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基本内容范文

时间:2023-12-11 10:25:12

计划生育基本内容

计划生育基本内容篇1

一、创新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不同时期的工作目标,需要不同的宣传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环境,也需要不同的宣传教育模式。从当前人口与计生工作的各种变化和要求来看,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必须不断创新,主要意义如下:

1、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内在要求

一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教育宣传工作提出新要求。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教育宣传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的宣传教育工作中,要以“八荣八耻”为指引,在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中体现“八荣八耻”的要求,推动社会形成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教育宣传工作提出新要求。各级人口与计生部门要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注基层,抢抓机遇,创新思路,发挥作用,充分利用多种载体宣传载体,深入开展各类活动,强化宣传教育,让基层农民群众逐步树立起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营造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三是新形势、新任务对教育宣传工作提出新要求。目前,我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实际情况是人口众多,就业以及资源环境压力巨大,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显现,地区间人口发展也不平衡,人民群众的新婚育观还未建立等。因此,坚持宣传教育为主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方针。

2、适应生产生活方式变革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前那种集中式的宣传已经无法适应基层人民群众的个性化需求,简单化、形式化的宣传手段无法适应群众逐年提高的文化品位。而且,传统宣传教育的传播速率也难以适应当今群众的快速生活节奏。这就要求创新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使之与时代相适应。

3、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的工作要求

在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工作中,计划生育的管理体系、工作环境、保障机制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创新宣传教育是适应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的需要,必须认真加以实施。

二、当前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一是抓宣传教育的意识不强,对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和积极性不够。不少乡镇同志甚至是领导同志,认为计生工作重在结果,宣传教育可有可无。即便当回事,至多也就是贴贴宣传画,挂挂宣传横幅而已,缺少新意,不能够吸引人。由于宣传教育工作缺乏能够量化的考核指标和考核方法,并且短期内难以显现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难以立竿见影。加上考核时,只看结果,不看过程,有意无意地使基层干部陷入宣传无用的误区,导致了宣传教育工作说在嘴上、写在文件里,落不到实际工作中的局面。

二是随着撤乡并镇,行政区划、服务半径增大,而乡镇计生干部大幅度精简,加之村民居住既散又远,给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如我区的金清镇,地盘大、人口多,工作难度自然提高。如果计生工作人员敬业精神不强的话,工作的开展与成效的取得,就会打了折扣,受到影响。同时,农村税费改革后,基层宣传教育经费不足,宣传教育设备陈旧、落后,难以发挥乡、村人口学校主阵地的作用。

三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干部队伍素质,以及宣传教育内容、方式、方法与群众日益增长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知识需求不相适应。随着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子女的普及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子女的期望值不断提高,优生优育的意识增强,同时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因而,对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知识的需求迅速增长,并呈多样化、多元化,而基层计划生育干部由于受文化程度、知识结构等因素的制约,难以满足群众的需求。加之宣传教育的内容单调、形式老套、方法陈旧、手段简化,缺乏针对性、实用性、主动性和亲和力、吸引力,出现了群众组织难、开展教育难、坚持活动难的现象。另一方面,30年来的计划生育工作改变了人们“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但是“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近年来,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生育旺盛期的已婚育龄妇女都想来个“儿女双全”。违法生育行为虽触犯了法律法规,但在道德上不能受到相应的谴责,发生违法生育夫妇并不觉得可耻。

四是基层计生宣传队伍不稳定,工作决策和措施不能落实。这种状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乡镇级计生宣传队伍不稳定,主要表现在思想不稳定。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乡镇计生工作人员的身份发生了变化,由事业编制变成了社会人,乡级计生专干失去了归属感;同时,由于经费投入不足,乡镇计生工作人员待遇普遍偏低,工作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二是村级计生干部队伍不稳定。目前村级计生工作比较难做,工作难度大,工资待遇比较低,很多村级专干都不愿继续从事计生工作。种种主客观因素决定,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只能重视,不能忽视。因此,迫切要求加快建立与新时期相适应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新机制。

三、创新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

在我们长期坚持的计划生育“三为主”工作方针中,宣传教育为主是第一位的,因此,宣传教育既处于首要地位,又处于基础性地位。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要采取行政、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措施,而这所有的措施,都要借助宣传教育,才能顺利有效地运行。针对当前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应采取我们应采取何种行之有效的、具体的对策,来指导和推动计划生育事业健康发展,使这号称“天下第一难事”的计生工作办成、办好,办得让人民满意?

1、倡导按需教育理念

按需宣传教育是指按照群众的需求进行宣传教育。以往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主要是向群众灌输思想,是一种与计划生育部门为中心的宣传教育,结果是将宣传教育的内容硬塞给群众。这种宣传教育不符合群众的实际,也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格格不入,自然得不到群众的欢迎,更难以实现宣传教育的目的。如今,在宣传教育理念上创新,就应当确立按需宣传教育的理念,变“我要宣传教育”为“要我宣传教育”。这一变动使两种宣传教育出现了本质区别。一种是“以我为主”,另一种是“以群众为主”。应当把基层群众的意愿和观点作为评价宣传教育效果的核心,作为体现宣传教育人员成绩的标准。开展按需宣传教育,就要在宣传教育的内容等方面切合群众实际,满足群众的现实需求。在宣传品制作上向群众喜闻乐见转变。改变过去以印制计划生育宣传单为主的方式,力争多印制一些群众喜闻乐见、印象深刻、乐意保存或相对保存时间较长的计划生育宣传品,结合本地特色打造宣传精品。如计生扑克、计生围裙、计生年画、计生挂历、计生书画,打上人口计生烙印的工艺草编,将有宣传人口计生政策内容的相声、小品、电视剧宣传光盘等,免费赠送给群众,在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学计生,在言谈话语中讲人口,进一步提高人们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基层群众的实际需求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除需要获取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避孕节育知识外,基层群众还迫切需要致富信息及技术等。所以,基层宣传教育的内容与形式等要不断创新,更加拉近与群众和生活的距离。

2、丰富宣传教育内容。

在宣传内容上向易懂易记上转变。改变以往填鸭式教育为主宣传人口计生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方式,在宣传内容上谋创新、促效果。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和计生专职人员的创作积极性,将中央决定、人口计生政策、法律法规等重点内容浓缩改编为群众易懂易记的顺口溜、三句半、诗歌等形式,进一步提高人口计生宣传的品位和影响力;深入挖掘典型单位和典型人物的先进经验和先进事迹。一方面轰轰烈烈地表彰奖励,一方面大张旗鼓地宣传报道。让人们从表彰奖励和对先进工作者、少生快富带头人、默默无闻关爱女孩先进人物的宣传报道中体会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体会到我国30年少生4亿人口的来之不易和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必要性,体会到党和政府对实行计划生育人员的关心和爱护,体会到计划生育惠民政策和利益导向机制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从而逐渐自觉转变生育观念,根据国家和生育政策生育合理数量的子女,为国家的繁荣稳定和长治久安做贡献,为自己走少生快富之路夯基础。在具体内内容上:一是法规政策宣传必不可少。国家及地方出台的政策法规总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维护了政策法规的权威性,就维护了整体利益。大力宣传法律、法规,特别是当前计划生育政策及有关政策出台的背景,使广大人民群众知法明理,树立人口的大局意识。二是处罚条款及措施要重点宣传。比方说,社会抚养费的征收,要让社会抚养费征收的计算结果,具体到村、年度、胎次、金额,有计外生育的村,可以具体到人,并做到家喻户晓。三是激励政策要突出宣传。目前,我国已经探索实行了一系列计划生育惠民政策,包括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少生快富”工程、特别扶助制度、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制度、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制度、计划生育保险、“生育关怀行动”、“幸福工程”等,通过宣传,让这一系列计生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四是先进事迹与典型案例要广泛宣传、深入宣传。对于计生系统的先进事迹,特别是贴近群众先进事迹要大张旗鼓的宣传。对于一些典型案例,要公开曝光,全面宣传,要让群众逐步形成违法生育可耻的道德观念。

3、建立健全宣传教育经费制度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保障人口安全,健全人口计生工作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健全人口计生经费投入正常增长机制,逐年增加财政投入,确保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经费及各项奖励优惠政策、技术服务机构基本建设和队伍建设、经常性工作、基本技术免费服务等经费的落实。加强计划生育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在奖励优惠资金发放以及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和使用中的违纪违法行为。要通过完善制度,做到基层宣传教育投入和人口计生工作投入同步增长,并保持逐年增加。要保证开展宣传教育必须的经费和必要的宣传设备。在坚持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多渠道和多元化的宣传教育经费保障体制。

3、加强基层计生宣传教育队伍建设

新形势下,要加强对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干部的队伍建设,从而为提高宣传教育工作整体水平提供组织保障。一是加强基层工作机构队伍建设。要确保人口和计划生育机构和人员稳定,不得随意撤并和改变机构性质,各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至少要有1名公务员。要选好配强村(社区)计生专干,实行“县管、乡聘、村用”的用人机制。二是充实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力量。要稳定乡镇(社区)计划生育服务机构队伍,配备必要数量的专职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且有宣传能力的工作人员。三是强化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建设。市、县(区)计划生育协会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群众团体,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享受同等待遇,并逐步充实和加强工作力量。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团体在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选好、配好各级计划生育协会负责人。加大计划生育协会工作经费投入,将协会工作经费及相关专项经费列入同级计划生育事业经费,由本级人口计生部门统筹安排。四是提高人口计生干部待遇。要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充实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配强领导班子。把工作难度、工作绩效与个人评先评优、提拔任用挂钩,深入开展“双推优”活动,切实提高县(区)、乡(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干部的政治待遇。近年来,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基层计划生育系统中的老同志更需要更新知识,新同志也需要系统地进行学习,尽快熟悉业务,进入工作角色。与此同时,随着宣传媒体的不断更新,宣传任务也在不断拓展,宣传教育工作的内容方法需要不断发展。:

4、着力倡导家庭美德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的基础。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者必须把“健康家庭”作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倡导家庭美德,有利于大局稳定和家庭和谐。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好生殖健康、青春期、关爱女孩、男性健康、女性健康、生育文化建设等各项教育活动,切实转变人们的生育观念,促进基层群众的家庭和谐和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

计划生育基本内容篇2

[关键词]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适应新形势要求; 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 R71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0-180-01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改革创新意见 》中强调:“各地在宣传教育改革创新工作中,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突出本地特点,在继承和发展基础上,将改革创新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很明显,在深入开展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活动中,既要遵循宣传教育工作的一般规律,又要结合各地的具体实际,认真扎实地开展活动,这样才会有针对性,才会有实际效果。因此,在乡镇特别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乡镇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就必须按照宣传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结合乡镇实际,把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而且要注意改革和创新,抓出实实在在的效果。

1 充分认识宣传教育工作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

1.1 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改革创新是实现“两个转变”的重要举措。通过宣传教育的改革创新,进一步明确“以人为本”的宣传方针,在全社会特别是政府主管部门、计生干部中树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服务意识和全局意识,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形成科学、规范、有序、高效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机制。

1.2 能够促进人们婚姻和生育观念的转变。在当前或今后一段时期内,“多子多福”、“传宗接代”,“重男轻女”、“养儿防老”的思想观念在一些群众中根深蒂固,旧的生育观念还有很大的市场。适时而有效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把计划生育的一些政策、制度宣传到每家每户,让群众了解和熟悉计划生育政策,就可以让群众的旧观念得到转变,从而有利于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

1.3 能够保证计生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它需要从各个方面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既定的目标。宣传教育工作做好了,群众的思想观念转变了,整个计生工作就算是成功了一半。因此,前期的宣传教育工作始终是计划生育各项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2以改革创新意识,切实抓好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工作

在实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过程中,各地方、各单位都非常注重宣传教育工作,并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但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宣传教育工作还存在着宣传不到位、内容不完整、形式较单一、认识不充分以及计生人员素质偏低等问题。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计生干部必须团结一心,与时俱进,始终树立改革创新的思维,立足于计生工作的特点,立足于本地区的实际,调查研究,深刻分析,找准问题存在的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狠抓落实,抓出效果。

2.1 创新宣传教育体制。一是加强领导,形成国家、政府、部门、企业和计生干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特别是主管部门要认真研究,找出差距,提出措施,全面落实。二是开展以“婚育新风进万家”为主题开展活动,形成政府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作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三是进一步发挥社区、家庭和学校的作用,广泛开展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教育,让他们健康成长。大力开展家庭美德教育,在群众中树立尊老爱幼、互帮互助的思想意识,以转变人们的生育观念,促进家庭和谐和社区和谐。

2.2创新宣传教育目标。在新的时期,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目的,不单单是改变人的生育行为,而是让群众树立新的婚育观念,建设新型生育文化,形成新的生育文明,让群众真正明白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的目的是让群众了解计划生育,教育的目的是让群众熟悉和掌握计划生育相关政策。而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改变群众传统、落后的生育观念,让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最后实现群众共同致富和社会全面发展。因此,在目标的确定上,不仅仅是停留在让群众“少生”和“优生”,而是让群众勤劳致富、快乐致富、健康致富。

2.3 创新宣传教育内容。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内容既是固定的,也是变化的,更是不断进步的。因此,宣传教育工作的内容要根据国家政策的调整、经济发展的变化、计生形势的发展以及不同群体的需要而进行调整和完善。在计划生育内容的选择和把握上,一要体现计划生育作为我国一项国策的基本政策和方向,不能有丝毫的动摇和变化。二要树立群众意识,要把国家的基本方针同本地区、本企业的实际结合起来,把计划生育同经济建设、社区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创新和丰富宣传教育的内容。要善于把宣传内容简单化、让自己讲的清楚,群众听的明白,增强宣传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计划生育主管部门的认真落实。在新的形势下,只有大力开展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创新宣传教育的体制、内容、形式,才能把这项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才能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计划生育的舆论氛围,这样,就有利于开创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 姚序琴.基层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探讨[J].健康必读,2010.

[2] 王春艳.深入做好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J].党史博采,2008.

计划生育基本内容篇3

关键词:城市规划; 设计类课程; PBL

中图分类号:TU984;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4-0085-05

城市规划学科自设立以来,一直归属于建筑学一级学科,本科生入学时需通过加试美术判断其是否初步具备形象思维能力,说明城市规划学科基本教学内容偏重于设计能力培养与训练。经过60年发展,城市规划已不再被视为超越价值观念的纯技术手段,开始逐渐走向社会实践,城市规划学科研究内容早已跨出原有建筑学一级学科范围。

2010年,城乡规划学作为独立的一级学科进行设置与建设,调整之后的城乡规划学科在内容设置上更为广泛、在学科体系上更为全面,主要体现为从原有注重规划设计技术转向与社会学、经济学等联系更为紧密的城乡统筹人居环境大学科[1]。相应的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范畴也随之扩大,作为城市规划专业主干课程的设计类课程教学体系也需完成从原有建筑学下属二级学科到城乡规划学下属课程的改革,构建全面的知识体系和更为专业的学科视野。

“基于项目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 or PBL)的教育学方法为城市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提供了教学改革思路,城乡规划学本身即具有实践特色,需要在项目工程实践中验证学科理论发展,因而城市规划专业教育也应与项目实践教学配合。文章即以“基于项目学习”方法为研究起点,试图探索以此为基础的城市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体系建构要点,以期为设计类课程体系改革提供若干思路。

一、原有城市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问题分析

中国第一个城市规划专业由同济大学金经昌教授主持,建立于1952年,当时称为都市计划与经营专业。发展至今,国内目前设有城乡规划专业的院校有

175所左右,通过城市规划专业本科评估院校24所。但这些城市规划专业大多在建筑学专业基础上创办,在设计类课程设置上具有一定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设计类课程教学背景急需转变

从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几所国内最先设置城市规划专业的高校规划设计课程体系上看,目前中国城市规划专业设计课程体系普遍采用两阶段培养模式,即前3年(或2.5年)与建筑学专业的设计类课程内容完全同步,学习建筑设计基础知识,培养形态塑造能力,在四年级(或三年级下学期)才开始接触城市规划专业的设计课程内容。这种课程设置方式源于城市规划专业最初归属建筑学一级学科之下。学生在设计类课程学习中先以建立建筑空间感觉为主,到三年级以后再逐渐转向城市空间学习。

这种课程设计方式无法使城市规划专业学生在三年级以前建立宏观层面的设计概念,开始接触城市规划专业设计课程内容时,无法很快将微观空间的设计视野拓展到宏观层面。在城乡规划学被设立为一级学科之后,学科的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围更为繁杂,这就要求学生不仅需要将设计视野拓展到宏观设计层面,还需要很快接受更为多元化的专业课程内容,因此在城乡规划学跨出建筑学一级学科的背景下,相应的城市规划专业教育也应及时改革,其设计类课程设置应与城乡规划学科内容接轨,形成具有城乡规划学特色的设计类课程体系。

(二)教学方法偏重于技术性训练

有资料显示,中国城市规划专业教育65%基于建筑学背景,只有少量来源于理学、林学、农学等其他学科背景[2],建筑学学科背景下的城市规划设计类课程侧重于物质空间的形态规划与设计,如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内容,偏重于对学生设计方案的构思能力、设计技术以及图纸表达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适用于物质规划时期教育,无法适应当前已经从规划技术拓展到公共政策的规划时势。

这一时期,规划教育内容越来越广泛,不仅需要专业技术训练,还需要了解实践规划,关心政府决策,掌握管理实施,因此在课堂学习中,除了学生基本的设计技能之外,还需要重视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如社会调研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设计分析能力、经济分析能力等。到目前为止,这些能力在规划专业的设计课程体系中都很难涉及,以至于学生在完成课程作业后,仍然在努力表达完整的图纸,忽略设计学习过程中其他知识的掌握,难以适应不断快速发展的规划实践需要。

(三)课程内容与实践项目不能对接

在当前的规划专业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工程实践,因此学习到的设计内容仅限于物质空间设计部分,难以学到设计、实践、管理等其他环节,无法真正掌握项目整体设计与实施过程。规划工程实践项目,从设计到实施一般需要经过前期预测、空间设计、实施管理等几个部分,整个过程共同影响最后的项目实施结果,因此,学生需参与不同阶段的工程内容,以全面提高实践能力。

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的设立使城市规划教育内容早已不限于纯物质规划教育,而逐渐转变为与社会、经济、人口、空间、环境等学科共同发展的综合学科教育,这就更需要培养掌握多种技术的城市规划师,或者说城市规划师与设计师的分工需要更为精细。但现有设计课程培养模式与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所需存在一定差距,学生毕业后无法直接担任规划师与设计师,需要长时间磨合。

二、“基于项目学习”教学体系内容简介

基于项目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运动最早出现在16世纪晚期的意大利,主要应用于建筑和工程教育活动中。近几年,这种方法开始逐渐应用于国内高校教学体系。

(一)基本概念及基本特征

计划生育基本内容篇4

【关键词】教学计划;制订;策略

To Technical school semester sports plan of instruction making strategy research

Li Ying

【Abstract】In the reading related literature and teaching practice's foundation, the artical elaborated from the different angle and the aspect has drawn up the question which the Technical school semester sports plan of instruction needed to pay attention and improve,.In aspects and so on teaching condition, teaching order, class hour assignment, test arrangement has carried on a more thorough analysis,I hoped that the artical will draw up designs the Technical school semester sports plan of instruction to be able certain reference and to profit from the function.

【Key words】Semester sports plan of instruction;Making;Strategy

学期体育教学计划是教师开展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它为整个学期的体育教学指明了方向。一份科学、合理、可行性强的学期体育教学计划是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

学期体育教学计划是学校领导了解学校体育教学情况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对体育老师工作业绩进行考核的一个重要标尺。

所以,制订学期体育教学计划是每个教师都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也是新学期首要开展的工作之一。

学期体育教学计划的制订要做到全面性、科学性、连贯性、合理性、预见性。

1. 制订学期体育教学计划主要考虑因素

1.1 学校体育教学条件。学校体育教学条件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硬件主要指场地、器材、体育设施等,软件主要是指体育教师、学生、授课内容等。教学条件完善与否是制订体育教学计划时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对教师能教授什么项目起着决定性作用,是教师在制订学期体育教学计划时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条件不具备,就不能很好的开展授课。比如场地较小,开展足球运动就不太现实,投掷标枪也受局限,就只能开展一些像乒乓球、羽毛球、跳山羊等等这些占地小的体育项目;再比如想打乒乓球,没有球桌也不行。

1.2 按照体育教学大纲和指定教材编制计划。制订学期体育教学计划要紧紧围绕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等职业技工学校通用教材《体育与健康》、和“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等职业技工学校《体育教学大纲》来选择授课项目,只有在规定范围内去选择授课内容,才不会迷失方向和目标,这也是制订学期体育教学计划时所要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1.3 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能力。教师要想充分发挥课堂的主导作用,就要根据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来选择自己比较熟悉、把握比较准、动作示范到位的项目来教,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能减少事故的发生。所以制订教学计划时,首先要根据教材规定选择授课基本项目,其次要根据自身的特长和能力灵活的选取一部分规定以外的内容,或者选择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项目充实到学期体育教学计划中去,这样既符合了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的基本要求,又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规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教学大纲中对此也做了明确规定,允许老师根据实际情况选编一部分教学项目。

1.4 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一定要先全面了解所教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比例、身体状况、体育基础、体育兴趣、专业工种等,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教师要有针对性的把握项目的难易去制定学期体育教学计划。如班级里的女生人数较多,教师可偏重制订一些受女生欢迎的项目,如跳绳、健美操、羽毛球、排球等。如男生人数多,可以选一些适合男生学习的富有挑战、对抗、刺激的项目,如跳山羊、武术、篮球等。当然也要全面兼顾才行。另外根据班级学生学习工种的不同,也可以针对性的加强不同身体部位的锻炼,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更好的起到因材施教、强身健体的作用。

1.5 体育教学计划的连贯性和顺序性。体育教学计划分为全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所以制订学期体育教学计划时一定要考虑全盘,而不能仅仅考虑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就可以了。教师要根据所教年级及上一学期所订教学计划内容,有衔接地制订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内容,同时,在本学期教学计划制订时还要适当考虑下一学期的授课计划。必须遵循教学的连贯性和顺序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找到学习的快乐。千万不能急于求成,随意制订违反教学规律的教学计划,不然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造成学生逃避上体育课的后果。

计划生育基本内容篇5

一、新课标理念单元教学计划特点

1.单元学校目标的多维度。

过去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基本上是以各项运动技术来划分单元的,在单元计划中突出的是运动技能的教学,单元之间的顺序基本是考虑季节特点和运动技术之间的联系,如冬天的长跑、春天的技巧,先学跳远,后学跳高等;单元内部的教学顺序主要是运动技术难易程度来设计的。体育新课程依据社会发展和时代的需求,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提出了5个学习领域,并针对5个领域提出了具体的学习目标。体育新课程的学习目标不再是单一的运动技能和知识,而是多维度的目标,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里健康和社会适应5个方面。

单元教学计划在水平、学年、学期教学计划与课时教学计划之间,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它一方面是水平、学年、学期教学计划的分解与细化,另一方面则是课时教学计划的主要依据。单元教学计划既然是水平教学计划的细化,那么,它的基本格式应该能反映出水平教学计划的特征,即以学习目标的集合群与学习内容之间的紧密联系为其主要特征,也就是说单元学习目标确定必须要依据课程的水平目标,而且是一个“集合群”。这是新课标理念下单元教学计划一个最大特点。

2.单元规模根据水平和学习内容不同也各不相同。

我们过去的单元教学计划的规模基本是一致的,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都很少考虑学习内容的特点,所有年级、所有学习内容的单元规模基本是固定不变6-8课时。这种单元规模虽然在始终强调运动技能学习,但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有目共睹的。体育新课程强调各个学习领域在各个水平的目标各不相同,并且把学生的运动兴趣和掌握部分运动项目运动技能,形成终身体育运动能力作为一种追求,倡导运动是手段,健康是目的,希望学生在通过运动技能学习掌握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进而达成课程学习的目标。

因此,新课标理念下的单元教学计划的规模,要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不同的学习内容,设计不同的单元规模。新课程根据水平四以下的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强调重在培养学生广泛的运动兴趣,鼓励学生尝试各种不同的运动项目,所以单元的规模不宜太大;对于水平四以上的学生,则希望学生通过学习掌握部分运动项目技能,积累一定的运动技能储备,进而形成自己的运动兴趣爱好,这时的单元规模则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合理确定,诸如篮球、足球等运动技能要求较高的项目就一定要设计大规模的单元计划,可以是20课时以上的单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单元”。这不仅是为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让学生掌握某项运动技能,更主要能为学生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培养,为这些领域目标达成的“潜移默化”提供时间上保证。而对于活动身心、发展体能的学习内容则要设计成一般规模几课时单元。

3.单元的种类呈多样化趋势。

体育新课程学习目标的多维度,同时也影响着单元的种类,决定了新课程的单元计划种类的多样化。我们过去的单元计划的种类单一,全部是用运动项目的名称命名的,单元名称一般是“篮球”、“跳高”、“双杠”等,这主要是强调运动技能教学指导思想的影响。时下,新课程中的单元教学计划,不能仅仅局限于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强调运动技能的学习,更应根据新课程目标统领内容的理念,为达成多维度目标的实施有不同的单元计划,确定单元教学内容主要依据是目标,用“目标统领内容”的理念指导计划制订的开展,最显著的是单元计划名称不能只是“篮球”、“跳高”、“单杠”等。相反有更多的单元计划名称,如“运动安全单元”、“合作参与单元”、“题材单元”等。

二、新课标理念下制订单元计划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制订单元计划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一个相同的教材用不同的教学思想去指导,就会有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过程、学习评价手段,也就有不同的学习效果。比如,学习“单杆、双杆”时,强调运动技能学习指导思想使我们特别注重学习单杠、双杠的运动技能,而如果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我们在技能学习过程的同时,就会有意识向学生传授通过单杠、双杠练习提高身体力量素质的多种方法,单杆和双杠练习中的安全问题等。再如篮球教学中,树立通过篮球技能学习是为了增进学生健康的观念后,我们进行教学时,就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只强调运球、传球、投篮等运动技能掌握,而应该是强调各种篮球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运用过程中对心理、社会适应、身体健康的促进。这样的转变必然会带来整个单元教学计划中的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不同。

因此,新课程中单元教学计划的制订的前提,首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用正确的思想指导我们的实践,才能保证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单元计划制订始终紧紧跟随新课程理念,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地位。

2.认真钻研《课程标准》。

首先,《课程标准》是体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标准,整个课程改变必须在其指导下进行。其次,《课程标准》从课程性质、价值的定位,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等方面的确定,到教学实施建议和评价体系的构建,无不凸显新的体育教育观、学生观,这些新的观念、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手段需要体育教师用心揣摩,这些新的东西掌握需要“只可意会”,甚至是“心照不宣”,是需要从“实践中掌握”的。第三,体育新课程的《课程标准》实施几年来,由于真正进入课程实施的时间的先后不同,造成了全国各地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存在很大的差异,加之城乡之间的师资、场地器材等方面现实存在的差异,占整个基础教育80%左右的农村学校体育新课程的实施情况与城市学校相比有很大的落差。

所以,我们必须反复不断钻研《课程标准》,领会其实质和要义所在,在实施中做到不断反思自己实施课程的行为,用各种教学反馈信息对照《课程标准》的理念,遵循行动研究方法原则,不断提高实施新课程的实效性。特别是对于农村学校和新课程实施启动较晚学校的体育教师,更应该钻研《课程标准》,学习并借鉴他人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制订单元教学计划的成功做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保证单元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效性。

3.研究单元计划目标。

我们过去制定单元教学计划时,一般是先确定内容,然后根据单元学习内容制定单元目标。体育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是目标统领内容,也就是说现在制定单元计划首先要研究分析单元教学计划的目标,然后依据目标选择内容,目标是我们到达的目的地,教学内容是道路,具体走哪条路,由体育教师自己选择,可谓是“条条大路罗马”。例如,发展学生体能中的有氧耐力目标,农村的体育教师可以选择定时跑、定距离跑、校外越野跑,城市的体育教师可以选择跳绳、长时间的球类运动等。

研究单元计划目标时,第一,首先认真研究水平目标,掌握5个领域的水平目标是什么,达到水平目标时学生能够达到的种种表现,然后把水平目标分解到学年、学期中去。第二,在学期中结合季节、学生具体身体心理特点、学校场地器材等方面实际情况,把目标合理分解到每个教学单元中。第三,分解单元目标时,注意单元目标群的组合,考虑整个学期、学年5个领域目标中最佳配合,也就是说强调5个领域目标相互渗透、相互配合,这种相互有科学、合理的途径,存在一定隐性联系。例如,球类学习中容易渗透社会适应领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交往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心理自信心;田径类学习对促进学生意志品质形成有较好促进作用;体操类学习运用保护与帮助能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形成,同时在学习体操技能时,可以传授学生发展体能中的肌肉力量和发展柔韧性素质等等。

4.研究课程资源。

要制订好单元教学计划,研究课程资源是重要的环节。首先,要很好地钻研现有的体育教材,把握该项教材的技术结构、重点和难点,该项学习内容对学生多维学习目标达成的作用和途径。同时,注重对新兴运动项目和地方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进行钻研,使之能达到教材化要求。其次,对课程资源中的学生资源进行研究,要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分析所教授学生的体育基础、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运动兴趣爱好、身体运动素质,能在学生的发展和运动项目及运动技能学习之间找到关联途径。第三,对本校的场地器材、设施设备和校园周边情况有清楚的了解,知道学校所处社区的体育情况,最大限度发挥这些资源在单元教学中的作用。对本校的体育校园文化、体育传统项目等资源要综合考虑,使之和单元教学有机结合。

5.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评价。

在制订单元计划过程中,有了正确指导思想,依据《课程标准》确定了学习目标,选择了教学内容后,进行单元计划制订就要明确单元的性质,因为单元性质决定着单元教学课时数的确定,也决定着教学方法、评价的选择。一般情况,水平四以上的学生注重运动技能掌握的单元规模(单元教学时数)要在20课时以上,而活动性单元、题材单元、运动处方单元和水平四以下单元可以是一般单元,课时在6-8课时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对一个单元教学计划来说,要实现这一单元的学习目标需要用多少节课来完成,可以有一定的伸缩性。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条件对同一个教学单元所设计的学习目标,都可以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单元教学计划作为课时教学计划的依据,教学内容可以事先确定,但其时间的集合并不是完全固定。

第二步,根据单元计划的性质,单元规模,全面考虑整个单元教学过程,就是分解单元目标,把单元目标合理分解到每节课中。

第三步,在每节课中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考虑每节课的过程性评价方法手段和标准。最后确定该单元学习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单元教学计划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对于初中、高中新课程的体育新课程实施有重要意义。由于每一个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认识程度,对课程资源理解把握程度,各个学校之间存在的差异等。这些都决定新课程实施中的单元计划没有固定模式,需要广大基层体育教师能创造性开展工作,制订各具特色的单元教学计划,更好推动体育新课程实施。

参考文献:

[1]顾渊彦,史署生.体育课程中的教学单元[J].体育教学,2006,2:13-14.

[2]毛振明.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3]季浏,胡增荦.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计划生育基本内容篇6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性教学计划;管理

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教学文件,是有效开展教学工作的直接依据,是达成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是学校创专业特色、树职教品牌的必要基础。然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管理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实施性

教学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是中等职业学校根据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教学法规与相关文件以及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本地区学生的需要制定的实施性教学文件。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中等职业教育没有全国或全省统一的专业教学计划,只有部分重点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因此,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就是制定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并按照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组织教学。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各校在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制定与管理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

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制定不够科学严谨(1)有的学校片面理解“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不顾学校自身专业教学条件和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过分强调专业技能训练。wWw.133229.COm在制定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时,将公共基础课边缘化,课时减到最少,内容要求降到最低,师资配备最差。特别是数学、英语课,“学生怕学、教师怕教、学校怕开”的现象尤为突出;而德育课更没有地位。教学改革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的过程中有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倾向。(2)有的学校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是“拍脑袋”计划,缺乏对市场的充分调查研究和职业标准的认真考量,更没有进行科学的岗位能力分析,导致专业定位不准确,就业岗位指向不明确。(3)极个别学校甚至没有规范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开课随意性很大。

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执行不够严肃认真(1)有的学校没有按照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安排和组织教学,实际开设课程门类和课时与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出入较大。极个别学校课程开设的顺序既没有按照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安排进行,也没有遵循中职学生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规律,而是根据教师和设备等现实条件,能够开什么课就开什么课。⑵有些学校开设的课程没有完成规定的必修教学任务,有的甚至连核心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没有教完。

笔者认为,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1)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不够准确。(2)对“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学校办学指导思想认识不全面,理解有偏差。(3)对教学计划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质量意识不强。(4)受学校教学条件制约。

制定中等职业学校专

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基本原则

中等职业学校制定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方向职业教育必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培养具有专业技术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制定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坚持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充分考虑教育对象的广泛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由于职业教育课程不仅要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同时也要考虑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因此,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必须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要实现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的整合,不仅要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还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其创造力的发挥,课程结构要合理化、多样化。

紧扣培养目标中等职业学校总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应按照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以职业生涯发展为方向,明确本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具体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主要涵盖“知、技、意”三方面。“知”,即知识,指受教育者的知识素质要求;“技”,即技能,指受教育者专业技术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意”,指受教育者的态度和情感,即受教育者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这三个方面构成了中等职业教育具体专业培养目标的整体。制定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时,一方面必须准确界定本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并明确该专业对学生在政治思想品德、业务知识、专业能力、职业素质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要紧扣具体的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把握时代脉搏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满足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并通过自身需要的满足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职业教育应促进人的整体性发展和长效性发展,还应促进人的持续学习能力、持续生活能力和持续工作能力的发展。因此,绝不能认为职业教育只是技术、技能教育,更不能认为是传授单一定向化的、以工作为本的培训。职业教育必须遵循“育人”而非“制器”的原则,使学科教育与职业教育相通相融,共同培养具有一定人文精神和学术修养的专门化职业人才。所以,我们在制定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时,一定要紧跟时展和社会变化,瞄准企业需求,同时还要把握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动态,以工作任务为依据,确定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为标准,选择课程内容;以典型产品(服务)为平台,组织教学活动;以职业活动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

整合行列资源学校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是影响成千上万学生前途命运的大事,我们没有任何理由疏忽和怠慢。在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确定上,我们必须慎之又慎,既要考虑课程结构和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又要考虑企业需求;既要考虑国家或行业的要求,又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制定出科学合理而又与企业需求相吻合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教学计划。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与企业合作。中等职业教育应该与企业合作育人,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编写教材,共同优化人才培养过程。这样,可以依据产业发展的需要以及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特点,指导职业学校以典型职业活动的工作能力、工作过程、工作情景为导向,实现从学科知识为主线到职业实践为主线的转换,建立有别于学科课程体系的行动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与企业、社会需求基本相符,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本质回归。

凸显地方特色地方特色才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力所在。职业教育在明确培养方向、突出职业化特色的同时,强调为行业服务,为地方经济服务,为区域经济服务,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必须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学校要根据区域经济、地方产业政策、行业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有一定灵活性,彰显地方特色。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

实施性教学计划的管理策略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制定有它的历史性、时效性和地方特色性。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带来企业的技术更新、产品升级换代、服务内涵拓展和服务手段创新。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只有随之改革才能适应日益变化的技术市场,因此,我们在执行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时,要适时进行滚动修改,实行动态管理。滚动修改是指每隔一定的周期,对原实施性教学计划中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进行修改。这种滚动修改不是盲目的,要站得高、看得远,对未来的人才市场具有预测性和前瞻性。

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修改应坚持以市场调查为依据,使专业培养目标与人才市场相适应学校的“产品”是人才,职业学校人才的出路靠市场。产销不对路,必然形成“产品”积压;学能致用,毕业生才会供不应求。要使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市场相适应,关键在“应用型”上下功夫。首先,新一轮教学计划修订前要深入开展人才市场需求调查分析,使修订后的专业计划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预测性,准确判定未来三年后用人市场的需求,以真正实现“产销对路”。调查的内容包括:一是对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进行跟踪调查;二是对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企业发展动向进行走访调查;三是对政府相关部门的人才发展动向进行咨询调查;四是对科研机构就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动态进行预测调查;五是对兄弟学校办学经验进行交流调查。其次,在执行新修订的教学计划的过程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影响课程间衔接的前提下,应根据市场变化对计划进行必要的重新调整。

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修改应坚持以去陈求新为前提,使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适应这里的“陈”是指陈旧而过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新”是指各专业领域未来发展的“五新”内容,即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以及新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遵循企业需求导向的原则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原则以及全面发展和与时俱进的原则,使教学内容始终保持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并注意与相关职业资格考核要求相结合。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积极探索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的一体化教学,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修改应坚持以课程优化为核心,保持课程方案与学生个性发展相适应课程是实施教学的基础和关键,每一轮实施性教学计划的修订都要紧紧抓住优化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实施过程来进行。公共基础课程要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要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采用基础平台加专门化方向的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专业技能课程,正确处理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学时比例,努力形成“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的课程体系。同时,由于学生性格、爱好、志向的差异,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同时应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具体修订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时,一是照顾一部分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的要求,相关课程要突现出来;二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合理设置选修课;三是尽可能创造条件,丰富第二课堂活动。

总之,滚动修改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是人才市场的需要,是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面向市场、开拓进取,应社会之所需,急企业之所用,想学生之所求,注重改革和创新,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才能与时俱进,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才能卓有成效,中等职业学校也才能实现平稳、健康、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邓艳玲.课程领导: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j].新课程研究,2009,(14):5-7.

[2]周志刚,米靖,等.职业教育价值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7):11-15.

[3]马建富.职业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计划生育基本内容篇7

1 确立“以人为本”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核心理念

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宣传教育始终起着打头阵、破关口、决成败的作用,宣传教育工作要取得显著的成效,其核心就是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我们的宣传教育工作者要将“以我为主,我要宣传教育”的理念,转化到“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宣传教育理念。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中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群众欢迎不欢迎、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估宣传教育效果的重要指标,作为衡量宣传教育工作成绩的重要标准。确立“以人为本”的宣传教育理念,在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满足群众提供生活质量的需求为目的,广泛采集和传播科学知识等信息,凡是涉及有利于群众健康、和谐和全面发展的信息,都应该作为重点内容加以宣传报道,让群众始终沐浴在人口计生宣教工作的灿烂阳光里。因此,必须创新宣传教育的内容与形式,让其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通过深入基层等方式,倾听群众意见,了解群众需求,根据群众意见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2 进一步发挥计划生育正面宣传引领作用,提升计划生育家庭的幸福感

作为人口与计划生育首要地位的宣传教育工作,更是一项计划生育工作的“形象工程”,计划生育工作能否将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传达到人民群众中,计划生育工作者能否在群众心目中保持良好的公众形象,都有赖于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正面宣传是抢占先机、掌握话语权、形成有利舆论氛围的主要途径。

怎样才能让计划生育家庭有幸福感,政府在解决市民的收入、看病、上学、养老等问题的基础上,同时加强执行计划生育的正面宣传,多正面报道对本地区创新人口服务管理、改善计划生育家庭民生的事,形成有利声势,产生正面影响。让广大人民群众觉得遵守政策不吃亏,自己有人管,有人关心,那幸福感自然也就有了。

3 加强依法的宣传教育理念

中国现在依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总量依然很大,在巨大的资源环境压力下,必须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政策是国策,人口政策的完善与计划生育政策并不矛盾。《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一章第二条第三款明确规定:“国家依靠宣传教育、科学技术进步、综合服务,建立健全奖励和社会保障制度,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宣传教育已经站在法律的高度,是依法必须进行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必须依法进行,宣传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以此规范人们的生育行为,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营造舆论。

4 排忧解难,以服务促教育

计划生育管理属于行政管理范畴,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服务原则。宣传教育作为一种管理,必须充分体现行政管理的服务性的本质。育龄群众需要享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也需要享受计划生育政策、优生优育、法律法规、避孕节育等方面的知识服务,需要获得计划生育宣传品,这就需要宣传教育工作者为之提供相关的服务。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宣传教育也是服务的意识,以服务促教育,方能取得宣传教育的显著效果。

5 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要不断创新

要让群众了解计划生育不仅仅是一项控制出生的工作,并享受计划生育带来的好处,就必须进一步扩大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覆盖率,进一步增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渗透力。利用现代传媒开展一系列个性化的宣教工作,是一个成效显著的途径。现代传媒风格各异,功能极强,影响力、穿透力、鼓动力都是传统传媒所不可比拟的。因此,创新形式必须依赖于现代媒体的利用,多开展一些个性化的宣教工作。面对不同群体,从服务对象的角度考虑,为其提供实用、有效的计划生育知识和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等知识,用真诚、友善、贴心的态度使群众感受到计生宣传无处不在,使宣传教育真正做到“内容精”、“方法活”、“过程优”、“范围广”、“品位高”、“效果好”,让育群众享受到计生温馨氛围。

6 齐抓共管,综合教育。

计划生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应该把计划生育工作全面有效地融入到政治、经济、文化、卫生、教育、安全、社会保障等各方面工作中,相关部门要配合协助,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加快建立社会主义新型生育文化,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生活文化教育,全面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

加强与各级党校合作,把“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宣传倡导列入党政干部主体课程培训计划中。继续将人口理论列入党委中心级学习内容。强化领导责任,完善考核机制。加强对各部门的考核,指导、督促和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和宣传服务工作。对未认真履行职责单位和部门实施了行政处罚,并将计划生育落实情况列入领导届终考评。从本质加强各级领导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真正地实现各部门联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7 加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综合素质

计划生育基本内容篇8

关键词:计划生育;宣传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1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5-0057-01

随着新时期人口与计生工作主要任务的转移,计划生育宣教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才能为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做出新的贡献。本文就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及强化措施进行探讨。

1 计划生育宣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行30年以来,社会宣传功不可没。在我们长期坚持的计划生育工作中,宣传教育为主是第一位的。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要采取行政、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措施,而这所有的措施,都要借助宣教,才能顺利有效地运行[1]。

比如说,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群众主动地进行避孕节育,首先就需要通过宣传教育这一手段。通过宣教,让群众了解各种避孕、节育方法,让群众了解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按政策生育。同样,在宣传实施计划生育、树立婚育观念中,宣教也是一项重要的措施。

总之,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在繁重的任务中,人口计生宣教工作是一项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工作,只有借助宣教,计划生育工作才能顺利有效地实施。

2 计划生育宣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人口流动和迁移的规模及范围不断扩大,计划生育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根据现阶段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存在如下常见问题:

2.1 基础保障不足:基础投入和保障是计生工作顺利实施的基础,目前一些地方计生宣传工作经费投入少,虽然每年都有所增加,但总体还是无法赶上支出的增加。这造成计划生育宣教工作经费形成缺口,影响宣传工作顺利开展。

2.2 认识不够到位:从当前来看,大部分人员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已经非常熟悉,但是,也有少部分人对计生工作认识不到位。比如说,极少数农村地区的领导、宣传人员由于自身原因,本身对计划生育及宣教工作的作用认识不够,不能正确意识到相关工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计划生育宣教工作的发展。

2.3 宣传内容单一:基层宣教人员在实施计划生育宣传过程中,宣传内容单一这一现象普遍存在。很多地方只依靠宣传单来实施宣传教育。但是对群众的接受程度的跟踪,对具体宣传效果的落实等方面缺少有效的办法。这导致宣教工作无法收到应有的效果。

2.4 缺乏专业人才:宣教工作人才是计生宣教工作的一项根本性的保障,也是计划生育宣教工作成功的重要因素,和宣教工作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目前宣教工作专业人才的缺乏也是一个问题,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导致宣教工作落实不够到位,无法及时了解基层情况,把握最新信息,深入了解群众。

3 加强计划生育宣教工作的强化措施

针对计划生育宣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为了加强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达到预期效果,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出发,强化宣教工作。

3.1 加强投入,保障宣教工作开展:为了保障计划生育宣教工作,各级政府需要加强资金投入。没有必要的经费,宣教工作就无法顺利实施,因此,有关部门要从方面多种渠道筹集资金,投入到计划生育宣教工作中去,用充足经费和基础设施,保障计划生育宣教工作活动开展,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3.2 提高认识,促进宣教工作落实:为了改善部分计生从业人员对宣教工作认识不足的问题,一定要通过各种手段,提供对这一工作的认识。让他们认识到宣教工作是计生工作整体水平最直接的体现,认识到只有落实好宣教工作,才能保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保证计生工作的稳定、健康的发展。

3.3 丰富内容,提升宣教工作效果:针对宣教工作内容繁多,枯燥乏味的问题,我们认为,需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教。比如说,可以针对计划生育宣教内容,编制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宣传手册,有条件的话还可以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活动等方式,提高群众接受宣传教育的热情,提高群众对计划生育宣教工作接受程度,从而提高宣教效果[2]。

3.4 培养人才,全面推进宣传教育:宣传队伍建设也是计生宣教工作的重心。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可以定期组织活动,对计划生育宣教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从而提高这部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另外,在招收员工时,也应该注重多招收有宣传方面相关经验的人才,比如说可以多招收些文字能力强、善于组织活动、热爱宣教事业的人员充实计划生育宣教队伍,为全面提升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提供人力支持[3]。

总之,计划生育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随着人口流动现象的普遍,近年来计划生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在今后工作中,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通过多方面努力,加强计划生育宣教工作的进一步实施。

参考文献

[1] 杨国红.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改革创新[J].经营管理者.2009(04)

[2] 柏东林.做好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体会[J],2011(04)

上一篇:赞美月亮的诗句范文 下一篇:世界上最小的岛国范文