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好初中数学范文

时间:2023-11-01 13:20:11

如何学好初中数学

如何学好初中数学篇1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4-0081-01

一堂好的数学课能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创新意识,其中包括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既要考虑教什么,又要考虑怎么教。

1.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要辅助学生做好预习,笔者认为,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①预习要找出课本的重点和难点。在预习过程中,—定要把课本中的重点和难点找出来,并带着问题去听课。同时,还要边认真地听、边思考,总结教师讲解的思路。若经教师讲解后,有些问题仍不明白,就要抓紧时间和机会提问,直到把预习中找出的疑点弄明白为止。②阅读与查资料相结合。在预习阅读过程中,对不认识的生字、不懂的生词和内容要立即查字典、词典或其它参考资料,把生字、生词在书上进行注音、注解。③独立思考、发现问题。预习成败的关键就是能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预习过程中,要先思考,后查资料;先发现问题,后提出问题;先看清意思,然后再做笔记。④不要全面预习。预习时,不要—下子全面铺开,否则时间和精力都难以保证。预习要先选择自己感到吃力的内容,时间紧时,可先查出生字、生词和列出不明白的地方,时间更紧迫时,就先把新课快速阅读—遍。⑤不同学科采用不同的方法。预习时,不能千篇—律,不同的学科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预习,要抓住不同的要点。比如,预习理科时,要把重点放在数学的定理、定律、公式、概念和原理上;文科预习的重点则放在排除生字、生词、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和写作风格上。

2.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课堂只有短短45分钟,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所有的问题都讲明白,而只能讲—些最主要、最精华的部分,很多细小、具体的问题都需要学生课下自己解决。教师讲课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学生也只有通过自己独立地解决问题,才能真正领悟知识、掌握知识,从而不断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考试时的临场应变打下基础。同时,还要改掉作业拖沓的习惯,做到当天的学习当天完成。

3.教师与学生要有有效互动。作为教师,在课堂上经常犯的错误是:只有教师的教,没有学生的学;只有教师的问,没有学生的答;只有教师的质疑,没有学生的解惑。随着学生主体地位的重新确立,一堂好课除了看教师的教学外,还要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看看在课堂中是否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愿望,都有参与的机会,且都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古人云:“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有效掌握知识,教师就要找到与学生的契合点,与他们进行有效互动,并避免单一化的讲授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成课堂的高效。

4.一堂好课应引领学生学习生活中有价值的数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源于生活的教育是最无痕的教育。”只有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使数学更贴近生活,才能使学生学得主动。一堂好课应该是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是学生人生旅途中的加油站,它绝不应该孤立于生活之外。以数学这门学科为例,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随处要用,学生要在课堂上把握“真”,基础是其在生活中的探索与实践;学生要在课堂上理解“善”,就离不开他在生活中的行为与习惯;学生要在课堂上感悟“美”,靠的是他在生活中的体验与积累。而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也要到生活中去体会、检验、扩展,才能变成其自身的东西,一堂好课应该来自生活又回到生活,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奥地利教育家贝尔纳曾经说过,“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是成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也不是成功的课堂。”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师道尊严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不容分说就居高临下,不注意学生的内心感受,这就容易导致学生的思维和言语显得不够自信,甚至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压抑。

就实际教学而言,让学生满意而又显现成绩的课堂就是一堂好课,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三个境界:有效教学;高效教学;魅力教学。在上课前,很多教师由于受公开课的影响,很容易出现准备过度的问题,结果表面看似学生很兴奋,但学生真正记住的东西却很少。一堂好课,不仅要能生成新的知识技能,还要让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步,自主地实现对知识的建构,促进认知的发展,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生活中的奥秘。一堂好课会让学生受益一生,它留给学生的力量将是无穷的,新课程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崭新的知识,还要让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

http://

参考文献:

[1]华耘丰.浅谈初中数学思想的应用[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02,(5).

[2]李晓林.如何组织初三数学的复习[J].新课程学习(上),2011,(7).

[3]沈秀梅.浅谈新课程改革中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华章,2011,(7).

[4]张玉璞.如何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动”起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0).

如何学好初中数学篇2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差异 链接 策略

笔者以为,首先教师的思想要意识到小学数学与中学数学必须要衔接,在备课前要仔细了解所教学的内容,与小学知识的联系有哪些,哪些小学已经学过了,学到什么程度?站在小学生的角度,会怎样思考现在面对的问题?中学固然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放手是应该的。但是应该缓缓放,决不能忽视这种过渡与衔接。教材在这些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这些很值得我们深入地展开研究。本人根据教学经验简单介绍如下:

一、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必胜信念

在新课程倡导下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得出一个道理:新生的第一节课教师必须要更精心的准备,正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笔者起始课是这样上的:简单自我介绍后,开始数学兴趣题的探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培养教与学的默契。

例如,速算999998×999992得多少?由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引出“头同尾补速算法”:83×87,45×45,91×99……,通过学生运算与老师的速算对比,学生个个兴趣盎然。再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总结、验证的过程,得到一般规律;再如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二进制编制的“神算年龄”的游戏,学生只要对每张卡片说“有”或“没有”,最后老师就能一口报出学生心中想的年龄数……通过这样一些活动既让学生对老师由衷地敬佩,也让师据生关系得到升华,又为今后的进一步的学习作好有力的铺垫。

二、吃透差异之处,转变解题习惯

(一)算术数与有理数

小学数学是在算术数中研究问题的,而中学数学一开始就有有理数,因此,从算术数过渡到有理数是一大转折,为此,须抓住以下几点:

1.讲清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引入负数的关键。这里,可以通过多举些学生熟悉的实际例子,使学生了解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及负数的意义。例如,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和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等等,在教学中可以多举一些例子,让学生了解为了区别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必须引入一种新的数——负数。

2.逐步加深对有理数的认识。首先,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有理数与算术数的根本区别,有理数是由两部分组成:符号部分和数字部分(即算术数)。这样,对有理数的概念的理解,运算的掌握就简便多了。其次,让学生清楚有理数的分类与小学的算术数相比只是多了负整数和负分数。

3.有理数的运算,其实是由两部分组成:小学学习过的运算加上中学学习过的“符号”确定,只要特别注意符号的确定,那么有理数的运算就不成为难点了。

(二)数与代数式

从小学数学的特殊的、具体的数到中学的一般的、抽象的代数式,这是数学思维上的一次飞跃,因此,在教学时,要逐步引导学生过好这一关。

1.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以学生在小学学过的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如:加法交换律a+b=b+a;乘法交换律ab=ba及一些公式如速度公式v=s/t。正方形周长、面积公式l=4a,s=a2等,说明由字母表示数能简明、扼要地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更方便地研究和解决问题。

2.加深对字母a的认识。许多学生由于对字母a表示数的意义理解不透,经常错误地认为-a一定是负数,因此,在教学上必须帮助学生理解a的含义,知道a可能是负数,而-a不一定是负数等问题。首先让学生弄清楚符号“-”的三种作用。①运算符号,如5-3表示5减3,2-4表示2减4;②性质符号,如-1表示负1,5+(-3)表示5加上负3;③在某个数前面加上“-”号,表示该数的相反数,如-3表示3的相反数,-(-3)表示-3的相反数,-a表示a的相反数。

然后再说明a表示有理数,可以是正数,可以是负数,亦可以是零。即包括符号和数字,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a,-a所包含的意义。

3.加强数学语言的训练及列代数式的训练。

(三)算术解法与代数解法

在小学,解应用题采用算术解法,而中学需用代数解法(列方程)。算术解法是把未知量放在特殊地位,设法通过已知量求出未知量;而代数解法是把所求的量与已知量放在平等的地位,找出各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而求出未知量。另外,算术解法较强调套类型,而代数解法则重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思维方法上的一大转折。但学生开始往往习惯于用算术解法,而对用代数解法不适应,不知道如何找相等关系。

三、更新教学方法,做好小、初链接

结合现阶段小学生和初中生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学生进入初一后,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认识结构和认识规律出发,有效地改进教法,搞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一)循序渐进

学生进入中学后,需逐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但初一新生在小学听惯了详尽、细致、形象的讲解,如果刚一进入中学就遇到“急转弯”往往很不适应。因此,教学过程中,不能一下子讲得过多、过快、过于抽象、过于概括,而仍要尽量地采用一些实物教具,让学生看得清楚,听得明白,逐步向图形的直观、语言的直观和文字的直观过渡,最后向抽象思维过渡。

(二)前后对比

在初一代数的教学过程,恰当地运用对比,能使学生加快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三)开拓思路

如何学好初中数学篇3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抓好基础 学习兴趣 学习经验

数学,浅白地讲是运算工具,深入剖析是逻辑思维的变通。变幻无穷的数字和亘古不变的公式、定律、公理相映成趣。如何连串数字、活用公式,如何帮助学生通过思考、梳理所学知识建立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知识结构,是数学教师的责任。我从以下方面谈谈看法。

一、抓好基础

基础是学好一门学科最有力的后盾。在进入新课前,我会提前告诉学生接下来的学习任务、学习规划、花多少节课、练习多少习题、考纲如何要求等,提前给学生打预防针,这样学生会自觉根据进度做好预习、复习工作。在基础课上,我会花多些时间让学生记牢公式、定律,逻辑思维清晰了,学习自然事半功倍。例如,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时,我先引入实例,如“有一块这样地毯,地毯的四周镶有宽度相等的花边,而且它的长为10m,宽为6m。如果地毯中央长方形图案的面积为25m■,那么花边的宽为多少?”与“一个长为10m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m,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m,那么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等得到一元二次方程:(1)(10-2x)(6-2x)=25;(2)(x+6)■+7■=10■,再让学生观察,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并从中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然后学生自然产生探求其解的欲望,为后面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研究做好铺垫。这样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模式展开,如果所有新知识的学习都以对相关问题情境的研究作为开始,那么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新知识就会从容自如。随后,通过对一个个问题的研讨,逐步展开相应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经历真正的“做数学”和“用数学”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发展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等。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二、加强引导

教师的责任是当好学生前进的引路人,在学生陷入迷惘时指点迷津、给他们自我突破的勇气。如学生纠结许久依然没有答案的问题,我会把问题放到课堂上让学生思考,有时或许还可以发现多种解题思路,并且在不知不觉中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例如,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时,引导学生把三角形分成四个小三角形,如图1。先给学生直观感觉,然后引导学生采用逻辑证明的方法证明这个定理,这个结论的证明思路和方法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推理过程较复杂,教师可在证明思路上进行引导、启发,避免生硬地将辅助线直接作出来让学生接受。这时可使学生意识到:要证明一条线段的长等于另一条线段的长的一半,可将较短的线段延长一倍,或者截取较长线段的一半等。这样给学生以创新、想象空间,其成就感更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和信心。如果学生对定理的证明过程还不明朗,教师就再给出完整的证明过程。

已知:如图2,DE是ABC的中位线,求证:DE∥BC,DE=■BC.

证明:延长DE至F,使EF=DE,连接CF(如图2(2))

AE=CE,∠AED=∠CEF,

ADE≌CFE.

AD=CF,∠ADE=∠F.

BD∥CF.

AD=BD,

BD=CF.

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比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DF∥BC,DF=BC.

DE∥BC,DE=■BC.

对于学生数学思维过程,教师不仅要关注他们能否积极主动地独立思考,还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策略:能否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能否从不同角度分析、解决问题并进行反思,能否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等等。

三、课后练习

俗话说: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老师教得好,不如学生练得好。课后练习是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当然,并非所有练习都适合所有学生,这个就考验到教学工作者了。协调好优秀生与潜力生的关系,给优秀生以优越感,给潜力生以思考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自信、潜能和热情。例如,在学习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后,我给出下面一组练习题:(1)x■+2x-2=0;(2)2x■+5x-3=0;(3)x(x-8)=16;(4)■x■+4x=1;(5)3x(x+2)-5(x-1)=0;(6)(x-1)■-5(x-1)+4=0.让学生做完后自我评定,在评定结果时,注重定性评价的作用,采用定性(如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有哪些进步,哪些方面还需努力等)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四、积累考试经验

端正学生的考试态度,考试后让学生自我反省,知晓知识漏洞,进一步明确其重要性,积累解题技巧以应对接下来的测试。“考试,考的就是心态”,我曾无数次向我的学生声明这一点。即使同一道题也有不同解题思路,即使不同的题目也有相同答题技巧,这就是数学公式的强大之处。对于书面考试,教师应控制考试的难度、次数、各种题型的比例,避免偏题、怪题等。

教育工作者应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社会发展方向的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把数学应用于生活,进一步获得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应用技能并勇于探索、勇于创新。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数学上册和下册.

如何学好初中数学篇4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的变化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初中阶段,很多教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方式.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高中数学在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例如,高一《代数》第一章就有52个基本概念,28个数学符号,现有初高中数学知识存在“脱节”等.

二、不良的学习状态

1.学习习惯因依赖心理而滞后.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非常明显.为提高分数,初中数学教师将各种题型都一一罗列出来,学生依赖于教师为其提供套用的“模子”.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2.学不得法.教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学生上课时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

3.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常轻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三、如何学好高中数学

1.有良好的学习兴趣

(1)课前预习,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产生好奇心.

(2)听课中配合老师讲课,满足感官的兴奋性.听课中重点解决预习中的疑问,把老师课堂的提问、停顿、教具和模型的演示都视为欣赏音乐,及时回答老师的课堂提问,培养思考与老师同步性,提高精神,把老师对你的提问和评价,变为鞭策学习的动力.

(3)思考问题注意归纳,挖掘你学习的潜力.

(4)听课中注意老师讲解时的数学思想,多问为什么要这样思考,这样的方法怎样是产生的?

(5)把概念回归自然.所有学科都是从实际问题中产生归纳的,数学概念也回归于现实生活,如角的概念、直角坐标系的产生、极坐标系的产生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只有回归现实,才能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切实可靠,在应用概念判断、推理时准确无误.

2.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

学习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另外,学生还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自学时间,以便拓宽知识面和培养自己再学习的能力.

四、其他注意事项

1.注意化归转化思想的学习

人们学习的过程就是用掌握的知识去理解、解决未知知识.数学学习过程都是用旧知识引出和解决新问题,当新的知识掌握后再利用它去解决更新的知识.初中知识是基础,如果能把新知识用旧知识解答,你就有了化归转化思想了.由此可见,学习就是不断地化归转化,不断地继承和发展更新旧知识.

2.学会数学教材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教材是采用蕴涵的方式将数学思想融于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因此,适时对数学思想作出归纳、概括是十分必要的.概括数学思想一般可分为两步进行:一是揭示数学思想内容规律,即将数学对象具有的属性或关系抽取出来;二是明确数学思想方法知识的联系,抽取解决全体的框架.实施这两步的措施,可在课堂的听讲和课外的自学中进行.

五、学好数学的建议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要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为备战高考而加的课外知识更要详细记录.学生还要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学生要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学生还要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知识;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

如何学好初中数学篇5

课题: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以上必修);杨辉三角,定积分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以上选修)。

教学目标是:(1)学会提出问题和明确探究方向;(2)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3)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4)以研究报告或小论文等形式反映研究成果,学会交流。

一、为什么要上好研究性学习课

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从2002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开始,全国使用《普通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和各学科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需要将教材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且工作量较大的省、自治区可延迟到2003年。届时,现行普通初中课程方案将停止使用。

1996年,原国家教委组织编制了《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和12个学科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新课程方案”),并于1997年秋季在江西、山西和天津市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97年开始,山西、江西和天津(两省一市)试验国家教委普通初中新课程方案(包括新课程计划、各科新教学大纲和新教材)。这项部级课程改革试验,是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的,又是第一次把普通初中作为不同于义务教育的学段进行试验的。这项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课程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普遍好评。这项改革构建了学科类课程与活动类课程相结合、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的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确立了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三级管理的体制。人民教育出版社受教育部委托编写出版的普通初中各科新教材令人耳目一新。人教社不仅为这套新教材的研究编写出版,而且为这套新教材的试教培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试验中有充分的数据可以作为科学结论的依据。正因为试验的方向是正确的,试验的过程是科学的,试验的成效是显著的,课程计划、大纲、教材经教育部组织修订,从2000年秋起扩大到10省市进一步试验推广。初中数学新教材将在全国推广。新课程要求我们必须上好研究性学习课。

二、怎样开好研究性学习课

Ⅰ、首先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

①教育的本质是使学生得到发展,而且是使学生得到的是可持续发展(发展性)

②学生是课程教学的主体性(主体性)

Ⅱ、教师要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社会生活现象

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社会现象,观察生活,从而从中找到可以供学生研究的问题,成为研究专题,在研究专题中要给予学生切实有效的帮助。

例:复印店的广告:“本店可以复印A页的复印纸”A页复印纸是多大的纸?

例:产品有效率60%、70%数据如何得来?

例:“我的写作风格与矛盾先生的写作风格一致”

常用词、常用标点-----曲线图-----分析曲线图-----结论

例:调查南市多少人横闯马路,翻隔离带,为什么翻隔离带,横穿马路?

例:城市的光污染

作用:不在于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参与活动,增加体验

Ⅲ、应勇于实践(只有作了才能有进步)

三、研究性课程如何备课,如何写教案

①课题名称(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②主题(是子课题)③科目(初中数学)④年级(初一年段)⑤教学目标(要科学合理)⑥时间(2001/8/24)⑦地点(学校)⑧材料⑨教学步骤⑩参考资料⑾教学评价⑿课题的变例(可用在买房子上、买车上)

教法:5分钟(设问,提问)--------分材料--------学生分组(随机的,匀称的)(由他们自选组长)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⑴关于教学目标的四个能级: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

⑵必修课 初一、初二开设。《课程计划》规定课时280课时,其中,《新大纲》安排课时242课时,研究性课题安排课时12课时,机动课时26课时。

必修课内容12部分,其中第9部分分9(A)、(B)供选择。12部分内容是:集合、简易逻辑;函数;不等式;平面向量;三角函数;数列;直线和圆的方程;圆锥曲线方程;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概率;研究性课题。

⑶选修课 初三开设 学生自主选择。

选修课分选修Ⅰ和选修Ⅱ两种水平。

选修Ⅰ《课程计划》安排课时2×38=76课时,其中,《新大纲》排课时32课时,研究性学习安排课时3课时,机动课时17课时,复习考试时间2×12=24课时。选修Ⅰ供文科学生选择,教学内容有2个部分;统计;极限与导数。

选修Ⅱ《课程计划》安排课时4×38=152课时,其中,《新大纲》排课时82课时,研究性学习安排课时6课时,机动课时16课时,复习考试时间4×12=48课时。选修Ⅱ供理科学生选择,教学内容有5个部分;概率与统计;极限;导数与微分;积分;复数。

教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⑴总的指导思想和教学原则

变化:

有计量单位用字母表示的一律用字母如kg、T时间,t时间,τ吨 2000元/人

字母用正体不用斜体 例如:л 国家规定:0是自然数

不提查表(除正态分布表外)

tg---tan;ctg---cot;

⑵应该注意的七个问题

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改进教学方法,正确组织练习;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教学测试和评估

⑴教学测试和评估的依据和原则

⑵教学测试和评估的目的

⑶教学测试和评估的重点

⑷教学测试和评估的方式

⑸教学测试和评估的结果的报告形式

如何学好初中数学篇6

关键词:刘兰芝;个性化语言;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212-01

为了提高初中生的数学成绩,初中数学教师总是习惯采用题海战术,想要通过让学生进行大量的数学习题练习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而对于数学概念的教学不予以重视,致使学生在大量数学习题练习过程中因未彻底掌握数学基本概念、数学基础薄弱而无法从数学基本概念入手,对解题思路加以分析,对解决方法加以探索。这样就影响了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也影响了学生解题的效率。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重视做好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下面笔者从几方面谈一谈如何搞好初中数学概念教学。

一、有效引入概念,为搞好好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1、调动学生猜想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概念,实现数学概念的有效引入。在数学概念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猜想,也就是要鼓励学生在掌握已有的材料和知识的基础上,做出符合一定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让学生像数学家一样经历发现概念的最初阶段,让学生联系概念的现实原形,引导学生分析属性,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概念。

2、借助学生熟悉的图形,引导学生抽象出概念,实现数学概念的有效引入。在数学概念教学时,教师要尽量利用学生熟悉的、看得见的实际物体或模型,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来抽象出一些概念。例如:在讲“角”时,先让学生观察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以及圆规的两条腿等,通过实例再抽象出概念。

总之,教师要想方设法生动恰当地引入数学概念,使学生可以对数学概念加以深刻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概念的兴趣。

二、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促使概念的形成,提高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1、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促使有关概念的形成。自主探索,形成有关概念是概念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辨别而抽象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让学生自主探索去完成,用自己的头脑亲自去发现事物,或原型的本质与规律,进而获得新概念,这将比老师讲解更有影响力。

2、想方设法为学生自主探索创造情景,促进概念的形成。在数学概念教学中,为了促使学生自主探索,教师还应当创设好情景。例如:在教“三角形的认识”一节时,学生对“围城”一词有困难,我特别让学生准备了长10厘米、6厘米、8厘米、16厘米的小棒各一根,选择其中的三根摆成三角形,在摆平的过程中,学生发现用10厘米、16厘米、8厘米和10厘米、8厘米、6厘米长的棒都能拼成三角形。当选10厘米、16厘米、6厘米长的三根小棒时,首尾不相接,不能拼成三角形。这样借助图形,学生就从直观上感知了“两边之和不能小于第三边”且明白了“三角形”不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而应该是由“三条线段围城的图形”。因此,学生对三角形的这个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故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要努力给学生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三、准确表述数学概念,体现数学语言的严谨性,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1、准确表述数学概念的基本属性。对于一个重要的概念,要求学生要理解概念的意义,掌握基本属性,并学会用自己的话来叙述概念的基本属性,同时能够找出具体的例子,证明自己对概念的理解,杜绝死记硬背。比如:讲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的概念时,数学课本是通过“三线八角”引入的,当我们从中分析出三种有特殊位置的角后,就不再拘泥于三条线的原始图形,而要突出其位置特征。

2、表述数学概念时强调重点词语。在数学概念教学中,不少学生在表述数学概念时,往往使用一些自然语言。比如:概括“直线公理”时,会讲“过两点可以做一条直线”。对此,教师应当对学生的上述说法加以及时的纠正,指导学生准确复述这一概念,告诉学生应该这样表述: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有”和“只有”的含义加以正确的辨别,使学生体会到数学语言的严谨性,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四、指导学生灵活牢固记忆数学概念,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程度

1、指导学生对临近概念加以区分,使学生获得更加精准的数学概念。在感知几何图形时,学生往往会受到图形的一些非本质属性的影响,误把画在黑板或书上的标准图形看做本质属性,如:将等腰三角形的顶点画在左方,底边画在右方时,有的学生认为它的两腰不在视线两旁,从而错误的认为,它不是等腰三角形。让学生观察,辨认有利于克服感知图形时的消极影响,帮助学生从错误的反省中激起对知识更为深刻的正面思考,使获得的概念更精确、稳定和易于迁移。

2、指导学生对数学概念加以对比分析,增加学生数学概念的掌握程度。例如,对于乘方与幂、解方程与方程的解、平方和与和的平方等数学概念,学生往往分辨不清而导致错误。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如:“乘方”和“幂”这两个概念,前者是求若干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后者是运算的结果。an表示乘方运算的式子时,读作“a的n次方”,表示乘方运算的结果时,读作“a的n次幂”,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增加学生数学概念的掌握程度。

五、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促使学生更好地在数学问题解决中运用数学概念

概念的形成过程和概念的运用过程是有所区别的,前者是一个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而后者是一个由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它们是学生掌握概念的两个阶段。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运用概念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问题,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并且在概念的运用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此,数学教师要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促使学生更好地在数学问题解决中运用数学概念。

总之,数学概念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初中数学教师应当给予数学概念教学高度的重视,重视指导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概念,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提高,使学生数学能力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如何学好初中数学篇7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难度提高。因此会有少部分新高一生一时无法适应。表现在上课都听懂,作业不会做;或即使做出来,老师批改后才知道有多处错误,这种现象被戏称为“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因此有些家长会认为孩子在初中数学考试都接近满分,怎么到了高中会考试不及格?

一、首先要改变学习观念

初中阶段,特别是九年级,大量的练习,可使你的成绩提高很快,这是因为初中数学内容相对比较浅显,更易于理解加上反复练习,可提高成绩,所谓“熟能生巧”,对有些问题理解得不够深刻甚至是不理解的。就象我校高一年级的一个同学在高一第一次月考考试后,曾向老师提出“抗议”说:“我在初中学习数学都是老师手把手的教,就某一个知识点就要做大量练习,现在你布置的作业太少,有点不负责”,这也正说明了要即时改变学生观念,这一点数学老师更要多用心。高中数学的理论性、抽象性强,就需要在对知识的理解上下功夫,要多思考,多研究。而不是死做题。

二、提高听课的效率是关键

学生学习期间,在课堂的时间占了一大部分。因此听课的效率如何,决定着学习的基本状况提高听课效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课前预习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预习中发现不懂的地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知识,可进行补缺,预习后把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维水平和自学能力。同时可以纠正在预习中因为理解不充分造成的错误认识。

掌握听课过程中的技巧。首先应做好课前的准备,以使得上课时不至于出现翻箱倒柜找课本的现象;上课前也不应做过于激烈的体育运动或看小书、下棋、打牌、激烈争论等。以免上课后心平静下来。其次就是听课要全神贯注。全神贯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老师讲课开头,一般是概括前节课的要点指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是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的环节,结尾常常是对一节课所讲知识的归纳总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节知识方法的纲要。另外老师讲课中常常对一些重点难点会作出某些语言、语气、甚至是某种动作的提示。

最后一点就是作好笔记,笔记不是记录而是将上述听课中的要点,思维方法等作出简单扼要的记录,以便复习、消化、思考。

三、做好复习和解“难”工作

复习的有效方法不是一遍遍地看书或笔记,而是采取回忆式的复习:先把书,笔记合起来回忆上课老师讲的内容,例题: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等。然后打开笔记与书本,对照一下还有哪些没记清的,把它补起来,就使得当天上课内容巩固下来。学习一个单元后应进行阶段复习,而后与书、笔记相对照,使其内容完善;而后应做好单元小节并理清本单元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基本思想与方法尤其典型例题的解题步骤,方法;对自己做错的典型问题应有记载,错误的地方红笔标记,应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对还不懂的问题即时解决掉。

四、合理把握练习题量

有不少同学把提高数学成绩的希望寄托在大量做题上。我认为这是不妥当的,重要的不在做题多,而在于做题的效益要高。做题的目的在于检查你学的知识,方法是否掌握得很好不是比赛谁做的多。因此,要在准确地把握住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做一定量的练习是必要的。当然没有一定量(老师布置的作业量)的练习就不能形成技能,也是不行的。

五、调整心理状态

不少学生一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感到不适应,过多想念以前的老师以及其教学风格,认为现在的数学不好学,有畏难情绪。如果有这方面的问题一定要即时和老师沟通。把困惑告诉老师。当然老师也应该即时关心学生,察觉某些苗头,即时开导。

六、克服“害羞”心理

也许是因为年龄的原因,高中生不象小学生初中生那样爱举手回答问题了,我认为这不是个好现象。你要是课堂上不好意思回答,那么可后产生了问题可后也不问那怎么办呢?问题就会越来越多。不会的即时问,学习起来也会更轻松。所以把老师当成“朋友”,该问就问会更好。

如何学好初中数学篇8

一、通过各种形式的直观教学讲述新概念

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容易理解和接受具体的感性认识,但是概念属于理性认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丰富、正确的感性认识,直观教学是其主要的途径.例如,在讲解“梯形”的概念时,教师可引入梯形的典型实例如教室 楼梯、江湖堤坝的横截面等等,先让学生获得梯形的感性知识,再画出梯形的各种图形.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的,他们对自己感到有兴趣的、新颖的、直观的材料识记能力较强,如讲“数轴”的概念时,教师问:“同学们知道称物体重量的秤杆吗?一根秤杆有哪些主要特征呢?”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实物秤杆给学生观察,总结秤杆具有三个要素:一是度量的起点;二是度量的单位;三是增减方向,这样以实物启发学生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当一条直线具备了3个条件后从而自然地引出了数轴的概念.这样学生容易理解,留下的印象也比较深刻.

二、利用学生已知的概念来理解新概念

教学中许多新的数学概念,都可以从学生原有的概念中导出.例如在一般课堂学习中,教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时,常常是通过概念同化的形式学习的.教师先确认,学生有意义学习这个新概念的条件已经具备,因此,直接把定义告诉学生:“平行四边形是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在学生主动接受新知识时,也必须积极展开认知活动.首先,必须把“平行四边形”这个概念与自己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四边形”知识联系起来,并把新概念纳入原有概念之中,明确新概念是对原有的四边形概念的限制.其次,在学习新概念“平行四边形”时,必须将新概念与原有的有关概念(如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等)加以区别,精确分化.最后,还需要把一般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有关的概念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组成一个整体的概念体系,达到结构化和系统化,既透彻理解了这个科学知识群,又便于记忆和运用.

三、通过应用加深对概念理解

对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基础,概念是用词来表达的,数学概念严谨、准确、简练.教师的语言对于学生感知教材,形成概念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特别注意用词的严格性和准确性.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概念并认识概念的前提.例如:相反数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其中“只有”两个字是关键词,而缺少这关键字“只有”,概念就完全错了.因此,在教学中,务必多次强调,并与学生一道分析这两个字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又如,“方程(组)的解”这个概念,应让学生通过判断一个数(或一对数)是否是该方程(组)的解的练习,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例如解方程组ax + by = -2,cx-7y=8时,甲正确解得x=3,y=-2,乙因把c写错解得x=-2,y=2,求a,b的值.

这道题就是以考查概念为目的的,若学生对“方程的解”这个概念不能很好地理解,那么,这道题对他来说,就无从下手. 因此,解决数学问题离不开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教师应充分重视对数学概念的教学,还有线段的中点、平方根、立方根、因式分解等.

上一篇:帐篷节范文 下一篇:莫言女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