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暗示范文

时间:2023-12-02 03:38:22

生命的暗示

生命的暗示篇1

关键词:悲剧 暗示 谐音

曹雪芹笔下的《石头记》在作者灰色人生下谱写形成,多年的呕心沥血,却顿笔在生命的陨落。他的一生可谓是“生于繁华,终于沦落”(摘《中国文学史》第三版第四卷.袁行霈主编305页),一言以蔽之,他跌宕起伏于的一生。高鹗续写红楼后40回,多方评价为,“有功有过,功大于过”。《红楼梦》在灰色阴影下掀起的历史洪流,一直都在不停地湍流。不论是曹雪芹还是高鹗笔下的红楼,作为一个女子,我对其的喜爱并不少于黛玉对宝玉的痴恋。

曹雪芹自评《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一梦,皆是作者自身经历的写照缩影,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牵扯出一串串故事,呈现出贾府的盛衰史,写出了作者对黑暗封建统治的批判,以及自身处于此社会环境下遭受压迫的悲愤、痛恨和自身无法改变此社会面貌的无奈,我觉得更多沉浸在书中的是,每一笔下都是对吱自身作为一个男人在社会环境下不能给妻子、孩子一个温饱生活的难堪和笔下生悲、悲而急诉的现实控诉。

红楼梦中的暗示艺术,暗示了人物的人生命运,也揭露出封建统治下的爱情婚姻悲剧、女子悲剧、家族悲剧、社会悲剧和人生悲剧,暗示贾府最后走向衰败的结局。红楼的暗示表现,就像埋在水下的冰山,露出冰山一角的时候,深解其中的味道,你就会发现一座冰川。

一.红楼梦中茶酒名的暗示艺术

红楼梦中富含独到的酒文化,红楼梦以酒味珠帘,细致而生动地再现了社会人生的众生相;以酒为支点,广泛而深入地揭示了丰富的酒文化内容。据统计,红楼梦中有五十多处写到了酒事。其中酒包含的寓意深刻,作者吧现实和想象相结合,以对酒的描写介绍为契机,委婉含蓄地表达出红楼梦的悲剧结局。其中写到一种酒,名为“万艳同杯”,“此酒乃以百花之蕊,千秋之露,万木之计,加以麟髓之醅,风乳之曲酿成,因名万艳同杯”(摘自原著《红楼梦》),一举“万艳同杯”,多少好女子,“万艳同悲”,皆命多舛,大大观园中一群女孩子的毁灭,亦是美的毁灭,这虚构的酒,品出了封建时代残酷的现实。

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警幻仙姑让其饮了一杯茶,茶名为“千红一窟”,才华出众的女子,哭尽一世繁华,最终也逃不出命运的网,谐音暗示“千红一哭”的女子悲剧。

二.红楼梦中人物判词的暗示艺术

对于人物的判词,也暗示了人物的命运。正册中,“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摘自原著《红楼梦》),其中,“玉带林”反读为“林黛玉”,“玉带林中挂”暗示了林黛玉的死亡的故事情节;“金簪雪”说的是薛宝钗,“金簪雪里埋”暗示宝玉、宝钗结婚后,宝玉出家,宝钗青春埋葬在封建统治下的贾府里。副册中,晴雯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霁,雨后初晴,暗寓晴,霁月也看出晴雯光明磊落的性格,“晴”字亦可以看出作者的用意,“晴”是形声字,“日”表义,“青”表音表义(参考《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叶蜚声、徐通锵著.174页),“青”义为没有杂质的东西,比如还有“眼睛”、“精米”,都是没有杂质的,“晴”字暗示了晴雯性格的光明磊落、心直口快。“多情公子空牵念”暗含了晴雯死后宝玉对晴雯的想念。袭人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怜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判词前有一幅画,画中画着一簇花还有一张破烂席子,暗指花袭人,“席”又可引申为“枕席”,指代男女关系,“谁与公子无缘”暗示花袭人与贾宝玉有缘无分,最后分开没能在一起,衬托了袭人嫁于宝玉好友的结局。

三.红楼梦中人物名字的暗示艺术

红楼梦的人名谐音,暗示了他们每个人物的命运。红楼梦中众多人物,关系复杂人色各异。作者凭借自身深厚的国学知识,为人物起名时,注意人物性格等多方面的差异,在用字上深究审计,名字包含知识丰富,所涉及的范围广泛,多为花鸟名、宝珠玉器名,既高贵又风雅。并且,许多人物的名、字或者几个人的名字组合在一起,呈现出一番深意。暗示人物命运,隐喻故事情节发展,概括人物性格特征,讽刺人物行事作风等等。例如:贾政――假正经、甄英莲――真应怜、贾雨村――假语存或假语村、秦可卿――情可轻、卜世人――不是人、元迎探惜――原应叹息等。

红楼梦里,多少人叹息残喘:红楼梦外,多少人感慨细探。我喜欢红楼独特的表达,喜欢红楼蕴含的文化,就像暗恋的少女偷偷的表_,眼眸暗示的情愫,已经掀起了一场暗示艺术的文化。灰色阴影下的鸿篇巨制,流向历史长河,我们像是在河中捞鱼的捕手,不停捕捉着河中的任何一个角落。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三版第四卷[S].出版地: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年:2014.

课题来源:教育部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生命的暗示篇2

关键词:红楼梦 人物 姓名 谐音 内涵

中图分类号:I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c)-0228-01

《红楼梦》全书中人物众多,民国初年兰上星白编的《红楼梦人物谱》中显示,书中所有出现和提到的人物总数为九百七十五人,其中有姓名称谓的七百三十二人。这些名字大多独具特色、含蕴丰富。

《红楼梦》人物命名关系到人物的身份地位、品行性格、才情命运等, 并且与整个故事脉络密切相关,与其他要素共同构建起整本书复杂的网状结构。《红楼梦》整体架构的取名艺术是中国古典小说史上较为罕见、甚至可以说开辟鸿蒙的艺术特色,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1 人物姓名喻示情节发展、结局走向

《红楼梦》中许多人物的姓名暗示了书中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情节,还有些名字的谐音则明确指出全书的创作手法和作者想要构造的故事结局。

1.1 人物姓名谐音暗示情节发展

人物姓名谐音,这种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带有中国特色,体现出中国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红楼中部分人物姓名的谐音起到暗示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连线脉络等作用。

如秦业,谐音“情孽”,“业”这个字还是佛教用语,指应当受到报应的恶行。它暗示我们,和他相关联的人物将造成“情孽”,故事情节确实如此:他的一儿一女,秦可卿、秦钟,分别教会了贾宝玉男女之间和男子之间的情事,是这个“天下古今第一淫人”的性启蒙者。

1.2 人物姓名涵义指向全书结局

《红楼梦》中有些人物的名字谐音及内涵向我们暗示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和红楼故事的最终结局。

如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空空道人,三者的名字都暗示世上的富贵荣华、生死荣辱不过繁华一梦。表达曹公对封建社会奢侈景象的清醒认识,并且预示封建社会最终的彻底消亡。

2 人物姓名寄寓作者情感,暗藏褒贬

《红楼梦》里很多名字寄寓了作者或爱或憎的强烈情感,暗藏褒贬之意。

2.1 人物姓名寄托作者喜爱怜惜之情

《红楼梦》中部分人物的命名寄托了作者较为美好的思想感情,或是怜惜,或是赞美。

例如柳湘莲,从他的名字中可以品味出作者的褒赞之意。他立誓“定要一个绝色的女子”,表现他对感情的认真和美好期盼。虽然最后由于他的轻信、草率,使得刚烈的尤三姐拔剑自刎,但他也斩尽情丝随瘸腿道士出家去了。至情至性,可堪相怜。

2.2 人物命名隐含作者厌恶讽刺之意

在《红楼梦》中许多人物的名字显示作者对他们的厌恶、讽刺等。

如贾府的众位清客相公,名字讽刺意味极其浓厚。詹光—— 沾光,单聘仁—— 善骗人,卜固修—— 不顾羞,胡斯来—— 胡乱瞎来。这些名字寓意的浅近直白,也昭示了贾政的识人不清。

3 人物姓名暗示人物命运、性格才情

《红楼梦》里,许多主要人物的姓名有的用谐音暗示人物性情命运,有的者名字中包含更为深刻的涵义典故,切合了人物本身的命运性情才学。

3.1 姓名谐音暗示人物性格命运

《红楼梦》里许多人物名字的谐音蕴含的意义与人物实际性格、人生际遇等有很深的联系。

比如贾政,可理解为“假正经”。他平日一副迂腐的道学先生模样,明知王夫人等私吞林如海留给黛玉的遗产用来修建大观园却默不作声。满口的子曰诗云、仁义道德,实际不过是个“假正经”罢了。

3.2 姓名含义昭示人物性情品质

书中很多人物名字经过作者反复酝酿,蕴含了极其深刻的内涵,有的包含典故,有的藏有特殊指示意义,细究起来无一字闲笔。本文以花袭人为例。

花袭人是贾母所赠、宝玉身边首丫鬟。袭人二字,充满了攻击性,看似与她为人不符,实际一语道破她的性格与行为。她表面老实稳重,却暗中勾引宝玉,投靠王夫人做她的耳报神,传谣言破坏林妹妹名声……种种行径,印证“袭人”二字,她是一个毫无反抗精神、把做奴才当做毕生事业来做的人。

4 丫鬟命名整齐成套,暗合主人性情命运

《红楼梦》中一些丫鬟的名字成一系列,安排十分巧妙。有些丫鬟的名字与主人的特长爱好相对应,并预示了贾府的最终结局。如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人的贴身大丫头—— 抱琴、司棋、侍书、入画。

抱琴在书中并未明表。我们且说司棋,此名谐音“死棋”,暗示贾府及她主子迎春的命运最终是一盘无解的棋局。侍书和其主人探春性情相近,探春书法极好,对应侍书二字。而侍书又谐音“势输”,暗指贾府势必一败涂地。惜春喜爱作画,故丫鬟名为入画。入画者,“入化”也。

曹公所著《红楼梦》,草蛇灰线,伏脉千里,通篇伏笔极多,前后铺垫,不胜枚举,取名艺术的运用仅是书中较为精彩的手法之一。书中人物姓名寓意有明有暗,有的浅显直白,有的深刻隐晦,都体现了作者的匠心独运。

通过分析,我们探寻了红楼人物取名艺术的独特与奇妙,感悟到《红楼梦》神秘面纱下的惊才绝艳,同时,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了作者的创作思路,深入观察作者笔下立体化的红楼人物群像,并辐射开来,通过研究,为全书人物、思想、情节、脉络等方面的整理和分析提供进一步的研究基础。

参考文献

[1]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2.

[2] 曹雪芹,脂砚斋.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校本[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

[3]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2.

[4] 吕布麟.《红楼梦》人物的名姓美[J].运城学院学报,2005,2(12):28-36.

[5] 周汝昌.红楼小讲[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

生命的暗示篇3

一、简要概括《红楼梦》中的暗示、伏笔方法

脂批将草蛇灰线法指认为曹雪芹小说创作中采用的一个基本的、全局性的艺术手法。“草蛇灰线”就是比喻在小说写作中到处留下对后文情节发展的暗示、伏笔。具体来说,在《红楼梦》中,暗示、伏笔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对整部小说的伏脉

全部《红楼梦》最大的一个伏脉就是沁芳溪。“沁芳”,是宝玉批驳了“泻玉”粗俗过露之后自拟的新名。沁芳是全园的命脉,一切建筑的对联,溪、亭、桥、闸,皆用此名。虽然这个名字非常“香艳”,但是有深刻的意义。这就是作者用“情节”点醒的:宝玉不忍践踏落花,将残红万点兜起,送在溪水中,看那花片溶溶漾漾,随流而逝。这是众人搬进园子后的第一个“情节”,这是一个巨大的象征,即象征着全书所写女子的总命运。这也是“草蛇灰线”的一种表现形式,它预示了《红楼梦》最终的结局是“落红成阵”“诸艳归源”。所谓“落红成阵”,所谓“花落水流红”,所谓“流水落花春去也”……都在反复地点醒这个巨大的伏脉,也就是全书巨大的主题:“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

(二)用判词伏脉

如第五回,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图册和听到的歌词,就集中预示了十二钗的结局。

(三)用戏文伏脉

如第十八回元春归省时所点四出戏,“豪宴”伏贾家之败,“乞巧”伏元妃之死,“仙缘”伏甄宝玉送玉,“离魂”伏黛玉之死。此外,这类伏笔在小说中比比皆是。

(四)用人名伏脉

如贾家四位小姐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前四个字谐音“原应叹息”,预示了她们的命运。

除此之外,小说中还运用了大量的猜谜、酒令对后文情节发展做了暗示、伏笔,还有对某个情节的前引后应。比如,第四十一回中,刘姥姥的外孙板儿,和王熙凤的女儿巧姐,两个小孩互相交换了柚子和佛手,脂批针对这一情节批曰:“伏线千里。”“柚子即今香圆之属,应与缘通。佛手者,正指迷津者也。以小儿之戏,暗透前后通部脉络,隐隐约约,毫无一丝漏泄,岂独为刘姥姥之俚言博笑而有此一大回文字哉?”这是告诉我们,板儿和巧姐交换水果的这一情节,是“伏脉千里”,预示后面贾家败落后,刘姥姥救出落难的巧姐,巧姐嫁给了板儿的故事。

二、分析《林黛玉进贾府》中对林黛玉命运的暗示

在《林黛玉进贾府》中,作者曹雪芹也运用了草蛇灰线这种手法暗示了林黛玉的命运。这种暗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处。

(一)对黛玉的病终不能治的暗示

对黛玉的病,她自己是这样介绍的:“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了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但在《林黛玉进贾府》里先后出现了六次哭,主要人物在这一回里都哭了。如贾母见到外孙女林黛玉时“大哭”,王熙凤“便用帕拭泪”,“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除了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黛玉在贾府见的恰恰全是“外姓亲友”,可见这两点全都违背了癞头和尚的说法。其实,作者正是运用这些描写来暗示黛玉的病是无药可医的。

(二)用贾家人对黛玉的态度来暗示她寄人篱下的悲惨命运

林黛玉进贾府是“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可见贾府的主人对其并不重视。在进贾府的第一天,黛玉的两个母舅又分别以“连日身上不好,见了姑娘彼此倒伤心,暂且不忍相见”和“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罢”为由不见黛玉。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贾政和贾赦才是贾府的主人,也是黛玉的至亲,他们却以无足轻重的理由拒绝了和黛玉见面,可见对其并不重视。作者以此暗示了黛玉篱下的悲惨命运。

(三)用首次见面时宝玉的“摔玉”暗示了宝黛的爱情悲剧

有着“木石前盟”的宝黛在初次见面时除了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外,作者更是匠心独运地写了宝玉摔玉这一有深刻寓意的情节。诚然,这一情节表现了宝玉“世法平等”重要思想,但作者也是有意在表现宝黛爱情当中的不可调和性。宝玉的这一行为也造成了心思缜密的黛玉“正在这里伤心,自己淌眼抹泪”的后果,但宝玉丝毫也未觉察。

(四)用丫环的名字来暗示黛玉飘零的身世

黛玉的丫环在《林黛玉进贾府》中首次露面,“十岁的小丫头,亦是自幼随身的,名唤作雪雁”,贾母又将名唤鹦哥的与了黛玉,自此黛玉身边主要就是这两个丫环。我们都知道鹦哥就是后来的紫鹃。雪雁和紫鹃也是深有寓意的。雪雁即雪中之雁,孤独、念群、思乡,这也正是黛玉身世的写照。而雪雁这个名字也和后文有照应,《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写宝玉生日当晚聚会上行酒令,众人根据史湘云的提议:“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说一句时宪书上有的话,共总凑成一句话。酒底要关人事的果菜名。”此令之行,本是宝玉为先,但宝玉反应较慢,故黛玉对宝玉说道:“你多喝一杯,我替你说。”宝玉真个喝了酒,听黛玉说道:“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足雁,叫的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说的大家笑了,说:“这一串子倒有些意思。”黛玉又拈了个榛穰,说酒底道:“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黛玉的身世遭遇恰如其酒令中的折足孤雁,失伴哀鸣。另一个丫环紫鹃,是黛玉的贴心丫环和知己。我们再来看看她的名字的寓意。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所以杜鹃代表着思乡、愁苦的寓意,在古诗文中随处可见。用黛玉的知己紫鹃预示她悲惨的命运不言而喻。

综上所述,林黛玉刚刚进入贾府,作者就用“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手法预示了她悲惨的命运。

生命的暗示篇4

关键词:心理;积极;消极;暗示;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9-0112

积极的心理暗示如温暖的春日,振奋人心,催人向上;消极的心理暗示像萧瑟的秋风,使人压抑忧愁,退缩不前。

人的命运不是上天注定的,而是人的活动造成的。奋进者不畏困难,不避艰险,走向成功;退缩者害怕困难,不敢进取,永坠黑暗的泥淖。

日本学者江本胜通过对水进行长期的观察了解,写了《水知道答案》一书,向我们揭示了水的秘密。对着水发出噪音,斥骂它,水的结晶就变得无序混乱;对着水演奏贝多芬《田园交响曲》,赞美它,水的结晶就呈现美丽工整的状态。生命起源于水,人体百分之七十是水。对人演奏优美的乐曲,发出赞美,人会有什么样的感受?那就是愉快、振奋。而对于斥骂、噪音,自然是压抑、愤怒、沮丧。

赞美给人的心理暗示是美是好是进取与成功,斥骂给人的暗示是丑是恶是退缩与失败。人类无数成功与失败的例子让我们困惑,贝多芬、张居正是杰出的,但他们亲近的人,他们亲自教育的,贝多芬侄子、万历皇帝,却是失败者的典型。贝多芬、张居正这样的杰出者,呕心沥血地亲自教育,贝多芬侄子、万历皇帝还是毫无进取之志,为了逃避学习之苦,乃至自杀,为了泄被强迫学习当好皇帝之愤,掘恩师之墓?而聋哑盲的海伦,在普通教师莎利文的教育下,不断进取,成为一代文学大师,杰出的慈善家、演说家,被教师判定为不可教的笨蛋爱迪生,在母亲的陪伴鼓励下,成为人类最具创造力的发明大王。

这些成败事例,让我们困惑,我们想弄明白究竟。以表率效应,榜样力量看,为什么贝多芬侄子、万历皇帝未像贝多芬、张居正一样有作为,反而一塌糊涂?先天并非天才,反而有学习障碍的海伦、爱迪生,在普通教师、母亲的教育鼓励下,大获成功?

《心理访谈》上播放过一个九年级的女孩拒绝参加中考的故事,女孩在班上学习一直名列前茅,但却不愿参加中考,父母逼她读书参加 中考,她就切腕自杀,手腕上留下好几条切割的伤痕。心理教师追究原因,知道她痛恨读书的原因:她母亲一直盯着分数,小学时,一次数学考了九十九分,她母亲竟然叨念了半个月,她温顺地不吭声,但心中烙下了这样的心理暗示:母亲不爱我,只爱分数,我怎样努力母亲都不会满意。这样的心理暗示让她痛苦愤怒。没有爱,没有成功的感受。到了青春期,幼小集聚的痛苦愤怒爆发了,宁可毁灭,也不再忍受。切腕的疼痛,死亡的恐惧,都没有心理的痛苦巨大。

感受不到平等,感受不到欣赏,感受不到爱,只有不断要求,对于幼小脆弱的人,他们得到的心理暗示是,我不优秀,我做不好,我记不住,我很笨……

海伦虽看不见,听不到,但能感到自己的进步给教师、父母带来的喜悦。这喜悦给了她阳光的心理暗示:我能不断了解世界,生命的价值就是探索未知世界,我会不断努力……这种积极暗示的心理力量,铸就了海伦的辉煌。爱迪生母亲的支持鼓励,成为爱迪生献身发明创造的强大心理能量。

人的心理如冰川,大部分潜藏于水下。切腕自杀的女孩在极端反叛行为爆发前,在人们眼里,是乖巧懂事努力的,谁能知道母亲不满的言行使她的身体心理注满了不规则的浑浊的水花,在她内心留下的消极暗示能量破坏力那么巨大。

中国人较迷信,祥林嫂在新年中死去,人们忌讳死字,说她老了;阿长正月初一睁开眼要鲁迅说“恭喜恭喜”,然后给鲁迅福桔吃;过年家家门上要倒贴“福”字,虽说迷信,却给人一种吉祥快乐的心理暗示。心理快乐就会充满朝气,就会思维敏捷,做事就会顺畅。

晕车厉害的人,一听说坐车,就会出现晕车症状,四肢无力,脸色苍白,头晕。因为心理暗示:我坐车晕车了。坐车晕车的体验马上呈现。

德国纳粹分子用人做过这样的实验:让一个临刑者看着几个受刑者一个个被割破手上的动脉血管,血一滴一滴地流尽死去,然后把他的眼蒙上,在他手上割了个小口,用水摸仿血一滴一滴地流的声音。这个临刑者心理暗示:我在流血,我的血流尽了,我死了。他真的就死了。死状与血流尽而死的人一样。一个人被误关在冷藏车里,第二天人们发觉后,打开车门,发现他已经死了,死状与冻死的人一样。但冷藏车是关了电源的,没有冷气。人们看到他写的片言只语――我很冷……我被冻住了……我要被冻死了……

人的强大不在身体的强壮,而在心理的坚毅。聋哑盲的海伦,高度瘫痪的霍金,遭受宫刑的司马迁,他们迸发出的精神力量,照亮人类。

钱学森的著名之问:我们的教育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观察现在的教育,会发现――盯着考分,无视学生心理感受,以分数评价学生,以责罚作为手段。一百分的题考了九十九分也要被责备。人在紧张、焦虑、没有成就感,没有认同感的心境中,怎么可能成为知识的乐之者呢?怎么敢于探究创新呢?

西部落后地区,大班额班级普遍,在一百人左右的班级里,怎样维持教学秩序?怎样提高分数?主要靠责罚。你能相信有的学生会用两只笔三只笔,乃至四只笔同时写字吗?但你只要知道学生只要丢了一分,就会被罚抄十遍二十遍,乃至上百遍,你就会相信了吧。可教师说,我是负责是关心,谁要叫家长、学校都盯着分数,班与班相比,差了0.1分都不行。但责罚不仅给好动的学生消极的心理暗示――我是坏学生,也给其他学生消极的心理暗示――只要“乖”就可以。于是被责罚的学生破罐子破摔,觉得“乖”就可以保住自尊的学生退缩。学生的潜力被埋葬了。有的永远沉睡,有的成为混浊的急流,破坏毁灭的能量。

教学完杜甫诗《咏怀古迹 其三》,一下课,学生A就对笔者说:“老师,我都能背了。”笔者非常欣慰地表扬,“太好了,祝贺你的进步!”检查学生背书,A生请求不背,说从来都背不了书,我只好要求她熟读,但鼓励她要有信心,要心里反复对自己说,我能背,我能背!高一第一学期,她都背不了要求背的课文。此时,她告诉我说能背了,但还是怯怯的,可见为了自尊,长期退缩的痕迹――“我努力,但记性不好,不要责怪我。”为了更大限度地淡化消极暗示对她的影响,对她不断鼓励。之后,她较快地背熟了《琵琶行》、《寡人之于国也》等较长课文,对语文学习也有了一定信心。但她要完全挣脱消极暗示的阴影,还有漫长的路程。

教育的使命是使人得到发展,绝非借分数压制人,毁灭人,使学生得到发展,要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避免传递消极的心理暗示。教师要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沟通交流,欣赏学生,看到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给予学生向上的力量。

人是大自然的骄傲,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是天才。积极的心理暗示能给别人、给自己无限的力量,成就人的伟大。

生命的暗示篇5

人们都知道“望梅止渴”的故事,曹操率兵行进,由于天气燥热,士兵们干渴难忍而厌恶行军。曹操谎称前面有片梅子林,前往食之可解渴。于是,士气得到鼓舞,迅速行走,旋即到达目的地。因人人想着吃梅子,口中唾液分泌,虽没有解馋倒也解了渴。“望梅止渴”并非毫无道理,每个人都有吃梅子的经验,嚼酸甜之梅,必伴随大量唾液分泌,这是先天的非条件反射,正常人都是这样的反应。有了吃梅子的经验,下次看到别人吃梅子、听到别人说梅子、脑子里想到梅子的滋味,禁不住唾液泉涌,非得一口口往下咽口水,这便是吃梅子的情状与唾液分泌间形成了联系,生理学上称为条件反射。从实物到图画、到语言、到文字、到想象,都能把梅子与唾液分泌联系起来,这就是说,作为精神活动的“词”取代了实物而成为刺激物,与实际吃梅子一样能刺激唾液分泌。没有吃梅子而产生唾液分泌就是梅子的心理效应。我们可以通过它理解药物心理效应。

以上还只是从生理学层面上来解释望梅止渴,对于人类来说“望梅”之所以能“止渴”,其机制更为复杂。军事行动中,指挥者的命令具有绝对的权威作用,曹操令中“前面有梅林”这句话立即变成了士兵们自己的信念,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心理、生理活动。对权威的话不加分析和批判地完全接受,这就是心理暗示作用。看来曹操是懂得心理学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方面都能接受暗示的影响。在无对抗态度条件下,暗示可对人的行为或心理产生影响,使其按一定的方式行动,或接受某种意见或信念。暗示可来自别人,也可来自自己,后者称为“自我暗示”。暗示也是药物产生心理效应的机制。

许多药物的心理效应就是通过医生的暗示或病人的自我暗示而出现的。甚至一些并没有确定疗效的“药物”,某些病人用了会感到效果奇佳。患者对医术的信赖、为医者的权威性也具有很大的暗示作用。去看一个德高望重的名老中医,经他诊治后服用药物效果就是好;而同一张方子,同样的药,不被信任的医生开出来效果就不好。日常工作中发现,药物的形状、颜色、药价高低,也会影响疗效。有人笃信包装良好的糖衣片;有的人认为补血药只有红色的效果才好;同样的成分,通常人偏信进口药;除药品的色、香、味、形及价格外,名也有影响。因此,一些药物取了很好听的名字,一些广告词,赞赏有加,这本身就有很大暗示作用,作为物质治疗就不能靠这类心理暗示去取效。目前国家药政部门都禁止这种命名药品的方式。

当然,暗示能使人致病,用之得当也能治疗疾病。在医学上,有时用暗示来治疗某些疾病,或用以加强其他疗法的效果,称为暗示疗法。所谓暗示,是指用含蓄、间接的方法给人启示,对个体生理、内脏器官活动、感觉、心理和行为产生明显影响作用。消除患者对疾病的顾虑,提高治疗效果。除言语暗示外,医务人员也可以利用仪器、操作或药物等进行非语言暗示。医生常在用注射剂、药品等时讲些暗示语,如“这种药对你的症状效果不错”,“这种针剂既安全,又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用了保证灵。”使物质治疗从生物性及精神性两方面起作用。经过认真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这类心理暗示治疗的效果远不限于“安慰剂效应”,它也显著高于药物单纯的疗效,而有心理效应的作用。药物应用与心理治疗有机、有效地结合方能收到最佳的效果。这是高明医生经常应用之法;聪明病人也应能领略其中之妙。

生命的暗示篇6

[关键词] 《辛亥革命》;色彩基调;色调对比;影片魅力

《辛亥革命》讲述的是1911年至1912年清朝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土地上有识之士救亡图存的血泪故事。为了打破传统封建势力的束缚,为了“给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革命先烈在此段岁月里,不惧生死、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用自己的鲜血唤醒民众,整部影片的革命情怀和人文精神让人动容。影片一开始,以一组黑白鲜明的战争画面展现激烈而残酷的战争与死亡的场面,而其中鲜红的汉字则交代了屈辱的历史事实。黑白画面过后,秋瑾在蓝青色的色调下壮烈赴死……“色彩的构成能充分表现电影主题和人物内心世界”,张黎在《辛亥革命》布景拍摄中充分利用色彩的表现作用,通过各种色调对比展示影片魅力。

一、《辛亥革命》影片的整体色彩

作为一部战争纪录片,《辛亥革命》的导演充分利用历史记录的冷色调蓝、白来展示压抑、残酷的战争场面,而其暖色黄、红等色调夹杂在冷色调中,不断加深历史及人物的美的展现。在《辛亥革命》影片中,张黎在冷暖色调的对比手法中,时而展示战争压抑、残酷,时而又表现人物的温暖如玉;时而表现人的主观积极与进取之心,时而又展示封建王朝的落后与衰败……

色彩的变化有关事件与人物形象的展现。在整部影片,仿佛在电影拍摄镜头上蒙着一层淡淡的与本身环境所不同的滤镜,或蓝或黄或红的色调将环境渲染得朦胧有余而清晰不足。混浊的天空、暗淡军服、清冷雪地、黄蓝的清延服装、明媚的外国公园、蓝青的战场、灰黑的弹药……蓝黄、黑灰、红白等各色交织,浑浊的整体色彩变化手法,在光与影的不断交替中,影片人物、历史战争等情景展示中蕴含着新旧对比、黄昏与黎明的对抗。

二、《辛亥革命》影片的色彩基调

色彩基调,指彩色影片总的色调、总的色彩情绪特征或总的色彩形式风格特征。色彩基调是影片视觉感受与氛围营造的主要成分,是影片情绪基调形成的视觉手段,是影片基本情绪基调的体现。色彩基调的完美呈现,有利于影片主题、事件发展、人物塑造等各电影要素的魅力展现。《辛亥革命》中的色彩基调基本是以浑浊色调中的主色调张力来构成。影片中,不断运用三原色红、绿、蓝的互补调节为观众展示对比强烈深刻的视觉效果。在色彩张力对比中,不但强调了战争的冷酷无情,还强调了革命旺盛的生命力,这也为《辛亥革命》的革命情操表现打下了基础,不仅用冷色调激起观众对革命悲壮的感受,让其感受那份重返战场的压抑中奋进的精神,感受革命先烈那种舍身的人格魅力……

(一)蓝黄、黑灰色调——残酷与温暖

《辛亥革命》影片中大量展示了蓝黄、黑灰色调的色彩魅力。

影片开始,在蓝青的背景中,老百姓成群地在街边守望,而秋瑾步伐坚毅地走向死亡。电影镜头下一片冷色调,让人不仅能感受死亡冷酷无情以及秋瑾面临死亡毫不畏惧,同时也能体验群众围观时那份或恐慌或不解木然的情绪。《辛亥革命》的战场总是笼罩在蓝青色调之下:广州起义中,先烈们在蓝青色下拼死战斗;四川保路运动中,火光映照但革命军依旧被蓝青色笼罩、伤员在蓝青色调之下死亡……大片大片的蓝色似乎无法抵抗战争的驱逐纷纷跃上银幕,将战场的清冷、残酷、死亡等刻画得动人心魄。

黑灰色调在《辛亥革命》影片中也是色彩基调的主体之一,影片各种残酷清冷的场面总缺少不了它的存在。先烈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当死亡来临时,电影镜头总不忘用黑灰的特写给他们的离开拍上一张感人的独照,似乎要将他们的单薄之躯和高贵的灵魂用黑灰锁于生存世界,又似乎是黑灰色调将其生命与灵魂剥离身躯。弹药在空中飞舞时,总是泛着黑灰的光,让人恐惧得恨不得远离。那为革命捐躯的战士们在黑灰之中一个个慢慢倒地。船上涌起的黑灰的烟,远处天际黑灰的云,给纯净的世界添加了失败、恐怖……

《辛亥革命》中的黑灰色调,伴着蓝青一起构成整部影片的主体冷色调,冷酷战场、死亡等悲壮事件勾画于银屏,深刻于观众内心。而其黄色主调,则又将难得的温暖留存于后世。在《辛亥革命》影片中,与蓝色相持的色调恐怕是暗淡的土黄色。在描写室内场景时,电影镜头似乎被淡黄色所掩,总透着暖暖的黄色调:黄兴起义时,屋内义士们都穿着各色衣服躺卧,那暖暖的黄浮于整个屋子,让人心安而满足;白里透着黄的“与妻书”“绝命书”;火把映着的战场如黄昏般浑浊却又明亮;黄兴与徐宗汉相处时温暖的黄色调流于空气;清朝皇宫大臣议事也是在黄色的龙椅和略带黄光的时间里……黄色调的大量使用,不仅使《辛亥革命》整部影片欲清不清的浑浊意境,同时也刻画了各种场景所具有的感情张力。烈士们的土黄色,写照了他们带来的温暖与爱,而清廷的黄则体现了黄昏日落般无法避免的离去。

(二)红白色调——人物美

周登富老师曾经在《电影美术概论》一书中提到,主客观色彩或色调对人物的思想、性格、心灵等内容刻画有重要作用。张黎在《辛亥革命》的色彩运用中,对于人物表现其色彩手段也十分讲究。

影片中红白似乎是专属于文明、先进的代名词:孙文先生是穿着略带黄色的麻布白衣出场;广州起义中的觉民从出现到死都穿着白色的衣服;影片中总计三位先进女性角色,其中两名女性身着白装,徐宗汉穿着白色的旗袍帮义士们洗衣服、给黄兴抓鱼做饭,在战场上则顶着黑灰的炮火穿一身白衣当战士的守护者,即便满身血迹或黄土,白色依旧耀眼;陶启圣为代表的新军工程第八营革命军身穿白单衣共同打响南昌起义的枪声;清驻外使节之女唐曼柔则是身着黄白的衣服出现在银幕最终献身于革命;外国天使般的小女孩好奇地询问裹脚是否疼痛……影片中的白色总与光明相连,仿佛只有白色才配得上他们心灵的高贵与纯洁,才配得上他们精神的先进与崇高。被黑灰笼罩的天空总透着丝丝白亮,而影片最后的雪地,虽然天空依旧阴霾,但它却将整片大地映得那么纯净美好,似乎有压倒一切黑暗的力量。当然,白色也被用于、外国银行管理人等身上,他们虽然有着一定卑劣的性情,但却依旧具有其文明的一面。

红色调一直也让《辛亥革命》整部影片在主色调之中有一些特殊的作用,或表现出战争警醒之力,或表现生命抗争的活力。影片开始时,秋瑾死亡之血拉开辛亥革命影片帷幕;孙文的演讲,其幕后布景总有一大片红色与之或白或蓝或黑的服装相映,就是在那一片红色之中,他为革命筹集了资金;战场上,飘扬的红旗代表着革命之火未灭;而战士们被鲜血染红的衣服、头巾以及同样泛着红黑光芒的手术刀剪……各种红色打破主调蓝青或黑灰,给人以振奋、警醒,仿佛像生命发出的火焰,照耀着每一位烈士奋勇向前。战场上,淡红似乎染红了整片天空和大地。一片火黄色中,红色映满了战场中的墙壁,似乎那是战士鲜血的喷洒;一片枪弹中,红色映满了战场上所有的一切,空气、天空、大地……而与革命鲜血对应的红色,在清朝廷也有一系列红色展现:议室大厅外有红色的大门、议事大厅内则是红色的柱子和帘子、帽子上有红红的穗子……清朝官员们身边沾染的红色,似乎是古代的正统之色,而在革命红的照耀下,却像沾满了中国民众之血,让人憎恨不已。

(三)浑浊色调与纯色调对比——黑暗与光明

《辛亥革命》电影所表现的主题是展示革命先烈为当今幸福所做出的牺牲。而正如张黎在拍摄中所说的,他想表达的是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想劝诫今人居安思危,珍惜当下。影片的色彩运用正着力于表现革命来临之时、黎明到来之时那风雨压迫下的黑暗。

《辛亥革命》整部影片,色调都处于各色交织当中,很少出现纯色。如战场上,蓝青中总透着黄,一方面展示战争的无情,另一方面又展示战争包含希望;黄色调中总透着红与白,透露出黑暗即将过去的那片拂晓之光,又透着红色鲜血的代价。同样,影片中总纯白蓝的天空也少之又少,战场的天空,总与黄土交织,表现出烽火硝烟弥漫;或者与黑烟相杂,体现革命之火并未能全力烧尽所有的残余势力,革命仍在进程之中;或者白蓝的天空,总有着丝丝阴暗……影片总让人觉得是处于或黄昏或黑夜的环境之下,感受到压抑、阴暗等情绪。每一场战争上,总有淡淡的蓝青或灰黑飘浮在空中,仿佛宣告着战争的又一次失败。阳夏保卫战失败后,影片给了一个船行大江的特写,远山和天空中都透着红,血色掩盖了白的明亮和绿的青春。而船上冒着的青黑的烟,显得那样凄凉、悲伤和无助。辛亥革命后,临时总统选举及其以后革命军的会议召开场景,张黎导演总让淡淡的白色浮现于所有颜色之上,似乎预示着纯洁胜利的喜悦,又似乎在胜利之上笼罩一层薄膜,显示革命之路仍迷雾重重,困难重重。烟雾缭绕的感觉,几乎伴于《辛亥革命》影片的始终。仿佛这一片浑浊之下,黑暗势力依旧庞大,而革命之路则依旧初行,仍需更多的鲜血才能洗去各种杂色,还原物一个清纯。

《辛亥革命》在色彩运用中的对比,也没有忽略纯色物质的写照。在影片之初,徐宗汉的出现,让一群年轻的革命者感受到异性的革命奋进之力,集体跑往大海时,影片的朦胧之感在这一群年轻的生命上剥离。海与天显出自然的白与蓝,而革命者跳跃着的身影,灿烂的笑容,仿佛给海和天增添活力,注入了能量。一切显得纯净美好。他们似乎浴于一个无所侵夺的世界,是纯粹自由、幸福的人。广州起义失败后,那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无畏死亡,用鲜红的血洗静了海水的红黄之色,也洗净了天空的灰白之色。英国那另一片宁静的国度上,树叶嫩绿,玫瑰鲜红芬芳,而阳光也透着白而黄的淡光,文明的行为举止、白色的衬衫西服等与纯美的环境相适应,一切都显得美好宁和。在辛亥革命武装力量的带动下,湖南、江西等各省武装起义不断,影片用水花飞溅、竹船浮动代表一个个武装力量的崛起,那瞬间展现的力量,将水天洗净,呈现出天空和水的本色。

影片以浑浊色调与纯色调对比,将黑暗与光明的抗争之路一一展现。天空、大地、水面等,中国万物在鲜血的洗涤下,渐渐去掉以往的浑浊,展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在影片末尾,杂色已经开始淡到几乎看不见,蓝、黄、白等色调开始变得越来越纯净明显。文章以大雪覆盖大地预示中国光明将取代黑暗,而天空愈来愈明则体现国家救亡之路即将取得胜利,就是在这一片纯色之中,影片走向了结尾。

三、结 语

在商业上,《辛亥革命》的票房成绩表现出张黎的成功,而色彩运用和艺术表现手法上的成就,则表现在电影画面美中。关于《辛亥革命》的色彩基调,它有太多含义和表现,大量的色彩组合和运用,使得感知变成一种复杂的思维认知活动,因此本文中能略举,简单展示色彩所带来的电影魅力,感受《辛亥革命》所带来的情感与心理的冲击与洗礼。

[参考文献]

[1] 李婷.色彩在影视动画中的审美意义[J].大众文艺,2011(11).

[2] 杨丹丹.《辛亥革命》的表述、想象及其政治诉求[J].电影文学,2012(05).

生命的暗示篇7

还好,小孙遇到了心仪的爱人,两个人决定牵手一生。结婚后的小孙,竟然把算命先生说过的话对她老公说了。她老公安慰她说:“亏你还是个文化人,这么迷信,放心吧,这辈子有我,谁也不会把你抢走的!”小孙听了很开心。

但婚姻生活中,两人难免发生矛盾。每次两个人吵了架,小孙都特别绝望,觉得真的要应验算命先生说的话。

谁也想不到,小孙的婚姻还真的以离婚收场了。小孙自己认为算命的算得准。其实,大家都看得出来,是她自己先给了婚姻不好的心理暗示,这种不好的心理暗示就像阴影,预示了他们最后的结局。

朋友们说起小孙,都说她太糊涂。婚姻需要经营,给婚姻好的心理暗示,也是经营婚姻的一种方法。

那次,我回家后对老公说:“今天我们几个闺蜜做了个心理测试,你猜怎么着,我是对婚姻满意度最高的一个!”老公听了很开心,说:“真的吗?这么说是因为我给了你幸福感!”看着老公得意的样子,我说:“那当然!有一个如此疼我爱我的老公,我当然对婚姻满意。”

我给老公传递的信息是:我们的婚姻很好,我很满意!这样,两个人都会觉得生活在幸福之中,也会有信心携手继续走下去。

还有一次,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一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公务员和教师组合的家庭最稳固,就赶紧把书上的“调查结果”告诉老公。我说:“书上说的真的很有道理,你看我们俩,一个是公务员,一个是教师,工作稳定,你主外,我主内,你能管好家里的事,我能管好孩子的事,真叫一个配合默契呢!”老公也说:“就是嘛,我身边这种组合的家庭都很幸福。”我们给彼此的心理暗示是:家庭稳固,幸福指数高。

不久后,老公对我说:“我们单位要评选幸福家庭,我把咱家报上去了。”我听了不觉喜上眉梢:“你觉得我们够格吗?”“当然够!”“但是我们家没有什么突出事迹,平平淡淡。”“平平淡淡才是真。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我感冒了你关心我体贴我;幸福就是下雨的时候我给你送去把雨伞。平淡才是最大的幸福!”听老公这样说,我心中真的涌起了无限幸福。

生命的暗示篇8

海伦·凯勒19个月的时候,失去了光明和声音。海伦。凯勒六岁零九个月,她的老师——安妮。苏立文来到她身边,与海伦。凯勒一起学习,直到海伦。凯勒在黑暗里摸索着,成功走进了“哈佛大学”。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这就是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她凭借坚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毕业于哈佛大学,在黑暗中找到人生的光明;最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世界的角落,用生命的力量为世界造福。”这是人们对她的评价。海伦。凯勒对生活充满了热情与希望,她能在黑暗里坚持“光明就在前面”不向黑暗低头的信念。

虽然海伦。凯勒一生陷进在黑暗的世界里,但仍然珍惜着自己宝贵的生命,坚强地活着。生活中,有许多像海伦。凯勒一样珍惜生命,在“黑暗”里坚持的残疾人,如,尹小星。他比海伦。凯勒幸运多了,没有失去光明和声音,只是失去了一条腿。可他凭着坚强的毅力穿过大沙漠,获得众人的欢呼。“死有轻于鸿毛,有重于泰山。”有的人四肢健全,又因为有一点儿挫折就要去死。这样不仅会给群众添麻烦,还会让自己没了宝贵的生命。

海伦·凯勒,一个在黑暗里不断坚持的女性,给世人留下了多少宝贵的启示:我们的生命是宝贵的,不要随意去糟蹋它;我们的生活是美好的,不要因一点“黑暗”而使它变得没意义!

上一篇:自我签定范文 下一篇:受宠的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