从比较优势理论看有利于辽宁文化创意产业的差异化发展;另一方面,该产业的产能与北京、上海相比较小,且与北京的产业相似程度较小,说明辽宁省仍有较大的政策调整空间。因此,辽宁省在坚持已有的政策措施的同时,也应注意向北京上海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成功的城市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1]覃京燕,刘新,张盈盈. 可持续设计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系研究[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05:165-166.

[2]王俊票.基于产业结构相似度的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分析[J].经济视角(上),2012,04:22-23.

[3]蔡荣生,王勇.国内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08:77-84.

2013辽宁高考作文篇4

[关键词]辽宁;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财政政策

[中图分类号]F812.0;F207;F40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4)04-0042-07

产业集群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辽宁要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产业基地,就必须走产业集聚、创新驱动的发展之路。科技创新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提高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对于辽宁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现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辽宁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辽宁地区的产业集群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商贸集群率先起步,90年代中期,工业产业集群逐步发展起来,最初以软件、信息和原材料产业为主,集中在辽中南地区。2003年,随着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以装备制造业、石化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主要集中于沈阳、大连、抚顺、鞍山等地区。2006年以来,省级政府与地方政府联合实施科技与经济相结合战略,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科技特色产业集群,在资源枯竭型转型城市及辽西北地区得到重点推进。

2008年辽宁区域发展三大战略基本形成,辽宁省委、省政府将加快发展产业集群作为“保增长、调结构”的重大战略,在全省确定了十几个重点扶持和发展的产业聚集区,实施省长工程,集中资源、重点突破,出台了一系列具有突破性的措施。2009年加强组织领导,辽宁省经济信息委员会成立了产业集群处,主抓重点工业产业集群,负责全省产业集群信息统计工作;辽宁省科学技术厅成立了产业基地处,主抓省重点特色产业基地(科技特色产业集群);辽宁省中小企业厅的产业指导处,主抓中小企业产业集群。

发展工业产业集群已成为辽宁开辟工业化新途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构建城镇化发展新动力的重要战略。自2011年辽宁工业产业集群工作会议以来,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辽宁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之配套的财政政策达十几项。在领导重视、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和企业努力下,辽宁形成了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拥有一定规模,发展态势强劲的产业集群,如沈阳铁西装备制造、大连软件信息服务、本溪生物医药、阜新液压、辽阳芳烃及精细化工、铁岭专用车等产业集群,使辽宁走出一条适合省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目前,辽宁确定了重点工业产业集群100个(每年根据发展情况对入围的产业集群进行动态调整),投产企业为12213家(2012年数据)。在产业分布上,主要集中于装备制造业、冶金、石化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占总数的50%左右,冶金、石化产业集群分别占15%、12%左右,建材、软件信息服务、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服装等产业集群占25%左右。在空间布局上,100个重点工业产业集群分布于全省14个市、2个省管县,沈阳和大连各占总数的20%以上。从辽宁沿海经济带与沈阳经济区两大战略板块看,重点工业产业集群基本各占50%。

2013年,100个重点工业产业集群完成销售收入2.75万亿元,占全省工业比重达到50%以上?穴见表1?雪,同比增长15.2%,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85个,其中超千亿集群5个[1]。

辽宁重点推进了本溪生物医药等13个科技特色产业集群,主要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截至2013年底,辽宁13个科技特色产业集群拥有企业3204家,其中工业企业2241家、高新技术企业85家[2];省级高新区软件、电子信息等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13个,高新技术企业1320家[3];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销售收入占全部产业集群的30%以上[4]。

二、辽宁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辽宁工业产业集群起步晚于南方沿海发达地区,传统产业集群较多,高技术、新兴产业集群较少。

(一)财政科技投入有限,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较慢

辽宁重点工业产业集群(简称“重点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传统支柱产业和重点扶持的新兴产业上。近年来,辽宁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产业集群的科技投入力度,但受产业结构、创新能力、财政投入等多种因素影响,辽宁工业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依然较低,主要表现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依赖进口、产品科技含量较低,许多产业集群尚处于产业链低端。

从区域科技投入看,辽宁研发投入强度长期低于全国水平。2007―2013年,辽宁财政科技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保持了相同位次(第7位),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由第9位上升到第8位(评价年份为2012)。但地区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停滞在1.6%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位次出现大幅度下滑,由全国第7位降到第11位(见表2)。

从科技创新能力看,辽宁区域整体技术创新水平与创新速度较低,持续创新后劲不足。根据历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显示,辽宁区域创新能力排名2001年第6位、2002至2012年第8位,到2013年第11位,被重庆、安徽、福建超过,五项综合指标中除知识获取排第6位,其他均在十几位上;区域创新综合潜力排第26位,企业创新潜力则在第28位(见表3)。辽宁与其他省市相比问题凸显,江苏实现“五连冠”,重庆实现“五级跳”。[5]

从财政科技投入看,辽宁公共财政中科技支出比重长期处于较低水平。2007-2013年财政科技支出额逐年增加,所占比重却一直停滞在2.3%左右,2014年财政科技支出预算额出现下降,但比重有所提高(见表4)。

与全国及其他省市相比,2013年辽宁公共财政科技支出比重为2.3%,略高于全国?穴地方合计?雪平均水平?穴2.06%?雪,但大大低于上海?穴5.7%?雪、江苏?穴3.9%?雪、浙江?穴4.1%?雪、广东?穴4.1%?雪等省市,也不及安徽?穴2.51?雪?穴见图1?雪。

(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财政专项种类多而量少面窄

辽宁重点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传统优势产业和重点扶持的新兴产业上,传统产业具有一定的研发基础和研发实力,但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和研发实力与江苏等发达省份相比差距较大。无论是企业研发资金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还是规模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地区研发投入比重,虽略高于全国水平,但都低于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江苏、浙江和广东地区近10个百分点(见表5)。辽宁规模工业企业的研发机构620个,机构人员4.92万人、经费支出112.46亿元,分别是江苏的1/26、1/10;辽宁规模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22.1%,与广东等省份相差近30个百分点。

从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看,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网络发育不足。截至2013年底,辽宁省级以上企业(集团)技术中心608个,其中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36个。但许多产业集群核心企业的技术中心,在资金投入和自主研发力量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尤其缺乏对产业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发能力。由于核心企业持续技术创新后劲不足,导致集群企业间的创新网络学习和辐射能力较弱。同时,由于主导产业的生产配套功能欠缺,集群存在一定程度的集而不聚,许多中小企业与产业链核心企业生产协作关系不稳定,产业链企业之间研发合作程度较低,尤其是为智能化、高端化、精密复杂的协作配套进行关键零部件技术攻关能力更弱。

从财政支持力度看,受资金投入所限,专项申请条件较高,资助力度和数量较低,往往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导致财政政策覆盖范围很窄,绝大多数企业难以惠及。辽宁出台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财政政策文件20多个,明确省财政支持的专项如“辽宁工业产业集群专项”、“企业技术中心专项”、“创新型中小企业专项”、“科技创新重大专项”等年度额基本都在2亿元左右。山东省2012年设立的每年10亿元的企业自主创新专项资金,相当于同年辽宁省本级财政科技支出总额。

从区域科技投入水平看,各地区产业集群获得的财政支持极度失衡,绝大多数地区科技投入明显不足。辽宁优势企业、优势资源主要集中在沈阳和大连两地,其他各市财政科技投入水平普遍偏低,地区间发展的失衡状态比较严重。沈阳和大连的重点产业集群占总数的42%、集群投产企业数占总数的44%,两市的地区公共财政支出占全省42%、财政科技投入占全省70%;其余12个市这四项指标分别为58%、56%、58%、30%(见表6),各市的财政科技支出比重全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1%),甚至有4个市低于1%。

(三)产业研发服务平台缺乏系统规划,发展水平和区域布局不平衡

目前,辽宁100个重点产业集群已建成研发、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118个[1]。重点产业集群所在园区,一般都配套建立了一定规模和数量的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培训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但普遍科技资源集成度不够高,科技服务水平偏低。辽宁2011年设立的“工业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重点工业产业集群研发类(包含研发、设计、成果转化等)和检测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资助对象局限于新平台项目。重点产业集群中研发设计类生产业企业数量较少,《辽宁省重点产业集群科技发展报告》(2012)调研数据显示,100个重点产业集群中有608家研发设计类企业,占全省生产业企业总数的1.86%,占重点工业产业集群企业总数的0.34%[7]。

辽宁有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9个、试点34个)、企业产学研技术联盟(535家)、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5个、筹建18个)、省级产学研示范基地(50家)、科技园区、大学科技城、院地合作创新(研究院所与产业基地合作)联合体等多种产学研基地,实施产学研结合促进工程,全省9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8]。但全省尚未对产学研、公共研发和服务平台建设进行整体设计及系统规划布局,缺乏政府主导型、区域性或行业性高水平公共研发平台,对已建平台后期资助力度不大,平台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发展进程和地区布局极不平衡。

(四)科技资源集聚性较差,科技创新财政政策体系不完善

近年来,辽宁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创新,2013年在省科技创新领导小组框架下,首次实现了省直16个部门协同推进科技创新的工作格局[9]。但是对于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来说,却面临着专项资金投入来源和管理主体多元化问题。与产业集群创新投入及管理有关的省级政府部门较多,如省经信委、省科技厅、省中小企业厅、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国资委、省教育厅等,有限的财政科技投入由不同部门多渠道配置,在本系统内封闭运行,造成多头管理、政出多门,导致财力分散、项目分散,缺乏系统规范性、地区协调性,不利于形成支撑创新驱动战略的省级财政政策体系。

每个政府职能管理系列都有一套运行规则和资金项目,但数量有限、条件要求较高,必然出现财政资金流向集中的“马太效应”,即大部分财政资金进入条件好、规模大、有实力的企业或产业集群,而相对条件较差、创新能力较弱但迫切需要技术创新的企业将难以获得财政支持。目前,财政政策从短期来看,有利于形成重点和优势集群发展。但从长期战略性发展角度讲,财政政策项目分列较细,但量少,支持范围过窄,对于多数产业集群来说获得概率过低,不利于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不利于全面提升区域产业集群的整体创新能力。

目前国家的财会规则和制度中,存在着抑制科技人员进行创新研发积极性的制度规定。根据国家现行财务制度,科技研发和科研经费使用只能补偿物化劳动,虽然项目费中可以补偿主要研发人员之外参与者的劳务、评审人员的劳务、专家咨询劳务等,但绝不能补偿直接进行技术创新活动者的劳务费用。科技创新存在巨大风险,越是重大原创性的科技创新风险越大。直接从事科技创新人员的智力和投入付出在科技资助中毫无体现。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人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财政管理制度亟待由传统物化管理模式转向“人本管理”模式。

三、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财政政策建议

产业集群的生命力在于持续创新,技术创新则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动力。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认为,在经济上,政府无可避免要扮演多重角色,如改善经济体中微观经济的一般能力,提供公共服务的产品,使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升级更顺畅[10]。政策环境对促进区域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辽宁应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强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

(一)整合专项资金,完善科技创新财政政策体系

《辽宁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简称《条例》)于2014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关于进一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议》(简称《决议》)于2013年12月出台,对辽宁科技创新提出一系列指导性规定和意见。要将《条例》《决议》落实到位,制定有可操作性措施。

辽宁应尽快制定和形成覆盖产业自主创新全过程的“1+N”政策体系,围绕《条例》,制定科技投入、创新平台、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研发成本列支、研发费用支出、科技人员激励等配套的财政政策。根据《条例》规范和理顺各项财政政策,加大专项资金整合力度,制定实施细则,明确资助范围、具体条件、执行标准、操作程序等制度,完善科技创新财政政策体系,为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探索新的财政科技资金配置模式

辽宁应加大财政性科技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健全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科技资源和资金向产业集群和企业投入。与《条例》对接设立“辽宁自主创新专项资金”,以全省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活动相关的企业、产业集群以及高校院所为主要对象,财政每年投入10亿元,增强全省区域覆盖和全面支持力度,形成对产业链所有相关环节的有效支持。

以《条例》实施为契机,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全省科技创新投入管理体制。辽宁省有关政府部门应建立“自主创新政策研究”小组,设计全省统一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框架,探索新的财政科技资金配置模式,确定各类专项资金投入规划和使用范围,各部门依据职责,明确分工、分兵把口,提高财政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益,形成全覆盖、高效率、多元化的财政科技投入体系。

(三)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大产业集群研发合作的财政支持力度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是由核心企业为主体的整个产业集群所形成的内在创新能力。辽宁应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有效引导产业集群的内生增长机制(集体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重点发挥集群核心企业创新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潜能,完善产业技术创新链,构建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从整体上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辽宁财政科技政策应由主要面向单个的企业、项目或科研机构创新主体,转向更多地鼓励集群企业成员之间、产业链配套企业之间、产业集群与社会科技资源之间的研发合作,促进产业链联动创新、产品集成创新、大项目联合攻关、关键零配件同步创新。

根据重点产业集群在各市的布局,实施产业集群“企业技术中心推进行动计划”,加大“技术中心专项”资助力度,扩大资助范围(涵盖一定规模和研发条件的重点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为重点,设立面向产业链研发的“大项目专项资金”,以配套资金资助的财政政策,支持产业集群协作企业的联合攻关项目、配套研发项目、关键零配件项目等,鼓励和引导集群产业链相关企业构建自主创新合作网络。

构建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充分释放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能量,组织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创新联盟,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辽宁应对“产学研”的主要合作模式进行整体政策设计,在现有政策体系框架下适当扩大资助对象、对接范围和项目数量,有效整合社会创新资源,推进产业集群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

(四)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完善财政政策与科技创新的衔接配套

辽宁产业集群应充分实现科技资源共享,加强三个层面的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即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专业技术创新平台、产业技术创新综合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强全省科技宏观统筹,制定《辽宁省技术创新平台发展规划》,兼顾不同地区、重点产业集群、各类产业集群、重大项目,以及科技创新的多元主体,确定发展阶段、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提供制度保障。财政政策与之对接,为参与创新平台建设的多方主体给予相应资助和鼓励。

加强产业技术创新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重点发展对产业集群配套的生产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全面提升产业配套服务环境,改变集群的“低端”路径依赖,发展和培育一批专业化、规范化、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现已实施的“产业集群专项”,仅对公共研发、检测服务平台进行资助,应以完善服务平台功能、健全创新服务体系为目标,增加对重点产业集群的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产品认证中心、产品测试中心、信息服务心中、电子商务中心、第三方物流中心、供应链管理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专业数据库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资助,形成全省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和创新资源共享机制。

(五)构建规范长效创新激励机制,落实财政政策

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设备加速折旧”、“重大技术装备首?穴台?雪套”、“人力资源成本费”、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财政政策,如改进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的方法,企业科技研究开发仪器、设备使用费用等税前加计扣除的方法,合理扩大研发费用扣除范围,完善和规范有关财会制度。

《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勤勉尽责仍不能完成”的财政资助的风险性较高的自主创新项目,经一定组织程序认定后允许结项,并不影响继续申报财政资助项目。《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人力资源成本费可以从项目经费中列支,最高可占项目经费的“百分之三十”。这些规定充分体现了对创新风险性、科技人员创造性劳动的认定,应尽快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和修改现行财会制度,以便为具体操作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孙万科.我省工业经济探路内涵式发展[N].辽宁日报,2014-01-13.

[2]辽宁省科技厅.辽宁大力推进科技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打造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EB/OL].2014-01-09,国家科技部网站http?押//

[3]张允强等.凤凰涅、创新远航[N].经济日报,2014-01-23.

[4]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服务平台.辽宁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分布图[EB/OL],2014-01-09,中国中小企业辽宁网http?押//

[5]乔德波.加快辽宁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的战略思考[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08-22.

[6]金喜成.辽宁省重点产业集群科技发展报告[EB/OL].2012-11,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网站ttp?押//

[7]李万军等.加快推进我省产学研深度合作的对策建议[J].探索与决策,2013,(4-6合刊):4-11.

[8]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凝心聚力协同创新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强大人才与智力支撑[EB/OL].国家教育部科技司网站,2013-08-16,http?押//

2013辽宁高考作文篇5

关键词 小时降水;降水强度;辽宁省;1961―2013年

中图分类号 P42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0-0205-05

Analysis on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recipitation in Summer in Liaoning Province

During 1961―2013

DAI Ting-ren 1 WANG Xiao-tao 2 LUAN Jian 1 WANG Shuai 3

(1 Liaoning Provincial Lightning Protection Technology and Service Center,Shenyang Liaoning 110016; 2 Shenyang Regional Climate Center;

3 Liaoning Provincial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Center)

Abstract Based on the hourly precipitation data of 25 stations of Liaoning Province from 1961 to 2013,the variation trend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frequency and hourly intensities as well as the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rend of precipition frequencies were decreased in summer,but the trend of intensity of hourly precipitation was increased.The frequencies of extreme hourly precipitation were increased in summer,while the intensity of extreme hourly precipitation was increased,and the trend was especially obvious in July,this meant the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s in Liaoning Province was increased and the related disaster may be increased.Therefore,the research of variation trend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hourly precipitation had extremely significance to the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of flood disaster in Liaoning Province.

Key words hourly precipitation frequencies;precipitation intensity;Liaoning Province;1961―2013

辽宁省内地形较为复杂,有山地、平原、丘陵、沿海之别,各地短时强降水事件频发,常常引起气象、地质灾害,是造成城市内涝、泥石流的主因,其变化趋势能更有效地反映极端事件的趋势[1]。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降水变化受到广泛关注。宇如聪等[2]利用1990―2004年的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中国大陆区域降水的日变化特征。张 焕等[3]利用1961―2000年的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西南地区不同季节降水时数、小时雨强、极端强降水时数和极端强降水强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从降水时数变化来看,夏季西南大部分地区总降水时数有减少趋势,四川盆地东部和川西高原总降水时数增加;相应地,极端强降水时数虽然在盆地西部减少,但在西南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四川盆地东部、川西高原、云南大部、贵州增加。

但受资料限制,目前对日至年尺度的降水变化研究较多,而对小时尺度降水的研究相对较少,而目前尚未发现有关于辽宁省短时降水的变化的研究。因此,研究辽宁省小时降水量、降水时数和小时降水强度(以下简称“雨强”)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该文利用辽宁省25个台站的逐时降水资料,分析夏季降水时数、雨强及极端强降水时数、极端强降水雨强的变化,全面研究辽宁省的小时降水变化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通过辽宁省25站自记降水数字化和自动站降水资料整理并进行质量控制后得出1961―2013年辽宁省逐时降水资料。选站方法:当自记纸记录缺测时数超过总时数的20%,视该时段缺测;当资料缺失年份超过15年,视该站点缺测;小时降水量≥0.1 mm时认为有降水发生。

1.2 研究方法

采用百分位阈值的空间分布和趋势分析法,分析辽宁省夏季小时极端降水事件的特征。以某测站53年(1961―2013年)夏季小时降水量序列(由小到大)第95百分位对应的小时降水量作为该测站夏季极端小时降水量的阈值。文中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降水的趋势,对降水序列的线性趋势和显著性均作了MK检验(显著性水平取0.1)[4-10]。气候态平均值采用1981―2010年的30年气候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夏季降水时数和雨强的气候态空间变化分布

如图1所示,辽宁省夏季降水时数的气候态平均值为

185 h,辽西、辽南地区在150~160 h,辽宁东部地区在230~280 h,东南部较多,西部及南部较少。

如图2所示,辽宁省夏季雨强平均为2.3 mm/h,辽宁西北部地区最小,为2.0 mm/h左右;辽宁西南部沿海地区最大,为2.6 mm/h左右。自东南向西北,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

从辽宁夏季降水时数和雨强的气候态空间变化分布图来看,降水时数与雨强略有不同,但大值中心基本分布在辽宁东部地区,这与辽宁夏季降水平均态的分布也较为一致[6]。说明辽宁降水时间长、强度大,因此可能出现内涝、泥石流等短时强降水灾害的重点地区在辽宁东部,应重点关注与防范。

2.2 夏季平均降水时数和雨强的时空变化趋势

如图3a所示,辽宁省夏季平均降水时数呈逐年减少趋势,变化率为-3.4%/10年。其中20世纪60年代最多,70年代、80年代逐年减少,90年代接近常年,2000年之后偏少。如图3b所示,辽宁省夏季平均雨强呈逐年增加趋势,变化率为2.2%/10年。其中20世纪70年代偏小,90年代偏大,其他年代接近常年。

如图4所示,辽宁省大部分地区以减少趋势为主,西部、东南部地区减幅2.5%/10~7.5%/10年;而中部地区为增加趋势。夏季逐月来看,6月降水时数以增加趋势为主,7月以减少趋势为主,且辽宁西部、南部地区较多站点的减少趋势具有统计显著性,8月降水时数存在西部与南部地区减少、东北部地区增加的变化趋势。

如图5所示,夏季辽宁省大部分地区雨强呈增大趋势,增大幅度为2.5%/10~7.5%/10年,但夏季辽西、辽南局部地区呈减小趋势。6月在辽宁偏北地区呈减小趋势,7月辽西、辽南地区雨强呈减小趋势,且减小幅度相对较大,个别站点减小幅度超过7.5%/10年,8月辽宁西部、东部个别站点呈减小趋势。

2.3 夏季平均极端强降水时数和雨强的时空变化趋势

如图6所示,辽宁省夏季平均极端强降水时数呈增加趋势(1.0%/10年),20世纪90年代最多,70年代偏少,其他年代接近常年。夏季各月平均极端强降水时数有以下特点:6月有增加趋势(4%/10年),7月有减少趋势(-3%/10年),8月有增加趋势(3%/10年),趋势均不明显。与图3a表现的夏季降水时数呈下降趋势相反,极端强降水时数呈增加态势,说明虽然辽宁省降水时数在减少,有变干的趋势,但是极端强降水增加,将会加大短时强降水灾害发生概率。

如图7所示,辽宁省夏季平均极端强降水雨强也呈增加趋势,为1.0%/10年。其中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偏小,其他年代接近常年或略偏大。夏季各月平均极端强降水雨强:6月、8月无明显趋势变化,7月有增加趋势,为9%/10年。与图3b表现的夏季雨强呈增加趋势相一致,极端强降水雨强呈现增加态势,尤其在7月增加趋势明显。

通过以上对夏季极端降水时数及雨强的分析可以发现,辽宁省极端降水时数及雨强均有增加的态势,说明辽宁省极端降水事件增多,将会导致由极端降水所引起的灾害性事件增多。

如图8所示,夏季辽宁省大部分地区有增加的趋势。其中,6月极端强降水时数呈增加趋势,除东北部地区外,全省大部分地区增幅在5%/10年~10%/10年之间,辽西、辽南地区在10%/10年以上;7月大部分地区极端强降水呈减小趋势,东北部地区呈增加趋势;8月辽西、东南地区呈减少趋势,其他地区以增加趋势为主。

如图9所示,夏季极端强降水雨强趋势分布不集中,且变化幅度较小,其中,6月辽宁省大部分地区极端强降水雨强以增大趋势为主,辽宁省中部地区呈相反的减小趋势; 7月辽宁省大部分地区极端强降水雨强以增大趋势为主,少数站点呈减小趋势;8月辽宁中、北部及南部地区呈增大趋势,其他地区呈减小趋势。

3 结论与讨论

(1)辽宁各地夏季降水时数气候态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东南部较多,西北部及大连南部较少。辽宁各地夏季雨强空间分布为自东南向西北,自沿海向内陆减少。

(2)辽宁省夏季平均降水时数呈减少趋势,为-3.4%/10年。辽宁省夏季区域平均雨强呈增加趋势,为2.2%/10年。

(3)辽宁省夏季平均极端强降水时数呈增加趋势,但趋势不明显,为1.0%/10年。平均极端强降水雨强呈现增加趋势,夏季极端降水发生次数增多。

(4)降水时数和雨强时间序列表现出变干的趋势,但是夏季极端强降水时数和极端强降水雨强均呈增加趋势。

4 参考文献

[1] KANAE S,OKI T,KASHINDA A.Changes in hourly heavy precipitation at Tokyo from 1890 to 1999[J].Journal of the Meteorological Society of Japan,2004,82:241-247.

[2] YU R C,ZHOU T J,XIONG A Y,et al.Diurnal variations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over contiguous China[J].Geophys Res Lett,2007,34(1):223-234.

[3] 张焕,翟盘茂,唐红玉.1961―2000年西南地区小时降水变化特征[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1,7(1):8-13.

[4] 任国玉,吴虹,陈正洪,等.我国降水变化趋势的空间特征[J].应用气象学报,2000,11(3):322-330.

[5] 宁亮,钱永甫.中国年和季各等级日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分析[J].高原气象,2008,27(5):1010-1020.

[6] 李广霞,陈传雷,才奎志,等.辽宁夏季降水变化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8,31(2):31-34.

[7] 杨青,韩秀君,高松影,等.1960-2011年辽宁省大暴雨时空分布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5,31(1):34-42.

[8] 李瑞,孟令旺,朱义青,等.1961-2012年山东省汛期暴雨气候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5,31(2):51-58.

[9] 黄鹤,杨超,于雷,等1958-2012年河北省汛期暴雨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5,31(2):44-50.

2013辽宁高考作文篇6

[关键词]科研评价;高校科研;辽宁省;层次分析法;科研评价指标体系

[DOI]10.13939/ki.zgsc.2016.16.193

科研评价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科研工作者从事的科研活动及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1]其中,高等院校的科研评价作为科研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针对性的评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科研活动与科研成果。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高校的首要任务是促进科学与技术的蓬勃发展。高校科研评价是考核高校科技能力与水平的关键方式,可以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对上一阶段科研活动与成果的总结及对下一阶段科研工作改进方向的依据,不仅能充分调动高等学校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还对其起到突出的导向作用。科学合理的高校科研评价指标体系对高校科研水平的跨越式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目前辽宁省学术研究一味追求数量不注重质量,学者对待学术的态度过于浮躁和功利,这都是由于科研评价过于量化、指标体系不完善、不公正导致的。本文依据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标准,该标准能详细反映出辽宁省高校科研工作者具有的科研能力和专业水平,为科学评价辽宁省各高校科研工作水平提供依据。

1 辽宁省高校科研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

1.1 错误的价值导向

目前,科研成果作为科研评价的重要指标,论文数量、申请项目的多少成为科研工作者争相比较的对象,一味地追求结果不注重过程和质量,忽略实质性成果,成为当今辽宁省大部分科研工作的误区。为了增加论文的产出,大量的投稿垃圾期刊,甚至出现了学术不端现象,学术腐败,急功近利,不利于科研工作健康发展。大部分学者不是潜心学术,而是为评职而科研,硬性拼凑所需指标。

1.2 评价标准不科学

辽宁省高校类型各不相同,有以理工科为主的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以文科为主的东北财经大学、沈阳师范大学,还有综合院校辽宁大学等,各院校发展战略不同,评价标准也应不相同,当前辽宁省高校所制定的科研评价标准往往缺乏长远性通盘考虑,仅仅立足于学校短期工作目标,因此,不能对辽宁省的不同高校采用相同的评价标准。此外,大部分高校都实行的是一年一评比的政策,这样虽然会对科研工作者以激励督促作用,保证了科研工作的实效性,但是短周期的科研成果有太过敷衍了事之嫌,这种“短平快”不利于科研工作健康发展。

1.3 评价过程不公正严谨

一些机构为了节约开支,往往聘请的是本地专家,本地专家就会存在有熟识被评价者的情况,或者进行钱权交易、暗箱操作,这样就会有失公平公正。此外,一些评审要求的时间比较紧迫,一个评审专家会就要评审好多材料。不仅受评审者主观意识影响,还会严重导致效率低下,难免造成结果存在的偏差。

1.4 监督机制不健全

目前,辽宁省尚未建立合理的监督机制,对于学界的各种违规表现,不道德行为没有相关的法律规范,这导致学术不端等不道德的行为愈加猖狂。出现了重投入轻产出,重立项轻验收等不健全现状。[3]

2 辽宁省高校科研评价指标的构建

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构建辽宁省高校科研评价指标体系要坚持遵循先进性原则、政策导向性原则、长效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普遍适用性原则。[4]其中科学性原则和普遍适用性原则是辽宁省高校科研评价指标体系的前提,全面性原则和长效性原则是评价体系的发展方向,政策导向性原则是评价体系的目标,能够对辽宁省科研工作进行综合性评价,确保评定科研活动的客观、权威、公正。[5]

2.2 评价指标基本程序

辽宁省高校科研评价的程序见图1。

图1 辽宁省高校科研评价的程序

其中,基本工作量:实有教学科研人员和职称结构折算累加而成。

已完成的科研工作量:评价指标体系最终指标计算分值累积而成。

2.3 评价指标的内容

经过对抽取的辽宁省几所高校进行调研分析,总结得出可以主要从条件、过程、结果三个方面建立辽宁省高校科研评价指标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评价指标的内容

2.4 构建辽宁省高校科研评价指标

2.4.1 构造判断矩阵(见表1)

2.4.6.8为以上两种判断之间的中间状态中间状态对应的标度值

倒数若j因素与i因素比较,得到的判断值为aij=1aji

2.4.2 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计算

本文选取层次分析法(AHP)中的和法来计算辽宁省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指标的权重,公式如下:

2.4.3 一致性检验

一致性检验指标CI:

当CR

2.4.4 层次总权重

层次总权重就是计算各层元素对目标层的合成权重。

通过上述的计算过程,最终构建形成了辽宁省高校科研评价指标体系,见表3。

3 结 论

在上述评价指标体系当中,有层次涵盖基地建设、人才培养、项目及经费、学术活动等九个二级指标,包括了科研产出绝大部分,综合的反映出辽宁省高校的实际科研情况。采用以上评价指标体系对辽宁省高校进行科研评价时,避免了大量的数学运算,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些简单的量化指标浅显易懂,有数学基础的人员就可以加以核算。

建立完善的辽宁省高校科研评价指标体系能推动引导辽宁省高校科学研究工作向更高水平的目标迈进,在激发出高校科研教育者的科研热情之后,挖掘出潜在能力,全面提高科研工作者素质,进而大力加速有效的科研成果转化,最终促进我省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升我省的经济和社会地位。

参考文献:

[1]高振,吴松强,王路.我国科研评价体系的现状与思考[J].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3(12):9-10.

[2]朱旭.我国省际高校科研绩效评价研究[D].蚌埠:安徽财经大学,2013.

[3]吕志学.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17):1475.

[4]王宏,李晓军.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测评体系的构建原则[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9):197-198.

2013辽宁高考作文篇7

辽宁省辽阳市宏伟区疾病预防控制站传染病防制科,辽宁辽阳 111003

[摘要] 目的 分析辽阳市宏伟区2006—2013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手足口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EPIDATA3.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辽宁省辽阳市宏伟区2006—2013年的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6—2013年宏伟区手足口病在5街2乡均有发生,以曙光乡为最多。2~12月均有发病,发病高峰集中在6~9月。年龄主要集中在1~5岁人群,尤以2~3岁发病最多。男女发病比例为1.6:1,以散居儿童为主。结论 辽阳市宏伟区手足口病管理与监测的重点人群为儿童。

[

关键词 ]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流行特征

[中图分类号] R18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a)-0167-02

2006—2013 Epidemiology Analysis on Hand-foot-mouth disease in Hongwei District,Liaoyang

SONG Min

Hongwei District Station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Liaoyang,Liaoning Province,11100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and-foot-mouth disease in Hongwei District of Liaoyang city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evidence for decision and perfection of Hand foot-mouth disease prevention strategies and measures.Methods for data input using EPIDATA3.0 software, the use of SPSS statistical software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n Hongwei District of Liaoyang City, Liaoning province 2006—2013 epidemic data.Result 2006—2013 Hongwei District of Hand-foot-mouth disease in 5 Street 2 townships have occurred, with Shuguang village is the most. The incidence of cases occurred between February and December,mainly between July and September. The ag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1~5 years old group, especially in 2~3 years the highest incidence. The ratio of cases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is 1.6:1. The occupations of cases were mainly scattered children. Conclusion Th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management and monitor targets aim to children.

[Key words] Hand-foot-mouth disease;Epidemiology;Prevalence characteristic

[作者简介] 宋敏(1973-),女,辽宁辽阳人,副主任医师,本科,学士学位,主要从事传染病防控工作。

手足口病是由人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复杂多因子疾病[1],以手足皮肤疱疹和口腔粘膜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主要侵犯儿童,多为轻症病例,部分会发展为重症病例,甚至死亡[2-3],目前已在世界多个地区暴发和流行。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显著增高,并呈现季节性流行和全年散发的趋势。我国于2008年5月将其规定为法定报告的丙类传染病[4]。为掌握宏伟区近年来手足口病发病特点和流行规律,分析其消长趋势,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策略和措施,现对宏伟区2006—2013年手足口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手足口病疫情资料和人口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1.2 统计方法

采用EPIDATA3.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描述分析。

2 结果

2.1疫情总体情况

2006—2013年共发病447例,年均发病率为46.33/十万,历年发病数依次为1、35、41、105、46、18、128、73例,发病率依次为0.84/十万、29.29/十万、34.09/十万、86.85/十万、37.91/十万、14.93/十万、106.19/十万、60.56/十万,在2009年和2012年形成流行高峰,无死亡病例。

2.2 流行病学特征

2.2.1 地区分布 全区5个街道2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2006—2013年累计发病居前3位的街道(乡镇)依次为曙光镇(124例)、光华街道(80例)、工农街道(64例)。

2.2.2 人群分布 在447例患者中,男性275例,占61.52%,女性172例,占38.48%。男性发病率为228.69/十万,女性发病率为143.04/十万,男女发病比率为1.6:1;患者年龄0~42岁,0岁、1岁、2岁、3岁、4岁、5岁、6岁、7岁、8岁、9岁、10岁、15岁、20岁、25~30岁各年龄段人群发病依次为13、59、106、116、73、40、15、8、3、4、6、1、0、2例,构成比依次为2.91%、13.20%、23.71%、25.95%、16.33%、8.95%、3.36%、1.79%、0.67%、0.89%、1.34%、0.22%、0、0.45%,此外42岁病例1人,构成比为0.22%。病例主要集中在1~5岁人群,占病例总数的88.14%(394/447),尤以2~3岁发病最多,占病例总数的49.66%(222/447);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占51.68%(231/447),其次为幼托儿童占43.40%(194/447)。

2.2.3 时间分布 全年2~12月均有发病,依次为1、1、3、10、67、204、104、40、9、4、4例,构成比依次为0.22%、0.22%、0.67%、2.24%、14.99%、45.64%、23.27%、8.95%、2.01%、0.89%、0.89%,主要集中在6~9月,占病全总数的92.84%(415/447),7月形成一个发病高峰。

2.3暴发疫情

2006年至2013年宏伟区共报告手足口病突发事件1起,暴发疫情4起。其中EV71型1起。涉及学校1起,托幼机构3起,散居儿童1起。

3 讨论

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活条件的改善和计划免疫的实施,很多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5]。但由于气候急剧变化,人际流动加大,人们生活习性改变,病原体变异及对药物的耐药性增加等因素影响,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明显回升趋势,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958年Robinson[6]在加拿大多伦多,从手足口病患者粪便和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出Coxsackie病毒。2008年3月初,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手足口病流行,宏伟区手足口病疫情也呈现出流行趋势。

从上述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3年宏伟区手足口病病例在2009年和2012年形成流行高峰。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这可能与其能量摄入[7-8]、体力和活动的差异有关[9],该结果与辽宁省相符[10]。发病人群以≤5岁儿童为主,这与相关报道手足口病的发病主要为5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儿童发病率最高[11]相一致,儿童应作为宏伟区手足口病监测与管理的重点人群。在5街2乡均有发生,以曙光乡为最多,这可能与农村的生活条件与生活习惯有关,因此建议加强平房区及旱厕的卫生管理,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减少蚊蝇孳生。全年2~12月均有发病,发病高峰集中在6~9月,这与肠道传染病发病高峰相一致,建议在流行季节加强儿童的健康教育,把好病从口入关,养成儿童吃熟食、喝开水、洗净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到目前为止,手足口病还没有特效的疫苗来预防,因地制宜的采取一些综合性防制措施是控制该病流行的关键[12],多部门要积极配合,建立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教育等部门联动机制,从而减少或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生和流行。

[

参考文献]

[1] 李亮,许可,祁贤,等.儿童手足口病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1):16-18.

[2] Mou J,Dawes M,Li Y,et.al.Severe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Shenzhen,South China:what matterts most?[J].Epidemiol Infect,2014,142(4):776-788.

[3] 袁国平,郭祖鹏,杨兴堂,等.手足口病发病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11):1407-1409.

[4] 黎念,雷伟.手足口病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1,40(1):93-95.

[5] 李立明.流行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8-169.

[6] 严志平.深圳市南山区肠道病毒71型引起手足口病局部流行的初步调查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1,17(7):645.

[7] Caine-Bish NL,Scheule B.Gender differences in food preferences of school-aged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J Sch Health,2009,79(11):532-540.

[8] Al Sabbah H,Vereecken C,Kolsteren P,et al.Food habits and physical activity patterns among Palestinan adolescents:findings from the national study of Palestinian schoolchildren(HBSCW-BG2004)[J].Public Health Nutr,2007,10(7):739-46.

[9] Hoelscher DM,Barroso C,Springer A,et al.Prevalence of selfreported activity and sedentary behaviors aming 4th-,8th-,and 11th-grade Texas public school children:the school physical activity and nutrition study[J].J Phys Act Health,2009,6(5):535-547.

[10] 姚文清,陈静乙,李鑫,等.辽宁省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杂志,2010,26(12):1589-1590.

[11] 陈小英,许国章.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3,37(3):210-212.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S].2008.

2013辽宁高考作文篇8

教学是教师的终身事业

“一名合格的教师,最重要的是发自内心去热爱教师这一职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弄清楚学生的需要。”赵立民时常以这样的标准鞭策自己,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并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教学是教师终身的事业,不管行政事务多么繁忙,赵立民始终不能忘记讲台才是教师最出彩的舞台。“电子技术”系列课是电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作为课程负责人,他带领“电子技术”教学团队连续多年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成效显著。“电子技术”系列课陆续被辽宁省评为省级“一类课”、优秀课和精品课,该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其中,“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于2013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主编教材《可编程逻辑器件与数字系统设计》被评为省级精品教材,主编教材《电子技术实验教程》2013年被评为省级首批“十二五”教材。他先后主持和参与了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基金以及部、省、市科研项目10余项;先后主持了“光纤光栅高压电流互感器研制”“肿瘤热疗临床温度光纤监测法的研究”等纵向课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教改是教师的职业追求

赵立民说:“教师潜心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着眼于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革。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才能固化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受益,才能真正在提高教学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上有更大的作为。”在多年教学中,赵立民实践并总结了大量的教学方法。在他担任实验室主任期间,当时学校实验教学刚刚采取“独立设课、一人一组”,在管理之中也必须要相应地引入新的做法。赵立民结合学生做实验的实际情况,创造了“器件到手、课前插好、预习充分、效果提高”的实验教学方式,同时改变了考核方式,采用“5221”,即50%是期末实验考试成绩,20%是实验报告成绩,20%日常操作成绩,10%科学素质表现。这样双管齐下,大幅度地提高了实验效率和学生动手能力。功夫不负有心人,赵立民主讲的课程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学生反映他的课:“教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富有启发性,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实干是做事业的应有品格

2007年,赵立民上任教务处长始,便面临着国家教育部进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重要任务。他起早贪黑,每天6点多便来到学校工作,太阳落山了,他的办公室里常常还亮着灯。“感觉这几年赵处长的头发明显白了很多。”教务处的同事如是说,这样的辛苦也为他在同事中赢得了“实干家”的美誉。赵立民却说,实干是工大人的品格,教务处任务重,责任大,唯有实干,才能不负担当。

赵立民主持了学校新校区公共教学楼的规划工作并全程参与建设工作,完成了校园搬迁后两区教学的教学秩序保障工作;主持完成了新校区教学实验室论证和建设工作;组织了教学楼和实验室的文化建设工作的规划与实施,保证了新校区在投入使用后各教学环节平稳有序进行;参与制定并具体实施学校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与建设工作的日程规划,为学校顺利完成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预评估和正式评估工作并取得“优秀”的成果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时他还组织完成了多项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工作,学校的教学质量工程和质量提高工程建设成果显著,位于省属院校前列,今年初学校在辽宁省各高校专业评价中取得了较优异成绩。为保证教学质量,他带领教学管理人员严格管理,2010年学校获得教育部考试中心授予“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优秀考点”称号,同年获得辽宁省招考办授予的“大学外语考试优秀学校”,2012年被评为辽宁省学籍管理先进集体,2013年被评为辽宁省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单位。

上一篇:新年搞笑短信范文 下一篇: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