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大业电影观后感范文

时间:2023-11-18 03:57:30

建国大业电影观后感

建国大业电影观后感篇1

此片是以四十年代抗战胜利直至建国前夕这一波澜壮阔的时代为背景,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民主党派在反对蒋介石 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和衷共济、团结奋斗、为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经历的曲折艰辛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历程。

《建国大业》讲述了从1945年 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建国前夕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影片以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的筹备为主线,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前夕的那段风云岁月。 “二战”结束后,在全世界人民渴望和平与民主的潮流之下,中国百姓并没有迎来和平,相反,却又一次陷入了内战;一支拥有全副美式装备,中高级将官均接受过严格军事训练的军队,输给了一支布衣草鞋,小米步枪。

中国的全面内战便爆发了,国民党军的兵力和武器均占极大优势,而且占据着全部大城市,但它的腐败和无能使它失去了大多数中国人的支持。所有这些因素,使国民党基本上失去了中产阶级和大多数工商业者、专业人士和农民的支持,与此同时,共产党部队在长期抗日战斗中完善了他们的游击战略,他们以其保卫祖国的行动和重视农民的纲领吸引了千百万中国人。他提到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 、“共产党人称他们执行的是‘群众路线’,他们从事的不再是上层阶级的事业,他们事业的主要根基存在于超过80%中国人民居住的农村。”

蒋介石经常没有必要地过问过多的繁琐事务,事后批评他的指挥官做的大小每一件事。毛泽东则相反,他极擅长于委任他人负责某件事,以便他有充分的时间去考虑、分析一个更大的远景;他也擅长于树立榜样,总结经验,由于交通的阻断和困难,内部通信联络不可能对很远的抗日根据地在军事和政治上给以具体的指示,这就要求每个人了解并遵循总体的方针路线,把一致性和主动性灵活地结合起来,由他们自己判断,决定自己的行动。

建国大业电影观后感篇2

一、宏观视野下历史人物的人性表达

首先,影片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宏观的视野,而在宏观视野下对政治人物的人性表达无疑是该片的一大创新。它突破了以往政治片的说教成分,在领袖人物的塑造上打破了脸谱化,更加趋向人性化、生活化,用细节展示领袖人物的内心世界,让人们看到了一个个更加真实、鲜活的伟人。

片中还原了部分真实的。在大家的印象里,总是温文尔雅,是个完人。但据史料记载,其实是个很热血的人。他大冬天都只穿中山装,因为他的血热,如果穿上厚外套,就会流鼻血。“”敞开衣衫高唱《国际歌》;得悉冯玉祥遇难后,他大发雷霆,怒斥我党特工人员失职,这是特型演员刘劲第一次表现总理发火。

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任弼时、等我们敬爱的元首,得知我军大获全胜时,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开怀畅饮,喝醉后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感动。那一刻,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那一刻,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地在他们眼前显现:五次反围剿,突破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革命胜利的这一刻,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喝起来、唱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

蒋氏家族以及的一些人物形象也经历了从单一脸谱到复杂多变,从丑化到如实还原的过程。蒋经国是一个受过前苏联共产主义教育的人,有抱负、有理想,回国之前是前苏联红军中尉。他一生很复杂,是很亲民的一个人;他推动了台湾变革。片中有与蒋经国父子之间关系的深入描写,展现了蒋氏父子温情的一面,也让人印象深刻。

该片还突破了我们惯有的非此即彼的国共简单的思维判断,没有对的人物进行道德上的丑化,而借助于第三方――派的视点来看国共两党不同的做法。这种新的视点使影片获得了新的历史维度,通过这样的历史表达方法丰富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使人物有了性格和灵魂。

二、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和艺术表现手法

过去中国内地影片讲述历史,通常会采用“娓娓道来”“掰开揉碎”的方式,而《建国大业》采用的是点状的、跨越式的推进方式。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将它们概括为“是把历史的片段缝起来给观众看,还是把片段的东西都弄好,观众自己去缝合、去想象”。《建国大业》采用了后一种方式,给观众以强烈的新鲜感。同时,《建国大业》善于在宏观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对微观的细节进行“虚化”,如宋庆龄清晨在上海街头看到战士席地而卧的一场:孙夫人走在街上看到一眼望不到边际的人民战士露宿街头,没说一句话,但每一个观众都能感觉到她仁慈、博大的爱。

该片特别用黑白的画面表现战争场面,使得那些快要被人民淡忘的中国历史场面又重新展现在观众面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应之邀毅然飞赴重庆举行和平谈判。在重庆与民盟主席张澜等派领导人密切协商配合,共同努力推动谈判进程,使国共双方终于签订了以避免内战、在政治协商的基础上组建多党派联合政府为主要内容的《双十协定》。但是,根本不想放弃,他一方面发动了对共产党的内战,一方面召开首届国民大会,并对派大肆迫害镇压,并撕毁了《双十协定》。重庆谈判,暴露了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的真诚愿望。通过谈判,中国共产党不仅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更赢得了人心。

《建国大业》是一部英雄史诗片,用一种历史情怀立体地展现两大阵营。但观众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进入这部影片。看完影片你会发现,运用这样的历史讲述方式和艺术表现手法,所谓的偶像演员在这样一部严肃作品中同样能绽放出历史的光芒。

三、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爱国主义教育

影片通过“全明星”与“主旋律”的巧妙结合,让人们渴望走进电影,感怀历史。该片的观众大约分为三类:看历史、看明星或两者兼而有之。以往的献礼片,献的对象比较少,但是这个片子是给那么多的中国人献礼:它让35岁以下的人来看热闹,让40岁以上的人来怀旧,让60岁以上的人来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特别对于“80后”“90后”的年轻人更具有教育意义。

影片加入了一些喜剧元素。导演在这段严肃的历史情节中大胆巧妙地融入了一些诙谐幽默的故事,使得整部历史影片看上去并不沉闷,更彰显了历史严肃影片的形象和生动。影片中,一个战士跑过来,向他的将领说道:“报告,前面有一个地主大院,围墙太高,爬不上去。”将领命令用“照明弹”,拿望远镜看了一下,然后用无线电通讯向后方报告“已经到达北平城下”。喜剧元素为该片增添了一些色彩,让枯燥的戏变得更有趣味。

片中许多场景生动、感人。有一个情节是在阅兵式上,一位老战士向汇报,虽然台词不多,但是他那种沙哑声却震动了整个画面,甚至是震耳欲聋的,让人不经意间听到了就想落泪,这个画面成为全片最感人的场面。

片中没有过多的政治主题让观众疲倦,另一方面,妙趣横生的群星出场,又强化着爱国主义的热情。这种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爱国主义教育,代表了“红”新的创作方向。在潜移默化中达到震撼,作为主旋律影片,《建国大业》的传播效果无疑是成功的。

四、空前绝后的全明星阵容

首先,《建国大业》最大的看点就是“超豪华的全明星阵容”。该片打造了空前绝后的电影神话,在长达140分钟的片段中,有172位明星演员参演,平均49秒就闪现一位明星,使得该片被称为“史上最牛的献礼片”和“看星星的大片”。影片中除了观众熟知的著名特型演员外,还有成龙、李连杰、刘德华、章子怡、赵薇等,可以说该片每个角色都系出名门,每一个都能独当一面。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建国大业》的拍摄,众多明星甘愿为了只有几分钟的戏份放下大牌身段,足以证明《建国大业》作为国庆献礼影片的分量之重。有人调侃:“看《建国大业》不用看剧情和故事,光‘数星星’就颇有看点”。另有人将《建国大业》称作是主旋律偶像片,说它是偶像片也未尝不可。偶像就是英雄,我们追星就是追英雄,英雄崇拜就是偶像崇拜。

再者,“全明星”与“主旋律”融合的首次尝试对中国观众的吸引力绝非一般。《建国大业》这部影片之所以能有这么多的明星加盟,首先是影片宏大的题材提供了基础,里面有太多的伟人和历史名人。其次就是这些明星非常愿意参与这样一部意义重大的影片,来表达他们对祖国的一份心意。这是一部空前绝后的影片,无论是影片题材,演员阵容,还是建国60周年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它为我们树立起一个前所未有的标本,同时它还具有兼容巨大的示范意义与不可复制性。

动用172 位明星大腕演出,一场戏最多有8 位著名导演共同商讨剧本,该片的拍摄创下了中国电影的许多之“最”。总导演韩三平作为中国电影集团董事长,在谈及这部影片时将该片看做是“用集体智慧完成的一次成功实验”!因此,空前绝后的全明星阵容,是该片成功的又一重要因素。

五、商业化运作更加成熟

当前,中国正处于迅猛发展的市场经济时代,中国电影也不可避免地处在产业化进程中。主旋律电影靠红头文件、单位组织包场观看来保证票房的时代正渐行渐远。主旋律电影归根结底还是电影,既然是电影就要考虑观众的需求,就要符合电影运作规律,就需要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商业娱乐元素来争取票房。在《建国大业》之前,主旋律是主旋律,商业片是商业片,主旋律与明星根本无缘,谁要是说自己要拍一部主旋律影片,可能会让人嗤之以鼻。然而,《建国大业》这部全明星阵容的献礼片摆在了我们面前,为我们树立起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标本。它正是运用了一种反商业模式达到了最大的商业化;用一种娱乐形式传达了主旋律意图;用体制优势进行拍摄,用商业模式进行推广。《建国大业》的模式不仅在中国前无古人,在世界范围也绝对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另外,映前的预热,吊足了观众的胃口。曾作为《赤壁》《投名状》《南京!南京!》等影片出品人的总导演韩三平深谙明星效应产生的无穷魅力,《建国大业》筹拍时就吸引了各大媒体的关注,新闻报道层出不穷,除此还有不可避免的炒作。前期的炒作改变了公众对主旋律电影的固有印象,如最初在该片拍摄期间,有报道称周星驰、成龙等与主旋律电影风格极不相符的明星将饰演该片中的角色;不久后又爆出有许多参演明星因影片删剪原因连镜头都没有;主要演员零片酬出演等,引发了更强烈的关注;影片上映前夕,又曝出了多名参演演员非中国籍的新闻;之后又引发了一场全国范围的“口水战”。正是这些争议,吸引了公众对《建国大业》的关注。另外,《建国大业》本身颇具市场号召力的故事内容等都是该片营销宣传的重点,还有众多的商业广告的支持以及众多媒体的长期关注和免费宣传,都使该片未映先红。

《建国大业》完全采取市场化的操作模式,院线也将按照商业电影定价。导演在始终坚持电影的主旋律、坚持电影的政治正确的同时,也坚持在电影发行时必须遵循商业规律,不采用红头文件之类的促销方式,这是导演对自己作品的信任,也是对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的信任,更是对广大电影观众的信任。这次尝试对于中国国产电影的发展有着极其积极的标本作用。因此,遵循电影商业规律,采取市场化的操作模式,使电影的商业化运作更加成熟。这是《建国大业》成功的又一重要原因。

总之,纵观《建国大业》这部主旋律的献礼影片,呈现给人们的是焕然一新的感觉。“全明星”的《建国大业》第一次使历史和政治娱乐化、时尚化,使历史和政治成为共同消费和集体狂欢的对象。影片在电影艺术上已经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成熟和艺术想象力,在这部影片里面复杂的剧情和叙事的简洁度,场面的规格和画面的冲击力,大演员和小角色,明星风度和人物塑造,包括严肃性和戏剧性,历史人物的伟大和平凡,都得到了很好的表现。让国产主旋律电影突破桎梏,把握一切资源优势,恰逢其时,也能在商业市场占一席之地,这是《建国大业》的真正光辉所在。

诚然,《建国大业》的成功并非偶然,它是多年来电影体制改革的必然成果。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赵宁宇说,“它是中国电影积累发展了多年的资金、设备、明星、市场以及人心、士气之后,才有了这部影片。”我们相信,多年以后,《建国大业》一定是电影工作者研究的经典范本。作为娱乐时代里的红色旋律,《建国大业》无疑让“红”走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我们期待着它更加辉煌的那一天!

建国大业电影观后感篇3

主旋律电影通常是通过再现历史现实来激发人类情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感兴能力。主旋律电影不同于其他影片的一大特点即在于其更加客观而真实地重述历史和现实。2009年,中国生产出一大批以建国60周年为题材的主旋律影片,其中以《建国大业》最受瞩目。影片真实地讲述了从抗日战争胜利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的筹备和召开,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各派在漫长的革命岁月里结下的深厚情谊。2011年的主旋律影片《建党伟业》,展现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影片以、、陈独秀、蔡和森、、等最早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中心,讲述了他们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而拍摄的影片《辛亥革命》主要讲述了从1911年初到1912年初,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为帝制,实现民主共和而展开的一系列革命事件。中国的革命党人在结束2800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中华民国”的斗争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们的付出,赢来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这些主旋律影片,使我们认识到了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了解到老一辈革命者们百折不挠的决心和视死如归的勇气。主旋律电影通过描述重大的历史事件,塑造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激发人们的情感,提高审美感兴能力。审美感兴能力并非简单的认知能力,而是通过表象去感悟生命意义、体味其中真谛的能力。《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和《辛亥革命》三部影片,不仅仅使受众更加直观地了解到新中国建国、建党和实现民主共和的历史,也从中深刻认识到前辈们为了心中理想而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精神。这些主旋律影片的特殊身份使其更加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审美感兴能力。

二、主旋律电影与审美情感的培养

当今这个时代,是情感淡漠的年代。高速发展的经济与技术,给人们带来巨大财富与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灵魂的虚空与情感的缺失。对审美情感的培养在当下显得尤为紧迫与重要。审美情感并不局限于日常生活中的意志与欲望,也不只满足于艺术带给我们的刺激与享受。审美情感是艺术所赋予的一种形式化的情感。正如苏珊•朗格所说,艺术是情感的表现形式,而这种情感就是审美情感。以当代电影的发展速度和受众来说,其是最有助于培养审美情感的一门艺术。电影可以将被人们遗忘的、美好的事物真真切切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以唤起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虚空灵魂的填补。不同于其他电影,主旋律电影主要培养的是人们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情结。中国的主旋律电影大都表现了祖国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和为了解放与和平而英勇战斗的民族英雄形象,这些影片所具有的审美教育意义是其他影片所无法比拟的。影片《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和《辛亥革命》展现了中国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让我们认识到各个时期的爱国主义精神。《辛亥革命》用封建王朝的终结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来激发我们树立远大理想、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爱国主义情怀;《建党伟业》通过再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让我们更加热爱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中共的领导下。《建国大业》重温了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历史事件,使我们了解到新中国的来之不易,激发我们更加浓烈的爱国热情。同时,三部影片也对英雄主义作了最好的阐释。《辛亥革命》不仅向我们展现了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也让我们了解到英雄人物的生活细节与情感,拉近了英雄与我们的距离,用现代人的艺术观诠释了英雄主义。《建党伟业》一改主旋律影片大量使用战争场面的传统,而是抒发汹涌澎湃的英雄之气。末世枭雄袁世凯,有勇有情蔡锷,孤胆英雄,少年才俊,英雄之气充斥整部影片,给我们带来极大的震撼与鼓舞。《建国大业》导演韩三平称《建国大业》是一部“英雄史诗”类电影。影片中尽数“风流人物”的英雄气概,他们的智慧、情怀与理想对我们产生深刻的影响。主旋律电影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就是能够使我们观影中所产生的爱国热情和英雄崇拜升腾为观影后内心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情结,在这个情感淡漠的年代,找回最最浓烈的审美情感。

三、主旋律电影提升审美教育功能的新举措

当下的主旋律电影较之传统的主旋律电影有了很大的改观,传统的主旋律电影政治导向性过强,题材的选择面过窄,人物刻画过于模式化,使得大众产生一种排斥和拒绝的心理。当下的主旋律电影更注重时代特征和受众的心理,从各个方面寻找突破点,以求得到更多的受众和更好的发挥审美教育功能。

(一)审美取向的转变

主旋律不再等同于说教。过去的主旋律电影过于说教和宣传,使影片的内容和形式都显得过于模式化,导致一些年轻观众对主旋律电影产生反感,其审美教育意义也因其过于浓烈的政治性而逐渐削减。近年来的主旋律电影打破了主旋律电影刻板的模式,题材的选择更加多元化,更加注重大众的审美兴趣,减少政治说教意味,拉近了与大众的距离。2009年,我们迎来了主旋律电影审美教育的春天,大批优秀的主旋律电影不断涌现。揭秘内幕的《天安门》、幽默沉重的《斗牛》、悬疑刺激的《风声》等多元化的电影题材,既丰富了银幕、提高了票房,又娱乐了大众,扭转着人们对主旋律电影几乎已经根深蒂固的认识。主旋律电影对历史和现实的展示更加人性化。传统的主旋律电影给人的印象总是宏大的战争场面和高、大、全的人物形象,是宣传国家主流政治意识形态和说教的工具,缺乏艺术性、观赏性和娱乐性。当下主旋律电影一改往昔的概念化和说教化,更加生动感人且贴近生活。影片《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和《辛亥革命》都避免了使用大篇幅战争场面的描写,利用更多的文戏,理性而平静地把历史展示给观众;对影片中的英雄形象作了细节化的处理,他们不再是传统主旋律影片中的“神”,而是跟我们一样有血有肉的人,是和我们同呼吸共命运的民众的一分子。主旋律电影审美取向的转变也改变了人们对主旋律影片冷漠的态度,使主旋律影片更符合时代要求,贴近大众审美心理。

(二)商业娱乐元素的注入

大众的审美兴趣决定着其对电影题材的选择,而审美兴趣又源于更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当社会处于动荡变革的历史时期时,受众更希望了解的是社会事实和重大事件。但在当今社会稳定的和平年代里,受众对重大历史题材的关注和热情正在减少。那么在和平年代里,表现重大历史题材的主旋律电影该如何点燃受众的求知热情呢?主旋律电影要想得到大众的接受与喜爱,就必须符合时代特征和大众的审美需求。当下,娱乐性较强的商业电影是最受大众欢迎的电影类型,因为商业电影更接近现代生活,贴近受众心理,且更具流行性。任何艺术形式都只有得到大众的认可,才能够实现其艺术价值。主旋律电影也开始通过商业娱乐元素的注入来激发受众审美兴趣。商业片中经常使用的“人性化”“调侃”“反讽”等多种表现手法开始出现在主旋律电影中。艺术性、教育性再加上商业性,令中国的主旋律电影赢得了更多的受众,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获得了喜人的票房成绩。

(三)明星和特效的引入

建国大业电影观后感篇4

关键词:国庆献礼片 叙事 人物塑造

国庆献礼片是中国电影特有的一道风景,从1959年第一次大规模的出产国庆献礼片至今,数量众多的献礼片已经成为了中国主旋律电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与共和国一同成长的电影现象,从献礼片的发展来看,它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并且在2009年新中国60周年大庆之际达到了一个发展高峰,引领国内的电影市场。

从1959年我们第一次大规模出产献礼片,已经有不少优秀的电影为观众熟知和喜爱,并且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如《青春之歌》、《小花》、《早春二月》、《开国大典》等。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有线电视的普及和电影市场的低迷,献礼片虽然因为资金的保证而保持着一定的产量,但是真正为大众所喜爱的作品并不多见。可以说,献礼片的生产曾一度与市场和观众脱节。直到2009年,时逢中国电影产业化和市场化的黄金时期,献礼片也结出累累硕果。

得益于出色市场运作与合理配置,2009年主推的50余部献礼片不仅缔造了亮丽的票房成绩,也赢得了观众的口碑。其中《建国大业》和《风声》两部影片“占领了黄金周电影票房75%的江山”,而《建国大业》更是以4.2亿的惊人成绩创造了国产电影历史的票房之最。如此辉煌的成果让人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在电影发展日益产业化和市场化的今天,在观众的文化消费更趋向娱乐化的环境下,这些带有明显意识形态询唤需求的献礼片是凭着什么样的品质与优势获得口味挑剔的大众认可的?这样的成功能为国产电影尤其是主旋律影片的发展提供怎样的经验和借鉴?

从总体上讲,60周年的献礼片与过去有所不同,除了制作规模和营销模式外,在题材和类型上更加多元化,能够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以《建国大业》为代表的革命历史题材承接了传统又有所突破;以《风声》为代表的谍战片卷土重来,掀起了谍战题材的高潮;以《铁人》为代表的人物传记片体现了献礼片与时俱进的积极性;还有像《高考1977》和《沂蒙六姐妹》这样在大时代下描写普通人生活经历和情感的影片也受到观众的青睐。可以说多样化的题材为60周年献礼片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另外,此次献礼片对观众来说还是一场欣赏明星的盛宴,《建国大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明星参与演出数,高达172位明星,并且还是免费演出,可见献礼片的号召力,自然这也展示了明星们自身的爱国情怀。对明星演员的普遍使用也显示了献礼片的市场野心。

当然,一部影片要取得票房和口碑的双赢,不仅仅是带给观众感官享受和视觉刺激就足够,好看的电影必须有引人入胜的故事和生动鲜活的人物。但是,由于中国电影特殊的生存环境和历史背景,献礼片作为特殊的艺术产品和电影现象,必然与国家主体和主流意识形态保持密切的联系。所以,除了在题材和风格上要与现实的时代需求保持一致,还必须通过巧妙的叙事策略和人物塑造来满足民众文化需求和意识形态询唤。纵观2009年取得成功的献礼片都在叙事和人物上做足工夫,一方面昭示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观,而其精彩程度也丝毫不亚于其他商业片,这才是此次献礼片制胜的法宝。

高妙的叙事策略是此次献礼片的突出特点,比如《建国大业》,故事跨越从抗战胜利到新中国成立这四年,线索错综复杂,涉及人物众多,在短短两个多小时内要全面展现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编剧难度很大。与以往此类影片不同的是,《建国大业》刻意弱化了战争,将故事讲述角度放在筹建政治协商会议前争取各派。导演黄建新抛弃了明暗对立的传统模式,增加了派的历史视点,叙事角度可算新颖,让观众耳目一新。而故事的重心并不是传统的奉献牺牲精神,而是“民心所向”。影片以千万革命者的气魄、军的沮丧和派之转变来看待人心问题,强调了国家的江山是以民心换来的。当然,作为主旋律影片,影片在情节安排上也别有用心,方面总是充斥着阴谋诡计、政治排挤、暗杀等这些负面情节,而我党则通过给、等安排了喝酒唱歌、与女儿共享天伦的生活化情节,增加伟人的亲切感,让观众在风起云涌的历史故事中感受到人性化、平民化的情感,增强了对影片的认同感。

《风声》可谓此次献礼片在叙事上的佼佼者。作为间谍片,《风声》具有题材上的优势,扣人心弦的悬念是观众最爱看的,永远有新鲜感,剧中人在斗智斗勇的同时观众们也在训练自己的推理判断能力。然而不同于我们过往谍报片《永不消逝的电波》、《保密局的枪声》正邪对立的死板模式,《风声》的故事锁定在一个幽闭的空间中,日军布置的骗局,囚禁5人抓“老鬼”,通过人物关系的相互牵制,利益的冲突,矛盾的激化,恐怖的氛围在阴暗的密室中蔓延开来,挑战着观众的心脏承受能力。影片通过整个故事让我们看到,在面对种种生存的威胁和折磨后,共产党人也是普通人,但他们以一种自己的方式在贯彻他们信念,他们也怕酷刑,也怕不能坚持到最后,那些痛苦折磨,那些惶恐绝望始终伴随。而后,他们的选择才真正实现了价值。作为主旋律影片,该片叙事的巧妙就在于影片里没有空泛的爱国主义说教,没有夸张的英雄主义,而是将坚若磐石的革命意志和信仰,用跌宕起伏的剧情自然展现,让观众的自己去感知,主动产生共鸣,不动声色地打动你。

除了突破传统的叙事策略外,此次献礼片在人物的塑造上也让人看到了真诚和新意。电影故事不管怎样讲述,始终是关于人的故事,关于人与人之间的故事,人物是影片传达主题和情感的核心。影片讲述什么人的故事决定了影片总体的格局。在我们数量众多的献礼片中不仅有对历史人物和英雄人物的歌颂,也有很多关于普通人的故事。献礼片中大量讲述普通人的故事开始于后,钟大丰先生指出,改革开放后,“以‘善良人性发掘’作为叙事逻辑的出发点,把富于正义感和同情精神的善良人性作为人民性的基本特征。……这种基于人性的叙事出发点同时也悄悄地为‘欲望’的合理表达开出了一个通道”。“当革命战争历史巨片里缺少他们可以在情感上亲近和认同的普通人时,也就变成了战争天才对人才抑或蠢材的一场无趣的智力游戏。想打动他们必须要有鲜活切近的人物,使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思维逻辑把情感的认同投射其中。” 献礼片中对普通人物和情感的关注延续下来,并且在60周年的诸多影片中都收到了与观众共鸣的良好效果。

即使在像《建国大业》这样的宏大历史题材影片中,对人物的塑造和设置也体现出与过往主旋律影片总是将人物脸谱化的不同逻辑。影片对国共两党的重要人物都有人性化描写,也并不全是阴险和奸诈。除了国共两党,对派的刻画很有意思,民革、民盟等党派面对的屡次邀请,都采用了打太极的策略。张澜、李济深、宋庆龄等人物形象反映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他们作壁上观、静待时局,突出了他们本身的复杂性以及身处这个水深火热时局里的身不由己。让人惊喜的还有那些有喜剧效果的人物,范伟、葛优、王宝强、冯巩等人的亲切角色显示了主旋律影片向主流商业电影的跨越,《建国大业》告诉观众们,革命历史题材也可以让你一边吃着爆米花一边开心的大笑。

相对于《建国大业》中的亲民化的人物,《风声》的人物塑造要严肃得多,但也合情合理,颇有人情味。英达扮演的将军是一个胆小怯懦的投敌分子,在王志文的酷刑面前战战兢兢了断了自己,表达的是反动派与汉奸们的意志薄弱;而深藏不露的张涵予英勇的承受住残忍的折磨,还引得敌人都刮目相看,将共产党员的信仰和崇高演绎得令人信服。而李冰冰扮演的角色,在经过与周迅角色情感与理智的较量后,由一个意志薄弱的女性最终成为了理解革命精神的进步群众,这个过程虽包含了些许说教意味,却也能打动观众。

在献 礼片中有一个传统题材是人物传记,当然都是英雄或模范的传记,此类影片的人物塑造最容易陷入“高大全”的完美形象的窠臼之中。可喜的是60周年推出的人物传记影片与其他题材一样,均脱离了空洞的说教,贴近现实,追求与观众在情感上的共鸣。影片《铁人》讲述的是已经为大众熟知的石油工人王进喜的事迹。影片以铁人王进喜和新一辈石油工人为两条主线,交错进行,营造了一种历史与现实对话的结构形式,全景式展现了无私奉献的铁人精神。但是铁人王进喜没有被塑造成完美无缺的人物,他也是一个普通人。在60年饥荒中,大庆钻井队也断粮了,过年的时候王进喜违规地私自用油换了一些肉,当发现自己最看重的徒弟刘文瑞不见了,他疯狂地跑到火车站,终于在车厢里看到了哭得泪流满面的刘文瑞。王进喜呆呆地看了他半天,最后狠狠地说:“受不了了,那就滚。”然后把自己的干粮袋,衣物都交给他,怜惜地说:“回去好好活着,不管到了哪里,都活出个人样来。”面对现实环境和弟子的退缩,他不是一个只讲主义和原则的英雄,而是一个懂得尊重普通人的普通人,观众会为这种感情的真实而感动。

此外,在人物塑造上还有一部让人动容的影片《沂蒙六姐妹》。影片选取了流传在沂蒙老区的真实故事为素材,并且也是一部战争题材的影片。战争总是跟男性联系在一起,在献礼片中专门描写战争中女性的故事是很少见的。说起战争中的女英雄,我们很容易想到的是刘胡兰和江姐的形象,坚强勇敢的女性,甚至可以说她们身上更多的是中性的特质。《沂蒙六姐妹》的成功就在于故事中的六位女英雄是六位普通的女人。影片的前一个多小时都是轻松的,故事很有生活气息,战争只是背景,女人们的日常生活让你丝毫感觉不到战争的残酷和恐怖,百姓们也忙着生产支援前线。影片不同于以往对战争中女性英雄单一的塑造,通过对女情的描写,让她们的形象回归到女性本身的特质。无论是月芬对爱情的等待,黑雁对爱情的幻想,还是兰花的爱情碰撞都那么真实动人。直到战役进入高潮,女人们的命运也随着她们的男人而改变。她们终于展现出女性在痛苦和绝望中那份强大的决心和力量,与她们的对爱情的渴望共同构筑了丰满的女性形象。

至此,我们可以清楚看到60周年献礼片在整体上超越了过往的单一模式,脱离了空洞的教化色彩,呈现出多样化、人性化、亲民化的多重特质。它们不仅有效地呈现出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时代需求和主流话语表述,也承载了中国普通民众的情感诉求。将那些具有宣教性的主题经过巧妙的叙事转换和真实的人物塑造让这类主旋律影片真正走进了观众心里。

诚然,在这个无法回避的文化大众消费时代,观众和市场主导着电影的发展,毕竟现代观众大多是抱着娱乐的目的走进影院的,所以,如果想真正赢得广大观众,不管是什么样的电影,都必须遵循商业电影的基本创作规律。希望我们今后的主旋律影片能够在60周年献礼片的辉煌中继续前行,不断突破创新。

注释:

1、李舫,刘阳《献礼影片的探索与思考,中国电影步入“黄金时代”》,人民网,2009年10月21日。

建国大业电影观后感篇5

《建军大业》该片讲述了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挽救革命,于当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从而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最新建军大业观后感800字范文,希望你喜欢。

最新建军大业观后感800字范文1从事党建工作几年时间以来,我感触较深的事之一是单位的离退休老党员对于共产党的热爱和感激,比如每次的党组织活动,他们一定会提前半小时到,比如每到七一、八一、十一,总会有书法、绘画、诗歌的形式表达对国家、对党的感激和热爱之情,又比如每一次的支部组织生活会,支部书记都会精心准备安排,切合每个时期党的大政方针进行针对性地学习……当然还有很多,我想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退休了有时间,更重要的是老一辈地质人身上有更深厚的对党员身份的认同感。

今日观看了献礼建军90周年的电影《建军大业》,这种感觉愈加强烈。电影中贺龙要求火线入党,“两把菜刀闹革命”的贺龙,在旧军队里身居高位,可自从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之后,便积极追求光明,坚决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却屡遭拒绝。他不改初衷,继续努力,先后多次要求入党,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我想,一个人理想的实现,首先得有强烈的意愿,才会有为了理想竭尽全力奋斗的勇气。他经历了多次的被拒的挫折,才有了越来越坚定的信念,而我们年轻一代,为什么要入党?我想是很多人都没有特别想清楚的一件事情。至少缺乏强烈的意愿和崇高的信念,和平年代,入党的过程大致是按部就班,没有经历太多的考验和挫折。可我们要认识到,当今虽不可能去经历生死的考验,但也时时刻刻面临着大大小小的考验,精神懈怠的考验、守规矩讲纪律的考验、开拓创新的考验、舍小家为大家的考验等,贴着“共产党员”的标签,就应当在行动上自觉规范言行举止,以身作则,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

我想正是我们年青一代在入党过程中对党的发展历史的认知不够深刻,所以对党员身份的认识不够成熟,也就缺少了一些对党员身份的认同感和对党精神上的认同感。我认为,对党在精神上认同就是要从思想上、理性上认同中国共产党,认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认同党的纲领和章程,特别是了解党的历史,从而才有了对党员身份的认同感。如果缺少认同,表现在行为上,就是部分党员政治意识淡薄、党性观念淡薄、无担当精神,起不到先锋模范作用。

_在剧中说到:“我们如果想继续革命的话,就必须创造一个有革命信仰的军队。”什么是革命信仰?在革命年代叫革命信仰,在如今,应该叫人生理想,没有共同的理想,没有一致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成不了合作伙伴的。对于一个企业,职工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幸福感也不会高。这里也说到身份的认同,职工只有认同企业的文化,才能主动意识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将自己与企业结成利益、事业和命运的共同体,在主人翁意识的支配下,对企业的价值取向、发展战略、经营目标、企业精神、规章制度、标志标识等,予以认知认可、理解赞同、接受并笃行,从而与企业共同成长、和谐发展。反之,缺失认同感,就会在工作中产生消极的情绪。

不管是在中共党员的身份还是普通职工的身份,认同感尤为重要,了解党一路走来的艰难困苦是触发每名党员对党的忠诚和热爱的方法,让入党动机不再是一句口号,真正的切合到我们的工作中来,我们在平时做的每一件小事都在向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这个目标靠近。对党的认识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时刻牢记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就会让党员在生产工作中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支部在项目中真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最新建军大业观后感800字范文2当一部红色主旋律的电影,拍的不再以讴歌为目的,你就知道你遇见了多么鲜活的生命,看见了多么残酷的历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开篇四一二前夕的上海以灰黑色主调展现在影片中,山雨欲来的气势呼之欲出。接下来的游行、与杜月笙的会面、周先生的鸿门宴、报社的屠杀都宣告了在那个别样的时代共产党员的力单势薄,以及革命任务即将在各阀派的私心下即将宣告失败。这个时候以周先生等人为代表的爱国人士扛起了革命大旗,为解放全国奔走各地,聚集了一大批有志之士,打响了南昌起义的第一枪,有胜利更不乏失败,终于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这一符合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星星之火就以燎原之势蔓延了整个神州大地。

“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无上光荣。”这是该剧唯一的信仰,当一支队伍将书生、农民、工人、屠夫、学生等普罗大众都集结在一起时,管理起来是尤其困难的,但他们却做到了,只因为心中有希望,肩上有责任,对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爱的深沉。为了创造一个富饶强大的国家,他们当初所做的一切,都无上光荣。而身为他们的后代子孙,我们也应该学习这种敢为人先,决不放弃的精神。我们也为拥有这样的榜样而感到无上光荣。

“要做勇士,不要做烈士。”朱德将军的一句话说尽了战争的残酷,在剧中红军不再是一个刻板印象,他们也会因为物资短缺而去“强借”银行的资产。毛主席也不再是一个运筹帷幄的伟人,他会跟同志争吵、会“贿赂”看押他的百姓、会打败仗。而反动政府也不再是以往的贪婪、怕死形象。在南昌起义中贺龙为对手的敬礼,三河坝战役中敌军为牺牲的黄埔军校友厚葬,都摆脱了教科书般的说教,诠释了历史中这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大家都在努力活着,也都为不同的信仰奉献着。在一个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世界,只有红军这支队伍是为百姓而战。

看完电影,你才发现。在历史书上那短短的几行字,却是别人极其波澜的一生。在我们的书上,毛主席也好,周总理也好,十大元帅十大将军也好,都是能独当一面的大人物。回到那个年代,他们有的也不过就是而立之年,有的甚至不到20岁。但在面对比自身实力强大太多的军阀势力,却从不胆怯,亦不退缩。粟裕和林彪在门口站岗时的对话“现在不懂,总有一天会懂的。”于是他们都成了革命力量中的主力军。周总理与宋庆龄的对话“为了革命,我们一起努力。”于是周总理带着孙中山先生的教诲创造了一个自由民主的新中国。粟裕在主力部队被伏击后跟林彪会面说“我一定会打回南京城”。而现实中,在22年后解放南京城的就是粟裕麾下的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他真的打回了南京城。而毛主席一句枪杆子里出政权也终于带领广大工农开天辟地。意气风发,最是少年。

周总理在年幼时就说过,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如今的和平年代,我们不仅仅要刻苦读书,我们更要在自己的岗位兢兢业业,让生活安定,愿国家富强。

最新建军大业观后感800字范文3最近看了《建军大业》,胸口滚烫,握紧双拳!作为一个中国人,每一段历史都应牢记在心!无论过往成功或失败,此刻开始,从零开始,当勇士!

每一场硬仗,都要全力以赴!几场硬仗,比如南昌起义、三河坝大决战,每一场都惊心动魄,每一场都让人感叹指挥将领的滔天谋略,对将士们视死如归的精神五体投地。在影院里,感同身受,惊叹眼神坚毅背后的内心坚定,下一刻,我就要抗枪上场横扫敌人的千军万马。这是一次修炼也是一场磨砺,对于敌情的考量也是对自己的挑战。球场如战场,每一次比赛,无人预料结果,也无人知道90分钟内会出现何种错综复杂的情况。

作为一名披甲上阵的战士,你的选择,只有全力以赴。一个有信仰的人,才能组建一支有信仰的军队!“要创造一支有革命信仰的军队!”当我听到这句话时,胸腔热血,双拳紧握。在三河坝决战大军撤退的畏难之际,需要死铁部队掩护。三万敌军压境,这些年轻的生命毫无惧色,“当勇士,不要当烈士!”成为每一个人年轻战士的信仰,你看,蔡晴川的眼睛里有光有血性!即使身中几枪,但仍要跨过战壕,点燃引爆器。以蔡晴川为首的掩护军队,无法称为勇敢,而是孤勇!生死的较量、大我与小我的权衡,这些年轻却饱受征战的命运,倘若没有坚毅的灵魂和信仰,如何成为一支势不可挡的雄狮部队?刚开始比赛的那几年,得失心很重,会在意每一个球的得失。但现在深感,比赛结果固然重要,但无论输赢,我们对于足球的信仰没有输赢得失

在一次又一次的训练和比赛中,汗水、泪水、血水,凝结在一起加深和兄弟们在一起并肩作战的决心。是在心里大声呐喊:“我不认输!”的体育精神!不能让任何一个人倒下!贺龙带领的部队要端了敌人的老窝。拿着炸药包的小战士在枪林弹雨中倒下,炸药包也随之掉落在地上。几乎在同时,另一位小战士火速抢救起炸药包朝老窝的方向狂奔而去,我疾呼过瘾。炸药包存在的意义是直捣黄龙,那在他为完成使命前,他便不会也不应该在任何一个地方爆炸。这是使命!是所有人为之努力的方向。

“一个人倒下了,千千万万的人站起来!”我们告别了生死的战场,但在球场上一争高下,贺龙的炸药包,我们的那颗球!炸弹爆炸前,不能让任何一个人倒下!每一场比赛结束,无论输赢,都是磨砺!于我而言,下一场,一切从零开始!我们球场见!

最新建军大业观后感800字范文4八一前夕,就在为建军__周年献礼电影《建军大业》上映之际,传出了叶挺后代吐槽这部电影的信息,说该片是“把革命历史严重的娱乐化,是对革命历史的羞辱和歪曲”,指责导演不该启用“小鲜肉”来演叶挺,并未与叶挺后代事先沟通,等等。对此,我心存疑虑,抱着一看究竟的心态,走进了电影院。

当133分钟后影院灯光亮起时,我不得不说:这是一部政治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结合的好电影,并未“把革命历史严重的娱乐化”,更没有“羞辱和歪曲”。如果叶挺后代的吐槽是真的,大可不必。

首先,影片是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影片剧情由四部分组成:“4.12反革命政变”、南昌起义经过、起义后撤兵南下(重点是三河坝战役)、井冈山朱毛会师。剧情按照历史真实,结构合理,脉络清晰,环环相扣,有机衔接,向观众交代清楚了八一起义的缘由、经过和结果。作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基本没有虚构的情节和人物,摒弃了“胡编”和“戏说”,而是秉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使剧情和人物尽量符合历史真实,让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不但通过观影了解这段历史,知道人民军队的来路,不忘初心,而且,进一步认识到毛主席所说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革命道理。影片在表现当时反动派血腥黑暗的同时,还表现了党内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正确路线与陈独秀、张国焘等人的错误路线的坚决斗争,衬托出八一起义的必然和艰难。

宏大叙事、激烈场面与微小细节、人性人情相结合,是该片的突出特点。影片的题材,决定了宏大叙事的风格和必不可少的激烈场面,生与死构成了该片的基调,血与火染成了该片的底色。“4.12”大屠杀中敌人的疯狂残忍、共产党人和工人阶级的拼死搏斗,充满着呐喊呼号、腥风血雨,让观众强烈感受到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没有革命者的生存,必须建立自己的军队。八一起义、三河坝之战,炮火连天、枪林弹雨、血肉横飞,场面非常震撼,特别是呈现了爆炸后的火焰蹿升至三层楼高的壮烈奇观,以及蔡晴川率领200名战士与敌军血肉拼搏,最后忍着重伤拉响引爆器,200个炸点轰然巨响,烈焰腾空,以真实震撼的视听体验,带领观众近距离感受建军之初的苦难和牺牲,由衷地敬仰我军元勋和牺牲的无数先烈。影片还善于采撷微小细节展现人性的光辉,直戳观众心窝和泪点,让人感受到战火硝烟之下仍不乏细腻温情,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三河坝战役中,朱德率部血战强敌、坚守三天后准备撤离时,决定留下200人断后,掩护主力转移,朱德发表了两分钟慷慨激昂的演讲,做出了“父留子走、兄留弟走”的决定,面对生死抉择,出现了人人争当断后的感人场面,有的士兵高喊:“我是孤儿我留下”,有的受伤失去了小臂仍坚持敬军礼,最后200勇士全部壮烈牺牲,他们的壮举惊天地泣鬼神,不但令革命者为之心灵震撼、肃然起敬,甚至震撼对手的人性出窍,敌酋钱大钧看到惨烈的战场后,也动容地下令“为所有黄埔生厚葬”。又如,毛泽东与杨开慧分别时,杨开慧“不要回头”和“十年不回,我等你一辈子”等台词,饱含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悲戚和深情,令人潸然泪下。

影片由香港刘伟强执导,韩三平任总策划兼艺术总监,黄建新任监制,他们启用了一大批年轻演员,有的不到二十岁,从外形上接近当时剧中人物年龄,从演技上,他们也都蛮拼的,不但几个主要人物毛泽东(陈烨饰)、周恩来(朱亚文饰)、朱德(黄志忠)、贺龙(王景春)、蒋介石(霍建华)等,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且过去鲜为人知的卢德铭、蔡晴川、汪寿华、范桂霞、斯氏兄弟等,都被年轻演员们演绎的有声有色,让这些几乎被人遗忘的革命先烈们在建军90周年之际复活,走进观众视野,获得他们应有的荣耀。

最新建军大业观后感800字范文5一个月前,女儿就说有一部好看的电影《建军大业》将在八一建军节上映,一定要看看。按照惯例我对战斗片不感兴趣的,但为了满足孩子的心愿,就应允了。然后劳工提前网购了两张电影票,昨天晚上我们娘俩去电影院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建军大业》。

在电影院看电影和在电视上、电脑上看差别是很大的。在电影院里音响效果逼真,如临其境,人物呼之欲出。上次看电影是什么时间?还是上大学的时候吧,我还记得当时看过《红河谷》,还有《河东狮吼》,后来上班,结婚生孩,忙忙碌碌,为生活所累,离时尚久远了。

《建军大业》是为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建军90周年而拍摄的。电影真实地展现了从八一南昌起义到秋收起义到井冈山朱毛会师的一段历史。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_的第一枪,从此,共产党有了一支自己的队伍。_的至理名言是“枪杆子里出政权”,只有自己有了武装队伍,才不会被动挨打。虽然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都被镇压了,但是革命的火种已经种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建军大业采用的都是老牌帅哥美女加小小鲜肉。刘烨扮演_、朱亚文扮演_、黄志忠扮演朱德、王景春扮演贺龙、欧豪扮演叶挺、刘昊然扮演粟裕、马天宇扮演_,蒋介石竟然是老干部霍建华!哈哈,女演员也很强势呀:宋佳扮演宋庆龄,张天爱扮演宋美龄,李沁扮演杨开慧、关晓彤扮演邓颖超.......还有陈晓、张艺兴、陈赫、李易峰、周冬雨、鹿晗、陈伟霆、等等.....我相信很多年轻人包括我女儿也是来追星的吧。

不管怎么说,通过这部电影,让这段历史得以重现。让我们重新温习了这段历史,我们今天的和平幸福是老一辈革命家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铭记历史,珍惜当下,这就是这部电影要表达的中心意图吧。

最新建军大业观后感800字范文

建国大业电影观后感篇6

八一,一个光荣且光辉的代名词,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让人懂得责任和奉献,使人振奋和坚强; 八一,是曾在军旗下成长生活过的人们心中永远的激情和眷念; 八一,已烙印在每一位军人的灵魂深处; 八一,一座丰碑,永远屹立于中国人民的心坎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电影《建军大业》优秀观后感范文精选,希望你喜欢。

电影《建军大业》优秀观后感范文精选1看剧照的时候我就说过对朱亚文的周恩来我是强烈拒绝的,因为他看上去太硬气。但电影开场不到5分钟我就被狠狠打脸……

朱亚文的周恩来不是常见的文质彬彬、儒雅沉静的周总理(或准总理),而是独当一面的军校领导,英挺坚毅,有地位和影响力,是深思熟虑的军人周恩来,朱亚文把这种战斗者和思考者的气质融合得恰到好处,我非常非常喜欢。

周恩来在本片中是第一男主(不接受反驳),他几乎和所有相关主要人物都有接触和交流。朱亚文演出了他在不同环境中对不同人物的不同态度,有挑拨有安抚有说服有直接怼有理想共鸣,但沉稳坚定的内涵始终如一。他是一个决策者,哪怕是面对毛泽东的时候——我特别要给他和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前途的讨论点赞,话不多,但抓住了当时党内路线矛盾的重点。而且你能看得出,周恩来不是被毛泽东说服,而是他选择了毛泽东,这种微妙的区别在短短的交流里表达得非常到位。

南昌起义是周恩来的重头戏。这一整个部分,除了炮轰德胜门火药用太多和欧豪的叶挺没收住之外,从事前的联络到准备到起事,节奏上演员的戏份分配上表演上都做得很好,你能感受到满屏的力量和理想的荷尔蒙喷薄而出,和豪迈粗犷的贺龙、骄傲而意气风发的叶挺、初露锋芒的朱德,以及一众元气小年轻相比,完全内敛的朱亚文的周恩来反而是其中最耀眼的。他压过了全片所有实力派或小鲜肉,哪怕是最后在香港养病时虚弱的台词都有迷之魅力。为了他我可以三刷不是问题!

电影《建军大业》优秀观后感范文精选2第一次写观后感,因为这段我喜欢的历史,因为那群我敬仰的前辈与先烈。这部剧从选角开始我就喜忧参半,曾经有过很多的担忧,直到亲身进入到影院,方算是有了答案。我所期待的演员不曾辜负我,我所担忧的,也大多给予我惊喜,事实证明,其实许多小鲜肉也是可以让人期待的。整体影片虽然仍有槽点,但比我预期还是好了那么一点点。唯有的一个我觉得最为尴尬和败笔的,大概就是武昌城下尬舞的叶挺。不得不说,这有侮辱先辈之嫌了。叶导之前的担心终成现实,无论是处于偏见还是其他,事实是欧豪并没有交出一份能够让人满意的答卷。心疼叶挺将军。

电影《建军大业》优秀观后感范文精选3看完这部掺杂着血与泪的热血影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复。我仿佛是回到当初年轻的共产党人创建革命武装的艰难历程。

我们现在的军事强国,背后是无数革命先贤用自己的血肉一步一步披荆斩棘闯出来的。影片将其震撼呈现,枪炮错转的瞬间,藏着的不仅是残酷战争的缩影,还有中国共产党人骨子里的抗争与不屈,挣扎与希望。

电影《建军大业》优秀观后感范文精选4将近十一点才到家想发表一下观后感,纯属个人观点请勿喷??

开头412事件有点揪心,中间南昌起义的胜利振奋人心,三河坝战役,朱德带领三千人对战三万人,有点泪崩,最后井冈山顺利会师。

整部影片有小俏皮,有激动人心,有悲伤,就是这个结尾有点仓促??再来谈一谈演员?开头陈赫一出来,莫名全场都笑了还有不得不说的朱亚文演的周恩来帅出新高度了,也是很有风度!刘昊然马天宇从小兵到上阵杀敌也演的很有张力,还有张艺兴演的卢德铭也很燃,老戏骨黄志忠饰演的朱德不多说了,三河坝战役整个情绪的带动,还有白宇让人很惊喜,演的很好?欧豪饰演的叶挺可圈可点?还有我峰演的何长工我就不多做评价了也算是有激情(我想我需要恶补一下历史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无上光荣!”

最后致敬所有牺牲的革命烈士

电影《建军大业》优秀观后感范文精选5看完电影,你才发现。在历史书上那短短的几行字,却是别人极其波澜的一生。在我们的书上,毛主席也好,周总理也好,十大元帅十大将军也好,都是能独当一面的大人物。回到那个年代,他们有的也不过就是而立之年,有的甚至不到20岁。但在面对比自身实力强大太多的军阀势力,却从不胆怯,亦不退缩。粟裕和林彪在门口站岗时的对话“现在不懂,总有一天会懂的。”于是他们都成了革命力量中的主力军。周总理与宋庆龄的对话“为了革命,我们一起努力。”于是周总理带着孙中山先生的教诲创造了一个自由民主的新中国。粟裕在主力部队被伏击后跟林彪会面说“我一定会打回南京城”。而现实中,在22年后解放南京城的就是粟裕麾下的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他真的打回了南京城。而毛主席一句枪杆子里出政权也终于带领广大工农开天辟地。意气风发,最是少年。

周总理在年幼时就说过,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如今的和平年代,我们不仅仅要刻苦读书,我们更要在自己的岗位兢兢业业,让生活安定,愿国家富强。

电影《建军大业》优秀观后感范文精选63月25日晚,众多团委干事齐聚综合楼101观看了影片《建国大业》。看了这影片,第一反应是:热血澎湃。脖子系上红巾胳膊绑上白布的战士,斗志昂扬。

看到工人和学生被北洋军阀惨烈杀害,横尸遍野,那是触目惊心;贺龙大将军一身土匪气息却是铁骨铮铮,意气风发,那是铁肩道义;叶挺将军有功有过,南昌起义中的一声声“放”,;那是荡气回肠。

看着影片中,被活埋,被砍头,三河坝被鲜血浸泡的红色;回想,仍处于战争中的国家并不是历史;利比亚事件,伊拉克战争;幸好,幸好我是中国人,先驱拼命换来的繁荣昌盛!

今年是建国的九十周年,缅怀革命先烈,那年轻无敌,无所畏惧,置生死于身外的他们。让我们向他们致敬,向战士们致敬,努力把自己培养成新时代的有为青年,努力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电影《建军大业》优秀观后感范文精选

建国大业电影观后感篇7

主旋律电影市场营销的原则

1+1>2的基本原则。“1+1>2”是指主旋律电影不仅要创造基本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发挥最大化的价值。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的《建国大业》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佳之作,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更是主旋律电影市场化运作的成功典范。影片自上映之初,票房不断飙升,最终取得了4.3亿元的好成绩,是主旋律影片与市场化相结合的一次成功探索。

民族文化和商业品牌并重原则。生活在同一民族之林的观众拥有相同的心理认同机制,主旋律电影制片商应该从本国的文化根基入手去打造影片。此外,一个电影品牌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吸引广大观众,为制片方和摄制组增加无形资产,给所在集团带来巨额商业利润。《建国大业》《建党伟业》两部电影都高度重视民族文化和商业品牌这两个关键点,仅《建党伟业》在北美10个城市的30家影院公映,上映4周,总计票房就达151305美元,①除了在北美等发达地区公映,两部电影的营销市场还包括广大亚非拉国家。《建国大业》《建党伟业》这两部描述中国人奋斗的大片,为世人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的渠道。

创新性原则。不少主旋律电影制作模式陈旧老套,缺乏独创性,未能很好地把握住电影市场的规律。而《建国大业》大胆创新,起用全明星阵容,邀请港澳台及大陆172位大牌明星参演,在中国开创了“政治可以用电影表现”的先河,给观众呈现了一道视觉盛宴。此外,在历史人物形象塑造上,《建国大业》还以更加开放、大度的姿态叙述,摆脱了以往简单地将人物放置在正义与非正义、是与非的极端位置上的倾向,给每个人物注入了更多的人性血液,尽可能地彰显历史的原汁原味。尤其是对战争胜负的理解,不再是“好人打败了坏人”“贤士制服了伪君”,而是更客观地概括为“民主和自由打败独裁和专制”,尽可能地客观表达双方的人和事。在刻画人时,也以正面的眼光肯定他们的爱国情节和治国才华。

观众本位原则。有些主旋律电影的历史人物“高大全”,不食人间烟火。这在普通观众看来多少有点距离感,不切实际。《建党伟业》这部影片采用故事情节生活化的手法,为历史的真实人性表现赋予了浓重的色彩。影片真切地表现和在情感关系上既有缠绵也有信任,在夜看烟花的场景中,将扛起来的动作是情境中自然出现的美丽浪漫,也容易为当下青年人所认同。在纷乱惊险的时代环境下,沉静迷离的南湖却开始建党的壮举,色泽清雅而饱含深情的画面,让喧嚣一时回避,尤其是周迅饰演的王会悟回眸一望的瞬间,飘逸而动人。造型所包含的开拓、展望等意味蕴含其中。②

资源有效利用原则。《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在整合事件资源方面颇显功力。两部巨作的故事内容分别定位在党召开政协会议、建立新中国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等重大历史事件上,并且结合新中国成立60 周年和建党90周年的大背景,实施了有效的资源整合和舆论引导。另外,在资本资源上,建立有效的产业链利益体系。《建国大业》是零片酬演出,但演员张国立本人也是投资人,又与凯迪拉克品牌建立战略合作。除此之外,《建党伟业》还和银行、IT企业、网站、杂志和电视台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合作。这些合作伙伴都有真金白银的投入,他们有的是影片的股东,同时还为影片的拍摄、宣传活动等提供大力支持和资金支持。③这样的资源置换,一方面充实了宣传的噱头,另一方面实现了共赢。

主旋律电影市场营销的策略

均衡定价,弹性管理。在市场营销决策中,价格策略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制定电影票房价格时,应当充分考察投放市场的经济水平、观众收入、观众数量以及观众预期价格等市场环境。《建国大业》在定价策略方面实施两套方案:一是实行高低不等的票价;二是组织免费观影。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票价高的达100元,最低也在60元以上,这已与同期的进口大片《变形金刚》《飞屋环游记》的价格相当。在中小型城市实施系列优惠价,对组团观看影片采用了优惠卡等方式。当然,作为主旋律电影,不仅要讲究商业回报,更要考虑到影片本身的宣教性。为此,《建国大业》下放到一些贫困地区,组织免费观影,让偏远山区的人们实现了在新中国60华诞之际观看这部献礼巨作的愿望。同时还组织离退休干部、老红军免费观看影片,使他们重温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感受党的温暖。这样的价格举措,不仅有力回击了《建国大业》用“爱国主义、革命精神”赚钱的谣传,也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

使用植入式广告。在主旋律电影中运用植入式广告,是一种融资和文化传承的双效途径。不同于一般媒体的商业广告,主旋律电影可以借助电影良好的口碑、宏大的题材吸引到众多广告商和赞助商,通过与他们合作不但可以为电影拍摄积累资金,而且也可以为电影的后期宣传提供资金保证。作为主旋律电影的典型之作《建党伟业》大胆地尝试了植入式广告。为更科学合理地植入广告,该片采用了“影视剧植入广告分析系统”。④由于主旋律电影不同于商业片,在选择植入广告时需要更加慎重,该片营销人员始终恪守这样的观念:“是在电影里植入广告,不是在广告中植入电影。一旦确定要用远景,就绝对不用近景特写。” ⑤面对众多汽车、房产、家具、服饰品牌,考虑到作为“红”的特殊身份,《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在植入广告时,婉拒了一些不适合的企业,尽量选择那个年代所涉及到的大型国产品牌和民族企业,这使观众观影时既有亲切感又热血沸腾。

巧用口碑营销。在铺天盖地的各类广告充斥媒体之时,人们下意识地逃避如洪水般的广告袭击,相反,大众开始更多地注意和相信周边普通人的说法,因此传统的人际传播“口碑营销”是不容忽视的。《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的发行方利用明星、话题将爱国主题提升为热点,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也促使了一大批满腔热血的群众自发买票观看。

开发明星的经济效益。明星在电影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拥有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受到大众的热烈追捧。主旋律电影作为一种商品,能给观众带来情感满足、感官刺激等多种体验,除此之外,在观众脑海中停留时间最长的就是明星演员了。很多时候,观众看电影就是慕名而来。国庆60周年献礼片《建国大业》可以说是主旋律电影营销的一个标本,该片采用了空前规模的大明星阵容,邀约了170多位明星参演,在保证电影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作用的同时,还发挥了电影的商业娱乐功能。当《建国大业》取得四亿余元的高票房成绩之后,中影集团利用自身优势又接拍了建党90周年的献礼片《建党伟业》,该影片仍然沿用了全明星豪华阵容的模式,汇聚了108位实力派和偶像派的明星。仅从演员名单上看,《建党伟业》不只是星光璀璨,而且是朝气勃发。选用全明星阵容进行商业运作,也是主旋律电影走近观众、赢得市场的一条有效途径。

善用现代整合营销。现代电影营销不仅采用贴片广告、首映仪式、庆功酒会,明星见面会、记者会等传统方式,更注重融合品牌营销、多媒体营销和文化营销等方式的立体化整合营销。例如,中影集团通过和中国移动跨界合作,将《建党伟业》小说版搬上手机屏幕,实现了电影的手机阅读,因而引发了大范围的红色作品阅读热潮,打破了传统出版业和电影视频的界限,这是主旋律电影营销方式的一种新尝试。此外,两部巨作还善于挖掘我国消费者对民族、国家、集体等信任的心智资源,对品牌进行了文化营销。此外,该片所属的中影集团还建立和开发了属于自己的“中国电影网”和《影时尚》杂志,这无疑为影片的宣传造势构建了有力而直接的营销平台。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栏目责编:黎 莉

注释:

①吐槽君:《上映北美4周,席卷票房15万美元》,省略/articles/2201/。

②周 星:《:时代风云的艺术表现》,《文艺报》,2011-06-29。

③朱玉卿,李 璇:《以“大营销”谋求大局》,《综艺报》,2010-10-09。

④只要将一部剧本输入到该系统中,系统就会自动分析抽取剧本的特征,将所有适合广告植入的场景和商品提炼出来。

建国大业电影观后感篇8

泛情化是指主人公的性格、动作、命运和其行动的环境、所得到的社会评价以及影片叙事的情节、节奏和高潮都以伦理情感为中心而被感情化。尹鸿曾在其《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影视文化》一书中写道:由于英雄神话的解体和权威话语的弱化, 那种作为先驱者、布道者或万能助手出现的超现实的人物形象已经很难具有在场效果了。当编码失去了与现实表象的相似性以后, 编码作为一种意识到的虚构往往会受到概念化公式化的指控。[7]早先的主旋律电影只注重社会现实的矛盾和不同权力之间的较量, 影片中的历史伟人常凌驾于现实之上, 忽略其实际的生活境遇与经验感受, 因此形成落差明显的类型化人物, 使这些历史伟人的形象被道德定位, 呈扁平化特征。这一系列新主流大片通过伦理化的政治形象的塑造, 为意识形态主题注入伦理感情, 使主人公的性格、动作、命运和他行动的环境、他所得到的社会评价、影片叙事的情节、节奏和高潮都以伦理感情为中心而被感情化, 为英雄形象与民众的血肉联系这一主流思想做了有效证明, 成功调动了观影者的伦理感情, 打开了一条主旋律电影一直希望的面向大众的传播渠道。

如《湄公河行动》整体上在讲述解救中国公民、展现国家力量的故事, 但它是通过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来完成这个宏大叙事。例如方新武这个角色, 作为长年潜伏在金三角的中国缉毒情报员, 为人沉稳老练, 处变不惊。然而其女友因沾染毒品而自杀, 使其对毒品和引诱其女友吸毒的毒贩深恶痛绝, 也因此在与引诱其女友吸毒的毒贩直接较量中, 复仇意志战胜了理智直接违反纪律将毒贩击毙。他的这种行为并不符合中国主旋律电影中警察一贯伟光正的气质, 甚至已经严重背离了这种气质, 但却更加人性化、人情化, 更易激发观众对角色的认同。其他如建国三部曲《智取威虎山》《红海行动》等新主流大片的人物塑造莫不如是。

(二) 电影工业美学的表意机制

詹庆生认为, 主旋律电影应该尊重电影类型规律, 提升作品的艺术质量, 探索如何将艺术表达与思想传达更好地结合起来。要合理地建构故事、人物、情感, 引导观众产生对于角色、故事、人物及其所传达价值观的内在认同, 在此过程中让观众享受观影的愉悦和快感, 同时得到精神和思想层面的升华[8]。中国新主流大片秉承好莱坞类型电影创作法则, 在创作思想上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念, 同时追求商业娱乐效果的一整套制片路线和方法 (如明星制、制片人中心制等) ;在电影生产环境、生产过程 (策划、制片、编剧、导演、演员、剧组人员、摄影机) 、产品形态 (语言、形式、结构、影像、叙事、形态、类型) 、电影工业管理 (观众、批评家、媒介舆论、影院、营销、后产品开发) 等方面都遵循了电影工业美学的法则;在电影生产的领域遵循规范化、流程化、制度化, 但同时又力图兼顾对电影创作艺术美的追求, 构建了一套电影工业美学, 创作出一批具有工匠精神和制作良心的中国主旋律电影, 将电影的商业性和艺术性统筹协调起来以达到美学的统一。

中国新主流大片从建国三部曲, 到《智取威虎山》《战狼》系列、《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空天猎》, 多是沿袭好莱坞电影工业制作流程和体系标准而制作出来的成熟的商业大片。如《战狼2》作为一部纯由民营公司制作完成的新主流商业大片, 作为一部试图获取最大范围目标观众认同的商业类型片, 在艺术上采用了经典的三幕剧叙事模式, 借鉴了美国超级英雄类型片的人物塑造方式, 并融合了多种不同类型的元素, 在视觉效果上追求奇观的呈现, 使影片做到好看。而在后期宣发上, 更是大量借鉴使用了商业电影的营销策略, 促成了影片票房的巨大成功。影片无论是叙事结构还是叙事视角, 都大量学习并借鉴了好莱坞剧作法, 影片除个别情节外, 每一个段落都基本与节拍表对应。正如《洛杉矶时报》所评价:看到了一部如此接近好莱坞的战争大片。[9]而尹鸿也认为《战狼2》从三个方面为国产电影树立了标杆。首先就是精益求精的制作, 《战狼2》的成功首先是专业精神、工匠精神的成功, 这也恰恰是很多粗制滥造的国产电影最缺乏的[10]。

(三) 鲜肉美学

演员作为电影银幕万众瞩目的焦点, 其形象与演技都承载着电影的成败, 凝聚着影片主创的心血和重托。纵观中国新主流大片, 在演员使用上, 几乎无一例外遵循一个模式, 即小鲜肉和小花演员的大量使用。建国三部曲即套用同一个方程式。2009年上映的《建国大业》使用总计187位明星参演, 平均每43秒就有一个大流量的明星闪过, 而且制作成本仅3000万。2011年《建党伟业》使用108位明星, 从而正式派生出数星星的全新观影模式。《建军大业》的明星数量虽然无法与前两部作品相提并论, 但也多达四十余个, 《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同样是小鲜肉当道, 连影片中两个女特种兵, 也都是以中性形象出现。一众小鲜肉为其制造了足够的话题量和高关注度。

眼下, 中国电影产业已经进入高速增长期, 其中年轻人作为主流观影群体起到了主导作用, 他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导向决定了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在粉丝经济时代, 《建军大业》利用小鲜肉们强大的明星效应和票房号召力, 借助强有力的宣传, 提高了作品的关注度, 也更容易实现中国精神的传播与渗透, 通过粉丝对所喜爱的鲜肉明星的移情, 为中国精神的传播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与能量, 也潜移默化地实现了对中国精神的传递, 极大激发了观众的认同感。

五、结论

虽然, 在中国新主流大片对中国精神的诠释和传达中, 还存在着人物塑造模式化、脸谱化的弊端, 还存在着主题表达过于直白做作、急功近利等倾向, 还存在着影片情节逻辑硬伤比比皆是等不足, 存在着在电影创作上对好莱坞类型片的刻意模仿并未形成真正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等问题, 但我们却无法否认他们在中国精神的诠释和表达上的真诚与努力, 更不能忽略他们在传播效果上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正如说过的那样: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 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这是对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殷切希望。只要中国电影人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民族之先声, 就一定可以借助影像以中国精神铸就民族之魂。美学家苏珊桑塔格曾将电影比作一种世界观。这块大银幕, 既是抚慰情感的心灵鸡汤、社会历史的万花筒, 也是铁盒子里的大使、民族国家的面孔。希望中国电影人秉承电影产业观念、类型生产原则, 游走于电影工业生产的体制之内, 最大程度地平衡电影的艺术性和商业性、体制性与作者性等关系, 追求电影美学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从而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体现中国精神的新主流大片。

参考文献:

[1] 侯外庐, 赵纪彬, 杜国庠.中国古代思想通史: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7.

[2]张岱年.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张岱年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8:209.

[3]黄会林, 刘藩.传统民族精神与主旋律电影[J].电影艺术, 2007 (6) .

[4]张卫, 陈旭光, 赵卫防, 等.界定流变策略关于新主流大片的研讨[J].当代电影, 2017 (1) .

[5] 丁舟洋.专访│中影董事长喇培康:如果观众不喜欢主旋律电影, 那是厨师没把菜做好[N].每日经济新闻, 2017-07-30.

[6] 郝杰梅. 2017年电影观众满意度增长明显国产电影质量提升获认可[N].中国电影报, 2018-01-08.

[7]尹鸿.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影视文化[M].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8:51.

[8] 牛梦笛, 陈童.这才是主旋律影片的模样[N].光明日报, 2017-08-08.

[9]蔡之国, 张政.类型电影的强化与民族主义情感的契合对《战狼2》热映的传播学解析[J].南方电视学刊, 2017 (5) .

[10] 何晶.《战狼2》50亿票房创奇迹背后是大国崛起价值观[N].羊城晚报, 2017-08-22.

注释:

上一篇:我喜欢的老师范文 下一篇:四年级语文手抄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