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找规律范文

时间:2023-11-14 20:02:11

一年级找规律篇1

[摘 要]随着教材的变更,教材内容也发生相应的变化。针对“找规律”这个教学内容,进行教材的对比和解读,并给出部分教学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挖知识背后的“知识”。

[关键词]找规律 教材对比 解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2-022

一、教材对比和解读

本文所述新旧教材分别为2012版和2001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社)。关于这两个版本中一年级下册”找规律”这部分内容的不同编排,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例题编排——由呈现转向发现

2001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师用书》指出:“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都规定了这部分内容。传统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数字和图形的排列规律,只是在练习中有少量的习题;有关探索规律的内容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分析这两版教材,关于”找规律”这个单元在例题编排上的改动还是比较大的。

单元例题内容结构对比表:

浮华褪却始见真——这句话很好地概括了上表反映的对于找规律这部分内容的积淀式审视和教材编写处理。具体细节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整合并缩减了简单图形变化规律的例题。2012版本只保留了原版的主题图,由直观呈现的例题过渡到让学生自主发现,将原来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和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两部分内容仅用一句话,即“图中的人和物都是按规律排列的”进行揭示,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其余的排列规律,并说出来,此外还突出了该内容教学的关键点——圈出重复的部分。这一改变将原来例题中许多重复性的操作和练习大大压缩,但是规律的直观认知这一根本的教学目标并没发生改变。

2.增加了做一做的习题编排。在例题的编排更具针对性的情况下适度丰富了配套的“做一做”习题的数量,意图非常明显,将例题中“瘦身”的一部分以“做一做”的练习形式呈现。在此不展开说明。

(二)方法指导——由隐性转向显性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2版例5的编排:分三个问题阶段性呈现——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这样的编排对于学生找规律的方法指导的现实意义不言而喻,也是在例题编排的层面与2001版最大的区别。可以预见的是,新版本教材对于“找规律”这部分内容的整体编排上所做的较大改动,必将带动第一、二学段中整部分内容的系列性改变,同时极大地影响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方法上的变革。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作为2012人教版教材的启领之基,在基本理念中更突出了编写者对于学生数学能力培养方面的理性思索,这是一种基于理解数学角度的传承和回归,从而也使得”找规律”这部分内容更加焕发出新的光彩和活力。

(三)练习设计——由单调转向丰富

新旧两版教材之间关于“找规律”的内容一个较大的区别体现在,对于单元配套练习的设计和编排。

《教师教学用书》(2001版)是这样分析原版本教材习题的:第1题例1是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的配套练习;第2题的题型与前面学过的略有不同,图形围成了一圈,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提示其沿着一个方向看每组图形的变化;第3题是简单的图形和数字变化规律配套练习;第4题的第(2)小题是从大到小排列,但方法基本没变,是检验学生迁移能力的好素材,数学练习的题量无限,但基本的思想方法是有限的,这是需要教师引起注意和重视的问题;最后的思考题,它的规律之一是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一个新的数列,这个新数列的每相邻两项的差是1。要鼓励学生通过操作和看图形的变化来找规律,如果有学生能通过计算找出规律,更要加以表扬。

2012版教材的单元练习首先在题量上达到了13题,形式上更加丰富,层次更加鲜明,更强调和注重了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题1不再是规律的延续,而是判断组成规律的必要条件,同时首次出现了文字形式的找规律题型;题4属于稍复杂的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题7是一个多向思维的找规律习题,可以从横向和纵向及最后的运算结果找出不同的规律并加以解决;题8是数形结合意识在找规律这部分内容中的运用;题9则是较为复杂的图形规律题,属于例题5的配套练习,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题12恰当地结合百数表的知识,通过找出百数表中蕴含的规律找出不同形状结构中的数;题13需要结合数学推理加以解决;思考题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创造规律,结果多样化的呈现,为后续找规律知识的学习作了铺垫。

新版教材编排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1.喜忧参半——是否会更容易造成两极分化

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可以看出,2012版教材对于”找规律”这部分内容的难度适当加深,而2001版教材实行以来关于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一直被诟病。如此修订,可喜的是大大拓展了找规律这部分内容的内涵,堪忧的则是会不会造成两极分化现象的提前和加重,这也是作为教师在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环节需要特别注重的问题。

2.有始无终——生活化的情景呈现略显匮乏

新教材编写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对于”找规律”这个单元的编排,除了沿袭旧版例题1“举行联欢会的情境,装饰的东西都是有规律排列的,小朋友有规律地围成圈跳舞”之外,委实缺少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场景。这也需要教师立足教学实际,充分发掘小学生生活中关于找规律的素材,组织和开展更为有效的教学。

3.忽明忽暗——找规律知识教学的现实意义

参照2001版《教师教学用书》,关于该单元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教学目标的设定、检测、评价相对较为笼统。对于当前学段而言,该部分知识教学的现实意义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来讲都略显模糊。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仅以第一课时教学为例)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或数字排列的简单规律,理解规律的意义,同时会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理,确定后续图形或数字的排列方式。

2.通过涂色、摆学具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数学表征能力和推理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受规律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培养学生对规律美的欣赏意识。

(二)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感受规律

师:同学们,儿童节就要到了。为了把教室装扮得更漂亮些,有几名同学已经想好了设计方案,他们准备这样设计——(出示主题图)

师:他们用了什么材料布置教室?是怎样摆的?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事物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今天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来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2.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灯笼排列的规律

师(出示图片,提出问题):从左往右看,是怎样排列的?

生:灯笼是以一蓝一红、一蓝一红这样一组一组一直排列下去。

师:以一篮一红为一组,一直排列下去也叫做重复出现(板书)。根据前面的规律,如果继续排下去应该是什么?

(2)小旗的排列规律

师(课件出示):找出彩旗排列的规律,同桌互相说一说。如果继续摆,应该是什么颜色的旗?

(3)小花的排列规律

师:仔细观察,下一个该摆什么颜色的花?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小结

师:在观察中,我们发现灯笼、小旗和小花的排列都是依据颜色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我们就称它们为有规律的排列。

3.实践操作,理解规律

(1)独立摆图

师(出示学具):有哪些图形?各有几个?请看大屏幕一起观察,然后把所有图形都用上并摆成一行,一组一组有规律地重复出现。

学生活动,汇报展示,由学生来介绍摆图的规律。

(2)合作摆图

师:色形同但量不同。如果还是像这样让你摆出有规律的排列,你打算怎么摆呢?

师:形、色、量都不同。要用这样的学具摆,想一想会有规律吗?

4.巩固练习,强化认识

(1)在拍手游戏中找规律

示范:上拍手、排肩、下拍手为一组重复出现。学生一起接着做,并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这样做。

(2)简单推理。画一画,并说说想法:

③串项链游戏。(略)

④找数的规律。1,3,1,5,1,7,1,9,_____,_____

5.课外拓展,寻找规律

(1)生活中关于规律的图片(多媒体出示)。

(2)从自然现象中找寻规律。春、夏、秋、冬四季;日出日落;燕子秋季南飞,春季飞回……自然界中有规律的现象。

(3)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有规律的现象,大家可以用心去找一找。

6.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三)实践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在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向他们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技能,获取较多的活动经验。

基于教材,深入挖掘知识背后的“知识”,才能真正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发展数学思维。在这一基础上,适度拓展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对于生活中有规律的现象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过渡,既充实了”找规律”这部分内容的生活情景和教学资源,也使得该内容的“现实意义”趋向明朗。

一年级找规律篇2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新一轮教育评价改革中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教学实践的功能”。发展性教学评价关键是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核心是重视过程的总评价。一节低年级有效的数学课堂,发展性评价将会极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和潜能。

一、当前我国基础数学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评价内容仍然过多倚重学科知识,仍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评价重心仍过于关注结果,评价主体被评价者仍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二、发展性教学评价在课堂中的应用――以《找规律》为例

1.依据《中山市小学数学教学标准》对《找规律》一课进行教材和学情分析

《找规律》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第一节的内容,主要是发现生活中熟悉事物的隐含规律。纵观《中山市小学数学标准》的各单元结构来看,《找规律》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学习找规律的知识。本单元是从形象的图形排列规律、颜色交替规律慢慢过渡到抽象的数列规律。因此,本节课以最单图形的变化规律是本单元的切入点。根据以上学情,结合《中山市小学数学教学标准》所提出的给学生应有的机会及老师提供的帮助,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让学生情境中找出简单图形的变化规律,并找出下一个物体;(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操作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从中体会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2.课堂教学巧用介质评价

在学情分析方面,学生在学前阶段就曾接受过“找规律”这部分知识的启蒙教育。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精力容易涣散,这就需要串联一个情景,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巧用评价介质,给学生分好小组,苹果组、雪梨组、草莓组、香蕉组,对每组的学习情感、合作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发展性评价,结合本课的学习内容,我给表现积极的小组以鼓励,并有意把有颜色的星星设计成有规律的排列,为本课小结作铺垫。对于学生个体的课堂评价,我还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设立了一些具有促进学生发展性的奖项,如“进步之星”“思考小博士”“书写之星”。评价的内容立体多元化,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生生互评,为课堂教学增添评价的价值

课堂中不应只有老师对学生的言行给予关注和评价,也应加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反省、自我评价的能力。在《找规律》一课中,我设计了一个环节――创造规律。此环节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参与评价和被评价,这也是发展性评价教学的重要内容。此环节我给学生提供了图案不一样的贴纸给每一位学生,学生利用贴纸创造有规律的现象并展示。学生作品展示到黑板上,并问:“你觉得自己创造的规律有创意吗?”给予学生肯定的评价后,我展示另一位学生的作品,他把图形排列成有规律的圆。学生当中立刻发出了“哇”的一声,我抓紧机会,请学生评价了第二位学生的作品,生说:“第二个同学的作品很特别。”这个环节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得到进步,在小组评价中得到收获,在评价他人中获得提升。

4.语言艺术评价发挥发展性教学评价的促进作用

发展性教学评价,也包括在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评价。教师课堂中评价语言要注意适度和科学。有的老师喜欢用“太棒了”“老师太喜欢你了”等语言评价学生的发言,我觉得这些语言有些过了。老师的评价应有针对性和导向性。在教授《找规律》一课中,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我都耐心倾听。根据《中山市小学数学标准》给学生就用的机会中,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很多,为此,在此课中,我也设计了很多问题和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如,小组内学生代表汇报组内发现的规律,一年级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在不断培养中,学生表达出意思,我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如:“你回答问题的声音真响亮”“你的表达得真完整”等。这些语言除了可以让学生本人感到学习的成就感外,还可以激励其他学生参与到积极回答的行列,充分发挥发展性教学评价在课堂中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燕.中山小学数学教学标准[J].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一年级找规律篇3

[关键词]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找规律;内容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5-0073-02

[作者简介]白亚梅(1974―),江苏省东台人,本科,江苏省东台市许河镇小学教师,一级。

数学中包括大量的推理和论证,找规律的过程实质就是一个推理论证的过程。虽然不是所有推理的结果都是正确的,但是在大胆推理的过程中运用多角度的思维进行思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事物中找出潜藏的规律和变化的趋势,体验找规律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是经过了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并通过的,它对于“找规律”这一块的内容作了合理设计,在编排上大胆创新,这都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

一、设计的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找规律”主要指找出数字与图形变化的规律。现在出版的苏教版的小学教材,把“找规律”变为一个特定的单元,把对规律的探索作为对学生推理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重视在其他内容的教学中学生对知识探索的过程,适当地插入一些关于数学规律的探索,以此来达到把“找规律”的单元渗入到整个教学过程的目的。

(一)主题的单元式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积累了一定认知基础和思考的能力。这一阶段是学生思维过渡的关键时候,所以苏教版教材才特别把“找规律”设为一个特定的教学单元。苏教版“找规律”单元中提到的规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间隔开了的物体之前的规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找出被间隔开了的两种事物的个数之间的联系,再找出类似现象中一些明显的规律,在学生掌握了这些规律的情况下,再引导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经过对这些规律的认识,学会了运用这些规律。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找出被间隔开了的两种物体在数量之间存在关系的规律,再利用这个规律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碰到的简单问题。2.各种搭配之间存在的规律。这一部分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去感受两种食物的搭配过程,找出一些简单搭配的事物数量上的规律;二是让学生自己去对事物进行简单的排列组合,在这个过程中去发现一些简单的排列组合之间联系的规律。当学生积累了一些探索规律的经验之后,教师再循序渐进地提供一些简单的数列之间的排列规律让学生去找出来。虽然在生活过程中,学生也会遇到很多简单的搭配与排列之间的规律,但是这些规律极少会被学生发现出来,因为找规律的过程是一个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过程。利用找规律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对学生去探索各种规律有帮助。学生在感受了一些简单的组合与排列现象之后,就可以开始学习组合与排列方法的计算,为以后复杂的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学生的生活能力,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3.一些简单的周期现象里的联系规律。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根据自己找出来的规律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物体,再让学生根据这个周期的规律来判断某个物体在这个周期里的数量。教材选用了生活中常见物体周期性的摆放为例,比如一些盆栽与花灯和彩旗等的场景,去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规律并计算。在研究盆栽的排列规律时为了使学生更好投入到找规律的过程中来,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去观察这些盆栽排列顺序的规律,再适当提问。比如:按照这样摆设的方法下去,到了第十二个盆栽时会出现什么颜色的花呢?让学生自主找出问题的答案,在找寻答案的过程中去掌握简单周期性现象里显示出的规律。4.框数里的规律。这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境,用平移方式去找出图形之中的规律,并解决相应的问题。“找规律”的重点在于让学生自己去找,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在找规律的时候活跃思维,积累经验;在表面的现象中找出隐藏的规律,在抽象的规律中建立数字模型。学生自己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明白思考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观察总结数学规律的能力。

(二)分散式渗透

通过分析苏教版数学教材可发现,找规律方面的内容是以不同形式穿插在教材里的,主要包含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数列里寻找规律。这种找规律的方式在低年级教学中常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初步的简单的找规律去了解数字的含义,培养学生好的数学感觉,提升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基础准备。2.在图形中找规律。这也是低年级教学常用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一些简单的图形找出其中的规律,再依据所得的规律推测出下一个出现的会是什么图形。这样找规律有利于学生渐渐接受找规律时用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数学式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在数学算式里找规律。通过几组类似的式子,学生找出其中各个式子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再根据所得的规律填写算式,然后计算出算式的答案。4.在数学运算里找规律。这种找规律的方法适合高年级学生,通过已有的运算基础去发现计算题目中隐藏的规律,并运用到实际运算中。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不很复杂的计算方法。

二、苏教版教材设计的特点

(一)素材来源于实际生活

数学教材是供学生学习数学的资源。苏教版教材从学生身边的场景入手,设计出了许多有实际意义的问题,使得教材更加人性化与趣味化;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教材更加贴近生活,增强学生观察和推测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兴趣,切实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二)呈现的方法丰富多彩

苏教版教材的内容采用多种多样的表达方式,可以满足多样化学习的需要。在对内容的呈现上有图形动漫以及文字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学生在找寻规律时要从人物之间的对话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教材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之间认知能力的不同,让学生从实际生活题材中找出问题建立模型最后解决问题,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完成整个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

(三)知识构造合理

苏教版教材中“找规律”这一板块是通过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渗透在教材里的,将“找规律”穿插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各个阶段。在知识体系的构造中,学生是先思考再发现问题,最后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对过程进行总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对学生“找规律”的思维进行训练,有利于学生建立起合理的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来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合理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汪甜,崔鸿,刘胜祥.美国加利福尼亚版小学科学教材的设计特点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9).

一年级找规律篇4

一、实践引导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以一种活泼生动、丰富有趣的方式来进行。而找规律本身就是一种探究性极强且带有浓厚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教学内容,在实践活动当中开展找规律教学,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实践的活动当中,通过总结数学规律,了解找规律的概念,进而掌握一些基本的找规律知识。

如在五年级的找规律教学当中,可以与教学材料进行适当结合,对教学资源进行一定的拓展,比如可以引导学生们对班上的同学进行观察,发现一列学生是按照女生、男生、女生、男生、女生、男生、女生、男生……进行排列的,而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们对这一列同学的排列规律进行总结,很快就能够发现,这一列同时是按照一男一女的规律来进行排列的,所以由此可以推断,之后若是再有同学落座,必定也是按照这一男一女的方式进行排列。

通过这种对身边事物进行观察并寻找规律的小活动,可以迅速让学生们对找规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们进行一种自发的规律寻找活动,以深化他们对找规律的认识。如让学生们对全班同学进行观察,发现一些类似的规律,然后大家拿出来进行交流讨论,如此便可以拓展学生们的思维,引发他们对找规律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帮助他们建立找规律学习的自信心。

二、深入探索

在学生们对找规律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就可以开始引导学生们对一些简单关系进行仔细比较、深入观察并探索其中的规律,通过这种系统的找规律练习,可以让学生们掌握找规律的一些基本技巧,深化他们对规律的理解,从而让他们形成一种规律有序的思维建构。

如在小学五年级的习题之中,有这样一个找规律的题目,依照规律于每组的括号之内填入第32个图形:

(1)……( )……

(2)……( )……

(3)……( )……

在这个题目当中,因为图形显示的比较少,所以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们进行仔细的观察,还要让他们学会一一对应的方法来对图形规律进行分析和理解。而因为省略号并不能够被用来进行寻找规律,所以对题目中的各个图形都要仔细进行对照,把其中三角形或圆形或正方形作为参照基准,而后通过分段比较,仔细甄别图片段的相似度,从而寻找出规律。最后在规律的基础上,推算出第32个图形究竟该是什么图形。

通过这种仔细的观察和反复的比较,最终学生们可以发现第一组是依照三角形、圆形、正方形三个一组的规律进行依次排列,直到第31个,开始新的一组,而第31个就是三角形,而第32个自然就是圆形。而第二组的规律则是依照三个圆形一个正方形为一组的顺序进行排列,直到第32个图形刚好是一组图形的末尾,也即是正方形。而第三组则是以三个三角形和两个圆形为一组的规律进行顺序排列,如第一组一样,到第31个图形开始新的一组,而第32个图形就是三角形。

三、自主探究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教师在找规律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学目的不在于让学生们找出规律,而在于教会学生们如何去找出规律,也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教授他们思维的方式、学习的方法、解题的策略让他们形成一套自己的解决思路。就找规律的教学来说,教师的作用就是对学生们进行引导,让他们通过对规律的概念进行认知,而后进行理解,然后进行运用,最后形成一种规律的、有序的、逻辑的思维习惯。然后在一个开放的环境当中,让学生们自行去观察、发现、归纳、总结规律,从而切实提升他们发现问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提出一些与实际生活联系得比较紧密的找规律问题,引发学生们的自主思考。如选火车票的问题,一行三人,1到10号座,选择连号有多少种选择。学生们通过自身的分析推断,得出有8种选择。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其中有同学说:10-3+1=8。因为从1号开始选,第一次就有3张票被选中,而后从4开始,每一张都是一种选择,所以是10-3,再加上第一次,便就是8种了,而另一同学受此启发,有一个更加直观的思路,那就是从3号开始数,后移一号便是一种选择,数到十号便有8种选择。如此,这一整个解题过程都由学生自主完成,对学生们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提升有极大的好处。

一年级找规律篇5

关键词:数学教学;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303-01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兴趣是小学数学教学任务之一,是学习活动中重要的心理因素,那么,小学数学课该怎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呢?下面谈几点体会:

一、设计精彩的导言,激发兴趣

在新的一节课刚开始时,学生可能出现分心现象,注意力不集中,这时,教师要用生动有趣的导言来揭示课题,争取在两三分钟之内把学生的注意力抓住,以生动的开头吸引学生。

1、用生活中的实物设计导入

例如:教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时,我首先出示一串红绿相间的手链,一颗红色珠子,这样重复出现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生规律。接着让学生看老师穿的衣服上的道道,也是一道粉色一道白色,学生发现规律后教师总结在我们生活中像这样有规律的事物很多,从而导出课题“找规律”。

2、运用谜语、故事导入课题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乐于猜谜语、听故事,教学中如能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谜语故事的形式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认识时间”时,我首先让学生猜这样一个谜语:“我有一个好朋友,滴答滴答不停走,叫我学习与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学生学习情绪也就自然高涨。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时,用猴子妈妈分桃子的故事引入。猴妈妈有两个孩子,一个是猴哥哥,一个是猴弟弟。妈妈从集市上买了6个桃子,想分给两个孩子,于是,妈妈给猴哥哥1个,给猴弟弟5个,猴哥哥说:“妈妈,这分得不公平!弟弟的比我的多!”这时,猴妈妈笑着从猴弟弟的5个桃子里拿出了1个放在了猴哥哥这边。可猴哥哥还是大声说:“妈妈,还是不公平,弟弟的还是比我的多!”于是,猴妈妈又从猴弟弟的4个桃子里拿走了1个放在了猴哥哥这边。这时候哥哥高兴地说:“妈妈,这次就公平了!”

二、恰当引入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低年级教师要从数学的基本特点和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寓学于乐,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游戏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和积极的学习方式进入课堂,对低年级学生采用各种游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突出一个“活”字,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轻松愉快的亲身体验活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高,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把学生喜欢做游戏的特点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游戏可采取找朋友、摘智慧果、猜谜语、走迷宫、送信、数青蛙的腿等形式。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时,在练习中我设计了“送信游戏”,首先出示几个“信箱”,把学生当邮递员,把“信”交给学生,让学生送信,送完后检查每个信箱中的信是否送对了,特别请学生观察哪几封信送进了1号信箱(商是1的算式),并想想这些除法算式有什么特点。

三、动手操作,激起学生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要认识一个客体,就必须动之以手。”动手操作活动即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本着教学来源于生活这一事实,创设操作学习情景,让学生在操作时,通过观察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教学方法。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直接演示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一年级教材“找规律”时,我设计了“看一看、摆一摆、涂一涂、画一画”等一系列操作活动,先让学生看黑板上的彩旗、彩花、灯笼来找规律,再抽学生到前面来排队,说出排队的规律。这样让学生用多种形式进行操作,体会规律,促进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不但引导学生发现最简单图形变化规律,而且激发了学生喜爱数学发现美的情感,同时整个过程的趣味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让学生置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践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问题的乐趣,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实践中的数学问题。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年级找规律篇6

一、尽快地、全面地了解情况。学生因文理分科而重新编班,新编的班级里,全年级的学生都有,只有尽快地了解学生才有利于班级工作。我找原班主任了解了一些情况,弄清了哪些同学当过班委,能力和现任心如何。找学生谈话,通过学生了解学生。让副班长写了座次表,尽快地记住学生。

二、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而是启发他们通过讨论,辩论,反思和学习,明白事理,自我教育,互相教育,靠集体舆论导向。本学期曾利用班会和自习课讨论过如下问题:(1)个人集体的关系。(2)中学生早恋的利弊(3)学校图书室书刊屡有被撕现象,你得怎样看待这个问题(4)谈当代中学生的形象(5)怎能样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开过一次辩论会,辩题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是(不是)好士兵。信任和肯定班委的工作,鼓励他们,培养他们的管理能力。如班长工作积极主动,组织班委制订班规,在班会上作班级情况综述,带头搞好学习,遵守纪律,及时反映班级的情况,有时还提出一些处理的意见,工作能力有所增进,期末被同学们评为优秀团员。

三、进行纪律教育。开学时,班委制订了班规和奖惩制度,由班长在班上宣讲,然后贴于教室专栏内,各班委督促执行。第二周学习了《高二年级管理暂行规定》和校规中的部分内容。每月进行一次班级情况总结,特别强调遵守纪律。

四、抓学习,迎会考,这一工作贯穿整个学期,围绕它,召开了好几次班会、班委会,找部分同学谈话,找部分家长开会。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打好基础。

一年级找规律篇7

野外地质薄弱环节亟待加强

近年来,笔者到过几个正在勘查施工的探矿权现场,发现地质人员都不驻工区,隔几天坐吉普来巡视一番。大比例尺“矿区”地质图是放大而成的,缺少基本的构造要素,缺乏对“地质异常”的追寻,甚至岩石命名都是错误的。程裕琪先生担任副部长期间曾经推进野外地质人员参与显微镜鉴定工作,现在一些知名的甲级地勘单位都没有显微镜鉴定能地学文化力了,薄片要送出去鉴定,一片费用600元,项目组惜送,就凑合。金刚石钻进的岩心直径不过56毫米,取样不用劈岩机就用锤子砸,槽井探里的样槽多不成形。现在的探矿权项目多数属于三级异常查证或者过去老矿点、矿化点的再认识,找矿难度比较大。想要有所突破,必须追寻矿化富集的定位地质要素,深入探究和标定各种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除物化探手段外,极其重要的是野外地质观察,它是探索基本地质规律的基础。目前比较重视专家会诊和高层研讨,假如基础地质信息十分粗糙、甚至包含很多错误,任凭高明院士、知名专家都指点不出找矿突破的妙着。地质勘查工作是野外与室内、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有机结合,是集体智慧的凝聚,其技术人才结构是金字塔形的。上层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专家是少数,他们不可能到野外采集全面的地质信息,那么就要依靠基层一线的广大技术人员,他们体格强健奋发进取具有一定实际观察能力和综合研究水平,但经验不足,需要上级指导。中层技术人才介于二者之间,承上启下。上中下有机结合成为一个明智严谨开拓创新的整体,才有强大的找矿突破能力,这也是一条地质工作规律。当前这个有机整体不够健全,基层薄弱,中层缺位。当年笔者担任大队技术负责的时候,跑遍每个勘查项目,上钻的项目可以得到省局的现场技术指导,各分队的三级检查两级验收制度掌控质量与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如今很多项目都是孤军作战,有些大队总工对部分已经提交资源储量项目的地质特征和地质工作状况也不甚了解,省局的统筹和技术指导作用明显退步。

野外地质薄弱环节原因初探

一是地质勘查资金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而技术人员配备跟不上形势。世纪之交矿业萧条使得地质勘查萎缩、地质技术人员流失,造成如今的青黄不接。当前地质勘查经费空前充裕。由于形成了多元投资体制,“十一五”期间非油气矿产勘查投资高达1278亿元,社会资金占59%,其中2010年达332亿元,社会资金占71%①。对比2004年全国实际投入地质勘查工作的总经费约为290.57亿元,其中非油气勘查经费仅占12.56%,为36.5亿元②,6年以来增加到9倍,而基层技术人员没有增加。现在一个项目组往往同时承担几个项目,疲于奔命。二是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而技术经济管理和激励机制跟不上形势。1∶1万地质填图的费用定额是每平方公里2253~3379元,1∶5000地质填图的费用定额是每平方公里4908~7362元(现行2007年定额),据说抵不上高速公路收费员的月工资,基层技术人员不同时承担多个项目就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需要。以前是计划经济体制,调动找矿积极性主要靠精神鼓励,“三光荣”精神至今享誉全国。现在是市场经济体制,光靠精神鼓励不行了。邓小平说过:“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对于奋斗在艰苦第一线贡献突出的找矿者群体,必须尽最大努力改善其物质生活条件,否则不能集聚基层人才(“匠才”)。受到事业性体制束缚,现在的奖励承诺运行不畅、作用有限。

加强野外地质工作对策建议

一年级找规律篇8

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

我局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对严格执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相关工作及时召开了领导班子会议进行贯彻和传达,领导班子成员一致认为此次对执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进行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教育领导干部坚持以身作则、清正廉洁、一身正气,增强反腐倡廉的自觉性,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好本职工作的有力手段。一定要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为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我们成立了自查自纠领导小组,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纪检组长具体负责。在活动中,我们注意发挥两个作用:一是领导的示范作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参加查找,以无声的行动影响带动活动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二是组织的推动作用。7月3日,我局组织召开了局机关全体职工和二级单位领导参加的“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活动动员大会,局党组书记、局长、领导小组长亲自亲动员,对我局执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工作安排部署,纪检组长组织了对川纪发[2009]10号文件的学习,使我局执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的自查自纠活动在全局迅速启动。

三、自查自纠成效明显

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查找分析问题阶段和廉政警示教育月活动,我局对执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自查自纠活动以科室、二级单位为单元,取得了明显成效。每个岗位的同志,清理出了自己的岗位职责,对照岗位职责、对照有关规定逐条查找,查找结果通过局办公室(纪检监察室)的审核。每个同志均认真查找问题,剖析自我,廉洁意识入脑入心。同时也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岗位廉政风险防范措施。

严格执行厉行节约有关方面。我局严格执行财政经费预算,没有领导参加因公出国(境)。没有在风景区举办会议,也没有用公款请客送礼现象。为严格控制接待标准,还专题研究修订了局《公务接待管理制度》,将原来各业务科室承办的对口接待工作,集中办公室统一管理,实行接待申报制度。严格控制接待规模和陪同人数,防止超标准接待,确保公务接待费用压缩10%的目标任务完成。

车辆管理方面。我局没有超标准配备公务车。为加强公务车管理,专门实行了节假日车辆集中管理制度。规定节假日车辆集中停放到局属矿山救援中心操场,除值班车辆外,一律不得停放在外。一旦安全事故发生,要到事故现场组织救援,驾驶员接到出车通知,即乘坐的士到车辆集中停放点取钥匙出车。为巩固城乡综合环境整治工作,还规定局属所有车辆平时不得在外乱停乱放,局办公室凡是发现驾驶员将车辆停放在餐馆娱乐场所,第一次责令写出深刻检查,第二次作停岗处理。

不准、违规打麻将有关规定方面。没有发生违规打麻将有关规定。在自查自纠活动中,对个别同志利用工作电脑在工作时间上互联网看股票信息一事,局纪检组进行了诫勉谈话。

没有发生违规收受红包礼金现象。

组织人事纪律方面。今年我系统(机关及二级单位)新提拔的9名中层干部,均按《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有关程序执行,制定了详实的竞岗方案。通过个人报名、竞岗演讲、群众评议、组织考察、上报审批等程序,选出了工作有激情、精力充沛的9名中层干部。没有发生任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有关规定。

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落实方面。我局坚持每年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没有违反规定的现象。近期,省安监局抽调主要领导带队组织全省安全监管执法交检查,都是按规定向市政府作了报告。

四、自查自纠活动深入人心

上一篇:湖南精神范文 下一篇:消防安全知识讲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